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论文题目范文

2024-01-22

经管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实习 模式 绩效 职能

Key word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ractises pattern achievements function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项目号:2008B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实习一直是高校学生专业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过去的实习方式往往都将重心放在学生在校外的实习。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条件的概念迅速淡化,已不再有明确的提供实习条件的义务。企业的价值取向为经济效益占主导,对接待在校大学生实习普遍持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担心实习会影响他们的生产,又担心其商业机密外泄以及他们管理上的麻烦等,导致许多学生很难联系到实习单位,或是联系到的又不能进行专业学习,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一、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问题研究现状

(1)研究现状

就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实习教学环节问题,领域内尤其是国内专家和学者有过诸多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3类:

首先,研究最多、最广泛的是校外实习模式,他们都积极肯定了校外实习的作用和意义,并就当前校外实习遇到的困境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也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途径,例如师范类的“院校结合”模式,即大学与中小学挂钩,大学生可直接得到实习机会。(常见到的某某附属中学、小学就是如此)另外一种就是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引进企业资金进行资源建设和配置,企业提供岗位给学生进行实习。

其次,很多专家学者针对校内实习职能弱化的现状,探讨校内实习有效模式及其效果,并积极倡导校内实习职能的加强,如广东商学院的ERP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等。但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也并未形成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模式。

最后,目前国内研究中也有提到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如全国政协委员周晋峰在《校企合作新模式: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有机结合》(2008年)一文中提到“把实训基地建到企业来,把金牌课程带回学校去”的实习方式,但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才刚刚起步,因此成果不多。

(2)研究趋势

结合以上资料,目前对于实习这一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都分别集中在对校外实习和校内实习的两个不同角度,但并没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探讨。校外实习的途径覆盖面太小,尤其不适用我们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远远不足以解决大学生实习的困境问题;而对校内实习的研究仅仅集中在理论层面,至于究竟如何强化校内实习的职能,没有提出成熟的解决途径。今后,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将把重心转移到如何发挥校内实习的作用,强化校内职能,并进一步集中在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模式研究上。因此,现阶段就如何探索出一套校内实习的有效方案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有效模式的探索

(1)新型实习模式的假设分析

当前大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有效的专业实习途径,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而同时高校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由此而产生的矛盾:企业为了得到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在挑选人才时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学校和企业却未能提供相应的实习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条件,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和困难处境。

由此我们提出假设——建立一个全新的实习模式来整合教学资源,代替传统模式,发挥实习教学环节的真正作用。

新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它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将通过传统实习模式(图1-1)和新型实习模式(图1-2)的比较来做阐述:

① 传统实习模式

图1-1说明:

* 学生经过现实企业中的校外实习,实习后分析可得到“实习效果A”;

* 学生之后真正进入现实企业就业,得到“工作绩效A”。

② 新型实习模式

提出假设,在加入“校内实习平台”后,将产生如下框架图:

图1-2说明:通过来源于现实企业的数据支持和反馈,形成一个仿真模拟企业真实运营环境的“校内实习平台”,这时:

* 学生经过a—b由“校内实习平台”完成模拟实习,实习后经过g分析可得到“实习效果B”;

* 学生经过c—d—g完成成图1-1中传统校外实习过程可得到“实习效果A”;

“实习效果A”和“实习效果B”加总,得到此模式最终实习效果,我们称为“实习效果C”;

* 学生之后真正进入现实企业,经过e—h可得到“工作绩效B”。

③ 假设可行性的验证——新旧实习模式的比较分析

在图1-1,即传统实习模式下,如上文所分析的一样,由于经费和企业积极性等因素,学生得不到应有就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习趋于形式化,这时候形成的“实习效果A”达不到预期效果。

当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就业时,接触到东西与实习时差别巨大,学生在没有接受有效实习的情况下,直接面临就业,重新学习后,达到“工作绩效A”。很明显,“实习效果A”根本无法提高“工作绩效A”。此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得不到实现,实习未能为就业服务。

在保留校外实习方式的前提下,加入“校内实习平台”后,如图1-2,现实企业为“校内实习平台”的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同时,“校内实习平台”在运作中也为现实企业提供反馈,保证实习平台的动态实效性。

因此,由于环境的高度实效性和仿真性,“实习效果B”有效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强,在此程度上再加总“实习效果A”得到“实习效果C”。很明显,“实习效果C”将大大接近或达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这样当学生在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实习工作经验后,在真正就业所达到的“工作绩效B”将远远超过“工作绩效A”。在此模式下,实习真正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和今后的就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④ 结论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试图通过本文设计的这一套全新的实习模式(构造校内实习平台)是可行的。它将能够有效破解当前传统模式下的实习困境,从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如何构造这个实习平台成为新型实习模式的重中之重,因此下面将对该平台做全面的介绍。

(2)“HRM校内实习平台”介绍

图1-3工作原理分析:

“HRM校内实习平台”,是在实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真实模拟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环境:

* 劳动力市场:对实际调研的数据结果,运用科学方法,借助一定的公式、模型将人才属性转化成各可量化指标,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来模拟劳动力市场。(人才价值公式在图中用P=[a,b,c,d,e,f,g]表示)

* 管理委员会:由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及行业资深人士组成管理委员会,履行评价职能,发布人才数据库数据,同时负责各期HR市场行情和本期任务的发布和规则说明。

* 公司:由参加实习的学生组建虚拟公司,各个学生分别担任公司的HR管理角色,从人才数据库中招聘人才,并履行HRM在公司运营中方方面面的职能。具体包括:对公司的人力资源各方面进行分析决策,根据市场信息,完成人力资源计划、培训计划、招聘计划、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怀、激励方案等管理决策,使公司绩效达到最佳。

* 运营环节:各学习小组将模拟互相竞争的“公司”,在“公司”经营过程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模拟环境中展开对抗。

每一轮各模拟“公司”都需要在管理委员会所发布信息和任务的指导下,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公司”的人员结构;进行人力资源盘点、能力素质模型分析;进行员工工作能力与团队工作能力分析;进行人力资源预算、人力资源成本分析;进行团队管理与有效授权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委员会会定期举办管理竞赛或设置管理困境,作为实习内容的补充,胜出者将增加其所在企业的价值。

* 结果衡量:各虚拟“公司”的属性也将通过一定科学方法转化为可量化指标,模拟经营胜败的关键就在于通过这些活动是否能打造出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为本“公司”获取生存、发展的关键资源,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公司”价值公式在图中用F=[A,B,C,D,E,F]表示)

(4)相关配套建设

为了保障该HRM校内实习平台的顺利运行,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设置相应的配套制度:

① 课程学分设置:通过合理设置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分结构,起到对学生参与以实训课为基础的综合实验、高仿真校内实习及创新实践实习过程的积极导向作用。

② 研究队伍: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老师和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以本校本专业为试点,也借助专业协会和企业的帮助,完成“校内实习平台”研究和开发工作。

③ 实习教学团队:组建专业指导老师和社会企业方代表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共同指导校内实习平台的运行。

④ 管理队伍:通过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

⑤ 制度建设:制定一套有效监督和运营“平台”的教学制度,保证其规范性,科学性,平台运作有章可循,具体包括:《HRM校内实习平台教学大纲》、《学生实验守则》等。

(5)效果预测以及推广价值

① 效果预测

该平台通过对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企业信息、招聘标准、实习制度等数据的调研,生成模拟劳动力市场,实现“职能复制”,使得在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在校内就进行仿真度很高的实务实习。通过模拟实习,预期将达到如下效果: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HRM校内实习平台”,进行仿真专业实习,达到一个实习效果水平,从而弥补校外实习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没有工作经验等缺陷。

第二,学生通过模拟实习,产生的工作绩效与现实中实习产生的绩效匹配度高,为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更进一步符合企业优秀人才的标准。

第三,学校教学资源尤其是实验室等得到有效利用,既不需额外投入过多经费,又弥补校内实习中学校资源闲置浪费、实习内容陈旧呆板等缺陷。

第四,校方和企业方不需要额外投资建立“实验基地”,成本大为降低。相反,企业通过图1-3中的“模拟劳动力”市场得到数据反馈,而这些数据将能够给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作参考,有助于企业的改进。

② 推广价值

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说,该平台的核心部分为“实习功能复制”。以“HRM校内实习平台”原理为理论基础,加上其他专业各自的特性,便可以出设计其他经管专业的校内实习平台,如“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平台”,“市场营销校内实习平台”等,并在此类基础上逐步组合成整体的“经管类专业校内实习平台”。

第二,从学校角度来说,该平台其实可以作为一种专业实训课和实验教学课的另一种形式,加以制度的完善和师资力量的配合,该平台能促进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效率能够大为提高。

第三,企业的角度来说,该平台的模拟劳动力市场,可以作为企业未来人力储备资源的参考,企业可以利用反馈的数据作为决策参考,这样,企业的用人制度将会更加贴近高校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的效用将大为提高。

参考资料:

[1] 广东商学院ERP实验教学简介

[2] 金蝶人力资源电子对抗系统

[3] 经营之道--企业电子对抗系统

[4] 麦海娟,宋新欣.高校“手工+ERP 软件财务会计校内实习”实践与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1

[5] 陈华容 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顶岗与校内实习相结合 改革传统实习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习与实训·.2008(3)第27卷第3期

[6] 柴增田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高水平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8卷增刊.2006(12)

经管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当前,一些片面的装备企业学习管理创新技能,借助强大的科技力量,提高了装备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性,使本地区的装备资源丰富而实用。设备工程项目建设中,大规模建设对生态均值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结构既是重要节点,又是影响设备质量的关键节点。进一步加强设备工程管理,必须引起社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绿色建筑管理理念势在必行。必须在思想上将设备业务分解到企业。革新绿色建筑。产业经济管理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应采取措施革新和改造企业,应加快企业绿色创新管理制度建设的措施,尽快使其制度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管理;绿色

1关于绿色建筑的经管

人们提倡对装备企业的建设进行科学、安全、绿色的改造。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渐推进,装备企业有了更多的血本投入到绿色环保管理体系建设中,承担起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这个阶段的建筑经管面临变态,即变乱经管向隐患经管转变,单组分经管向综合经管转变,经济效益经管向社会推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绿色建筑经管理念的提出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必然阶段的必然效果,是装备环境趋向逐渐趋美的一种重要表现。有鉴于此,各大设备企业一定要在日益激烈的环境潮流角逐中审时度势,使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与当代企业规范建设相协调,在科学经营的基础上,完善绿色施工经管理念。具体地说,绿色施工的理念是设备企业对管材进行改造的全部内容,即在设备企业开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保证管材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融入现代科学的管材改造理念,使企业从资源节约、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三个方面相互促进,从水资源、化石能源、原材料、地皮到环境建设,使管材系统更加美观。若要彻底立异并落实设备施工企业的绿色经管,就需要设备施工企业在制定施工计划时有健全的绿色经管体系,在施工进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勤俭措施,扫清能耗低、资源节约、效益好的绿色经管目标,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壮,周边员工的生存質量水平。对此,设备企业应全力推行绿色施工,将绿色施工管道作为打开设备工程的重要起点,进行构造规划、规范落实和实际施工中的合理安排,形成科学的深层次绿色施工景观。

2创新在装备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与绿色建设管理的必要性

2.1在装备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创新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装备施工企业要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和发展,树立新的发展理念,重新思考以新的技能优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二是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内装备工业也取得了进步。施工的社会利益与企业的社会利益紧密相连,因此,在工程生产中,要对质量和成本有一个自动的定位,就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施工管理的创新。同时,企业的发展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近几年来,我市装备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项目。工程建设必然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要把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理念和施工技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使施工技术推广受到极大的限制。二是大量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为市政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筑施工管理创新

3.1设备制造费用控制

人工成本分析和控制在现阶段设备施工中,应按照选定的技术方案严格控制所需的旧成本。以前的成本控制应该包括人工和材料的成本。就设备项目而言,建筑费用是一般环境下工程造价的1/5。为此,应科学合理地调整工作人员结构,避免因忽视经济管理而出现懒政现象。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逐步地服从任务,以减少项目成本。为了更好地控制旧成本,最大限度地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速度,科学安排工期,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施工队伍,尽可能多地用人工付款,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此外,在选择组别时,应选择与组别有关的专业,以及有丰富履历的人员,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建设效益的整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旧的经济管理成本。

3.2合理控制和机械工程分析

建设过程中,工程机械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需要科学地运用机械,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可以接受小型化、大型化技术,即以国产技术取代进口技术,降低工程机械成本。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工程机械进行维护和维修,尽可能减少机械消耗,科学合理地配置使用机械,尽量保证机械装配使用的完整性,为避免由于使用不当和操作不当造成的机械装配损坏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3对材料的合理价格

对工程所需的关键设备、费用进行控制,科学合理。要管理好设备的物料,做出相应的决定,对多余的物料要有计划地处理,以免发现散播物料的环境。-在大环境下,优化材料的运输与保管,减少材料消耗,节约采购材料费用。另外,可科学合理地安排现场材料,并对选材约束进行划分,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准确地运用材料,大大减少了材料散落的约束迹象。

3.4企业重组优化

尽管设备工程行业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年,相应的设备工程管理行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个时期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装备工程管理产业结构也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具体步骤是将每一个关节的工作分配到每一个部位,做到职责到部位,责任到位。与此同时,经济管理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节奏。

结语:

总而言之,装备工业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为有效改善当前的装备建设状况,装备工业必须正视自身的创新,以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为指导,积极运用创新施工管理模式。为满足社会对装备发展的需求,为装备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必须降低装备工程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相关动力、材料的利用率,从而精确提高恒宇设备的质量。对装备企业在社会中的生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双方能和谐相处,同时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潘春玲,韩超.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9(17) :87.

[2]项尉航.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9(15): 183- -184.

[3]周祖传.关于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问题[0,建材与装饰,202014):210-211.

经管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市场营销学”课程是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必要的知识模块,其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主动适应商业环境、学情的变化,探讨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推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主体、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人才的培养。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

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响应国家高校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向应用型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也要求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教学目标,以课程改革支撑人才培养,真正促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市场营销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知识模块,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应积极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在人才培养定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改革课内课程教学、优化创设课外学习环节,通过课内课外一体化,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课程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其内涵是推动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人才培养重心转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积极的改革,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而课程教学改革是支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改变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真正的围绕学生培养需要,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有效遴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學方式、考核方式,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支撑人才培养质量,所以说“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二)促进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必要方式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进一步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通知》强调,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如何面对培养环境、学情变化、人才培养定位有效的“教”,就需要因变而变,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另外一方面是“学”,了解现在学生的情况,课堂已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面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学生接收知识的渠道已发生变化,过去“满堂灌”,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学生,所以出现学风差、课堂氛围不好的表象,需要我们根据学情变化,进行课程改革,变以教师“教”为主到以学生“学”为主。从多方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打造高质量的“金课”。

(三)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模块,各个学校所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中好多内容都来自于“市场营销学”,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本身的目的就是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和创新创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完全契合的,通过改革加强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知识是实践应用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内外一体化与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人才培养

(一)课内外一体化的含义

课内、课外也就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课内外一体化的理解应该就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和有机融合,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就是第一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的主渠道,第一课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授、讨论、课内实践和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课堂是学校在课外设置和开展的系列活动,学生是主体,在指導教师的指引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是第一课堂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对于这两者地位,一般认为第一课堂是学生培养的主渠道,第二课堂是补充和延伸。基于这种认识,一些高校对于第一课堂严加管理、非常重视,对于第二课堂却疏于管理。但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内涵和功能来看,二者是人才培养单独的子系统,发挥不同的教育功能,不能厚此薄彼,第一课堂不能替代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课内外一体化就是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进行有机的融合,共同促进人才培养。

(二)课内外一体化是应用型本科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本身应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方面。但是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有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是共性的。第一课堂发挥传授知识的主要功能、第二课堂发挥实践和应用专业知识、塑造综合素养的主要功能,二者相辅相成,有效促进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人才培养。而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也需要这种有机的协同,课内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来传授知识和实践实验,课外对课内进行有效延伸和补充,对所学知识利用社团、学科专业竞赛等进行多途径、多方式的实践应用,掌握知识并培养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共同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而二者有机协同的关键就是课内外一体化,如何有效的衔接和融合;另外课内外一体化也解决了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压缩课内学时所引起一些问题,把课内外有机整合起来,有效培养应用型经管类人才。

三、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的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课内第一课堂的改革

1. 课程教学目标对接人才培养目标

不同的高校和专业,把“市场营销学”课程设置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甚至是创新创业类课程,基本上都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吸收和借鉴当今国内外市场营销理论的新观点、新方法,对市场营销学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本人发展的需要。当然,限于课程类别、课时等,课程教学目标也各有差异。不管归属哪种类别、多少课时,但是必要统一要求的就是“怎样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怎样去支撑?怎样课程之间的去支撑某一知识和能力?怎样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所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立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关键的课程顶层设计。哪些教学目标需要第一课堂来课内完成,哪些需要第二课堂来完成,二者如何有效衔接融合共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

2. 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应用型”理念

清楚界定课内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功能定位后,就需要根据我们的课程目标来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调整,调整的依据就是我们的课程教学目标,统筹课内外,有效利用课内有限学时,根据培养知识能力要求增减内容。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学生学情发生的变化,课堂已不再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唯一渠道,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途径已多样化,我们如何使这些渠道有机整合发挥作用,当然课堂是主要的渠道。另外,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必要的讨论、实践应用,可以通过设置课堂环节和第二课堂进行对接延伸,有效利用第二课堂。比如“市场营销学”课程课内可以和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书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及市场调研社会实践活动、专业社团课外环节进行对接,共同促进课程教学目标达成。

3.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些高校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还只是单一的讲授式、案例式及少量的实践及参观活动,手段依然是多媒体等形式。但是,反观我们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市场营销学”本身是一门和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课程,商业环境的变化、学生学情的变化,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手段也要进行变革,既有讲授式、案例讨论式等传统的,也要有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结合慕课等手段自主学习法等,手段也就不局限于传统的多媒体PPT了,慕课、网课平台,微课、手机学习端等手段了,学生可以利用课外进行学习,参与课程讨论、实践等,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课程平台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有针对的进行课堂的有效设置,同时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升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教学引导”,增加学生的课堂及课外参与度,增加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4. 立足课内外一体化加强过程性考核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也提到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以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注重过程。“市场营销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设置考核环节,强化和过程性考核。可以根据课程目标设置课堂出勤、课堂作业及讨论、课外实践、团队协作作业、网络课程点击、课程文献阅读、课程参与、课外模拟团队经营等课内外环节。也可以把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及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项目折合成一定的学分计入课程总分,鼓励学生结合《市场营销学》课程学习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积极主动学习,掌握和应用知识,一改过去以期末考试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度、兴趣度,提高课程考核的有效性,真正以考核方式改革促进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二)课外第二课堂的优化重构

1. 相对灵活地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及学分体系

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的情况,组织的报告没人听,专业社团及实践活动参与人少。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就是學生在选择这些活动的时候往往把和毕业相关的、学校硬性要求的活动优先选择,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可以较为灵活的设计并把一些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除第一课堂之外的第二张课表,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课外第二课堂活动巩固知识和实践应用知识,真正发挥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作用,形成有机的融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2. 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内涵

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一部分高校只有第一课堂,缺少第二课堂或者第二课堂薄弱,无法发挥第二课堂的有益功能补充作用,究其原因,一个方面就是缺乏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设置。教学和学生管理两张皮,学生管理人员组织一些唱歌跳舞的文娱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但没有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没有把课堂内外形成一个整体的闭环。随着教育部“以本为本”、“合理增负”等精神的传达深化,第二课堂活动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合理增负”的主要途径。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来说,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和其它课程结合起来,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总领来丰富内涵设计合组织开展,比如可以和《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结合起来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对某一现象,比如网购、大学生网贷、生活消费等事件进行调研;也可以设置开展相关的营销实践活动,开展产品促销、跳蚤市场、模拟营销、开设网店等活动;也可以结合学科专业竞赛组织学生形成团队参与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创业计划书及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互联网+”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专业比赛,授课教师结合学生兴趣需要加强指导;通过组织开展讨论会、报告讲座等形式,邀请经管类专业的行业专家、学者介绍行业发展及学科前沿,提升学生参与专业课内外活动的兴趣;通过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了解和发现分析社会问题。通过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涵形式,促进学生课内外一体化加强知识理解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3. 加强课外教学体系及环节的创设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优化课外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课程平台或者在二级学院网站开辟专门“学习空间”,任课教师及时在上面发布课程的课件、学习资料、微课,设置讨论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对学习资料进行补充和共享。也可以链接本门课程相关的国内外学习资源,展现一些课堂因条件和时间限制,无法展示的课程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课外加强对课内知识的巩固和学习理解;也可以通过建立“互联网+”一体化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平台及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建立学生课内和课外学习联系的纽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发起讨论,及时发布和课程相关的经济及时政要闻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利用互联网建立《市场营销学》课程兴趣小组,开展和专业及课程相关的实践或讨论活动;借助信息技术加强课外教学体系及环节创设,搭建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平台,在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同时,不断开拓学生专业及课程学习、创新创业的视野,促进课内外一体化。

(三)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不管是课程教学改革的课内外一体化还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都需要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的密切配合,现在好多高校推行的“书院制”也是课内外一体化的深化,学工队伍和教师队伍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也不能互相替代,构建两者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保障课内外一体化成功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第二课堂活动,学工队伍可以借助学生管理发挥第二课堂的管理职能,二者互通信息、密切配合,才能促成课内外一体化有效实施;另外,课内教学容易来衡量工作量,课外第二课堂不好来衡量工作量并给参与指导教师计算工作量,如何制定一个课外第二课堂工作量计算办法也是明确教师付出与工作责任的重要工作,制定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是促成课内外一体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课内外一体化是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关键在于课内外的有机融合,只有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打通课内、课外,才能真正的促进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以课程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定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庆雪.第二课堂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2):182-184.

[2]刘当远.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85-186.

[3]连红军,宋杨,熊艳.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6-78.

[4]高金城.融合创新创业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6):193-195.

[5]成党伟.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4(12):53-55.

经管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经管类 就业意向 就业竞争力

1.总体概况

此次问卷以电子版的形式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741份。

按性别构成显示:男生答卷份数占30%,女生占70%(取整)。

按专业构成显示:各专业答卷份数如下:工商管理(工管)专业38份,国际经济与贸易(国贸)专业28份,会计学专业197份,金融学专业201份,经济学专业49份,农林经济管理(农经)专业55份,人力资源管理(人资)专业105份,市场营销(市营)专业68份。

按毕业意向类别显示:选择毕业直接就业的答卷份数最多,有299份,其次选择考研(保研)的答卷份数达到224份,选择考公务员与考事业编制(考公/考编)的答卷份数有137份,相比之下,选择出国(出境)升学的答卷份数相对较少,仅有66份,选择其他的则有15份。

2.毕业意向情况分析

2.1考研(保研)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考研(保研)的总人数为224人,其中女生人数相对男生人数较多,女生所占比例为62%,男生所占比例为38%。

在选择考研(保研)的学生中,从各专业分布看,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的人数较多分别为49人次、64人次,国贸专业的人数最少,仅为7人次,农经、人资、经济学、工管、市营专业依次为39人次、28人次、15人次、12人次和10人次。

从考研(保研)所占对应专业人数看,农经专业选择考研(保研)比重最大,为70.9%,而市营专业选择考研(保研)比重最低,为14.7%;另外,金融学专业、工管专业、经济学专业、人资专业、国贸专业、会计学专业依次为31.84%、31.58%、30.60%、26.67%、25.00%和24.87%,均在30%左右。

针对毕业意向选择考研(保研)的学生,我们作进一步调查分析,在是否开始备考这个问题上,90%的学生已经开始准备,仅有10%的学生表示未开始;在考研(保研)目标院校方面,已确定目标院校与未确定目标院校的学生各为半数;在是否接受院校调剂的接受程度方面,35%的学生表示接受院校调剂,58%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仅有7%的学生选择不接受院校调剂。

调查结果显示,91%的学生已经为研究生考试做准备并进入复习阶段。但在这部分学生中,仅有50%的学生有清晰的目标院校,还有一半的学生不清楚自己考研的院校方向,甚至存在对目标院校没有想法的情况。对于是否接受调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要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而定,仅有7%的学生表示不会接受调剂安排。

2.2出国(出境)升学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出国(出境)升学的总人数为66人,其中女生人数相对男生人数较多,女生所占比例为62%,男生所占比例为38%。

在选择出国(出境)升学的学生中,从各专业分布看,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的人数较多,分别为21人次和23人次,国贸专业的人数最少,仅为1人次,而工管、经济学、农经、人资、市营专业均在10人次以内,依次为2人次、4人次、3人次、5人次和7人次。

针对毕业选择出国(出境)升学的学生,我们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主要包括学生是否通过语言考试及对学校地区的偏好等。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1%的学生已经通过语言考试,目前仍有接近八成的学生还没通过语言考试。而对于出国(出境)升学的高校地区的选择,选择去港澳台和英国求学的学生较多,分别为23人和28人,相比之下,选择美国、澳洲及其他地区的学生较少,分别为8人、2人和5人。

2.3考公(考编)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考公(考编)的总人数为137人,其中女生人数相对男生人数较多,女生所占比例为78%,男生所占比例为22%。

在选择考公(考编)的学生中,从各专业分布看,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的人数较多,分别为38人次和41人次,农经专业的人数最少,仅为4人次;此外,工管专业为11人次,人资专业为19人次,國贸、经济学、市营专业均为8人次。

针对毕业选择考公(考编)的学生,我们作了进一步调查分析,主要包括学生是否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及对工作地点的偏好等。调查结果显示,48%的学生已经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也有五成左右的学生还没开始进入复习状态。而对于工作地点的选择,绝大部分学生(109人,占79.6%)想要考取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单位,考虑外省的学生较少,仅有4人。当然,这是否与学生的生源地及学校所在地区有较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分析。

2.4直接就业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总人数为299人,其中,女生人数相对男生人数较多,女生所占比例为73%,男生所占比例为27%。

在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中,从各专业人数看,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的人数最多,分别为85人次和70人次,与该专业本身人数多有关;其次,市营专业和人资专业的人数较多,分别为41人次和50人次,农经专业最少,为9人次;此外,工管、国贸、经济学专业分别为13人次、11人次和20人次。

从直接就业所占专业人数的比例看,市营专业比例最高,为60.3%,其次是人资专业的学生,比例为47.6%,最低比例的专业为农经,为16.4%;另外人资专业、会计专业、经济学专业、国贸专业、金融学专业、工管专业均在40%左右,依次为47.60%、43.10%、40.80%、39.30%、34.80%和34.20%。

针对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做进一步了解,调查结果发现就业单位的性质并不是影响同学择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选择的学生人数不存在太大差距,分别为206人次、221人次、188人次和201人次,只有中央企业选择的人数较少,为106人次。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对就业单位工作选择优先考虑因素上,优先考虑薪酬与福利的学生最多,为267人次,考虑专业是否对口的人数最少,仅有100人次;另外,考虑个人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公司规模和单位性质依次为258人次、245人次、224人次、151人次和131人次。

3.就读专业的情况分析

3.1工商管理专业

该专业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为38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该专业学生来说,大家选择都比较广泛,选择毕业直接就业、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考编)的人数相差不大,均为31%左右,但出国(出境)升学的学生明显较少,仅有5%。

3.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该专业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为28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该专业学生来说,选择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较多,占39%,考研究生和考公务员(考编)的学生分别占25%,29%,同样地,这个专业选择出国(出境)升学的人数也是较少的,仅有3%,还有4%的学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目标,还不清晰自己毕业之后的去向。

3.3会计学专业

该专业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为197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该专业学生来说,选择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较多,占43%,考研究生的学生占25%,考公务员(考编)的学生相对较少,只有19%的学生,但出国(出境)升学的学生比例有所提高,占11%。此外,该专业有2%的学生对于未来目标还没有明确方向。

3.4金融学专业

该专业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为201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该专业学生来说,选择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和选择考研(保研)的学生人数相差不大,分别占35%,32%,考公务员(考编)的学生占20%,有11%的学生选择出国(出境)升学,有2%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目标没有明确方向。

3.5经济学专业

该专业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为49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该专业学生来说,选择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较多,占41%,考研究生的学生占31%,考公务员(考编)及出国(出境)升学的学生较少,分别占16%和8%。该专业有4%的学生对于未来目标还没有明确方向。

3.6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该专业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为55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毕业后考研(保研),占该专业的71%,只有16%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考公务员(考编)和出国(出境)升学的学生比例较低,分别占7%和6%。

3.7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该专业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为105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该专业学生来说,选择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较多,占47%,考研究生的学生占27%,考公务员(考编)的学生相对较少,占18%,仅有5%的学生选择出国(出境)升学,此外,3%的学生选择仍对于未来目标还没有明确方向。

3.8市场营销专业

该专业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为68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该专业学生来说,选择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所占比例最高,占60%,考研(保研),考公务员(考编),出国(出境)升学的学生人数占比相差不大,分别为15%,12%,10%,有3%的同学选择其他。

4.结语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目标都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考研(保研)或者直接就业的学生占相当大一部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毕业目标不清晰的情况。

因此,针对调查数据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建议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职业生涯指导和培训[1]。在求职方面,主要开展包括职场沙龙、简历制作、网申分享、行业专题讲座等提升就业竞争力活动[1];在考研(保研)方面,主要开展一系列考研(保研)分享会等活动[2];在公务员(考编)方面,主要开展专题讲座和分享会等活动[3];在出国(出境)方面,主要搭建资讯互动平台等[4]。

参考文献:

[1]胡海燕.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创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2):105-107.

[2]杨文平,寇玉寒,李任黎,卢晓雪.大学生考研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对策分析——以重庆工商大學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1):65-66.

[3]张璐.关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出国留学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北京化工大学赴美留学人员调查报告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8):25-28.

[4]李晓彤,李文龙.就业难视域下的大学生“考公热”探析[J].高教论坛,2014(01):101-103,106.

经管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 为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需要,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开发建设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很有必要。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主要以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信息的搜集、整理,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的签订、执行和监控为主线,具体包括市场信息管理、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管理和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监控4个子系统。

[关键词] 经管专业学生; 企业实践教学基地; 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16 . 04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与组织的人、财、物资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组织不可分割的“第四种资源”,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为了适应这个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相继提出和实施“信息化校园”、“数字化校园”的校园建设规划。作为“信息化校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也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利于减少信息管理工作强度,节约信息管理时间和成本,提高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强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所以,开发建设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高校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管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包括统计系统、数据更新系统、状态报告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不同应用层次[2]。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所谓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所涉及的高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等部门的有关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保存和传递,为高校相关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工作所需资源信息的专用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我国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就总体来说,目前我国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系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学校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我国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高校虽建设了校园网,但大多数学校的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系统仍处于单机运行阶段,只有少部分学校能初步联网运行,但尚未形成全局性的集成系统。由于许多高校只是在一些具体负责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服务部门配备了一些计算机和相应的信息处理设备,多数采用原始的手工或半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开展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所以,信息处理及时性、准确性不高,信息管理效率低下。

二、开发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济管理专业也随之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攻读的热门专业。而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更加重视企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3]。由于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涉及高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等诸多部门,依靠传统的手工或半自动化管理方式和手段收集、分析、保存和传递相关信息很不经济,所以需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迫切需要开发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以解决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工作量逐步加大和对工作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等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许多高校经过前期的校园网建设和部分其他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校园信息化工作已经由原来的网络基础建设和部分孤立应用系统构建逐渐向集成的全局信息系统建设方向转变,正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的建设轨道,所以数字校园建设也要求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化,以顺应信息化校园快速发展的要求。

因此,为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利用学校前期的校园网建设和部分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成果,建立全面的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它对于提高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学校信息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三、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要求

(一)系统开发目标要求

(1) 建立开放、实用和灵活的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现代的、自动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以改变过去传统的、半自动的信息管理方式,从而加快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的处理和更新速度,提高学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信息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 通过构建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应用系统,能为学校学生管理、就业管理等其他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提供及时、充足和准确的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信息和快捷的查询、分析功能,方便管理者进行决策,提高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并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3) 通过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高校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经管专业学生知识运用的水平,有利于企业通过实践教学了解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经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 系统主要功能及性能要求

1. 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1) 数据管理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适时进行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备份等功能操作。

(2) 查询浏览功能:系统提供多种多样的浏览方式,并能根据用户设定的条件进行多条件组合查询。

(3) 统计报表功能:系统提供用户多种方便的统计分析功能,并具有完成多种报表的编制和打印功能。

(4) 系统管理功能:系统具有提供给用户方便安全的口令加密等密码管理、存取控制等权限管理和数据备份等功能。

2. 系统主要性能要求

(1) 系统界面采用Microsoft的IE浏览器,界面简洁清晰。

(2) 系统容错性能好,对用户操作上的错误能够及时给予相应的提示。

(3) 系统输入简单,支持按拼音首字母进行查询,查询准确、快捷、高效。

(4) 系统从硬件、软件、数据、用户等环节给用户提供全面的安全保密措施,使系统安全、稳定。

(5) 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案,系统文件管理规范,相关文档齐全,便于以后补充和维护。

(6) 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便于操作,容易学习,有利于管理和维护。

四、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一)系统数据流图

如果用椭圆代表数据处理系统,用方框代表信息,用箭头方向代表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那么,就可以画出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二)系统功能模块图

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门和一个子系统,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特征,但又有别于其他的教务管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主要以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信息的搜集、整理,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的签订、执行和监控为主线,具体可分为4个子系统,即市场信息管理子系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子系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管理子系统和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监控子系统。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三) 系统功能模块说明

1. 市场信息管理模块

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有关的政府部门、相关的行业组织的有关减税、免税、资金支持等政策法规信息,为高校经管专业学生进行企业实践教学提供服务的相关机构的服务信息,以及需要进行企业实践教学的高校经管专业学生资源情况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并提供查询和打印功能,为高校管理者实施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决策提供准确、全面、最新的信息资料。

2. 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块

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在于搜集、提供社会上各种适合经管专业学生进行企业实践教学的企业的基本信息,并根据学校建设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需要和设定的条件对搜集到的各种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及对各种企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为高校提供适合的企业实践教学基地。

3. 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管理模块

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规范的协议文本,组织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的签订,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进行协议变更以及对协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争议处理情况进行记录,以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的适时更新。

4. 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监控模块

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分析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项目进度、企业实践教学项目质量情况、企业实践教学项目成本以及对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履行实践教学协议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报告,并根据分析报告的结果反馈相关信息,以便对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

在以上4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中,均设计有信息添加、删除、修改、查询、打印和退出等基本的操作功能。

五、结束语

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基于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新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必须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创新,加快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利于完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戴孝悌.A化学工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外包方案设计[J].科技广场,2006(9):96.

[2] 郭卫.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J]. 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6):131.

[3] 戴孝悌. 经管专业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127.

经管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结合经管类专业的特点,提出应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经济学概念和实例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针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定义和经济模型有效结合,从而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培养学生建立经济数学模型的能力。

关键词:经管专业;大学数学;经济直觉;数学建模

大学数学包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基础课程,这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必修课程;更高級的数学课程还有运筹学、最优化理论,这些在中高级西方经济学中会经常用到。现实经济中存在很多问题都与数学紧密相关,都需要严谨的数学方法去解决,因此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的学习,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数学的系统学习为经管专业后续课程(如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提供了数学分析工具和计算方法。除了需要掌握数学分析和计算能力,经管专业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和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定义和经济现象。虽然现在高校中经管类专业的数学教育过程融合了一些本专业的知识,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根据自己以及同行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更好挖掘数学方法在经管中的有效作用。

一、经管类专业大学数学的特点

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经管专业作为我国培养经济工作人员的特殊专业而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的专业。大学数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因此其在经济学理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可以为经济学中的很多问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支持。经管类专业数学的学习有如下特点。

1.经管专业的数学和经济学问题紧密相关。经管专业要学习和解决经济相关内容,因此,经济类的数学教育要围绕着经济问题展开讨论,例如简单的经济问题有价格函数、需求函数、供给函数以及边际成本的分析,复杂一些的还有竞争性市场分析、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博弈论和竞争策略、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信息不对称的市场[1],这些都需要用微积分的知识理解。把数学知识融入经济学,能够给解决经济学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例如通过画出各种函数的图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价格、需求、供给的关系,可以更形象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微积分中导数的学习应用到经济中为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了分析方法,例如需求理论可以转化成一个约束最优化问题,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进行求导计算,从而求出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另外,消费者剩余可以转化成定积分进行计算,人口阻滞增长模型可以用微分方程解释。

2.经管专业的数学学习注重经济直觉培养。数学的学习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自然科学专业的数学学习注重于各种问题的来源以及证明。然而经管专业的数学主要为学生培养经济直觉并引导其进行有效计算,因此需要着重培养经管专业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例如,在讲最值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计算利润最大化的例子,利用微积分的知识计算出最大利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又让学生理解了经济学概念。

二、经管类专业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数学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些学校不重视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实际上数学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还有部分院校教师教授经管课程时还停留在纯粹的数学理论上,虽然有的高校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很大程度上融入了经济中的各类问题,但是由于高校教师都是数学专业出身,对经济类专业中的数学问题不甚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解释相应的经济现象。

另外,经管类招生一般同时招收了文科和理科生,从而学生的数学基础大相径庭,使得大学数学的教学存在一定困难。还有大学的学习任务重而老师授课时间有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又不能非常详细地复习学生高中学过的知识,因而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学习效果较好,而基础差的学生学起来吃力,学习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经济直觉和数学建模能力

1.优化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选取相关实例来理解数学定义。由于大学课程任务重,使得大学数学的学习课时相对变少,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要优化教学内容,适当删减纯数学理论的学习,在不影响后续课程的条件下,可以删除一些难度较大的纯理论性的内容,扩充一些和经管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选取相关概念、相关实例,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例如,在学习微积分中导数的相关概念时,可选取有关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和利润函数的例题来求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和边际利润[2],从而让学生了解导数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在讲线性代数的矩阵概念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经济学中投入产出模型。在讲股票投资的时候可以和概率论联系在一起,通过概率论的理论解释可以说明股票投资是具有随机性的,在股票市场没有绝对的赢家。在讲拉格朗日方法的时候可以引入影子价格的概念,从而理解影子价格的经济现象解释。只有让数学和学生所学专业挂钩,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定义,并了解一些经济学专业名词,达到让数学更好的为专业知识服务的目的。

2.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专业内容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讲授经济中的数学问题时,还要教会学生根据经济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3]。建模就是把经济学中一些现象或者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然后进行模型求解,从而解释经济现象或者解决相应的经济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经管专业中的经济学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得出相应答案,从而解决该经济问题。因此,建立数学模型非常重要。例如求解最大利润问题、最小成本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建立利润和成本函数,从而转化成一个最优化问题,并且在求解该问题时,需要用到导数(偏导数)的知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统计学的F检验和T检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计量经济学中要学习的回归模型,一开始可以引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再过渡到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于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形象地借助二维图像进行说明,最后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特别地,还可以指出,在回归模型的建立中本质上用到了微积分中学习的最小二乘法。在线性回归模型学习完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更加复杂的非线性模型,以便让学生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的数学建模过程。总之,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让学习练习如何正确地建立模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不断了解经管专业知识,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教授经管类专业的任课教师要不断阅读经管类专业相关书籍,充分了解经管类专业知识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把经济学和数学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时刻围绕学生所学所需的專业知识来讲授数学知识,真正做到数学为专业服务。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经管类专业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才能结合数学给学生解释清楚经济学概念和经济学原理,才不至于让所学内容与专业知识脱轨。教师要了解经济学的前沿进展,从而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引入生动而形象的经济实例,做到学教结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4.教学方法要多元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目前,经济数学的教学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4]。讲课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罗列一些数学定义和数学定理,而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讲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的事迹,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都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在这些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经济直觉培养,最后取得学术的成功。通过经济学家的故事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去接触最新的经济学理念,从而逐步探索新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学习数学和经济学的兴趣。同时要让学生多独立思考,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后习题,特别是可布置一些结合生活中的经济实例的数学习题,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学生不但可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经济学的生动结合,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更加复杂的经济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只有老师生动讲解、引导和学生快乐、轻松学习的完美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应根据经管专业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授数学知识,特别要注意学生经济直觉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数学的严格证明,注重数学概念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数学知识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从而培养优秀的经济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吴赣昌.微积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司守奎,孙玺菁.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4]陈冬,常广平,王笛,顾志良.经管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9,23(2):82-85.

上一篇:西方文学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物联网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