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贴合实际。将“行为导向”教学法理论运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依然会遇上多种问题。本文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出发,结合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提出解决“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中难题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法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德育教育是其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他们在面临人生的各种困境时,德育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他们的道德品质,同时又能在心理素质及人文科学等精神上有着引导作用。德育课程是中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德育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中职教师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德育课程,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1.“行为导向”教学法

由于我国的教学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德育方面略显不足。而“行为导向”教学法却在一块提升了教学质量。“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摒弃一沉不变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1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的个性作为发展的核心,以职业选择为导向,集合多种感官来进行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从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内容。这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是由上个世纪的德国教育学家凯恩斯首次提出的。同时,“行为导向”教学法又是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也是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方法。

1.2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在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从学生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发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学生从简单的听从者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则成了指导者。“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以寻求到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在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向学习的目标前进。

2.中职德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2.1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在认识上存在缺陷

现在的中职德育教学过于理论化,将课堂灌输作为主体,而德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则十分缺乏。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而德育课堂教育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成长为综合能力高思想道德优良的社会人。

2.2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中职院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在课程设置和教师培养上都非常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中职学生自然而然认为进入中职院校主要学习的就是专业技能,而不是德育文化。这种不全面的学习观念,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课程的漠视。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则是完成任务,这种仅仅流于形式的教学,无法形成对学生的有效影响。

2.3 少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大部分选择职业学校的理由是由于自己考不上高中。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一些课程就选择放弃;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不清晰,在对未来的规划方面也没有理想,得过且过;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毫无兴趣,仅仅是被父母逼迫,学习习惯也成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问题缺乏信心。针对这些问题,现在的中职德育教育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缺乏实操性和实效性,与现在的实际情况脱节成了最大的问题。这样的德育教育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会导致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忽视。

2.4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长期的思维定势使教师不愿意改变。陈旧的德育教育方式中,对于课堂的掌控更加完善。而在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课堂会出现多种状况,需要教师从容应对,这种情况对于教师的临场反应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其二,是原先的知识体系不适应新式教学法。教师经历了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后,原先的知识结构开始成为了德育教师的瓶颈。“行为导向”教学论则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需求变得更加综合多样,需要教师不断地吸收新知识,补充新技能。

2.5 对教材教学方法的挑战

现在的教材设计的核心是教师,相比于“学”,现在的教材更适合“教”。在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原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而现在的教材是从整体的知识体系出发,在编写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原理和理论为主,在整体上缺乏实践与练习。这一点在德育课上显得尤为明显,教师在讲得激情澎湃的同時学生却丝毫不感兴趣,这和我们原先期待的教学效果相距甚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原先教材的基础上更新思维,将教材的原有体系打破,重新设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3.“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3.1 需要德育教师进行角色上的转变

这种观念的转变是“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的前提。虽然“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核心,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同样十分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身份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成为朋友、引导者等等身份。同时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从灌输知识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要求都对教师的自身成长和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给了教师更多的压力。第一,需要根据原先的教材,由学生自发提出学习方案及学习任务,而教师则是辅助学生理解及实行其提出的学习方案及学习任务。第二,学生因为没有完全自主设计课程的能力,教师需要在“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协助,确定相关的步骤并完善整个教学过程,并提醒学生对于教学课程的细节进行修正。第三,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实践活动,而不仅仅将学习计划的制定流于表面。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补充。第四,需要学生在结束学习实践后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复盘。

3.2 需要德育教师自主提高综合素质

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于教学领域有着广泛的认知,除了对于心理学教育学有充分的掌握以外,也需要对社会时事和各类历史等等知识有着综合的认识和掌握。只有对于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并解决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现有的德育考试方式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传统的考试试卷,仅仅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考试复习。这样的考核标准已经完全失去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一种新的考核方法来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将在德育教育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以方案的形式呈现出来,老师进行评分,从方案的完整程度和学生的现场表现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总之,“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通过各类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塑造学生的各类综合学习能力,弥补学生在多方面的不足。所以,在实践“行为导向”教学法中需要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让“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士亮,王晓望.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5(12): 50- 52.

[2]尹维伟.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3]魏静萍.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创新,2009(8).

[4]管建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价值追寻及实践反思[J].高教高职研究,2007(7).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脑、手、心全方位调动起来,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的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起到较大作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等,它不是指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方法及技术组成的。该方法是学生同时用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學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自主管理学习”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较高,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开发,将学生脑、心、手全方位调动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游戏化,让学生愉快的、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过程可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资讯即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计划即学生一般以小组单位工作,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决策即师生互动通过头脑风暴法整理工作计划,引导学生选出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完成。实施即学生根据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做好相关资料的填写,检查即学生进行展示每组的工作成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老师评价三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的制定计划、独立的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列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得到体现。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它是一种比较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先进的教学观念,一种指导思想,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

二、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高中不断扩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素质的不断下滑,以往的教学模式弊端越发明显。就企业来说,对于录用的新员工,企业必须对其进行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的培训,这种现象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为了让广大的毕业生出校门就能上岗工作,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为目的。而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要求较高,而在以往的传统的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只注重学生汽车故障诊断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基本的维修技能的实际操作训练,理论和实际脱节,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入手开展教学,造成学生只会操作,不知道为什么操作或学会这项操作能做什么,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学教法比较陈旧,内容与现代汽车维修理念差距较大,学材匮乏,同时依旧未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因而教学效果不显著。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故障诊断课实践

(一)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故障案例导入,依照学生们的兴趣来编排内容,并尽量降低引导教学的门槛逐步诱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全心投入获得学习的快乐,同时通过情景模拟来营造真实的修车场景及让学生扮演实际维修岗位开展学习,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大的学习空间,比如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长即是该组的维修师傅,带领本组4-5名同学进行分工,A同学负责填写维修接待工单,B同学负责维修前的准备工作,C同学负责学习资料查询及工作页的记录,D同学负责故障的诊断与排除,E同学负责故障排除后的验收工作及交车,通过具体的任务分工,会让每名同学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收获。同时每个维修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做的好的小组做教师分享自己组的制定计划及成功经验。

(二)以典型的学习任务为核心。

1.学习任务应能锻炼学生沟通与团队合作。学生分组后以每台实训台架为单位,让他们开展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老师以丰田威驰车实际故障引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给每组同学提供足够的学习材料,让他们每组讨论拿出自己组的工作计划,老师在以头脑风暴法与学生共同研讨出几组可执行的工作计划并决策、实施,一直到故障排除将车辆交给客户,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人工作任务都不尽相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整个学习任务,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与交流,让他们共同学习提高,排除故障后各个小组展示成果相互评比和检测。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能学习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综合职业能力较大的提高。

2.巧妙设置学习任务中的引导问题。常规教学中,提问法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提问的问题设置的恰当,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文教学法,设计出好的提问,例如:在电子点火系故障诊断学习任务中分别让学生了解(1)丰田威志车型发动机型号是什么?(2)电子点火系电路图分析(3)电子点火系故障现象是什么?通过三个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按此步骤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工作计划的制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问题细化,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学习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得到提升。

(三)以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养成为终极目标。在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模拟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真实的汽车价值较昂贵,对于初学者,难免会出现操作的错误甚至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受到伤害,同时因为是故障诊断课,要进行模拟故障,所以在真实的汽车上较难实现,例如汽车电路故障排除学习过程中,需要对汽车线路进行改动,所以只能先让学生在汽车台架上对故障进行模拟训练,当技术达到一定要求后,在以真实车辆设置故障进行维修,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反复熟练操作的需要,学生在接受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这门课程时可以把社会企业对本职业的要求规定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例如“5S管理”、安全文明生产手则、诊断设备安全使用说明书、车间员工自查表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养成,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比如可以在汽车维修车间中实行签到制度,用企业中经常出现签到制度取代平时上课点名。中间有学生会出现替别人签名的情况,就可以开展职业道德的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反思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成功解决了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以往教学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教师完成大部分工作后,学生只会进行单一的模仿,生成知识、扩展知识能力差,实施了行动导向课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老师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较高,老师不光要有极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必须要有企业实践的经历,对教案及课前准备要求也较高,对教材也要进行必要的整合。在教学时间上调控难度大,班额人数大,教师人数相对较少,指导起来很难兼顾等问题需要解决。如想担当起行动导向教学的重任,还应多方面加以学习、锻炼和提高,笔者相信如能全面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中职教育来说应该会有一个焕然一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J].安徽:合肥工业出版社.2010

[2]匡清.浅谈行动导向法在数控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苏州:职业教育.2010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 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授+上机。即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或操作演示, 然后再由学生在上机环境下通过练习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会产生以下缺点。

1.1 理论与实际脱节

教师在授课中讲授的内容, 主要是满足教学大纲或者教材的要求, 而不是解决一项实际问题。这些知识只是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 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紧迫感,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因此会显得空洞、呆板。

1.2 讲授的内容不能及时验证和巩固

学生上机实践往往会和理论讲授相隔一个时间段, 使得讲授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验证和巩固, 降低了教学效果。

1.3 缺乏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上机主要针对讲授中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 实践内容简单, 涉及知识面较窄, 学生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 对所学知识不能进行综合应用, 一旦面对实际项目, 将会出现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2 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 又称为实践导向、行动导向, 是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兴起并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 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行为活动, 脑手并用, 行知结合, 来达到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目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于1999年通过中德职业资格证书合作项目引入中国, 受到职教理论界和学校师生的欢迎, 成为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于2008年承接了重庆市市级教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来, 积极探索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组建了2届共4个教学实验班。由于我院教学采用“2+1”模式, 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二阶段, 所以此次教改实验对象主要针对大二学生。

3.1 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思路

(1) 以项目驱动为主实施教学, 结合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将整个软件技术专业二年级所要求掌握内容贯穿到一系列项目中, 根据项目需求决定在每个阶段要讲解的内容。

(2) 阶段性授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多科独立, 并行推进, 这种方式使得知识或技能很难综合应用, 授课进度与项目的进度要求不能适应。采用阶段性授课, 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内对项目所需知识集中讲解, 使得授课内容与项目要求保持一致。

(3) 以项目组为单位实施项目开发, 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 以此来实现公司环境的模拟, 同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 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4) 授课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自学、互学。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以管理、引导、辅导为主。

3.2 建立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环境

(1) 建立“教学训”一体化教室。

每个班级拥有自己独立的教室,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 每个教室配一台教师用机。这样既便于教师在理论讲解或者操作演示后, 学生能立即动手实践, 也便于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保持环境的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建立一体化的多功能教室是软件技术专业实施行为导向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2) 建立网络与信息化环境。

建立内部资源服务器, 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便于学生下载、上传教学资源和进行技术交流。

(3) 师资配备。

行为导向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除了能理解行为导向教学方式、内涵, 有着较高的授课技巧外, 还应该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 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另外亲和能力也很重要, 可有利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师生交流, 便于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每个班级以配备2名专业教师为宜, 太多会导致教师间沟通困难, 太少则会使教师任务量太大, 教学效果下降。

(4) 改革考核方式。

取消传统以期末卷面考试、上机考试来确定成绩的方式。对学生完成的每个项目进行答辩, 最终成绩根据每个项目完成情况、答辩成绩综合确定。这种考核方式既突出了高职教育“理论够用、实践力强”的特点, 也能够保证学生在任一阶段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3.3 制定授课计划及进度安排

合理的授课计划是成功实施教学的基础。依据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教学以项目驱动方式开展, 因此, 授课计划的制定也将围绕项目来进行。项目开发计划见表1所示。

3.4 项目选择

项目最好来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项目完成的结果, 能够是一个完整、独立、具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学生因完成项目而产生的成就感会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深入研究和改进。

3.5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应充分体现整个教学以项目开发为核心, 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思想。现以《教材管理系统》开发为例来探讨教学实施过程。《教材管理系统》属于表1中“数据库开发项目二”中选择的一个项目, 主要知识点应包含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软件工程、分层设计思想等。教学主要流程如下。

(1) 项目导入。

教师提出项目, 给出项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关的职业情景, 对学生的主要要求, 以及项目的质量、时间要求、项目主要涉及知识点、新技术及其重点、难点和相关参考资源。项目提出的时间最好在前一个项目完成时间前一周左右, 因为此时部分同学已经完成项目, 或完成主要的技术工作, 任务相对轻松。

(2) 知识铺垫。

针对对项目中要用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讲解, 该项工作在项目提出后立即进行。在本环节, 主要需要讲解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流程、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建模及分层设计思想及实现技术。在讲解前期阶段, 由于前一项目尚未完全完成, 讲解内容以概念性、理论性知识为主, 在后期则以技术和实践性知识为主, 并在讲解后立即进行针对性实践练习。

(1) 小组分工与进度计划。

项目正式启动。每个小组内部确定每个成员在项目中承担的角色和主要任务并制定项目计划, 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向学生提供建议, 并审核计划的合理性。在不同项目中, 小组成员所担当的角色会发生变化, 这有利于学生能了解、熟悉每一角色应承担的工作。

(3) 需求获取。

在项目提出时对项目需求的讲解并不细致, 另外学生在通过学习之后也会针对项目提出新的想法和问题, 所以需要教师对需求进行进一步讲解。在《教材管理系统》中, 我们还特地邀请教务处相关人员对当前教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希望项目能够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录像, 便于学生获取需求, 同时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项目需求获取资料。

需求获取的另一个途径是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其它相关系统, 通过对比、综合并结合项目实际要求来了解需求。

(4) 需求评审。

对学生完成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评审, 这既是保证需求正确性的手段, 也是软件工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需求评审分为两个阶段。

①班级评审。指导教师抽取1~2个小组的需求分析报告,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发现其中的优点、不足和改进措施。该过程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需求评审。

②小组内部评审。即以小组为单位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讨论, 找出需要补充或者改进的内容。参与者除了小组成员外, 可以是小组邀请的其他同学或教师。该过程实际是学生对软件工程中“需求评审”内容的一次实践活动。

(5) 系统设计与评审。

该阶段实现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各层之间接口设计、主要类设计等。和需求相同, 对最后形成的设计文档要进行评审。

(6) 系统编码。

编码是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技术。在此阶段, 教师主要提供技术支持, 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较高难度问题。对于一般问题, 则引导学生通过与同学讨论、网上查询资料等方式自行解决。

(7) 项目考核与总结。

项目考核通过对小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审和对每个学生进行答辩进行。通过考核, 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对知识或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 以有利于下一阶段教学的开展。

通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对项目结果、项目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特别是共性问题和重、难点要予以深入分析和突破。

(8) 项目展示。

项目完成后, 对项目成果进行一次公开展示并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整个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监控。教师可以通过要求个人和小组定期报告进度 (例如填写进度报告表) 来监控进度, 通过对代码和文档抽查, 检查质量和进度, 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以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地完成。

4 行为教学法实施效果

实施行为导向教学后,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与未实施行为导向教学的其它班级对比, 两个实验班的总体水平远远高于其它班级。在学校组织的软件作品大赛中, 实验班获奖作品数占总获奖作品数70%以上、并包揽获奖名次的前三名。从就业情况看, 实验班就业对口率为40%以上, 2倍于其它班级。

5 结语

行为导向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加强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行为导向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改革, 主要思想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项目驱动为主线, 以实际需要来安排相应的理论集中讲解, 将所需知识自然引导出来, 以不断的过程监督和评审来总结巩固学习的成果。实践证明, 以学生实做为主的行为导向的综合开发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 学生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 又是一个咨询者和指导者。教师变信息教学为方法教学, 整个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 学生既能学习到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 又能在自己的实践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教学目标兼顾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主动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 自主地控制学习的进度与难度。教师在方向、进程、方法上起主导作用, 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到有关的知识技能, 更能使学生掌握到学习有关问题的学习方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说明原因, 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在使用行为导向教学前, 应先对学生分析形势, 让学生认识到在当前这个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 学习某一门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该课程的知识、技术, 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的技能, 是在社会上生存所必需具备的必要条件。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安排练习, 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上课时, 首先布置练习题目。教师通过选取、制定练习题目, 确定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指定学习方向,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学习目标。

3. 通过指导, 掌握学习方法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后, 在学生不断摸索过程中,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时, 能产生一种自豪感与满足感,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4. 批改作业, 了解学习情况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自主性, 学生是否能够贯彻教师的教学方针, 顺利完成练习作业, 达到教学目标, 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通过认真批改学生练习作业, 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 难点的讲解, 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5. 分析总结, 提高学习能力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 学生在不断摸索、练习中, 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 而且积累了很多问题。这时, 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 很多学生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通过老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的分析和总结, 引导学生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大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引导法、案例教学法、文本引导法等, 现就几种常用的形式进行探讨。

模拟教学法 (Simulation smethode)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 且成本较低。

案例教学法 (Fallstudien smethode)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 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 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 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和《经济法律法规》等课程中应用最为广泛。

项目教学法 (Projektmethode)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 方案的设计, 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 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角色扮演法 (Rolenspielmethode)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 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 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 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 前者以“人”为中心, 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

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界定是:“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指导思想, 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 懂行和负责的行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课程特点, 目表要求, 以及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

摘要: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 是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以“商品”为载体与“人”沟通交流而完成任务, 所以在营销专业课中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很有必要。

关键词:能力为本位,行为导向教学法,课堂教学,营销专业课

参考文献

[1] 李怀康《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创建现代教学新模式》.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在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方法中, 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学的重要形式, 在一节课时间里教师讲课的时间约占90%左右, 剩下的10%时间才属于学生自己。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效果不佳,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 思维受到一种无形的禁锢, 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 无法解决。因此, 内科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 使学生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提高, 只能在实践应用中实现。行为导向教学法, 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涌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它对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正日益被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及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符合内科学课程的专业特征, 适合在该类课程中应用。

2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行为导向教学, 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在这种教学中,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使教与学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 学生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 又是一个咨询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方向、进程、方法上起主导作用, 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到有关的知识技能, 更能使学生掌握到学习有关问题的学习方法[1]。本项研究主要是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应用于内科教学中, 旨在提高内科学教学效果。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内科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案

(1) 选择研究对象。选择四个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班级 (入学时随机分班, 学习成绩相当) , 其中两个班设为试验组, 共计102人,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两个班设为对照组, 共计103人, 采用传统教学法。

(2) 试验组的教学环节。将内科学内容按系统分为9个单元, 每个系统列出若干代表疾病, 在每个疾病前面穿插一个典型病例, 在每个病例后列出若干问题, 问题涉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教师在授课时每个单元选出2~3个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其他内容以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病例讨论的步骤如下:

3.2.1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 由学生自己分析, 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互相启发。

3.2.2典型发言

在分组基础上, 各组分别选出1名同学代表发言, 陈述论点及依据, 其他组同学当即给予评价。

3.2.3教师总结

教师在听取同学的见解后, 进行总结性的评价, 给予指导性见解和引导。

3.3 阶段测评

教学进行到第九周, 进行期中测评。将试验组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对照,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观察有无统计学意义。发现问题, 及时补救。

3.4 期末测评

将试验组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对照,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观察有无统计学意义。

4 研究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按授课计划进度用同一套试卷同时进行了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 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两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

5 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的主要经验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5.1 主要经验

在内科学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使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 同学之间互相合作, 共同参与, 共同讨论, 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因为学生参与全部的教学过程, 再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2]。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学习兴趣的提高促使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5.2 存在的问题

5.2.1 教材的不适应

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 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 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 而不适合行为导向的教学;现有的教材, 不仅使教师的教有问题, 学生的学也同样存在着问题。

5.2.2 教师的不适应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我们的教师都是在事先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教室的, 现在则不然, 教师很难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因而心理总有些不踏实。

5.2.2 学生的不适应

学生们多年来一贯被动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形成了学习上的惰性, 一旦改变教学方法, 让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 他们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这也有可能是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还不够强的缘故, 但更多的是因为其学习能力不适应。

5.3 解决的对策

5.3.1 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顺利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 首先教师应参加相应的教学理念培训, 然后将新的理念在校内进行传播, 使师生迅速转变角色, 尽快适应新教学法。

5.3.2 改革教材内容和形式

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临床, 更加实用, 让教师用起来方便, 学生学有所依。为了配合新教学法, 教师可根据原有教材自编更加实用的校本教材。

5.3.3 提高职业教师的素质

为了适应新教学法,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临床课教师应当积极参加临床实践, 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 这样上起课来才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摘要:从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 我项目组承担了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编号ZCB06015) , 探索在新形势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素质, 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内科学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士亮.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J].教育与职业, 2005.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实现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使大学生成为真正社会意义上的独立的主体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行为社会化的基础内容, 它是指社会的道德文明和规范逐渐内化为个人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道德社会化对于大学生成为真正社会意义上的独立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十分重要。

从大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来看, 大学生因为接受了更多的正面道德教育和影响, 再加上大学生对自身特殊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相对较好, 但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因此, 需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促进大学生道德理想的确定、保证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社会化。

其一, 明确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任务。当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就应处于道德社会化自律时期。在该时期,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道德理想;在道德社会化进程中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其二, 通过全方位途径实现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途径:高校的教育与引导;同类大学生群体的正面影响;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在正确道德观指引下的自我教育和实践。

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和自我教育的潜能, 为大学生的道德实践积极创造条件, 因势利导, 促成大学生的道德观的形成, 进而实现大学生行为的社会化。

2 完善积极的成长观, 塑造健康的大学生社会人格, 实现大学生行为社会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 大学生有着良好的成长空间。在这种情况下, 完善积极的成长观, 塑造健康的大学生社会人格, 实现大学生行为社会化很有必要。

积极的成长观不仅应有传统的优秀美德, 如集体主义、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等还应有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改革和开拓精神

3 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 我国目前经济繁荣, 社会稳定, 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全部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将是我国长期的国策。大学生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勇于开拓进取, 坚持求实创新。把改革与开拓的精神作为大学生行为社会化的要素是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2.2 竞争与自立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入, 竞争和自立意识成为当代青年人格的又一特征。竞争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自立能加速人才的成长。当然, 在大学生中提倡竞争, 决不能狭隘的理解为为了私利而明争暗斗, 应该是在学习、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上开展广泛的竞争。

大学生自立意识, 就是要学会自己把握自己的生活。当前大学生年龄趋小, 生活上多不能独立, 动手能力较差, 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大学生作为高知识群体, 要对社会进行创造性劳动, 就要自觉锻炼自立能力, 把自立意识作为其行为社会化的重要部分。

2.3 良好人格的锻炼方法

良好的人格, 就是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内在品格, 如何进行良好人格的锻炼, 是决定大学生行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良好人格的锻炼方法主要有:

(1) 坚持心理锻炼。心理品质是一个人人格重要体现, 健康的心理是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基础。心理锻炼应从完善自我表现意识、培养坚强的个性以及提高自尊心理等方面入手。大学生应注意处理好外界评价和个人评价的关系, 提高心理评价能力, 形成健康的自我表现意识。

(2) 坚持行为锻炼。人格特征因素就是人的成长观素质。大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 在行为社会化过程中加强自我表现锻炼, 使自己尽快走向社会。

总之, 完善积极的成长观, 塑造健康的大学生社会人格, 实现大学生行为社会化涉及的范围甚广,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应在步入社会之前, 及早自觉地进行这方面的锻炼, 以便尽快地完成行为社会化过程, 缩短社会适应期,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 强化务实的实践观, 完成大学生的社会化任务, 全面实现大学生的行为社会化

社会化任务是终生的。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链条中, 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具有主动性、张扬性和潜移默化性, 要调动他们的热情与创造潜能, 共同形成合力, 实现大学生行为社会化。大学生实践观的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3.1 教师教育引导职责

学校教师扮演的是社会化教育专业角色, 其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性质具有客观性、中立性、目的性及专门化, 由此使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了解新的社会期望, 学习新的社会角色。

3.2 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强化

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 必须明确和强化自身的公民意识。大学应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教育, 即为社会培养有效的社会主体和其有效率的社会行为, 以达到实现社会效率的目标。就是通过权利与义务的教育, 学会协调本人与他人、个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形成大学生作为公民自立意识与契约精神, 以及公民对社会参与行为的技能等, 实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

3.3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教育平台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教育的层面结构可以分为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平等而不相同的平台。大学应为大学生搭建起社会适应性的平台, 全面深入对大学生进行行为社会适应性教育。而勤工助学则是当前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方式, 是大学为大学生行为社会化搭建的主要实践平台。

勤工助学促进了大学生工作能力的社会化。勤工助学涉及面广、形式多样, 为大学生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使大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 提高了能力, 是大学生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 勤工助学给大学生提供了充当多种社会角色的机会, 培养了充当多种角色的能力和素质, 为大学生践行多种社会角色、树立行为社会化意识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 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链条中, 大学是重要的一环。在大学教育中, 对大学生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调动大学生的热情和创造潜能, 尽早进行大学生的行为社会化教育, 促使其自觉地进行这方面的锻炼, 以便尽快地完成其行为社会化过程, 缩短社会适应期, 使当代的大学生能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行为的社会化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其成长的重要载体大学校园来说, 应对其提供正确的导向, 以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的成长观、务实的实践观。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社会化,导向

参考文献

[1] 焦金波.变革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与大学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 1996 (1) .

[2] 莫飞平.大学生过渡社会化的几点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2 (4) .

上一篇:护士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历史建筑保护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