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案:剪纸艺术

2024-06-01

中学美术教案:剪纸艺术(精选8篇)

中学美术教案:剪纸艺术 第1篇

中学美术教案 课题:剪纸艺术 课时: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课业类别: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审美心理、丰富的表现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白剪纸朴素的美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美化生活,而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 教学难点:剪纸的方法、要求。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范例剪纸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艺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的剪纸艺术。写出课题:第五课:剪纸艺术 讲授新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剪纸贴于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这些作品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一、认识民间剪纸艺术

1、剪纸艺术的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剪纸艺术亦如此,虽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希望圆满顺利及吉祥的心理是相同的。

(1):北方剪纸:粗放朴拙,天真浑厚;陕西的安塞、山西的浮山、河北的蔚县等地区

(2):南方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广东的佛山和潮汕地区。

2、剪纸的样式:窗花、墙花、门花、喜花、炕围花、寿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3、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形式:折纸剪、随意剪 纹样有:

(1)阴刻: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在背景色块面中展现线条的方法。北方剪纸多用。(以块面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2)阳刻:刻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的块面,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南方剪纸多用。(以线条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3)阴阳兼刻: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展示作品实例)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及作品欣赏(讲出作品的内容、含义)

1、祈得吉祥

2、消灾避祸

3、获得丰收

4、美好祝愿

5、神话传说人物

6、文学作品人物

7、生肖剪纸

8、标志

三、剪纸方法

1、将设计的纹样画在彩纸背后,文字要反写。

2、剪刻由内向外、由小到大,最后剪外轮廓。

3、剪的过程中要做到“线线相通,物物相连”,注意“千剪不落,万剪不断”的剪纸特点。教师示范剪纸。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本节课讲授了剪纸艺术的流派、样式、形式、表现内容,欣赏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艺术,讲解并示范了剪纸方法。重点讲解了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并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欣赏。讲解并示范了剪纸的方法。

课外作业: 任选一种表现形式,以自己喜爱的物象为内容,练习剪纸一副,表达美好心愿。完成后贴于16开白纸上。

中学美术教案:剪纸艺术 第2篇

第二单元  秋天

课型:艺术综合课

一、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通过对诗词歌赋、美术绘画、音乐艺术的鉴赏,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艺术表演。

情感目标:感受三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诗词歌赋、美术绘画、音乐艺术所表现的秋天,从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艺术是相通的。

难点:找到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点,并且要做到简单易懂。

三、       教学理念

本课时运用情境设置法和感受鉴赏法而较大力度地安排了学生的探索与实践,旨在让学生在了解艺术是相通的同时,提高对艺术的感知、鉴赏、技能、创造、表现、交流等能力,从而达到艺术表现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

在围绕“秋”这个主题的艺术讨论、感受与鉴赏中,力求学生能够同时轻松、快乐地获得表现“秋”的三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秋”的`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同时培养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力求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水彩颜料、调色盘、清水

白卡纸

五、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及方法

-

设计意图

--

(一)、关于“秋天”的讨论

秋天的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欣赏图片集――秋天的大自然。

-

带领学生进行“秋”的思索,

集中注意力,直观地感染“秋”

的气氛,导入新课。

--

(二)、感知与鉴赏

1、a、展示画《林晚》

b、播放三段不同的音乐片段

《思乡曲》片段  小提琴独奏

《秋叶》  片段  单簧管演奏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第3篇

一、创设形象导入情境, 新颖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 导入新课的设计是很重要的。运用得好, 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导入中, 教师是“激发者”, 应采用新颖、灵活多变、富有情趣和鼓动性的“开场白”, 营造课堂氛围, 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全身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例如:在中学美术教材第14册《生活中的图表》一课的导入中, 我们可以通过放映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来创设学生的形象情境。主持人杨丹的端庄、美丽、大方的形象, 同学们非常喜欢, 同时杨丹身后的变幻莫测的云图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让本来比较平淡的图表更形象了, 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再如:在中学美术教材第16册《时间的表情》这一课导入中, 我们选择“春节年欢晚会中凝听倒计时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非常形象生动, 同学们即使在看课件也非常激动, 情不自禁小声叫道“8、7……3、2、1”。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 兴趣随之激发。然后与之对比的是凝听古代人用滴水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了解钟表的发展史。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在分析教材的内容, 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得单一、无趣的内容转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丰富的、有趣的内容。仍以《时间的表情》为例, 这一课中我们主要是进行钟表的设计、制作, 在这里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设计造型与技巧。如:以同学们喜欢的各种卡通造型为设计主体, 打破传统钟表的圆或方等单一造型;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受限制, 如废旧的光盘、易拉罐等;还可以从平面走向立体。如此一来, 同学们设计制作的作品真是出乎意料, 非常精彩, 学生不仅增强、保持了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计制作能力。

要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新的、形象的、有趣的、具有创意的教学内容, 而且要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求知的欲望,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果总是按老师示范—讲解—学生临摹这一普遍模式进行, 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课时针对一种设计形式, 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或者学生协助老师完成制作的;在研究某一设计方法时, 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争辩等方法来进行。例如:在《有趣的墙》这一课中, 每个形体的设计是关键的, 有的同学认为通过彩绘的形式进行装饰, 有的同学提出剪贴立体的装饰形式来进行等。在学生进行练习时, 传统的形式是个人独自设计、制作。我们可以改变单人制作为集体设计与制作、小组的形式等方法, 使同学们保持较高的创作兴趣, 从而活跃了创作思维, 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兴趣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经历对学习材料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 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在第十六册美术教材中的《变迁中的家园》这一课中, 我们让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 使得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加浓, 课堂气氛活跃。首先, 老师放映一段我们学校周围环境的变迁过程的录像, 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谈论中, 同学们自然就提出一些疑问:“我们学校又是经过怎样的变迁呢?”老师就势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年历史?”这个问题难不倒同学们, 大家齐声“一百一十年”, 老师又问:“我们学校刚建校的校园、教学楼是什么样呢?”这个问题炸开了锅, 同学们有的说:“青砖、人字头的顶。”还有的说:“像教堂。”……大家五花八门地猜想。这时老师展示学校变迁过程中校园图片, 同学们不时地发出惊叹的声音。这种一上课就让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有了这样好的开端, 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当然在上课的中途我们也适当设疑问, 如:仍然就《变迁中的家园》为例, 透视知识的学习是这一课的重点, 但内容较单调、枯燥, 也较难的, 学生不感兴趣。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 当我们在讲解两种透视形式时, 可先欣赏风景类、家园建筑类的作品, 其中有同学们比较喜欢的几米的作品, “同学们, 你们喜欢几米的作品吗?”, “下面哪几幅是几米的作品?”, “我们来看看几米作品中的透视的特点?”同学们就纷纷讨论, 各抒己见, 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透视知识, 而且激发出了学生对家园设计的兴趣。

三、创设表演、游戏、竞赛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 可利用游戏、表演手段,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 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 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同学们的绘画创作能力。例如:在《端午节》这一课, 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赛龙舟的表演, 虽然拿着并不完全适合的道具, 但在表演中却发挥了学生创作设计的积极性, 其实表演也是一种思维设计过程, 同学们在表演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说真的同学们当时学习兴趣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接着, 大家就进行制作比赛, 比速度、比造型、比功能等, 最后还评出最佳作品奖。同学们兴致很高, 而且大家进行的过程有条不紊。即使平时美术这方面弱的同学也受到了竞争气氛的影响, 逐渐学会了怎样设计、怎样制作, 从而收到了最佳的效果。再如:我们在《当一回蔡伦》这一课中, 在同学们进行纸浆的制作时, 老师可以让大家做个有趣的游戏———撕纸, 看谁撕的纸种类多、色彩多等, 然后再请大家猜一猜, 不同的纸张、不同的色彩的纸搅拌在一起会是什么颜色呢?同学们分组进行, 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兴趣非常浓, 大家在游戏中又找到了新的灵感。制作纸浆时, 不用水搅拌, 用西瓜汁或饮料等来搅拌, 制作出的纸张又好看又香;还有的同学直接撒入香料等。为了纸张表面的肌理变化, 可加入树叶、花瓣等自然物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才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展开丰富的想象, 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创设自我情境来激发兴趣

学生往往对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是非常珍惜与重视的, 并且让同学们一起来评析、欣赏自己的作品, 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从而产生更强烈、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重复的魔力》一课时, 其中渐变重复构成较复杂些, 它是通过基本形有规律性、有秩序地变动。它有非常强的节奏性, 富于律动的形式美, 包括他们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色彩等。在教学中老师可准备一些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当一张张整体统一、设计美观的学生作品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 他们为之惊叹, 想不到一个个小圆点、一把把抽象小伞形状、几个圆形或方形居然在同学手中会变成如此美丽的画面。因为都是大哥哥、大姐姐创作的作品, 就觉得特别亲切, 同时增加了自信, 增强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 同学们在课堂实践时, 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超过课本上展示的作品。又因为是自己想做的, 所以大家做起来就特别认真, 创意特棒, 最后同学们设计的作品非常新颖:有的用渐变的构成设计生日蛋糕的图样;有的设计成奥运五环的造型;还有的设计成重叠伞的造型等。特别是一些平时见到画画就头疼的男学生, 也主动进行设计, 有一个同学竟设计成猫头鹰的造型。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这些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 老师用数码相机将它们拍摄下来, 并制作成课件, 不仅在本班展示, 而且在全年级进行巡回展示, 这样就激起了全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这种学习热情和兴趣能有效地促进美术知识及技能技巧的掌握。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艺术 第4篇

关键词:欣赏 角度 形式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当然,像一些静物画、肖像画及一些工艺品就不必非得深控其思想内涵了。

三、教学时教师的注意点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利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

2.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血衣》、《南昌起义》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3.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5.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6.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及卷风考试的方法来进行。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

总之,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认为不应该有争议。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艺术作品的目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过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尽管它也属于客观存在,但与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是有许多不同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另一方面,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感知和体验的深度和丰富性也有所差别,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会使读者产生多元的解读,不能执迷于一种“建构”,主观武断地将对作品的“统一认识”灌输给学生。

中学美术教案:剪纸艺术 第5篇

2011年校园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艳阳高照,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我们即将迎来高新区实验中学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为了展示我校学生的艺术创造热情,提高广大同学的艺术素养,活跃我们的校园特色文化,学校艺教处和美术科组联合举办“校园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望广大同学踊跃投稿。

一、征稿内容:题材不限,反映我们真实的生活和美好的心灵。

1、美术作品: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素描、漫画、设计、雕塑、手工作品等。绘画作品不小于8开纸。

2、书法作品:毛笔书法、硬笔书法、篆刻等,尺寸不限。

3、摄影作品:黑白、彩色均可,内容可为人文摄影或风景摄影等。

二、征稿办法:

1、学生作品请于规定时间前统一交到以下美术老师处:

周老师(高一二楼办公室)

王老师(二楼政教处办公室)

曾老师(高一三楼办公室)

高一美术专业班作品交周老师处

高二美术专业班作品交王老师、曾老师处

2、请务必在作品背后用铅笔正楷注明题目、班级、姓名、以便展出时标注。

三、有关事项:

1.所有选送作品分为美术、书法、摄影等三类,并分别设奖。

2.每类各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名。

四、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 11月14日(星期一)截止。

五、展出时间和地点:

高新区实验中学校园艺术节期间(12月初)在学校展出。

高新区实验中学艺教处、美术科组

中学美术教案:剪纸艺术 第6篇

内容提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美术课程的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农村丰富的资源应该成为美术教学素材应用的源泉。乡土材料是校外地方性拓展型课程资源。关键词:艺术教育 资源 新课程 农村 开发

多年以来,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很多美术教师认为艺术教育资源即是所教的美术教材、教具、学具、挂图等,教学即是教教材,再现编者意图的过程。实行课程改革以来,通过学习和培训,我们体会到:所谓艺术教育课程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静态文本,它还应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建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而支撑美术课程的物质资源也不应该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变化、更新。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普及和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越发感到,因地制宜、让每一位农村孩子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动手操作创造美的能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等,都应是普通教育美术课程永远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出课堂,到社会、到家庭、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感受美术材料的形态、肌理、色彩、质地,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神秘,美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生活中。师生共同发现新材料、利用新材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创造美术课程的过程。新课改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素材,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本身的教育意义,又可以创造性地赋予其其他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该大胆地发挥创造性,让生态教育素材为我们心中想实现的教育目的服务。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为他们创作积累素材。

于是,自2001年开始,我县被定为艺术教育课改实验县,首先涌入到课改潮流中,各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个学校都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来进行实践和研究。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发适合于本地学生的课程资源,应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等等进行美术教学。并基本确定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我县还同时制定了三条原则: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容易获取、便于携带;经济实用、有开发潜力。

依据三条原则我校将田间地头普通的瓜果蔬菜列为主要开发对象。因为在我们农村,这种农作物材料随处可见,既经济又易得。于是,在我县教研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这一材料引入课堂,学生们将普通的瓜果蔬菜,或因势造形,或巧妙利用其固有的质地、颜色,设计装饰或依照构思再进行简单的切削、组合、拼贴、雕刻。制作出一件件或夸张或写意的传神作品,如:用苦瓜和洋芋制作小老鼠、用茄子制作海豚、用南瓜制作孔雀、用苹果和青杂制作神气十足的小精灵等。那种呼之欲出的神态令人叫绝,得到了昆明市领导和教育专家们的认可。因此,我校瓜果蔬菜制作被作为一项节目还参加了昆明市2003年教育电视台春节晚会。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研究其它的教学资源,因为,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拓展农村艺术文化教育资源,采用不同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舞台,让学生学习,这是一个较好的途径。然而真的实际操作中,随着人数增多,师资问题,资金问题如何保障,学生参与性如何激发等等,还有待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04年,在我县教研部门和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尝试使用的材料也不断丰富。有的学校做木雕作品,有的学校做影雕作品,有的学校做布艺,有的学校做根艺,有的学校做石雕,而我们学校主要是做草编,并逐步形成了系列。如:以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作物的叶子为主的“山草编织网兜造型”、“玉米叶子编织的草帽造型”、“秧草编织的服装造型”、“稻草纺织的草凳和草鞋造型”系列。为提升层次促进研究,我县教育局教研室又将各类有一定开发潜力的资源汇编成乡土教材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在全县推广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再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我校的研究节目《草之韵》舞台综合艺术参加县级艺术教育比赛荣获一等奖。

我校也就把草编和瓜果蔬菜定为本地的课程资源进一步开发、挖掘、研究。结果,发现在我们农村,课程资源也许比城市还丰富,除了我们已做过的草编和瓜果蔬菜以外,还可以开发本地的其它资源。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自然、民风习俗、历史以及地方生产生活经验等,这些都是形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最具特色的素材资源。

于是,家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墙一角,一人一景等教育素材均成为塑造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创新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素材,而且这种素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继续开发应用本土的教育素材,成为美术学科教学素材持续开发与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此,教师要善于借用孩子的眼光去继续挖掘更多的美术素材资源,并“尽可能的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亦能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美术课堂教学转化,美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唤起他们热爱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欲望。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把学生从想学美术而又怕创作不好的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

总之,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想通过这一过程达到如下目的:农村孩子合理使用身边的材料同样能上好美术课,得到一定的审美教育。从家乡的一草一木中,感受家乡的美好,使孩子从小就形成热爱家乡的美好品德。让我们民族中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永远保存在孩子们的心中,代代相传。[参考文献]

中学美术教案:剪纸艺术 第7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四月的校园里流淌着青春,四月的校园里放飞着梦想。我们寿春中学第三届阳光艺术节汇报演出即将拉开帷幕。今天受组委会委托向本次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付出辛勤劳动的领导、老师、学生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老师、同学们!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落脚点,我们共同的追求和奋斗目标是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聚精会神搞好课堂教学,一心一意谋求学校发展。我们的德育教育注重常规重体验,教学工作要深入浅出重基础,艺术教育要持之以恒铸品牌,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体艺“2+1”工作有序开展。

本次艺术节美术作品展系列,共收到幅作品参赛,今天展出的师生作品有266幅。内容有软、硬笔书法、素描、水彩、剪纸、刺绣、摄影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观察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各位老师、同学们!校园有了文化,底蕴才会更加深厚;校园有了艺术,精神才会更加灵动!学校举办艺术节所追求的就是繁荣校园文化、倡导精神文明、塑造优良品格、陶冶高尚情操,不断积淀学校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尽可能为每个同学创造条件,让每个同学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艺术,永无止境;创造,永无止境;我们的追求,永无止境-----我们与艺术同行,我们与优美同行,我们与高雅同行,我们与时代同行!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元素分析 第8篇

一方面, 教师必须摒弃已有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一节课中的图画来揭示一个主题思想, 然后让学生围绕着这一主题思想, 发散思维, 自主创新, 创作出有关这个主题的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 通过思考、操作, 进而其中的艺术元素自然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最终让学生拥有一种, 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品质。另一方面, 对于美术的创作不应该在封闭的室内。拥挤的环境, 氧含量不足的空气必然成为学生艺术思维的一种禁锢。好的创作或是学习, 必然发生在心灵大大震动的同时,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深入骨子里, 并产生共鸣。多到室外, 或亲近大自然, 让学生们体会大自然那无尽的天然艺术的美丽, 从心里提炼出自己对于大自然艺术的理解,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艺术元素在美术教学中体现的重大作用

中学课本中常常收纳了许多国内外艺术经典作品, 这对中学美术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但丰富了学生对艺术的了解, 并且增加了学生的艺术涵养。只是内心尚不成熟的学生与这些世界名画之间的距离感, 很难达到那种理解度。年龄是一种无法逾越的积累, 而面对这一问题, 我们则需要本着介绍的方式, 分析这些画中所呈现的艺术元素, 进而让学生延续着这种艺术表达手法, 进行一种自我的成长。而至于画所包含的具体的内在灵魂, 学生在达到了那个年龄, 经历了足够的事情, 沉淀了足够的深度之后, 自然就会理解。

三、中学美术教育中艺术元素的流行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毕竟年少, 很难用稳定的情绪来鉴赏名画中的艺术元素。而漫画系列则更能吸引学生, 不少学生都喜欢把漫画当做业余爱好, 有天赋的学生更是能准确地临摹出漫画的灵魂之笔。漫画这个十分流行的艺术元素, 在现今, 已经有庞大的追随者队伍。

在漫画中, 学生们可以找到那种亲切感, 那种更易于理解的艺术体现。好的漫画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学生以启迪, 学生可以通过对漫画思想的理解, 添加上自己的话。这种更利于学生接受的流行性艺术元素给美术教学带来的好处颇多, 既不必担心课堂的枯燥性, 又可以熏陶学生的艺术联想, 还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打下了良好的美术基本功。因此, 在今后的美术教育中, 增加流行性艺术元素,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将漫画这种流行性艺术元素更多地融入中学的美术教学中, 带来的又一益处就是丰富的资源。随着国外一些漫画思想的崛起, 漫画资源越来越丰富, 而且大多都本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通通过过对对国国外外一些些漫漫画画的的学学习和借鉴, 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的漫画艺术也会有飞跃性的进展。

四、中学美术教育中艺术元素给学生带来的启迪

美术课即艺术的教育课, 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 这是人生启迪的第一步。学生在面对任何事以及任何人的时候, 都需要在心理上有一种美的判断力, 这才是这种艺术元素带给学生的真正作用。不仅这样, 美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 丰富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 在艺术中找到那种人生的定位和内心的安详, 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元素多侧重于学习和理解, 不用达到一定的高度, 而只是为学生揭开了蒙娜丽莎的面纱, 让学生自己去端详, 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究、去理解、去发现。人生的导师不是那个带你走路的壮士, 而是那个为你指引了正确方向的神秘老者。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元素想要给学生带来的启迪也就是发现生活中的美感, 体会真正的艺术。希望学生们可以在美术的学习中得到发现美的眼睛, 因为最美的艺术就在生活里。

参考文献

[1]王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流行艺术元素[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3) .

上一篇:中学老师的述职报告下一篇:谈课程、教师、学生与价值观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