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优化经营管理

2024-06-09

邮政储蓄优化经营管理(精选9篇)

邮政储蓄优化经营管理 第1篇

1 集邮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1 邮票管理缺乏战略思维

应指出的是, “票库”中的邮票不应当仅仅被视为集邮的原材料, 而应视为邮政企业的战略资源。这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首先, 作为有价证券和邮资预付凭证, 邮票发行是国家行为, 邮票经营必须接受国家监管; 其次, 邮政企业是邮票一、二级市场中的最大庄家, 对邮市的行情具有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力, 邮市行情的波动又反馈回邮政, 影响企业的资产价值。

1. 1. 1 邮票管理不当造成邮市动荡

邮政持有的邮票是以低于面值的价格来计算成本的, 因此邮票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存在较大的溢价, 紧俏品种尤其突出。由于缺少战略思维, 邮政企业往往不能很好地通过运用经济杠杆来平衡两个市场的关系, 容易陷入从二级市场“圈钱”的短期行为中。1997年“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严重超发曾导致邮市崩盘, 对邮政企业带来了持久的、巨大的负面影响。

1. 1. 2 邮票管理缺少章法

由于缺少科学的意识和方法, 邮政企业的邮票管理带有浓重的主观主义色彩, 管票、用票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决策, 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邮政各省分公司的邮票管理情况来看, 管得过松和过死的情况同时存在: 有些省份过度使用邮票, 造成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还有一些省份则相反, 对邮票设置了重重限制, 导致集邮业务无法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力被削弱。

1. 2 集邮品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邮票进入二级销售市场之后, 就成为了有价值、可以交换的特殊商品, 其主要形式就是集邮品。邮政企业的集邮品库存管理薄弱, 极大约束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 2. 1 经营考核制度的制约

过于关注局部经营效益和业务优化, 对集邮品库存风险重视不足, 是邮政企业的老问题。从2009年开始, 邮政企业才将集邮品库存的规模、周转率等指标纳入到管理考核指标中, 但在收入指标吃重的前提下, 各邮政分公司会优先考虑收入指标完成, 而牺牲集邮品库存指标。在经营形势不佳的情况下, 集邮品盲目开发、盲目进货、超前订货的行为屡见不鲜。开发上的松懈, 必然导致销售端的滞销、积压等问题, 如此恶性循环, 集邮品库存的膨胀就成为必然。

1. 2. 2 不能进行库存合理估价

邮政企业目前仍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法进行库存集邮品估价, 这就造成了虚夸资产的情况。部分库存集邮品的市场可变现的价值已经远远低于开发时的成本价, 但是由于采取历史成本计价, 这还被当成了重要的资产看待。一方面产品的市场价格不断下跌, 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上的限制而不能消化, 集邮品库存的包袱就会越滚越大。更值得忧虑的是, 邮政业于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 库存集邮品将带来新增税负, 直接侵蚀企业利润。

1. 2. 3 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邮政企业使用“集邮业务管理系统”进行集邮业务的管理。该系统由于服役较长, 存在功能上的缺陷, 制约了库存的有效管理。例如, 系统内各角色的数量被初始锁死, 随着集邮销售网点的新开张和撤并, 系统角色已经无法与门店一一对应, 对于营业网点数量极其庞大的邮政企业来说, 系统和实体网点的脱节直接造成库存集邮品无法准确追踪。

2 集邮库存管理优化对策

2. 1 建立邮票战略储备机制

邮票是邮政企业的排他性资源, 是集邮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管好邮票, 应当建立战略储备机制。

首先, 出台用票、管票相关规范。在中国邮政集团的层面上, 明确邮票储备、管理和开发用票制度, 管理架构、责任和义务等内容, 使各经营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杜绝盲目开发等短期行为。

其次, 邮政集团公司层面建立储备基金用于邮票收购。一方面可以稳定集邮市场行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自有资源的不足。

再次, 要扶植民间邮票收藏活动。邮票管理理想的状态是实现“藏富于民”, 让邮票最终沉淀在集邮者手中。缺少集邮者的参与, 集邮经营只能沦为企业和邮市间的零和博弈, 最终是市场萎缩乃至消亡。

2. 2 建立科学一体化的集邮品库存管理

集邮品库存贯穿了集邮价值链的全过程, 决策、产品开发、定价、销售等各环节的偏差都可能造成库存。因此, 优化集邮品库存的解决方案也应当关联到集邮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形成一体化管理。本文篇幅所限, 仅给出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

2. 2. 1 建立科学的库存考核机制

对于行政色彩浓重的邮政企业来说, 对集邮品库存管理的优化必须要落实到考核指标中, 才能引起管理层的充分重视。具体来说, 就是要进一步细化库存考核指标, 抓大放小, 只对关键指标进行考核, 并结合奖惩措施, 使得考核力度自上而下渗透直至基层员工, 树立起全员库存控制意识。

2. 2. 2 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来进行集邮品估价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按存货的历史总成本与当前市场变现价值孰低来计算提取存货价值, 它是对历史成本计价法局限性的修正, 体现了稳健经营原则。邮政企业应当根据这一计价方法进行库存集邮品估价, 将集邮品库存因市价下跌而形成的损失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当期损益, 而对于因市价上涨而形成的收益不予预计。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可以避免对集邮品库存认识上的偏差, 并为集邮品折价销售提供依据。

2. 2. 3 优化集邮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有效的集邮品库存管理需要以精确的信息管理为前提, 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更新换代, 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要准确追踪集邮品的去向。应当对集邮品进行条码化管理, 实现系统实时追踪集邮品的状态、流向、数量等信息, 便于决策。

二是实现库存实时分析和预警。将集邮品库存管理关键指标设置为自动分析模型, 像炒股软件一样实现后台数据处理, 便于实时分析。

三是可以进行科学的订货管理, 通过系统实现集邮品订货点提醒, 帮助销售人员作出正确的订货决策, 剔除不理性、不经济的订货。

2. 2. 4 建立常态化的库存清理机制

库存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丰田精益生产中的“零库存”也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一般来说, 如果不采取调控手段, 集邮品库存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趋于增加, 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 应建立常态化的集邮品库存清理制度, 将库存始终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集邮品的清理可分为三种模式: 打折销售、销毁和再开发。其中再开发就是将集邮品去除包装, 还原为邮票, 用于开发新产品。

3 结 论

邮政储蓄优化经营管理 第2篇

摘要:美国邮政每年投递超过2000亿件包裹,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运送这些包裹,这是美国邮政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HCAP模型协助美国邮政进行公路运输分析,寻找成本节约空间。通过HCAP模型,美国邮政目前每年已经实现过百万美元的成本节约。

背景

美国邮政的运输系统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物流系统之一,每年运送超过2000亿件邮件。它的陆路运输网络由多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美国邮政每年运送的邮件类型多样,包括信函、扁平件(例如专门放文件的超大信封)、包裹和期刊。每种类型的邮件都有其特性,从尺寸、形状到重量都各不相同,从而对分拣处理提出不同的要求。美国邮政对不同的邮件进行了分类,包括优先邮件、一类邮件(时限包括次日达、两日达、三日达)和标准邮件,每一类邮件都有明确的服务和时限要求。为满足不同类型邮件的服务要求,美国邮政建立了相应的转运中心,比如标准包裹和期刊在大宗(大体积)邮件处理中心进行处理,优先邮件用卡车运至优先邮件处理中心,对时限要求高的特快及部分一类和优先邮件用卡车从处理分发中心运送至航空邮件处理中心,进入航空运输网络。

虽然美国邮政每一个邮件处理中心都有其独特的使命,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着明显的交叉和重复的情况。比如货车在两个处理及分发中心之间进行运输的时候可能会在大宗邮件处理中心停留装卸;同时,本属 STC之间的运输也可能会在处理及分发中心装卸邮件。这些重复交错的网络运行明显增加了美国邮政的运输规划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平均每个工作日,美国邮政要在30000个终端(包括处理中心、邮局和其他终端)之间安排75000条路向。因此美国邮政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去管理其庞大而复杂的运输网络。

■大宗邮件处理中心

◆区间邮件处理中心

●处理及分发中心

图1:美国东北部邮政运输网络概况

目标

作为一个分析工具,高速公路运输分析系统模型(简称HCAP模型)的作用在于减少公路运输成本的同时保证了投递的及时性。这套系统协助美国邮政分析运输网络的路径和日程安排,同时它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能够应用于不同层次的网络,比如说可以应用于全国各大转运中心、或者东北部的邮件处理中心,还可以专门用于全国的大宗邮件处理中心(详见模型解决方案章节)。

HCAP模型除了能够应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网络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一个标志性问题,这个问题是由不同处理中心之间的邮件收发需求以及各种可灵活运用的运输资源所共同产生的。HCAP模型能够优化这些由邮件收发需求带来的各种运输问题,同时寻求潜在的能够实现满足这些邮件收发需求的路径选择。因此在模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明确所有的邮件收发需求以及各种潜在的运输路径选择。这里讲的邮件收发需求指涉及不同类型邮件在各个处理中心之间的接收与投递。

HCAP模型的目标是优化现存的运输网络,也就是说,降低网络运行成本。

模型的目标不是为了打造一个全新的运输网络,而是去分析各种潜在的运输路径选择。该模型运用探索法和业务洞察力生成新的运输路径,以供模型在优化运输网络的过程中进行选择。HCAP模型能够在现存和各种新的运输路径选择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最优的运输资源组合。

模型解决方案

HCAP模型优化了美国邮政运输网络各个组成部分的综合利用。该模型尤其着力于解决同时收发运输路径问题(VRP/PD)。Bodin和Golden在1981年对各种运输路径问题(VRP)进行了分类。VRP模型明确了在各个终端进行路径运输的优化方案。以下是模型三大基础组成部分:

终端:指在运输网络中所有的实体场所。在HCAP模型中,终端指的是像处理分发中心、STC、航空邮件和大宗邮件处理中心等进行邮件接收与分发的场所。

总包:指的是在各个终端之间进行分发运输的邮件。在HCAP模型中,它指的是在特定时间窗内从出发地运至目的地的邮件量,同时也可以表示具有特定服务标准的某一类邮件(例如一类邮件、从纽约至三藩市的三日达邮件)。模型中的总包分为两类:可分割总包与不可分割总包。

路向:在HCAP模型中,路向指的是在特定时间窗内把总包从出发地运至目的地所采用的各条路径。路径可能是一站式的,也可能中途作多次停留,每次停留都可能在某个邮件处理中心收发邮件。路向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货车的运能、每一站到达和离开的时间以及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路向的定义在HCAP模型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路向集合的产生基于由美国邮政的合约承包运输商组成的高速公路网络。

对于模型中出现的多站式路向,我们运用另外一个概念来描述:

路径:每个路向可以由一系列连续站点之间的路径来组成。直接路向可以只

有一条路径,直接从出发地达到目的地。多站式路向可以有不同的路径,每条路径连接着两个处理中心。

美国邮政的每一个处理中心既可以作为出发地又可以作为目的地,因此在实际情况中每一个处理中心都可以同时接收和分发邮件。HCAP中的同时收发运输路径模型(VRP/PD)在分派收发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以下约束:

分派约束:每次的邮件收发量必须被安排在一条或多条可实现的路向之中,路向要让邮件的收发任务在特定的时间窗内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

容量约束:对于路向中的每一条路径,每一次的邮件收发量必须小于或等于路径的容量。HCAP模型允许每一条路向中路径拥有不同的容量,因此在模型的应用中,美国邮政可以把一些原本不在模型计算范围内的邮件量列入模型的其它路向路径当中。

最小成本:可同时满足分派约束和容量约束,成本包括在确定路向时所发生的固定成本,以及在计算某一条特定路径邮件投递总量时所发生的变动成本。

在的同时收发运输路径问题(VRP/PD)中寻求最优和次优解决方案的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包括使用各种商业软件和软件库。在这些方法之中选择的时候,可以运用以下要求进行评估:

(1)解决时间:HCAP模型计算最优或次优方案的时间是非常快的,通常的解决时间都不会超过几分钟(简单一点的问题甚至几十秒就可以了),次优方案的解决时间一般只占最优方案的百分之一左右。

(2)最优性:方案必须是最优或次优的。如果不是的话,方案将不会对现状带来任何“明显的”改善,这种改善只需简单的检查就能发现。

(3)可扩展性:模型当初的设计容量大概是几千条路向,未来要扩展至上百万条路向。

(4)灵活性:由于同时收发运输路径问题(VRP/PD)是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对模型的要求额外增加了的这种情况将无可避免。

(5)有效性: 第一个方案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后四个月内得出。

优化邮政网点装修改造的项目管理 第3篇

1 长期规划

以前旧的装修改造模式: (1) 洒花露水模式, 每个邮政网点都进行出新改造, 全面铺开, 但仅仅刷个白、出个新, 或者仅仅进行局部调整, 但每次都不彻底, 过了一两年, 再重新来一遍。这样, 邮政网点不但档次上不去, 而且白白浪费了有限的装修改造资金, 满足不了邮政的转型发展。并且出新不断, 也给顾客和邮政网点造成诸多不便, 意见很大。 (2) 被动装修改造模式, 邮政网点破旧不堪, 严重落伍, 已无法满足邮政经营需求, 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这才启动装修改造, 这样更是严重滞后了邮政的发展。

每五年, 国家都制定一个纲领性文件,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新的五年规划, 目前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布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同样, 邮政网点装修改造也应当提前制定一个长期规划。这样, 可以按照已制定的长期规划, 有计划、有条理、连续性地进行邮政网点装修改造。这样, 邮政网点始终能保持常新状态, 始终都以最好的面貌展现给顾客。

2 当年计划

(1) 根据长期规划, 提前制定当年邮政网点装修改造计划。邮政网点在网点业务淡季进行装修改造, 将邮政网点停业改造的影响降到最低, 从而在业务高量期, 将积蓄的能量爆发出来, 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2) 和业务部门通力合作, 预测确定业务高量期和业务低量期。在工程招标过程中和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 明确施工工期, 制定奖罚措施条款, 确保装修改造在业务低量期完成, 在高量期来临前完成, 避免将装修改造拖到高量期, 造成业务损失。

(3) 将当年计划和业务培训有机结合到一起。业务培训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最好方式,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 邮政企业快速转型发展, 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必须进行相应的知识储备, 应当充分利用邮政网点装修改造的空档期, 对邮政网点的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业务培训, 有针对性的拾遗补漏, 提升业务能力, 提高职业素质, 增强邮政的发展后劲, 积蓄邮政的发展动力。

(4) 邮政网点绝大部分地处繁华的闹市区、城市主干道, 应当做足功课, 收集周边的相关信息, 对地铁、高架、隧道、道路等大型市政项目信息要敏感地分析。在市政项目施工期间, 同步完成该区域的邮政网点装修改造, 最大限度地将市政项目施工对邮政业务量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3 设计管理

设计是装修改造的第一步, 指导装修改造的大方向, 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邮政网点的最终效果。同时, 设计也是控制整个装修改造造价的重要阶段, 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多少和施工工期的长短。

(1) 标准化设计。邮政网点的装修改造有统一的全国标准, 采用标准化设计, 可以批量处理, 提高设计速度, 节约设计费用, 提高设计效率, 快速推进邮政网点的标准化。

(2) 特色文化设计。邮政网点也需要有一些特点和亮点, 不能全部千篇一律, 可以像南京夫子庙邮局, 利用地理资源优势, 通过修旧复原, 突出民国元素, 吸引眼球。其他类似的还有南京云锦博物馆主题邮局, 都是和当地文化相结合, 形成自己独有的主题风格。这样不仅展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满足了不同用邮人群的需求, 同时也提升了邮政网点的人气, 使之成为有亮点、有特色、有品位的邮政网点。

(3) 邮政网点可以考虑增加对外洗手间。目前, 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的营业厅都有对外洗手间。我们外出, 需要用洗手间的时候, 最先想到的就是寻找肯德基、麦当劳的营业厅。我们的营业厅也可以借鉴学习, 这样虽然会增加很大的工作量, 但也会带来相当大的人流量。人引进来了, 业务宣传跟得上, 业务量、收入自然也会跟着上。

4 招标管理

邮政网点装修改造, 一般通过内部邀请招标, 这样可以建立一个施工单位的数据库, 根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 确定A类B类C类三种, 并确定施工单位的业绩打分。例如:数据库内A类5家单位, B类5家单位, C类3家单位。

一类网点招投标随机选择, A类3家单位, B类2家单位, C类0家单位;二类网点招投标随机选择, A类3家单位, B类2家单位, C类1家单位。

评标办法, 采用投标报价打分+施工单位业绩打分的模式, 两项打分所占比重在开标前随机产生, 这样增加了投标的不确定性, 确保招标的公平、公正, 避免了施工单位的恶意低价竞争。

通过这种机制, 优质高效的施工单位增加了投标的机会, 更增加了中标的机率。

5 施工管理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通过PDCA循环, 不断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四项活动滚动循环, 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 进行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进, 不断增强施工管理能力, 从而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 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有很多, 如工程实际与施工图纸不符, 相关专业发生冲突, 设计方案现场无法实施。因而, 必须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才能防止施工图设计产生漏洞, 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

施工工期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 不能过分地压缩工期, 否则就会造成盲目地加快施工进度, 抢工期, 忽视工程质量。同时, 也不利于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工期的考核。工程质量是工程的基础, 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不仅仅影响到相关单位的利益, 更会威胁到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施工管理, 必须合理确定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目标, 加强成本、进度、质量三大控制, 统筹兼顾, 反复协调, 使得三者协调统一, 从而达到整体工程的最佳效果。

6 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 对施工现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疏忽了这方面的管理, 将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耽误工期。如果造成施工人员伤亡, 更会影响工作效率, 影响施工进度, 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工期延误。

(1) 施工前, 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 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险防范技巧。

(2) 督促、检查施工单位购买工程保险, 合理转移施工风险,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工程保险也不是万能的, 不能解决所有的风险问题, 只是转移部分重大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害。有了工程保险, 仍然需要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做好安全记录, 对临时用电、防火消防、临边洞口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

7 工程验收

(1) 档案收集整理。利用图纸和相关数据, 建立一个邮政网点的大数据库, 建立起数字化的邮政网点。不仅可以为下一轮装修改造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资料, 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而且也能为其他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2)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终身制。设立工程责任主体铭牌, 将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的单位名称, 责任人姓名, 联系电话, 在邮政网点挂牌。一是明确责任人, 增强责任人工程质量意识, 二是质保期内能直接、快速联系到相关责任人, 快速处理并解决问题。

(3) 建立末位淘汰制度。每年组织各部门进行工程回头看, 对竣工工程进行总结, 重新确定施工单位业绩打分, 连续两年评为C类的单位, 进行淘汰。同时也引进一些新的单位, 增强竞争机制, 使得施工单位增强忧患意识, 积极进行内部管理, 提高施工质量。

8 结束语

随着邮政不断深化改革, 进一步转型发展, 对邮政网点装修改造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总结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模式, 优化和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力争将每个邮政网点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和成功典范, 充分展示出邮政的新风貌、新文化和新特点。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2]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邮政储蓄银行合规管理年论文 第4篇

对加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近年来,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席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随《商业银行台规风险管理指引》的发布,合规风险管理更引起了国内银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出发,结合邮储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关键词:邮储银行;合规;合规风险管理。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暴露重大违规事件.财务损失数量惊人,机构声誉严重受损,严重危害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大量合规失效的案例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合规性挑战。由于邮政储蓄长期只作为邮政的一个内设机构进行经营管理.其合规风险的管理机制相对比较薄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随着各种业务的广泛开展,其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亟待加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

一、加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①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是邮储银行主动适应金融业发展和外部监管新要求的需要。随着银行业务的目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监管机构要持续跟踪单个机构的风险变得日益困难。国际银行业和监管当局清醒认识到加强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20xx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合规和合规部门》,明确了商业银行应遵循的合规管理的十项原则。中国银监会于20xx年10月颁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跻身国内商业银行的前列,必须加强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建设,主动做好合规管理工作。以更好适应外部合规监管的需要。②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是邮储银行持续稳健规范经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必须以规范经营和科学管理为基础。邮储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随着经营压力和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一些机构和工作人员总是片面认为“中规中矩会影响发展”.从而导致在追求业务的片面发展过程中埋下了隐患。而大量实践表明,具有良好合规风险管理的银行必然具有持续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恰恰是能给银行带来财富收入和声誉价值的不竭源泉。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实现持续稳健经营的内在要求,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健全有效内控体系的重要基础。294 特区经济sfiedaizone economy 20xx年8月③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是提高邮储银行制度执行力的核心所在。近年来邮储违规问题频频曝光.大案要案时有发生,综观这些案件发生的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机制在表面上有序运行,其实却因没有合规经营而被架空。通过对中外资银行风险管理质量的差异性比较发现,中资银行其实不缺制度.真正缺的乃是执行力。如果银行忽视、贬低、淡化合规经营和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防范就会落空,重大案件自然会发生,再好的制度、措施都会失灵。而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就是为了保证各项制度、政策和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现状.①对合规风险认识存在误区,合规管理理念有偏差。有些银行认为在经营过程中“只要不违法。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在利益的驱使下挖空心思“打擦边球”.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猫鼠游戏。有些银行认为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强调重视合规必然会束缚企业的手脚,使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减弱。有些银行认为合规管理会助长员工被动的“不做不错,只求太平”的消极态度,导致业务停滞不前.影响员工工作热情和士气。②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防范和控制流程不严密。从目前情况看,邮储银行在合规管理框架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邮储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散落于稽核、审计、财务等不同部门,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政出多门.这种模式使得合规风险管理职能不能有效独立于经营职能。二是邮储银行特别是基层机构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合规万方数据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合规管理岗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还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合规风险管理架构。③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缺失,影响合规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邮政储蓄优化经营管理 第5篇

关键词:中国邮政,业务,优化

一、背景

中国邮政通信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有组织的通信活动。近代邮政大体上是由大清邮政和中华邮政两个阶段构成。而新中国的成立, 开启了我国邮政事业的新纪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邮政有着健康、快速的发展, 邮政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 服务项目也越来越丰富, 并且同一些外国相关企业进行了合作;1998年实行的邮电分营, 让中国邮政更快地实现了自我发展, 中国邮政的整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目前, 中国邮政主要有以下业务:

此外, 中国邮政的网络覆盖面也非常大, 邮运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三网资源”为中国邮政的各类业务做了良好的设施设备保障;在全国拥有良好的配送体系, 设有北京、南京、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及沈阳七个配送中心, 2800多条终端配送线路, 6.6万余个局所服务网点, 各类邮政汽车5万辆, 专用邮政运输飞机10架, 邮船5艘, 火车邮箱406辆, 邮路总数2.1万条 (航空邮路1034条, 铁路邮路164条, 汽车邮路1.5万条。邮路单程总长度340.6万千米) 。

除了拥有庞大的网络资源外, 中国邮政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专营优势——专营权。我国2009年4月新修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五条中明确规定: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递业务, 由邮政企业专营。第五十五条规定: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 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另外, 与此相关的配套细则还对单件小重量的快递做了邮政专营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发展, 中国邮政于2003年成立了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邮物流依托于中国邮政, 以一体化精益物流、区域配送、货运代理、分销与邮购等四大板块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重点为IT、医药、出版、汽车配件、高档消费品、烟草、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国内外大中型制造企业、品牌流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高层次精益物流服务。

中国邮政在六十年的改革、发展与创新中, 不断完善网络建设和业务运作, 方便了人民生活的同时, 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核心业务优势不明显

从中国邮政所经营的业务来看, 中国邮政选择的是多元化的运作模式。当然, 中国邮政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还是以函件业务作为核心。但是, 邮务类业务并不是中国邮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以2008年为例, 邮务类业务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47.1%, 而邮政金融类业务的收入占了52.9%。相比而言, 美国邮政的核心业务是信件业务, 即一类邮件 (账单、结算表、书信等) 和标准A类邮件 (广告邮件) , 这两类邮件加起来占邮件总量的90%, 占邮政总收入的80%。中国邮政在国内邮务业中不论是网络资源还是政策支持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但此类核心业务并没有明显的核心竞争力。

2、邮务速度慢, 业务区分不明显

虽然中国邮政有着多种邮务业务, 如普通包裹、快递业务、中速快递等, 各种业务也有明显的加分区分, 但是这些业务的服务并没有很清晰的界限。以上海到广州为例, 快递包裹速度大约是6~14天, 而普通包裹为4~17天, 有时就出现快递收费高、速度慢的情况, 尤其是淡季的时候, 快递包裹的优先处理并没有明显的实质意义。而且, 不论什么业务, 速度快慢不均, 不能给顾客一个较精确的时间保证。此外, 不同局的服务标准也不同, 比如相同的业务, 有些局就能免费上门投递, 有些局就要单独收上门服务的费用;不同的业务, 除了速度上稍有差别, 其他的服务品质差异也不是很大。也是由于以上原因, 造成了中国邮政相似业务相互形成内部竞争, 包裹、快递、中速快递之间各自制定一些政策, 导致多元化不仅没有增强总体竞争力, 反而产生了消极作用。

3、资费束缚

以邮政包裹价格为例, 邮政包裹价格按使用了十多年的铁路运输方式计价。如今市场对邮务业务的速度等要求越来越高, 而这种复杂的计费方式很不适应这样的市场。作为小件物品寄递, 都是采用大宗货物运输按里程计价的方式, 这很难拓宽业务市场。再加上业务的品质差异不明显, 如普通包裹和快递包裹业务, 都实行无偿投递到户, 二者价格有差别, 但服务标准差异并不大, 这让顾客觉得这些业务的收费很不合理。

4、运营成本高

由于中国邮政有着国企的背景, 员工福利等方面就一直延续着比普通民营物流企业高的管理费用。且由于邮政专营业务属于普遍服务, 业务范围不仅包括函件、包件等基本业务, 而且还承担着军邮、边防通信、盲人邮件和党报党刊的发行等诸多政策性业务。这些业务都是严肃的政治任务, 既是中国邮政服务的特色所在, 也使中国邮政任务更加繁重、成本更加高昂。而相应的补偿机制还没有建立, 中国邮政承担着沉重负担。

5、业务流程不科学

中国邮政的悠久历史, 虽然有利于其的品牌形象树立, 但几十年不变的管理运作方式也阻碍了中国邮政的发展。分析近三、四十年来的业务处理流程, 中国邮政基本业务的处理流程基本不变, 例如, 包裹无论大小件急性质如何都要装入邮袋等, 手续繁琐, 运行成本高;业务受理门槛高, 对禁限寄的规定范围过于大;对包装要求、尺寸重量也过高过严等, 都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业务的接收。

三、优化建议

1、优化业务品种

优化业务品种, 目的是为了突出核心业务的特色, 增强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也就是要明确各业务的服务品质。首先, 如包裹业务, 顾客看中的是送达时间, 那么可以主要按照送达时间的差别来定价。普通包裹、快递包裹、经济快递包裹、次晨达业务以及中速快递业务等, 分别有明显的时间区间。其次, 在划分时间区间的基础上, 还可在各区间内根据寄出地和寄达地的城市规模、交通状况、发达状况、顾客的个性化要求等再进行一定的价格细分, 在大众化的标准业务为主打的同时, 也提供一些有价格梯度的个性化业务。第三, 价格融入季节浮动的设计, 通过价格浮动的影响, 调节淡旺季的业务量, 降低旺季的业务量也有利于保证旺季时的业务质量;第四, 在各业务的定价上, 考虑采用价格歧视, 让各个经济收入层次的消费者都能有可选业务。第五, 为不同目标客户量身打造最方便的业务, 如经济型、商务型、大宗型等;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品质的服务, 如上门取件、上门递送、价格优惠、配套金融保险业务等;通过差异化的服务, 提高每个差异化层面的反应速度。第六, 主要全国各局的业务标准化, 在制定了一套可行的业务规划之后, 应该在全国的所有邮政分点统一执行。

2、邮政与物流的网络和资源相整合

邮政网络与物流网络还是有不同。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 网络范围通达整个服务区域, 在每个区域内, 邮政网络是具有唯一性的。网络规模、结构比较固定, 网点较多、较全面;而物流网络则不然, 一般的物流网络的寄出地和寄达地不像邮政那么固定, 网络不固定, 每次是根据任务的不同而临时确定运输路线, 整体来说比较灵活, 但面向顾客的门店还达不到邮政网点那么发达。

为了提高邮政的服务质量, 提高邮政邮务类业务的速度和效率, 可以将中国邮政的邮政网络和中邮物流的物流网络进行整合, 甚至将二者可共用的资源也进行整合, 提高双方资源的利用率。借助邮政网络的成熟度, 更快地发展中邮物流;借助中邮物流的网络和资源, 优化市场定位高的业务速度和质量。

3、退件处理

邮政的邮务业务也不可避免地有“逆向物流”, 由于顾客邮资不够等原因造成不能投递的需要退回、寄出之后没人查收的也需要处理, 这些业务虽不是主要业务, 但也不可小觑。退件业务相当于没有邮资的投递, 所以应该要有适当的处置方法, 以尽可能地降低退件处理的成本。

对于由于不能投递造成的退件, 相对来说处理比较简单, 退回到寄出邮局即可。但这就要求邮政在信息方面有较全面的记录, 遇到此类退件时能快速查找到寄出邮局。

对于寄出后没人查收的, 为了提高业务质量, 可分为两步处理。首先, 在顾客办理投递业务时, 就要求顾客注明如果没有投递成功是否退回以及收件方的有效联系方式。当寄达后超过一定时间没人查收或投递不出, 则邮件包裹等由最近的邮局保管。邮局按照统一的方式, 按顾客留下的联系方式, 通知收件人到何处取件。这样既能避免由于收件地址错误而使收件方收不到邮件而产生的退件“逆向投递”, 也可以降低多次投递的成本;降低了退件处理成本的同时, 提高了服务质量。其次, 如果退件在邮局保管超过一定期限仍然没人取件, 则视为需要“逆向投递”的退件, 如果顾客要求退回, 则按照正常程序, 完成退件。

此外, 定期对退件数量和处理方式及其成本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退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由于邮政方面的原因, 则应想办法改进, 例如规范投递地址的填写等, 以尽可能地减少无利润的存储和投递量, 从而降低逆向物流的成本。

4、邮政人员任务“多元化”

中国邮政的邮递员, 承担着一定的“配送”业务, 他们骑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 完成着一些信函的投递。但是基层的邮政员工, 大多知识水平有限, 只从事简单的递送任务。相同的配送路线、相同的人工成本, 如果邮递员等邮政人员熟悉两种或更多的业务, 如让邮递员熟悉一些发行业务和金融保险业务, 在上门投递的同时进行一些报刊、保险、金融业务的推广, 并适当地完成一些报刊订阅、保险销售的业务。同时, 由于邮递员和邮局窗口人员是最接近顾客的员工, 可以对他们的培训, 提高服务水平, 并通过他们及时了解顾客需求、挖掘潜在需求。

如果能通过对邮政的员工进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使他们能高质高效完成几种业务, 不仅让顾客体会到邮政服务的贴心周到, 且将邮政的核心业务与金融等业务相结合, 利用原来只完成一份任务的物质、人力资源, 达到多倍的收效。

5、业务区域管理

作为万国邮联的协议国, 中国邮政还有义务承担10千克以下国际包裹的寄递服务。所以国内国外, 中国邮政的业务范围覆盖范围很大。

就国内而言, 全国各省市区、直辖市都有大大小小的邮局, 不像一般的民营物流企业, 服务范围只覆盖经济较发达、交通较便利的地区。所以, 应当对全国所有服务网点进行分类管理。类似库存管理中的ABC法, 将全国所有业务进行分析, 结合各地的社会、经济、交通、市场等情况, 将服务范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些地区市场基础好, 业务量也相对较大, 电子商务也比较发达, 与其他物流企业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 对国际业务、快递业务、商务业务、大宗业务要求比较高, 所以应注重这些业务的响应与服务质量。

第二类主要是华南、华北、西南、中部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一定的市场基础, 市场也处于上升期, 有很大的潜力, 所以要注重深挖市场潜力, 拓宽市场。可以结合这些地区的当地特色, 如云南的菌类、花卉、药材等, 开发一些特色的季节性包裹业务。

第三类主要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和偏远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较差, 市场能力也受到一定的约束, 所以应着重这些地区可能的主要业务, 即普通信件、储蓄、普通包裹业务, 也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一些特色业务。

当然, 各区域的特色业务, 虽然不是在整个邮政进行推广, 但也要做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 在所涉区域内进行标准化。

对于国外业务, 寄达地比较分散, 范围也很广, 但也可以效仿国内的区域划分原则, 对全球服务区域进行科学管理, 突出各区域的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业务的区域管理, 抓住市场特点, 提高重点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资源使用效率, 有针对性地提高核心业务的服务质量, 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也控制了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晓辉.邮政专营权与未来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7.

[2]、胡宏.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9.

[3]、黄莺, 陈徐.邮政包裹业务创新发展研究[J]. 邮政研究, 2007.23 (4) : 31-33.

邮政储蓄优化经营管理 第6篇

随着邮政应用系统网点的访问量越来越大, 采用Oracle数据库的应用系统也随之不断增多, 数据库系统的性能问题就越来越突出。采用什么样的Oracle数据库优化技术能够更好地保证邮政应用系统平稳运行显得越来越重要。

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尽可能少的磁盘访问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要评价数据库的性能, 需要在数据库调节前后比较其评价指标: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之间的权衡、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库的命中率以及内存的使用效率, 以此来衡量调节措施的效果和指导调整的方向。

对Oracle数据库进行性能调整时, 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因为系统在前面步骤中进行的调整可以避免后面的一些不必要调整或者代价很大的调整。

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阶段入手:

(1) 设计阶段:对数据库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使之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系统开销达到最小:

(2) 数据库运行阶段:采取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级的一些优化措施来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二、在系统设计开发阶段调整数据库

为了充分利用Oracle数据库的功能特性, 在设计应用系统时, 数据库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业务情况 (如访问量或客户端数量) 和现有资源状况 (如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 考虑系统结构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1) 调整数据库结构设计。

不同的数据库结构设计会使应用系统性能有很大不同, 合理有效的数据库结构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系统性能。比如对于邮政代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是一个基于B/S结构的Web应用, 经营分析和统计功能要求数据资源很大,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数据库设计时使用临时表, 加快统计分析的速度。

(2) 恰当使用分区、索引及存档功能。

如果某种业务的数据量增长非常快, 可以考虑存放该业务的数据库表是否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分区功能:对于经常访问的数据库表是否需要建立索引:对于经常访问但是当业务流程完成后不再变动的数据可采用放入历史档案的方法来实现应用系统中访问尽可能少的数据量。报刊发行系统是一个全国大集中的处理系统, 每年报刊订户卡片的数据量非常可观, 为了加快处理速度, 方便用户查询, 可以采用分区表设计, 将订户卡片按年度分区存放。

(3) 调整硬盘I/O。

调整硬盘I/O是在应用系统开发之前完成的。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将组成同一个表空间的数据文件放在不同的硬盘上, 做到硬盘之间I/O负载均衡。在磁盘比较富裕的情况下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将表和索引分开:创造用户表空间, 与系统表空间 (system) 分开磁盘存放:创建表和索引时指定不同的表空间:创建回滚段专用的表空间, 防止空间竞争影响事务的完成:创建临时表空间用于排序操作, 尽可能地防止数据库碎片存在于多个表空间中。电子化支局系统就是遵循以上原则, 实现硬盘之间I/O负载均衡。

(4) 确定数据块大小和存储参数。

由于数据库的块大小在数据库创建以后就不能再修改 (除非重建数据库) , 因此为了减少数据链接和行迁移, 并提高磁盘空间的利用率, 在设计数据库时要确定合适的数据块大小和存储参数。通常根据样例数据确定数据块大小, 而根据业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存储参数。

(5) 充分利用系统全局区域。

SGA (Shared Global Are) 是Oracle数据库的心脏。正确的SGA大小对数据库的性能至关重要SGA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块缓冲区 (Database buffer cache) 是SGA中的一块高速缓

存, 用来存储从数据库重读取的数据块 (表、索引、簇等) , 因此采用Least Recently Used (LRU, 最近最少使用) 的法进行空间管理。

2、字典缓冲区。该缓冲区内的信息包括用户账号数据、数据文件名、段名、盘区位置、表说明和权限, 它也采用LRU方式管理。

3、重做日志缓冲区。保存为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前滚操作。

4、SQL共享池。

保存执行计划和运行数据库的SQL语句的语法分析树。另外, SGA还包括大池、JAVA池、多缓冲池。但是主要是由上面4种缓冲区构成。一个足够大的内存区可以把绝大多数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只有那些不怎么频繁使用的数据, 才从磁盘读取,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内存区的命中率。

(6) 高效地进行SQL语句设计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优化SQL对数据操作的表现:

(l) 减少对数据库的查询次数, 使用快照和显形图等分布式数据库对象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查询次数。

(2) 尽量使用相同的或非常类似的SQL语句进行查询, 这样不仅充分利用SQL共享池中的已经分析的语法树, 要查询的数据在SGA中命中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3) 限制动态SQL使用, 虽然动态SQL好用, 但是即使在SQL共享池中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查询值, 动态SQL也会重新进行语法分析。

(4) 避免不带任何条件的SQL语句的执行。没有任何条件的SQL语句在执行时, 通常要进行F玲, 数据库先定位一个数据块, 然后按顺序依次查找其它数据, 对于大型表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 如果对有些表中的数据有约束, 最好在建表的SQL语句用描述完整性来实现, 而不是用SQL程序中实现。

(6) 可以通过取消自动提交模式, 将SQL语句汇集一组执行后集中提交, 程序还可以通过显式地用COMMIT和ROLLBACL进行提交和回滚该事务。

(7) 检索大量数据时费时很长, 设置行预取数则能改善系统的工作表现, 设置一个最大值, 当SQL语句返回行超

三、在数据库运行阶段调整数据库

数据库运行阶段调整数据库包括两个方面:操作系统级的调整:数据库级的调整。

1、操作系统级的调整

实施操作系统级调整可以通过减少内存交换来实现。

内存交换 (swapping) 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内存开销, 应将它最小化。运行在Solaris Unix操作系统上的Oracle数据库, 可利用vmstat或sar命令来检查交换, 查看到系统级内存和硬盘I/O的使用情况, 调整Unix数据缓冲池的大小、每个进程所能使用的内存大小等参数。

若系统内存交换较多, 且需要节省内存, 可采用以下措施:

(1) 避免运行不必要的系统daemon进程或应用程序进程:

(2) 在不明显影响数据块命中率的前提下减少数据库缓冲区的数量, 以释放一些内存:

(3) 减少Unix文件缓冲区的数量 (特别是在使用裸设备时) 。邮政代理开放式基金系统中为了避免对内存资源的竞争, 有些参数以文件形式存放, 减少使用共享内存技术, 从而避免内存交换的出现。

2、数据库级的调整

每一个Oracle实例都是由一组Oracle后台进程和SGA的一个内存区组成的。这组后台进程会自动读写数据库的数据文件, 因此, 数据库性能可以被这些因素所影响:SGA各部分的分配是否合理, 使用效率是否正常:I/O和锁竞争是否较多。SGA中:共享池、数据块缓冲区是SGA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共享池 (shared pool) 。

共享池存放库缓存 (存储共享SQL和PL/SQL区) 和数据字典缓存 (数据库对象信息) 以及会话期间信息 (对于MTS) 。由于这些信息是应用程序需要经常访问的, 因此这些信息需要保持高的命中率。

(2) 数据块缓冲区存放用户所经常访问的数据文件的数据块内容以及用户修改的数据内容。数据库把数据文件里的内容读到内存中, 下次需要时直接从内存中读取, 从而减少了磁盘的I/O和响应时间。当然, 一般只在比较小的数据表 (如常用代码表) 才缓存到内存中。

由于数据块缓冲区中不可能存放所有的数据, 因此可使用LRU算法来确定移出哪些数据块, 但又尽量保证有较高的数据命中率。

(3) I/O和资源竞争。

由于有众多的进程要写数据文件, 因此需要通过I/O调整来解决I/O瓶颈问题。如果在设计阶段有效地考虑了表空间的合理分配, 就能有效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I/O竞争。在数据库运行时, 由于数据的动态增长, 原来分配给表或索引的空间已经用完, Oracle会自动分配空间给这些数据库对象。而这个动态分配会对系统性能有所影响, 所以要求:避免动态空间管理表空间的本地化管理, 以减少与数据字典表空间的磁盘竞争。

另外, 在Oracle中, 需要采用一些机制来保证数据库对象在使用期间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如使用锁存器 (latch) 、锁 (lock) 等。因此争用和这些机制相关的资源会影响数据库的性能。为了减少这种资源竞争, 可以通过调整数据库的相关初始化参数 (如db_block_lru_latches、dml_locks) 来减少资源的争用, 优化数据库性能。

(4) 利用数据后台处理方案减少网络流量

(l) 合理创建临时表或视图

所谓创建临时表或视图, 是根据需要在数据库基础上创建新表或视图, 对于多表关联后再查询信息的可建新表, 对于单表查询的可创建视图, 这样可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容量大、可扩充性强等特点, 所有条件的判断、数值计算统计均可在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统一处理后追加到临时表中, 形成数据结果的过程可用数据库的过程或函数来实现。

(2) 数据库打包技术的充分利用

利用数据库描述语言编写数据库的过程或函数, 然后把过程或函数打成包在数据库后台统一运行包即可。

(3) 数据复制、快照、视图, 远程过程调用技术的运用数据复制, 即将数据一次复制到本地, 这样以后的查询就使用本地数据, 但是只适合那些变化不大的数据。使用快照也可以在分布式数据库之间动态复制数据, 定义快照的自动刷新时间或手工刷新, 以保证数据的引用参照完整性。调用远程过程也会大大减少因频繁的SQL语句调用而带来的网络拥挤。

多CPU和并行查询方式的利用

(5) 尽量利用多个CPU处理器来执行事务处理和查询CPU的快速发展使得Oracle砚越来越重视对多CPU的并行技术的应用, 一个数据库的访问工作可以用多个CPU相互配合来完成, 加上分布式计算已经相当普遍, 只要可能, 应该将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CPU请求分开, 或将CPU请求从一个服务器移到另一个服务器。对于多CPU系统尽量采用Parallel Query Option (PQO, 并行查询选项) 方式进行数据库操作。

(6) 使用PQO方式进行数据查询PQO方式不仅可在多个CPU间分配SQL语句的请求处理, 当查询的数据处于不同的磁盘时, 一个个独立的进程可以同时进行数据读取。

(7) 使用SQL*loader Direct Path选项进行大量数据装载

使用该方法进行数据装载时, 程序创建格式化数据块直接写人数据文件中, 不要求数据库内核的其他I/O。

四、一些常用的性能优化手段和工具

Oracle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一些工具和脚本来获取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和优化的方法。如使用utlbsta。t sql和utlesta。t sql脚本获取一段时间内数据库的内存、磁盘I/O等的情况:使用动态性能视图和数据字典视图来获取命中率和系统等待事件等信息。当然, 也可以使用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图形化工具来监控。同时还可以结合邮政应用系统的特点编写一些实用Oracle性能测试小工具, 对专用测试工具进行必要补充。

摘要:Oracle数据库在邮政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其性能优化直接关系到邮政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以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基本原则为出发点, 阐述了在数据库设计阶段如何避免竞争和如何优化数据访问, 在数据库运行阶段如何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例级别上调整内存和I/O来达到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各种技术。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邮政应用系统,性能优化

参考文献

[1]盖国强, 冯春培, 叶梁, 等.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第4版)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邮政储蓄优化经营管理 第7篇

一、民族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

目前湘西州建成邮政储蓄联网网点100个, 电子汇兑联行网点96个, 邮政储蓄绿卡结存户达6.6万户。截至2008年9月底, 湘西州邮政储蓄各项存款余额为249884万元,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全州金融机构第4位, 占全县金融机构储蓄存款规模的16.95%, 而同期贷款余额为1783万元, 占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0.14%, 其资金“抽水机”效应依然十分显著。

二、民族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的困境

难点一:人才弱势。调查显示, 邮政储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 尤其缺乏懂金融、会管理的专业人才, 难以满足银行商业化经营要求。随着各项银行业务的开展, 其业务生疏效率低、拓展难, 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在发展公司业务、贷款业务等一系列新业务中矛盾尤为突出, 与其他商业银行在操作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在较低的薪酬水平导向下, 难以引进高端人才和具有实际经验的操作人才。

难点二:行政瓜葛。目前, 银政不分体制是困扰邮储银行改革进一步深入的最突出、最主要的问题。长期以来, 邮政储蓄作为邮政局一个内设部门, 其财务、人事等权力均由邮政企业掌握, 虽然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成立, 但仍受邮政企业的双重管理, 无法按现代金融企业实现自主经营。在收入分配上, 各自网点的创收分别归银企双方各自所有, 邮储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安全保卫守押等大量重要的后台支撑都由邮政企业在提供和保障。这种脱钩不彻底和多头管理导致整体无法形成合力, 影响邮储银行的正常工作和业务开展。

难点三:产品单一。中间业务种类少、面窄, 效益差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共性。目前湘西州邮储银行仍以储蓄和汇兑为主, 开展的代发工资、代收话费等几项规模小且没有手续费的中间业务, 缺少统一的操作流程和有效的组织管理, 制约了中间业务规范、健康地发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规模较小, 市场营销能力不强;对公业务发展缓慢, 全州只有一个网点办理对公业务,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不能办理跨行转账业务, 一些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大户根本没有考虑在邮政储蓄银行开设基本结算账户, 截至9月底, 全州对公存款为216万元, 仅占各项存款余额的0.08%;理财产品少, 只开展了代理保险和国债、基金业务;新业务启动难、推广慢, 外币储蓄、网汇等新兴业务, 由于重视不够和宣传营销手段缺乏,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业务种类的单一, 支付结算水平的低下, 使邮政储蓄银行缺乏市场竞争力, 不适应客户日趋多元化的投资需要。

难点四:返哺能力弱。2008年9月末, 湘西州共有140405万元邮政储蓄存款来源于农村地区。邮政储蓄吸收农村地区的储蓄存款, 要回流农村很有困难。截至2008年9月底, 全州贷款余额为1783万元, 其中农业贷款为173万元, 仅占9.7%。新增的小额质押贷款虽然需求旺盛, 但是由于担保手续繁琐、贷审体制不顺、对客户的个人信誉资质不了解等原因导致其扩张速度缓慢。从目前质押贷款分布区域来看, 湘西州城区贷款在75%以上, 农村市场占比太小。从贷款群体来看, 目前贷款对象主要为急需周转资金的城镇个体经营户、经商户或私营企业, 而农村种植、养殖、加工个体农户不多, 贷款层面还相对较窄, 对地方经济建设返哺能力弱。

难点五:盈利水平低。2008年7月7日, 邮政储蓄老存款户全额上划后, 现在邮政储蓄银行的利息收入仅为其准备金利息和上存利息收入, 据了解, 邮政储蓄银行上存资金利率基本维持在2.7%—3.7%水平, 现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也远远低于原老转存款利率4.131%, 致使其转存款利息收入日益减少。而2007年以来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利率, 储蓄存款利息支出相应大幅增加, 明显形成“剪刀差”, 如何提高赢利水平是当前邮政储蓄银行所面临的最现实问题。

三、推进民族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的建议

(一) 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开发,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所在, 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针对人才极端缺乏的现状, 邮政储蓄银行要开拓视野,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特别要增加有关制度设计、产品开发等核心人才的引进力度, 创造有利于高端人才发展的氛围和环境。进一步强化现有人员培训, 采取到其他商业银行挂职培训、脱产进校学习、在岗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 并择优上岗。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树立商业化金融经营理念和竞争危机感,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综合素质, 借助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 掀起学习的风气, 配套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促进邮政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 促进与邮政企业的沟通协调, 进一步理顺邮储银行与邮政的关系

建议通过邮储银行自身努力与金融监管服务部门的协调, 加强与邮政企业的沟通, 明晰产权关系, 分清职能职责。邮政储蓄银行自身要尽快建立独立的行政运行体系, 真正按照“自主经营, 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 自担风险”的商业化经营原则运营, 为进一步开展银行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的监管职能, 形成监管合力。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职能和窗口指导作用, 防范邮储银行系统性风险, 引导邮储稳步发展资产业务。银监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对邮政银行的监管地位, 重点监管其法人治理结构和合规性经营, 构建严密完备的监管体系。

(三) 拓展业务市场份额, 强化邮政储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建设

各级邮政储蓄银行要结合区域特点, 创新贷款品种, 扩大市场份额。同时,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在稳步做好代理保险、基金、代收代付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 积极研究和开发符合邮储银行特点的新型业务品种。人民银行要把协调和支持邮政储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列入议事日程, 采取邮政储蓄银行与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建立接口的办法, 尽快使邮政储蓄银行加入到中央银行为银行业提供的大小额支付、支票圈存、支票影像等系统中来, 解决跨行转账和跨行转汇的问题, 进一步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点多面少的优势。

(四) 拓宽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渠道, 建立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补偿机制

邮储银行应加快信贷业务发展, 确保资金回流方式的多样性, 在搞好小额质押贷款的同时, 积极涉足农村小额信贷领域, 例如开办抵押贷款、保证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以及担保类贷款, 并根据当地条件试办对农户的直接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在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时, 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 适时发挥财政性金融的支农作用。为此, 需要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 通过补偿财政性支出, 引导邮储资金回流。

(五) 强化公司结构治理,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提高盈利水平

邮政储蓄优化经营管理 第8篇

“三优先”管理理念的提出既符合金融机构发展管理的一般性原则, 也具有全局性的战略高度;是在准确地分析了邮政储蓄银行经营运行情况, 尤其是在深入剖析借鉴了国内外银行机构经营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对邮政储蓄银行管理经营的一次重新定位。“三优先”管理理念的提出, 时机把握准确, 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邮政储蓄银行辽北某县支行通过始终如一、不折不扣地将其贯彻到经营管理当中, 实现了自身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始终在思想上牢牢树立“三优先”管理意识

思想指挥行动。对资产规模和个人短期利益盲目追求的错误思想极易造成管理失控并形成风险。因此, 贯彻“三优先”管理理念, 不能心血来潮想学则学, 不能一朝一夕学学停停, 更不能视作空中理论束之高阁。邮政储蓄银行辽北某县支行把“三优先”管理理念作为经营发展的长期性指导原则和有序发展的管理基础, 从上到下、由此及彼、由浅到深地进行了认真学习领会和把握。

(一) 在支行班子集体中树立“三优先”管理理念的全局意识

一个正确管理理念的形成和贯彻, 需要班子成员思想统一理念一致, 这样才能对下进行正确的传导和部署。因此, 支行班子成员首先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实践。积极开展了银行经营管理实践学习, 善于学习教训懂得借鉴经验, 特别是吸取辖区其他金融机构过去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风险, 在相同的经济和信用环境下开展风险的甄别与分析, 及早发现和努力规避同样问题, 并结合实际探索风险管理的新途径。支行所在县经济总量小, 农业发展基础薄弱, 尤其是信用问题十分突出 (全县7万户农民中有近6万多户有信贷, 而且其中80%以上的信贷事实上已经形成不良) 。同时, 县里为争取经济快速发展, 实现建设辽北区域强县的目标, 对辖内各金融机构提出各种增加投放的要求。为实现信贷健康增长以及中间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稳步发展, 支行一是向县领导勤汇报, 用已有成绩取得情感上的理解;二是与有关部门勤沟通, 特别是与财政、扶贫局有关部门深入联系, 争取政策向我支行倾斜;三是勤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和广场文化等载体进行全方位集中宣传, 增强与公众情感交流, 拓宽服务群体。支行班子集体始终坚持“三优先”管理理念, 既有效规避了盲目投放的信贷运营风险, 实现了其他业务快速增长, 也确立了在地方的地位, 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

(二) 在支行全体员工中树立“三优先”管理理念的实践意识

基层各部门的员工直接操作各项业务, 如果没有强烈的“三优先”意识, 一项关键业务项目的把握不严, 一个重点环节的随意操作就可能产生严重的风险,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 必须在支行全体员工中树立长效的“三优先”管理理念, 坚持教育的经常性和针对性。支行每年都会结合“三优先”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 根据支行经营发展现状特别是风险防控的关键时期, 组织开展各项针对性的规范管理专项活动。支行在最近一次的“三优先”活动中提出了以热爱支行勤策善谋为荣, 以无视组织轻视工作为耻, 以落实制度严格操作为荣, 以放松监督随意操作为耻等荣耻要求;组织员工到煤矿等工矿企业参观, 开展“比工作环境、看工资待遇, 比教育程度、看思想进步, 比工作强度、看履职贡献”“三比三看”活动;组织员工去某监狱, 由在押人员现身说法, 对在场每名员工的心灵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同时, 支行还推出了廉政贺卡, 发放廉政书签, 对廉政格言、制度要求每周通过宣传版进行张贴, 通过系列廉政制度套餐, 警示以权谋私、以贷谋私行为。通过努力, 在全行形成了以“三优先”为核心内容的行业文化, 使“三优先”管理理念根植于支行所有员工的心中, 为支行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始终在业务发展实践上贯彻“三优先”管理理念

真学真懂了“三优先”的管理理念后, 更重要的是要在支行业务发展的实践上全面认真落实。

(一) 坚持“风控优先”, 切实防范资产运营及岗位风险

风险控制是安全管理和最优效益的根基, 离开风险控制就谈不上发展。县级支行在发展经营上最突出的风险点就是信贷运营及岗位业务操作。邮政储蓄银行辽北某县支行一是做到了信贷资产风险可控。信贷资产的直接损失是难以用它所产生的效益来弥补的。在信贷资产的运营上, 既要保持适度规模的增长, 做大利润空间, 又必须坚决制止一味追求利润的盲目过度扩张。首先, 严格审贷制度和程序。按照程序组织召开审贷会议, 严格审核贷款申请人提交的基本材料和抵押要件, 尤其对抵押要件的保障程度要再次评估。认真分析贷款申请人的借款目的, 对贷款申请人的生产经营预期和偿还意愿进行客观公正的阐述。坚决避免一个人和少数人对信贷的掌控。其次, 构建坚实的信息网络。通过灵敏有效的信息为支行找项目、发现优质客户提供支持。支行通过多年的努力, 目前已经搭建起由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税务信息管理、工商行业管理、扶贫局项目办、妇联以及开发区办公室和乡镇联络员等单位、部门和人员参加的信息网络。及时通过信息网络了解信贷需求人信用等相关情况, 做足贷前调查功课。第三, 做实信贷安全保障项目。增加一层保障就会减少一层损失, 多一份保障就会增加一份保障的额度。把一些可抵押、可评估、可保存的资产纳入到信贷保障中来, 增加保障份额。在增保障的同时也做到了增服务和强服务, 联系相关单位合理确定抵押物评估以及办理抵押手续的费用, 提前告知抵押程序及办理要求等, 为贷款申请人减少因办理抵押保障带来的成本。支行早在2008年开始办理信贷业务之初, 就实际尝试过用房产和汽车进行实物抵押, 虽然当时抵押手续还不是十分完善, 但取得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第四, 及时跟踪和了解贷款申请人的生产和经营情况。在贷后检查上尽心、尽力、尽责。支行实行大项目月报、小项目季报信贷风险评估报告机制, 定期开展信贷运行状况评估, 及时规避潜在风险。防范信贷运营风险还在信贷结构上不断调整和优化, 避免积大堆垒大户现象, 形成积重难返问题。二是认真开展岗位风险防范工作, 这也是风险防控的重要方面。随着支行业务的拓展, 由企业和单位带来的新生业务不断增多, 操作日显复杂和高科技性, 岗位风险防范的任务更加突出。逐步建立和完善较完整的岗位内控体系。建立岗位风险评估机制, 定期形成岗位风险报告。按照风险防控工作要求, 梳理确定支行业务风险点、风险等级、防范措施等内容, 明确风险防控日常监控指标体系, 实行风险防控动态监控和预警管理, 提高风险防控工作科学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风险防控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针对员工思想状况、业务风险、行为规范、廉洁自律、遵章守纪等方面内容, 建立内控风险状况的个人自评、部门讲评、单位点评制度, 形成支行风险防控季度分析报告, 及时查找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二) 坚持“管理优先”, 不断提升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支行整体制度建设。建立符合支行实际、覆盖各个职能和岗位的基本管理制度, 用制度指导人和管理人;坚持召开制度建设工作例会, 研究制度规范工作。根据管理需要把个人或大家意见进行集中整理, 通过会议集体研究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 避免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使一些工作落实无目标无责任人, 一些重要决策成为灯下黑和桌下会议, 造成工作推诿和决策责任追究难;坚持制度常梳理。定期由各部门根据业务变更和风险状况对原有制度进行执行情况分析, 对业务监督不匹配的条款提出完善意见, 形成制度梳理专报上报支行统一研究, 使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二是推行综合管理和创新。过去, 支行偏重于业务数量和业绩指标的考核, 对一些临时性事务工作安排、制度落实的效果以及社会对支行的评价等等没有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 没有形成对一个员工全面客观的评价和肯定。现在, 支行研究制定了支行综合考核管理这样一个办法, 把各项工作的落实统一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 实现教育、行政处理与经济处罚综合管理, 提升内部综合管理水平, 增强支行发展的后劲;探索再监督的有效形式。在上级和支行常规检查的基础上, 组成检查小组根据业务节点实施临时性突击监督检查。支行建立了支行班子成员工作随行督导检查登记制度, 要求班子成员在指导业务中随时开展检查, 在专业检查中随时开展督导, 使监督管理更贴近业务, 更具可操作性。三是拓展内控管理空间, 接纳外部评议监督。支行加强了对要害岗位人员的监督考核。定期组织谈话, 召开要害岗位人员家属座谈会, 走访街道和群众, 了解被考核人员八小时以外的思想状况。同时, 针对对外服务的重点窗口设立意见箱和意见反映电话, 及时征求群众意见, 反馈在开展各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支行还建立了客户群体行业作风评议监督员, 通过监督员的建议改进服务作风, 提高服务效率。

(三) 坚持“效益优先”, 不断取得经营发展新业绩

在抓住风控和管理的前提下, 如何实现支行盈利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邮政储蓄银行辽北某县支行也进行了实践。

浅议邮政企业成本管理 第9篇

1 一般企业成本管理实践中的误区

1.1 没有树立正确地全面优化成本结构观念

成本管理应强调全面性和系统性, 然而部分企业在实际操作时, 只是关注单个成本项目, 哪项成本高就压降哪项, 结果却是拆东墙补西墙, 不仅总成本降不下来或效果不明显, 甚至可能造成更多的损失。在实践中, 以下几种现象比较突出: (1) 重视了运营成本的控制, 忽视了不良资产导致的损失, 结果却是腾出的成本空间不足以弥补资产损失; (2) 重视了成本降低, 忽视了成本经营, 结果一味地要求压降成本, 贻误投机良机; (3) 重视了成本预算的编制, 忽视了成本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与考核, 结果却是成本预算流于形式而失效。这些现象均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企业管理者没有树立正确、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 成本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2 没有在事前进行充分的评估与分析

人无远虑, 老有近忧;人有远虑, 少有近忧。将此原则运用到成本管理中, 则要求企业应在源头上做好成本规划。成本管理是以成本控制为核心, 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相互独立又彼此紧密联系的控制过程。然而, 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1) 有的企业成本支出存在“三无”现象 (事前无请示, 事中无控制, 事后无跟进) 或者先斩后奏逆流程操作, 结果导致成本失控或成本浪费; (2) 有的企业只注重成本核算, 甚至以成本核算代替成本管理, 过分强调事后控制, 对成本预算和结算关注不够, 结果导致“三算”缺乏联动, 成本管理处于无力的被动状态。因此, 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 事前做到充分的评估与分析是进行有效成本管理的前提。

1.3 没有形成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指标体系

说到成本管理, 绝大部分管理者可能都会认为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非财务人员也不会主动关心相关的成本指标。当成本出现异常时, 首先质问的对象也是财务人员。其实, 成本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 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最终的销售及售后服务, 整个过程所有环节都是成本发生的源头, 如果仅靠财务人员来管控所有成本, 既不现实也管不住。一来企业的所有人员都是成本发生的载体, 如果没有全员参与自觉自愿自我管理成本, 仅仅依靠财务人员, 成本管理工作将被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成本管理目标得不到实现;二来财务数据只是对已发生事项结果的反映, 财务人员只能通过分析挖掘出已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继而提出建议供管理者决策, 但并不能对事前、事中的成本实施控制。

1.4 没有解决“运动式成本管理”的局面

成本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 不能等同于成本控制或成本降低, 其实质是对成本的长期经营。但是有的企业将成本管理视同一项成本降低的运动, 成本高企时, 喊“降本增效”的口号, 采取短期措施将部分成本降下来, 就认为已达到了成本管理的目的, 而忽视了成本降低后的保持, 结果导致成本忽高忽低, 成本管理显现随意性和无计划性, 成本管理水平不高。

2 邮政企业成本管理走出误区的对策

邮政企业作为一个老字号国企, 在成本管理上确实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商业社会, 在网络、电商、智能化的冲击下, 只有走出成本管理的常见误区, 才能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并在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2.1 树立系统意识, 以关键环节为抓手, 逐步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首先, 明确邮政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是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关键。这个目标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匹配、与企业经济效益管理目标相一致。其次, 成本管理要求对企业的成本树立系统意识, 既要关注影响成本变化的关键环节, 也要关注决定成本发生的基本对象, 既要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 又要对未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最后, 重大项目要做到“事前有请示, 事中有控制, 事后有跟进”, 对重大成本项目建立效益后评估机制, 实现成本的闭环管理, 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的成本管理体系。

2.2 强化效益观念, 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成本预算管理与过程管控, 避免无效或不合理的成本支出

首先, 面对有限的成本资源, 邮政企业应充分发挥预算的杠杆功能,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提高成本支撑效率, 确保高效业务和木本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 邮政企业要加快推进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的转变, 尽快将事后控制转变到事先控制和过程控制上来, 通过强化成本定额与标杆管理, 加强成本的过程管控, 以“是否应该”作为唯一判断标准, 该花的一分不省, 不该花的一分不付, 避免无效或不合理的成本支出。最后, 建立有效的成本分析考核机制, 事先明确各项成本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根据相关绩效考核办法和成本效益原则, 实行奖罚分明, 对成本执行的结果进行跟进考核。

2.3 以人为本, 充分发动全员参与企业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才能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邮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成本管理方面, 更加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 既为企业创收实现经济效益, 又决定企业的成本发生影响利润。所以, 企业的成本管理应是由财务部门牵头, 并充分发动所有部门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的全面成本管理。企业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成本管理, 通过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 并从自身做起, 积极引导各成本单位自上而下树立“成本管理、人人有责”的成本管控意识。另外, 可以通过制定考核办法, 适度奖罚, 督促员工主动参与到成本管理过程中。

2.4 强调持续改进, 辅以各种制度规范和流程再造, 以巩固取得的成果

成本支出有一定的惯性, 通过采取措施降下来的成本, 如果没有制度规范, 成本可能会再次高企。因此, 成本管理应该强调成本降低之后的后续保持及进一步改进。首先, 企业管理者应以“经营”的理念进行成本管理, 有计划地组织成本运营项目, 将成本的持续管控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在单位内部不断强化, 从根本上改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其次, 在具体操作中, 管理人员应该在设计成本管理方法的起点就考虑到成本成功降低之后的保持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最后, 把制订的制度规范纳入到企业基本管理的体系中, 不断修正和完善, 顺应企业战略需要。

3 总结

简而言之, 成本在企业竞争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经济时代, 邮政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进行全方位降低成本的同时, 还要注意避免一些成本管理的误区, 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 注重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 依靠全员参与的全面成本管理, 强调持续改进以巩固取得的成果, 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

摘要:邮政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对赢得并维持竞争优势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对一般企业成本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总结, 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邮政企业走出成本管理误区的对策。

关键词:成本管理,误区,对策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 2004 (2) .

[2]王红其.新经济技术环境下我国成本会计的变化与发展[J].财务与会计, 2004 (3) .

[3]陈轲.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4]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5]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6]爱德华·J·布洛切, 康·H·陈, 托马斯·W·林.成本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跌倒相关因素分析下一篇:舞台美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