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范文

2024-04-27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

传统专业建设模式存在与产业发展脱节、专业设置重复、竞争力欠缺、就业质量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我国经济当前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施专业集群化发展既是对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外部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内生需求,更是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1]。

1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提出专业群建设思想,针对专业划分过细,学生就业渠道过窄等问题,认为有必要以职业岗位群为参照,构建“基础+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休系,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顶目,要求通过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促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地提升,提高示范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10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研究热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群建设是在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下开展的。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基本上是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顶目的一些成功经验推广到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但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各种文件中明显淡化专业群概念。近几年来,“专业群建设”热点逐渐从高职院校传到中等职业教育领域。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出台《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5〕38号),全面铺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并把建设重点放在合理组建专业群、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群、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群建设信息化水平、加强专业群建设管理等方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17〕145号)指出:“调整后的每所中等职业学校应重点建设一至两个与区域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主干专业或专业群。”2018年8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广西职业教育第一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名单(桂教职成〔2018〕37号),标志着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正式铺开。

2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意义

近十几年来,中职涉农专业招生规模滑坡严重,当前仍保留畜牧兽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已不多,在校学生规模能达到500人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数。开展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研究,有利于借鉴集群发展的思想,紧密结合区域畜牧兽医产业的产业链或相关技术(服务)领域,整合现有专业,组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群,形成集群式专业结构,更好地对接畜牧兽医产业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3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内容

不同学者对专业群建设的内容存在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专业群建设应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群建设的主要要素包括专业群结构构建、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专业群管理等[3]。综合不同学者的意见,笔者认为,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系统规划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内容。

3.1 对接畜牧兽医产业链,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

广西畜牧兽医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并以生态健康养殖、产业融合为发展方向。学校需要通过深入调研掌握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群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群结构始终适应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学校要与农作物及饲料生产、养殖、屠宰食品加工等畜禽兽医产业链对接,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畜牧兽医专业群,优化专业群结构。

3.2 分析专业群岗位需求,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调研,分析相关职业岗位工作過程,分析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联合企业开发制定专业能力标准,优化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群人才方案。完善专业群内的畜牧兽医专业的“课堂+养殖场”、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的“职业岗位技能递进”、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的“岗位轮动”等人才培养模式,使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职业岗位需求,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同时提炼出专业群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3.3 以职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为依据,构建“三平台”专业群课程体系

重构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为基础,构建基础平台、核心平台与拓展平台三个平台课程模块。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将广西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融入专业群教学内容当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录像、视频资料、微课等内容的数字化畜牧兽医专业群网络课程资源和校本教材。

3.4 整合现有师资,打造“双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

依据畜牧兽医专业群教学需要,把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组合,使不同专业特长、专业背景的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并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和教师团队合作机制,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队伍,提升专业群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核心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群内其他专业带头人为骨干,建设一支高水平、專业优势互补的专业群带头人队伍和专业群骨干教师队伍。

3.5 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对接,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真实或仿真实训室,核心课程全面开展“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教学。为了强化技能教学,设置技能考核周,每门专业课都在期末开展统一的技能考核。每年都开展全校性的技能比赛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参加技能训练的内生动力。

3.6 紧密对接产业(行业)发展,建立专业群长效发展机制

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要主动适应产业需求,紧跟区域相关产业(行业)发展趋势,实时跟踪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发展变化,始终保持专业群与产业协调发展。完善专业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管理、实习责任保险等校企合作制度,推动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和管理相关制度,形成专业群长效发展机制。

3.7 对标国内一流畜牧兽医专业群,打造高水平示范特色专业群

与国内一流的中职或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对标,聚焦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课程体系、实训条件、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加大建设力度,扬优补短,突出发展重点,打造高水平示范特色专业群,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

4 小结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就是要以畜牧兽医专业为核心,围绕广西畜牧兽医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增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与广西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匹配度,建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长效发展机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广西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 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6(2):21-24.

[2] 杨永年.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5-69.

[3] 沈 萍.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249.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通过讨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及岗位要求,探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 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

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畜牧兽医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从事畜牧兽医专业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例如,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动物药理、家畜卫生、理化检验、动物检疫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课程都要用到化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因而,高职化学教学在畜牧兽医领域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支撑性作用。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问题。

为了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各高职院校逐渐缩减课堂教学学时比例,化学课程也不例外。很多学校将原本64学时缩减为48学时,甚至更少。

(二)学生实验技能水平降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学科。实验教学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力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大量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化学课程整体课时缩减导致实验教学课时缩减,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目标。

(三)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畜牧兽医教材选用上与专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教材内容过分体现学科系统性,导致高职化学教学与畜牧兽医专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出现脱节,呈现出衔接的断层。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工作岗位与化学课程的衔接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核心特点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训练职业技能,本身就是一种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应通过分析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找出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确定本门课程定位及课程内容。

(一)兽医疾病防治技术类岗位分析。

此类岗位包括化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畜禽产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通过分析这些岗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岗位需要的技能都包括化学分析操作技术。如滴定分析技术在饲料分析中,用于氨基酸添加剂等的测定;在药物分析中用于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的测定。

(二)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类岗位分析。

为适合此类岗位需要,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有猪、禽、牛羊及经济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其中疾病防治技术仍以化学分析操作技术为基础,而生产相关理论涉及物质代谢(糖、脂肪、蛋白质、核酸)、蛋白质生物合成,这些内容属于生物化学领域。畜牧方面,科学饲养动物、培育优良品种和改变遗传特性;兽医方面,探讨疾病病因,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等,需要具备一定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所以畜牧兽医化学课程无论对专业技能还是专业核心课知识,都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三)营销与技术服务类岗位分析。

营销与技术服务类岗位主要有两大类:饲料生产与营销、兽药生产与营销。此类岗位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更为宽泛,除了以上涉及的产品性质、标定之外,还要了解产品储存、运输及销售方面的知识、技能,相当于前两种岗位的综合应用,必然要求以化学课程为岗位理论和技能支撑。

三、探索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尽管学生在中学已对化学有了一定了解,但与高职专业其他课程相比,化学课程仍然显得较为枯燥、抽象。为此,一些学生已对该课程产生厌烦、抵触甚至畏惧心理。为此,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培养。绪论课上要将化学发展及与专业课的联系讲到位,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化学课程对畜牧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此外,还应借助现有条件,与时俱进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意识地将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革新教学和实验内容,将化学和专业知识联系相融,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化学课堂授课应当削弱与畜牧兽医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好地加强高职化学与相关专业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认识到化学基础课重要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化学课教师应当积极与其他专业教师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补充和革新化学教学,以适应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岗位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控制深度和广度,使高职化学真正为各专业课所用,为专业课服务。

(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试验现象,全面细致地考虑试验条件,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在课堂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做试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错误,加深学生感受,这样使学生在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多思考,全面细致地规划试验,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高职教育职业要求和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储备的要求,化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衔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采取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扎实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海峰,王秋颖.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集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15(3):89-91.

[2]何春玫,李红梅.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188-190.

[3]章红兵,麻延峰,何海健,王宏艳,徐玉花,金根炉.高职院校《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畜牧兽医队伍是连接畜牧生产与市场的中间纽带,是乡村振兴、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动物疫病防控面临更巨大挑战。人畜共患疫病除会严重危害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外,还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构建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对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加快现代牧业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规模化养殖模式得到大力普及,做好疫病防控是关键,而任何动物养殖期间都会出现动物疫病问题,其中部分疫病可自行消退,对养殖效益影响不大,还有部分疫病破坏性强,不及时防治将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死亡率增加,由此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疫病多样化、传染性强、耐药性强的特点,畜牧兽医必须在疫病防控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疫病带来的破坏性,也就是通过多种途径避免病原扩散,保证当地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保障人们饮食安全,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畜牧兽医管理机制落后

目前,虽然人们对于畜牧养殖行业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兽医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畜牧养殖中,同时各部门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是畜牧兽医管理机制仍然落后。首先,相关条款落实、监督管理的力度较低。其次,部分乡镇的基层兽医中心,自身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化手段,在疫情发生时期时常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2.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国家的改革、社会经济的发展,规范了乡镇畜牧业的发展模式,部分乡镇地域的养殖户已经建立了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这在增加乡镇兽医站工作难度的同时,也为兽医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部分乡镇地区的兽医站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不利于提高乡镇兽医站的专业水平。而且,很多专业人才在毕业后都不想回到乡镇地区就职,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兽医站的发展。

2.3畜牧兽医工作条件缺失

管理者的忽视导致兽医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是相当不足的,再由于畜牧兽医站的硬件阻碍兽医更新自身技能,使得畜牧兽医的水平有限,降低畜牧獸医的存在地位,最主要的是阻碍畜牧兽医工作的进行。因为缺乏工作机械的支持,导致检查工作难度增加,甚至影响检查结果的科学性。因此,导致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受到限制,不利于我国的畜牧业发展。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促进畜牧发展的措施

3.1优化与调整管理制度

推动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制度化、专业化发展中建立完善运行机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首先,完善审核机制,基于新媒体发布内容、发布模式、发布渠道等全面审核机制,以保障畜牧兽医知识专业化为基础,确保畜牧兽医知识内容有效性,进而不断完善宣传机制,促使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在新媒体渠道发布通畅,健全响应迅速、发布声音权威的相关机构发布畜牧兽医新技术;其次,各级政府应结合农村畜牧兽医技术发展现状,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一套完善的推广方案,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畜牧兽医新技术。畜牧部门还应从制度层面加强管理,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合作,明确工作职责,为进一步推进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畜牧兽医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农村实际,制定相应的服务体系,从技术层面对服务质量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牧兽医新技术的应用效果。

3.2重视基层兽医人员的培训

推动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优化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组织,是保障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立足新时代的核心要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阶段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层出不穷,农业部门应完善人才吸纳政策,以迎合时代发展为准则,吸纳高素质、高学历的综合型人才,并确保人才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良好觉悟,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作出有效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健全人才培训机制,新媒体时代下,诸多工作都是实现了自动化模式,摒弃传统的“机械化”工作的同时,全面降低宣传工作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奖机制,鼓励队伍自我学习、自我突破,落实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专业化、社会化的路径发展,实现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全新格局的同时,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引导兽医对新技术推广的重视,确保新技术能够重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向农民全面讲解新技术的作用和优势。

3.3提高待遇和硬件设施,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畜牧兽医队伍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只有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科学并且与时俱进的技术以及良好公平的待遇,才能保障人才的留下,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同时也要加强交流设施的建设,提高沟通交流效率,保证兽医的工作是与时代发展一致的。这样有助于我国的畜牧行业的发展,提高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结语

为了提高畜牧兽医工作质量,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当前,畜牧兽医工作中,仍然存在环境差等问题,严重限制着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效率的改善。建议在未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和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方式优化工作环境。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管理模式的方式,提升管理质量,组织畜牧兽医进行培训,提升其素质,全面改善畜牧兽医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桃.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J].动物生产2022(02):59-60.

[2]谷波.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常见问题探讨[J].动物生产2022(02):64.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导学 自主学习 函授 远程网络教学平台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对知识进步的要求,成人函授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弥补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不足,成人函授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校园外,以业余学习为主要形式,没有明确的空间、时间和内容等限定,这就给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但成人函授教育有他自身的短处,学员分布广、集中面授时间短,学员由于都是从业人员,工学矛盾问题在成人函授学生身上特别突出,正是基于成人函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面临的矛盾,作者认为在成人函授学生中推广自主学习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成人函授教学过程中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作为教育的理想目标,培养“自主的学习者”(autonomous learner)这一概念实际上源于欧洲的成人教育改革。而首先做出这方面尝试的是法国。该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由学习者,主要是成人学生根据个人的外语水平、能力、爱好、时间等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学习方式、课程进度、学习时间和地点,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学习效果等。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指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既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由学校规定大纲、教材,由老师安排教学进度,又不同于函授课程中,学生依照既定的教材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师生较少面对面的交流。基于众多大家对自主学习定义的研究,笔者认为适合成人函授教学的现代自主学习模式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各自作为主体主动通过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相互交流(何芳,2006),二是学生自己对学习负责任,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

本文根据山东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学习状况研究,认为要做到在成人函授教学中推广自主学习应做到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制定适合成人函授学生的学习目标

1、简单性

即降低学习难度,重点教授理论的运用与实际的操作,即让学生学习的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

2、针对性

即根据实际需要,教授学生与实践相关的内容,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以我院为例,我院是依托煤炭行业为基础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行业特点,重点讲授与学生所在行业有关内容。

二、建立资源丰富的远程教学平台

成人函授教学工学矛盾突出,让他们经常到校学习是不现实的,我院就根据多年教学实际以导学的形式,把所有教学资源都放到远程教学平台,让学生由自主学习的资源选择。该平台采用J2EE技术设计,基于B/S架构,采用双层加密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安全保密功能。该平台不受时空限制,实时互动的信息反馈,含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推行的导学制主要是指每门课有一位教师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意愿制定导学计划,导学计划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作了详细地阐述,包括重、难点,自学部分,面授部分,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和作业量、作业题都要做具体的规定。同时,我院结合采矿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以及相应特色课程建设,逐渐摸索总结经验,依靠自己的网络平台,给每门课程建立了网站,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大学计划、教学课件视频课件、ppt文件、实验实习大纲及相关视频、自学指导书、练习题、检测题一直到最后的毕业实习、设计等所有设计本门课程的资源全部发布到学院的教学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自主安排学习。

三、制定学习策略

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培训研究表明,在正式的教育环境中,学习者不会自发的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制定严格的可行的学习策略,这是自主学习模式取得成功的执行力保障。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指直接对进来的信息起作用,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去处理信息。学习者所使用的认知策略有重复、归纳、推断、转换、提问等等。元认知策略是用来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的技能,是关于学习的策略,而不是学习策略本身。元认知策略包括定向注意、有选择的注意、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强化等。在计划阶段,学习者确定自己的目标,决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在监控阶段,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一个观察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在评价阶段,学习者对使用了某种策略的结果进行评价。元认知策略就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我们在设计我们的网络资源时,特别注意了元认知策略在资源建设中的意义,我们的教学计划、导学计划、自学指导书与教学课件就是指导学生引起注意的策略,我们对每章内容建有练习题,对每门课都有5-10套自我检测题,这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检验。

四、自主学习还应主意两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绝对不是一种没有教师的学习,恰恰相反,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

1、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

2、通过创造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加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余胜泉等)。

二是考核方式的转变,在自主学习模式下,作为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考试方式的转变。由于现在适合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与网络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传统的考试已经滞后于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学院在这方面主要有三个可供借鉴的方式:首先,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控力,在网站设计时专门建设有学生自学控制模块,对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学校会有具体统计,这可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参考;其次,我院改变原有的集中考试模式,以正在建设的特色课程为试点,逐步实施网上考试,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检验,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其他课程逐步推广;最后,在网上考试顺利实施后,结合网络答疑,实行自主学习的最后一个板块——网上答辩。

总之,在成人函授教学中推广自主学习是适应现代函授教学的有效学习模式,它将解决目前制约函授教学质量的工学矛盾问题。我们就应建立远程网络教学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应用性和针对性,为学生提供的完备的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注:此论文为山东科技大学群星项目论文。

参考文献:

[1]郑敏.自主性学习的缘起和发展[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9(3).

[2]吴海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讨[J].教育教学,2007,2.

[3]岑建君.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4]岳敏.远程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成人教育,2010,12.

[5]罗永彬,陈笑笑.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自主学习问题和调查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6]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7]秦逢英.浅谈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5).□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局域网计算机组建

一、引言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现代化企业迫切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且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先进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其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二、局域网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局域网组建的原则

在进行计算机局域网的组建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1)局域网的先进性。在进行局域网的组建时必须要使用最近的组网方式,以避免传统组网方式带来的局域网不稳定性因素,并且尽最大可能选择性能较为稳定的网络设备,必要时还要进行计算机局域网硬件的升级工作,以保证局域网的整体性能。(2)局域网的组建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局域网组建的规定,选择合理的局域网结构。(3)局域网组建具有灵活性。在局域网的组建过程中要保持组网的灵活性,根据网络的实际需要灵活的选取组网的方式及局域网的布局。(4)局域网组建要考虑到网络的可扩展性,保证目前的局域网能够正常的接入新的、更高级别的网络,从而降低网络组建的成本,减小企业的经济负担。(5)局域网的组建必须要重视局域网的安全性原则,要确保非局域网内的计算机不能够对局域网内部计算机进行访问,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性能,维护企业的信息安全。

2.2局域网的组网类型

局域网的组网类型主要包括专用局域网、客户机/服务器以及对等局域网三种类型。目前应用最多的当属客户机/服务器类型,这主要是尤其其既能够实现不同服务器的连接,同时也能够实现局域网内部资源的共享。对等网络主要应用于一些计算机数量较少的网络,其功能相对较为简单。

2.3局域网的拓扑结构选取

计算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形、环形、总线型等。星形结构的实现是一个服务器为中心,周围的客户机对其进行访问,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组网简单易行,并且在进行后期的局域网管理和维护过程中也有着较大的便利,因此十分适用于对局域网功能要求相对简单的企业;总线型结构不容易实现对其的控制,并且存在较低的安全性能,其后期的局域网维护和管理也有着较大的困难。对于局域网拓扑结构的选取要遵循以上的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则,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降低局域网的组网复杂度。

三、局域网软硬件选择原则

3.1局域网硬件选择原则

局域网硬件选择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卡设备、传输介质以及集线器的选择。

(1)局域网服务器的选取。在进行局域网服务器的选取时主要是根据服务器的参数进行比较选择,包括CPU的主频、缓存、内存大小、主板扩展性、磁盘类型、硬盘容量等,尤其是对于数据服务器,对于文件存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文件存储介质选取时就要优先进行考虑。(2)工作站的选择。目前,工作站的配置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工作站的选取需要根据实际的用户需求进行,例如用户对于显卡、声卡等是否有特殊的要求,如果存在一些特殊的要求就需要进行优先考虑。(3)网卡设备的选取。网卡设备的选取主要是对网卡接口类型的选取,目前大部分的网卡设备已经集成到计算机的主板中,如果对于网卡没有特殊的要求就可以选取与计算机的主板兼容性较好的网卡设备。

3.2局域网软件选择原则

局域网软件的选取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选用以及办公软件的选用上,遵循的首要原则是保证所选取的软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四、结束语

局域网的组建是局域网管理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局域网的组建工作,并且结合具体的局域网组网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局域网的组建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1年10月

[2]周伟.局域网组建的探讨[J].信息技术,2007年12月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畜牧兽医行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又缺乏成熟的课程体系可供借鉴,因此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多,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不当。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本上沿袭了本科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逻辑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也按照学科体系编排,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课程内容陈旧与重复交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内容是按照学科体系编排的,每门课程自成一体,具有自身完整的科学体系,注重知识的理论性与系统性,课程间的内容重复交叉严重;课程内容的取舍强调经典、准确无误,新技术、新技能往往无法进入课程,结果必然导致课程内容陈旧。(3)课程名称不能体现职教特色。高职课程的名称也大多数沿袭本科教育的课程名称,具有鲜明的学科体系烙印,如《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等,又如将本科的《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加以压缩就成了高职教育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将本科的《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压缩成《动物疫病学》等,课程内容更是如同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不能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

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畜牧业生产正由“零星散养、畜禽混养、人畜混处”的传统方式向高度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迈进,同时衍生出许多新的职业岗位,如宠物保健员、饲料销售员等。这就要求未来的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分工更精细,职业能力更高超,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也应加以改变。而传统的课程体系只注重畜禽生产与畜禽疾病防治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宠物驯养与保健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的要求,更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

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高职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已被普遍认同,也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学生的高技能仅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加以培养。这就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有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需要有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与校内外教学生产实训实习基地作保证。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就业是民生之本”。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对人才的规格要求,按照行业、企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依据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安排教学进度;按照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构建具备一定弹性的课程体系。

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同时,还要注重新技术、新技能的选择与整合,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结合等途径,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的一体化、教学与职业实践的紧密结合,生产性实习应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占较大比例,学生应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以确保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坚持按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整合课程的原则随着畜牧兽医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群)及其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摆脱学科知识系统的束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目标实现作为内容取舍与结构组合的标准,按照职业岗位(群)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整合课程,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但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程序应坚持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

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实现整体优化,一是要坚持“三面向、一提高”,即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基础、面向教育规律,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目标。二是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统筹考虑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找到三者之间最佳的结构平衡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三是不同课程对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不同,应在目标统一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主次地位与作用,明确综合实训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课时分配比例。

坚持服务区域的原则高职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在我国,养殖行业布局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如西北部地区以养殖反刍动物为主,中东部地区以养殖猪、禽为主,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宠物养殖业悄然兴起且有方兴未艾之势,各地区对高技能人才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本地区养殖业的特点为依据,充分体现区域经济的特色,科学设置课程,合理确定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课程设置应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培养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同时应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应突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与逻辑设计思路,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畜牧兽医行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我院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经历了职业领域(就业领域)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确立几个阶段。具体做法是:(1)根据对本专业服务区域的广泛调研及近五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可知,本专业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含养猪场、养禽场、养牛场)、大中型饲料公司、饲料(兽药)经营公司、宠物医院等领域,主要有养殖场技术员、宠物医生、宠物护士、饲料(兽药)营销员等具体岗位。据此,我院将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设定为畜禽生产、饲料(兽药)营销、宠物保健与美容等三个方向。(2)按照三个不同的专业方向,邀请相关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召开座谈会,讨论确定各专业方向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以及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及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3)分析工作项目,遵循教育规律,按照“以畜牧兽医行业企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归并、梳理工作项目,确定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培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以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加以设计,避免以“知识”代替“能力”设计课程的倾向。专业方向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扩充,是对各专业方向对应的工作项目的深化,采取扩充典型工作任务、增加非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加深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学习等方式,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人兴趣与就业岗位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4)行业企业不仅关注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尤其是合作精神、吃苦耐劳、规范严谨等方面的素质,因此,应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指导、礼仪与公关、就业创业教育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程的教学应不定期地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能工巧匠为学生做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5)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依据,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写作与体育等。

“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课程体系的特点(1)从思想上突破了传统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逻辑思路的束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对职业岗位群的广泛调查。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查与综合分析,紧密跟踪行业企业对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人的需求变化,充分发挥、利用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的优势,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与教学内容,从而奠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2)专业课程设置基于工作任务分析,贯彻“以畜牧兽医行业企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既体现了职业技能教学的核心地位,又保证了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通过课程重组避免了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减少了理论教学时间,保证了实践技能训练时间;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并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与就业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增强了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4)增加了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照文献:

[1]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5):41-43.

[2]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24-28.

[3]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8-20.

[4]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47-49.

作者简介:

范先超(1968—),男,湖北武穴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副教授,课题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建设。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上一篇:插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俄语专业常用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