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简介范文

2024-06-05

翠鸟简介范文(精选12篇)

翠鸟简介 第1篇

翠鸟简介

翠鸟,广东人称之为钓鱼郎。翠鸟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欧亚翠鸟。翠鸟蹲在河溪、水塘、湖泊、海湾的水面上,或盘旋在上空,只要鱼鳞银光一闪,它便紧夹双翼,尾上头下,全身笔直插入水中,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钳住小鱼。然后,随即张开双翼,龟缩脑袋,掉头振翅浮出水面,整个过程前后不过几秒钟。翠鸟把抓住的`小鱼往自己爪上狠狠捶打几下,再将鱼抛向空中,张开大嘴接住,美餐一顿。

翠鸟这种高超的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精确调节因光线的折射所造成的视差;进水之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

翠鸟简介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翠鸟简介 第2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

师生共同总结:

1、抓住事物特点。

2、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句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四、读写结合:

仿《翠鸟》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五、作业:

《翠鸟》写法研读 第3篇

《翠鸟》一文, 对小动物描写上的亮点, 一是外表美的表达, 二是动作快的描述。

在表达外表美时, 写到了红色的小爪子、鲜艳的羽毛、灵活透亮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 如果就这样写出来, 给人留下的印象肯定不会深刻。而作者对此作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 在所涉及的外表中, 羽毛的鲜艳最吸引人, 因而用浓墨重彩予以描绘, 根据由上而下的顺序连用三个贴切的比喻, 把羽毛的鲜艳写得层次分明又生动形象, 结果翠鸟就像时装模特儿一样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了。

本来外表中“灵活透亮的眼睛”也值得具体写, 但作者没有像写羽毛那样直接描写, 而是巧妙地安排到动作快中去间接表达, 因为如果没有眼睛的灵活透亮, 翠鸟就不能发现小鱼在水面悄悄地吹泡泡这样细微的小动静, 并快速作出反应将其捕捉。在翠鸟的快速反应中, 作者除了用“像箭一样飞过去”来直接描写外, 又借“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而翠鸟早已飞往远处来衬托动作快的效果。即使是这样的快, 作者并没有让它一闪而过, 而是抓住一系列动作写出了一个完整的过程:“蹬开苇秆”“飞过去”“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使人看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了上面的解读, 就可以从中领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动物的特点了。

二、探寻线索

仔细探寻文本, 笔者发现课文中与翠鸟相伴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苇秆”, 除了上文提到的通过“苇秆还在摇晃”衬托翠鸟捕鱼的动作快外, 它还有两个作用。一是体现翠鸟的生活习性:文中写翠鸟“喜欢停在”和“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就是这方面的表现, 因为翠鸟是以捕捉水面或浅水中的小鱼虾为生的, 它必须选择靠近水面的地方停留, 再伺机捕鱼, 而苇秆正好长在水边又高出水面, 能为翠鸟提供最佳观察位置。二是形成前后照应, 表达情感。文章开头写“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为下文写翠鸟的生活习性、动作特点打下了基础;文章结尾写“我们”打消了因喜欢而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的念头后, 只好把喜欢转为远远地多看, 所以“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虽然还是停在苇秆上, 但在希望之中就多出了一分喜爱之情, 这样写“苇秆”不仅首尾照应, 还升华了感情。

可见, 写小动物要抓住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努力突出与习性相关的某一事物, 使它构成文章的线索。

三、启示方法

写动物的特点肯定离不开细致观察, 但面对观察的最终结果———文章, 一般而言很难从中找到作者的观察方法。缺少了观察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来学习把握小动物的特征, 总让人有使不上劲的感觉。那么该怎样利用文本资源来完成观察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呢?

翠鸟“四大美女” 第4篇

把翠鸟称为佛法僧有两种解释。其一,据说在古代的一座佛教寺庙中,人们发现一种蓝胸翠鸟在大树上筑巢、产卵,和尚们却不知其名。因为翠鸟羽毛鲜艳,同寺内方丈的袈裟相似,故取名佛法僧。其二,佛法僧的叫法来自日本,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中国的唐朝),人们在寺院的林子听到一种鸟重复地发3个音节的叫声,把它意会成“布、颇、梭”,就是日语“佛、法、僧”的读法,于是就把这种青绿色的鸟称为佛法僧。

普通翠鸟

人们常说的翠鸟学名叫作普通翠鸟,它们通体羽毛青翠、光亮,浑圆小巧的身材像一块熠熠生辉的翡翠,令人过目难忘。翠鸟头上以翠绿为底色,带着深蓝色的斑点,背部是天蓝色,翅膀和尾巴是靛蓝色,胸部和双颊是栗色,嘴和脚是红色,这些色彩让翠鸟看上去十分艳丽。

不过,雄性翠鸟和雌性翠鸟具有不同的美:雄鸟羽毛偏宝石蓝色,羽毛如丝般闪亮耀眼;雌鸟羽毛偏翡翠绿,光泽不及雄鸟,却也是婆娑妩媚。细细观察会发现,翠鸟美丽的羽色既不是由停留在表面的彩虹色形成的,也不是由羽毛本身的色素形成的,而是羽毛特殊的结构散射蓝色光线的结果。

翠鸟的平均体重只有23~36克,体长15~17 厘米。别看它们身材娇小,可是却长着一个长长的喙,仅喙的长度就占了体长的近一半,喙的颜色也是区分翠鸟雌雄的一个标准——雌鸟的喙黑一些,雄鸟从喙尖向喙基部呈过渡的橙红色。

普通翠鸟在乌鲁木齐周边湿地分布广泛,也许是因为适应性较强,翠鸟不仅可以居住在人迹罕至的林区溪流、平原河谷,而且那些人类活动频繁的水库、水塘,甚至水田岸边也常常是翠鸟安家落户的地方。

除了光鲜的外表,翠鸟还有一手绝活——捕鱼。翠鸟长而有力的喙很适合捕鱼,它们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一见水中有鱼虾,立即以闪电般的速度扎入水中,旋即跃出水面。翠鸟从发现目标到结束战斗,整个过程不足5秒,并且成功率非常高,很少失手。这主要归功于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在水中依旧看得清楚,因而捕鱼本领特强,继而有“鱼狗”之称。

翠鸟是爱美的,为了保持优雅的形象,沐浴梳理是其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停落在枝头,灵巧地用喙啄取尾部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可防止入水捕鱼沾湿身体。

黄喉蜂虎

黄喉蜂虎为蜂虎科的中型鸟类,是公认的“四大美女”之首。它体型修长,细嘴长尾。不过与它美丽的“外衣”相比,这些都只不过是陪衬而已。

它身上的“外衣”粗略估计就有6种颜色,还不算杂色。额头白色至蓝绿色,并与一细眉纹相连,头顶至上背是栗色,肩部呈棕色,下背以下是淡黄栗色,腰部绿色,尾巴蓝绿色并且还有狭形的黑褐色到达尾端,令人眼花缭乱。此外它还是一个婀娜的舞者,飞行中拍翅和滑翔交替,前进路线上下波动。

漂亮的外表婀娜的舞姿总让人把它与温柔联系起来,但黄喉蜂虎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凡事都有例外。看看它的食物你就知道为啥了,其食物主要是蛾类、蜻蜓、蜂类,它尤其爱吃蜜蜂,这也是它名称的由来。如果此刻你还被它漂亮的外表所迷惑的话,那就去问问蜂农吧。黄喉蜂虎是蜂农最危险的敌人,而且它们总爱集群活动,蜂农总是想方设法避开这些瘟神。

黄喉蜂虎每年5月初就会出现在乌鲁木齐河谷附近,这个时期也是它们寻找伴侣的时候,一旦找到情投意合的伴侣,便相互陪伴一直到老。恋爱之后,它们就开始筑巢了,为了后代的安全,它们需要凿成一个直径10厘米,深近1米的洞穴,而所依靠的工具仅仅是自己的喙和爪子。巢穴完工后,雌鸟也身怀六甲了,此时雄鸟最柔情的一面也展现出来。巢依旧需要修饰,不过雄鸟不会再让妻子忙碌了。不仅如此,它还加倍工作,捕食更多的食物来喂养妻子。在丈夫的宠爱下,雌鸟呆在巢中,把家看好就行了,20多天幼鸟就可出壳了。黄喉蜂虎冬天要迁到南欧、北非、中东、印度次大陆的西北过冬。

蓝胸佛法僧

蓝胸佛法僧体长30厘米左右,鸽子般大小。头、颈和下体淡蓝绿色,喉和前颈羽毛白色或暗蓝绿色。腹较胸颜色稍淡,肩、背和内侧沙褐色或淡红褐色,腰蓝紫色,中央尾羽为蓝绿色,其余尾羽外侧基部蓝色,内侧基部黑色。

蓝胸佛法僧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等开阔地方的各种生境中,比较喜欢森林、灌木丛、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特别是长有稀疏灌木,又有悬崖和沟谷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蓝胸佛法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空中飞翔捕食,也到地上追捕食物,休息时多栖于枯树枝上或电线上。蓝胸佛法僧虽然名字是佛法僧,不过行为上和“佛”没有半点关系,主要以大的昆虫为食,也吃蜥蜴、鼠类、鸟卵、雏鸟等小型脊椎动物。

蓝胸佛法僧的繁殖期为5~7月,通常营巢于较陡的河岸、沟谷和岩壁洞中。在森林地区也在树洞中营巢,甚至在房屋裂缝中营巢。蓝胸佛法僧常成小群在一起繁殖,其巢内无任何内垫,直接产卵于地上。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8~19天。大约经过亲鸟26~28天的喂养幼鸟才能飞翔离巢。蓝胸佛法僧是夏候鸟,在我国仅见于新疆。

戴胜

戴胜的外形极其独特,头顶五彩羽毛,拥有尖长细窄的小嘴,外加错落有致的羽纹,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关于它的描述,如贾岛的《题戴胜》:“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世上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

说起戴胜,知道的人并不很多。将“戴胜”二字拆开解释:戴,为加在头、面、颈、手等意;胜,则为古代妇女装饰。戴胜合起来就是“头戴优美的装饰”之意。这一解释点出了戴胜独特的羽冠。古人给了戴胜这么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精炼,但不普及,因而戴胜还有好多俗名,如屎姑姑、臭姑姑、花蒲扇、发伞头鸟、山咕咕、勃勃、山和尚、花冠道士等。

见过戴胜的人都会“过目不忘”,这缘于它独特的外形。戴胜体形纤长,体长25~30厘米,喙细长而微向下弯曲,头腹部是棕红色或浅粉红色蓬松的羽毛,翅膀和背上的羽毛则是黑白分明的横纹图案,当它展翅飞翔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双翅的4条白色横纹。同时,展开的黑色尾羽上也会显露出一条宽宽的白色横纹。虽然黑白相间的羽色很引人注意,但最令人难忘的要数戴胜独特的羽冠了。戴胜的头枕部长有数十根带有黑白色边缘的棕红色羽毛,收拢时与鸟类常见的羽冠并无特别之处,但当羽毛展开时,就像展开的羽扇,因此戴胜也被叫作“花蒲扇”。

相较于戴胜的体形而言,如此宽大的羽冠堪称鸟中之最了。戴胜的羽毛不但奇特美丽,而且还是它出色的伪装。踱步在树影斑驳的土地上,戴胜身上那些棕色的羽毛及黑白相间的横纹与土地和树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仿佛穿了一件隐身衣。如果不是戴胜走走停停地移动着寻觅食物,很难在一片草地中发现它。除了美丽的外貌外,它的叫声也非常迷人,繁殖期间,戴胜常常站在大树上发出清脆的“喘、呼喘、喘”三音节的响亮叫声,使山野之中增添了几分“鸟鸣山更幽”的情趣。

戴胜是有名的食虫鸟,大约占到它总食量的88%,在保护森林和农田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戴胜有时在地面寻食,擅长用细长的喙部插进土里翻掘,啄食昆虫、蚯蚓,一旦受惊,立即飞向附近的高处,翱翔飞行的姿态很像一只展翅的花蝴蝶,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进,颇具风趣。

戴胜用行动向人们解释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距离产生美。漂亮的外表与它的行为产生巨大反差。繁殖季节的戴胜,会从肛门中喷射出一种黑色的液体,其臭无比,粘到手上后,臭味都会持续好些天。这是戴胜用于保护自己和巢、卵、幼鸟的“化学武器”。戴胜不善做巢,会在树洞、岩缝或墙窟窿中做巢。如果一时找不到适合的巢洞,也会占啄木鸟的巢。仅凭实力打斗的话,戴胜肯定不是啄木鸟的对手。不过它有一种近乎无赖的办法,戴胜会趁啄木鸟不在的时候,将自己分泌的臭液射在啄木鸟的巢中,啄木鸟不堪其臭,只有弃巢。于是,戴胜趁虚而入。

如果说靠臭液挤走啄木鸟是无赖行为的话,那么下面发生的事情就是个人生活习惯的问题了。孵出幼鸟后,戴胜也不清扫巢中幼鸟的粪便,而是让其在洞中堆积,臭气熏天。由于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戴胜的俗名“屎姑姑、臭姑姑”反而比它的学名更为人们所熟悉。

翠鸟教学设计 第5篇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展示自我的欲望,努力使学生愿读、爱读,乐于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

4、通过深入朗读,进一步感受文本美、鸟美,培养学生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5、进一步品读研讨,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作用。

6、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资源

1、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2、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2.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小鸟的叫声)你们都喜欢小鸟吗?(喜欢)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小鸟的课文?(燕子、灰雀)那,谁能说说灰雀、燕子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特点?

(灰雀的腹部有的羽毛非常漂亮,爱在树上唱歌。燕子的羽毛乌黑发亮,翅膀俊俏灵活,尾巴像剪刀非常可爱。)

2、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小鸟都是非常美丽、可爱的,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多媒体出示翠鸟图和课题。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也一定会喜欢它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11个要求认识的字。

2、课文读完后,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指着字让对方读,看他会不会读,如果他不会读你就教教他。

4、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用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再次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6、请大家在课文中把带生字的词语划出来,再读一读。(再一次巩固生字)

7、课件出示词或词组指名读。(导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一起读。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翠鸟美吗?

2、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3、能说说你读完后的感受吗?(翠鸟羽毛的颜色非常鲜艳)

3、那谁能说说“鲜艳”是什么意思,谁来试一试。

4、教师指导读。(表示颜色的、外形特点的词语应读得略重)

读了描写翠鸟外形的这一自然段,同学们已经喜欢上了翠鸟,你们再读下面的自然段,一定会更喜欢翠鸟的,请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个自然段又是写翠鸟的什么特点呢?

(四)、读第二、三自然段。

1、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3、提问:这段是写翠鸟的什么特点?(动作特点)翠鸟飞得又轻又快,下面我们看它是怎样捕鱼的?

4、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

5、谁愿把这段读给同学听。(指名再读)

6、提问:翠鸟飞得快不快呀?说说它飞得怎么快了。(指名回答)出示课件(体现翠鸟飞得快的句子,并说出关键词。)

同学们说说作者喜欢翠鸟吗?他想怎么做?后来怎样了呢?

(五)、读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读第四自然段,女生:读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说说:老鱼翁的话应该怎样读。(老渔翁的话要读稍慢些,要语重心长)试试吧!让学生先自读。

3、指名读。(数名学生读)

4、请同学们一起把这两个自然段连起来再读一遍。

(六)、欣赏录音

本文作者把翠鸟描写得非常美丽,可爱。让我们再欣赏欣赏这篇美文。

(七)、写生字

1、课后还有13个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我们先来读一读。

2、四人小组互相想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3、提出你认为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是那个字?

4、教师指导写“翠”和“翁”,“秆”“透”。

5、学生写生字并组一个词。

(八)、再读课文

1、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的时候,要带着问题来读了,请同学们翻开课后的“小话筒”。谁来读课后的问题。(指名读)

2、学生再读课文。

3、回答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

(九)、欣赏翠鸟图片

1、其实翠鸟有许多种类,我们课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请看图片。(课件播放翠鸟图片)

2、老师还请同学们看一幅照片,猜猜这是什么?(用木板自做的挂在窗外的鸟窝)

小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我们要力所能及地为它们做一点儿事,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样,伸出你们的小手,为它们也做出一点儿贡献。其实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翠鸟”这课,学习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翠鸟的。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上节课我们朗读了《翠鸟》这篇课文,你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听写词语(指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翠鸟、鲜艳、苇秆、衬衫、腹部、渔翁、清脆、石壁、打消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

2、指名答,师板书:外形(美)、动作(快)

3、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快写具体的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先读第一自然段,再体会体会。

2、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的什么意思? ①理解第1句。

指读,启发学生说出:通过读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板书:小爪:鲜红)②理解2-5句。A指读。

B启发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翠鸟羽毛鲜艳的?(板书:羽毛:鲜艳)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板书:头、背、腹)C投影出示文字及翠鸟的外形图,让学生根据文字的描述给图形填色,齐读投影片上的文字。

D教师提示:作者在写翠鸟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启发学生说出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③理解第6句。

A指读,启发学生说出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板书:眼睛: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B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板书:小巧玲珑)

3、小结

这段作者把翠鸟的外形写得非常地美,谁能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抓住特点,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4、练习

(1)让学生仿照任意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2)指导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a 1.学生自学。(投影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2.小组交流。3.师生议答

(1)投影出示: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①学生读出描写翠鸟活动的语句。(即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并找出相关的动词。)②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用得准确恰当。(板书:疾飞)(2)投影出示: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

指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明确作者写翠鸟捕鱼是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过程来写的。再让学生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板书:蹬……飞……叼……贴……)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我们的脸为什么有些发红?

2、指名让学生说出:

作者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也是因为喜欢。但老渔翁告诉他翠鸟多很远有地方飞来这里,是想和他做朋友的,他听了以后就感到了惭愧,所以他的脸就红了。

3、那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生:我们就是喜欢小鸟也不去捉小鸟,因为如果你把小鸟捉回来关在鸟笼了里,小鸟就失去了自由,它就不快乐了,所以我们不能去捉小鸟)3.教师小结

是啊!小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的歌声、色彩、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许多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才对,所以我们只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是因为好让我们多看几眼对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摘抄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翠鸟》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摘抄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句子。

2.能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运用课文第一段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及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寂静的早晨你仔细听过窗外的鸟叫声吗?你们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生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翠鸟是一种漂亮的水鸟,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2咱们快来欣赏翠鸟这篇课文,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巩固。

3、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小老师带读讲解难懂的生字词。

4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识记难写易错的生字,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生字。教师提示:“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

5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翠"和“翁”。

(三)学生逐一朗读课文

概括每段大概讲的翠鸟的什么特点。

(四)品读课文,感受翠鸟外形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提问: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翠鸟的哪方面?作者描写的翠鸟可真美丽,知道它为什么叫翠鸟吗?翠和什么有关?生回答

2.师:请你把表示颜色的词语勾出来,这么多颜色集中在翠鸟的身上,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鲜艳)。“鲜艳”的意思什么? 作者把它写得这么美丽、看出对翠鸟的什么感情?(喜爱之情)师小结:第一段作者描写翠鸟颜色的时候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翠鸟外形的美丽小巧的特点。这是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板书:按顺序

抓特点)

3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羽毛的排比句式进行品读,理解“鲜艳”的意思。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翠鸟羽毛的三句比喻句,归纳“总—分结构“写法及作者。

4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运用比喻写法,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①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进行体会。③观察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6、你最喜欢描写翠鸟的哪部分,为什么? /

7、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8.学生看课件中的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五)总结写法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写具体。)

(六)片段仿写

1课件出示其它动物图片,让学生模仿第一段按一定顺序和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六 板书设计:

爪子:

红色

外形

羽毛鲜艳

橄榄色 翠绿色

头巾

浅绿色

外衣 腹

赤褐色

衬衫

眼睛: 透亮灵活

嘴:

又尖又长

《翠鸟》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读清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总——分”的形式写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2、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第二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本段的主要内容。

2、学会总结每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播放一段关于翠鸟捕鱼的视频,让同学们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答案是翠鸟。进入今天学习的课题——翠鸟。

(二)熟悉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划出生字词,找准读音,认准写法。

3、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4、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针对学生们在分组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一次示范性的朗读,以便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或者语音语调问题。

(四)课文分析

1、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你们觉得翠鸟漂亮吗?是什么样子的。预想回答,学生会念出文中直接对翠鸟进行描写的词句。

第一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美,每句说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第一句:讲翠鸟站立的姿态。第二~五句:讲翠鸟鲜艳的色彩。第六句:讲翠鸟的眼睛和嘴巴。

这里将那些词句对号入座,以便更为深刻的了解翠鸟的样子。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板书设计:

翠鸟的外形: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附:板书设计:

活动

1、迅速敏捷:疾飞

2、专心机警:注视 捕鱼 1、眼睛锐利:悄悄

从水下拍翠鸟 第8篇

从2004年开始,我将拍摄主题选定为野生鸟类。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爱鸟、拍鸟的影友队伍日益壮大,拍摄水平在迅速提高。近来年,不少摄影家在国内外动物专题摄影大展中屡获大奖,存在很多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拍鸟的队伍中,两大趋势比较明显:一类以专业 “鸟人”为代表,拍摄中他们主要侧重于鸟种的记录;一类以摄影师队伍为代表,更侧重于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拍鸟必须重视之前提

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诱拍,也是被野鸟摄影规则所允许的。实践也证明:我们一路走过的这五年,并未给翠鸟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干扰。但无庸讳言,接受贵刊的本次采访,我最大担心的就是:类似的拍摄方式一旦被不正确地模仿,是有可能对翠鸟的安全和自由造成伤害的。为此,我要特别强调三个必备的前提:一是必须有一份永恒的爱心,二是必须对翠鸟的习性充分了解,三是必须坚持循序渐进。

Tips:野生鸟类摄影通用规则??1、应重视被拍摄野鸟的自然生态习性,尽量避免人为干扰;

2、拍摄时应维持自然状态,不使野鸟暴露在掠食者或恶劣环境下;

3、稀有鸟种摄影作品之发表,勿透漏详细拍摄地点;

4、应慎重拍摄鸟巢,禁止拍摄繁殖中的稀有保育鸟类;

5、拍摄者及裝备应适当伪装、掩蔽并保持距离;

6、慎重使用闪光灯;

7、严禁轰赶、惊吓鸟类的任何行为。

“天时、地利”,

上演翠鸟生活剧

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枯枝野藤,在“小翠“眼里,既是观察的瞭望台又是起跳的踏脚板。刹那间,这个耀眼的超级捕快如同飞镖一样直插水中,并马上衔着一条小鱼凯旋归来。这样的精准让人瞠目结舌,捕食的成功率几乎可达百分之百,瞬间的速度同样让人不可思议,竟然可达每小时90余公里。通过五年的细致观察和朝夕相处,我对水塘中的翠鸟习性了如指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水塘在一所学校的后院内,四周有围墙,地点非常隐蔽,基本无人打扰),对其在水上特别是枝头上各种表演的拍摄成功率已经有了“天时、地利”的初步把握。

用五年时间记录翠鸟生活轨迹

鸟友、影友们都知道,翠鸟静若处子、动如闪电,拍摄的过程充满着挑战,有人甚至称之为“斗智斗勇”。所谓“智”说的就是它对人类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因此拍摄过程必须要有严密的伪装;所谓“勇”说的就是它的身手超级敏捷,所以拍摄过程必须以静制动。翠鸟以其亮丽的颜色和迅捷的身手,独傲于鸟群之中。它美得让人心醉,就像划过天空的一袭翠绿色闪光,让人无法忽略它的存在,但又会在人们的视野中转瞬即逝。所幸的是,通过这些年的坚持,为“小翠”记录下了数万张高清玉照。透过这些照片,或许也能让您近距离地撩开小翠的神秘面纱。

用镜头记录生灵之美

学者研究认为:尽管翠鸟大多都归隐于田园村野,但它们并不回避都市生活也不太介意与人为邻——这对强势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来说,是可以感到些许欣慰的。我在城市中的这些潜伏追踪拍摄也客观证明了它们并不畏惧林立的高楼大厦,甚至可以轻松自如地穿行其间。事实上,只要有小鱼自由游动的地方,总会伴有它们翠绿色美丽的身影。我深信,随着生态文明的种子日益播撒到人们的心田,鸟儿们的歌舞就会变得更加曼妙和轻盈。让我们有心去喜爱这些美丽的生灵吧,尝试着用镜头记录下它们轻盈美妙的身影,你会发现它们才是世界上最美的精灵????

『公开绝技:水下拍翠鸟』

为了记录下它在水下的捕食过程,经过反复探索、琢磨,我和几位鸟友特地为它精心设计了一个鱼缸(为确保其下水及返回安全,我们通过对其翼展及下水的冲力反复观察、测算,将缸的长、宽、高确定在50厘米左右)。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让小翠接受这只鱼缸呢?起初,鱼缸是完全放在鱼塘的水面之下的,这个过程持续了大半年时间,因为缸内有它喜欢吃的小鱼小虾,通过半年多的适应,这只小翠习惯了在此觅食,使其捕食的入水位置基本固定。之后,我们逐渐升高鱼缸在水塘中的位置(每次升高五厘米以内),这样持续数月,等鱼缸在水塘中差不多露出二分之一的时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用长焦成功地拍摄到了小翠在水下捕食的侧面镜头。

设置细节

能否进一步升高鱼缸在水面的位置?几位鸟友经过慎重商量决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个大胆的尝试。最后,直到鱼缸完全升出水面的时候,小翠依然心安理得地将其视为自己的“御用食堂”,前提是作为它进攻出发阵地的小树枝一定要升得比鱼缸更高。

再升高20厘米只要底部能放进一台相机就可从朝上仰拍了,对此,我们满怀期待。经过近一个月的再适应再等候,直到兔年的春节长假,我们才决定正式实施仰拍计划。镜头选用广角而且长度足够短、对焦距离足够近,最后斟酌决定使用8mm鱼眼、20mm定焦镜头。

拍摄过程

选择晴好的天气、使用M挡,尽可能收小光圈、速度1/500秒左右;采用手动对焦,以鱼缸的中部偏下为预设焦点;快门控制采用无线遥控加高速连拍。为减小快门声音,采用迷彩伪装套封相机。只要小翠能在预定的位置入水,通常都可以捕获到比较清晰的影像,但是要想拍到满意的效果,当然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运气。

翠鸟教学设计 第9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呀?为什么喜欢它呀?(指名回答)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别可爱的小鸟。板书课题《翠鸟》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我们来听一下课文朗读,大家边听边认识生字。

(播放课文朗读动画视频)

2、检查预习,复习生字、生词。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翠鸟外形?按什么顺序介绍的?(2)翠鸟各方面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板书:爪子: 红色

头上:

橄榄色、翠绿色

背上:浅绿色

腹部:赤褐色

眼睛:

透亮灵活

嘴巴:又尖又长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翠鸟外形的?(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播放翠鸟外形的动画。

你从文中发现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头上的羽毛比作橄榄色的头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浅绿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

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而不介绍尾巴等其他部位?这些外形特点跟它的捕鱼本领有关系吗?我们接着学课文。

2、学习二、三段,找找作者描写的翠鸟动作特点有哪些,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找出段落中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找出段落中描写翠鸟动作的词。看图片中翠鸟的动作,体会课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

大家讨论一下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3、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但这种想法可能吗?(不可能。)3、于是,我们只能……?指名学生回答。(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指名学生回答。(保护翠鸟)

三、课堂总结。

⒈ 课文是从翠鸟的()、()和()这三个方面来写的。描写翠鸟的外形是按()的顺序写的,先写(),接着写身上的(),最后写头部的()和()。

⒉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呀?

(我们要自觉地和鸟儿做朋友,保护动物,才能让动物和人类和谐相处。)

四、课后作业

课文翠鸟教材理解 第10篇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节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翠鸟》)

点评:

《翠鸟》课文片断赏析 第11篇

师:谁能最自信地说我书读的最好,请他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翠鸟叫声清脆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师:谁觉得自己读得比他还好?(一生举手读)

师:读得可真好!谁还能超过他?谁想读就站起来,大家一齐读吧?(许多生站起一齐读课文)

师:这堂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你认为全课中最重要的一段,把它练习读好,有感情朗读。要读得流利,有感情,大家觉得要读几分钟?生:五分钟。

师:好,就五分钟。(五分钟后)哪个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生有感情朗读。(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读这儿?)

师:谁愿意当这可爱的翠鸟?生举手

师:剩下的同学就当小记者吧。请你们采访一下这只翠鸟,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注意,采访别人时应该要有礼貌。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想想要提一些什么问题?(生到讲台前采访)

生:请问翠鸟听说你捉鱼本领很强,你是怎样捉鱼的?(生回答)

生:你为什么要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生回去答不完整)

师:有谁能帮帮这翠鸟?

师:大家采访可详细呢,有时翠鸟还回答不上呢?我想应当可以写一篇很好的文章?其实这就有一篇现成的关于翠鸟的文章,大家能一起读读吗?

师:这篇文章写得可真好能否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然后抄下来。

【教后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理解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心向,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给学生创设和营造自我感悟的条件和空间。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以朗读贯穿全课,对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充分注意读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谁还能超过他?谁觉得自己读得比他他读得还好?以激励为主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得想像,在读中赏美。同时在积累运用中发展思维力,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二、虚拟情境,理解重难点

翠鸟教学实录 第12篇

出示鸟的音乐,你听到了什么?(鸟叫声)

师:感觉怎样样?

生:好听

师:是呀,鸟叫声就是这样,听了后就不紧张了,是呀,正因为这样,很多人都喜欢画鸟,花鸟。你们看:

出示鸟的有关诗句: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生齐读

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鸟?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美妙的鸟的世界,好吗?来,我们,上课

师:鸟是人类的朋友,这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生活在水边的鸟。(教师板画)它喜欢停在湖边的桅杆上,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常常见它才飞起,一会就轻轻的登开桅杆。这就是----翠鸟。

师:究竟是什么鸟,我们去书中了解。

出示要求DD读书提示

1、自学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读通课文。

生:读课文。

师:读书很认真,检测读书效果,如果你能读准字音,说明效果不错。

出示:萎杆、橄榄色、腹部、赤褐色、尽管、

师:“尽”还有一个读音,jin,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生:尽力

出示词语:蹬开、荡漾、饲养

师:注意“饲养”的“饲”的声调是四声

继续出示词语:渔翁、陡峭、白描

师:自读这些词,提醒自己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出示词语

师:把词语带到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第一自然段,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生:读课文

师:有不懂的词语吗?我有不理解的词语,什么叫“小巧”?

生读课文

师:说明翠鸟长得又小又漂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小巧玲珑的东西吗?

生:我见过麻雀

生:我见过陶瓷罐

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声音有点小,没关系,我请后面的同学来读。

生读

师:有不懂得词语吗?

生:疾飞。

师:有没有同学帮忙解决这个的词语?

生:就是飞快地飞。

师:爱贴着水面疾飞。

生:我不明白什么是“微波”。

师::“微”是什么意思?“波”是什么意思?

生:“微”就是细小的意思。“波”的意思就是波浪。

师:连起来的意思就是DD

生:细小的波浪。

师:你看多聪明呀,把两个字的意思连起来,你自己就明白了。

生:鸣声清脆,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鸣声清脆

师:自己就读懂了

生:

师:谁愿意读读第三自然段,自信的孩子你来吧

生:读。

师:助人为乐的孩子,愿意帮忙他一齐读吗?

生:读。

师:谢谢你们,合作学习更加快乐。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荡漾”是什么意思?

师:孩子你们划过船吗?

生:划过,水面丢下去一个石子,一个一个小圈圈,

师用板画演示

师:水波还在荡漾,水波还在荡漾,水波还在荡漾

师:最后一段,请你和同桌来读。你来当孩子,你来当老渔翁。

生:读。

师:我觉得你像娃娃,不像老渔翁,我们来一齐试一试。

生:读。

师:这段话有没有不明白的词语,都读明白了,看来读书是理解词语的最好办法。真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刚才我们读明白了吗?快速浏览课文,看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生:先写先写翠鸟的长相,叫声。

师:这是你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

生:先写鸟的长相、叫声、最后写翠鸟的家。

师:还说了,他是怎样飞的?这位同学说他是怎样捕鱼的?最后一段你们还发现了它的家。

师:课文就是从外形、动作、住处介绍了翠鸟,还要走近它,了解它。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眼睛看,用心读,用脑子想,你明白了什么?默读,开始。

生:读。

师:一齐来聊一聊,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颜色十分鲜艳。

师:他快掉下来了。

生:小爪子紧紧。

师:稍微抓紧了

生:读:“紧紧……”紧紧……

师:这样一只翠鸟的形象就立在我们面前,你还明白了什么?

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

师:颜色十分鲜艳,这就是翠鸟的美丽所在,你们试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翠鸟的美丽。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试试?

生: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翠鸟,但是颜色还不是很清楚

生:读。

师:这样颜色就鲜艳多了(出示图片)

师:找个同学再来读一读。

生读(饱含感情)

师:这颜色多美,多让人喜爱啊,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之后,你还明白了什么?

生:我还明白了它小巧玲珑,

师:板书,小巧玲珑,从哪体现的,一齐读

生:读。

师:谁能把它的长相再凸现一下。

生:读。

师:你来。

生:读。

师:看着图读,翠鸟喜欢站在桅杆上,它的颜色DD

生:读。

师:背上的羽毛DD

生:读。

师:它DD

生灵活的眼睛下面

师:翠鸟的样貌都在你们的脑子里了,大家读得动人,作者写得精彩。请看DD

师:就像一首诗一样,你能添上吗?

生:读课文句子。

师:谁来评价一下头巾?这但是最美的地方

生:读课文句子。

师:谁能为它披上外衣?

生:读课文句子

师:最后一句,你来。

齐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这篇课文写的这么好,因为他用心思写了。你有什么发现?

生:写了它的身体部位DD头上,背上,腹部。

师:有序地展示了,一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此刻来看一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都是比喻句。

师: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有人类的感觉。

师:如果我这样说,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哪个更好?

(生读课文句子)

师:哪个更美?把它写成了小姑娘,多神气呀,说明作者喜欢翠鸟就像喜欢孩子,喜欢朋友,把你们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透过文字想象了翠鸟,此刻我们看着翠鸟,你能把课文的文字背下来吗?给你一分钟试一试。

学生自由背诵。

师:好,咱们一齐来试一试,翠鸟喜欢……

(生齐背)

师:孩子们世界上有90多种翠鸟,让我们欣赏一下他们的风采。

出示翠鸟图片。

师:你有什么发现?喜欢哪一只,就观察哪一只,向大家说说它的样貌。

学生观察。

师:来,你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喜欢第二只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桅杆上……

师:你喜欢哪一只。

生:我也喜欢这一只,一双蓝色的小爪子,头上的羽毛……

师:你很有创意,还喜欢哪一只?

生:喜欢第二行的第一只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略)

师:还有说的吗?

生:它头上戴着银白色的帽子……身上是黄色的

师:就像一个绅士

师:你还喜欢哪一个

生:描述就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师:孩子们,世界上这么多翠鸟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叼鱼郎。想明白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吗?下课过后,同学们查资料,找找吧!

下课!

音频参考

上一篇:2008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奥运知识竞赛题下一篇:关于厨房的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