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翠鸟课文s版

2024-05-28

5翠鸟课文s版(精选7篇)

5翠鸟课文s版 第1篇

《翠鸟》课堂实录

一、激趣引入

师:儿时,在这条西河上,行驶着几艘渔船。其间,许多鸬鹚立于船头,像列队的士兵,待渔人一挥竿子,它们就纷纷下水捕鱼。今天,我们也要认识另一种善于捕鱼的小鸟,它外行小巧,色彩艳丽,这就是——翠鸟。(板书课题强调翠的写法)

二、质疑问难

师:一起深情地叫叫它的名字。

生:翠鸟

师:同学们请看,一只只小翠鸟已经飞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下面就跟着老师的指挥棒开火车来读一读。(一生读,其他学生跟读两遍)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翠鸟的活动特点。

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学习文章前,你想知道有关翠鸟的哪些知识?

生:我想知道翠鸟的颜色。

生:我想知道翠鸟怎么捕鱼的。(板书:捕鱼2.3)

师:刚才那位想知道翠鸟什么颜色的同学,我想告诉你,颜色只是外形的一个方面,希望你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该生点点头)(板书:外形1)

生:我想知道翠鸟住在哪里?(板书:住处4)

三、明课文结构,择学习内容

师:现在大家带着这3个问题去读课文,一组一个自然段;想想解决这三个问题,该分别学习哪个部分?(生分小组读1—5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生1:要知道翠鸟的外形,应该学1自然段;要知道它怎么捕鱼,应该学3自然段;要知道他的住处应该学第4自然段。

师: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2:不同意,第2自然段也是写捕鱼的。

师: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2:因为第2自然段写翠鸟捕鱼时在等小鱼。

师:你很细心,善于思考,我同意你的说法。(师随即在板书上注明段落归属)

(故作神秘状)师:我们先学习哪个部分好呢?(众生开始持不同的意见)

师:谁说得有道理,就遵照谁的意见,好吗?

(生思考、作答)生3:我说不出什么道理,就是想看看翠鸟长什么样。

师:你很诚实,其实你已经说出了道理。

生4:因为我首先看到第1自然段,我们应该按书上的顺序来学。(众生笑)

师:她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生5:我想先学写翠鸟外形这部分,再学写捕鱼的部分,这样我就可以研究一下翠鸟为什么善于捕鱼。(师带头鼓掌)

师:翠鸟善于捕鱼不假,你的回答证明你更善于思考。

师:我们就遵照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先学习描写样子的段落。

四、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第1自然段;

(一)引导读懂这段话。

师:自由朗读这一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颜色很鲜艳。

生2:我读懂了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生3:我读懂了翠鸟的外形。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3:它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和鲜艳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

生4:我读懂了作者用爪子、羽毛、眼睛、嘴来写翠鸟的样子。

生5:我读懂了翠鸟的颜色有三种。

(师:哪三种?)

生5:橄榄色、赤褐色、浅绿色。

生6:我读懂了翠鸟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二)出示板书:

1、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写具体翠鸟的样子的,请同学们填空。(课件展示)师:你发现所填的词有什么规律吗?(生思考)

生1: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

师:都有哪些呢?

生1:红色、橄榄色„„

生2:还有一个“又尖又长”是描写形状的。

2、研读句子。

师:你喜欢翠鸟吗?(生点头示意喜欢)

师:你用什么语气来读你喜欢的部分呢?自己练一练,试一试。[片段] 生1:我准备用赞美的语气读2、3句。(生读)

师:想赞美它什么?

生1:我赞美它漂亮。

师:你也读得漂亮。

生2:我用羡慕的语气读第2句。(生读)

师:你羡慕它什么?

生2:我羡慕它的颜色多,很鲜艳。

生3:我准备用喜欢的语气读第1句。(生读)

师:不好,你没抓紧苇秆,快掉下来了。(众生笑)能再试一次吗?(生再读)

师:这一次就安全多了。

(生4受到启发):我准备用小心的语气来读第1句(生读)

师:你因何而小心?

生4:我怕掉下来,读到这儿时,我的心里很紧张。

师:真是个感情丰富的孩子。

(三)引背这个段落

(课件出示翠鸟挂图)根据板书和挂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背诵这个部分。

学习第2、3自然段

(一)明结构

师:对想知道翠鸟怎么捕鱼的孩子,现在可以来精神了。自由读2、3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

(出示板书)过程:(等待)→()→()

(生读后,作答如下):(等待)→(叼鱼)→(飞走)

师:有不同的填法吗?(生继续作答):

(等待)→(捕鱼)→(飞远)

(等待)→(疾飞叼鱼)→(贴着水面飞走)

(一生突然举手):老师,我觉得应该是四个空才对,因为还有“蹬开苇秆”这个过程。

(师停顿了几秒):说说你的答案。

生:(等待)→(蹬开苇秆)→(似箭叼鱼)→(贴着水面飞走)

师:你的建议很及时也很有说服力,不得不令我佩服,我用最真诚的掌声感谢你,感谢你的勤于思考。(众生也鼓掌)

(二)研读句子

师:研究一下2、3自然段的句子;找出自己读得最好的,理解得最透的句子与小组内同学交流。(生读,汇报,交流,共同研究。)

师:谁愿意把你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

生1:我读第三自然段第3句:翠鸟蹬开苇秆„„叼起„„贴„„飞远了。

师:说说自己理解。生1:读这句时要快一些,因为不“快”小鱼就跑了。

师:还有补充吗?

生2:读这句时还要读重一点、,有力一点,因为这里面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

师:能说一下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2:蹬开、飞、叼起、飞远(师示意学生加上小黑点)

师:你能读吗?

生2:能(生2读)

师:两个孩子的回答都很精彩,不但读得好,还总结出了翠鸟捕鱼时的两大特点——快而有力。

师导读:假如我是一只小鱼,一只机灵的小鱼,你们是翠鸟,(众生微笑)28只翠鸟(学生人数28名),你们已经三天没吃“饭”了,现在食物就在你眼前(生不由自主用舌头添嘴唇),你们可别让我溜了。来!“快”而“有力”。(生齐读,达到了预期效果)

[片段二]

生1:我准备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生3读:小鱼悄悄地把头„„)这个句子要读得轻一点,如果读大声,会被翠鸟发现。

师:还有补充吗?

生2:我觉得“悄悄地”三个字还应该更轻更慢一点,因为小鱼很机灵,一点声音都会吓跑它。

师:有道理!你来试试。(生4读)

(师导读):现在我成了一只翠鸟,一只眼睛锐利的翠鸟,你们都是小鱼(众生笑)。大家齐读这个句子,一定要注意轻一点,柔一点,小心被我抓住(众生作惊恐状)。

(生读,效果到位)

[片段三]

生1:我打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2句。(生读: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1:这句话读的时候要轻要慢。因为翠鸟在等待小鱼,如果弄出很大的声音,小鱼就不会游到水面上来。

生2:前面说小鱼很机灵,哪怕是很小的声音,它都能察觉到,翠鸟不敢吓它。

师:的确如此!任何一只动物等待猎物时,都会很小心谨慎。来!翠鸟们,(师的语气顿显轻柔)一只小鱼就要出现,不要惊动它。“它一动不动”——预备读。(效果不是很好)

师:再“轻”一点、“柔”一点,小鱼就在你脚下。(这次达到预期效果)

[片段四] 生:我读2自然段的第1句。(生读:翠鸟叫声清脆„„又轻轻地落到苇秆上了。)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

生1:他读得有气无力的,“疾飞”是很有力量的。(生1作范读)

生2:他们都把“一眨眼”读得慢,应该读快一点,因为是很短的时间。(生2范读)

师: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都来读一读`。(生读)

(师发现“清脆”一词学生难以感悟)

师:▲▲,你会鸟叫吗?(生点头,学鸟叫)

师:怎么像乌鸦的嗓子一样沙哑?(众生笑,另一生再模仿,叫声逼真)

(师抓住这一契机范读,领读,很好地领会到词语意境)

五、学习翠鸟“住所”的部分

师:这部分很容易理解,谁来试着朗读一下。

(生读)

师:怎么像个十几岁的渔翁?听老师朗读,看看老师像多少岁的渔翁?

生:八十岁。

师:那好,你们都来当一回八十岁的渔翁。(众生笑,模仿教师语气读)

师:老渔翁的话,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们应该爱护所有动物。

生2:翠鸟的家原来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翠鸟捕鱼要飞这么远,很辛苦!

生4:那个孩子想捉一只翠鸟,说明翠鸟的确很漂亮。

六、揭示主题。

师:听了老渔翁的话,孩子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读懂了我们感到很惭愧,不好意思。

生2:我从“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真希望它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读懂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读一读最后一段。

师:是啊!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的歌声、色彩、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而且许多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才对。

5翠鸟课文s版 第2篇

2.格萨尔王的故事:展现出藏族人民心目中一位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

3.冬不拉:达了人们鲜明的爱恨和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4.火把节: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敢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

5.刘三姐: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6猫:记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老舍,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7.珍珠鸟:课文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他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8.海豚救人:海豚救人之谜—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9.老人与海鸥:说明了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对它付出真切的感情,它们也会给予我们真诚的回报。

10.草丛的村落:为我们展现了生动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

11.黄道婆:讴歌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12提灯女神:赞扬了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3*香玉剧社号:课文讲的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事,讴歌了一位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的爱国情怀。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一心为人类做贡献、大公无私的伟大品质。

15*花木兰: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讲的是一位性格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儿花木兰代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崇高精神。16范仲淹:课文讲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17.体育课:课文选自意大利小说家写的《爱的教育》,以三年级学生的口气,讲述的是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表现了涅利自强不息、自信和锲而不舍的精神。18.虎口藏宝:表现了娜塔莉的聪明、机敏和勇敢.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19*顶碗少年: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中。

20*失去的一天:这个故事教育儿童失去一天就是失去了这一天里应该做的一切,这是无法弥补的,从而使他们懂得珍惜时间。1古诗三首

《出塞》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题临安邸》作者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11 22.左公柳:看似写树,实为写人,目的是歌颂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上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23*郑成功收复台湾:课文主要记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中华民族史上的重要大事.表现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24隐姓埋名三十年:文章以在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无闻工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她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精神。

25*海上英魂:本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我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26少年闰土:刻画了知识丰富、活泼可爱的闰土,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感情。

27凡卡:本文通过凡卡写信这件事,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反映了旧俄时代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黑暗。

爷爷收不到凡卡的信的原因:-----(1)没贴邮票;(2)没有详细地址;(3)邮差醉醺醺的。28孔明借箭:全文以“借箭”为线索,按照“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着箭没有”的思路展开故事的情节,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以大局为重,周瑜的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

5翠鸟课文s版 第3篇

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大自然中, 什么景物是最美的?

生1:美的景物太多了, 花草漂亮, 溪水漂亮, 星空也漂亮……

师:请你选择一种, 然后说一说, 它为什么美?

生1:我认为, 溪水最美, 因为小溪很清澈。

师:只因为小溪的水清澈, 它就美吗?你拧开水龙头, 从里面流出的自来水也是清澈的, 它怎么不会给人美的感觉呢?

生1:这……

师:你想一想, 溪水在流动时, 有什么特点?是一声不响, 还是能听到什么声音?

生1:溪水在流动时, 还会发出像银铃一样的声音, 叮咚叮咚, 十分悦耳。

师:你们看, 这样一描述, 即使是没看到过小溪的同学, 也能想象到小溪的美。当然了, 你还可以说得更美, 这就需要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小溪发出这样悦耳的声音, 哪位同学还能描述一下小溪的美?

生2:小溪边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 小溪的水清澈极了, 我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石头。流淌的小溪就像一位歌唱家, 一路唱着欢乐的歌, 向远方流去。

师:很好, 这样写, 才能让我们都感受到小溪的美。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自然的美?

生3:我认为野花最美。野花不用别人照顾, 生命力顽强, 无论风吹雨打, 都不会影响它的生长。野花千姿百态, 气味芬芳, 无论生长在哪里, 都尽自己的努力装点世界。

师:你说得真好!但是, 美劲儿还不够。还记得三年级的课文《山村的早晨》吗?文中运用了丰富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小小的山村写成了迷人的仙境, 结尾写道:“大自然是多才的画家, 描绘出这幅水墨丹青。”你能仿照这句话描述一下野花的美吗?

生3:大自然是多才的画家, 用五彩的笔在大地上点染出一幅多彩的画卷。

师:同学们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说出了溪水的美和野花的美, 它们也是我最喜欢的景物。小时候, 我生活在农村, 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 就连漆黑的夜晚也是美丽的。当你抬头仰望天空, 会看到繁星满天, 那才是真正的星空呢!我很怀念在农村的那段生活。如果你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 那你的这一生都会快乐。童年的时光, 是一生的财富。我记得在那个时候, 每当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躺在草垛上, 望着蔚蓝的天空, 洁白的云彩, 真是一种享受。云朵的形态各异, 带给我丰富的想象。你们观赏过变幻莫测的云吗?

生:我也喜欢看天空上的云。有时候, 白云的形状会像一些小动物, 它们很有意思呢。

师:你喜欢看云, 还知道云朵会有千姿百态的变化, 这说明你是个很会欣赏自然之美的人。由于沉重的课业负担, 已经很少有同学会停下脚步, 看一看蓝天了。今天, 让我们一起停下脚步, 放眼天地间, 让大自然的美景拨动我们的心弦。

第一课时:赏美在名篇

师:这堂课, 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 出自著名作家萧红的笔下, 题目是《火烧云》。下面, 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文。 (生读课文, 略) 课文读完了, 你们认为, 这篇课文的哪个部分写得最精彩?

生:写火烧云样子的片段最精彩, 就是第四、五、六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三段写得精彩呢?

生:把火烧云写得特别生动。

师:怎么生动?

生: (思考) 把云彩的形状写得多种多样。

师:作者写火烧云的形状的时候, 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 (恍然大悟) 比喻!

师:你说一说, 哪句话是比喻句?

生:天空出现一匹马, 一条狗, 一只大狮子, 把火烧云的形状比作各种动物。

师:除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在文章里, 最美的地方, 都不是作者的眼睛看到的, 而是作者想象的。谁都能描绘眼睛看到的景物, 把它们原封不动地写出来, 并不能产生美感。写出你的想象, 这才是真正的美。真正的美, 不在天地间, 而是藏在我们的心里。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找, 我说的这种美, 在文中的哪个地方有所体现?

生: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美在哪里吗?

生:这句话用了夸张的手法, 把火烧云的景象写得很宏大。

师:说得很好。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见过火烧云, 在出现火烧云时, 整个天空就是一片红色。所以, 这个夸张用得特别恰当。

生:我认为, 文章的倒数第二句话写得很好。“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说明了火烧云消失得很快。

师:你解释得真好。哪位同学再来说一说?

生: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形容火烧云变化得快时, 这样说:“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师:很好。文中还有一句话把火烧云刚上来时的样子写得十分生动, 你们发现了吗?

生:在第一自然段里,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站着, 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把这些精彩的部分都去掉, 这篇文章会怎样呢? (师删去课文精彩内容, 重读课文)

生:也是写火烧云, 但一点也不生动, 不美丽。

师:同学们刚才找出的精彩部分, 几乎都是作者想到的, 而不是作者看到的。这就是说, 在写景时, 只有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才能让你笔下的景物更出彩。缺乏了想象, 你的文章就会很枯燥。有的同学在描写校园一角时, 写到大槐树, 除了说树叶很绿, 非常绿, 特别绿, 就再也不知道写什么了。这样的写景文章, 怎么会好呢?

生:老师, 我平时就不善于联想, 我也发现自己写的景物很枯燥, 我该怎么做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你先告诉我, 你有过旅游的经历吗?

生:每年的寒暑假, 爸爸妈妈都带我去外地玩。

师:许多风景区都为最美的景物起了名字, 比如杭州西湖的美景有“曲院风荷”、“三潭印月”等, 沈阳的“盛京八景”有“塔湾夕照”、“天柱排青”等。在你去过的旅游胜地中, 哪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有一块刻着“晓峰残月”的石头, 我感觉这个词儿特别诗意。

师:真巧, 这个地方我也去过, 你知道为什么那个景点叫做“晓峰残月”吗?

生:不知道。

师:你去了一个这么著名的旅游景点, 却不知道这名字的来历, 太可惜了。 (师画图:山峰上的两石之间有一个月牙形的缝隙) 你们看, 这石头中间的缝隙像什么?

生:月亮!

师:对!“晓”指的是拂晓。天亮了, 人们还能看到山峰上残留的月亮的影子。这回你们知道“晓峰残月”的来历了吧?现在, 许多游客都满足于已有的景点名称, 很少自己动脑筋为景点起名。我在观赏美景的时候, 喜欢自己给它起名。比如“晓峰残月”这个地方, 我在心中暗暗地为它起名为“一根香蕉”。

生: (笑) 老师, 你太有想象力了。

师: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提高想象力的方法。在生活中, 你们遇到新奇的事物, 要善于联想, 善于思考, 就像你见到这个山峰, 可以自己来为它起名字。哪位同学再来为它起个新名字?

生:叫“包青天“。

师:为什么?

生:包公的额头上有个月牙, 而且这石头, 就像包公一样铁面无私。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们看, 要打开自己的想象之门, 并非一件难事吧?谁再为这个景点起一个名字?

生:叫“石头吞月”。

师:石头包裹着月亮, 就像石头吞下了月亮, 这个名字真有气势。通过这个例子, 我想告诉同学们, 生活中的美丽景物随处可见, 只要你细心观察, 并能展开丰富的联想, 每一处角落, 都能写成一篇精彩的写景作文。

第二课时:觅美在身边

师: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 就是希望大家学会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你们可以写飘落的树叶, 可以写微风中的花, 也可以写茂密的草丛, 翻卷的海浪……但是, 大家不要忘记了, 天地有大美而藏于心, 请大家认真思考, 开始你的想象旅程吧! (20分钟后, 朗读、讲评)

生:花被风吹得摇摇晃晃, 像一个流浪的孩子, 那样弱不禁风。也像一个拉车的老伯伯, 在漆黑的巷子里被刺骨的寒风吹得就要倒下了。更像一个没有亲人的病人去往医院, 病得连路都走不了了。寒风越刮越猛, 花儿马上就要被连根拔起了, 花儿紧闭花瓣, 仿佛在裹紧衣服, 抵御寒风。但花儿不屈不挠, 扎牢根, 挺过了这刺骨的寒风的侵袭。

师:你们听出来他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 (纷纷回答) 比喻、拟人。

师:对!因为有了这些修辞手法, 才让这个片段生动起来, 如果只是写花儿在寒风中摇摆, 就不会让人的眼前浮现出这朵坚强的花的形象。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翻卷的海浪。

生:在微风的吹拂下, 海面荡漾起一圈圈涟漪, 美丽极了。在沙滩上嬉戏的孩子快乐地跳跃着, 他们把小脚丫踩在涌上沙滩的海水上, 尽情地享受着海浪的抚摸。不一会儿, 风大了起来, 孩子们都在父母的呼唤声中远离了海滩。海浪翻涌着, 从远处袭来, 一个浪花高过一个浪花, 就像一张大嘴, 要吞噬整个天空。海浪激烈地拍打着岩石, 好像在发泄自己的不满, 一边怒吼, 一边掀起一阵阵巨浪。

师:从你的描述里, 我仿佛听到了海浪发出的声音, 看到了海浪拍打岩石的汹涌, 你描述得真好。寒风中的花, 是坚强的美;怒吼的海浪, 是豪放的美。还有谁想读一读自己看到的美?

生:秋天到了, 树叶黄了, 开始飘落了。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飘下来, 堆成一座金色的小山。吝啬鬼以为满地都是金子, 刚要伸手去拿, “金子”却飞到了半空中。那些金黄色的树叶飘落在地上, 铺成一条金色的小路。还留在树上的金黄色的叶子像为大树披上了一件金黄的纱衣, 美丽极了。这些金黄的树叶飘落到地上, 发出“沙沙”的声音, 好像在演奏一首轻柔的乐曲。忽然, 一阵风吹过, 树叶飞起来了, 像一条金色的龙, 在空中炫耀着自己的威武。过了一会儿, 又像金色的雪花, 洋洋洒洒地纷飞。不一会儿, 风渐渐停了, 落叶又变成了下凡的仙女……一时恍恍惚惚, 变成这个, 变成那个, 落在地上, 又一次奏响了美妙的乐章。

师:聪明的孩子, 你不但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在结尾处, 还模仿了《火烧云》的写法, 真棒!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 已经懂得了该如何欣赏和构思一篇写景的文章。更重要的是, 希望同学们明白, 想象和联想, 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它能让平淡无奇的景物变得瑰丽而又神奇。最后, 祝愿大家善于用眼睛发现美, 用心灵感悟美, 用语言表现美, 在美中度过幸福的每一天。

备课笔记

阁楼上的光

“阁楼上的光”是一首诗的名字。诗中写道:“阁楼上孤灯一盏。尽管门窗紧闭, 漆黑一片, 我却看到微光在闪, 那是什么我全知道, 阁楼上孤灯一盏。站在外面我看得见, 我知道你就在里面, 往外偷看。”

阁楼上的光, 是一个秘密, 她躲藏在窗帘后面。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吗?一般人想到的方法可能是进屋看个究竟, 但是, 那就不是美了, 更不是诗歌的艺术了。艺术的魅力在于想象。蒙娜丽莎的美丽藏在她神秘的微笑里, 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如果谁掰开她的嘴, 让她说出微笑的真实原因, 蒙娜丽莎立刻就失去了艺术的魅力。

标准答案是扼杀一切美好事物的凶器。每个人视觉思维的能力都不一样。比如竹子, 每一个画家都画, 呈现的风格却不一样。元代倪瓒的竹子, 洁净得一尘不染;明代徐渭的竹子, 常有一种撕裂的、愤怒的痛;清代金农的竹子稚拙可爱, 使人想起农家的扫把。竹子看起来都一样, 不同画家却各有各的“观想”。

作文难教, 语文课堂上几乎见不到真正的作文课。为什么作文这么难教呢?因为作文是“活”的能力, 可是许多老师更擅长教“死”的知识。面对阁楼上的光, 同学们的想法各不相同, 孰优孰劣, 难以评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的技巧, 还要具有艺术的视野、文学的素养, 千万不要把一篇例文当做枷锁, 捆住孩子们的灵性。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时候, 我挖掘出写景文章的共同特点:眼睛看到的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基础, 作者的联想与想象才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面对火烧云, 萧红想到的是好像天空着了火, 云的形状一会儿像马, 一会儿像狗, 一会儿像狮子, 天空变成了有趣的动物园, 以此表达她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如果是我写火烧云, 我就写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危机四伏, 我觉得火烧云的颜色好像是天空淌了血, 一滴一滴淌下来, 染红了大地, 它的形状一会儿像狰狞的鬼脸, 一会儿像恶魔的爪子, 一会儿像吞天的巨口, 表达我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想”, 他们联想到的景象, 就是隐藏在窗帘后面的秘密。

5翠鸟课文s版 第4篇

1、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枝头上: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草原上: 春天的雾薄薄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竹林里: 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田野里:

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苗儿青,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9、雨后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得高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

“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迸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儿,紧紧地跟在泥裤子后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这么痛快地摔一跤!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0、假如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还有能变成雨的 白白的云朵。让小树在冬天里,再也不怕寒风的袭击。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房前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觅食,让小鸟饿得喳喳地哭泣。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小屋里,望着窗外高飞的小燕子,发出轻轻的叹息。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3、家

你有家,我有家,小朋友们都有家。各族风俗不相同,丰衣足食乐万家。

蒙古族朋友小满达,蒙古包里安下家。毛毡墙壁圆屋顶,全家围坐喝奶茶。

维吾尔族姑娘小帕夏,家在新疆天山下。土拱房子真凉爽,绿荫遮院葡萄架。

石头砌墙高又牢,平顶房子日光照。藏族孩子小扎西,搬进新家穿新袍。

座座竹楼真美丽,竹子地板竹墙壁。傣族姑娘小罕玉,竹楼门前吹竹笛。

你有家,我有家,小朋友们都有家。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族儿童是一家。

24、快乐的节日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花儿向我们点头,白杨树哗啦啦地响。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唱啊,跳啊,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让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4、古诗两首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7、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9、掌声(第四自然段)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小时候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说得很好。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微笑着走下讲台。

25、可爱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yǔ),是我国的海防(fánɡ)前哨(shào)。那里风景优(yōu)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ɡuī)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

我想

高红波

我想把手儿

变成桃树的枝,带着一串串花苞,随着风儿飘荡。底高低不平,有山崖(yá),有峡(xi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

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shānhú),有的像绽(zh àn)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海参[shēn]到处都是,在海底懒

洋洋地蠕(rú)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w

ēi)武。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

上长着一簇(cù)红缨(yīnɡ),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chā)着

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liū)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它们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 来穿去。

海滩(tān)上有数不胜数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

一,形状(zhuànɡ)各异。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

(pánɡ)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luǎn)。渔(yú)业工人

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堂。岛上有一片片茂(mào)密的树林,树

林里栖(qī)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jī)着一层厚厚的鸟粪(fân),这是非常宝贵(ɡuì)的肥料。

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bâi)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jiàn)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bì)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飘哇,飘——

飘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我想把脚丫

变成柳树的根,伸进湿软的土地,吸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变成一只风筝,飘在高高的天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望见了大自然这神奇的课堂。

课外古诗:

相思 【唐】王维

5翠鸟课文s版 第5篇

倪荣喜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题为《花朵》。全诗仅有三句,意境美好,读起来朗朗上口。广袤的夜空里,闪烁的群星是夜空的花朵,繁花似锦的节日里,焰火是节日的花朵,繁荣昌盛的祖国大地上,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全诗仅三句,花朵一词就出现了三次,都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情感递进步步升华,充分表达了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课文插图以诗为背景,突出美好意境。课后安排了会认字表、要求会写字的写字教材和读背训练要求。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花、朵、星、是、空、的、节、们”8个生字。会写“火”、“我”2个字,学习新笔画:“点”、“斜钩”。

2、辅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的美丽,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火”、“我”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

单元导读:观察情境图说话:

1、认读短文生字,理解单元整体学习内容。

2、观察情境图说话:说出图中的人物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哪里?

3、学生汇报后,教师范读短文内容。

4、总结引导:同学们,在这一单元,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的大花园,走进快乐的学校。在快乐的校园生活中去认识更多的生字吧!(翻开课文54页)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花朵呢?谁来说一说。[学生汇报]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见过哪些花朵呢?

[课件展示]:老师见过娇艳欲滴的玫瑰、永远向着太阳的向日葵、中国的花中之王牡丹和清洁高雅的荷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看不一样的花朵。

二、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注意前、后鼻韵母,轻音,翘舌音和平舌音。

2、把不会认的字和课文要求8个需要认识的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同桌之间交流拼读这些字音。

3、教师板书:《花朵》。指名学生读课题,然后教师领读。

(二)、认读生字。

[出示字卡] huā duǒ xīng shì kōng de jié men 花 朵 星 是 空 的 节 们

1、教师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拼出拼音,然后组词。

2、教师纠错、强调读音知识点后,范读、领读,学生跟读。

3、教师指名学生抢答抽测,巩固认读生字。

4、指名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花朵 节日 焰火 我们 祖国 夜空

1、指名学生试认读词语。

2、教师范读、领读词语,学生跟读。

3、排火车认读词语。

(四)、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2、教师领读,学生手指生字认读、跟读。

3、指名3-4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指名2-3名学生背诵课文

5、分析课文: [课件出示]: 情境图片展示:

“星星,是夜空的花朵”。

1、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夜空中的星星了吗?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在美丽的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如同开在夜空中的璀璨花朵。“焰火,是节日的花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节日里燃放的焰火了吗?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在繁花似锦的节日里,夜空燃放的焰火美丽短暂,是开在节日里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提问:为什么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呢?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然而,老师见过最美的花朵,是你们。你们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健康成长,快乐的学习,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这大地上最美的花朵。

(五)、学写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火”“ 我” 2个字。

1、火:拼音、笔顺、笔画、笔画数、组词。

2、我:拼音、笔顺、笔画、笔画数、组词。(学习新笔画:点和斜钩)

三、总结与作业。

四、板书设计。

5翠鸟课文s版 第6篇

【教材分析】

《天窗》是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名著之旅”。课文选自茅盾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孩子在夏日里下雨或夜晚时,被关在屋里,透过天窗展开想象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与向往,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具备了阅读感悟的基础。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不深,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很难把握。因此,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学习阅读的方法;在品读中感悟情趣、放飞自己的想象;在品读中培养语感、欣赏名家的语言;在品读中积累语言、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引导质疑、创设情境等来深化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要让学生有充分朗读、默读和思考时间,优化、活用教材,加强听说读写的联系,在愉快的学习旅程中爱上阅读,并乐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教学难点】

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搜集有关作者茅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课题。

1、朗诵诗歌《童年》

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也装满了欢乐。

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使人回味无穷。

2、播放茅盾故乡——江南小镇乌镇的图片。

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孩子们请看,这是作家茅盾爷爷的故乡,江南小镇——乌镇。那里有涓涓长流的小河,微波起伏的河面上漂浮着美丽的乌篷船,河边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木板房,天晴时,木板窗扇扇打开,阳光射进屋内,多美呀!的确,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当茅盾爷爷回忆童年往事的时候,最让他难忘的却是那小小的神奇的天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天窗》。

二、检查预习。

1、什么是天窗?

2、乡下人为什么要在屋顶上面装天窗?

过渡:乡下人安装天窗是为了采光,那么天窗在孩子的心中是什么呢?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天窗在乡下孩子的心中是什么?

文章中有一句话写出来,看谁能找出来。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质疑: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就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大家吗?

预设:天窗都在什么时候成为了乡下孩子唯一的慰藉?

为什么会成为孩子们的慰藉呢?怎样慰藉呢?

3、过渡语:那小小的天窗在阵雨来临时是怎样慰藉孩子们的呢?

四、品读课文4、5自然段,畅谈感受。

1、品读第4自然段。

(1)这一段的感情非常丰富,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边读边品,看语句里包含哪些感情。

(2)指导朗读本段,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从高兴到难过的情感变化。

(3)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高兴的部分,男生读失落的部分,最后齐读。

(4)你从男女对读中收获、感受到什么。

外面世界的自由与精彩,屋里世界的黑暗与孤独,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渴望,理解“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过渡:那天窗是怎样慰藉这些失落的孩子们的呢?

2、品读第5自然段。

(1)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线划出看到的,用“~~~”划出想到的。

(2)汇报交流。

A、看到的: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

师问:“卜落卜落”是个象声词,表示声音的大还是小呢?为什么?

B、想到的: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C、指导朗读:屋里和屋外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么读?小组合作朗读。

D、是什么让孩子们从小中看到大,从单调看到丰富呢?(想像)

E、师小结:

小小的天窗使孩子们的想象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从有限的视野中看到的跳动的雨脚、带子似的闪电想象到外面广袤的世界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这种通过想象带来的感受要比在露天真实看到的要强烈的多,透过一扇小小的天窗,雨中的世界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变得如此奇妙,如此丰富,难怪孩子们会在这又黑又静的屋子中感受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五、自学第6、7自然段,读写联动。

1、过渡

当夜幕降临,孩子们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告别了池塘边、河滩旁的玩耍,被逼上床休息的时候,透亮的天窗又是怎样安慰孩子们的呢?自学课文6、7自然段。

2、PPT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边读边用线画出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看到的用“——”,想到的用“~~~”

3、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一颗星,一朵云”“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奇幻的云彩”帮助学生体会出孩子们的想象大胆;抓住“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体会出孩子们的想象合理。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想到的。

5、创设情境,读写联动。

想象力是神奇的翅膀,乡下的孩子看到了窗外的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现在你就是浙江乌镇的一个的孩子,在这样的夜晚,被关在这样地洞似的屋子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抽生读写。

生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生2: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生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闪过的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

6、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天窗外变换的景象,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中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正如书中的孩子们,这小小的天窗成为了我们心灵“唯一的慰藉”。

7、创设情景,男女生合作读第七自然段。

孩子们,在上个世纪初,没有变形金刚,没有布娃娃,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夜晚的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读——

六、品读课文8、9自然段,感悟神奇。

1、过渡:

乡下孩子通过天窗外的景象展开的丰富想象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板书

神奇)

2、质疑: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或者说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1、为什么这里不说这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那么这里的小小的一方空白可以是什么呢?

预设2、作者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追问:那个同学可以用书中的例子或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3、男女生合作朗读小诗

男:是它,让我想起无数宇宙秘密;

女:是它,让我联想到种种神奇事件;

男:

是它,让我从无中看出有;

女:是它,让我从虚中看出实。

男:它是应该被感谢的!

女:它是神奇的!

男:它是谁?

女:它是——天窗!

合:它是——神奇的天窗!

七、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1、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天窗已经被孩子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窗是什么呢?

2、诵读诗歌《天窗》

“天窗”是想象的翅膀;

“天窗”是心灵的慰藉;

“天窗”是快乐的源泉;

“天窗”是孤独时的朋友;

“天窗”是启迪智慧的老师……

3、师总结:

这小小的天窗激发了矛盾爷爷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为我们创造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巨著,《子夜》《林家铺子》《春蚕》……希望大家找时间去阅读。

八、拓展阅读

(一)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祖父的园子》

1、祖父和我在园中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3、汇报交流。

(二)推荐学生假期阅读《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当代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我们以前学过的《火烧云》也节选自它。这部作品是作者在病重期间以自己的童年回忆为线索,描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镇——

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落后的生活现状。全书七章,虽说俨然一体却又可以各自独立。可以说不但是小说,还是散文、叙事诗。

九、作业

1、背诵《天窗》和《祖父的园子》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阅读《同步读本》中《童年,在这里留下脚印》和《月光饼》。

板书

26天窗

慰藉

神奇

附:

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祖父一天都在院子里边,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wo)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底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1、祖父和我在园中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翠鸟课文s版 第7篇

师:春秋时期, 鲁国有一位大名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 他就是——

生: (争先恐后) 孔子!

师:对, 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孔子不仅是教育家和思想家, 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孔子学琴》。这个故事选自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是一本历史书, 内容真实可信。读了这篇课文后, 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孔子, 还要学习孔子, 变成孔子。 (师朗读课文, 穿插讲解)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 你们认为孔子向师襄学弹琴之前, 他会不会弹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因为文中说他“弹得一手好琴”。

师:兴许这“一手好琴”就是他跟师襄学的呢!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我是从“孔子从不满足”这句话看出来的, 他向师襄学弹琴, 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

师:说得好!我们读文章就该这么细心, 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50岁的孔子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已经很有名气了, 有许多弟子追随着他。可是, 他依然不放弃学习, 拜音乐家师襄为师。你们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呀?

生: (纷纷回答) 学无止境!刻苦努力!虚心!……

师:孔子学习弹奏一首曲子, 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写得非常精彩, 大家一定要细心体会。 (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是孔子最初学琴的阶段, 师襄来检验学习成果。你们说一说, 孔子是怎么做的?

生:他见到老师后, 特别有礼貌, 连忙站起来。虽然老师说他弹得挺好, 但是孔子却说, 他还没有掌握弹奏的技巧。

师:老师都认为孔子会弹这首曲子了, 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可是, 他却仍不满足, 还要让自己的手指更灵活。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 这样的学生真少见。 (朗读第三自然段) 上次, 师襄是“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 注意, 只是“琴声”而已, 可是, 这次的感受就不同了, 他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他感受到孔子把“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师:如果孔子弹的是钢琴, 已经可以获得十级证书了, 可他还是不满足, 说自己并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 他要演奏得使人感动。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 肯定有学琴的吧?同学们在学琴时, 练习一个曲子, 如果能达到第一阶段的程度, 就会学习新的曲子, 很少有人想过音乐还有思想内容。其实,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 都有它的思想含义。音乐也是一样的, 所以, 孔子并不满足于掌握了弹奏技巧, 他有更高的追求。

师: (朗读第四自然段) 现在已经进入了孔子学琴的第三阶段。从这段描写中, 你们能不能发现, 此时孔子弹奏这首乐曲的水平是否超过了老师?

生:超过了。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生:“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答案就在这段话里, 你能不能把范围缩小一些?

生: (迟疑) 嗯……“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师:学生弹琴弹得好, 老师也被迷住了, 是很正常的, 老师不一定达不到学生的水平呀, 你再想想看。

生:“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如果我让你选半句话, 你认为是前半句话还是后半句话?

生:哦, 我知道啦!是“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师襄从未到过的境地, 说明他自己弹琴时, 他也没有弹出孔子演奏的感觉。

师:是啊, 老师“从未到过的境地”, 孔子已经到达了, 这回可以学习新的乐曲了吧?孔子却说:“不行啊, 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继续朗读第五自然段) “琴声戛然而止, 孔子激动地站起来”, 他终于站起来了, 不仅身体站起来了, 思想也站起来了, 他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嘿, 孔子真的把作曲者“弹”出来了!

生:真的能把作曲者“弹”出来吗?

师:孔子生活在周朝末年, 战乱的春秋时期, 他非常怀念老国王周文王在世的时候那和平幸福的生活。这首乐曲激起了他心中的渴望, 让他与周文王的心贴在了一起, 所以, 他想到了周文王。在《史记》的原文中, 孔子不光猜到了作曲者是周文王, 还猜到了他的相貌, “此人魁梧的身躯, 黝黑的脸庞, 两眼仰望天空, 一心要感化四方。”在改编课文时, 这句话被编者删掉了。可能是编者觉得孔子有点儿太神了, 透过一首乐曲怎么可能看到作曲者的长相呢?我倒是觉得不该去掉这句外貌描写。当一个人深入地理解了一首乐曲, 通过乐曲的节奏和思想感情, 的确能够想象出作者的容貌来。我听贝多芬的交响乐, 多半是雄浑激昂的, 曲子中还常常流露出悲怆的情感。贝多芬的形象, 就是蓬松的卷发, 紧锁的眉头, 圆睁的怒目, 与他的乐曲风格十分相似。这种感觉, 只有经常听音乐的人才能体会到。所以, 最后师襄对孔子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听老师讲过,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生:老师, 什么叫“文王操”啊?

师:你该不会以为是文王做广播体操吧?“操”字在古代当品行、德行讲。这是周文王在抒发自己的道德情操的曲子, 所以叫做《文王操》。现在, 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 仿佛孔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那么, 大家眼里的孔子,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 (纷纷回答) 认真、细心、谦虚、努力……

师:这些词语虽然都差不多, 不过用来形容本文中的孔子, 都不太准确。他一遍又一遍地弹同一首曲子, 真的只是认真这么简单吗?

生:投入!

师:我们弹琴时, 通常只要求自己练熟就行了, 可孔子却一次次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先是琢磨弹琴的技巧, 后来又研究中心思想, 最后把作者是谁都悟出来了, 这样的孔子, 说明他已经——

生:入迷了, 入迷!

师:投入、入迷, 你们都说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儿——“入”。我给你们一个提示 (板书:深入______) , 孔子不断地练习, 一次次追求更高的层次, 大家想一想, 横线上可以填一个什么词?

生:深入思考。

师:他是在学习、研究, 还有一个准确的词 (板书:钻研) 。深入钻研, 这就是孔子学琴的态度。还可以用了另外一个词形容孔子 (板书:精益求精) , 这两个词都能很好地概括孔子学琴的态度。正因为孔子具有深入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才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两千五百多年了, 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学习孔子, 在音乐中与孔子心连心

师:分析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也学一学孔子, 在音乐中畅想。我要给大家放一段音乐, 请同学们认真听这段音乐, 然后想一想这首乐曲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播放民乐组曲《清明上河图》之“商队图”, 节奏欢快, 时长4分钟)

师:请同学们把你联想到的景象写成一句话。

生:人们高高兴兴地去集市买东西。

师:你听出了高兴的情绪, 还体会到了逛集市的感觉, 真了不起!

生:老人在公园里晨练, 有的唱歌, 有的打太极拳。

师:这就是幸福的生活。

生:农民在田地里快乐地劳作, 牛的脖子上挂着铃铛, 在耕地。

师:你说得真好!还听到了铃铛声, 真细心!其实, 每个同学的回答都是正确的, 因为你们感受到了乐曲传递给我们的欢快的、乡村的、幸福的信息。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写到了电视剧《乡村爱情》, 写到了农村娶媳妇的场面, 你们的艺术感觉都很敏锐。这首乐曲是根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改编的, 表现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刚刚听到的这一小段, 表现的是商贩们有的骑马, 有的推车, 有的挑担, 正在赶往城里做生意。有人把音乐比作世界语,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无论在哪里演奏, 人们都能理解。同学们喜欢听这样的音乐吗?

生:很喜欢, 音乐很美。

师:对, 音乐的美、文章的美以及生活的美, 都需要我们用心感悟。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多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你们会变得更聪明, 你们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有节奏感, 更有想象力。我想, 大家通过自己努力, 感悟出乐曲或者文章背后隐藏的秘密, 你们的心里一定很自豪吧?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善于学习的人, 学会认真, 学会钻研, 学会感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 看到别人永远看不到的奇妙故事, 听到别人永远听不到的美妙旋律。

备课笔记

幸福课

语文课就是幸福课。当一颗幼小的心灵在故事中接触了快乐, 在语言中认识了智慧, 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节奏, 幼小的心灵就变成了充实的心灵、高贵的心灵、幸福的心灵。阅读, 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无限开阔。“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因为书中的世界比天地还要广阔。静静的书桌前, 当一双手捧起一本书的时候, 就像捧起整个宇宙, 上承远古, 下启未来, 高抵星辰, 深入熔岩, 我们怎么会被窗外的琐事搅乱了心性呢?

上一篇:春节值班感想下一篇:《昭君怨》《如梦令》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