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心灵沟通之桥范文

2023-11-04

架起心灵沟通之桥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双方都互相埋怨并都在苦恼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其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共情、宽容、真诚是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在教育实践中让我深切体会到这点。有效的沟通能让我们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与效率。

关键词:师生 宽容 真诚 心灵 沟通

教育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是智慧和情感的沟通。和孩子沟通的失败意味着教育的失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每天,我们都在教育学生,但很多时候常背离我们的初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时间和空间,需要老师、家长的精心呵护。然而调查表明,仅有8%的学生有了心里话和老师说!如果说教育是触及心灵的交流,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扉呢?近年来,本人通过多次的探索和体验,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会共情,是沟通的基础。

共情就是我们常讲的“心理换位”,即教育者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所以,教师面对孩子时要避免

一上来就自以为是评价或高高在上讲道理的习惯,要用自己的心去靠近去触摸孩子的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世界。比如,一个孩子对你说:“这段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我觉得学习要跟不上了……”如果你一味地对他讲:“千万不要灰心,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大道理,孩子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你对他讲的大道理成了孩子下次和你沟通的一扇墙。如果我们用孩子的心理去感受,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你的心情不好,并担心因此会影响到学习,是这样吗?”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交谈,并进一步分析原因了。因此,我们要学会共情,只有真正融进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我们才能和学生沟通。只有我们的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教育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二、学会宽容,是沟通的平台。

马克思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经过摔跤,他才学会走路。”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常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要有学生犯错误的心理准备,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要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更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班主任的宽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

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情,曾经有一个学生晓亮,成天调皮捣蛋,我接班后不几天,他就打架了,当时以为小孩教育一下就了事了,没想到几天后又打架了,火气冲天的我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自以为这下没事了,可没几天故事又重演了,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当我为难之际,班里的孩子告诉了我一个不知的事实:四年级时他也经常打架的,现在已经好多了。我的心里明白了,于是找来晓亮,先表扬他比上学期有进步,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再明确告诉他打架是不文明的,老师愿意看到一个讲文明的孩子……现在的晓亮对于打架已经开始陌生,教师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心悦诚服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说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当学生做错了事、摔了跟头,应心平气和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该改正错误,要使用真诚的爱心,超常的耐心感化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内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让学生在摔跤中踏踏实实地走路,堂堂正正地做人。我体会到: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宽容、豁达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有时,是很有效的教育手段。

三、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

教育学生不是演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孩子交流,孩子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的沟通。有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工作,你要求学生表现好一些。一个孩子对你说:“你是不是怕今天有人检查才这样要求我们。”如果你很真诚地袒露自己:“是的,我有些紧张,因为这次检查对我们很重要,希望你们能表现好一些,帮帮这个忙。”一句简单的话语,真情的流露,使孩子感到老师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怎么能不互相帮

助呢?检查那天,孩子们会很自觉做得很出色。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有利于老师找出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有道是:尊师才能重业。上不爱下,下不亲上,两者之间就无从沟通。试想学生如果恨你,讨厌你,他能认认真真地学你这一科,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吗?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必须要有诚心。教师不仅应该是教育家,而且应该与学生成为心心相印、以诚相待的朋友,“以诚相待”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当教师常常面临班级琐碎的问题,比如;板报应选什么内容,每周一诗选哪篇,今天早读课读什么内容等等,就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协商,学生就会感到自身的价值,自觉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班级活动内容。这样交流多了,孩子的自尊心就会渐渐建立起来,就不会在大的原则性问题上与教师冲撞。有一次,我班的学困生张浩十分羡慕地看着别的小朋友本子上鲜红的优加三颗星星,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我很想得优加三颗星星,我认真做作业,你给我一个好吗?”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睛,我第一次在他那东倒西歪但已经非常努力的作业上评上了一个鲜红的优加三颗星星,并真诚地告诉他,只要他努力,他会得到更多的星星。他激动得两眼发光,对我说:“谢谢老师!”从此他并改正了不做作业的坏习惯,上课变得认真听讲了。所以,真诚和学生交流,他们才会向你倾吐心声,你才能捕捉到开启学生心锁的钥匙

四、就事论事,是沟通的原则。

我们在表扬孩子时,可以顺带提起过去的优点,以激励其更大的上进心。当批评孩子时,因为和他们朝夕相处,很容易受过去信息的影响,习惯于把过去的过失挂在嘴边,来一个新帐旧帐一起算。如,有孩子犯

架起心灵沟通之桥范文第2篇

在大多数学生眼里, 被老师叫去谈话, 总不会是什么好事, 他们当然对这样的谈话既害怕又反感。教师办公室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坐着, 以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 而学生则站在一旁, 低着头, 什么也不说。就这样僵持着, 毫无结果。在经历了多次这样的尴尬之后, 笔者试着利用休息日在电话里与他们交流。师生在电话里无所不谈, 学习、家人、休闲、爱好……在电话里, 尽管老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 但师生之间倒反而没有距离了, 一些平时的“小秘密”, 他们也愿意告诉班主任了, 师生都感觉轻松自在, 不受拘束, 也不必精心安排谈话内容。利用电话与学生在假期中进行交流,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1 电话传递“理解万岁”

作为一名班主任, 要尊重学生人格, 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 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 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 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 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 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 激励他们发奋学习, 战胜困难, 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相反, 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学生, 尤其在公共场合, 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 在学生面前, 你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 多理解他们, 使他们信服你, 愿意把你当作他们的好朋友, 愿意与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 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 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学生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与学生交朋友, 放下架子, 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传统模式, 贴近学生的生活, 才具有实效性、适应性、针对性和感召性。平等交流, 利用电话实现自由对话, 更多的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谈天说地。这样做是从学生的天性出发并尊重学生的天性, 通过交谈给学生拓展一片自由、平等的空间, 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关爱与归属感。在这以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通过聊天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 再以朋友的身份给些建议。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天性得到充分承认, 这不会使他们感到人为的摆布教育, 因为没有了面对面时的局促, 可以自由的把想说的尽情地说出来;可以思路连贯的把自己想说的说完, 不会担心说到一半被打断;因为电话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忽略彼此在学校中的关系, 感受平等自然交往。在与学生交流时, 老师要比较随便, 只把自己放在比他们多些阅历的旁观者身份上给他们自己的观点。不是老师在教育学生, 而是一个长者时时不在的提醒。因为和学生聊天的时间都是在学生放学回家的假期里, 这样就延展了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 使老师能有效干预学生课余时间的应用, 也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2 电话给学生“辩护”的机会

一个班那么多学生, 那么多事情, 班主任不可能样样事情都了解得完全属实, 偶尔也会带上一些自己的主观色彩, 倘若事实并非如班主任了解的那样而轻易就下结论, 那么不仅仅是学生受委屈, 而且班主任也将面临着信任危机。民主不仅容易赢得学生, 使他们乐于与你交流,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而武断的做法却民心大失, 表面看来, 你最威风, 你永远正确, 但在学生心里永远与你隔着一层, 为什么不能谁正确就听谁的呢?学生首先是人, 也有自己的自尊。

“辩护”不仅能让班主任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 有助于解决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尊的手段。做人,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尊, 学生懂得自尊, 班主任应当高兴。当然, 也不否认有些学生思想认识并不正确, 总是掩盖自己错误, 甚至于狡辩。例如班主任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典型例子:某个学生比较聪明, 但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与人相处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且自控能力差, 经常扰乱课堂, 影响较坏。总是出现各种问题, 最令人头疼的是, 他有许许多多, 让你防不胜防的歪理, 狡辩能力非常强。只要班主任一教育他, 他的逆反心理马上就出来。可以说, 与这种学生相处, 就是与他的坏毛病奋战, 结果弄得班主任老师灰心伤气, 直至最后放弃。有时也会因为这样的处理使班主任老师的威信大打折扣。为了避免这种尴尬, 如果改用电话交流, 在电话中老师认真听完学生的辩护, 再从多方面反复教育他, 与他分析问题的所在, 探讨他之所以没能取得应有的成绩的原因, 帮助他克服心理的障碍, 将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因为这避免了让他当众下不了台的局面, 自尊心得到了保护。

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接受不了老师的批评, 而是接受不了老师批评的方式。为了达到教育目的, 换一种方式又何乐而不为呢?实际上, 正是学生的狡辩反映了问题的本质。为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提供了方向。而耐心地听完学生要讲的话, 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尊重。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 让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 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学生今后少走弯路, 班主任老师就应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这是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责任心和良心所在。

3 电话让表扬和鼓励更富有色彩

每个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学生是渴望赏识的, 因为它就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 是必不可少的。很难想象一个成天被挑剔的人, 会充满信心。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 勇于实现自我的人才。鼓励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 让学生充满自信, 自我觉醒。当然, 对好的学生给予赏识也许不难, 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多给一些关爱、赏识, 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 更需要信心。

班主任老师应当时时提醒自己, 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点成果,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 使他充满自信, 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让表扬和鼓励成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一个班主任的职责。

可对一个年龄近二十的职高生来讲, 他们并不希望被当众表扬, 正如他们不愿意被当众批评一样, 因为几乎每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了, 这样的当众表扬未免太“小儿科”了。有时这样的表扬甚至会带来其他同学的不屑一顾或冷嘲热讽, 从而导致被表扬者与班级体的格格不入, 这种表扬带来的副作用就太可怕了。事实上, 对年龄大的学生进行表扬或鼓励并不是为了在班级体中树立典型、起到模范示范作用, 他们也不在需要这样的提醒, 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讲, 他们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在教室里, 哪个学生对其他人不有一翻独到的理解和认识?班主任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只是告诉学生老师对他的认可或期待, 而用电话表达这一想法就避免了当众表扬的副作用, 并使表扬本身更富有魅力。同时也显得老师匠心独具, 慧眼识人。

此外, 电话中要充分展示班主任老师的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 那么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 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否则就会欲速不达。如碰到脾气大、很不服管、个性特别强的学生需要根据他的特点, 拿出比对别人更多的耐心。因此, 在电话中老师的语调要轻松自如, 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 就象电台上做心理辅导的播音员一样, 使自己的声音有磁性, 让学生感动, 从而以达到老师想要的教育效果。最后, 师生双方成为知心朋友, 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 班主任要研究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4 电话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 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 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 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 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 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 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电话能送去老师对学生爱的温暖。班主任关心学生成长,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 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 讲为人处事的原则, 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 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这些都要通过多与学生谈心、交心, 做学生的知心人, 才能做到。

因为电话中学生与老师更多的是聊自己切实关心的事, 他们需要一个能站在他们角度上考虑的成年人的意见, 可以使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贴近学生的实际, 加上这些问题是他们要听老师的意见而不是老师要给他们想法, 所以针对性强, 对学生的影响也大。例如他们中有同老师谈如何同异性交往的问题, 有谈家庭矛盾对自己造成压力问题, 这些话很多是他们当面是不好跟老师讲的, 而虽然这些都是琐碎的生活小事, 但恰是这些小事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学生们是很希望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聊聊的, 老师则更要树立能给他们以帮助是一件很高兴的事理念。

总之, 要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 既是学业上的导师, 又是生活中的父母, 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当然,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 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

摘要: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很多, 谈话、聊天、观察等都是实用且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而电话交流效果更好, 师生在电话里无所不谈, 轻松自在, 不受拘束, 学生也更乐于接受这样的谈话方式。这让他们感到了平等、友善和无处不在的关怀, 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一下就缩短了。利用电话与学生在假期中进行交流,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关键词:电话,沟通,老师,学生

参考文献

[1] 活用心里效应, 化解学生心里障碍[J].班主任之友, 2008.

[2] 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中小学德育学习资料选编[Z].2003.

架起心灵沟通之桥范文第3篇

案例回放:

我带的班是高一年级的一个班,这几天,我发现有位学生状态不太好,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上课提不起精神,下课也不太爱出去玩。家庭作业也好几次交不上来。我想,一定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我找到他,问了问他的情况,才得知,最近他和他母亲总是闹别扭,总感到他母亲很唠叨,而且他觉得他母亲对他总是没信心,取得好成绩时又给定目标下次要考第一,没有取得好成绩时批评他骄傲,而他母亲又觉得孩子不理解她,闹得是氛围紧张。所以最近总是感觉很烦,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青春期孩子与父母在沟通上出现问题的例子。这个问题极大地困扰了很多孩子和家长。有两个方面值得咱们关注:一是青春期孩子与父母关系容易出现的问题;二是青春期影响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一.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关系容易出现的问题

1.首先是情感上的疏离,减少对父母的依赖,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不如以前那么亲密了,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自尊心强,打骂、不断说教会使孩子更逆反,甚至导致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2.行为上的脱离,进入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了,他们认为自己正在变成“大人”。但是父母仍然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儿”,因此,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误解、矛盾和冲突,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过多的干涉和控制;

3.观点上的差异,青春期的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喜欢自己判断和评价,不愿意接受现在的观念和规范,他们对于昔日一贯信奉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进行审视,而审视的结果常常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

4.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孩子会逐渐地发现存在于父母身上的先前未曾觉察的一些缺点。

1 二.青春期影响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孩子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一方面会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区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和不安的特点是影响中学生与父母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就会感觉和父母沟通存在困难,从而影响与父母的沟通。

3.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也会影响孩子与父母的沟通。

4.孩子与父母是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这就使得孩子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策略建议: 一.认识家的意义

家为孩子们提供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家的存在有其重要性:家,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有亲爱的家人,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平凡的家庭小事让我们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家,是每个家庭成员温馨的港湾。

孩子可以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大家的温暖: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父母可以享受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快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亲情进一步得到升华。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精神乃至生命的延伸。 二.对父母的建议

1.作孩子的榜样。父母的榜样作用,往往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父母的言和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点非常重要。往往孩子和父母之间沟通不好,是父母的榜样作用逐渐在弱化。

2.批评孩子的缺点、错误,要采取朋友式的平等态度,“亲其师,信其道”,亲子之间也如此。如果孩子生活在充满争吵、暴力或冷漠的环境里,那只会更糟

2 糕。更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总是高高在上,这样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那么沟通起来就很困难了。

3.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错误,要坚持“助人自助”的原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与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具体的改正措施,并关注孩子的发展,达到自觉改进的目的。要认可孩子取得的阶段性进步,及时给与指导与鼓励,同时定目标时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4.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错误,要有毅力。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改正也有一个过程,而且会有反复。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学会等待。让孩子在父母的关注、帮助下,不断地改正缺点、错误,发扬优点、长处,健康成长。 三.对孩子的建议

1. 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创造机会认真倾听,理解父母也有情绪不佳的时候,不苛求他们;学会“冷处理”:面对父母的批评与指责,哪怕父母当时冤枉了自己,不急于抢白,不急于辩解。

2.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唠叨”,要理解父母殷切希望,要理解父母也有烦恼。

3.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要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另外,作为孩子的我们在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的态度。

4.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父母平时最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我们就要主动向父母汇报这方面的情况。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多和父母聊聊天,缓解她们工作中的压力。和父母开展一些有利于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同父母一起讨论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

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要重视他,同时也不能有“畏难”情绪而逃避。相信只要真心对待,认真研究,在沟通上既讲技巧又有耐心,一定会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的。

架起心灵沟通之桥范文第4篇

1 教师与学生沟通不能顺利沟通的原因

有老师说, 我们渴望沟通。我们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现在的孩子太敏感、太自我。老师们讲话稍不留意, 学生就像含羞草一样, 敏感地关上交流的小窗口;有老师说, 教师是普通人, 希望家长、社会不要把我们神化, 我们上师范院校学习的只是专业知识, 沟通能力是我们弱项。我们希望社会和学校多关注、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有老师说, 教师渴望沟通的技巧, 一方面, 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现状, 加强自身薄弱环节的学习, 另一方面, 也要看到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长、教师总是怕伤害孩子, 总是哄着孩子, 这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将来孩子走向社会是不是还有人哄着;还有的老师说,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 学生经常会通过教师的各种表现不经意地在心里或同学间评价教师, 这个心中的评价就是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或位置。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其实也是教师个人才气、能力的表现。学生信服谁就会跟谁接近。

师生之间沟通缺失的原因有些来自学生、来自家长, 有来自社会, 更多的来自于教师本身。教师要面对教育对象, 研究他们的年龄、性别、身体、生理, 也包括学生所处的环境 (家庭、学校、班级、宿舍、餐厅的座位等) , 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很容易让学生们关闭沟通交流的大门, 看到的却是无所谓的表情或无理的顶撞。由于教师的角色特点, 言语习惯上常常带有命令、警告和训诫等语气。如“你是学生就应该按时完成作业”、“真不明白你上课都在想什么”、“你为什么这样马虎”。当我们用这种口吻与学生对话时, 往往都是自己一厢情愿地在说, 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心理, 师生关系势必更加紧张, 师生交往互动过程务必要体会学生的感受, 要走进他们, 减少自身的真实感受的表达, 不作评估和价值的判断, 学生才能真正地领会教师传达的真实信息。如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在随意讲话不听课时, 老师很生气地说:“你们真太不象话了, 这里是课堂不是自由市场”, 这种表达侧重于带有否定的评价, 不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暗示。反之, 教师这样说, “我希望我在讲课时大家都能认真地听, 而不喜欢你们和我同时说”。这样的表达可以使教师尊重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也使学生清楚当时的状况, 理解教师的话针对的是某种情况和行为, 而不是学生本人。因为不涉及评价, 不会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改变行为, 做出积极的应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在尊重和信任的气氛中, 人都能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发展和改变自己。当教师运用真诚同感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后, 学生会积极地调整自我, 主动与教师建立和谐关系。

2 师生间有效沟通的途径

一位教育家在谈到师生之间的沟通时说, “爱”+“技巧”是成功沟通的关键。教师育人, 光靠单纯的技巧是行不通的, 只是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前提下的沟通与交流, 才会有可能促成教育的真正成功。

2.1 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而非否定性的语言

学生在乎老师对他的态度, 而且这种态度也影响着他对教师的态度。所以, 对学生最好“哪壶开了提哪壶”, 多表扬学生的进步, 少提及学生的缺点。学生回答问题出错了, 鼓励他下次努力, 学习薄弱学生好不容易完整地写好一篇文章, 尽管错字连篇, 也要先肯定他的学习态度等等。

2.2 教师的语言要简单明了, 少重复

学生是不喜欢教师反复强调一件事儿的, 这样会降低学生对教师能力的信心。所以, 说话最好干净利落少重复。

2.3 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

听和倾听是不一样的。单纯的听是被动的, 而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索并迅速做出判断。遇到事情, 不要总是凭自己的判断下结论, 多听听学生的想法, 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师生冲突可能就不会发生。

2.4 当交流双方在激烈的情绪中时, 先冷静再交流

教师在气头上时, 难免言辞过激, 这时先在心中数1、2、3、4…, 这个过程是个转移和冷静的过程, 等自己心情平静了, 再处理事情, 如果学生正处在激动的情绪中, 等他平静了再说。

2.5 善用非言语方式沟通

教师的目光、动作、体态、手势都是很重要的沟通语言。有时这种言语所产生的效果优于口头语言。教师一个温暖的眼神, 会让学生信心百倍。但是, 一个无意的表情, 会让学生认为你不重视他, 从而自信下降, 愤怒顿生。

2.6 注意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1) 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 学生就会感到快乐, 沟通也就畅通。 (2) 委婉。在师生的沟通中, 有时候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 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面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 使对方在听话时仍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也许能既从理智上, 又从情感上接受了教师的意见。 (3) 含蓄。如, 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道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 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自己的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 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

另外, 在沟通过程中, 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上一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范文下一篇:教师读书要有智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