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简介范文

2024-05-28

村简介范文(精选6篇)

村简介 第1篇

xx村简介

xx村位于xx县中北部偏西的半山区,距县城xx公里,为xx乡政府所在地,今年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一、基本情况

全村xx户,xx口人,耕地面积xx亩,果园xx亩,主要果品有海红,槟果,海棠,其中大果子在当地很有名气,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

二、经济发展情况

该村为传统农业村,主要以出卖劳动力和出售农副产品为主要经济来源。去年人均收入为2254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道路硬化。连接周边各村的道路基本完成硬化。

2、便民服务店。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设便民服务店两处。

3、学校。在初中设有xx小学。

四、2009年工作规划

1、整村推进扶贫养殖肉猪,发展规模养殖户,带动整体发展。

2、打深井一眼,彻底改善水源井水质差的问题,让群众用上放心自来水。

3、硬化村内街道4公里。

4、安装路灯4公里,对村主要大街进行亮化。

5、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对村主要大街及村民院落、房前屋后进行绿化。

6、建科技书屋,并且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进行科技知识普及和农业技术辅导。

7、在村委大院内建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场所各一处,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村简介 第2篇

xx村地处镇政府北1公里处,辖x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400户,1750口人,党员30名。全村现有耕地2500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9800元,在基层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中被评为一类村。

该村党支部、村委会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以产业为支撑,抓畜、促果、增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村容整洁、环境优雅、乡风文明、群众生活和谐幸福的xx村,已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村简介 第3篇

关键词:济南奥体中心全运村,地质情况,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济南市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运动员村, 须在全运会期间满足参会人员的住宿、餐饮、娱乐、休憩、交通等需要, 并且, 在赛会结束后将进一步开发建设成为一个城市大型居住社区。本项目基地位于济南市东部新城, 新市政府大楼及奥体中心以南区块, 基地西邻龙洞路, 北界旅游路, 东侧和南侧毗邻山体, 基地中部规划有一条南北向贯穿的体育东路向北延伸, 与北侧龙奥大厦和奥体中心相连。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8公顷。基地属丘陵地形, 地势西部低平, 向东、向南渐次抬高, 并形成多处台地地形, 局部出现高差二十米左右的巨型陡坎, 呈现复杂的台地状地貌。

住宅开发在整体协调的前提下, 力求风格和类型多样化, 形成整体协调又不失丰富性的住宅群体。E地块为现代高层公寓, 主要为十八层及十五层的单元式住宅, 并设两层地下车库。F, G, H地块为现代小高层公寓, 以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为主, 局部点缀15层单元式住宅, 沿F, G地块分界道路两侧以及H地块南侧底层设置商业用房, 商铺依地势高低布置为一层或二层。F, G地块设置二层地下车库, H地块设置一层地下车库。I, J地块为多层新古典公寓, 以三~九层的单元式住宅为主, 沿用地南、北两侧设商业用房, I, J地块设置一层地下车库。

2 结构设计

依据地质勘察报告, 场地揭露深度范围内, (1) 层为耕土、 (1) -1为杂填土, 厚度薄, 成份复杂, 结构不均, 属欠固结高压缩性土; (2) 层为黄土, 呈可塑~硬塑状态, 具轻微湿陷性, 为中高压缩性土; (2) -1层为碎石土, 呈稍密-中密状态, 场区局部分布, 为中压缩性土; (3) 层为黄土, 场区分布不连续, 为中高压缩性土; (4) -1为层碎石土、 (4) 层为粉质粘土分布不均匀, 连续性差, 为中低压缩性土, 承载力较高; (5) 层为粘土分布不均匀, 连续性差, 为中低压缩性土, 力学性质较好; (6) 层为碎石土, 中密-密实, 场区分布不连续, 为中低压缩性土, 承载力较高; (7) 层为中风化石灰岩, 岩石质量等级为Ⅳ级, 工程性质优良, 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 土层分布详见图1。

E地块高层公寓与地下车库整体相连, 公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车库采用框架结构, 为协调变形差异, 主体与车库基础均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条形承台梁+防水底板, 桩端持力层选择第 (7) 层中风化石灰岩。经多次现场踏勘, 并结合地质资料, 场区局部存在八米左右的巨型陡坎, 陡坎顶部为第 (2) 层黄土, 坎底则为第 (7) 层中风化石灰岩, 呈现复杂的台地状地貌, 考虑到本地块楼层较高, 基底附加应力较大, 且现场取土困难, 如先回填至设计基底标高, 再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 工作量增加, 工期延长, 质量亦不好保证, 为此坎内设两层结构架空层。为加强基础刚度, 架空层内设置了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并将陡坎侧壁采取的错台处理方案, 确保了桩身的侧向稳定。本地块因地下为大底盘, 为减小混凝土干缩影响, 每隔30米左右设置一道温度伸缩后浇带, 后浇带处梁、板钢筋不断开, 浇注时间为两侧混凝土浇注完毕两个月后。

F, G, H小高层公寓与地下车库脱开, 仅设通道相连, 公寓拟采用框架结构, 但试算结果反映出结构整体变形较大, 扭转效应明显, 设置了少量剪力墙, 增大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后复算, 扭转、变形结果均趋于合理, 满足规范要求, 但框架承受的倾覆力矩大于总倾覆力矩的50%, 属于少墙框架结构。设计时按纯框架和少墙框架两种结构形式, 按最不利情况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承载能力。少墙框架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按层间位移角限值以及考虑扭转影响时满足扭转位移比、扭平周期比等的限值要求进行控制。少墙框架按框架结构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 为三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等级确定, 为三级。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条形承台梁+防水底板, 桩端持力层选择第 (7) 层中风化石灰岩。鉴于设计基底标高普遍高于自然地坪, 为避免基础埋置过深, 后期室内、外回填工作量大, 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设计要求先采用先低能量分层强夯至基础底面后, 再进行人工挖孔施工。

I, J地块为多层公寓, 采用框架结构, 与地下车库连成整体, 主楼地下室地面与车库地面一平, 基础多以第 (2) 层黄土、第 (2) -1层碎石土或第 (3) 层黄土为持力层, 局部基底标高高于自然地坪。因第 (2) , (3) 层土为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场区局部低洼处须回填, 设计采用强夯处理地基, 消除湿陷性, 夯实回填土, 提高地基承载力。因车库与主楼相连, 柱网尺寸较大, 覆土较厚, 且为常六核六级人防车库, 单柱荷载大, 地质情况与主楼相同, 综合受力及变形协调等因素, 亦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沿街住宅未设地下室, 且外墙与车库外墙距离较近, 基底高差较大, 设计时适当加大了沿街建筑的基础埋深或设置了架空层。为方便施工, 保证质量, 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公寓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基, 当柱下筏板抗冲切不满足要求时, 采用在柱底局部增加反柱帽的方法来提高受冲切承载力。考虑到主体与车库差异沉降, 各楼与车库之间均设置了沉降后浇带, 后浇带设在车库顶板第一跨框架梁的跨中位置, 以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由于多层住宅的基底压力较小, 相应的的地基附加压力也很小, 且场地均采取了强夯处理, 改善了地基土的压缩性能, 故设计要求沉降后浇带在住宅结构封顶后即可浇注。

3 设计体会

作为承办全运会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本工程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全运会期间赛会使用的一系列配套服务的要求, 各项设施的建设必须保证全运会的顺利进行。同时, 也需兼顾赛后作为一个城市大型社区开发营造的要求, 力求将两者有机结合, 这成为本次设计最重要的指导原则。结构设计时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

洮北区平安镇中兴村简介 第4篇

一、从农业现代化入手,着力夯实富民强村基础

(一)抓支柱,在发展特色种植上下功夫。一是积极发展烤烟种植。把握烤烟有固定销路、有政策补助的特点,积极争取种植计划。中兴村烤烟种植面积现已发展到1500亩,建设新型烤烟房119座、回潮房119座、烟叶仓储库11000平方米,烤烟生产基本实现育苗、假植、技术指导、管理、烘烤、销售“六个统一”工厂式的生产模式,并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种植,高效产出的标准化生产。二是积极发展园区种植。引导群众入园发展水果、蔬菜等精品农业,进一步拓宽致富途径。目前,以这种模式累计建设蔬菜大棚284栋,主要种植雪寒韭菜、葡萄、油桃、草莓等,每栋大棚年均效益5万元,成为不折不扣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二)提产出,在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一是积极推广节水增粮项目。明确了整村推进、整村覆盖的工作目标,投入资金500万元,推动膜下滴灌技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叠加运用。二是积极推广柴改电项目。明确了分别推进、统筹应用的思路,从降低投入、拉低成本考虑,投资资金500万元,推广柴改电项目,打电机井43眼,可年降低农民投入成本50万元。目前,全村电井数已达113口。预计2016年末实现全覆盖。

(三)转方式,在推动规模经营上下功夫。把握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政策、新契机,集中村属资产、机动地和农民耕地,以折价入股的方式,成立大中兴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立足现有的种植结构,制定了以烤烟、红干椒、玉米、果蔬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以统一种植、规模经营为主要模式,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将提高20%。

二、从城镇化入手,着力建设社区化新农村

(一)以基础创新为重点,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把握富裕农民进城买楼的趋势,把“上楼”作为建新居的核心,覆盖中兴村各村屯、覆盖全体村民。积极谋划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项目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政策和危房改造整体推进办法,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规划了“1+6+2”的建设结构。“1”是建设农民生活区,让农民全部上楼。“6”是在农民上楼的同时,解决好农机具存放、畜禽养殖、粮食仓储、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社会福利等六方面配套问题,解决农民后顾之忧。“2”是对一些需要基础设施支撑的产业,主要是烤烟和蔬菜两大园区,纳入新村建设当中。围绕这“1+6+2”建设结构,启动建设了农民生活区、农机具存放区、粮食仓储区、商贸服务区、畜禽养殖区、休闲娱乐区、蔬菜园区、烤烟园区、社会福利区9大功能区,形成了多位一体、功能完善的建设模式。

(二)以壮大经济为重点,着力建设富裕乡村。围绕解决就地城镇化的公共投入、财力支撑常态化问题,中兴村把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集中全力攻坚突破。结合农民生活区建设,中兴村预留下街路两侧车库84个,按个收取租金;针对农民集中上楼空出的40公顷宅基地,中兴村以村集体经营模式,获得收益;同时,对蔬菜园区部分大棚和原有的15公顷机动地,采取竞价发包形式对外出租;另外,烤烟产业每年可获返税款。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集体经济构成,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目前,中兴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已达到200万元。

(三)以精神文明为重点,着力建设和谐乡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以“三化三改三提高”为重点,积极推进配套设施、管理机制、文明载体建设,让新村管理更加有序、服务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和谐。累计造林1800亩,新建街路8条,硬化地面15000平方米,安装新能源路灯120基杆;积极推进给水、供热、供气、排污四项工程全覆盖,建设敬老院、幼儿园、卫生室,并已投入使用。同时,建设了农民浴池、便民超市,全方位保障了农民休闲需要;建设了文化小广场,组织开展广场舞、大秧歌等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2015年,中兴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在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中兴村始终秉承着为群众服务的理念,不仅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而且切实提升了村级整体实力。几年来,先后被授予“吉林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吉林省示范妇女之家”、“白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以中兴村为龙头实行“跨村联建”的大中兴联合党总支,先后被中组部和吉林省委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等荣誉称号。

XX乡XX村党建工作简介 第5篇

XX村辖X个合作社,XX户,XX人,耕地XX亩,201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元。村党总支下设X个党支部,共有党员XX名。近年来,村党总支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认真落实“九抓一保障”党建工作措施,以加强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主题,以“四化”示范村建设为抓手,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提高村民素质为关键,着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抓阵地,建强基层堡垒

村党总支采取规划先行、整体推进的措施,立足村情,以“四化”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多方整合资源,筹资70多万元建成了集群众教育、公共服务、民主决策、商贸流通、信息集散为一体的村务活动中心,使活动场所成为党员活动、群众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功能的综合阵地。

抓创新,优化组织设臵

为了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规避市场风险,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变化,积极探索党组织新的设臵形式,采取“支部+

合作社”的方式,成立了犇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玉米制种产业党支部、老年党支部3个,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使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展,合同效益明显提升。

抓教育,提高党员素质

着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认真落实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利用远程教育站点,通过播放电教片,采取现场培训和赴外学习等形式,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和实用技术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目前,全村49名党员中,28名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15名中青年党员获得了“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职称。所有党员积极参与温室蔬菜、葡萄种植、规模养殖、玉米制种等特色产业发展,涌现出了XX等11名种植养殖能手,XX等4名产业化经营带头人,XX等1 0名致富“明星户”。

抓载体,深入创先争优

不断深化“三级联创”、“示范创建”活动,精心设计载体,突出实践特色,广泛开展“党员中心户”创建、“三抓三培三提高”等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全村45名无职党员共结对帮扶农户128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起,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15名有致富能力的中青年党员同45户农户建成帮扶对子,确定帮扶项目8项,带领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了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抓发展,建设文明新村

xx村异地搬迁点简介 第6篇

xx村由xxxxx里x个自然村组成,共有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其中,有x户居住在半坡高山区,群众生活极为困难。为了彻底改善这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这x户进行了异地搬迁,并按照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标准进行了施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我们在充分征求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搬迁点进行了统一规划、对住房进行了统一设计。住房以xx民居---四合院为原型,以xx风格为主,融入了现代建筑工艺,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彰显了时代气息,深受群众欢迎。

二是狠抓配套完善。有效整合以工代赈、生态文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xx万元,其中中央专项配套xx万元,群众自筹xx万元。新建住宅xx户,户均占地约0.5亩,住房、厨房、圈舍、厕所、杂物房配套齐全,并通过多方争取,配套建设完成了排水排洪渠xx米、加固维修河堤xx米、道路硬化xx米;文化广场xx平方米、路灯xx盏,将于xx月下旬施工,x月初完工投入。

上一篇:幼儿园教案时光隧道下一篇:猝死应急预案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