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教学范文

2023-09-18

语篇教学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基于语篇情境下的词汇教学,是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情境。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篇 词汇教学 分析 策略

词汇是英语中重要的基础单位,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目前,词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而且富有实效的教学体系。但在语篇中的词汇教学却仍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制约着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一、语篇中词汇教学的问题分析

1.主次不分,形成局限

从整体而言,英语语言的各个部分之间本来没有意义,是语言形成的故事和意蕴给予了各个部分以不同的价值内涵。在具体的语篇中出现的陌生词汇,如果教师忽视了词汇在语言环境中产生的特定价值和含义,就使得语篇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严重失调,从而导致词汇教学的局限性。

2.有失偏颇,重点缺失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英语教材中的课文篇幅也逐渐加长,更多的句型、语法等知识点也都交融汇聚。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句型和句法中,完全无视语篇形成的整体故事情境和文化背景,尤其是对能够揭示语篇核心主旨的关键词汇简单处理。这样最终影响了对整篇课文的处理,造成了词汇教学可能衍生出的其他教学效果的产出。

3.机械套用,模棱两可

很多教师已经拥有了语篇整体教学的视野,但却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面对新生词汇云集的教材,尤其是新生词汇能够影响课文整体理解的情况下,机械一味地采用由上而下的模式,强行进入语篇教学。学生也只能在懵懂状态下囫囵吞枣,从而使得教学模棱两可,影响了学生对其中词汇的认知。

二、语篇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尊重起点,凸显自主性

教师在语篇的词汇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和教材的双重视角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内在诉求、潜在意识的基础上,根据语篇的具体特质,选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知词汇,体验其应有的功能,真正将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与相应的语篇对应起来。

2.聚焦全篇,凸显整体性

语言构成的语义具有彼此交融的整体性,一旦进行人为的分割肢解,其整体意蕴就会消弭殆尽。因此,教师要从语篇的整体入手进行语篇整体性的感知和理解,然后再逐渐化解到句型、词汇等细节中,从而将词汇的教学浸润在语篇的整体视域中,开展扎实有效的读写结合活动。

3.注重关联,凸显情境性

英语词汇教学要注重词汇本身的语境概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学生感知词汇外显形式以及意义之间的联系。中国有句古话: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英语中的词汇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将词汇嵌入进具体的语篇情境中,增强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让词汇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散发出其独有的光辉,促进学生对词汇的感知体验。

三、语篇中词汇教学的策略遴选

1.遵循思维特质,借助直观对应

小学生思维认知以直观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如果教师一味地用语言描述讲解词汇,学生不仅不能获得应有的感知,反而会在机械重复中产生厌学情绪,结果反而得不偿失。因此语篇中的词汇教学,教师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视频图片、实物挂图等多种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感受理解词汇的意义。例如,教学5A Unit4 Halloween Part A中的词汇“pumpkin lantern, mask, horse”时,教师就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识别,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在事物与单词之间建立有效的认知通道。这种方式让学生直接在实物和单词中进行联系,回避了母语进行连接的程序,避免了母语思维的干扰,英语词汇的掌握更加纯粹,意义的理解也更为有效。

2.依托具体语篇,借助情节揣摩

当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既有的语法知识、句型结构以及语法知识和背景资料,对语篇情节进行合理化地逻辑推理,从而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进行合理化的揣测,理解词汇的大意。如在教学5B Unit7 “A busyday ”中的“really busy”,这是语篇中具有画龙点睛意义的核心词汇,教学好这一词汇对整体语篇的理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其中的副词“really”的理解要比一般性的名词动词更具有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结合语篇中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推测really的意思,不仅降低了学生机械识记的难度,提升了词汇教学的效益。

3.依靠词汇置换,借助信息释义

在教学语篇中的词汇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情境提供相应的资源信息,帮助学生判断其词汇的准确意义。如在教学5B Unit7 “A telephone call ”中的absent这个词汇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释解为noat school。经过教师的这样处理,学生能够结合语篇中的具体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为“不在学校,缺席”。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语篇中词汇教学的相应原则和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升语篇词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英语素养奠定基础。

(特约编辑 熊叠丽)

语篇教学范文第2篇

1语篇教学法在英语篇章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 它主要是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而组成的具有交际行为的语言整体, 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具有衔接性, 在语义上具有连贯性。语篇教学法是随着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在西方兴起的,并逐渐传入外语课堂教学中与传统的以句子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方法不同, 以语篇作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将语篇分析作为重点, 将能够完整而确切的意义和思想内容的语段篇章作为入手点, 对整个篇章所表达的相关意义、句子结构、段落之间的衔接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等进行分析和探讨[1]。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 ,语篇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是在阅读文方面的教学,教师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根据篇章语言的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找出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

2语篇教学法在英语篇章教学中应用方法

语篇教学法应用于英语篇章教学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第一步是预习,教师应在上课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课文的预习,这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主义,培养学生对这篇课文学习的兴趣,背景知识对于篇章的理解要大于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在学生预习之后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的背景知识进行丰富和激活,如果确实存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应及时的对其进行解释,清扫阅读障碍;第二步是阅读,一般来说阅读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速读,一种是精读,其中速读是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对文章的大致结构以及含义等进行了解和掌握,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回答一些识记性的问题,并对文章预读提示中所提到的问题进行回答, 精读则是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文章中所内含的深层信息, 主要包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各语篇的含义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第三部是练习,在前两步进行完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或者继续课堂项目,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表演或者复述评价,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使学生在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讲过知识转化为能力[2]。另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口头或者书写的练习方式,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检测和巩固。由此可见,语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对篇章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以及进展等,对课程的设计进行精心的准备。教师在对一篇英语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要先从篇章的整体着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宏观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以及概括,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语言形式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表现和语用功能进行探讨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的传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3]。另外 ,在篇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微观分析,对篇章语法手段、词汇连接以及逻辑联系语等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讲解时, 通过有重点的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和快速阅读技能,并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对某一英语篇章进行学习时,可让学生用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让他们快速的寻找文章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等重要相关信息,并要求他们对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对事件的发展结果进行预测,然后要求他们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阐述,进而培养他们在阅读中做出合理判断以及确定中心思想的阅读理解技能。

3结语

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学生听、说、写、译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重要因素, 语篇教学法应用于英语篇章教学中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适使用语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被列为教学评估以及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阅读理解一直在各种英语考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很多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存在着比如阅读方法不得当、缺乏适当的阅读技巧等问题,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语篇教学法在英语篇章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语篇教学范文第3篇

1 语篇 (discourse) 和语篇教学的概念

Discourse is a whole unit of communicative text, either spoken or written.

语篇 (discourse) 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 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 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总的说来, 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 其中各成分之间, 在形式上是衔接 (Cohension) 的, 在语义上是连贯 (Coherence) 的。

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语篇可以是对话, 也可以是独白, 它包括书面语, 也包括口语。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语言使用的环境既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 也包括文化背景、语用、认知等方面的知识。语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材料。通过语篇, 学生吸收语言知识点, 了解国外文化, 模拟和扩充语篇语言结构进行实际交流。语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 为何要进行语篇教学

我们知道, 阅读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的难点。说它是重点, 因为它是学习词汇、语法和语音等语言基本知识的基本材料;说它是难点, 因为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义教学之间的关系。语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目标。词汇教学应当花费少量时间, 选择最佳技法, 力争达到较好效果, 词汇教学要服从和服务于语篇教学, 英语语篇按文体 (genre) 分为记叙文 (narrative) 、描述文 (description) 、政论文 (argumentatio n) 、释义文 (exposition) 等。这些文体又分别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法律、文书、学术论文等。因此, 阅读文语篇教学, 根据文体特点来组织、设计教学, 优化教学方案, 是较好的切入口。同时, 语篇教学围绕语篇的中心思想进行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 通过对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语篇文体的特点, 掌握常见语篇文体的结构, 向学生传授目的语的有关社会文化和其他各种知识, 使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以及文化意识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从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运用语篇分析法进行阅读教学, 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通过对文章结构和主题的分析, 可以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 还原原作者的经历、情感和思想, 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 通过对文章文体的分析, 可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识别文章的体裁和作者所采用的语篇策略, 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另外, 语篇体裁所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 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易于理解那些晦涩、枯燥的术语、语句或段落。

(3) 运用语篇分析法进行阅读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如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 根据标题推断文章大意等) ,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的能力。

(4) 对教师而言, 合理而灵活地运用语篇教学法, 可以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 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英语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能动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探究学习能力。

3 语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语篇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在于阅读文教学应是课内外创设条件, 让学生自我进行语言习得, 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 而非传统的紧扣教材教什么内容的问题, 阅读文中创设条件主要应是课堂训练要有信息差 (information gap消除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不确定性) ;训练要准确, 又要流畅, 难易适度, 由易到难激发兴趣;制造让学生出错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 而非每错必纠。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 以话题为中心, 以阅读、对话、听力和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同时, 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 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 整套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 并结合以课堂项目。这为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提供了保障。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 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 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 然后分段 (语篇) 找出中心思想 (mainideas) 和重要信息, 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 (literalcomprehen sion) ;在此基础上, 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 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 (inferentialcompre hension) ;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 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 进行评价性理解 (criticalcomprehension) 。因此, 我们在对英语课的设计过程中, 应围绕这三个理解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1) Pre-read: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通过有效的引导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篇章的理解要大于语言知识, 在必要的情况下, 解释疑难点, 扫清下一步阅读的障碍。 (2) Read:两种形式, 速读:通过速读, 使学生大致掌握课文结构、含义;回答Pre-reading中所提的问题。对整个篇章有个大致了解, 能回答一些识记性的问题。精读:通过精读, 使学生掌握文章中所内含的深层信息。了解各语篇的含义, 作者的写作的意图, 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 (3) After-Reading Activities: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继续课堂项目, 让学生复述评价或表演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并可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练习, 来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 巩固的学生的理解。语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和进展情况, 精心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 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语言知识的系统性,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注重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知识,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从而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

语篇分析法应用于阅读教学, 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该处理好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篇结构分析的关系。在侧重培养学生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英语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同时, 还应当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 把分析难句、解释语法现象、总结惯用法、口语交际等常规教学法融入语篇教学中, 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保障。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至关重要, 文章在明确了语篇和语篇教学的概念的基础上, 就语篇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同时, 确立了语篇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 最后文章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篇教学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语篇,语篇教学法,阅读教学,语篇分析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Hasan.Rupaiya.Cohesion in English[M].Longman GroupLtd, 1976.

[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J].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 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M].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 1987:141.

[5] 郭晓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J].成都工程信息学院学报, 2001 (2) .

[6] 陈晓曼, 邓小华.语篇推理能力与教学策略运用[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07:3.

[7] 刘晓丽, 赵小强等.试论衔接、连贯及语篇理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 (10) .

语篇教学范文第4篇

【摘要】在语言教学中,意义构建和学习的基本单位是语篇,它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是承载教材育人功能和对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英语学科素养培养的具体媒介。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深入、透彻和恰切的语篇研读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能让所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立德树人。

【关键词】课程标准;研读语篇;备课组

一、探究背景

经过一年多的课堂观察,与教师的交流,和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后,笔者发现:在常态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首句和尾句进行大概通读后,就开始着手分析单词、语法结构。这是因为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文字性解读颇有“抓手”,而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后也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这样的教与学的理念导致教师会在无意中顺应学生的需求,偏重文字解读,不注重鼓励学生去探究和创造,学生逐步失去了主动思考文本中的人和事、情和理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意义建构的能力。

此外,在实际的语篇研读过程中,教师又会面临新的问题:虽然采用了what-why-how 的框架进行语篇研读,但是有的语篇研读还是没有深入。对于简单的文本,教师可能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而对于复杂的文本,可能存在解读和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而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教师自身的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其二,教师在语篇研讀的过程中带有先入为主的主观色彩。其三,教师对相应的背景知识掌握不够充足,例如,自然科学知识、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等,导致信息解读有误;其四,缺乏正确的语篇研读流程。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对语篇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鼓励对语篇进行多元理解。而教师本身也是一名普通读者,对语篇的理解有不同是很正常的。在教学中,为了避免教师因个人原因导致语篇研读出现较大偏差,出现解读不充分或者过度解读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以备课组为单位采用一定的流程进行研读语篇的实践,有效避免了研读的不深入、不全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个人原因带来的偏差,还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交流,更能让组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更好把握好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读语篇的初探

首先将备课组(以10人备课组为例)分成3个语篇研读小组,每组3人,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组长的职责为组织整个语篇研读的流程,或者是进行课堂实践的教师,语篇不同,组长也可以不同。备课组长负责梳理并确定本学期教材中可以做研读的语篇,分小组并分配任务,同时也是指导者或者参与者和课堂实践的总结者。在各组进行语篇研读前,备课组长要求组内教师首先将自己完全放在一个读者的位置,暂时抛开“我要教什么”的想法,3个小组同时按照一定流程进行研读,由各组长进行汇报,探讨不同,达成共识;然后由备课组长确定某一个小组作为最后课堂教学实践组,其他两个小组进行课堂观察,最后形成研读课堂观察总结与反思。

三、准备阶段 before the analysis

1.组长先通读语篇,说出自己针对语篇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小组研读准备尽可能多的辅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1)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语篇?如果是故事类语篇,是否是一篇中外传统故事的改写?如果是,原来的故事是什么?

(2)语篇撰写是否有特殊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

语篇的作者是否还有其他关联的作品?作者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3)语篇涉及的节日风俗、人物、特殊职业、科学、世界议题等背景知识是什么?

(4)教师用书都提供了哪些辅助材料?手头的教辅资料提供了哪些可用的信息?

(5)预测学生对该语篇理解的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有哪些?

(6)可以用什么样的表格来快速准确研读语篇?

2.组长可以列出自己对语篇的疑惑或者问题。

四、研读阶段during the  analysis

(一)将What 和Why 这两部分合并进行研读

通过了解作者是谁、她/他做的意图是什么,读懂语篇的表层和深层含义,才能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三组教师仔细阅读同样语篇,在阅读过程中,各小组长需要提供事先准备好的辅助材料。

2.阅读后,教师在备用纸上写出语篇传递的最主要信息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描述尽量简洁,短的语篇控制在30-50词之内,长篇控制在80-100词之内。主要信息应该避免参入过多的细节信息。如果是非故事类文本,也可以直接画出语篇结构图,鼓励教师以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进行语篇分析。

3.在各组长的组织下,大家分别说出自己所写的主旨大意、知识结构图和作者意图。观点一致的部分可以被采纳,出现分歧或者不一致的地方,可以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如果分歧非常大,可以等到其他两个小组一起帮助判断。

(二)研读语篇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How 阶段)

各小组再次通读语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主题语境和主要内容外,还需要对语篇的结构进行注释和标记。记录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分析、整理以及归纳有关语篇形式的重要信息。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既可以同时关注几个方面,也可以一次只关注一个方面。

1.观察每单元的开篇页、图片、颜色、字体等外观,找出与主题意义之间联系。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观察语篇的外在信息,去预测故事类文本的情节或者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所以,要挖掘插图等信息符号对学生的学习设计和主题理解的价值,引导学生关注语篇所体现的文化元素。

2.研读文体,理清篇章结构。文体,又称体裁,指文章的种类和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戏剧、新闻报道、书评等。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文体特征,不同的文体形有不同交际目的,包括再现经历、解释说明、议论思辨、阐述观点等,而各个文体也都有大致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模式,即文本结构。在研读中,教师应在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语篇的篇章结构,分析语篇的信息组织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材中的语篇主要是以Fiction 和Non-fiction 为主,即故事类和非故事类文体。语篇的文体不同,其信息的组织方式也会不同,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以给人知识,语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般——例证(general-example)和预览——细节型(preview-detail)。记叙文写作目的是再现一个经历,一般由setting,characters和plot 以及plot development 或problem and problem development 以及result 或者resolution 构成,通常是以时间顺序或空间变化为脉络,展现背景、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议论文通常采用“总-分-总”“立场+论据”或者“用数据佐证作者观点”等结构展开。

(三)分析语篇微观组织结构,关注逻辑衔接手段以及写作手法等细节

这指的是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句子和段落信息的展开方式等。我们可以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展开研读,在梳理文体和篇章结构的基础上,研读段落内部事实性信息,关注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分析句子之间的构成关系,最后对重点句子进行内部结构分析。

以新外研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6 课文Stars after the storm 为例,这是一篇故事类语篇,教师研读时分析了描写主人公在暴风雨来临前中后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原因,梳理文中给出的证据以及描述方法;紧接着在分析完文体和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聚焦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构成关系是分分总结构,从而更好地诠释了本单元的主题意义。

此外,在研读语篇过程中,还要研读文本的语言特征,以及逻辑衔接手段。以新外研必修3 Unit 4 课文Live from the Louvre 为例,作者是个主播,所以所用语言不仅幽默而且亲近。那么,教师在研读语篇时就要特别关注作者在语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明喻、暗喻、夸张、伏笔等。此外,在研读语篇时还可以关注语篇中是否有关键点或者转折点,或者是否有引申意义的句子或者对话等。这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主题意义,并将所学的文体知识和语言修辞方法迁移到写作中,还可以对新的同类文体语篇进行理解。

(四)研读语篇中主题意义下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在语篇研读中,教师要努力发现那些对理解语篇意义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词汇,梳理并分析它们是如何传递主题意义的。比如,如果语篇是故事类文体,词汇的学习就需要围绕 settings,characters,plot/problem 和result/resolution展开,词汇的学习也就需要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如果某语篇的主题是关于一项科学研究的说明文,那么与该主题相关的重点词汇就会包括用于表达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步骤(如一系列动词词组等)以及重要的研究发现等方面的核心词汇。由此看来,词汇的学习将不再是脱离语境的和孤立的词汇讲解和记忆,而是围绕单元主题意义,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意义与情感的过程。在小组研读过程中,教师还要研究如何设计通过理解和表达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实现对语言和主题内容的内化,并能在新的语境下迁移所学内容,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研读阅读策略和育人价值

在完成一篇研读后,各小组教师还可以讨论自己作为读者是如何阅读这个语篇内容的。比如,自己运用过了哪些阅读策略,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语篇研读对自己的理解起到了哪些作用,有哪些依据作为支持。这样的研读充分考虑到每个教师的理解角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无需达成一致,只需要达到大家能够从不同的解读中可以获得更广阔的的思路,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的目的即可。此外,教师需要研读语篇承载着哪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在把握好语篇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研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與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关联,挖掘育人价值,落实学科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和学科核心素养。

五、反思阶段(after the analysis)

(一)三个小组集中,在小组研读的基础上,由各小组长进行汇报,备课组长需要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回归到学情,即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语言能力等,再判断这个语篇对于学生在阅读时存在哪些困难,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哪些支架和帮助。

(二)教师在语篇研读后也需同学生一样,做到联系自我、联系文本、联系世界,即采用反问的方式问自己:

1.读完这个语篇有何感受?

2.这个语篇给我的思想或者信念带来了哪些改变,给了我多少新的认知。

3.这个语篇是否让我联想起之前阅读过的另外一个语篇,接下来的课程中是否有类似的语篇。

4.这个语篇与我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哪些联系。

5.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他们对所获取的信息重组后,可以整合新的知识结构,我会运用哪几个学习活动观设计阅读教学。

通过回答以上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总结归纳想法和感受。

六、实践阶段:“分组备课——分组说课——集中修改——展示——反思”的课堂实践流程

备课组长总结语篇研读结果,并确定其中一个小组进行课堂实践。该小组教师再次通过集体研讨,确定研究方向,找准主题。通过在组内说课,成员集思广益,提出建议,修改教学设计,把教师们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学习活动设计中,通过课堂实践,其他两个小组观察与评价,暴露出某些环节的不合理性,以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改进作用。最后,教师将上述研读的结果记录在以下表格中,为接下来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打下基础。至此,一个完整的语篇研读流程才算结束。

上述分析对教师进行语篇研读需要注意的要素做了规划和引导,使得语篇研读有了实际的切入点和抓手,同时也把课堂教学转变成学科育人的平台和途径,落实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篇研读记录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兰英.高中英语语篇研读策略例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12.

[3]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罗良英

语篇教学范文第5篇

作为语篇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 衔接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Jacoboson在1960年对文学语篇中由句法结构和重复而形成的排比现象的分析被认为是对语篇衔接的最早研究。受中国语法学家王力等的启示,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于1962年首次提出“衔接”这一概念, 使“衔接”由一个普通词汇变为语言学术语。所谓的衔接, 就是建立在预先设定的连贯性基础之上的, 重复、省略、替代、连接等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语篇在表达上和理解上的简易性, 即增强语篇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衔接是使表层篇章成为互相连接的一个序列的方式。

2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1形式衔接

形式衔接是指运用结接等一切有形衔接手段使话语连贯。听力语篇的形式衔接手段体现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语音和词汇两个方面。

2.1.1语音手段

高中学生在听力理解部分遇到的语音问题主要有语速、连读、弱读及省音及单词的弱式读音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听力学习中应该要注意的。本文主要探讨语音手段起衔接作用的两种形式语调和重音。听者常利用这两个超音质成分来判断说话者所给出的信息的含义。

(1) 语调。

任何一类篇章的语调都有一个层次结构……都采用重音和调式运动来突出最需要强调的内容……终止性的调型通常是降调, 非终止性的调型通常是升调或平调。在语义联系紧密的调段中, 还常常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调型的反复出现来表达话语的连贯和衔接。

例:M:A four-year-old child can wr ite a poem.

W:A four-year-old child can wr ite a poem?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B)

A.She didn’t hear it, so she asked it again.

B.She could hardly believe it.

C.She felt quite angry.

D.She was indifferent and repeated what the man said.

两句重复的话之所以也能形成语篇关键在于升调起着衔接的作用。在这个会话中升调表示惊奇怀疑, 听者通过升调做出正确的选择, 故选B。

(2) 重音。

例:M:Hey, Jane, they want to know if you sleep more than ten hours a night.I sleep eight hours every night.

W:'Me'too, 'Neither of us'sleeps'too m u c h.

Q:How long does the woman sleep every night'? (C)

A.More than ten hour s

B.Less than seven hours

C.E ight hour s

D.More than eight hours

通过用重音强调me too肯定eight hours来强调, neither来否定more than使话语连贯。

2.1.2词汇手段

通过词汇衔接使语义连贯, 其手段诸多。如:同义、概括词、重复、搭配等。

(1) 同义。

同义包括同义词、近义词、定义解释词。在听力语篇中听者常借助如:or, that is to say, namely, say, in other words等词来猜测词义理解语篇。

(2) 概括词。

概括词也称总目词, 通过总目词复指具体词。

例:W:In summer Bob plays tennis or golf.In winter he goes skiing and skating.

M:Yes.He’s always been ver y enthusiastic about sports.

假如听者不熟悉tennis, golf, skiing, skating的具体词义, 根据概括词sports可以推断它们是体育词汇。

2.2意义衔接

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说者根据具体语境, 根据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和能力等, 没有运用明显的衔接手段或留下明显的接结, 而是依靠意义或内容衔接使话语连贯。另一方面, 听者则需要运用语体手段来理解这些带有语体色彩的话语。听者需要依靠语境, 展开联想, 在大脑里构建图式, 提取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借助语篇的语体特征来理解语篇或揣测话语的真正含义。意义衔接手段主要有语体手段, 语体手段体现在词句和体裁上。

2.2.1词句

对于带有语体色彩的词句, 听者需要熟悉并运用背景知识, 或者推断会话之问的逻辑联系, 或者根据词的上下义关系、根据词所形成的同一语义场进行分析和判断。

2.2.2体裁

除语法结构和信息结构能使语义联系外, 篇章结构也是实现连贯的手段之一。体裁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 对语篇的构建具有约定俗成的制约力。听力材料里的篇章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论说文三种体裁。作者在叙述、说明和论证事物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听者可以借助语体特征和句子套路来理解语篇。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宏观结构特点和写法。具体说来, 历史事件和故事型的叙述都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景, 一般用过去时, 按时间顺序叙述, 应该捕捉并记录可以回答who, when, where, how and why等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而抓住故事发展的脉络, 理解全文。人物传记属于记叙文, 在听相关文章时, 学生应该特别注意人物的生卒年月、地点、主要业绩, 以及对人物的社会评价, 这些一般都是明显的信息。如果能经常阅读这些类型的文章, 熟识其篇章结构, 对培养语感、提高听力都大有帮助。

3结语

将语篇衔接理论引入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是提高学生听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在简单介绍语篇衔接理论后, 探讨了其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语篇衔接理论后, 从语音、语法、词汇等形式衔接和词句、体裁等意义衔接方面论证语篇衔接知识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衔接,弱读,体裁

参考文献

[1] 张德禄, 刘汝山.语篇联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 朱永生, 韩礼德.语篇连贯标准[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语篇教学范文第6篇

主题:说明文

话题健康 2. 苹果手机开卖

主题:说明文

科技报道 3. 垃圾一定是垃圾吗

主题:说明文

环境保护 4. 小狗主动求助回家

逸闻趣事 5. 印度教育日渐平等化

教育 6. 外国教师在中国感言

教育 7. 梦想成真

上一篇:新老师进微信群开场白范文下一篇:监察室廉政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