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餐饮文化礼仪

2024-06-19

新西兰餐饮文化礼仪(精选8篇)

新西兰餐饮文化礼仪 第1篇

新西兰餐饮礼仪

要吃具有新西兰显著风味的食物,首先就要尝试羊肉、猪肉和鹿肉;三文鱼、龙虾、布拉夫牡蛎、鲍鱼、贻贝和扇贝、红薯;弥猴桃和树茄果(Tamarillo);以及新西兰特有的甜点—蛋白蛋糕(pavlova)。

饮食文化:兼容并包

近几年,新西兰人的味觉嗜好已有显着变化,也越来越讲究。因为喜爱旅游的新西兰人到海外旅游尝试许多新食品,并引进回国内。新西兰人喜欢款待亲朋好友,也会被邀请在朋友的家里共同进餐。大部分客人需要自带一道菜,如沙律、牛排和香肠等,并且自备啤酒。

营养早餐:新鲜牛奶+煎炸鱼块+薯条+“玛麦脱”酱+趣味麦片

在新西兰喝新鲜牛奶是被认为体验自然式的一种生活理念。众所周知,新西兰被喻为奶牛天堂,牧草丰茂非常适宜奶牛生长,更是产出巨量5A优质奶源,培养了斐婴宝、可瑞康、惠氏等知名奶粉品牌。接着说煎炸鱼块和薯条,这其实是个地道的英国小吃。由于新西兰坐落在澳大利亚和南极之间的太平洋上,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的煎炸鱼块和薯条用的都是鳕鱼。这种鱼肉质地富有弹性且爽口,煎炸之后更是脆而有韧性,甚是好吃。而且所有的煎炸鱼块和薯条炸完之后皆用报纸包裹,别有风味。

午餐和晚餐:一边是简洁一边是热闹

在新西兰吃午饭,大家都挺对付的,或者吃三明治,或者吃寿司,也有正儿八经地坐下来好好吃一顿丰富的,不外乎是意大利通心粉或者中餐之类的。此处也就略过了。也有很多人喜欢中午吃派,那是一种酥壳里面有陷的饼,陷料主要是肉类,有点像是中国的鲜肉月饼。一般大家都选择从超市购买,因为超市买来的水果和食品几乎不用清洗,超市会做严格清洗保证干净食用放心。所谓“美酒配佳肴”,不妨试试新西兰的一些获奖名酒。绝大多数餐厅都有供应酒类的特许执照,有些餐厅允许自己带餐酒(BYO, Bring Your Own)。

虽然烧烤跟炸鱼配薯条可能算不上好的一餐,可是不享受一下这种传统的新西兰食物,你在新西兰饮食经验就不算完整。现做现卖的炸鱼和炸土豆条,用纸包着,是在海滩上享用的最好食品,而烧烤则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你也可以尝试一顿毛利人的传统风味餐(hangi),食物是放在传统的地坑内或地热出口烹制。

饮食

新西兰人主要饮食为西餐,并且恪守左手持刀,右手持叉的习惯,口味比较清淡。对于肉食、乳制品的需求较大,爱吃肉,喝浓汤。

茶和酒都是新西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每天喝茶有六、七次,并且各有名目。一日三餐的餐茶:早餐茶、午餐茶、晚餐茶;早中晚不同时段的:早茶、午后茶、下午茶及晚茶。

啤酒是新西兰人的一大消费,人均年饮用量高达110公升。除了啤酒以外,餐馆通常出售的是葡萄酒,对于烈性酒的限制比较严格,并且正餐时,只能配一杯烈性酒。

用餐时,记得用刀叉取食;忌讳在吃饭时频繁交谈,谈话一般应在饭后进行;如果被邀请去新西兰人家里做客,那么主人请吃饭时,务必准时到达,新西兰人很守时,也不喜欢客人迟到。

用餐礼仪

迟到或取消餐馆定餐就等于与餐馆定了一份双方都必须遵守的合约。一但你违约,餐馆可以指你践约使它蒙受经济损失。他们有可能会要你赔偿损失。如果你事先预料到不能前往用餐,最好取消定餐。同样,如果你去的太迟,又没有通知餐馆,他们可能会把你的定位给别人。

新西兰留学专家提醒:假如餐厅接受了你的定位,却又没给你预留座位,违约责任便在餐馆一方,你可以要求其赔偿你相关的损失,比如车马费。如果无处说理,就向争议法庭起诉。

着装礼仪餐馆有权对顾客提出着装礼仪方面的要求。但不得有性别、宗教信仰、种族、肢体残疾、政见或年龄歧视(16岁以下未成年人除外)。如果你认为自己受到不应有的歧视,可以向人权委员会申诉。

“BYO”餐馆是可以自备酒的,不过有些餐馆不太喜欢顾客在店内饮用自带的酒精饮料或啤酒,新西兰留学专家提醒,不管在哪用餐,最好也要事先搞清楚。

退换酒类你不可以因为不喜欢其口味而退掉你要的酒。侍者在斟酒前请客人品尝一下是要检查酒里有无进空气,因为一旦瓶子里进了空气酒就会变苦。如果是这种情况侍者会给你换一瓶新的。

食品问题如果你怀疑食物质量有问题可以退掉。按照“食品法”和“消费者权利保护法”,食品须保证食用安全和营养。如果你觉得问题比较严重,可以与当地政府的保健员或皇家医院的保健人员取得联系。

劣质食物食物必须是可以食用的。其品质依餐馆的档次会有不同,一间廉价小餐馆做的鱼当然不能与五星级酒店相比。但无论价格高低,基本要求是相同的,比如,食物必须是热的,不能不冷不热。如发现什么问题应立即提出,不得吃过以后又拒绝付款。

新西兰餐饮文化礼仪 第2篇

法国:法国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废墟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在此以前它是古罗马省,称为外高卢。当时就有一些雅典和罗马的有名厨师来到这里,奠定了法国菜的基础。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行的烩牛他核、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等传到了法国,使法国菜更加丰富起来。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

意大利: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着称于世。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益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少目的制作方法。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英国: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另外,英国人喜欢喝茶,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如遇朋友有伤心事,递上一杯好茶,是对朋友最好的安慰。

美国:由于在美国的英国移民较多,所以美式菜基本上是在英式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由于美国的历史短,传统、保守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美国人当地丰富的农牧产品,结合欧洲其他移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美国饮食文化。

俄罗斯:俄式菜受法式菜影响较大,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菜式的一些特点,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逐渐形成顾具特色的俄式菜。

德国:德国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日尔曼诸部落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中世纪时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870年才真正统一。在生活上,德国人喜爱运动,所以食量较大,他们保留了以肉食为主的日尔曼遗风。德式菜看以丰盛实惠、朴实无华而着称。德国人用餐时也非常注重用餐礼仪。

用餐前的准备

预约

?正式西餐厅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说清人数和时间,以及对座位的偏好。

?如果是生日或特别的日子,可以事先告知目的和预算。

?在预定的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如果临时取消一定要提前通知并致歉。

着装

不同场合对着装的要求也不一样:

?如果是正式的场合(宴会),男士最好穿无尾礼服,女士则要穿正式的长裙。

新西兰餐饮文化礼仪 第3篇

1针对新西兰华人的问卷调查设计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新西兰华人移民共78人, 他们来新西兰的时间有长有短, 其中最短的一年, 最长的32年, 年龄范围是17岁到72岁。他们移民新西兰后大部分时间生活于这个移民国家, 其移民方式涵盖了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和家庭团聚移民。他们大部分生活于新西兰南岛, 职业各不相同, 有学生、公司职员、退休人员、家庭主妇、私营业主等。本调查所控制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和出生地,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考虑了不同年龄层次的合理搭配, 即17~25岁、26~55岁、56岁以上三个群体的比例大致相当, 在回收问卷后剔除了所有出生地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之外地域的答卷, 随后的个人信息统计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以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华人为主体, 共65人, 占总人数的83.3%, 其他人来自香港、澳门或台湾;在时间控制方面, 以在新西兰生活10年为分界线, 将被调查者分为两组。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地、在新西兰生活的时间) ;2) 语言使用情况 (包括英语和汉语在听说和读写两个方面水平和能力, 在家庭生活中两种语言使用各占的比例) ;3) 文化认同的现状 (包括饮食习惯、节日庆典、社交特点、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亲子关系认识、爱情婚姻观、择业标准、上下级关系处理、邻里关系处理) 。对于文化的每个方面, 设计了相关的问题1~3个, 每个问题给出了选项, 供被调查者选择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 问卷题目共22道。研究人员发出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答卷共78份。

1.3数据统计和分析思路

文化是一个包含多个变量的概念, 各个变量都是时间的函数, 随着时间发生着或快或慢的变化, 根据被调查对象在新西兰生活的时间, 将他们分为两组, A组:在新生活10年以下, 共36人;B组:在新西兰生活10年以上 (包括10年) 共42人。另外, 各个变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有些影响是规律性的, 根据常识可以预测和判断, 但是有些变化和一般的认识相反, 需要对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问卷调查结果和讨论

2.1语言使用

针对语言使用设计的调查问题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是:

您在家中使用的语言是

A.汉语B.英语C.汉语多于英语D.英语多余汉语E.汉语英语相当

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要求被调查者对自己英语和汉语能力予以评价, 分别选择“流利”、“一般”或者“困难”。

所有调查者中, 在家中使用汉语, 或者汉语多于英语的是71人, 占总人数的91%;英语水平和能力随年龄和新西兰生活时间不同表现较大差异:在新西兰生活10年以上调查者英语自我评价为流利的26人, 占该组总人数的61.9%。在新西兰生活10年以下的调查者英语自我评价为流利有10人, 占总人数的27.8%, 自我评价英语交流困难的调查者为7人, 占该组总人数的19.4%, 其他人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评价为一般, 占52.8%。

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是华人在新西兰的交际圈子, 为了了解交际圈对英语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统计了两组实验对象的社会交往模式。数据显示:对于在新西兰生活10年以下的中国人, 其交际圈中华人占多数的人为30人, 占该组总人数的83.3%。对于在新西兰生活10年以上的B组, 交际圈华人占多数者是34人, 占总人数的80.9%。

由此可见, 新西兰华人的整体英语水平并不很高, 汉语在日常交往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 新西兰的家庭团聚政策导致老年移民的比例较高。按照新西兰移民法, 有子女是新西兰合法公民的父母, 如果他们没有其他子女或者在别国的子女数少于或等于在新西兰的子女数, 那么他们可以申请以家庭团聚的形式移居新西兰, 成为新西兰永久居民或公民, 在新西兰享受公费养老和公费医疗。对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技术移民来到新西兰的大部分年轻人, 只要符合条件他们的父母都会选择通过家庭团聚移居新西兰。这部分老年移民大都没有英语基础, 由于年龄偏大, 尽管很想学好英语, 也享受新西兰政府各项鼓励他们学习英语的政策, 但是毕竟错过了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 学习效果较差。有些人在新生活了20年之后连基本的日常交往也没有办法用英语进行, 这和欧苏婧 (2012) 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 华人的就业渠道有限, 影响了与本地人交流的频度。自从新西兰政府在1991推出了新的技术移民计分政策, 使得大批在中国大陆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青年能够移居新西兰, 但是由于新西兰不承认他们在国内的学历, 他们在新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有些找到工作的人主要从事非专业的体力劳动, 有一小部分人属于自谋职业, 他们的生意规模和利润都极为有限, 所以几乎没有其他雇员 (李海蓉, 2011) 。如果他们在工作场所使用英语的机会不多或者只需要简单的语言交流, 他们英语流利程度自然非常有限。3) 华人团体规模的扩大让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 自然减弱了华人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必要性, 也影响了华人英语水平的提高。随着华人在新西兰人数的增加, 华人经营的超市、餐厅、修理厂越来越多, 华人在新西兰生活越来越多地使用汉语, 这自然导致了英语水平的停滞不前。

2.2饮食习惯和节日庆典

“名以食为天”这句古话高度概括了饮食文化在中国人文化中的地位, 饮食习惯对中国人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华人移居海外之后, 受地理环境、异域饮食文化的影响, 其饮食结构自然会受到影响而改变。本研究的调查问题之一是:

您日常饮食特征是什么?

A.以中餐为主;B.以西餐为主;C.中西餐各占一半。

在所搜集的78份问卷中只有3人 (总人数的3.8%) 的回答是以西餐为主, 中西餐各占一半的为12人 (总人数的15.4%) , 其余63人 (总人数的80.8%) 以中餐为主。在选择以西餐为主的3人均在新西兰生活了10年以上。由此可见, 中国人在移居国外之后, 其饮食习惯的变化是缓慢的, 他们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中国饮食特点。

根据笔者的观察, 在人口只有十几万的基督城中国餐厅就不下20家, 和在国内差不多, 逢年过节、亲朋来访、同事聚餐, 华人还是喜欢去中餐馆。这些餐馆给消费者提供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美食佳肴, 川菜、潮汕菜、鲁菜、东北菜, 甚至山西的刀削面、云南的过桥米线都生意火爆, 吸引着中国移民和他们的洋人朋友。与此同时, 众多的中国超市为华人移民提供中国烹饪所需要的各种食材和调料。国内人所喜爱的各种蔬菜和佐料在新西兰都有华人移民种植和出售,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因为新西兰是一个远离其它大陆的国度, 其原生物种相对单一, 而为了保持岛上生态平衡, 新西兰海关更是严格控制进入该国的物品, 所有鲜活动植物或者植物种子严禁入关, 违反者可能面临严厉的罚款甚至监禁。可以想象, 华人移民为了能吃到在自己喜欢的食物必然是很费了一番脑筋, 可能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节日庆典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中国传统节日更是以其历史性、仪式性、综合性、特殊氛围深深根植于华人的记忆中, 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态度、人际关系和精神风貌。特别是中国的春节,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中国人无不高度重视, 特别对待, 无论从食物、衣着、室内装饰、节日庆祝活动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习惯。通过春节的庆典活动, 华人追忆着先人走过的历程, 品味着生活的恩赐, 寄托对生活美好的祝愿, 他们会以更大的勇气、更饱满的热情迎接着生活的各项挑战。为了了解新西兰华人春节习俗的保持情况, 本调查将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进行了对比。

具体问题是:

对于您而言, 春节和圣诞节哪个更重要?

A.圣诞节更重要B.春节更重要C.两节同样重要

在所搜集问卷中, A组和B组的结果差别较大, 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对于在新西兰生活10年以内的华人, 春节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44.4%+39.9%=84.3%) 春节与圣诞节同样重要或者比圣诞节更重要, 而这一比例在B组 (在新西兰生活10年以上者) 下降到了52.4%。尽管如此, 这一比例还是很高的, 考虑到过节习惯与公立假日的安排有着直接关系, 至少半数以上的华人能够在没有公立假日的情况下隆重对待春节, 足见中国节日的巨大影响力。

另外, 本研究也调查了新西兰华人除了春节之外最重视的中国传统节日, 调查结果显示:除春节之外, 他们最重视的节日依次是:中秋节、元宵节和端午节。新西兰华人对中秋节的重视应该跟其他国家的华人是一致的, 因为对于远离家乡的华人, 在这个象征家庭团聚的美好而浪漫的日子, 他们的思乡之情应该表现尤为强烈。在中秋节提前好几个月的时间, 中国超市开始出售月饼, 制造浓浓的节日氛围。另外, 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在农历的8月正是百花齐放的春天, 到处春意盎然, 一派生机, 人们正期盼着阳光灿烂的夏天的到来。在这段时间, 亲戚朋友同乡小聚应该美不胜收。元宵节的盛行得益于近年来新西兰政府为了推介中国文化分别在北岛和南岛的多座城市举办规模盛大的元宵灯会, 多姿多彩的各式灯笼、中国艺术品、中国文艺表演、风味各异的各地小吃让游人流连忘返, 场面异常火爆。端午节时的新西兰已经进入初秋, 各种新鲜瓜果开始大量上市, 让人们享受到秋收的喜悦, 当然端午节的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也许由此华人会联想到屈原, 想到万里之外的祖国。

2.3爱情婚姻观和亲子关系

新西兰具有尊重女权的传统, 新西兰妇女1893年就赢得了选举权, 位列世界第一。另外, 新西兰完善的福利制度特别重视妇女、儿童的权益。对于独自抚养孩子的单亲 (多数为母亲) , 政府给予高额的生活补助和住房补助。由于新西兰离婚妇女没有生活的忧虑, 新西兰的离婚率一直高居30%以上。那么, 华人移居新西兰之后, 婚姻家庭观是否会有所改变?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两个相关问题:

1) 在一对华人朋友的婚礼上您给新郎新娘最有可能的祝福是:

A.白头偕老B.多子多福C.新婚幸福

D.爱情永驻E.健康快乐

2) 您赞同“夫唱妇随”吗?

A.赞同B.无所谓C.不赞同

对于第一个问题, 在A组 (10年以下) 选“白头偕老”的人数是18人 (占总人数50%) ;在B组 (10年以上) , 选“白头偕老”的人数是24人 (占总人数57.1%) 。由此可见, 在新西兰生活的时间并没有减弱而是增强了人们对稳定的家庭生活的信念, 一半以上的人相信或者希望婚姻能够持久, 夫妻能够相伴白头。事实上, 华人家庭比其他种族家庭更加稳固, 这应该和传统中国观念中强烈的家庭观念有直接的关系。另外, 中国传统观念以大家庭为荣, “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中国大陆为控制人口而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人们多子女的愿望, 那么移居海外之后, 中国人是否会重拾传统的生育观而赞同多生孩子呢?本研究特别统计对比了两组实验对象对于答案B (多子多福) 的选择, 结果发现, A组选B的人数为6, B组为5, 分别占各自总人数的16.6%和11.9%。由此可见, 随着在新西兰定居的时间加长, 赞成“多子多福”的人员比例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在鼓励生育的新西兰, 华人育龄夫妇的子女数一般为两到三个, 很少出现像中国实施计划生育之前的生养10个左右孩子的情况。这种现象应该跟中国人普遍的社会等级观念和强烈的上进心有关, 华人移居海外之后, 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生存压力, 特别是要想进入上流社会, 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克服包括语言和文化障碍在内的各种困难, 而孩子越多就会负担更重, 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上迁的进程自然更慢。同时, 在传统家庭观念中, 孩子永远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只有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的机会, 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将来才能飞得更高。为了家业的发展, 也为了孩子的未来, 中国人在海外会自觉地计划生育。

对于上述第二个问题, 选择赞同的人数比例在两组区别不大:A组:22.2%;B组:23.8%, 都不太高, 所以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和中国传统有较大改变, 她们在家庭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和主导地位。但是这个趋势并没有因为在新西兰生活的时间长而有所加剧, 相反, 赞同“夫唱妇随”者的比例上升了, 通过个人访谈, 发现大部分赞同家庭以丈夫为主的调查者已经变成上帝的信徒。基督教提倡妻子要服从自己的丈夫。

关于孩子的教育方式, 本调查设计的问题是:您赞同“孩子不打不成才”吗?对于该问题的回答, A组和B组显示出较大的差异。A组 (10年以下) 选择赞成的人数是8人, 占总人数的22.2%, 而B组 (10年以上) 没有一个人选择赞成。所以, 随着在新西兰生活时间的加长, 西方尊重孩子、将孩子看成具有独立人格个体的观念就会越是深入人心, 摒弃传统观念中孩子属于父母的私人财产, 可以随意打骂的思想。

对于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 也可以从父母培养孩子的重点方面得到体现。在A组被调查者认为孩子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上, 而B组的选择更多转向性格塑造和生活情趣的培养。这种差异应该是跟西方大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有关。新西兰的教育体制秉承英国教育体制的核心价值观念, 将人的性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 他们特别注意培养孩子诚实、懂礼貌、独立、有创意等优点 (黄多娇, 2009) 。无论在学校、家庭、教会, 孩子们都要学习如何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高中阶段, 学生就有很多选修课, 他们可以选择学习缝纫、厨艺、园艺等实用课程。高中毕业之后, 学生自己选择是否需要上大学继续深造。在新西兰虽然上大学很容易, 但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进入社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自己养活自己。另外, 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在课堂进行, 而是通过社会实践、参观、零工等多种途径, 通过教会、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动植物园等多种场所共同完成。另外, 新西兰家长和教师特别重视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孩子们的毅力训练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一年的大部分时候, 都可见到孩子们穿着短裤, 赤着双脚在海滨或操场奔跑、运动。新西兰教育的这些特点无不影响着新西兰华人, 他们随着在新西兰生活的时间加长, 慢慢改变了中国人传统中培养孩子的功利心理, 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的发展。

2.4择业标准和人际关系

职业的选择是每个人生活中重要的抉择, 因为它将决定着自己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针对新西兰华人择业标准, 本研究提供了4个选项:工作环境、收入和福利、人际关系和自己的爱好, 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标准。调查的结果是:A组的选择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收入和福利、自己的爱好、人际关系、工作环境;B组各选项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自己的爱好、收入和福利、工作环境、人际关系。

移民之初, 当务之急是解决生存问题, 所以收入和福利首当其冲必须考虑。多项研究表明, 华人移民的失业率还是很高的。叶宋曼瑛 (2009) 发现, 不管是当地出生的华人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华人移民, 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 华人名字是他们求职过程中很不利的因素, 甚至在他们的简历被送到未来的雇主手中之前, 歧视在职业中介机构就已经发生了。所以, 一部分技术移民只好在拿到永久居住权之后又去往别的亚洲国家或者回到中国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变成定期在新西兰和别的国家之间的忙碌的“空中飞人”, 有些人选择回国投资 (龙登高等, 2013) 。同时, 在B组 (在新西兰生活10年以上者) , 更多人选择自己经商, 华人经营的餐馆、超市、保险、旅游等实业越来越多, 对于这一部分人, 在选择自己从事的行当时更多地考虑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管是A组还是B组, 在中国大陆认为至关重要的“人际关系”标准都被摆在收入和个人爱好之后。这跟新西兰的经济体制和良好的商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不必在人际关系上耗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 可以更专注于事业的经营和生意的打理。

2.5自身权益的维护

传统中国文化要求人人以君子之风自律, 要做到“温、良、恭、俭、让”, 在与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尽量忍让。为了了解新西兰华人处理矛盾的方式, 本研究设计的问题是:

您和邻居有矛盾时您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A.据理力争B.尽量化解矛盾C.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D.搬家

两组被调查者只选择了B和C两项。其中, A组选答案B (尽量化解矛盾) 的为30人, 占总人数的83.3%, 而B组选B (尽量化解矛盾) 的人数为38, 占总人数的90.5%。

调查数据足见中国人在对付矛盾和冲突时的理智和灵活的态度, 他们会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尽量和平地与他们共处, 在此过程中, 他们很愿意牺牲眼前的小利, 以合作、通融的态度以维持长久的相安无事。本研究通过访谈了解到, 当地人对中国人普遍的印象是:勤劳、遵纪守法、谦和。这些特质和儒家思想的熏染和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即使远离祖国, 华人有生俱来的品性伴随着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成长, 为世界文明增添锦绣。

3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华人交际圈和汉语在新西兰华人的日常和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大量保持着中国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社会交往方式。特别是他们很好地保存并在国外传播华人特有的饮食习惯、节日庆典方式和人际交往准则。他们的思想观念带着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 在性格特征中很好地保存了中国人持中、内敛的特质, 重视和谐的社会关系模式, 在处理矛盾的方式上智慧而灵活, 有着为长治久安而牺牲眼前利益的机敏;他们保持着中华民族固有的韧性和向上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力量之源来自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未来所寄托的美好希望。同时, 他们积极吸取西方文化的优秀部分, 更加重视孩子的独立和个性的培养, 更加突出自己对于职业的兴趣和爱好。由于更少被人际关系所烦扰, 他们更专注于自己事业的发展, 在各个行业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总之, 新西兰华人移民能巧妙地吸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将之与西方文明结合以促进其在异域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多娇.浅析新西兰的多元文化[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34-36.

[2]李海蓉.新西兰中国大陆新移民初探[J].华人华侨历史研究, 2011 (1) :21-29.

[3]李明欢.国际移民研究热点与华侨华人研究展望[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2 (1) :18-23.

[4]龙登高, 丁萌萌, 张洵君.海外华商近年投资中国的强势成长与深刻变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3 (2) :31-37.

[5]欧苏婧.浅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华文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3) :69-72.

学校餐饮与礼仪教育 第4篇

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

小学生餐饮礼仪的教育理念是“儒雅餐饮,文明做人”。其要义就是通过生活经历来引导学生在餐饮实践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成人、学会合作、学会文明”。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养成健康卫生、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成人,养成一种儒雅谦让的气质品质;再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合群共处的人际意识和习惯;最后,就是让学生养成一种文明节俭的道德操守,树立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自始至终于贯穿在餐饮礼仪教育活动之中。

小学餐饮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具体可分为:①能讲究卫生,饭前饭后洗手、擦嘴,就餐时保持餐桌、地面整洁;②爱惜粮食、节俭用餐,学会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使用餐具,自己吃饭,不撒食物;③适量盛取食物,不剩饭、不剩菜;④食相文明,学会合作,吃饭时不吵闹,学会分享食物,在公共场所排队就餐,不追逐嬉闹,不大声喧哗,等候同学、老师或长辈一起吃饭。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

活动设计及实施过程

为落实“儒雅餐饮,文明做人”的餐饮教育理念,让学生达到“学会生活、学会成人、学会合作、学会文明”的餐饮礼仪教育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充分发挥少先队、班主任、课堂、校园环境、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多渠道开展餐饮教育实践活动,形成教育合力,牢牢把握宣传、实施、督查、总结等四个环节,扎实做好听、说、看、做、写等“五字文章”,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促进餐饮教育知识的内化和教育目标的达成。“五字文章”,即:听餐饮之礼教育讲座,开展餐饮之礼教育讨论,看餐饮之礼教育视频,亲身体验餐饮习惯和养成活动,写心得、签名承诺、手抄报评比等。

计划宣传阶段(9月1日至30日)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对整个系列活动做出具体策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责任处室:总务处)二是营造教育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通过在食堂餐厅、教学楼走廊、围墙等墙体上悬挂横幅、告家长信、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力营造浓郁的餐饮礼仪教育氛围,借助校园环境隐性的教育功能,润物无声地促进学生餐饮之礼的养成和内化。(责任处室:德育处)

实施阶段(10月1日至次年2月底) ①正听觉:开展听餐饮之礼教育讲座及升旗致辞活动,从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对餐饮之礼的认知。注意检查听会效率,并及时提醒纠正,积极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求真向上。(责任处室:少先队部)②求认同:开展餐饮之礼讨论会或班级情景剧表演活动。从讨论、表演中促进学生餐饮礼仪的认同。(责任处室:教务处)③开视野:开展观看餐饮之礼教育视频活动。各班级由班主任组织观看并提出具体要求,观后进行反馈,检查并了解观影效果,可以多形式提高推进。(责任处室:德育处)④写感受:开展餐饮之礼手抄报评比活动,用评比的方式,促进活动的推动;开展“懂餐饮之礼、做儒雅之人”承诺签名活动,并向家长、社区散发倡议书,将活动的教育成果扩大到全社会。(责任处室:少先队部)⑤正风气:在具体的就餐活动中,开展文明就餐个人和班级评比。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的合作,邀请家长、社员做评委,在实践中促教育,将餐饮之礼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责任处室:德育处)

督查整改阶段(次年3月初至4月底) ①制定各种考评细则,规范就餐行为。(责任处室:总务处)②召开现场会,展评班级风貌。(责任处室:总务处)③开展个别教育,强化礼仪教育效果。(责任处室:德育处)④奖励表彰引领正能量。(责任处室:德育处)

总结提升阶段(次年5月初至6月底) ①回顾全年工作,做好工作总结。(责任处室:总务处)②建好资料台账,汇总相关数据。(责任处室:总务处)③做好数据分析,形成教育模式。(责任处室:总务处)④反思管理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责任处室:总务处)

成果与问题反思

通过总结分析发现,小学生餐饮礼仪教育效果显著,社会反响极好。具体表现为:绝大部分学生能接受餐饮礼仪教育,学生整体气质有了较大的提升,纠错的趋向感增强;餐饮礼节认知率高,懂礼、守礼行为很普遍,学生向家长和他人宣传餐饮知识的兴趣很高;学生能自觉有序排队,浪费和违纪人次大幅减少、文明谦让等餐饮现象也大幅增多;家长、社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有力增强了学校餐饮礼仪教育的正面效应,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餐饮礼仪教育氛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赏。广大家长普遍认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捕捉恰当,切入点找得准,教育活动实效性强。

客家餐饮文化礼仪 第5篇

1.客家饮食民俗古风浓厚。探究客家菜系和客家饮食习俗,就会发现,不论是其烹饪技艺诸如“捣珍”、“酒”之类古法的继承和演变,还是日常习俗中诸多礼仪礼规,都证明了客家人将古代中原文明一代代传承下来,根基源远流长;印证了客家民系历尽沧桑,多次变迁的历史。

2.奇巧的烹饪技术是客家人勤劳、聪慧的结晶。生活的动荡,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客家人在与自然斗争中,磨练出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客家菜讲究功与法,以法求奇,以功求妙,于奇妙中穷其食物之美味。“民以食为天”,客家人注重烹饪之术,正是其生存观的体现。

3.客家饮食习俗反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观念。其一俭朴好客。客家人平素饮食节俭,不事奢华,而待客则十分大方,讲究“六碗八盆十样”,菜肴实惠量足,盛器多用盆、钵、大碗,有古民遗风;其二尊老知礼。客家人设筵用八仙方桌,依辈份排座次,席间礼规繁多,吃鸡以鸡头敬老,上座留空位于已故先祖,以示敬礼,席间小辈给长辈敬菜敬酒等等;其三追求吉祥。如客家人筵席第一道菜上鸡,有“无鸡不成筵”之说,既取“鸡、吉”谐音,又取鸡为掌管人间吉祥之鸟之意。过年吃“团圆饭”,元宵吃汤丸,都为取“团圆”的好兆头。

4.客家饮食民俗中的养生保健意识尤为鲜明。客家菜用料讲究鲜嫩,讲究野生、家养、粗种;加工讲究煮、煲、炖,讲究粗刀大块,不破坏食物营养与纤维;烹调讲究原汁原味,不使过浓佐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膳食讲安搭配,讲究效用,多用药材调理阴阳,清降补泻,并根据时令增减食物品种。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客家人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勤于探索养生之道,善于总结保健经验,注重利用自然中潜藏的科学道理。

客家中餐饮食礼仪

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或听到长辈说:“大家一块吃吧”,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吃饭时,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压迫胃部,影响消化。

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盘子里翻来倒去地“寻寻觅觅”,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盘子,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不可如风卷残云一般地猛吃一气,更不能干脆把盘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顾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别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客家人日常三餐,多数早晚食粥,昼边(中午)食干饭。农村早餐粥加杂粮。长汀称杂粮为“粗货”,过去常年是“粗货半年粮”,歉收之时则以杂粮为主,有时要食番薯渣充饥。麦子一向少种,故面条只作年节加餐或招待客人时用。有时春荒青黄不接之时,将刚收下的麦子磨成粗粉,做麦羹度日,50年代后则很少如此吃了。长汀,上杭,武平部分乡村有一种藏番薯,用盐水腌渍而成,风味独特。

家常便菜,腌菜干、萝卜干常年不断,配以时令青菜,苋菜,血蕨,白菜,芥菜,藜瓜,番瓠最为普遍。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萝卜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还有豆酱,豆腐乳等,是常见菜。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现今保留于农家或饭店酒家的客家烹饪技艺,仍有许多奇妙的手工作法。如酒法:典型菜例是玫瑰酒双鸽。其法是,将双鸽宰净,抹干,覆摊于瓦钵内,鸽下横放竹筷两根,使鸽身与钵底有一点距离,以畅热力,取玫瑰酒一杯置于两杯之间,然后整钵放入铁锅,加瓦盆作盖,取中火烧锅,鸽熟时杯中还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荡然无存,只是鸽肉酒香扑鼻而已。此法仅见于客家菜谱,现时农家为更省时简便,在此基础上创出“三杯鸡”作法,更是简单奇妙:取一杯酒、一杯酱油、一杯水,混置锅内,锅半腰用几支竹筷支起宰好的整鸡一只,加盖旺火烧半小时开锅,即可食其甜香滑软的美味鸡肉。另外,现今客家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做法,溯本追源,极其古老,在现代菜谱中独具特色,如东江肉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礼记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国际餐饮文化礼仪 第6篇

由于新加坡人多为华人,而新加坡华人绝大多数祖籍为广东、福建、海南和上海等地,因此,他们的饮食习惯与其他“龙的传人”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中餐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新加坡华人口味上喜欢清淡,偏爱甜味,讲究营养,平日爱吃米饭和各种海鲜,不太喜欢面食。粤菜、闽菜和上海菜,都很受他们的欢迎。

在设宴款待新加坡人时,务必在安排菜单方面注意因民族而异。必须谨记:马来人忌食猪肉、狗肉、自死之物和动物的血,不吃贝壳类食物,不饮酒;印度人则绝对不吃牛肉。在用餐时,不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都不用刀叉、筷子,而惯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但是他们绝对忌用左手取用食物。

新加坡华人大都喜欢饮茶。当客人到来时,新加坡人通常都会以茶相待。每逢春节来临之际,新加坡人还会在清茶中加人橄揽之后饮用,并且称之为“元宝茶”。他们认为,喝这种茶,可以令人“财运亨通”。平时,新加坡华人还有经常饮用加入按中药配方配制而成的补酒的嗜好,鹿茸酒、参酒等也是他们经常饮用的。

谈中西餐饮礼仪文化 第7篇

人们的餐桌礼仪的变化,是经过很长时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地域形成的,在人们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礼仪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大家分享了中西餐饮礼仪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对比

1.历史起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在各种电影电视剧作品中也很多见。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

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而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3.餐具使用和摆放。

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在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而筷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木头和竹子。而刀叉的起源与欧洲古代的游牧民有关,他们随身带刀,往往遇到猎物,用刀子割下来,烧熟了,用刀子分着吃。大约到15世纪前后,为了改变进餐姿势,才慢慢开始使用叉子。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念。

在中国,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体现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而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筷子是中餐最重要的餐具。在使用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一定要整齐地竖向放在饭碗的正中。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要把筷子竖直插放在食物上面;不能用筷子剔牙’挠痒或夹取食物以外的东西。

西方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而且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子上,另一端放在桌子上;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吃;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息放置于餐盘上,表示用餐结束。

4.从座位安排角度对比。

中西方都对宴请活动过程中的座位排序极为重视,中国人在传统的思想中,对八仙桌极为喜爱。在宴请中,年纪大的长者或是主人,以及德高望重的人坐到主要位置,其他客人会按顺序入座;而西方国家在宴请客人中,习惯用长桌,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两端,而客人则按照次序入座,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思想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幸福圆满的感觉,所以选择圆形的桌子。

5.从餐桌礼仪禁忌角度对比。

与中国的传统家庭一起用餐,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习俗,不要触犯了他们的禁忌,因为中国人通常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在用餐时犯了禁忌会带来厄运。比如说吃鱼,当吃完一面鱼身,需要用筷子翻转到另一面时,通常开车的人是不会动筷子去翻的。他们认为:如果翻了鱼身,那么驾车的时候就会翻车。

在西方餐桌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不要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遇到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不应在进餐中途退席;确实需要离开,要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等。

二、形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1.思维方式不同。

中西方受不同文化底蕴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反过来,不同的思维方式又进一步影响文化的发展。中国人的思维是综合性的,在思考的过程中注重集体利益,而西方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思维上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注重个性的张扬。

2.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人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相对的西方人的思想中个人主义占主要地位。中国人崇尚中庸的思想,主张通过努力来调和各种矛盾以达到共赢的结果。而西方则以个人利益为重,注重自我和个性的张扬。价值观的差异影响的意义深远,不仅在心灵思想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体系。

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各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西方交往之前,对对方的餐桌礼仪了解十分必要。

三、结语

餐饮服务礼仪文化 第8篇

是指人际在社会交往中所应具有的相互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包括四个方面:1。礼貌2。礼节3礼表4仪式

1.礼貌:指言语谦虚,恭敬的表现

2.礼节:指在交际的场合迎来送往,相互问候,致意,祝颂,问候等这方面的惯用的形式

3.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内在的体现服饰等}

4.仪式:指在比较大的场合举行专门具有规范化,程序化行为规范等活动

二.礼仪的表现形式

⑴具有优雅的举止:指不说话的语言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站坐走表情

1.表情是指人的面部的表情,目光最能体现出来,对待客人需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眼光,切记不要用躲闪,游离不定,疲倦,敌视,冰冷,呆滞的眼光

2.公务凝视:瞧双眼

3.社会凝视:瞧双眼到唇的位置

4.亲密凝视:瞧双眼到前胸部位(工作场合适合)

5.手势:握手顺序:女士上级主人

餐饮业最忌讳的`动作:不能当众抓头,掏耳朵,挖鼻,扯衣角,掏牙

6.致意:起立,举手,点头,歉身,脱帽

7.鞠躬:向小30度,保持身正

8.递物和接物:递物正面向对方,双手接物

9.进出房间:进门先敲门,出门轻带上

10.介绍和自我介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

⑵.礼貌的谈吐

1.声音美,语言适度,语调柔和,速度适中,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声音具有感染力

2.称呼:先生,小姐,女士

3.礼貌用语:A:问候语:你好,中午好……

B:感谢语:谢谢关照,帮助……

C:道歉语:打扰一下,久等了……

D:赞美语:太好了,了不起……

E:慰问语:您辛苦了……

F:提示语:请小心台阶……

G:应答语:好的,请梢等……

4.交谈基本原则:诚恳,大方平等,谨慎多思,朴实文雅,大方从容,不慌不忙,有问必答,不要忧虑,不要躲躲闪闪

语言的要求:准确亲切,幽默,机智,博学,流畅,同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善于学习,积累,总结来提高自己

谈话的技术:善于话题适时发问,少讲自己,交谈时弄清别人要讲什么,注意认真倾听,把握对方的心理,目光对准对方,要真诚的点头,精神焕发,不要左顾右盼,尊重对方,对对方一定要有问必答(如答不出,用含蓄,婉转或幽默,转移对方的话题)

谈话时禁忌:不该问的别问,不要指手画脚,不要议论对方

⑶.得体的着装

着装要和谐,得体

1.自身条件(身份,年龄,职业)

2.考虑场合(什么样的场合适合的衣服)

3.本身服装的搭配(皮肤白配黑,深色瘦的穿有横条的,胖的穿竖条的)

⑷.整洁的仪容

1.清洁:注意面容的整洁,口腔的清洁,鼻子的清洁,手的清洁,服装鞋的整洁

三.接待服务礼仪

⑴.总台,吧台的服务礼仪:让顾客住的舒心,吃的放心,玩的开心,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总台的仪表:仪容美观,仪表整洁,仪态大方

上一篇:电力教育培训总结下一篇:年终工作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