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简介范文

2024-06-12

经历简介范文(精选14篇)

经历简介 第1篇

本人学研经历简介

我是十分喜欢历史的,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大学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三年都是在图书馆渡过的。历史书籍是我最大的爱好。古代史方面,我读过前四史的大部分和明史、清史稿的一部分列传。看过吕思勉先生的通史著作和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秦汉史》、《中国史学名著》等。

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郭廷以先生的《近代中国史纲》二书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是她们让我坚定了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信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开始大量地阅读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书籍和相关论文。从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到杨奎松先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从剑桥晚清史到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大陆学者的书籍到台湾学者的研究,再到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有许多我都多少读过。的确受益匪浅。社会经济史方面,我注意到了吴景平、朱荫贵和冯筱才先生的研究。

除了阅读之外,在本科三年级参与了我院院长于永教授主持的课题:《大公报》中有关内蒙古历史的资料整理,制作成资料索引和资料汇编两本。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有关五四运动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阶段,我也是基本在图书馆度过的。继续关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问题,曾在《学术论丛》杂志2009年第4期上发表拙文《1917——1918年鼠疫与北洋政府的应对——以(大公报)为中心的探讨》,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在团结出版社实习,写了一本10万字的传记类的史学书《将军决战在疆场——国民党十大骁将》,预计在2009年底出版。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关于伪蒙疆政权与日本关系的文章,目前已经完成初稿并得到导师的肯定。题目为《从日伪新闻宣传看日本与伪蒙疆政权的关系——以(庸报)为例》,鉴于前人都没有用过日伪时期的机关报纸《庸报》来研究此一问题,而且研究中确实有比较大的发现,故而自己认为文章总体还是有一些价值的。

在研究生阶段,我发现自己的兴趣逐渐集中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政治、社会史和对内蒙古地方史的关注上。

我决心走研究中国现代史和地方史二者相结合的路。一面研究绥远地区的中国近现代史,一面去研究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政治社会史,重点在研究

抗战时期的历史,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国共关系。

我喜欢看档案,不喜欢看报纸。硕士论文我是在内蒙古大学翻看了近一个月的《蒙藏委员会档案》,感触颇深。今后在博士阶段的学习研究中,我也会坚定地去看档案。从档案中发现真实的历史。

考生: 赵晋

2009年12月10日

经历简介 第2篇

据说,龚琳娜曾一度困惑于自己纯粹音乐艺术梦想的破碎,不甘当“晚会歌手”、“千人一声”的模式和套路及国内音乐界浓重的假唱氛围,2002年在北京结识对中国音乐颇有兴趣的德国籍作曲家老锣(Robert Zollitsch),龚琳娜艺术创新的想法得到了支持,此后离开城市,下乡采集民歌、赴欧洲学习音乐,与老锣一同创作音乐。

2005年,龚琳娜移居德国,在国外演唱中国歌曲。2002年至2008年,她老锣合作录制《五行—琉璃光》(2004)、《走生命的路》(2005)、《静夜思》(2006)、《走西口》(2008)和《弦歌清韵》(2009)等五张唱片。

在欧洲期间,龚琳娜曾受德国“TFF RUDOLSTADT”音乐节、芬兰民族音乐节、法国世界音乐节、比利时欧罗巴艺术节等国际音乐节邀请,举办过数场独唱音乐会。2009年,歌曲《忐忑》获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

龚琳娜与老锣提出中国新艺术音乐这一艺术化音乐概念与形式,主要由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和词曲创作三部分构成,由此希望开创中国音乐新风。龚琳娜拒绝假唱,其个人评价是:自由的唱,传递爱的能量,真诚心和中国文化是根基。《忐忑》窜红

2010年北京新春音乐会,龚琳娜带其乐队演唱《忐忑》,视频传至网上后,其夸张表情及“歌词”掀起点击狂潮,被网友送入“神曲”行列。此后,龚琳娜知名度迅速提升,一时受到多家媒体关注。2010年10月,龚琳娜回国。2010年12月31日,受邀参加湖南卫视跨年音乐会演唱《忐忑》。演唱版本在网络点播次数超过2000万。舆论风口浪尖

2013新年伊始,龚琳娜和老锣在短短一个半月之间一波接一波的推出了三个新作,分别是在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首演的《法海,你不懂爱》,在湖南卫视小年夜晚会上首演的《金箍棒》,在江苏卫视春晚上首演的微音乐剧《爱上大笨蛋》。这连环炸响的三响炮不仅都成为了开年的热议话题,而且也以不同的特色呈现出了后《忐忑》时代的崭新音乐面貌。

面对各界评议热潮,龚琳娜心态淡定,她称自己经常会上网看评价,并表示正是有了如此吐槽的对象才给大众带来了发泄情绪的途径,“我们做音乐很认真”,“我唱歌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未来理想

2012年,龚琳娜与老锣一道回到贵州家乡,选择那些最具音乐天赋也最有音乐热情的年轻人,共同组建了“大白嗓合唱团”。她的理想是,让这些纯净本真的声音依着自性的轨迹,造就新的艺术生命,让他们在歌声中与自己的灵魂相逢。过去,她只想为自己歌唱,现在,她要为人民歌唱。

经历并成长着 第3篇

本人来自江苏, 北大土著, 本科研究生都是信科微电子专业, 排名始终中等偏后;性格偏内向, 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本科时有过短时间的外企实习经历, 技术含量不高;研究生阶段发过一篇文章, 规格一般, 但属于EI收录;去香港开过一次学术会议;英语口语不错。总之, 各方面水平都不算突出。

我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正式找工作。大致统计了一下, 各种渠道总共投出约60份简历。有回音的19家, 得到面试的11家, 实际面试8家 (12月去香港开会时错过3个面试) , Offer4个。

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好, 半导体行业尤其一片惨淡, 和我的专业方向最对口的Cadance, Synopsys, Magma三家美资公司都大刀阔斧的裁员, 更别说招人了。因此我的原则是海投, 以招聘要求为导向, 符合的就投。

我求职的第一阶段, 主要是IC、IT类企业, 亦因他们最先发招聘广告。

我得到的第一个面试是德州仪器, Technical Sales的职位。当时其实对这个公司和职位都没有什么了解 (我没有接触过TI的DSP) , 甚至对面试本身也很陌生, 所以虽然忙忙碌碌, 也没做什么准备。TI的HR是我至今也认为最nice的, 但我的面试表现却非常糟糕, 甚至连自己做过的项目也没有说清楚。当时我觉得反正HR也不懂, 就没什么好说的, 很多东西都含含糊糊轻描淡写, 其实后来才明白这正是可以好好包装自己, 突出自己能力的时候。不出所料, 没有收到二面通知, 非常难过, 只怪这个面试来的太早, 放到现在我真的很有信心拿下它。不过这一次面试促使我仔细的总结了一下我的项目经验, 准备了技术性描述和非技术性描述两套材料, 分别用于技术面试和HR面试, 并且随着日后面试次数的增加, 陈述材料也不断得到完善。

随后还有个中电华大的面试, 这个公司跟专业是比较对口的, 我在笔试和HR面试环节也都表现不错。二面是比较正规的技术面, 原以为我的项目经历会引起面试官的兴趣和深入交流, 谁想到在我做完介绍后面试官第一句话就是:除了这些你还干过什么和编程有关的项目吗?我当时就愣了, 原来人家真正要的是编程牛人, 那何苦还叫我来面试呢!感觉彻底的被鄙视, 这是我最不爽的一次面试。

之后又经历了很长一段郁闷的时期, Nvidia、威盛、联发科、AMD、趋势科技、微软笔试全部挂掉, 由于我的研究生方向根本不是电路的, 本科的基础也不好, 那时候想想这么多次一大早出门冒着寒风挤公交去笔试却没有一点结果真的是很郁闷的, 觉得自己无处可去。一些软件公司笔试的失败, 也使我明白我不可能进这些地方, 所以google、百度之类公司也根本没有尝试, 避免浪费精力。也正是这时候起, 我开始明白以我的水平和处境, 可以尝试那些有技术背景的非技术类工作。

第二阶段我主要是瞄准各种非技术和技术支持性质的岗位。但期间各种咨询公司、快销类公司、游戏公司简历笔试全部挂掉, 仍然没有接到面试, 分析原因, 我觉得是非技术类岗位行业壁垒太低, 竞争太激烈, 同时我的性格也未必合适这些岗位。

在这期间很感谢我的女友, 她不断鼓励我投一些金融机构, 指出理工科背景在金融领域颇具优势, 这一句话成了我求职的转折点, 我的目标也由此转向大型金融机构的IT类岗位和基金公司的行业研究员。我开始根据往年的笔经、面经, 有针对性地自学计算机系的主干课程, 这一阶段, 也许是牛人都已经有着落了, 也许是我不断自学的缘故, 我的笔试通过率大大增加。

大概11月,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我代人去投长信基金的简历, 自己也顺便投了行业研究员的岗位。没想到我真的得到了面试的机会, 觉得很幸运。大概是机会来得太突然, 我也没认真准备, 面试时倒不紧张, 发挥得很自然。我把自己的文章和项目成果介绍了一下, 重点是用项目成果来证明自己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钻研精神, 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 当时就觉得HR对我有点兴趣。12月中下旬, 这家公司果然通知我去上海终面了。之前女友和我有针对性地准备了好多问题的回答, 诸如必问的“为什么你一个理科生要转到基金公司做行研?”“选择基金公司的理由是什么?”, 我也了解了一下我的专业领域目前的行业动态, 事实证明很有效。我的二面一共约2小时, 但由于有备而来, 我感到很轻松, 没有压力, 自我感觉良好。我的体会, 如果说通过一面是依靠放松的心态, 那二面很大程度就要靠事前的仔细准备了。

回北京后不久就惊喜的收到了长信的行研Offer。这个Offer使我信心大增, 底气十足。

此后的求职面试中, 我的心态都特别好。之后共参加了3家公司的面试, 全部拿到Offer。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一面是群面, 无领导小组讨论,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的群面。我是个沉默的人, 不习惯这种做作的争吵, 之前的讨论我都没有怎么说上完整的话, 但是到最后某活跃面友给出讨论结果后, 考官问你们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的, 我鼓足勇气提出反对意见, 并比较完整明确的说了几句话。我是这么想的, 这种讨论本来就没有谁对谁错之说, 可如果我再不说话, 就没人看见我了。此时虽然有点破坏团结和谐, 但肯定能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我赌得起。在接下来的自由提问阶段, 考官又问了我好多, 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二面是5个人一组, 逐个提问, 内容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主要考察和简历或报考岗位相关的知识, 我的实习经历本身就是比较对口的, 之前准备得也比较对路, 很幸运的将问题一一回答。于年前收到了农总的体检。

中国人寿股份总公司的北京研发中心, 刚成立的IT部门。这里笔试全部是英语加公务员行测, 时间比较紧但题都不难;面试是纯公务员形式的结构化面试, 都是些情景假设的问题, 据说历年的形式差别都不大, 没有考察专业技能。此后就收到了Offer。

PDF (一家美资半导体公司, 不是Adobe) 的面试相比其他IC企业, 安排得实在是太晚了。虽然11、12月时有过电话面试, 但正式的一面今年1月初才开始。说实话技术面的过程中我的表现很一般, 有一道特别基础的题都没答上来, 但面试官对我的项目经历还是很满意的。几天后去上海终面, 面试进行了整整一上午, 先是向他们的项目团队详细演示和讲解自己的论文成果, 回答很多相关问题, 不过这毕竟是自己研究生阶段最主要的工作, 我回答得都很熟练。最后公司老总让我用15分钟看一篇数理统计类的英语论文再给他讲讲, 由于我没学过这课程, 所以半天也没看懂多少, 只能把我看懂的一些浅显的内容说出来。值得一提的是PDF的所有招聘过程, 包括电话面试、一面、二面都是全英语的, 我的口语应该给对方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我想这大概是我走到最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也拿到Offer。

教育经历与经历教育 第4篇

代林创业经历简介 第5篇

1987年初中毕业后,学会了开车,当时驾驶员这份职业让很多人羡慕,我却发现开车并不是我的理想和追求,父亲让我顶班当工人,我把机会让给了妹妹,心中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想走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立志要创一番事业。

1988年在成都饮食服务公司工作的婶婶把我介绍到成都东方饭店当学徒,卓有远见的婶婶为我描绘了当厨师的美好前途,学好厨师还可以出国发展,就这样我便与餐饮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东方饭店我是一名临时工,小学徒,从打杂开始什么活都干,为学到技术,每天比正常上班时间提前1—2小时,自己一个人开始练刀工,拿一只大锅炒沙子练习簸锅,由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得到了师傅们的喜爱,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被提为炉灶当了掌勺的大厨。

1990年到了蜀风园工作,经常到兰州友好单位交流学习。

1991年被聘为成都蜀都大厦酒店旋转餐厅主厨,在工作期间经常到北京、西安等地学习交流,到双流棠湖宾馆讲课。在东方饭店餐饮部经理、厨师长唐一君和蜀都大厦餐饮部老总黄家明两位国家级大师的精心栽培下,我对粤、鲁、川,湘、苏、京、皖、豫“八大菜系”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成都经过了7年的学习和磨练,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在业内有了一定名声。

1995年初被西安台湾饭店聘为行政总厨,1995年底受德阳大酒店领导的邀请,出任酒店餐饮部经理兼厨师长。

1996年底被德阳国土局下属猎迪大酒店以特殊人才转为正式职工,并担任酒店经理兼厨师长,从这天起结束了自己所谓的打工生涯。

在餐饮业蓬勃发展期间,加之自己多年来所学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由此产生一个念头——自己创业。但这个想法又不敢给自己的父母说,生怕父母说自己丢了“铁饭碗”去冒风险而反对。但这种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凭着自己的实力和信心,在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女娲补天旁边创办了旌东园。创业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从采购到厨师到经营管理都得要自己亲自过问,天一亮就骑着摩托车上菜市场,采购回来就做营业前的准备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旌东园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营业额逐月上升。随着餐饮业不断的发展,我清楚的意识到要把餐饮做大做强,就凭现在的经营规模和营业面积很受局限,于是果断的决定,放弃辛苦经营多年而又新装修不久的旌东园,2002年重新选址,在鸿源大厦开办了旌东园水井酒楼至今。

现在旌东园座落在龙泉山南路42号,集餐饮、茶楼KTV歌城,客房,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营业面积6000余平方米,现有员工117人,其中管理人员11人,技术人员35人。在经营期间,于2000年10月被省政府财贸办、流通办、省烹饪协会评为“四川省餐饮名店”;被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评为“餐饮服务明星企业”。2002年个人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名师”称号,成为首届中国川菜大赛、服务大赛“优秀评判”;四川省国家职业鉴定高级技能“考评员”。2003年被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评为“纳税先进企业”、被德阳市餐饮

协会评为“先进单位”;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个体工商户”。2004年捐助扶贫中江饮水工程和残疾人事业;2005年积极参与政协德阳市委、市委统战部、市工商业联合会举办的“光彩扶贫献爱心、雪中送炭显真情”活动。2006年自己独创的“戴师傅牛肉干”被德阳市政府评为“德阳地方特色菜”。

2004年注册成立了四川戴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豆制品、腌腊制品生产、加工。其产品有“天府腐竹”、“精豆鸡丝”、“五香豆腐干”、“麻辣豆干”、“麻辣牛肉干”、“金丝牛肉”等系列产品。自公司成产以来,自己带领十余名特一级烹调师对产品进行开发和研究,其产品有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口感、色泽、品质、营养相具突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个人工作经历简介 第6篇

个人工作经历简介

我是来自创意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2班的芮杰,在上个学期,我担任学生社团联合会外联部干事一职。在我眼里,这个职位是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倾注了自己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最饱满的工作热情。外联部的工作是长期与商家、学校、社团保持密切联系,与宣传部项目部合作,发挥协同作战的积极作用,结合社联的特点,为有意合作的商家做出策划案,争取商家的支持和赞助。在高校间建立联系,为社团的活动提供更广的平台,向外展示我校学生的风采,努力提高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知名度。在接近一年的工作中,我积极参与了社团招新,“三走”活动,社团之夜等多项活动,并跟随部长拉到了多项赞助。虽然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吃了很多苦,但是大家都没有放弃,而是一起互相帮助,开会交流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在这段经历中,我学到了很多,具备了足够的能力,能够单独的进行外联工作,也熟悉了基本的活动组织方式,能有效地为校外商家及校内社团服务,对社联的活动开展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磨练自己,愿自己能从一块陨铁,历练成一把宝剑。

工作经历及情况简介 第7篇

杨敏华

本人杨敏华,女性,1968年4月出生,1986年7月参加全省财政系统招工考试,录取为大柏地乡财政所总预算会计,后由1990年7月至1996年7月在壬田财政所任总预算会计,期间参加全国职称考试,考取助理会计师资格。198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至1999年12月考取中央党校函授大专和本科经济管理专业,获大专和本科文凭。

1994年8月经市委组织部考察调入市委农工部,由于工作表现优秀,深得领导和同事们赞扬,也得到组织上的认可。于2000年12月提拔到市支铁办任副主任至今。(支铁办于2005年改为重点办)。在支铁办重点办工作十年多以来,从老赣龙线的初测到建设完工通车、火车站通站大道以及鹰瑞高速公路建设通车,隘瑞高速公路和赣龙新线的建设,本人均能站好自己的位子,为主要领导做好参谋作用,带领手下干部,勤勤肯肯深入第一线,做好自己分管路段的各种协调工作和财务内部业务工作,并在任何时候都能把握好原则,不徇私枉法,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利益,尽量公平、公正的处理每一宗矛盾和纠纷。十年来,只要有工程在建,几乎没有休息过星期天、节假日、早出晚归,不分严寒酷暑,我用辛勤的劳动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尽力化解群众矛盾,保护好集体和群众利益,得到施工单位,分管乡镇干部和群众的好评,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和合格的共产党员形象。

这些年长期和施工单位打交通,本人未向施工单位索取任何礼品和承揽过一个工程,也未在所分管的乡镇、单位和个人报过一分钱发票,特别是工作的群众对象,连工作饭都未曾吃过,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章条例。本人是做会计出身,在单位也一直是协助主要领导管好用好专用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只要违规,均能如实向领导汇报清楚,使主要领导在资金使用上不违规,不犯错,同时,能团结好自己手下干部,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无论外业和内业都能快速高效率的处理。

十多年来,本人均能按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公务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在任何场合从不打牌赌牌,在平时办公楼除了办事几乎不与别的单位的同志串门,聊天。2010年我爱人因病治疗时间达9个月,除在前两个月我请假时间多些外,后面几个月我均妥善处理好家庭和工作关系,没有因家庭变故耽误任何一项工作,各项工作仍然走在前列。

多年来组织部门考察我单位班子和干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同事们都把我作为提拔对象向组织部门推荐,虽然在原岗位干了十多年,但我从未因此而消极怠慢过任何一件工件,仍然以饱满的热情干好各项工作。

难忘的经历 第8篇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 看那个在钢筋柱间上下移动的“房子”。我想象我坐在里面飞翔的潇洒。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 看一眼建筑物的宣传海报, 再看一眼正在施工的高楼。闭上眼, 我可以想象出它建成后的模样。

这一次, 我终于有机会站在工地上, 戴上红色安全帽, 激动地走进这本不属于学生的施工区。“注意脚下哦, 会有钉子。看着前方走, 不要撞上泥板……”带队叔叔不停地叮嘱。我暗暗想:“我都这么大了, 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我可以做得和你们一样好。”他带我来到了我之前只能远远看着的“电梯”旁。一位工人叔叔笑着为我拉开了铁门, 我便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 虽说有点激动, 但我还是很“理性”地向周围瞄了几眼, 以确定所谓的“安全”。“注意了, 要上升了!”一个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这时, 我才发现在电梯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小隔间, 一位阿姨坐在小板凳上, 操纵着面前的几个按钮。“嗡”的一声, 电梯开始上升了。“啊!”我失声叫了出来, 着实把电梯里的人吓了一大跳。我不好意思地看看其他人, 又故作镇定地看向电梯外。

底下的景物渐渐变小, 我知道, 我们快要到站了。“快到了, 到站时会有下坠的感觉, 那是惯性, 小姑娘, 不用紧张哦。”由于刚才的尖叫, 阿姨不得不来了个必要的“友情提示”。虽说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但“咯噔”一声, 加之很猛烈的下坠感, 还是把我吓了一大跳。电梯里的人充满关心地看着我, 我平静了一下心情, 嘴角一翘, 呈现一个自信的微笑, 以表示“本人平安无事”。

本以为过了这道坎, 下面一定是大道宽宽了。可不曾想到, “好事多磨”, 电梯和楼板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而那段距离居然只有几块薄木板连接。一阵海风拂过, 那几块“弱不禁风”的木板便发出“吱吱”的声音, 让人觉得随时都会有断裂的可能, 怎能叫人不望而却步呢?但一想到工人们天天都要走这样的木板N次, 我觉得自己应该勇敢一点, 于是小心翼翼地迈起了步。

我终于站在了高楼的顶层。回想这一番经历,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没有风浪, 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 也就没有不屈的开拓者。”一股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身处这座城市未来的最高层, 我一饱眼福:南边的高山, 连绵起伏;北边的大海, 浩瀚无际;宽阔的街道, 车来人往;座座高楼, 鳞次栉比……

参观完高楼, 又要踏上“恐怖电梯”。带队叔叔为我指了一条“明路”———下楼梯。可我这个“小懒虫”宁愿再忍受一次坐这电梯的“痛苦”, 也不肯多走几节台阶。“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开电梯的阿姨看着我, 说道。“每天都这样一定很辛苦吧?”为了减轻内心的恐惧感, 我便和阿姨聊了起来。“是的, 三餐都在这上面吃。不过, 为这些工人提供一些方便, 我还是很开心的。”阿姨的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是啊, 正如高尔基所说“给予永远都是快乐的”。“准备好哦, 要启动了。”伴着阿姨的提醒, 又是一阵巨响, 电梯开始缓慢下降。突然, 又是“咯噔”一声, 我感到整个人好像失去了重心, 几乎都站不稳了。这一次, 我忍住了, 没有尖叫。阿姨说, 有几位工人要到底层作业, 顺便搭一下电梯。工人?我还没有近距离见过他们呢, 这次我一定要把镜头对准他们。他们头戴安全帽, 身上穿着旧衬衫, 脖子上围着一条毛巾, 脚下是已有些破的胶布鞋, 但他们的脸上却分明写着“自豪”。我明白了, 他们不仅仅是在盖楼, 更是在诠释生命的价值。无论盛夏酷暑, 还是寒冬腊月, 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以木板为床, 以钢筋为枕, 以敲击声为催眠曲。他们知道, 他们属于这份伟大的工作, 属于这片土地。

当我从电梯走出的那一刻起, 我就明白了, 这巍巍高楼, 不单单是钢筋水泥铸成的, 更是无数工人用汗水砌就的。他们用自己的精神、灵魂赋予了它生命!

经历简介 第9篇

19岁时的孙中山孙文(1866.11.12~1925.3.12),字德明,号日新、逸仙。因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世称“中山先生”。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他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第三子,幼名“帝象”,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School),他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孙中山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他进入当地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于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在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1884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

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在广州行医期间,常常与尢列、陈少白、杨鹤龄、陆皓东等人畅谈、批评国事,也常谈革命,故广州人将此四人名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边加上水字旁,成为“汶”。虽然他最初未言革命,但这一期间的社会活动,对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早期革命

1894年6月,孙中山尝于《上李傅相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他于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会见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同年2月12日,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其时,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已经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先行创立了“辅仁文社”。因志业相近,孙中山遂与辅仁文社接洽,而衢云等欣然同意,举全社并入兴中会。其后租赁总会所一处,托名“乾亨行”。同年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作公开演讲时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

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正式成立,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选出杨衢云为会办(President,当时译为“伯理玺德天”),孙中山为秘书。3月16日(阴历二月二十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随后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

当时,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10月26日(重阳节)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陆皓东等多位重要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同年11月,孙中山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8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1896年断发改装的孙中山1896年秋,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inLondon),孙中山被邀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

18,孙中山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中山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

19,庚子国变引来八国联军,孙中山借机联系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希望能筹划南方诸省独立,成立类似美国的合众国政府,李鸿章也答应与其会见。但在日本友人协助下,却发觉一切不过是个清廷陷阱。而后李鸿章赴北京协调条约之事,此会面也无疾而终。

同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起义失败,孙遂返回日本。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设为革命誓词。同年9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

19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后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代聘律师之后,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接着,他又到美国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

19,孙中山再赴远东,7月抵达日本横滨。在宫崎寅藏介绍下,与黄兴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并将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

他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而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命,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并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

19,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以一万五千元请孙中山离开日本。孙中山收款后,于3月离开日本。由于此事未经同盟会内部商议,于是引起会内分裂。孙中山赴南洋后,在胡汉民、汪精卫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会总部。自1907年7月至19,孙中山多次授命其他革命同志,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见“起义年表”),甚至经越南亲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最终被法国*拒绝入境,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才再度踏足中国国土。

19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大部份时间花在旅途之上,多次在各国华侨、留学生中筹划革命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极为有限。与此同时,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并于191月,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直至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革命才取得第一次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纷纷响应。

据统计,自1894年到1911年之间发动的革命起义事件计有29次之多,其实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据《凤凰周刊》报道,当时的孙中山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译丹佛)打工,因此并不知情,所以用孙中山的话来说:“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1]

附:起义年表

起义名称年代起义经过

1第一次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人,准备袭取广州。

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搜捕,陆皓东被捕牺牲。

2惠州起义1900年10月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

(今深圳市盐田区三洲田村一带)发动起义。

3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

4安庆起义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后失败殉难。

5七女湖起义1907年9月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今惠州市汝湖镇),

十余日后起义失败。

6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黄明堂受命在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指挥。

7防城起义1907年9月王和顺受命在钦州王光山起义。

8钦州、廉州起义19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

9河口起义1908年4月黄明堂在云南河口起义。

10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倪映典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

11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

合葬于黄花岗。

酒店管理多经历经历经历个人简历 第10篇

酒店管理多经历经历经历个人简历模板

姓 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76年10月10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已婚

身 高: 165cm 体 重: 62kg

户 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广州南华工商学院 学 历: 专科

专业名称: 酒店管理 毕业年份:

职位性质: 全 职【本文首发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谢谢!】

待遇要求: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1995年9月 - 197月 HJHKGJhjj 小学

1995年9月 - 年7月 HJHKGJhjj 小学

4月 - 206月 广东物业管理培训 专科

1995年9月 - 1997年7月 广州南华工商学院 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所在公司: 湛江金山大厦

时间范围: 1997年9月 - 4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

担任职位: 经理助理

工作描述: 本人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在湛江三星级酒店(金山大厦)工作,当过服务员,商务中心文员,后当饭堂经理,主要负责职工饭堂的采购,饮食内容的安排,直到20企业解体,之后在佛山经营烘培行业。回湛江,在欧宇建艺装钸工程有限公司担任经理助理,负责房产装钸管理工作,直到现在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湛江欧宇建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9月 - 6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房产/家居/装修/物业

担任职位: 经理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房地产管理工作,调动,安排人员,工作流程。按时按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负责采购工作过程的所需用品,在采购过程中控制以及选择供应商,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确保采购价格。做到价廉物美。主要负责的工地有:湛江君临海岸。湛江翠堤湾。湛江御景名城。广西红日江山,红日山湖。

生活经历回忆:我的矿工经历 第11篇

经过短暂的安全培训,一顶安全帽、一盏矿灯、穿着破旧的工作服跟着临时指定的师傅下井了。两千多米的主巷道,一千多米的斜井,如果乘坐运送上下班的人车,需要半个多小时,中途还要换乘斜井人车。一路绊绊磕磕到了采煤二队的工作面,矿灯、炮声、刮板运输机运行时刺耳的声音,煤尘、炮烟,整个工作面笼罩着噪杂声和高度污染中,看看紧张操作的师傅们,攉煤、支架、铺网、移架、挥汗如雨,満脸煤尘,心中泛起阵阵酸楚。真正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的艰辛。阿干煤矿开采历史长,生产条件相对落后。有人形容煤矿工人是三片石头夹着一片肉,虽然半机械化釆煤,但对于一线的采煤工而言,劳动强度大。所以明白了我的哥哥每次探亲假满要回矿时,情绪低落的原因,打心眼里佩服他坚强毅力。

通过几天熟悉工作程序,把我分配到生产班了,跟着师傅当小工,师傅挖帮(煤矿术语:将放炮爆炸不充分的煤帮用铁镐挖开)我攉煤、师傅支架我抡大锤、师傅铺网我连网、师傅回收我搬支柱……通常完成工作量需要七、八个小时,下班也就筋疲力了。 记得当小工不到一个月,值班队长杨绍根为了检验我们几个“新工人”对采煤工艺的熟悉程度,特意分配“新工人”当大工,而让老工人当小工,这下可有好地了,分配当小工的老工人提着铁锨一动不动,就看你怎样干,而我们几个“新工人”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就按照师傅们干的程序,尽管技巧不及师傅,但也完成了分配的任务。

班前会,是煤矿工人的是上班前的主要程序,由值班队长下达本班生产任务,强调安全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队长讲完班长讲,首先要总结上一班的工作情况,由于井下作业的特殊环境,大多班长在班前会讲话都比较粗鲁,什么“夯客(头脑不清楚的意思)”,“二杆子”、“勺子”等,但态度却是诚恳的,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所以不论是班长还是队长对违章操作都是不能容忍的,大家都能理解这些粗鲁话。半个小时的班前会,整个会议室烟雾弥漫,抽烟的人一根接一根,足足地过好烟瘾。

在生产班三个多月后,队上将我调到维修班跟着老师傅学习电钳工,这样可以再不为三班倒而苦恼了。井下电钳工负责整个工作面电气设备的保养和故障排除,当然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准,所以我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查资料、记笔记,在很短时间内胜任了工作,无论是维修还是处理故障也受到大家的赞同。

在阿干煤矿八年时间,最大收益应该是参加了矿工会举办的《宣传和文秘》培训班,聆听了《甘肃工人报》记者、编辑的讲课,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报导的技巧,所以在阿井矿举办的《安全生产的人和事》征稿活动中,我编写的《高标山的“夯”劲》,获得了特等奖。多次的《安全知识竞赛》为区队争到了荣誉。

煤矿生活八年,其实过多地是酸楚,毕竟是井下作业,地质千变万化,尽管安全制度健全,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故随时可以发生,例如透水事故、人为停电事故,夺取许多条宝贵的生命,现在想来,确实难以忘怀。

“换装”经历 第12篇

计划经济年代, 物资贫乏, 人们的消费观念闭塞。“琳琅满目”只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语而已。那时候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个高不算富, 多穿二尺布”。由于布料供应紧张, 买布要凭布票, “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为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衣着消费观。

建国初期孙先生全家的衣服都是父母买来土布、粗布自染自裁自缝的, 颜色不外乎是灰蓝二色, 而且是小孩穿大人的旧衣服, 老小穿老大的衣服。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那段困难时期, 穿新衣服实在是个奢侈的梦想。孙先生回忆说:“那时小孩都盼望过年, 因为只有过年家里才会做新衣服。其实不是每年都有新衣服的, 我记得有一年过年, 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件绿色的袄, 整个冬天我都穿着它, 不舍得脱。”

建国初期虽然穷, 但人们的穿衣打扮还算生机盎然, 新娘嫁人还可以有红色的衣服穿。但是文革的到来, 不分男女老少一律灰、蓝、绿, 所有的花衣裳、旗袍都成了“封、资、修”的象征。绿色是那时的流行色, 就连新人嫁娶都是一身绿色, 顶多胸前挂个红花。

1976年岁末, 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 服饰的坚冰消融了, 人们压抑已久的心里迫切渴望着改变。随后,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0年间, 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有人说, 是皮尔卡丹揭开了中国服装的“红盖头”。1979年春, 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 台上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灰蚂蚁”形成了鲜明对比。80年代初, 国内有了首支时装模特队, 到83年底, 中国彻底取消了已延续几十年的布票, 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

在服装款式单一的上世纪80年代, 一部电影、一首歌曲就可以催生出一款服饰的大流行。红裙子、黄裙子成了当时年轻女性最时髦的穿着。当时一度引领风骚的还有喇叭裤, 都是受着电影的影响。“我的第一件风衣就是受到日本电影的影响, 那时看完电影觉得主人公穿的风衣很帅, 于是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还借了同事一点钱, 去买了件风衣。”孙先生回忆起来, 觉得就象不久前的事一样。

到了20世纪90年代, 文化衫、蝙蝠衫等也曾掀起过一阵热浪。让很多人记忆深刻的是衣服上写的有个性的口号, 其中最有带百姓的是“我是某某, 我怕谁!”进入21世纪以后, 这样具有全国性效应的单项热点已销声匿迹。这也正说明国人对着装的追求已转向个性化、多元化, 大家开始不再只是简单、盲目地追随流行。

进入21世纪, 人们的穿衣打扮开始讲究个性和多变, 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 而中国的民族风也逐渐影响到全球。此时, 国际知名品牌入住某城市商圈已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 中国消费者成了各大奢侈品品牌眼中最有购买潜力的消费群体。

出生在80代的叶小姐一直信奉“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在企业工作的她, 总会利用出差或休假的机会逛街血拼, 最新潮流的衣服几乎都被她“带”到衣柜里收藏。对于服装上的花费, 叶小姐觉得非常必要:“看到比较漂亮, 又合适我的衣服, 我就想买, 就想把它们穿到身上。现在跟以往不同了, 我有足够的购买力, 那为什么我不可以买呢?”

时光荏苒, 当初的“青蓝二色”、“老三套”、“的确良”已成了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 如今, 新潮、品牌、舒适、个性成为了人们选择衣服的标准。服装已经超越其原始年代的蔽体功能、特殊年代的政治功能, 完全回归到“悦目”功能。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服饰巨变, 见证了中国人身体的逐步解放, 而身体的解放, 也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如今, 我国的服装市场取向逐步深化, 多元价值观开始形成, 社会利益开始结构性调整;服装品牌完成了从“产品需求”到“品牌需求”, 到“品位需求”, 再到“人文需求”的定位转变;服装产业已经开始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经历简介 第13篇

雅戈尔小学 周聿彤

我很喜欢画画。不过一开始我连笔都不太会握,画来画去都是公主、公主、公主。而且,画得也特别粗糙,没有细节。

后来放假了,我在家里一有空就开始画画。不知不觉我的画有了各种各样的主题,细节也越来越多,画面也越来越美了。现在,我上小学了,美术课上,老师教我们先从彩纸上剪下精美的小图片,然后粘在白纸上,再画上背景。我上课听得很认真,这样我画得越来越好了。老师表扬了我,说我画的画特别漂亮,我成为了美术组长,心里特别开心。

背英语

广济中心小学 周刍阳

以前,背英语对我而言就是一件头痛的事,看着一大串一大串的字母,就似天书一般,弄的我眼花缭乱,非常难受。有时候还要吃老师的批评,又要补这个,又要罚那个,甚至连做梦都想把那个“天书”去掉!

现在,背英语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是一种享受!十分钟内就能完成,而且完成得很好!表扬名单里经常有我的名字,老师也常常当面表扬我。上课时,我举手发言变动积极了,我喜欢上了背英语!

经历简介 第14篇

我的一点成长经历(三)经历和体会作者:祈麦我的一点成长经历

(三)经历和体会

九八年阿秋喇嘛来到冷布寺,他传授了红教的破瓦法并做了很多的佛法的开示。

我十五岁时,益西寺住持阿嘉喇嘛、仁真**、夏扎巴法子吉美旺煦和仁真旺降堪布口耳相传我们九十九天最殊胜的如来心法--甘珠尔大藏经。

九九年我跟随嘎绒扎巴上师一起去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拜见了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传授了文殊大圆满基道果的开示与灌顶,我还得到了金刚萨垛的修持仪轨,并参加了法王举办的极乐法会。

我十六岁时,嘎绒扎巴上师带我前往阿坝的朵登寺拜见泽日清**,在那里我得到大圆满普贤心髓的口传耳传的灌顶和开示。之后去了阿坝郎依大寺,拜见了第三十九世郎依法王和嘉沃仁波切以及天生五明的兰卡茨智堪布,他们分别给我传了各自不同的传承和灌顶、大圆满的窍决,我还在此受了比丘戒。在郎依大乘讲修学院学习经、律、论…

二十岁时,嘎绒扎巴**带我去拜见青海文家寺苯教尊贵的法王文家**,在文家寺的半年多时间里,我跟随文家法王学习了很多的佛法道理,他老人家给我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我如何走好今后的道路,行持佛法的事业…当然也得到了不少殊胜的灌顶和传承。可以说,文家法王对我的改变很大,他的言传身教使我无比的受益,对自己今后的修行道路认识得更清晰明确了,也让我对利益众生的事业充满了信心。

有一天,嘎绒扎巴**在文家佛学院的闭关休息处,以非常慈祥又带着欣喜的口吻对我说:“我圆寂后将会把我所修得的一切智慧心髓融入到你的自性光明中,祈愿你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后来嘎绒扎巴**带我去了很多地方包括四大佛教名山等,同时也接触了许多不同社会角色的人,有学者、农民、商人、官员等。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更让我认识到,佛法是累积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人生哲学,是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其他任何知识学问都超越不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我们所懂的往往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有时连对书本上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修行只有结合社会生活,在红尘中检验是否有真功夫才行。我也因此很感激我所结识的人们,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是人世间的老师,让我明白了许多社会人生的道理。

同时,在面对这些朋友的时候,感受他们内心的烦恼和习气,我学习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自己,体悟到了很多更深刻的人生道理--这也是我以前在寺院里无法经历到的。众生的种种迷苦,促使每个发了菩提心的人坚定的走下去,自度,度他。我因此对芸芸众生充满感恩,他们都是佛的种种化身,展现世间百态,来引渡我到达彼岸。

坐火车乘飞机的时候,时常遇到年轻人,他们都对我感觉很亲切,很喜欢和我交谈,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一些问题:你为什么会出家?难道你不喜欢象我们一样去玩、谈恋爱、结婚、享受快乐?我面对这样的疑惑,真的从心底感受到众生的内心其实是那么的苦那么的执迷,只知道贪图眼前一时的假象。当然我嘴上是不会说出来的,仍会平和的告诉他们,出家的感觉其实是非常欢喜自在的。至于享受玩乐,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想过去那么做,可以说那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不需要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和方式,我的内心就已经达到喜悦自在了,这种自在安乐不是吃喝等享受能够相提并论的,这种感受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会知道。

因为每个人的习气和人生经历是不同的,所以来到我面前所希求的也是不一样的。本来一个人来亲近一位上师那是想来上师面前求药的--解决内在的烦恼和问题。事实上呢,往往由于没有放下自己而结果反倒添了病。原本每位众生在上师的心中就是一样的平等,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这里我要说的是:平等是体现在内心上的,不是外表仅凭肉眼能分辨的。各种不同外相的上师,有的看起来严厉,有的温和,还有的像济公一样笑闹不拘,但内心本质上是绝对平等无二的,只要是位合格具德的上师,定会慈悲的绝对平等毫无分别心的对待每一位来到身边的人,尽最大的努力指引其走上正途。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根基和得度的因缘不尽相同,所以上师是会根据每个人当下的心态,做相应根基的引导,这就使得在外相上看起来,对每个众生的方式或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为的是让每一位众生欢喜。而一个人--往往因为放不下自我,也就不会发现自己不快乐的根源是自私自利、嫉妒,反而会妄自揣度这位上师对其他人的方式和态度,不能体会上师内心的真实用意,这造成自己原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反倒增添了新的烦恼…我时常为这样的状况和这些众生感到有些伤感吧。我很努力的去说去做,真的很希望人们能早一点认识体悟到自己之所以不快乐的真正根源,放下自私、嗔恨、妒忌的习气,那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妙方。但很多时候,尽管我尽了力,人们还是牢牢沿袭过去的习气,思想上见不到亮光,不能真正开悟,我于是从心底感到无比的痛苦--可以说,这种痛苦要比我自己受到伤害要难受好多倍,以前甚至为这个事情,经常的独自哭泣…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我对他的心态了知得分分明明,话也都说到他心里去了,这个人却当下还不能明白,之后也仍旧是老样子,总也转化不了,走不出来…后来经过几年的磨砺,我才逐渐明白,我之所以那么痛苦,也是自己的错,因为把众生看得比自己重得多,这也是缺乏平等,同样是一种执着产生的苦。直到最近吧,才做得到能够把众生和自己完全平等看待,这使我内心自在了许多。

在亲近一位上师的过程中,充分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来到我身边的人,以自己的事业成就、家庭经验(比如养育孩子的经验)为自豪,见这个上师很年轻,便以大人的口吻和姿态来进行指点,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上师只是一个小孩吧,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才真的是个小孩,以世间表象的东西作为自己内心的依托,把造作、无常的事物当作永恒,并引以为傲,其实那都是无常的靠不住的。如果你要幸福快乐解脱,一定要先学会放下自己的自以为是、自私我慢;拥有广大的智慧,从一个宽广长远的角度,深入本质的看待问题。也许你看到,在欢乐的时候僧人和普通人表现得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有情感和喜悦的表达。但当烦恼境界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僧人可以当下反观自己的内心,不跟随烦恼而转,依然保持内心的自在--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只有你把僧人、上师看作是引导你的佛菩萨,才能真正感受到佛菩萨的加持。如果只把你的上师看作一个与常人无异的凡夫,那你也只能得到凡夫的加持了。真正的加持来自你自心的真诚与清净,这个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即便是皈依了,很多人也只是看到眼前的一步,片面的理解皈依的涵义,以为皈依就是皈依一个上师,其实你皈依的是佛法,是自己的心,上师只是你修行路上的一个领路人,常常在你迷惘痛苦的时候为你指点迷津--这并不是上师自己发现的东西,而是以前诸佛菩萨证悟的道理,但真正的证悟是一切如来的智慧。从此你要学会改造自己向善,逐步成为一个把一切众生装在心里的.人,放下贪嗔痴,关心他人的苦乐,而不是仅仅外在形式上跟随一个上师,乐钟于形影不离的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之类事情。如果你仅仅是想追寻一位外相上能够在一起的朋友,那世界上多的是;而正确亲近上师的方式是与世间不同的。

当你确认遇到了一位良师或善知识,请你一定珍惜他针对你的每一句开示。针对你个人的,是和那种当众具有普遍意义的开示是不一样的。这是对你的单独辅导。此时应该仔细聆听,好好静心体悟,争取当下解决掉内心的问题--当下的开悟是很重要的,其他的事情也许都可以拖可以等,唯独证悟不能拖不能等,当下悟不了,下一次不知是什么时候了。因为我们都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善知识难寻。而现实中,太多的人,虽然有机缘结识一位良师,却往往不会好好利用和亲近他,白白虚度大好时光,这样的人太多了…

我最希望人们亲近我的方式是,平日里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对家庭和社会成员尽好应尽的义务,当内心有解不开的烦恼、问题或遇到迈不过去的坎时,向我来寻求。我最喜欢在这个时候给予众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力量,因为很可能他的人生从此就是另一番天地了。这个不是带领大家诵诵经就能解决掉的。经文里启迪我们的发心,但行为上真正做得到才是最重要的。我很愿意针对每一个人进行辅导。作为一个上师,责任心是无比重要的,因为修行的道路是漫长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希望能够伴随每一个信赖我的人一生。

在佛法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是指路人,法是道路,僧是熟悉道路的伙伴。作为僧人,我愿意在修佛路上成为众生的伙伴直到永远;作为上师,帮助众生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的信心也永不会退失--正是有着这样的理想,我会把每一个所结识的众生观在心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众生获得心灵的真正快乐,欢喜的走上证悟的道路,我因此而感到无比的幸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经历简介】相关文章:

教师经历简介范文06-02

经历一生05-16

人生经历05-28

经历 思考 感悟05-31

会计从业经历06-21

工作经历06-23

个人经历范文05-10

难忘的经历05-16

面试经历感想05-21

学习经历证明05-24

上一篇:氧气瓶的安全使用常识下一篇:班主任培训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