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术语翻译策略

2024-05-09

媒体术语翻译策略(精选5篇)

媒体术语翻译策略 第1篇

理解和翻译商务英语的专业术语, 除了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外, 还要了解和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术语的特点和相关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 熟悉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通常做法及习惯表达方式, 同时了解商务英语的语境, 才能准确地理解商务英语, 理解含义是翻译的基础。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结构单位。”词义辨析是英汉翻译基本功, 词义理解错误就会导致翻译的错误。学生在阅读或翻译商务英语文章时, 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一些句子里, 并没有生词, 语法也不难, 可就是无法理解或者翻译成让人看得懂的汉语。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中专业术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是症结所在。

1 商务英语专业术语在相关领域的文章中, 专业性很强, 具有与普通英语不同的意义

商务英语以普通英语为基础, 由于涵盖领域广泛, 其专业术语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表达的内涵就较丰富, 因此具有文体多元化特色的商务英语在其词汇上的特点, 也影响一些普通英语词汇的意思。学习者要注意某些普通英语词汇在商务英语中的专业化含义, 切忌“望文生义”。

如:document在普通英语中, 其意义是“文件”, 而在国际贸易术语中, 则是“单据、单证”的意思, 是卖方缮制的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各种单证。如果理解为我们形成政策或规章的文件, 则读者会不知所云。

如:Negotiation通常理解为“谈判、磋商”之意, 但在国际支付术语中, 则是“议付”, 即出口商向银行提交信用证所规定的单据, 据以索汇的行为。例:The payment is available by negotiation of the docu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terms and conditions.该付款将凭符合下列条款的议付单据支付。

Dispatch Money是国际运输专业术语, 意思是“速遣费”, 如果仅从字面理解翻译此术语, 无论如何是无法正确翻译出来的, 而且也难理解其含意。

Marketing一词在市场营销中是“市场营销”之意, 源于market, 如果只知道market的原意“市场”, 那么就无法很好地理解一篇文章。

All risks在保险术语中, 意思是“一切险”, 是投保者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的一种险别。而不是一般英语中“所有的风险, 所有的危险”之意。

At sight在国际贸易和支付中, 意思是“见票即期付款”的意思, 即进口商见到银行的汇票后立刻付款。如:“L/C at sight” (即期信用证) 、“draft at sight” (即期汇票) 。而在一般英语中, 它是“看见”的意思。

2 商务英语专业术语大量使用缩略词

一些商务英语专业术语虽然看着只是简短的缩略词, 却有着准确丰富的含义和科学的概念, 词义和用法都是很规范的。如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条款CFR为Cost and Freight的缩写, 即成本加运费价格。它明确地包含了交易条件和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国际支付方式的L/C为Letter of Credit的缩写, 即信用证;D/A为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的缩写, 即承兑交单;运输中的B/L为Bill of Lading的缩写, 即海运提单。这要求在学习中慢慢积累, 逐渐掌握。

3 一个词在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意思

一词多义在英语中屡见不鲜, 在分析多义词的时候要把握词汇的语境, 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和背景知识三个语用范畴。语境有助于读者对词汇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词汇的专业领域, 才能准确再现其含义。许多普通的英语词汇在商务英语中既有普通含义, 又发展成为专业词汇。一般说来, 如果一个词有多种意义时, 往往是适用于不同的专业, 是该行业的专业术语。如Clean B/L, 国际海洋运输中“clean”一词是“清洁”之意, 即表明船公司收到的已装船货物是完好无损的状态, 这个短语中文意思是“清洁提单”, 但并不是表示提单本身是清洁的;而在Clean Collection中, “clean”是“光票”之意, 即“光票托收”, 是国际收支专业术语, 指不附带任何商业单据的金融单据的银行托收业务。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是最重要的学习原则。

一些专业术语尤其是经济领域的词汇, 无法在普通的英语词典中找到确切的意思, 而有些虽然可以在普通英语词典中找到, 却不是该领域的专业表述, 或者没有注释。如:“niche market”一词, 意为“缝隙市场、利基市场”, 在市场营销和管理学中常会碰到。而在普通的英语词典中, “niche”只有“利基”、“壁龛”之意, 而对于“利基”, 没有进一步的注释。对于没有经济类知识的读者来说, 就很难理解它的含义。

商务英语翻译和普通英语翻译有很大的区别, 普通英语翻译只要掌握语言特点、文化差异, 再具备熟练的翻译技巧, 就能顺利地、正确地实现两种语言的转换。而商务英语的翻译相比之下就较为复杂, 因为译者除了要精通两种语言文化以及翻译技巧外, 还必须熟悉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语境和交际功能决定了商务英语的用词特点, 阅读和翻译商务英语时应该注意其语言的表达规律。了解这些特点对翻译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掌握了最新商务领域的发展动态, 才能做好商务英语词汇的翻译。

摘要:商务英语是人们在商务环境中交流的语言工具。它涵盖了经济、贸易、物流、人力资源管理、财会、市场营销、保险和法律等多个专业领域, 专业性强、大量使用使用缩略词、在不同专业领域意思不尽相同, 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理解翻译商务英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术语,理解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中医术语的艺术性及其翻译策略 第2篇

1 中医术语艺术性的表现

中医术语的艺术性在理论、诊断、疾病的命名及治疗手法上都有丰富的表现, 这些术语基本上借助日常生活中各种相关的事物形象直接阐释各种生理或病理现象, 例如:清心火、疏肝泻火、凉肝熄风、滋阴熄、祛风、清热、泻火、熄风化痰、清热熄风、虚火、心火上炎、肝火犯肺、肝阳化风、补益肝气、滋阴安神等。中医望闻问切诊断类术语艺术性的表达在脉象的类别上十分突出, 例如:雀啄脉、釜沸脉、鱼翔脉、虾游、屋漏脉、解索脉、弹石、偃刀脉、转豆脉等, 这些脉象在微、弱、大、小、浮、沉方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区分, 用形象的描述厘定彼此之间的细微差异。中医疾病分类与治疗方面的术语同样也采纳了众多的取类比象手法, 例如:牛皮癣、青蛇毒、龟背、雀盲、鹅掌风、猫眼疮、瓜藤缠、鸡胸、蛇头疖、鼻渊、脑漏、天钓、内钓、耳菌、唇菌、落枕、豹文刺、雀啄灸、梅花针、七星针、滚刺、烧山火、透天凉、灵龟八法、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等等, 以使人们对疾病的表征与治疗有形象直观的认识。中医术语的艺术性借助人类直观的感性认识形象地反映出中华先人对生理和病理现象的领悟,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具备了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特征, 与中医的科学性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客观表达效果。

2 中医术语艺术性的翻译策略

就艺术性而言, 中医术语翻译可采用两个策略:文化交流策略及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策略。

2.1 文化交流策略

中医术语广泛运用比类取象手法, 中医术语的翻译应尽可能保留其鲜明的形象, 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例如:清肝火clear liver fire、疏肝泻火soothe the liv er an d pur ge fi re、凉肝熄风co ol t he liver to extinguish wind、滋阴熄风nourish y i n t o e x t in g u i sh w in d、疏风d is p e rs e wind、泄下逐水expel water by purgation、祛暑化湿dispel summerheat and resolve dampness、熄风化痰extinguish w ind and res olve phle gm、清热熄风cle ar h eat to extinguish wind、补气壮阳tonify and invigorate yang、正邪相争struggle between the he althy qi an d pathogen ic qi、虚火deficiency fire、心火上炎heart fire flaming upw ard、滋阴熄风nour ish yin to ex tinguish wind、滋阴补阳enrich yin and tonify yan g、清热泻肺cl ea r he at a nd p ur gi ng lung、清胃泄热clear stomach and purging heat、补益心气benefit heart qi、虾游脉darting shrimp pulse、弹石脉flicking stone pulse、偃刀脉upturned knife pulse、转豆脉spinning bean pulse、井穴well point、经穴river point、豹文刺leopard-spot needling、梅花针plum-blossom needle、君药sovereign medicinal、臣药:minister medicinal、游走痛wandering pain、青蛇毒gre en-b lue s nake toxi n so re、头风head wind、烧山火mountain-burning fire、透天凉heaven-penetrating cooling等。

2.2 精确与模糊相结合策略

中医术语的精确性源于古代先人们对疾病各种表象的细致观察与体会, 而中医术语的模糊性则源于古代先人们对疾病发病机理认识的哲理化思辨性思考。有些艺术性较强的中医术语可采用精确与模糊相结合的原则加以翻译以保留其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即结合西方医学术语和中华传统医学的艺术表述概括翻译, 例如:病邪pathogenic evil、湿邪dampness pathogenic evil、热邪传里pathogenic heat evil passing into the interior、表邪入里e xt er io r p at h og en ic ev il en te ri n g th e interior等。至于中医里有关生理、病理现象描述方面的专业词汇因大多可以在生活中加以验证, 东西方医疗实践也都有大致相当的认识, 外语翻译可以贴近原文直接对译, 例如:谵妄delirium、烦躁agitation、面色萎黄sallow complexion、舌色tongue colo ur、舌象tong ue mani festat ion、呓语sleep talking、痰鸣phlegm rale、口臭fetid mouth odour、自汗spontaneous sweating、胸闷oppression in the chest、暴泄fulminant diarrhea、丘疹papule、蛇串丹herpes zoster、耳菌ear polyp、唇菌lip cancer、落枕stiff neck、唇风exfoliative cheilitis等。当然, 这样的译文是无法传递中医术语的文化艺术特征的。

中医术语的艺术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晶, 中医术语翻译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特征, 所谓忠实通顺在中医术语翻译上理应包含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

摘要:中医术语具有比类取象的显著艺术特性, 这种艺术特征渊源于传统文化朴素辩证的思维方法论。翻译中医术语需要重视这种艺术特性, 并采取文化交流及精确与模糊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性,翻译策略,文化交流,精确与模糊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M].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0.

媒体术语翻译策略 第3篇

武术可以养生益寿, 可以疏通人体经络, 流通气血。无病可以强身, 有病可以治病。武术养生的道理在于:培补元气, 扶正法邪;调节阴阳;通经活络, 调和气血。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传统中医药学基础之上的。因此, 武术的英译中不可避免地会融入中医知识的英译。

如:四十五穴足阳明, 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膠经, 地仓大迎对人迎。

Version:Foot Yangming includes 45 points, such as Touwei, Xiaguan and Jiache, through Chengqi, Sibai and Juliao to Dicang, Daying and Renying.

在这个歌诀中主要讲到的是足阳明胃经相关的45个穴位。其中包括“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膠”、“地仓”、“大迎”和“人迎”。单从字面意思上看, 是不能确定这些就是穴位的。只有具备了专业中医基础知识, 才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并且正确的翻译成英文。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并翻译, 就会误导读者并丢失歌诀的原义。

另外, 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翻译也是在武术英译中比较常见的, 而传统武术典籍中身体部位的表达与中医中的相关表达是相对应的。如“丹田”可以翻译成Dantian, 辅助以注解:the area located on the upper 2/3 of the line joining the umbilicus and symphysis pubica where one concentrates the mind during Qigong exer-cises.

此外, 如寸、尺、分、斤等传统中国计量单位也在武术典籍翻译中经常遇到。对于这些度量单位的翻译, 最可取的应该是音译与注解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以便于保持其原义不在翻译中丢失, 而且有助于理解。如“寸”可以翻译成cun, 辅以相关注解: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which is equal to 1/10 chi.寸是一种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 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 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相关的单位有尺、分等。尺也是一种长度单位[chi, a unit of length (3chi=1 meter) ], 而分作为长度单位相当于寸的十分之一[1/3 centimeter]。如果直接把寸翻译成inch, 尺翻译成foot, 分译成cent就丢失了它们的原义了。

一些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也融入在武术典籍英译的过程中, 如“卫气”可翻译成“defensive energy/qi”;“三焦”可以翻译为“triple energizers”。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是翻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朝笏式”的翻译可以翻译成”Facing Scepter/Tablet Posture”。其中的“笏”指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用以记事的竹板。“朝笏式”可以理解为类似于持笏大臣的姿势。

武术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也值得注意, 如“小周天”可以翻译成“Xiao Zhoutian”, 注以“a small circle of the evolutive Qi (a Qigong term, conduction of Qi to circulate through the Ren and Du Channels during Qigong exercises, also know as transformation of essence into Qi) .”小周天是一种阴阳循环。人体的前面属阴, 后面属阳。小周天就是指气在上身循环周转, 有治疗肺病、肠胃病、心脏病、气喘及高血压的功效。相关的还有另外一种阴阳循环—大周天, 可以翻译成Da Zhoutian, 辅以注解:large circle of vital energy (a maneuver of Qigong by which the Qi is directed to circulate through the eight extra channels) 。练武时, 在意的指挥下, 气通过十二条经脉以达到运气或用气目的的短暂过程就是所谓的大周天运行法。使气通过任、督二脉的功法叫小周天运行法。大周天和小周天两种功法都是意领元气达聚丹田。以意把气由丹田循经络而运行至全身的功法叫丹田运行功法。因此, 凡学练武术者都必须首先了解并弄通人体的经络功能、经络与武术的密切关系。

武术典籍方面的文献多为文言或半文言文体, 而且一词多义、数词同义等现象也给正确理解和翻译带来了难度。具备一定文言文的基础, 了解相关的宗教及历史文化背景, 以及适当的翻译技巧对于武术典籍翻译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易筋经十二式名词的翻译中, “韦驮献杵”一词可以被译为“Weituo Xianchu Shi (Arms’movements in standing posture) ”;“摘星换门式”可以译为“Zhaixing Huanmen Shi (Picking star posture) ”;“倒拽九牛尾式”可译为“Daozhuai Jiuniuwei Shi (Posture of drawing back nine heads of cattle’s tails) ”;“出爪亮翅式”可译为“Chuzhua Liangchi Shi (Posture of showing paws and wings) ”;“九鬼拔马刀式”译为“Jiugui Bamadao Shi (Posture of drawing yataghan out by nine ghosts) ”;“三盘落地式”译为“Sanpan Luodi Shi (Posture of falling onto the ground with force) ”;“青龙探爪式”译为“Qinglong Tanzhua Shi (Posture of extending dragon’s paws) ”;“卧虎捕食式”译为“Wohu Pushi Shi (Lying tiger arresting food posture) ”;“打躬式”“Dagong Shi (Bowing posture) ”;“掉尾式”译为“Diaowei Shi (Turning the tail posture) ”。

以上名词的翻译均采用了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手法, 有助于读者准确查阅相关资料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原文当中有不少表达在形象地表述其形态的同时也结合以一些修辞手段的描写, 因此在直译时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艺术色彩。不过这样的翻译也有一个缺点, 就是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这种对于名词中修辞手段的误解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图片和详细动作的描述得以消除。因为这几个名词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结合以一些动作的解释和图片来翻译的。因此, 在正文的翻译中, 读者可以了解到名词的实际内涵, 并体会到对应语中相应的修辞手法。

除了以上这些名词翻译以外, 在一些武术文献中, 歌诀的翻译也是一个难点。在理解方面, 歌诀一般是相关阐释的一个总结和文学化的概括。虽然歌诀一般采用文言诗体的形式, 不过通过对相关阐释和歌诀的对应分析可以帮助译者理解其实际意义。文献中的相关图画也可以帮助读者掌握练功的正确方法。歌诀翻译的难点首先在于其文学性的表述, 采用换词、押韵等方式来满足其诗歌形式的要求。如果采用意译的方式, 其原来的美学意义以及传统文化色彩就很难得到保留。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就很难让读者理解它的意思。怎样既保留原有的美学色彩及韵律, 又能让读者容易理解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例如:双手托天利三焦, 左右开弓如射雕。调理脾胃须单掌, 五劳七伤往后瞧。指掌怒目增力气, 背后起点诸疾消.提头摆尾祛心火, 两手盘膝固肾腰. (选自《少林八段锦》)

这种歌诀多见于少林气功典籍中, 在翻译过程中很难做到既形式对应, 又保留原来的意思。以下是一段对应的译文:

Verse:

Raise hands to contribute Sanjiao, with feet apart left and right like pulling a bow.

Single palm is used to nurse one’s spleen and stomach, and the injury of labor could be released by looking back.

Stare with fingers extended and release the diseases by practicing from the back.

Raise the head and put hands after the back to remove the heart’s fire;put hands on the knees to enhance the kidney and the waist.

“双手托天”、“左右开弓”、“单掌起云”、“仰头后瞧”、“摺拳怒目”、“背后起点”、“提头摆尾”和“两手盘膝”均为八段锦的具体名称。这首歌诀是一个文学化的概括性总结, 在八段锦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以相关的疗效, 便于练功者记忆和掌握。这种意译的翻译方法优点在于便于读者的理解, 不过歌诀原来的美感和韵律就无法保留了。

武术知识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穴位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如内经中“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的表达被视为武术练习中的理论指导原则。而武术的保健和治疗功效也使得它成为中医的疾病防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中国文化为载体的武术知识以及中医药学说, 只有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 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只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较高的中国文化知识水平才能保证武术翻译和中医翻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2]刘伟, 崔珂.汉英中医学词典[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罗永洲.中国武术英译现状与对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 (4) :58-63.

[4]王长青, 郑忠孝.少林武术精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5]谢应喜.武术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 20 (1) :4-7.

[6]张振华, 田兰波.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武术英译的重要原则[J].中国体育科技, 2006 (5) :41-43.

[7]李晖《.汉英英汉武术词典》翻译得失论[J].体育科学, 2012, 32 (2) :94-97.

[8]赵攀.文化翻译观视野下汉语武术文献的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 2013 (1) :155-156.

[9]段平, 郑守志.汉英英汉武术词典[Z].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中医术语英译之归异化翻译策略选择 第4篇

关键词:中医术语名词,英译,归化异化法

一、中医术语英译的现状调查

中医药走向世界, 西方人不能深刻领悟中医文化内涵, 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是巨大障碍。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用语词义深奥难懂, 以及中医英译工作者多不具备中医专业知识, 或缺乏相关的翻译技巧, 因此,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不统一乱象, 使中医文化很难发扬光大。英国中医翻译家Nigel Wiseman指出:“Chinese medicine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and there are few people able-and even fewer people willing-to do it”, 除了中医语言本身深奥难懂, 一些用语自身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存在着一词多义、数词同义、概念交叉等现象外, 更重要是由于中医是一门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 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不仅如此, 中医中大多数概念和最常用的词语在英语及其它欧洲各国语言中一般都缺乏现成的对应语, 使得中医术语翻译似乎不可为。李照国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中提到某些中医名词的“实质问题中医界本身也存有争议, 翻译上的准确性也很难完全落到实处”, 因此, 中医术语的翻译不仅关乎语言本身, 还涉及到中国医学体系和中医深层文化的传播, 任重而道远。

二、归异化研究适用于中医术语英译的理论依据

归化和异化这两个概念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来, 其中, 归化是指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 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接近目的语文化, 向目标语靠拢, 译者大多采用流畅的风格, 尽可能减弱译语读者对外语语篇的生疏感;异化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 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表达时向原语靠拢, 译者故意打破目的语的行文规范, 刻意保留原文的异域特色。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将归异化概括地更形象, 他认为翻译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 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 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从历史上看, 归异化是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 因为它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 而是突破语言因素, 扩大到文化和美学之中来。同时, 劳伦斯·韦努蒂认为归化和异化并非一对截然不同的二元对立体, 在本质上来说它们是对外国文本的文化取向, 是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文化影响, 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文化取向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影响。在中医科技文本英译中, 对文化的共性进行归化, 中医名词术语会被英语读者所共同接受, 具体表现在译文通顺易懂、语言流畅, 似乎是用英语写作的一般, 没有翻译的痕迹。然而中医词汇立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系统, 若一味迁就西方医学词汇的译法, 则体现不出中医特色。

三、归异化翻译策略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归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在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中不能一蹴而就, 而要考虑到中医名词术语的特点。比如, 在中医基本理论中, 有一些概念独特、含义丰富、有着特殊文化内涵的名词术语, 如阴阳、五行、脏腑、气、神等, 都是含有国情的概念的术语, 它们在英语及西方医学体系、术语中均没有对应的说法, 用直译或者意译都无法阐述术语本身的内涵, 对于这类词汇用归化法翻译往往不能忠实地反映其意思, 而用异化法翻译却能保留原术语的原汁原味, 不仅忠于原意, 还能反映出中医词汇源于生活及取类比象的构建原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需保持中医的异域性, 采取音译的方式, 即采用异化的处理方式, 以利于保持其基本内涵和中医特色。如将气译为Qi, 阴阳译为Yin&Yang, 并以括号形式将现行译法作为一种文内注解附于有关音译概念之后, 以帮助读者理解, 而这种方法现如今已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再如脏腑, 是内脏的总称, 按照其功能特点, 分为五脏, 六腑两大类。五脏的功能特点是“藏精气”, 六腑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五脏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单位, 不但包含着西医学同一脏器的部分功能, 而且还概括了其它某些器官的一些功能。若将其归化译为“viscus, bowel”, 则对应的是西医解剖中的内脏和肠道, 与我们中医中注重于各脏的生理功能的脏腑不对等, 所以不妨音译加注释为“zang-organ, fu-organ”读来更为妥帖。

然而, 当目标语和原语的意思是等同的, 归化不失为一种贴合的翻译策略, 它既可以准确地表达原语的意思, 读者一看也可以迅速而准确的捕获其意, 它以一种外国人所熟悉的语言符号转换, 因此更易于被外国人所认可。所以, 很多中医术语有其特定的含义, 用归化法不可以确切的表达它, 表达出来有歧义, 甚至没有英语单词或词汇与之相对应的, 这时用异化法或音译法进行翻译, 不仅忠于原意, 也可以保留中医的特色。对于初学者, 接受这样的词有一定难度, 但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慢慢对中医有更深的了解以后, 便也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术语了。目前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很多目的语读者已处于高级阶段, 在对中医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能很好地接受这样的译法, 而这也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的有关概念和理论。因此,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 在中医术语翻译的实践中孰优孰劣, 不能一概而论, 可以灵活运用两种翻译法翻译中医名词术语, 并用其他方法如借用西医现成的术语、比照西医求同存异、仿照西医构词进行中医翻译。

参考文献

媒体术语翻译策略 第5篇

1 中医术语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性

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一名合格的翻译者, 不仅需要熟练地了解两种语言, 而且更要熟知两种语言所在的文化。语言无法离开它的文化背景而独立地存在着。他还指出“语言与文化相生相随”。一个优秀的翻译作品必须做到把源语和目的语的两种文化有效结合来形成两种语言间的真正交流。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 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而由于受到各自不同文化的影响, 中西医在理论和诊疗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并频繁显现出交际障碍, 进而阻碍了中医国际化进程。由此可见, 为了更好地在全球发展中医和宣扬中医文化, 在中医术语翻译过程中, 必须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交际的重要性, 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中医的文化特色。

2 中医术语英译的归化

2.1 什么是归化

1995年, 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一书中,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提出了用“异化法” (foreignizing method) 和“归化法” (domesticating method) 这两种翻译策略。他指出“归化法是基于我族中心主义, 使外国文本适应译语的文化价值观, 将作者带回家。[1]归化, 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向目的语读者靠拢, 考虑到读者的思维方式、习惯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中医术语英译译本的阅读对象以西方学者为主, 他们多对中医术语中的文学色彩和哲学色彩知之甚少, 很难去搞懂当中深厚的文化内涵。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可以把源文化中的不同成分转化成目的语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 从而使目的语读者能够理解源语文化中较难以理解的部分, 降低了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难度。

2.2 归化策略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2.2.1 意译法

“乌风内障”在中医中是指青光眼, 如若采用直译法将“乌风”翻译为“black wind”, 必将使目的语读者难以理解。因此, 可将此术语意译为“glaucoma”, 便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金实不鸣”、“土不治水”是中医上用五行的属性来解释五脏之间病理关系的术语, 如被直译成“Solid bell can not ring and earth fail to control water”, 这样的翻译文本不仅目的语读者无法阅读, 更会造成理解的困扰和误解, 所以根据这两个术语在中文的含义, 它们指外邪阻肺致使失声或嘶哑和脾虚不能运化而形成水液代谢障碍, 可以将其译为“hoarseness or aphonia due to stagnation of exogenous pathogens in the lung”;“fluid metabolism disorder due to 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failure。[2]更多的例子比如:“注车注船”译为car sickness and sea sickness。

2.2.2 借词法

采用借词法, 在中医术语中, 存在的语义明确而用词不规范的术语, 采取借用西医专业英语词汇来加以翻译;使含有浓重文学内涵的中医古语被译为简洁、易懂的西医术语词汇。例如中医中的“寒”含有丰富内涵, 而英语中的“cold”根据Websters Dictionary对cold的解释, naturally without heat, used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sciences to describe one of the four qualities of the four elements。这一解释与中医学中所表达的“寒”的内涵相一致, 便可以用借词法翻译。例如:“白虎历节”, 是严重的游走性关节炎, 可译为severe migratory arthralgia, 便更易被西方读者理解。采用“归化法”翻译后的译本更容易让中医文化被西方目的语文化读者接受, 使读者获得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充分了解中医术语的内涵。

3 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异化

3.1 什么是异化

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一书中韦努蒂提出了用“异化法” (foreignizing method) , 他指出, “异化翻译法是使译文故意冲破目的语的常规, 保留源语中的异国情调。异化, 就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 从源语作者的角度出发, 以期保留源语文化的语言特点, 尊重源语文化的身份, 运用源语作者在其创作时的思维方式来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异化翻译强调源语言的主导作用和地位, 更好地保留了文本源语文化的异域性。

3.2 异化策略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3.2.1 直译法

中医术语在目的语中可以直接找到对等词的情形下, 可采取直译法来进行翻译。比如心、肝、肺、脾、肾译为heart, liver, lung , spleen , kidney, 虽然在中医和西医中代表的深层含义有所不同, 但同属于人体器官, 使用这样的译法, 既保留了中医术语的特色, 也能消除西方目的语读者对中医的隔阂。例如“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意为“滋阴壮水之祛, 以抑制亢阳火盛”的意思, 译为“enrich the governor of water to restrain the brilliance of yang”。直译法可适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术语、病理术语等[3]。

3.2.3 音译

中医术语英译中音译的使用, 即利用汉语拼音进行翻译, 可以消除源语信息的丢失或扭曲, 使目的语转化为统一的符号, 代表固定相同的内涵, 进而自然形成规范化的译名。例如中医中的“气”曾被意译为“vital energy”和“Qi”, 但这两种译法的存在使读者常常容易混淆或认为二者均指不同事物。而“energy”也未将“Qi”所表达的特点和功能传达出来。而“气”可以把分为“元气”“卫气”“营气”等类别, 因而也可以译为original qi, defensive qi, nutrient qi。 采用“异化法”翻译的中医术语英译译本, 具有简洁性和可回译性, 它减少翻译过程对源文本信息的损益, 提高了中医英译翻译质量。

4 结论

中医本身的丰富文化内涵, 为从跨文化角度出发, 处理中医术语英译中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不仅可以对中医各类型术语翻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可以帮助中医术语英译的译者提高文化意识, 了解造成英译过程中障碍的原因, 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医药知识及中国文化。

摘要:翻译就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的过程。中医是我国的国粹, 要使中医走向国际就要求译者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 结合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来对中医术语中的文化成分加以翻译, 原则如下:用直译保持中医词汇的传统风格;用音译翻译西医中的缺失词汇;使用借词法, 翻译中西医中的对等词;使用意译翻译那些内涵丰富无法用直译翻译的词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医术语英译,归化,异化,文化

参考文献

[1]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ge, 1995.

[2]陈骥.中医术语与经典语句英译的异化与归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6) :562-563.

[3]毛红.从异化与归化看中医文化因素的翻译[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 (13) :76-78.

上一篇: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下一篇:施工含水量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