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公共艺术论文范文

2024-09-16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1962年,伊凡·沙瑟兰德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题为《绘画板》的论文,首次提出“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确定了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个崭新的科学分支的独立地位,可以说这是数字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的起点。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艺术开始在我国得到普及和推广。如今,数字技术已交融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给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二、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特点

(一)数字化媒体的出现

伴随着娱乐文化、流行文化的发展和新媒体交流的普及,人们开始对交互式、影像化和视觉交流方式进行探索,更多的人开始探索虚拟空间,从中寻找和塑造自我理想的角色和形象。我们已不能再把设计理解为一个狭隘的概念,艺术设计也在渐渐地超越其原先的反响,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

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数字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新兴科技在不断地挑战传统艺术设计形式的同时,也在充实传统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多元化的视觉观念也暗示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艺术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字艺术设计不但要重视电脑技术的操作,更要重视设计艺术的表现,尤其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上学生虽然对电脑设计软件操作得很熟练,但是做的作业往往缺乏新的创意,也无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本没有想法。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教师在教会学生电脑技术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电脑技术去创造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新形态。

(三)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非物质化

新的社会形态中,设计艺术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设计语言,人们的一切艺术想象几乎都可以变为现实。这样的背景下,设计艺术的重心已经逐渐脱离物质层面而向精神层面靠拢,设计从静态的、理性的、单一的、物质的创造向动态的、感性的、复合的、非物质的创造转变。艺术的本质体现为自由的创造,非物质设计的发展使得过去功能性较强的设计艺术特质中艺术的成分越来越多,设计内容变得越来越艺术化。全新的技术手段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思维空间和视觉空间,也带来了新的感官需求和心理需求。

三、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时代把现代艺术设计推上了崭新的发展平台

数字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到现代艺术设计领域,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已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现代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已密不可分,它不仅融入了传统设计文化和设计思维,而且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改变了我们的设计方法、丰富了我们的设计思维,延伸了新时代的艺术设计的价值内涵。

(二)数字时代拓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思维和表现手法

设计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如果说工业革命促进了设计的发展,那么数字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发生前所未有的飞跃。数字技术的发展预示着现代设计新纪元的到来。速度、效率、便捷等等都是数字时代带来的优点,设计的创意思维方式,设计的形式语言,设计的执行力度都因数字时代的到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计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的空间,引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创建融民族特色、人文特点、独居个性特质为一体的设计文化,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数字时代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年来,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猛,但教学质量的低劣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引起了人们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普遍担忧。受传统教育模式思想的束缚,教学内容陈旧、方法死板,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胜任其岗位的工作、缺乏设计创新能力和设计执行能力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艺术设计教育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在观念及形式表现上都备受东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随着经济改革的迅速深入,我们的设计教育必须跟上并超越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设计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新型的设计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作为一个学科,我们要在设计教育多元化中构建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评价的理论体系。新科技、新思想、新设计意识形态的变化,更需要强化数字时代人才培养的观念意识。

四、结语

21世纪充满着希望和挑战,数字化艺术作为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更有赖于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创愈是设计的生命、是致胜的法宝,它贯穿于设计艺术的整个领域,不论是传统艺术设计还是现代艺术设计都一样。科技的进步已经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跨越了国界的概念,作为正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艺术设计者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时时刻刻关注世界上的各种新的设计潮流,以便能够对设计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及时对世界的这种飞速发展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走在时代的前列,为现代艺术设计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塞尔西.马卡拉.动画设计基础教学[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2]钱俊,何炎祥.数字多媒体艺术[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李佳一.论数字时代艺术本体的嬗变[J].美与时代(上),2011,(01).

[4]尚雅莉.从信息数字时代看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变化[J].包装世界,2010,(03).

[5]许文娟.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作者简介:

陶松梅,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步伐就从来没有停歇,“产教融合”就是全新的培养模式,更符合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培养模式。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数字技术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个融合了现代化、时代感和多学科共同融合的综合类专业,所以想要实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就应该实现产教结合,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认识到当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寻合适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远发展,也能让每一位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之中。

关键词:产教融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这一教学方式在当下技术类高校中被广泛应用。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依托互联网技术成为新兴专业,社会上对于这一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现状更需要进行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实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促进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1 产教融合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实现多个专业相互融合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以也使得这一门学科的教学理念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想要学好这一学科就要实现技术性、艺术性以及人文性的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将技术与载体以及艺术和媒介之间的学科精髓综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字媒体技术与视觉表达艺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呈现出艺术化、数字化以及立体化的传播学科,能更大程度的满足大众的需求。在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一学科主要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提升,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也在发生了变化,将市场化作为连接教育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媒介,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教学内容要进行相关的调整,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产教融合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場的需求,为企业能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协同发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也能为学校进行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

2.1 与企业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综合性较强的现代性学科,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想要进行人才的创新培养就要与当地的有着一定实力的数字媒体企业展开深入的合作,从而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采用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教育领域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在产教融合和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整个团队的发展。对于广大高校的学生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抵御外界的诱惑能力都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的,面对这一情况想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加强人才的创新性培养就要在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化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能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的专业技术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进行3D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学校可以先进行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对于3D拍摄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且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组成专业的教学团队对于电影的相关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搜集,从中能分析出3D拍摄的发展以及在当下所拥有的群众基础,从而能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方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现在3D拍摄技术在数字媒体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市场对于3D拍摄和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所以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可以与广大企业之中3D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展开合作,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兴起使得交互设计也出现在大众生活之中。学校之中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然后在与企业进行结合,所以也可以实现移动端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人才的培养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2.2 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进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在实际工作之中开展。首先是以行业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广大高校而言进行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个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才能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实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的时候,不仅仅只针对学生进行3D拍摄技术和后期剪辑的学习更应该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UI设计、ps设计等,从而能实现长远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可以进一步拓宽学校与企业综合进行人才培养的专业种类不断增加,也可以实现学生掌握多种类型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技术,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技能进行更方位的职业规划,当其进入社会的时候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其次要根据工作的岗位对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且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也可以实现对于岗位专业技能的分析,从而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完善,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更适合岗位的需求。还是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需求较大的3D设计师为例进行分析,将3D设计师进行更详细的区分,有3D摄影师、3D后期剪辑师等,所以要根据更详细的岗位划分形成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计划。

最后是在产教融合和的背景之下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模式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发展性和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课程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要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从而使得课程结构和培训的内容更符合当下市场的需求。还有就是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在岗位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条件下开展,要明确当下社会和企业对于各类工作岗位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缺口更好的对接,避免出现供过于求或者是供不应求的现象出现。

2.3 搭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实训基地进行人才培养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想要实现对于人才的创新培养,就应该秉承“校企合作育人就业”的路线进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促进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就要与时俱进搭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实训基地,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实现企业与学校二者之间能形成一个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比如: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时候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进行电影3D的制作,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注重点

3.1 秉承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教学机制

想要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应该从根本出发构建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三方共赢的教学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二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能使得企业从学校以及学生之间不同的层面之中获取很多的利益,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机会,学校也能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有用人才。所以作为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实现相关人才培养信息的互通有无,并且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建立具有可实施性的项目,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也为了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技能的提升可以在项目之中采用项目奖金的方式,给予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导师和工作人员根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更高质量项目的完成。

3.2 依托实际项目进行产教结合的共同培养

想要培养高素质、好技术的专业人才,就要做好企业与学校二者之间的联动,进行优势资源和优势人才两方面的互补,从而实现协同发展,也将产教融合的目标更好的展现出来。在进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中,想要进行人才的培养就应该促进企业依托实际项目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承担的工作项目为基础,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以及学生的学制制定合理的工作进度,并且以拥有丰富的项目工作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导师作为整个项目的指挥者,学生作为整个项目的实施人员之一,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实际操作能实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也能使得学生对于市场的发展规则也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真正地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3.3 教师要对于专业技术与理论有全面掌握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想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加强教师对于专业技术与相关理论的全面掌握,只有实现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也可以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与市场需求动态金进行结合。所以在学校与企业的支持之下,作为教师要加强对于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升,能积极地参与到项目的制作之中,使得自身能紧跟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需求进行自身技术的更新,也能对于市场的需求具有更精准的把控力,从而能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对于教育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4 结语

对于广大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而言,就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以企业的实体项目为基础,不断加深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产教融合教学方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于政府相关方面政策的关注,加强政府对于新兴专业的扶持力度,在政府的推动之下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实现相互协同创新发展,实现二者之间的共同进步,为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培养更多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该行业向着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枝.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校企工作室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203-204.

[2]秦燕妮,夏文秀,顾敏.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3):39-41.

[3]朱雪.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数字媒體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12):22-23+42.

[4]丁璐.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创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1):30-33.

[5]路娟.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与重构——以数媒艺术设计专业试点班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7):189-190.

[6]史宝莉.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0,4(21):172-173.

[7]姬灿.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11):122-124.

[8]王师琪.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2018(10):21-24.

作者简介:顾哲宇(1985— ),男,汉族,硕士,讲师,江苏淮安人,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1什么是电子书

1971年 ,世界上第一本电子书诞生 ,内容是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当时电子书的发明者Michael S. Hart启动了所谓的古腾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由志愿者参与,努力将传统的纸质的文字作品做成电子文档, 并由此开始倡导电子书的发行。但在当时,这并没有使电子书一蹴而就,一直等到近30年后,掌上PDA的普及,电子书才等来了它的春天。

目前,对电子书的解释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电子书通常是指用于进行电子阅读的手持电子阅读设备,例如当下流行的由亚马逊公司发行销售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而广义上的电子书,即E-book(Electronic Book),又被称为“电子图书”,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与图片、声频等多媒体信息集合而成电子文件,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MP5等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的数字化的书籍。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除了具备传统书籍本有的基本的东西外 , 还兼具了 声音———可以对 文字内容 进行朗读 , 个性页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背景颜色、图案, 字体大小调整———可以对页面内文字的大小进行调整……既照顾到了普通读者,又照顾到了一些特殊读者。当然,电子书的特点不仅是这些,我们将在下文进行深入探究。

2电子书的利器与软肋

2.1 电 子书的利器

2.1.1 经 济实惠

随着近期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安徽卫视三大卫视的接档播出,顾漫的《何以笙箫默》———这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时成为关注的热点,随即小说也得到了再次畅销。在书店,一本《何以笙箫默》的定价是人民币25元 , 即便是在网上商城如亚马逊的售价也要16.1元。但是,kindle电子书《何以笙箫默》的定价是0.99元;掌阅i Reader《何以笙箫默》精装的定价是200阅饼,相当于2元左右。差距不言而喻。目前,随着物价的波动和技术的革新,传统纸质书籍的价格有所提高,对于喜欢读书的、收入平平的读者而言,频繁的买书往往意味着在生活上不得不省吃俭用,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正处在需要大量阅读的阶段, 图书馆资源的相对缺乏迫使学生不得不自己购买一些与专业相关或者感兴趣的书, 这对于一些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学生而言,压力显而易见。而电子书的价格优势这时便发挥出了不可抗拒的魅力。

2.1.2 使用便捷

关于电子书使用便捷这一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便”,二是“捷”。“便”即便利。首先,可使用电子书的电子设备很多 ,专业的电 子阅读器 ,手机 ,平板电脑 ,普通电脑 ,MP4、MP5……并且 ,相比较传统纸质书籍而言 ,无论你是在家里 , 还是在公交车、地铁、火车、飞机上,或是某个咖啡小站,某个等人的街口,只要你想阅读,随时可以掏出手机,打开电子阅读软件、APP进行阅读 ,完全不必刻意携带一本或是几本厚重的书 ,增加出行负担。此外,随着电子书开发技术的革新,不管是打开、翻页、做笔记、标注,操作越来越简单,功能也渐趋强大了起来,接近传统纸质书籍的使用。“捷”为快捷。2014年,移动4G网络开始了较大范围的普及使用, 光纤上网的速度也从4M、10M不断提速,这大大增加了网络运行的速度,下载一部几百Kb的书,时间仅需要几秒钟。再者,强大的信息资源以及搜索引擎大大节省了逛书店、找书这样一个过程的时间,手指轻轻一点,想要找的书便跃然于眼前。此外,省去了传统出版方式的繁琐过程,使电子书的更新速度可以快于传统纸质书籍的更新速度, 让读者在最快时间内阅读到喜欢的作品。

2.1.3 绿色环保

这是一个处处提倡环保的时代,节省有限的资源、减少污染的产生、绿色低碳的生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义务与神圣的使命。但是,一张纸做能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据资料显示, 我国每生产1吨的纸, 就要耗费20棵大树,100立方米的水,过程中还会产生100多吨的污水。如果全国每人每天使用一张纸,就意味着要使用3000多万吨纸,30多万吨水,还有上亿吨污水。此外, 书籍印刷过程中油墨的使用也会给环境带来伤害。大量的出版印刷书籍无疑会给环境带来伤害。而电子书产业的发展,不费一张纸、一滴墨水,就可以让上百本书出版、推广、阅读,不可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减少了污染的产生。

2.1.4 人性化

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那样, 电子书是一款可以适合大多数人使用的电子书籍,既包括普通读者在内,也包括一些特殊读者。例如,电子书的字体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不用放大镜就能看清文字;再者,电子书具有音频功能,可以对书籍内容进行朗读,这无疑给部分视力不好的读者,或是想要闭目养神的读者等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好的电子书还具备了护目功能、夜间模式、室外模式……让我们的眼睛适应不同的环境, 降低电子阅读对我们眼睛所产生的伤害,也极大便利了读者在黑暗环境中的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书人性化的一面越来越凸显了出来,这大概也是电子书能受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所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2.2 电 子书的软肋

2.2.1 辐 射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宠儿,在电子产品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大的辐射也不可避免地给人体带来伤害。长时间阅读或是收听电子书,电子设备所产生的辐射就容易侵入我们的体内,对我们的皮肤、大脑等产生伤害。例如,一台手机所产生的辐射大概在0.03-0.7之间,电磁辐射的距离越靠近、受辐射时间越长,对我们所产生的伤害也就越大。这无疑成为人们接受电子阅读所最为担心、关注的一点。

2.2.2 质 量

一本传统纸质书籍的出版要经过反复几遍的校对、修正才可出版,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错别字、错误标点、错误断句等问题的产生。但是,部分电子书出版商在电子书出版过程中对校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过于追求“快”而忽略了作品中存在的错误。此外,版权问题也是阻碍电子书发行的硬伤。众所周知, 在传统纸质书籍的扉页或者末尾都必须要有这本书的版本、出版时间地点、出版社、译者……关乎书籍身份的信息,但是,目前市场上有众多电子书籍是不具有这些出版信息的。它们就像“三无产品”横行在大街小巷,对读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2.2.3 技 术限制

技术发展对电子书的限制体现在众多方面,例如电源、设备故障、特殊环境限制等等。一本传统的纸质书籍,除非没有光亮,否则读上几天几夜、在任何地方阅读都没有问题,但是电子书做不到,一旦电子设备电源耗尽,没有充电线和电源,它们就将无法继续工作,影响读者的阅读。或者是在飞机上,传统纸质书籍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阅读,但是,在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过程中是禁止使用电子设备的, 这就意味着在飞机整个飞行过程中是不可以或最好不进行电子书阅读的, 这无疑也会对读者的阅读造成影响。

2.2.4 资 源

毕竟,电子书的历史不过四十多年,所以,电子书所具备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主要集中在大众阅读读物上,一些较为专业性的书籍、学术性较强的书籍是较为缺乏的。此外,一种书籍尤其是翻译作品,传统纸质书籍市场上它的版本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目前市场上通行的版本有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朱生豪译文卷、人民文学出版社朱生豪译插图珍藏本、商务印书馆朱绩崧注译本……但电子书市场上 , 一部作品的往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种版本, 例如我们所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原著译本在亚马逊kindle电子书上仅有三种 ,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方平编译 ,但上述提到的几家国内著名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均未出现。这势必会影响对一些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不好的版本还将误导读者对作品的认识。

3当下电子书与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情况

自电子书强势发展以来, 我国的电子书阅读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03年,我国的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接触率为18.3%;到了2008年,增加到了24.5%;再到2010年增加到了32.8%,2012年增加到了40.3%。在最新一次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显示, 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到了50.1%,首次过半。那么 ,我们的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情况呢 ,在全国第九次(2011年)、第十次(2012年)、第十一次(2013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成年国民为75.3%、74.4%以及66.0%。从这一组数据中不难看出,随着电子书越发强势的发展劲头,愿意花钱、花时间阅读传统纸质书籍的国民正在减少,虽然还不至于被电子书抢去霸主地位,但前景未免堪忧, 更为广大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更多地将关注点从传统纸质书籍阅读转向了电子书籍的阅读。

4结语

作为数字时代下蓬勃发展起来的电子书事业, 焕发着新事物的勃勃生机。作为传统纸质书籍的强劲对手,电子书具备了传统纸质书籍无法比拟的优势, 即便电子书所具有的软肋是它对抗传统纸质书籍的硬伤,但在当下快节奏的物质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不爱阅读,越来越多的人不讲究阅读,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时间享受阅读, 这些使电子书所谓的软肋变得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传统纸质书籍所能带给人的舒适感、美感是电子书所远不能及的,但在更多人眼里,这两者没有区别。其实我们也算是这个数字时代的被接受者, 在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我们既享受电子书带给我们的便利,也喜欢传统纸质书籍带给我们的书香, 这二者并不是犹如水火不能共存,极端地提倡一方都是偏激的、不合适的,他们之间无论谁成为国民阅读的宠儿,二者都需要有一个平衡点的存在,来激励、帮助我们的国民爱上阅读,优劣互补,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例如推动电子书阅读设备技术的进步, 加强对电子出版物的监管,提倡传统书籍出版商积极通过电子书籍进行宣传、资源共享等等。传统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的霸主之争无所谓胜负,实现共赢才是我们每个人愿意看到的结局。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的受到越来越多国民的青睐,逐渐增长的读者人群使传统纸质书籍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电子书与传统纸质书籍各有千秋,电子书代替纸质书籍的前景并非空谈。电子书是什么,它从何而来?电子书具有哪些传统纸质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又具有哪些软肋硬伤阻碍着它的发展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电子图书:“又叫电子书或E-BOOK, 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媒介的设备中, 它借助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电子图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图书内容, 可以在网络上传播;二是图书载体, 包括PC端, 移动端, 图书阅览器等数字设备, 它们支持数字阅读。从根本意义上说, 电子图书的内容和载体是可分割的, 同一本电子图书, 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上阅读。

电子图书克服了传统图书内容结构的线性排列和静态表现的缺陷, 克服了时空局限, 呈现出动态、立体的形式, 更符合人类网状的思维结构。首先, 阅读自由, 检索方便。数字媒介的屏幕可以在没有光线的环境下阅读, 图书阅读完全不受环境的限制。其次, 占用空间小, 信息量丰富。电子图书不占用物理空间, 它以比特形式占用数字媒介的硬盘空间, 信息量丰富。如果把纸质图书转换为电子图书, 个人就可以拥有一个图书馆。再次, 成本低廉, 传播迅速, 购买方便, 可避免绝版。网络出版发行直接面向读者, 可直接在网上购买, 完美解决了某些珍贵图书数量少、查找难的难题, 网络发行能够使具有文化积累价值和重要学术价值的作品发行更容易, 真正避免了绝版。最后, 节约资源, 环保。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电子图书解决了信息需求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它完全实现了无纸化、无油墨, 减少了环境污染。

尽管电子图书存在以上优势, 出版社、图书馆等都十分看好这一市场, 但当前电子图书产业依然存在问题。比如阅读习惯。电子图书屏幕发出的光线较强, 易造成视觉疲劳, 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其次格式不统一。当前电子图书没有统一的格式标准, 各公司按自己的标准推出电子图书。格式不统一问题, 为读者和发行商带来了很多麻烦。再次版权问题, 版权保护是图书发展的核心问题, 网络信息时代电子图书可以被无限复制, 电子文件很容易被低成本地修改, 同时它易传播, 因此版权保护非常复杂。

随着技术发展, 这些制约因素将逐渐改观。并朝着符合人类发展的方向前进, 电子图书发展利大于弊, 前景广阔。

二、电子图书的数字媒体特征

用计算机记录和传播的信息媒体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最小单元是比特 (bit) ——“0”或“1”。任何信息在计算机中存储和传播时都可分解为一系列“0”或“1”的排列组合。我们称通过计算机中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为数字媒体 (Digital Media) :数字媒体是以数字方式存在和以数字方式传播的媒体。电子图书的内容及设计元素, 具有数字媒体特征, 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性

多媒体作品综合了多种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 具有合成艺术感染力。多媒体设计将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各种表现媒体集为一体, 并加入了交互功能, 为人类的信息传播带来深刻的变化。电子图书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集成在一起, 艺术语言表达出丰富, 产生了艺术张力。

2、互动性

网络的出现, 改变了受众的被动地位, 传播方式转变为发布←→传输←→接受, 受众不仅是信息接受者, 同时可以自由选择, 反馈信息。互动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 为受众参与艺术创作创造了条件。电子图书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实现了双向互动的功能, 使图书变成双向的、互动的、可交流的。这种交流不仅存在于读者与作者、设计师之间, 还存在于读者与读者之间。作者和设计师都鼓励读者参与他们的创作, 给他们意见, 因此读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他们不仅参与电子图书的内容创作、艺术设计, 甚至成为图书完成的一部分, 这些使得读者真正地走进了电子图书。

3、小众化

数字媒体艺术信息传播呈现“分众”、“小众”的特征, 更适应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克里斯安德森说:“当可选择的产品极大丰富时, 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消费意向的小众化就格外明显。”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是信息的“小众化”, 尤其是在信息丰富的网络上, 人们更需要有选择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方面, 电子图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因为它的艺术设计是从内容出发, 兼顾读者的审美需求, 具有情感特征, 制作成本低, 传播迅速, 可在第一时间更新。

4、即时性

数字媒体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流沟通, 表现出即时性特征。电子图书的即时性特征表现在, 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阅读。电子图书的这一特性, 填补了现代人生活的空暇零碎时间, 例如排队、购物、坐车等, 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三、基于PC端的电子图书艺术设计

胡杰教授曾说:“图书设计除有好的内容和强大的媒体技术外, 还必须要有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形式能够引导阅读, 引伸出深层的联想。图书设计的本质是内容信息的设计, 在美学和艺术思想的指导下, 对设计元素进行相宜的封面、色彩、版式、字体、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效果等设计, 传达图书设计精神。如何赋予电子图书以美的形式, 做到与内容、媒介、读者的交融, 保持图书独特的风格, 又不脱离大众审美, 这是电子图书设计的目的。电子图书艺术设计通过相宜的、有创意的、包含情感的、美的形式, 增加图书附加价值,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帮助读者汲取知识。设计所应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表现为平衡、对比、韵律、节奏等。

电子图书艺术设计, 是从内容出发, 对图书设计元素进行整体的设计。电子图书的设计元素包括:图片、文本、视频、动画、音频等, 它们各有优势, 各设计元素在图书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且饱含有各自无法取代的魅力, 它们相互协作构成了图书设计。

1、整合多媒体优势

电子图书多媒体技术优势体现在动静结合上。“动”是电子图书突出的特征, 它可以模拟图书的翻页效果, 图书中的各视觉设计元素, 都可以实现动态展示;“声”是电子图书的另一特征, 它具有音频插入功能, 视觉元素设计都可以加上声音。

多媒体的网状信息结构实现了信息之间的“超链接”, “超文本”与“超媒体”是多媒体中常用的交互形式。多媒体技术优势还体现在互动设计和“超链接”上, 互动设计实现了双方甚至多方互动, 为读者提供了互动体验, 读者对图书内容不足、形式表现等问题, 都可以提出相关建议和疑问, 这些可以在第一时间反馈给作者或者发行商;“超链接”增加了信息广度, 实现了人机交互。电子图书除互动阅读外, 还包括互动交流、互动游戏、互动广告等等。互动交流为读者和作者、发行商提供了交流平台, 互动游戏供读者娱乐放松, 互动广告则为读者购物提供方便。电子图书的“超链接”特性, 能实现对知识、信息最有效的管理, 有利于促进知识认知能力发展的自助学习。电子图书的互动性, 能促进读者积极互动, 主动学习, 改变学习模式与观念。多媒体优势尤其在电子杂志中体现的较为明显。

电子图书多媒体整合设计通过多种感官、心理刺激, 比纸质图书单一线性传播所获得的信息量要多。通常情况下, 对于既可看、又可听, 并且进行相互交流的信息, 信息的保持率会远远优于单一的信息传播效果。

2、色彩丰富, 版面设计灵活

(1) 色彩设计

基于电脑的电子图书艺术设计, 色彩丰富, 但在色彩设计上, 仍然要遵循图书色彩设计原则。电子图书中, 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都会涉及到色彩问题。就整体而言, 最好使用两到三种标准色, 注意色彩之间的和谐搭配。在标准色之外, 不破坏整体性前提下, 适当地有选择地运用辅助色。电子图书内容中包含有彩色图片, 某些图片本身色彩艳丽,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到图片与版式之间的色彩和谐。电子图书中各设计元素色彩要保持呼应, 在主色调上要保持一直, 页面之间过度要自然。

通常情况下人的视觉有一个延后的过程, 根据这一视觉特性, 电子图书艺术设计在页面色彩变化时, 刹那混合出的色彩能够渲染图书气氛, 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 为图书增添新意。这些都是电子图书色彩具的优势, 设计师要充分把握视觉残留现象, 做有效的色彩处理。

(2) 版式设计

电子图书完全不受后期印刷条件制约, 设计元素更加多样, 表现在字体类型更加丰富, 图片更加精美, 色彩更加绚烂, 还加入了动态元素和声音元素。图书展开都是平铺的对页, 不受书脊部分的影响, 加上大屏幕显示, 所以在版式设计上更灵活。

基于电脑的电子图书版式设计元素丰富, 页面的编排手段多样, 包括:几何排式, 空间排式、动态排式和溢血排式。几何排式按照理性的空间分割进行编排, 一般读物文字编排通常按通栏、双栏、三栏的方式进行组织, 从而构成很强的条理性;空间排式利用文字组合构成一定的空间效果, 包括二维和三维, 这种排式易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 因此要结合内容及创意需要;动态排式强调设计元素构成的跳跃性和运动感, 为了达到个性表达, 需要突破正常的、静态的视觉常规, 对设计元素的组织, 强调它们的大小、方向、面积等方面的变化, 追求元素的视觉动感, 从而构成舒如清风、急若湍流、强似钟鸣般的动静交错的效果;溢血排式指设计元素突破有限空间, 外溢处理的编排方式, 它是对规则的突破, 给人造成充实的心理联想。电子图书版式设计通过以上编排方式, 要把握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页面设计方法, 把握整体性设计原则, 从版式、色彩、风格三个方面考虑, 使图书的编排给人统一、有序的感觉。

设计师要将页面中的各设计元素放到整体中考虑, 通过合理利用编排方式来获得页面形而上的有序和统一。

3、多维阅读空间——时空感塑造

电子图书内容呈现于二维平面上, 却由于多媒体技术功能, 打破了纸质图书的二维空间, 以虚拟多维的空间呈现, 具有时空感。时间是第四维的, 是非空间的连续, 我们对时间的体验大多是建立在空间的基础上的, 可以通过空间上的变化感受到时间经过, 反过来, 真正的运动也只有伴随着时间的经过才能成立。时间是运动的表达, 空间是三维的表达。电子图书时空感的塑造为读者提供了多维阅读空间。

电子图书中运动的页面富有表现力, 其中的动画设计可以借鉴电影、动画和影视后的设计手法, 在页面间的切换、光效以及特效上创新。从形态上看, 电子图书通过借助二维屏幕在电脑中搭建、模拟、再现三维的真实场景, 具有空间维度。电子图书中需要利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 根据人眼的视觉经验和感受体验, 调动读者对真实空间的立体感受来创造三维空间错觉。

电子图书的时空感还表现在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上, 它的每个页面空间都是一定的, 所以表现空间也是有限的。而电子图书具有的时间维度——运动使其表现空间具有无限性。基于电脑的电子图书以图片设计为主, 在一个版面上, 图片占有较大的空间, 加上其它设计元素, 文字的空间很有限,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运动性来增加页面空间。例如标题文字可以采用切换方法, 一段文字的叙述, 可以通过滚动消逝的方法, 这样就增加了文字的空间。在进行文字元素滚动设计时, 要注意把握好速度, 可以通过设计交互按钮, 让读者自己控制文字的速度, 这样就可以做到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四、电子图书展望

电子图书的数字媒体接收平台, 要求设计师在进行电子图书设计时要考虑其接收平台的优势与局限性,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的进行设计, 减少信息传播中的负荷和疲劳, 提高传递绩效。从电子图书的发展方向来看, 图书设计必须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 跟上美学的发展。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设计师要主动适应新的领域, 在设计和制作中占主导地位的, 依然是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在科技带来新发展下, 合理利用技术带来的优势, 把握好设计精神。

媒介和技术的发展进步, 网络的普及, 为电子图书设计、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促进了电子图书的有效传播, 使得电子图书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前景广阔。但是, 技术的泛滥与网络传播态势, 使得电子图书艺术设计审美性降低, 部分图书仅仅是信息的拼凑, 毫无美感。设计师应该高度注意这一点, 充分利用技术与网络的优势。来自网络的新挑战不仅强化了设计的重要性, 还提高了设计的潜在力, 网络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领地。未来的电子图书设计将跨媒体、多维空间表现, 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图书设计的范畴将继续扩大, 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更高。虽然设计工具、技术不断发展, 但设计目的始终是一致的, 那就是更好的传达信息, 传播资讯。设计师要从大众审美出发, 设计出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电子图书。

摘要:图书记载着人类创造的成果,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图书是内容和载体的结合体, 具有精神属性和物理属性。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和存在方式都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发生着变化:从结绳记事, 到原始壁画, 再到文字的出现;从帛书、羊皮卷, 到造纸印刷术发明, 再到当代的电子图书。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文化传承、信息传播, 人们不断改进图书的制作方式与承载媒介, 使得图书广泛传播, 并把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一部人类文化史, 同时也是一部传媒发展史。不同时期的图书因其内容、技术和载体的不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播活动。电子图书是纸质图书发展到当今数字时代的一种书籍存在方式, 它依靠最新数字技术, 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播, 感染力强, 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受习惯。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品牌这个名词对大家并不陌生, 人们常说的某某牌子, 在狭义上说就是品牌。狭义上的品牌是一个名词、名称、符号或设计, 或者是它们的合起来的名字, 其目的是识别某个企业或者个人的产品或者服务项目, 并使他们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区别开来。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 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概念来表现其独一无二的价值, 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地位的综合表现。

品牌设计是在企业自身确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植根于品牌的文化等内涵定义下的视觉形象设计, 它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协助的作用, 使人们能快速的识别它, 并能联系到这个企业这个品牌本身, 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推动企业的发展。品牌这种无形的资产对企业的长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品牌进行系统形象全面的设计对企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企业发展起到战略性的作用, 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 品牌设计服务行业应势而生。

二、关于数字媒体

1、数字媒体的概念

互联网在当代已经不是小众的新生事物, 就连很小的孩子也知道网络的存在, 互联网已不再是流行的名词, 现在数字媒体的时代已悄然到来。数字媒体是指一种承载信息的载体, 它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形式出现。数字媒体包括数字化的图形、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影像、动画等数字媒体形式。如今的网络已不再是IT行业的专利, 数字媒体在现今时代下也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第二第三产业, 尤其是服务行业都受到数字媒体的巨大影响, 并且还在扩展到各个领域,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各个行业也都发生着悄然改变。

2、数字媒体的特点

1) 传播者多样化:现今的网络已不是属于IT者行业的专属, 现在无论谁, 在从事什么行业, 只要依托各种媒介, 随时随地的都可以传播自己的想传播的东西。2) 传播内容海量化:网络的出现, 打破了报纸、书籍等实体载体发布信息的渠道, QQ、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的出现, 也无限制的扩大了传播内容的信息量。3) 传播渠道交互化:现在各种网络的媒介的出现, 使信息的传播不仅限制在单一的渠道下, 各大网络的相互传播, 使得发布者发布的信息更大范围的得到推广。4) 受传者个性化:数字技术在电视、电影、音乐等行业的广泛应用, 使用户只要打开这些媒介平台, 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5) 传播效果智能化:借助一些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些专业的平台会自动生成用户喜欢的节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都在做这些更为人性化的研究。

三、品牌设计的发展趋势

1、形象化智能化

传统的品牌形象设计主要是以平面的形式来体现的, 如传单、杂志、海报等, 他们都像人们展现一个二维的品牌形象, 达不到最完美的体现效果。随着互联网数字媒体的技术日益发展, 三维的、立体的、形象的视觉效果得以展现。虚拟现实VR眼镜的出现, 更是明显的标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 VR眼镜现在已经逐渐的走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人们的好奇心会很快的接受这些东西的到来, 并且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VR的技术日渐成熟, 越来越多的企业品牌都走上VR广告的道路。比如说Corolla Fielder举行发布会上就利用VR技术来展示新一系列的汽车。主办方事先用360度的相机录制画面, 再加上后期的画面特效, 然后形成全方位的场景, 之后在场地中间安置辨识度很高的AR标记, 主办方只要把事先准备好的手机和VR眼镜让用户佩戴, 用户利用手机旋转, 就可以在VR眼镜第一视角看到虚拟现实场景, 最后新Corolla Fielder飞驰而来, 从天而降停在舞台中央, 给观众以别样的感觉体验。越来越多的企业品牌都会走上VR虚拟现实的品牌形象之路, 也只会越做越好, 给人更深刻的印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一些线上销售的商品, 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 用户可以足不出户的就可以体验到商品的真实性, 那么, 让这些商品能展示的完美, 让顾客更好的体验到并且喜欢上这个品牌, 品牌形象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说, 未来的品牌设计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会更生动形象, 让人们感受到更好的体验。

2、传播渠道交互化

传统的品牌设计推广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传播媒介, 这样的推广范围小, 时效性差, 不易被人查找, 弊端突出。传播渠道交互化是数字化时代的特点之一, 时效性强, 推广范围大, 且网民用户大, 潜在的客户较多, 方便联系。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用户很多, 几乎覆盖所有的网民, 发布者不止可以在微博上发布信息, 微信、人人等社交品台也可以, 也就是分享或者转发这么简单的一个步骤, 那发布者发布的信息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数字媒体时代下对未来的品牌设计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

3、互动性

传统的品牌设计缺少人性化和互动性。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品牌形象设计与用户的互动性增强是必然的趋势。人的好奇心会促使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现在每个手机的APP软件都会有很多新的功能, 有意思有趣的功能就会吸引用户去体验, 做的好的那么就会成功的获得用户的关注。但是, 传统的常见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心理需求, 所以, 品牌形象设计就需要设计出更多、更有趣的、互动性的、人性化的设计, 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现在腾讯在新年出的填写并分享新年愿望的这个功能, 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肯定会有很多愿望和新的一年的计划, 腾讯这一功能正好满足了用户的需要, 并且还很好的与腾讯这个品牌进行互动, 有的用户还想分享给大家自己的计划, 那么, 腾讯这个强大的社交软件就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以得到更多人的点赞和评论, 这么, 用户和腾讯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品牌形象设计的目的在于把企业蕴涵的企业理念通过品牌形象设计传递给大众, 从而给企业和大众建立起更多的情感联系。所以, 品牌设计的互动性在数字媒体时代下显得尤为重要。

四、总结

与传统的品牌形象设计相比, 新的品牌形象设计在互联网数字媒体的时代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正好迎合了现在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心理需求, 从而可以更好的展现品牌形象。互联网改变了企业与用户的沟通模式, 改变了用户选择和使用产品的体验方式, 因为这些改变, 品牌形象设计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才能把品牌形象设计打造的更加完美。

摘要:网络时代早已到来, 并且还在迅速发展, 现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网络, 网络因素更是一个成功品牌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品牌设计形式和品牌设计公司已不能满足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新的品牌设计形式和品牌设计公司应改变传统的方式理念, 达到现在的消费需求。

关键词:品牌设计,数字媒体,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一、信息时代下的电视剪辑艺术特点分析

(一) 电视剪辑更加便捷

在传统的电视剪辑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 会需要电视剪辑在已经拍摄好的视频当中进行一段一段的观看, 然后从中选出观赏性比较高的片段以及画面等进行剪辑的拼接, 从而保证电视节目能够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这种电视剪辑方式不仅浪费电视剪辑的时间和精力, 还会让电视节目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和完美性。同时, 存储这些视频都是一些光碟或者磁带, 这就使得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信息时代下, 在电视剪辑的过程中, 会依托一些容量比较大的存储设备, 稳定性非常高并且保存的时间比以往的存储设备要长。在电视剪辑的过程中, 应用容量比较大的存储设备, 不仅能够快速的从中调取视频片段进行剪辑、拼接, 还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电视剪辑的时间和精力。此外, 在电视剪辑期间, 剪辑人员也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剪辑软件和技术, 提高电视剪辑工作的效率, 促进电视剪辑的良好发展。

(二) 电视剪辑更加多元化

信息时代下, 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电视剪辑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和进步, 让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具有观赏性, 电视的特效也可以通过编辑软件轻松的体现出来, 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例如:在电视节目的画面中插入一些字幕、图片或者音效等, 以此来增加节目的娱乐性, 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在电视节目中也可以插入快进播放以及慢速播放等, 保证节目的效果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些特效的应用, 在以往的剪辑中是无法实现的, 而现如今, 电视剪辑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剪辑, 就可以让电视节目的效果以及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现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逐渐提高, 各种视频拍摄软件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视频进行拼接和剪辑, 融入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现代化元素, 促进了电视剪辑的良好发展。

二、信息时代下的电视剪辑艺术发展路径研究

(一) 全面提高电视剪辑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电视剪辑工作过程中, 要想保证电视剪辑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就一定要提高电视剪辑人员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 从而确保电视节目可以时代发展的需求。电视剪辑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断转变自身观念和技术,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确保可以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优质的节目和画面。同时, 剪辑人员要主动学习新的剪辑技术, 应用更大的视频储存准备, 提高节目的观赏性, 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除此之外, 电视剪辑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剪辑以及拼接效率, 在保证节目完整性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促进电视剪辑的良好发展。

(二) 提高对细节的关注程度

在电视剪辑的过程中, 电视剪辑要想全面提高电视剪辑的整体水平, 就一定要提高对细节的重视程度, 保证电视节目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注重电视剪辑过程中的细节体现, 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还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电视节目, 从而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在实际的电视剪辑过程中, 电视剪辑一定要充分考虑电视节目的完整性以及连贯性, 确保电视节目可以完整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同时, 还可依很据节目的实际情况, 适当的添加一些个性化元素, 渲染电视节目的效果, 提供节目的质量。除此之外, 剪辑人员应该主动了解观众的喜好, 最大限度的为观众呈现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保证节目的收视率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 在剪辑过程中, 剪辑人员要把握好电视节目的节奏, 根据节目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播放速度, 保证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由此可见, 提高对细节的关注程度, 既能够提高对电视剪辑细节的重视, 又能够促进电视剪辑艺术的良好发展。

三、结束语

信息时代下, 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渐提高, 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为电视剪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视剪辑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电视剪辑艺术的发展, 在今后的电视剪辑过程中, 相关人员一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提升电视剪辑整体的技术含量, 保证电视剪辑艺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推动媒体行业的发展进程。

摘要:近年来, 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电视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便捷且丰富的传播媒介, 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为了能够让电视传播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就一定要提高对剪辑艺术的重视程度, 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提高剪辑艺术的整体水平。在此背景下, 本文对信息时代下电视剪辑艺术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时代下,电视剪辑艺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彩.信息时代背景下电视编辑创新思维的研讨[J].新闻研究导刊, 2017 (14) :182-182.

[2] 马贤丽.电视剪辑在信息时代的应用与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7 (13) :140-140.

上一篇:信息失真强化会计信息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