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简介范文

2024-05-10

徐东简介范文(精选4篇)

徐东简介 第1篇

徐东

徐东男,1979年出生,四川南充人。

国家高级烹调师。现任北京市红莲烤鸭店厨师长。多年来从事中式烹调和烹饪事业,精通热菜、冷菜、花拼、雕刻、面点等多方面制作技术,尤以热菜的刀工和烹调技艺最为精湛。从厨后,酷爱烹饪事业,刻苦钻研,厨艺水平迅速提高,他不但烹饪技艺精湛、娴熟,而且精通烹饪专业理论知识,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将烹饪技艺上升到现代文化的层次予以继承和发展。在刀工、火候、调味、雕刻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并善于总结和提高。先后在重庆、江苏、上海、湖北成功运筹过多家星级宾馆与大型专业酒店,并多次参加过全国省、市烹饪大赛,荣获金奖。职位:北京市红莲烤鸭店厨师长。

徐东简介 第2篇

邂逅徐东,是一次偶然。那段时间妈妈在中山三院住院治疗,于是,我每天晚饭后都会赶去医院陪伴妈妈。

那天晚上,我一如既往来到医院,看着妈妈把我送来的松茸鸡汤喝下去后,于是一起偎依在病床上边看电视边聊天。这时接到男闺蜜“加州旅馆”的电话,相邀到楼下不远的星巴克小聚。

妈妈微笑着应允,我于是欣然下楼。医院离星巴克很近,就在旁边的百老汇电脑城一楼。点了杯摩卡,坐在一处还算舒服的沙发上,悠闲着聊聊天。

那天晚上,因为和闺蜜一起使用过微信里“附近的人”的软件,所以导致了几十位男士向我发出好友邀请,我一看这架势,赶紧退了出来。

住院部十点就熄灯睡觉了,这个时间对我而言,休息实在是太早了些。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我打开手机,准备看看新闻打发时间;或是找一位微友聊聊天,也是挺不错的选择。

这些天来,我已经不再排斥使用微信,并渐渐的喜欢上了这款便捷的聊天工具。我查看了刚才在星巴克向我发出好友请求的微友,发现了有一位叫徐东的男士向我发出好友请求,查看了他的资料,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一位有思想有才华的男子,于是审核通过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从深圳到广州学习的徐东便成了我的微友。那天晚上,他问我:“你喜欢诗歌吗?”我说是的;他又问:“那么你写诗吗?”我说很少写诗,我热衷于写散文,偶尔兴起,也会写写散文诗。他说:“哦,我看到你的名字,便以为你是写诗的。”“诗姬”这个名字,很多像徐东这样曾未谋面的朋友认为我是诗人,且把我想像成诗人李清照的形像并敬重着。不止一次,我想把这个徒有虚名的名字换掉,可是,却因为朋友们的强烈反对与本人的不舍而继续沿用下来,毕竟,这是我第一个也是这十多年唯一的网名。

我问徐东从事什么工作,他回答说:“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又问他“你写诗吗?”他说写的。我问:“你写哪一类的诗歌?”他说喜欢写现代诗。

那晚,我对徐东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他是一名作家,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郓城人。他出版的小说集有《欧珠的远方》、《大地上通过的火车》、《藏.世界》;长篇小说《变虎记》;诗集《白云朵朵》等,他现居深圳,在当地文学界,不能说有所成就,至少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恰好那段时间,我在写作上正陷于瓶颈,想要突破自己,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于是一直想找一位资深的作家给予指点迷津。遇见徐东,直觉告诉我这就是上天赐予我最好的导师。

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向徐东道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并把自己最近的一篇文章发给他过目,并请他校正、给予指点与建议。过后,我也为自己的冒失与唐突深感不安,对于我这份按捺不住的急躁,徐东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徐东的回复。两天后,徐东在微信上回复了我。他说:“你写的很好,我都被感动了,你的文字情感非常细腻,能写出这等水平,已经很好了。要提高写作水平,以后要多写,多阅读,会有提高的。”得到了徐东的认可,我又写了几首散文诗,也得到了他的肯定。我知道,我写的文章实属一般,徐东认为我写的好, 也不过是为了鼓励我罢了。

后来,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另一位文友,他说:“其实,写作各有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如若要去教另一个人写作,实属是很困难的事。”想想也是,就比如,也有朋友要我教他们写作,其实同样是无从教起的,只能告诉大家,兴趣便是最好的老师,多看多写,熟能生巧,灵感来了,常人亦可成诗人。

除了偶尔向徐东提一些写作上的问题,我们几乎不聊天的。通过朋友圈,我知道徐东最近出版了新书《我们》,我曾跟他讲过,待有空时,一定认真拜读他的小说和诗歌。只是最近书架上的新书还未读完,我想待读完那几本小说,就该兑现我的承诺了。我知道我看或不看他的作品,对他而言是没有任何的损失,他也不会在乎多一名或少一名读者,但对于我而言,徐东是我认识的第一位作家。所以,对于我而言,徐东似乎有着一层更加深远的意义。

认识徐东,收获最大的是今天他在朋友圈里发表的的创作日记。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开始写小说,不像做作文。写到现在,感觉自己竟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要写的了,这样是非常可怕的,我一直没有练出虚构的能力来,写作的行为,也颇为娇气,对自己的写作环境,要求很高。但愿将来我仍然是一个可以写作的人,写下去,我现在很怀疑自己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虚构的能力。相比那些不断地写下去的人,我实在是一个并不出色的写作者……”

对于徐东对自己的质疑,我是很有感触的。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无法突破,无法前行,于是只有痛苦的停留在原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我也很想拥有一个理想的写作环境,我很羡慕与佩服徐东,为了写作,可以放弃一些东西,比如原来赖以生存的稳定工作。为了追逐灵感而大胆的逃离,从西藏到北京,从北京到深圳,作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决定,都需要非一般的勇气。是什么令徐东作出这样的决定呢?他的文字背后,一定隐藏着属于他的故事吧。

行走于这纷纷扰扰的人世间,谁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呢!我并无心窥探徐东的故事,而是徐东写作的历程与执着让我感动。放弃,不是一句话的简单,而是要面对抉择的艰难,这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我,对文字与写作的喜爱,几乎成痴,我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文章只局限于自己的空间或是某个小网站,不在乎我的读者只有那么廖廖的好友,可是,我特别享受与陶醉在写作的过程中。但是,我却没有徐东的勇气,为了写作与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舍弃过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我的写作之路是一条坎坷之道。先生不支持我写作,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的身体不好,写作费神与熬夜,已严重影响了我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因为网友喜欢我的文章,导致网友多。基于这些种种原因,只要看到我写作,先生必会给我脸色看,这让我心中惴惴不安,心自然无法安定,所以,渴望写作的自由和宁静的写作环境,一直是我所向往的渴求的。

徐东说,为了写作,他放弃了过去,放弃了北京,甚至是父母,他可以过简单的生活。于是,我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其实我也是可以过简单的生活,而且一直就在追求简单与纯粹。可是,我却无法放弃过去与现在。因为,我是妻子,是母亲,同时还是女儿,是职员。所以,身份本身的复杂性就无法成就我的简单,无法为了自己的理想与爱好,放弃一切,无法完成哪怕只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途。所以,我羡慕徐东。

人生就是如此,当你翻越了眼前的困难与障碍,眼前或许就是另一片天地与风景,就如徐东一样,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跨越,终究是要到达顶峰的。而我,心有太多的顾虑,终究只能停留在原地。

和徐东最后的一次交流,是上个月的事了,那是看完我写的《谜一样的微笑》散文诗后,他给我最后的一句留言说:“非常好,很有感觉,以后多写写吧!”可是,我最终还没有放开去写,因为,顾虑太多,牵绊太多,纵然心中有思绪万千,也无法汇字成章。

徐东的创作日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从中感悟到了不少的写作心得。比如他说,没有感觉,没有思路,就不要写,如要强迫自己去写,那不是要制造文字垃圾吗?写作的高度,不是容易就能超越的,所以,不要那么急切,平静下来,进入到自己的文字中去。

徐东简介 第3篇

在一个纷繁变化的社会里, 充满了许多新鲜的话题,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多样的信息。比如, 在自然灾害面前, 人们在承受着灾难的损失和无尽心痛之时, 应急物流也理所当然地施展着它的能力, 因此人们知道了在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我们人类有一套完整的应急系统来应对。

对于应急物流重要意义的深刻性, 只有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下才能给予更为深刻的揭示, 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东博士, 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全新的应急物流体系, 以及面对未来我们还需要补上哪些功课。

对于灾难的救援, 展现人们眼前或是冲击人们敏感神经的, 往往是救援和捐献的场面。但是, 我们不能忘记或是更应该深刻认知的是, 无论是我国的抗震救灾, 还是印度洋的海啸、美国的飓风, 第一时间运送到灾区人们手中那些拯救生命的食品和药品的承担者就是应急物流。

抢险救灾, 应急物流是重中之重, 这一点既未被夸张, 更没有被刻意抬高。无论是食品、药品还是设备、物资, 在这些与救灾成败息息相关的运送过程中, 应急物流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进而保障着救灾一线的救援者能够迅即有序地实施救援, 这就是应急物流的保障作用。徐东博士介绍说:“应急物流的及时与否在保障社会稳定上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飓风过后, 由于应急物流做得不好, 导致了奥尔良会议中心和体育馆爆发了骚乱。而近几次我国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 因为物资运送和分发比较及时, 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常态物流是基础

徐东博士说, “应急物流, 首先是“急”字当先, 中国作为举国体制应对公共事件的国家, 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 应急物流工程、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应急物流的专项规划目前都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总的趋势是, 应急物流的建设和实际保障效果一年比一年好。但我的心中一直在问一个问题, 对于千头万绪的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而言, 我们又应该从哪里入手, 才能使我们在短期内取得更好更快的效果?”

在徐东博士看来, “应急物流越完善越好, 需要不断地去优化且永远没有止境。应急物流的体系建设不能脱离常态物流体系的建设, 应该是在常态物流体系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应急物流的需要, 不可能另建一套。”

据了解, 应急物流专委会在参与制定应急物流专项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的一点, 就是处理好常态物流和应急物流的关系, 基于常态物流体系基础之上, 更多地强调了现代物流体系中对于应急物流需求的具体落实以及应急物流相对独立的工程建设。

以基础设备和设施为例, 在我国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仓储和交通设施都有很好的基础, 但是节点上存在盲点, 这就是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中所强调的节点建设, 而这种节点建设更多是基于现有的仓储设施和现有功能上的快速集配、投送和分发。徐东博士介绍说:“在应急物流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进行改造, 在现有的高速公路和国道之间合理布置连接匝道, 适度增大出入口的分布密度, 必要时建设并行备份线路。对已有的救灾物流和社会捐助物资要更快地筹措并更快地投送出去。”在徐东博士看来, 目前我国救灾过程中缺少的不是物资而是调配过程中面临的分发问题, 这也是应急物流和常态物流所不同的地方。

立足现有条件, 对常规物流通道加以整合利用, 调整并改革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与方法, 充分发掘其应急功能, 实现常规物流通道与应急物流通道的资源共享。比如, 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物流场地也要提供多项分流措施, 平时可以进行全封闭, 关键时候要能随时打开进行应急分流。徐东博士认为, 国家应该将所有基础设施设备资源视为一个大系统进行有效整合, 通过对系统各要素进行改造与重组, 使之有机融合, 紧密衔接, 形成有机合理的结构体系。

这种整合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应急物流指挥调度平台建设, 应急物流指挥调度平台应该是基于现有各行业各部门相关的信息平台, 以我国在建的各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最基础的数据源, 和发改委、民政部、商务部、工信部和卫生部等部门信息系统实现有限数据共享, 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之上开发出适用于应急状态下的指挥调度管理软件。据徐东博士介绍, 这种思路已经被列入国家相关物流信息化规划, 并作为一项具体任务在部署。

标准、法规是保障

除此而外, 要做到顺畅的应急物流管理还需要另一个保障, 那就是标准和法规的统一与完善, “这是确保救援过程中各个环节衔接和各种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一。”徐东博士认为, “既要完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设立及其职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在法律上明确应急物流运作的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利, 又要完善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等各环节标准和应急物流企业发展、应急物流社会化以及应急物流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等政策措施, 同时, 更要尽快出台合理的应急物流征用补偿政策。”

这些标准、法规是参与企业能否长久保持战斗力的一个保障机制。比如在5.12汶川抗震救灾中, 军队紧急征用12架民用运输机, 就是有法律来作为保障的。如果从整体完善的角度来看, 目前我们的法律还不完善, 需要填补多个漏洞。徐东博士举例讲:“从宏观角度说军队参与救灾活动所应履行的义务和流程没有规范。在微观上讲, 全民捐赠物资的归属性, 物流人员或是社会人员应急保障过程中出现的死亡如何善后都没有明文的规定。”

在应急物流体系健全过程中, 要补上标准和法规中的漏洞仍有很多的功课要做, 不仅涉及到统一包装和标识标准, 同时还包括补偿机制。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做得较好, 他们一只手是规范, 另一手是机制的完善。“应该说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补偿机制是不健全的, 在一些救灾过程中, 企业所付出的到现在还没有补偿完毕。”在徐东博士看来, 目前应对突发事件和救灾过程中, 虽然军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打头阵, 但未来的应急机制不应该再把压力仅仅集中在军队身上, 从物流的角度来讲, 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地方物流企业来完成。因此, 应尽快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在物流企业被纳入应急物流体系之后, 通过加强对其管理与训练、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激励, 能更好地调动参与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 更利于应急物流体系的良性发展。

徐东:水乡的记忆 第4篇

在由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和苏州美术馆举办的“苏州市首届美术新人新作展”上,太仓市青年画家、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徐东的水彩画作品,从280余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奖,这是太仓市参加此次画展的唯一获奖作品。

徐东是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教师,有较好的美术功底。他曾于1999年获苏州地区美术教师作品展一等奖、书法作品二等奖,2001年获苏州地区美术教师基本功赛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美术教师基本功赛一等奖。

1971年10月31日,徐东出生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一个普通家庭。1995年他从苏州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又在2000年11月,继续受教于中央美院王华祥老师。作为一位青年画家,徐东和大多数画家一样,接受过正规教育,他的油画也吸收过各种绘画的技法,不过已经浑化无迹,体现出地道的油画气派和传统功力。不过就徐东而言,其最为可贵之处在于他与心性浮躁急功近利无缘,不会刻意标新立异,徐东走的是一条扎扎实实又能开拓创新的路数,而且书画并举,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徐东擅长将情感律动诉诸于油墨色彩的丰富变化中,他喜欢画水,能把一条河道画出满满的情感,那种情感饱满而又不失空灵。由于书画兼修和文化素养的因素,其油画起点颇高。

他所画的河与水最富个性与创造性———或潮平如镜,或平波微澜,无不寄托着他对养育了江南百姓的河道与水的深厚感情。这些特点从他的一幅幅画作中均能体现出来。他笔下的河,多有宁静悲凉之味,浑融沉厚,或清明,或朦胧,或跌宕,流溢着江南水乡的诗意。其画法以水墨块面和虚实处理为主,引入光的因素,赋予画面以阴晴明灭的变化和生命活力。淡雅、真实、亲切,强烈的整体感和充沛的情感,成为其山水作品的基本特征。

人们常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古典美学原则与前人的笔墨语言结合起来,最终是要求将油画的对象表现得更加真实和丰富,虽然不乏强调笔墨和形式的美,但油画最终还是要体现出一种精神性。徐东在此着意于掌握其自然规律,对景落彩,将景与物和创作合为一体。

徐东作画很注意画画的功力,还善于对写生对象进行整合和提炼,做到心神与物象的相融为一。

除了油画作品,徐东的书法功力也很深厚,他的笔力沉实,郁勃顿挫,富于韵律和节奏。

不论是油画,还是书法,作为一种创作,徐东很注意将画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提炼、整合、取舍,再至夸张、对照、想象、跳脱,一气呵成后,画面简洁干净,内涵丰富。

徐东深谙精神和语言要保持同步的道理,各种人、景、物,在徐东笔下都弥漫着浓浓的情思,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作为青年画家,他将对生活的热爱浸透于画面,创造出安宁淡泊的理想境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徐东简介】相关文章:

部门简介艺术团简介08-22

院士工作站简介简介11-21

企业宣传简介公司简介03-21

大学英文简介,学校英文简介,大学介绍05-26

双百简介05-12

歌德简介05-14

节日简介05-25

事迹简介05-27

村简介05-28

理工简介05-29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下一篇:励志故事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