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2024-06-25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精选10篇)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1篇

1. 高度集成

实施ERP后, 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实时集成, 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完成成本分析、获利能力分析等工作, 实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企业运营以业务流程为导向, 采购、销售、库存、生产、设备等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无缝集成, 相关财务凭证自动生成, 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

2. 实时动态

实施ERP后, 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作业, 即业务发生与数据处理、财务记账同步进行, 财务数据随时更新, 每个相关人员都可以随时获得实时动态的数据, 掌握即时的业务信息, 确保了财务数据的及时、准确。

3. 控制职能和决策支持能力增强

财务与业务的实时集成使财务能够随时获取完整的业务信息, 并可以追溯到数据的业务根源, 帮助企业财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实现财务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实时监控。另外, 财务凭证的自动生成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 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经营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 使财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运用ERP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

1.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记账

实施ERP后, 企业相关业务及财务统一在ERP管理平台上运作, 发生的原始单据、派生自制单据由各业务经办人一次录入, 财务会计对各个业务单据进行审核, 然后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这样, 实现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同步管理, 使财务数据入口底层化、唯一化和合理化, 解决了业务单据的流转总是滞后于业务工作流程流转的问题, 保证了财务数据入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保证了财务计划、预测、决策、分析的正确性, 加强了财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

2. 加强企业存货的管理和控制

存货管理的关键点是出入库管理和存货核对管理。如图2所示, 企业财务会计凭证是根据业务经办人在系统内登录的原始凭证数据自动生成的, 业务经办人必须正常履行出入库手续, 在系统内生成出入库手续和数据, 当原始凭证的手续和数据齐全后, 财务才会记账和付款。因此, 在ERP环境下, 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同时进行的, 财务可以及时掌握库存情况, 加强对出入库的管控效力。

3. 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资金管理是指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支配、监控等管理, 只有管好用好资金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 才能实现财务对业务的适时管理。企业实施ERP后, 实现了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协同运作以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 财务管理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价值管理系统, 企业集团能够及时掌握资金的结余、流入、流出、使用等情况, 帮助企业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

4. 加强企业对成本费用的分析和控制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是成本费用指标的确定、成本费用指标的分解、成本费用差异的确定和分析。日常运营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是中国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ERP后, 企业实现了按部门核算费用和按专项核算费用的平行管控, 并通过预算控制功能实现了企业对费用的自动管控。同时, ERP帮助企业从多维度进行费用分析, 为企业内部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实施ERP后, 通过物料主数据、物料清单 (BOM) 、采购信息记录等业务信息与财务的集成, 在业务发生的同时, 财务能够自动计算采购、生产及销售成本并生成会计凭证。这使得所有与成本相关的数据在一次输入后直接进入系统的中心数据库, 各级成本控制主体可以按责任中心、业务流程、产品或客户等及时进行成本的多维分析和业绩评价, 极大地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时效性。

另外, ERP帮助中国石油企业以价值链为核算对象, 以价值链的结点为依据划分成本责任单元, 对它们的价值增值和耗费进行计量、确认和考核, 促使各责任单元在最低耗费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增值。

5. 加强企业利润的管理和控制

ERP系统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视为一个整体, 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企业的利润情况。实施ERP后, 中国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利润中心会计收集和分析获利单元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信息, 以确定每一业务领域的获利能力和投资收益。

同时, ERP系统通过获利能力分析子模块能够帮助中国石油企业完成任意的、随机的分析, 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 例如:哪些是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客户;各责任单位完成目标利润的情况;各品号油品或油品大类的获利能力如何;哪个地区的销售量和销售利润最大等等。通过分析达到财务对市场的预测管理、对承包利润的管理、对费用控制的管理等, 从而真正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综上所述, 实施ERP后, 系统将企业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纳入系统化的链式管理, 这种管理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企业对存货、资金、成本、利润的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ERP毕竟只是一种技术和工具, 要想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对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的优势, 还需要不断深入地联系企业实际, 持续改进, 将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完善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王江涛:采用ERP理念改进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会计之友, 2006, (4) :33~33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2篇

在本世纪的最后几年,人类社会正逐步由工业经济社会步入知识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对知识和信息的有效管理已日益紧迫。企业管理正进入新的时代,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必须要求企业作出迅速敏捷的反应,以适应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时代的要求催生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结合DD新型管理信息系统ERP。ERP的生命力何在、它能给企业带来哪些益处、成功实施ERP应注意些什么?本文试就以上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ERP适应企业管理新需求

1、更富有弹性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要求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促使企业以更快和更灵活的方式满足市场和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与之适应,原来金字塔式的职能型层次式组织结构已越来越成为组织发展的障碍,而将由新型的扁平小组中心型流程式组织替代。建立更富有弹性的流动性组织,组织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也可能是企业外部门专家、顾问。企业管理已超越企业本身固有的框架。ERP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改良,目前许多系统已具备高度的弹性可支持随时调整的组织结构。

2、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要求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研究开发、质量管理、营销扩张和售后服务等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企业也越来越发现在日趋分工细化开放合作的年代,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往往显得被动,而必须把同经营过程有关的多方面如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等纳入一个整体的供应链中。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将客户要求、企业内部资源以及上游供应商资源整合在一起。

ERP软件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也正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视为建立在企业价值链上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多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如:生产制造、财务、营销、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ERP可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维护、财务、人事等进行有效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更强调动态地对企业执行控制实时分析企业动态利润,掌握即时信息。ERP在对整个供应链管理中也更强调了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从而上升到价值链的控制。

3、支持企业全球化、多元化经营管理要求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一国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展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所向。实现全球范围内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必然需要良好的资讯管理工具,以即时且精确地掌握各地的生产进度、发货状况与财务资源状况等,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需求。而ERP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也纷纷提出“柔性制造”,从单一的生产向混合型生产发展,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这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而ERP正好能满足这种生产环境,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求。

4、知识管理的要求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管理日益为企业家所重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知识和隐性知识等各种知识资源共享提供便捷安全的途径。其目标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作出最好的决策。显性知识易管理和存储,但隐性知识是雇员取得经验的体现则难以掌握,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知识型企业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企业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及变化。要实行知识管理建立一个能交流信息的技术系统是基础,而ERP正提供了这种基础。在这个日趋讲究协作沟通的年代,ERP正如ISO9000一样,已成为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必要基本条件之一。ERP是企业走向二十一世纪建立全球竞争力的通行证。

二、我国企业ERP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ERP是一套将组织内部及外部相关联的所有资源加以整合的软件系统,其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据已实施企业的经验来看都相当可观。企业运用ERP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实施ERP,让ERP发挥出最佳的经济效益。现结合笔者参与SAP公司R/3系统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实施的体会探讨我国企业实施ERP一般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各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阶段:企业自身诊断需求分析阶段

ERP系统不仅仅是一项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也体现着管理思想在具体管理中的应用,同时ERP的实施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为了使ERP系统符合本企业的管理特点和管理需求,也必须对本企业作一彻底的需求分析。为此本阶段通常要做的工作有:

(1)管理思想和管理观念的自检与转变

目前大型的ERP系统都是国外的软件产品,而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都同国外企业有较大的差异。在引进实施ERP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有这样一个目的――学习ERP中包含的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事实上即使没有这样明确的目的也会潜移默化达到这个效果。但另一方面不要认为外国的东西都是对的都是好的;要注意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性,在二次开发中结合自己的管理特点,取其精华为我使用。从实施经验看,在项目实施前,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作好管理自检尤其必要,知道企业要什么而不要什么,这样也有利于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当然管理思想的转变作相应的宣传是必要的。

(2)企业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该项工作是本阶段的重点工作,通常要花去相当大的精力。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是指企业彻底分析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环节的管理特点和系统功能需求,主要针对现行体制中的不足及所需的信息,制定出本企业的系统功能需求方案报告,以便指导系统选型与用户化二次开发。许多企业在决定实施ERP之前,往往可能是总裁需要一份即时动态的财务报告或人力资源情况表,但对于项目组来说企业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将直接关系到ERP实施的成败和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同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大量的调研工作,还要反复修改方案。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请专门的机构进行咨询,或吸取已实施ERP企业的经验,但大量的工作还必须由了解本企业管理状况的项目组人员来完成。在共性的基础上,考虑本企业管理的独特性需求并作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系统试运行后才发现具体的管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大费周折浪费财力、物力。从经验看,企业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工作做得越细致好,而且必须经过反复论证。

(3)预算系统所需的`人力、物力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规模及管理现状,合理地确定ERP项目所需的人员和资金,并作出相应的预算报告,同时还要初步确定项目组成员。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为实施ERP项目配置专职的工作人员是相当困难,所以许多项目组成员可能是身兼数职,因而项目组成员的稳定性和受训程度是应该一开始就注意的问题。

第二阶段:系统选型购买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企业ERP系统项目方案报告在得到公司高层批准后即可进入ERP系统选型购买阶段。ERP系统项目方案报告是指导本阶段选型购买的基本文件,这阶段的工作有

(1)参观已实施ERP系统企业演示系统

在企业欲购买某ERP系统前,最好到已实施该系统的企业实地参观并听取其实施意见和经验。这可以向该系统提供商提出要求并给予安排(一般会安排到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差异不大的企业)。通过系统演示,企业可以了解该系统是否满足企业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挑选出性能/价格比最优的系统。

(2)定型和签订购买合同

一旦选定了系统,接下来便是根据企业的自身需求情况制定系统采购计划,签订相应的系统采购合同。这一阶段可由相应的公司法律顾问和财务人员介入,以便保障公司利益规避相应的经济风险。

第三阶段:系统导入阶段

ERP系统的导入,依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和复杂程度不同,项目周期少则一年多则二三年不等。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系统软硬件的安装调试

对于具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和高素质人才的企业,这不是一件难事。关键要同系统供应商及时协调沟通以便于即时供货,以免延误项目进度。基础条件较差的企业可以部分依赖于咨询机构完成同时配置本企业项目组成员,这样可以培养本企业的员工,签订合同时就可以列入这一条。

(2)项目组成员培训

ERP系统必须适合本企业的管理特点,在导入阶段系统的二次开发用户化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主要有赖于本企业项目组成员来完成,所以项目组成员培训应先行。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度,培训工作还可适当提前,当项目引进合同签订后就可进行。

(3)系统二次开发用户化工作

二次开发是系统实施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一步,此项工作要花去项目组大量的时间,可依据系统功能需求方案报告对于系统中没有而企业必须要有的功能需求进行;对于不适合的功能或保留不用或去除。在此项工作之前要做好系统参数原始数据的采集,这也是一项数据量相当大的工作,对于一个有成千上万名员工的公司来说采集初始化员工档案信息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工作。要分析系统所有参数、理解参数的定义、采集参数原始数据、进行系统参数设置;有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可做好相应系统数据库的接口。

(4)最终用户培训

完成以上工作前后期间要安排所有最终用户按照权限定义和责任范围整行分批培训。最终用户包括系统的操作者和系统的维护人员。

(5)系统试运行

导入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便是系统试运行,这是一个同企业管理磨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从实施经验看,ERP导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高层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是项、目实施速度快慢乃至成败的关键因素,因而项目组应即时同中、高层管理者进行沟通,尽量每星期或每半个月行一次项目进度例会,邀请中高层管理者参加。每隔一定时间向公司作相应的报告会。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3篇

会计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决策者的关注点,为了能够全盘掌握企业经营状况与资源有效利用,整合业务流程,获得及时资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Entem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应运而生。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数据共享,从而使信息资源更好的为企业所用的管理系统。在ERP系统强大的功能模块中,财务管理模块始终是核心模块,具有重要的职能。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流,是企业经营效果的直接反映。财务人员和相关使用者也对ERP中的财务信息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国际上投入使用的ERP系统都提供了功能强大、集成性好的财务应用系统。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引入到更高效、职能化的领域。

1 ERP的发展内涵

ERP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治理系统,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从技术层面看,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治理层面看,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治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材料等治理系统。从电子商务运作系统看,ERP是基础工程,没有ERP,企业信息治理就失去了支持,整个电子商务的品质就要打折扣。因此,ERP作为崭新的现代治理手段,它的核心治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企业经营治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治理。

2 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总体上讲,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着两个特点:一是宏观层面的ERP的架构在扩张;二是微观层面,即ERP物理模块在不断细化。这两者的互动中,推进了会计作业模式的变化。从宏观层面讲,会计财务的作业方式,长期以来主要体现在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上,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不论是时效性上,还是针对性上,都难以展现它的作用。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它又总是首先反映在财务危机上,不是缺少现金,就是缺乏持续经营所需的资本。在引入ERP以前,随着电脑的普及,会计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应用电脑作业,或是引入其它硬件来提高其自动化水平,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来说已是一大进步。但在业务流程的临近和与其它系统的集成上,则受到技术与功能不足的限制。因此,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缺陷,而且,依托这一平台,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代理网络、各地制造工厂等的各种经营资源、各种信息的集成,从而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微观层面讲,即ERP物理模块走向细分化。现阶段在会计领域,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2.1 ERP系统在会计中的应用

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因此,从物理层面看,ERP的会计核算模块,涉及总账模块、应收账模块、应付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多币制模块和工资核算模块,等等。以现金管理模块为例,它主要是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对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在ERP软件中,一般都具有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和现金有关的功能。此外,它还和应收账、应付账、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

2.2 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然而,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这种转变体现在,它吸收并内嵌了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它在支持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上,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同时也能支持各国当地的财务法规和报表要求。如:提供多币种会计处理能力,支持各币种间的转换;支持多国会计实体的财务报表合并等;支持基于Web的财务信息处理。为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基于Internet的应用系统(如销售订单处理等),部分财务信息还可以通过Web方式收集和发布。总之,这一切,倘若在非ERP的环境下,即使靠“人海战术”来完成,其效益也是有限的。

2.3 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地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在典型的ERR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差异或有问题的项目一旦出现就能被分离出来,并可采取措施去纠正。具体说来,典型的或高层次的ERP成本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成本中心会计、定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等系统。以定单和项目会计为例,它是一个全面网络化的管理会计系统,带有定单成本结算的详细操作规程。该系统收集成本,并用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对比来协助对定单与项目的监控。系统提供了备选的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方案,从而有助于优化一个企业对其业务活动的计划与执行。

再以获利能力分析为例,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个特定的定单利润是怎样构成的?这些都是获利能力分析必须涉及的问题。获利能力分析模块将帮助找到答案。同时,销售、市场、产品管理、战略经营计划等模块也将根据从获利能力分析所提供的第一手来自市场的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公司因而能判断它目前在现存市场中的位置,并对新市场的潜力进行评估。

归纳上述三个方面的技术特征的应用效应,有以下表现:其一,即时性。在ERR的状态下,资料是联动的而且可以随时更新,每个有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掌握即时的资讯,这在过去只能依赖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才能完成。一般说来,影响企业竞争力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它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把握,以及对外部市场的资讯、现状变化的了解。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贵在“即时”。能否如此,其效果迥异。以外汇市场为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币结算业务的不仅增多,而且还面临一个如何规避多元货币、汇率变动的风险的问题。如果不能对各种货币的汇率消长变化、各国客户订单、各种交易,包括应收账、应付账、总账等进行即时运作,那么,即使到手的企业利润,也会因汇率的波动或缓慢的作业而缩水。其二,集成性。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尚未导入之前,知识库的信息资讯是属于过时的,更多的是局部的信息、片面的信息,乃至失真的信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其它因素外,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在面临组织增减变化时,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修改与串联。在导入ERP之后,面对这样的变化,便可以很轻松地进行衔接,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为落实,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字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其三,远见性。ERP系统的会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财务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3 ERP导入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

由于上述特点取代了传统会计功能的一大部分,因此导入ERP,实施ERP系统管理,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显而易见。其中,最突出的是,当企业导入ERP系统,许多资料直接由资料产生处的人员来键入,会计信息会在交易完成后自动入账,同时进入相关分类账,并自动产出报表,且许多资料直接从系统中即时存取。这样,许多原本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基础工作已被取代,而且,从作业的质量到速度,都比人工作业好得多。那么,对这一现象应怎么看呢?

从表面上看,ERP的导入对会计人员来说,确实是一大冲击,或者说是一种“会计人员无事可做”的危机。但从深层次看,笔者认为,ERP的导入,本质上是会计工作内涵的新发展,是会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即从以往对数字的计量与纪录,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对这一会计作业新模式,如果借用美国IMA的话说,就是“未来会计人员将不再扮演账房,而是企业咨询者的角色。同时,会计人员提供企业咨询、分析的价值将愈来愈受到重视。会计人员在组织中所占地位及扮演的功能也日益重要”。

从对信息的加工层面讲,由于导入ERP,不仅是一个硬软件的引进与安装的问题,而且是实施ERP系统所取得的效益。而这效益的取得及其增值,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层次性,所以“再加工——深加工”是会计新模式的基本特点。

以前,管理人员需要从财务报表中获取信息来做经营及绩效上的管理,如今的信息科技已转为可随时提供管理人员有用的信息,如此的转变强调了管理会计的贡献及重要角色。总之,随着ERP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发展,将赋予新的会计作业模式以更丰富的特色。

4 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和前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企业就开始引进国外的MRPII软件,推行MRPII管理系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导入ERP系统、实施ERP系统管理的趋势呈现出新的发展。从市场面看,一方面,外国的软件公司,包括SSA、Froth Shift、QAD、EMS、Avalon、SAP、Baan、CA等公司先后设立销售网点,直接销售ERP软件。另一方面,我国自己的软件中心或公司,包括金蝶、用友等软件公司专门开发并推出商品化的ERP软件。再一方面,诸如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安达信等在我国推销ERP系统。影响这些趋势发展的原因,在于我国拥有庞大的ERP市场。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年需求量应在200亿元以上,其中对ERP软件、集团财务管理软件、商务管理软件的需求较为强烈,占90%。可见,我国企业在应用ERP上,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应用层面看,我国企业应用ERP的态势,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量的扩张,二是质的提升。从前者来看,企业应用ERP的领域,不仅只是制造业,还包括服务业和其它领域。其中,近年来特别是流通领域的企业应用ERP的比例明显上升。这与我国加入WTO的大趋势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并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我国企业正开始重视企业管理,并应用了许多企业管理软件。从后者来看,由于我国企业数目庞大,各个企业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市场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ERP应用上,多数是走“量身定制”这一模式。据南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对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应用MRPII的比较调查资料,在内地企业被应用最多的MRPII系统符合特征是物料系统、会计、采购、收货管理,其中会计被使用比例明显高于香港。

就整体而言,我国企业在应用ERP上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各个企业差距较大,能够真正成功地全面实施ERP管理系统的企业并不是很多。而且,ERP实施成功的模块主要集中在财务和供应链上。究其原因,主要是:(1)对ERP的认识不够,片面认为ERP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只重视信息流,忽视物流,对物流的控制作用认识不足;(2)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程度不够,特别是乡镇企业,许多主管对此既没有充分认识,也支持不力;(3)对咨询服务的价值认识不够,这使企业在软件选型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应该说,ERP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中出现上述问题并不奇怪。因为,这些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它既有技术面的问题,但更多的是观念更新问题。因此,今后必须加大对ERP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宣传的力度,更广泛地扩大ERP培训和教育的宽度与深度。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依托这一基础,ERP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势必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夏成才,康红艳.财务管理能力模型[J].财务与会计.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4篇

来自:杭州集控

ERP(企业资源规划)的实施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ERP系统是由计划驱动的,划分ERP系统计划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计划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由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的深化过程。ERP的计划管理分为5个层次,每一个计划层次都有自己的内容和作用,并且为下一层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不可或缺。结合“ERP原理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深刻体会,探讨ERP计划层次中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和编制方法。

一、ERP计划层次概述

企业的计划层次包括五层,由上而下分别是:企业经营计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和采购计划。其中,企业经营计划是企业的战略规划,确定企业(3~7年)的经营目标和策略,由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制定:销售和运作规划(生产计划大纲)由企业决策层结合诸如市场、财务、等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制定计划期(1~3年)内企业的月产量、资源需求量等;主生产计划仍由企业决策层制定,依据上层计划制定在计划期内(3~18个月)各时间段最终产品数量和交货期的详细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制定作业及采购计划的依据,用来平衡企业资源需求和可用能力,得到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需求数量和日期,明确制造和采购订单下放日期:作业及采购计划用于指导车间排产和采购操作,依据上层计划得到工序排产和采购的详细计划。

二、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主生产计划(MPS)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每—个具体的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是企业销售与运作规划的细化,是进行物料需求计划(Ⅶ心)的基础和前提。制订主生产计划是为了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生产计划。早期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并没有主生产计划这一层,它直接将客户的需求数据(包括预测或订单)根据物料清单(BOM)进行需求展开计算,得到在数量和时间上与预测和客户订单需求相互匹配的生产和采购计划,这种做法弊端很大,而加上主生产计划这一层次后,通过人工干预,均衡安排,使得在一段时问内主生产计划量和预测及客户订单在总量上相匹配,而不追求在每个具体时刻上均与需求相匹配,从而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计划。据此所得到的非独立需求项目的物料需求计划也将是稳定和匀称的。因此,主生产计划在整个计划层次中,位置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取消。

一方面,主生产计划作为生产部门的工具,指导着生产过程的运行,分析对象是最终产品,在这里它为生产部门指出了“将要生产什么”,即生产最终销售部门进行销售的产品,起着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主生产计划又有着过渡性作用。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和采购作业计划的制定都需要依据主生产计划的数据。

三、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首先要确定MPS物料,确定MPS物料就是把销售与运作规划中的产品系列进行具体化的最终项目。按照企业自身不同的生产模式确定对应的MPS物料,例如,常见的现货生产MTS型企业MPS物料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订货生产MTO型企业MPS物料也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而订货组装ATO型企业MPS物料为通用件、特征件及可选件。紧接着进行主生产计划初稿的编制,编制主生产计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里面涉及到多个计算,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有6大计算,具体过程如下。

(一)毛需求量:是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项目的总需求量

如何把预测量和订单量组合得出毛需求量。这在各个时区的取舍方法是不同的。一般的方法为: 预测时区:毛需求=预测量

计划时区:毛需求=Max(预测量,订单量)需求时区:毛需求=订单量

因此在进行毛需求量计算时首先要依据已知的时界,对计划展望期划分时区,第一时区、第二时区、第三时区分别为需求时区、计划时区和预测时区。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对应时段的毛需求量。

(二)计划接收量:是指正在执行的订单量

在制定MPS计划时,往往把制定计划日期之前已经下达的定单、而在本计划期内完成或到达的数量作为计划接收量处理。在具体的题目中把批量值直接读入到计划接收量中。

(三)净需求:指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某项目实际需求数量

毛需求指“需要多少?”,而净需求指“还缺多少?”净需求量=本时段毛需求量+安全库存量一(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若计算值≤O,则无净需求;若计算值>0,净需求=计算值。

(四)计划产出量:是为了满足净需求,系统根据设定的批量规则计算得出的供应数量

计划产出量=N×批量

满足条件为:计划产出量≥净需求>(N-1)x批量

说明“什么时问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一般采用的批量规则是固定批量法和直接批量法。固定批量法(Fixed Quantity)中,如果净需求小于批量,则按批量计算,若挣需求大于批量,则按批量的倍数计算。例如。批量为20,当净需求≤20,计划产出量一律取20:若净需求为35,大于批量,超出部分按批量增量递增,计划产出量取批量的2倍即40:直接批量法(Lot for Lot)则是完全根据实际需求量来确定MPS的计划量,即MPS计划量定义实际需求量。

(五)计划投入量:是系统根据计划产出量、规定的提前期和成品率计算得出的计划投入数量。

说明“什么时间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六)预计可用库存量:是从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他用途的已分配量,可以用于下一时段净需求计算的那部分库存。它同现有量不是同一个概念。

预计可用库存量=(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本时段计划产出量)一本时段毛需求量。

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依据计算流程,第一步计算毛需求量,第二步读入计划接收量,第三步计算净需求量,如果净需求为非负数,紧接着计算第四步计划产出量、第五步计划投入量、第六步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如果净需求是负值,则无净需求,直接转到第六步,计算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依次类推,同样的方法计算各时段,直到把最后一个时段算完,关于主生产计划的编制就算结束。

四、结束语

合理的企业计划层次划分是ERP系统稳步实施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ERP实施进程和实施效果。主生产计划作为计划层次的第三层,位置居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层计划细化的结果,为上层计划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也是下层计划编制的依据,实现了企业计划管理从宏观到微观、从粗到细的过渡,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是重中之重,没有编制,说该计划何其重要都是空谈。

公司网站: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5篇

财务与业务集成是指企业基于IT环境下, 在包括网络、数据库和管理软件的基础上, 实现企业经营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合一, 即将财务会计信息处理和企业生产经营业务, 主要指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信息进行协同处理和监控的过程。财务与业务集成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同步处理和监控, 在完成采购、销售、库存出入库等业务的同时, 生成相关的财务信息, 财务与业务集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数据共享, 并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财务与业务集成的核算与管理模式是基于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集成, 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有机融合, 实现了信息高度集成与共享, 为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供应链和生产方面的各类信息。以此为基础,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并采用财务方法对业务过程进行事中控制, 真正将会计控制职能发挥出来。

2 基于ERP系统的企业财务与业务集成的基本内容

ERP既是一个管理软件, 也是一个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因此ERP系统是ERP管理思想应用的载体。ERP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 狭义的ERP仅指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广义的ERP是指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的经营管理系统。本论文的讨论采用狭义的ERP定义, 即面向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向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包含财务管理模块、供应链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模块, 其总体结构和数据关系如图1所示。

2.1 财务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模块, 其主要功能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资金监控, 具体包括总账管理、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

2.2 供应链管理模块

供应链管理模块是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它突破了会计核算软件单一财务管理的局限, 实现了从财务管理到企业财务与业务集成的全面管理, 实现了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管理。

2.3 生产管理模块

生产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部门科学合理地制订主生产计划, 安排生产订单和控制生产成本, 具体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产能管理、生产订单和车间管理。

2.4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薪资管理、人事管理、招聘管理、考勤管理和绩效管理。

3 基于ERP系统的企业财务与业务集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与业务集成的观念相对薄弱

财务与业务的集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财务与业务集成的管理过程中, 企业领导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相关实施人员的配合程度, 都会严重影响财务与业务的集成。大多数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只是认为财务与业务的集成是技术问题, 对实施过程没有进行统一规划, 缺乏有效地组织和领导。这也是多数企业财务与业务集成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 企业在集成过程中缺乏一批既懂专业又懂信息技术应用的专门人才, 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集成意识淡薄, 都直接影响财务与业务的集成。

3.2 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缺陷

企业财务与业务集成之前,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 即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操作层, 逐层增大。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以制度化和法规化严格构建等级制度, 强调组织结构中的等级, 过分强调企业的制度和秩序, 各部门实行责任制管理。财务与业务集成一方面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 打破了原来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 实现了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 企业的运行和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 财务与业务集成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重组, 如果不能很快建立起新的、有效的内部控制, 必然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3.3 财务与业务集成度不高

由于企业内部缺乏统一规划, 多数企业是以部门为单位建立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 因此, 早期使用的财务业务各系统, 虽然都较为稳定, 但由于各系统是由不同的公司负责开发和构建的, 它们不相同属, 独立运行, 各自为政, 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没有进行有机整合,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脱节, 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 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难以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统一, 无法真正做到事中控制。财务与业务各系统在构建时注重流程的通畅性和操作的方便性, 并没有考虑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 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数据重复录入现象仍然存在, 既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 又无法获得全方位的数据。

财务管理模块作为企业财务与业务集成的核心模块, 与其他业务子系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目前集成的现状来看, 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联系, 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功能界定不清、权限划分不明确的现象。职责和数据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叠, 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影响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3.4 财务与业务集成带来的风险

财务与业务集成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 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录入, 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及时性, 实现了对经济业务的实时监控, 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 但同时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风险。

3.4.1 系统访问风险

财务与业务集成涉及到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 使用户可以在企业的任何角落访问系统并且进行业务处理或改变业务参数的设置, 一方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使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 企业财务与业务的集成将所有的业务处理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增加了用户访问其他系统或不相关信息的机会。虽然, 各用户的权限有明确的职责划分, 但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这种高度集成的系统技术结构同样会为企业带来风险。

3.4.2 数据质量风险

财务与业务集成将数据处理的起点延伸到了业务处理环节, 在业务部门输入的业务数据直接生成财务数据传递到财务管理系统, 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 减少了会计凭证录入的错误, 保证了数据的同源性, 实现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协同处理和监控。如果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保证, 则产生的财务数据将毫无意义, 业务数据一般通过手工录入或条形码扫描来实现, 后者录入的差错风险较小, 人工录入的差错率就较高。业务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财务数据的质量。

4 基于ERP系统的企业财务与业务集成的提升策略

4.1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项目实施组织

企业财务与业务的集成是“一把手”工程, 企业高层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对财务与业务集成的理解程度与支持力度至关重要, 要让他们深刻理解财务与业务集成的内涵与重要性, 认识到财务与业务集成必须在企业领导者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共同协作下才能成功。在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下, 必须构建明确的项目实施组织, 具体负责集成的实施。组织中应包括高层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最终用户、实施顾问、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等。在集成过程中, 领导者必须对财务与业务的集成进行总体规划, 负责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 对资源分配做出及时决策;最终用户应该熟悉本部门业务, 重新梳理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 并加强专业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财务与业务集成所带来的工作方法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变革;实施顾问应熟悉财务与业务集成的全部内容, 了解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并具有财务与业务集成的相关实施经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应能为财务与业务的集成和专业化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4.2 注重企业组织架构的扁平化发展, 重新梳理业务流程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与业务集成的有效实施, 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体制, 实现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式”的转变, 诸如职位、权限、利益等许多方面的调整, 甚至需要重新划分和分配, 明确各层级、各部门管理权限, 理清业务管理职责。“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减少了管理层次, 大幅缩减管理人员, 使组织成员能更多地参与到决策中。企业财务与业务的集成需要企业掌握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的经营理念, 对企业现有的整个的业务流程重新梳理和优化, 对业务流程中的精华要继承, 不适应要求的流程要简化, 对缺少的流程进行补充, 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 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业务流程的重组改变了原有业务数据的传递路径, 这就要求企业财务流程重组与之相配合, 以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财务流程的主要功能是从业务流程中获取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后变成企业管理者所需的决策信息, 在企业整个流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3 构建统一数据管理平台, 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的对接

由于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独立存在于不同的数据库, 所以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实施财务与业务系统对接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在财务与业务集成的实施过程中, 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使两者之间进行实时沟通, 实现了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同源性和完整性。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是接受业务事件信息、定义凭证模板、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其主要的业务流程是, 当经济业务发生时, 由业务系统在平台中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 收集相关原始数据, 信息收集完成后成为可以用于制证的实时凭证信息, 系统就会根据凭证模板将原始的业务单据自动转化为相应的记账凭证, 并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企业借助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实现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 提升了业务系统实用化管理水平, 加强了系统集成和信息协同处理的能力, 解决了一直困扰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

4.4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与业务高度集成的特点就是使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即单一的数据库, 这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录入, 保证了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有效沟通。但是, 在这样的环境中, 导致系统中的数据更加透明, 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首先, ERP系统中预置了大量的安全控制参数, 如用户密码、认证方式和插件的方式等安全控制手段, 其次, 通过对用户访问权限的设置来规避系统访问风险, 访问权限的设置和访问权限的使用要严格有不同的人员来执行, 在访问权限的设置时, 权限的设置应局限于用户工作的业务需要来定义, 并注意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如制单人和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人, 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最后, 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并呼吁有效可行的法律法规的及时出台。

企业财务与业务的集成使得数据一次输入后, 存放于单一的数据库里, 需要调用数据时, 只需给出相应的条件, 就可多次重复利用。例如, 采购入库单录入后, 可直接生成记账凭证, 并自动传递到总账管理系统进行记账。如果输入的是错误信息, 生成的肯定也是错误信息, 对于这种数据质量风险, 系统中可以设置一些参数对错误数据进行校验和报警, 建立完善的数据输入控制机制, 加强对输入数据的校验。例如, 数据输入后, 由专门人员进行审核确认。其次, 人工输入的差错比较高, 企业应尽量采用数据录入装置来完成数据的输入, 有效化解数据录入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赵玉萍.财务及相关业务一体化平台的实现[J].电力信息化, 2011 (8) :75-77.

[3]严飞.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 2008 (7) :28-30.

[4]陈亮.中路北方公司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13.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6篇

关键词:ERP,企业财务,信息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现代企业作为市场竞争微观主体开始在竞争中应用信息科技以谋求管理效益的提高。规模化大生产是提高效益的有效方式。由于生产的发展, 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主要表现在:既要满足生产原料的供应, 又要防止资金积压沉淀;既要尽快促进收入的实现, 又要符合市场需求的变化;既要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 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可行, 等等, 这都使得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论难以适应。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 整合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各项业务流程、基础财务数据、人力物力财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借助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ERP使得很多在理论上较为成熟的财务管理方法论变成了在现实财务管理工作中可实现的管理信息系统 (MIS) 。但纵观ERP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表现出一些问题:

(一) 不能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需求和系统功能

企业管理当局 (经营决策层) 并没有真正掌握ERP思想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需求, 难以在具体工作实际中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究ERP的系统需求和应用方法。

(二) 不能认清实施ERP对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深远影响

对ERP知识的缺乏, 导致有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认为实施了ERP也就实现了ERP管理。但实际上, 在实施过程中, 计算机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在财务管理活动中, 人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三) 不能取得企业内外部有关方面的有力配合和支持

ERP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需要企业管理当局的支持, 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配合, 需要企业内部各业务职能部门的协作, 甚至和企业最基层的职工都有关系。在企业外部, 需要有良好的软硬件供应商的技术支持。

(四) 有些ERP本身存在的系统问题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企业从国内外引进的通用ERP在财务管理中有时并不能完全适应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实际工作状况, 软件功能和集成性不强, 需要根据企业的状况进行大量的后续开发, 因为各单位具体情况各不相同, 所以后续开发涉及的范围面较广、工作量很大, 这其间的问题也比较多。

(五) 不能有效地分析基础业务流程和收集财务基础数据

在企业实施ERP, 需要系统地分析企业内部的全部业务流程, 实施ERP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的管理基础数据, 只有这样才能为ERP的设计、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下, 实际工作中一般很难满足这项要求。

(六) 缺乏既懂财务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ERP工作需要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这里的复合性人才, 既需是计算机专业内行, 又要是财务管理专家, 还要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较精通。一句话说到底, 实施ERP关键在人。如果企业严重缺乏信息化人才或不愿把管理技术骨干投入到ERP建设中去, 那么也就无法实施ERP, 更谈不上能取得管理效益。所以, 企业必须要重视培养“多面手”的复合型管理技术人才。

二、ERP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的规划与实施

传统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施ERP需要改革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按职能展开的, 实施ERP要求企业应以作业过程为中心, 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以市场需求来引导企业的财务管理, 所需的管理信息是完整的一次性获得的, 企业财务管理是建立在集约信息系统之上的。在具体企业应用实施项目中, 可以针对不同地区、行业、部门,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应用。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需要统筹兼顾, 更需要有详尽的规划研究和实施步骤安排。

(一) 企业ERP管理软件整体应用的规划与可行性研究

企业ERP管理软件整体应用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的质量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根据目前的技术程度, 需要采用面向企业全局决策支持型管理系统。企业引进ERP的具体途径, 可以从国外引进, 也可以从国内购买, 或是通过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但从应用质量和技术维护的角度考虑:一是管理软件应具有适当的技术先进性和超前性;二是管理软件应与企业管理和企业硬件环境适应, 系统功能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一致;三是管理软件支持数据库的兼容性, 要能与世界主流的Oracle、Sybase、Informix、DB2等数据库最新版本兼容;四是考察该管理软件的设计、规划和技术体系结构;五是能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响应和技术支持;六是管理软件质量技术安全可靠, 享受许多业界知名的客户群, 操作界面要方便灵活、简单直观,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技术。总之, 企业选择ERP一定要关注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兼容性和经济性。

(二) 构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集成基础平台

在企业实施ERP中, 首先必须构建技术先进、实用安全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只有在搭建信息集成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才能应用ERP。实际工作中构建信息集成基础平台, 一是要考虑网络建设环境, 如企业及各核算单位、部门的具体地理位置、现有硬件软件的合理配置与调试、保护原有的信息系统不浪费、把企业中各个“信息孤岛”联为一个整体等;二是要选择网络操作系统, 如通讯协议以TCP/IP技术为主, 兼有IPX/SPX, NETBEUI等协议, 网络互联技术包括主干网技术、工作组级和底层网段技术及广域网互连技术等等。

(三) 采用软件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在企业中实施ERP

企业实施ERP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采用软件工程项目建设模式进行ERP的具体实施工作。在ERP的具体实施中, 要采用软件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方法, 建立完整的软件工程项目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在规划、设计、开发、监理、协作、考核、验收、反馈等全环节进行管理, 才能保证ERP的有效实施。

三、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功能与特征

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 要达到系统规划所设计的目标, 必须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个成功的ERP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系统集成共享产生效益

ERP是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化的管理软件系统, ERP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的管理, 实现系统集成化应用, 建立企业决策的信息共享机制。未实现信息共享前, ERP系统在财务部门应用能实现财务管理集成化、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和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在销售部门应用能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和开拓销售管理;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能及时掌握库存数量价值信息;在生产部门应用能制定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实现系统集成化后可以达到:降低库存数量金额, 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生产成本, 缩短生产和销售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运作效率;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二) 管理流程扁平化产生效益

ERP实施需要对企业实施管理流程的优化和重组。ERP应用后可以使企业管理业务的各项处理流程趋于规范化、合理化和效益化。可以提升企业经济竞争力;缩短市场与客户的距离, 使企业对市场的需要反应更加灵敏, 成本大幅度降低, 这都是ERP优化企业管理流程, 改善企业管理效率的功效。

(三) 实时化考核绩效产生效益

ERP的应用为企业实时考核绩效提供管理信息。ERP系统在实际应用中,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财务管理要求, 利用ERP提供的信息数据建立一套实时化考核管理绩效的体系, 可以及时即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随着ERP系统的应用深入和企业实时考核管理工作的加强, 企业管理效益会明显增加。企业可以根据建立的经济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整个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管理的体制机制, 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 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对策思考

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全角度的一次变革, 其规模之广、影响之深, 令人刮目相看, 但这也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原有的管理格局、文化氛围以及既得利益, 这都使得ERP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困难重重, 许多企业实施ERP的效果并不好, 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针对当前ERP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举措: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要把ERP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企业实施ERP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 是一项新的工作, 没有现成的管理数据, 必须动员整个企业所有的力量参加。面对诸多困难, 企业必须要成立ERP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业务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 具体负责ERP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领导要亲自参与制定系统实施方案, 确定新的企业管理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 主持ERP工程项目例会, 领导、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解决系统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把ERP实施作为企业的主要工作来抓。

2、实施全方位企业管理变革, 重新调研规划经营管理流程

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做好调查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持之以恒的决心。ERP的应用需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经营管理流程进行再造,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 明确企业管理需求, 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和解决方案。企业应规范所有的管理流程及其相关环节, 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 让现代管理思想扎根于企业之中, 成长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要更新观念, 实事求是地实施, 要坚决改正迁就陈腐, 互相推诿的陋习。

3、加强学习、以人为本, 培养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在ERP实施中, 可以结合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个人创建活动, 建立各层次的学习培训制度, 形成从企业领导层到普通职工都加强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各自岗位上适应新的工作方式。要重点加强ERP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ERP软件使用和经营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培训力度。ERP实施需要复合型技术人才, 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客观上需要有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和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当企业应用ERP系统时, 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 但一旦各项管理工作走入正轨, 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 由于历史以及管理体制的原因, 复合型人才在企业流失严重。所以, 企业在实施ERP项目中, 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培养属于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4、认真做好财务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分类和统计工作

在实施ERP过程中, 要十分重视财务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码和统计工作。由于数据资料范围广、工作量大, 如:产品、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类别, 设备、质量、财务、价格、客户等数据非常繁杂, 有时要确保其正确性、完整性和规范化非常困难。但只有准确、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 才能为有效地实施ERP奠定坚实的基础。输入的基础数据都不正确, 输出的结论自然也毫无价值。

5、精挑细选, 选择良好依托单位, 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市场上的ERP种类很多, 不同的硬软件供应商、软件研发单位和科研院所等技术依托单位也很多, 选择良好的依托单位, 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在ERP系统实施前, 企业一定要认真调查研究, 着重考察其专业技术实力、产品性价比、技术支持服务能力以及能否长期合作等方面, 以选择良好的合作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 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ERP对管理效益的体现需要有一个过程, ERP的应用贯穿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财务管理理念, 其会长期伴随企业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实施ERP必须根据企业实际地区、行业、部门的特点进行, 切不可搞盲目攀比。总之, 只要具备实施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不失时机使ERP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起来,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P.S.Rajagopal.2002.An innovation-diffusion view of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systems and development of a research model[J].Information&Management, 40:87-114.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7篇

某一大型模具企业已经运行了一套ERP系统, 是一家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 该ERP系统主要提供询价管理、项目计划管理、物料清单管理、工艺卡管理、库存管理和车间生产管理等功能。而对于质量管理部分, 该企业的质检部门仍在使用纸质文件进行质检数据的管理, 导致质检信息孤岛的出现, 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为了解决该问题, 设计开发了一套质量管理子系统, 并将该系统与原有ERP系统进行集成。

1 需求分析

为了使质量管理子系统能够为原有ERP系统做一个更好的功能支撑, 并且更好地服务于质量管理部门, 在对模具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后, 可以将用户的功能需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质量管理

质检员对各个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管理, 主要包括来料检验、在制品检验、成品验收等, 并产生相应的质检记录。当出现质量问题时, 填写不一致品单或废品票, 并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质量问题。系统能够根据不一致品单和废品票的原始信息进行质量统计分析, 同时根据部分单据涉及到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管理。车间主任在审核完工工票时, 能及时准确地查看到完工加工工件的质检结果。当模具完工检验合格后, 在系统中填写报发货信息, 通过系统向业务部报发货。每天统计后能向系统录入每天产品检验统计信息, 每月由质管部统计后向系统录入质量事故扣罚信息。

1.2 量具管理

系统中能由用户定期对量具的库存台账信息进行更新, 可以查看量具的下次校检日期, 并且记录量具的校检信息。

1.3 客户质量问题投诉管理

系统中能录入客户质量问题投诉内容以及处理意见。

1.4 查询统计

能够查询不一致品单和废品票的相关信息, 对于质量问题统计和顾客质量信息能进行一定的分析反馈。

2 功能设计

针对以上的需求分析, 设计系统的功能 (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量具管理、原材料进货检验管理、生产检验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和质量综合统计五大功能模块。

3 数据接口设计

质量管理子系统是在模具企业原有ERP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因此需要跟ERP系统进行数据对接 (如图2所示) 。由于涉及到企业数据的保密性, 在此对于系统数据库的E-R模型不作详细描述, 仅探讨数据接口的设计问题。

在设计质量管理子系统数据库时, 部分数据表需要利用ERP系统中的数据。例如不一致品信息表和废品信息表需要用到ERP系统中工件信息表、工艺卡表和加工工件信息表, 物料检验信息表需要用到物料基础信息表, 完工质检信息表需要用到工作记录表, 而客户投诉处理信息表需要用到客户基本信息表。通过质量管理子系统将台账信息、量具送检信息、物料检验信息、不一致品信息、废品信息、完工工件质检信息和客户投诉处理信息传送到原有ERP系统中, 然后汇聚ERP系统的相关信息生成不一致品/废品信息统计、客户投诉信息统计、每日产品检验统计和每月质量事故扣罚统计。

4 系统实现

由于系统主要在企业内部使用, 运行时会有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交互, 因此采用C/S结构, 该结构在企业内部网中运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快的速度。数据库设计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系统开发平台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 界面开发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语言C#。

该系统的核心流程是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对质检不合格品生成不一致品单和废品票, 下面以该核心流程介绍所对应的系统界面功能。

(1) 质量检验 (如图3所示) 。通过该界面质检员可以对完工工件录入质检结论信息, 从人机交互的角度, 系统对不同的质检结论配以不同的颜色。

(2) 不一致品单管理 (如图4所示) 。对质检不合格的完工工件, 质检员通过该界面录入不一致品单信息, 并且可以对不一致品单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 还能能够导出Excel文件。

(3) 综合统计查询 (如图5所示) 。主要可以查询每天产品检验统计以及年度产品质量统计信息, 并且能够将该部分信息导出为Excel文件。考虑到需要对统计信息进行维护, 在每天产品检验统计中还提供了增删改统计数据的功能。

5 结语

通过在某模具企业现有ERP系统的基础上定制开发一套质量管理子系统, 解决了质检部门日常业务流程纸质化的问题, 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共享性。同时, 通过将质检相关数据录入到ERP系统, 进一步扩充了ERP系统功能, 有效地支撑了企业信息化对于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也为后续的BI信息化项目奠定了更好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纪志杰, 刘思哲, 寇有松等.模具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14, (2) :43-45, 57.

[2]杨兵, 董玉德, 孙芹芹等.模具企业订单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3, 27 (3) :382-387.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8篇

关键词:ERP系统,财务信息化,问题,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推广和运用, 促进了传统的财务管理的环境和技术方法发生深远的变化, 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发展得到广泛应用。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财务软件为企业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决策提供支持, 企业的信息化的实现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本文重点探讨实施ERP系统的企业中,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构建一个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一、ERP介绍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英文缩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 信息在企业的传递方式十分落后, 信息传递不畅, 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较弱, 导致企业丧失转瞬即逝的商机。因此, ERP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顾客、竞争、变化, 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而建立起来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工具。企业的资源包括了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设备、信息及时间等七大资源, 企业资源的利用好坏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影响。ERP是由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的概念。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功能性, 作为纽带将企业的各个环节链接在一起。

ERP可以借助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 实现企业内和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的有效共享, 管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进行集成信息。ERP系统对于人力资源、时间等使用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并且有助于解决信息泛滥问题, 对企业决策的准确率有明显改善。ERP可以提高信息的改善程度, 促进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管理以及资材管理等环节紧密结合, 促进形成生产管理系统集成, 即所谓的制造资源计划。2本文介绍ERP系统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二、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 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认识

在企业实施ERP系统的背景下,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赢得机遇。尽管如此, 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依旧缺乏足够的认识, 片面的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计算机系统和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仅仅是财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事情, 部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存在守旧和不愿革新的思想, 造成了企业新系统难以推广。对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工程缺乏充分认识, 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管理成本降低的重要作用。

(二) 缺失足够的资金支持

企业的ERP系统的实施需要经历五个必要阶段, 包括基础准备、系统的安装和测试、模拟运行、系统运行以及维护。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阶段如果资金支持不够, ERP的预期实施效果都难以实现。在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改造过程中, 也需要足够的资金进行支持, 包括配置硬件、员工培训、制度标准建设、业务流程完善等。经费投入的不足对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运用造成消极影响。

(三) 企业缺乏健全的内控环境

控制环境包含企业的管理治理职能, 以及企业的架构对于内部控制作用及重要性的认知以及态度。企业的内部控制受到企业特定的控制环境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效果都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 企业的会计核算发生巨大变化, 企业的财务人员的构成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设对企业的ERP的功效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如果盲目的进行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 缺乏有效的分析报告和经济效益评估, 造成企业管理人员的权责不明, 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造成巨大影响, 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存在隐患, 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效率低下。

(四)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整个系统的成功运行受到软件实施的直接影响, 而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风险问题, 首先是项目的建设实施缺乏合理的规划, 其次是对企业的业务的界定存在模糊的风险, 再次是项目的控制监理中存在风险, 最后是缺乏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 存在系统全面崩溃带来的风险。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投入巨大的资金, 带了巨大的投资风险, 如果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的应用失败, 造成企业的业务流程难以恢复, 造成大量的管理成本的浪费, 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五)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失

在建设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化过程中, 由于企业缺乏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对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都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中缺乏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造成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存在诸多困难, 使企业的财务软件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 给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造成巨大浪费和低效率。

三、完善ERP系统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 转变观念, 运用系统的思想重视财务信息化

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其次才是技术和方法的运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前进, 企业应该重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的高层支持和资金投入, 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领导应该认识到财务信息化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是整个企业系统的协作和配合才能够实现的。另外企业需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和应用操作的培训, 提升员工的素质, 帮助企业员工适应财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二)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降低财务信息系统运行所存在的风险

企建立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建立以企业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其次是需要建立企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再次是严格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机构设置是为了实现职权分离, 保证财务信息化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 加强人员管理是为了提高财务人员和企业其他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第四是加强对财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管理, 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正常运行。最后是提高对财务信息档案的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处于关键地位, 是控制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 统筹规划, 建立项目监理制度, 项目实施风险控制

当前, 实施ERP系统的企业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 对实施企业财务信息化项目, 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安排, 降低企业在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首先,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企业其他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 促进财务系统和企业其他系统的有效整合, 对企业的性质、规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物资流程、采购流程、信息流程等等进行全面的认识, 分析和解决企业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进行系统实施计划的制度。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结合系统的功能、系统软件、硬件设施、组织结构配置等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系统开发计划、配置计划、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等等。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计划制定相应的经费预算安排。再次, 制定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对企业项目实施进行投资回报分析, 了解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资产运营效率等。最后, 企业需要和软件开发商联合对ERP系统下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全过程的重点监理, 因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内部流程的再造, 必须保证整个流程的进度和质量, 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四) 实施财务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ERP系统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对于促进企业的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高, 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系统工程, 因此, 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重要性, 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开发, 提高企业人才对于管理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 有效的打造企业的人才队伍, 促进财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四、结论

ERP系统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ERP系统的目的是实现企业各个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 促进密切合作, 以提高企业应对复杂市场变化的能力。企业应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充分的发挥ERP系统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越强.ERP在我国企业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 (09)

[2]于长湖.谈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 (23)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9篇

【关键词】ERP;油田企业;财务管理

ERP是利用以系统化管理为主,给企业提供正确决策的控制管理平台,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很大影响,不仅加强了企业内部工作的联系,还可以详细划分细节,保证了企业内部工作的稳定开展,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很大意义。因此,必须对ERP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ERP对油田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意义及作用

1.应用意义

ERP 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可以促进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还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了解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财务管理中,可以更好的管理财务工作的内部操作,减少财务资源浪费问题,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统筹管理,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从而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应用作用

第一,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会计核算可以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资金运行情况。一般核算时,财务人员需要从总账、应付张、应收账及先进等完成核算。会计核算是企业的核心,可以保证企业的长期运行。所以,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企业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数据精确性。同时可利用ERP构建总账模块、应收与应付模块及现金管理模块,可自动生成凭证,提高了总账计算效率。第二,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财务管理主要进行利润分配、现金流及资产购置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分析财务数据后,才能做出精确的管理,进而实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结合。

二、ERP 在油田企业应用现状分析

第一,教育与培训不足,导致油田人员不能适应管理方法。目前我国油田企业主要存在装备较差与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导致油田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下,影响了油田日常工作的进展。ERP是一种新型的方法,由于企业没有对管理人员培训与ERP相关的知识,导致很多管理人员难以正常应用该系统,影响了企业工作的进展。第二,生产不稳定,影响了ERP运行。ERP 是在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发展的,但同时油田企业因多种因素,出现质量问题时,就会影响油田企业的正常运行。第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不符合ERP运行需求。使用ERP系统时,必须保证企业内部具有较完善的数据和资料,但是由于很多油田企业还没有构建数据库,导致ERP运行中存在较多问题,实际运行效果较差。

三、ERP系统在油田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1.利用集成与共享缩减会计核算程序,提高管理职能

集成与共享是ERP 系统的核心,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时,可以形成管理会计、销售分销、物装、大型项目管理等模块。集成业务主要由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建工计算等组成。传统业务处理模式是,业务部门在各自的系统运行业务,然后给财务部门传递原始单据,再对原始单据进行处理,进而生产会计信息。此种人工模式容易导致信息断裂。以原材料采购-储存-使用为例,在ERP应用下,用料单位首先发送请求,然后系统对库存进行检测,如果库存满足条件,自动冻结,否则系统产生采购申请,展示采购物品与数量;采购员可根据申请进行物资采购,进而根据凭证在系统内验收入库,此时系统生成材料库记账凭证;财务部门根据预留号完成结算;供应部门库房管理员负责发货,并生成记账凭证。此流程中只有采购业务在线下完成,其余均为系统在线完成,省略了财务人员填写记账凭证环节,并可以查阅原始凭证,完成审核,加强了各部门协同作用,实现了集成管理。

2.成本中心与内部订单结合,实现细致化核算与管理目标

深层次、细致化目标是企业财务的主要目标。未实施ERP管理前,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只能达到三级,实施ERP后提升到四级。ERP 利用成本中心与内部订单方式,给企业提供了灵活的核算工具。结合油田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状况,将成本中心设为有限公司—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四级单位。完成后再设置了几种虚拟的成本中心。第一,核查成本中线采油队管理的水井和油田为标准核算的水井成本,可以根据采油队管理对象设置油井与水井,进而确定成本中心类型,分类归结两项生产过程中的驱油注入与油气提升费用。第二,归集本单位不能精确预测的真实成本费用,或者在内部考核中不能计入到成本中心的费用,可以在采油厂、有限公司设置成本中心。成本中心均为平行设置,具有层级关系,所有支出必须体现成本中心,进而形成了完善的四级核算。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联合站、管线等单项资金列入到统计型内部订单中,实现部分费用单井核算。

3.整合物资供应链,明确存活信息,避免物资积压

油田企业之前主要利用80%物资供应采购业务与20%自购业务组成。很多材料直接由供应处提供给二级采油厂,此种管理方式具有很大问题,首先,分级核算,只有期末才能对油田存货进行分析,不能实现动态材料供求状况把握;其次,二级供应站自主定价,单位存在与成本难以成正比;最后,横向的库房信息沟通不足,不能调剂库存余缺。

实施ERP后,可利用设置集中供应中心,二级库房主要为供应库存点,库房采用统一编码,统一定价。生产材料只能发生实物转移,不会影响资金情况。各个单位可以根据生产计划提出用料需求,系统生成预留号,并自动对库存信息进行检索,如果满足需求,直接发放材料;如果不能满足需求,生产采购清单;然后向生产单位发料,减少了原材料与二级库房的积压,加强了物质配置与调度,减少了库房占用。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ERP提升油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ERP对油田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应用过程,在今后发展中,还要提高人员水平,加强各方面信息沟通,不断提升油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汤丽梅.探析ERP系统在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4,(05).

[2]胡琳蘅.探究ERP在油田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财经界,2015,(23).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 第10篇

一、C-ABCMIS的系统构成

(一) 作业成本核算及分析子系统

作业成本核算指的是基于RCA的动态标准作业成本核算, 该成本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1) 依据RCA的资源观点建立资源库。 (2) 通过分析“资源——资源”、“资源——作业”的相互关系, 将多项资源要素按照资源库的标准进行重分类, 将相关资源要素分到一个资源库。 (3) 依据ABC法的基本原理确定各项作业及作业中心, 采用“资源到作业”的分配方式将资源分配至各项作业及作业中心。 (4) 依据ABC法的基本原理, 根据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至各产品或最终成本对象。 (5) 依据标准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确定各资源结集点、各项作业、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 (6) 计算成本差异并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7) 计算剩余/闲置生产能力, 并分析原因。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 基于RCA的动态标准作业成本核算及分析流程如下:按照成本性态的不同建立企业各级资源结集点库, 将各级资源结集点库归集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库或直接归集到各种成本标的, 再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到各种成本标的。分析过程如下:将各成本标的实际成本与各种成本标准 (包括单位标准作业成本、实际产量的标准作业成本、各级作业中心标准作业成本、作业量标准等) 进行对比分析, 形成差异分析报告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电力、维修费等各个成本项目的差异分析, 作业量差异分析, 各级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差异分析等) 、业绩报告和剩余/闲置生产能力分析报告等文档。

(二) 作业成本控制子系统

作业成本控制指的是一种基于作业的成本控制机制, 链式管理是其核心思想。链式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体系下的内部交易链和考核链, 这两个链的运作涉及内部交易价格体系、结算体系和考核体系。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 基于链式管理的作业成本控制核心数据流程如下:以各个作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 采用不同的价格测算方法和模型, 建立作业价格体系和单一价格体系 (如吨煤价格应包括材料费、电费、支护用品租赁设备租赁费、维修费、运输费、运煤费、人工费及其它费用等) ;遵循市场运作的机制, 变部门行政分工协作关系为部门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关系, 按照制定的结算方法和模型, 以生产计划、物资供应、设备管理相关数据为基础, 进行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结算, 生产各级市场主体的收支台账;遵循内部市场考核的方法和模型, 以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数据为基础, 结合输入的各种将成数据, 对各级市场主体的管理进行考核, 再与市场主体收支台账结合, 完成各个部门的内部市场工资结算。

(三) 作业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子系统

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业绩计量与评价体系可概括为:面向战略实施, 基于作业的业绩计量与评价体系。其基本目标主要是建立战略与战术协同性的计量与评价体系, 建立战略评价与战术评价的桥梁, 形成一体化的企业业绩计量与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引入平衡计分卡, 在企业层 (战略层) 、作业中心层 (战术层) 和作业层 (执行层) 三个层面, 分别按照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某一综合评价方法对成本管理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 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业绩计量与评价核心数据流程如下:收集评价指标体系下各个指标的实测值, 输入评价过程 (按照某一综合评价模型, 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进行过程设计) , 输出评价结果并进行相应分析。数据的存储、模型的算法设计和存储依托相应的DBMS进行。

二、C-ABCMIS与煤炭企业ERP系统的集成

(一) 新建煤炭企业ERP系统视角

此种集成方式的思路在于煤炭企业新建ERP系统的全过程都充分考虑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思想, 将ABCM作为思想基础之一去规划ERP系统, 实现两者的自然集成和无缝集成。由于ABCM是C-ABCMIS的核心思想, 因此C-ABCMIS与ERP的集成从本质上讲就是ABCM和ERP的企业资源计划思想的结合。鉴于此种原因, 下文将围绕ABCM与ERP思想的集成展开研究。通过研究不难发现, ABCM与ERP之间存在诸多集成的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两者的目标相同。ERP的实施要求对企业内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重建, 建立面向顾客需求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而ABCM认为, 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 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的“作业链”。“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 所有产品都是经过若干的作业链环节, 完成若干价值增值的过程, 最终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的。企业进行作业成本管理, 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对作业链分析, 消除无价值或低价值的作业, 提高有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 使企业生产经营整个价值链的水平不断提高, 最终为顾客提供最大的让渡价值。由此可见, “为顾客创造最大的价值”是两者共同的目标。

(2) 作业链和价值链是联系两者的纽带。ERP系统的有效实施往往需要对原有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重新设计, 其核心是关键业务流程的分析与重建, BPR的目标是达到快速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并显著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造和重建工程在产生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业务流程的同时, 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作业链, 这对ABCM是有效地推动。而通过作业成本分析产生的对作业价值的分析结果反过来可以动态的优化ERP系统中各项资源的配置。

(3) 实行作业成本管理可以使流程合理化、成本真实化。目前ERP大多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这种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分配方法严重扭曲了成本信息。而作业成本管理制度所采用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使用实际消耗的作业量来分配制造费用, 使成本的分配更加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 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的成本依据, 同时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效率的分析还可以及时反应出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便于企业改进生产管理。

(4) 作业成本法是实施适时制的内在要求。适时制是ERP的核心思想之一。传统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的推动式的生产系统, 而适时制的生产系统则是以产品为出发点的由后向前的拉动式生产系统, 适时制要求企业内部不同工序和环节紧密、适时的衔接, 这使得企业成本管理必须深入到作业层次。

综上所述, ABCM与ERP之间存在自然的联系, 两者之间的集成和结合是必要的。在煤炭企业ERP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融入ABCM的思想, 将C-ABCMIS的功能和需求融入ERP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规划、数据库设计的各个环节中, 由此实现的集成是无缝的集成, “天然”的集成。

(二) 煤炭企业已有ERP系统视角

目前已有不少的大型煤矿或者矿业集团公司已上线了各自的ERP系统 (如兖矿集团的SAP R/3系统、神华集团的用友ERP等) , 鉴于这种行业背景, C-ABCMIS应充分考虑现行ERP系统的存在和影响, 在ERP环境下实施C-ABCMIS, 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信息是对一定对象相应属性的描述, ERP提供的信息的属性往往与C-ABCMIS需求的信息的属性存在差异, 以设备管理为例, ERP能够提供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设备维修的具体信息, 包括每次维修的时间、人员以及所需要的费用, 但是C-ABCMIS需要的是在会计期间内维修的次数以及维修的总成本。显然, 要实现C-ABCMIS与ERP两者的结合, 不仅是数据传输, 还必须对ERP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适应C-ABCMIS的数据需求, 即要设计两者集成的数据接口和组件接口。

(三) C-ABCMIS与煤炭企业ERP系统两者集成的意义依前

文所述, C-ABCMIS的数据集合中, 很大一部分可以从ERP的相关模块中直接或间接获取。如C-ABCMIS下的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子系统涉及到煤炭企业的财务数据、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生产计划数据、销售数据、物资采购和库存数据等, 而这些数据在财务模块、生产模块、计划模块、销售模块和物料管理模块都可以得到。因此, C-ABCMIS可以与ERP共享数据, 减少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 降低系统开发的成本, 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这种数据共享和集成是自然的, 也是必要的。

另外, 实施ERP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由此建立起来的软硬件、网络环境以及相应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意识的提高都为C-ABCMIS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ERP的C-ABCMIS系统集成框架研究

(一) 新建煤炭企业ERP视角下的集成框架具体包括:

(1) C-ABCMIS与ERP集成的理论模型。C-ABCMIS与ERP两者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集成:可以通过C-ABCMIS对作业链中的各作业进行作业分析, 找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 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根据资源动因、成本动因按作业计算的作业成本, 其结果更科学和合理, 可以为ERP中的各项定额以及BOM的制定提供依据;ERP各模块的数据集可以为C-ABCMIS的各个功能模块提供数据基础。两者集成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 C-ABCMIS与ERP集成的应用模型。将C-ABCMIS与ERP集成, 在ERP中融入ABCM思想, 构建基于作业的ERP系统, 亦即将企业管理的层次深入到作业层次。在传统的ERP中是以主生产计划驱动能力需求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 并指导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计划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层面是传统的职能部门和基层生产单位。而在基于作业的ERP中, 是以主作业生产计划为起点, 一方面驱动能力需求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 另一方面指导生产经营的作业链管理活动, 计划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层面则是更深层次的作业层面。对于煤炭企业而言, 由于物料消耗不构成产品实体, 所以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的关系、作业及作业划分等也存在其特殊性。煤炭企业基于作业的ERP模型如图2所示:

整个模型分成三个层次, 互为因果, 形成一个闭环。第一层次是作业计划层, 利用作业分析层的信息, 按作业进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层次是作业执行层, —方面体现供应链管理思想, 将供应链深化到作业层次, 利用作业分析的信息, 进行供应链及作业链的优化;另一方面在优化的供应链及作业链的基础上, 按作业计划层的资源配置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第三层次是作业分析层, 进行作业成本核算及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业绩评价, 为作业计划层的资源配置以及作业执行层的供应链和作业链的优化重组提供依据。

(二) 煤炭企业已有ERP系统视角下的集成框架

综上所述, C-ABCMIS与ERP的集成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接口和组件接口, 结合数据转换、移植和析取的基本方法, 本文构建了两者集成的接口模型, 如图3所示: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说, 对于C-ABCMIS, 无论是新建ERPÁ系统或者是与已有的ERP系统集成, 核心的问题就是与ERP系统各个模块的数据共享问题, 当然两种情况“共享”的程度和层次Á不同。对于新建ERP系统的情况, 由于此种ERP系统的流程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系统分析和设计工作都充分考虑C-ABCMIS所遵循的ABCM思想, 因此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会比较高。同时, C-ABCMIS子系统作为ERP的一个模块, 它的设计开发思路和方法与ERP的整体开发思路和方法一致, 因此也不存在组件接口设计的问题。对于前期已有ERP系统的情况, 在共享的程度和层次方面就相对较低, 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库接口和组件接口。

参考文献

[1]盛菊:《基于ERP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吉林大学2008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孟秋蕊:《ERP环境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夏鑫:《煤炭企业ERP理论与方法》,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上一篇:意义培训模式下一篇: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