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范文

2023-09-21

语篇分析范文第1篇

在人称照应方面, 汉英两种语言存在明显差异。相比汉语中较少出现人称代词, 英语人称代词频次高, 在很多语境下是不可缺少的词类。因此, 在旅游文本的英译过程中, 译者应谙熟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 并在翻译过程中熟练转换。在实地调研西安旅游英译文本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一些文本在人称照应方面质量有待提高。

西安市博物馆内一处介绍阿房宫的展板上有着这样的中英文对照语段:

原文:……随着都城发展的需要, 又在渭河南岸皇家上林苑中营建新的朝宫—阿房宫。阿房宫是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宫殿建筑群……

译文:……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a new palace was ordered to be built in the royal garden of Shang Lin Yuan on the South Bank of Weihe River, namely Epang Palace.Epang Palace was an unprecedented architectural complex with magnificent scale……

分析:在源语文本中, “阿房宫”一词连续出现了两次。名词重复在汉语语境中十分常见, 是汉语实现语篇衔接的一大工具。但在英语语境中, 重复往往却是大忌之一。因此, 译者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摆脱直译的影响, 提高译入语环境中的衔接意识。在上述译文中, 第二个“Epang Palace”宜借用人称指代, 改为“It”。如此, 译文才能实现较好的语篇衔接。

西安市博物馆景区内的一处展馆举办了一场名为《长安胜迹吉塔瑰宝》的荐福寺·小雁塔历史展, 开篇的展板有着这样的中英文对照语段:

原文:……千年沧桑, 昔日繁华的唐代荐福寺早已毁于战乱, 小雁塔却保存下来, 巍然耸立一千三百多年, 成为唐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 名扬四海……

译文:……The past glory of the Temple has long gone during the turbulent years in ancient China with only the Pagoda standing firm in it which has become a landmark of the city and has been attracting visitors from home and abroad ever since the Tang Dynasty……

分析:读此译文, 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句子过长, 单句信息负荷量过大。作为英语翻译专业硕士, 笔者尚觉如此, 更何况众多母语非英语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游客。细究译文, which不免有指代不明的嫌疑, 究竟是指代Pagoda?还是it?另外, 译文中并未体现荐福寺已毁这一关键信息。综合各种问题, 我们可利用人称代词进行断句:The glorious Temple has long gone after the turbulent years in ancient China, but the pagoda still stands firm.It has become a landmark of the city since the Tang Dynasty, attracting visitors from home and abroad.在翻译汉语的长句时, 我们可以巧用人称照应断句, 以解决译文句子过于臃肿的问题, 优化翻译质量。

摘要:近年来, 随着语篇语言学的发展, 当代语言学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 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将语境的概念融入翻译, 无疑将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理解, 并提升译文的语篇质量。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有关语言层次的阐述, 可从言内语境对旅游文本的语篇翻译质量开展评估和改进。在下文中, 我们将从此方面对西安市一些旅游景点的语篇翻译质量进行分析。

语篇分析范文第2篇

语篇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进入高年级,语篇就变得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许多教师觉得语篇教学难以把握,或者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成为高年级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目前英语教学过程中, 有的语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语篇所带来的信息和它所具有的内涵,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单调、枯燥,自然不可能顺利实现语篇的输出。

2搭建支架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定义是——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体现“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的新课标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常见的语言情景中,借助外来的支持(教师提供的词句框架、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等), 通过听说读写等途径去感受和学习语言,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语篇教学,改变语篇教学的理念,给学生提供语篇学习的支架,真正了解学生所需要的帮助。

2.1以谈话支架助推学生对初步阅读的理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谈话对于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的内容可以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生生之间进行,可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环境来设计,存在着很大的灵活性和真实性。这就是说谈话活动创造的是一种真实的交际环境,听者和说者之间就产生了信息差距,双方就有了交流的意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文本的支架,使学生轻松地进入语篇的学习,有助于推动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Holiday fun的语篇前,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交流:

T:XXX,welcome back to school.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on National Day holiday?

S: Yes, I did.

T: 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

S: I went to Changshu and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T: What did you do there?

S: I had a big lunch with my grandparents. And I played chess with my grandfather.

T: Did you help your grandparents do housework?

S: Yes, I did.

T: Oh, you are a good boy.

一堂课的开始就如一幕话剧的序曲一样, 良好的导入能更有效地吸引来更多的“观众”。因此在英语课堂的开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完成高效的教学的前提。奥苏贝尔认为,人的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 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当学习者产生意义学习的意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产生了。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扮演“帮助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2.2以话题支架支撑学生对阅读信息的获取

除了阅读文本本身,教师还可以围绕话题、关键词、语法等进行拓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了对语篇的反复研读,拓展时又经过了不断地思考和尝试,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提炼”。巴斯曾用实验研究证明:儿童在记忆有意义、有逻辑和有条理的东西时记忆效果更好。

如 , 在教学译 林版小学 英语六年 级上册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的语篇时 ,教师主要是与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解决两个问题What makes our city clean? 和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然后学生在阅读的文本的过程中找出答案 ,而教师则将这些零碎的本文内容归纳搭建成一个整体。

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可以激活学习者头脑中固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话题为依托,向学生展示范本,达到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丰富学生语言输出的目的。教师利用目标句型和短语梳理文本内容,搭建文本构架,使文本在学生的脑中立体化,结构化,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丰富这个新的语言支架,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语言的生成能力。

2.3以情景支架深化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建构

教师通过情景的创设,“支架”的搭建,对阅读的难点进行了细致的分解,降低了处理语言信息的难度,使学生构建起了阅读篇章框架,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牛 津小学英 语5BUnit4 An English friend语篇之后,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T: In this passage, Wang Bing is writing an e-mail to his friend,Tom. Can you write an e -mail to m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net friend(网友 ).

请学生写一封e-mail给老师,内容是关于他们的网友。

My net friend is___. He lives in___

My e-mail address is 366393090@qq.com

在语篇学习后,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流情景,为学生拓展语篇搭建学习支架。教师通过想知道学生网友的情况,激发了学生想要表达,想要与老师分享交流自己网友情况的热情。在这种情绪地带动下,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表达,丰富自己的话语,从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又如在教 学牛津小 学英语6B Unit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A版块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拓展练习 :

1. T: Now, let’s make a wonderful plan. First, please fill in the form. Then talk with your classmates. You can invite your classmates to take part in your activities.

2. 师用投影仪先示范填写 ,然后与一生示范 ,接着生填写并起来表演。

3. First, I’ll show you. This weekend, I’m going to…at…I invite…to join me. Let’s talk.

在足够的信息整合后,小组成员按照该文本框架,合作完成这一个“邀请”活动,实现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加工并输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课堂,在必要给他们提供单词、词组、句子之类的语言帮助。因此,这个环节既是学习者个人劳动的成果,更是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互相启发,互为“支架”的结果。

3结语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 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教师要读透语篇,基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在语篇教学中巧搭教学支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活学活用语篇,提高语篇学习的效果,并在语篇学习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摘要: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谈话、话题、情景为语篇巧搭教学支架,实现语篇的输入和产出,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语篇分析范文第3篇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将词和短语当作自己的原材料;词典和参考资料只发生在“字面”这一层面上。这种词对词、句对句层面上的翻译对等是不够的;对比修辞学的研究表明, 为决定对等, 段落层面和语篇层面上的话语结构具有重要性 (Hartmann, 1980) 。有时候, 同一句话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因而确定一句话的意思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判断。下面这段新闻稿中的“has a slightly better chance”就是一个例子。从字面, 可以理解为“乐观的”或“悲观的”, 即“这的确是更好”或“这只是稍好一些”。这时字层面或句层面的对等就陷入困境, 只有语篇对等才能解决问题, 即把整个语篇作为一个翻译单位。第二句话“This is not saying much”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句;This复指第一句的看法, 即“这还不算怎样”。第三句话举例一个签字者幸免于一起暗杀。第四句说人们还是有希望的。看完这四句话, 我们可以认为第一句话表示“悲观”想法, 第二句说明那种悲观想法不是没有道理, 即对赞同那种悲观想法的人做出了一个让步。第三句话通过具体证据来强化这种让步。第四句又提出了相反意见, 开始另一个段落。因此通过语篇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第一段就像是个论题, 用来引出下文的相反意见, “has a slightly better chance”的意思也明朗了。

Lebanon

For the tenth time

Give us a chance

From our Levant correspondent

signed in Damascus on December 28th, has a slightly better chance of success than the nine previous plans hopefully pressed upon that sad country since the civil war began more than a decade ago.This is not saying much.One of the signatories has already just survived an assassination attempt by disgruntled people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把握词句的意思要先把握整个语篇, 翻译不能停留在字词和句子层面的对等, 而应追求语篇高度的对等。

2 语篇对等

2.1 语篇概念

在翻译单位结构中, 语篇是结构的最高层面。语篇是一个具有连贯和衔接的单位, 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序列得到实现, 而这些序列是由各彼此相关的成分组成, 起到为某一个总体修辞目的服务的作用 (哈蒂姆、梅森, 2005:274) 。它可长可短, 短的三言两语, 长的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关键是意义完整, 前后连贯, 自成体系。对译者来说, 识别各种语篇的界限十分重要。如果修辞目标在某一处被认为已经达到, 那么一个语篇就会被认为已经终结。一个以上的段落可以实现一个语篇, 一个以上的语篇可以组成一个段落。因此, 语篇的诸种界限并不始终与段落的界限相一致。译者若仅仅倚重于段落界限, 会阻碍对一个语篇组织方式的把握。译者应务必改变段落界限以保持与语篇结构相对应。

2.2 语篇的主导性语境聚焦点

任何真正的语篇均会表现出超过一种类型以上的特征。这种多功能性 (multifunc tionality) 是规则, 而不是例外, 所以语篇任何有益的分类都必须能够包容这种多样性 (哈蒂姆、梅森, 2005:211) 。一组意图与另一组意图关联性的确立, 其途径是将这些意图与总体的语篇策略 (textual strategy) 联系起来。所以, 在交互行为的任何特定关头, 语用聚焦点是能够得到辨认的。这一聚焦点很有可能包含一组彼此关联的意图, 并且会界定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语篇类型。这就是语篇类型 (text type) 的基础。所谓语篇类型, 就是指一种概念框架, 使得我们能够从服务于总体修辞目的的各种交际意图角度对诸种语篇进行划分 (哈蒂姆、梅森, 2005:213) 。

韦尔利克 (Werlich) (1976:19) 将语篇的类型划分建基于他自己所称的主导性的语境聚焦点 (dominant contextual focus) 。他认为语篇与某一交际情景中的各种语境因素相关。这些语篇在习惯上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一类整体的因素转移到仅仅聚焦于各种具体的因素和情景。因此, 语篇可以归类, 而且通常是根据这些语篇的主导性的语境聚焦点来分类。在某一特定语篇中, 每一次起作用的, 只有一种占主要地位的修辞目的。这就是语篇的主导性语境聚焦点。其他的修辞目的很有可能也在场, 可它们实际上从属于语篇的总体功能。譬如说, 在新闻报道里, 虽然会有评判性话语, 但主导性聚焦点始终是在各种相关事件的序列上。

因此, 在追求翻译过程中的“语篇对等”时, 先要搞清语篇的多功能性, 确定语篇的主导性语境聚焦点, 保证译文语篇在主导性聚焦点上与原语篇对等。

2.3“语篇对等”实例

古诗词的翻译要考虑到诗词的音韵、意象等因素, 加上英汉两种语言上的差异, 要把古诗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实属难事。对古诗词翻译的处理也因不同语篇而异, 取决于特定语篇的主导性聚焦点。若在文学语篇中, 诗词的音韵, 意象等因素必须考虑, 若在其他语篇中就未必。譬如下文这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出现在旅游介绍的语篇中, 那么文学的修辞目的就处于附属地位, 而旅游中介绍指示性功能就占主导地位。因此, 不必十分在意诗句文学性的翻译, 只要把西湖之美说清楚就可以了, 下文两种译文都是这么处理的。

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来赞誉西湖。

译文:As it is beautiful all the year round, the West Lake was compared by Su Dongpo, a celebrated poet of the Song Dynasty, to a beauty“who is always charming in either light of heavy makeup.”

译文:As the West Lake is beautiful

Dynasty, wrote a poem in praise of it, saying that the Lake always looks charming no matter how people try to add beauty

(孙万彪、王恩铭2004:273)

含有古诗词是汉语旅游语篇的特色, 中国读者可以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一般外国读者就难以欣赏, 反而觉得罗嗦。况且, 旅游语篇往往附有彩色照片, 外国读者可一目了然。因此翻译时对古诗词加以改译, 一带而过, 效果有时会更好。

较普通语篇而言, 文学语篇对等的把握难度相对大些。因为有时候译者根据常理对英汉两种语言上的差异把握做出的翻译未必与原文学语篇对等。譬如,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因此汉语中缺少英语中的衔接手段。汉语“她穿上外套出去了”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动作“穿外套”和“出去”, 但两个动作是连在一起说的。因为汉语重“意合”, 不需要在中间加连接词“然后”来表明两个动作的前后和连续。英语中的表述就是“She put on the coat and went out”。这里的“and”就是为符合英语习惯而加上去的衔接手段。情况并不总是这样, 有些英语语篇中也没有这些理应有的衔接手段。如果译者仅凭惯例就认为原语篇不符合语篇衔接性和连贯性, 而在翻译时给译文添加一些衔接手段, 就很可能没有做到“语篇对等”。很多语篇, 尤其是文学语篇, 有些看似是缺少“衔接”是源语作者故意造成的, 或者是源语作者的一个特定风格。

例如美国恐怖小说家与剧作家雷蒙·钱德勒 (Raymond Chandler) 小说的典型风格就是充满隐性的因果关系, 他要取得的效果就是让读者始终提取未经言表的各种假定来把握主人公—一位私家侦探的推理和动因 (Fowler, 1986:67) 。这时, 不添加看似必要的衔接手段就是保留了源语作者风格, 达到了文学语篇的对等。

Down below the water there was what looked like an under-water flooring.I couldn’t see the sense of that.I asked him.“Used to be a boat landing before the dam was raised…” (R.Chandler, (1944)

水底下有看起来像是一大块水下地板的东西。我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我就问他。“水库建成之前, 过去原是一个船埠头……” (雷蒙·钱德勒, (1964) 《湖中之女》)

根据英语“形合”特征, 原文在句与句, 各动作之间应该有衔接手段。按照理解应该是“I couldn't see the sense of that, so I asked him why it was there.He explained:‘Used to be…’”如果译者这样理解并在译文中也添加了衔接词, 译为“我看不出其中的奥妙, 所以问他为什么那里有这个东西。他解释说:‘过去原是……’”这样的话, 源语作者的语言风格就被抹杀了, 目标语读者就不能享有源语读者所有的文本参与性。

3 翻译实践中的谋篇布局

谋篇机制 (texture) 是语篇的一个明确特征。正是因为语篇具有这一特征, 才能保证一个语篇在语言和概念上形成一体。语篇结构的目的是为某种修辞目的服务, 而且在力争获取对等时, 译者的首要工作就是力图传递这种目的, 并做出相应的修改 (哈蒂姆、梅森, 2005:285) 。语篇对等在翻译实践中要求译者在整体上弄清语篇的多功能性, 把握语篇的主导性语境聚焦点, 然后谋篇布局, 对原语篇结构做出必要调整与修改, 从而使译文在语篇上与原文对等。下面举一段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堂上的汉英练习来说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要做的语篇分析及结构调整。

梅园新村位于长江路东端, 是一组欧式的建筑, 尽管经历了岁月的风雨, 但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从1946年5月到1947年3月, 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共代表团在这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十个多月的和平谈判, 写下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1961年在这里建成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1990年兴建了“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同年7月1日周恩来全身铜像落成。 (转引自2005年8月2日《现代快报》)

这是报纸上的一段语篇, 所以按事件的时间序列来陈述。但这段话不是新闻, 应属介绍类语篇, 如果按照原文顺序译成英语, 就不免有些“头重脚轻”。原文是想表达梅园新村这个中国共产党办公原址在经历多年后还是保持当年风采, 所以根据这个意图及修辞目的, 译者就可以对原文进行结构上的调整与修改:先陈述梅园新村是中国共产党办公原址, 介绍其地理位置、基本建筑, 再按时间顺序陈述这么多年的变化发展, 最后说明其虽经历岁月风雨, 但依然保持风采。所以原文第一句在结构上的调整就比较大, 应把它拆开, 分置于首尾:Located in the east end of Changjiang Road, Meiyuan New Village, a European-style architectural complex is the original working place of the CPC delegation…….Although it has exposed to the elements for decades, it maintains well and is

4 结语

综上所述, 翻译不能只停留在词句层面上的对等, 而应把整个语篇当成一个翻译单位。译者应弄清语篇的多功能性, 把握语篇的主导性语境聚焦点, 在为传递这种主要修辞目的的过程中, 对原语篇结构进行调整修改来力争达到“语篇对等”。

摘要:本文从翻译对等层面出发, 提出翻译中应追求“语篇对等”, 分析了语篇的多功能性, 给出具体实例说明要在占主导性的语境聚焦点上保持语篇对等。最后通过一个课堂汉英翻译练习说明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谋篇布局, 力争达到语篇对等。

关键词:翻译,语篇对等,占主导性的语境聚焦点,谋篇布局

参考文献

[1] (英) 哈蒂姆 (Hatim, B.) , 梅森 (Mason, I.) [著], 王文斌[译].话语与译者 (Discourseand the Translator)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6.

[2] 孙万彪, 王恩铭.高级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孙艺风.视角阐释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8.

[4] Werlich, E.A Text Grammar of English[J].Heidelberg:Quelle&Meyer, 1976.

[5] Hartmann, R.R.K. (1980) ContrastiveTextology[J].Heidelberg:Julius GroosVerlag, 1980.

[6] Chandler, R.The Lady in the Lake.London:Hamish Hamilton, 1944.

语篇分析范文第4篇

1.

2. I wanted nothing more than to find my way safely to my dorm room 我只是想顺顺当当地找到自己宿舍的路No matter how mature I liked to consider myself , I was feeling just a bit first gradish 无论我自己以为有多么成熟,我依旧感觉像一

年级新生似的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nd that’s when I realized I had been taking myself for too seriously 这时我才意识到之前自己太天真了 Your mother want’s flowers,she can plant them here,where there’slot’s of sun你妈妈喜欢花,这儿阳光充足,她可以在这栽些花 I was learning what it meant to have a father 我也开始体会到有一个父亲意味着什么 Soon after we moved to the suburbs,one of our new neighbors introduced herself to me在我们搬进郊区不久后,一位新邻居向我们自报家门 I never believed I would do that well and probably wouldn’thave if it had not been for profressorFine’sencouragement我从未想过能做的那样出色,要不是费恩教授的鼓励,我也根本不可能获得这样好的成绩 Despite what the profressor had said, it was hard work and took concentration and occasional help from friends尽管有教授的许诺,整个过程还是非常辛苦,需要专注,偶尔还要求助于同学 It makes you feel better to know you will get some medicine知道会得到你想要的药会让你感觉好些 It is as if there was a doctor in each of us这就好像我们身体里有个医生 The success of this treatment seems to rest a lo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doctor 这种治疗的成功似乎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

17.

18.

19. He had read the entir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by the age of nine他就随时就读完了《世界百科全书》 Operators were required to learn complex computer languages before the machines world be used 操作者在使用机器之前必须先学

会复杂的计算机语言

汉译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语篇分析范文第5篇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总体设计教学内容:

五年级学生第二学期关于食物和饮料的语篇教学。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复习有关食物和饮料的词汇和句型,能理解并能介绍文中涉及的有关食物和饮料的信息,能谈论自己和他人的饮食爱好,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涉及的有关食物和饮料的信息,能谈论自己和他人的饮食爱好,同时让学生掌握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食物和饮料已经掌握了许多的词汇,也学习了一些相关的句型,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则将知识进行了整合创编成了一篇a busy food shop的短文,通过让学生阅读这篇有趣的短文了解小动物们的饮食爱好,并与自己的伙伴们一起谈论自己的饮食爱好,这样就使所学的零散知识成块成篇了,知识也就结构化系统化了。

四、教学资源设计:

利用了空中课堂中的部分资源chant 和song,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制作了与此相一致的课件,为学生创设了Zoom的食物店,让学生在直观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来复习单词、交流句型,从而引出了阅读短文。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设计:

创设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直观、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开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交流中引出所需掌握并能积极用它们来交流运用的句型,这相当于是提练出了该短文的纲,然后让他们先猜小动物们喜欢的饮食,然后带着自己的猜想去初读短文,在读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接着让学生细读短文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画出小动物们喜欢吃的饮食以及喜欢的原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来解决短文中的难点,小组不能解决的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汇和难句,在全班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来深入理解短文,充分发挥各小组的作用,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共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最后让学生精读短文,概括归纳出如何来询问和回答自己和他人的饮食爱好,帮助学生提炼出本次课中知识的要点,教会学生要善于抓住重点来学习。反复的听录音模仿朗读在自由读,重点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读等多种方式的读中来感悟短文,理解短文,交流短文,拓展短文,升华短文。由短文中动物的饮食自然地过渡到人自身的饮食,在与同桌的交流中获取了相应的信息,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合理的饮食方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由一首健康的饮食歌曲An apple a day来结束新课,在快与慢的节奏声中体会健康的快乐。

五、教学评价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评价至关重要,要贯穿整个英语课堂始终,而且评价的方式最好能与本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相统一。为此我则将学生分成了四个小队(vegetable team ,banana team,fish team,juice team)这与我的课堂内容相一致,然后则让这四个小队比一比,看哪个小队能在今天的课堂中最先到达Zoom的食物店,哪个小队就是胜利者。

六、教学过程设计: Step1Warming up

师生打招呼后一起说chant(消除紧张,让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同时复习相关的饮食词汇为后面的短文学习打下基础.) Step2Revision 通过课件展示Zoom丰富的食物店,让学生看着真实鲜活的实物来复习有关饮食的词汇,在看看说说指指认认中复习单词,在对话交流中复习了句型为下面短文的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Step3Presentation 猜一猜。让学生猜猜lion,monkey,rabbit,cat,Zip这些小动物们的饮食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读短文,这样让学生学得会更主动些。)

找一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去初读短文,在读短文的过程中去找答案。 说一说。初读短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先猜测再初读后汇报,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就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读一读。再让学生细读短文圈出学生不能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帮一帮。在小组内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自己在短文阅读中的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型,同时交流自己找到有答案。(注重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讲一讲。讲解短文中出现的学生不能理解的单词和句子。 听一听。听录音模仿短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短文。

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模仿不同的动物的语调来读短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流语感中进一步的感悟短文归纳概括出如何询问和回答他人和自己的饮食爱好。

练一练。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练习,在填写短文的练习中巩固消化短文。 Step4Practice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动物的饮食习惯呢?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饮食呢?让学生大胆的说一说,谈一谈,针对各自的饮食爱好讨论饮食爱好是否健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Step5Wrap up Step6Homework 为自己的家人设计一份合理科学营养的饮食菜单。

七、课堂教学流程: Step1Warm up

Greetings.T:Hello,everyone!Nice to meet you.Look,what a big food shop!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food shop?Now,Group1 You’re vegetable team. Group2 You’re fish team. Group3 You’re juice team. Group4You’re bananas team.Let’s watch .Which team can get to the food shop firstly?Are you ready?Ss:Ready,ready,go,go,go.(将学生分成四个队,明确本次课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为了自己的小队而努力。)Say a chant.T:Please listen to the chant,then follow it. (让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同时复习了部分词汇) Step2Revision words and sentences T:Look,this is Zoom’s food shop,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ood and drink.Can you say?Please say together.(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饮食,让学生看着大屏幕复习各种有关饮食的词汇。然后用Do you like cucumbers?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rink?What about you?等这些句子来与学生交流这些饮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也为后面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Step3Presentation T:Many animals come to the Zoom’s food shop.Look,they are„(课件展示让学生看图说有哪些小动物来到了Zoom’s food shop,其实这就是短文中的人物,为短文的学习打下伏笔。)Guess.What’s lion’s /monkey’s/cat’s/rabbit’s favourite food?(让学生猜猜这些小动物喜欢的饮食,为此设下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短文的欲望。)T:Please listen and tell me the answer.(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听录音,在听地过程中来寻找答案。)T: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ircle difficult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find “What are their favourite food?”and “Why?”(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Help each other in groups.Understand your difficult words and sentences.Say the answers.Check the answers and help them understand difficult words and sentences.(大屏幕出示学生不能理解的词汇和句子。)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read after it.(模仿语音语调,能有感情的读短文。)Read aloud and think”How do you ask and answer sb’s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短文,自己边读边试着归纳概括出如何来询问和回答他人和自己的饮食爱好的几种表达方式。) Step4Consolidation教师先示范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论自己和他人的饮食爱好,然后让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饮食爱好,最后全班交流讨论要养成合理营养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Step5Wrap up

语篇分析范文第6篇

习语是语言总文化内涵积淀最深厚的部分, 集中了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历史和文化, 是语言的精华, 是达到语言学习目的的重点和难点。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通常具有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性的本质特征。任何语篇, 短至三言两语, 长至洋洋万言都必须具备这一特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制约, 外部因素主要指语篇与情景语境关系, 即语篇表达的意义结构与客观外界事物现象、过程所表现的结构是否一致;内部因素则主要指语篇内句与句或语段与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1) 教学中的一篇听力材料中有这样的对话:

A:How did you like the performance?

B:It was a nice theatre.

(2)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or so, some un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increased their food production.Their populations, however, have at the same time grown faster, and so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hasn’t improved.What’s more, their increase in food production has been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using up marginal lands.As a result, there has been no gain in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 labor.

例一从表面上看不连贯的, 乍听之下, 会觉得牛头不对马嘴, 答非所问。有趣的是A完全能听懂B的明褒暗贬的用意, B避而不谈对演出的印象, 只对剧场表示好感。如果他不是对演出不满意的话, 至少对演出印象不深。可见听力理解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而例二思想脉络清楚, 意义连贯, 具有完好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例二之所以这样,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however, and so, what’s more, as a result等过渡词的作用, 这些习语在使语篇逻辑层次清楚、思想脉络贯通、意义完整一致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中缺少这类词的使用, 或是使用的不到位, 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是缺少点什么, 使英语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

2 习语的语篇连贯作用

2.1 习语的社会文化因素

语篇连贯受外部因素的制约, 而社会文化因素是外部因素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英语中, 有许多习语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反映了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Tast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尝;百闻不如一见) , “put all our eggs in one basket”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 neither fish nor fowl (不伦不类;非驴非马) 等。

连贯的语篇一方面要符合所属语言社团的交际模式和交际方式, 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背景信息作为已知的和背景信息对待。英语习语中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 对于交际中的说话人和听话人来说, 无疑是理解语篇意义的重要条件。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习语来识别一个人的国籍身份。例如:Are you kidding?就属于美国人常用的流行语, 而同样的意义英国人则说You must be joking.Don’t do anything you couldn’t eat. (不要做你无法完成的事) 属于澳大利亚习语;Monkey see, monkey do. (一个人模仿他人的动作) 属于加拿大习语。另外, 从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上看, 英国国家的人厌恶猫而喜欢狗, 因此很多与猫有关的习语都含贬义, 而很多与狗有关的习语则含褒义。如Look like something the cat brought in (沾满泥巴的;蓬头垢面的)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露天机;说漏嘴) ;a barber’s cat (面现病容和饥色的人) ;Every dog hat its day (凡人都有走运的时候) ;Love me, love my dag (爱屋及乌) ;a lucky dog (幸运儿) 等。教学中, 如能结合上下文对这些习语及其文化内涵细加讲解, 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中领会其文化规约, 而且还有助于拓宽文化视野, 扩大知识面。

2.2 习语的语篇衔接作用

语篇组织。习语在言语交流中不仅具有使交际双方遵守相关的语用原则, 使话语“合作”、“礼貌”的作用, 而且还具有促使交际双方话语发展、延续, 说话人寻求新信息以及语篇照应等作用。在我所教授的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是《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中的几个句子:

(1) But I take it he’s someone you’ve known quite a while? (2) A:“You said‘was’.Does that mean——?” (3) “Like it says there, ”he answered, “about all we had to spend in those days was time.”

习语I take it和Does that mean——?发挥着促使话语发展、延续, 是说话人寻求新信息的作用;而Like it says there具有语篇照应作用。

逻辑语义联系。习语作为语篇逻辑连贯的媒介, 可以使语篇的整体语义清楚、明晰, 以达到更加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在语篇里, 习语能起“列举”、“例证”、“引申”、“转折”、“推论”、“总结”、“因果”以及“空间”、“程度 (范围) ”等衔接作用。其实,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习语的这些衔接作用正是学生们较熟悉, 但是应用起来却不是很熟练的知识点, 也是我在教学中特别着重强调的部分。尤其是学生在CET4-6作文考试中, 运用较多。下面就简单介绍其中几种衔接作用。

(1) 表示引申的习语通常有:and then, and besides, in addition, in a like manner, in the same way, what’s more, to make things still worse, to crown it all等。

(2) 表示推论的习语通常有:for that reason, in other words, in that case, hence, if not, on condition that, come what may, be that as it may, by consequence等。

(3) 表示因果的习语通常有:and so, so that, as a result, on the grounds that/of, the more…the more…in order that/so等。

(4) 表示程度 (范围) 的习语通常有:on the whole, to some extent, so far, to some degree, in so far as, all in all, by and large等。

时间顺序连贯。在交际活动中, 人们往往要描述或叙述事件, 叙述事件离不开时间的描述。因为, 叙事一般由一系列事件构成, 各事件之间存在时间顺序上的联系。时间连接语的这种作用同样使叙述的语篇层次清楚, 意义明晰, 语篇意义更具有整体性。根据时间顺序的关系, 习语在语篇中表示的时间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表示某个特定时间以前的事态发展的习语:as yet, so far, before that, before then, until now, long time ago, at that time, by the time等。 (2) 表示某个特定时间同时发生的事态发展的习语:at present, at this point, in the meantime,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in no time, no sooner…than等。 (3) 表示在某个特定时间以后的事态发展习语:after that, since then, some time later, later on, some time, some day, in the near future等。 (4) 表示经常、重复时间的事态发展, 这样的习语有:time and time, time and again, time after time, at all times, all the time, year after year, now and then等。

3 结语

英语习语及其文化信息和语篇功能难以穷尽, 但窥一斑而知全豹, 我们所学课本中的这些习语既大大降低了课文的语言难度, 又抓住了学生学习兴趣。其实, 英语习语色彩斑斓, 文化信息极其丰富, 只有随语随文准确把握英语习语及其文化背景和在特定语境中的文化内涵, 才能学好和用好习语, 并卓有成效地提高社会文化能力。

摘要:英语习语在语篇分析中有着不容忽视的语篇连贯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同时语篇连贯功能又通过语篇组织、逻辑语义联系和时间顺序连贯等方面体现。而这些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语篇功能,英语习语,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萌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 张镇华, 等.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 孙萍, 等.文化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学比较研究与翻译[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

上一篇:诚信考试班会总结范文下一篇:黎明前的黑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