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2024-07-06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精选14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1篇

(60分钟完成)

一、计算。

1、口算。(共12分)

60-26= 22+39= 39÷3= 700+600=

49+37= 84-37= 9×200= 10000-9000=

21×4= 76÷4= 25×4= 150×3×0=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共18分)

119×5= 703×6= ☆480×5=

96÷6= 85÷7= ☆83÷4=

二、填空。(共30分)

1、1208的最高位是( ),这个数读作( )。

2、在算式□3÷5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

3、□□÷□=5……8 44÷□=3……2

4、38名同学春游,每4人一个帐篷,共需( )个帐篷。

5、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重5( ) 一枚1分硬币重2( )

小华身高120( ) 黑板长2( )

6、已知△+○=□,如果△+□+○=50,那么□=( )。

7、把下列时间化成24时记时法或普通记时法:

(1)晚上11时30分( ) 上午10时( )

(2)7时50分( ) 16时20分( )

8、李老师每天早晨7时30分到学校,下午5时30分回家,李老师每天在校( )小时。

9、找规律填数:

(1)、、、、。

(2)5060、5070、5080、、。

10、在○里填上“>”、“<”或“=”。

35+56○56+35 60-32○60-23

54-25○45-25 2千克○克

11、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如果另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周长和这个正方形周长相等,那么长方形的宽是( )厘米。

12、在一个布袋里放入6个红球和2个白球,然后每次摸一个球,摸50次,( )球摸到的次数可能多,( )球摸到的次数可能少。

13、一杯水,先喝去一半,再喝下剩下的一半,共喝去( )。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5分)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要比余数小。 ( )

3、8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形。 ( )

4、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 ( )

5、除数相同时,被除数越大,所得的商也越大。 ( )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5分)

1、由三个十、五个百、四个一组成的数是( )。

①534 ②345 ③354

2、( )÷( )=2……1,如果被除数是一位数,那么有( )种填法都可以使等式成立。

①3 ②5 ③8

3、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①12厘米 ②16厘米 ③24厘米

4、一个口袋里放进8个红球、4个白球,那么( )。

①摸到的红球和白球的机会一样大

②摸到白球的机会大

③摸到红球的机会大

5、小红家与小俊家都在和平路上,小红家距学校2000米,小俊家距学校3000米,他们两家相距( )。

①1000米 ②5000米 ③可能是1000米,也可能是5000米

五、解决问题。(共30分)

1、实验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上午去了3批学生,每批150人,下午又去了430人,这一天共有多少学生观看电影?

2、学校器材室有足球35个,篮球个数比足球少6个,两种球共有多少个?

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05米,宽9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4、小宇:“我有25张邮票。”小刚:“我的邮票比小宇多17张。”小军:“我的邮票比小宇的4倍少8张。”

(1) 小军有多少张邮票?

(2) 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问题:

5、将两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是多少厘米?(想一想,有几种拼法)

6、书架上下两层共放有120本书,如果从上层拿20本到下层,则两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上下两层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三数期末测试答案:

一、1、34 61 13 1300 86 47 1800 1000 84 19 100 0

2、595 4218 2400 16 12……1 20……3

二、1、千位 一千二百零八 2、5 4 3、53 9 14 4、10 5、千克 克 厘米 米 6、25 7、23时30分 10时 上午7时50分 下午4时20分 8、10 9、2000 5090 5100 10、= < >= 11、24 3 12、红 白 13、四分之一

三、√、× × × √

四、1、① 2、① 3、② 4、③ 5、③

五、1、880人 2、64个 3、800米 4、(1)92张 (2)略 5、32或28厘米 6、上层有80本,下层有40本。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2篇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空4分,计44分)

1、当你走在路上遇到红灯时,应该(),遇到绿灯时,你应该()。

2、火警电话();急救电话();报警电话()。

3、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

4、你知道的良好生活习惯有()、()、()、()。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4分,计40分)

1、小丽经常一边写作业一边玩。()

2、明明学习差,同学不愿意同他玩。东东和他一起玩,还帮他补习功课。()

3、奶奶生病了,聪聪看也不看。()

4、一个同学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小刚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5、夜深了,小东的作业没写完,妈妈主动帮他写。()

6、亮亮不小心把东东的铅笔盒弄坏了,东东非要亮亮赔。()

7、放学了,小明和小芳一边往家走,一边看书。()

8、乘车时不能把头、手伸出窗外。()

9、发生火灾要拨打110报警电话。()

10、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三、选择:(每题4分,计16分)

1、我的平辈有:()A、爸爸 B、妈妈 C、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2、下面号码中不是报警号码的是:()A、119 B、114 C、110 D、1203、万一有人触电,可以怎么办?()

A、赶紧呼救,请大人帮助解决。B、用手去拉他。C、用铁棍切断电源。

4、下列做法违反交通规则的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3篇

一、需要心中有“本”,心中有“生”,着眼语文素养考查

编写试卷,其实与习作一样,需要凸显重点,彰显“生”“本”。新课标中第二学段阅读目标重点是积累文本中的优美词语与语段。传统试卷中往往以填空、默写的形式出现。虽然强调积累,但是却忽视了运用。在素质教育中,前提是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体现在试卷考查中,则更多需要关注运用。笔者在编写试卷过程中,曾一反常态,把教材中古诗以及相关课文积累整合成理解填空题:

积累不是简单的背诵,更多需要理解,尤其是人文内涵的理解。这不仅需要指导学生背诵,更需要给学生渗透“人文”思想,体现语文素养思维。上面所列的题目,相比传统的填空默写,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课文关键内容,而且还增添了一份人文情怀,活用了文本语言,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一次熏陶。不过在试卷编写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以及偏题怪题,以保证试卷有效度。

二、需要活用语言,引导生成,着眼学生表达考查

阅读指向写作。语文学习的最终成效需要在学生身上体现。习作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考查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佳途径。因而针对习作要求,教师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表达情境,那么学生思维就会被激活,思路就会被打开,从而有利于学生生成表达精彩。比如针对下面一道习作要求:

儿童节、圣诞节……在节日里,你会收到别人赠送的礼物,或者精心给别人准备礼物。请你把当时经历写下来,并且给习作拟个新颖的题目。

相对而言,这道习作要求比较常规,但是从学生角度考虑,却有点难度。一来要求不具体,学生对此理解比较模糊;二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经历”“新颖”两个词理解有点难度;三来要求趣味性不够,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表达生成精彩。因而习作要求更需要从学生出发,结合他们实际理解,给他们搭建展示平台,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笔者结合三年级学生喜欢讲故事,对这道习作题目进行了修改:

每一份礼物后面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你收过特别的礼物吗?你送过别人特别的礼物吗?请你说一个关于礼物的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字!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题目不仅贴近实际,还与他们生活与心理相吻合,通过这种描述,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还能引导他们深入回忆,体验故事,有利于在习作中孕育情感,最终生成表达精彩。可以这样说,完成习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

三、需要彰显“人文”,传递“价值”,着眼思想内涵体现

优秀的教师不仅能上精彩的课,同时也能编写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因为要编写高质量的试卷,就必须研读课标精神,研读教材内容,研读学生实际。对于学生来说,高质量的试卷除了知识考查,更需要体现价值导向,渗透人文思想。如果过于呆板,满足于借鉴,那这份试卷虽然是“编写”,但更多是一种“拼凑”,缺乏整体连贯,更没有“生命”可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应试中有的只是“负担”,享受不到一种学习的快乐与体验,这是本末倒置的。好的试卷应该充满情趣,渗透“人文”,比如下面两道题:

1.小动物都夸小露珠像_____那么闪亮,像_____那么透明……在你心中,小露珠像_____。

2.当小张学习不肯用功,你可以送给他一句忠告,即“_____,_____”;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不肯为老人让座,你可以把孟子的名言送给他,即“______:_____”。

好的语文试卷是流淌着“人文”气息的。教师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明白,试卷不是冰冷冷的题目,也不是“无情”地考查,而是着重通过导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而在编写试卷中,教师需要明白,学生考试过程不是煎熬,而是一次学习的全面总结与心灵的提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4篇

1照样子,写词语。

秋雨萧萧往事悠悠

井井有条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

火红 雪白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看”的词语很多,例如:

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看。__________:站在高处向远处看。

________

此外,我还知道其他表示“看”的词语有(越多越好,3个得满分,每多写3个加1分):

3神话故事是文学殿堂的瑰宝。《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的名篇。在课外阅读中,你一定知道许多希腊神话中的神,例如主神宙斯、_______、______、等等。许多成语也跟神话故事有关,例如开天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当我读到“林则徐、关天培、岳飞”这些民族英雄名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些成语:_________;每当我读到司马迁、苏轼、李时珍这些饱学之士名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成语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七、我能填: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16分)

1充满神奇色彩的九寨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________,古木参天,________,________,是个充满________的人间仙境啊!

2月夜,站在洞庭湖岸边。我会情不自禁的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除夕之夜,听到屋外爆竹声声,我会轻声吟诵起____________的诗句。

3我会对对子:和风对___________,白云对海马对__________,古木参天对_______,春回大地千山秀对________,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对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

4“不一会儿,这小家伙______________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谁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寥寥数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的美好画面,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__________,也能感受到__________。这正是“________”?

5今年4月份,我校邀请了著名作家曹文轩来校做报告,并开展了“走近曹文轩,感受纯美文学”读书活动。我读过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我会仿:照样子,我也会创造。(4分)

1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当做人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起了,“呼呼”声好像在向天地万物示威。小树在风中低下了头,弯下了腰。树叶也“簌簌”地离开了树枝。垃圾袋飞上了天空,被窗前的树枝钩住了,在风中“哗啦——晔啦”地嚷着……(写一两句话,用上拟声词)

九、我会说:听懂对方的话,为对方着想,为别人分忧,准确表达自己的心声。(5分)

一天,小明和小华相约一起去观看冰雕展。小明准时来到了车站等小华,可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小华还是没有来。等,还是不等,让他左右为难。这时小东看到了小明。他们之间会展开怎样的对话呢?争取在其中用上一两句名言警句或诗词佳句。

小东:小明你准备到哪里去呀?

小明:________________

小东: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

小东: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

十、我会读:认真把文章读两遍,后面的练习就会做。诚实与信任(节选)(6分)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就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宴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1文中的“我”主动留下字条,是因为___________;“我”请车主把购货单据寄来,是因为“我”觉得

2 “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中“诚实”是指___________,“信任”是指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两人的“对话”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极(11分)

在地球的南端,有一个巨大的“冰箱”。它比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合起来还要大,这就是南极洲。南极洲和包围着它的海洋一起,通称为南极。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25度。

南极洲到处是终年不化的冰雪。有的覆盖在大地上,有的漂浮在海洋里。( )把世界上所有的冰分成十份,南极大陆( )几乎占了九份。这么多冰堆在一起,使南极的平均高度达到2350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洲。这么多的冰如果融化了,可以使地球平面升高60米,英国、法国、美国,还有非洲西北部和大洋洲将全都淹没在波涛之中。

不过,不要以为南极有多吓人,这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南极( )没有花草树木,( )大陆上有郁郁葱葱的苔藓,海洋里有色彩斑斓的海藻,伴着洁白的冰雪,反射着灿烂的阳光,就像一座大花园。南极( )没有狮、虎、猴、鹿,( )有种类繁多的海鸟、海兽,企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笨得可爱;海象、海豹、鲸时常游到这里玩耍;还有一种火柴头大小的南极蠓,别看它小,却是南极土生土长的动物。

1读一读文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童的主要内容。

3为了说明“南极洲到处是终年不化的积雪”,作者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冰雪的数量多;为了说明南极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作者从__________两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使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生命与美丽。

4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南极动物们活动的情景。(不少于50字。)

十一、我能写:我们爱读书,更爱读故事。善于想象的我,更会编故事!

1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我们爱读书,争当小书虫”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我的读书口号是:___________。(3分)

2请围绕“皮卡丘、刘翔、航天飞机”编写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道理,那就可以得高分了!题目自拟,400字左右。(25分)

部分参考答案

一、1春2细 密 牛毛花针细丝3薄烟绿得发亮青得碧你的眼

三、药(材)(继)续安(详)(销)毁

贪(财)邮(寄) 吉(祥)(消)灭

五、茁壮烦恼购买敏捷增添

六、1银光闪闪 文质彬彬烟火袅袅欣欣向荣息息相关冉冉上升漆黑桃红柳绿2眺望窥视俯视遥望凝视注视瞥瞪3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战神阿瑞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七、1雪峰插云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诗情画意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细雨红日 山羊平湖飞瀑日照神州百业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竟人鸟和谐共处鸟对人的信任人对鸟的关爱信任能创造美好的境界5《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

十、《诚实与信任》1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2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相信我会实事求是处理事情,不担心我会乘机敲诈等

《南极》1如果……就……虽然……但是……虽然……但是……2南极冰天雪地,十分寒冷,但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3假设具体数字植物动物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期末试卷 第5篇

1.小刚买了一本笔记本用了7元8角,也就是( )元。

2.75×4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与42相邻的两个数的积( )。

3.游泳池长50米,要游1千米,需要游( )个来回。

4.把长42厘米,宽35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周长是( ),剩下图形的面积是( )。

5.用4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6.全年有( )天,其中2月有( )天,有( )星期余( )天。

7.一个西瓜平均分给6个人吃,每个人吃到这个西瓜的 ;如果平均分给8个人吃,5个人共吃到这个西瓜的 。

8.在下面( )里填上恰当的数

6000千克= ( )吨 80平方米=( )平方分米

4吨=( )千克 4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000米=( )千米 3米4分米=( )米

9.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有58名男生,女生每班有17人,三个班一共有( )人。

10.在跳远比赛中,宁宁跳1.2米,东东跳1.5米,贝贝跳1.4米,( )跳的最远。在百米跑比赛中,贝贝跑17.6秒,宁宁跑18.5秒,东东跑18.4秒,( )跑的最快。

二、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估算41×29的积约是1200.......................( )

2.16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这些桃子的 ( )

3.小数一定比整数小。 ( )

4. 20时就是指晚上的10时 。 ( )

5.周长不相等的两个长方形,他们的面积一定不相等。 ( )

三、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一块砖重2千克,( )块砖重1吨

A.5 B.50 C.500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都是365天 B.22是闰年 C.小红的生日是4月30日

3.把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城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A.225平方分米 B.225平方厘米 C.360平方厘米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面积大一些

A.长方形 B.正方形 C.不一定

5.一根绳子长1.8米,另一根绳子长1.5米,把两根绳子接在一起后的长度是3米,接头处是( )米

A.0.3 B.0.4 C.0.5

四、计算(共20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20×15= 50×20= 10×64 = 60÷4×5=

+ = - = 5.3-1.2= 30×14-4=

80×22= 2.4+5.5= 5.9+4.5= 80-(40-19)=

2.列竖式计算,加*的要求验算(每题2分,共8分)

64×50 54×42* 7.4-6.8 4.6+3.4

3.混合运算(每题2分,共6分)

34×(20+14) 72÷8×90 725-125+237

五、动手操作(共4分)

在下面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每一小格为1平方厘米)

六、解决问题(共34分)

1.小华借来一本《海底探秘》,这本书共150页。小华已经看了60页,剩下的打算用5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5分)

2.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吃了一星期后,剩下的比吃了的多14.7千克,剩下98.7千克。食堂运来多少千克大米?(5分)

3.一个长方形桌面长60分米,宽40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5分)

4. 王大伯有一块正方形菜地(如图)。王大伯想用这块菜地的 种西红柿,(6分)

(1) 这块菜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2)西红柿地有多少平方米?

下面是三年级奥数小组同学参加市奥数竞赛的成绩(共13分)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男

成绩(分) 75 92 68 95 88 65 80 92 78 94

学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性别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成绩(分) 58 75 66 48 86 89 76 88 78 68

1.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6分)

成绩(分) 85~100 70~84 60~69 60分以下

人数(人)

成绩(分) 男生 女生

人数(人)

2. 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最差的是几号同学?他们相差多少分?(4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第6篇

1、学校买21个热水瓶,每个23元,一共要用( )元钱。

2、一年中相邻的两个大月是( )月和( )月,共有( )天,是( )年(平年或闰年)。

3、35×63的积最高位是( )位,50×40积的末尾有( )个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 )月( )日,中国教师节是( )月( )日。

5、6千米=( )米 8平方米=( )平方分米

8000千克=( )吨 2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6、一盘桃有15个,小明吃了这盘桃的 ,一共吃了( )个桃。

7、一辆货车3小时行驶99千米,照这样计算,9小时行驶( )千米。

8、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3米,面积是( )平方米。

二、选择(每题2分,共计10分)

1、一节课从9:25开始10:05下课,这节课共上了( )。

A、40分钟 B、35分钟 C、45分钟

2、一根绳子长5米,用去它的 ,用去( )米。

A、2 B、3 C、1

3、( )最接近1平方厘米。

A、数学书课本面 B、课桌面 C、大拇指指甲面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家的楼房面积是105平方分米

B 、3.9读作三点九

C、小强的生日是1993年2月29日

5、每箱迷你西瓜24个,53箱一共( )个。

A、1356 B、1471 C、1272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计5分)

1、像1、2、3、4......是自然数,0不是自然数。 ( )

2、单月是大月,双月是小月。 ( )

3、和0.5同样大。 ( )

4、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只能用一种标准进行分类。 ( )

5、200-100×2的结果等于200。 ( )

四、计算(共计38分)

1、口算。(每题1分,共计8分)

80×10= + = 10×55= - =

42×2= 0.9-0.5= 0.5+0.3= 800×5=

2、用竖式计算,有 的要验算。(每题3分,共计12分)

78×49= 60×54= 47×36= 3.9+2.7=

3、脱式计算。(每个3分,共计12分)

95÷5+127 (708+258)÷6 800-16×9 18×(537-448)

4、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每题3分,共计6分)

25m 37cm

18cm

五、解决问题(第4小题6分,其余每题5分,共计31分)

1、一台磨面机每小时加工面粉82千克。3台这样的磨面机8小时加工面粉多少千克?

2、玩具熊的价格是3.6元,玩具车的价格是4.9元。小明购买一个玩具熊和一辆玩具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3、3筐苹果,连筐称一共85千克。如果每个空筐重5千克,这些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4、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42米,宽27米。

(1)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分)

(2)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3分)

5、小红帮妈妈挖土豆,从上午8时到11时一共挖了102千克。平均每小时挖多少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7篇

连云港市石桥小学

许惠霞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回顾与整理本册所学知识,对数学知识加以梳理,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力求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情分析

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错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在作业上,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等。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完整地读题目,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很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复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复习内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3.图形与几何知识复习;4.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5.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四、复习目标

1.梳理知识点,复习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查漏补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复习阶段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计算:主要是计算方法和计算速度。

2.解决实际问题:

(1)从图片、文字、表格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炼,在练习中熟练。复习难点:

1.进一步认识千克和克,周长的含义。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应用;

3.熟练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复习措施

1.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2.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将课内课外转化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4.时刻关注学困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七、课时安排

1.整理和复习(5课时);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1课时)(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1课时)(3)图形与几何知识复习(1课时)

(4)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1课时)(5)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1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8篇

以上种种问题都表明是大多数老师对整个语文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总目标及各年段目标不够明朗。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所以,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 教学目标的确立, 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 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 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 做到明确、具体, 可操作, 可检测。

今天笔者就以苏教版《小露珠》一课为例谈谈三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 谈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如何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小露珠》这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 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 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 还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

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标对中年段的要求。这个课标是对中年段的总要求, 我们有些老师不加思考, 整个中年段都用这些要求, 说句老实话, 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都使用这样一个目标, 不够具体, 不够明确。小语会崔峦先生认为, 吃准教学目标, 应该逐级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 不同学段、年级的阶段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在学段目标的把握上,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要求。年段不同, 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 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

针对老师们各年段目标不明的问题, 窦桂梅老师及其团队研制了《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 (以下简称《手册》) , 有了这本《手册》,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选取教学内容时容易了许多。我们先深刻解读《课程标准》, 认真研读《手册》, 对应我们的文本细读, 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选择本课的教学内容。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我们先来看《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描述。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

(2)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

(3)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 学习略读, 粗知课文大意。

(6)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窦桂梅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三上要求: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借助重点词复述课文某个简单的情节。

(2) 继续学习借助插图、利用字典词典、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换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 进一步分清比喻、拟人句, 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但是效果不同。

(4) 能够大致理清记事文章的写作顺序。

(5) 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受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依据以上三年级的质量标准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借助重点词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8个生字, 其中绿色通道的十个生字只识不写。指导写好“戴、袭、奏”几个字;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夜幕降临”“光彩熠熠”“圆润”等。用“越……越……”造句。

(3) 学习本课比喻句, 能像课文那样抓住事物的特点仿写比喻句。

(4) 能按时间顺序, 理清文章的脉络, 然后熟读成诵。

(5)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体会, 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确定以上教学目标, 有以下四个依据:一是课标拟定的阅读教学学段目标及《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二是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完成课后练习以及“单元练习”。三是课文的特点。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印记, 教师要深度钻研教材, 充分把握文本特点, 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本文语言优美, 通篇采用想象、拟人手法, 充满童趣, 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四是学生的实际。有了正确的目标的引领, 我们就能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下教学内容用板块的形式呈现。

2.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手册》提出的中年段学习要求:“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的人物, 留心周围的事物。”综合文本内容, “注重观察, 抓事物的特征, 展开丰富的联想”, 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在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既是前面所训练重点“注重观察, 抓住事物特征”的一个延伸, 又是今后所学习课文“抓特征、展联想”重点训练项目的巩固加强和有机延伸。

《小露珠》读来生动有趣, 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 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 注重观察, 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板块一:激趣导入, 师生交流。

要点:你们见过小露珠吗?她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

(1) 夜幕降临了, 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2) 小露珠爬呀, 滚呀, 越来越大, 越来越亮, 到黎明的时候, 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教学伊始, 紧扣课题, 先让孩子谈谈自己见过的小露珠是什么样的, 并以此将小露珠亲切的样子引入文本之中。此时读读句子, 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其实, 这也是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与归属——让文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块二:充分朗读, 归纳段意。

(1)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 指名学生读最喜欢的段落。读后, 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教师清楚地告诉学生, 可以用找中心句和连词归纳法来归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板书要点。

(3) 简要、连贯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创设情境, 实践运用。

(1) 组织阅读讨论:课文中是怎样写小露珠美丽、动人的, 又是怎样赞美称赞小露珠的?

重点指导阅读下列语句: (1) “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2) “早哇,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3) “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蜻蜓对小露珠说。

[提示:要通过反复读, 读反复, 感受小露珠的特点:闪亮、透明、圆润, 并以此体会到小露珠的美丽、动人, 以及作者对小露珠的无比喜爱之情。]

(2) 学习文中的比喻句。

请学生准确填空:小露珠和钻石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和水晶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和珍珠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是_的。

接下来老师请学生仿说:

“早哇,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青蛙。”

“早哇,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蟋蟀。”

“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早哇, ……的小蝴蝶。”

仿说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一起比较哪个更贴近。可以从习性或外形特点方面考虑。最后请学生分角色读一遍最贴切的句子, 也可读自己写的句子。

过渡: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小露珠也喜欢小动物们。

(3) 小露珠来到花草树木中间, 又给它们带来了哪些变化?请你读一读课文。

(4) 创设写作情境:如果你是其中一种植物, 你会怎么感谢小露珠呢?写一段感谢的话。

(5) 概述:花草树木都感谢小露珠, 因为它——

要点:引导学生体会小露珠对花草树木的作用: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变得更加美丽等。

(6) 小露珠要走了, 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和她一一道别, 还会有哪些植物来道别呢?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小露珠的特点, 这里主要通过创造性训练,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并结合学生的自我阅读, 自我感悟, 自我挖掘, 自我演示, 突出文章的重点, 分散文章的难点, 从而使学生真正体悟到身边美之所在, 领悟到身边世界的可爱与亲切。]

板块四:有感情诵读, 复述课文。

(1) 根据原来梳理出来的要点, 复述课文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9篇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它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在学习10以内数分与合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建构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第二,它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学生习惯于从“分”与“合”的角度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例如: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19可以分成10和9等等,这些都是“分”与“合”的思想。

第三,它为进一步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做铺垫。进位加中需要将一个加数“分一分”再和另一个加数“合一合”凑成十,退位减中需要将被减数或者减数“分一分”再进行计算。

2学情分析。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且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部分学生甚至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可以通过计算直接得出分与合的结果。但是他们大都是对计算结果的提取,如果提及方法或过程他们则难以完满回答。

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分”与“合”的思想,在生活中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普遍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算理,会比较容易。

3重难点分析。

能够识记、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基本知识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的安排大致分为7以内的分与合和8~10的分与合这两个阶段进行,但其实在教学每个数的分与合时,都有各自其侧重点的不同,这种不同并不在于知识结果本身。而在于过程目标的差异。

4、5的组成重点是理解“分”与“合”的思想;6、7的组成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组成要求学生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组成则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推想。

本单元教学,操作是主要的教学策略,其教学难点在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将“分”与“合”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认识数、进行计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维习惯,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和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2-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桃子图片,猴子图片,圆片。

教学设计:

(一)教学4的分与合

师: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出示两个猴宝宝图片(贴有名字:多多和乐乐)。一天猴妈妈拿来4只桃子分给她的两个猴宝宝吃。

课件展示:第一次分完,多多就大叫:我不同意我不同意。

师:猜猜看,第一次猴妈妈是怎么分的?可以用桃子图片摆一摆。

学生用桃子图片摆一摆,并汇报:多多分到1个,乐乐分到3个。多多分到的比乐乐少,所以多多不同意。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把4个桃子怎样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2:

课件展示:

乐乐说:那怎么办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10篇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598×6的积大约是();613×8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3.800×5的积末尾一共有()个0。4.5个18的和与18的()倍相等。

5.□26×3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36×7得数大于1000,□里最小填()。6.要使□18×3的积是四位数,□最小填()。7.在〇里填上“>”“<”或“=”。

500×40〇900×3 400×4〇800×3 300×3+300〇300×4 32×0〇15+0 6×70〇60×7 308×7○708×3 8.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9 9.在4×597、403×8、6×484这三个乘法算式中,积是2904的算式是

。我是这样想的。

二、计算题。(共22页)1.直接写得数。(10分)

80×0= 6×60= 5×800= 20×4= 100×2= 200×5= 7×70= 0×888= 10×3= 125×0= 2.列竖式计算。

42×3= 416×6= 621×5= 812×5=

2.在506×8、930×4、9×510、6×598这四道算式中,得数小于4000的算式有()道。A.1 B.2 C.3 3.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有0。

A.一定 B.不一定 C.不可能 4.与745×6的结果不等的式子是()。.. A.745×2×3 B.745×5+5 C.745×5+745 5小明拍球78下,小华拍球数比小明排球数的1倍多一些,2倍少一些,小华可能拍了()下。

A.70 B.156 C.130 6.一台打印机价钱是405元,学校买5台这样的打印机,全部付一百元一张的人民币,至少要()张。

A.20 B.21 C.22 7.果园里有5行苹果树,每行12棵,还有20棵梨树。下面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苹果树有多少棵 B.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C.梨树有几行

8.3个西瓜与12个菠萝一样重,一个西瓜与()个菠萝一样重。A.4 B.3 C.2

四、操作与探索。(共11分)

1.先画出线段图,在列式解答。(5分)

小华有40枚邮票,小红比小华多20枚邮票。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

五、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32分)

1.游泳池的泳道长50米,小明一天游3次,每次游2个来回,他一天共游多少米?

2.我买的排球价钱是足球的2倍。我买的足球要50元。如果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一共用多少钱?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6页)

1.250×□的积的末尾有3个0,□里可以填()。

A.6或8 B.2或4 C.4或8 3.在506×8、930×4、9×510、6×598这四道算式中,得数小于4000的算式有()道。

A.1 B.2 C.3 4.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有0。

A.一定 B.不一定 C.不可能 4.与745×6的结果不等的式子是()。.. A.745×2×3 B.745×5+5 C.745×5+745 5.小明拍球78下,小华拍球数比小明排球数的1倍多一些,2倍少一些,小华可能拍了()下。

A.70 B.156 C.130 7.一台打印机价钱是405元,学校买5台这样的打印机,全部付一百元一张的人民币,至少要

()张。

A.20 B.21 C.22 8.果园里有5行苹果树,每行12棵,还有20棵梨树。下面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苹果树有多少棵 B.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C.梨树有几行

8.3个西瓜与12个菠萝一样重,一个西瓜与()个菠萝一样重。A.4 B.3 C.2

四、操作与探索。(共11分)

1.先画出线段图,在列式解答。(5分)

小华有40枚邮票,小红比小华多20枚邮票。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

六、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32分)

1.游泳池的泳道长50米,小明一天游3次,每次游2个来回,他一天共游多少米?

2.我买的排球价钱是足球的2倍。我买的足球要50元。如果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一共用多少钱?

3.小宁从家出发,每分钟走68米,9分钟能走到学校吗?

4.看图提出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150套

儿童衣服 成人衣服

问题(1):

问题(2): 5.爸爸下午1时骑车出发,直到当天下午6时到达目的地。一共骑行了75千米,他平均每小时 骑行多少千米?

6.我们班有男生22人,女生24人。全班同学同时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12条船够吗?

7.一件外套的价格是一双鞋子的4倍。买三件这样的外套要花多少钱?

62元

8.一只足球59元,李老师带了300元,够买5个吗?小明这样想:59×5=295(元),300>295,所以购买。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把你的思考过程写下来。

六、思维拓展。(每题10分,共20分)

1.按要求把1、3、4、6四个数字分别填在□里,写成乘法算式。

(1)积最大,应该怎么填?(2)积最小,应该怎么填?

□□□×□ □□□×□

2.一个哈密瓜的质量是一个香瓜的4倍,一个香瓜的质量是一个苹果的2倍,一个苹果的质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第11篇

班级: 姓名:

一、填一填。

1.一只手有()根手指,四双手有()根手指。2.一个星期有()天,5个星期有()天。3.在○里填上“>”“<”或“=”。

40厘米○4米 5米○50厘米 1米20厘米○130厘米 1米○98厘米 4.24=()×()=()×()=()×()

=()×()

5.小文看一本故事书,看了5天,每天看6页,2.左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A.9 B.7 C.8 3.求4个4是多少,列式为()。

A.4×4 B.4×2 C.4+4 4.在一个三角形的花坛上摆花盆,每条边上放3盆,至少需要()盆。A.6 B.9 C.12 5.幼儿园王老师有10支笔,分给3个小朋友,要想每个小朋友分4支,还要再买()支笔。

A.3 B.2 C.4

四、计算。1.直接写得数。

6×7= 35÷7= 24÷4= 5×7-5= 40÷5= 8×4= 8×8= 4×9÷6= 4×9= 7×9= 45÷9= 63÷9÷7= 2.用竖式计算。

100-46-32= 32+48-35= 21+44+28=

五、连一连,量一量。

每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能连()条。

量一量,画出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条线段大约是()厘米。

六、数一数,填一填。

七、解决问题。

1.小船的租金每条6元,大船的租金每条7元。

(1)租5条小船够吗?需要多少元?

(2)租4条大船够吗?需要多少元?

(3)上面两种租法,哪种比较合算?

2、妈妈买3个相同的茶杯用了12元,买6个相同的碗用了36元,茶杯和碗的单价相比,哪个贵?贵多少?

3.丽丽买了5本书,每本9元,还剩2元,她原来有多少元?

4.铅笔盒5元;书包40元;笔记本4元;讲义夹?元;(1)买4个铅笔盒用多少元?

(2)如果用这些钱买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12篇

1.直接写得数。(6分)

300×20= 0×90= 120×40= 500×50=

600÷20= 1000÷10= 490÷70= 220÷20=

295×42≈ 405×11≈ 448÷48≈ 902÷31≈

2.用竖式计算,带☆的需要验算。(13分)

287×63=170×86=840÷40=

492÷82=☆712÷80=506×48=

3.脱式计算。(12分)

640÷32+693÷33 560-72÷24×5

336÷(12+750÷25) 186÷[(160+200)÷60]

二、填一填。(17分)

1.目前最快的人造飞行器是1970年代中期发射的太阳神Ⅰ和Ⅱ探测器,创下神速记录为每小时25279米,这个数中的5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这个数读作( ),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 )最短,它的长度叫作( )。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或( )。

4.已知A÷B=88,如果把A扩大到原来的10倍,B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它们的商是( ),已知A×B=88,如果把A扩大到原来的10倍,B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它们的积是( )。

5.408÷68 的商是( )位数,972÷54的商最高位在( )位上。

6.在学校运动会中,如果三年级二班16号运动员的编号是3216,有一名同学捡到一个编号是5412的号码,请你帮忙确定这个号码是( )年级( )班( )号运动员。

三、判断对错。(5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0。( )

2.9:30时,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直角。( )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4.角的两边越长,角的度数越大。( )

5.一个20度的角,透过放大5倍的放大悼词100度。( )

四、选择题。(10分)

1.下图中有( )组平行线,( )组垂线。

A. 1 B. 2 C. 3 D. 4

2.两个因数的积是150,如果两个因数同时乘3,积是( )。

A.150 B. 450 C. 600 D. 1350

3.在80□918≈81万中,□中可填( )。

A.5-9 B. 0-4 C. 任何数字 D. 0

4.634÷78,在试商时把78看作80,得到的商容易( )。

A.偏大 B. 偏小 C. 无法确定

5.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样的平行线可以画( )。

A. 1条 B. 2条 C. 0条 D. 无数条

五、动手操作:画一画,量一量。(4分)

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B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六、解决问题。(33分)

1.光明小学有学生362人,图书室里的图书可以给每个学生分26本。图书室一共有多少本图书?(4分)

2.学校买来足球和排球各6个,买足球用去264元,买排球用去180元。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多少元?(5分)

3.校园里有一段长36米的小路,在路的一侧栽树,每隔6米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5分)

4. 植树节学校组织三年级三个班给果树施肥。

(1)一班一共给多少棵果树施了肥?(4分)

(2)二班平均每人给多少棵果树施了肥?(5分)

(3)三班比二班多给90棵果树施了肥,三班平均每人给多少棵果树施了肥?(5分)

(4)完成下面统计图。(5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1、每小题0.5分,共6分。

6000 0 4800 25000 30 100 7 11 1200 4000 9 30

2、每小题2分,验算1分,共13分。

18081 14620 21 6 8…72 24288 竖式略

3、每小题3分,共12分。

41 545 8 31

二、每空1分,共17分。

1、千万 5个千万 十万 7个十万 两亿五千二百七十九万两千

3亿 2、垂直线段 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行 相交

4、88 8800 5、一 十 6、五 四 12

三、每小题1分,共5分。 √ × × × ×

四、每小题2分,共10分。 AB D A B A

五、共4分, 答案略。

六、共33分。

1、362×26=9412(本) 答语略 (4分)

2、(264-180)÷6=14(元) 答语略 (5分)

3、36÷6+1=7(棵) 答语略 (5分)

4、(1)20×15=300(棵) 答语略 (4分)

(2)180÷15=12(棵) 答语略 (5分)

(3)(180+90)÷18=15(棵) 答语略 (5分)

(4)略 (5分)

评分标准:4分值题列式、计算、单位名称、答语各2、1、0.5、0.5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13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灵活并准确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知识。该单元可以分成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本节课要完成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能整除的) 的教学任务。重点是提高学生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能力和首位能够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简单的竖式除法, 解决表内除法问题;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能够针对具体问题, 解决计算和验算的方法, 理解意义。

2.丰富对乘法验算意义和相关运算性质的认知, 提高概括与归纳能力, 丰富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 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能整除的) 的计算方法, 会运用竖式计算。

难点:认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基本理解两种验算方法的计算原理。

【设计理念】

遵循阅读教学双向互动原则, 采用情境教学法,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突破,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提高认识

1. 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说的准又快。

(多媒体出示口算题)

40里面有 () 个十, 46里面有 () 个十和 () 个一, 73里面有 () 个十和 () 个一……

设计意图:巩固二年级所学内容, 让学生在温习中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起他们的好胜心理, 产生学习的欲望。

2. 想一想、数一数, 看谁脑筋动得快。

(多媒体出图片, 设置教学情境)

猴子们一起摘了18个桃子, 如果平均分, 两只猴子可以各分得几个?3只猴子呢?想想平均分, 还有可能是几只猴子来分?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 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 对趣味性的题目进行探讨,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3. 提出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如果用竖式会列式计算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提出有难度的问题, 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二、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1. 大家看看课文第一页的两幅图, 验证一下刚才的想法是否正确, 自己完成课本上的两个计算题。鼓励用教具来动手实践, 谈谈摆与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实践的机会, 从而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合作交流, 互动探讨。引导学生说说40&#247;2与46&#247;2的联系和区别, 形成算法。

设计意图:加强小组合作,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基础训练, 夯实基础, 有利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 让学生思考用竖式计算, 小组讨论方法后汇报交流, 安排学生上黑板演示, 谈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要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这里老师也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引导。

三、当堂巩固深化提高, 激发主动学习能力

1.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1、2题, 小组合作, 检查掌握情况。

2. 指名上黑板完成拓展演练题, 相机提出有余数除法问题, 精要点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后两道题。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 如果学生们能够自主解决更好, 如不能解决, 可以降低难度。

3. 自主完成想想做做4、5题, 小组交流订正, 针对第5题加强思维的拓展,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答题步骤。

设计意图:简单应用题能够联系实际生活, 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答题方法。

四、点拨除法验算方法,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 针对第5题, 让学生思考, 自己计算的结果如何验证。指名回答, 将学生的两种验算方法板书。

设计意图:一般来说, 优秀的学生是能够掌握逆运算验证的思路的,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 有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2. 让学生快速浏览第3页上例题, 提问: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明确用商和除数相乘验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方法是二年级相关学习内容的加深, 算理具有一致性, 一般来说, 学生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3. (多媒体出示问题) 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组织讨论式子21×3+2=65中各数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此问题是上一问题的延伸, 是对学生除法验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 自主学习, 思考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并由学生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路, 当然, 这里需要老师的点拨。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4页“想象做做”第2题、第4题。

参考文献

[1]王凯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类思想方法研究[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1 (06)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14篇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五年级上册共分成两个单元,先教学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这两个单元中间插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多。例如用竖式计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在用竖式计算中又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除数是整数、除数是小数等各种情况,其中小数除法还涉及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知识;为了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还要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的知识,等等。如果把全部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教学,大约需要二十几个课时。在这样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容易稳定持久。分成两个单元后,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进行土地面积计算时经常要进行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与平方米的单位换算。这时,就可以应用第七单元里教学的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这一规律是探索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目标,这两个单元精简了有关循环小数知识的教学。在第七单元里不出现除不尽的除法,在第九单元里只结合小数除法中除不尽的实例,指出循环小数的特点,讲述循环小数的概念。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了解,不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教学是以整数乘、除法的计算作为知识基础。只是计算时多了小数点的处理这一“新问题”。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应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可以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3)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并能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相应的转化,逐步掌握合乎逻辑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突破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的难点,学会正确计算,并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引导学生采用已经掌握了的“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典型课例分析

(注:南师大附小贲友林执教)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小数和整数相乘”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

2在观察、探究、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学生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师:大家买过东西吗?看屏幕(出示购物场景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铅笔,每支0.3元;橡皮筋,每根0.06元;羽毛球,每只0.8元。

出示问题:买2支铅笔要多少元?买9根橡皮筋需要多少元?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

师:你会算吗?

师:请大家观察这3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是的,3道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小数,一个因数是整数,都是小数和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小数和整数相乘)

评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师:为什么这3题都用乘法算?

师:3个问题中,如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就是求3个0.8是多少。请看屏幕,我们在正方形中涂色表示3个0.8。

师:通过涂色,我们进一步知道:求3个0.8,用乘法算。从图中我们也能看出:0.8×3=2.4。刚才我们同学在口答算式时,也说出了这几道算式的结果,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师:大家的算法差不多。这样算,其实凭借的是感觉。但从同学们刚才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都是把它先看做——整数乘整数。

评析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

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师: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屏幕出示)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妈妈买了一个西瓜,正好3千克,每千克2.35元。

出示:5元,够吗?10元呢?

师:你能口算这一题,不简单!如果估算,把2.35元看做3元——

师:也就是说,买3千克西瓜的钱数,比6元多,比9元——少。

师:要用多少元,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大家试着在作业本上用竖式计算2.35×3。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试做情况。学生出现了两种写法,视频展示。

师:请大家比较,两种写法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7.05,但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

师:说说你们在写竖式时是怎样想的?

写法1的学生:写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乘法的竖式也要相同数位对齐。

写法2的学生:我在课前预习时,看到书上的竖式是末尾对齐。

师:你认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竖式应怎样写呢?

学生争执不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师:我们一起对照竖式,口述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学生说至“三五十五,写五进一,三三得九,加一得十,写零进一,二三得六,加一得七”,教师示意学生“暂停”)这一段计算过程,我们特别熟悉——

师:对!刚才口述的这一段内容,是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在进行计算。所以在写竖式时,末位对齐。当成整数乘法计算之后,还要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这一题的积中的小数点点在什么位置?

师:联系这之前我们的估算,7.05元,比6元多,比9元少。积是两位小数,小数点点在7的右下角。关于在积中点小数点,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家的想法也就是说,积有几位小数,要看——因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这是大家现在的猜想。我们来看先前所算的3道题……我们发现与猜想一致。

评析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师:再看几题(屏幕出示)。

师:这几题,算完了吗?

师:对!按照大家刚才的猜想,这几题在积中如何点上小数点呢?

学生口答,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显示所点的小数点,因数和积中小数部分的数字添加底色。

生:我觉得这几题还没有做完,乘的过程中要点上小数点。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例如第11题,4.76乘2时,积是9.52;4.76乘10时,积是47.6。952、476,都要点小数点。

师:计算过程中点不点小数点,大家的想法呢?

学生陷入思考中。少顷,一位学生起立发言:我认为,计算过程中不点小数点,只要在积里点小数点。计算4.76×12,先算476×12。用竖式计算时,我们是先把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评析本课以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算之道理:凭感觉“先看做——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与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我也赞同他的想法。谢谢刚才两位同学,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另一位同学通过思考,很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生:第三题,103×0.025,积比103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乘法不同。以前,积比因数大;这道题,积比因数小。这就像商场卖东西打折,打折后的价钱比原来少。

师:你学数学的感觉真好!商场打折,计算时可以转化成小数乘法计算的问题,还有你谈到的因数和积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都将要探讨。继续看这3道题,积是不是这样点小数点?我们大家所猜想的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对不对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这3道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多少?

师:通过验证,我们初步确认: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我们在后面学习小数乘法时,还要探讨“为什么相同”这个问题。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后

(学生独立完成。屏幕出示这几题的完整计算过程,学生核对,全对的学生为自己鼓掌祝贺。反馈学生做错的题目,其余学生分析错因。)

评析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是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典型习题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的理解层面上总结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综合运用整数乘法法则、乘法中积的变化和由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3项知识,从计算小数乘法的过程中,归纳小数乘法法则。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给予学生3点提示,引导学生领会教材中的

(3)判断积扩大了多少倍,再缩小相同的倍数。

由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积5694扩大了100×10=1000倍。为了使积等于4.38×1.3,根据积的变化,把整数积5694÷1000=5.694。所以4.38×1.3=5.694。

按照教材引导学生领会“试一试”的3个步骤,再计算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部分需要补0),如0.038×0.25;计算整数乘以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相同),如106×1.25;计算小数乘以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相同),如0.024×35。

从而得出,做小数乘法,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再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整数积上点上小数点。当小数乘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因数小数点位数之和;当整数乘以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乘数小数位数;当小数乘以整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被乘数小数位数。

最后,按照乘法的法则结构归纳小数乘法法则。小数乘法法则结构与整数乘法法则结构相同:乘法法则分为计算范围(数的范围和运算范围)和计算过程(计算顺序和结果表示的方法)。

上一篇:井冈山精神与中共之路下一篇:落地生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