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2024-06-15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1篇

中国农谷建设畜牧业工作总结

2012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中国农谷‛旗帜引领下,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标杆‛目标,突出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生产规模扩大、产业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中国农谷”建设畜牧业发展主要成效

(一)2012年以来中国农谷建设畜牧发展成效

农谷建设开启以来,全市畜牧业发展潜力充分释放,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两大创建‛主导,‚一高三新‛引领,院士科技把关,结构持续优化,多渠道投资、多环节增效、多方面保障的产业格局。

1、产业基础显著增强。生猪出栏由2012年的400.02万头发展到2015年408.91万头。牛出栏由2012年的14.4万头提高到2015年的19.7万头。羊出栏由2012年的50.42万头提高到2015年的62.3万头。禽蛋产量由 提高到17.23万吨,2015年畜牧业产值123.5亿元,较2012年增加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75%,扩大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牧业产值达6408元。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均成功创建全省现代畜牧强县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钟祥市、京山县获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2、科技支撑极大强化。先后建成了陈焕春、吴常信、李德发三个‚院士工作站‛,境内大型畜牧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建立产学研平台,带动全市实现科技培训规模养殖户全覆盖,强化了畜牧科技支撑。荆门第一个禽类地方品种‚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现场验收,开展了羊全混合日粮配制技术、天然巢蜜生产技术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壮大了黑山羊等本土山羊品种,新引进了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小尾寒羊、杜泊羊、湖羊等一批优秀外来品种。养殖设备加速提档升级,‚一条全自动生产线饲养万只蛋鸡‛、‚四人管理万头规模猪场‛等高度智能化、设施化养殖技术开始使用,‚智慧农场‛管理系统、远程视频诊疗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开始推广。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猪、禽养殖稳步发展的同时,草食畜禽加快发展。全市生猪、蛋鸡规模养殖率分别达到86%和88%,居全省前列。生猪养殖更偏规模重质量。牧原200万头生猪产业园西引河一场、五三陈湾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全市万头猪场达到75个。牛羊等草食动物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牛羊年出栏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千头牛场达到24个,万只羊场达到12个,我市草食畜牧业开始从全省标准领先向档次领先转变。2014年成功承办农业部、财政部‚南方十省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启动现场会‛,2015 年又承办了‚全省南方草地畜牧业现场会‛,成为了全省草食畜牧业的样板区,受到了农业部畜牧业司、省局的充分肯定。蛋鸡养殖设施化率更高。全市万只蛋鸡场达到465个,其中10万只以上蛋鸡场达到11个。土鸡等生态养殖规模保持全省前列。以梅花鹿、孔雀养殖、蜂业等休闲观光畜牧业开始发力,2011年以来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国农谷〃蜜蜂文化旅游推介活动。

4、畜禽种源加快夯实。着力打造畜禽种业‚一个研发基地、两个共建平台、三个配套系、四个核心场‛,即引进建设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谷‛研发基地;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签订共建框架协议、与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签订中国农谷生猪良种繁育技术体系项目建设协议,搭建两大所(院)局共平台;开展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配套系、荆门景阳黑头羊配套系、肉蛋兼用型鸭配套系培育建设;建设国家级西门塔尔肉牛核心育种场、湖北龙王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全省一流黑安格斯牛核心育种场、全省最大山羊良种繁育场,强化了种源保障。

5、产业化发展提档升级。畜牧业增长方式实现了由单一养殖向产业化经营的转变,产业活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共发展亿元以上畜牧龙头企业28家,培育国家级产业龙头企业1家、国家驰名商标企业1家、全省生猪行业五强1家、省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719家。2015年牧业加工产值308亿元,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牧业产值比2.5 :1,保持全省领先。

(二)2016年中国农谷建设畜牧业发展成效

1、五三陈湾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投资1.5亿元的五三陈湾10 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现存栏能繁母猪3500头,今年已出栏生猪4.5万头。公司繁育区和育肥区各修建一个万方黑膜沼气工程,安装1台25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可解决全场养殖用电。同时铺垫了两个万方黑膜防渗沼液储存池,面向产业园南侧的千亩猕猴桃基地铺埋1500米沼液输送管道,并购买1辆大马力的沼液运输车(预计购买3辆),罐体改装后一次可运输10立方沼液沼渣,解决了养殖园区粪污处理难题,推动了高效生态种养业发展。

2、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遗传资源鉴定取得新进展。湖北神地黑羽绿壳蛋鸡扩繁场已于2015年底动工,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已投资200万元完成育种场建设征地合同签订、土地平整、育种场规划设计(6栋鸡舍)和设备订购等前期工作。荆门黑羽绿壳蛋鸡地方品种标准已制定,目前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遗传资源地方标准正在征求专家意见。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遗传资源已通过农业部组建的家禽专家组的现场鉴定,有望实现我市畜禽地方品种零的突破。

3、‚两头猪‛育种产业龙头初步形成。金农谷农牧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谷’研发基地‛,开发 ‚金农谷大白猪新品系‛。目前,存栏大白等核心群645头。湖北龙王公司不断完善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建设,新增550㎡种公猪舍、400㎡种猪测定舍、600㎡种猪销售选猪舍各一栋,开展杜洛克等良种猪选育扩繁,今年销售杜洛克等种猪5500头。

4、‚三头牛‛繁育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汉江牛业现存栏西门塔尔母牛达750头,成为华中地区唯一的原种西门塔尔肉牛繁育基地,目前正在做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申报准备。华中农业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100头安格斯母牛现长势良好,部分母牛已配种,是全省最大的黑安格斯牛繁育基地。沙洋汉江牛业、荆门华中农业、湖北劲牛牧业等三大良种肉牛繁育中心,拥有纯种西门塔尔、安格斯、地中海牛2000多头,纯种牛饲养数量居全省第一。

此外,荆门景阳湖北黑头羊选育工作加快推进。省农科院派博士团队常年驻场开展种羊选育及生产、繁殖性能测定工作,目前黑头羊选育繁殖已进入3世代,黑头、白身等外貌特征基本定型,生产性能逐步优化,现存栏湖北黑头羊核心群700只。

二、主要措施

(一)高位推进中国农谷畜牧建设。农谷建设开始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部、省、市级政府和部门领导多次深入调研,促进了全市畜牧兽医工作开展。农业部畜牧业司、兽医局领导多次到我市调研。省局盖卫星局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等经常到各县市区调研畜牧业生产情况,推动了全市畜牧业发展。局领导走遍了全市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和加工企业,对生产情况了如指掌。

(二)高起点谋划中国农谷畜牧建设。依据‚中国农谷‛建设总体规划,我们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科技化支撑,制定了两个规划(方案)。即《‚中国农谷‛畜牧业科技金融创新方案》和《荆门市‚中国农谷‛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制作了农谷核心区、杨竹流域、荆三角、畜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现状图和规划图,拟定重点建设项目,优化扩充畜牧产业布局。积极开展对接,省畜牧兽医局与荆门市政府签订了《关于‚中国农谷‛畜牧业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参与《中国农谷‚三区三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围绕‚一谷双核‛重点区域,重点建设生猪、肉牛、黑羽绿壳蛋鸡种业中心和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

(三)高标准实施中国农谷畜牧建设。通过强力推进创建畜牧强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以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我市近年来新增了一大批建设标准高、规模大、设施先进的养殖场,农谷核心区陈湾公司新建的10万头生猪产业园运用德国技术、欧美工艺建成的种猪繁育区,其标准化程度和设施化水平居全省首位。钟祥牧原200万头生猪产业园项目西引河一场单体规模达到40万头,规模全省之最。湖北天越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万只羊场。汉江牛业成为目前全省母牛标准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养殖场。

(四)高效服务中国农谷畜牧建设。2012年以来,我局先后开展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的‚畜牧科技推广实施计划‛,采取专家结对包联、建立服务档案、立体跟踪问效等方式,服务‚中国农谷‛重点项目建设。以‚转作风、送科技、创业绩、促跨越‛为主题的服务基层‚四双‛(双百双包双联双争)活动,全市选派100名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深入规模养殖和龙头企业服务100天,上门指导,跟踪服务,以联带片,切实为企业解难答疑。包联活动中,坚持一周一督办,一月一汇报,促进全市畜牧工作开展。

(五)高速落实扶持政策项目。利用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农谷建设。先后有能繁母猪保险和补贴、生猪良种补贴、肉牛品改推进、生猪标准化改扩建、畜禽‚菜篮子‛产品等惠牧政策在全市实施。中国农谷建设中我市已争取中央生猪标准化改扩建项目资金 万元,‚菜篮子‛产品扶持资金 万元,节能减排资金 万元。省级财政竞争性分配畜牧业项目资金 万元,用于标准化‚四级联创‛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养殖场粪污治理等。带动社会投资 万元,激发了养殖场(户)创业热情,促进了畜牧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2012年以来,在中国农谷建设中,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优质种源需外地引入,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不足。目前我市肉牛等种源需依赖外省甚至国外引进,本地畜禽遗传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起步较晚,黑羽绿壳蛋鸡、黑头羊等优质地方品种资源价格优势不明显,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二)畜牧产业发展较快,‚接二连三‛相对滞后。我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位居全省前列,但缺乏产业延伸,畜禽精深加工、精品名牌打造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市场的拓展不够。

(三)农牧种养结合不够,发展遭遇‚环保‛瓶颈。由于化肥增产、使用便捷、节省劳力等比较优势突出,农户使用畜禽粪便有机肥意愿不足,导致农牧种养结合不够紧密,造成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四、今后五年及明年工作计划

(一)今后五年工作目标

1、畜产品供应稳定增长。全市出栏猪500万头、禽6000万只、牛25万头、羊100万只,肉类总产65万吨(其中:猪肉40万吨,牛羊肉12万吨,禽肉12万吨,其他1万吨),禽蛋产量25万吨。畜牧业加工产值与牧业产值之比达 3.5:1,草食畜禽在畜禽结构中的比例由10%上升到20%左右,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2、畜牧业产业素质明显提高。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示范场达到1000个以上,标准化率提高15-20个百分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全市畜禽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畜牧业组织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智慧畜牧业发展,充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3、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建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升畜禽种业核心竞争力。生猪、蛋鸡、肉鸡全部实现良种化。牛羊种苗自给率达到70%以上。

4、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畜牧业新增投资200亿元以上,培育产值过亿元的畜牧龙头企业40家,过10亿元的5家以上,过50亿元的1家。争创2个中国驰名商标。畜禽深加工量占出栏量比重超过40%。创建家庭牧场等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800个。重点打造以神地科贸为龙头的禽蛋加工全产业链、以牧原、雨润为龙头的肉类加工全产业链、(二)今后五年工作措施

1、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产业内生动力。一是以标准化创建为抓手,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建、改扩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促进基地上规模、上水平。二是做大做强特色畜禽种业。围绕生猪、牛羊、地方鸡、蜜蜂等优势产业,支持畜禽种业建设,保护和开发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建议加强对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黑头羊、抗病意蜂等新品种或配套系培育,重点支持国家级西门塔尔肉牛、生猪、黑安格斯牛等核心育种场建设。三是加快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围绕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大力开发有机肥,把有机肥生产利用作为‚中国农谷‛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鼓励发展有机肥加工、沼液资源化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实现畜禽排泄物的就近或异地综合利用。增强‚中国农谷‛畜牧业持续发展能力。

2、增加产业发展投入,营造融合发展环境。为一二三产各参与主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优先安排项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他们提供项目申报、实施便利。对具有产业领军作用、带动面大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二是提供政策融资支持畜牧产业龙头发展。加大对三产融合型产业龙头,尝试降低贷款门槛,或对有实力、善经营、守信用的业主提供贷款担保或贷款贴息,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大生产、加工、物流、电子商务等全产业链扶持,形成完善的产销渠道。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畜禽优势产业效益。设立畜禽种业发展基金,支持育种企业加快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培养‚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畜禽种业企业,实行新品种鉴定推广后补助政策。支持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节能减排、秸秆饲料化利用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基地建设。

4、推广畜牧重大实用技术,加强指导服务。优先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推广计划,重点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高效生态养殖、粮改饲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农牧循环种养、粪污综合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三)2017年工作目标

围绕中国农谷‚三区三中心‛,提升种业水平,建设生猪、黑羽绿壳蛋鸡、良种肉牛、良种羊繁育基地。推进养殖污染治理

(四)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

1、湖北神地蛋鸡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存笼5万套的黑羽绿壳蛋鸡扩繁场、存笼蛋鸡100万只的智能层叠式蛋鸡产业园、蛋品深加工厂、万吨冷库、年产35万吨蛋鸡饲料厂、年产10万吨乳猪功能性蛋粉饲料厂等项目。

2、湖北钟祥牧原百万头生猪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15亿元,重点建设高标准设施化猪场,年出栏生猪200万头;沿生猪养殖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全产业链,上游建年产45万吨、18万吨的饲料加工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10万吨有机肥厂等;下游采取新建或并购方式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开发猪肉深加工产品。

3、荆门市万头母牛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依托汉江牛业、华中农业、湖北劲牛等企业,建立良种母牛繁育基地,打造国家级西门塔尔、黑安格斯肉牛核心育种场。主要扩建高标准母牛舍,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母牛,配套建设饲料加工、秸秆利用、牧草种植等基地;招商引资或龙头企业自建肉牛屠宰加工厂,依托湖北劲牛牧业建设中南地区一流的高端水牛奶加工基地。

(五)工作措施

1、围绕“一只鸡、两头猪、三头牛”,做大做强畜禽种业。围绕‚一只鸡(黑羽绿壳蛋鸡)、两头猪(湖北龙王杜洛克、金农谷大白猪)、三头牛(汉江牛业西门塔尔、华中农业黑安格斯和劲牛牧业地中海)以及种羊(景阳黑头羊)等畜禽品种,支持湖北神地、汉江牛业等种业企业、畜禽合作联社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华中农大等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育繁推‛一体化平台,保护和开发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引入国内外优良畜禽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着力提升核心科技竞争力,打造一批国字号种源工程,壮大种业品牌。

2、围绕种养加一体,加快布局畜禽全产业链。一是加快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挥蛋鸡、生猪产业优势,通过招商引入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规模养殖场抱团组建大型合作社,大力培育带动力、竞争力强的龙头主体和产销联合、利益共享的合作组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畜禽全产业链。二是实行农牧旅对接。立足地方畜禽品种,以大型龙头企业和特色畜牧业原产地为基础,推出一批畜牧业文化活动,建设一批休闲体验畜牧业园区,拓展产业功能,推进畜牧生产、产品加工、餐饮旅游、休闲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

3、围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种养结合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一是引导生态健康养殖。大力推广五大生态种养模式,即以‚553‛林下养鸡为主的生态鸡养殖模式,以‚猪-沼-绿色种植‛为主的生态猪种养模式、以‚林-草(秸秆、油菜、牧草)-牛羊‛和‚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菇料还田‛为主的牛羊生态养殖模式以及‚林果-畜禽‛复合生态养殖模式。二是建立粪污治理长效机制。通过大力推广养殖粪污综合利用‚三级循环‛模式(即‚业主小循环‛,中小规模养殖场实行‚一场一策‛的‚园区中循环‛,采取龙头企业投资区域性治污设施、养殖场户承担部分治理费用的‚区域大循环‛),着力打造一批如五三陈湾、金旭农牧、沙洋雷都等生态美丽牧场。创立一批农牧结合社会化服务组织,如五里庭院,彭墩果蔬等,采取市场化机制运作有机肥加工、养殖治污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形成一条新型产业体系,将畜牧业真正融入大农业生态循环体系。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2篇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做好第二轮四川省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和四川省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重点县申报确定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2009年以来,全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现代林业产业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培育工作(以下简称“1+3”建设)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全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1+3”建设在今年完成第一轮验收认定、总结经验基础上,继续开展第二轮建设工作。现将第二轮“1+3”建设申报确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坚持成片连线、扩面连片、全面覆盖的实施思路,把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以现代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发展为支撑,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整合各种资源,配套建设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把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主要内容

(一)统一名称。第二轮“1+3”建设县分别定名为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

(二)明确目标。第二轮“1+3”建设从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实施,建设时间3年。通过3年的努力,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形成产村相融的新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重点县产业连片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主导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0%。

(三)总体规模。第二轮“1+3”建设以新增扩面为主,同时在第一轮“1+3”建设中选择部分工作突出、成效突出的县进入第二轮深化提升。据此确定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60个,其中深化提升12个左右;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60个,其中深化提升30个左右(具体产业另选);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40个,其中深化提升5个左右;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40个,其中深化提升5个左右。

(四)统筹推进。以市(州)为主体,充分兼顾平原、丘陵、山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覆盖各市(州);注重与国家和省级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相结合,兼顾示范县、重点县整体推进与特殊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持;适当照顾丘区人口大县、边远山区、民族地区。

三、基本条件

(一)党政重视。把“1+3”建设申报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有一定的县级专项投入。

(二)规划先行。编制完成为期3年的建设发展规划。“1+3”建设规划与相关规划特别是“十二五”规划衔接较好,规划的目标任务明确、建设重点突出、重点项目可行、保障措施具体。

(三)体系健全。有健全的基层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范,有省、市级以上示范社,带动农户面达到30%;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户面达到60%。

(四)科技支撑。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开展“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六良”(“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推行标准化生产;注重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的培养,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五)各专项建设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申报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的,需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任务;规划建设新农村示范片2片以上,每片的行政村达到20个左右或人口在2万人以上;规划区内主导产业突出,其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是第一轮或第二轮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重点县;90%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赞同并支持申报示范县建设,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申报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的,需明确1至3个主导产业;调整和优化种植模式,推广轮作、间(套)作等栽培模式;建设“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1)深化提升县,主导产业规模大,且不是第一轮所定产业,蔬菜、水果、茶叶、水稻、马铃薯、油菜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或中药材、蚕桑、烟叶、花卉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或种植食用菌3万亩(3亿袋)以上;完成基地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四网”综合配套,耕地质量平原地区的70%、丘陵山区的60%以上达到标准农田三级以上,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农机化水平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标准化菇棚面积70%以上;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到80%,绿色防控覆盖面100%,农产品无公害率达100%;商品化处理率达50%以上,品牌销售率50%以上。

(2)新增培育县,主导产业区域优势明显,蔬菜、水果、茶叶、水稻、马铃薯、油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或中药材、蚕桑、烟叶、花卉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或种植食用菌1万亩(1亿袋)以上;产业地位突出,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对农民人均增收贡献率达60%以上;基地耕地质量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能排能灌,配套建有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繁基地;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高;农机化水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产销对接有效开展,“三品一标”开展较好,商品化处理率达50%以上。

3.申报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的,需有较好的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有较大的林业发展空间和潜力。

(1)深化提升县,必须是省政府认定授牌的林业产业强县,以培育木或竹产业为主的,现代木或竹产业基地面积达20万亩以上;以培育特色经济林产业为主的,现代特色干果、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或森林蔬菜基地面积达5万亩以上;有较大的林产品加工能力和较完善的林产品营销体系;2011年,县林业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全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000元以上。

(2)新增培育县,以培育木或竹产业为主的,现代木或竹产业基地面积达10万亩以上;以培育特色经济林产业为主的,现代特色干果、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或森林蔬菜基地面积达3万亩以上;2011年林业总产值在3亿元以上,少数民族县林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2011年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650元以上。

4.申报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的,其中深化提升县,原则上在2010年认定的县中择优申报,要求产业地位突出(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展模式新、组织化程度高、“两个带动”成效明显,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新增培育县,畜牧业产值在5亿元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畜禽养殖规模比重和良种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以来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申报程序

“1+3”建设申报确定工作要严格标准、简化程序、重心下移,由市(州)对申报县(市、区)进行审核推荐,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申报确定工作从今年9月开始,到11月底前结束,分四个步骤进行:

(一)申报。9月至10日20日,县(市、区)党委、政府按照各(州)的具体部署开展申报工作。要合理确定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规模,组织编制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形成申报书,由县(市、区)党委、政府按要求自愿向市(州)党委、政府申报。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重点县由县(市、区)政府按要求自愿向(市)州政府申报。

(二)审核。10月21日至10月31日,各市(州)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所辖县(市、区)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建设发展规划和基本条件,确定候选名单,按优先顺序排列并按下达的申报名额上报。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由市(州)党委、政府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农工委),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重点县由市(州)政府分别报农业厅、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

(三)审议。11月1日至11月20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农工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省以工代岩办等部门对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候选名单进行会审,提出审议意见。农业厅、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分别会同上述有关部门对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重点县进行会审,并提出审议意见。

(四)审定。11月21日至11月30日,省委农工委、农业厅、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分别将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和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审议意见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按程序报批,确定第二轮“1+3”建设项目名单。

五、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分工。“1+3”建设申报工作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别由省委农工委、农业厅、林业厅和省畜牧食品局牵头组织进行,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配合。各市(州)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辖区内的“1+3”建设申报工作。

(二)整合项目资金。省、市、县在明年预算中要加大对“1+3”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牵头部门要主动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搞好项目规划和资金投入的衔接工作。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根据第二轮“1+3”建设的需要,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提前作好相关安排。

(三)制定指导意见。在组织申报工作的同时,省委农工委、农业厅、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要分别研究“1+3”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形成对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和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议后,形成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文件,连同确定的第二轮“1+3”建设名单下发。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3篇

7月8~9日,全国畜牧(草原)站长工作会议在安徽蚌埠召开,会议以“加快发展草牧业” 为主题,传达贯彻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讨论新形势下发展草牧业的任务和措施,总结交流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指出, 畜牧业要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草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短板。加快发展草牧业对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畜牧业结构、实现农牧结合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于康震强 调 , 要抓住调 结构、转方式的大好机遇,不断改革创新,突破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扶持,推动草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抓好天然草原科学利用、人工种草、粮改饲试点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处理和利用,加快草业产值研究。二是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三是加快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步伐,实施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和草原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加强草原防灾减灾和草原监理监测。四是加大畜禽牧草良种选育推广力度, 要组织好联合攻关,夯实良种选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强畜禽牧草良种的推广。五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草原确权承包登记,建立生态文明考核问责制度,推进现代草牧业试验示范。六是强化政策法规支持,推动财政支持稳定增加,创新机制撬动金融支持,完善草牧业发展政策体系,为草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摘自农业部网站)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4篇

1. 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遗传资源是培育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有畜禽品种、类群576个。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畜禽产品数量增长,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畜禽品种骤减。通过立法保护畜禽遗传资源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通过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对畜禽产品的多样化、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畜牧法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其主要内容:一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二是在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公布经国务院批准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该目录就是本法的调整范围。三是确定畜禽遗传资源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并规定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作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主要手段。四是对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管理作了规定,境外机构和个人取得列入两级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必须经我国政府批准同意,并提出共享惠益方案;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需要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评估论证后批准。

2. 加强种畜禽管理,提高种畜禽质量

种畜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畜牧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务院颁布的《种畜禽管理条例》,对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实行推广前二级审定制度,对种畜禽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实践证明,这两项制度有助于保障和提高种畜禽质量。但是,《种畜禽管理条例》有关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的规定过于原则,难以遏制无证和超范围生产经营现象。

2.1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制度 将原来的二级审定改为一级审定,规定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

2.2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分级管理制度 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二级管理,生产家畜卵子、冷冻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种畜禽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发放。

3.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求,是提高畜禽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一方面要推进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要对农户散养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对于草原牧区,要注意优化畜禽结构,逐步实现畜草平衡,改善草原生态。遵循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分类指导原则,畜牧法主要对规模养殖进行了规定:一是支持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这些规模养殖用地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二是根据各地饲养水平不平衡的实际,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三是建立畜禽标识管理和养殖档案制度。四是对畜禽养殖投入品的使用、环境污染控制进行了规定。

4. 落实质量追究制度,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5篇

(古丈县人大向功金 古丈县畜牧水产局 向贤利 罗贤辉)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畜牧业,用现代设施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技改造畜牧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于促进我县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现状:古丈县地处武陵山区,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3万人,财政收入仅3000多万元。但古丈县是一个资源大县,全县国土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有草山草坡160万亩,人均草场占有量14.1亩,居全省之首,自然草场载畜量达148万个山羊单位,发展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牧业条件得天独厚。此外古丈水面资源丰富,拥有大水面4.2万亩,水质清新无污染,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理想基地。

前些年,我县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养殖规模小,养殖大户少,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总量低,群众养殖水平落后,养殖科技含量低,养殖经济效益不高,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大。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人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及大户带动、加大科技培训、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大力发展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牧业和以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等名特优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两大支柱产业。全县畜牧水产业得到长促发展,山羊、牛饲养量由2001年不足5万只,不足3万头分别上升到2006年16万只和6万头;网箱养鱼由2001年的400口发展到2006年的1800口;畜牧业产值由2001年的1800万上升到2006年7800万,其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也由28%上升到35%。仅2007年上半年,全县山羊饲养量13.33万只,牛饲养量5.66万头,网箱养鱼1700余口,牧渔业产值4800余万。畜牧水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农村经济的骨干支柱产业之一。

(二)措施和成效

1、草食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县草场资源十分丰富,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牧业,已形成了共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使草食牧业迅速发展。到2006年底,全县山羊饲养量达16万余只,牛饲养量6万头,人工种草1.2万亩,仅草食牧业产值就达6000余万元,已成为湖南省重要的山羊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山羊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县之一。通过近年的发展,涌现了中科生态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群博公司、湖南神宝牧业等一批草食牧业龙头企业、山羊养殖基地和种草养畜大户,带动了大批农户依靠种草养畜脱贫致富,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牧业已真正成为古丈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

2、名特优水产养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我县拥有2.6万亩养殖水面,水质清新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理想基地。近年来,渔业生产稳步增长,网箱养渔发展势头强劲,已发展网箱养鱼1800余口,水产品产量2000余吨,在养殖品种上,提倡高密度精养名特优鱼美国班点叉尾鮰为主,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又一大特色产业。

3、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随着我县冷链体系建设、乡镇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以及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古丈县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良种羊繁殖场建设项目》等生产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县畜牧业建设物质装备条件,提高了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4、畜牧业增长方式,养殖观念正发生转变。

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使我县畜牧业增长方式,养殖观念等发生根本改变,已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由传统的依靠耗粮型畜牧业增长方式向现代节粮型草食牧业转变,山羊冷鲜配技术、青贮技术等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畜牧业增值增效,提高了科技含量。在养殖观念上由自给自足走向市场,实施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带动,建立养殖小区,提倡无公害健康养殖。养殖方式上由传统放牧向半牧半舍和种草圈养方式转变。﹪

5、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

一是畜牧业占农业比重增加。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比较效益大的畜牧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主导地位是畜牧业,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超过50%,我县畜牧业在农业中比重正逐步提高,已达到35%左右;二是从畜牧业内部结构看,立足资源实际,发展以山羊养殖为主的草食牧业已成为我县养殖发展新方向,在畜禽养殖中比重已占到了70%左右;在养殖品种方面,三是在水产养殖方面,由养殖常规品种逐步被以斑点叉尾鮰为主的名特优鱼网箱精养所代替,从而使畜牧业内部结构更合理。

6、科技创新,服务推广体系逐步在理顺

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财政科技扶贫种养畜项目》,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大力推广和普及种草圈养新方式和运用畜牧业新科技、新技术为生产服务,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同时,通过大力引进和投放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等优良新品种,改良地方品种,极大的提高了我县畜禽良种品质和良种覆盖率,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畜牧业养殖科技含量。

7、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养殖水平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我县已不局限于对农民进行新技术,新科技推广,而更注重对农民畜牧养殖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技能培训等,培养了一批养殖能手,养殖科技二传手,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大大提高了我县农民整体养殖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是现代畜牧业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我县畜牧业基础较薄弱,乡镇技术推广及动物防疫站等办公条件极差,产业投入的各种资金缺乏,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而近几年来,我县投入畜牧业产业发展的资金,除近两年来防疫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仍不足)外,基础建设等资金,主要是靠争项目,依靠项目的拉动,而财政缺乏投入保障机制,与现代畜牧业发展不适应。

加上县级财政困难,部门争取的产业发展项目,其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使部门争资金积极性不高,加上前期跑项目费用不落实,要个人垫资,财政报帐体制太死板,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部门争项目、跑资金积极性,与现代畜牧业发展更加不适应。

二是缺乏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增值弱,工业化水平低。

产业要发展,必须实行产业化,产业化首先必须是工业化,而我县缺乏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产业不能形成增值,产业化水平低,如神宝牧业肉羊加工厂项目,虽完成了三通一平,但由于缺乏资金,不能如期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三是在财政补贴政策范围小。

农业的化肥、粮种等补贴纳入了财政支持政策,而畜牧业良种补贴被忽视,也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

四是群众养殖技术水平低,养殖业缺乏风险保障机制。

我县农民的养殖水平,虽经过近几年普及和培训,但由于培训资金缺乏,其整体水平不是很高,群众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技术,使养殖效益不高,加上养殖业风险大,缺乏风险保障机制,成为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一大制约因素。

三、现代畜牧业发展基本对策

现代畜牧业发展,在指导思想上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个主题,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按照“集约、节约、生态、安全、高效”要求,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培育和壮大草食牧业和网箱养鱼两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拓展畜牧业功能,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1、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促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和发展长效机制。

①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县财政每年投入畜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应不少于100万,并且随着产业发展,应逐年追加,不断提高畜牧业的设施装备水平。②加大对标准化养殖小区的财政奖补。对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建立起业的规模养殖场,按照年出栏数量进行补贴,财政每年列入预算,形成长效机制。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龙头企业在现代畜牧业建设中具有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能缓解养殖风险,因此,应加大对我县中科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湖南神宝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群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家草食牧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在项目、税收、基地建设以及贷款贴息等方面应予重点倾斜。④高度重视对母畜养殖的大力补贴。鼓励农户饲养优良母畜,对养殖母畜应按照数量给予资金直接补贴。

⑤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由政府牵头,建立现代畜牧业建设风险基金,在养殖户、规模养殖场、龙头企业等遇到不可抗力的风险时,给予补贴,减少养殖损失,使之尽快恢复生产。

2、发展特色畜牧业,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路。

应立足我县丰富草场资源和水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牧业和以网箱养殖为主的水产业,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培育草食牧业、水产养殖主导产品,优化养殖区域布局,推行一村一品发展,建立养殖业专业村、专业乡镇,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从而形成产业化。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产业化经营是引导农民实现产品进入市场,参与经济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产业化经营必须依靠龙头企业来实现,所以必须培育和状大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等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引导基地、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支持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抗拒市场风险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4、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要重视畜牧业品种资源保护,推行“种草养畜—畜粪产沼气---沼渣还田”的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同时,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坚持“生态、经济、社会目标并进,生态优生”的原则,实现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5、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

科技进步是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决定因素,是畜牧业发展根本出路,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一是要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的畜牧业科技投入机制;二是深化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其成果转化,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三是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推广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增加畜牧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对农民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推广科学饲养方式,提高畜牧良种覆盖率和饲料转化率,由政府提供平台和出资金,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进行畜牧业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理念培训,培养现代新型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力。

6、加强畜产品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发展健康养殖业 健康养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一是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要求,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健康养殖,加强饲料、兽药安全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关。

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防控投入,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6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决策,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名基层畜牧工作者认为应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突破口和主渠道,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前进,让畜牧业挑起新农村建设的大梁。

1、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农民收入的增长源、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朝阳产业。首先,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一般为60%,高的达90%,而我国仅为40%-50%,发展潜力巨大。其次,畜牧业受耕地制约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非耕地得以发展,而且能够借用饲料等大量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创造出成倍甚至数倍于自有耕地承载力的产值和效益,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第三,畜牧业是承工启农的中轴产业,它上连畜产品加工业,下带饲料工业、种植业,可以使农副产品层层转化增值,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种、养、加梯次递进、层层增效的关键环节。第四,畜牧业作为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关键环节,可以延长自然界的生物链,对改进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畜牧业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优势产业。首先,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畜牧业比较效益高、商品率高、变现快,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其次,发展畜牧业,可以使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充分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肉蛋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畜牧业是“菜篮子”工程的主体,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2、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措施

“十一五”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稳定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此我们应当站在更高层次来审视和谋划畜牧业,以更大力度去推动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现代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展现大作为,担当重任,挑起大梁。建设现代畜牧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村生产快速发展。通过建设和改造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制定和落实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与农户联接机制创新上给予重点扶持指导,尽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带动机制好、带动农户多的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引导龙头企业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向跨地区、跨行业、跨集团化方向发展,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建立起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养加销一条龙和商工牧一体

化的龙型生产经营体系。

2.2积极搞好示范带动,确保农民生活更加宽裕。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围绕优势区域和主导品种,积极支持养殖专业大户发展,建立富有特色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养殖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出口外销基地,提升畜产品的竞争力,形成特色经济,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着力点,确保农民生活更加宽裕。

2.3切实加大畜牧科技推广,确保乡风更加文明。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崇尚科学,依靠科技,文明生产。同时大力推广现代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技能和农民应用实用技术的能力。重点在养殖小区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对规模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水平,促进乡风更加文明。

2.4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确保村容更加整洁。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达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和产品绿色化,实现饲养方式与畜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畜牧业发展与环境和人类健康要求相和谐。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7篇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4月11日

畜牧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

省畜牧食品局举行领导讲专题报告会

4月11日,省畜牧食品局举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昌明同志为局机关全体干部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作了题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畜牧经济强省》的辅导报告。报告就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把畜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具体实践中三个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杨昌明同志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全面讲解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详细分析了 —1—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依靠谁发展等问题。结合畜牧工作实际,他就畜牧行业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分析了我省畜牧业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挑战,提出了走符合省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路子和发展中应坚持的具体原则。

杨昌明同志认为:建设为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必须坚持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市场开拓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之路。在发展理念上,用抓工业的理念抓畜牧经济发展,以抓市场的理念促进畜产品流通;生产方式上,大力发展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发展方向上,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走外向型畜牧经济之路;产业结构上,走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基地发展规范有序、产业经营形式创新的发展路子。

他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区域载畜量;必须坚持适度规模;必须坚持种养结合;必须坚持 发展与保护并重,统筹兼顾动物卫生、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

他希望畜牧行业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畜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跨越,在全省掀起一场畜牧业现代化革命”的要求上来,全面贯彻—2—

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科学分析形势,创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模式,强化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快、好结合,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步伐。

报: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机关各处室、机关各支部、局属各单位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8篇

为贯彻落实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完成省政府部署的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任务, 2015年7月9日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工作推进会在广元市昭化区召开。21个市 (州) 分管局长、第二轮40个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农业 (畜牧) 局长、省农业厅计划财务、科教处、粮油处、经作处、畜牧处、草原处、饲料处、兽医兽药处、畜牧总站、养蜂总站、畜科院、草科院和杂志社的负责同志参会, 杨朝波副厅长到会并讲话。

会议组织观摩了昭化区5个现场点, 观看了专题片, 听取了绵阳市和昭化区、彭州市、南江县、会东县交流发言。杨朝波副厅长在充分肯定昭化区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 从推进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贯彻落实要求, 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发展路径, 强调了新常态下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7个着力重点。这次会议, 对各地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 完成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任务, 特别是编制“十三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性。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9篇

加快畜牧业产能结构适应性调整。把草食畜牧业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牛羊产业为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全国草食畜牧業发展规划》《全国奶业发展规划》《全国优质苜蓿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实施,着力调优产业布局,强化目标指引,合理规划农区牧区产能配置,努力推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奶业加快振兴、牛羊持续发展。

加快提升养殖生产效率降成本。加快建设现代畜禽种业,全面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推进畜禽联合育种和遗传评估,支持畜禽核心育种场建立种业创新联盟,引导优秀遗传资源交换共享,自主选育优良畜禽品种,确保畜禽良种种源供给,大幅度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加快构建种养结合的新型农牧业关系,以草食畜牧业发展和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推进“镰刀弯”和黄淮海地区粮改饲,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

加快优化产业布局补齐环保短板。统筹产业发展与污染减排,实施“调布局、转方式、树样板、抓两减”策略。以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为重点,推进禁养区科学划定,支持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在全国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四级联创”活动和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重点推动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加快草原生态保护和草牧业发展。修订《草原法》,制定出台《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加强草原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落实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促进草原生态加快恢复。

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第10篇

现代畜牧业发展(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及重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纳溪发展无公害林下养鸡基地的重要内容

泸州市纳溪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永宁河与长江汇合处,321国道隆纳高速公路和隆叙铁路穿境而过,距泸州市区12公里,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1万人,占总人口的82%。纳溪区森林覆盖率45%,生态环境良好,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当前,我国肉鸡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了国内养殖业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农业部组织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已正式启动,目标是用8-10年时间基本实现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无公害化,这是我国为适应WTO形势,确保畜牧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纳溪作为四川省无公害肉鸡基地,必须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管理模式,生产无公害肉鸡产品。全面推行科学、安全饲养,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确保产品低药残、无激素、无公害,尽快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

(二)项目的建设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的必然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方向,是肉鸡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于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农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农业标准化对于从事传统农业的多数中国农民来说还是一个较模糊、狭隘的认识。因此,在我区实施肉鸡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使广大农民深入了解、正确对待和积极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非常必要,成为当务之急。

(三)项目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畜牧业在纳溪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10.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1%。畜牧业已成为纳溪挑起农民增收大梁,托起农村经济半边天的一大支柱产业。

(四)项目建设符合各级政府有关肉鸡养殖发展政策

川畜食计字[2009]79号文件,将我区列为现代畜牧业重点区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我区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林下养鸡的意见》,并制定了《泸州市纳溪区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编制了《泸州市纳溪区2010年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规划》和《泸州市纳溪区2010-2012年现代畜牧业发展总体实施方案》。该项目的实施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根据四川省《关于做好2010省级财政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项目工作的通知》(川畜食计字[2010]第23号)精神,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项目实施方案编写纲要》,我们编制了《泸州市纳溪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二、2009年畜牧业发展情况

2009年,全区出栏生猪54.5万头,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1020个,出栏生猪25.9万头,占全区生猪出栏总量的46.3%。全区以DLY为主的生猪良种面达到71.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健全,有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站3个;已建成规模养禽场266户,其中,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鸡122户,出栏36万只,全区年出栏肉鸡164.6726万只;全区年出栏肉兔204.38万只,年出栏1000只以上规模兔场350户。畜禽规模养殖综合比重达到46.9%。2009年,全区建立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合作社有适度规模养殖户336户;有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合作社有适度规模养殖户126户;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合作社有适度规模养殖户17户;养兔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合作社有适度规模养殖户36户。200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9.36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0.0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全区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680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844元。2009年完成了全区12个镇兽医体制改革,全年以来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纳溪区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建设项目中,计划建立年出栏15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和年出栏300万只林下土鸡基地。

三、申请养殖村基本情况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牟观村、文登村、将军村。

生产情况:2009年林下土鸡场存栏商品鸡18万只,年出栏商品鸡35万只。

人员配置情况:4个村有养殖户78户,有管理技术人员4人,饲养人员250人,2009年销售收入1400万元,年利润270万元。

现有土建工程、仪器设备状况:4个村现有林下鸡商品鸡舍10000m2。

管理情况: 4个村林下鸡养殖户有完整的生产记录资料、生产技术规程、鸡场制度健全,制定有兽医卫生防疫制度、消毒制度、岗位责任制、隔离观察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并且制度上墙。常年聘请有畜牧师和兽医师,其技术依托单位纳溪区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

四、指导思想

坚持以种植业为依托,以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肉鸡产业发展,在优化肉鸡结构、规范化饲养、疫病预防上狠下功夫,依托企业发展基地,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不断延伸肉鸡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

五、建设规模

(一)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牟观村、文登村、将军村4个村范围内选择98户有一定基础的养殖户实施标准化竹林下养殖生态土鸡,新建标准化肉鸡舍1999个,每个面积12㎡,共24000㎡;育雏中心购置19200型孵化机10台;购置机动喷雾器40台;4个村98户分别组织学习培训2次。该项目建成后年新增出栏生态土鸡60万只。

(二)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牟观村、文登村、将军村4个村范围内选择98户,以林下养鸡为基础,种植优质黑麦草喂鸡,提高肉鸡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98个肉鸡养殖户分别种植优质黑麦草153亩,共计种植黑麦草14994亩。

(三)泸州纳溪牟新生态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泸州市纳溪区林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纳溪区民亿蚕桑专业合作社、泸州市纳溪区普照生态鸡专业合作社,4个合作社每月要进行成员教育培训和建立市场风险调节资金。

(四)泸州纳溪牟新生态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泸州市纳溪区林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纳溪区民亿蚕桑专业合作社、泸州市纳溪区普照生态鸡专业合作社肉鸡养殖4个合作社,各组织2次外地参观学习。

以上4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①已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登记,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组织运行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②成员以农民为主体,所从事的产业符合畜牧业布局规划和特色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已经带动形成了当地主导产业,成员年纯收入水平比当地非成员农民年纯收入水平高出20%以上;③运行机制合理,有规范的章程、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财务管理等制度;④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和会计帐簿,建立了成员账户;⑤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的比例达到60%以上;⑥服务能力较强,与成员在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具有稳定的服务关系,实现了统一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包装盒销售,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等“四统一”服务。

六、建设布局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牟观村、文登村、将军村。

七、建设标准

肉鸡产业

1.选址。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有一定坡度、面向南,向阳背风,排水良好的地方为宜,避免选择周围环境易造成污染的地方建设。

2.水源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切实满足肉鸡生产用水和管理人员用水,保证环境卫生、工具消毒和洗涤。3.林下养鸡技术标准

(1).选址:选择竹林、树林、果林等(最好有草),同时要求场地相对封闭,易于隔离、向阳、避风、干燥。

(2).建棚、围栏:鸡棚要求一亩地一个,支架由砖柱或木柱做支撑,固定用铁丝或铁钉,四周砌砖1—1.5米,上面用竹篱笆或竹编板隔,用石棉瓦盖顶,滴水离地面不得低于2.5米。鸡舍内面积不得小于12平方米(即长4米、宽3米),鸡舍内用竹子或木材横隔成梯子状,间隔距离为25公分,中间是走道,主要用于鸡休息或遮风蔽雨(修建标准见附图)。所需养殖场地四周用尼龙网、钢丝网或竹篱笆做围栏,围栏高度不低于1.8米,每个鸡棚四周要设两个饮水槽和5—6个料槽,供鸡饮水采食。(3).品种:本地乌骨鸡(4).孵化、育雏、脱温:这一阶段是鸡生长发育及防疫的关键时期,主要由育雏中心完成。(5).饲养方法:购鸡苗时最好选在阴天或晚上进行运输,鸡苗个体相对要均匀,鸡在笼内的密度不要过大,防止挤伤和踩伤,在运输途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遮阳。到鸡棚休息1—2个小时后,让其饮水,水中适当添加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粉,减少鸡群的应激,之后方可喂食。鸡料由玉米、稻谷、麦子、红苕等粮食组成,将其粉碎成碎米大小饲喂。饲喂时加水发湿至手摄成饼,松手即散方可。要少喂勤添,每天喂4—6次,喂量以10分钟吃完为宜。场地内要定期驱虫、定期消毒,如发现病、弱、残的个体,要隔离治疗。每亩饲养密度100—150只为宜。鸡进入林地饲养期最低不少于150天。

3.建设进度。严格按照建设进度流程安排时间加以推进,2010年6月末每个镇养殖小区完成选址工作,并拿出建设计划,确定建设责任人;7月中旬到10月确定养殖户;11月份开始动工兴建,2011年5月末土建工程结束; 6月初开始投雏饲养。肉鸡项目工程建设形象总体进度表

2010年

2011年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选址 工作

确定 养殖户

开始动工设施建设

工程 结束

开始 投雏

八、建设内容

(一)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牟观村、文登村、将军村4个村,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建成并达到肉鸡鸡舍建设标准和要求,经验收合格,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入饲养,新建标准化肉鸡舍1999个,每个面积12㎡,共24000㎡,补助省级财政资金按50元/㎡,共计120万元;育雏中心购置19200型孵化机10台,补助省级财政资金按2.25元/台,共计22.5万元;购置机动喷雾器40台,补助省级财政资金按750元/ 台,共计3万元;4个村98户分别组织学习培训2次,共补助省级财政资金4.5万元。

(二)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兴长村、牟观村、文登村、将军村4个村,以林下养鸡为基础,种植优质黑麦草喂鸡。在涉及的98个肉鸡养殖户中分别种植优质黑麦草153亩,共计种植黑麦草15000亩,补助省级财政资金按20元/亩,共计30万元。

(三)泸州纳溪牟新生态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泸州市纳溪区林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泸州市纳溪区普照生态鸡专业合作社、纳溪区民亿蚕桑专业合作社4个合作社,每月要进行成员教育培训,补助合作社省级财政资金2万元/个,4个合作社共计8万元;为更好的提高社员肉鸡养殖的积极性,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分别补助合作社省级财政资金3万元/个,4个合作社共计12万元,建立市场风险调节资金。

九、资金预算方案

(一)项目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

338.00万元 1.新建肉鸡舍

2.购置19200型孵化机10台

3.仪器设备投资

4.4个村分别组织学习培训2次

5.黑麦草种

6.合作社成员教育培训

7.合作社市场风险调节资金。

(二)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38.00万元,其中:

1、省级财政补助200.00万元

2、业主自筹138.00万元 省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

1.新建肉鸡舍

2.购置19200型孵化机10台

3.仪器设备投资

4.4个村分别组织学习培训2次

5.黑麦草种

6.合作社成员教育培训

7.合作社市场风险调节资金。

泸州市纳溪区肉鸡项目资金预算方案 一

项目

数量

投资(万元)

省级财政(万元)

新建肉鸡舍

240.00万元 22.50万元 3.00万元 4.5万元 48.00万元 8.00万元 12.00万元 120.00万元 22.50万元 3.00万元 4.5万元 30.00万元 8.00万元 12.00万元

24000㎡×100元/㎡

240.00

120.00

19200型孵化机10台

10台×2.25元/台

22.50

22.50

仪器设备投资(喷雾器)

40台×750元/台

3.00 3.00

4个村分别组织学习培训2次

2×2.25万元/次

4.5 4.5

黑麦草种 3万公斤×16元/公斤

48.00

30.00

合作社成员教育培训

4个×2万元/个

8.00 8.00

合作社市场风险调节资金

4个×3万元/个

12.00

12.00

总投资(万元)

338.00

资金来源

省级财政投资(万元)

200.00

农民自筹(万元)

138.00

建设年限

2010年—2011

效益预测

年销售收入2640万元;新增利润480万元。

十、建成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新增出栏林下土鸡60万只,年新增销售收入2640万元,年新增利润480万元。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纳溪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肉鸡)标准化规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副区长魏光德任组长,区府办、区财政、区发改局、区畜牧局、区农工办有关领导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畜牧局。明确项目领导责任人职责,其中组长为项目领导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项目领导第二责任人。其次,成立纳溪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肉鸡)标准化规模建设项目技术指导组,常年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监督。组长:肖世平(区畜牧局局长、高级畜牧师),副组长:田再新(副局长、畜牧师)、李泽平(生产股股长、兽医师),成员:杨邦云(畜牧师)、江帆(畜牧师)、陈孝杰(畜牧师)、胡南(兽防站站长、高级兽医师)、雷宇(检疫站站长、高级兽医师)。其中组长为项目技术管理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项目技术管理第二责任人;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人员为项目建设第二责任人。

(二)做好小区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小区用地。各镇要优先安排养殖小区项目用地,养殖小区要建在距离居民区500米以外的闲置地、废弃地等区域。

2.规划选址。各镇要做好养殖小区设计规划工作,明确养殖小区选址、建设规模、养殖规模、建设标准等。

(三)政策保障

1.土地审批。需要办理用地手续的按程序报批,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肉鸡屠宰和深加工项目的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给予政策支持。

2.广泛参与。优先吸纳本村村民入驻,同时鼓励域内外养殖技术能手、下岗职工以及机关干部、企事业人员进入养殖小区,与本村农民享受同等待遇。

3.项目带动。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构建肉鸡养殖小区结合起来,对建设养殖小区的村、农户给予重点倾斜。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按照发展规划目标,积极对外招商,引进孵化和加工企业,为全区养殖户提供雏源、拓展销售市场,创造宽松渠道。为肉鸡产业基地提供鸡雏创造条件;引进饲料加工企业,为产业发展提供饲料保障;积极构建养殖基地,加快发展养殖户,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为肉鸡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五)做好培训工作

畜牧、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户饲养水平,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户信心和饲养后劲。利用开培训班、制作专题讲座光盘、宣传手册、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抓好养殖技术培训工作,达到每个小区有一个技术员,每个养殖户有1个明白人。

(六)加强疫病防治

上一篇:学期工作下一篇:《舍不得忘舍不得放》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