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初中生作文

2024-05-25

我的外婆初中生作文(精选15篇)

我的外婆初中生作文 第1篇

我的外婆初中生作文

外婆是那种传统的女性,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了, 但身体一直非常的健康!这可能源于她住在大山的缘故吧!

记得那年我放假去了外婆家,因为我没去过几次,而且这次又是单独去的。所以,外婆见到我非常的高兴,总是领着我在村头村尾逛来逛去,嘴里还一直唠叨着,我也总是很高兴地附和着。外婆虽有很多子女,但大部分都不在身边,只有一个最小的儿子留在身边。我也总是想着,怎么才能帮帮外婆做点事,每当我想帮她做事时,她总是把我给支开。

有一次,我死缠烂打才让她同意带我一起去做农活,虽然没做过,但也觉得挺新鲜的。锄草、播种、浇水无一不透露着泥土的清新,我喜欢这种感觉,东刨刨,西锄锄,直累得我满头大汗,就连身上的`衣服也都被汗水打湿了。外婆看着我满头大汗的样子,怜惜地在一边唠叨着,“快放下手中的活,回去歇歇吧,你看!”

外婆一边说着,一边还在忙着手中的活。 我知道这些事情不做完,她是不会回去的,所以,我赶紧说道:“外婆,我不累,我要和您一起回去!”

说真的,我当时真的没有感觉到累,我只是觉得这一切都很有意思,因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都让我感到特别的亲切,也让我忘掉了所有的劳累……

外婆很快就忙完了手中的事情,急急忙忙地让我跟她一块回去,我就扛着农具和外婆一起下了山。外婆眼里露出了慈祥的目光看着我,然后拍了拍我身上的泥土,说道:“快回去好好洗洗,你看你身上都是灰……”

我跟着外婆回到了村里,村里的乡亲们总是一个劲地在外婆面前夸奖我,说得我真有点不好意思,外婆也非常高兴地说:“是啊!这孩子没下过地,真是累坏了。我不让他去,可他非要跟我一起去……”

到了外婆家,门口坐着一位中年的汉子,他笑着对我开玩笑说:“小伙子,能帮你外婆挑水吗?” 我没敢回答,因为我知道我其实挑不动哪两只沉重的水桶!外婆忙帮我解围说:“亏你想得出来,他又不是咱农家的娃,怎能习惯呢?……”晚上,我又开始要外婆明天早上还带我去上山,她犹豫了一下,然后说:“哎!不用了,地里的活已经干完了,你明天出去转转吧……”

我只好很扫兴地答应了外婆。可是令我高兴的是,我的叔叔要带我到另一个村子去玩,并且一大早就要出发,所以我很早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被叔叔喊醒了,我们匆匆带了些东西就出发了。当我兴致勃勃爬到山顶时,我依稀看见另一座山上有个背影,一个我非常熟悉的背影,一个疼爱我的背影,那背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不再下地干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我能够玩得更开心些!我只觉得鼻子酸酸的,似乎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

我的外婆初中生作文 第2篇

从我读书开始,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外婆始终坚持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因为妈妈工作太忙了。有一次,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外婆还是坚持送我。出发的时候,我们只带了一把小雨伞, 后来,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响,哗啦,哗啦下起了瓢泼大雨,一把小雨伞太小了,两个人跟本不够遮,没有办法,外婆把她的那一份儿也让给我了,外婆被大雨淋着,回到家里,外婆就得了严重感 冒,送进了医院。在我生病的时候,外婆都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我,一会儿问我肚子还疼不疼,一会儿倒杯热开水给我喝,一会儿摸摸我的头,给我烤烤体温,一会儿为我擦擦汗……

自从我学古筝的第一节课起,外婆就像我的影子,一直陪伴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弹《红楼梦》的插曲《葬花吟》时,里面有许多新知识并用。如:分句;肢体语言;泛音;刮奏;摇指等。老师又要 求自学,所以我怎么也弹不出那种凄凉的韵味。正在这时候,外婆从厨房里走了过来,关切地问:“扉扉,有哪儿不会吗?”我愁眉苦脸地说:“就是弹不出韵味来。”外婆说:“要弹出韵味,首先是 要理解曲意,你不了解林黛玉的身世,自然就表达不出曲中的那种情感。”于是,外婆便把林黛玉的身世和葬花的经过,细细地讲给我听。我听了之后,马上就说:“我会弹了!”说着,就兴冲冲地弹 了一遍。外婆听后,摇了摇头:“不行,还不够。”说着,外婆又耐心、认真、仔细地给我讲解有关乐理知识和窍门儿,并把曲子中的句子分解出来,指导我在弹奏时掌握好轻、重、缓、急,嘱咐我站 在林黛玉的角度上来深深地体会其中的含意,啊!韵味终于来了!我心理很纳闷,外婆并不会弹琴,她为什么懂得这么多?

原来,外婆为了辅导我弹琴,不知什么时候也学起古筝来。有一天,放学回来,我看见外婆带着一副老花眼镜,眼睛看着乐普,双手抚弄琴弦,神情十分专注,连我走近身后她也不知道。外婆弹的是《 高山流水》,我感觉到了高山的雄伟,流水的优美,眼前闪现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我听得如痴如醉,不由地跟着旋律哼起来,外婆这才发觉了我,笑着问我她弹得怎样,要我提提意见,说不要客气。 我举起大拇指说:“外婆,你是这个!偷着学比我明着学还要OK,看来,我的学费你要出一半了。”外婆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我的外婆初中生作文 第3篇

鉴于此, 本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尝试着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力求使学生的作文水准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一、激发兴趣,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 之所以写不好作文, 首先在于他们把作文当作老师强加在他们头上的一项任务, 而不是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 一种创作冲动。究其原因, 是大部分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 觉察不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触动人心的点点滴滴。自然, 写起作文来总觉得无内容可写, 无故事可言。其实, 只要我们细心去体味生活, 去打量身边的人和事, 我们总能找到一些精彩的故事, 也常常会发觉一些我们熟悉的感动, 这些不就是我们创作的素材吗?

我们最熟悉的, 莫过于自己的父母, 可曾几何时, 我们真正地体会过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 难道就没有那么一两个关于父母的感人故事吗?经过我如此这般启发, 学生们往往茅塞顿开, 一个个都来了兴致。我继续趁热打铁, 以我们熟悉的课文《背影》为例, 讲述朱自清如何抓住父亲的背影来布局谋篇, 写出自己对父亲的真情实感。特别是“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 用佝偻而肥胖的身躯艰难地翻过铁栅栏的那一段, 写得如此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学生顿时明白, 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起, 原来是这样的容易;带着自己的真感情去写, 竟又是如此的真切感人。当然, 学生们渐渐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很自觉地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寻找身边的感人瞬间, 并欣然记下。

二、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如果说一篇好文章是一座华丽大厦的话, 那么文中的词句就是这座大厦的砖石。没有好的砖石, 怎能砌出好的房子呢?如此看来, 加强学生对词汇和语句的积累, 是必不可少的。我习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 不管是课本上的, 还是课外读物上的, 只要是那些对事物描写得非常生动的语句, 都通通记下来, 并分门别类, 时不时在空闲时间拿出来读一读, 细细体味。我还有一个“规矩”: 就是在每节语文课前, 利用三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新词句, 并共同讨论这些词句在描写事物上的可取之处。久而久之, 学生们本子上记的词汇和语句日渐增多, 写作的自信心也大大提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们肚中有了大量的“米”, 写起文章来当然文采飞扬, 再也不会那样干巴巴的了。

三、因材施教, 分类教学, 树立自信

新课程改革中, 因材施教仍是一个核心内容。由于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 我们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 作文亦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 我通常把学生分成三组:A组、B组和C组。A组为基础组, 对这类学生, 我的要求是:不写错别字, 无明显病句, 语言较通顺, 叙事较完整。B组为提高组, 对这类学生, 我的要求是:语言通顺, 叙事完整且生动, 布局合理, 思路清晰。C组为超越组, 对这类学生, 当然也是少数学生, 我的要求是:构思精巧, 语言生动富有个性, 叙事娓娓动听, 描写细致入微。在这样的要求下, 每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练习中, 就经常能见到我对他们些许进步的表扬评语, 学生的自信心也会渐渐树立起来,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 这种分组是动态的, A组的学生进步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划入B组, B组的学生同样也可以划入C组。总之, 我们的最终目的, 就是把所有学生都划入到C组的标准中来。

四、让学生互批互改, 教师只是加以适当指导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在作文教学中, 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因而, 在学生的小作中, 我往往权力下放, 让学生交换批改。当然, 范围只在A、B、C三组各组内部进行。学生们刚开始有点好奇, 也有点不适应。毕竟, 他们还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到老师上来。可就在这种好奇和不适应中, 学生在发现同伴的优点和缺点之时, 也同样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从而扬长避短。当然, 对于A组和B组的学生, 教师还是要加以适当的指导。改过之后, 我往往要选几篇改得好的作文当场朗读 (仍分A、B、C组) , 并让大家探讨好在什么地方。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 语文教学的改革至关重要。而语文的成败, 作文无疑是其中之关键。我始终认为, 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充分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只有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作文的快乐中, 作文教学才能取得质的飞跃。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任教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指导, 到学生那儿仍是不见起色, 收效甚微。那么, 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自信心是前进的动力, 当学生有了这两样东西, 当他们用快乐的心情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时, 蓦然发现, 原来作文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 原来他们也可以做作文的主人而不是被迫者。

我的“潮”外婆 第4篇

外婆之前有一款旧手机。今年过年的时候,她兴致勃勃地加入亲友们的“抢红包”大战当中。可是由于她的手机太旧,总也抢不到,外婆急得直跳脚,拿着手机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她:“您的手机旧了,速度慢,所以抢不到!”外婆一听,第二天就去手机店,买了款最新的智能手机。有了新“武器”,她抢红包的兴致更高了。

外婆还学会了在微信群聊中用语音聊天。刚开始,她认为语音聊天和打电话一样,于是在点开语音标识后,便很客气地跟别人打招呼:“喂,你好。喂喂……在吗?怎么不说话呢?喂喂……”看到她一脸疑惑的样子,我们肚子都笑疼了。后来,在我的指导下,外婆才知道要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直接说出,不必先“喂喂”了。

至于手机照相嘛,嗯,外婆算学会了一半。因为她在微信上发给我们看的所有相片,都是一个方向的。哈,我们明白了,外婆只会用手机竖着照,不会横着照。经我指点后,她才恍然大悟。之后,她就对照相着了魔。每次去美容店做完美容回来,她都要先用手机照一系列照片,再翻出以前的照片,一一对比,挑出自己满意的几张,发到朋友圈。每次买到新衣服,她第一时间也是穿上后拍几张美照,发到朋友圈。然后,她便时时盯着手机,候着别人的评论。有一次朋友写道:“你变白了。”她高兴极了,立马将脸转向我,问:“瞧瞧瞧瞧,我是不是真变白了?”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后,她还不满足,又跑到镜子前左看右看。

外婆还报名进了老年人大学。她报的是唱歌学习班,每星期她都去学校排练。每次从学校回来,外婆总会与外公合作一段——外婆唱歌,外公用口琴伴奏,给我们家带来不少欢声笑语。

我的外婆活到老,学到老,真是“潮”气蓬勃。

我的外婆初中作文 第5篇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中秋节。可是天公不作美,一到中秋节就下起了雨。又不能赏月了!

我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突然电话响起――

“哎,乖孙女,外婆做了糍粑,快来呀!”是外婆打来的!

我兴奋地来到了外婆家。

我用筷子夹了一块桌上的糍粑,蘸黄豆面,尝尝――有点甜,甜中还带着黄豆的清香。味道真不错!

外婆笑着,眼睛眯成了两弯月牙,“好吃吗?”

我沉默了。纯正的糍粑味道是城里孩子很少品味到的,因为有了月饼。外婆却不用现成的月饼代替糍粑,而耐心地给我做出了这样的.美味佳肴。外婆对我真好!

吃着糍粑,我又想起了那件事。

外婆是一位出生于解放前旧社会的农民,没文化,却让四个孩子都读了不同程度的书。外婆现在没有工资收入,全靠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给生活费。这些钱刚好能让外婆过得不错。

我也上初中了,父母为了我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对于我们这个工薪家庭来说,送我到重庆读书,开支也算不便宜。外婆知道后,赶紧来到我们家―

“哎,这。”外婆从手上的布袋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交给了妈妈,“我没事儿了,拜拜――”

妈妈打开信封一看――整整两千元钱!我惊呆了。

“妈!您等一下!”妈妈追上外婆,“谁叫您拿钱来的?”

“哎,幺儿读书需要!”外婆急着要走。

“不用您操心!您不用攒钱!”妈妈把钱塞回外婆的布袋。

“哎……”外婆若有所失地离开了。

我细细地品着这糍粑的味道,第一次仔细地打量外婆:短发已花白,眼睛细眯着,脸上布满了皱纹――

这些真的是皱纹吗?不,这是岁月的留痕,是为后代们用心血写下的一本书呀……

初中作文:我的外婆 第6篇

我从小就知道外婆最大的心愿是过年。过年好啊,过年了散在各地的舅舅阿姨们,还有我的爸爸妈妈就都回来了,再后来我上学了,我也成了外婆的盼望之一。

那天,爸爸突然到学校找我,我还没从见到爸爸的狂喜中回过神来,就得到一个噩耗:外婆走了。

霎那间,我觉得地球都停止了转动,外婆去世了,那个最疼我,最爱我的外婆去世了?怎么会?外婆身体一向很好,怎么会“老了”?我还记得小时候生病不肯吃药,外婆特意染了红鸡蛋哄我;我还记得外婆带我到地里拣豆子、烧豆子给我吃;我还记得为了送我上幼儿园,外婆学骑三轮车撞到了草堆上;我还记得……我还记得很多很多,寒假还没到,我还没有去看她,外婆怎么就“老了”?我随外婆生活了七年,我还没有考上大学,我还没有孝敬她,她就“老了”?我嚎啕大哭起来,爸爸吓坏了,忙安慰我:“晓晓,不哭了,外婆都八十岁的人了,也算喜丧了。”

昏昏沉沉的随着父母来到舅舅家,满院子的人,熟悉的舅舅阿姨们,不熟悉的表哥表姐们以及很多从没见过的客人们,听着亲人们声嘶力竭的痛哭声,看着外婆的遗容,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很悲伤,可我不知道该怎样来释放我的悲伤,只是茫然的看着白花花的一切,木然的陪着外婆,觉得这是在梦中。

恍惚中听到妈妈叫我:“晓晓,你对这里熟悉,快到村卫生所叫医生,大姨昏过去了。”我赶紧去叫医生。到卫生所门口听到里面传来一阵议论声:“李家老太是从楼上滚下来的吧。”“可不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哪禁得起摔打,这一摔可不要老命了!”“还是左边的大强子发现的,唉,可怜啊,死了都没人知道。”……

“死了都没人知道”“死了都没人知道”这句话像雷电一样冲击着我的耳膜,划过我的脑海,狠狠地压到了我的心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电视上说像外婆这样的老人,叫“空巢”老人,老人们最大的希望是子孙常回家看看、陪陪他们。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尽管我们很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

我知道舅舅阿姨们很孝顺会给很多钱给外婆,一回来就买大包小包的东西,我知道他们很忙,要上班,要操劳家务,没时间回家陪外婆,我们也忙啊,忙着上学,忙着补课,忙着弹琴学舞……哪有时间回家陪老人啊!我们总想着等有时间了再回去,却没想过外婆没有时间等我们了。

外婆,您没有时间等我们了,您不再等我们了,再不给我们孝敬您的机会了。您带着日日落空的希望走了,而我们只能怀着永远无法弥补的愧疚跪在这里,面对再没有一丝声息的您了。

初中作文我的外婆600字 第7篇

外婆满头银发,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几分笑容。她弯弯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大眼睛,但她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缝,两边皱纹连在一起。最突出的是她的那对小酒窝,笑起来就会出现了,看着感觉很温暖。

我的外婆性格温和,她很少批评我,希望我快乐的成长。她开朗大度,经常逗我,别人干了对不起她的小事她从不计较。她是个既慈祥又有爱心的老太太。

大概在我两三岁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出去工作了,只有外婆在家陪我,外婆不仅有很多家务活要做,还要送我去学琴。

记得有一个下午,烟雨蒙蒙,我刚下课,正在急切地等待着外婆来接我回家。同学们都走了,只剩我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我焦急之中走出教室向远方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隐隐约约地出现在眼前,啊!外婆!我不顾一切地扑到外婆的怀中,外婆把我的大衣裹紧了些,可我却看到外婆穿着单薄的小棉衣在瑟瑟发抖。外婆说她有事,迟了些,而我当时不懂事还跟外婆斗嘴。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烧易拉罐的铁皮,手,被油漆滴了一下我立即大哭起来,外婆抱紧我直奔医院,我的手指被包扎好后,外婆才放心。因为我是二度烧伤,好了之后,手指上留下了一个疤。这个疤,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表达了外婆对我深情的爱啊!

我的外婆初中生作文 第8篇

在一次作文研讨会, 竟然有一位老师口出雷语: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实在是令人堪忧, 甚至不如小学作文教学, 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作文, 绝不是危言耸听……

【案例二】

在最近这两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出台之后, 有不少专家分别请小学、初中甚至大学生、大学研究生一同来完成高考作文题, 结果却令人吃惊, 小学作文的分数比初中生高, 初中生的分数比大学生高, 大学生的分数比大学研究生高, 此种现象, 实在是令人堪忧……

【案例分析】

如果说, 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 笔者觉得这不符合事实, 也有违情理;如果说, 初中作文教学不如小学作文教学, 那更加不够公允, 更无比较意义。那么本案之所以把这种现象列出来, 其用意不在于比较初中生与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高下, 也不在于评说初中与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劣, 而是为了呈现一个事实:进入初中的学生写作水平普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现状实在甚忧, 问题实在严峻。那么,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现结合笔者的作文教学, 和广大的初一语文老师和进入初中的学生一起来做些分析, 以期能够达到提高初一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目的。

1.写作兴趣不浓, 纯属应付交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也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 基本上是沿袭小学的那一套训练方式, 甚至训练的效果还远远不及小学。初中生不论是在初一还是经过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 写作兴趣普遍没有提高, 74%的学生仍停留于小学六年级的浅薄或厌写、怕写这个层面上, 确实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就拿作文修改这项训练来看,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修改训练不仅仅是写作习惯和技巧的问题, 而实质上是个态度问题。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还能够认认真真地进行修改, 可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很少修改或从不修改, 据笔者统计, 很少修改或从不修改的学生人数超过50%, 再加上边写边改草率成文的竟达80%, 远不如小学毕业班学生那样更加重视作文修改。这足以表明, 绝大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抱完成任务观点, 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如此态度, 是导致初中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缓慢的主观原因。所以提高初一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愉快写作成为每一个升入初中学生的自觉行动成为当务之急。

2.表达能力欠缺, 语言过于苍白。我们知道, 小学写作与初中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就拿语言这一项来说, 小学作文在言语的表达上往往趋向于写话型, 而初中作文在言语的表达上往往更注重于写作型。有这样一个调查:小学毕业班学生有14%的学生尚处于由写话型向写作型过渡之中, 而到了初中, 甚至到了初三有18%的学生已过渡到以写作型为主的言语表达形态。其中这部分初中生, 相对来说, 言语表达较为准确、丰富、成熟。但是还有超过80%的初中生的言语表达仍以写话型为主, 与小学毕业班学生绝大多数能够以写话型教学要求相比, 水平相差就很大了。其中语言啰哩啰嗦的达36%;词汇贫乏、用语平淡者达38%。由此可见, 初中生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现象上看, 一是部分学生词汇贫乏, 尤其是形容词、动词、副词, 往往同一个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二是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的现象, 形象思维能力差, 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虽然逐渐占主导地位, 但是又达不到力度, 语言表述完全缺乏个性化, 往往都是千人一面, 同唱一首歌。根本不像小学生那样对事情的细节、现象感兴趣, 而开始注意事情的特点、意义, 因而语言的概括性增强, 同时由于缺乏具体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 从而使得语言更显笼统, 更加空泛。

3.作文题材失真平淡, 缺少生活经验。笔者曾经做个这样一个问卷调查:本着“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这个理念, 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在自己的作文中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按理说, 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感受深切、扣人心弦的事情, 都有过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 都经历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坎坷……而这些真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经历和感受都能成为该命题极好的题材。我们本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绚丽多彩的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 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和真情的流露。然而, 遗憾的是他们在作文中所反映的生活是那样的平淡、失真, 难以看到个性的光芒。大多数学生所叙之事或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拾人牙慧、陈旧乏味;或套用范文, 似曾相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做人无心体验生活, 为文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还是缺少一双发现世界的眼睛, 缺少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 实在是令人遗憾。

4.立意能力不强, 思维缺少深度。我们知道, 小学作文与初中作文在立意上有相同的地方, 但是作为一名初中的学生, 理应在写作上深入一步, 尤其是在审题立意上更加应该高出小学生, 而事实上仍有50%以上的初中生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比如, 在完成“我最难忘的一件事”这个作文题时, 出现了这样几种现象:审题不准确、不能突出重点“最难忘”的占30%;题意范围、特点不明, 导致文题不符, 把“一件事”写成数件事的占20%, 把记事为主写成写人为主甚至写景为主的占20%。出现这样的现象, 实在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诚然, 立意是初中生作文的难点, 而一个好的立意, 必须要求每一个初中学生学会用眼睛去仔细地观察世界, 用大脑去认真地思考这个世界, 正所谓“意高文自胜”。相信广大的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能够写出立意深刻、主旨鲜明的佳作。

【整改方案】

针对部分“初中学生写作不如小学生”这一现象, 再结合新课改精神, 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加大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力度, 强化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环节, 精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路子。笔者认为, 除了注意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着力培养写作兴趣外, 还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1.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初中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 他们有花季的情愫, 也有青春的伤怀;他们富于向往和追求, 最富有少男少女的青春色彩。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然而, 遗憾的是, 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却难以看出个性的光芒, 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千人一面。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 是由于不善于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不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平凡中的美。作为教者应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 时时有美。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 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 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为了让学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个性, 教者应鼓励学生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 摈弃形式主义, 因为写作是心灵韵律的自然流露, 表现形式当然也应该是自由随意的, 就像与熟人谈心一样, 可以无拘无束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曾经这样操作, 一开始尽量让学生少写命题作文, 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经历, 即使面对同一经历, 各人也有各人的不同感受, 把题目定死了, 很难让学生自由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教师只须对习作要求规定几个大致的范围, 让学生自由去写, 想写成记叙文就写成记叙文, 想写成日记就写成日记, 想写成随笔就写成随笔, 而且字数也不要作限制,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这样, 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 学生写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特征, 写出个性。总之, 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使之养成体察生活美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在教学中大力提倡自由练笔, 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鲜明的写作个性。

2.充分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 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无论是小学生写作, 还是初中生写作, 自然都离不开模仿, 这是传统教学中的精髓, 也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在作文教学中, 让学生模仿范文学习写作, 是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的写作思维过程具体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不过, 作为初中生, 笔者觉得在模仿的时候, 更多的还是注重“气”的模仿, 因为只有气的模仿才可以称之为创新。作为教者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 着重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 坚决反对机械模仿。教者要按照教学内容、习作要求选好范文, 把力气花在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上, 要允许并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 自选范文加以创造性的模仿, 这些年, 笔者一直都是用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 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作文课, 让身边学生的佳作在身边得到赞同, 得到认可。这样做, 既增强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本班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而发挥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探索作文教改新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不厌改”既是古今大家的经验之谈, 又是古今写作的优良传统。因为任何人对人情物理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得那么清楚、深刻、周到;遣词行文也不可能不出疵病。所以就记叙文而言, 在实施修改时, 要先看记叙的内容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如果有内容不实之辞, 甚至根本不能体现题旨的一定要毫不吝惜删去, 如果文章的主旨毫无价值也应大刀阔斧砍掉。如果内容还可以, 那就要看结构谋篇是否合理、巧妙, 同时还应注意记叙的疏密、详略等方面的技巧运用。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在实施修改时, 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修改计划, 制定行之有效的修改序列, 比如, 可以把训练的序列分为这样三个层级:一改语言表达, 二改结构谋篇, 三改审题立意。这就是说,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有三个逐步提高的境界:第一境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改, 达到文从字顺, 进而语言活泼生动;第二境界是要求达到结构完整, 文气曲折贯通;第三境界是求得题旨鲜明, 独特新颖有个性。这一训练序列在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 要从实际、实效出发, 分阶段实施;也可搞几个循环。笔者觉得, 系统地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完全可以成为初中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一点反思】

我的外公外婆 第9篇

外公可说是位美男子,他身材高大,鼻梁高挺,相貌清癯,留一部花白飘逸的山羊胡须,很像画报上的维吾尔族老人,夏秋季穿一件介于米白和米黄之间颜色的土胚布对襟衫,一条扎脚裤,到冬天就换成同样款式的黑灰色土胚布对襟棉袄,虽是乡下老人,却收拾得干净利落,走起路来也不疾不徐。外公是寡言的人,总记得他沉默地坐在灶膛前,捧一具油亮的铜制水烟袋子,吧嗒吧嗒抽水烟,灶膛的火和烟袋里的烟忽明忽灭,像一幅幽深的油画。那时外公已经是儿孙满堂的古稀老人,大舅和舅妈也孝顺,外公晚年不必为耕田挑水等粗重事奔忙,有时会在耳房里铺开描红纸,用毛笔练字。外公并没上过学,认得的字都是少年时向人请教而来。外公最爱做的却是编竹器,我家乡盛产湘妃竹,家乡男子多有懂得编制竹器的手艺。外公编竹器颇有讲究,从来不肯用大舅表哥们砍回来的竹子,一定要自己上山挑选,砍回来的竹子一般儿粗细,不疤不癞,碧绿清幽,整整齐齐立在屋前的晒谷坪上略晒干,再用篾刀破成柔韧的竹条,外公就坐在廊下编起来。外公编竹器时竹条似乎被使了魔法,上下翻飞,快得眼花缭乱。听外婆说早年外公的竹器还拿到集市上去卖,价钱也还满意。我小时曾立意待长大一些就向外公学艺,却不久就离开了家乡,再也没有机会。

外婆性格却跟外公反过来,整天闲不住,精神头旺得很,隔三岔五带我串门走亲戚。那些亲戚的称谓千奇百怪,好多都是转折亲,亏娭姆都记得住,都亲厚!山村走亲戚不是件容易事,要打点礼物,要翻山越岭,外婆的脚力甚健,半大的解放脚走起来毫不吃力。到亲戚家常唠嗑到天黑,就带着我住在亲戚家里,一点不见外。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亲戚好多都是外婆认的干亲,干姐妹、干妯娌、干儿子女儿之类,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亲。外婆的交际能力在我长大后忍不住纳罕,更令我佩服的是外婆待人处事的耐性和襟怀。听好多亲戚说,外婆之所以认了这许多的干亲,都是她好管闲事又为人公允扶危济困的结果。那方圆几十里,各村乡人为着婆媳、妯娌、家产、邻里种种起了纠纷,大半会想到托一位稳妥的人,转请我外婆去帮助裁判。外婆一张嘴极能说道,语气又慈和,立场又不偏不倚,办法也多,说得两边关碍的人无不点头。纠纷解决,请托的人对外婆满心感激,一来二去,就认了这么些干亲。

外婆矮,瘦,走起路来气场却比外公要足。母亲常说,外婆要是生做男子,那定是豪侠仗义的奇男子。有一年红军从我家乡经过,外婆听人说起,夜里就偷偷去追那支队伍,追了一夜没追上才回家。那时外婆还不到40,大舅二舅都才十几岁,三舅和母亲还没出生。母亲说,外婆这份英气不知从哪里来的,我们这些做孙辈的听了更是不住称奇,我们姐弟仨则多了一层庆幸,幸好外婆究竟没有当成红军,否则哪有母亲这个人,更遑论我们姐弟。

外婆79岁的时候第一次走出大山,为的是送7岁的我到广州与父母团聚。从那个僻远的山村到广州,要从村里到公社,再到县城,转隆回、东安,从东安坐火车到衡阳,再转京广线到广州,头尾要花四五天时间,外婆不识字,却一点不慌张胆怯,住店买票坐车事事安排妥当。因为电报延误,到广州火车站没见到父亲来接,车站的人一口广州白话,外婆满口家乡话,完全鸡对鸭讲,我在一旁焦虑万分,深怕我们祖孙俩就此流落街头,外婆仍是不着急,不慌不忙掏出父亲寄来的一个信封,指着寄信人地址姓名对车站的人说“这个就是我女婿的单位”,请他们代为打电话通知我父亲,电话打通不久,我父亲就来接我们了。

外婆跟着我父母在广州住了两年,那时广州物价比内地高很多,父母要养三个孩子,还要还爷爷生前治病借的一大笔钱,经济上左支右绌,有一次母亲忍不住在外婆面前落泪。外婆却不以为意,跟母亲说人都是要受一点苦的,过着过着就好了,千万莫在小辈面前显露。我跟外婆在一起的几年,从未见她露过愁容。很多年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外婆那无以伦比的刚强。

外婆和外公都是84岁无疾寿终。外婆去世后,外公比从前更沉默了,常呆坐着,连水烟都忘了抽。我总觉得,没有了外婆,外公是寂寞而终的。

陪陪我的外公外婆初中生优秀作文 第10篇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从小就照顾我的外公外婆就变老了。头上的白发不计其数,脸上的皱纹愈发清晰,手脚已不及当年那么灵活有力……

还有多长时间能陪他们?五年?十年?也可能是今天。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也从来都不敢想,到底还可以陪他们多久……

星期六晚上,我和妈妈、舅舅和婶婶,还有弟弟妹妹一起去看望外公外婆。到了家之后,外公还是同原来一样,面带着笑容出来接我们。就在这一刻,我感到子孙们回家,就是他们最高兴的事儿。进了院子,就看到茂密的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十分惹人喜爱。于是我们马上开始摘。外公说今年的枣不好吃,很苦。我尝了尝,和外公的说的完全相反,并且觉得没有比这里更好吃的枣了。

我爱外公外婆家的.枣!它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甜蜜。

吃饭的时候,外公外婆并没有和我们一起吃,而是等我们吃完了,他们才吃。并且我注意到了,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是满满的笑容。

晚饭后,他们一直都在聊天,而我,在给外公外婆按摩。外公脖子上的肉明显已经松弛了。他的肩膀,虽不及当年那么健壮,但还是让我有安全感涌上心头。外婆戴着假发,显得还是那么年轻美丽,但依旧遮不住脸上岁月留下的痕迹。她的眼睛,已不及当年了,但依旧还是为我们缝补被子……

时间过得真快,又要走了,外公外婆满满的不舍却不敢表现得太明显,还嘱咐我们路上慢点。车缓缓的开了起来,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看,两个空巢老人站在一起,目送着子孙离开,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黑暗中。

即使是这短短的四个小时,但仍让他们觉得快乐。虽然不舍的分别了,但是还有下次的见面。只是这样的见面有几次?每一次的见面,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以后,我会多陪陪外公外婆,让他们享受亲人在身边的日子,让他们不再孤单。

在世上,没有比亲情更重要的了,但是有很多人因为事业和学业的繁忙,常常忽略了亲情。金钱丢失还可以赚,但如果亲情丢失了,就再也赚不回来了。

我的外婆初中生作文 第11篇

由于在外地,一年也就会去两次。我又在城市,她在乡下,看她的时间就更少了。

一大早,我们就去外婆家,坐在车上,想着小时候的事情。

十年前,我是不听话的小孩,妈妈到哪里去,我都要跟着。那天,妈妈出去办事,我留在外婆家,一醒来,发现妈妈不在,哭着闹着要妈妈。外婆抱着我,笑着说:“我是你妈妈的妈妈,我比你妈妈厉 害多了。”外婆又是唱歌,又是讲故事,把她折腾的够呛,可她说:“这样不容易的老年痴呆呢。”

六岁了,变得调皮了。最喜欢玩一种只要用力一甩,就噼里啪啦的响的爆竹。后来,觉得没意思了,便想了一个恶作剧:我轻轻的将爆竹放在地上,只要轻轻一踩,就像踩到了地雷。布置好了一切,我 期待着那个倒霉鬼的到来。可是,竟然是外婆。“小乖乖,吃。”话还没有说完,只听一声噼里啪啦,我不敢想象,外婆怎么样了。一会儿,一切都结束了。面前浓烟妖娆,外婆也变得神秘。不久,浓烟 散尽,外婆一脸惊恐,裤脚还破了个大洞。容不得我多想,我知道我完蛋了,幸好外婆帮我说话,才逃过一劫。

想着想着,就到了外婆家。外婆站在门檐旁,虽冷风吹着她依稀的白发。外婆“我喊了一声,外婆看到我,像是中彩了那样开心。”您站这干啥,怪冷的“外婆没理妈妈,牵着我的手进了屋子。外婆的 手很暖和,就是有点粗糙。外婆留了我们吃饭,弄了一桌好吃的。因为没有电脑,吃完饭后,哭着闹着要回家。

人老了,也不爱说话了。只知道从柜子里拿糖给我。可对来说,这些糖那比的上薯片,巧克力。可我不知道这些平凡的糖里,装着不平凡的东西。

我的外婆-初中写作 第12篇

小时候,外婆最疼我了,每次妈妈要打我的时候,我就赶紧大声的哭,外婆就会立刻过来“救我”,妈妈也不敢反抗外婆,只好作罢。然后外婆就把我拉到怀里,轻轻地给我讲道理,让我明白我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才对。所以我最听外婆的话了。

外婆已经七十多岁了,消瘦的脸上,已刻满深深的皱纹,虽然外婆年纪这么大,但为了接送我,她学会了骑车。因为妈妈上班忙,所以每次学钢琴都是外婆来接送我。记得有一次,外婆送我去上琴课,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地面已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我说:“下这么大的雪,今天我们就不去了吧!外婆。”外婆严肃地说:“那不行!干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因为天气冷就不去学琴。老师还在等我们呢!”于是,外婆就带着我骑着车子出去了。因为外面下着雪,道路很滑,骑不到几步我们就滑倒了,外婆也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就赶紧把我扶了起来,轻轻的帮我拂去身上的雪,关切的问我:“摔疼了没有。”我摇了摇头说:“我没事,但路太滑了,我们还是走着去吧,晚了就晚了。”外婆说:“来!我推着你走。这样就会快些。”说着,外婆就把我抱上车,看着外婆踉踉跄跄的步伐,我的眼睛微微湿润了。终于到了琴房,虽然天很冷,但是外婆的额头上已布满了许许多多的汗珠,她不停地喘着气。这一次课,我弹的特别的用心,特别的好。

在深夜,您悄悄的为正在做作业的我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或递上一个心细削好的苹果,端上一杯浓浓的牛奶……

我的外婆初中生作文 第13篇

一年前, 当我刚踏入初中, 有一天下课后, 同学们从老师那里拿来了几本杂志。大家围成一团, 初———中———生———世界———, 我们异口同声地念完后笑了。是啊, 看了这本杂志, 我们大约就能成为真正的初中生了。几个脑袋凑在一起, 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刚读了一会, 上课铃就响了。大家匆忙中把杂志塞给了我, 我感激地收下了。放学后, 我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这才发现, 啊, 原来语文世界如此有趣。

从那以后, 我开始订阅这本杂志。我喜欢“卷首语丝”, 它短小精悍, 富有哲理, 总是能给我很多启发, 仿佛是一丝丝甘甜的雨丝滋润我干涸的心灵;我欣赏“阅读长廊”, 它拓展了我的知识面, 原来书本可以学得很灵活;我关注“名师导学”, 因为里面的单元自测常常提醒我即将要到来的考试;我喜欢“写作之窗”, 常常为小作者的文采喝彩, 总觉得自己也要试试才好。

说来也巧, 初二上学期, 学校里举行了作文选拔比赛, 我荣幸入围。当老师通知我参加《初中生世界》编辑部主办的作文大赛现场决赛时, 我简直不敢相信。

进入赛场才发现各路高手云集。决赛的作文题公布了:《这个我可以有》和《文具盒里的纸条》。看到《这个我可以有》, 我乐了, 说实话, 一瞬间, 我想到了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我止住笑, 想起了自己来南京的途中, 车驶过长江大桥时, 我看到了江边高耸的烟囱冒出浓浓的白烟, 让人几乎看不清长江的真正模样;我也想到了每天出门时, 妈妈无比担心地为我戴好口罩。有了!我要写写这可怕的雾霾天气, 我要以一只小狗的视角写写我对雾霾的看法。我, 一只小狗, 希望能有一个蓝天白云、碧草鲜花的世界, 这个可以有。我一口气写完了这篇作文。

那次比赛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赛后专家的点评和优秀选手的演讲都给了我全新的视角, 原来写作可以这样想、这样写。从此, 我更加爱看《初中生世界》了, 我甚至想, 长大后, 我也要创办这样的杂志, 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我的外婆作文600字 我的外婆 第14篇

我出生在四月,从小是被您带大的,外婆。听妈妈说,我刚长牙的时候总喜欢咬人。你抱着我,总是冷不防的被我咬一口,咬痕处往往浸着鲜血。“你这孩子。怎么咬外婆呢?”母亲嗔怪。“没事儿,小孩子刚长牙都这样,你小时候也是”您抱着我,眼睛里依然盈满柔情,继续唱着歌谣哄我入睡。

谢谢你,外婆,谢谢您不惧“虎口”,伴我成长。

“您家孩子没事儿吧,真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太皮了,我给您赔不是”……上幼儿园时我是出了名的“淘气包”,和同学打架斗嘴是家常便饭,所以您接我时总免不了一次次地鞠躬赔不是。“这一页纸刚好30个改字。字写30遍,工工整整,不好好写,我就把你打架的事告诉你爸。”回到家,您总是用罚写字的方式让我改过。写完字,您总拉着我的手,和声细语的跟我讲做人的道理。其实,我一直知道,您不会真的向爸爸告过状。渐渐地,我虽然偶尔还是会犯,看到我的进步,您的脸上掩不住的笑意……

谢谢你外婆,谢谢您包容我的淘气,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上初一的那个下午,您照旧来接我放学。回家后您不时的揉着左腿的膝盖,我问您怎么了,您却笑呵呵的说没事儿,就摔了一交,别担心了。我这才想起刚才把书包丢给您,就与同学快步走着嬉笑打闹一路到家,却从未考虑过年过60的您要追上我们该有多么吃力。“您以后别接我了,我已经上初中了,能自己走回来,放心吧。”“你现在想的是和同学一起走,不让我这讨厌的老太婆跟着吧?这样行不行,现在快入冬,黑的越来越早了,不跟着你我不放心啊!这样明年开春了我就不接你了,可以吗?”外婆笑着说。感觉您问的小心翼翼,我的鼻子陡然一酸,瞬间被泪水模糊了眼眶。心中除了自责只有道不尽的感激!

外婆,谢谢你,感谢您的体谅理解,一切都为我考虑太多。

外婆的作文400字-我的外婆 第15篇

我们赶到时,外婆已经躺在一张木床上,床前放着一盏长明灯。枯瘦苍白的脸,恍如四世同堂的她90岁生日时站在生日蛋糕前的淡定。我从未流泪的父亲,只轻声一句“外婆老人,我们来看您了”,大家就都已泣不成声。

接着,母亲和大姨给外婆擦洗身体。她们轻轻托起不过50多斤的外婆。仔细擦拭外婆只剩皮包骨头的身体。两个60多岁的老人,一边擦洗一个90多岁老人的身体,一边轻言细语说着温暖的回忆,像多年前外婆给小时候的她们洗澡一样,温暖,轻柔,细心。

挤在大舅家的屋檐下,外婆的子孙们素缟如雪,引来村里蜂拥而至的围观。

围观的人都在诉说外婆的善良和勤劳:逢到谁家有事,都会第一个来帮忙,最后一个离开;逢到村里来了叫花子,总会叫来家吃饭……他们感慨。他们动情。

大舅要我撰写家祭。他匆匆交代就忙去了。我想知道外婆的名讳。问了三个阿姨,都不知道。她们的口中一直只有一个称呼:咱娘。直到母亲从大舅那找来外婆的身份证。

上一篇:医院职工之家总结下一篇: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