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秋思教学设计范文

2023-11-03

天净秋思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钱桥镇大山小学 周春国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心里肯定都在嘀咕:我都会背了,还让我读。老师知道,同学们这个学期背书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我就要在全校老师的面前表扬大家,你们做得真棒。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这首诗。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生读。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师: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要想把一首古诗读得好听,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让自己也成为诗人。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然后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点击课件出示诗句)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的又是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 张翰传》)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回家。而张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

生: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

生: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 生: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课件出示诗句)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 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 生:一次,两次,三次„„

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十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此时的张籍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请小张籍们用你们的声音表达出来。(音乐起) 师: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啊!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点击课件呈现)读诗。

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有吗?

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

师:我看同学们手中还有很多思乡的古诗,课后咱们班来办个思乡的古诗大会好吗?

师: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师: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 (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

六、总结

天净秋思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2、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同学们,你们积累了哪些是思乡诗句,咱们展示展示。

生自由回答。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过渡:同学们,绵绵的乡思在宋代王安石、唐代李白眼中是一轮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思又是什么呢?(一封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的家书。)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乡之情?

生答。

教师小结:这首诗写的是一件普通事。作者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一件普通的事经张籍这样的高手润色,便臻妙境。见秋风而起乡思,可以说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常见题材,能以这样寻常的题材写出新意的小诗实不太多,而张籍的《秋思》一诗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个富有内涵的片断——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板书:浓浓思乡情)

我们知道改写古诗离不开合理的想象,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改写《秋思》。(板书:秋思)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请同学们回顾记叙文的六要素。

指名回答。

我们从这首诗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六要素)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秋天,地点是洛阳城,人物是诗人张籍。事情的起因:见秋风。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触归思。事情的经过:写家书,意万重。事情的结果:行人临发有开封。)

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看不见的,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

生答:他看到庭院中满天飞舞的树叶,还有空中排成一字的大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起因:见秋风(秋景:落叶、大雁…… )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环境描写。

3、 作者感受到秋风来了,秋风吹过,让人打了个冷颤。

引导学生思考“秋风”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4、 诗人在这寂聊的秋风中,又做了什么呢?读下面的诗句“欲作家书意万重”

5、你能想象作者写家书时的情景吗?哪个词写出了作者写家书时的复杂感受?

“意万重”怎样解释?(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6、诗人在家书中想表达那些意思呢?

生讨论交流。

(表达因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而倍感自责;表达对妻儿的无尽思念;让家人放心,自己在外一切都好。)

7、师补充: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寄居洛阳,离家千里,见秋风而起乡思,当时的交通又不便利,再加其他一些原因,不能立刻返乡,只好写封家书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这就使他本来已经很强烈的乡思之中又增添欲归不能的惆怅,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思乡情切,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要倾吐,而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作者用“欲作家书”无从下笔,犹豫难宁的情态描写把抽象的“意万重”表现得真切生动。

8、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什么?他可能会对爸爸、妈妈、妻儿说什么?作者没有明说,让我们去想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写。

(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指名回答(怎样写家书,家书的内容。)

教师相机板书 经过:写家书,意万重(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

9、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诗句看,家书还是写了。为什么说 “复恐匆匆说不尽”?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那个捎信人就要上马,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诗人不得不匆匆落笔。于是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从而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

10、“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你能想象具体的细节吗?诗人是怎样拆信的呢?(出示课件图片和音乐)你看到他送信时的动作了吗?看到他的神情了吗?体会到他的心了吗?(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写。)

教师相机板书 结果:行人临发又开封(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11、诗人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浓缩了自己对亲人、对家乡的万般的思念,让我们入情入境地读。

学生诵读《秋思》。

1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籍,一起 走进张籍孤独凄冷的情怀,一同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悠长思念。经历了那千愁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的内心煎熬,难道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妙笔,把这难忘的一幕写下来。(大屏幕出示习作要求)

指导学生给习作取题目。

13、学生完成习作。

《秋思》改编

起因:见秋风(秋景:落叶、大雁…… )

经过:写家书,意万重(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 象

结果:行人临发又开封(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浓浓思乡情

一个秋天的清晨,张籍正在家中的庭院散步。一阵瑟瑟的秋风吹过,梧桐树叶好似飞舞的蝴蝶,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抬头看,天空中几只大雁正排成一个“一”字往南飞。嗨,又是一年了。不知不觉来到洛阳已有四个年头了。此情此景,叫我怎能不想家乡呢?于是他快步走进书房,想给家人写封家书。

他拿好纸,磨好墨,提起笔来正要写,可就在下笔时,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写起。几次提笔又几次放下。张籍想了想,提笔写道“亲爱的爹娘,你们好。儿在外多年,不能回来看你们,请恕儿不孝。乌江一别已有数年,不知二老身体可好?儿甚是挂念。”写着写着,泪水迷糊了双眼。他擦干眼泪继续写道“爹,你的腿有风湿病,天凉了要注意保暖。娘,你的眼睛不好,每天晚上就少补几件衣服……”“爱妻,辛苦你了,你受委屈了。这么多年,你一直替我照顾咱爹娘,又要照顾咱儿子,可我却不在你身边。”“,还有,我们的宝贝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会走路了吧!他是不是很调皮?爱妻,你就多费心了……”写着写着,老父亲拄着拐杖把自己送到村口的情景历历在目,老父的叮咛“儿呀,记得早点回家呀!”又在耳旁回响。想到这些,张籍声泪俱下。

当张籍把书信写好,准备交给捎信人时,又担心匆匆写好的信不能全部表达自己的意思,于是他赶忙把信拆开,又仔细地把信阅读了一遍,这才放心交给捎信人。捎信人该上马启程了,可张籍还一个劲地叮嘱“一定要把信送到!”马儿撒开四蹄一路飞奔,望着捎信人渐渐远去的背影,张籍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立刻回到书房,挥笔写下了一首诗《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天净秋思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1 阅读背诵《天净沙·秋》

2 借助注释,图画,准确了解元曲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 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比较两首元曲的区别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导入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请同学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从音乐,画面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画面中感受到秋天美丽的景色。 生:我感受到秋天有多姿多彩的颜色。 生:音乐很优美,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师:你能回忆起有关秋天的诗句吗?试着说一说。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一年好 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师:同学们课下积累了很多诗句,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师找出的诗句,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师:秋天,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它,又有多少才子佳人为之惆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走进元代曲作家白朴眼中的秋天。 板书课题《天净沙·秋》(元)白朴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出示大屏幕

师读介绍: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他先后经历了金和南宋的灭亡,后在蒙古的统治下,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早年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疮痍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三、介绍元曲:

师:我们以前接触过宋词,我们知道,卜算子,渔歌子,水调歌头,这些都是什么? 生齐答:词牌名。

师:对,今天我们学的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是题目。这首元曲属于小

2 令。

四、学习《天净沙·秋》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小令,读熟读通顺 生:自由读

师:我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请同学们认真听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慢,有一定的语调,但是没有把后来的感情色彩杨上去。

生:他读得很流畅,但是一点飞鸿影下,应该读的要快一点。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让我们在理解了诗句之后,再来进一步的朗读,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师:孤村 落日 残霞 轻烟 老树 寒鸦 这都是什么词语? 生:都是名词,而且有六个词语。

师:再仔细看看,发现他们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生:写景的词语。

师:这六个词语是并列的词语,没有谓语,只能靠我们的想象来填补诗句中的空白,请同学们试着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生: 太阳西下,霞光笼罩着一个孤零零的村子,旁边有一棵老树,树上栖息着寒冷的乌鸦。

师:我们注意看,霞是什么样的霞,残霞应该怎样理解,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

3 师: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息在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寒的啼叫。 师: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生:萧瑟冷清的秋景图 师:我们应该怎么朗读? 生:语气语调要低沉,缓慢。

师:老师这里找到几张秋天的图片,你们来感受一下秋天寂寥的情景。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们再来朗读这两句诗。 生读: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师:我们了解了这是什么样的画面? 生:寂寥,萧瑟的画面。 师板书:萧瑟

师:一点飞鸿影下怎么理解?我先问一下,一点指什么? 生:一只

师:仅仅是一只吗?一是一只的意思,那么这个点呢?你应该怎样理解?

生:我认为是说大雁飞的速度非常快,离我们很远。

师:很好,说明大雁从空中飞下的时候,速度是非常快点。那么影下呢?

生:只看到大雁的影子飞快的朝天边飞去。

4 师: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不同的语言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我。老师这里有两种解释,请同学们来朗读。

生;(1)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2)映着夕阳的余晖,一个黑色的雁影,在天幕中疾习而下。

师: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师:语速要稍微加快,显示出大雁飞行的速度之快,表转折。 板书:飞鸿 生读

师: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色泽非常鲜艳

生:在远处,有青山有绿水,在近处有皑皑的白雪,红的枫叶,黄色的花。

师:有皑皑的白雪吗?应该是霜白的小草。他谈到了一点是什么?青山绿水与白草红叶黄花有什么区别? 生:“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 生:“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

生:给人以活跃乐观向上的力量,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师:顺着它远远望去,远山青翠、溪水清澈;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出示大屏幕 板书:绚丽

5 生读

师:我们要读出豁然开朗的感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乐观向上的情绪,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出示画面,感受秋天的美景,配画朗读,配音乐朗读 生读

师:这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四、诗配画

师:给你一支画笔,你能把秋天的景象描绘出来吗? 学生绘画

师:这位同学的,有青山,绿水,红叶黄花,很好。这是第二幅画面。下一位同学的,在青山绿水上又加了大雁,虽然画的还不成熟,但是表达了诗中意思,也不错。

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红色的半圆,表示落日,上面的虚线表示残霞,右边是老树,上边栖息着寒鸦,左边是孤村,我们是初学者,已经画得很不错了。

五、写作特色

全曲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

6 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作者用一点飞鸿影下,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使赏心悦目的秋景成为曲子的主旋律,第三句的意境转换,显的更加清疏、清和了。

六、拓展积累

师:我们再来欣赏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生读

七、作者简介

师: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八、理解小令的含义以及写作特色

师:我们比较一下这两首小令一样吗,白朴的题目是秋,而马致远的是秋思,尤其马致远的小令在最后一句表达了游子之心,断肠人在天涯。白朴写的是秋景,而马致远则是写了游子在外的乡愁。出示画面 师:马致远在前面写景,后面抒情,这就叫写景抒情。抒发了思乡之情。让我们用这样一种愁绪来朗读这首小令。 生读

7 师:我们会不会背诵这两首小令,请同学们一起来背诵。 生背诵

八、对秋思的改编,现代诗

生读:小桥流水已带走多少承诺与牵挂, 秋叶落尽你会不会期待一抹晚霞。 疲惫的身影牵着思绪长大, 历尽沧桑总是听不够羌笛琵琶。 千年古道已留下多少足迹与年华, 倦鸟归处你会不会想起以前的家。 遥远的伤愁已随西风飘进了神话, 何必再为那残缺的梦肠断天涯。 如果还想追问一句由衷的回答, 就让我在老树下为你守侯到夕阳西下。 作业:

1背诵《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 2根据《天净沙·秋》写一首诗或者写景散文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 萧瑟

静 对比

飞鸿

绚丽

8

上一篇:特岗教师工作心得范文下一篇:推荐课外阅读书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