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社区管理

2024-05-13

离退休社区管理(精选12篇)

离退休社区管理 第1篇

老龄化问题带来的社会压力日益加大, 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很大影响。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过上健康温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 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 解决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和生活问题, 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现存离退休人员管理模式和存在问题

受几千年来沿袭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以及建国以来形成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我国老年人的养老责任主体大多是家庭和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下, 一个职工从进入企业到死亡, 企业承担着一包到底的责任, 这种管理模式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形成了一种大包大揽、包揽一切的管理模式, 其各项支出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 妨碍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限制了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1995年国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国发【1995】6号) , 国家基本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形成了企业和地方社保机构共同管理的模式, 但仍然由企业主要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 企业退休人员仍然与原单位保持着密切联系, 与企业长期形成的经济依附关系和情感依赖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社区”一词, 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提出, 指的是同质人口形成的守望相助、出入为友的社会关系, 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个成熟的和谐社区, 是社区与政府、企业、环境、居民等良性互动的社区;是居民广泛参与形成合力, 服务功能完善, 社会风尚良好的社区;是邻里之间友好相处, 家庭团结和睦, 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形成风气的社区;是管理有序, 居住环境稳定安全的社区;是居民民主意识强, 自治化程度高的社区;是居民和辖区单位凝聚力强的社区。

近年来,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得到了根本改变, 党和国家对企业离退休工作、对离退休人员管理模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03】16号) 明确指出:“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对于保障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安定,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维护社会稳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 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和内容, 社区养老作为对单位养老的替代, 指的是社会以退休人员所在的社区为载体, 在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方面为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服务。对于保障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安定、幸福, 维护社会稳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社区开放式管理模式具体的实施方法

首先, 要了解和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居住现状, 要大力做好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管理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打消离退休人员的各种思想顾虑, 为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创造有利的主观环境。

其次, 要将电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 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活动用房;配备相应的学习室、阅览室、棋牌室的设施活动器件, 使离退休人员能够依托社区环境, 在社区内集中学习、集中活动, 既方便老同志感受和领会当下和谐繁荣的社会环境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又便于及时掌握和化解老同志的思想问题, 更好地解决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思想沟通的诸多不便。

最后, 各级党委要将社区离退休人员、特别是离退休党员及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 由组织部门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统一检查, 确保社区离退休人员组织上有人管、活动上有保障、标准上不降低。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是处理社区具体事务的执行机构, 社区居委会代表由社区全体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实行任期制, 负责组织宣传党和政府对离退休人员的新政策, 塑造离退休人员的新形象, 增强离退休人员在社区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凝聚力, 吸引、引导离退休人员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组织成立各类老年兴趣小组或艺术团体, 自行组织开展活动。

柳泉社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概况 第2篇

淄川区松龄路街道柳泉社区是淄川区唯一一家AAA级市级企业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单位。自从2001 开始,柳泉社区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积极推行退休人员社区管理。面对社区退休人员多、分散的实际情况,社区在书记蔺桂霞同志的带领下,采取务实、敬业的工作态度,通过给社区退休人员发放“致退休人员的公开信”、退休人员联系卡、退休人员座谈会等形式,将社区名退休人员编入柳泉社区这个“新单位”,并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和信息数据库。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社区通过多种形式掌握了退休人员的详细情况,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老年人的激情、发挥他们的余热,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充实。社区两委成员,分成3个小组,分片负责,通过与退休人员谈心、拉家常等这些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及时掌握了他们的动态、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鼓励退休人员参与社区的建设,参与社区的“三个文明”建设,使他们在夕阳之年也能发挥自己的才智,贡献自己的余热,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人到老年最怕的就是得病,一旦生病,将对他们的生活造成沉重的负担。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接管退休人员之初就为他们建立了定期查体制度,每年都邀请淄川区各大医院的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免费为退休人员查体,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同时为解决退休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困难,社区还与中医院合作位退休人员办理了就诊优惠卡,凭借此卡可以享受看病优惠的政策,切实

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了“人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原则。

离退休社区管理 第3篇

现将《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组织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文化部

卫生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4月8日

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当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高年龄期、高发病期,退休干部人数逐年增多,服务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离退休干部高龄养老和服务管理的需要,更好地落实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待遇,更好地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积极作用,现就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是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于部工作的有效途径。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原有服务关系、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方便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单位、社区、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相结合的服务管理体系,为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更好的条件。

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要区别机关、事业、企业单位離退休干部中的不同情况,坚持原单位服务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在不削弱原单位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社区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按规定移交到街道、社区的,主要由所在社区负责);坚持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对离休干部和参加工作时间早、年龄大、身体条件差、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退休干部,要给予更多照顾;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措施,逐步推进服务工作的多样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

1组织离退休干部就近开展学习和活动。要充分利用社区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建立社区老干部学习小组、开办“老干部社区课堂”、举办报告会等形式。使离退休干部及时学习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本地区的重要情况,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社区设立阅文室,为离退休干部学习提供方便。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和设施,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适合离退休干部特点的文体活动,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社区基层服务点要积极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各级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要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的指导,积极开展适合离退休干部的文化活动,配送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社区公益性活动场所加挂“社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站、室)”匾牌。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可采取“送学上门”、“送恬动上门”。各地各部门老干部活动中心(站、室)和老干部大学(老年大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周边的离退休干部开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服务管理。社区党组织要与离退休干部党员原工作单位加强联系,对按规定应当或自愿将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的离退休干部党员,要及时予以接收;对尚未转入的,要允许他们参加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生活;探索在离退休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小区、楼宇和老干部活动学习场所设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他们就近参加组织活动创造条件。要及时向本区域内的离退休干部党员通报有关情况。采取适当方式组织他们开展适宜的活动。对那些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和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党员,要主动关心,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培养本区域内离退休干部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吸纳进党组织。

3就近为离退休干部提供生活照顾。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站、点)、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全面了解掌握辖区内离退休干部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需求,通过编发服务指南、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为他们得到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方便。对“空巢”、独居和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可通过走访慰问、谈心交流等方式,为他们提供爱心帮扶和精神慰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辖区内离退休干部建立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离退休干部进行疾病预防控制和自我保健,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简化就诊流程,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可送医送药上门。要充分利用社区紧急救助网络,为突发意外情况的离退休干部提供紧急救助服务。

4为离退休干部就近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从工作需要出发,适时、适度地组织离退休干部参与志愿服务和承诺服务等活动,鼓励和引导他们运用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在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建言献策、帮智出力、作出贡献,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开展健康文娱活动和搞好家庭教育等方面作出表率。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和宣传。

三、加强对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千部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对于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与推进社区党组织“三有一化”(社区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夯实社区服务基础,提供必要服务支撑,定期进行部署和考核。街道、社区要将这项工作纳入职责范围,明确人员负责,主动听取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组织部门要加强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指导街道、社区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加强对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老干部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汇报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认真履行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的职责。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更好地向离退休干部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财政部门要结合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安排情况,统筹考虑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相关支出。卫生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包括离退休干部在内的社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文化、体育部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的特点和需要。共青团、老龄办等组织和机构要充分利用各自服务网络,组织和指导社会志愿组织、老年群众组织、各类公益组织等为社区离退休干部特别是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提供志愿服务,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离退休干部原单位要主动向社区提供离退休干部的有关情况,为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活动场所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发展。

离退休社区管理 第4篇

一、社区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有利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区的建设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硬件设施上档升级,活动和服务载体更为丰富。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迅速搭建。社区共享资源范围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不断多样化、标准化。社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这都为开展离退休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面对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有的职能部门和社区服务管理部门对开展和加强老干部管理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做好老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服务单位,对离退休干部特别是退休干部工作思想上不够重视,服务管理不够到位。

2. 社区设施和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因社区建设时间、所处位置、规划设计等情况的不同,存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形成的新建型社区,按地域多年自然形成的老城区型社区和在城中村改造中形成的“村改居”社区。新建型社区基础条件好、设施比较齐备,服务内容和项目比较完善。村改居社区,大都有老干部活动学习场所,但设施、功能比较单一,服务配套项目不齐全。老城区型社区,由于受地域空间的限制,一般来说,基础设施条件都比较老化,学习活动场所狭窄、设施比较简陋。

3. 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还需进一步丰富

除一些经济发展好社区老干部服务项目较多外,许多地方的社区服务内容单调,有的仅有老干部活动室、医疗保健室等基本服务活动场所,而法律咨询、家政服务、上门服务等特性服务较少,陪老干部聊天、谈心、读书看报等情感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三、做好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 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

适应老干部管理需求,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各级组织、人事、财政、民政、劳动保障、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协调机制,实现多级联动,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提升社区老干部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强化社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规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设置方式、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健全完善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加强离退休干部的学习引导和组织管理,认真落实政治生活待遇,搭建好老干部参政议政平台,确保社区党支部做到组织覆盖、班子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三是健全社区基础数据。组织开展“离退休干部大走访”活动,详细掌握老干部的身体情况、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形成覆盖离退休干部、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的社区老干部信息数据库,及时提供个性化、亲情式服务。组织老干部健康体检,建立老干部健康档案,为老干部健康活动提供保证。四是强化老干部工作考核。将老干部工作纳入社区党建工作考核中,实行社区老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 强化硬件建设,推动活动场所上档升级

一方面加大硬件建设力度。按照离退休干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打造集图书阅览室、健身房、舞蹈室、书画室、票友室等多种活动室为一体的社区老干部活动室,为老干部社区活动提供舒适、宽松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提升服务档次。进一步挖掘社区服务潜能,提升服务档次,实现老干部工作专人负责,信息统一入网。加强实地查看和跟踪指导,定期对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努力做到“硬件”达标,“软件”创优,推动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

3. 拓宽服务方式,实现社区资源共享

一是要着力探索医疗服务新途径。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积极构建社区、医疗机构、家庭相结合的离退休干部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门诊)就近优势,开设离退休干部优先服务窗口,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急病得到及时救治;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为老干部提供疾病预防、保健养生方面的服务;为常年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干部配备兼职保健医生,定期上门服务、送医送药,随时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确保老干部的身体情况家人了解,社区知道,医疗机构掌控。二是要着力推行为老干部服务新举措。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站,为老干部提供贴近式、精细化服务,提供缴纳手机费、电话费、水电费等一站式服务,实现老干部服务与社区建设的有机融合。三是着力夯实亲情服务新力量。对独居离退休干部,完善服务措施,细化亲情服务,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对行动不便、身患重病、鳏寡孤独老干部实行“一对一”、“多对一”服务。利用社区行业资源,制作亲情服务卡,设立老干部理发、洗浴、送餐、家政服务定点场所,为老干部提供各类优惠服务。

4. 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一是打破格局,协调联动,形成多级文体活动组织网络体系,各社区强调沟通协调,联合协作,按月、季度定期共同举办文艺活动和各类比赛,确保老干部在活动中提高技艺,联络感情,加深友谊,达到同赛共乐的目的。二是拓宽思路,丰富活动内容。将日常活动与比赛相结合,力求在形式上更灵活,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举办老干部书画、器乐、象棋、门球等各类趣味比赛。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老干部座谈会、重点项目观摩、走访慰问、文艺节目汇演等多种活动,把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满足老干部的不同需求。三是积极组队,参与社会活动。为保证参加活动的老干部有组织、有归属,找到“家”的感觉,根据每位老干部的爱好特长,组建各种活动团队,广泛吸纳文体骨干力量定期组织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国柱,童永之,马敖云.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物价管理水平[J].商业研究,1991,(2):41-43.

离退休社区管理 第5篇

与思考

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我区是省里确定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试点县市之一。我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是:市区有0多名离、退休人员,其中市本级约占85%,区级占%,外籍居住我区离退休人员占%,现在这些人员都分布在各个社区里,就试点社区所辖就有名离退休人员。为推动市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向社区延伸,构建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区根据省、市关于开展城镇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试点的要求,从5月初开

始调查研究,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建立了首家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为我市离、退休人员 “社保关系社会化,人员管理进社区”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路子。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们在筹建过程中,省、市、区领导对社区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区长亲自过问此事,先后两次陪同省市领导视察,及时协调解决筹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到位。

2、调查摸底、制订方案。一是摸清底子。借鉴、吸收了杭州、宁波等地社区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经验,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了准备工作:首先自我开发、编制了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和社保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其次抽调业务骨干深入试点场地社区和部分离、退休人员家中,在上街街道的配合下,对400名离、退休人员的整体情况

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摸清了该社区离、退休人员的社保关系、基本现状和兴趣专长,对困难抚救对象进行了重点登记,并全部输入了电脑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网络化、数据化管理和研究。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离、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筹建方案》。三是合理选址,根据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特点,从有利于社区服务管理的现实和有利条件出发,选定了132平方米的临街店面房为中心地址。四是针对该社区95名退休老党员成立了党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了社区退休人员党支部,形成基层组织网络,制定了党的组织生活、学习制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了离、退休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作用。

3、筹措经费,配备设施。根据中心社区设施、服务项目的需要,我局筹措了万元的经费及办公用品,对中心场地进行了适当装修,配备了电视电脑、空调设备,订购了报刊杂志、图书、办

公用品,设置了视听阅览室、棋牌活动室、电脑资料室、健身房等项目多、实用性强、功能齐备、新、雅、简、洁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极大丰富了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本社区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4、规范管理,扩大宣传。为400名离、退休人员制作发放了附有本人照片的、可享受中心免费服务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卡”,开发、建立了离、退休人员社保关系和基本情况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老年人才库、党员组织关系资料库,制定了《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服务规则》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管理服务中心正常有序地运转起来。同时,在市、区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进行了宣传报道,扩大社区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离、退休人员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

5、集中管理,效果明显。我们刚开始,虽然经历了一些困难,但经过一

段时间的运行,效果是明显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人有了自己的“家”。因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破产,其退休老人们也随之推向社会,几十年的企业人失去了单位、失去了党组织,有话无处说、有难无人帮,党员组织生活无处过,之前退休人员有一种失望和耽心,有一种失落感。实行了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党和政府把这些离退休老人送进社区,使他们在政治生活、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生活有了保障。从原来的管理松散、没人管理到事事有人管,如养老金发放、医疗就诊、困难救助、家政服务等,该社区400名离退休人员全部进中心,从面有了一份归属感,一份为社会所承认的成就感、充实感,退休老人们都把服务管理站当成自己的家,夸党和政府办了一件大好事。

二是老有所乐有了依托。中心设立了棋牌活动室、健身室、书画室、图书

室、电视室、电脑室等,服务站每天座无虚席,老人们感到方便、安全又有伴,从中得到了乐趣,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三是老有所学有了“学校”。中心建在家门口,环境优雅,居民集聚,旁边又有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阅览室内报刊、杂志、书、画供退休老人读书学习,并请有关人员讲卫生健康课、社会保险知识课、市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时事政治课,举办了一些适应老人的学习、谈心活动、练写书画等,退休人员从中获取信息、获得了精神食粮,从开业2个月来,集中讲课10次,参加学习860人次,为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是老有所为有了用武之地。中心建立了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流动、生存状况及社保关系数据库,建立了老年人才库,使闲不住的退休人员可以凭丰富的经验和一技之长为社会发挥余热,已向社会提供推荐老年人才21名,使之为社会发展再作贡献。

五是党员活动有了规范。中心建立了退休人员党支部,有党员95名,分设了5个党小组,支部书记、委员全部由热心于党的事业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实现了退休人员自我管理组织机制。支部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制度,每周分别开展组织生活学习活动,开辟了社区服务党组织学习园地,从而保证了辖区内退休党员同志有组织活动场地、有学习内容,使离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站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窗口、阵地,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巩固保障。

二、存在问题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现代城市品位和档次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千家万户离、退休老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进步。因此,依托政府、依托街道社区,劳动社会保障、民政、工会等各部门紧密配合,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努力开

辟符合当地实情的社区服务管理服务新路子是社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区街道社区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试点过程中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

1、经费难以保障。社会化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的接收和管理、党组织的建立健全和组织活动的开展、老人们文娱健身活动的开展、健康和生活状况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对孤老、病号、特困人员的走访慰问、生活照料服务、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前培训等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需要充足地资金投入,而目前由于经费困难,全区5个街道20多个社区点众多离、退休老人所期盼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因财力所限难以一步到位。

2、管理力量薄弱。随着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职能的进一步发挥,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将会从本企、事业单位走入街道社区,从由企、事业保障改为由社会来保障。要承担起诸如:建立退

休人员基本情况,社会保险关系数据库,认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资格,提供医改后对退休人员的相关服务以及特困户的低保衔接,进行社保知识、就业知识培训等等一系列职责,就必须配备一支有文化、有素质、有专业经验的专职社区管理人员队伍来进行管理,以确保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持久、稳步、健康发展。从目前社区管理服务站情况来看,暂定3人,要保持社区服务中心的全天开放和社区日常服务管理,并向深层发展,应需配备3—5名工作人员。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完善服务管理网。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应以街道和社区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社区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载体,是市区离、退休人中实现社会化管理的继续和延伸,因此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应定位和立足于街道和社区,社保部门唱主角只是开始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由政府拍板、劳动保障部

门和社保机构指导配合,责成街道经办建立退管服务网络,履行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职能,从而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社区服务管理网络,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制度、服务工作“六到位”。

2、拓宽经费筹措渠道。一是由市、区政府财政预算,核拨一次性开办经费和每年相应固定的办公活动经费;二是离、退休人员所在企、事业单位按移交的退休人员数一次性缴纳部分费用缴费标准根据区位情况可考虑50—70元/人/年;三是社区服务组织面向社会开展一些有偿服务性活动,弥补经费的不足;四是对社区所在单位、个人进行筹集,或发动社会进行捐助;五是扩大社区服务项目后,对离、退休人员考虑收取适当的折旧费、茶水费等劳动报酬以用于社区各服务项目;六是从每年征缴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按2-5‰的比例提取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作为弥补离、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办公

经费。

3、强化人员管理。一是根据社区工作需要,每个社区服务站核定3—5名有编制、有固定经费的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纵向管理。要求是: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和政策,懂计算机操作,热爱社区工作,政治素质好,能够单独胜任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日常事务特别是具有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的管理、培训才能,使社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的各项功能落到实处;二是在离、退休人员内部或本社区选拔、组织一支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力、威信和奉献精神的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进行横向的自我管理,并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补助,如选出有娱乐专长的老人举办各种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文娱活动、党组织活动等等,不断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使我市4万多名离、退休人员融入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离退休党员异地管理问题初探 第6篇

关键词:离退休党员;异地管理;工作策略;初步探讨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106-01

离退休党员是离退休人员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基层党组织管理工作中的特殊领域。企业离退休党员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曾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离开工作岗位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离退休党员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之间流动,数量不断增多,范围日益扩大,频率明显加快。这些离退休党员身居异地,与原所在单位党组织联系明显减少。如何确保他们在异地流动中“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离退休职工管理部门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油田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离退休党员也逐渐增多,异地流动党员人数也在增加,妥善有序地管理、教育好离退休异地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当前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教育现状

目前,本企业有离退休职工近千名,其中在异地居住的离退休党员数十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离退休党员职工各项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离退休职工队伍基本保持了长期稳定。这对于构建和谐、稳定局面,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离退休职工队伍的逐渐增大和“双高期”的到来,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对离退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离退休党员职工对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也赋予了新期待。做好离退休异地党员的管理工作,是做好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离退休异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居住内地分散,不便于开展活动。离退休党员离开工作岗位后,由于医疗、与子女团聚等因素,不少选择了到异地居住或回到老家原籍,不回或回到单位基地的时间很短,对于党支部安排的活动,参加的机会较少。二是部分老党员在思想上存在保守性与滞后性。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老党员不可避免的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滞后性,从而影响了老党员优势的发挥,特别是面对新的问题和环境,往往不适应、不理解,从而造成思想上的偏差。三是教育管理方式缺乏灵活性。针对离退休党员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一些离退休党员存在着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的情况,对离退休党员属地化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对离退休党员的激励和表彰制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缺乏创新的制度设计和常态化管理服务机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关于如何服务管理好离退休流动党员的有效制度和长效机制,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和服务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和操作规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三、采取“四多”措施做好离退休异地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

油田企业离退休老党员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他们也曾朝气蓬勃雄姿英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经过风雨的洗涤和岁月的沉淀,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如何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做好异地党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一)做到多联系。为避免出现离退休党员既退岗也退党现象,让离退休党员在生活、思想等方面均有所依,支部应明确专人负责离退休异地党员的联系服务和协调工作,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加大走访力度重点进行帮扶教育,照顾慰问。

(二)做到多接触。为使离退休党员紧跟时代步伐,时刻保持先进性,对文化层次较高的离退休党员要注重进行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的教育;对文化水平低的离退休党员,突出身边典型的耳熏目染、言传身教;对年老体弱离退休党员,坚持上门送学、结对助学。

(三)做到多服务。为丰富离退休异地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管理部门党组织可采取为其订阅《老年康乐报》、《石化老年》、《党员文摘》等报刊杂志,为离退休党员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条件。

(四)做到多关心。为激励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的积极性,基层党组织应在离退休老党员中开展各种有纪念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健康竞赛活动,营造“老有所为”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党员有事做,有地方干事,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忠诚奉献不是青春的专利,晚霞也是人生辉煌的光彩。总之,在加强和改善油田企业离退休老党员工作中,只有从本单位退休干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贯彻“准确把握时代特征,自觉践行党的先进性”这一要求,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和加强退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为退休党员干部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保持先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离退休异地党员教育管理上,善于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加强离退休党员的联系工作,认真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地做好离退休异地党员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使离退休老党员的“夕阳光辉”晚霞满天,辉煌壮丽。

参考文献:

[1]孙澄宙.如何做好企业离退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2010(10):128-129.

[2]王旺平.浅议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离退休干部工作[J].四川劳动保障,2010(12):133-139.

[3]张守宇.关于企业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企业文化研究,2011(04):182-183.

离退休社区管理 第7篇

一、社会化管理:理论与范式之争

从学科的规范意义上来说,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属于社会保障研究的内容。而社区则是一个社会学的经典概念, 从社区到社区化管理是一个学科互动的过程和结果。目前, 国内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研究成果较多, 但基本上都是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角度来进行研究。这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在一些研究看来应该存在三种理解。

第一种是社会化管理应当是“去企业化”的管理。这种“去企业化”的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反思。“去企业化”强调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由过去的企业包办一切转变为由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去企业化”实际是对过去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一种否定, 而更加强调企业的经济活动主体性质。

第二种是社会化管理应当是“去国家化”。“去国家化”与“去企业化”正好相反, 它并不强调国家在社会保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甚至不允许国家在社会保障中存有空间。“去国家化”强调一种没有行政权力的多元主义的管理模式。

第三种是一种“纯粹社会化管理”, 所谓的“纯粹社会化管理”, 是指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由“社会”领域中的社区及其各类非政府、非企业组织进行的有关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活动。

一些学者对我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进行研究时首先进行了价值预设, 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应该由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去承担, 而不应该由企业去承担。这种价值预设其实与前文提到的“去企业化的”的讨论没有多大的差异。另有一些学者从社区化管理的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并体统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学者从农村的角度出发, 对农村的社区化管理作了系统性的研究,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肯定社区建设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过程中的地位, 认为“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实践举措”, “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制, 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从人本主义到社区化管理

(一) 现代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现代人本主义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管理科学中的主流理论之一。所谓的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文化目前都是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流行理论, 而大多数世界级的企业主管也都高举人本主义的管理。按照我国学者黄津孚的观点, 人本管理原理可以描述为以下内容:“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引导人们去实现预订的目标。应当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及依靠群众办企业的指导思方针, 制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 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 抓好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 努力提高领导水平, 运用各种激励手段, 调动和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从根源上说, 人本主义管理的基础思想是人本主义。而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中心, 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理念。人本主义思想作为现代人本主义管理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 是建立在三方面的理论原则之上的。首先, 人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是不可还原的, 这就是说要要始终强调人类现象的与众不同和作为个体人的行为的差异性。其次, 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 并且使这种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的思维方式成为人们考虑权力问题和处理问题时的基础。三是不相信抽象原则。在这一点上, 国内学者认为人本主义在抽象原则方面是强烈反对教条主义的。人性作为对客观实在的最复杂的物质运动系统是人的完整的、正确的反映, 是一个系统概念。这种人性包括人的属性、人的本质和人的特征三个方面。从心里学的角度分析人本主义思想, 有国内学者认为人本主义研究的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任何组织的管理问题, 都可以建立起某种环境条件, 使个人目标与该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同样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希望获得积极看待的需要, 这种希望包括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的关注、赞赏、接受、尊重、温暖与爱, 人们因为具体的行为获得或给予他人积极地看待。

管理科学本身对于人本主义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关系是存在于同一价值体系中的。人本主义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 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本主义思想, 这样人本主义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 二者应该是有机结合的, 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 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挖掘人的潜力。而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 只有根据其具体的特点, 从人力资本的主观方面着手。因此,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必须注重作为主体的人力资本的作用。而这种对于人力资本的价值倾向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的。在某种意义上,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作为知识经济主体的人的地位的确立, 共同导致了人本主义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价值回归。

(二) 社区化管理的内涵

社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意思是共同的东西与亲密的伙伴。首先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他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中首次提出了社区的概念, 认为社区是表示一种由具有共同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 关系密切, 守望相助, 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美国学者罗吉斯认为社区是一个群体, 它由彼此互相联系具有共同利益或纽带、具有共同地域的一群人所组成。其成员的关系是建立在地域的基础上。目前关于社区理论内涵的界定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 我国国内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社区是一定地理范围内人们基于某种规则或价值而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本文认为, 所谓的社区化管理, 相对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而言, 是指以退休人员所在的社区为载体, 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给予多层次全面化的社会化服务。社区化管理通过社区平台给予退休人员生活照顾、精神慰籍、心理抚慰, 能够使退休人员实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国企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特点与模式

(一) 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特点

第一, 企业性。离退休人员虽然已离岗离职, 但仍然是企业的一部分, 是国有企业大家庭中的一个群体。一方面, 作为国有企业的离退休人员, 是企业的创业者和建设者, 他们在情感和物质利益方面与企业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他们的切身利益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所以离退休人员仍然关心企业的发展, 始终将自己当成企业的一员。另一方面, 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仍然由企业直接负责, 离退休老干部党员的组织关系仍在企业。

第二, 政策性。从国家层面的政策看, 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障存在系统的政策支持。社区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遵循相关政策, 按法定标准按时发放养老金和生活费, 帮助离退休人员及时报销医药费, 按照相关规定帮助落实离退休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落实企业有关离退休人员的具体政策。如果有关待遇错发、少发或者漏发, 有关文件解释的不到位, 政策执行变异, 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离退休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这就要求社区管理工作者对每一类群体的相关政策待遇规定, 入脑入心, 熟知熟记, 做到过程操作严谨, 结果准确无误, 保证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时效性。

第三, 艰巨性。离退休人员是离开岗位的中老年群体, 上至八九十岁, 下至五六十岁。在岗在职时, 工作有人管理, 行为受到企业的约束。离退休后, 无职无岗, 无拘无束, 来去自由, 思想认识和心理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他们的思想也很活跃, 易听信传言, 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和思想问题。由于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松散性, 另外离退休管理机构与离退休人员之间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缺乏必要的行政性权力和手段, 更多的工作只能通过宣传、号召来实现。同时由于离退休人员的总量在继续增加, 而相对应的社区管理工作者的数量却相对较少, 因而使得离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的难度增加, 工作的艰巨性尤为突出。

第四, 差异性。一般来说, 离退休管理机构的服务对象有离休、退休、退职、退养、农场家属工、遗属、精简下放、有偿接触合同退休人员和家属临时工等9类不同群体。从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角度分析, 由于身份不同待遇不同, 对服务的内容, 管理的要求和具体形式也不尽相同。从各类群体的角度分析, 各类群体在思想认识水平, 家庭经济状况, 健康程度, 精神文化需求, 关心关注的焦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五, 多样性。离退休人员各类群体除了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之外, 还存在需要的多样性, 这是由离退休人员群体的差异性决定的。从工作经历、年龄结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个人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看, 各个层面的离退休职工对离退休生活的心理准准备和思想认识, 以及对老年人生的态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而在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需求呈现出多样性:离退休老干部关心政治形势变化, 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 有为国家和企业继续做贡献的愿望和积极性;离退休职工在关心企业的同时最关心的是生活待遇的提高和医疗保障的落实。身体健康有特长的离退休职工, 希望能参加有组织的文体娱乐活动。年龄比较大的处在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的, 需要外部的关爱和照顾。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 关心的是医疗费和子女就业;居住外地的离退休人员希望能够经常互通信息, 了解企业的情况。

第六, 广泛性。社区管理工作的广泛性是由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决定的。从服务对象看, 离退休人员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作过重大贡献的庞大群体, 他们为企业奉献了大半生, 在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与群体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被服务和管理的要求。从服务要求看, 保持离退休职工队伍稳定, 构建和谐群体, 创建稳定的内部环境, 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不仅是对离退休职工负责, 还应该对企业和社会负责。

(二) 国企离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应用模式

就实践层面看,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的主体模式主要有四种, 分别是公司治理模式、社站内置模式、居站并行模式和居站分设模式。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是指在社区化管理过程中, 引入公司治理过程中对决策与执行过程分离的基本经验。形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监督、社区居委会决策、社区工作站执行的社区管理制度安排和运行模式。

社区化管理的公司治理模式一方面体现了机构设置的监督制衡精神, 另一方面也充分整合了机构资源, 提升了机构的工作效率。社站内置模式是指在不改变社区居委会的地位和职能的前提下, 在社区居委会的下面设置社区工作站, 由这些社区工作站负责承担原来由社区居委会承担的管理服务事务。社站内置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建立明确的工作体系, 便于将工作微观化、系统化, 从而提高社区管理的水平,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居站并行模式是对社站内置模式的一种微调, 与社站内置模式中的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的上下关系相比, 居站并行模式实现了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的平等, 即二者是等级平等的管理机构。居站分离模式不同于其他三种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集中体现了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的居民自治理念, 另一方面又导入了政府的因素。居站分离模式一方面将社区工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分离出来, 但是这种分离并不是社区居委会的作用结果, 而是政府主导的行为。社区工作站在行政上隶属于政府, 属于政府的派出机构, 而社区居委会则保持其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不变。

四、社区化管理在退休人员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社区化管理作为对社区理论的一种发展, 在我国的现实实践中已经运用。1986年, 民政部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提出了倡导社区服务, 开展以民政对象为主的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实行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实行退休人员的社区化管理, 减轻了企业的外在负担, 为企业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在计划经济时代,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计划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不仅承担着经济发展的责任, 同时还部分承担了社会福利责任。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退休人员由企业统一管理和提供福利。这一方面制约了企业的体制改革, 另一方面也占用了企业的部分资源, 阻碍了企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有企业实行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 可以用比较小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用, 不仅解决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 而且为企业节省了资源, 为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第二, 实行退休人员的社区化管理, 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 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工作于国有企业中的员工理应得到国家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 实行退休人员的社区化管理, 保证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有助于提升退休人员的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 有助于巩固国家政策在退休人员群体中的认同度和合法性, 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第三, 实行退休人员的社区化管理是对现代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呼应。实行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有助于我国国有企业构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现代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强调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强调人的价值实现。社区化管理作为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一种管理模式, 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更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彰显了对退休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第四, 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有利于整合资源, 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退休人员的社区化管理可以实现退休人员养老的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相对于退休人员的分散管理来说, 一方面节省了管理成本, 提高了企业后勤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退休人员集群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退休人员的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说退休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企业不仅要构建良好的退休人员保障体制, 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 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余热,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五、结语

离退休社区管理 第8篇

关键词:移交,平稳过渡,稳定

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期, 企业退休同志移交社区也将步入实施阶段。面对移交人员众多、事务艰巨、思想纷繁的现状, 如何顺利做好该项工作是一个牵涉全局、事关社会、企业发展和稳定的大事, 各机构尤其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最终妥善处理。

1 深刻认识移交的难度, 充分做好老同志的思想工作

移交社区意味着老同志的所有关系由企业转到社会, 以后生活待遇、节日活动、党组织生活等, 一概与企业脱钩, 企业退休员工一说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种转变对老同志无疑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部分老同志在企业呆了几十年, 以企业为家的理念根深蒂固, 早已习惯了有什么事情就去找组织, 组织成了他们的依靠。而移交社区后, 有什么事情只能去找社区了。为此, 一些老同志对于移交社区表示非常焦虑, 担心对社区人员不熟悉不利于联系, 一些福利会取消待遇下降, 服务提供不到位失去了依靠等, 这些心理上的恐慌给老同志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波动, 并由此产生了抗拒情绪, 对移交社区的进度造成了潜在的影响。

因此, 做通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实施移交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 思想通了什么都通了。企业应根据大政方针, 向老同志积极宣传“家庭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社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模式, 适时联合政府工作人员举行座谈会, 从政治体制、社会转型等方面入手解释退休人员移交社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转变老同志尤其是年纪较大群体的固有思维, 在全体老同志中营造“与时俱进、适应变化、乐享晚年”的良好氛围。

2 精细核算统筹规划, 全面做好物质和服务上的交接

如果说做好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的基础, 那么保障待遇和服务则是移交社区的关键。这里的待遇说的是每个企业根据经营效益和自身发展, 给退休人员发放的统筹外福利, 如年金、补充医保、节日慰问金等。为了平稳移交社区, 安抚老同志的情绪, 企业从领导到具体工作部门, 应结合单位实际, 详细、全面地制定移交方案, 尤其是牵涉到待遇问题应尽量本着“待遇不变”的原则进行拟定, 企业效益好的, 可以“略有提高”, 真正让老同志吃上定心丸。企业效益不好的, 也应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此外, 还应保证服务不变, 确保在单位和在社区一个样, 不让老同志心理失去依靠。只要真正做到了待遇不变、服务不变, 从根本上解决老同志的后顾之忧, 企业才能顺利移交。

3 社区人员和设施保障充分, 尽快提升接纳和管理能力

企业退休同志移交, 数量庞大, 人员结构不一, 这对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个极大的挑战。现实是, 许多社区大都面临工作繁琐、人手紧张、活动场地及设施少而陈旧的问题。面对大批移交人员, 社区应尽快出台配套政策, 加快提升接纳和管理能力, 保障移交工作的整体平稳过渡。①要优化工作队伍结构, 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社区工作人员配备要足, 素质要优, 要能充分保障对移交人员的服务和管理, 避免因服务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移交队伍的不稳定;②要提质改造社区活动设施。扩大场地, 增加设施, 改善环境, 为移交老同志提供较为优良的活动阵地, 确保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所依托。③社区应加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系, 全方位了解摸底每位老同志的实际情况, 做到心里有数。只要社区能提供成熟的服务和管理, 老同志在单位和在社区没有变化, 甚至更好, 移交人员就会心平气和, 顺利过渡了。

4 相互沟通共同管理, 有效做好移交后的过渡性服务

退休同志移交给社区, 主体单位变为社区, 但不意味着老同志就跟企业没有任何关联, 不关企业的事了。毕竟老同志在企业呆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要他们一下子中断与企业的所有联系也不太可能, 这就要求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移交的前几年, 应加大与社区的沟通联系, 做好移交同志的娘家人, 一方面详尽提供老同志的所有相关信息, 包括个人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等情况, 越详尽越好, 以供社区深入了解老同志个人;一方面还要通过老同志反馈社区工作情况督促社区进一步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特殊情况下, 企业离退休工作处应与社区联合办公解决突发和重大问题。在社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企业的离退休工作处还应继续为移交老同志提供服务和帮助, 让他们有缓冲和适应期, 为老同志最终彻底移交耐心细致做好过渡性工作。

加强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第9篇

1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落实领导职责。针对当前现状, 必须进一步调整充实各级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 一把手任领导小组组长, 担负起第一责任。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 及时研究解决离退休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真正发挥作用。要明确成员部门的责任,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重视机构建设。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工作人员的配备到位, 是做好管理工作的保证。离退人员在100人以上的单位, 应专门设立离退休管理部门, 配备2—3名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要关心专职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特别是在福利待遇、晋升职称、评先等方面, 要与机关职能部门一视同人, 调动工作积极性。

2 维护老同志队伍稳定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充分认识离退休队伍在大局中的位置和作用, 坚持融入中心, 找准定位, 自觉把离退休工作放到黄河治理的大局中思考谋划, 自觉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 开展离退休活动, 把上级和单位党组的部署要求贯彻到指导思想中、体现到具体工作里, 保证离退休工作始终在大局下行动、为大局服务。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要利用多种形式, 把黄河治理的新情况、新成果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向广大老同志宣传好, 保证老同志在思想与行动上和单位党组织保持一致, 自觉围绕中心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利用老年活动场所、老年座谈会的机会向他们宣传国家政策和正面的舆论引导, 努力在老同志队伍中树立正风正气, 促进老同志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三是化解不稳定因素。坚持做好政策解读和思想工作, 对因历史积淀和政策调整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等不稳定因素, 要积极想方设法加以缓解或解决, 稳定情绪, 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及时解答离退休人员反映的问题, 尤其对来访的重点人员领导干部要亲自出面做工作, 把问题化解在萌芽、控制在基层, 防止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积极开展“访户解难”活动, 让困难老同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

3 全面落实老同志的各项待遇

一是落实好“两项待遇”。认真落实党的老干部政策, 严格执行重要会议、重要活动请老领导参加制度, 阅读文件、听取报告、订阅报刊和组织学习、就近参观等制度, 切实把老同志的待遇落实好。针对离休赶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的实际, 合理确定定点医院, 保证离休干部就近就医, 对子女不在身边、常年患病的高龄离休干部, 要建立联系制度, 定期登门看望, 帮助做好“跑腿动嘴”的事。协助医疗费报销, 减少老同志负担。组织好老同志的健康查体等工作, 切实把老同志的事做实。

二是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全局离退人员档案, 准确掌握困难老同志的实际情况, 采取领导干部结对、重点救助等多种方式, 积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针对离休干部中空巢、独居、常年卧病在床情况逐年增多的实际, 积极拓展服务内容, 细化服务措施, 强化个性服务, 让老同志有尊严的安度晚年。针对目前退休职工增多、困难家庭增加, 要通过工会困难救助基金解决此类问题。坚持走访慰问和送温暖工作, 落实好领导干部走访制度, 及时为老同志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是完善成果共享措施。广大离退休人员为黄河治理、发展劳累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 退下来以后, 理应得到社会尊重, 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因此, 要摈弃和抵制“老同志是负担、是包袱”等错误思想, 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 把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特别是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做好走访慰问工作, 多渠道为老同志谋福利, 使老同志切实感受到改革的成果。

4 创新管理方式

一是更新工作理念。要站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审视离退休工作, 开拓视野、创新思路, 在做好自身服务管理的同时, 积极宣传和大力倡导居家养老的理念, 引导老同志, 特别是退休职工融入社会、进入社区, 逐步淡化“黄河人”意识, 逐步减少对单位的依赖, 减缓单位压力, 逐步转变单位包办老同志一切的传统习惯和做法, 向社会化服务迈进。

二是创新服务方法。重点搞好对离休干部和特困人员的服务。针对进入“双高期”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等特点, 建立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离休干部责任制, 重点搞好人对人、事对事的具体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做到有事及时赶到, 无事定期访, 真正把离休干部服务好、照顾好, 让他们幸福安度晚年。对特困离退休人员和遗属, 在认真落实上级救助政策的基础上, 发挥各方优势和作用, 最大限度地解决特困人员的实际困难。

5 强化自身建设

一是严格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 重点解决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纪律执行不严等突出问题。

二是提高业务素质。要通过学习、培训上级文件、了解国家政策,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探析 第10篇

关键词:离退休,管理,服务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向人口老龄化时期过渡, 对于老年人的经济、医疗和精神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当前,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该阶段, 离退休在内的老龄事业发展面临各种挑战。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中, 社会正日益发生转型。解放思想, 事实求是, 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服务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 开展各个方面的有效改革, 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考虑到当前的实际, 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质量并未尽如人意,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本文的主题正是如何有效实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

二、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现状

当前, 我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 大体呈现两种模式。一是政府管理, 社区服务。这种模式是指通过一级政府设立对应机构, 通过若干分支诸如老干部部门、离退休人员管理委员会等实施严格的管理服务, 在具体的管理服务工作过程中, 根据社区的规定实施落实。二是企业管理, 主管部门实施。企业根据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规定, 通过相应部门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对于这两种模式, 目的都是为了搞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实现国家统筹, 社区管理。

当前, 全国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在基本实现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的基础上, 加大推进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力度。对于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而言, 是职工在办理退休手续之后, 管理服务工作与原单位相分离, 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 实行属地管理, 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涉及: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为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跟踪了解离退休人员生存状况, 协助社保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帮助死亡离退休人员家属办理丧葬费和遗属补贴;集中管理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组织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开展组织活动, 加强离退休人员政治思想工作;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有关健康、保健、医疗、护理等项服务;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健身活动, 指导和帮助他们为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 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

三、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措施

1、合理定位。

当前, 在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方面, 必须涉及到接收、管理离退休人员档案, 离退休人员生存认定, 协调解决离退休人员等方面, 和企业保持遗留的各种联系。在党的组织活动开展过程中, 通过社会保险的结算, 以及服务网络来获得解决, 而对于管理工作而言, 则是无偿开展。对于社区服务而言, 必须在国家出资的条件下, 实现基础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完善, 在此基础上, 根据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 开展各种服务, 诸如娱乐健身、专项服务、社区卫生等等, 这些服务均具有社区服务项目的共性。在服务管理过程中, 基本的原则是满足离退休人员的各种需要。与此同时, 国家应当在社区服务组织就工商、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此外, 应当积极构建离退休人员自管组织, 同时积极展开服务志愿者活动,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 核心原则是根据国家政策导向, 借助社区组织的平台, 围绕离退休人员以及社区成员, 构建主体多元化, 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服务模式。

2、机构建立。

为了强化社会保障职能, 完善社区建设, 各个社区街道都应当构建和确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 在县、区社会保障机构的引导下向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提供各项服务, 并加强各方面的管理, 最终构建省、市、县 (区) 和社区街道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中, 可以结合机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 解决部分保障职能的实施, 从曾经从事过企业劳资工作的下岗失业人员中聘用, 经费根据其他社保机构的标准, 由财政部门解决。这一途径能够确保社保机构的集中管理, 将离退休人员的压力得以分散, 充分体现组织的综合管理服务职能, 从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此外, 机构的有效建立, 能够避免离退休人员在管理服务工作中转移企业负担为政府负担的问题。

3、逐步推进。

分类实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首先, 考虑到破产企业、改制企业以及“两停一亏”企业, 其现有管理服务主体或者已经不存在或者经营困难, 其养老金发放已与企业脱钩, 其他福利项目难以落实, 有些企业离退休人员已经由社保机构管理, 可以作为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突破口, 新退休人员要直接进入社区。其次, 利用大中型企业原有退管组织管理服务设施齐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 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 建立社会化的退管服务组织, 打破企业界限, 吸纳当地离退休人员接受管理, 并在离退休人员管理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上, 加快企业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步伐, 随着社区硬件设施和功能的完善, 实现同企业的彻底剥离。第三, 针对各县 (市) 离退休人员少, 城区较小, 社区建设滞后, 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的特点, 由社保机构直接建立县 (市)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 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生存认证、党员组织活动等, 实现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欧阳志军, 浅谈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民营科技, 2009, (10) .

[2]、张煜, 五个到位: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J]. 山东劳动保障, 2007, (11) .

[3]、本刊编辑部, 不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J]. 中国劳动保障, 2007, (11) .

加强离退休管理服务的工作 第11篇

摘要: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相对复杂,且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泛,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质量不仅关乎着国家相关政策,也关乎着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是自身的需求,也是各个单位领导与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创新

一、管理人员的责任

1、更新管理观念

有些管理人员认为,对于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只需要针对有困难的干部,或者每年开展几次简单的活动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之下,离退休干部的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的精神需求也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发展形势,为了满足这些离退休干部的需求,管理工作就必须以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出发点,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从思想和政治上关心他们,并为这些老年人提供发展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出余热、此外,还要尽量的为他们添加一些文体活动设施,鼓励这些干部多参与一些群众活动,这样才能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2、 提升离退休人员的素质水平

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为老干部服务,在工作时,必须要加强责任意识,干一行爱一行。同时,也要意识到,离退休干部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他们必须要享受到社会的尊重,老干部工作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尊重他们,想他们所想,帮他们所需。其次,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看起来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较多的内容,从看望生病干部与慰问家访,从组织活动到落实待遇,都是管理人员的工作職责所在,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落实责任意识,将所有的细节工作落实到实处。最后,考虑到多数离退休干部的年龄都偏大,经过多年的风雨,他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维模式,面对着市场的变革,他们常常会出现思想与形势发展脱节的情况,还有一些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未得到应有的落实,这就导致他们出现了一些不满情绪,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在接待离退休干部时,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沟通,稳定他们的情绪,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做好思想上的疏导工作,以便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二、管理服务工作的新途径

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人口比例不断的增加,这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福利等因素产生影响“,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化问题,在家庭规模的影响下,“空巢老人”数量越来越多,孤寡老人也会越来越多,从某种角度而言,老年人口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

1、离退休人员管理列入议程中

面对着老龄化的问题,各级党政领导以及组织部门都必须要意识到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列入到议事议程之中,加强对领导班子与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在经费方面予以必要的保证,同时,还要定期开展相关的会议,了解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老干部的思想状态,对于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要及时的予以解决,此外,各级党政领导以及组织部门要支持管理人员的工作,切实的解决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协助他们做好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

2、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老干部工作的管理人员对于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老干部不仅享有家庭生活权利,也享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为此,必须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下老干部无工作能力、保守封闭、体弱多病的传统观念。离退休干部为了国家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富有开拓精神,有着健康的身体以及丰富多姿的精神世界,老干部工作的管理人员必须用积极的观念来看待他们,充分的看到他们的特点与优势。

3、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保障我国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离退休干部人数已经接近1 亿,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人员,为了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必须要建立一种多层次的养老制度,完善现阶段的养老保险体系,提升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

4、尊重老人

让尊老敬老成为社会美德 庞大的老年群体与数量众多的老人赋予国家、社会与家庭中更多的责任,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全社会的尊敬与爱戴的,同时,老年群体也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他们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关爱、帮助与关怀,与此同时,社会中还有着大量的高龄老人、特困老人、病残老人与独居老人,他们在生活、经济以及精神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因此,尊重老人,给予他们必要的爱护与关心也是全社会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5、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程的建设

在未来阶段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结合必然是一种发展趋势,而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正是在这一理念下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一项大工程,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各个大中城市的服务社区已经超过 30 万个,这极大的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此外,很多街道都建立了老年人服务站,也建造了多所小型养老院,可以说,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工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我国老年人基数大,现阶段的社区养老服务工程还是难以满足众多老年人的需求,为此,在下一阶段,必须要探索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新型模式,将社会、政府、集体与个人的力量充分的发挥出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6、建立适宜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制度

老年医疗保健的水平是国家社会制度与文明程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必须要将老年医疗保健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服务质量、扩宽服务的范围,为此,可以创建老年公寓、老年大学、敬老院,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方便,此外,还可以建立好相关的康复诊所,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与服务,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三、结束语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时期,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认真研究离退休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要创新管理途径,需要依靠多角度、多形式与多渠道来完成。

参考文献:

[1] 吴玉琴.如何发挥离退休职工党支部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浅谈离退休职工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

如何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 第12篇

1 努力提高离退休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如何卓有成效地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首先需要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机构对自己的功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它绝不是过去街道居委会某种准行政机构的翻版, 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服务工作。它的唯一功能就是服务。紧密围绕退休职工的需求创造性地促供优质服务, 组织各种资源活跃丰富退休职工的生活, 同时挖掘引导退休人员积极自治, 为社会贡献光和热, 最终达到不断提高退休职工生括品质、推动整个社区健康发展的目的。这就是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使命和定位。

有了工作责任心强, 业务素质好的管理人员, 才能把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做好, 为企业创建一个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也为创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直接跟退休群体的日常括动打交道。众口难调, 琐碎事多, 服务的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共同点, 善于有备而来、循循善诱。二是退休职工十分关心自己的社会权益。把命运寄托给了退管机构, 对退管机构要求很高, 退管机构的形象举止稍有不慎, 就会激起不满情绪。要多下基层多沟通, 多宣传国家有关政策, 切实维护退休职工的权益。三是建立退休职工困难疾病信息系统, 及时对退休职工的困难做出反映, 避免投诉和抱怨的产生和积累。四是精心设计、组织安排退休职工从事感兴趣有价值的志愿者活动, 推动社区建设, 满足其成就感。五是全面建立办事处的规章制度, 制订工作规程和程序, 明确岗位职责, 颁行考核奖惩条例。六是建立退休职工信息网络和档案, 设计不同变量的统计模式, 制订相关的统计报表, 及时掌握情况。

2 坚持为离退休职工办实事

有人认为做好离退休工作就是每年组织几次活动, 解决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这是一种误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老年人的需求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离退休管理服务人员要根据老年人新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并结合实际有所创新。除了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老年人, 还要给他们提供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继续奉献的机会。同时还要努力创造条件, 使他们能经常参加群体活动, 实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特别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尽量满足老同志的精神需求, 丰富老同志的精神生活。要积极营造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氛围, 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促进老同志的身心健康。二要认真做好老干部的异地安置工作。异地安置的老同志多数是出于叶落归根的故土情怀返回原籍的。但当他们回到原籍后却发现自己难以适应原籍的环境。难以融入当地的群体, 甚至有一种强烈的脱离群体的感觉, 需要我们从感情上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当他们有病时要及时慰问, 当他们生日时要及时祝贺, 逢年过节时要慰问看望要加强与地方代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当地政策依据,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妥善解决异地安置老干部的生活福利待遇问题。使他们感到原单位还没有忘记他们, 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3 确保离退休职工思想稳定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成败关键,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历史阶段中, 实行国企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少数濒于破产企业的退休职工的生活归谁管无所谓以外, 部分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着今非昔比的感觉。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点。

3.1 迄今为止, 社区管理机构是沿袭以往的街道和居民委员会

的陈旧管理模式,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工人进社区, 自然会产生环境退化的隔膜感。

3.2 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而对企业产生的归属感、老习惯。

3.3 相对下企业, 社区管理人员少, 福利几乎为零;而只要不是破产的企业, 企业对退休职工的关心和福利总是比社区多。

3.4 与机关、事业单位比, 企业退休的经济待遇和福利太低, 退休待遇不公, 是企业退休职工失落的真正深层的原因。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 要求老年管理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扩充。按照联合国公布的标准, 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数的10%, 就算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期与高发病期的到来, 是一个社会问题, 更是一种自然的社会现象, 作为为老年人服务的一个部门, 就应该为离休退休老同志提供更周到与热心的服务, 让他们切实感到温暖。

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老同志家中走访慰问, 传达党组织的关心和关怀, 主动征求、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 并深入细致地了解离退休职工思想动态, 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 使老同志有了面对面与领导进行交流的机会, 增进了友谊, 加深了感情。进一步加强离退休职工党组织建设, 充实完善基层党组织。发挥好离退休党支部的作用, 把业务强、水平高、有威信, 热爱离退休工作的同志选到党支部委员会中, 使离退休党支部得到加强,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把“全心全意为离退休职工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使服务工作更全面周到, 准确掌握离退休职工分布状况、党员情况、居住区概况等情况。在生活待遇上, 努力做到统筹外养老金和各种生活补贴足额发放, 对生病住院的离退休人员及时进行看望和帮助排忧解难, 对有困难的老同志及时给予照顾, 这些工作无疑把老同志的心与企业拉近了, 使他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对生活充满希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也是使老同志由“闲”到“忙”健康长寿的重要方法因此, 我们创造条件, 有意识地为老同志设立了理发室、棋牌室, 离休老干部专门的活动室等。组织老年人到户外去, 让他们健身强体, 享受人生的快乐。通过参加活动, 原来一些闲着无事可干, 不会休闲的老同志, 现在有序的生活着。

离退休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各级领导应该从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加强离退休管理工作, 离退休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努力做到感情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以老同志满意为标准, 努力推动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 为离退休老同志营造一个祥和、融洽、欢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侯俊哲, 江涛.强化服务意识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J].中国核工业, 2004, 2.

上一篇:健康交友下一篇:银杏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