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简介范文

2024-05-29

理工简介范文(精选8篇)

理工简介 第1篇

重庆理工大学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始建于1940年,原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划转到重庆市。历经近7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以工为主,工、经、管、理、文、法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占地2200余亩,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教授、副教授45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超过70%。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80余人(其中院士8人)。现有研究生及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万余人。

学校在保持学科传统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形成了以工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构架。目前,学校设有4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

在2005年教育部组织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优秀”结论,2006年我校党委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

理工简介 第2篇

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建国后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之一,还是第10所进入“985工程”建设的高校。她的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2001年学校党委被授予全国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学校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经教育部2000年批准的15所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十分重视发展远程教育,将其列入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工作方针,以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奉行一切为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致力于不断探索总结远程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学院、校外学习中心、教师及学生协同发展体,不断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实现远程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有在校生23387人,毕业生9870人,其中2092人获得了学士学位。

学院以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动力,坚持学校“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充分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办学资源,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学科专业特色,利用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上贯彻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暨远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指导、教学研究与专业建设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由我院负责制作的精品课程,8项获国家精品课程奖、12项获北京市精品课程奖。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形成性考核制度,已形成了咨询、导学、助学、督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和实际效果,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学期进行选课注册、考试注册,可以按规定免修免考、转专业或转学。现开设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检测与维修技术方向)、汽车服务工程(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方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方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保险理赔与估损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学、工商管理、法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办学层次为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学院在全国18个省、市(直辖)、自治区建有48个校外学习中心,校外学习中心与学院合作开展招生宣传、学生管理及教学支持服务等工作。

学院设立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培养硕士研究生;承建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等。有力地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学院将加大远程教育品牌建设力度,不断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与高水平服务,为国家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报名条件

1.报考高中起点本、专科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同等学力);

2.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及以上毕业证书。

报名办法

1.报读时间:春季2010年9月15日~2011年3月10日;秋季2011年3月20日~2011年8月29日;

2.报名地点: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各校外学习中心。

3.报名须持:

(1)本人身份证明(身份证、军人证或护照)原件和复印件;

(2)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与身份证一并用A4纸 复印两张);

(3)国家统一组织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成绩单、准考证(两年有效)原件和复印件(一并用A4纸复印两张,没有成绩单的专升本考生可参加本校自主入学考试);

(4)本科毕业生读取相近专业第二学历者须持本科阶段学习成绩单,必须盖学校或存档单位红章;

(5)1寸免冠蓝底照片4张。

备注:学习期间,不转档案和人事关系

4.报名录取程序:

(1)考生可使用公共网进入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网站→用户注册 网上填写报名申请表(这一程序可在任何有网络条件的地方自行操作,也可到校外学习中心在老师指导下操作);

(2)考生还可直接填写报名申请表(报名表可网上下载,用A4纸一式两份,也可到校外学习中心领取)、到校外学习中心交报名材料;

(3)校外学习中心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上报;

(4)校本部招生办公室进行复审录取,下发入学通知书等;

(5)考生根据本人报名号上网查询录取信息及学号,并到报名所在校外学习中心领取入学通知书、办理报到注册手续等。

各专业培养目标和部分主要专业课程

招生专业 培养目标 专科 专升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合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强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应用领域软硬件应用、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C语言程序设计、JAVA技术与应用、网站规划与设计、XML程序设计、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软件

开发工具、ASP.NET开发技术等;

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技术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等。

会计学 主要课程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会计学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的相关内容,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领域从事实务与管理组织工作。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应用统计学、预算会计、税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 证券投资学、管理会计、高级会计、资产评估、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

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熟悉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商业管理相关内容,通过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培养达到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水平,能适应各项专业管理、综合管理以及科研方面的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销售管理、电子商务、公司概论等; 市场调查与预测、宏观经济学、运营管理、国际贸易、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等。

机械电子工程主要课程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及专业技能综合发展,具备机电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操作、维护、一般性开发及销售、售后服务工作,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CAD/CAM原理与应用、微机与数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 工程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微机技术及应用、机械制图、几何精度设计与测试、机械制造基础、控制与测试、EDA(PROTEL)设计软件应用等。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工作分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企业文化等;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员工福利管理、项目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说明:最终课程设置以教学计划为准

关于中国远程教育的几点问题:

1.远程教育学历是否被国家承认?

答:经教育部批准的各试点高校的远程教育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成人高等教育,国家承认学历。毕业证书可在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查询。

2.怎么样取得毕业证?毕业证是什么样子的?

答:在学习期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成绩合格,由北京理工大学颁发毕业证。毕业证里标有“网络教育”的字样。

3.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什么学位?

答:符合条件的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对象?在哪里就读、考试?

答: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主要面向成人从业人员的非全日制教育。考生可到北京理工大学在当地设置的任意一个校外学习中心报名,并在该学习中心参加入学测试、就读和考试。

5.哪些毕业证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

答: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或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能够获得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毕业证书,包括普通高校、部分民办高校、成人高校、自考、夜大、函授、远程教育、电大等。

6.是否有入学考试?录取程序是怎样的?

答:考生须参加过国家统一组织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或本校现代远程教育入学测试:报专科的考生考高中英语、初等数学;报专升本的考生按不同专业考英语、高等数学或大学语文。录取程序是:校外学习中心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上报给校本部,校本部招生办公室进行复审录取并下发录取通知书。

7.学分的概念?什么是学习年限?

答:学分是根据课程的学习量和难度折合的一定分值,你每完成一个课程的学习并通过了它的考试你就得到了该门课程的学分。一般每门课程的学分在2-8学分之间。只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学完应学课程,得到应修的学分,便可获准毕业。这个规定的时间段便是学习年限。

8.学生如何登陆?学习形式如何?

答:新生入学后,凭学院发给的学生的用户名、学号、密码登陆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网站学习(http://learn.bit.edu.cn)。我院的学习方式为面授辅导答疑和网上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根据各科课程的学习量和难度,面授辅导答疑的学时有所差异。

9.面授辅导答疑是否收取费用,时间如何安排,必须参加吗?网上自学手段有几种? 答:新生入学后,凭学院发给的学生的用户名、学号、密码登陆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网站学习(http://learn.bit.edu.cn)。我院的学习方式为面授辅导答疑和网上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根据各科课程的学习量和难度,面授辅导答疑的学时有所差异。

10.如何获得各科考试资格?每门课程学生有几次考试机会?

答:学生网上选课进入学习阶段后,在学院规定时间内再进行考试网上注册,注册后方可获得考试资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一门课程允许学生选修二次,每选修一次,可参加三次考试;在记载学生成绩时,考试成绩均按实际成绩登录,取实际考试成绩的最高分计入最终成绩。若必修课程选修二次后仍不及格,将不予毕业。

11.学位英语考试的题目由哪里命题?是否考听力?其他各课程考试如何?

答:由北京教育考试院命题,目前不考听力。在学习期限内,学生可以多次报名参加英语考试。专科层次学生的课程考试全部由北京理工大学命题,专升本层次学生除须参加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外,其它课程考试由北京理工大学命题。

12.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程统一考试科目如何确定?统考时间如何安排?有无考试大纲?必须参加统考吗?

答:专科起点本科学生需参加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两门科目考试。每年组织3次统考。学生在学习年限内可多次参加考试,每次考试门次由学生自定。各科考试均有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所有统考科目成绩合格是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资格的条件之一。专科学历教育的学生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符合以下条件的学生,在学期间可免去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1)已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可免考全部统考科目;

(2)除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外,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或以上级别证书者可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考“大学英语”:

A.入学注册时年龄满40周岁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B.除英语专业外,户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的界定以《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文件汇编》中的标准为准);

C.除英语专业学生外,获得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三级或以上级别证书者;

D.除英语专业学生外,在2006年1月1日前,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改革前获得(CET)4级或以上级别证书的考生,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改革后,参加(CET)4级或以上级别考试,成绩达到420分的考生;

注: 2006年1月1日后,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4级或以上级别证书将不再作为统考“大学英语”免考的条件。

毕业

1、毕业证:参加本、专科学习的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达到最低学习年限,成绩合格,可申请毕业。毕业时发放国民教育系列的标有“网络教育”字样的北京理工大学的毕业证书(样本如图),国家承认学历。所有毕业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进行学历电子注册。

2、学位证:本科生学习成绩平均75分以上、通过远程教育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和毕业设计优、良者,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授予成人教育学士学位。

目前深圳学习中心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工商管理,机电工程,人力资源管理。

招生层次:高中起点升专科,大专起点升本科。

报读地址:深圳市深南东路5033号金山大厦(深圳书城)2107室

联系电话:0755-82460771,岳老师

南京理工大学简介 第3篇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等13个专业学院, 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以及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达9个) , 5个江苏省优势学科, 7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 7个工信部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3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 4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 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1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49个博士学位点分布于法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4个学科门类的18个一级学科, 116个硕士学位点分布于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38个一级学科;具有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点, 其中工程硕士具有27个工程领域, 工商管理硕士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授予权;此外还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并具有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

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 可自评增列博士生导师。拥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教职工3200余人, 专任教师1900余人, 其中, 两院院士7人, 外国院士3人, “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8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 (其中召集人1人) , “973”首席科学家6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8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8人, 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1人, “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188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7个, 江苏省创新团队9个。

学校立足培养素质全面的高质量人才, 坚持“宽专业、厚基础, 重能力、高素质”的原则, 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谐统一为目标, 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其中10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多人成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中坚, 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既是教育中心, 又是科技中心, 设有50余个研究机构, 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 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 4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44余项, 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共发表论文12660余篇, 其中, 被SCI和EI收录论文数分别达到1562篇、3045篇;出版学术著作281部;获得专利授权456项, 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经教育部批准, 学校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培养机器人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3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 每年选派300名学生到海外短期学习交流或攻读学位。先后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建立了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俄罗斯乌法航空技术大学、白俄罗斯戈梅立国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每年来校开展合作研究、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的境外专家学者达400人次之多。

南昌理工学院简介 第4篇

学校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8名,副高以上职称比为35.6%,硕士以上学历比为51.7%。学校自有专任教师中,有博、硕导32人,博士9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领导中有两位省政协常委,四位原省重点大学校长(书记),四位博士。学校聘请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为荣誉校长,中科院王梓坤院士为名誉学术委员会主任,K8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石屏院士为名誉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62个,目前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全部获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两个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有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4门,有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学校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专利19项。

学校党委被评为先进党组织,校团委荣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被评为省级优秀学院、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十所就业型重点大学、十大最受企业欢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的办学成就,受到中央、省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肯定。温家宝、陈至立、吴仪、孟建柱、胡春华、苏荣、胡德平、周济、袁贵仁等领导先后视察过学校、对学校寄予厚望。时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称赞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国家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莅校视察,称赞学校办学方向对头、宗旨正确、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强、带头人好。江西省主管教育的朱虹副省长莅校视察,称赞学校有一个好的法人、有一个好的理念、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学校发展得很好、很健康,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江西创造了好的、新鲜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类型定位:教学应用型大学。

学校校训:科学、务实、厚德、创新。

办学宗旨:航天科教、兴我中华。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为补充,适时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理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

办学目标定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建人民满意、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服务目标定位:立足江西,面向长珠闽,辐射全国,服务基层。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好,基础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法办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

发展思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构建科学管理体制,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科建设

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办学主要数据达到“32651”建设要求,即通过努力,力争达到:3万左右学生规模;2000名教职工;600名正副教授与600名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60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6个以上省级教学团队;50个本科专业、5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15个专业成为省级以上特色专业;一个种类以上专业硕士授予点,创建国内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一流民办本科高校。

校长简介:

邱小林教授,南昌理工学院校长、法人代表、博士、教授、江西省政协常委、省青联名誉主席、省工商联副主席、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合格评审专家,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省十大爱心人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卓越成就奖”“影响2006-中国最具责任感教育领袖”等荣誉称号。

长春理工大学简介 第5篇

学校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为主要创始人、第一任院长,现任名誉校长。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 200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现为吉林盛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现拥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7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拥有中外文图书271.69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

学校现有本专研在校生209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0人,硕士研究生3462人,本科生16093人,专科生972人,留学生94人;教职工199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3人,双聘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75人,教授(研究员)14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509人,有35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建有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拥有19个教学机构,设有1个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直属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和精密与特种加工实验室)、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电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激光加工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研究中心(中国兵器试验场光测仪器检定站、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光电中心)、3个省市级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科技创新中心、长春市数字化制造科技创新中心、长春市激光加工科技创新中心),还设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图书馆、档案馆、校园网络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

学校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授权单位,第6批博士授权单位。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1

个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3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学),12个吉林省重点学科。有9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0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设有本科专业4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1个(信息对抗技术),覆盖工、理、文、经、管、法6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理工科学生,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对文科学生,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社会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设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王大珩科技学院、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省重点建设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及吉林省电子技术、机械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还设有国家级(联合)和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先后获35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建有国家级精品课3门,吉林省精品课12门,吉林省优秀课程38门。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单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200余项,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递增,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40%。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其中已有26个省市区将学校纳入第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以光电技术为主,光机电一体化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学校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检测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光电医疗仪器、先进材料技术、现代光学、CAD及应用电子技术等方面科研实力雄厚,在法学、汉语言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屡获佳绩。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部委和省级科研项目近九百项,其中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项目,18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007年科研经费达到 9850万元。

学校产业工作发展迅速,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不断壮大,2007年正式挂牌并被批准为省级科技园,推动了以其为龙头的吉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研制开发的激光治疗仪导光臂、YAG

激光美容机、二维及三维医用内窥镜、机械密封技术及设备、光电检测系列产品、半导体激光器等高科技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先后派出300多名教师前往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项目,并设有吉林省对外汉语教学培训中心,目前有14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进行学历学习或语言进修。学校同俄罗斯圣彼得堡技术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科技大学、布里亚特国立大学、韩国东新大学、日本东海大学、美国史蒂文斯工程学院、挪威布德大学等20多个国家的90多所大学或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俄罗斯建有1所孔子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英文简介 第6篇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HPU), with a history of nearly 100 years, is the first mining university in Chinese history.Its former is Jiaozuo Coal Mining School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the British Syndicate Co.Ltd., in 1909.It has changed its names several times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namely, FuZhong Coal Mining University, Jiaozuo Priva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rth-wes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ozuo 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ozuo Mining Institute and 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he University resumed its name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 2004.During a century’s period, HPU has formed its idea of running school “Educate People and Advocate Academic” and founded the spirit of “Learn Eagerly and Act Diligently”.The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n its excellent traditional thoughts of “Work Hard and Achieve Pragmatic Results, Love China and Love HPU”.The deep cultural accumulation through 100 years and rich education experienc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ts rapid development.The HPU has 2100 teaching staff and workers with 506 professors and associate-professors.494 of the 1339 teachers have obtained their master degree and doctor degree.There are 6 academicians, 1 Yangzi River scholar, 8 specially-engaged professors 38 government special prize winners and other 80 well-known experts, excellent teachers and model workers.The university has 18 schools and departments and possesses 12 disciplines for awarding doctoral degree and 48 for master’s degree, and 8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master degree.It has 57 undergraduate programs with a total number of 26,972 full-time postgraduates, graduates, undergraduates and 7,000 adult students.It recruits students from 29 provinces, c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From 2006, the university begins to enroll overseas students.For the latest 5 years, HPU has obtained research funds with a total of 200 million yuan, including 60 million in 2005.It takes on 53 programs including No.973 program, nation-level natural scientific funds program and scientific key program, 1200 provincial-level and other technical-service programs, etc.It first creates Gas Geology in the world and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as Resources and Prevention of Gas Disasters.It establishes the model of Chinese Land Trace Fossil Group and their Deposit Environment, laying a foundation in vestige research in the world.It completes the test system for the highest linear motor drive rope-less elevator.Today, with the glory of 100 years history,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HPU are dedicating their efforts to the goal of building HPU into a high-level university!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简介 第7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经济,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微机电系统与制造,设备故障诊断、机电驱动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金属材料。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

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测试与信息处理实验。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

在高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毕业时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为: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理工简介 第8篇

一、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我国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 然而当前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令人堪忧, 其原因在于学生“高知识低能力”、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 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没有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一套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各环节有机联系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二是会计课程实验、实训、模拟实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大多数院校对课程实验、实训、会计模拟实验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教材内容过于简单或没有及时跟进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实践环节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

三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没有抓紧, 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会计毕业实习为分散形式实习, 教师对实习缺乏指导和监控, 实习效果不明显。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大检验, 但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 毕业论文时间与就业、考研产生矛盾和冲突, 导致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降的状况, 甚至在“拼凑论文”、“抄袭论文”。

四是实践教学保障不足。主要存在实践教学物质条件不达标、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雄厚等问题。有的投入了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 有的没有投入或者投入不够, 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激励机制不健全或贯彻落实不够, 实践教学的师资没有工程实践背景和经历。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

(一)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 必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 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校在构建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时, 遵循了以下原则:

1、以应用能力培养和就业为导向, 着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是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在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 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创新性。为适应就业的需要, 我们针对就业市场反馈回来的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来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 使之尽可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兼顾会计学科的理论性和整体性。

加强实践教学并不等于我们不重视理论教学, 理论与实践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既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拓展会计视野, 又要让学生精于会计实践, 具备上手快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计划上, 我们安排了会计完整理论体系课程, 并且还加了会计理论前沿、会计与财务专题等环节, 让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精髓, 同时也有专门针对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强化环节, 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能力上形成完整的受教育体系。

3、结合理工院校背景和特色, 加强工程学科教育, 拓展学生视野。

做会计核算和管理必须先熟悉企业概况和企业的业务流程, 才能提高会计服务和参与企业管理的质量。我校有色冶金、材料化学、工程力学、建筑测绘等理工科特色鲜明, 学校地处江西赣州, 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我们结合这些理工科的背景和特色, 开设了冶金概论等公选课, 安排学生到冶金企业进行生产认识实习, 这样既能拓展学生视野, 又为以后在这类企业就业奠定了上手快、能力强的基础。

(二)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会计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巩固会计理论知识,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践教学资源, 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 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循序渐进的实验体系。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们设置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单项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的实验体系, 通过这一体系的实践, 让学生的课程章节理论知识和每门课程理论、关联课程知识、会计专业理论体系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 通过综合实验、实习使学生的知识、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我们的课程实验共有172学时, 课程设计11周, 综合实验4周, 各类实习10周, 毕业设计11周。

(二)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校在理论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开设了重要实验课程, 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从第二学期开设会计学原理课程开始, 接下来所有学期的课程实验与专业实训保持连续。专业课内实验172课时, 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等会计核心课程均安排了课内实验, 还安排了独立周的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会计信息化设计, 各种专业独立集中性实践教学共安排34周。

(三) 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督促实践教学实施。

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 学校出台了实践教学的管理文件, 对实践教学的实验教材、大纲、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条件保障等作了规范, 制定了《江西理工大学实习条例细则》和《江西理工大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规范指南》, 学校定期对实验教学文档进行检查, 不定期地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抽查, 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教学及管理人员组成督导组对实验教学进行督查和指导, 每学年学校还举行教师实验课教学竞赛, 组织青年教师观摩, 让优秀实验课起示范作用。

(四) 重视模拟实验, 提高仿真效果。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是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非常重视会计模拟环节, 安排了独立的4周时间进行实验, 由高级职称老师进行辅导, 实验经费充足, 要求学生每人单独完成模拟实验的一整套流程, 模拟实验内容紧跟会计准则的变化和相关税法内容的变化, 模拟实验题量大, 对模拟实验要求高, 制定了严格的会计模拟实验考核方法。

(五) 毕业实习不折不扣, 毕业论文真题真做。

我校有色、冶金专业特色明显, 我们在深圳中金岭南股份公司等一些大中型有色冶金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 加上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与我们专业的合作关系而形成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习单位已有充分保障。我们要求学生毕业实习应不折不扣完成, 保证5周实习时间不缩短, 实习要求不降低, 实习报告及实习考核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考核。为防止毕业论文出现“拼凑论文”、“抄袭论文”的不良现象, 要求学生“应用选题、真题真做”, 坚持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从选题、资料收集、开题报告、教师指导、论文写作、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保证毕业论文的综合检验效果。

(六)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会计知识大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的省区决赛等活动都取得不俗的成绩。还安排学生有3周的会计、审计、税务相关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 安排了2周时间的企业生产认识实习。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四、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 改善实践教学物质条件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完善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学校应对理工科系和管理科系同等重视, 大力投入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等基础实验设施的建设, 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借助实习基地这一平台, 校企双方开展技术合作, 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 协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和管理问题, 同时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实现校企双赢。

(二) 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激励机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要制定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 对选定指导教师、组织制定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进程变更办理及手续审批、检查教案课件与实训用品、检查实践教学进度及实施情况等都要有严格的规范和认真的落实。要经常考评教师实践教学质量, 组织实践教学座谈会, 检查学生的实习、实训报告, 检查指导教师的实训总结, 组织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等。

(三)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者,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应重视实验师资培养,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 从事具体的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 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 成立由学院教授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聘请企业财务总监作为专业建设顾问和兼职教授, 让其在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给予指导。

五、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我们将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应用于会计教学中, 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过对所有在校的已接受会计实践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 学生普遍反映会计实践教学加深了他们对会计的理解,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调查显示, 82.4%的学生认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 会计不再枯燥了, 会计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通过实施会计信息化、EXCEL在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的实践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操作技巧, 使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期缩短, 通过对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统计, 接受过会计实践教学的同学, 通过率达到93.2%, 未接受会计实践教学的同学的通过率为69.3%。在近2年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西赛区决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

通过实践教学, 课程理论教学也受益不少。会计核心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广泛好评, 《会计学原理》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中级财务会计》成了双语教学课程, 会计学专业成了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会计学专业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

摘要:理工院校的会计专业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显著特征。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理论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大有益处。江西理工大学实施会计实践教学结果表明, 学生和老师均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江萍.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 2009.7.

[2]谢林海, 赖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7.5.

[3]吴丽君, 王远利.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会计之友, 2008.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理工简介】相关文章:

南理工简介范文05-23

南京理工大学简介07-24

印度理工学院简介08-09

重庆理工大学简介08-15

桂林理工大学一简介09-05

理工论文提纲08-24

理工论文范文05-09

黄梅理工范文05-18

南洋理工学院05-09

厦门理工学院06-10

上一篇:六月总结与期度总结下一篇:好听的优雅的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