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范文

2024-04-09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模式

摘 要:当前大学图书馆出现“期刊过少、人员过多”、管理方式与时代脱节、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等弊端。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认为要完善大学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就必须走不断创新的道路,构建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ow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magazine reading room management mode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type

HOU Lei

(Shandong university west campus library 250012,China)

Key words:The new situation, University library, Magazine reading room, ques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innovation

从学术角度而言,期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新颖性、广泛性,是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极为重要的根据,也是广大师生了解最新科技成果的前沿阵地。期刊阅览室是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最能体现图书馆服务人员职业操守的窗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广大读者对期刊阅览室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在期刊阅览室构建创新式的管理模式,大力提升期刊阅览室的工作效果以及文献资料的使用率,切实体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开拓进取”的新型服务理念,已成为当前大学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大学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 “期刊过少、人员过多”的矛盾日益凸显

近几年,各大学不断扩大招生计划,人员暴增,可是投入图书馆建设的资金却极为匮乏,加之期刊价格一路飙升,导致大学图书馆的期刊出现了数量不够、种类不全、陈旧滞后的局面,已完全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在阅读上的正常需要。加之,当前不少高校都建有离市区较远的新校区,文化生活较为单调,而到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阅读杂志则成为学生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很多新校区的图书馆经常座无虚席,尤其是夜晚和临近考试阶段更是人员爆满。并且目前高校都在由专业型向综合型发展,因此不少大学开设了很多新的专业,可是图书馆却不能与之配套发展,致使很多新增专业的学生在图书馆无“书”可读。

1.2 杂志损坏、乱架现象极为严重

很多大学图书馆的杂志阅览室都对读者实行了开放式阅读服务,这种阅览方式的推行不但拉近了读者与杂志之间的距离,扩大了读者选择所需杂志的空间,更是为广大读者免去繁琐的程序,提高了借阅杂志的便捷性,并进一步提升了杂志的利用率。可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开架阅览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首先则是期刊破损的问题。大学生一般都思想新潮,喜欢阅读一些新颖且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娱乐、军事、体育等期刊。因此这类期刊的借阅率一般都较高,加之实行开架阅览后借阅书籍更加便捷,上述杂志的使用率更是节节攀升,如此高频率的借阅导致此类期刊破损极为厉害。譬如《动感新势力》、《轻音乐》、《青年文摘》等畅销期刊一上架后马上被一“借”而空,但不久后这类杂志就会出现缺角、撕裂、纸张掉落等现象,甚至有些图片被撕去,不但对其他读者的阅读和使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令期刊的利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大打折扣。

1.3 管理方式与时代脱节

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一些大学图书馆在文献资料流通、采编、收藏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信息集成管理,而期刊管理上的信息自动化过程却迟迟不能实现。很多名牌大学在期刊信息化管理上都还是刚刚起步,而一些普通大学的图书馆对期刊的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原始阶段。近几年,我国不少大学为了满足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需要,兴建了多个校园图书馆,但只有主馆全面实现了期刊管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而分馆的期刊管理则仍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从而导致主馆与分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自动管理体系,让很多读者不能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查阅到所有馆藏文献,最终降低了期刊的利用率。不少高校的期刊阅览室受“杂志配座位”陈旧理念的影响,信息化的阅读设置极为匮乏,让很多读者难以享受到信息化阅读的快感。此外杂志阅览室缺乏现代化的宣传手段,譬如不能充分利用网络、知识讲座、读者问卷调查等方式去大力“推销”阅览室在管理和服务上与众不同的优势,去了解广大读者的心理需求。

1.4 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现代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图书馆的馆藏文献须数量多、类别全;另一方面在于馆藏文献是否获得充分利用。[1]目前期刊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虽然已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文献资料使用率的重要价值,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是过于注重收藏而轻视“用”。一些工作人员总是一味拘泥于整理文献、坐守阅览室等常规的服务项目,不能主动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加之不少工作人员不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服务上已经出现难以适应的现象。如一些工作人员由于知识的缺乏对专业期刊的归类以及阐述的核心内容不能准确熟练地向读者提供解答疑问、导读建议、期刊推荐等专业性的服务。近年来,由于各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纵深化,因此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已成为期刊阅览室关键的服务项目。可是当前由于一些馆员信息化的知识极为匮乏,难以为广大读者提供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服务,从而降低了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中心的效能。[2]

2 优化管理体系的创新策略

2.1 树立读者至上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大学图书馆杂志阅览室的在管理上一直以来都是遵循“收藏、管理”的传统模式,工作质量的优劣完全由文献资料的丢失率与损害率来决定。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应该转移到为读者提供信息化、人性化的服务上来。因此,期刊阅览室的服务工作应体现出这一时代特征,广大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读者至上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此改变当前落后、机械的服务模式,力争做到“想读者之所想、忧读者之所忧、急读者之所急”,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力争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此外还应大力加强阅览室人文环境的建设,为读者营造一个上进、雅致的阅览环境;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一定要端庄大方,充分利用微笑的力量创设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工作人员要坚持耐心服务的原则,倾听每一位读者的建议,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图书馆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由收藏工作的好坏转变为读者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率。

2.2 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缓解“杂志过少、人员过多”的矛盾

要从根本上解决期刊阅览室“杂志过少、人员过多”这一矛盾,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让期刊的数量增多、种类齐全。可是不少高校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因此大学图书馆要树立“不断创新、自力更生”的理念,彻底走出传统管理模式的羁绊,奋力挖掘潜在资源,构建新型管理模式,力争最大程度上缓解“杂志过少、人员过多”的矛盾。具体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科学处理新期刊与过期期刊。对新到期刊须在第一时间内上架,以免延误时间而降低了期刊的时效价值。而对于过期杂志则可以把阅读率较高的期刊简单装订成合本放在阅览室侧旁的刊架上让读者选择阅读;对于学术性较强的过期期刊则可进行精细装订成本上架,以便满足广大教师科研之需。第二,对读者进行合理引导。很多期刊阅览室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不少读者会凭借自己的兴趣从书架上拿出很多期刊,但实际上却远远超出其阅读能力,造成了文献资源的浪费。因此,阅览室可明文规定:“读者拿书,只限一本,看完再换。”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此项规定,以此提高期刊的使用率,令更多读者的需求获得满足。

2.3 合理布局,减少期刊损坏以及乱架现象

要解决上述问题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规范期刊的排架方式。期刊阅览室排架方式须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安排,通常情况下书架是围绕在阅览区的周围排列,然后再根据阅览室的具体结构安排各种不同的书架。一般来说,在内墙旁边摆放高书架,在窗户旁边摆放齐窗的矮书架,此外还应避免在阅览区设置障碍物。如此书架布局不但利于读者取放杂志、更利于工作人员的检查监督,从而减少杂志的损坏率、丢失率,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乱架现象。其次要不断创新期刊保护制度。可针对每种期刊利用网络系统构建档案跟踪体系,对每本期刊的登录日期、上架、下架以及装订的情况、每次借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跟踪记录,以此保护期刊的完整性。这种跟踪记录的方式让工作人员只要一登录网络系统即能发现杂志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开展修整工作,修整完后马上进入网络系统详细登记本次的加固情况,以备下次查用。

2.4 开展纵深服务,打造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的今天,大学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应为广大读者提供纵深式的信息化服务。为此图书馆应为期刊阅览室配置数字化的设备和信息化的网络服务体系,让读者在期刊阅览室能实现信息文献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利用馆藏资源。[3]此外,通过在阅览室开设复印、传真、扫描等业务,以此让文献资源获得广泛运用。同时还可建立读者兴趣档案,工作人员可根据读者的兴趣充分了解他们对文献资料的真实需求,并可据此主动为其提供导读服务,介绍最新期刊。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为专业性期刊找人,最大限度开放读者所需的期刊。譬如开发科研报告、学术专题文献资料、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等期刊信息;其次为人找专业期刊,让读者最大限度利用文献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譬如为课题研究提供专项文献服务,为教师的个人科研项目提供最新研究文献等,以此提高杂志阅览室为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服务的能力。

2.5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期刊阅览室不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服务方式上都会朝着全面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图书馆的一线工作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的操作水平,全面掌握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服务。[4]这就需要广大馆员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在闲暇之余参加培训班或通过自学的方式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才能彻底实现杂志采编、阅读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同时馆员还应广泛了解当前各种杂志的分类情况,最新杂志的前沿动态以及对自己所管理的杂志有全方位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出色完成导读工作和咨询服务。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的要求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阅览室的服务工作也必须不断更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认清形势,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操作技术,博闻强记,丰富专业知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以此推动大学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官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6-57.

[3] 刘佳.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C].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02-103.

[5] 何小清.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思想[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41-42.

(编校:杨金霞)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范文第2篇

大学图书馆建筑,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与科学三者共同孕育的结晶。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更呼唤现代大学图书馆将技术的物质力量和人性化的精神需求加以良好地平衡,以体现“性灵之融合, 神意之感触。”

现代大学图书馆是具有教学、科研、育人职能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机构,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统一的场域,因此,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它从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的视角,折射出大学及大学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特定的精神和品质,集中的展现出各自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统。大学校园建设的职责,说到底就是维护与弘扬大学精神,并使其成为标志,被认可、被传承、被创新。校园布局、建筑设计、各个空间均应展现其文化底蕴,以着力营造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物质文化,这正是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取向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价值取向

文化即人化,就公共空间设计而言,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不论何种流派、思潮的建筑设计,都应注重“人”在空间环境中的参与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大学图书馆越来越呈现出以下特征:由“单一性功能”向“多元化集成功能”转变 、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 转变、从“坐拥书城”到“坐观世界”的转变 、从“知识超市”向“文化体验综合体”转变。世界文豪、原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因提出了一个与诗意和画意相提并论的概念—“建筑意”。我国古代藏书楼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 ,使我们古代图书馆达到一种臻美的意境,而现代图书馆则已从”天人合一”发展到“天人共生”的境界。这一切转变的核心,就在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宗旨。

(二)“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文化的精神取向

大学图书馆是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域。师生在教学过程、科学研究、生活娱乐等活动中,共同批判、继承前人的文化,又共同探索、创造新的文化。因此,图书馆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建设进程,它对大学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强烈的影响,体现并表达出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质。或者说,图书馆建筑集中到一点,它要体现出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一所学校的意义和个性,即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校园建设的需求,大学图书馆通常应作为学校“外有气势,内有气质”的标志性建筑来进行建造。因而,图书馆建筑通过建筑语言承载很强的文化内涵和阐释力。在使用具象和抽象的建筑符号时,强调内在抽象,达到神似与形似的协调统一,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努力寻求本民族、本地区、本学校风格样式的代表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理念的共同点,实现现代感和文化性的和谐统一,潮流与持久性的和谐统一,功能使用与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实现大学精神与建筑形态的和谐统一。

(三)“学术性“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科学取向

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性的服务机构,作为文化、教育、信息中心,以其庞大的知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设施、优良舒适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的信息资料。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贯穿于整个信息服务过程,渗透图书馆工作的每一环节。 每所大学均有其不同的专业方向和学科特色,大学图书馆应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其学科特色,使其专业特色鲜明突出,从而使图书馆馆藏结构、服务功能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现代大学图书馆的规模、设施、布局、功能的规划、设计上也应充分考虑其学术性。

(四)“开放性“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时代取向

从图书馆的发展轨迹来看,它就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历程。不论是使用功能还是空间形态,开放性已成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大学图书馆建筑,是大学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文化场所,开放性是其内在需要,其功能早已从藏、借、阅、管这种封闭的固定形式,转向读者和社会推广知识和信息的桥梁,成为提供文献和智力资源的枢纽。大学图书馆与读者、社会的共同愿景,就是建设高水平的、集文献、信息、收藏、研究、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成为区域共建共知共享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在使用上应突出强调空间与使用方式相适应,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彻底打破读者和图书分割的传统桎梏,使图书馆建筑环境形态呈现出开放的态势,以达到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形态与大学、社会形态的相互交融。

二、现代大学图书馆是彰显大学精神的建筑语汇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充分体现大学的办学品位

大学是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圣地,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精神殿堂。大学应该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大学图书馆建筑,不仅仅是师生、读者的集散地,更是大学、大学人的理想、价值、精神、追求和博大胸怀的载体。文品如人品,馆品即校品,图书馆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学校的文化修养和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如果说,大学图书馆建筑实体不仅要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实用空间,满足于物质需求。那么,还应与外部环境一道形成一个完善的、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核的符号。因而,大学图书馆建筑从选址造型、结构设计、平面布局、内外环境和功能设置等方面,都应努力营造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民族风格、学科特色和大学精神的建筑语汇,处处都应体现出功能、审美与教化的交融。

(二)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充分展示大学之气度

大学是知识的共同体、学术的共同体,更是文化的共同体。大学图书馆建筑,则应成为建筑、学术、知识、信息、文化的集成体。因此,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建筑形态应充分体现保存文化、传播知识、信息交流、学术研究和教育公众等功能,其物质形态应充分彰显大学之气度,兼容并包、自由独立、勇于创新、敢于批判的精神形态。其设计与建设,不仅要展现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和人性化的空间艺术,以及配置紧跟时代发展的现代化设备,还必须展示和演绎强烈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实现“大师、大楼、大气”之和谐统一的大学之气度。

(三)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充分表达大学人的认同感、归属感

人们对于认同感归属感的需要,不仅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图书馆建筑是校园环境艺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空间室内化的延伸和过渡。它不仅仅要有理性的直言陈述,还要有非理性的喃喃细语;它不仅要表达时代精神,还要渗透历史的流露;它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运用,还要有人文的、社会的有机结合。图书馆建筑空间正朝着文脉化、多元化、大众化、个性化方向逐渐迈进,这是设计的“变数”的具体显现。人同时也成为公共空间室内环境的构成因素,把“人”纳入过去只重“物”的整体性、统一性的设计范畴中,使人成为空间环境的主角,这才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常数”。这样的建筑,既有现代化设施满足功能要求,又不失人们的感情与自然的趣味;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又融入了鲜明的地域文化;既是奇特的空间,又不失人的应有地位;既能安居一隅,又能广泛交往。在这里,人与具有社会特征的环境所形成的关系转化成一种良性的动态循环,室内环境气氛充满健康的勃勃生命力。从而,图书馆也才可能被赋予“尊重、宽松、和谐”的品格,被赋予“研讨、共享、创新”的氛围,被赋予“民主、开放、融合”的精神,从而使人在其中能够定位、辨向,找到某种归属感、认同感,使图书馆和师生产生共鸣、

使图书馆成为师生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四)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主动践行人文主义与公共关怀

大学的精神灵魂和文化底蕴即它对人文精神和公共关怀的坚守,并为其经典传统和永恒题旨,也是现代大学的灵魂所系。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它以包容性、开放性、批判性、创新独立为基本特征。因此,大学图书馆建筑,应以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守护人类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等思想为设计理念和建设宗旨。

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现代图书馆建设与实践

(一) 设计理念——渗透“成于大气、信达天下”之大学精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伴着新中国气象事业而生,随着祖国信息科学发展而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升华了“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爱心、责任、行动”的优良校风浸润、渗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诚信学子志存高远、为国读书、服务社会。图书馆的建设者们,对图书馆的设计和建设倾注了大量智慧和心血。图书馆外圆内方,文化寓意深刻。从外观上远眺,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从空中鸟瞰,又形似一颗遨游太空的通讯“卫星”。卫星既是高科技的象征,也是高科技发展的结晶,它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大气探测技术使用的、最先进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的手段之一。因此,可以说图书馆建筑的外观设计既体现了其学术、信息、服务机构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学校的学科特色以及历史、传统和文化的蕴积,彰显了“成于大气、信达天下”之大学精神。

(二) 外部环境——展现“天人合

一、自然交融”之建筑意境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馆址安排在校区中轴线上,位于校区纵横主干道交汇处-学校教学区的中心位置,与东西两侧的教学楼及实验楼行成“品”字形,外墙颜色采用与整个学校建筑外观相一致的橘红色作为外墙砖颜色,给人以温暖、奋进、醒目的感觉,图书馆与教学楼以及校园景观形成统

一、和谐的整体。图书馆所面向的学校文化主题广场——IT广场,占地约60亩,采用传统和现代思想相结合的异型对称设计,以几何构想的草坪和花坛布置,两侧配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这样超大尺度的雄伟设计,透析出学校“大气、诚信”的大学精神意蕴,更传达出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敬意,反映的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观念。广场喷泉中央,拟用米色石材设计的大型浮雕“探索”,记录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表达莘莘学子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孜孜追求。它与图书馆的外景、外形辉映一体,成为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既反映出学校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又充分体现学校发展建设的方向和灵

魂。

图书馆镶嵌在周边约150多亩的生态林中,两侧紧邻河畔书吧和名人廊等景观小品,使之成为整个校园景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表达的是与名人对话,与自然交流,与知识同行的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自然交融”的建筑设计愿景。

(三)空间艺术——呈现知识殿堂“恢弘大气”之建筑格局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范文第3篇

在这金桂飘香、清风送爽的金秋时节,美丽的xx职业大学又迎来了一批心系美好愿望、怀揣绮丽梦想的莘莘学子。在此,我们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热忱欢迎各位新同学走进这座知识的殿堂——xx职业大学图书馆。

我校图书馆创建于1984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我校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目前我馆总建筑面积已达2.4万平方米,馆藏总量达10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近40万册,电子期刊9000余种,纸质图书65万余册,纸质期刊1000余种,报纸80多种。10T的存储设备,500台计算机,可以便捷、全方位地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全馆采用藏、借、阅、查、研一体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全天不间断提供网络服务,努力为师生服务是图书馆职工的神圣职责。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范文第4篇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兰州理工大学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范文第5篇

摘 要:阐述日本大学图书馆的总体情况,并从人性化的读者服务、丰富的多文化服务,以及注重弱势群体方面分析了其特点,最后对我国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日本大学图书馆;人性化;读者服务;馆际联盟;多文化

文献标识码:A

我受在日学习的女儿邀请,对日本大阪等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在此期间,我着重参观了日本关西地方部分大学图书馆,与多位馆员和学者进行了交流,获得了近期日本图书馆发展与变革的一些新信息。与此同时,日本图书馆工作者的高素质服务,以及他们的专业水平,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外,日本图书馆界对中国图书馆界学者的友好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日本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教育系统发达、水平一流的国家,以及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帮关系,我深深地意识到,其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的经验对我国图书馆来说有很多地方可以学习、借鉴。

1 日本大学图书馆的总体情况

1.1 概况

在日本,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机构,还体现着一种公共生活的理念。日本图书馆界普遍认为,设立图书馆的目的并不只是收藏文献,而是以文献服务于社会。所以其图书馆自觉奉行“人人借阅,不取分文”的公益性原则,将享有图书馆服务列为基本人权之一。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图书馆,所有图书均可以免费借阅,只要你拥有当地的居民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借阅附近图书馆的书籍、音像制品,以及图书馆提供的一切服务。

与此同时,本着对社会知识创新做贡献的原则,日本许多大学图书馆实施了“开放大学图书馆,服务周边社会”的政策。国立和公立的大学图书馆对周边地区普通市民免费开放;私立大学图书馆也向社会开放,部分图书馆采取了向社会人员收费的办法(1年大约6000日元,比如,关西学院大学、上智大学等)。日本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有以下几点好处:(1)可以有效地利用大学的各种资源;(2)私立大学向社会开放,可以得到文部科学省更多的补贴;(3)有利于大学的对外宣传,提高大学在社会上的地位。

在日本,对外开放图书馆的大学每年呈增长趋势,因此,利用大学图书馆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日本近年来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龄化现象日渐突出,在这个终身学习社会中,大学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校内,同时向地域社会扩展。

1.2 日本大学图书馆的数量以及在校学生人数

1.3 日本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总经费

日本大学图书馆的经费包括资源购置费,人工费,运营费等,由于近年来日本国库在不断削减大学预算,日本大学图书馆建设与运营费占大学图书馆总经费的比例有所减少,具体如表2。

1.4 日本大学图书馆资源购置费

日本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主要包括纸质图书、期刊、电子资源及音像制品。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购置电子资源(数据库、电子期刊等)的支出比例也在持续增加。

2 日本大学图书馆的特点

2.1 人性化的读者服务

日本的大学图书馆给我最直接的感觉是,这里的图书馆并不单单是严肃的学习场所,而是兼顾阅读与休闲的双重功能来设计并管理。我所参观的几所图书馆普遍重视内外环境的和谐与美观,四周一般都辟有大面积的草坪,内部也设计有别致的日式庭院,并以花草假山加以美化。图书馆的外墙,大量采用隔热玻璃,在室内随处可以观赏室外的美景,也可以在眼部疲劳时放眼远眺。因此,玻璃外墙边都放置了软靠椅,便于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饱览美景,愉悦身心。

从内部装修上来说,日本的图书馆多倾向于使用木质材料,无论是桌椅还是书架、地板,全部采用木质地板制成,而且基本都会铺上色调简单但很舒适、温暖的地毯,不仅可以减小读者在走路时不可避免产生的噪音,还可以增加读者的舒适感。

2.2 丰富的多文化服务

近年来大量的外国劳工人员涌入日本,另外在日定居的外国人也急剧增加,各公共图书馆为了很好地提供服务,大都在外国语资料的收集上加大了力度,比如大阪大学综合图书馆在二楼大厅设置了一块很大的中国语、朝鲜语图书期刊杂志阅览专区;还比如,以儿童服务为特色的东京都立多摩图书馆在外国语儿童读物的收集上尤为重视,有许多在我们国内也不多见的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儿童画本也有大量收藏。此外还有很多公共图书馆为满足外籍儿童阅读的需要,积极与各国图书馆建立资料交换关系,通过图书交换获取一些国外的儿童读物,来为这些外籍儿童服务。除了在收集方针上的重视外,在其它方面也是下尽功夫,比如很多图书馆的目录查询系统可以用英/中/韩等多国文字检索;在标识设计中突出了多语言标识的制作;发放给读者的介绍和使用指南也有多种语言的版本;聘用懂多种外语的职员为外国人提供咨询服务;还有专门面向外国人的讲座和交流会等等。

2.3 注重弱势人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的服务

1949年,日本政府颁布了《身体障害者福祉法》,对设置点字图书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1969年,日本盲人读书权益保障协会向国立国会图书馆和东京都立日比谷图书馆正式提出了“图书馆要为残疾人服务”的要求。目前在日本公共图书馆界开展的为残疾人服务已非常普遍,首先在硬件设施上非常完善:大量收集点字图书、录音图书、大字体书、录像带等资料;设置无障碍通道,在各通道及楼梯台阶铺设点字道路;设置残疾人专用电梯、专用卫生间;为身体残疾者提供轮椅;设置点字图书/录音图书制作室;提供视觉残疾者专用的点字计算机;提供弱视者专用的放大阅览器;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场等等。其次在提供的服务方式上也是多样化的,设立了专门的“面对面朗读室”,给视觉残疾者提供图书资料的“当面朗读”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残疾者提供资料的邮寄外借服务;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还制作了《点字图书、录音图书全国综合目录》,所收录的资料可提供馆际互借服务;为视觉残疾者免费提供印刷资料的点字图书制作或录音制品制作服务;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的图书馆服务;为病人、老年人和犯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有些条件好的图书馆还对残疾人提供计算机服务,通过利用画面音声化软件、点字化软件、扩大化软件实现了OPAC检索和网上信息的查询和浏览。

对于未成年人,193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关于改善儿童读物的指示纲要》,并进行了“推荐好书”活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日本国民中提出了“给孩子们好书”、“给孩子们新书”的口号,为70年代公共图书馆开设“儿童室”、充实儿童图书等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各公共图书馆为儿童提供的服务逐渐多样化起来,如“为乳幼儿服务”、“为残疾儿童服务”、“为YA(young adult)服务”等相继开展起来。1995年日本政府举办了“为儿童着想”研讨会,认为在高科技的吸引下,日本儿童及青少年正逐渐远离铅字阅读,因此有必要重振儿童阅读的兴趣。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决议规定2000年为“儿童读书年”,并于同年,国际儿童图书馆正式开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为儿童提供图书信息的国立机构。这对儿童读物的保存和研究以及增强儿童阅读的兴趣,有着实质性的意义。2001年l2月日本国会又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每年的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旨在为儿童提供读书机会,养成儿童早期阅读的习惯,帮助他们喜欢读书,并最终形成主动读书、终身读书的良好习惯。

3 日本大学图书馆给我的启示

上述的日本图书馆服务特色充分体现了日本图书馆“积极贯彻全民阅读”的服务宗旨。在我国,虽然也在开展这些服务,但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与日本差距甚远,进而导致我们的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度和信赖度处于较低水平。我认为,要缩小差距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大力度:

(1)日本是世界上图书馆法律较为完备的国家,已形成了以图书馆专门法为核心,各类相关法律法规互补的完整法律体系。因此,加快我国图书馆法及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起到根本性的保障作用。针对日本《图书馆法》、《图书馆自由宣言》、《图书馆员伦理纲领》等图书馆相关法律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2)转变图书馆的服务观念,即“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然而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很少,主要是“为本校师生服务”的观念没有改变,而这种狭隘观念是不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同时,在为残疾人、儿童、外籍人士、周边地区居民服务方面,也应适当调整适合这类群体读物的收集方针,改善基础设施。同时,也要在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上加大力度并主动提供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读者走近图书馆变为图书馆走近读者的转变。

(3)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政府和图书馆员努力为读者创造软、硬读书环境的同时,如不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图书馆在全社会的影响,提高读者对图书馆作用、功能的认识、了解,进而把图书馆当作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好场所,则会出现读者寥寥无几,门可罗雀的尴尬现象。在日本,很多图书馆都设有专门的广告企划部门,通过各钟媒介进行宣传以吸引读者前来图书馆。

总之,我认为分析研究日本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借鉴他们的服务经验,定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所启示;对提高全民阅读,共建和谐社会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

[1]日本文部省.日本国図書館年鑑2004-2014[Z].2015.

[2]平成16年度大学図書館実態調査結果報告——図書館の公開[Z].20060711.

[3]逸村裕,竹内比呂也.「変わりゆく大学図書館」[D].東京勁草書房,2005.

作者简介:

李霞(1987-),女,硕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研究方向:宿舍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大学图书馆在功能、特色以及对社会开放等方面情况,探索进入E时代之后增强地方大学图书馆新的功能。提出图书馆吸引校内外各层次读者,实现现代大学图书馆理念,成为传承校园文化重要组成的见解。

【关键词】地方大学图书馆 中日比较 现代大学图书馆理念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所谓E时代。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各种信息和情报都可以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储存和传递。获取信息的快捷和方便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这种E时代大潮的冲击之下,传统上被誉为“知识的殿堂”,承担传输“知识血液”、保持大学活力功能、有“大学的心脏”称谓的大学图书馆则面临着如何生存以及能否发展的问题。一时间,连是否可以取消大学图书馆的议论甚至都浮现出来。为此,我们通过比较比我们早进入E时代的日本大学图书馆的情况,就可以发现E时代的大学图书馆有着比从前更加活跃的生命力,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繁荣文明等方面发挥其他机构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图书馆在现代大学的地位、功能以及今后走向的讨论不仅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事情,也是大学所有师生员工都必须关心的重要事情[1]。

1 中日大学图书馆的现状

由于在传统上对大学图书馆的定位比较一致,所以中外各国,凡是大学基本上都有图书馆。因为评估体制的作用,对大学图书馆在生均面积,生均图书馆藏量有具體的要求,所以各个大学图书馆的规模、藏书量都有一定的保证。但是,随着E时代的到来,教师和学生对资料获取和图书利用方法的改变,图书馆的实际利用形式和来馆人员成分产生了变化。由于可以在研究室直接查阅各种资料,教师和研究生来馆次数减少,有些人甚至不来馆。因此,现在大学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有演变成大学生自修场所、图书存放仓库、网络时代信息终端的趋势。正是由于这些状况的出现,加上经费和人员问题,使得图书馆在大学的地位在使用者和大学管理者的意识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日本,随着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实施,不少大学的图书馆从大学的直属单位降格成教务处下的一个部门。独立图书馆由大学法人化前的80%降低到48%[2]。从法律上讲,在日本一个大学设不设图书馆可以由大学自己决定[3]。因此,图书馆在学校当局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在我国没有人说大学可以不设图书馆,教育部也对每个学校的图书馆生均面积作了要求。但是,由于进入E时代的原因,教师和学生对以读“图书馆的书”为目的而去图书馆的人数大为减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学图书馆有了一定的生存危机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实际上是由于人们把对传统图书馆功能和作用的概念原封不动的照搬来看待现代大学图书馆。首先是图书馆藏量的概念。把电子图书不作为藏书量来统计,而实际上电子图书的利用量和发行量又在不断的增加。其次,由于把利用图书馆电子图书系统进行资料检索的读者不能统计到来馆人数中,因此,也不能从来馆人数上真正反映大学图书馆对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作用。实际上部分读者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资料检索,可以给图书馆腾出部分空间,这对于现在庞大学生人数的大学来讲倒是能够减轻了图书馆过分拥挤的压力。但是,另一方面,研究生和教师群体来馆时间的减少,对于保持大学校园浓厚学术氛围,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不利的。而图书馆又是应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间发挥突出作用的。

2 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及其理念

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给师生提供图书资料借阅和信息检索的场所。为了便于查阅图书馆设置了阅览室,这样图书馆的阅览室也成了学习和自修的场所。由于图书馆里是师生共处、学术交流的重要地方,因此,教书育人、道德教育、精神文明等凡是能够沾上边的事情都有图书馆的一份。尤其是进入E时代以后,网络教育、信息处理等许多事情似乎也可以让图书馆来完成。但是,我们认为不能把图书馆的功能搞得过于庞杂,也不能本来应该属于技术部门的工作纳入到图书馆的工作范围中去。

上个世纪末,日本北海道大学竹田正直教授曾在该校图书馆报《楡蔭》上发表文章,憧憬21世纪的现代大学图书馆,认为其功能应该体现在六个方面。即:(1)作为学习场所和知识来源的功能;(2)作为研究文献资料库的功能;(3)作为地区中心图书馆的功能;(4)保存图书的功能;(5)作为电子图书馆的功能;(6)作为综合图书馆的功能[4]。这些功能有些是传统图书馆固有的功能,有些是E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功能。要让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其功能,则要考虑实现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八个理念。这就是要把大学图书馆办成具有一个学习、研究愉快空间和先进设备的场所的图书馆;对终生学习时代的社会有贡献,成为地方中心的图书馆;走在国际化、信息化和电子化时代前沿的图书馆;适应于多元文化、不同文化进行交流的图书馆,紧跟快速技术和系统革新环境变化的图书馆;对应信息多样化、个别化处理的图书馆;具有使人优雅、宁静、心旷神怡而且宽敞装饰环境的图书馆;与绿色自然环境协调的图书馆。在实现这八个现代大学图书馆建设理念方面,日本的图书馆做得比较好,我国的图书馆除了在利用先进设备方面做的比较好之外,基本上还是注重于传统图书馆的功能。

3 大学图书馆的职能和特点

“与时俱进,收集最先进以及有学术价值的学术资料,保管并能够为社会上的人们所利用”,这个图书馆的职能不会因为时代和体制的变化而改变[5]。大学图书馆的资料仍然是以学术图书、学术杂志以及其他学术资料为主。但是,每个大学的图书馆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除了世界上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有的资料外,还必须有一些只有本馆所独有的资料。比如广岛大学藏有大量遭受原子弹爆炸的文献资料以及反映地方文化、艺术、历史、民俗、工艺、当地名人介绍等资料。另外,将本校内的论文、论文预印本、实验数据、教材、软件等学术信息积累、保存起来,通过网络无偿提供给校内校外的读者也是日本大学图书馆正在进行的工作。我国大学图书馆在藏书量方面的进步很快,但是具有独一无二特色的馆藏内容相对较少。另外,图书馆应该存放一些反映学校历史,杰出校友、学校的现状与地位、各学科与专业特点和学术界以及社会的认可度的资料。这些资料如果都放在档案馆,就不能为一般读者所利用。如果能够让学生和市民查阅和了解这些资料,对于强化学生作为本地市民的荣誉感和市民对当地大学的认同感以及提高社会对大学的评价是非常有益的。现在普遍存在的地方大学对当地生源的吸引力较差,实际上与本地市民没有对本地大学的内涵真正了解有关,而图书馆的馆藏内容和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能够向社会展示本大学的实力和底蕴。

4 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

地方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以提高市民的信息素质,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公益性实质。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的师生,但是,大学图书馆可以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成为信息服务中心、知识服务中心、文化传承中心。开放大学图书馆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大学自身的影响,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大学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让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的大学图书馆能服务更多的人。使大学图书馆不仅成为教师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资源中心,还将逐渐成为发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的知识文化素养以及为社会提供科学技术数据的重要途径[6]。日本大学图书馆本一直重视对社会开放的工作,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后,为了扩大在地方的影响以及寻求财力支援,更增加了“友好用户会员图书证”等开放服务项目。我国大学图书馆在对社会开放方面总体上发展速度不快,也缺少向社会开放的动力和体制。但是,日本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总之,进入E时代的大学图书馆虽然在图书形态、获取信息的形势方面有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大学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没有减少,只是在新的情况下有了增加。从中日两国大学图书馆比较的情况来看,日本大学图书馆在强化图书馆特色、增强服务功能、吸引读者来馆、传承校园文化以及面向社会开放等方面的种种做法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在做好相应的建设工作之后,现代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校园的“心脏”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参考文献

[1] 中野静子,大学図書館の今後,愛媛県立医療技術大学図書館報第3号2007.3.Vol.31,1.

[2] 侯玮青,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与国立大学图书馆的变革,图书馆杂志,2007.3,Vol.26,53-57.

[3] 諸冨秀人,国立大学の法人化と図書館運営組織改革,広島大学図書館館報,2004,9,Vol.29,2-7.

[4] 竹田正直,21世紀の大学図書館の“ 夢 ”,北海道大学附属図書館報「楡蔭」(ゆいん),1998,7,Vol.101,1.

[5] 吉里勝利,国立大学法人広島大学図書館の船出にあった,広島大学図書館館報,2004,9,Vol.29,1.

[6] 晏凌,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及其启示,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2,71-75.

上一篇:很压抑心很累的句子范文下一篇: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