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教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2024-07-22

因材施教教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根据我国新课改理念,教师要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高效地培养出一批全能型的优质学生。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为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制订不同的学生培养方案,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成绩以及素养。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也不尽相同,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个人性格特点,教师应做到扬长避短,用新型的教育方式讲授原本无趣乏味的历史课程。

关键词:初中历史;因材施教;教学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也就是说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正确看待历史,树立良好的历史观,并能对社会各种现象,有正确的辨证眼观和看法。本文就针对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和议论。

一、转变教学理念

学校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求教师严于律己,改变老旧的教育模式,保证所讲授的每节课都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而不是单方面直入主题,只是将知识告诉学生。例如,本节课学习《辛亥革命》,老式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告诉学生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时间、背景、意义等,随后便进入到死记硬背阶段。这样只能应付已有的教育考试,一旦换一种说法放入到现实生活中,相信很多学生都会目瞪口呆。在新型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在课前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大家讲述历史事件的背景,将课堂内容引入到故事中,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更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堂内容的看法,再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讨论,这对课堂气氛的调动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

二、精心备课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关注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效果,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三项内容,在目标的指引下,课堂会更具主题性,为了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要能够在课前精心备课,并在备课期间明确制定出课堂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备学生”,要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成长规律,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清晰的了解,才能使目标的难易程度更易于学生接受。其次,是要“备教材”,教师需要对课堂教授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进行灵活解答,更加自信地开展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到《贞观之治》一课时,教师要在备课期间明确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事实;2. 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媒体播放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方案中,要求教师要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教学状态,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时不断打开思路、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当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和教师、其他同学形成积极互动,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到《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时,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并出示相关史料,设置如下问题:明太祖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明太祖为了加强对百姓及百官的监督,设立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职能是什么?与唐宋相比,明朝科举考试有什么不同之处?明朝加强集权措施的特点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讨,而不是教师主动地将答案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思考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是当下较为突出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视为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增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参与度。历史教师在一旁进行适当引导,积极地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要时刻注意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整体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才可以通过提高主体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地到达历史教学目标。

例如,进行“红军长征是否是正确之举”这样的课题辩论赛,首先选出十名学生当辩论赛辩手,优先选择自愿参加的,剩下的学生将坐在后排当观众,并在正反方的人手选定之后,将班上的座椅平均拉向两边,形成正反两个辩论方的阵营。历史教师作为主持人,在辩论结束后,让充当观众的学生对正反两方进行有关“长征”的课题进行提问,并在结束后进行匿名投票,根据票数多的选出优胜方,在结束之后教师颁发准备的奖品,以此激发学生以后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并不能忘记鼓励输的一方再接再厉。在这样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可以达到让学生自发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让学生自主发掘、查寻历史知识的同時,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历史反思、历史理解的学科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需要初中历史教师不断地改善自身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因材施教教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因材施教是践行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路径。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将因材施教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从差异化教育、分级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提供助益。

关键词:因材施教;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开创者孔子开创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它与当代教育教学理念高度吻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更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更优秀的人才,新课改注重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与社会需求不谋而合,因此有必要探究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差异化初中语文教学

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践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是指在充分考慮学生心理、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解决统一化教学的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考虑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命题,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语文写作教学中,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设有写作板块,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

比如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这就是我”,要求学生在500字左右的作文中尽量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这个写作主题灵活性较高,且七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刚刚步入中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了解程度不高,让学生书写自己,自由创作,不仅能够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自由创作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明晰学生个性特点,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尽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性格,比如说,“同学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小学,拥有不同的家庭与朋友,我们认识的每个人对我们都有所评价,那么同学们自己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呢?”通过类似话语的表述,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探究,对自己产生好奇[1]。

再比如可以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写作:第一,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第三,自己喜爱的颜色、食物等等。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无从写起,学生写完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举手朗读,这样不但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也能使学生相互间更加了解,提高班级和谐度与团结度。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紧扣写作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可以由此进行拓展,比如问学生:“你们了解你们的父母吗?”进而给学生布置课后写作的任务,这样既达到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也能够加强对学生家庭与成长环境的了解,便于教师后续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

二、分层化初中语文教学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践行因材施教。初中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自身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差异明显。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展开分层教学,让每名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分层练习、分层作业等,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层层递进。例如,教导学生识字,有的学生字体漂亮,且错字少;有的学生字体不端正,且错字多。对于前者教师应当对其采取拓展训练,强化训练;对于后者教师应当不断帮其克服弱点,加强检查对照力度,逐步提高其写字能力[2]。

再比如,教师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一文时,文章以热爱、赞美春为线索行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作者以春之新、春之美以及春之活力展开对春的描写,表达了无限创造力、无限希望之情,激励人们在美好春光中辛勤劳作、努力向前。教师针对这节课布置作业时,就可以进行分层布置,第一层是必做题,要求学生背诵全文,记忆文章中生僻字的形、音、义。同时摘抄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五个词语以及最喜欢的一句话,并写出喜欢的原因;第二层是选做题,“春天是装点世界的能手”“春天是个活泼可爱的仙子”……许多作品中都含有对春的描写,请学生搜集与春相关的诗、词,并将自己搜集到的与春相关的文章、诗词等与同学交流;《春》中包括许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可以向学生提问对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看法,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用使用修辞手法造句来描绘春天;第三层是思考题:《春》为大家带来了一幅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图,若有一个摄影团队要将《春》拍摄成MV,如果同学们是团队的成员,学习了本文后,你会选择拍摄哪些春景呢?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春景的方法,请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可从夏、秋、冬中自行挑选,字数不限。这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分层布置作业,由简到繁,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学习情况等选择完成哪一组作业,这样既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又有助于锻炼学生,还能够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重视差异性教育、分层式教育,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都有所收获,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跃明.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8,2(27):215.

[2]魏源伶.因材施教原则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林区教学,2018(9):47-48.

编辑 刘晓宇

因材施教教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小学语文因材施教的类型

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基因不同,从而导致不同言语资质的学生在今后走向不同的言语人生道路。 而儿童大脑在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四个方面的优劣势差别决定了思维特点上的差异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兴趣差异和能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1根据兴趣差异因材施教

形形色色的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喜欢音乐课,热爱钢琴的美妙旋律,而有的学生热衷于体育,喜欢各类竞技运动,有的学生沉迷于课外读物,对枯燥的教材理论提不起兴趣。 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强行压制型措施,动辄下禁令向家长告状,施以各种惩罚措施,而应该鼓励学生在学好阶段性基础知识上充分发展个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其发展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1.2根据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之中会出现好、中、差各类不同学习思维能力特点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量力性原则”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照顾大多数也要兼顾两头[1]。

2小学语文因材施教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使兴趣迥异的学生在各自的 “最近发展区 ”得到充分发展 ,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 ,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以下将具体叙述如何运用因材施教策略。

2.1科学地制订学法目标

所谓学法指导目标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目标分为三种: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因而教师在制定学法指导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而考虑相应明确具体的学法指导途径、方式和时机。 另外,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将这三种目标继续分解为三个层次: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其中,基本目标所对应的是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中层目标所对应的是学习能力相对中等的学生,而发展目标对应的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2]。

2.2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

要想学法指导目标有效的运用于学生的学习之中,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情况, 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思想情感、性格特点、意志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各有倾向,所以教师在观察不同学生所处的学习层次时,应当持以动态的观点和态度,对于不同的学生生采取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因势利导,取长补短,使每个学生 在在自己 原有的学 习能力基 础上得到 进一步的 提高 。

2.3灵活地选择指导方法

既然学生具有学习层次的差异性, 教师就应根据 “提优补差”的根本原则,面对全体的学生,通过选择相应的学习指导方法,寻求达到教学目标的最终途径。 因此,在面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时,应当使其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要方法,通过举一反三的基本原则, 让学生在案例中总结此类题目的解决方法, 寻求规律;而在面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时,应当对学生施以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使其尽量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 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智力。

2.4有效地实施个别辅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这三部分的学生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注重对字词句的基本理解,因此个别辅导应当着重注意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例如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其中包括利用音序法、部首法、笔画法查字典;通过初读(初悉内容,识记词语)———细读(整理思路,细化结构)———精读(把握重点,细品精华)的流程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朗读———复述———析句———分段———背诵的方法在单项的理解上学习语文; 通过审题立意———编写提纲———按序完成的方法写作文[3]。

3结语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不同资质特点和言语潜能的学生在才情发展的差异性上, 有着明确实际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优异的言语资质“全才”,而是根据小学生不同的言语学习能力, 运用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言语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小学语文的首要任务也依然是认识每个学生的言语资质特点,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才能充分开掘学生的言语潜能,张扬学生的言语个性。

摘要:每个学生的言语资质特点决定了潜在的言语人才成长为现实中言语人才的可能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每个人的资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发掘学生言语潜能、发展言语才能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因材施教教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对内向型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对内向学生的研究中发现, 内向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很少与别人进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也很少主动发言。这类学生往往还要分为主动学习型和被动学习型, 主动学习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也很喜欢在平时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纳,但是在平时并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中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被动学习的学生主动性比较差, 对于自身接触的事物没有什么兴趣,平时也不会主动的交流或是回答问题。

针对内向主动学习的学生,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的多给这类学生参与的机会,并给予大力表扬,让这类学生了解到快乐, 进而引导这类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内向被动型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先引导这类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帮助这类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的教学中,尽量使用启发———反应———跟踪的互助形式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先启发这类学生回答问题,进而逐渐提高这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课下还需要与这类学生多多的交流,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状态。

2对外向型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对外向学生的援救中发现,性格外向的学生,对语言通常有着独特的领悟能力, 喜欢新型的事物。这类学生已可以分为主动学习型和被动学习型两种, 外向主动型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 很喜欢在平时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纳, 平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保持自己的见解,性格率真,有时还会出现不经思考就表达自己的观点。性格外向被动型的学生主动性比较差, 对于自身接触的事物没有什么兴趣, 但是在平时却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一些见解。

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非常容易得掌握其心理状态以及学习的情况,相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比较容易进行指导,对于被动型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引导这类学生放弃自己的胆怯心理,逐渐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对于性格外向主动学习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大力表扬, 并鼓励这类学生进行坚持。外向学生在学习中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应用灵活性比较强, 但是总是喜欢犯一些低极性的错误, 这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把注意力放在了难题的解答中,对于基础知识不太感兴趣。教师应及时的对这类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并逐渐引导这类学生人情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掉自身的一些坏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多多提问一些基础性的知识,逐渐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思维。

3生生活动性的教学方法

这种英语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的交流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这个集体中,学生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整个班级的一部分,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其他人,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时, 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或是消极的心理,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双人互动以及小组活动等。

双人活动是指两个学生搭档来进行外语学习活动, 灵活性比较强,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到其中,通过这种方式外向型的学生可以帮助内向型的学生进行学习, 主动性与被动型的学生也能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为避免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教师还应建立评价表,帮助学生自我评价,若是发现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应尽快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内容以及分组不合适的地方也要及时的进行调整, 促进所有学生向着良性发展。小组活动是指英语课堂学习中三人或三人以上组成的学习小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多向交流,同时也能极大地增加交流的信息面,使得语言的学习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在进行分组时,每个小组之间最好都包括各类型学生,使得学生在讨论起见形成互补,以免出现跑题、冷场或是参与度不强的现象,具体可以采取集思广益的形式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均能完成自己的任务。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 还有就是一些班级活动,通常是指有游戏、辩论赛等,在班级活动中有比较高的要求就是学生的主动向比较强,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受到限制。

4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讲述了使用因材施教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的办法。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面对全体学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因材施教,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界的研究重点。其能够重点对学生之间差异进行明确,从而实施差异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其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探讨了因材施教对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作用。

因材施教教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下面本人就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启蒙教学进行逐一介绍。

1 幼儿阶段

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为了开发智力,使孩子的记忆力,协调性都能得到发展,在孩子4,5岁时就被送去学琴。笔者认为,根据男女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成熟程度上不同,大多数女孩可以在四岁左右开始,而对于一些发育迟缓的男孩,可以延迟到5岁左右再接受钢琴教育。在钢琴启蒙教学中,主要学习内容是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了解什么是五线谱,五线谱上每个具体音符在钢琴上的具体位置等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真正成为幼儿的终身需要。

挖掘音乐兴趣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对上课所要讲的内容所持态度和所使用的语言语气。幼儿对我们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对色彩的敏感度非常强烈,常常会将玩具,家务活,生活用品,小动物等联系起来。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最好选色彩对比度强,趣味性高,并且音符较大的书籍,这样做孩子们在视觉上可以优先接受,同时教师再用童话性质的语言,并恰当的做些比喻,用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比如授课中我们可以把四分休止符比喻成蚂蚁,可以把八分音符比喻成蝌蚪,可以将某一个乐谱旁边的彩图编个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并能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牢记心中。

2 儿童阶段

这个时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孩子的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时在发展,但速度不同,有意识记的发展速度更快,因此更容易接受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事物。儿童在8到12岁期间,随着他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增强,个性便逐渐形成,尤其在独生子女中表现的更加明显。“所谓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于是不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过分的自信,想入非非,似乎世界应该服从于他一个人。

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对于幼儿时期学琴,年龄相对晚,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幼儿用一个月才能学会的知识,他们用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学会,而且上课效率比较高。中很多孩子是在看到别的同学会唱歌弹琴,自己争强好胜,主动向父母提出学钢琴的,所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强。同时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非常活跃,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将教师讲故事,替换成学生看图讲故事,培养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增加一些小乐曲,教学进度上相对于幼儿时期加快些一些。而在对待独生子女中个性十足的孩子要循循善诱,多些耐心,多讲道理,启蒙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要准确,完美得表现一首曲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然后顺着每个人不同的音乐感觉将音乐作品进行修改,润色,让学生了解自己诠释的优点,指出不足,让学生的“表情”和演奏合二为一,才会形成打动听众的个性风格,让孩子们爱上音乐并享受音乐。教学上往往家长会比孩子更着急,所以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状况相应的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要“对症下药”。

3 成年阶段

我们的教育主要以启发心智,造就下一代人才为目的,对象大多以儿童为主,缺乏对成人学习的教育。实际上成人学钢琴的潜力并不比孩子小,因为他们有消费能力,而且更注重音乐的娱乐能力,眼下公园里成人合唱团,社区里的钢琴演奏团比比皆是。成人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区别是教育目的:成人学习追求的不是未来,也不是开发心智,而是陶冶,娱乐,圆梦!弹出声音,有个调就算入门了,儿孙练琴能在旁边指点,家庭聚会能乐呵,他们就知足了。他们没有学习是否系统问题,更没有学成就业问题,他们需要实际。

和儿童相比,很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成人学习:首先成年人的手指已经不如儿童柔韧性强,反应速度不如儿童灵敏,双手的协调能力上有些障碍。

但是,他们又有很多儿童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成人的身体,心理已经成熟,智力,意志力大大优于儿童,况且他们对学琴充满着热情,有着坚定不移的精神。所以只要教师使用合适的方法去引导,成人的学习效率会是儿童的几十倍。

鉴于成年人学习钢琴的以上特点,我们在对成人实施钢琴启蒙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1)帮助他们打消学习的顾虑,摆脱心理的障碍。

在学习弹奏之前,教师先和他们聊聊有关钢琴的学习,及对自己对钢琴的设想等,让学习者增强信心,消除畏难心理。其次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步骤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努力目标。这样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去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

(2)精弹与略弹相结合。

在教材应用上要精弹和“浏览”结合,渐进和跳跃结合。成人学习钢琴往往心急,不像四五岁孩子学琴,可以一课接一课的练习。但是有几个教学的基本阶段,无论儿童和成年人,都必须完成。因此,成年人的学习可以采取“速成”的方式,把具有典型性曲目,音乐风格上有代表性的曲目精弹。把技术上属于重复类型的曲目跳过,重点提高视奏能力,扩宽音乐眼界。精弹的目的在于在高演奏的“质”,“略弹”的目的在扩大弹奏的“量”。

摘要:在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不同年龄不同条件的学生,启蒙教学的成功与否将是学生是否会持续学琴的重要依据,因此因材施教原则应用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并成为本文重点研究问题。

关键词:因材施教,兴趣,个性,钢琴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0.

[2]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因材施教教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高效开展地理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青少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地理教学对于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也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地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对高中地理教学展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高中地理 因材施教 教学策略

地理作为我国高中传统教学科目,一直是学生的必修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理论,纲张而目举,教学质量在这样一种教学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的往往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一般性特点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培养学生一般性的学习能力有着很多益处,但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能力上却存在着不少缺陷。为了让学生在高中地理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在教学实际当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巩固与发展。

一、安排差异化的作业训练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导致学生在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水平上的差异,在作业的安排上往往对每一位学生都安排一样的练习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比较省力,但是不可避免的缺点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个体化学习能力上存在着欠缺之处。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作业当中体验到符合自身学习水平的练习作业,教师在安排作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精心选择,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作业的安排,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这种差异化的作业安排下找到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黄赤交角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就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在作业的安排有所侧重。像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理解能力一般都较强,往往在教师讲完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就已经对后面的时区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预习了解。此刻教师在作业安排当中就可以依据这些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有差别的调整。比如说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黄赤交角和时区的综合内容,使其能够在综合性训练之下拓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另外对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为他们安排本节内容的练习题,或者是让他们回顾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分层练习的训练下各尽其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这一过程因为进行了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练习,从而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在这一过程当中接触较多的是相对基础简单的训练,可以不断的获取学习的信心,进而能够在下一步的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作业训练得到提高。

二、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话点出了教学当中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不仅为学生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的有效流通需要在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但是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会感觉到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调查研究发现,这些隔阂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关系所决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往往是课堂教学当中建立的暂时性联系,教师很难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内心,而因材施教的关键一步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更高的分数还想要收获到什么。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有的学生喜欢区域地理,而有的学生喜欢人文地理,另外也有学生喜欢自然地理。教师在经过调查以后,在掌握学生需求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这些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这些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学习长处,做到人尽其才,进而提升地理教学培养人才的水平。

三、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需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也需要适应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或者从学生的作业当中才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基本了解;学生则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回答教师的问题才能够明白如何根据教师的教学节奏展开下一步的学习。因此师生间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才能够不断的在教学过程当中取得进步,做到教学相长。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教学经验向学生讲解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同时学生也可以结合他们的观察向教师介绍他们对于区域地理的理解,在这样一种双向互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也因为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得到了更新,其自身个性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结语

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策略,并且也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各尽其才。

【参考文献】

[1] 戴娟.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差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策略[J]. 环球人文地理,2016(2).

[2] 杜星慧.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隐性知识的挖掘[D]. 西华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

上一篇:建筑施工市场管理思考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农业利大于弊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