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面包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024-06-27

特殊的面包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10篇)

特殊的面包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第1篇

你想吃面包吗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今天的区角游戏时间,泊然在教室里四处晃悠,先到积木区看看,接着又去了艺术区,最后来到了家庭区。他来到娃娃的床前,悠悠在给娃娃穿衣服,泊然站在边上看了一会,离开小床走到微波炉前,自言自语地说:“今天烤点面包给宝宝吧。”

他在柜子上四处寻找了一会,转身走向推车,推着推车到了积木区。泊然直接走到积木区放小方木砖的柜子处,将木砖放进推车,放了满满一车积木后,他又推着推车回到了家庭区,然后将方砖一个一个放进微波炉,关上微波炉的小门,在操作板上按动了几下。

他取出碗一个一个摆在桌子上,然后打开微波炉把方砖一个个放进碗里,抬头对我说:“老师,你要吃面包吗?”

我们把教室里最核心的“黄金空间”给了孩子最喜欢的积木区和家庭区,并且在区域之间通过多条通道和低矮通透的柜子保持了开放与畅通,方便让孩子看到并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想玩的材料,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游戏意图。正如泊然,用积木区的“小砖”在家庭区完成了给宝宝烤面包的游戏意图,试想如果游戏区域是封闭的,区域之间是不可流动的,功能化的,可能今天这个游戏就不会产生了。

点评:如何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支持孩子的区角流动。海森高环境创设的核心之一是打破区角功能化,如同超市的货架,区角仅仅是材料分类存放的地方。积木区和家庭区占据的空间最大,这两个区通常会相邻,因为孩子在这两个区之间的流动是最频繁的.。正如案例中所描述,开放的通道和低矮的柜子以及对区角功能化限制的取消,支持了幼儿自由出入区角、方便取放不同区角的材料进行游戏,实现自己的意图。孩子真正成为了游戏的主人,在游戏里主动学习。

过去我们常常会提供很多高结构的游戏材料,无法支持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游戏需要,容易让孩子很快产生厌倦或者挫败感。而主动学习环境中有丰富的“开放性”材料,比如:积木、纸筒、绳子、沙……孩子们可以把它们变成任何需要的物品。泊然把积木变成“面包”,当然,也可以在他需要遥控器的时候,把积木变成遥控器,总之,低结构开放性材料给了孩子很多想象创造的空间,材料为孩子的意图服务。

点评:我们观察泊然先是在教室里四处晃悠,最后进入家庭区产生给娃娃烤面包的意图。如果能够借鉴海森高的计划环节,支持幼儿在入区前就能够尝试学习表达并形成自己的游戏意图,包括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将会带来幼儿更大的发展。

特殊的面包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第2篇

大家都知道“环境造就人”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我们每个成人 都会感同身受相信他,但作为教师,对于在沟通过中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这些有特殊习惯的孩子呢?

情况分析:

凡兵小朋友是今年九月份刚入园的新生,已经度过了入园时的适应期,因此能很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但是规则意识不强。随意性很大;而且比较懒惰,做任何事情小手 都不肯拿出来,同时也比较地任性。

由于刚入园对于幼儿的规则训练并不是很注意,再加上幼儿年龄小,没有太多的规则。来园后幼儿对桌面游戏活动兴趣不是很高,每天玩了一会儿就会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因此兵兵形成了一种玩完玩具不整理地习惯。课后一会儿时间他就会到各个区域乱跑,把各种玩具都拿出来玩并扔地到处都是。

兵兵比起其他幼儿又比较懒惰,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拍铃鼓的时候,他也坐着不动,不配合老师的活动而是把整个身子躺在椅背上。在操作活动中耐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做任何事老师都要不断地提醒他,催促他。

兵兵也很任性,有一次吃水果后其他幼儿都在老师的提示下把桌上吃剩的果皮扔到垃圾桶里。只有兵兵面前还有一大堆果皮,老师提醒他应该把果皮扔到垃圾箱里,可他就是不扔,还在一边撒娇。让老师又好气又好笑,因为这样老师没有奖给他红五星。放学爷爷接他时,他对爷爷说让爷爷帮他买好多红五星。爷爷就要求老师帮他贴一颗,而且也没问为什么没有奖到红五星。我综合上述兵兵的各种行为得出: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方式肯定存在着不小的关系。

针对兵兵的不良行为习惯,首先制定出具体的措施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1:在活动中增强他的规则意识,教师教给他整理玩具的方法,让他知道玩了玩具后应该自己整理的道理

2:让他知道下课后老师没同意拿玩具玩的情况下不应该随意去拿。

(二)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想办法(通过口头表扬鼓励及物质奖励法红五星的方式)。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他有主动参加活动的欲望。并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2:在平时的活动中老师多注意对他进行动手操作方面的培养,提高其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良好个性的培养

1:在日常生活及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个性,让他学会谦让.互助。

2: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其好的个性。在家不要太娇惯和溺爱孩子。

总之,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些不良行为的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我们给予鼓励,表扬。对于他们的不足,应相信他们会改正,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的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与特殊性 第3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目的与任务,特殊性

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 个体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为入小学后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因此, 要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及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1.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一般是指个体对某些事物的积极态度。积极态度的产生、维持、巩固和发展不仅是个体进一步追求这些事物, 探索这些事物的内部动力, 而且也会成为个体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个性倾向性开始形成的幼儿时期,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之一。

2.初步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意识

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审美的看法, 只有真正意识到音乐的这一功能, 才可能更好地从音乐实践中获取人生的乐趣。因此, 幼儿期的音乐教育也应注意帮助幼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到音乐是他们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

3.发展基本音乐能力

基本音乐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水平, 而且也有助于增强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因此, 让幼儿初步学会辨认和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及简单的曲式结构, 学会初步地创造性地自我表达, 发展基本的音乐概念以及掌握简单的唱歌、跳舞、奏乐的技能, 是幼儿教育应当完成的任务。

但是, 幼儿音乐教育应注意防止在技能技巧上提出过高要求, 防止把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凌驾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之上, 更不能用像对中小学生甚至成人的要求一样对待幼儿。

4.注意贯彻全面发展的要求

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 还应时刻不忘从教育的宏观目标出发, 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幼儿进行教育, 使幼儿从小就对周围世界有一个正确态度, 培养对同伴的良好交往意识和能力, 培养自尊和自信心以及独立意识和能力。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幼儿音乐教育与其他年龄阶段音乐教育的区别, 是由这一阶段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幼儿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 所以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自然地具备综合性与游戏性两大特征:

1.综合性

幼儿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1) 形式上的综合性。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 在形式上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 这种初始状态的、尚未分化的综合体与今天在高度分化、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综合艺术形式有着本质区别。儿童在早期的音乐学习活动中, 也更自然地倾向于接受和追求这种初始的、尚未严格分化的综合形式。因此, 在整个幼儿期的音乐学习活动中, 很少有把歌、舞、乐 (特别是歌、舞) 截然分开的。越是年龄小的幼儿越是表现出对这种综合性音乐活动形式的喜爱。在他们真正感到愉快的时候, 必定是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在幼儿中期和晚期, 他们也可能根据成人的要求安静地听、看别人的表演, 或者单纯地只是唱歌、跳舞或奏乐。但如果给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他们仍旧倾向于选择那种载歌载舞的形式, 并会在综合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更加高涨的热情。

在幼儿园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 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幼儿们同时既唱又跳或者边唱边奏、边跳边奏;二是一群幼儿分成几组, 每组分别担任唱、舞或奏乐, 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共同表演;三是在一次活动时间中, 连续地交替进行歌、舞或乐的单纯活动。

(2) 过程上的综合性。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 在过程上是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在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自发性音乐活动”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他们每一个人既是“天才”的作家, 又是“天才”的演员和“天才”的观众。他们富于创造性地自我表达、自信而且自豪地自我欣赏, 全身心地沉浸在创造音乐的音响和自己的动作过程中, 而往往并不在意别人对他们的看法。

早期音乐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主动倾向性。要想让幼儿真正感到音乐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快乐源泉, 就要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 在没有过多成人价值观念的干扰情况下, 在自我表达、自我欣赏、自我教育的过程中, 充分享受音乐的乐趣。如果在儿童自己产生、分化这些过程的需要之前, 由成人过早地将这些过程割裂开, 很可能会不幸地剥夺或者减少音乐活动带给儿童的快乐, 这对于幼儿音乐爱好的形成与发展是不利的。

(3) 目的上的综合性。早期人类的音乐活动在目的方面的综合性具体表现为:它既是“娱人”的, 又是“娱己”的, 而且首先是“娱己”的, 而后才是“娱人”的。幼儿阶段也同样如此, 即他们主要是为了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直接获得快感而进行这种活动的。这时, 这种活动便带有很强的游戏性质。有时, 幼儿也为了与别人沟通情感而进行音乐活动, 这时活动则带有较强的交际性质。还有些时候, 幼儿也会应成人要求或自愿进行音乐表演活动, 这时的活动则会兼有娱人和炫耀的性质。总而言之, 为明确的目的 (结果) 进行活动, 不是幼儿音乐活动的主流。

2.游戏性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 游戏就是“玩”。玩与学习和工作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它的目的是直接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

6岁以前的幼小儿童尚未能很好地发展起他们的意志品质, 他们既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控自己的行动, 使之符合某种个人的、社会的长远利益。如果一个活动的过程不能直接符合他们即时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快感, 那是很难说服或强制他们真正投入到活动中来的。

因此, 幼儿音乐教育的另一重大特征就是游戏性。游戏性在这里有两个含义。其一, 无须一定要强使儿童感到他们有义务来从事这种活动;其二, 儿童必须能够直接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快乐。

特殊的面包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第4篇

一、特殊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

西西,男,三岁零五个月,一名轻度自闭和感统失调的特殊幼儿。

(一)对声音的反应敏感

西西对于一些声音是会很恐惧的,比如突然的鞭炮声、喇叭声,此类声音一旦响起,西西就会紧闭双眼捂住耳朵,畏缩不前,并边哭边说宝宝怕!但是在幼儿园里也有他喜欢的声音,刚入园的那段时间每当钢琴声想起,他就会静静地坐着听,之后只要老师的琴声一响,他都会主动触碰琴键并开心地笑出声音来。有段时间西西也会自己创造出一些声响,比如把椅子靠在区角柜边,用椅背敲击发出声音,节奏也较平稳。当你将他放在身边试图制止他的行为时,他便开始磨牙制造声音。

(二)平衡缺陷

西西的走路姿势也会略显特殊,走路时前脚跟喜欢踩着后脚尖,原地跑步时容易出现同手同脚的现象。在户外活动时,西西也不能一个接一个地跟在小朋友的后面,走着走着就会脱离队伍。西西的平衡能力较弱,在走梅花桩或低矮物体上时,他就绕道而行,甚至直接脱离群体,不参与活动。

(三)语言发展迟缓

刚入园的时候,西西不会主动入厕,需要成人督促。有一次我问他:“西西,有没有小便?”他回答说:“没有小便。”西西小便完我又问他:“西西,你没有还是有小便?”他说:“有小便。”可是他明明才解过呀。有时老师在跟其他孩子说话时,西西也会重复老师或孩子的话中的词语,尤其是一句话中后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可见,西西的语言发展迟缓,还处于鹦鹉学舌的阶段。在与别人的对话中,使用人称代词时,分不清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比如:老师问西西:“我是哪个老师呀?”西西回答:“我是李老师。”如果老师问:“你是谁?”西西会回答:“你是西西。”从小班第一学期到现在还是会有人称代词的错位现象。

(四)难以进行社会交往

第一学期末,西西渐渐愿意坐在小朋友的中间,并且会用双手拍打小朋友的肩膀并用身体向其他孩子身上倾斜还龇牙咧嘴地笑起来。从他的表现中感觉西西渐渐意识到其他小朋友的存在,并试着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别人去交往了,但西西通常会用破坏性的方式去交朋友。比如倚靠在小朋友身上,推倒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的作品,仍然嘿嘿地笑。说明在社会交往中,他不理解别人的情绪表现,对别人的表情、语言、动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五)缺乏规则意识

由于西西对别人的指令或谈话缺乏回应,所以在集体中对指令的反应也较差,规则意识也难以养成。比如,每次玩完滑滑梯老师摇铃鼓集中幼儿的时候,他都不会主动归队,基本上都是老师拉他下来。教学活动中,只要老师的注意力不在西西身上,他就会跑去午睡室,要么就躲在角落里自己玩,时不时会发出“啊”“哦”的声音,音量忽大忽小。即使在老师身旁也阻挡不了他制造出其他的声音和动作,比如晃动椅子,敲打区角柜,或者是吸吮手指。

二、特殊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一)幼儿园老师的问题

1.教师对于特殊幼儿的教育经验准备不足。

我们班上的三位老师都很年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时间平均不足4年,以前的工作中没有遇到过特殊幼儿。对于自闭倾向和感统失调的症状我们都不是很了解,对于特殊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没有任何借鉴,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何针对特殊幼儿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引导。我想大部分幼儿园老师应该像我一样,虽然听说过特殊儿童一些典型的症状,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对于我们三位老师而言,在特殊幼儿的教育上我们基本上是零经验。

2.教师对于特殊幼儿专业准备不足。

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未曾接受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也无法理解特殊幼儿的行为表现,不了解他们的需要,导致无法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更谈不上如何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在班里对于西西的一些行为表现,起初我们都很不理解,不知道导致他问题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不知该如何去引导,更不知如何创造机会去发展他们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是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尽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行为特点做出适当的判断,并贯彻《指南》的精神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面对特殊幼儿时,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指南》去解读他们,更无法实现个别化学习的教育理念。

(二)家长对特殊幼儿的认识不足

1.特殊幼儿家长的认识误区。

在很多特殊幼儿家庭中,由于家长对于特殊幼儿的认识并不清晰,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难免有些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甚至会有逃避现实和隐瞒实情的现象发生。与西西妈妈的交流中知道,西西的爸爸一直认为只是比同龄的孩子发展稍慢而已,只要花时间努力弥补不足就能赶上其他孩子。殊不知自己的主观判断已经耽误了孩子最佳干预期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2.其他幼儿家长的认识误区。

因为普通人对自闭症的了解太少,所以很多家长不太容易接纳、了解特殊幼儿的行为,会担心自闭症幼儿会影响自己的孩子。所以正常儿童的家长对于特殊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往往持有排斥的态度,更不会去关注这样特殊的儿童。

nlc202309081826

三、特殊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的教育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面对这些特殊幼儿时,作为教师该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帮助他们?

1.调整心态,耐下心来,关注特殊幼儿。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面对正常的幼儿还是特殊幼儿,我们都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在思想层面上应该认识到:首先,特殊幼儿是可以教育的,只是他们需要比正常孩子投入更多的耐心和情感。其次,若教育出现问题,应先从自身出发,是否活动难度过大,反思自己是否对于特殊幼儿缺乏理解,而非立刻苛责特殊儿童。所以我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端正态度,耐下心来,播种爱。在生活方面,西西在刚入园时大小便需要老师来提醒和帮助,有段时间每天都会把大便拉在裤子上。慢慢我们就发现一般西西发呆的时候就是他想拉臭臭的时候,所以老师要观察西西,时刻做到眼里有西西,心里有西西。在组织幼儿入厕时,我们会先让少数幼儿和西西一起去,既避免了西西在集体中的特殊性同时也加强了对西西的关注。这样保育老师可以在不忽略其他幼儿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身上。经过家园的共同努力,现在的西西能自己主动入厕,只是如果老师不督促的话难免会把小便尿在地上。在教学活动中的西西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只要老师稍不注意他就会躲在角落里。为了让西西参与活动,老师会与西西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既让西西能够融入集体,有不离老师太远,以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现在西西已经能够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参与他喜欢的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了。

2.放大优点,营造轻松、温馨的集体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孩子生活之初的头几年,在他的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以及丰富、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一个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班集体,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每一个班级都是由个性化的孩子组成的集体,良好的班级氛围与环境的形成有赖于班级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而良好共性是在个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性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个性,促进孩子全体素质的进一步优化。对于特殊幼儿也不例外,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在行为规则方面,西西是无意识的,有些行为会遭到孩子们的反感和排斥。使得有一段时间孩子们总爱告西西的状。比如以拍打小朋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欢喜,喜欢靠在小朋友身上,甚至“破坏”其他孩子的作品等为了让孩子们接纳西西,在日常生活中我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发现记录孩子的闪光点,终于我发现了西西的兴趣(爱画画、爱音乐)。于是,我们就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在活动中积极创造机会,让他在集体中接受锻炼,并及时进行表扬,充分肯定优点,让他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慢慢地,西西参与活动的时间长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接触西西,多和西西进行眼神和语言上的交流,找到互动点,建立起情感联系,为他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爱说爱笑的氛围。也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西西的关注和喜爱,从而使孩子们的关系变得融洽。最近西西给了我们一个很大惊喜,他会主动找老师交流,有一次我在班级备课,他主动来到桌前看着我说:“李老师,刚才……”尽管西西表达的内容并不完整,但是他愿意主动看着别人并有交流的愿望了。当孩子在我们的摸索和努力中有所改变时,你会发现这其中带给你的感动也是无法言语的。我们也相信西西总有一天和其他孩子是一样的。

3.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情况,做好配合工作。

大多数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时,不是震惊、难过,就是自责甚至逃避,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帮助正常幼儿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同时也要体谅和理解特殊幼儿的家长,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信心,配合专业人员对孩子实施教育。配合得越好,就越能坦然面对事实,越对未来有信心。在面对西西的教育过程中的问题,针对西西在园的表现以及家园配合的方面,我们每天都与西西妈妈进行沟通。

(二)对幼儿园的建议

1.开展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培训。

对于特殊幼儿,幼儿园不仅要给予接纳的态度更要开展特殊幼儿的相关培训,因为幼儿园教师尚不具备对待特殊儿童特别是自闭症、多动症等进行判断的能力和恰当的教育能力。所以只有普及幼儿教师的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和教育能力,才能做好随时接纳特殊幼儿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也能做出客观评价做到适当处理和引导,从而体现在集体教育环境中对特殊幼儿的个别化教育。但目前幼儿园老师只是被动的接受,既不利于老师教育的开展,也不利于教师情绪上的自我调节。

2.利用家长学校,正确认识特殊幼儿群体。

开展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引起社会的关注,帮助正常幼儿家长及特殊幼儿家长了解并接受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和接纳特殊幼儿,营造和谐、友爱的集体氛围,帮助特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三)给家长的建议

1.给特殊幼儿家长的建议。

作为父母,首先不要因为孩子的疾患互生怨言,应该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要用科学、客观的态度去面对。

重视支持幼儿园和专业机构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如:半天在幼儿园,半天在专业机构。通过与西西妈妈的多次交流,西西从15年12月份开始每天都会接受相关治疗中心半日的训练。每天早上入园,午饭前接回家,下午接受训练,至今有3个月的治疗期,明显看到了西西的变化和进步。看到西西注意到了身边人的存在,并对他人的交流渐渐有了一些回应。看到西西的变化,老师们都乐在心里,真心为孩子高兴,为这个家庭感到欣喜。

客观看待孩子的发展,对孩子保持适当、合理的期待,多鼓励和赞美孩子,多关注一些成功的案例。

根据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幼儿园教师相互配合进行教育,共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比如: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提醒下,我们知道西西不能吃容易引起兴奋的西红柿。由于西西感统失调,有些动作是不利于他发展的,比如当西西不停地跳和旋转的时候家长应该做的就是直接制止他的行为。对于西西的异常行为我们基本能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做出判断,是制止还是适当引导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家园沟通越细致,越有助于特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参加针对特殊儿童而设的培训机构,建构自身的社会支持团体,以便为孩子争取更多的帮助,同时可以交流经验,相互帮助,相互扶持。

2.给正常幼儿家长的建议。

调整心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参与各种形式的爱心援助活动,促使更多的人和企业响应社会呼吁,投入到关爱活动中,倡导和发扬社会博爱精神,为特殊儿童创造充满爱的社会环境。

一个正常的家庭,突然多了一个特殊儿童,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现实。一个有序的班集体,突然多了一个特殊儿童,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件多么严格的考验。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要明白:特殊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陪伴,同时应该客观认识和评价孩子,不要盲目地乐观或悲观。我们应该清楚了解特殊儿童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天赋,同时对其奇怪的行为又要给予适当理解,我们都要理性对待,积极面对,促使他们的发展!

特殊的面包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第5篇

一、发挥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培养具有优美体态的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

前苏联革命家加里宁说:“人要是学会了跳舞, 连走路都可以美观和文雅些”。由于舞蹈艺术的中介是人体, 所以, 每次舞蹈课开始后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基训, 通过基本形体训练, 来解决个别同学因长期不良的写作姿势造成的缩肩驼背等不良体态。训练内容是采用芭蕾形体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如:芭蕾的“升、绷、直、立”训练, 古典舞蹈的身材的韧带、肌肉的软度、延展性和控制力的训练。这些训练造就学生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 加强其对身体的支配力, 使学生亲身体会人体语言的美妙, 使学生形体发育健康、匀称、挺拔。

二、发挥舞蹈教育的感染力, 培养活泼开朗和坚强意志的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

舞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是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专业必修的技能课程之一, 在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的系统化的舞蹈教学可发掘学生的潜能, 塑造未来幼儿教师健康活泼的个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幼儿舞蹈是舞蹈艺苑中一支鲜嫩的花朵, 它除了有舞蹈艺术共有的特性外, 又有它自身的个性和特点。突出表现在活泼, 天真, 夸张, 有趣。它“小”, 时间短, 内容不复杂, 结构简单, “浅”, 没什么悬念, 但往往有一定的简单情景, 非常有趣。学生学起来不困难, 而她们以幼儿身份, 带着幼儿天真纯真的情感和去学习表演幼儿舞蹈时, 心理会受到表演情绪感染, 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开朗活泼。

同时, 舞蹈课训练本身, 需要每个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具有持久的毅力。而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多为90后的独身子女, 具有娇惯、任性、怕吃苦等许多特点。另一方面许多学生本身就自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 自信心和意志力都很缺乏。刚开始舞蹈训练时, 在苦、累、痛面前就有很多同学开始退缩。我一方面引导她们向高年级的师姐们学习, 另一方面也讲述一些舞蹈家的生平事迹, 让她们认识到能吃苦是做一名职业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同时, 通过训练和适度安排一些小表演 (展示) , 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体态、气度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变化, 让她们充分感受到自己也能行。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重新树立知难而上, 奋发进取的精神。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吃苦精神和较强的意志力有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

三、发挥舞蹈的具体形象性和创新功能,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

舞蹈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这非常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爱动、爱跳的特点, 也很符合职高生更擅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它能培养同学们的形象思维, 训练其敏锐的视察能力, 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甚至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我在课堂上设计的舞蹈训练组合一般简单、易记;组合结构安排上也较有逻辑性。例如:从头到脚, 从左到右;另外还通过动感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绪, 加强学生的记忆。通过小组间的竞赛, 检查他们舞蹈掌握的情况, 并及时鼓励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主动参与, 积极投入。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舞蹈, 还作为一种时空艺术, 它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我改变陈旧的模仿形式, 把教学过程变成同学们主动参与的活动。比如在教维族舞蹈《大坂城的姑娘》时, 我先创设情境:“你们都是美丽的维族姑娘, 身穿漂亮的服饰, 长着长长的辫子、、、、、、”老师优美的语言, 生动的描述把大家带到情境中, 同学们似乎自己在葡萄架下, 翩翩起舞。让学生脱离本身的模式, 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 对于有些学生动作不是很美, 但动作富有创新意义的同学来说, 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由此可以看出, 舞蹈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通过调查发现, 舞蹈好的学生, 往往其他成绩也好。

四、发挥舞蹈教育的情感功能, 促进学生情商发展, 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

舞蹈极富美感和感染力, 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间舞蹈种类繁多, 绚丽多彩, 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丰富的人文情感要素, 极易激发起舞者和观者的情感共鸣。在我的舞蹈课程内容设置中, 我设置了新疆维舞、蒙古舞蹈、藏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等民族舞蹈的内容学习。教学中我常用一些民间故事以及学生以往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入特定的情景中去, 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 接受此民族的文化的熏陶。例如学习蒙古舞蹈、藏族舞蹈, 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质;学习傣族舞蹈, 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族舞蹈, 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舞种的民族风格时, 也就受到了那些风土人情潜移默化的感染, 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而这种人文素养的培养, 正是一个健康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又发现学生很容易对舞蹈活动表现出热情和兴趣, 但是这种表现是浅层的, 往往带有情绪色彩。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需将浅层的情绪表现延伸, 把学生原有的表面的热情内化为主动去跳舞的推动力, 从而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这就要求舞蹈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本, 强调主动性, 强调舞蹈教育对自身的影响作用, 对学生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改变把舞蹈仅仅作为技能训练和表演形式的错误认识。

五、发挥舞蹈自由性, 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

幼儿教育工作的独立性, 决定了作为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奔放、热情、自由、真实等个性特点。为此, 在课程内容设置中, 我增设了现代舞的内容。

现代舞又被称为“摩登舞蹈”, 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轮汤米尼斯曾说:现代舞蹈“不存在普遍的规律, 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许多现代主义舞蹈家倡导创新, 倡导舞蹈充分表现人们的真情实感, 并为之在技术上刻苦钻研, 丰富人体的表情手段, 开发人体表演区。所以这种舞蹈的训练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自由、喜欢新奇的心理特点, 从而在这种舞蹈的学习和表演中提高其表现力。

此外, 舞蹈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精神。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心理, 学好舞蹈可使她们在艺术节、技能大赛等舞台上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合理竞争, 增强集体意识和竞争能力。当然在学会竞争的同时还要学会合作。集体舞的对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都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合作。可以说这种集体观念的建立是自然而然地在舞蹈教育中形成的。

幼儿教师如何对“特殊儿童”施教 第6篇

关键词:特殊儿童 施教

所谓“特殊儿童”,从广义上理解,就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本文所提到的“特殊儿童”就是一些特别贪玩、特别好动、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每一个班都会有这样的“特殊儿童”,当家长把这样的孩子交到我们手里时,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受到和其他孩子同等的教育和关爱,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幼儿园教育应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必须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绝不可以歧视或者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下面笔者就如何对幼儿园常见的 “特殊儿童”——“多动症”孩子进行施教。

一、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

这是多动症儿童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就是无论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坐不定,站不定,不能专心,自控能力差,做事基本上都是有始无终。我们班有个男孩叫张云航,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无论上什么课他都不感兴趣,对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即便老师有意地提醒他该怎么做,可他只是“轻描淡写”的撇你一眼,继续“我行我素”。所以对待云航就不能要求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又不可以放任自流、不问不顾,这样既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又会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要“投其所好”,充分利用他好动的习惯,给他派点“活”干。我发现云航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做手工,所以,每当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我就会提前在他的桌子上放色彩鲜艳的手工纸、小剪刀、双粘胶等之类的工具,当他看到这些东西时,就会安静下来,并“专心致志”地开始了自己的手工制作,但是,他的大脑并没有闲着,也会时不时地抬起头来,还会听一两分钟课,然后又继续制作自己的手工,这样大家都会“相安无事”。

二、学习成绩差

这些儿童的智力与学习成绩不成比例,学习成绩差差往往是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所致。云航就是这样的,上课不认真听教师讲课,所以做作业就很困难,但是,我们教师绝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契机,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跟上其他孩子的进度,把他贪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把幼儿园布置的作业再耐心细致地交代给家长,求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或者教师抽出一些时间耐心地帮助学生来完成作业,千万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

三、其他的行为问题

绝大多数的多动症儿童都有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比如,喜欢打闹、恶作剧,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文具就会毫不客气地占为己有。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类孩子并没有真正伤到同伴,他们只是不喜欢闲着,惹得其他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这样的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越不和他玩,他就越想“欺负”人。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这类孩子有事情做,并且是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我们班的张云航虽然好动,但是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每次户外活动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而且表现得非常积极、热情,如指挥一帮孩子按照他的意愿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建筑群”,指揮其他孩子有序的进行钻、爬、跳等高难度的动作,甚至亲自做示范动作,嘴里还念念有词:“你看就这样子啊!”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让我们很难发现他是个“特殊儿童”。所以,教师要宽容对待“特殊儿童”,用平静和喜悦的心态去对待他。有爱就会有教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其实,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

四、喧闹、多嘴

幼儿园教师最怕的就是带着一个“特殊的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那种无奈和纠结经常困扰着我们此时,最好的办法还是“投其所好”。比如,我经常带一些幼儿喜欢的读物或者小型的手头玩具让他们玩,或者让这个“特殊孩子”来当小班长组织其他小朋友,这样他就会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还可以让他们做卫生志愿者,替教师检查卫生,保持公共场合的卫生清洁,只要有事情做,这类“特殊儿童”就不会再打闹、喧哗了。

总之,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容纳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特殊孩子”。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教育部出版,1999.10.

为特殊体质幼儿保驾护航 第7篇

主班老师马上将事件报告给园领导和保健医生,经验丰富的蒋老师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她吩咐配班老师拿一块小毛巾缠在筷子上,两人配合一边掐琦琦的人中,一边将缠毛巾的筷子插到琦琦的嘴里,以免孩子咬伤舌头。幼儿园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征求家长送往哪家医院时,家长才告诉老师孩子有癫痫病史,在当地的人民医院有专门的主治医师。经过医院及时抢救,孩子最终脱离了危险。

这例幼儿癫痫发作事件虽然有惊无险,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特殊体质幼儿管理不容忽视。所谓 “特殊体质幼儿”,是指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过敏性哮喘、发烧抽风及其他严重疾病的幼儿。出于种种考虑,特殊体质幼儿的家长在孩子入园时往往会隐瞒病史,给幼儿园安全管理带来隐患。为此,我园制订了《特殊体质幼儿管理办法》,构建了“六步走” 管理策略,将特殊体质幼儿的健康管理做细做实。

第一步:设置“入园关”,严格筛查特殊体质幼儿。 一是做好入园“面对面”排查。新生领取录取通知书时,要求家长带幼儿来园。幼儿园成立接待小组,与孩子简单沟通,初步观察孩子是否存在明显异常;与家长真诚交流,详细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讲解宣传《特殊体质幼儿管理办法》,与家长达成“安全重于一切,知情是最好保护”的共识。二是填写《幼儿入园登记表》排查。新生报到时,向家长发放《幼儿入园登记表》,将特殊体质幼儿列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调查,并强调“家长有告知幼儿园孩子真实身体情况的义务,如因隐瞒病情发生意外,家长负全部责任”,登记表由家长确认签字。这一条款的约定,对于想隐瞒病情的家长起到了一定的提醒作用,同时对幼儿园也是一种保护。三是认真查验健康证排查。新生入园时,必须持健康证,保健医生对健康证仔细核对,详细了解每位幼儿的健康状况,重点筛查特殊体质幼儿,统计造册,为后期管理做好准备。

第二步:尊重“知情权”,签订《特殊体质幼儿知情告知书》。幼儿园通过“分管领导、分管安全负责人、保健医生、特殊体质幼儿家长”四方约谈,深入了解特殊体质幼儿的相关情况并详细记录。在充分沟通、理解的基础上,双方签订《特殊体质幼儿知情告知书》。内容包括既往病史,家长要求教师做的特殊护理(一日活动中的关注事项),幼儿在园发病时的处置方法(所送医院、如何处理),幼儿园对家长的要求,等等。为打消家长顾虑,幼儿园承诺“为特殊体质幼儿的个人隐私保密”。《特殊体质幼儿知情告知书》的签订,提高了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意识,降低了幼儿园的管理风险。

第三步:管理“科学化”,建立特殊体质幼儿健康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幼儿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目前健康状况(已痊愈,或正在治疗中,或处在恢复期),幼儿发病史(包括发病时间、发病诱因、发病周期、发病时的症状、预防措施、应对策略)等。档案表经家长签字确认,成为幼儿园对特殊体质幼儿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第四步:监护“全程化”,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幼儿园建立教师与保健医生两级晨(午)检制度,并为特殊体质幼儿建立专门的晨(午)检档案。 晨检由保健医生负责,午检由各班老师负责,保健医生重点巡视,并做好午检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第五步:提高“应对性”,制订特殊体质幼儿疾病预防及处理预案。幼儿园成立由园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分管安全负责人、保健医生、班主任组成的特殊体质幼儿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每名特殊体质幼儿的情况制订详细、科学、可行的预防及处理预案,并要求班级教师、保育员及保健医生对预案做到烂熟于心。幼儿一旦发病,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合理、及时处置。

幼儿教师随笔 第8篇

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教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从事幼儿教育,要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既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无论是在生活的照顾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幼儿园教师就像一个百宝箱,什么知识都要通晓一二,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对家长的沟通能力等等。作为幼儿教师,我认为对孩子的爱、理解、倾听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爱和尊重是贯穿教育始终的,对孩子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教师要架起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们要用未来社会的眼光和标准,去培养教育我们今天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用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使幼儿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时刻记住让自己蹲下去,和孩子一样高,努力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幼儿教师,还要注重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使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写照。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幼儿从小就会使用礼貌用语,从小就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好孩子。

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 第9篇

一、用爱心去呵护

28年的班主任生涯, 我每天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起成长着、进步着。我试着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爱心让我发现, 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 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 我所面对的不只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 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1998年, 我接任一年级班主任之际, 一个满面沧桑、几乎对生活绝望的父亲战战兢兢地敲开了我班的大门, 他有一个失去双腿的孩子想要上学。从他断断续续的诉说中, 从他被无数次拒绝后失去光亮的眼神中, 我感受到了一个父亲一心为孩子求学而卑躬屈膝的倔强与渴望, 我迟疑过, 我感动过, 最后还是答应了, 我知道这一个承诺意味着什么样的付出与责任。但我实在不忍心让这个可怜的父亲再一次失望而归。就这样, 我接收了一名没有双腿的孩子王某, 成为班级86名的一员。望着这个失去活动能力又对命运毫不屈服的孩子, 我竭尽全力倾注了全部的母爱。我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 每天楼上、楼下、食堂、厕所, 抱着她不停地转换地点, 整整六年, 我连半天假都不敢请, 让这个特殊的孩子感受到了学校、集体和教师的爱与温暖。

二、用微笑去交心

笑容不仅使自己愉快, 更能给别人带来愉快的心境。作为教师不可缺少微笑, 特别是班主任更不能缺少微笑。因为微笑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与安慰, 特别是像王某这样的学生, 她从来没有微笑, 每天都是忧心忡忡、闷闷不乐的。作为班主任的我希望她能生活在阳光里, 每天都快乐地成长。因此, 我时时带给她的是微笑, 即使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不愉快, 我都不挂在脸上, 我仍把微笑带给学生们, 让每个孩子感到温暖, 感到幸福:每天早晨我会微笑着走进教室, 来到王某身边去关心她的作业上一些细微的问题;当体育课时, 别的同学都到操场去活动了, 我会带着微笑来到她的座位同她共同度过这一刻, 陪她看看课外书, 一同批批作业……让她的生活更充实些。每当放学的时候, 学生们都走出教室后她静静地等待家长来接时, 我又带着微笑来到她身边, 让她没有孤独感, 不会产生自卑感, 也不会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 同时让她的脸上渐渐出现微笑, 成为一个阳光的孩子。

三、用榜样去鼓励

每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一定的威望, 一走进教室就脸沉似水, 一脸的严肃, 其实教师的威严并不是靠刻意的修饰来实现的, 而是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来展现的。每当在教室里走动时, 发现过道有一张小纸片可能有的班主任会示意某某学生捡起来, 此时我会弯下身子把它轻轻地捡起来, 这样一个细微的动作, 学生不是用眼睛来看你, 而是用心灵来感受你, 学生也会效仿你。特别是王某的作业本、饭菜之类的事, 我都是亲自送到她的桌子上。这一点点细微的动作, 全班的同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此时的效果胜于千言万语。从此, 我班的同学已形成抢着去捡地上的纸, 抢着去帮助王某拿书包、拿饭菜、拿作业等事情, 真是身教胜于言教呀。

经过六年的朝夕相处和精心教育, 王某改变了, 她的脸上有笑容了, 每天也愿意来上学了, 与同学也有说有笑了, 最关键的是她的哭声没了, 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上升, 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十几年过去了, 她一路走得很乐观, 也很积极, 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生活也非常美满。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让我们以此为处事原则, 并来教育我们的学生, 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孩子们, 他们更需要关心与爱护, 更需要细心与耐心。我们要有这种特殊的耐心和细心。

摘要:班主任工作中, 要重视细节的处理, 对待特殊的孩子应该有“特殊”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爱心呵护,微笑交心,榜样鼓励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班主任论坛.

特殊幼儿个性的转变 第10篇

我对市区内几所幼儿园的幼儿进行了了解,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个性孤僻。内向的幼儿70%以上是离异家庭,他们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更不愿意亲近老师,可见离异家庭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很不利的成长环境。(2)15%性格倔犟的幼儿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表现自私自利,骄横无礼,家庭的过分溺爱,使他们成为现代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3)15%的幼儿家庭教育很正规,他们在集中活动中团结和睦。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信心。综上所述,怎样使那些孤僻内向,骄横无礼的幼儿能逐步转变为大方开朗,乐观向上。谦虚谨慎的幼儿呢?

一、不断提高老师自身素质,做“三有”人

《礼学·学记》有道:“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教学。”教师严于律己,严格教学,学生才会信任教师。爱戴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有“信争亲”学生才能发自内心主动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健康成长。作为老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使幼儿“素和信”呢?这就要坚持学习,经常阅读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籍、报刊,做教学的有心人,做“三有”教师,即要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教师首先要把所有的爱和真心给予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去辅导和教育每一个孩子。对于个性特别的幼儿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常与他们谈话,亲近他们,抱抱他们,让他们觉得教师就像妈妈一样,更让他们认为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二、善于表扬,鼓励,鼓励再鼓励

一位著名的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道:“要做育苗大师,不做技草专家。”作为幼儿教师,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还要毫不吝啬地把你的表扬和鼓励表达出来,告诉幼儿这件事他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让幼儿在表扬和鼓励声中找到自信。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常常对幼儿说“男子汉就不哭”、“摔倒了没关系,站起来”、“做错了改正就是好孩子”等等,培养他们坚强的品质。当个性特别的幼儿不敢去做某件事时,只要是对的,老师便要积极鼓励他做,做好了要及时表扬,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如果做不好。没关系,再来一次。或者是帮助他们一起完成,然后再鼓励他独自做一次。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多给予他们游戏、讲述、复述等的机会。教师经常教育其他幼儿应主动邀请个性特别的幼儿参与活动。也可以刻意安排几个能干幼儿做他们的朋友。

三、家园同步促进幼儿个性的转变

许多家长认为幼儿进了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其实不然。自幼儿呱呱落地起,首先就是生活在家庭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遗传基因在母体怀孕时就受到身体状况、心理和情绪状态、营养状态的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家庭教育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幼儿个性转变过程中。可以与家长共同完成教育。建议家长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与幼儿交谈、游戏,并要注重倾听幼儿的讲话,还可以让幼儿适当参与家庭管理,让幼儿想说、敢说、学说、会说。教师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电话及晨间谈话和家访取得联系。

四、从点滴做起,贵在坚持

特殊幼儿的个性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要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及耐心的同时,应有一个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并能循序渐进地实施。首先教师要主动亲近他们,与他们交往、交谈、一起玩游戏。“新其师而信其道”,在幼儿充分信赖你以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尝试着让他们大方讲述。当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各谐、平等、真诚的课堂气氛,特别是对于个性特殊幼儿发挥出来的成绩,要表现由衷喜悦并加以高度表扬。老师要学会倾听完每个幼儿的讲话,不压抑幼儿集体意志和个人意见,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随意说、喜欢说。

上一篇:感恩祖国妈妈作文下一篇:会计科岗位职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