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实施分层次范文

2024-06-29

一体化实施分层次范文第1篇

1 实施高职院校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根据各年级学生所反映出相对集中的心理需求和状况, 以学生在校学习三年为时限, 在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下, 按年级分阶段在每一学期分别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这一做法不仅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真实需要, 还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使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常采取的是专兼职相结合的人员队伍结构, 在人员队伍上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会有很多重叠。由于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本科院校滞后, 总体来讲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工作经验、人员配备、设施场地、工作内容等都还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使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队伍上得以充实, 也使内容更加丰富, 增强了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贯穿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过程。

高职院校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交融, 有效互补, 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搭建完善的以“预防为主, 干预为先、助人自助”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帮助学生在挖掘自我、充实自我、发展自我中成长, 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构建和实施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 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结合,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高职院校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要求

2.1 遵循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团体辅导的基本要求

团体辅导既是一种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促进成员人格发展和预防心理困扰的有效教育活动。团体辅导要求充分发挥团体辅导的作用, 实现团体辅导的目标, 从而获得预期的工作效果, 需要遵循:专业原则、民主原则、共同原则、启导原则、发展原则、综合原则、保密原则。

2.2 尊重心理健康教育参与个体的特殊性

由于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倡导“预防为先”的理念, 项目的设置面对的是广大学生, 不会单独为心理健康已经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进行阶段项目设置。

2.3 以整体的目标要求进行各阶段的项目设置

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学校三年的学习生活逐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特征,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校人”向“社会人”的平稳转变, 帮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能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2.4 重视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各阶段的相互衔接和关系

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各阶段所设置的项目是在对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 各项目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相互关联指的是无论哪个阶段的项目设置, 都围绕同一目标进行,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样的项目活动开展, 得到不断增强的良好心理状态。各项目相互独立是指由于学生各阶段反映出的心理特征不同, 每个项目活动都要单独承担或实现某一阶段的集体心理引导, 是一个完整的活动项目设置。

3 实施高职院校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管控措施

高职院校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采用三年六个模块的教育模型, 院系—班主任—心理气象员分别在三个层面和途径围绕模块项目成为子项目实施者和活动价值反馈意见收集者。为了使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对模式运行和项目实施的管控尤为重要。

3.1 建立参与人员的培养机制

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学生在校三年时间内分阶段以项目活动的方式参与并接受积极的心理引导, 必须有一支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 执行力强的人员队伍予以组织实施。这支队伍的建设对实施该模式并取得预期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 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3.2 建立活动项目的风险评估机制

使所设置的活动项目能够得到广大参与同学的认同, 达到活动设置的目的;使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目的参与者得到有效引导, 降低因项目设置欠妥导致的反向心理反应。

3.3 建立活动项目价值的评价机制

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学生评价反馈、组织人员实施意见反馈等途径对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阶段性任务的可行性、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对该项目的接受程度进行反馈, 为未来项目设置进行调整提供依据, 使各项目设置更趋合理性。

3.4 建立活动项目设置的变更机制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增大, 心理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影响。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项目设置的依据来自于学生普测后归纳的心理特质, 会呈现出滞后的情况, 这就要求项目设置部门必须根据学生群体心理状况的发展以及某阶段集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和变更。

3.5 建立“两个教育”的互补机制

“两个教育”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这是保障学生在校期间良好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目标是一致的, 要求开展教育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掌握个体特征, 实施以思想教育服人、心理教育感人的双重影响, 围绕培养高素质的人这一共同目标, 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教育队伍上进行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 有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步尽管晚于本科院校, 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却十分迫切。以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去关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使该项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实施过程进行主动把控, 能确保各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实施分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管控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 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 王迎春, 黄泽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3] 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出版社, 2007.

[4] 林孟平.小组辅导员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3.

[5]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

一体化实施分层次范文第2篇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背景

在我国“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政策背景之下, 各高校双创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 不少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少部分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理念的学生的培养工作, 忽视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融入教学体系, 尤其存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界限难以跨越, 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难以拓宽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愈加重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如何加强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在于课程, 当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群构建不足, 数量有限且种类单一, 无法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从纵向来看, 课程之间缺乏前后相接、层层递进的关系;从横向来看,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界限难以跨越, 从整体结构来看,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失调, 学生的实践能力未得到充分训练。因此,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一批符合新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此类课程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开放专业之间的边界和壁垒, 达到引领、示范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新能源类专业现有专业课程的分析, 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法, 构建了以光伏工程为载体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力图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 找出解决专创融合交通体系的途径及方法, 把握专创融合的关键性问题和敏锐性问题, 为其他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二、以光伏工程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意义

(一) 为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供方法

构建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实施, 可为全省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完善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一是通过构建实践过程, 探索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 通过校内不同部门的配合, 共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同时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将第三方力量引入教学队伍中来。二是通过具体实践, 找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跨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鸿沟的方法, 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 建立理论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项目类课程, 突出强调从做中学,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 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尝试打破专业之间的边界和壁垒,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使专业发展围绕区域产业发展, 走学科融合、专业动态协调的发展路径。

(三) 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为以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依托而建立的专业, 与产业有机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指导;为与地方企业合作, 发挥自身科研优势, 实现高校与区域产业的有效对接提供指导;为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提供指导。

三、以光伏工程为载体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注意与专业的融合, 对于新能源发电类专业可以考虑以具体的工程项目或者实施流程为载体构建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教与学、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以设备安装与调试、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申请与审批、问题诊断与解决、系统运行与操控等光伏工程项目内容为载体, 同时, 结合创新能力提升与创业意识培养, 开展沟通、写作、管理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知识学习。

以光伏工程为载体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纵向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创新创业入门教育。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启蒙教育, 主要为创新创业兴趣的筛选。二是职业素养, 主要为行为规范、商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三是领导力与团队精神。主要为团队合作, 和谐共处方面的内容。四是传统文化精髓, 主要为文化自信和为人处世方面的内容。其中特色课程为《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传统文化精髓》。

第二层次为创新创业专业融合教育。主要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围绕夯实光伏专业基础开设课程, 其主要特色课程为《合同能源管理》《低碳经济学》。同时积极开展社团和兴趣活动。主要成立光伏创新社团、新能源社团等, 学校提供活动的场地和经费, 支持学生参加院校学科竞赛,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社团活动主要围绕光伏产业中的创新方向开展, 以任务为驱动, 可开展太阳能玩具、远程太阳能草坪灯、柔性薄膜窗帘、太阳能无人机等方面的创新。

第三层次为创新创业职业系统教育。按照实践认知的原则分步开设入门级课程《光伏发电基础知识》;专业级课程《分布式光伏电站施工管理》《光伏发电并网流程》《光伏电站基本运维》;运营级课程《光伏市场拓展》《光伏客户关系》;实战级课程《客户档案管理》《光伏电站施工与运维》等。通过光伏产业的研发、生产、集成、工程、运维、销售全业态开设课程。

在构建纵向课程的同时, 构建适应光伏工程的横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主要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为创新创业知识课程。主要开设《税收及创新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法律》《创新创业财务》《营销策划》等课程。第二类为创新创业品质培养课程。主要开设《创新创业文化》《企业伦理》《创新创业心理学》等课程。第三类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课程。主要开展“企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课程。第四类为创新创业精神渗透课程。主要开设“创业沙龙访谈”“创业明星评选、“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课程。

通过以光伏工程为载体横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上纵向的专创融合教育课程体系, 从而形成三纵四横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的目的。

四、以光伏工程为载体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

以光伏工程为载体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光谱潜质。光谱式的潜质教育是进行全员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 创新创业方法的指导。

二是注意教与学、实与用。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实战、实用, 实操出发, 一切以实际出发, 以实战出发, 以实用出发, 来进行施教。三是注意结合专业, 推动跨学科。一是在思想层面和行动层面以做好本专业的学习、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应用。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物理空间与管理的权力, 和各学科的专业交流。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跨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鸿沟, 体现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 强调从做中学, 需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对双创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作者将时刻关注最新发展, 不断完善以光伏工程为载体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融合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提出了一种以专业工程为载体的工程类专业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旨在为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开阔新思路, 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光伏工程,分层次,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安泽会.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新趋势——基于15所农林院校《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 (21) :233-237.

[2] 柳亮.地方医学院校“全程化、分层次、多平台、广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7 (17) :57-60.

[3] 王蕾.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三层次”递进培养模式[J].中外企业家, 2017 (10) :204-205.

一体化实施分层次范文第3篇

【摘 要】分析高职专业综合实验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由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工作成果为主要指标的多元量化考核体系,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提高综合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 专业综合实验 多元量化考核体系

专业综合实验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学完专业理论课程后开设的旨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专业综合实验既是对学生已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又是相关专业实验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更是两者联系、结合及创新的过程,对培养学生专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考核办法是学生实验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考核可以实现实验过程的有效控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检验实验教学的水平。多元量化考核法将企业绩效考核的理念引入到实验教学的评价中,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与工作结果等多个视角出发,采用定量的方法观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行为与结果。实践证明,这一考核方法比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办法更为有效。

一、专业综合实验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综合实验的考核办法基本上采用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即从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等几个方面考核。虽然这一方法经过多年的检验,并被不断地改进,但用于专业综合实验的考核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考核主体单一。考核工作主要由教师完成,没有发挥学生在考核中的作用,实验成绩的好坏由教师说了算,容易因教师观察不细致、不均衡而导致成绩评定工作的不公正、不客观,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二,考核结果定量不足。预习情况、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考核主要是定性的,只有实验考试是定量的,这种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实验能力。

第三,考核内容不能与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对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符合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其考核不能只关注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而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完成实验工作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实验成果,显然,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二、多元量化考核体系及其构建

多元量化考核体系是指多方参与、多视角评估和多途径赋值的一种定量考核评价系统。

“多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其一,评价主体多元,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考核中来,师生共同评定实验成绩;其二,评价指标多元,从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实验成果(工作成果)等多方面设定考核评价指标,并在各指标下设立多个考核要素,从而为指标的量化提供依据;其三,评价标准多元化,与大多数评价的单一绝对标准不同,多元量化考核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

所谓相对标准考核法,是指对某一考核要素,以学生中得分最高的基准,其他学生的成绩与其相比较按比例得分。如第一个考核要素“出勤纪律”,班级中最高绝对得分为90分,某学生的绝对得分是80,则实际得分为指标满分值×(80÷90)。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构建的多元量化考核体系可以从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工作成果等方面设计考核指标,各指标的比重可根据行业企业对员工考核的普遍做法确定,以化工技术类专业为例,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工作成果在多元量化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可以分别为30%、30%和40%。

职业素养可以从出勤及遵守纪律情况、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评定;职业技能可以从操作规范、知识运用及过程控制等方面评定;工作成果可以从产品或作品、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综合展示等方面评定。

三、多元量化考核体系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相比,多元量化考核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考核主体多元化,调动被考核人的积极性。多元量化考核法让被考核对象参与到实验考核中,使学生在实验前就能把握考核的要点与得分的要点,明确学生想取得好成绩的努力方向,符合目标导向的原则,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第二,考核要素职业化,实现实验过程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多元量化考核法从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出发,设计和优化考核要素和考核内容,从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工作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借鉴企业员工考核的理念,将实验当做工作来考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和适应未来岗位工作的能力。

第三,成绩评定定量化,增强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多元量化考核法对每一个考核要素均进行定量赋值,做到得分有理,扣分有道,解决传统实验考核方法所造成的学生不公平感问题。同时,通过考核,学生养成按规矩办事的习惯,评分标准可能不十分科学,但在规则和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考核方法多元化,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以操作考核为主、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可以弥补单一考核方式的缺陷,多元量化考核法采用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就每一个考核要素来说,主要采用绝对标准考核法,同时在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项借鉴相对标准的原理分等评分,而最终的成绩则通过相对标准来确定。这样做既能反映学生实验所能达到的绝对水平,又能反映学生实验所能达到的相对水平,使学生成绩分布更加合理。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不同类型生源的班级基础也不一样,不同实验中同一考核要素的内涵可能会有所差异,通过采用相对标准考核,能够使考核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调动各种层次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第五,考核流程连续化,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多元量化考核法确定的考核要素,分布在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考核工作与实验进程同步进行,实现对专业综合实验的全程监控,在保障实验教学质量方面是传统实验考核方法无法相比的。

但是,应该看到,多元量化考核使考核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师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考核的可靠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多元量化考核体系实施的效果

多元量化考核体系在3个学年6个班级的应用后,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由于将实验考核要素分解到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普遍比以往更高,由于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回答或解决问题,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一般都会主动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相关知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在考核其他人时,能够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从而激发自己超越同伴的热情,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异常高涨。

第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增强。由于考核方法引入企业员工考核的理念,并明确职业素养这一考核指标及其考核要素,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学生把实验当做工作,教师成为职场领导,同学变成同事,有竞争有合作,学生得到工作体验和工作经验,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第三,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在多元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老师,又是实验考核的合作伙伴,通过考核工作的进行,学生深入了解考核工作的内涵,较之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及考核结果均十分透明,避免学生对“教师是否公正”的猜疑,使师生相处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考核具有评价、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和作用,“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管”历来为各高校所重视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多元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专业综合实验中的应用,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创新实验类课程教学质量控制的新模式,对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科学评价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它不仅是有效的考核方法,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勇,宋万年.改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

[2]尹立苹.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10)

[3]黎珉,洪炜宁,钱良存,等.大学物理实验综合性考核方式的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1(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73)

【作者简介】陆 清(1964- ),女,广西北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许 强(1963-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黎 原)

一体化实施分层次范文第4篇

(1)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行队礼。

(2)见到老师、客人、邻居主动问好打招呼。

(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

(7)集合时做到“快、静、齐”。

(8)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自觉守纪。

(9)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10)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2、诚实守信的习惯

(11)不说谎话。

(12)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

(13)答应的事没有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14)做了错事要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当别人委屈你时,可以申辩,但不能为自己的过错寻找借口。

(15)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3、尊重他人的习惯

(16)不给别人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

(17)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18)学会听别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不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19)当他人批评自己时,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20)不打扰他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能及时道歉。

(21)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

(22)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随便告诉他人。

(23)不随意打听他人的隐私。

4、懂得感恩的习惯

(24)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25)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能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26)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7)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8)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5、遵守秩序的习惯

(29)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

(30)上下学有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一看、二让,绝对安全时再通过。

(31)购物、上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集会时能到指定位置有序地就座。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一体化实施分层次范文第5篇

分层次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是根据学生文化素质差异、个体特性差异、学习动机差异、家庭环境差异、个体潜能差异等等不同点,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有针对性采取彼此不同的教学手段, 按照适合学生个体所需的教学方式, 通过不同的考核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各自的特长, 充分的挖掘各自的潜能, 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 达到掌握最佳职业技能。

1 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根据

1.1 我校学生的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校生源来源广泛, 除来自河北本地之外, 外省市学生越来越多, 学生情况差异较大,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以二产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06届学生为例, 大体由四部分构成:其一, 初中阶段成绩一般, 如果读高中, 考上大学本科的可能性不大 (主要是不好就业) , 而选择我们学校;其二, 初中阶段成绩较好, 但家庭经济困难, 负担不了读高中与大学的费用, 希望早日就业挣钱;其三、初中阶段成绩、表现均不好, 家长考虑到子女年龄较小, 只能送到学校, 或父母管不了, 听说我们管理学生很严, 希望我们学校能够从严管教;其四, 有小部分高考落榜生, 出于找工作的需求, 到我校学习。

在以上学生素质现状下, 如果采用原来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授课模式、统一考核标准的教学模式, 就会造成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

1.2 实施分层次教学,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拟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削弱了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创新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使学生的潜能和特性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面向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名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 充分挖掘各个学生的个性潜能, 并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实施分层次教学, 就是将各式各样类型的学生按不同个性特征 (文化成绩、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 划分为几个层次, 教育者根据几个层次的不同特点, 采取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 使每一层次的每一个个体, 都得到充分的学习成长、个性特征都得到充分发挥、知识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教研组根据本专业学生的情况, 将学生分为两大层次, 一层是以高中起点知识全面的学生和初中文化成绩优异 (通过中考成绩) 的学生组成, 另一层是初中文化成绩较差以及在社会工作几年后又到我校进行技术培养的社会青年组成。前一层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理论传授, 又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 他们的最终教育目标是掌握扎扎实实理论知识又掌握熟练的技能, 即可对口升学深造又可在将来工作中有“可持续发展”后劲。后一层次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 对理论知识作到适用、满足将来工作需要即可。

1.3 实施分层次教学符合古人提倡的“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的主张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这一作法是我们的教育先圣孔子先生, 两千年前就提倡并在教育实践中采用的方法。历代教育先行者的实践, 证明是一个成功经验。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不同的“材”和“人”, 进行有区别有目的地教学, 使各个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可以说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1.4 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是不同的, 它由父母的遗传特征、生活所处环境、接受教育状况、兴趣性格等的不同所决定。教育的任务就包括发现、尊重、爱护和发扬学生的个性。我们几十年的传统教育很少考虑各类学生个性特征的多样化, 只是依据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授课内容, 进行“标准化生产”, 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规规矩矩的“模板”。而分层次教学正是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一个正确方法。这种方法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予于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 帮助学生找到“表现自己”的领域和方面,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和成长点, 并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措施

2.1 学生按文化素质分层

根据学生的文化素质调整班次。我们将原来的电子06届4个班调整为5个班。原来每班学生人数约为60名左右, 现调整为每班45人左右, 增加一个文化素质好的提高班。具体做法:根据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成绩及德育量化考核成绩排序, 从4班中选出45人组成电子06届5班即提高班。

今后我们每届新生入校后, 我们将按以下方法分层次:新生入学后进行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摸底考试, 按分数排序。给学生讲清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各层次教学方式、各层次教学班教学目标, 并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 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分层次教学不是分优劣班, 而是根据学生个体特征不同选取最优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按总分成绩分为A、B两个层次的班级。A班为提高班, B班为技能强化班。

2.2 教学内容分层次

将所授教材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确定哪些模块是强化班和技能班必须掌握的,哪些是技能班可以了解而不必掌握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所任课程内容分为一定数量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不是同一内容。根据模块的难易程度分为公共模块和高级模块,公共模块为提高班和技能强化班都开设的内容,高级模块为提高班掌握的内容。

比如《P L C应用技术》,我们将所有要授内容分为12个公共模块,5个高级模块。其中12个公共模块是提高班和技能强化班共同的授课内容,5个高级模块是提高班的授课内容。对于复杂的模块,如PLC的典型程序模块,又可以再分为2个小模块,一个是适用于提高班,一个是适用于技能强化班。如表1。

2.3 教学目标分层次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但教学目标必须服从于学校整体的教学定位。同一课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独特性和针对性。

对于提高班,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牢固的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有关电工、电子、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

(2)技能操作能达到《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中级—高级工水平。

对于技能加强班,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初、中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应知知识。以“应用”为主, 培养学生适度、够用的专业理论。

(2)技能操作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达到《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初级—中级工水平。

2.4 教学方式分层次

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法, 才能使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都能充分的达到学习目的。对于提高班, 我们要做到理论完整、实践技能熟练, 具体是在完成国家教学大纲的同时, 加强技能的训练, 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比例达5∶5。对于技能强化班, 要求做到理论够用, 实践技能熟练。具体是根据《维修电工》中级工技能的需要, 教授相当的理论, 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比例达6∶4, 个别学科达7∶3。

2.5 考核标准分层次

对于提高班, 理论实践均为考试课, 100分满分60分合格, 要求每课都必须合格。对于技能强化班, 理论和实践均为考核课, 考核效果分为优、合格、不合格, 学生不必每门课都合格, 根据学生在几门课中的表现, 只要有3~5门专业课合格即可。

3“分层次”教学的硬件保证

自2005年和2006年两个年度我校先后投入360万元, 购置电工电子自动化专业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 来满足教学的需求, 先后建设了12个实验实训室。数字电子实验实训室、模拟电子实验实训室、电工基础实验室一次能满足48人次 (一个教学班) 的实验, 电工技能实训室一次能满足50人次技能实训用, PLC实训室一次能满足48人次的实验实训, 电子实习室一次能满足50人次实习, 电力变流实验室、机床电路故障摸拟室、传感器实验室均能一次满足40人次实验实训。这些实验实训设备为二个层次教学班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完全满足二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4 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

二产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组的分层次教学实践1年来, 整体效果明显, 从学校、班主任、授课教师、学生的反应来看, 明显好于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

(1)学生方面:提高班的学生文化水平、学习习惯相当, 学习动机、目标接近, 没有了“差生”的干扰, 学习上互比互促,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技能强化班, 晦涩难懂的理论没有了, 可以听懂了, 有了收获感成就感;以“我会你不会”而感到自豪, 操作中探求“为什么”的增加了, 学习风气变浓了。

(2)班主任方面:由于学习风气正, 学生学习时间多了, 所以班级好管理了。

(3)教师方面:各层次教学活动一致, 更有针对性和统一性, 教学更容易了;学生上课纪律改善多了, 课堂管理更容易。

(4)学校方面:学生学习风气浓了, 打架斗殴少了, 惹事生非少了, 学校管理也轻松了。

5“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5.1 表现的问题

(1)现在我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专业只进行了2个层次的划分, 针对我校学生来源的4个方面, 还远远不够。如同是提高班, 有的是高中毕业生, 有的是初中生, 他们对授课知识的需求还不尽一样。

(2)有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 还只是将书本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层次划分, 没有能够将书本知识从能力上、从内含上划分出层次来。如有的内容虽然划在了提高班, 但在实践中技能强化班学生也很感兴趣。

(3)教学目标还是比较笼统, 有些课程还仅仅是将国家有关标准作为教学目标, 还没有在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上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4)部分教师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还不能从本质上搞清。授课的方式还停留在理论知识提高班多讲些、技能强化班少讲些;技能操作技能强化班多做些等简单处理上。

5.2 改进建议

(1)从多种渠道培养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层次划分要达到三个级别甚至四个级别, 满足学校整体教学的需要。

(2)通过专家讲座或教研组活动, 让教师充分理解分层次教学的内含。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 准确无误执行“分层次”的各项工作。

我校二产系电工电子专业组实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措施, 在经过电子电工06届学生实践后, 证明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比较适用, 效果明显。当然在仅仅一届学生的实践后,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改进。但这一教改方向是正确的, 今后我们将继续进行下去, 并逐步完善这一方案。

摘要:实施分层次教学,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考核标准分层次。购置实验实训设备来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进行了2个层次的划分, 还远远不够。充分理解分层次教学的内含, 准确无误执行“分层次”的各项工作。

一体化实施分层次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分层次;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班级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目前,有称之为教学模式的,有定位为教学方式、方法或途径的,也有认为是一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无论怎么称谓,都源于“分层次”因材施教这一本质内容。它介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特点很明显,具有相对稳定的操作程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利于整体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了解差异,学生分层

第一,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数学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第二,依照个人志愿进行学生分层,可由学生填报选择班级。第三,从专业方向考虑,立足于不同专业对数学的不同需求。可将班级分为考研数学班、应用数学班、基础数学班。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考研数学班,数学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可选择基础数学班。不同专业对数学基础的不同需求,应用数学班按照专业可分为不同的应用数学班。

二、教学分层

(一)教材分层次

根据不同的班级选择不同的教材,并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革。考研数学班可选用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内容呈现出阶梯性的教材。在教材中适当增加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广度的内容,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基础数学班可使用“少学时”版的教材,对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要求不是很高,因此,要适当删除那些“偏、深、难”的内容,增强教材的实用性、趣味性、时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数学班可以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选用与专业相关的、突出应用的相应教材。

(二)教学大纲和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分层次

由于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培养目标和要求不同,故在教学大纲上要体现差异性。基础数学班重点讲解基础定义、定理的应用和基本的计算方法,应适当删减定理证明,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应用数学班除了讲解基础知识外,还应重视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的结合。对于不同的专业,重点讲解高等数学知识在这些专业中的应用。

以经济学专业为例,可重点讲述以下内容:极限、导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级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等。考研数学班可参照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讲解,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例题可采用每年的相关考研题,也可讲解难度较大的例子。并且选用一本考研参考书、作业和例题以考研参考书为主。

(三)教学方法分层次

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基础数学班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中,争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定义、定理、计算方法。选取例题时,选取典型的例子,不能过难,争取面面俱到,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可采用“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学习方法。讲得慢一点、细一点,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感兴趣。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考研数学班的教学贯彻探究式教学理念,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班可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完之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本节课与专业相关的地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专业中。

(四)布置作业分层

对于基础数学班的学生,作业以课后题为主,选出典型的题来做。消除抄袭作业、不交作业的现象。同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辅导。

对于考研数学班的学生,作业题可以增加一些历年考研题或者与考研题类似的习题,并且在习题课上详细讲解这些作业题。应用数学班作业除了基本题以外,可以布置成小论文,论文的内容可以为数学知识如何应用到专业知识中。

三、分层次的管理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实行滚动式态管理,学生可根据一学期以来对本层次的适应情况提交流动申请书说明原因,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允许他们流动;其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动员学生流动。一般情况下,要在第一学期末和下学期开学前再次进行分层。

四、分层次的考核方法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试卷。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对学生的考核,由“一卷制”改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的“学分制”。学生的学分由纪律分、考勤分、教师印象分(包括作业分、上课表现分)、学习分(包括单元测试分、期中期末考试分、进步分)、特殊加减分组成。目的在于淡化分数观念。重视过程管理,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完成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实行分层次命题。考研数学班的试题要参照每年考研试题的标准,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又要注重分析、理解、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基础数学班的试题以考查最基本的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为主,可以是书中的原题的变形,可以是平时练过的题目;适当降低难度。应用数学班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试卷中应用适当数量的应用题,应用题应与专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德舜.高等数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2]簡焕镇,戴明生.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概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3]任日金.分层次教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包立平,高文斌.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3):57-60.

[5]周玉兴,刘立明.独立学院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构想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103-104.

上一篇:英文每日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英文经典句子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