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民间舞范文

2024-05-16

舞台民间舞范文(精选3篇)

舞台民间舞 第1篇

关键词:舞台民间舞,情绪与情感,表演者

一、舞台民间舞表演中的情绪和情感

舞台表演和其他表演不同,它主要是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语言和表情语言行为,在表演中表演者能够通过说明性、装饰性和表现性的动作或者语言行为表达出内心的体验,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的时候能够体会表演者的内心,与表演者形成共鸣。舞台表演中的情绪和情感不是我们在生活中表达和感悟的情绪和情感,其实质上是艺术的情绪和艺术的情感。表演者在舞蹈表演中表现的情绪和情感就是表演者在乐器的配合下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等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情绪和艺术情感。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的时候不能直接看到舞蹈表演中的情绪和情感,只能直接看到和听到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舞蹈配乐,通过这些观众能够体验到舞蹈的艺术情绪和艺术情感。表演者在进行舞台表演的时候要把肢体语言和配乐旋律内外统一,做到表演的艺术情感化和艺术情绪化,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表演效果。

二、情感和情绪在舞台民间舞中的运用方式

(一)从情绪中积淀情感

情绪和情感在产生时间上不是同步的,一般情况下,情绪的产生要早于情感,其本身带有情境的性质。情感往往是在情绪产生之后产生的,本身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主观性和稳定性,在情感和情绪的关系中,稳定的情感体验是情绪的概括化。所以在情绪中积淀的情感,能够在积淀的过程中完成升华,成为真挚感人的情感。比如在舞蹈《暗香》的表演中,快板部分以情绪化的变现为主,激动情绪深切的表现出了梅花在与严寒抗争中的坚毅和孤傲,而在慢板中却以去情感抒发表演为主呈现了梅花盛开之后的淡定与高洁,在情感抒发中,在激动情绪中沉淀的情感,使舞蹈达到了最佳的表演状态。在《暗香》的表演中,齐艳就是运用了情感和情绪,让情绪的产生早于情感,让情感不断的在情绪中积淀,使情感在积淀中得到了升华。在情绪中积淀情感的过程中表演者要注意把握心境和心理节奏,掌握好情感积淀的过渡点,做到让发生较早的情绪能够带动情感的升华。

(二)从情感中迸发情绪

在舞台民间舞的表演中,情感需要在情绪中积淀,同时也会反过来对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相比于情绪,情感是稳定的,但是在情感中迸发的情绪却不具有情感的稳定性,而是极致的富有张力的。在情感和情绪的关系中,情绪受到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又在一定程度上在情感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情感能够在情绪中积淀升华,情绪也能够在情感迸发中实现二次升华。在表达情感中迸发情绪,能够给深藏于内心的情感的变大找到一个突破口。在情感中迸发情绪中,齐艳的《嘎卓鲁阳》舞蹈表演是其中的一个成功范例。这场民间舞蹈表演的齐艳为了能够把表演出剧中人对家乡的眷恋情感和情绪,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使齐艳对剧中人物的感情有了深刻的了解。在表演中表现了欢欣喜悦的情绪时,齐艳展开了幻想,与幻想中的人交流,升华了喜悦的情绪。

(三)情绪和情感相互交融

情绪和情感交融在一起,对于提高舞台民族舞的表演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够在表演中给肢体语言的起承转合感情的支撑,也能够使情感和情绪的表达上做到层次鲜明和密不可分。如果在舞台民间舞的表演中情绪和情感的贯穿杂乱无章,就会使观众不能理解舞蹈的内涵。所以在舞台民间舞的表演中要在情绪和情感的贯穿上做到有点有线,这样才能使观众在观看表演的时候能够体会到舞蹈的情绪和情感。比如齐艳在《蒙古人》中的表演就做到了情感和情绪的互相交融、互相促进,《蒙古人》的表演在第一部分快板和第二部分慢板之后又出现了马蹄声引导的快板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欢快情绪和挚爱情感的合流,在这一部分的表演中表演者在情绪和情感层次区分的同时做到了情感和情绪的有点有线,使情感和情绪能够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三、在舞台民间舞的表演中表演者如何做到运用情绪和情感关系

在舞台民间舞的表演中,表演者都会不自觉的把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运用到表演之中,借以提高表演的效果。想要更好的在表演中运用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演者要在表演中做到把生活中自己和舞蹈中的自己融合在一起,要做到这点,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就要借助知识、联想、想象等自身力量,把生活中的自己放到舞蹈表演中,在表演中做到将本色的表演和带有训练、借力的表演融会贯通。如果表演者在舞台民间舞的表演中不能做到把生活中的自己和舞蹈中的自己融合在一起,在表演中没有表现舞蹈的情绪和情感,就会使舞蹈表演变成单纯的模仿,使舞蹈在表演中缺少灵魂。舞台民间舞的表演中,情绪和情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表演者想要把舞蹈表演的效果达到最佳,就必须重视舞蹈中的情绪和情感。在表演中通过从情绪中积淀情感或者从情感中迸发情绪,使情绪和情感交融在一起,从而做到把生活中的自己和舞蹈中的自己融合在一起,使舞台民间舞的表演更加真实。

参考文献

[1]王艳.舞台民间舞表演中情绪与情感关系的变化研究[J].戏剧丛刊,2013,05:99-100.

[2]齐艳.舞台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及其运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1:74-77.

舞台民间舞 第2篇

长期以来,民间发明很少受到社会关注,有些政府部门虽然也在举办各类科技赛事,但基本上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目前除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外,尚无其他科技活动能够面向全社会。可以说,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开创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技活动的先河,开启了民间发明激活政府管理的破冰之旅,有利于改善民间发明“自生自灭”、“放而不管”、“广种薄收”的现状,是政府支持民间创新的一种有效尝试。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鹿大汉表示,“大赛为广大发明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对全国的示范作用开始显现。”近两年上海、武汉、江苏等地的发明协会也纷纷效仿,在当地举办发明创新大赛,有效地发挥了社团组织在区域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本届大赛自2010年4月16日开赛至颁奖大会历时11个月,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新疆、台湾等26个省市的1037项发明项目,其中个人参赛项目778项,占报名总数的74.9%;单位参赛项目259项,占报名总数的25.1%。参赛单位中既有燕山石化、武钢、古船食品等国有企业,又有汉王科技、望尔生物、闻言科技等民营科技企业和正大绿洲这样的中外合资企业,更有数量众多的个人发明人参加,也不乏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邮政科学研究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如此强的包容性,凸显出全民创新的舞台特色,也让“民间发明”得到了与“正规军”同台竞技的机会,成为民间发明参与国家创新建设的纽带和桥梁,大赛也因此被誉为“全民创新的广阔舞台,民间发明的星光大道”。

很多发明,非常新颖、非常小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与“正规军”相比,民间发明的特点就是一个“巧”字。本届大赛参赛项目中个人项目超过3/4,百姓自发报名参赛的数量居历届大赛之首。“草根”科技源于生活,以巧制胜。大赛涌现出一批像功能性防虫窗纱、带有自动清洁的套桶洗衣机、地沟油鉴别、安全快速逃生窗、多功能探险救援机器人、家庭综合发电装置等源于生活以巧制胜的发明。对于这些别具创意的发明,大赛评委、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表示:“很多发明,对于我们这些评委来说,也感到眼前一亮,非常新颖、非常小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从北京发明创新大赛这个舞台上也已经走出一批民间发明的明星,如王顺利、洪重光、刘正辉、杨士朋、刘长发、曹乐等。第三届大赛金奖项目获奖者刘正辉,最近还依托获奖项目“仿生蛇皮”成立公司,并在北京市科委立项获得200万元资金支持,实现了产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即将投放市场。

通过大赛组织的平台,也会让我们的项目更好地去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关注能源环境、贴近民生、社会热点、高科技类项目成为本届大赛参赛的四大亮点和主流项目。参赛项目涉及的科技领域宽泛,涵盖了电子信息、环保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城市建设、生物医药等首都科技发展重点领域的项目。其中新能源和环保、装备制造及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三大技术领域的项目,约占参赛项目的62.5%,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这三大技术领域创新发明的关注。本届大赛的参赛项目中,既有海浪浪涌发电平台、能产生热水与电能的新型瓦片等能源环境类项目;低热量油脂的开发、“7+1”营养强化面粉等贴近民生的项目;汽车停车减排小助手、高层建筑救生索等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的项目,还有像药物多残留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这样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

本届大赛唯一的特等奖——汉王电纸书,通过电磁笔在电子纸上书写,实现书写笔迹信息的保存、显示和编辑,使用方便,并且受外界电场影响很小,显示性能稳定。产品有助于促使电子纸广泛替换普通纸张,从而大量降低普通纸张的消耗,有利于节能环保,得到了大赛评委和广大网友的一致肯定。在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等4家单位经过前期调研、理论分析、样品设计和性能测试,自主研发成功了一套轨道结构减振降噪设施——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该浮置道床正式应用于北京地铁4号线的振动控制工程中,大大降低了地铁列车运行对医院、音乐厅等振动敏感场所和区域的影响,最终获得本届大赛的金奖。“通过大赛组织的平台,也会让我们的项目更好地去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大赛是非常有用的。” 对这样一种发明创新大赛,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个人参赛者中有刚满8岁的小学生,也有78岁的退休老人。

据北京发明协会理事长曹凤国介绍,本届参赛人数超过历届,也是五届大赛中项目最多的一届。参赛人群及范围不断扩大,大赛社会影响力、号召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参赛地区看,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及地区参赛,除北京之外,还有西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参赛项目。个人参赛者中有刚满8岁的小学生,也有78岁的退休老人;有具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也有初出茅庐的中学生、大学生;有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也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退休工人。其中女性发明人占个人参赛者的11.20%;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发明人占个人参赛者的25.19%;具有博士学位的发明人占个人参赛者的10.11%,大专学历以上的发明人占个人参赛者的57.39%。

在众多获奖项目中,一项名为“老人身体状态监测装置”的发明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该装置针对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逐渐增多的现象,设计了一种小巧的装置随身佩带在老人身上。它里面有一个三轴的加速度传感器,根据不同身体状态在三个相互正交的轴上所产生电压值的不同,监测获得老人不同身体运动状态的数据,并将监测所得数据用Zigbee网络传送到电脑控制端,通过软件可以直观地看到老人当时的身体运动状态。若老人发生“摔倒”等危险动作或老人通过随身佩带装置的紧急按钮发送求救信号,电脑控制端就会自动提示。来自北京人大附中的刘雨盈同学凭借该发明获得了本届大赛的铜奖。她说,“非常感谢这次大赛,能够给我们青少年展示自己空间的舞台,利用自己的创新去服务社会。”

民间发明人的知识产权意识更强,且专利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在组织管理方面,本届大赛首次全面采用网上报名的形式,实现数据库管理,使大赛组织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提高了大赛的管理水平。曹凤国表示,“本届大赛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民间发明人的知识产权意识更强,且专利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本届大赛专利项目占参赛项目的 47.4%,有专利项目492项,其中发明专利223项。个人参赛项目中的专利有340项,占个人参赛项目的52.5%,个人寻求专利保护的意识有所增强。另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投入科技经费4600亿元,形成专利3万多项(相当于1500万元形成1项专利),而大赛中非职务发明的发明人在基本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自掏腰包投入约8千多万元经费,就形成340项专利(相当于25万元形成1项专利),可以说,民间发明的投入产出比是相当高的。

本届大赛除了项目评选以外,更重视通过科普活动调动公众积极性,将科学技术和人文创新精神更好地结合、弘扬和发展。为此,组委会特别安排了“三进两促”系列科普活动进入社区、校园以及企业。以普及科学创新理论为主题,开展了各类专题讲座。大赛期间,还配合开展了其他科普活动,例如青少年科普夏令营、发明故事交流会以及参赛者与媒体见面交流会等,受到参赛者及社会各界一致肯定。

尽力为大赛成果的转化搭桥,使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由于本届大赛的评选结果由专家评审和网友投票来决定,所以,大赛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在评选过程中,有效投票达300万次。来自海南、浙江、河北等全国15个省市的网友,通过网络对大赛发来留言:上海网友留言说“发明协会办了件好事”;江西网友遗憾自己没参赛,留言说“早知道我也参加了”;北京网友留言说“大家一起做起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好的成果”。从这些热情洋溢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广大网友对大赛的支持和赞扬。

本届大赛紧抓倡导低碳生活的有利契机,以“发明创新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发明协会的指导下,由北京发明协会和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大赛围绕社会生产生活需求、科技发展热点,“以赛为主,活动并举”,与首都各类创新活动相互配合,吸引了社会各行业领域创新发明者参与大赛,与全社会一同见证来自公众的自主创新成果,诠释绿色科技的创新智慧,品味以巧制胜的发明乐趣。

舞台民间舞 第3篇

(一) 相互联系

高校的在校学生来说, 民间舞课堂组合与舞台实践是一个整体,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而近些年来舞蹈教学, 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课堂学习以及舞台实践之间存在脱节, 究其原因就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当中, 过度地重视课堂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舞台实践问题。课堂教学是舞蹈实践的先导, 通俗地来讲, 就是理论, 而舞台实践是实践活动, 如果两者之间出现了一头过于偏重的问题, 比如说在重视课堂组合的同时忽视掉了舞台实践的锻炼, 或者只是盲目的实践, 都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 互相促进, 互为目的

课堂组合以及舞台实践之间互相促进和互为目的, 一方面民间舞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上台表演, 把舞蹈中的艺术闪光点展示于观众;而另一方面, 通过舞台实践又可以检测民间舞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 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二、民间舞课堂组合的重要性

(一) 创新了民间舞课堂的教学思路, 提升了教学水平

教师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种重复的劳动, 而是应当将其视为不断出新的一种劳动, 时刻需要添加新的内容的劳动。教师创新能力, 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具备足够的现代认知并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这样的一种教育方法正是为了探寻更加先进的层面, 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这也就是当代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教师避无可避的职责所在。

在舞蹈中, 学生不仅光是向以前传统的教学思路, 只是听学讲授, 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尤其是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使教学效果混然一新。

(二) 扩宽了学生的视野, 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名族的风格特点

民间舞与其他舞不同, 它尽管也是由一个个单一的动作串连在一起, 甚至还经常会出现重复, 但这并与传统的舞台不同, 要求较高, 正是因为民间舞组合对单一动作的反复训练, 让学生的动作更协调, 更深入地了解其他民族舞蹈的特点。但同时它具备着舞姿优美, 动作舒展, 线条柔美等舞蹈特征, 这又充分的使我们在民族民间舞蹈里头其他民族中更好的展示肢体语言。民间舞里的风格性组合, 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情感与表情的多样化, 这是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人物形象与情感, 做铺垫。学生们还要关注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它不外乎就是肢体的表现力, 情感的表达, 面部的表情以及对节奏的处理等。

在这个多元素, 多民族, 多文化的民族民间舞组合中, 学生们不仅要掌握各民族的文化背景, 更需要掌握每个民族动律, 韵味, 风格以及情感。民间舞组合不仅对单一动律和基础技术进行训练, 这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和教材相适应的特定的环境和气氛。

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自己熟悉的舞蹈的表演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 一些学生不熟悉的舞蹈以及表现方法, 也成为了重要的学习素材, 增加了学生的内容, 拓展了学习思路和提升了学习效果。

三、舞台实践的重要性

(一)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毕竟是一个重视真才实干的熔炉, 仅仅是表面的能力已经很难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为此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分阶段制定详细的计划 , 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演, 将这种形式作为一种学生思想教育的载体 ,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公益表演 , 组织文艺演出活动 , 表现主题应该紧密围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建设和谐社会。学生参与表演的同时 , 深入社会 , 接触社会 , 了解社会 , 不仅对自己的专业技能 , 提高运动 , 并帮助认识客观世界 ,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加强对祖国 , 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倡导学生掌握舞台和控制舞台的能力

舞台实践教学可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知识。当舞台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利用课堂学习指导其完成 , 学生将积极和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 这无疑也就需要并学会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 , 大部分的舞台实践教学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单一的课程知识 , 帮助学生打破各专业课程的界限 , 把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 舞台实践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谓的创新能力事实上也就是进行创造发明的能力 , 它主要来源于创作者对真理持续不断的兴趣、爱好以及永恒不熄的追求。舞台实践对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 正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运行场所 , 它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思考以及创新的技术手段等。音乐表现力是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的, 很多老师没有给学生进行舞台实践的机会, 也没有经历过一个训练的过程。就随便给学生扣以“没有舞台表现力”的天赋, 这样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并且随着舞台实践次数的增多, 学生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只有掌握了高超的技巧, 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这是对于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在成功道路上要走的必经之路。

舞台实践教学活动的核心就是学生 , 为的就是能够完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充分的释放智慧以及能力 , 各项工作囊括了策划、实行以及预期目标的实现 , 在这里, 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让他们获取足够的经验, 学习的同时也学习了如何进行舞台管理、与人沟通。

(四) 舞台实践是提高学生舞蹈效果表现能力的重要渠道

至于接触舞蹈的时间较短的学生来说 , 兴趣也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构建起舞台实践的使用教学模式对于表演专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第一, 舞台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产生影响 , 学生的角色自此由被动转换成了主动。第二, 学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大量问题不需要老师自主的提出 , 而是将这份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 引导他们自行解决。舞台实践教学突出重视学生自行组织、策划、创编、表演节目, 在贯穿全程的这一过程中 , 学习也就变成了一个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再到问题发现再到问题的再解决 , 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 进行实现了良性循环。

四、民间舞课堂组合与舞台实践的价值分析

(一) 加深了学生对民间舞课堂与舞台实践的关系的认识

对于在校学生, 实现其与社会事件之间的关联显得十分的迫切, 实现民族民间舞的课堂以及舞台之间的关联不仅仅是对高校教学教育制度的一种思路上的突破, 也可以说是一种对学生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上的全面革新, 它的成功尝试必将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力, 实现高校教学, 课堂与舞台上的双丰收。

(二) 提升学生对民间舞课堂组合学习的兴趣

建立起课堂与舞台之间的这种密切的关联性, 能够一改目前诸多教学问题, 一改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为之一新, 将学生放置在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中心位置, 在赋予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调动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

(三) 为民间舞的剧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引导实现课堂组合与舞台实践之间的高度联合, 能够让学习的主题也就是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得到很好地锻炼, 无论是技巧还是艺术感悟层面上我们都需要极大的提升, 这对于后期的民间舞的剧目必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总之, 民间课堂舞组合与舞台实践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民间课堂舞组合这种形式, 使舞蹈教学思路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教学方式也进一步得到了转变,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复存在。另一方面, 作为舞蹈学习效果好坏的直接决定因素的舞台实践充斥其中, 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通过舞台表现出来。经过舞台实践, 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会有许多舞蹈专家进行深入点评, 发现不足, 这一定会使舞蹈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因此, 民间舞组合是对舞蹈教学的更新和发展, 再赋予舞台表演实践新的形式, 这就进一步有助于弘扬和继承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

摘要:民间舞组合是一门基本训练课程, 提高学生身体的控制力和协调性, 培养审美情感, 自信心和想象力, 是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步骤。但民间舞课堂组合的训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以通过舞台实践大大增强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知, 更加理解民间舞蹈组合与舞台实践的关系。舞蹈课堂组合为舞台实践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舞台民间舞】相关文章:

舞台灯光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探究12-15

个性舞台05-14

戏剧舞台05-25

声乐舞台06-01

舞台剧场06-16

发展舞台06-21

国际舞台06-28

舞台服装07-01

《电视舞台艺术》06-12

舞台人物形象06-19

上一篇:水政监察论文下一篇:积累.阅读.写作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