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简介范文

2024-06-07

沂蒙简介范文(精选6篇)

沂蒙简介 第1篇

大学生沂蒙情协会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大学生沂蒙情协会是全国首家关注沂蒙老区的社会服务型校级大学生社团,创建于2001年12月,以“用我们的眼睛关注沂蒙,用我们的知识丰富沂蒙,用我们的真情和双手托起沂蒙”为宗旨,以传承沂蒙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开拓大学生视野为己任,主要开展以“情系沂蒙奉献爱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历经6届,连续六年被评为校级A级(最高级)社团。

协会以打造“精品”活动为发展方向,日常特色活动有:暑期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爱心之旅 阳光行动”系列活动、内部培训系列活动、亲情系列活动、雪山言论、周末青春创业活动等。社会实践——沂蒙情灵魂的传承

沂蒙情协会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是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社会服务团队。

200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校级优秀实践团队。

2003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被评为“团中央百支重点团队”,最终获全国第六名。

2004年协会分两支队伍分赴临沂市郯城县和沂水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两支队伍同时被评为“校级重点团队”。2005年协会分三支队伍奔赴沂蒙老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两支被评为校级重点团队,“重温红色道路探寻沂蒙精神——单车行沂蒙”社会实践服务团被评为“全国百支红色之旅团队”。

2006年协会联合浙江温州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开展的“重温红色道路探寻沂蒙精神——百名学子沂蒙老区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创了跨省联合的先河。

2007年,“共建沂蒙助学网青春建功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分赴临沭、莒南和费县进行社会实践,初步实现了走遍临沂三区九县的规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践团被评为“省级重点团队”。另外,协会还联合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追寻红嫂足迹传承沂蒙精神”百名大学生寻访山东好军嫂模范事迹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六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协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那片张扬着红色激情的土地上,沂蒙情人在用自己的汗水打造一种文化,一种感情,一种精神,一种社团的灵魂。我们会继续着我们的事业,用我们的青春谱写自己最美好的回忆。

爱心之旅阳光行动—沂蒙情“情”的体现

“爱心之旅 阳光行动”系列活动是大学生沂蒙情协会在日常实践中全力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在2005年9月正式立项,将活动定名为“爱心之旅 阳光行动”,并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由协会团支部组建了“爱心之旅阳光行动”大学生服务队,专门负责此活动。主要在济南、临沂两地开展扶贫济困、尊老敬老、帮孤助残、义务支教、文艺演出、环境保护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十余次走进济南市历下区老年公寓和历下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场所;多次在校内外开展调研活动;在校园内成立班车服务队,组织并参加校园清

扫和义务植树等活动;与济南血站联系开展了“集采血小板”宣传活动并为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我校承办的活动—“服务西部课本传递工程”进行宣传;多次与“泉城义工”合作深入社区、广场、医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6年4月份,该系列活动被学校申报参加“山东省优秀志愿者行动项目”的评选。

此活动将作为大学生沂蒙情协会的长期活动之一,且计划在五年内在济南市和沂蒙老区建立多个实践基地,作为协会的长期服务对象。五年中努力完善活动体系,不断开拓创新,五年后将扩大服务范围,并开拓其它服务项目,在周末或节假日在山东省内开展不同层次的服务活动,并力求“走出山东 服务西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部培训—沂蒙情力量的源泉

协会建立之初,就特别注重内部培训活动,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这使得沂蒙情的队员具有了良好的品质,奠定了沂蒙情在学校乃至社会上的良好声誉,使得沂蒙情连年获得各种奖励及荣誉。

经过六年的发展,内部培训系列活动已经日趋成熟。2006年协会建立了“素质拓展中心”专门对会员进行培训,并确立了内部培训系列活动体系,主要有以下活动:沂蒙讲堂、“青春风”演讲比赛、内部辩论赛、创业知识讲座、文艺培训、写作技巧培训、时事讲座等。

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亲情系列活动、雪山言论、周末青春创业活动等,而且每年都有新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激发队员的激情,增强队员的社会责任感,教队员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在这风风雨雨的六

年里,我们有过坎坷,有过辉煌,但不管怎样,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一定会把我们的“沂蒙情”洒向更多的土地。理论与实践结合激情与理智同在六年来,沂蒙情协会一直以这句话作为指导思想,注重灌输理论知识。暑期社会实践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模式和新的活动体系。通过各项活动激发队员的激情,增强队员的社会责任感,教队员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在这风风雨雨的五年里,我们有过坎坷,有过辉煌,但不管怎样,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一定会把我们的“沂蒙情”洒向更多的土地。

欢迎登陆:

沂蒙情协会博客http://blog.sina.com.cn/mengshanyishui 沂蒙希望助学网http://

沂蒙简介 第2篇

说完菜再说一下主食,临沂的主食是煎饼想必很多人特别是外省人还不知道临沂人这种薄薄的豆腐皮一样的主食的名字----煎饼。可以说是沂蒙人为世界做出的一大贡献,不像其他主食一样,煎饼是一种耐存藏的食品。在条件艰苦的岁月里,煎饼无疑是最好的一种主食,而煎饼卷大葱也成为整个山东的突出印象。煎饼的制作过程也是极有意思的事情。先把玉米啦、小麦啦、地瓜啦、面粉等各种原料做成糊,然后准备一个中间突起四周低一些的“鏊子”,加热用勺子舀在鏊子上,紧接着用一个小推子弄成纸一样薄的饼等熟了后用铲子把煎饼铲下来就可以啦!做煎饼是很有学问的。在以前的农村这可是检验媳妇合不合格的重要标准。

在临沂这边还有一种特别的早餐。在外地的早餐可能主要吃豆汁、豆腐脑、牛奶之类的,在临沂我们主要的早餐叫“米参”。它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相传“糁”得名于王羲之。据说

王羲之小时候得了一场大病油米不进。看护他的老妈子用老母鸡加各种材料做了一种肉羹给王羲之吃,结果吃完后病便好了。王羲之非常惊讶便问老妈妈“这是啥?”而耳背的老妈子以为是在为她的羹命名。便连连点头“这是啥”,后来便成为临沂的“糁”!当然,这仅是羲之故里乡亲们出于对这位书圣的喜爱而形成的一个传说。其实,糁是一种回民食品,大概在明朝的时候传入临沂,近而传遍了整个临沂,成为临沂人民必不可少的早餐。

早餐介绍完了之后,在给大家介绍几种本地特产。第一是干煸辣肉丝,相信大家都吃过“老干妈”,同样喜爱吃辣的沂蒙山人有着自己的“老干妈”------干煸辣肉丝。蒙阴古时流行“炒糊盐”当菜的传说。改革开放后,蒙阴县旧寨镇农民边振水与其妻子赵春在炒糊盐的基础上,加入辣椒和肉丝,创造出边家干煸辣肉丝,并带动了整个旧寨镇干煸辣肉丝产业的发展。20,在山东省老字号品牌选中边家干煸辣肉丝和光棍鸡、惟一斋八宝豆豉被批准为临沂市唯一的3个老字号品牌。

如何演绎《沂蒙山小调》 第3篇

关键词:民歌,演唱风格,曲调

一、《沂蒙山小调》的背景

谈起《沂蒙山小调》的出处,现在大多数曲谱、书籍中都标记为“山东民歌”,这首在抗战时,由李林、阮若姗编创的《打黄沙会》,建国后,更名为《沂蒙小调》、《沂蒙山好风光》、《毛主席领导的好》等,因其曲调流畅、优美深受喜爱,出现不同的演唱版本,并作为音乐主导动机,创作出不同的体裁作品,如刘庄的钢琴独奏《变奏曲》和民族管弦乐《沂蒙山随想曲》等。由于音调来源的不确定性,出现“民歌”、“创作歌曲”、“填词歌曲”、“革命历史民歌” 四种定性说法。但对于《沂蒙山小调》为何在山东民歌《王禅修仙在云蒙山》、东北民歌《秧歌调》、河北民歌《小白菜》, 甚至于北京民歌《妓女告状》中都能找到相似音调的问题该如何解释呢?冯光钰认为:“同宗民歌,是指由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的若干子体民歌群落;这里所说的“民歌母体”包括多方面的涵义, 诸如曲调、唱词内容、音乐结构、衬词衬腔及特殊腔调的进行等因素”。

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色

(一)曲式结构。《沂蒙山小调》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作品,方整性结构,曲式结构短小,全曲由起、承、转、合四句乐句组成, 典型的民族五声中的E徵六声调式(加变宫)。每句落音逐句下趋,后两句有宫调的交替,唱词为两句一段,两乐句唱一句词,节奏较宽。每乐句都有以结束音为中心作回返进行的拖腔,增加了音乐的抒咏。

(二)歌词及其衬词。从歌词上看,《沂蒙山小调》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句式整齐、平仄不严。两句体的结构, 并运用了对比、比兴、叙事等表现方法。从衬词上看,全曲较多使用了“那个”、“嗨”“哎”等衬词,““衬词”作为民歌中一种表情达意的音乐语言,对歌曲情感的表达,意境的刻画,情绪的渲染等有直接的影响”;不仅能增添作品的音乐色彩,还能更鲜明的体现出民歌的地域特色,提升艺术水准,成为经久不息的佳作。

(三)曲调及节奏。首先,全曲音乐舒展豪放,旋律优美动听,起伏不大, 音域较窄,值得一提的是:《沂蒙山小调》的曲调特别地借鉴、吸收了流行语鲁南地区的花鼓调中的拖腔和衬腔。其次,因《沂蒙山小调》的版本不同,所以出现4/4和3/4两种形式。现今版本使用更多的是3/4的, 本人也认为它打破4/4强、弱,次强、弱的规律,形成强弱弱的格局,使音乐进行悠悠荡荡,更能体现小调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三、演唱风格

(一)不同版本的演绎。《沂蒙山小调》最早的演唱者是韦有芹,采用本嗓演唱,感情真挚、质朴,咬字较重,在衬词的处理上,力度得当,棱角鲜明,因而更加亲切、真实, 表达了对沂蒙山区人民的纯朴和深厚的情感。《沂蒙山小调》 广为传唱后,出现各不相同的版本和演绎,但以彭丽媛和郑绪岚最具代表性。彭丽媛采用混声歌唱方法,并结合真声色彩演唱,音色甜美、圆润,富于地域特色,并对歌曲进行了二度创作,同时,郑绪岚的演唱也别具一格,她主要通过对歌曲“断”与“续”的分离,达到音色明暗对比,构建歌唱线条的色彩对比。

(二)歌曲的艺术处理。在用声上:为了表现山东人朴实憨厚的性格,采用真声演唱,音质结实圆润,如:“哎” 字加入胸腔共鸣,以中支点为主,使音色更加扎实、明亮; 同时,注意气息的控制,若是中途换气,将会割断音乐的线条,所以要在平稳自然的气息状态中抒发感情。行腔中装饰要少,不能仅为旋律的好听而随意加装饰音,要根据歌曲的需要来润饰; 如开始的“人人那个都说”几个字要直来直去、 菱角分明,给人豪爽的感觉。在语言上,总的特点是土、跨、 硬、冲。

沂蒙简介 第4篇

宣传部

2009年2月20日,对临沂影视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以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事迹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沂蒙六姐妹》在临沂正式开机。

《沂蒙六姐妹》:把沂蒙精神传承下去

继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开拍之后,以沂蒙六姐妹为原型的电影《沂蒙六姐妹》于2009年2月20日下午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精神展馆前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正局级巡视员、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董事长谷国庆,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王凤胜、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承敏,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军等领导出席开机仪式。仪式由临沂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主持。她说:相信这部建国六十周年献礼大片,不仅会问鼎“五个一”工程奖,而且一定会感动中国。

导演王坪:影片要凸显出人性的光辉

该片导演王坪曾执导过《孔繁森》、《金婚》、《朗朗星空》、《小胡同、大尊严》等有口皆碑的影视剧。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坪称,电影《沂蒙六姐妹》并非将真实的“沂蒙六姐妹”在电影中对号入座,而是把众多沂蒙人民支前的故事素材通过“沂蒙六姐妹”的形象集中体现出来,讴歌沂蒙的“淳朴美”,讴歌沂蒙精神。

王坪表示,这部电影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不会就事论事,“作品要像一副水墨田园画。‘沂蒙六姐妹’的精神已经升华成为沂蒙精神的代表,在我看来,沂蒙妇女很美,是一种张扬的纯朴美。我一定要把那个时期妇女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表现出来。”王坪说,“最重要的是影片要凸显出人性的光辉。”

临沂六姐妹主演:我们会用心演好这部电影

刘琳、范志博、李念、曹苑四位年轻靓丽的女演员,在影片中分别饰演“沂蒙六姐妹”中的四位。她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沂蒙精神展览馆之后,深有感触:“我们一定会用真情、真心感受沂蒙精神,感受沂蒙妇女的朴实与坚韧。无需过多的修饰,无需刻意追求,我们的表演将是最自然的流露,因为沂蒙精神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如何演好这部电影,教育我们要演好这部电影,要无愧于‘沂蒙六姐妹’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沂蒙六姐妹”之一的伊廷英:苦难换来新生,沂蒙妇女的勇敢是中国人精神之魂的体现。

开机仪式上,红嫂伊廷英回忆了当年为战士们摊煎饼、做鞋垫的场景,讲述了沂蒙妇女们为了让战士们迅速过河、奔赴前线,她们跳入水中,用瘦弱的肩膀扛起门板搭成人桥的情景。在她的感染下,几位年轻演员深情款款地唱起了《沂蒙小调》。 80后的他们将会在角色饰演的过程中更深一步学习和理解沂蒙精神、中国精神!

沂蒙简介 第5篇

沂蒙山根据地“红色旅游”景区位于沂蒙山腹地,沂水县城西30公里处的夏蔚镇,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的评定。主要景点有:

一、中共山东分局旧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对山东的抗战,中共中央和中共北方局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同年10月山东省委制定在山东各地开展抗日武装起义的战略部署,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创建为山东各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8年1月,党中央、毛泽东做出指示,要求在山东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4月,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向党中央要求派干部到山东工作,中共中央根据黎玉的汇报,决定派郭洪涛率干部50余名携电台两部到山东,重组山东省委,郭洪涛任书记。5月下旬徐州失守,武汉告急。根据这一形势,毛泽东电示八路军向苏鲁豫皖四省推进,党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改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边区省委成立后,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结合山东实际,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迁到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12月成立中共山东分局,郭洪涛、张经武、黎玉为分局委员,郭洪涛任书记,当时辖苏鲁豫皖四省长江以北地 区。中共山东分局在王庄村有其有利条件,王庄村向南5公里可达沂蒙公路(即现在的兖石路),向北20余公里,是沂蒙重镇——东里店(后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迁来这里),边区省委不占用民房,住在德国人出钱修建的天主教堂,房子数百间,可容纳300——400人。二、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遗址

中共山东分局成立时,抗日武装比较分散,中共中央派徐向前前来整合部队,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指挥部驻王庄,由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10个支队,3个团,共有基干民兵3.45万人,从此各地分散的游击武装成为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战略兵团,在八路军主力到山东前担当抗日的重任,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山东建党建军开创时期,被人们称为“王庄时代”。1939的3月,根据中央安排,罗荣桓向驻王庄的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了对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

中共山东分局成立后,为引导、鼓舞山东抗日军民团结战斗,揭露日寇的种种暴行和反动分子、汉奸走狗的丑恶行径,大众日报在1939年1月创刊,编辑部在王庄,印刷厂在王庄东北3公里处的云头峪村。为办好大众日报,当地的 革命群众给予报社极大的支持,云头峪村妇救会长陈忠芳组织进步青年为印刷厂保护机器,进步妇女刘茂菊则把准备结婚用的新房子让给报社做印刷厂。在日军“扫荡”鲁中区时,报社主动撤退,云头峪村15名进步青年跟随部队撤退,后来无一生还。

四、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向我山东解放区进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就在夏蔚镇双山村村民李洪义家三间房里指挥战斗,由于国民党通过电台发出的电波查出指挥部的位置,随即进行了狂轰烂炸,指挥所迁至李洪义家东20米远的深沟,当地群众用门板、树枝等搭成防空洞。

五、王庄烈士陵园

沂蒙简介 第6篇

《沂蒙精神代代传》演讲稿

——沂蒙山小调,我家乡的小调我的家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人人那个都说来哎,沂蒙山好„„”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们是否想起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沂蒙山区呢?说起沂蒙山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是革命老区,是和井岗山一样为中国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地方。可你们都真正地了解我的家乡沂蒙山吗?下面就让我带您走进这个美轮美奂的地方,赏阅分外有力的沂蒙精神吧!沂蒙山并不是山名,沂是指沂水,蒙是蒙山,“蒙山高沂水长,”山高水长,源远流长。沂蒙山区包括现在的临沂市三区九县——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沂水县、郯城县、费县、平邑县、苍山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和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莒县。沂蒙山还有很多美味和土特产品,如煎饼、蒙阴光棍鸡、沂蒙山小推车等,深受游客欢迎。我的家位于沂蒙山区的一角——郯城县,我很荣幸自己是郯城人,而且姓徐,郯城在徐氏的发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华徐氏始祖陵(豹公墩)为天下徐姓的朝拜圣地,在《沂蒙山小调》中,有这么一句歌词:“解放区的军民心连那个心”听到这句歌词,你想到了什么?是的,就是当年沂蒙山区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月年孟良崮战役期间,32名沂蒙妇女肩扛门板、在冰冷湍急的河流中手挽手搭起“女子火线桥”,让一个团的战士们踩着她们柔弱而刚强的肩膀渡河杀敌;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红嫂用乳汁抢救八路军小战士的动人场面。众所周知,沂蒙精神就诞生于此。在齐鲁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这种精神分外耀眼;在鼓舞山东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中,这种精神分外有力量,它脱胎于两千年齐风鲁韵,书写于泰山黄河,不畏困难艰险,敢于奋进挑战。这就是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不仅仅是沂蒙山区的精神,它是山东的精神,更是中国的精神,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被浓缩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而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十六个字又集中表现为一种大义、大爱、实干和创新。在它的旗帜下,有人把生命交给雪域高原,有人把企业文化“写”进哈佛教材,有人把集装箱装卸效率做成世界纪录„„他们是沂蒙精神的传承者,又是“改革创新、开放包容、诚实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的沂蒙精神的诠释者。我的家乡

从沂蒙精神到山东精神,皆由无数人民群众携手并肩、拼

搏奉献谱写而成,就像齐鲁大地上枝繁叶茂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这片沃土之中。“巍巍青山埋忠骨沂蒙精神代代传”优秀的品质需要代代传承下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像所有的沂蒙儿女那样——不怕苦、不怕累、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伟绩,让沂蒙精神永远成为我们生活道路上的指向标!

上一篇:毅力与成功的作文500字下一篇:新春日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