人本主义高等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4

人本主义高等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教育体制变革的深入,高校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面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人本化缺失的现状,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教育管理中人本化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实践构想,以期有助于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尽快实现。

[关键词]人本化;人本主义;高校教育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12

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即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求,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自我管理。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解决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教育目标的达成。

1高校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人本主义已经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有了一定的尝试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然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非人本化的问题。文章主要从教育管理人员、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三个方面来阐述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人本化意识高校教育管理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本身的能力素质。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中很多教育管理人员的教育理念较为陈旧,采用传统的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在管理方式上,往往采用职权分明的官僚体制管理方式,过于注重管理的效率,而忽视了管理的目的,缺乏人本化的意识,不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达成。

1.2高校教师管理中缺乏人本化

教师是高校教育中的引导者,对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非人本化的状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教学决策中教师缺乏自主权和参与权。很多高校在进行一些教学决策时,往往不会注重教师的意见。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僵化和教学内容上的单一,妨碍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估缺乏人本化。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甚至岗位晋升的评估都采用定量的评估方式,强调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例如教师的能力水平评估标准是采取教师发表论文的篇数决定的,要成为教授必须有规定的核心课题的研究等。这种评估方式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约束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妨碍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1.3高校学生管理中缺乏人本化

高校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和主要对象,然而,很多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缺乏人本化,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缺乏自主权。很多高校目前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按规定的标准课程进行,学生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和学习,从而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专业设置过于狭窄。受市场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影响,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狭窄,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在某方面学习的深度,但会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不利于培养全面性和综合性的人才;三是对学生的评估方式缺乏人本化。绝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评估还是采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以学生考试的分数作为学生能力、水平评价的标准,不能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评估反馈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估方式使学生注重于理论的学习,忽视学生实操能力的提高,容易造成学生的眼高手低,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2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缺失的问题,文章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2.1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和接受知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校的决策层和教育管理人员把学生看作需要被改造的人,对他们的言行有著严格的可量化的要求,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想法。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变成了教育的工具,缺少自身的自主权和参与性,而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在学习中不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试教育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典型表现,在应试教育中,通常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能力素质,而这决定了学生在升学、就业中是否取得竞争优势。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学生会注重统一编制的教材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学习,甚至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应付考试,会连自身原本的兴趣都放弃掉。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并且,应试教育以成绩为导向,忽略了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对于学生自己和社会都有着不利的影响,而对于教师而言,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来源于学生的成绩,因此教师也只能严格按照教材来教学,抹杀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2行政管理机制影响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

长期以来,为了实现高校管理的高效率,教育管理一直采用组织结构清晰、权责分明的行政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一方面是权利集中于高校决策层,而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管理上以控制为主,缺乏人本化,而另一方面,采用这种古典科学主义的行政管理机制,学校为实现效率和秩序,教育制度会比较全面和可量化,并要求全体师生严格遵守,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惩罚。这种过细过严的规章制度限制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创新,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给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

2.3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因素影响高校教育人本化,主要表现为功利主义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然而由于市场机制有着固有的缺陷,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对我国的教育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首先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教育的目标转向就业等现实的利益层面,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重现实追求而忽视对理想的追求。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总是和学生的职业前景联系在一起,而不注重高校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等精神层面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校显得急功近利,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就业上,而忽视学生真正的需求和想法,也不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和培养,缺乏人本化。其次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教导学生的能力和教育质量应该是评价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准。然而,在功利主义影响下,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教师是否有科研成果,是否出过核心期刊等因素,甚至这是部分教师晋升的必要条件。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浮躁,追名逐利,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同时也制约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3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实践构想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的更新是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成功构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教育决策层和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对人本化教育管理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首先要强化教师的自主权和参与权。在学校进行重大事件和相关制度的决策时,多参考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在教学方案的制订上,多与教师沟通,并且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出适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在提升教师教学的动力的同时也能提升教育的质量。其次要重视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建立完善的人本化的教育管理体系

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是教育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必须建立并完善人本化的教育管理体系。文章主要从高校教学的程序及计划、实施、评估三个环节进行阐述。一是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导向,而不是进行专才教育。同时,在计划制订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真实需求,多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和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关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给予教师充分的课堂自主权,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课堂中创设出自由、平等的交流氛围,提高师生双方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三是在教育评估中要對评估体系进行变革。对学生而言,现阶段学习成果的主要评估方式是应试考试。而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必须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发展出能充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和真实学习情况的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并运用多样性的考试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和考试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讲,在教学评估和反馈中,要对评价体系进行革新,将量化评价和非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合理地设立各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能充分反映出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能力水平,尽量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3建立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合理全面的教育管理制度是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制度保证。要建立人本化的教育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和修改教育管理制度时要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让师生充分参与到制度的执行中来,让高校师生重视制度、理解制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其次要对学习制度进行革新,一方面是制定出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授课教师的学习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也要增加教师的自主权,让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能决定自身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在提升教师创造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积极对人本化的高校管理进行积极 的探索与实践,树立人本化的思想观念,建立人本化的教育体系和教学制度,加快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构建,尽快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

参考文献:

[1]曾乔.论创建人本特色的学校模式[J].教育研究,2002(4).

[2]丁廷发.论人本化理念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3(17):25-27.

[3]杜静.论成人教育管理的人本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4(5):39-40.

[4]莫莎,张建新.论大学中的人本化教育管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48-50.

[5]徐敏.构建人本化教师评价体系[J].江苏高教,2008(1):151-152.

[6]夏铭,高阳.论实现中学教育管理人本化的途径与方法[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65-68.

人本主义高等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作为当前一个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强调知识学习的价值引领。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高等院校,教师都要树立强烈的育人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引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品味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小学语文教师要饱含爱国主义激情,在教学中强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且落实到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行动之中,拓展教学的创新途径,并且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善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就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如细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国家积极赞同、响应的倾向,揭示了个人、家庭与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一种辨证关系,是个人、集体对国家及其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统一而献身的奋斗精神,是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核心。

二、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小学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这里的打基础,不单单集中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理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的可持续进步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推动,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并不只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包括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三观,是核心素养的培养。简单来说,高素质人才是技能突出、学习能力强,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爱祖国、尊师长、会学习的人。在综合核心素养中,国家民族情怀以及品德都是主要构成内容。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自制力不强,极易受环境、人或是事物的影响,尽管身体处于快速成长期,但由于社会实践少,学习途径有限,所以爱国主义精神较为薄弱。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一边要利用语文的主场优势,一边要利用文字的渗透优势,通过教师以及文字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进一步彰显自身的民族意识,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为国家良性化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三、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建爱国教育书屋,为语文阅读教学备足精神食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建立各自的爱国阅读书屋,并建立书屋管理员制度、爱国阅读借书制度、爱国阅读书屋互借制度等,这类有利于促进爱国阅读长期开展的机制,可以为语文爱国阅读教学备足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成立爱国阅读书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革命前辈所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让学生加深对革命前辈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斗争事迹的认识,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遗志,传播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传统,播撒红色种子,壮大红色基因。在语文爱国阅读活动中,学校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可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坚持把爱国阅读融入日常,不断丰富和创新爱国阅读书屋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引导师生通过阅读增强自己的爱国热情。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德育效果

教学方式是实现知识传递的根本途径,不同教学方式所体现出的效果并不相同。德育是一种抽象化的教育内容,需要跳出传统方式的局限。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讲解不能让学生形成主体感受,会影响德育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予以创新,转变教学关系,突出学生的主體地位,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首先,可以创设情境表演活动,立足课文内容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代入具体的人物角色,感受这些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对于前文提到的相关课文,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文中的故事情境构建表演活动,让学生代入各个小英雄的角色,感受人物的思想道德。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围绕课文中的德育内涵展示相应的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多媒体素材对学生形成刺激,加强学生对其中德育内涵的把握,使其内化吸收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采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好的情境设置可以优化教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时需要多思考、多收集,精心设计语文情境。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一节课中,从课堂导入开始,要通过创设情境有效地切入爱国主义主题。在学生学习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让学生的认知、情境都介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学生从角色中得到情感释放,不仅学到了语文常识内容,更能培养其道德观和人文观,因此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出色完成一项团队活动。此外,语文情境教学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如家庭素材、社会素材以及当前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等,从而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探索阅读教学的创新途径,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要求,营造出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全面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80.

[2]陈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J].读写算,2019(32):28.

[3]苏迎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初探[J].名师在线,2019(32):39-40.

[4]何瑞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09):16.

[5]何艺红.爱国主义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9(04):43-44.

人本主义高等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先后立项。各高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都能够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教育,在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系统,而《形势与政策》加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俱进。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也急速增长。前期研究发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趋势已十分普及。然而,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任务。这就为今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率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势化严重,网络信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力度还不够,特别是重复研究比较多,研究质量有待提高。总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育效率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热衷理论教学,教学目标设置偏离大学生认识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重复中小思想内涵。概念的深化和外延空洞,缺乏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结合,生硬的政治理论灌输,严重影响大学生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甚至消极、回避情结。大学考核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率,仍然停留在试卷、论文等书面材料,不能客观评价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势化严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仅仅停留在文件上,转发或者下发一个中央文件,开会传达党的精神就算教育活动。工作只限与一般性理论宣传和口号,重视爱国主义文化传播,忽视文化思想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视形式包装,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创新不足,不能从感性上吸引大学生关注。

网络信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力度还不够。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始进入网络,但由于其研究历史比较短、起点低,研究基础、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研究力度还不够。互联网使国家敌对势力有机可乘,从未停止对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冲击,任何人都能以光速、大规模数据传播阅读网络信息。宗教利用网络不断向大学生渗透,宣传局限的价值观,狭隘的爱国主义,利用社会腐败现象迷惑大学生,鼓吹金钱至上的生活方式。

前辈学者们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为了确保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学者们正在为此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近代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党的先辈发扬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共和国刚刚建立,在百废待兴的新形势下,被迫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进行了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对等的战争。但是,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充分发挥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同仇敌忾,团结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激励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人民发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业绩;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充分发扬了战胜非典精神、抗洪抢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郭明义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表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和不断深化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是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理想目标。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爱国英雄的榜样作用,激励着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把爱国意识融入精神世界。新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容,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意义。

辽东学院坐落在一座美丽的城市丹东,这里经历甲午战争、抗美援朝战火洗礼的英雄城市。丹东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鸭绿江断桥、大鹿岛上的爱国将领邓世昌雕像等均记载了中华民族战士们的英雄事绩。丹东人民继承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各行各业均出现了爱国先进模范人物。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教育核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引导高校的大学生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体现爱国主义丰富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课堂和课外教育形式开展,只有抓住课堂内外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学生在课堂外深入理解党和政府开天辟地的伟大历史功绩,以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人民科学发展,开拓创新。

丹东是天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鲜活的历史证明繁荣富强的祖国,和谐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与热血铸就。丹东市累计投入资金近9000万元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地理上丹东是连接朝鲜半岛与欧亚大陆的主要通商口岸 ,是中、朝、韩、日经贸合作的前沿窗口,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新义州隔江相望。朝鲜半岛局势不稳定,天安舰事件、延坪岛事件以及朝核试验事件等导致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严重影响着丹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在紧张的国际政治环境下,教育大学生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幸福、稳定的生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知识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刚.《论如何深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发展.2012

[2]康承平.《浅论新时期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论坛.2012

[3]陈巍巍.《全球化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教育理论研究.2011

人本主义高等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校企合作,越来越多的高年级学生到校外民办企业开展专业实践。为了解决企业实践教学中学生党员无组织管理、无归属感的问题,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党员在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工作情况。广东白云学院党委利用新媒体的时效性、便利性、互动性特点,探索了一条校外实习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关怀送到哪里,真正做到了信息技术发展到哪里,党的教育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关键词] 新媒体;校外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技术、移动设备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泛在学习”、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因此,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摆在高校党建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调研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运用新媒体对在企业实践教学的学生党员进行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教育和管理校外实习学生党员的思路。

一 运用新媒体技术实施对校外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在企业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新挑战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广东白云学院于2010年在个别专业开始试点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2014年全面推进“3+1”企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最后一年到校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工作岗位分散,组织生活难开展,学习培训难进行。学生党员的管理与教育问题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校党委顺应“3+1”企业教学改革,围绕教学中心,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通过运用新媒体手段,把党建工作贯穿于企业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做好企业实践教学期间的学生服务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解决企业实践中学生党员无组织管理、无归属感等问题。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党员在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工作情况,同时,发挥党员在企业实践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探索建立党支部,搭建新媒体平台

各二级学院党总支结合学生实习单位分布情况成立(联合)党支部或党小组,通过临时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由于学生分散,活动较难开展。我们通过QQ群、微博开展相关活动,但由于有些学生党员所在区域无网络,党组织活动不能达到及时互动。

2014年开始,各二级学院建立了白云学生党员之家、管院红色之声、白云阳光队、党旗红党员美、党旗飘飘、白云建筑党支部、电气学院党务组、红色党员之家8个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机电企业实践教学12级党员微信群、2012企业实践党员先锋、建筑工程学院企业实践党员群等40多个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开展组织生活,掌握学生实习工作情况,了解学生党员所在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企业实践教学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各党总支建立党建红色微群及微信公众平台,由如下四部分组成。

1 党组织建设

各党总支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活动预告、党员评议、争先创优等党支部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网上公布开展支部工作,既有公示与通知的功能,也有接受公众监督与评议的功能。

2 创办微党校,开辟学习园地

将同学们开展理论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料集中起来放到公众平台,如党章、党史方面的知识,党务手册、入党须知等党建资料,理论文献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容,与高校党建相关的文字、影片、音像、讲座等资源,以及学校党校教师授课教案、开发的初级、中级、高级培训课程、课件等上网。党员和积极分子自己去查找、去选择,也可以定期参加网上党员理论自测,进行自我学习和理论知识考察。

3 建立支部生活微园地

利用微信平台定期开展基层党支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展示各支部活动的亮点。如党建、教学、科技创新、热点讨论、主题教育、支部活动总结与竞赛等。

4 建立支部管理台帐

将各学院的每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支部人员变动情况、党员基本情况、发展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公示、民主评议、入党申请、表彰奖励及实习企业学生党员异动情况、入党积极分子基本情况等上网,让学生党员查询相关入党时间等信息,实现党员的发展台帐管理。

5 建立服务交流平台

讨论交互版块设有“我想说”与“讨论区”等栏目。以“微群”的形式,达到分享学习工作体会、沟通心灵交流思想的目的,并能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

6 设置了通知版块

将学校党建工作相关通知及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中每个阶段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上网,如网上选课、补考、重修等都通过微通知提醒学生。

二 运用新媒体对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实践

(一)新媒体给我们实施对企业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党员进行教育提供了新渠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以校园网、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报、校园广播、户外宣传栏等较为传统的校园媒体形式不同,新媒体显现了及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生动性等特点,学生更偏爱微信的使用。据调查了解,98%以上的学生每天必刷微信,微信成为在企业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党员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并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式在高校党建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新媒体弥补了传统教育管理的不足

传统的党建工作主要以集中开展组织生活为主,校外实习党员遍布珠三角,很难开展有效的支部活动。一方面,实习学生党员实习地点过于分散,工作休息时间不统一,集中开展组织生活比较困难。经调查,有的学生党员工作岗位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有的在工地工作,许多工作场所无网络,住宿场所也不能上网,即使通过网络组织学习、开展组织生活,学生党员也无法收到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实习党员绝大部分是预备党员,培养考察时间较短,培养联系人不能按时对他们进行考察,平时也没时间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能及时参加学校的转正会议。

学校党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教育模式。根据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用网特点,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每天用手机上网起码2小时以上。各学院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微信群,由学生党员管理微信平台和微信群,通过微信这一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分享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咨询相关问题,通过手指轻轻一点,就能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微信等新的途径对党员进行教育与管理,符合大学生的喜好和特点,又能占领网络思想高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学习党的理论、在线交流,在线思想汇报、在线答疑,都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完成,学生党员在工作休息时,利用碎片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相关任务,弥补了传统教育管理的不足。学校各学院通过党支部或党小组微信群、支部QQ工作群,切实地做好了校外实习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但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的需求,而且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案例

1 利用新媒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便利

新媒体在稳定学生情绪、协调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搭建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12级机械1班在美赫家具厂实习的学生有7名,事前联系的实习岗位是机械维护和数控机床的维修,到岗后发现不是原来的岗位,而且也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学生们情绪非常激动。有一名学生党员通过微信与其他6名同学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主动与企业协调,在多次协调无效的情况下,及时通过微信向学校老师反映。通过与企业协商,成功更换了这些学生的实习岗位,及时稳定了学生的情绪。

2 利用新媒体开展党组织生活更有成效

为了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对国家的热爱,2015年7至9月,通过微信和校外实习生党员QQ群提要求,要求党员抽时间观看《筑梦中国》并撰写观后感,并观看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看了纪录片和阅兵式的实习党员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他们为祖国的伟大与强盛而感到自豪。这既是对实习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了解实习党员的有效渠道。

2015年9月,财经学院党总支利用校外实习党员QQ群、微平台上传了关于在党内开展一次“守纪律、讲文明、做表率”主题教育活动的学习文件,要求党员通过学习遵规守纪,提高各实习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与岗位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3 利用新媒体开展民主评议更公平

通过网络民主评议,保证了大学生在一个安全和无偏见的氛围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以网络民主评议学生党员为例,公开、公平、公正是民主评议的本质要求。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让众多大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党组织能听取到广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相对于“面对面”征求意见或交流看法的座谈会难以排除大学生“人云亦云”的从众行为而言,避免了在管理者强势话语权引导下的心理干扰,保证了评议结果的相对公平。

(四)存在的问题

各党总支、党支部在运用新媒体对在企业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实施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不均衡,有的党建微平台一周或两周都没发送一条信息,出现休眠状态,有的微信群无人问津,缺少意见领袖。

党员教师参与性不强,有的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由学生党员完成,未经审核,有时出现一些概念性的错误。有些微信平台及微信群分享的内容较单一,有的讨论主题不足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三 改进措施

(一)培养党建工作队伍

校内成立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学生党员为组员,每天负责宣传,上传相关党建理论学习、形势与政策、相关党建业务与制度等资料,负责收集并解答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组织视频或音频思想汇报或组织生活。

指导校外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负责人承担起凝聚人心、发挥作用的职责,利用新媒体把企业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校内支部书记。

培养设计队伍。从内容设计、文字编辑、工作流程、网络技术等方方面面,设专人,保证党建红色微信公众平台及微信群等的维护和监管。

培养监管队伍。培养一批政治标准过硬、业务精、信息技术高的学生党员干部,经考核合格从事技术管理。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与监督,为了传递正能量、加强舆情引导,在信息传播前,加大后台的审查、审核力度。

(二)注重情感关怀

党建工作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在传播内容上要增加情感的投入,不但要有党组织的关怀,还要有个人情感的交流。如在节假日的问候、生日时的祝福、平时的关心,让实习学生时时能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情感关怀的内核在于肯定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变化。具体来说,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关心学生的各种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数字技术与情感关怀紧密结合,要求党务工作者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的同时注重情感的交流,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环节,加深对党的历史沿革、历史教育、优秀理论成果的渗透式教育,重视对新媒体环境下党建相关软件的研发,将知识性、感染性、趣味性融合在软件设计中,把党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动态、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对党史的兴趣。

(三)占领舆论思想高地

要做好思想引领,在新媒体传播教育内容上,要坚持宣传党的先进理论,把党性教育、“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活动内容,使学生党建工作符合党的要求、体现党的性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价值取向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拓展职业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实习期间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培养职业道德与素养,提高未来就业或创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要注重舆情引导。在人人是传播主体的自媒体时代,海量信息抢占了舆论阵地,这些信息有低级趣味的也有高雅的,有真的也有假的,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信息,处于思想不成熟期、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难以甄别信息的真假,需要党组织通过党员学生采取多种途径,在舆论上切实加强引导和帮助,及时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增强辨别力。

(四)网上网下协同教育

仅仅用新媒体来开展党建工作还不够,虽然通过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但情感距离加大了。以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为主,以教师走访企业并开展相关组织生活为辅,全体教工党员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党员率先垂范主动承担企业实践教学中的专业导师工作。通过建立企业实践教学党员QQ群、飞信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及时将党组织的信息传达到每一名学生党员中去。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既有隔空对话,又有面对面交流,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诉求。

(五)培养“互联网+”思维

党务工作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培养“互联网+”思维,在努力探索和把握高校党建工作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交互性、实时性、匿名性等特点,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容,通过博客、QQ、微博、微信等形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关注的事件进行评论,把握学生党员在使用不同新媒体技术表现出的多元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并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活动。通过论坛交流、短信互动、微信链接等平台,可以为学生开辟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理想信念。可以通过邀请一些品学兼优的优秀毕业生谈学习、聊工作、话人生,从而实现学生党员之间近距离交流。这会深深触动学生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目的。

新媒体为我们对在企业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党员实施教育与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党务工作者要用好新媒体,不断创新微信平台的应用、管理、服务新模式,坚持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微,陆萍.浅议新媒体时代下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

[2]刘长平.高校民主管理中大学生网络民主参与论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

[3]唐伯武.利用微博构建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

[4]孙云龙,鲁焱.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

人本主义高等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

1. 优化教职工的激励机制。

现代的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方式大多数都是采用量化管理, 从表面上看, 量化管理将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和要求都写得一清二楚, 都是根据合理的标准来制定的。比如思想评定10% (包括思想积极、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师德高尚, 不在考考评活动中弄虚作假, 上班时间) , 考试成绩50% (奖惩考核以学期期末县局统一组织的检测成绩为准, 奖励包括:合格率奖、优生人数奖、潜能生转化奖) , 教学常规20% (教学计划、教案、上课、作业批改) , 出勤率10% (出操3%、会议3%、考勤4%) , 能力检测10% (政治笔记、听课记录、业务笔记) , 安全事项5% (一学期内无大小不安全事故) 。这样的量化管理标准, 从表面看来公正而科学。实际上, 这种量化管理“伤害”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教职工工作的好坏不应该通过一份考核表的分数来衡量, 这样的结果反馈是不全面的。换句话说, 那些在量化管理考核中成绩不优秀的教师就能说明他们工作不用心、没有成效了吗?根据官方数据调查结果, 全国教师队伍中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最重要原因来自于工作压力, 而学校的管理和评级机制正是教师心理压力来源之处。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 而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又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中, 适当的压力可以促使人更加奋发向上, 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若压力过大了就会适得其反, 人若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工作环境中, 工作效率和效果会越来越差。试问顶着如此大的压力, 教师如何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教师是人, 不是机器, 对于教师管理方式不应像对待机器一样, 书写一成不变的程序就可以没日没夜的工作, 以此来确保它的精准性。人与机器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情感的, 。因此, 教师的工作质量不应用一个精确的标准进行量化, 应该加入一定的情感因素进去, 否则会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但如果制度的制定以情感为基础、以民主为核心, 则能让制度变得合情合理、富于人情味。另外, 加入一些激励的因素。比如, 学校领导定期与教职工进行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 从而缩短领导和教师的距离, 会让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在运行上更具人情味和可行性。

2. 完善民主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和国家治理是一样的道理, 从我国政治体制采用人大代表制度的管理方式, 可以吸取到可贵的管理经验。人民群众本来处于被管理的位置, 人大代表制度让人民群众成为可以针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的管理者, 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理可得, 在进行学校教职工管理中, 应鼓励教职工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是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让被管理者参与组织的管理, 可以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 学校可以积极发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 让全体教师与学校拥有共同努力的目标, 只有取得了全体教师对集体目标的认同, 大家的劲才能往一处使, 团队的力量才能让学校保持前进的脚步。学校管理者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作学校的主人, 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嘴上说让教职工参与管理, 实际上却不给他们任何的管理权力。教师每天处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前线, 他们所处位置思考的角度和意见与长期处于管理层的领导是不同的, 只有充分尊重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才能带领着全体教职工更好地治理好学校, 打造优质的育人基地。

3. 提高教师素质。

所谓“名师出高徒”。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 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现代化教育对教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比如课程开发意识、科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等都是教师素质的体现。学校教育管理者应用尽一切办法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 教育管理者要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加强培训, 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走出去, 多与其他同行交流经验和学习优秀的教学技巧, 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根据现实需要和工作实践情况来看, 应开拓多渠道才能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素质。比如: (1) 从业务报刊杂志中吸取新的知识, 通过业务报刊杂志教师可以自主学习到各种广泛的内容、了解最新的资料信息, 阅读业务报刊杂志是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业务报刊杂志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最直接的指导、参考书。此外, 业务报刊杂志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资料。 (2) 上网求知。随着网络的发达和覆盖性广阔, 大多数的人都有电脑, 然而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依赖传统的教学资料, 就算有时上网也是找与当天上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较少主动通过课余时间去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3) 回大学深造。今时今日的知识更新速度太快了, 知识的陈旧率也越来越高, 若按照知识量每3年更新一次, 走上教育岗位3年的教师, 其知识已有一半以上陈旧。因此, 知识更新刻不容缓, 教师应回大学进行深造, 深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脱岗进修一段时间;二是参与函授学习, 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当然, 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才能更好地得以实施。教育事业时刻处于不断进步和前进的状态, 不能只要求学生成绩上进步, 教师的专业素质也要跟着进步和提升, 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因此, 学校要舍得对教师队伍进行教育投资, 就像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一样。提升教师的素质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要面对全体教职工, 而非某部分优秀教师。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树立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自身的特点。因此, 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学生时要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方案, 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 要将学生作为主体, 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素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保障学生权利之上。小学的教学方式很多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育人”, 这种只关注学习成绩不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教学环境, 并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不应是将其禁锢在课堂上, 还应大力开展校园活动,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应积极探索和研究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深刻含义, 注重人文关怀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他们创造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和才能。例如, 我校在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下, 举行了亲子嘉年华活动, 全校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参与了“长虹飞舞——跳长绳”、“齐心协力——拔河比赛”、“你追我赶——接力赛”等项目。在活动中, 家长们走进学校, 关注学校, 走进老师, 了解孩子;家校携手, 共同创造孩子的未来。运动会以文明、友谊、拼搏、向上为宗旨, 以拼搏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 本着参与第一、健康第一、团结第一的比赛风尚, 发扬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为班集体, 为学校争光的精神, 充分展示学校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此外, 我校还积极举办了足球啦啦操比赛、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冬季田径运动会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更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人本主义理念, 打造更优育人环境

要真正达到教书育人效果, 将人本主义思想贯彻于学校教育管理中, 除了改善教学条件和打造教师队伍之外, 校内生活环境设备和校门口外的环境建设也会直接影响到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的成果。白公路小学现有2000多名学生, 近百名教职工, 所谓民以食为天, 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学校的食堂, 学校作了关于食堂满意度和改进措施的问卷调查, 发现教师和学生对食堂满意程度不高 (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05份。关于食堂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为:对食堂饭莱质量不满意的336人, 认为食堂饭菜价格偏高的256人, 对食堂服务态度不满意的130人。经过召开大会讨论后, 本校食堂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采取租赁承包经营的模式, 不走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模式。食堂的招标不以承包费用的多少作为确定承包商的依据, 而是将重点放在审核投标方的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 (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证等) 。学校领导进行了细致周密的部署:进行洽谈、实地考察、制定合同、利润合理分配。在食堂配套设施方面, 如厨房设施、餐厅桌椅、餐具等, 均由承包商承担, 学校统一要求, 以便形成整体化, 从而改善本校食堂的环境。

至于学校外部的环境, 就是学校门口的饮食摊的处理问题。本校众多的学生和教职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学校周边也就成为小商小贩们的“生意之地”, 学校周边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小商小贩, 他们的占道给学生和教职工进出校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导致每天上学放学时, 校门口喧嚣吵闹, 拥挤不堪。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 学校领导除了多次找到有关部门请求帮助, 学校还强行规定:任何学生都不准在校门口购买食品, 而且学校行政领导还轮流值班监督, 然而学校种种的努力还是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最后, 学校组织召开了教职工大会, 让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 会上有教师提议:应该依靠师生, 从自我教育做起。会议结束之后, 本校马上开展了“安全卫生自律活动”, 通过黑板报、墙报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另外, 学校还积极借助家长的力量, 通过多次召开家长会、主题班会, 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卫生环保的课题研究, 通过研究结果增强学生的卫生环保认识, 了解到校门口小商小贩出售的饮食中大部分卫生极差, 细菌严重超标;如果每人每天扔一个塑料食品袋, 不出半年, 就将把学校淹没在白色垃圾中;学校的清洁环卫人员每天工作非常辛苦等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学生们懂得了卫生环保、勤俭节约的道理。果然, 一段时间后, 学生开始自觉地抵制学校门口饮食摊上的食品, 缓解了学校周边摆摊的情况, 通道也变得畅通安全起来。

四、辛勤付出, 收获管理硕果

坚持人本主义思想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通过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 终获硕果。自从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后, 大多数的教师积极性都能激发了, 每次在面对学校问题召开教职工大会时, 很多教师都积极发言, 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乐于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不仅仅是将学校当作一个工作的地方, 而是将它视为自己的家园。教师与学校领导的距离也拉近了很多。以前, 面对领导提问, 都不敢直视领导的老师。现在, 能与领导开怀畅说, 大胆提出建议。越来越多工作表现优秀的教师都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或者被提拔到更高的岗位, 我校的骨干教师队伍人数越多。学校为教师提供提升和进修的机会, 大家都很珍惜, 也没有辜负学校的期望, 在进修学习过程中投入百分百的认真, 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并将其运用到课堂的教学上, 使得教学氛围更浓厚、更欢乐。学校也先后荣获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全国先进单位, 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家长学校示范学校、模范职工之家、平安校园等殊荣, 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县级同类学校一等奖。

摘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的灵魂。人本主义教育观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 重视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凸显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 作为教育管理者, 更应大胆突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局限, 全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教育教学文化氛围, 加快人本管理教育模式的构建, 从而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该尽的一份力。本文针对人本主义思想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人本主义高等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音乐学科教育的基础,需要从音乐这门艺术的本质出发,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对音乐艺术的真实再现。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依旧禁锢于传统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中。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对自然主义教育观的运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必要性,其次为实现自然主义教育观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主义教育观;必要性;途径

自然主义教育观理论主张以自然规律来实现对教育的指导,其强调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将教育回归自然。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将自然主义教育观渗透于其中,不仅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小学生成长的规律,还能够在全面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满足当前素质教育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面要求。因而,如何将自然主义教育观渗透到教学中,已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必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当前我国不少地区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满足当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培养出综合素质和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与动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自然主义教育观是社会发展背景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是改善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必经之路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依旧禁锢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之中,灌输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致使音乐失去了本身之美,也使学生无法对音乐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情趣。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本身之美就在于用简单的韵律凸显大自然之美,而当前的教育理念致使教师过于注重音乐唱法的传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学段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发育特点,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就需要将自然主义教育观融入于小学音乐教学中,为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的途径

1.以小学生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为基础

要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全方位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就需要首先明确小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育特点,掌握其发展规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段在7-12周岁,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以及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将自然主义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比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其在心理上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开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对事物的判断,但是依旧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情上;从生理方面讲其身体协调能力大幅度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评价与表扬中,提升其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2.更新教学理念,以小学生为音乐课堂教学主体

自然主义教育观要求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实现其对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遵循音乐的本质属性,也要遵循学生的自然属性。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在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要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进而营造出和谐且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带着求知的欲望来探索,从而在音乐的熏陶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不断地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尽量使内容贴近自然,还原音乐的本真,这样才能在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启迪学生思考、探索,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按照曲目的内容,实现学生的分角色扮演,在寓学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自然主义教育观这一教学理念不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小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为基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在践行自然教育观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使其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全面要求。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袁洪亮.中国传统国民性的结构及其特征[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144-145.

[3]潘梦.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1.

作者简介:葛倩倩(1990— ),女,浙江温州人,本科学历,小教一级,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思考论文范文下一篇:新课改下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