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合同范文

2023-09-22

股份制合同范文第1篇

往来账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在审计工作中,因往来账的许多经济业务并不直接表现为收入、成本等敏感项目,且大多科目明细繁多、发生频繁、函证也比较困难,如果审计人员不认真分析判断,或仅仅用少量抽取凭证的审计方法,往往会错失很多发现问题的机会,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部分审计案例,浅谈一下关于往来账审计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根据审计目的的不同,审计人员在审阅被审计单位的基础资料后,应详细了解该单位的资金运营、经营范围、主要的客户对象等情况,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应逐步明确自己的重点审计方向。在对往来账进行审计时应对企业的往来账的二级科目及金额进行分析判断,往来账的发生大多与资金密切相关,一个管理成熟的企业通常都会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资金审批和内控制度,而这些制度也是对往来账审计的主要依据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讲,往来账的审计更强调符合性测试,在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同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往往能够发现一些隐藏在往来账中的问题。

一、预付账款的审查

预付账款的审计中应当关注有关的购货合同是否真实、合

-1- 法,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虚列预付账款或隐瞒收入等问题。

二、应收账款的审查。

(一)了解并测试被审单位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应收账款的控制测试主要围绕应收账款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定期寄送对账单以及内部核查等来实施。在审计时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控制测试及评价:

1、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以经销售部门核准的销售发票和发运凭证为依据;

2、企业是否根据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定期编制客户对账单并与客户对账,编表与记录、调整应收账款的不相容职务是否得到了分离;

3、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户登记是否由不同的人员根据汇总的记账凭证和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分别登记,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户的余额是否由独立于记录应收账款的其他人员定期核查;

4、测试企业的信用部门是否定期编制应收账款分析表并标出虚列的应收账款或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5、测试企业对于账龄较长的客户的应收账款是否指定专人进行催收以保证债权得以收回,应收账款的各种贷项调整(包括坏账冲销、折扣与折让的给予)是否经过专人授权审批;

6、测试企业是否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二)有选择地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审计中应亲自进行函证的寄发以保证寄发过程中出现的舞弊风险,在确定函证范围时,应对总体以一定的形式分层,以便 -2- 对应收账款金额的主体部分进行函证。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为零的项目;非正常项目。在函证时间的选择上,函证最好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充分考虑对方复函的时间,在期后适当时间内实施函证,尽可能做到在审计工作结束前取得函证的全部资料。如果被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为低水平,也可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适当日期为截止日实施函证,并对所函证项目自该截止日期至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变动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函证方式的选择分为积极式函证和消极式函证,在实务中为了提高效率,一般将两种函证方式结合使用。对于大金额应收账款采用积极式函证,对于小金额应收账款采用消极式函证。同时,应该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通过函证结果汇总表来控制函证。 最后,还要对函证结果及应收账款余额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回函结果表明存在审计差异的情况,合理估算应收账款总额中存在的累积差错的多少,估计未被选中进行函证的应收账款的累积差错是多少,将函证的过程和情况记录在工作底稿中。具体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1、收到回函时,如果回函结果与账面一致,一般可以初步确认此笔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回函的结果小于被审单位的账面价值,应重点关注被审单位是否存在扩大应收账款,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嫌疑并调查发函之后收款的情况;如果回函结果大于被审单位账面价值,应关注被审单位是否存在利

-3- 用应收账款隐瞒利润的舞弊行为;

2、对于采用积极式函证而没有收到回函时,如果是因为对方已经付款,应审查发函后的企业收款情况;如果存在虚假确认应收账款的嫌疑,应通过调查交易的相关合同、销售发票、发运凭证等予以核实;如果是发函途中丢失,可以通过邮局进行查询。在分析应收账款回函时,还应考虑时间因素、成本效益因素以及应收账款的重要性水平,决定是否进一步扩大函证范围和追加实质性测试程序。

三、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审查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大部分为非主营业务形成的往来账,其中大部为个人往来,有些审计人员对此往往容易忽略其重要性而减少抽查平整的样本,致使在其中的问题也被忽略。对于其他应收款的审计应关注企业的对其他应收款的审计中应当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另外是否建立了定期清理的制度,是否执行。同时还应注意调查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如果是押金,应调查对方单位是否以将押金退回,如果已经退回,单位就有可能存在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应当仔细深入地调查。另外还应当关注企业是否有长期挂账的单位借款,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应询问有关人员,查清原因,从而进一步搞清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在此仅谈一例关于其他应付款的审计案例。在接受一个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后对其下属的单位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其中一家下属单位为大型的兼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酒店,在审计其往来账时发现该单位其他应付款数额变动较大,且在审计基准 -4- 日其金额也很大,于是增加抽查该科目的凭证数量,在抽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不正规的自制原始收据,有的收据摘要里注明是押金,但起数额却很大,且有部分科目的数额在有规律的增加,根据审计经验。初步判断为账外收入,在把判断异常的凭证整理出来之后,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承认这部分异常的数额为该单位出租房屋收入。

总之,往来账的审计对整个审计工作非常重要,工作量也非常大,但由于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往来账的审查力度,特别注意长期不发生增减变化的呆滞往来账项和偶发性大额往来账项,重点关注它的形成、变化有可能带有的违规、违法性质,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如隐瞒收入、少摊销成本费用、侵吞公款、巨额坏账、账外资金等,在审计中对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相结合,深入细致地开展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股份制合同范文第2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推进,金湖县农村村组撤并、人口迁移、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完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近几年,金湖县通过建立村级社区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来完成对社区的经济财产、社区股份合作社组织成员的管理,并通过对股份进行具体量化及计算,来落实社区股份合作社组织成员可以获得的社区股份分红,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获得合理的股份分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能有效确保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加快了农村城市化的经济发展和新社区的建立。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推进,截至2016年底,金湖县已累计组建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20家,量化集体经营性净资产1.4亿元,社员总数达到413 441人,而在2017年,又成功发展出包括戴楼镇戴楼村等12个村作为新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试点。社区股份合作社已成为金湖县经济发展、带动增收功能稳定的主要合作经济体发展方向。

2 改革的做法经验

回顾总结这几年的改革历程,村级社区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之所以能够在金湖县取得切实的成效,主要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2.1 领导重视,强化组织机制

根据省市出台的有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文件,组建社区股份制改革的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管理职责,落实相关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并通过结合金湖县实际情况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金湖县有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来统筹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治理规范、民主管理、发展增收,以此避免和有效解决在改革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集中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外出学习,使其熟悉和掌握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晰改革路径、规范改革流程。

2.2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推进改革

作为一项创新性的探索工作,涉及各方利益的调整。我们在推进过程中,始终以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稳定为大前提,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推进,不搞一刀切。条件成熟一个,改革一个,充分尊重基层实际。全县的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坚持一定的原则前提下,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特色。在确定改制对象中,结合实际,确定了不同的操作标准。既有以村年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数额为前提条件的,也有以“是否有红利可分”、村级收支结余人均水平为标准来确定分阶段的改革目标。

2.3 坚持民主原则,强化规范运作

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重大事项均由社员民主议定。重点把握股份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各项股份操作关键环节,突出民主性、程序性和规范性的操作要求,改革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

3 存在的矛盾问题

金湖县通过实施村级社区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使集体资产产权进一步明晰、并在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农民权益、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但由于是一项先行性的探索性工作,社区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总体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配套完善。

3.1 相关政策法规尚未明确

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基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创新探索,时至今日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尽管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出台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制定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收优惠政策”,但都还处于调研阶段,相关法规出台还有个过程。由于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经营性优惠政策缺乏相关政策及文件的保障,没有明确的税费等扶持政策,不具有法人资格,无法独立对外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3.2 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从制度要求看,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运作管理还不够规范。在决策机制上,社区股份合作社基本沿用了行政村和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按股份制要求进行管理的观念不强,与村委基本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社区股份合作社成立后,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事务还是由村民委员会来承担,社区股份合作社与社区的事权职能还没有很好分清,社区股份合作社与社区管理政经分设还没有完全到位。在分配机制上,现阶段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福利性,存在重权利轻义务、重分配轻积累、重福利轻风险的现象,绝大部分股民对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认识,局限于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分红上,而对于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运营发展情况不关心,监管意识不强。

3.3 社区股份合作社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在当前城镇化发展中,各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些社区股份合作社发展相对较好,股金分红较多,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民对发展满意度较高;而相当多的村社区由于发展空间日益狭窄,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从统计看,虽然金湖县村级已组建的20家社区股份合作社实现了33 00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但金湖县实际符合股份制改革的村数量不多,占总村数的52.8%。各社区股份合作社间的分红水平差距也大,从2016年的分红情况来看,一些实力强的社区股份合作社每股分红可达160元,最少的只有20多元。随着近年来村级收入来源的趋窄,支出的刚性增长,如何维持年终的分红水平成为考量每个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现实问题。

4 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下阶段工作

4.1 加强调研,积极对上呼吁争取

相关政府要对当前局势有正确的认识,对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及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掌握改革核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科学设置交易机构和场所,完善市场交易机制,规范流转交易程序;要确定进场要求,探索资产抵押担保权能。要规范操作,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认真调研论证,慎重选择试点,强化民主监督,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执行政策,维护群众利益,妥善处理矛盾,保持社会稳定。要强化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抓好宣传培训。在范围开展社区股份合作社发展和运行的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向上级部门积极呼吁,推进相关税费优惠,减免所得税、红利税等落实,并争取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延伸的广度和力度,加大财政对社区运转费用的投入,减轻社区股份合作社运行负担,为其创造有利发展环境。

4.2 分类指导,深化完善股份合作制改革

对已组建具有发展条件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引导其进一步提升改制质量,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和理顺村社关系,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工商登记,真正成为独立运作的市场主体;对于区位偏僻仍有较多土地、但实力不强、以及实际不在运作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可探索以镇、街道为单位,组建股份合作联社,逐步弱化村级股份合作社经济功能,由镇级联社统一经营管理;对于已无土地、净资产较少等情况特殊的,鼓励借鉴国内先进经验,探索清算终止办法;对于资产量小、负资产、资源缺乏、暂不具备改革条件的村,建议先进行资产核定、人员界定、份额锁定“三定”工作,待具备条件后再实施股份量化。

4.3 规范管理,健全社区股份合作社各项制度

通过在各地社区股份合作社中组建结构合理、职权分明的各级管理层来形成科学的、民主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体系,形成一个全面的、具有实际管理效力的体系监督评估机制。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完善社区股份合作社组织成员的各类名册、股权管理情况、财产收益情况、其他相关股份分红及收益等方面的资料;二是定期召开由组织成员代表人员参加的管理会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交流会;三是实行政务公开,对社区股份合作社组织成员公开社区股份合作社各类投资计划、经济收益情况、财政报表等具体情况。

结束语

加快农村社区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农民财产权利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为此,各级政府必须深化社区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试点的调研论证工作,完善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来确保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摘要:2017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根据上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为此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就金湖县在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徐静,何培顺,邱孟根.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6(6):41-43.

[2] 张燕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档案管理实践与思考[J].浙江档案,2017(1):62-63.

股份制合同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遭遇到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的干扰,教条主义已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障碍,正因如此,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四个分清”中明确要求必须分清“哪些是必须消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关论述上,一直以来存在着若干被严重教条化的理解,本文力图将这些教条辨识出来并加以简要分析,以利于人们深入研究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不仅遭受种种来自“外部”的大量的反对与批判,而且也不断地受到“内部”的干扰与侵蚀。在马克思主义内部,一直存在着两种“侵蚀”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一种是修正主义;一种是教条主义。修正主义是一种显性的侵蚀方式,它公然主张顺应实践的要求而“修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原理。教条主义则是一种隐性的侵蚀方式,从表面上,它极力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型”、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本义”,也就是说,它坚守马克思主义已有的命题与结论并原封不动地加以捍卫;而实际上,这种“原教旨主义”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某种历史条件而得出的具体判断加以绝对化而不知不觉地蜕变为马克思主义的隐蔽的危险的损毁力量。诚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而理论体系自然是由一系列的命题构成的一套学说,信奉马克思主义当然意味着对其核心范畴与基本原理的接受,没有也不可能有不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所有“信条”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但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永久不变的“教义”加以膜拜,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它所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p.743),而马克思本人早在1842年的时候就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在条件加以阐明和发展”[2](p.433)。尽管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如此谆谆教诲,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捍卫却从来没有断绝过。列宁曾经把教条主义者称为“不可救药的书呆子”,而毛泽东则更严正地指出本本主义“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3](p.111)。如今,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遭遇到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的干扰,教条主义已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障碍,正因如此,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四个分清”中明确要求必须分清“哪些是必须消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关论述上,一直以来存在着若干被严重教条化的理解,本文力图将这些教条辨识出来并加以简要分析,以利于人们深入研究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对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但是,人们一度把这种相继的取代关系教条式地理解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绝对对立关系,从而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东西都是过时的、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反动的东西,以至于把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教条式地理解为直接、全面、彻底地清除、消灭资本主义的一切因素,提出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让资本主义绝种”诸如此类的极端口号,误以为越是早一点把资本主义因素剔除,就越能更早地实现社会主义,越是坚决地与资本主义“划清界线”,就越能使社会主义更加巩固。这种由于教条式的理解酿成的极“左”思潮曾经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曲折,使我们党与国家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使广大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强调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属性,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把这种对立看作是绝无关联的、丝毫没有同一性的非辩证的对立,他们不仅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而且也断言只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再能够容纳生产力的时候,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才能产生出来。晚年马克思在思考东方社会问题时,虽然设想俄国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这种跨越却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俄国村社必须“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4](p.451)。这表明,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看作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绝对排斥关系是对经典作家相关论述的一种教条式理解。

二、对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这一历史必然性,而且也探讨了这种替代的方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暴力革命在推翻资产阶级专政过程中的作用,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暴力革命看作是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更加坚定了暴力革命的信念,他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5](p.819),列宁也坚称“社会主义是在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最紧张最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内战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一段很长的阵痛时期;暴力永远是替旧社会接生的助产婆”[6](p.372)。但是,在强调暴力革命道路的同时,他们并没有将它绝对化。马克思早在1872年的时候就已经承认可能存在着和平过渡的可能性,虽然他当时只是将这种可能性视为一种“例外”,但他并没有完全排除、彻底否认这一形式。恩格期在晚年开始强调普选制对工人阶级获得解放所可能具有的重大意义,认为“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度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1](p.411)。

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革命道路问题,存在着教条式的理解,这种教条式理解表现为两种极端倾向:一是把暴力革命视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把和平过渡视为一种修正主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中苏论战期间就坚持这种观点。二是把恩格斯晚年对于和平过渡的可能性的论述绝对化,完全否定暴力革命的道路,把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看成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发展。其实,对于选择何种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明确的答案,而只是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则: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取决于时代特征、国际形势以及各国的具体国情和革命情况,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我们有可能用和平方式的地方,我们将用和平方式反对你们,在必须用武器的时候,则用武器。”[7](p.700)

三、 对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问题最有名的表述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8](p.314)在这个文本中,马克思提到的作为过渡之下限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后来,列宁明确把它表述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9](p.857)。马克思当年所说的“过渡时期”主要是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经历的过渡阶段,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面对着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那里接管下来的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较为完备的资本主义生产要素与管理方式,而过渡时期就是要把它们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东西。但是,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在一定程度上被作了教条化的理解,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马克思基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需要经历的过渡时期原封不动地搬到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境下机械地加以运用。这样就造成了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国家里无产阶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本来没有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没有由于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强大的物质条件,却急于直接进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组织管理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并尽可能将这一过程人为地缩短。二是在看到过快地进行这种过渡并不能使生产总量和工业化程度真正达到“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准之后,又诉诸列宁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发展来重新规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实质内容,然而这种重新规定不过是对列宁相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列宁固然说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并且列宁也曾说过,在这个时期不仅会存在着“资本主义的成分、部分和因素”,而且也不能不存在着“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之间的斗争[10](p.59)。但是,列宁的这种论述却被教条式地理解为“在进入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以前,都是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对列宁的相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导致了将“过渡时期”过度延长(即“大过渡”),从而违背了马克思赋予过渡时期的本来意义。

四、对经典作家关于市场经济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市场与资本都是资本主义的结构性要素,虽然他们没有将市场与资本混同起来,但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现实世界里,市场与资本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的充分实现或者说市场机制就是资本逻辑的实现形式,因而消灭资本主义不仅意味着消灭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而且也意味着消灭市场运行机制。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而直接地在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划等号,可是,在他们看来,这两者是很难分割开来的。正因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将取消商品、货币与市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取消”[8](p.493),“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8](p.303)。经典作家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主要依靠自由竞争的市场调节形式这一事实而提出的,并且这种完全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形式的经济确实产生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无序竞争、垄断、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等——经典作家们正是看到市场调节所造成的恶果,才大力主张取消市场。然而,市场调节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唯一调节形式,随着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迅速朝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日益加强,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效地抑制了市场调节的某些弊端,从而使市场调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面对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把经典作家基于早期资本主义而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取消市场这一结论照搬到当代情境中,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教条式的理解。

五、对经典作家关于计划经济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一矛盾必然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以及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盲目的生产,构成了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的根本特征。要解决这一矛盾、要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就“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并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所造成的、它自己不再能驾驭的大量的生产力,正在等待着为有计划地合作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去占有,以便保证,并且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保证社会全体成员享有生存和自由发展其才能的资料”[8](p.493)。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使用计划经济这个概念,但是,在他们的预想中,社会主义应该是一种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列宁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明确地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概念,并断言:“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11](p.124)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要靠计划来调节的设想,在当时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基本上靠市场自发调节这一事实而提出的。在他们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调节机制还没有出现,因此,他们就认为作为社会化的计划是市场调节的替代形式。但是,把经典作家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出的设想僵化地套用在当代社会,从而在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划等号,就是一种教条式的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早已证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而社会主义并不完全靠计划,因此,不能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于计划经济。

六、对经典作家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称:“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据此,人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消灭一切私有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彻底消灭私有制。其实,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论述片面的、僵化的、机械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消灭私有制”的观点,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充分暴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做出的判断,抽掉这一社会时空性和具体的历史情境性,把这一判断抽象地应用于私有制仍然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现实之中,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初衷与本义。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决定某种社会形态之消亡与生成的关键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当某种所有制关系还可以容纳生产力并使其发挥潜力的时候,它决不会灭亡。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指出:“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呢?”“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征象显著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12](p.219)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于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已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的经济落后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之后,是否要消灭私人制,经典作家没有也不可能做出具体的断言。可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曾经把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消灭私有制死板地理解为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允许任何非公有经济成分存在,甚至理解为个人不能占有任何私有财产或劳动产品,并在灵魂深处“斗私批修”,从而导致了在消灭私有制问题上过快过急,严重地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

七、对经典作家关于公有制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他们曾提出一些概略性的设想。马克思在描述公有制时,使用过“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哥达纲领批判》)、“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5](p.95);恩格斯的陈述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财产共有”(《共产主义原理》)[13](p.217)、“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反杜林论》)[14](p.320)。对于共同占有或社会占有采取何种具体形式,马克思恩格期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论述。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经典作家关于公有制的论述,曾经出现了简单化的教条式的理解:一是把公有制直接等于公有制的表现形式,认为公有制就是“一大二公”,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把全民所有制等同于国有化(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一个注脚中明确指出国有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步骤);二是把公有制机械地理解为国家或集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控制与支配,没有考虑到劳动力所有权问题也是公有制的重要内容。

八、对经典作家关于股份制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在《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从分析股份制的典型特征(即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出发,得出了股份制财产是社会财产的著名论断:“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15](p.517)正是由于股份制使资本占有关系日益“社会化”,所以马克思认为,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15](p.519)。在马克思的这种论断中明显包含着对股份制具有改变财产的占有形式和否定资本的私人性质作用的大力肯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希法亭和列宁对股份制财产的私有性质的极度强调,马克思关于股份制财产是社会财产的观点被严格地局限于资本主义界限之内,这就导致了把股份制教条式地理解为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进而把股份制排除在社会主义之外,认为它与社会主义没有丝毫的相通性。在此情形下,当然也就不可能得出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新结论。

九、对经典作家关于分配方式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马克思关于分配方式的核心思想是:“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分配的特定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16](pp.3233)具体到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由于“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马克思同时强调,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8](p.304)。对于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一度存在着教条式的理解,认为马克思既然说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那么就等于说社会主义不能实行按劳分配。这种理解仅仅拘泥于字面含义,抽掉了马克思做出如此论断的背景,忽略了马克思言说的针对性。马克思之所以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强调按劳分配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是因为拉萨尔派在他们起草的《哥达纲领》中,企图把“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一切成员”之类的右倾观点塞进德国工人党的党纲中来。在马克思看来,按劳动量的多少来进行分配并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应该追求的目标,单凭这一点并不能把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截然区分开来,因为即使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容与形式都改变了”,这里通行的仍然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8](p.304)。正是由于这一点,把按劳分配作为党的纲领写进来,就有可能通过它偷运资产阶级的东西,而这正是拉萨尔之流的用心所在。出于揭批拉萨尔派的需要,马克思在这个语境下强调按劳分配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缺陷和弊端(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权利观),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没有在资本主义的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之间做出区分,更不意味着马克思反对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形式。实际上,把资本主义的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混为一谈,恰恰是对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论断的教条式理解的结果。

十、对经典作家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共产党宣言》正文第一句话清楚表明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852年,马克思在写给约•魏德迈的一封信中,明确地陈述了他自己对阶级斗争学说所添加的三项内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列宁正确理解了马克思的阶级观点,他一再指出:“无产阶级的目的是建成社会主义,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使社会全体成员成为劳动者,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制度基础。”[6](p.857)按列宁的说法,过渡时期是阶级决战的时期,因为,对被推翻的阶级敌人来说,他们会因为失去昔日的天堂而反扑,在这个时期强调阶级斗争,注意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方面粉碎敌人的反攻,巩固社会主义的阵地是完全必要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学说一度被教条化,他们对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以及关于阶级社会必定存着阶级斗争、特别是在过渡时期不要立即放弃阶级斗争的正确论断,被机械地照搬到社会主义社会,把它放在了不适当的位置上并用它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与矛盾构成,这种教条化理解不仅导致人们把马列主义简单地等同于阶级斗争的学说,而且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也造成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大偏差与错误。

十一、对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关论述的教条式理解

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术语,他说:“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12](p.462)在《哥达纲领批判》(1875)中,马克思更为直截地指出,在过渡时期“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8](p.314)。必须明确的是,马克思当年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并不等于无产阶级单一阶级的专制统治,马克思申明,无产阶级专政就是“要求改造社会,要把民主共和机构保存起来作为他们运动的工具,团结在作为决定性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周围”[12](p.460)。列宁基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复杂局面,基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过渡时期”可能较长的现实,过度强调过无产阶级专政的“镇压”职能,这一点曾遭到罗莎•卢森堡的批评,她认为,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绝不是雅各宾派统治意义上的一撮政治家的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是阶级的事业,而不是极少数领导人以阶级的名义实行的事业,它必须处处来自群众的积极参与,处于群众的直接影响下,接受全体公众的监督,从人民群众日益发达的政治教育中产生出来”[17](p.33)。实际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中,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确实被做了狭隘的、片面的、僵化的理解,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把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对立起来、把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对立起来,而没有真正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是取消一切民主制,而是“应当创造社会主义民主制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制”[17](p.33)。更为重要的则是,马克思一直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只是过渡时期的革命任务,但是,这种适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任务却被当作僵死的教条拿过来套用在已建成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并作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依据。实际上,只有破除这种教条式的理解,才能够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不断丰富“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段志超]

股份制合同范文第4篇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金融服务的股份制银行。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银行业的不断改革, 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例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广大银行等为代表的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 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导致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 国外资本不断进入我国资本市场, 导致原本激烈的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长期以来我国有大型国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商业垄断的地位, 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利益分配的平衡被打破, 导致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同时国外银行纷纷进入我国市场, 导致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分析和研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总结和归纳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扬长避短的发展策略来进一步提高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对于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乃至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凭借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运营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1 资产规模及质量得到改善

近年来, 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优化, 我国12家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得到扩大, 目前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16万亿元。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使得不良贷款比率大大降低,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态势。

2.2 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在盈利能力方面取得了快速的提升。例如2017年第三季度,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分别以591.64亿元、474.93亿和423.96亿的净利润位列我国股份制银行的前三位。同时部分小规模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在利润总额方面规模较小, 但是表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2.3 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内部经营体制不断改善

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 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在发胀的过程中不断引入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使得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内部经营体制不断得到改善和完善, 能够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推动和促进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薄弱因素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多个方面的问题, 导致其核心竞争力整体不强, 具体来讲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 金融创新能力较差

传统的信贷利差仍然是目前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导致目前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业务结构单一。而传统业务则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因此导致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3.2 盈利能力较弱

从总体上来看, 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 其资产收益率普遍偏低, 同时其在发展中表现出的成本收入比之较高, 因此从这两个指标中就能够得出目前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 导致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3.3 资产规模有待提高

从我国股份制商业在2014年到2016年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规模等多个财务指标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型商业银行在资产整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情况来看,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明显低于大型股份制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4 提升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结合目前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我国中小心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4.1 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 增加非利息收入比

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开展相关的中间业务, 提高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同时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是实现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关键所在。要求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必须要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 逐步调整收入结构。一方面必须要大力拓展国际金融业务, 提高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国际结算能力;另一方面, 推动和促进各种代理业务的不断发展, 例如加大资产托管、现金管理、金融期权、金融期货等一系列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必须注意中间业务的风险, 提高中小型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4.2 加强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目前强化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已经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来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以来采取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 通过这种措施和方式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内部管理:首先, 中小型股份制银行需要经阿里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 合理划分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其次, 充分提高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部门的地位, 充分利用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能来提高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确保所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最后, 积极借助信息化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要求企业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处理和分析能力, 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4.3 推动银行业收购兼并来扩大资产规模

(1) 兼并收购跨行业企业, 推动银行发展多元化业务。在我国进入WTO之后, 按照WTO的协议, 我国需要不断开放金融市场, 导致大量的外资银行开始进入到我国金融市场中, 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受到较大的挑战和威胁。因此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兼并保险、证券等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来实现多元化业务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2) 兼并收购同行业企业, 扩大银行规模。兼并收购已经成为提升企业资产规模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之一, 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同行业企业的方式来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提高市场占有率。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实现经营渠道、技术、管理、人才、产品和服务等多个方面资源的整合, 进一步提高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 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规模,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摘要: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然而相对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仍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本文从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 针对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所面临的薄弱因素, 提出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许金娜.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J].知识经济, 2017 (2) .

[2] 杨文勇.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J].经贸实践, 2016 (6) .

[3] 季丹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财务分析[J].商业会计, 2014 (2) .

股份制合同范文第5篇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本协议为资产收购框架协议,具体项目运作事宜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签订更详细的合作协议书,公司将根据合作事项进展情况及时披露后续进展。最终能否签订更详细的合作协议书存在不确定性。

本协议签署对公司2016年度的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一、框架协议签订的基本情况

(一)交易对方的基本情况

合作方:林周县江夏乡财胜矿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德明

注册资本:伍仟万圆整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铜矿、锌矿开采、加工及销售(许可证有效期限至2016年5月9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与上市公司关系:与上市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二)协议签署的时间、地点、方式。

本协议由林周县江夏乡财胜矿业有限公司和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方于2016年7月31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

(三)签订协议已履行的审议决策程序。

上述协议已经公司2016年7月31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框架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

(一)合作方

甲方: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林周县江夏乡财胜矿业有限公司

(二)合作的背景与目标

本协议项下乙方(《营业执照》注册号为540121200000008,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拥有“林周县江夏乡财胜矿业有限公司程巴铜多金属矿采矿权”(证号:C5400002012053210125156,以下简称“程巴铜多金属矿采矿权”),甲方拟收购乙方持有的程巴铜多金属矿采矿权及与采矿权相关的选矿厂、尾矿库、土地使用权、房屋、在建工程、机器设备等配套资产(本协议简称“标的资产”)。

(三)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合作模式

1、 标的资产的范围

1.1 甲方拟收购乙方的标的资产包括:

(1)程巴铜多金属矿采矿权

(2)选矿厂资产及改扩建在建工程

(3)矿山井巷工程及采矿项目在建工程

(4)尾矿库

(5)国有土地使用权及房屋建筑物、构筑物

(6)机器设备、存窿矿石、存货

(7)与矿山采选矿生产相关的其他资产

上述标的资产的最终范围及具体明细以双方确定的资产范围为准。

1.2 与标的资产相关的权属证明、批准文件、历史文件、地质资料、成果物等应当随标的资产一并移交给甲方。

2、 本次交易的总体安排

2.1 本框架协议生效次日:

2.1.1甲方委托的审计机构、评估机构以2016年4月30日为基准日对乙方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

2.1.2甲方将委派地质、采矿、选矿及管理人员,对乙方资源、资产、生产经营管理等实施尽职调查;

2.1.3甲方委托的律师对标的资产权属的合法性进行尽职调查。

2.2 双方约定2.1条约定的工作力争在15日内完成。

2.3 乙方同意积极协助、配合甲方开展2.1条约定的各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按照甲方及其委托的中介机构人员要求,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资料文件,接受甲方及其委托中介机构人员的访谈,为甲方开展上述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等。

2.4上述2.1条约定的工作完成后,如未发现影响本次收购的实质性障碍,且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结果甲方接受,则双方依据资产评估结果协商确定本次标的资产的收购价格,签署《资产收购协议书》,实施本次交易。

2.5 在签署《资产收购协议书》之前,乙方必须就本次交易取得债权人、标的资产抵押权人的同意。

3、定金及排他性约定

3.1 甲方同意在本框架协议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定金人民币10,000,000元(大写:壹仟万元整)。

3.2 双方同意:如双方最终实施本次交易,则定金冲抵甲方应支付的交易价款;如双方就本次交易最终未达成一致,则确定终止本次交易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乙方将定金足额返还给甲方。

3.3 在本框架协议生效后三个月内,乙方不得直接或间接通过任何方式与除甲方之外的第三方就本协议所涉及合作内容开展有冲突的洽谈、协商及形成任何意向、备忘录、合同或协议安排。

3.4 本框架协议签署后资产交割前,乙方不得对资产进行处置或新增抵押担保等权利限制,双方对资产实施共管。

(三)协议的生效条件以及交易各方的违约责任。

1、协议的生效条件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并由甲方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2、交易各方的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义务,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维权过程中发生的诉讼费、律师费、差旅费、公证费、文印费等),应当按照定金罚则承担违约责任,定金不足以弥补损失的,由违约方继续赔偿。

三、协议履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本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对公司2016年度经营业绩不产生重大影响。如合作成功,将增加公司资源储量,提升公司竞争能力。

四、重大风险提示

本次签订的协议为《资产收购框架协议》,具体项目运作事宜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签订更详细的合作协议书,公司将根据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根据合作事项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投资者谨慎投资,关注风险。

特此公告。

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6年7月31日

备查文件

(一)经与会董事签字确认的董事会决议

股份制合同范文第6篇

鹰是寿命很长的动物,一般能够活到70岁,但是在它40岁的时候,自身功能下降,它的爪子很长,而且开始弯曲了,不再锋利。同时,它的羽毛开始丰厚,飞行高度、速度开始下降。它的捕食能力下降,将面临饿死的危险。于是,它便进行了150天的训练,它带上足够的食物,找一个山洞躲起来。先用石头把自己的爪子上的指甲砸下来(同学们回家后把自己的手指甲掰下来好吗?是不是很疼呢?)。等待爪子恢复好,用锋利的爪子,把自己翅膀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来(同学们把自己的头发也一根一根的拔下来,疼吗?)。然后,鹰还要等待,等待它新的羽毛生长出来以后,它的羽毛是非常轻盈的,它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恢复了,它的爪子也锋利了,它还可以继续翱翔30年。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改正自己学习习惯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我们希望孩子在改变自己学习习惯最痛苦的时候,有家长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因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学习的希望。

上一篇:天堂寄语范文下一篇: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