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审计研究论文范文

2024-05-05

股份审计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是为保护异议股东自身合法权益、平衡与其他股东及公司的权益而设定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借鉴国外立法,针对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法律制度现存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完善

1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概述

1.1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概念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是指公司在发生组织结构、重大资产及章程重大变化可能对股东权益产生重大影响时,对此行为异议的股东有权请求公司以合理价格收购其持有的股票并退出公司。

1.2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特征

第一,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仅可在公司组织结构及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如合并、财产变化如重大资产变更、公司章程变化影响利益重大时行使。第二,异议股东要求公司以公正合理价格并通过现金缴纳或债权等其他财产转移形式收购其股票。第三,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主体包括回购请求主体异议股东和回购对价支付主体公司。第四,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客体是股票。

1.3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性质

第一,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是自益权。股东有权要求公司回购其股份以保护本人利益。第二,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是固有权。该权利依法成立,不能随意剥夺或限制。第三,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是形成权。该权利一经本人提出即可成立。

2 国外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立法概况

2.1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双方

(1)接受对价主体。接收对价主体可以根据该股东是否有表决权或出资是否完善,分为自始有表决权的股东;因收购股份而享有表决权的股东;出资有瑕疵但及时履行法定义务的股东以及无表决权的股东。

美国示范公司法规定有表决权的股东包括在公司有记录或有收益权的股东及人员。《韩国商法》规定转让全部营业业务交易双方、转让部分营业的转让方公司股东及被合并公司和合并后存续公司的股东享有回购请求权。

美国《示范公司法修正本》规定在公司提议认为在公司宣布交易行为之后评估程序结束之前购买股份的股东享有回购请求权。

各国立法尚未明确规定出资有瑕疵但及时履行法定义务的股东是否享有回购请求权。

美国法律规定以下情形无表决权的子公司股东享有股份回购请求权:母公司自己批准合并事项;收到母子公司合并不需股东会决议影响的子公司股东。《德国股份公司法》规定持优先股的无表决权股东享有回购请求权。

(2)偿付对价主体。偿付对价主体按照是否含有上市公司分为含上市公司型和不含上市公司型。

含上市公司型的立法包括确立仅认可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和其他类型的股份公司均认可两种。韩国1995年商法和德国1965年《股份法》均规定股份回购请求权偿付对价主体为所有股份公司。

不含上市公司型的立法规定对价偿付主体为有限责任公司,不包含上市公司。现今美国24个州的公司法排除了上市公司的偿付义务。

2.2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适用的具体事项

美国《示范公司法修正本》使回购请求权适用情形包括:公司与他方开展合并或股票交易计划;出售或交换全部财产、国内外公司互换、公司转为非公司或非营利组织;修订章程将对股东产生重大影响。《日本商法典》回购请求权适用情形包括:公司合并、分立或性质互换;转让全部或重要营业;订立、变更或解除经营或委托经营合同;为限制股份转让而变更章程。

2.3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行使程序

(1)公司书面通知股东行使回购请求权并及时完成收购。美国《示范公司法》区分公司行为是否需要股东表决而要求公司采取不同程序通知股东。需要表决的可通过会议通知书告知;不需表决则书面通知公司行为及股份回购请求权利。《韩国商法》规定公司可选择通过股东会会议或公告提示通知回购请求权类型及程序等。

在股份期限的规定方面,《韩国商法典》规定公司回购股份期限为接受股份回购请求并确定对价之日起两个月。

(2)异议股东提出异议程序。根据提出异议事项的特点可划分不同的提议方式,包括股东大会之前、过程中及之后提出异议。

美国《示范公司法》规定对于尚未经股东大会决议的事项,异议股东需在被告知有回购请求权后并且在股东会表决此项行动之前提出书面异议。

美国《示范公司法修订本》规定,若公司决议已通过股东大会异议,股东必须在公司股东大会提出异议。《日本商法典》规定异议股东需在会前异议书及股东大会上均提出异议。

《美国商业公司法》规定自收到决议行为生效书通知和提示提交支付请求书时间、地点材料起40~60日内;《韩国商法典》则自股东大会决议之日起20日之内。

(3)评估股份回购价格的方法。美国司法判例主要公开市场股价、公司内部单股价及公司内部单股收益三种估价方法。公开市场股价是指公司在公开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公司自身单股价是指已除去债务及赔偿的财产除以总股份数;公司内部单股收益指用公司过去五年总股份额除以总股份数再乘以与该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公司股价或股益。

(4)利息和费用承担。美国《公司质量原则:分析与建议》规定三种承担情形:公司支付因自身故意或过失导致迟延或减少数量的对价;异议股东支付因自身恶意诉讼公司要求回购其股份导致损失;法院依公平原则决定。

3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法律制度现存问题及其完善3.1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实体法律规定现存问题及完善(1)接受对价主体法律规定现存问题及完善。我国《公司法》接受对价主体仅规定了自始有表决权的股东,尚未包括因收购股份而享有表决权的股东、特殊情形无表决权的股东。可以参考美国《示范公司法修正本》规定,在《公司法》规定在公司提议认为在公司宣布交易行为之后评估程序结束之前购买股份的而享有表决权的股东享有回购请求权。还可以立法规定出资有瑕疵但及时履行义务合法出资的股东享有回购请求权。可以参考美国和德国立法规定,规定如下情形无表决权股东行使回购请求权:不需子公司批准或子公司不受影响,包括公司合并的计划由合并方母公司批准;不受无须股东大会决议的母公司合并计划影响的子公司股东;享有优先股。

(2)偿付对价主体法律规定现存问题及完善。我国《公司法》规定偿付对价义务主体为有限责任公司,未包含股份有限公司中非上市类型及其他类型公司。可以参考韩国及德国立法确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型公司及其他类型公司偿付对价义务。

(3)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具体事项内容规定及完善。我国新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回购请求权的行使情形,但是不够全面。可以适当增加有关财产处置法定情形,资产收购、出售、兼并、置换、抵押、质押等;与他方开展股票交易,出售或交换全部财产、股份;关联交易;同业竞争;订立、变更或解除经营或委托经营合同。增加公司组织结构形式规定:国内外公司互换、转换为非公司或非赢利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互换。考虑增加变更章程以达到限制股份转让的目的规定。法律也可允许公司在遵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前提下通过公司治理和股东大会设定回购请求权行使条件。

3.2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程序法律规定及完善

(1)提交书面异议和进行口头异议的法定程序现存问题及完善。我国《公司法》仅规定异议股东可出席会议投票向股东大会提出异议,并未规定提交意见书具体程序。可以参考美国、日本、韩国立法,区分异议事项是否经股东大会决议两个阶段:未经决议的事项,应在收到通知被公司告知有回购请求权后、大会表决此事项前提交;已通过决议的事项,在大会上提出异议并在收到公司行为生效书和提示提交支付请求书时间、地点的材料起20日提交。

(2)法定回购价格评估方法现存问题及完善。我国公司法规定可协议确定回购价格,若协议不成可请求法院进行价格评估,但并未具体规定价格评估方法。可以借鉴美国法律,按股价计算和按股票收益两个计算方向,可采取市场公开股票价格或用已除去公司债务及赔偿责任后的财产除以总股份数得到单股价;用公司过去五年内总股份额除以总股份数乘以该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公司股价或股益从而得到单股收益。此外,可以依实际情况采取其中一种或综合其中两三种以更加公平。

(3)公司回购股份时间规定现有问题及完善。我国公司法并未规定回购价款的支付时间。为使股东能够尽快实现合法利益,可以参考韩国规定,并结合实际,明确公司回购股份期限为接受股份回购请求并确定对价之日起60日内。

(4)费用承担现有问题及完善。我国公司法并未规定与股份回购请求权相关的利息和诉讼、律师费用的承担问题。可以借鉴美国法律规定责任主体。公司为支付责任主体的情形:公司因故意或过失导致迟延或减少数量支付对价;异议股东为支付责任主体的情形:异议股东恶意诉讼公司要求回购其股份;法院依公平原则确定责任主体的情形:以上两种情形之外的其他情形。

参考文献:

[1]柯芳枝.公司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M].吴日焕,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苏号朋.美国商法——制度、判例与问题[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王伟.论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J].证券法律评论,2002(1).

[5]高永深.论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J].河北法学,2008(6).

[6]陈玉玲.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9.

股份审计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随着其实践的深化逐步趋于成熟,自2017年以来,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不断丰富,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和广州华商学院会计学院在“思政元素”嵌入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了多次研讨,本文以“资本市场运作”导论一章为例,探索如何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嵌入“思政元素”。

关键詞:资本运营;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嵌入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争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和广州华商学院会计学院,在专业课程《资本市场运作》导论一章中,如何将“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程的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资本市场运作”课程概述

“资本市场运作”是会计学院专业课。要求学生掌握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通过资本运营国内外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资本经营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资本的筹集与资本运动与增值过程,具体包括资本市场基本理论、企业上市、债券融资、股份回购、信托、投资基金、并购决策、跨国资本运营等重点章节,达到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熟悉资本扩张及资本收缩的各种方式及运用前提;理解资本重组、企业托管经营、资产剥离、企业分立等含义、特征及运用前提。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最终可以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资本运营案例,撰写相关论文。

该课程的思想道德目标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掌握资本市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运用专业知识对企业资本运营问题进行系统思考。

二、“思政元素”在课程导论中的嵌入

(一)导论的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

资本运营是企业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通过本章教学至少应该实现下列目标:(1)使学生掌握资本的含义和特点、掌握资本运营的含义、内容与模式;(2)熟悉资本运营的目标与特点、熟悉资本运作的类别等知识目标;(3)了解资本运营的动因;(4)能通过案例分析资本运营的风险及管理等能力目标;(5)使学生了解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历程及中国特色,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等思政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资本市场运作》导论这一章中,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嵌入“思政元素”。

(二)“思政元素”课前的嵌入

为了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提前将课前导入案例植入网络或者通过微信、QQ群等多种形式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阅读。通过课前给学生提供案例,上导论这一章时共同谈论该案例,悄无声息的将“思政元素”嵌入课题,具体内容如下。

案例背景简况:2018年6月22日,美团点评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9月20日,美团点评登陆港交所。2020年1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美团点评以市值5500亿元位列第6位。

思考问题:“洋务运动”曾尝试资本市场运作但以失败告终,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取得巨大成就,请总结其原因。

(三)“思政元素”课中的嵌入

该章的核心知识要点为资本运营的概念、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横向型资本扩张、收缩型资本运作模式,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精心设计案例,每个案例之中都隐含了“思政元素”,具体内容如下。

1.资本运营概念“思政元素”的嵌入

案例背景简况:海尔集团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史蒂格勒说: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公司、大企业,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都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

思考问题:海尔集团从一家集体企业成长为跨国企业的简况?有哪些资本运营的方式?

在该案例中穿插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背景,巧妙的与资本运营概念衔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历程。

2.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思政元素”的嵌入

系统讲述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股份制改革试点;(2)证券流通市场和交易所的出现;(3)债券、期货的上市;(4)逐渐走向规范的市场;(5)中外资本市场法制监管的比较五个阶段。

讲述完后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何特点?

通过理论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嵌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融入思政教育。

3.横向型资本扩张“思政元素”的嵌入

案例背景简况:几年来,青啤集团依靠自身的品牌资本优势,先后斥资6.6亿元,收购资产12.3亿元,兼并收购了省内外14家啤酒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壮大了青啤集团的实力,而且带动了一批国企脱困,初步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思考问题:国有企业青啤集团改革的历程及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该案例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典范,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收缩型资本运作模式“思政元素”的嵌入

案例背景:2009年2月27日,鲁润股份资产剥离计划在其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公告显示,此次出售的资产包括公司直接持有的泰安鲁润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间接持有的山东鲁润京九石化有限公司100%股权,双方于2009年2月11日签署了“资产转让协议”。通过资产出售,鲁润股份将收回10638.20万元的现金,减少了21902.87万元的负债。

思考问题:我国如何引导传统型企业产业升级改造?

该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改革的趋势,产业升级和国际环境,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四)“思政元素”课后的嵌入

讲完该章后一方面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总结,另一方面精心选择案例,通过课后巩固专业知识,融入“思政元素”。该章课后案例分析选择目前的热点“滴滴出行高管团队及资本运作”,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思考问题:(1)滴滴出行如何开展资本运作的?(2)我国网络安全存在哪些风险?如何防范?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提高了思想素质。

三、结论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制度建设研究相对碎片化,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的制度建设研究,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课程思政”并不是思政课的改头换面,而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要将“课程思政”与具体专业或具体课程结合起来。 将“思政元素”融入非思政课堂, 实现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及教育感化的育人目的。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中,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建立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延伸性”关系,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课程思政”旨在為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找到嵌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教学,潜移默化的将思政元素渗透到道德教育之中,以滴水穿石、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实现“课程思政”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23-37.

[2]彭文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课程设计研究[J].法制博览.2020(13):231-232

[3]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4):16-19+5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 (15):11-14.

基金项目:广州商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四个一”试点项目“资本市场运作”(编号:KCSZSDXM202036);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学)(教高厅函〔2021〕7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教高厅函〔2021〕7号);广州华商学院2021年校级一流课程“资本市场运作”(华商教〔2021〕47号)。

作者简介:

彭文华(1964-),男,广东广州,高级经济师,副教授,广州商学院会计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资产证券化。

杨咏梅(1973-),女,广东广州,高级财务管理师,广州华商学院实践教学管理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互联网+会计、财政税收。

杨俏文(1984-),女,广东湛江人,高级财务管理师,广州华商学院财务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财务、管理会计。

股份审计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项目模拟股份制与股份制、民间借贷、民间集资等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发现模拟股份制融资是一种自发而未受到有效监管的灰色融资行为之一,几种融资行为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区别。我们既要看到项目模拟股份制在施工企业快速融资、改进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项目模拟股份制在法律监管等方面的漏洞与风险,对项目模拟股份制应该采取引导、规范的积极态度。

关键词:项目模拟股份制;施工企业;灰色融资;非法集资

一、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概念

本文所述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出现于部分施工企业中,是企业所承建项目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属于一种非正规的金融模式或称灰色融资行为,一直都是以半地下的形式存在,至今没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没有相对统一的定义。

2009年,管红梅在《发展中的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项目模拟股份即虚拟股票,其管理模式是在工程项目部内部参照股份制管理、分配办法和相关程序要求,对项目部主要利益人和责任人分配认股额度,实行模拟股份制管理和分配,最终按项目实现的效益进行分红。”此观点对项目部内部模拟股份制融资作出了比较完整的定义,但没有包括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吸收项目部以外人员资金的融资方式,也不是十分完整。

结合目前施工企业中常用的模拟股份制融资模式,笔者抱着抛砖引玉的目的,通过对此融资方式主体、融资对象和作用的分析,提出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初步概念。

(一)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主体、对象和作用

1.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主体

目前,国内建设市场的基本情况是,施工企业承接某一施工项目后,建设单位一般不支付或很少支付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一般也满足不了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实际的资金需求,垫资建设、BOT方式融资建设的也不在少数。上述各种情况导致施工企业承接某施工项目后,必须为该项目筹集相当金额的运转资金,用于弥补在施工各个阶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与项目实际需支付的工程成本费用之间的资金缺口,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施工单位为施工项目筹资的主要方式包括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但对中小型施工企业特别是对大多数民营施工企业而言,这两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渠道都不十分畅通,导致施工项目的资金需求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在此背景下,民间借贷、内部集资乃至本文论及的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等非正规金融方式便油然而生。

从表面上看,民间借贷、内部集资、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都是筹资,特别是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筹集的资金更是直接用于施工项目,容易把施工项目部当作是融资的主体,但实际上,上述三种非正规融资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项目部都是无法独立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借贷、归还或分配责任的承担者必然是实施、承担该项目的施工企业。因此,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主体应该是承接施工项目的施工企业。

2.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对象

施工企业采用项目模拟股份制为某一施工项目筹集资金,一般都是以某一施工项目为载体,这种融资模式的融资对象往往是特定的,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人员和企业内部成员与外部成员的集合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又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单纯的项目部成员,即由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部分出资或全部出资解决施工项目所需的运转资金,企业与项目管理人员按出资金额,结合管理责任、工作岗位、实际贡献等参与项目利润分配;二是项目部之外的企业内部人员也参与出资并参与分配。第二种类型是由承接施工项目的企业或由第一种类型的内部成员组成一个出资联合体,与外部的企业或个人联合出资并按出资金额,结合工程管理分工、实际贡献等参与项目利润分配。

无论是第一种类型还是第二种类型,参与施工项目运转资金出资的融资对象是特定的,他们在人事关系或工作分工等方面与融资项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作用

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出现的条件就是施工企业在某一施工项目运转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因此,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为施工项目筹集资金,用于项目施工过程中购买材料、支付人工费等各项成本性的支出,在建设单位没有支付工程款之前或建设单位支付的工程款仍不足以支付施工成本费用的情况下保证项目的正常推进,对项目本身、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都有积极的作用。

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必须能够为融资对象提供超出正常借贷利息的资金回报,否则就无法以此方式完成融资。因此,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第二个作用是为出资者提供投资渠道。

企业内部成员参与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除了筹资和提供投资回报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项目管理参与者与项目绩效的直接挂钩,进一步提供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施工项目的各项生产和管理目标,这是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的第三个作用。

(二)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概念

通过对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方式主体、融资对象和作用的分析,笔者认为,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是施工企业为解决施工项目运转资金需求,进一步落实施工项目绩效考核和经济责任,在施工项目部内部参照股份制的管理模式,动员企业、施工项目部内部人员及合作单位和个人投入项目运转资金成为项目股东,实行模拟股份制的管理和分配,最终以出资比例并结合股东的管理岗位、实际贡献等进行利润分配的一种项目融资和管理模式。

二、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与股份制的比较

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制在发展过程中,与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相对应,有不同的具体形式。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主要表现为合伙经营,在资本要素集中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还是最主要的合作因素,即人合大于资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股份经济是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资本合作的因素已经大大超出人人合作。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自19世纪后半期至今,股份制形成以资本入股或发行和认购股票的形式组成股份公司的形式已经成为主流,资本要素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了更为充分的分离,上市公司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人合的因素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从字面上看,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也是以入股方式集中生产要素、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与股份制似乎相差无几。仔细分析,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是一种仅仅在具体施工项目中采用的合作模式。施工项目部作为施工企业法人的代表履行施工合同,本来都只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而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只是一个具体施工项目中根据管理需要和资金需求偶尔采用的筹资、管理模式,在对外承担法律责任方面,不具备相应的法律资格,对内也只是合作者之间的民事约定,而且因为缺乏规范制约,常常存在部分违法违纪的条款,处于金融、税收监管的灰色区域,因此尚不能与股份制一样称之为“经济组织形式”。

其次,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更多的是指单纯的资本合并与积聚,资本入股或发行和认购股票的形式组成股份公司的形式已经成为主流,在现代意义的股份制中,资本要素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了更为充分的分离。而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中的股东之所以走到一起,资本往往不是主要的因素。与现代股份制向不特定发行对象发行股份绝然不同,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的入股者往往是企业内部、施工项目部内部的人员,即使向企业外部人员征集资金,这些人员也与企业与项目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它的“股份”发行对象是特定的,在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模式中,人际合作的因素远远大于资本合作因素,它更接近于合伙合作。

三、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与民间借贷、集资及非法集资的比较

之所以要将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与民间借贷和集资做比较,是因为根据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的形式和本质分析,这是一种游离于中央银行控制和金融法规约束之外的金融活动,与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同属于非正规金融。

亚洲开发银行对非正规金融是这样定义的:不受政府对于资本金、储备和流动性、存贷利率限制、强制性信贷目标,以及审计报告等要求约束的金融部门,是“游离于经政府机关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之外的所有以盈利或互助为目的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筹措活动”。非正规金融在当今中国主要包括那些分散、无组织地发生在各种非金融企业之间、企业或民间组织与居民之间、居民相互之间的各种资金借贷活动,如民间融资(含民间借贷)、贷款经纪、民间标会、各种基金会、地下钱庄、典当贸易、信贷信用委托、天使投资等。

与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最为接近的两种非正规金融方式就是民间借贷和民间集资,但是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又与民间借贷和民间集资有着根本的区别(见表1)。

民间借贷是基于血缘、地缘和业缘所出现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资金直接借贷。从借贷的主体来看,传统的民间借贷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近几十年来,企业也开始参与民间借贷。从借贷者的相互关系来看,一般是基于血缘(亲戚关系)、地缘(同乡关系)、业缘(同行关系)等发生,出借者或者说贷款人是特定的。从借贷的利息来看,包括零利息(友情借贷或称白色借贷)、中等利息(利息低于法律规定上限,或称灰色借贷)、高利贷(利息高于法律规定上限,或称黑色借贷)。

民间集资是指个人、非金融企业或其他组织未经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自发向多个资金持有人筹集资金用于使用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在资金用途方面,发起集资应当具有真实的集资项目和资金需要,集资款项应当用于融资方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参与对象方面,一般应针对特定对象融资。在投资回报方面,民间集资活动所承诺的投资回报一般以固定利率为主,也有约定按投资比例分享项目收益的,但不是主流。

非法集资是指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未经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批准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直接融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第一条的规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应同时具备如下几个要件。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民间借贷、民间集资、非法集资都是属于自发的民间金融形式,前三者因为具有及时、方便、灵活等特点,能够起到调剂民间资金余额、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等积极作用。但如果控制不当,也极易演变为第四种非正规金融,即非法集资。

四、关于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非正规金融方式,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一个灰色部分,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积极探索规范管理的方式。

(一)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出现和存在有其必然性

从发展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民间金融的兴起是中国体制转轨中产生的一种内生性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引致庞大的金融需求的一部分。

从筹资成本的角度看,施工企业及其施工项目部通过模拟股份制模式筹集资金,一是可以迅速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二是省去了通过发行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所必须的各种复杂程序和高昂费用,具有低成本和快速的优势。

从加强绩效考核的角度来看,施工企业通过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主要面向内部职工集资,增强了企业对职工的激励和约束能力,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是对施工企业而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有效管理手段。

从出资人的角度看,通过参与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集资,所得到的投资回报在极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远高于同档次的银行存款利息和股票等证券市场投资回报,具有增加居民资本性收入的积极作用。

因此,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模式的出现,印证了一句哲学上的名言:存在即合理。我们必须承认其必然性,从而采取引导、管理而不是封堵的态度。

(二)必须承认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非正规地位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处于金融市场的灰色区域,现有法律无明确规定,现有政策法规无明确规范,属于尚未受到有效监管的融资行为之一。

在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模式中,也会出现因管理不善或市场环境不利最终导致股本、股利难以按约定支付的情况。也有企业或个人以虚假承诺的高利回报做诱饵,编造暴利施工项目蒙蔽参与人员,导致施工项目管理失控甚至引发较为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稳定问题。特别是后者,融资主体或项目实际管理者很有可能在融资过程中因资金困难、利益诱惑等原因变更融资对象、融资回报等相应条款,从而演变为非法集资。

强调和重复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灰色调,是提醒融资参与者和金融监管者要时刻掌握灰色和黑色之间的那条界线,严防越界违法。

(三)如何加强对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的管理和引导

首先,满足企业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压缩灰色金融的存在空间。与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及其他非正规金融一样,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模式是企业在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或正规渠道筹资成本过高情况下采取的融资方式。在当今二元的金融市场机构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充分的重视并积极帮助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企业走出灰色的区域,减少企业滑向黑色区域的风险。

其次,强化参与主体的规则意识,减少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纠纷。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模式作为股份制的近亲,其出现和存在,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及平等、诚信、公平的契约精神。而在现实中国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契约精神或契约意识一直处于比较稀缺的境况。在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模式中,契约意识的欠缺主要表现为融资前无约定或约定不明、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费用核算账目混乱、结算过程中违反协议约定方式进行分配等,极易引起各类经济纠纷,影响项目实施和社会稳定。

如何减少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纠纷,从根本上来说,要从改造参与者开始。需要在全社会至少是在全行业普及和强化规则意识,在此项融资模式的参与者中,形成用商业的规则解决商业问题的共识。在融资行为发起前就拟定相应的项目管理主体和管理方式、入股比例和方式、分配比例和方式及可能出现的争议及解决方式等,所谓“先说好,后不乱”。长期坚持、全面坚持,才能保证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这一自发于民间、内生于民间的融资方式健康、持续地得以存在和发展,从而起到既保证项目实施又增加参与者资本性收入的目的。

再次,适度监管,守住灰色区域与黑色区域之间的最后红线。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作为一种自发于民间、内生于民间的融资方式,既然已经出现,作为监管部分的政府相关部门不应对此视而不见,相反地,应该像处理其他非正规金融方式一样,对其进行调研分析、引导管理,特别是要对施工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模式中可能出现的违法因子进行明确界定,划清灰色融资和黑色融资的红线,预防和抵制以模拟股份制为名,行非法集资或逃避税收监管之实的违法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管红梅.发展中的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策略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9(09).

[2]郑长德,伍艳.发展金融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重庆九禾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股份审计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遭遇到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的干扰,教条主义已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障碍,正因如此,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四个分清”中明确要求必须分清“哪些是必须消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关论述上,一直以来存在着若干被严重教条化的理解,本文力图将这些教条辨识出来并加以简要分析,以利于人们深入研究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不仅遭受种种来自“外部”的大量的反对与批判,而且也不断地受到“内部”的干扰与侵蚀。在马克思主义内部,一直存在着两种“侵蚀”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一种是修正主义;一种是教条主义。修正主义是一种显性的侵蚀方式,它公然主张顺应实践的要求而“修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原理。教条主义则是一种隐性的侵蚀方式,从表面上,它极力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型”、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本义”,也就是说,它坚守马克思主义已有的命题与结论并原封不动地加以捍卫;而实际上,这种“原教旨主义”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某种历史条件而得出的具体判断加以绝对化而不知不觉地蜕变为马克思主义的隐蔽的危险的损毁力量。诚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而理论体系自然是由一系列的命题构成的一套学说,信奉马克思主义当然意味着对其核心范畴与基本原理的接受,没有也不可能有不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所有“信条”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但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永久不变的“教义”加以膜拜,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它所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p.743),而马克思本人早在1842年的时候就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在条件加以阐明和发展”[2](p.433)。尽管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如此谆谆教诲,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捍卫却从来没有断绝过。列宁曾经把教条主义者称为“不可救药的书呆子”,而毛泽东则更严正地指出本本主义“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3](p.111)。如今,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遭遇到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的干扰,教条主义已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障碍,正因如此,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四个分清”中明确要求必须分清“哪些是必须消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关论述上,一直以来存在着若干被严重教条化的理解,本文力图将这些教条辨识出来并加以简要分析,以利于人们深入研究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对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但是,人们一度把这种相继的取代关系教条式地理解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绝对对立关系,从而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东西都是过时的、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反动的东西,以至于把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教条式地理解为直接、全面、彻底地清除、消灭资本主义的一切因素,提出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让资本主义绝种”诸如此类的极端口号,误以为越是早一点把资本主义因素剔除,就越能更早地实现社会主义,越是坚决地与资本主义“划清界线”,就越能使社会主义更加巩固。这种由于教条式的理解酿成的极“左”思潮曾经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曲折,使我们党与国家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使广大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强调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属性,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把这种对立看作是绝无关联的、丝毫没有同一性的非辩证的对立,他们不仅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而且也断言只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再能够容纳生产力的时候,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才能产生出来。晚年马克思在思考东方社会问题时,虽然设想俄国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这种跨越却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俄国村社必须“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4](p.451)。这表明,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看作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绝对排斥关系是对经典作家相关论述的一种教条式理解。

二、对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这一历史必然性,而且也探讨了这种替代的方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暴力革命在推翻资产阶级专政过程中的作用,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暴力革命看作是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更加坚定了暴力革命的信念,他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5](p.819),列宁也坚称“社会主义是在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最紧张最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内战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一段很长的阵痛时期;暴力永远是替旧社会接生的助产婆”[6](p.372)。但是,在强调暴力革命道路的同时,他们并没有将它绝对化。马克思早在1872年的时候就已经承认可能存在着和平过渡的可能性,虽然他当时只是将这种可能性视为一种“例外”,但他并没有完全排除、彻底否认这一形式。恩格期在晚年开始强调普选制对工人阶级获得解放所可能具有的重大意义,认为“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度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1](p.411)。

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革命道路问题,存在着教条式的理解,这种教条式理解表现为两种极端倾向:一是把暴力革命视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把和平过渡视为一种修正主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中苏论战期间就坚持这种观点。二是把恩格斯晚年对于和平过渡的可能性的论述绝对化,完全否定暴力革命的道路,把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看成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发展。其实,对于选择何种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明确的答案,而只是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则: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取决于时代特征、国际形势以及各国的具体国情和革命情况,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我们有可能用和平方式的地方,我们将用和平方式反对你们,在必须用武器的时候,则用武器。”[7](p.700)

三、 对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问题最有名的表述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8](p.314)在这个文本中,马克思提到的作为过渡之下限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后来,列宁明确把它表述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9](p.857)。马克思当年所说的“过渡时期”主要是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经历的过渡阶段,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面对着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那里接管下来的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较为完备的资本主义生产要素与管理方式,而过渡时期就是要把它们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东西。但是,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在一定程度上被作了教条化的理解,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马克思基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需要经历的过渡时期原封不动地搬到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境下机械地加以运用。这样就造成了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国家里无产阶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本来没有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没有由于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强大的物质条件,却急于直接进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组织管理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并尽可能将这一过程人为地缩短。二是在看到过快地进行这种过渡并不能使生产总量和工业化程度真正达到“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准之后,又诉诸列宁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发展来重新规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实质内容,然而这种重新规定不过是对列宁相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列宁固然说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并且列宁也曾说过,在这个时期不仅会存在着“资本主义的成分、部分和因素”,而且也不能不存在着“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之间的斗争[10](p.59)。但是,列宁的这种论述却被教条式地理解为“在进入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以前,都是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对列宁的相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导致了将“过渡时期”过度延长(即“大过渡”),从而违背了马克思赋予过渡时期的本来意义。

四、对经典作家关于市场经济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市场与资本都是资本主义的结构性要素,虽然他们没有将市场与资本混同起来,但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现实世界里,市场与资本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的充分实现或者说市场机制就是资本逻辑的实现形式,因而消灭资本主义不仅意味着消灭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而且也意味着消灭市场运行机制。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而直接地在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划等号,可是,在他们看来,这两者是很难分割开来的。正因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将取消商品、货币与市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取消”[8](p.493),“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8](p.303)。经典作家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主要依靠自由竞争的市场调节形式这一事实而提出的,并且这种完全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形式的经济确实产生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无序竞争、垄断、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等——经典作家们正是看到市场调节所造成的恶果,才大力主张取消市场。然而,市场调节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唯一调节形式,随着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迅速朝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日益加强,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效地抑制了市场调节的某些弊端,从而使市场调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面对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把经典作家基于早期资本主义而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取消市场这一结论照搬到当代情境中,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教条式的理解。

五、对经典作家关于计划经济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一矛盾必然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以及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盲目的生产,构成了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的根本特征。要解决这一矛盾、要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就“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并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所造成的、它自己不再能驾驭的大量的生产力,正在等待着为有计划地合作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去占有,以便保证,并且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保证社会全体成员享有生存和自由发展其才能的资料”[8](p.493)。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使用计划经济这个概念,但是,在他们的预想中,社会主义应该是一种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列宁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明确地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概念,并断言:“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11](p.124)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要靠计划来调节的设想,在当时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基本上靠市场自发调节这一事实而提出的。在他们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调节机制还没有出现,因此,他们就认为作为社会化的计划是市场调节的替代形式。但是,把经典作家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出的设想僵化地套用在当代社会,从而在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划等号,就是一种教条式的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早已证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而社会主义并不完全靠计划,因此,不能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于计划经济。

六、对经典作家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称:“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据此,人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消灭一切私有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彻底消灭私有制。其实,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论述片面的、僵化的、机械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消灭私有制”的观点,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充分暴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做出的判断,抽掉这一社会时空性和具体的历史情境性,把这一判断抽象地应用于私有制仍然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现实之中,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初衷与本义。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决定某种社会形态之消亡与生成的关键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当某种所有制关系还可以容纳生产力并使其发挥潜力的时候,它决不会灭亡。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指出:“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呢?”“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征象显著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12](p.219)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于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已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的经济落后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之后,是否要消灭私人制,经典作家没有也不可能做出具体的断言。可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曾经把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消灭私有制死板地理解为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允许任何非公有经济成分存在,甚至理解为个人不能占有任何私有财产或劳动产品,并在灵魂深处“斗私批修”,从而导致了在消灭私有制问题上过快过急,严重地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

七、对经典作家关于公有制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他们曾提出一些概略性的设想。马克思在描述公有制时,使用过“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哥达纲领批判》)、“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5](p.95);恩格斯的陈述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财产共有”(《共产主义原理》)[13](p.217)、“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反杜林论》)[14](p.320)。对于共同占有或社会占有采取何种具体形式,马克思恩格期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论述。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经典作家关于公有制的论述,曾经出现了简单化的教条式的理解:一是把公有制直接等于公有制的表现形式,认为公有制就是“一大二公”,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把全民所有制等同于国有化(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一个注脚中明确指出国有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步骤);二是把公有制机械地理解为国家或集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控制与支配,没有考虑到劳动力所有权问题也是公有制的重要内容。

八、对经典作家关于股份制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在《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从分析股份制的典型特征(即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出发,得出了股份制财产是社会财产的著名论断:“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15](p.517)正是由于股份制使资本占有关系日益“社会化”,所以马克思认为,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15](p.519)。在马克思的这种论断中明显包含着对股份制具有改变财产的占有形式和否定资本的私人性质作用的大力肯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希法亭和列宁对股份制财产的私有性质的极度强调,马克思关于股份制财产是社会财产的观点被严格地局限于资本主义界限之内,这就导致了把股份制教条式地理解为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进而把股份制排除在社会主义之外,认为它与社会主义没有丝毫的相通性。在此情形下,当然也就不可能得出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新结论。

九、对经典作家关于分配方式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关于分配方式的核心思想是:“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分配的特定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16](pp.3233)具体到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由于“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马克思同时强调,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8](p.304)。对于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一度存在着教条式的理解,认为马克思既然说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那么就等于说社会主义不能实行按劳分配。这种理解仅仅拘泥于字面含义,抽掉了马克思做出如此论断的背景,忽略了马克思言说的针对性。马克思之所以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强调按劳分配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是因为拉萨尔派在他们起草的《哥达纲领》中,企图把“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一切成员”之类的右倾观点塞进德国工人党的党纲中来。在马克思看来,按劳动量的多少来进行分配并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应该追求的目标,单凭这一点并不能把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截然区分开来,因为即使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容与形式都改变了”,这里通行的仍然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8](p.304)。正是由于这一点,把按劳分配作为党的纲领写进来,就有可能通过它偷运资产阶级的东西,而这正是拉萨尔之流的用心所在。出于揭批拉萨尔派的需要,马克思在这个语境下强调按劳分配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缺陷和弊端(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权利观),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没有在资本主义的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之间做出区分,更不意味着马克思反对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形式。实际上,把资本主义的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混为一谈,恰恰是对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论断的教条式理解的结果。

十、对经典作家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共产党宣言》正文第一句话清楚表明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852年,马克思在写给约•魏德迈的一封信中,明确地陈述了他自己对阶级斗争学说所添加的三项内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列宁正确理解了马克思的阶级观点,他一再指出:“无产阶级的目的是建成社会主义,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使社会全体成员成为劳动者,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制度基础。”[6](p.857)按列宁的说法,过渡时期是阶级决战的时期,因为,对被推翻的阶级敌人来说,他们会因为失去昔日的天堂而反扑,在这个时期强调阶级斗争,注意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方面粉碎敌人的反攻,巩固社会主义的阵地是完全必要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学说一度被教条化,他们对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以及关于阶级社会必定存着阶级斗争、特别是在过渡时期不要立即放弃阶级斗争的正确论断,被机械地照搬到社会主义社会,把它放在了不适当的位置上并用它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与矛盾构成,这种教条化理解不仅导致人们把马列主义简单地等同于阶级斗争的学说,而且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也造成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大偏差与错误。

十一、对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术语,他说:“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12](p.462)在《哥达纲领批判》(1875)中,马克思更为直截地指出,在过渡时期“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8](p.314)。必须明确的是,马克思当年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并不等于无产阶级单一阶级的专制统治,马克思申明,无产阶级专政就是“要求改造社会,要把民主共和机构保存起来作为他们运动的工具,团结在作为决定性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周围”[12](p.460)。列宁基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复杂局面,基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过渡时期”可能较长的现实,过度强调过无产阶级专政的“镇压”职能,这一点曾遭到罗莎•卢森堡的批评,她认为,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绝不是雅各宾派统治意义上的一撮政治家的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是阶级的事业,而不是极少数领导人以阶级的名义实行的事业,它必须处处来自群众的积极参与,处于群众的直接影响下,接受全体公众的监督,从人民群众日益发达的政治教育中产生出来”[17](p.33)。实际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中,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确实被做了狭隘的、片面的、僵化的理解,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把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对立起来、把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对立起来,而没有真正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是取消一切民主制,而是“应当创造社会主义民主制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制”[17](p.33)。更为重要的则是,马克思一直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只是过渡时期的革命任务,但是,这种适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任务却被当作僵死的教条拿过来套用在已建成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并作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依据。实际上,只有破除这种教条式的理解,才能够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不断丰富“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段志超]

股份审计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ABC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80)于2003年创立,总部位于浙江永康市,是以汽车整车研发、制造及销售为核心业务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的品牌标志取自英文ZOTYE AUTO首字母“Z”。ABC汽车是中国首批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首家获得工信部颁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公告目录的企业。ABC汽车目前拥有ABC汽车、江南汽车两大自主品牌,产品覆盖轿车、SUV、MPV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目前,ABC汽车在浙江、湖南、江苏、山东等省布局了七大整车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超过48万辆。

集团始终以“谦和诚信、创新务实、追求卓越、回报社会”为企业宗旨,通过提供高品位、高性价比的汽车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创造让客户快乐的汽车复合基地。公司下设销售公司,采用特许销售服务店模式和网销模式实现产品销售;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新型销售模式。

二、公司各项盈利能力的数据分析

(一)利润的形成分析

结合表2-1与表2-2可以看出:ABC汽车的销售毛利率较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差,通过将销售毛利率按利润的扣除项目进行分解后发现影响销售毛利率的主要因素是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太大,比重均大于76%,由此得出企业若可以强化成本控制,则通过销售获取利润的能力就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对于销售净利率而言,ABC汽车销售净利率一直低于10%,但是较好的一点是,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从2014年开始基本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虽然较低,但是发展趋势较好。针对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率而言,在2014—2018年期间两个指标虽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水平较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4.69%,平均总资产净利率仅为3.85%,表明企业利用自有资本获利能力较差,进一步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差。

总而言之,由上述财务指标的分析得出,ABC汽车在利用自有资产获利能力方面较差,同时存在成本控制不合理的问题,企业盈利能力也较差,应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注意。

(二)盈利的增长性分析

从表2-3中可以看出:ABC汽车营业利润从2014年开始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利润总额、净利润近五年也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其中,2017年三项指标增长幅度大的原因是公司收购永康ABC汽车有限公司所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公司营业利润呈现负增长,但是利润总额却呈现出正增长,究其原因是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鼓励政策的支持,说明了ABC汽车对政策依赖程度较高。所以,ABC汽车在通过调整战略提高盈利能力时除考虑并分析市场变化及消费者需求时,还应注意政府动向,避免政策冲击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盈利的质量分析

对于销售净现率而言,若企业采取的是谨慎性信用政策,保守的销售方式时,该比率非越接近1越好,但通过搜集资料发现,ABC汽车不属于此类公司,换言之,ABC汽车的销售净现率应越接近1越好,但由上表发现,ABC汽车销售净现率远偏离于1,说明其所实现的营业收入中,现金收入量很少,进一步表明企业盈利质量差。对于净利润现金比率,在分析这一指标时,只有在企业经营正常,既能创造利润,同时现金净流量又为正时才可比,分析这一比率也才有意义。所以在除去比率为负年份后发现企业在2015年盈利质量较高,但在2017年盈利质量较差。同样,现金毛利率整体较低,由此可以反映出企业整体盈利质量不佳。其中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出现负值的原因是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增加所致。

三、盈利能力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ABC汽车整体盈利能力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质量较差的结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应收账款控制存在不足

从销售净现率、净利润现金比率及现金毛利率三个指标在2014年和2016年比率为负值分析得出,企业采取赊销销售的方式占领市场,导致现金链断裂。并且通过ABC汽车披露的年报发现企业的应收账款在逐年增加,通过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发现,ABC汽车的应收账款政策宽松,从而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也随之增大。

(二)成本控制存在不足

随着汽车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商品,但对于生产商而言,在追求高销量的同时,还应注意成本与收入的比例。通过ABC汽车销售毛利率较低,进而分析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大发现,ABC汽车销售存在成本较高,营业收入较少的问题。虽然,ABC汽车目标群体是中低端客户,销售价格低,但仍应在保证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成本,以保证企业可以良性发展下去。

(三)货币资金利用率低

ABC集团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大,反映了企业对闲置资金利用的不合理。虽然ABC集团手握大量的资金,但是这些资金只是存放在公司的账户上,没有将这一大笔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经营中,所以ABC集团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但是这些流动资金并没有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虽然这些资金增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却明显的降低了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能持续增强。

综上所述,企业盈利能力虽然发展趋势较好,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密切关注。

四、完善ABC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的措施

(一)强化成本管理与控制

通过对公司的分析可以得知,公司一直以来的销售毛利率都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但在剔除必要的部分后,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直存在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的问题,在制定成本控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注意概念、规划时期的成本控制

(1)设计人员应做好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与营销部门一起探讨产品设计,形成较为详尽的产品预算方案,据此指导设计规划工作,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有效的控制成本。

(2)开放产业链,降低零部件生产成本。ABC汽车供应体系封闭而完善,但由于汽车产业链长,环节众多,部分环节公司自己生产供应并未能获得成本技术优势。因此,开放产业链与各环节领先企业合作可以提高零部件质量、降低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2. 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

提高ABC汽车的资产使用效率,扩大资产扩张规模是根本途径。在ABC集团上市后的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通过并购,不断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即便是在汽车行业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另外,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货币资金的利用率,企业应加强对货币和资金的整体管理,建立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纠正企业在货币资金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使用不合理的问题,整体性的提升货币资金的利用率,改善企业货币资金流动的基本情况。

3.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虽然企业处于高速扩张期需要占领市场,但不应过度赊销产品,避免造成资金链的断裂,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企业可通过对客户的品质、账款支付能力、财务状况等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以此为基础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从而合理制定信用政策,完善客户基本信用信息档案,制定赊销等级制度。信用好的可以适当放宽赊销额度、期限;反之亦然。

(2)企业还应尽量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结算方式,如银行本票、汇票、支票等结算方式,避免使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

结束语:

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各汽车企业普遍持有大量资本,然而由于政府补贴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车辆需求增加,使企业对未来市场预计过于乐观,销售目标过高,在实际销售中受阻,行业出现产品滞销。通过本文的研究,ABC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公司,公司盈利能力虽然较差但各项盈利指标基本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公司若是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能够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减少闲置资金及应收账款数额、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提高公司对各项资产的使用效率,那么获得长足发展是指日可待的。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量日益增多,但目前国内汽车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交通环保双重压力等诸多变化,使得汽车业竞争愈发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汽车制造业如何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了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本文主要对ABC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ABC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纵向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完善ABC汽车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ABC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海林,李斌.企业盈利能力、国际化与网络财务报告系统质量[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20(06):82-88.

[2] 巫细波.中国汽车制造业生产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前景展望[J].区域经济评论,2020(02):121-129.

[3] 王继东,杨蕙馨.新常态下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演变研究[J].东岳论丛,2016,37(06):112-119.

[4] 和国忠.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影响研究———以云南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9(03):67-70.

股份审计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杜邦分析法,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主要是利用几种主要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其基本操作是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进行逐级的分解,通过分解出的多项财务比率乘积,可以清晰地看到权益基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可以为报表分析者提供全面的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

二、对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科伦药业(SZ002422)于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作为科伦集团旗下的产业板块,科伦药业生产和销售各类注射剂、原料药、医药包材、医疗器械,以及抗生素中间体等935种规格的产品。它是中国输液行业产品种类最多样化、最全面的制药公司之一。也是目前拥有全国最完整产业链的大型制药集团。

本文通过上述方法对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伦药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经过查阅整理,将部分数据列示如下:

(一)横向比较分析

从表1不难看出,科伦药业的三费占比从2015年到2017年都在逐年增加。与同一行业其他公司在三费占比上相比,其三费占比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在整个输液领域里,三者占据了约50%的市场份额,但在与三费占比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的利君国际相比,华润双鹤和科伦药业都有着较高的三费占比。尤其在三费占比的增长速度上,科伦药业更是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说明科伦药业的三费占比还需要持续改善。企业应注重对期间费用的管理和控制,削减不合理的费用,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

(二)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利润率指标

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利润率指标包括有销售净利率、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表2中可以看出,科伦药业的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在2015年到2017年期间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尤其以2017年最为突出,证明成本较前期有所下降或者是销售单价相比之前有所提高,也间接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但企业的净利率一直是处于下降的状态,虽然在2017年只有小幅度的降低,但还是说明净利润的下降。可能由于期间费用没控制好导致成本增加,以及营业外支出过大等原因引起的下降。科伦药业应继续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减少成本费用水平,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积极扩展市场,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保持继续的增长趋势。

(三)以资产为基础的利润率指标

以资产为基础的利润率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从表3不难看出2015年至2017年,科伦药业的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呈现上涨势头,说明该企业盈利能力在逐渐变强,总资产不断增加的同时生产经营规模也不断在扩大,但值得关注的是,两者在2016年到2017年的增长速率明显下降,虽然下降程度不大,但还是体现出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有一些问题。公司管理层必须在出现问题之前采取适当的管理计划,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三、对科伦药业盈利能力的综合分析

利用杜邦分析法,把评估企业效率和财务状况的相关财务比率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综合的指标系统,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这里,我们根据科伦药业2017年的财务信息做出了杜邦分析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对净资产收益率财务指标的分解中,总资产收益率等于主营业务利润率与总资产周转率相乘,但总资产周转率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多余或闲置的资产较多,销售业绩欠佳,导致资产总额有所增加,但销售收入增加不明显等。因此,不难看出总资产收益率的总价值受到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总资产的周转率,应通过各种销售手段提高销售收入,加强对各项资产的使用情况,同时减少成本费用,加快对应收账款的处理。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运用杜邦分析法对科伦药业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科伦药业属于“中利润率低周转率”型企业。随着将来产能的投放,业务规模的扩大,在不考虑新的投资项目的情况下,预计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将下降。随着产能的释放,公司的销售收入将显著提高,其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均存在上升空间,科伦总资产周转率有望达到0.5左右,向着“中高利润率低周转率”型企业发展。现给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控制成本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和降低三费占比

根据科伦药业的招股书说明书,输液业务的原材料主要是包装材料及原辅料,原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约70%(包装50%,原辅料20%),余下的部分为工人和能源消耗。因此,科伦药业要提高成本控制的责任感,更好地控制整个成本形成过程,降低企业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比例,从而提高营业利润。由于输液行业受产能过剩的影响整体景气度不高,公司并不具备提价的空间,因此更要合理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

(二)加强品牌知名度

加大研发力度和创新力度,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其中就包括,扩展销售规模,发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和代理商,以此来增加出货量。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开辟合适的销售渠道,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加快创新,建立综合的营销网络体系。为了增加市场份额,可以加强与全国各地医院的合作联系,建立互利合作关系。最后,也需要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减少未来资本投资带来的固定资产额。

(三)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商品销售被重新定义,医药行业市场份额不断被细分,这给企业的实体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此科伦药业要加快与电商企业的合作,迅速发展网上销售的渠道。企业要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占据市场,以此来拓展企业盈利空间。

摘要: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能力的核心。本文选取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盈利能力指标,对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相关数据的变化和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然后运用杜邦分析法来综合分析该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后就增强该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科伦药业,盈利能力,杜邦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Scherer F.M.The Link between Gross Profitability and Pharmaceutical R&D Spending[J].Health Affairs,2001,(20)

[2] Waldman.D.E.,Jensen E.J.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eory and Practice[M].USA:Addison-Wesley,2001.

[3] Li Jin,Robert C,Merton,Zvi Bodie.Do a firm’s equity returns reflect the risk of its pension pla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237-143

[4] F.Allen and A.M.Santomero.The theory of financial analysis[J].Journal of Finance,2007:141-185

[5] 段翠莲.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探究[J].中国外资,2012,(13):27-28.

[6] 周硕.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J].商业经济,2013,(04):25-26.

[7] 张晶.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4):103-104.

上一篇:厌氧生物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能源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