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文

2024-04-27

插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一、“开眼”与理论基础——创作观念培植

“插画设计”中的“设计”二字表明,与“插画专业”不同,在平面设计专业领域中的“插画设计”专业课,其本质是将“插画”定义为一门设计课程,而非纯造型艺术专业课程。无论设计还是纯艺术,笔者认为,对于有一定造型能力基础的二年级设计专业本科生而言,创作观念的培植是第一要务。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将课程中的创作观念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性“开眼”阶段,即关于审美的日常观察,这一阶段主要目的为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审美能力。第二阶段为理性思考阶段,即基于插画史料整理后的思考,本阶段主要目的为树立学生设计史观,为深入创作打下理论基础。

(一)关于审美的日常观察

“开眼”一词源自古汉语,早在杜甫的诗词与佛经中均有表述,当代的主要语义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鉴于插画本身即为跨界、跨学科的视觉艺术设计领域,因此“插画设计”教学中的第一阶段“开眼”尤为重要。插画涉及的其他学科门类极为广泛,动物学、植物学、人物造型、风景写生、日常静物、商务行为、机械设计、科技、传统艺术等几乎无所不包。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有革命性的突破,信息获取的问题不在于资料太少,而在于资料太多,如何从众多信息中挖掘对本课程有意义的信息是开眼阶段的重点问题。有鉴于此,此阶段笔者将“开眼”的呈现内容按照时间脉络纵向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现代、当代。插画分类则按照各种学科领域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分析各类型插画的特点(图1)。“功夫在诗外”,单纯的技能培训无法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看”是“开眼”阶段的必修课。

“开眼”阶段的信息获取主要源于三种渠道:一是专业艺术书籍和设计资料——专业性书店、图书馆、互联网专业设计论坛;二是对周边相关学科的感性认知——此阶段的呈现内容不仅局限于插画本身,传统艺术、当代艺术、电影、摄影、动画、游戏、音乐等领域均有所涉及(图2);三是社会观察——创意园区、专业展览、商业圈现场考察、文化场所现场考察。这三个阶段综合起来笔者将其总结为关于审美的日常观察。第一种渠道有益于加强学生的视野纵深,了解专业高度;第二种渠道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宽度,了解插画在整个设计创意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能解决的问题;第三种渠道则属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成为优秀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好奇心和记录能力,培养学生现场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二)史料基本框架解读

由于教学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需求,设计专业课时数不足等各类原因,国内的设计专业教学在教学操作层面往往只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容易忽视对学生设计史观的培养,即使有设计史或艺术史课程,也往往游离于设计专业课之外,无法与设计实践学科并行,变成背诵设计史料的枯燥课程,从而造成很大一部分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突出,文化素养不高,匠气十足,难以持久。对于设计师而言,具备一定的设计史观无疑对日后的创作非常有益。设计史庞大繁复,即使插画史作为设计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可能在规定课时内面面俱到、全部讲授。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以主要呈现插画史和视觉艺术史上的关键节点为主,以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作为核心发散点,以点带面,概述性地解说使学生对插画史有较为全面和立体的理解,并且引发学生对设计史和艺术史的思考。笔者将这种授课方式称为史料基本框架解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学生的设计史观,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学生理解设计现象背后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动因。这种史料解读从头至尾贯穿于整个课程始终,在4—5周单元制授课的前提下,每一周与插画设计实践相结合,联系本周的课程作业,对照比较式地抽出专门的课时进行分析讲解。

史料基本框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概念定义部分和插画历史解读。概念定义属于规定动作,必须掌握的理论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宏观意识。笔者发现,往往很多高年级的设计专业学生也缺乏对设计概念的最基本理解,这样的学生日后只能成为“设计软件操作工”,无法成为有创造力的设计师。概念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元和形式,也是设计实践的起点。插画历史解读前文有所表述(图3),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关键历史阶段中设计现象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科技条件、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观念、创作技巧等一系列问题主动性的思考,并从中借鉴成功经验。

二、感性与理性并重一可控的想象力

对插画设计师而言,掌握传统的手绘造型能力是基础能力,掌握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各类插画绘制软件是延伸能力。对于这两种能力的掌握是对一个现代插画设计师的职业要求。当基础的造型能力和技术能力形成后,插画设计师将要面对的就是更复杂的两大问题:

一是题材和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视觉信息传达;二是绘画和表现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

设计学科属于艺术与科学的交集,因此设计师兼具艺术家的感性表达能力和科学家的理性分析能力。设计初学者往往将主观创作冲动与客户实际需求两者混淆,在创作过程中,主观经验判断大于客观条件要求,从而造成偏离实际市场需求。在插画设计领域,同样存在这种状况,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则涉及到设计师的核心能力——想象力。想象力是创作的源泉,但想象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异想天开乃至胡思乱想,在插画设计领域,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应该是建立在对于条件的认识基础上的——可控的想象力。可控性由理性分析(合理的工作流程)完成,想象力由感性认知(激发讨论的小组式管理)完成。

(一)有步骤的工作流程

在插画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因为插画设计具备天然的艺术相关性,所以很多学生也将插画与纯艺术创作混淆起来,而忽略了插画最初的基本功能是为文字服务。从而将插画视为单纯的艺术表达,而不注重实际存在的客观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插画成果最终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必须提前做足功课——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合理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修正在创作中逻辑推导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流程分为概念形成、前期准备、设计制作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概念形成

(1)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明确设计任务

(2)主题——确定绘制主题,思考表现风格

(3)观众——确定消费对象,分析受众心理

2.前期准备

(1)目标分析——分析描绘对象属性,确定表现手段

(2)时间表——准确制订时间节点,预留变量时间

(3)素材准备——搜集相关资料,确定表现工具

(4)草图绘制——绘制相对准确严谨的草图或示意图

(5)客户沟通——与客户确认风格模式,做出相应调整

3.设计制作

(1)正稿制作——按照既定计划绘制正稿

(2)成品完稿——深入加工,描绘细节

(3)作品提交——提交作品,客户交付设计费用

(二)激发讨论的小组式管理

插画设计的特性决定了一般的插画工作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由于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关系,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能力。学生也普遍存在不擅长表达和交流的问题。针对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笔者采取小组式管理的教学模式,按照班级实际人数,将全体学生分成每组人数为5—7人的若干小组,一般一个班级为4组。每组推举组长一名,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和专业交流等工作,小组之间针对各组的插画设计选题和插画创作理念进行互相提问。小组除课堂学习交流功能外,还需在课外每周组织一次拓展性集体活动。分析和点评学生插画设计过程以及设计作品也是以组为单位。

小组式管理主要有两重目的,一是通过小组交流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二是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除上述两个主要目的外,还可以强化小组的凝聚力、组员的合作力以及组长的组织能力,有益于整个班级学术氛围的培养。在小组讨论中主要采取“头脑风暴法”,此方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人奥斯本(AleX Faicknev Osbom)提出的培养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相关著作颇丰,不再赘言;在组与组之间的横向互动提问上采取国际通用的5w1H分析法。具体如下:

WHEN?(时间)——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工作?

WHERE7(地点)——在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载体进行信息传达?

WH07(人物)——为谁传达信息?信息传达给谁看?

WHAT?(内容)——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信息涉及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WHY?(原因)——为什么这样传达?

通过这5个问题,使提问者有理可依,被提问者则必须反思自身设计提案和创意的不足,有益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到解决办法。

三、插画技能训练——有针对性的选择

“插画”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插”是定语,意味着功能性,“画”是主语,意味着绘画的各种表现方式,就这个概念而言,插画中的许多表现方法与造型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交集。其根本还是脱离不了一个“画”字,也就是造型能力。插画涉及到的造型技能门类颇多,手绘造型能力是基础,绘图软件的应用能力是也是必备,造型艺术涉及的技法则更为广泛,因此在插画技能训练上必须做有针对性的选择。

(一)插画题材的解读

插画与纯艺术不同,插画有明确的表现题材和表达内容,插画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自发的创作,而是基于某种社会原因被委托创作。优秀的插画可以富有创造性地把特殊的信息成功传达给指定的观众,插画题材一般认为有以下5个:信息、评论、讲故事、劝说、特性。以上5个方向也有可能以组合形式出现。这5种题材分别体现出不同的视觉表现特性。信息——准确客观;评论——主观加工;讲故事——艺术处理;劝说——平实真挚;特性——针对特点。理解这些插画题材上的分类以及表现特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创造合乎逻辑和情理的优秀括画作品。

(二)技能训练符合专业特性

根据现代插画的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单元式课程作业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插画造型能力。其中分为5个部分:(1)临摹训练(2)超级写实风格手绘板训练(3)矢量插画训练(4)自由表现训练(5)速写训练。

临摹阶段的作业为两张,一张黑白,一张彩色,要求临摹形式新颖以写实风格为主的作品。选定画稿临摹之前要求先调研作者的相关信息,如国别、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分析等。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国画“六法”中列传移模写一项,可见自古以来,临摹就是研究并借鉴前人成功作品的不二法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作业中要求从作者的绘制程序、作画材料和工具乃至创意构思作“复盘”式的推断再结合相关信息,使临摹的主要目标从单纯的造型能力强化延伸到对原作创意构思的深入理解。

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阶段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训练学生对于手绘板的应用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从普及程度还是从制作便利性来讲,手绘板已经成为插画家的首选工具。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对于手绘板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对于手绘板的应用掌握只有循序渐进,多用多练。二是运用手绘板描绘一张高度深入的作品,由于运用手绘板的数码插画可以不限次数地修改及其便捷的后期编辑能力,对于写实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深入作画的契机和有效方式。一般每一张作品的绝对描绘时间都在15小时以上。作品的题材从人物、动物、静物3种中选择2个类型。此阶段也鼓励学生用自己原创的摄影作品作为此阶段训练的绘画蓝本。

矢量(Vector)插画的制作基于矢量软件,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对矢量软件技术能力的应用与掌握是基本功,也是在技术层面本专业与其他设计专业的重要区分点。最主流的矢量软件是AI(1llustrator)和CD(Coreldraw),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分为2个部分,一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矢量软件;二是使学生理解“功能决定形式”、“目的决定手段”的设计规律,矢量软件制作的插画有其特定的审美特征和应用领域,并不适合所有的插画设计领域,在主题选择与工具特性选择中寻找到合理的逻辑关系是本阶段训练的重点之一。本阶段的作业以商业题材或产品造型题材为主,这两类题材可以充分挖掘矢量软件的应用特性。

自由表现训练阶段则是完全由学生自由选题,属于综合能力的考评。从选题的创新度、难易度、文化深度到插画作品完成的整体性、技术性、想象力等方面对整个课程作全方位的回顾与总结。本阶段从选题到插画制作方式均由学生自己决定。本阶段考察学生的知识宽度、设计理解深度以及设计执行能力等。此阶段建议学生选择文化性强的插画主题。

速写训练分为人物、静物、景观、临摹、自由5部分进行持续性训练,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于绘画工具材料的掌握以及观察能力和快速表现能力。

(三)新兴设计形态的持续性关注

除手绘板、矢量工具等常用设计工具的掌握外,插画设计领域还有诸多制作插画的方式和技术。对于主流的插画风格和技术时代新涌现的新兴设计形态,应保持持续性的关注,如像素(pixel)类插画、分形艺术(fractal art)、立体插画、3D插画、涂鸦等。当今时代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关注新的技术和表现形式是保持设计活力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必要途径。

纵观插画发展的历史,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商业和文化信息,插画设计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本文从插画设计的创意构思、观念培植、技巧训练等几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对笔者插画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了较全面的梳理,抛砖引玉,期待国内的插画设计与插画创作能够百家争鸣,日趋繁荣。

插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2011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乌克兰国立艺术与建筑学院,共同举办了一次插画合作课程。课程由乌方教授授课,我方教师辅助的方式开展的。通过教学背景与教材的课前对比,及针对插画课程细节的构图创意、技法讲解与延伸、例画分析、课程主题的展示,逐个对比了双方的实际情况。为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中国与西方插画设计教学的比较研究》做了简要粗略的记录。

关键词:欧洲插画;乌克兰;课程对比;水彩画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中国与西方插画设计教学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1SJD760029)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招标课题《商业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L1307)]

随着时代的变化,插画这个词语在实用美术的范畴下越来越被人熟知,其概念也越来越广泛。在插画教学方面和乌克兰对比起来,因教学背景差异,培养目的不一,所以有着种种的差别。此次交流的目的也是各自找寻在教学上可以提升的方向。在与乌克兰美院的授课过程中,乌方老师在上课的初期对学生无所适从及略有不自信,通过双方对课程培养目的的努力调整,4周课程最终的结果是令人惊喜与满意的。作为辅助翻译人员,记录下课程的进展及相互的一些对比。也在最后做出一些粗略的总结。

教学背景对比:乌克兰国立美院版画系分为自由版画、书籍装帧、平面设计三个专业。学制为4年本科、2年研究生。自由版画与书籍装帧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分班前是一起上课的。一届大概10—15名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双向选择导师命名工作室。相对平行的专业课仍在一起上。自由版画有3个导师命名工作室,书籍装帧则为2个导师命名工作室。导师通过自身情况每年或隔年招生。平面设计专业为一班制。一班10—15人,仅一个导师工作室。乌方学生大部分有良好美术基础,入美院前有很多学生经过了6年的附中美术学习,学生对艺术学习的主观性较强。进入三年级导师工作室后,自我风格开始形成。

苏州工艺美院插画方向工作室—属视觉传达系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学制为三年制大专。一年级为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学习大平台基础课。二年级下半年开始双向选择印刷媒体方向、插画方向、品牌方向等专业学科工作室。一班为20—30人。

学生大部分美术基础较弱。学校以培养职业技术与艺术修养相结合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为主。因此相对而言,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较强。同样为三年级,学生学科知识面更为广泛。

从选用教材与参考材料对比:乌克兰国立美院常用书籍装帧专业选用——(1)亚科维奇·契班妮科\著,乌克兰 《文学插画的创作》。本书为介绍文学作品中文字的画面概括,以文本为主。画面多为钢笔速写形式。无中文译本。(2)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著,法国 《植物图谱》。本书为植物绘本标准性典范书籍,全球知名度极高。优点:图片量大,绘画精细,印刷还原品质高。缺点:技法单一,且无技法介绍。(3)伊娃.哈琳科伊\著 ,乌克兰 《书籍绘画》。本书为技法类书物,以铅笔、石版画、水彩、岩彩画为主的技法研究。无中文译本。

优点:技法赏析颇多,材料技法不适应国内教学。缺点:现代化制作技巧偏少。

苏州工艺美院插画方向选用教材与参考材料——(1)凯萨琳.斯莱德\著 ,高山\译,《插图技巧百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附:各种技术案例分析为主,有作画过程详细分解照片。优点:技法种类全面,包括电脑、喷枪、手绘各种方法。 缺点:技法面太广,单一技法深入程度不够。(2)徐海鸥\主编,《插画艺术》,苏州大学出版社。优点:技法赏析颇多,材料技法适应本地教学。缺点:现代化制作技巧偏少。

我方选择教材适用性强,技法上多样化优于乌方。因教学课程时间长度不一,学生基本功程度差别大。我方教学更偏向技法多元化拓展,并在实践过程中完善技法。乌方教学更人文化些,老师要求课外观察多余我方。外教多次提问学生在绘画基础课是否曾外出写生。因课时短、基础相对较弱等情况,学生外出写生明显少于乌方。因此选择教材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乌方的第二本选择教材《植物图谱》技法单一到只有一种水彩。且是水彩的写实描绘法。对学生用笔要求比较高。乌方学生的作业技法表现也未必如此单一。因学生从小教育环境不同,动手主动性及思维拓展要优于我方学生。

从课程细节对比:此课程为乌克兰国立美院版画系书籍装帧专业三年级并行课程,乌方课程为一学期,每周4课时/2次,总课时约为70课时。上课形式为学生开学前2周去系设计教室,由老师布置作业,讲解技法后回家完成。定期每周2次,老师检查并讲评学生作业。期末作为学生在自己教室布展,多位同专业教师一起打分。

苏州工艺美院插画方向工作室,把类似课程归为技法课程。上课形式紧凑,为4周,每周16课时,总共64课时,课时量基本等同于乌方,但进程短于乌方,作业相比较以课堂完成偏多。

乌方课时延展较长,技法讲解较少,作业技法更倾向于学生自己选择方向。我方作业在课堂完成,进程较短。教师更倾向于学生技法学习的掌握程度和运用。

从构图创意对比:乌方教师对构图更为重视,并极其重视绘画过程。由创意稿—到画面构图稿—色彩稿—技法实验稿—作品。每个过程,根据学期的进度,会要求学生定期看稿。因此稿件的成型过程步骤及数量较多。

我方上课,更多偏向于实用性。对画面意义,创意目的更为强调。往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因课程进度时间长短不同,稿子的数量与前期工作明显少于乌方。学生画的稿子经一次选择后,便开始二稿,在二稿上反复修改较多。

由于双方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乌方更注重成型的创作过程;我方构图创意更注重与实际产业的结合,实际定向要求更多。因此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此次根据乌方课题制定。教学中,中方教师会提醒学生,运用乌方创作过程,并假想切入实际商业插画的运用。总体来说,我方插画方向工作室构图创意更偏向于结合商业目的的插画。

从技法讲解与延伸对比:乌方教师对技法讲解并不很多,以沿袭传统的水彩画技法为主。会展示历届优秀作业。讲解作业同时展示演习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而多数是利用各种工具直接手绘法偏多。国外的工具质量与品种要明显多于国内。因乌方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都很优秀,所以他们的作业技法成型后更像架上绘画。而学生作业最后的技法展现并不像教师所传授的那么单一。教师在讲解技法时,会强调技法没有限制性,可自由发挥。

我方平时上课,因更多偏向于实用性。反而对材质工具技法会略有限定。比如课程主题是模拟为某公司某品牌的定向产品做系列包装插画创作。讲解技法也会扩及到转印肌理、使用传统工具以外的方法,如木板压印肌理,油水结合等特殊方法。平时实际课程,目的性更为明确。老师通过PPT投影演示讲解,在作画过程中会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做讲解,并告知学生技法学习延伸运用。主要为结合后期课程的电脑数字绘画的技法延伸。

此次技法教学,主要运用乌方教授的传统技法方式。基本以乌方教师现场演示为主。在作业过程中,乌方教师也积极参与了学生的作业修改。

从例画分析与课题展示及评估对比:乌方在课题进行时,每周都会看作业进程。这个进程相对比较缓慢,惯例性也比较强。例画分析在先前的构图创意及技法讲解时已经通过优秀作业完成了。到了期末,作业真正完成之前,教师会先让同学把作业放一起,对比讲解。而后主要由学生对自己作业进行简单的从创意到技法运用以及完成意义的阐述。然后打平时分。最后学生在期末展时,把作业装裱好放在自己工作室的一个区域展示。由此学科的教学团队一起打分,此时任课教师会对学生作业再次简单描述一下,好让整个教师团队更加公正的打分。打完分直接写在作业上。此过程,学生们会在工作室外候着,不得进入。

我方此类课题,因与实际项目结合较多。即使不能参与实际项目,也有相应模拟项目介入。因此,惯例性较弱,每次命题会有出入。就课程而言,相对紧密,因此学生作画时,教师一般都会当场指导,及时调整学生错误的创意观念,或者技法失误。运用特殊技法时,会让学生在草稿上反复试验,熟练后再运用到正稿。在课程中期,会取进度较快的优秀作品讲解,也会取失败的作业讲解失败原因。打分制度,则在课件里写明。课程开始时便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如按出勤、纪律;作业整体完成度;技法运用熟练程度;与实际项目结合匹配度,有比例分配的打分。比例根据课程侧重点会有所调整。最后则是通过学业报告书,一一将过程、重点、学习心得、作业成品展示出来,并留档在学院。

通过各项对比,总体来说,乌方的课程背景针对的学生来源与去向都不同于我方,更偏向于架上绘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与老师交流时,更多的是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与意愿,并感觉技法运用的合理性。老师会做参考性建议,提出几个引导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身偏爱或合适的技法去创作。

而我方,很多课题都是与实际项目结合,更有针对性,却也多了很多约束性。学生更多的愿意由老师介入参与创作的第一步,由老师提供参考案例图片,或是自己找到的现有图片入手。在本身创作意愿上就少了一些主动性。创造力方面也会随之稍有逊色。在技法上,尝试的多样性肯定要强于乌方,且没有太多固有习惯技法的约束,能更好地发展技法的多元化特质。

乌方外教觉得我方作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效率非常高,也惊讶于学生在技法上进步的速度。对他们而言这样系统地、有目的地、强化地、有针对性练习,更像是类似于乌方的毕业创作。乌方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的学生模仿性学习能力极强。而对于我们,虽然此次是技法课,反倒是觉得学生自我创作思维上的不足有待于加强。借鉴参考资料、图片,借鉴实际操作项目技法运用,都应该更强调学生主观辨别“美”的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审视技法课,对“技法”本身不要因太过于在意而影响到“技法运用”的教授,需要更多的教会学生。若是在引入项目里和有框架的构思里,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优势点,去发挥自己的技法运用。

注:

此次授课教师简介:弗拉基米尔·尼基金 ,1947年生 ,乌克兰国立美院教授,毕业于前列宾美院,版画系基础教学办公室教师,擅长水彩创作,其水彩作品曾多次在乌克兰、俄罗斯获奖。

作者简介:

张舒言,研究生,毕业于乌克兰国立美术与建筑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系讲师。研究方向:插画、版画。

插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插画在广告设计中是最重要的图像要素之一,是一种具有商业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分析插画在广告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展现插画广告的现状与魅力。

[关键词]插画 广告设计 艺术形式

一、插画与广告设计

在现代设计中,插画的含义已从过去狭义的概念(只限于画和图)变为广义的概念,包括绘画作品、摄影图片、图表等。插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在现代设计中占有特定的地位,已广泛用于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涉及到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商业活动、影视文化等方面。

广告过去属于印刷媒体之一,曾在依赖于印刷媒体传递信息的时期居于主宰地位。在报纸、杂志、书籍,甚至户外的楼顶、墙面、栏杆、路牌、车身等各种载体上都能够见到它的身影,其形式也在向声、光、电结合的方向和向影、视、网络的媒体领域发展。

插画广告是以图像与文字的结合来进行信息的视觉传达,特别强调视觉语言的力度和画面的视觉感,强调实现商业诉求的目标。插画广告必须通过某一载体才能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它需要通过广告设计适应各种媒体形式,在不同的场合吸引人们的视线,以亲和力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而插画广告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类型之一,利用插画视觉元素构成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广告信息的艺术设计。

二、插画在广告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插画在广告设计中是最重要的图像要素之一,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商业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同于纯绘画的感性与情节表现,为商品宣传服务,直面消费大众的目标市场,并与文案配合形成图文并茂的表达语言,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广告插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写实表现性插画。这是对客观或想象的形象、情节、场景进行写实性描绘,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水彩、水粉、喷绘、版画、油画、彩铅、黑白、白描、蜡笔、剪纸及计算机绘画等许多表现手法。这种插画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个人理解和创造,富于感情色彩。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和计算机技术先后延伸到广告设计领域,写实类插画转向了意境与个性的追求方面。

2.抽象表现性插画。抽象表现性插画多由点、线、面等抽象图形或色块肌理构成,也有各种不同风格的主观抽象表现的插画。抽象图形是将自然形象进行提炼、简化而产生的艺术形态,在形式上既可作广告设计的重要元素,又可在传达功能上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划分,建立信息传达的层次感。特别要把握图形的视觉形态语言,如线条的粗细、方向、交织等不同运用都会传达不同的心理感受。抽象图形可分为无机形态和有机形态两种类型,表现方式上一般又可分为几何抽象、有机抽象和自由抽象这三种手法。

3.动漫插画。卡通、动漫类图形构成的插画,多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物、动物、植物或事物进行夸张处理,具有活泼、可爱、鲜明、充满灵性的特征。它个性活泼、亲和力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活化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理性程序。常为企业、产品、活动的吉祥物采用,设计时应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体现出其个性并赋予时代特征。

4.图表类插画。这是为表现产品、活动的结构、成分、性能等方面的信息而采用的图形表格、分解图、操作图、结构图等。图表类插画具有很强的说明性,常用来表现科学与理性的分析,表现产品内在的优良品质和性能特征,便于直接说服消费者而赢得信赖。

5.装饰表现性插画。这类插画具有非写实性绘画的形式特点,多采用对自然形态的主观归纳与概括进行视觉表现;造型简洁、单纯,极具形式感。装饰类插画多体现为平面化的图案,其创作可借鉴传统或民间的表现形式,如传统纹样、民间皮影与剪纸等。如下图所示,可口可乐的广告就利用了以上叙述的表现形式创作的现代插画广告。

三、插画广告的现状与魅力

插画表现广告最发达的是美国。美国是插画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欣赏插画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方面有大量独立的插画产品在终端市场上出售,比如插画图书、杂志、插画贺卡,等等。另一方面插画作为视觉传达体系(平面设计、插画、商业摄影)的一部分,广泛地运用于平面广告、海报、封面等设计的内容之中。

插画表现广告在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众所周知,日本的商业动漫已经有了庞大的市场和运作队伍。而动漫是插画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CG技术进入插画领域之前,靠手工绘制的动画就已经成了日本的朝阳产业。而在韩国,随着近几年游戏产业攀升为国民经济第二大支柱产业,插画艺术尤其是数码插画异军突起,用数码插画设计出来的游戏人物随着韩国游戏在中国的普及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香港和台湾的插画设计师还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产业之路,尽管他们的作品都有着明显地学习日本的痕迹。插画广告就是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的一种形式。在中国,插画已经遍布于平面和电子媒体、商业场馆、公众机构、商品包装、影视演艺海报、企业广告甚至T恤、日记本、贺年片等行业,这些都属于广告设计的范畴。

四、插画在广告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纵观当今插画界,画家们不再局限于某一风格,他们常打破以往单一使用一种材料的方式。为达到预想效果,广泛地运用各种手段,使插画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插画艺术丰富的载体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需要而不断涌现,插画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插画不仅扩展了视野,丰富了头脑,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开阔了心智。插画广告设计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着值得借鉴的东西。插画艺术结合了绘画与设计,在人类信息传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彭澎,杨红燕.插画艺术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席跃良,席涛.广告艺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插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针对传统“书籍装帧”课程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书籍装帧”一体化课程设计方案,即整合课程知识结构、项目主题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数字化平台资源、作品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要素,优化“书籍装帧”课程设计。

关键词:整合思维;书籍装帧;一体化;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王纯,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湖北 武汉 43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优质课程项目“书籍装帧”(编号:201515)的研究成果。

一、传统“书籍装帧”课程的教学困境

“书籍装帧”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学科专业课。传统教学围绕“书籍装帧”的内部构成,以讲授书籍封面封底、扉页和内页到最后书籍的装订为主线,强调色彩、图形、排版和字体等相互的搭配关系,书籍被认为是平面的视觉载体,从而被局限在装帧的陈旧思维中。学生在编辑设计和编排设计之间没有找到好的桥梁,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割裂,设计重在视觉表现,印后制作单一,设计缺乏情感的投入和细节创新。

从学生作品和教学过程中反映出如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于书籍内容的选定及课题较为迷茫,整合资料的能力弱,所选书籍设计课题缺乏新意,与市场脱轨,急于专注书籍的形式而不关心内容的框架,缺乏详细的调研和对项目背景的了解。受限于仅有的图文资料,版式过于老套,装帧不够新颖,形式与内容难以达成统一。二是学生因不了解印刷工艺与材料,给自己设下很多问题,打印出的书籍实物图片质量不高,文字显得过大或过小,与广告公司、印刷公司的商业实际接轨出现问题,对材料的运用较单一或材料选择与内容的关联性不清晰,书籍手工痕迹太重,整体制作粗糙。三是学生对于书籍整体设计意识仅停留在了解教学案例层面,对于想挖掘书籍的互动性、突破平面在立体空间上出彩的学生,面对复杂的立体结构只能望而却步。四是学生不善言谈出了方案有了好想法,却不会用清晰的、有吸引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缺乏勇气声音小,阐述时旁人无法听清,不知道方案的优缺点,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思考较少,团队意识较弱,和教师一对一沟通不够。

二、“书籍装帧”课程的整合思维

学生作品的问题折射出“书籍装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需要整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书籍装帧”课程的整合思维包含整合知识结构,整合了“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与“书籍装帧”课程,并以专题形式讲解“书籍立体结构”。理论环节围绕“内容编辑”“版式编排”“书籍装帧”,从书籍设计基础、书籍印刷工艺、书籍视觉化表现、书籍的立体形态、书籍的版面及物化设计展开;整合教科研项目及社会真题,对作业主题进行换血和创新,注重设计过程可视化,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资料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整合实践环节则利用学院数码图文实验室、印刷厂、图书馆实践平台,充分了解印刷承印物和印后工艺;整合数字化平台资源,借助新媒体多渠道推广学生作品或参与设计专业赛事,与广告学专业、设计公司跨界合作;整合作品评价体系,多维度多角度评定学生作品与成绩,积累资源建立“书籍装帧”教学资料库。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采集、调研、分析、思考、设计、解决、反思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于书籍整体设计的意识。

三、“书籍装帧”一体化教学设计

1.第一阶段——选题确立与项目调研。(1)从虚拟选题创作到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不限主题创作学生多为虚拟命题设计,学生选取的课题多是对小说、杂志等常规主题的再设计创新性不足,设计重点是书籍封面、内页版式的变化。也有从个人角度表达情感的书籍设计,但内容较为感性和主观,章节安排较空洞,不能通过图文编排和装帧设计充分表达作品思想。通过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对课题进行再设计,课前积极联系有项目设计需求的企业,以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中,鼓励感兴趣的小组深入调研完成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学生经验值。开发一些全新的选题给课程设计内容换血,内容与教科研项目挂钩,围绕时事话题开展的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地域城市文化研究、儿童读本改造计划等,开发对传统教科书、工具书、冷门专业书的改造,使功能和美感达到一致。通过对项目引导式“书籍装帧”课程内容的设计,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从二手资料查找到一手信息整合。“书籍装帧”传统教学中学生以课内查找的二手资料为调研主体,对书籍整体规划不够清晰,对所定主题方向内涵、书籍受众人群及选题市场前景了解不够充分,直接进入书籍封面内页的设计。改革后的教學环节教师教方法,整合调研渠道,课堂案例多以业界实例为主,向学生推荐本土艺术相关的实体书店,推荐相关的网络平台信息如书籍设计师微博、书籍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引导学生挖掘市场需求和项目内容。学生依据学习方法自主搜索和查找相关信息资料,收集第一手资料,查阅大量的图文信息对信息进行归纳,提高自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市场考察和书籍调研的全内容进行课堂验收考核,使学生无论在设计理念、设计整体策划、设计能力、与客户交流、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培养设计调研的习惯。

2.第二阶段——理论教学引导设计思路。(1)从装帧到整体设计的转变。传统“书籍装帧”课程关键词是“装帧”,重在书籍版式及装帧形式,部分作品形式大于内容,装饰过度干扰阅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吕敬人教授提出书籍设计是“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从装帧到整合设计的思维转变,让学生认识到书籍设计不仅仅是封面封底的设计,也不仅仅是在版面里的构成游戏,它是一项整体的视觉传达活动。在完成书籍时不急于设计成型,应先参考调研结果、成本规格和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定位和风格,再研究表现书籍内容的视觉化创意思路,确定满足印刷条件的图片文字,然后进行内文编排设计和封面设计,选择整体设计的材料方案及装帧印制方式;最后,对书可读性功能进行检验完成书籍设计,思考书籍周边产品及推广营销方式。

(2)从二维到多维思路的转变。二维即强调书籍中色彩、图形、排版、材料和字体等相互的搭配关系,多维思路即通过书籍设计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挖掘书籍的互动性,从空间上建构书籍立体形态。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列举可以闻、可以听、可以互动的书,引入大量的立体书案例和动态视频,分析立体结构类型及发展前景,从技术上剖解立体纸艺构建方法,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在教学中坚持手工制作与现代装订设备的结合,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纸张结构和制作技巧。从二维到多维思路的转变,开发书籍设计多感官体验的探索,提高立体思维形态的脑手协调能力。如指导学生作品《纸上武汉》项目,通过深度研究各类立体书的表现形式,从技术上攻克制作立体书的各种难题,从内容上实地考察亲自拍摄武汉各个重要景点,从视觉上对景点绘制风格做了多样化的视觉尝试。将武汉的自然景致、风土民情以及多元文化等现场感带进立体画面中,使每幅立体场景都以独特的视角、呈现结构、外貌、内页结构及其他细节呈现,并在各页面安插许多匠心独具的立体小翻页。在设计中把平面的版面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使读者和书籍的内容产生互动,促进书籍的销售。

3.第三阶段——综合实践教学助力项目执行。(1)对外交流学习长见识。针对本课程的需求,有目的性的让学生到印刷厂内部进行参观、培训,工作人员结合具体的书籍印刷、制作和材料应用进行讲解,了解书籍制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明白书籍设计过程中如何设置印刷模式,了解印刷和快印的区别。参与“书籍装帧”类学术性讲座,通过一系列的现场学习,使学生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和制作流程,具备应用设计原理与方法解决一系列设计课题的能力,增强设计的适用性。

(2)图书馆或书店实地教学。在图书馆或书店开设第二课堂,把单纯以“听”为主的课堂学习静态模式转变为以“动”为主的实践动态模式,教学生找书、看书的方法,在实地实践过程中获取设计灵感,针对图文逻辑顺序、版式参考、材质表现、装帧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从页眉、页码、目录等细节元素感受书不同的气质,切实感受到纸质书的表达过程与物化结果。有了对同类书清晰的调研了解,会帮助学生建立差异化的思考,促进方案主题的有效落成。

(3)利用图文实验室打样制作。对具体设计选择装帧制作工艺和特殊材料时,应考虑书籍内容与市场需求、材料与印刷工艺属性、制作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学院数码图文工作室的设备、材料进行现场讲解,了解各种装订方式的细节特征,做好合理的印后加工设计。把书籍设计数码打样的封面、扉页、目录、正文、插图等运用设备完成书籍样书的成型制作实践,满足专业书籍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阶段方案的认识和推敲,通过彩色印刷数码打样、覆膜、胶装、裁纸、压痕以及其他制作工序实现样书的加工,在加工制作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书籍的各种材料、规格、性能以及装订工艺操作过程。学生通过“理论、实训、创作、打样”一体化教学,循序渐进地将专业知识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4.第四阶段——作品评估与教学反馈。(1)学生作品答辩式评估。邀请公司设计总监参与课堂作业评审,学生针对自己的书籍实物作品进行阐述,接受老师同学之间的提问和质疑。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和答辩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促使了教师深入学生设计的整个过程,观察创作过程,获得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

(2)开发书籍周边营销产品。帮助学生建立互联网思维和书籍周边产品开发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设计手段如制作含内容梗概的读书笔记PPT或是宣传书籍内容和装帧特点的海报等推广书籍。如学生作品《纸上武汉》除了完成立体书还设计了景点模型及立体明信片,注重了商品营销书籍周边应用丰富,把视觉元素延伸到生活用品的细节,制作精良效果较好。该作品一发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媒体层面做推广,使作品有机会出实际成品。

(3)线上线下齐推学生作品。在课程结束后办课程作品展,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在影像教学实验室拍照、梳理作品,对作品进行综合排版,使学生设计前后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业表现。学生借助网络工具建立自己的社会化网络,扩大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教师收集行业竞赛信息组织参赛,对有创造性的课题洽谈商业合作,开发学生作品的市场潜力,在微信公众号分享学生优秀作品及历届学生获奖作品。在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下带来与专业广告公司密切合作,挑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担任商业项目版面和装帧设计,广告学专业优秀学生负责画册文案,完成实际商业项目的插画设计与制作,丰富学生积累实战经历,从而反向指导教学。

(4)建立书籍设计教学资料库。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书籍装帧”课程多为小班制教学,为扩大课程教学改革的受益面,拓宽新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本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化、完善化。分类整理书籍设计教学案例及学生优秀作品资料库,从主题独特、版式新颖、立体形态等方面分类建立文件夹,教师积极对外交流学习,把所看所想带入课堂与研讨会,建立书籍设施教学资料库并及时更新。

綜上所述,整合思维是全面思考、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基于教学课程中各环节的优势与问题整合出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拥有整体的设计观。“书籍装帧”教学改革通过整合课程知识结构、项目主题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数字化平台资源、作品评价体系,形成了从“主题-思路-执行-评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而有启发性的课题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从二维到多维思路的转变让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产生丰富的嫁接,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专业空间,使项目执行顺利落地,科学有效地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文韬.探索纸质书的形态创新——以立体插图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为例[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2] 冯新玲.基于整合理念构建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514-1515.

[3] 庞瑾.关于“书籍装帧”教学中课题设计的思考[J].美与时代(下),2008,(5):114-115.

[4] 冯蓓蓓.“构造学”视角下“书籍装帧”设计的二重空间构造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79-80.

[5] 王纯.从学院式教学到“学院+”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44.

[6] 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陈 莉

插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当今是一个追求“颜值”的时代,尤其处于当代社会消费主力军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无论是他们自己的外表还是所拥有的物品,他们都力求做到精致、美丽。因此,商家对产品的宣传,不仅限于产品的本身,而对产品包装的艺术设计如雨后春笋般地提出了诸多新颖的需求。包装设计不仅要能够直观的传达产品信息,而且要实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情感交流,让消费者主观充分的感受到产品“温度”。本文从现代包装现状与存在问题切入,通过对现代包装设计原则和自身特点的说明,进一步探讨了艺术设计在现代包装设计的应用,为设计出极具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多元化的产品包装提供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包装设计;设计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Art Design in Packaging Design Was Discussed

XUE Huan(Shanxi Architectur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nxi Jinzhong 0306196, Chin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商品充斥着市场,产品的竞争力也逐步加强。一个好的产品包装,能够在短时间内给消费者一个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达到刺激其购买产品欲望及兴趣。另外,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能够塑造产品的完美形象,还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良好的品牌影响力,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由此可见,包装对于产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装设计也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重视。在未来,包装设计的发展不可限量。同时,包装作为一门艺术,其对改善整个社会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趋势都大有裨益。

1 现代包装设计现状与存在问题

现如今,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包装的种类虽然呈现出风格多样化,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包装简单,缺乏创新。由于对产品成本的控制,商家相对于包装来说采取简单低投资方式,缺少研究与开发。在过去,正因为商家对产品包装不够重视,包装的技术落后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我国出口的18头莲花茶具,茶具本身工艺精美,质量优良,但由于商家采取简易低廉的纸盒包装,既影响美观又容易在运输途中破损,导致茶具销路一直不佳。直到被一个聪明外商发现,购入后重新进行精美华丽包装,茶具销路大开且销售价格大涨。

第二,盲目相仿,缺少独特性。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某些新上市且流量大的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诸多商家眼红就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包装复制,导致市面上产品包装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这种雷同的包装设计现象,不仅破坏了市场的良性竞争,而且又让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降低了对产品吸引力和购买力。例如,康师傅以“买一赠一、加量不加价”等活动字样设计在方便面包装上,希望通过优惠活动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让消费者有种占了便宜的感覺。起初康师傅方便面的销量位于同行领先。随后其他品牌方便面也采取相同的营销手段,相继模范了同样的包装设计,致使康师傅也从领先的销量逐渐下滑。

2 现代包装设计的原则与特点

2.1包装环保实用性

产品的包装设计首先应遵循包装的基本功能,必须可靠安全的保护产品。其次,考虑包装的便利性,不能只追求外表华丽而失去包装的实用功能性。例如,番茄酱分散的小袋袋包装能够有效的控制产品的用量,避免了大瓶酱料发霉和浪费的可能性。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基于绿色环保这一理念,包装设计可采用易降解的有机材质,根据产品的结构设计出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现代包装。这正好与“生态、和谐、可持续”的绿色口号相契合,更好的突出了环保、经济实用特点。

2.2包装独特专属性

市场上的产品品目繁多,如何能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就务必需要包装设计标新立异且具有独特性、专属性。

通常情况下,几乎每一款产品、每一系列的产品都有独特的、约定俗成且被人们默许的包装形式,消费者通过产品的包装来识别产品的品牌。有些包装的独特设计在消费者心理早已成为一种记忆符号。比如,可口可乐无论产品怎么升级更新,它的瓶身包装设计始终采用女人身体曲线造型,一直沿用至今。即使是眼花缭乱的饮料货架,消费者都能够一眼准确的认出它来。另外,由于有些产品是专门针对某一特定的消费人群,则在包装设计上就要符合该消费群的专属特征。比如中老年保健品,它的包装特点采用深沉、稳重的颜色;又如儿童食品,则需要包装色彩鲜艳,设计风格活泼可爱并且附赠一些玩具、卡片等。

2.3包装宣传推广性

产品的包装是产品的脸面和衣着,在第一时间映入消费者的眼帘,给予消费者第一印象。因此,包装设计的整体轮廓会给消费者的视觉和心理留下深刻烙印。著名的杜邦定律提到:63%的消费者都是通过产品的包装进行购买决策的,诸多女性也会因为被精美的包装吸引,购买数量通常会超过原计划数量的45%。由此看来,包装是产品无声的推销员,即使在没有促销人员的货架上,精美生动的包装也能说服和打动消费者,起到宣传、刺激消费者购买的作用。

除了宣传产品之外,好的包装设计也能够挖掘消费者社交圈的推广潜能。比如某人够买了苹果10代手机,拿到产品后把开箱照炫耀到朋友圈。假如朋友圈有一半的人愿意分享,那就获得一半的传播量。显然,产品的包装于无形中给予产品的推广放射出足够的“能量”。

3 艺术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是美和情感的结晶,很多时候,事物艺术性提升对整体“审美”价值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艺术气息可以显著提高包装的衬托效果及产品的档次。赋予商品“艺术内涵”,更能满足消费市场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艺术审美”方面精神價值的需求。艺术设计作为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具体设计实践中,包装设计的艺术性时刻给予人们艺术美感和品牌享受。基于此,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艺术性在包装设计中应用。

3.1插画艺术在包装设计中应用

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首先得直观地传达商品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和信息。通过产品包装设计准确传达商品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一个合格的包装设计最基本的前提。插画艺术在传达信息和赋予事物本身文化内涵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插花艺术本身带是色彩图形、文字、图形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能够开门见山地传达出商品本身的信息和价值,给消费者以最直观的、最具冲击力的视觉感受。设计师在利用插画艺术手段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能够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自在地创造发挥。插花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使得设计师有了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的创造空间,能够极大地激发设计师的创造力,极大地赋予商品文化价值内涵和个性特征。例如,苹果公司电子产品的外包装上的图案色彩设计,以黑色“半个苹果”造型简洁地勾勒出公司品牌标识形象,配以纯白色的背景。形成巨大的色彩反差,利用人对颜色的敏感,放大了商品承载的信息,高效快捷地展现产品内涵,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3.2 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应用

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其消费的商品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特征的自我实现价值。包装设计更应该最直观地展现产品的个性。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精湛的技艺,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往往传达着吉祥、幸福、美好的寓意,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象征美好的独有的符号内涵。通过结合剪纸艺术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包装设计,无疑会更具竞争力。

现代包装设计为了满足消费市场对造型审美的需求,更加注重商品形象在商品销售中的重要性,包装设计作为商品面对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为了给到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及情感青睐,包装设计就要了解消费需求、彰显产品魅力。民间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这种艺术个性之所以会有延续百年甚至更久的生命力是因为剪纸作品中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的渴望。经过一代代传承,剪纸艺术本身就成为了“福气”、“吉祥”、“美好”的象征。剪纸艺术是符号化的吉祥如意。剪纸艺术应用在包装设计中,就是把这种美好的寓意寄托在了产品里。中国人的传统里就是为了图个吉利,搏个好彩头,为了美好的未来,消费者愿意甚至争先恐后地为了这样的赋予了“美好期待”的商品买单。此外,剪纸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可谓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这是一种创新,它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地从商品本身出发,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需求出发,这种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设计态度,有特别值得包装设计师们学习,或许这才是解决任何一种设计过程中“难题”、“瓶颈”的最好态度和方法。

3.3书法艺术在包装设计中应用

“书法”是汉字与传统文化的艺术,虚实之间体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线条的流动展现东方美的神韵。富有层次的表现力和视觉艺术感染力,造就了极高的审美意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失去独特个性的包装设计将日益受到冷落。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消费需求倾向于更专业、更具独特个性、以实现自我价值为核心的包装设计产品。恰到好处地将书法艺术运用到包装设计上来,会给包装设计产品赋予新的活力、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书法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为包装设计产品表面增添独特的魅力,赋予商品本身更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例如,“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其中的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是相当丰富的。而书法艺术能够恰如其分地将这种传统文化传达出来,书法艺术与茶文化,天然地结合在一起。许多茶叶产品的外包装上流泻着草书的狂傲,展现着楷书的中正,传达着行书的随心所欲的酣畅……一杯茶、一副字、一个人组成一副修身养性的画。此外,在一些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包装盒上,用飘逸流畅的书法书写着经典,书写着佳篇、书写着文化气韵。还有很多类似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商品包装都是应用了书法来装饰包装设计的美,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书法的应用使得商品整体散发出品位、清雅、简约、古典的艺术美感。

4 结论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对现代包装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创想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消费者在挑选产品的时候,不仅要求产品质量优良并且要求其包装传递出的信息理念与自己的美感观念一致。因此,商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包装设计将产品打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产品形象,快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且能够直观生动的展示企业的品牌价值,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力。另外,包装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产品增加了附加价值和卖点。只有产品包装的视觉美感和价值体现被消费者所认同,才能够在整体行业上脱颖而出成为强势品牌,才能够在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罗耀瞩. 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农家参谋,2019(16).

[2] 李凤华.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包装,2019 (06).

[3] 郭森.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探讨[J].文化产业,2018 (22).

[4] 李栋.月饼包装的民俗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8(06).

[5] 张璐.传统民俗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7 (09).

插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隨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产品包装设计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优秀的包装设计不仅可以为产品形象增色不少,而且可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和购买欲望,令其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将插画艺术合理应用于包装设计,可突出产品特点、满足消费者审美与情感需求,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产品销量的提升。因此,本文就插画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如下探讨,以期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插画艺术;包装设计;应用;探索

作为重要的视觉语言,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图形可使包装设计能够更好地为产品外观服务,达到美化包装外形、突出产品特点的包装目的,继而留给消费者深刻、美好的印象。插画是整个包装设计图形语言中的重要因素,可赋予产品包装的设计更为丰富且灵活的表现内容,从而促进包装设计品质的有效提升。

一、插画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优势

(一)展现多样化风格内容

插画艺术可将产品独有的艺术魅力传达出来,带给消费者多元化的视觉体验,从而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数码商业插画是当前常用的插画艺术形式,其艺术内容极具多样性,可形成多元化的创作风格,辅助设计者对产品自身独有的特质和属性加以表现。产品与插画艺术内容的结合,满足了消费者的某种审美需求,进一步激发了受众的购买欲望。

(二)具有丰富的装饰性特点

作为一种装饰图形,插画艺术本身的表现力较强,而且内容丰富,具有一部分绘画的艺术表现特点,可使包装的装饰性效果更加优雅、富有文化内涵。应用插画艺术丰富包装图案内容的过程中,要借助其强大的视觉艺术语言表现力,在后期的创作中进行创新构建、模拟操作,从而形成不同的机理效果。此外,插画艺术还可作为辅助图形和底纹内容使用,进而强化产品包装的艺术视觉美感,提升受众视觉体验多样性。

二、插画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策略

(一)准确表达商品定位

插画艺术的形式感、画面感、造型语言被融合到产品包装设计之后,可以使商品定位更为突出。插画对产品包装设计内涵的直接或者间接表现,能够个性化的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使其产生良好的视觉享受。在插画艺术的应用中,设计师要基于产品市场定位进行图案风格、造型、色彩设计,从而充分释放产品的特性,辅助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例如,作为Greece is的包装(如图1所示)插画设计,采用手绘的抽象希腊建筑对产品外观进行装饰,准确传达了其希腊风格的食品品牌定位。白色、浅蓝色、深蓝色的颜色搭配在视觉上带给人清新自然的味道,体现了该品牌的本身的“天然”定位,可帮助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同类商品中对其进行准确识别。

(二)与产品周边环境属性相适应

应用插画艺术进行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产品周边环境属性,比如生态环境、产地等环境因素都是需要设计师进行充分了解和考虑的。设计师应从产品的本身属性及其周边环境属性出发,图案寻找创意点,力求插画可以很好地切入市场。只有结合产品周边环境对产品特点和属性进行表现,对产品本身加以诠释,包装融入插画设计之后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三)要准确表达消费者意愿

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应用插画艺术时,要适当融入现实生活,合理的、个性化的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产品包装插画在体现产品属性的同时,还应发挥拉近产品与消费者距离的作用。因此,设计师要找准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并将情感表达融入设计,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审美心理,以帮助产品博得消费者的青睐。插画艺术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其出色的情感承载功能,有利于产品对人们的心灵的触动,进而使产品通过包装设计更快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包装视觉传达而言,插画艺术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要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充分应用,从而以恰当的包装设计激发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可以说,插画艺术应用是提升包装设计表现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要不断进行市场洞察力、艺术素养方面的自我提升,以保持包装设计与受众审美和情感需要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李明,李梅,梁列峰.视觉图形要素在农产包装中的高效性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20):256-264.

[2]陈勤学.乡土情怀理念下的乡土食品包装多趋向设计表达[J].食品与机械,2019,35(11):117-121.

上一篇:幼儿艺术教育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