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防治范文

2023-09-19

颈椎病的防治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确诊为颈椎病者, 并经过综合治疗后症状已得到缓解得患者。228例按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12例, 男60例, 女52例;年龄16~64岁;对照组106例, 男58例, 女48例;年龄16~64岁。

2 研究方法

2.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 选定8名同伴教育者, 每组带领13人。同伴教育者会讲目标人群的语言, 而且要是一个好的听众和交际者, 在群体中应该平易近人、值得信赖, 另外, 应该是灵敏的、思想开放的、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自身技能。

(2) 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规范化培训, 熟练掌握颈椎病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的预防措施, 利用同伴教育的优越性, 进行规范化、个性化的健康宣教。

(3) 运用同伴教育理论[4,5]指导颈椎病康复期患者学习有关知识、应用知识并持之以恒, 达到预防颈椎病复发的目的。

(4) 主要内容包括:颈椎病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心理调节等。

2.2 健康教育措施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介绍认识同伴教育者, 让同伴教育者一起参与与患者进行的讲解, 直到患者表示理解为有效沟通, 预约相互联系方式、随时保持联络、保持良好沟通、最少每周联系1次或一起参加活动1次。对照组:患者出院时, 责任护士按照常规一般性进行出院宣教, 讲解到患者表示理解为止, 但不涉及同伴教育内容。

2.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患者对颈椎病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及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 整体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等情调查:编制“患者对健康宣教效果进行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颈椎病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的掌握程度, 自觉改善工作方式方法、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的程度、颈椎病复发需要再次综合治疗率等, 病人出院6个月后由护理人员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根据分组共发放调查问卷228份, 回收228份, 有效问卷228份, 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100%。

3.2 2组对健康宣教内容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112例中, 对宣教内容掌握111例, 不满意1例, 满意度为99.1%;对照组106例中宣教内容掌握100例, 不满意6例, 满意度为94.34%。2组均能较好地掌握健康宣教内容, 观察组患者掌握程度稍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3

观察组患者对自觉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及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的程度明显提高, 颈椎病患者的复发需要再次综合治疗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4 讨论

(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过程。 (2) 同伴教育理论作为颈椎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方式是有效的、科学的、实用的。能使颈椎病患者较全面掌握预防颈椎病的主要方法、自觉改善工作方式方法、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降低颈椎病患者的复发率。 (3) 同伴教育理论能在健康管理中推广应用, 有效控制其他慢性疾病的复发率, 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生活质量, 同时能节省社会保障资源, 可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 研究同伴教育在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的作用。方法 取228例按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12例, 观察同伴教育组, 观察患者宣教内容掌握程度、改善工作方式方法、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颈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及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程度明显提高、颈椎复率明显降低, 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伴教育能降低社区颈椎病复发率, 是科学的、实用的、有效的健康宣教方式。

关键词:同伴教育,颈椎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王立公, 常双超.广州市中青年不同人群颈椎病发病率的调查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9 (5) :473~474.

[2] 叶锐彬, 罗小兵.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颈腰椎志, 2005, 2 (26) :115.

[3] 何键铭.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 (7) :575.

[4] 王作振, 闫保华, 王克利, 等.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状况[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10 (5) :429.

颈椎病的防治范文第2篇

50例均为我校针灸科门诊患者, 男性3 1例, 女性19例, 年龄37~60岁, 病程1个月~3年。患者都经CT或MRI确诊为颈椎病, 以手指麻木伴颈肩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天鼎、天宗、下极泉、尺泽、内关、十宣穴, 一侧手指麻木患者取患侧穴位, 两侧手指麻木患者取双侧穴位。

2.2 操作方法

患者端坐, 伸肘仰掌位, 局部消毒后, 使用直径为0.25~0.3mm, 长50~60mm的毫针。分三步操作, 第一步操作:毫针直刺天鼎穴0.3~0.5寸, 针感向锁骨放射, 同时直刺天宗穴, 针感向肩胛部传导, 其次直刺下极泉、尺泽、内关0.5~1寸, 针感向手部方向传导。第二步操作:温针疗法, 将艾条剪成1寸长的小艾节, 点燃后套在毫针的针柄上, 注意要把持好针柄, 穴位取下极泉、尺泽、内关, 使温针的热感从上至下传导。每穴燃烧两个小艾节后, 就可以取针, 此步治疗过程约40min;第三部操作:三棱针点刺十宣穴, 每穴挤出2~3滴血液即可隔日放血1次。温针疗法10次为1个疗程, 放血疗法5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手指麻木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手指麻木感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或偶有麻木感;有效:麻木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变。

3.2 治疗效果

本组50例, 治愈25例, 显效20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3.3 典型病例

患者马某, 女, 52岁, 右手指麻木伴颈肩部酸痛2年, 尤以拇、食指麻木为甚。查血常规, 血糖, 血脂, 尿酸正常, 曾服用颈服康、芬必得等药物, 症状无任何改变。经MRI确诊为颈5~6, 6~7椎间盘突出, 偏右型, 颈3~7椎体骨质增生, 查体见:颈5、6、7椎体棘突下压痛明显。按上述操作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 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临床治愈, 随访1年无复发。

4 讨论

手指麻木是由于颈椎病变对脊神经根的刺激, 牵拉和压迫引起。针刺天鼎穴, 调整深部的臂丛神经, 针天宗穴调整了肩胛上神经, 针尺泽穴调整了深层的桡神经, 针下极泉调整了桡尺神经, 针内关穴调整了正中神经, 通过对这些神经的调整, 达到神经减压状态。其次对尺泽、内关、下极泉进行温针治疗, 从而温通经脉, 减轻脊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反应性水肿。再则就是十宣放血, 因十宣穴位于手指的指尖, 指尖是人体气血较为薄弱的地方, 很容易产生阻塞, 出现麻木, 放血对阻塞指尖进行疏通, 则手指麻木症状消失, 疗效较好。

摘要:颈椎病患者的手指麻木有一定特征性或桡侧或尺侧或5个手指。有时指尖发麻, 感觉迟钝, 甚至累及前臂, 上臂, 同时伴有握力下降。由于颈椎病患者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如椎间盘突出或脱出, 椎体后外侧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 以及关节松动与移位, 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牵拉和压迫, 导致脊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反应性水肿, 根管狭窄及粘连, 产生手指麻木症状。由于累及部位不同, 产生麻木的部位也不同。笔者于2007年至2010年运用温针配合十宣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指麻木50例。

颈椎病的防治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1例, 均为2007年7月至2010年1月我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3例, 女18例, 年龄42~67岁, 平均 (53.1±2.7) 岁。31例踝阵挛阳性, 34例霍夫蔓氏征阳性, 31例下肢腱反射亢进, 30例伴胸部束带感, 5例髌阵挛阳性, 26例上下肢部分肌力减退 (24例肌力III级, 2例IV级) , 22例上肢腱反射亢进。颈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颈椎生理曲度均减小或消失, 受累椎间隙变窄及椎间隙的骨质增生表现为不同程度。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 和对照组19例 (前路减压植骨术) ,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主, 麻醉方法选择颈丛加扶突穴麻醉。患者保持仰卧姿势, 将硬枕垫在其颈部下, 保持伸直位。当颈动、静脉、气管食管间分离筋膜至椎体前时, 将短针头插入于拟手术间隙椎间盘上, 经过C臂透视找出病变节段的椎间盘, 对要求减压的椎间盘需设置指示钻心, 对钻心偏凿位置应尽量完全打入。于指示心外部使用环钻加压, 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钻孔开窗, 遇到环锯芯随环钻旋转后降低钻速, 需将其旋转, 左右旋转, 角度为180°, 之后把环锯及芯同时拔出, 使之暴露于纵韧带或硬膜囊的前方。硬膜囊受压3节段的则要并排钻孔, 数量2~3个, 在直视状态下使用椎板咬骨钳及颈椎前路刮勺, 将脊髓的致压物彻底清理掉, 于硬膜囊前方骚刮且逐渐往两侧拓展, 拿出孔内残留骨片后进行处理, 将其修理为长方形的骨槽, 以保证硬膜囊前方减压充分, 明胶海绵进行止血处理。对患者局部麻醉后, 将自体髂骨切取后, 参照骨孔大小对植骨块修剪, 并引导牵引头部, 把植骨块嵌进骨槽内, 并结合钢板做内固定。本次研究的固定椎体节段数, 8例2个椎体, 14例3个椎体, 颈4是椎体最高, 颈7最低。手术完成后进行颅骨牵引以保持正常的颈部位置。在拆线后持续牵引2周, 并及时更换气囊颈围固定, 持续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前路减压植骨术。

1.3 评定标准

按JOA评分及Hirabayashi[1]恢复率评价手术效果。上、下肢运动各4分, 上、下肢及躯干感觉各2分, 括约肌功能3分, 正常为17分。病情分四级:严重 (0~4分) , 四肢大部分或完全瘫, 生活不能自理;重度 (5~8分) , 四肢有部分功能, 但丧失工作能力;中度 (9~12分) , 有运动及感觉等改变, 可做一般轻工作;轻度 (13~16分) , 有轻度运动和感觉等改变, 可做一般轻工作。术后改善率= (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 / (17-术前JOA评分) ×100%, 术后改善率达75%~100%为优, 50%~74%为良, 25%~49%为好转, <25%为无效[1]。

2 结果

2 组患者均获随访, 时间在6~30个月。患者术后拍X线片检查, 时间为3~4个月, 显示患者植骨部均完全融合, 颈椎生理曲度效果显著, 钢板螺钉未出现脱落、折断、松动等异常情况。根据术后改善率判定, 观察组22例患者中优11例 (50.00%) , 良8例 (36.36%) , 好转2例 (9.09%) , 无效1例 (4.55%) , 优良率达86.36% (19/22) 。对照组19例患者中优7例 (36.84%) , 良6例 (31.58%) , 好转4例 (21.05%) , 无效2例 (10.53%) , 优良率为68.42% (13/19) 。2组的优良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 诊断后多数可实施保守治疗, 若保守治疗后症状未显著改善, 或病情更为严重时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 通常情况对1~2个椎间盘压迫脊髓, 需选择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超过3个的椎间盘突出, 通常选择后路椎板开门式成逐渐拓宽椎管, 在前路手术时要把突出的椎间盘仔细清理干净, 以达到完全减压的作用[2]。

椎间盘退变是脊髓型颈椎病的基础, 出现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将造成脊髓压迫, 有时则出现节段的脊髓供血异常[3]。在采取前路减压植骨对脊髓型颈椎病实施治疗时, 因把脊髓腹侧致压因素完全去除, 使得椎管矢状径、Pavlov比例逐渐扩大, 使得椎管内压迫脊髓的情况消失, 而脊髓在降压后, 其血供能被有效调整与改善, 且得到了代偿, 这种治疗效果十分显著[4]。当手术过程中发生植骨块松动、脱落、骨不愈合等问题时, 其主要是由于术中植骨骨块固定不稳导致的。运用颈椎前路钢板实施固定, 能够对植骨块脱落、松动、颈椎失衡等有效改善, 促进植骨的恢复。

在手术前期, 应该做好准备工作, 如:各种钢板、螺钉, 对X线片、影像资料认真审核, 把握好手术指征;在手术过程中, 需结合减压的范围确定适当的钢板、螺钉, 并于C臂监测找准位置后把钢板置入内部, 此种措施能够避免钢板偏从一侧或螺钉到达椎间隙, 让螺钉能够固定在椎体内, 能避免钢板滑脱、或对食道带来损伤;本手术最大的风险是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 故术中需良好显露神经根, 仔细保护, 防止神经根、硬膜损伤。术中减压等操作时, 对神经根、硬膜必须直视显露, 彻底止血, 严密观察, 妥善保护。神经根牵拉动作要轻柔, 不可持续过高张力, 术侧硬膜向对侧牵拉时不宜超过椎管中线, 同时椎间隙撑开高度不可过大, 以恢复松弛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张力为度;麻醉方式以颈丛加扶突穴麻醉为主, 以防止患者在设施全麻状后, 在环锯进入椎管时出现疼痛反应, 避免环锯钻入失误而对脊髓造成损伤[5]。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维持患者的清醒状态, 且避免出现并发症症状, 在术后做好康复护理。并且采取颈丛及扶突穴麻醉互补, 以避免单纯颈丛效果不佳带来的影响, 降低手术时间, 改善手术安全性能。

综上所言, 对脊髓型病采取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 医生需结合患者症状、选择正确的麻醉措施, 内固定方式则能发挥出理想的治疗效果, 患者满意度高。

摘要: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 和对照组19例 (前路减压植骨术) , 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根据术后改善率判定, 观察组优良率达86.36% (19/22) , 对照组优良率为68.42% (13/19) , 2组的优良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对脊髓型病采取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 医生需结合患者症状、选择正确的麻醉措施、内固定方式则能发挥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脊髓型颈椎病

参考文献

[1] 卢一生, 潘兵, 许文根.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 2007, 28 (4) :283~285.

[2] 黄象望, 张毅, 刘向阳, 等.ORION+钛网植骨在颈前路临床中的应用[J].颈腰痛杂志, 2005, 26 (4) :266~267.

[3] 陈孜, 肖光第, 汤押庚.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钛网植骨治疗多节段颈椎损伤[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11 (7) :1097.

[4] Nakase H, Park YS, Kimura H, et a1.Complications and long ermfollow-up results in titanium mesh cage reconstruction after cervicalcorpectomy[J].I Spinal Disord Tech, 2006, 19 (5) :353~357.

颈椎病的防治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颈椎损伤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5例, 年龄最大者67岁, 最小者18岁, 平均年龄 (42.5±2.7) 岁, 受伤原因、车祸伤21例、重物砸伤12例、高空坠落9例、运动损伤4例。损伤类型屈曲型损伤31例、伸直型损伤11例、损伤方式不详2例。颈椎骨折伴脱位16例、无骨折脱位30例。既往合并有颈椎病17例, 颈椎间盘突出者15例、既往体健者14例。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RA分级标准: (1) 完全损伤:无感觉运动功能。 (2) 不完全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3) 不完全损害: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运动功能但大部分关键肌力<3级。 (4) 不完全损害: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运动功能, 且大部分关键肌力≥3级。 (5) 感觉运动功能正常。本组A级11例、B级13例、C级12例、D级7例、E级2例。均经CT或MRI诊断为“颈脊髓损伤”, 其中单节损伤33例、双节损伤10例、三节段损伤3例。

1.2 治疗方式

其中44例进行了颈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其中1例病情严重, 36h死亡。1例行椎弓根牵引术。

2 观察

46例颈椎损伤患者中, 损伤不超过4h者呼吸困难症状尚不明显, 术后24h出现呼吸困难者7例, 48h出现呼吸困难者9例, 72h出现呼吸困难者11例, 其余尚平稳。其中呼吸急促者9例, 呼吸缓慢者16例, 潮式呼吸者2例, 大多经输氧深呼吸、有效咳嗽、化痰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中2例不能缓解经气管切开后缓解。

3 护理

3.1 术前观察与护理

(1) 如果牵引和颈椎临时固定本组术前行颅骨牵引者7例、枕颌带牵引10例、颈托固定33例; (1) 颅骨牵引:将床头抬高15~30°, 以患者体重作为反牵引力, 为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我们对屈曲型颈椎损伤者予以颈肩部垫高的伸直位牵引, 对伸直型颈椎损伤者予以头下垫棉垫的屈曲位的牵引; (2) 重量选择:牵引重量严格遵医嘱执行, 切不可随意增减; (3) 针孔护理:在颅骨牵引过程中注意保持局部钻孔处皮肤的清洁干燥, 75%酒精消毒1d3次; (4) 注意事项:在牵引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四肢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 保持牵引绳、头颈和躯干呈一直线, 保持牵引锤悬空, 防止着地或抵触床栏, 防止颈部扭曲加重脊髓损伤而引起窒息。

(2) 呼吸系统护理。呼吸道感染是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原因之一[1]因此在接诊此病患者时, 我们将负压吸引装置常规放置于患者床旁, 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脸色的变化, 鼓励并指导他们咳嗽咳痰。首先嘱患者行腹式呼吸, 先深呼吸5~6次, 予深呼吸气末屏住, 继而咳嗽连续咳嗽数次, 使痰液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将痰咳出[2]。对于高度截瘫而呼吸肌麻痹的患者我科采用将手放于腹部两侧, 在深呼吸气末随患者咳嗽再往上推以增加腹肌力量, 本组患者中有5例痰液是由此排出的。若助咳无效的情况下, 由护士予以吸痰。

(3) 心理护理患者因急性损伤且担心疾病的愈后, 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我们对此类病人采取了先评估患者情绪, 利用疏导式谈话鼓励患者说出使其紧张焦虑的因素, 从而进行有效的术前宣教, 使其心理趋于平稳, 积极配合治疗。

3.2 术后观察与护理

(1)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时, 搬运工作由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完成。搬运过程中医生负责保持患者头颈部与身体呈一直线, 避免扭曲、过伸或过屈, 防止植骨块划出造成颈脊髓再次损伤。将患者头颈部放于事先准备好的颈托内, 并与颈托两侧各放置1kg沙袋, 防止患者躁动时引发头颈部不自主扭转。护士负责立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伤口引流量情况, 观察患者四肢感觉运动及肌力恢复情况, 遵医嘱予以输血和补液的处理。

(2) 呼吸道通畅的观察与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根据患者咳出痰的浓度、颜色予以必要的措施。如患者痰液白而黏稠, 可嘱患者多饮水, 同时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 吸入量为20mL, 每日3次。若痰液色黄可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若呼吸肌力量较落, 可从麻醉清醒后做缩唇呼吸运动, 以训练其呼吸肌耐力, 每日2组, 每组50~100次, 避免患者呼吸太快, 造成过度换气[3]术后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负压吸引装置。若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停止通气现象, 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治疗。

(3) 正确合理氧疗的观察与护理。吸氧治疗能纠正通气不足和通气与血流比例所引起的呼吸衰竭, 必须正确合理的掌握吸氧的浓度与流量。在供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 防止副作用。严重缺氧无二氧化碳逐流的患者予以高浓度氧气 (50%) , 但吸入时间不宜过长或与低流量氧交替吸入, 以免引起肺损害和氧中毒。慢性呼吸衰竭时, 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以不敏感, 主要依靠缺氧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 通过反射维持呼吸, 若给予高浓度氧吸入, 则产生缺氧骤然解除, 发生呼吸变浅或暂停, 从而发生呼吸性酸中毒, 缺氧反更严重, 因此, 予以低流量持续给氧。

(4) 用药的观察与护理。通气不足有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 单纯氧疗未能凑效, 可应用呼吸兴奋剂 (尼可刹米、山梗菜碱、回苏灵) , 它能兴奋呼吸中枢, 增强呼吸提高肺泡通气量, 从而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但对严重呼吸道阻塞或分泌物潴留的患者应慎用。使用呼吸兴奋剂过程中, 需严密观察其疗效。若出现恶心、呕吐、面部或肢体抽搐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变化, 及时纠正酸中毒或碱中毒。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吗啡禁用。其他镇静剂如安定、利眠宁等慎用, 止痛剂应以不加重呼吸抑制为原则。氨茶碱静脉注射必须以50%葡萄糖液20mL稀释缓慢推注。全身支持治疗:有些患者虽经抢救脱险, 但应患者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加、支持治疗不够、血清蛋白降低。在负氮平衡下, 肺毛细血管膜活动和免疫力受损而引起肺部感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对于摄食极少或气管插管的患者, 我们常规胃管鼻饲, 也可通过静脉输入各种营养制剂如:氨基酸、脂肪乳等, 以保证营养和电解质的供应。

4 小结

本组病例中, 呼吸困难产生者37例, 我们根据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结合率, 予合理用氧, 通过深呼吸、有效咳嗽、呼吸肌训练、翻身拍背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针对通气不足有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予以合理用药, 并予全身支持治疗。使患者呼吸困难得到控制, 取得了明显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损伤患者呼吸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呼吸的方式、频率、节律, 通过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还有正确使用呼吸兴奋剂的方法, 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窘迫的问题。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 出现呼吸急促者9例, 呼吸缓慢者26例, 潮式呼吸者3例, 平均住院31.2d (15~62) 出院。结论 对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对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颈椎损伤,呼吸的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 马红莲, 陈学明, 金侠, 等.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急性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 (5) :499~500.

[2] 贾燕瑞, 吕仙颖, 周颖, 等.后路可调节矫正术治疗37例患儿脊柱侧突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4) :339~341.

[3] 贾燕瑞, 苏庆军, 海涌.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3) :232~234.

颈椎病的防治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为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应加强颈椎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防治。

【关键词】颈椎病;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和压力随之加重,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特别是白领人群,很多人都受到此病的困扰,出现头痛、视力减退、头晕等颈椎病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为减少其发病率及复发率,使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除了科学治疗,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 健康教育内容

1.1 定义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及颈部损伤等内、外因作用下引起的一系列综合症[1]。

1.2 易发人群 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同一头部姿势下的人群,运动过度的业余运动员。

1.3 病因 颈椎退行性变、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颈椎畸形、受凉、疲劳、不良姿势、慢性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的。

1.4 分型 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性、脊髓型,其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

1.5 临床症状表现 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颈肩活动受限;肢体麻木、僵硬、乏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率不齐等。

1.6 检查项目 作X光拍片,获取颈椎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果必要时作TCD检查、MRI检查、心电图等检查。

1.7 注意事项 确诊颈椎病后,积极地与医生配合,早确诊、早治疗。不要盲目性的用药及接受各种治疗。

1.8 治疗方法 告知患者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医生的正确诊断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因为颈椎病分为很多型,各型的治疗手段是不相同的。

2 健康教育形式

2.1 个别指导 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方法,将健康的知识及时准确传授给每一位患者。

2.2 集中教育 确定主题,采用有计划、有目的进行集体讲解,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向健康方向发展。

2.3 文字宣传 通过黑板报、各种宣传栏及小册子,使患者对颈椎病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2.4 随时教育 患者提出问题时,随时进行教育,使患者了解颈椎病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对自己病情有初步的了解和评估。

2.5 座谈会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患者对颈椎病进行讨论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2.6 视听教育 组织患者观看颈椎保健操,使患者在进行各种治疗同时轻松获取健康知识。

3 颈椎自我保健指导

3.1 防止外伤与落枕 平时应防止颈部外伤及落枕,以免颈椎韧带损伤,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查和彻底治疗,消除颈部慢性劳损的诱因。

3.2 加强颈部的锻炼 加强颈部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增强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3.2.1双手叉腰,放慢呼吸,缓缓低头使下巴尽量接角第一领扣;再仰头,头部尽量后仰;随后是左、右歪头,耳垂尽量达到左右肩峰处;左右转颈,颏部尽量接触肩峰。上述动作,反复6次。

3.2.2 做雙手交替揉捏颈部及肌肉,用力适度。

3.2.3 每天早晚二次做双手交叉按压肩部,每次做10次。

3.3 搓脚掌有利治病 双脚大拇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为人体颈椎反射区。每日用手搓此部位,可有效治疗颈椎病。

3.4 预防慢性劳损 由于某些工作需要特殊姿势或在强迫体位中工作较长时间,如果不予重视,极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发展为颈椎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以加强肌肉及肌腱等组织的韧性及抗疲劳能力。

3.5 选择合适的枕头 合适的枕头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重要意义。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约10厘米左右。习惯仰卧者最好在颈下垫一小枕头,以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习惯侧卧者应将枕头充塞到面部与肩部的空隙中,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3.6 患者须保证正确的姿势,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 保证良好的坐姿、睡姿、合理用枕。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耳、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3.7 避免风寒、潮湿,注意颈肩部保暖 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疼痛。冬天,最好穿高领衣服;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夏天注意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向颈部,出汗后不要直接吹冷风,或用冷水冲洗头颈部,或在凉枕上睡觉。

3.8 防治咽喉炎 咽喉部的急、慢性炎症也是颈椎病的病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咽喉,多喝水,不吸烟,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咽喉受到损伤或感染而发生炎症。一旦出现急慢性咽喉炎症状,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炎症,防止诱发颈椎病。

3.9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让患者正确认识颈椎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是病程比较长,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消除恐惧悲观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10 经常游泳 日常生活中一些体育锻炼对预防甚至治疗颈椎病有特殊功效,如蛙泳、打羽毛球。蛙泳在换气时颈部从平行于水面向后向上仰起,头部露出水面呼吸,头颈始终处于一低、一仰的状态,正好符合颈椎的锻炼原则,因此能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起到积极的作用。打羽毛球接高球时的动作原理与蛙泳大致相同。每周进行一两次为宜。

3.11防止酗酒,勤于补钙 酒精会影响钙质在骨上沉积易患骨质疏松症,加速颈椎退行性变。无论男女,超过30岁,就应该适当补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同时在饮食上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牛奶、虾皮等,以增强骨质的强度,预防骨质疏松。

4 总结与建议

颈椎病是广泛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易复发,很多人认为得了颈椎病就不会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平时通过以上颈椎自我保健指导,可以有效的消除致病因素,预防颈椎病。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通过信息交流,促进患者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2]。同时有利于护理领域的扩展,有利于护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佳英.颈椎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时珍国医医药,2007(8):2043-2044.

[2]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

颈椎病的防治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病人均有典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X线平片有颈椎病的改变, 如曲度变直 (42例) 、成角及kuschka关节增生 (68例) 、间隙变窄 (42例) 、颈椎间盘病变 (106例) , 部分病人经CT和MRI最后确诊;其中男性48例, 女性112例;年龄38~72岁, 平均51岁;病程在3个月~5年, 平均2年3个月。临床分型:神经根型36例, 椎动脉型92例, 颈型14例, 交感型12例, 脊髓型6例。

1.2 诊断依据

1.2.1 头痛头晕

常是颈后项背及一侧偏头痛, 部分连及上肢, 呈酸胀不适。头晕多因头颈部活动如转头、低头或仰头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而诱发, 伴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耳鸣、猝倒等症状。

1.2.2 上肢麻木

病人在颈背部不适的基础上, 尚有上肢麻木, 一侧或双侧, 但不对称, 或伴上肢乏力, 或行走无力漂浮感。

1.2.3 颈部触诊

局部可有压痛, 按压此处可有上肢放射, 头颈部活动出现眩晕, 部分颈旋转实验 (+) , 击顶实验或臂丛牵拉实验 (+) 。

1.2.4 颈椎正侧位片及斜位片可显示患椎增生, 生理曲度

变直、中断、成角、反向。部分病人经CT或MRI检查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椎管狭窄等。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治疗

盐酸培他啶500 mL加入尼克林0.5 g, 65 4-2 10mg静点;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入能量合剂1支、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 10d为1个疗程, 最多2~3个疗程。中草药:自制颈宁汤:当归10g, 川芎10g, 桃仁10g, 生黄芪45g, 赤芍15g, 红花10g, 白芷10g, 陈皮10g, 威灵仙30g, 秦艽10g, 头晕重加瓜蒌、礞石, 因风而重加荆芥、防风、薄荷, 伴血压升高者去白芷加天麻、钩藤。

1.3.2 穴位注射

维生素B6100 mg、维生素B120.5mg、2%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3mL、ATP40mg, 混合成6mL, 取肩髃、户髎、风池、大椎、肩外俞、阿是穴, 每穴0.5~1mL。注药后取出时如穴位出血者, 可不必止血。

1.3.3 牵引治疗

病人端坐于椅子上, 接好枕颌牵引套并拉紧牵引线,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牵引重量因人而异, 一般牵引角度为30°, 重量为2~8kg, 每日2次, 每次20min。牵引时注意让病人松开颈部皮扣, 放松颈部肌肉。

1.3.4 推拿治疗

利用冯氏手法整复治疗, 一般1周2次, 大部分3~4次后痊愈。经手法治疗后, 病人即感头脑清醒、视物清楚。

2 治疗效果

160例病人中, 症状和体征经治疗消失者144例, 占90%;尚有轻微症状者12例, 占7.5%, 效果不佳者4例, 占2.5%。

3 讨论

3.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因颈椎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外

感风寒湿邪、年老等因素, 导致颈椎退行性变, 椎间盘纤维环脱水, 使椎间关节失稳而造成关节功能紊乱, 或由于骨质增生等颈椎关节损害而影响颈椎周围组织, 使软组织继发损伤, 累及神经根、血管、颈交感神经和颈段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穴位注射具有改善微循环, 增强新陈代谢, 消除无菌性炎症, 达到通经散结、经脉通畅目的。气血运行畅通, 邪痹即除, 疾病乃愈。

3.2 颈椎功能是承受头颅重量和维持头颈平衡

由于人类颈部活动频繁, 颈椎相互发生磨擦, 又以第五颈椎最多见。由于第五颈椎的静态曲度最大, 有效应力最强, 磨损最多, 退变增生最早, 因此椎体旋转机会增加。人到老年以后, 椎动脉硬化, 血管弹性减退, 椎间隙变窄, 椎动脉因受压弯曲, 故在治疗颈椎病时, 应予以扩张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抗炎等药物。

3.3 颈椎病的发病

其生理病理基础是内在的退变和外在的损伤, 二者互为因果, 致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失调, 出现异常压迫和化学刺激。但临床许多颈椎病病人退变增生不明显或轻微, 且治愈后复查颈椎片前后无异。因此, 颈椎病发病的关键因素是由于“失动”而致, 即颈椎椎体及附件 (椎间盘、关节、韧带、肌肉) 因退变或损伤, 使各椎体关节失去相对平衡即“失衡”, 失衡关节越多则症状愈多且重。推拿后, 病人因“失衡”得以纠正, 使其无论何时均得到瞬间平衡, 从而症状改善或消失。在临床所诊治的患者中, 表现多种多样:颈椎曲度程度不同的改变、棘突错位不在同一纵轴线上或横突及周围压痛等。通过手法整复, 可观察到颈椎恢复自然曲线, 拍片双侧颈椎关节间隙对称、椎间孔恢复正常。推拿的目的在于纠正患椎移位, 解除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的压迫和刺激, 清除致痛因子, 解除疼痛, 恢复颈椎内外平衡。

3.4 颈椎牵引主要是通过牵引制动颈椎, 减轻肌肉痉挛, 扩大

椎间孔及椎间隙以减轻对神经等组织的压迫或刺激, 粘连得以松解, 小关节滑膜嵌顿被牵开纠正, 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张而达到缓解或解除症状之目的。牵引的重量应因人而异, 牵引时间亦有所不同。

总之, 在临床上对颈椎病病人, 综合治疗最令人满意。年龄、性别不同其疗效无明显差异, 而各型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同时, 在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同时, 还应检查病人有无合并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症、眼或耳源性眩晕等, 使治疗有的放矢。

摘要: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治疗方法亦很多, 一般认为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颈椎病,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7:29~38.

上一篇:清明古诗一首范文下一篇:描写春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