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体育论文范文

2024-07-13

应用型高校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国家自贸区发展迅速、陕西自贸区正式获批、自贸区国际化营销人才需求迅速增加的趋势下,在对自贸区国际化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陕西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大样本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一套与自贸区人才需求紧密对接的国际化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自贸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陕西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自贸区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我国的自贸区目前主要有广东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辽宁省自贸试验区、浙江省自贸试验区、河南省自贸试验区、湖北省自贸试验区、重庆市自贸试验区、四川省自贸试验区、陕西省自贸试验区。以陕西为例,2016年8月31日,陕西省正式获批为国家第三批自贸区省份之一。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高新区以及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等地,总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陕西自贸区的正式获批,对于提高陕西对外开放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局,打造新的经济聚集区和增长极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自贸区在建设和发展中需要大量的国际化营销人才。然而,当前我国自贸区所在省份的大部分高校国际化营销人才培养缺乏创新,与自贸区人才需求脱节,不能适应自贸区的建设需求。陕西高校在陕西自贸区建设中,应认真分析陕西自贸区国际化营销人才需求的特点,紧密对接自贸区建设,对陕西高校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加大培养具备国际化眼光和全球化素养的营销复合型人才的力度,满足陕西自贸区对国际营销人才的需求,为陕西自贸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撑。这对推动陕西自贸区建设、国家自贸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会促进陕西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合理化建设和改革,提高陕西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陕西高校的发展壮大。

二、我国自贸区国际化营销人才需求与供给现状调查

1.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我国自贸区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状况展开调研,以陕西自贸区为调研重点。采取的调研方法主要有:(1)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抽取了陕西自贸区西安高新片区的14家企业,发放了720份问卷,收集到有效问卷667份。(2)专门访谈。重点深入了陕西自贸区部分企业进行用人需求及供给情况访谈。(3)文献资料分析。课题组主要研究分析了上海、广东、天津、福建、陕西等自贸区国际营销人才需求和供给状况。

2.调研结果分析。调查显示,专业化、复合型、国际化营销人才紧缺。在调研中发现,自贸区人才需求比较高的有:高层综合管理人才、国际化营销人才、金融投资与精算人才、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人才、專业项目管理人才、法律服务人才。我国自贸区当前紧缺度比较高的前五类岗位分别是营销人员、工程技术、市场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经理。这些岗位主要分布在自贸区的文化贸易、加工业、航运物流业等产业。营销人才受青睐,尤其是有丰富经验的、技术转型为营销人员的复合型国际化营销人才最受欢迎。以上海自贸试验区2016年第一场大型综合招聘会为例,在参与招聘的企业中,仅有48.08%企业有应届大学生招聘需求,不少企业提供的销售岗位数量都在5—10个之间,远远多于其他岗位数量。

3.高层次复合型的国际化营销管理人才需求强烈。在本次所调研的陕西自贸区企业中,有54%企业营销管理人才紧缺,其中需要高级营销管理人员的企业比例达到36%,企业急需具有国际视野、有海外背景、精通外语和市场营销知识、懂技术、经验丰富的复合型营销管理人才。在被调研企业中,有28.9%的企业需要海归营销管理人才,19.6%的企业需要外籍营销管理人才。由此可见,自贸区企业对本土培养的国际营销人才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人才市场供需两旺,但人才供给和自贸区人才需求间却存在严重错位。

三、陕西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与市场营销领域相关的高等教育专业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营销与策划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课题组成员对西安市7大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欧亚学院、西京学院、培华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思源學院)市场营销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课程设置状况等进行了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23份。

1.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结果如下:第一,专业及专业方向开设情况。陕西7大民办高校均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其中2所高校只在本科阶段开设,西安翻译学院等5所高校在本科和专科阶段均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陕西7大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主要包括:营销策划、广告运营、网络营销、营销管理、工业品营销、医药营销、汽车营销、房地产营销、体育产业经营、连锁经营管理。第二,课程开设情况。目前,陕西省各大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相同专业方向的基础课、专业课基本相同,不同方向的专业课有比较大的区别。有一些院校开设了营销专业英语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上各高校很少实现双语教学。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西安翻译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分为本科和专科。本科未分专业方向,专科分为营销管理和新媒体网络营销两个方向。专科营销管理方向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渠道管理、广告学原理、谈判与推销技巧、公共关系学、网络营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专科新媒体网络营销方向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网络营销、新媒体营销、网络公共关系、新媒体广告、网络营销渠道管理、网络营销策划。各高校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课时占总课时比例基本在50%以上。

2.存在的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2016年8月,陕西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获批西北首个自贸区。陕西省各大高校积极应对,进行了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改革。2016年12月,在西安外事学院成立了陕西省首个自贸区研究院,为陕西自贸区实践创新和商科人才培养搭建了理论与实践平台。但是,当前陕西省大多数高校在国际营销人才培养定位上比较模糊,与陕西自贸区發展“航空航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能源金融四大产业”的定位和实务化、复合型的人才要求不匹配。调查发现,陕西省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科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为应用型,专科定位为技能型,在人才培养描述中,只有41%的高校提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陕西自贸区总体方案把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聚焦在制度创新上,改革和创新需要专业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国际营销人才的培养应该符合自贸区的人才需求,突出“专业+外语+创新技能+国际化”的培养。第二,培养规格不够细化。培养规格方面,陕西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大多数在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不够细化,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没有与时俱进,缺少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时效性。第三,人才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缺少创新。陕西大部分高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多数定位在销售、渠道管理、营销策划和营销管理的就业目标上。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供给明显不足,尤其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营销人才,不能适应陕西自贸区的发展需要。

四、对接自贸区新需求的国际化营销人才培养路径

各高校应深入分析自贸区的人才需求特点,分析目前输出的营销人才与我国自贸区人才需求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校国际化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能力结构,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陕西高校应以陕西自贸区为切入点,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主线,突出陕西的科技和教育优势,积极探索对接自贸区新需求的国际化营销人才培养路径。

1.聯合办学。高校可以积极探索与国外大学“3+1+1”的联合办学项目。通过联合办学,可以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实现互补,全方位培养面向“自贸区建设”所需要的国际化、应用型营销人才,从而达到双赢或多赢。

2.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与自贸区的部分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市场营销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深入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体形式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自贸区企业专家进课堂讲授、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相应课程、专业教师到自贸区企业进行实践等方式进行。

3.采取“专业+外语+创新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了解自贸区的定位和战略,根据自贸区用人需求,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注重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外语交流能力和创新技能的强化教学。除英语外,在课程体系中可以设置自贸区所需的其他外国语言中的两三种作为选修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创新教学手段。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是教学的基础。高校人事部门应做出相应规定,鼓励本校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定期轮岗到自贸区企业实践,吸引自贸区企业精英到校专、兼职。

5.课程体系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以自贸区需求为导向。改革目前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结合行业标准及自贸区人才需求,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时可以将企业课程植入,将营销策划、渠道专员、新媒体运营专员、新媒体营销策划、新媒体营销经理等岗位职业资格能力融入课程中,部分专业课程可以开展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何玲.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外语商贸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0).

[2] 刘冬.以区域经济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

[3] 王艳艳.面向上海自贸区建设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

[责任编辑 吴 迪]

应用型高校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先发展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江苏产业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江苏本科高校除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外,其余都应划分为应用型高校。在高校内涵发展中,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全国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逐渐呈现出争先进位的发展优势。制定和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和《江苏省校企合作促进法》等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教师评聘与管理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变化促进专业转型,构建“中专本硕博”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高校拨款与资助制度,是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先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划分标准;发展现状;领先优势;政策建议

当前,江苏省经济正谋求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常态,迫切要求江苏高等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变革需求,按照“两个率先”发展目标,培养大批适应新产业、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支撑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江苏省政府启动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按照国务院部署对高校实施科学定位、分类管理、错位发展的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1]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适应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合格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江苏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江苏省普通高校类型的划分

高校分类是高校定位的前提和基础,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国际普遍认同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认为,在七个层次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属于第五、六级教育。第六级是博士生教育,第五级教育分为5A 和5B两种类型。5B为2-3的实用型职业教育,但并不限于专科层次。5A教育时间在四年以上,可以分为5A1 和5A2。5A1按学科分设专业,是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的教育;5A2 教育按照大的技术领域(或行业、产业)分设专业,是适应高科技要求的专门教育。由此可见,5A1和5A2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研究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2]。研究型本科高校是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研究生教育和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为主,博士学科布局合理,研究生培养能力和水平较高的本科高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科创新尖端人才、重大科研问题和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面向地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研究、服务地方社会、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存,教学和科研并重或各有侧重的本科高校[3]。根据上述标准,我国绝大部分本科高校都是5A2类型。潘懋元先生认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数量占九成以上,他们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都应划分为应用型。潘先生的这个划分切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和潘先生的观点,我们认为江苏本科高校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两大类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几所高校符合或接近研究型大学标准,其余本科院校都应划为应用型(应用研究、应用技术)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内外部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各类高等教育是互相联系、错综复杂的,高等教育划分是相对的。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高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型高校并不排斥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也不排除精英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的可能。

二、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优势

(一)应用性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突出

近年来,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见表1。

“十二五”以来,江苏应用型高校获得科技经费501.3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占比达43%;共承担科研项目14.3万项,是“十一五”同期的2.1倍,其中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占比达46%;申请专利8.4万件、授权专利4.8万件。根据教育部2014年高校科技统计数据,江苏高校研发成果应用项目经费、科技服务项目经费、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以及科技著作出版等指标已跃居全国第一,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活动经费、学术论文发表以及国家级科技平台数等指标继续位居全国第二[4] 。

(二)学科建设中应用型学科占绝对优势

2010 年 9 月 25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实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和一期项目增列工作,共计立项优势学科122 个。在优势学科中,仅工学、医学和农学三个应用型学科就占总数的60%。其中,工学有 60 个学科立项,占49.2%;医学有14 个学科立项,占总数的11.5%;农学有10个学科立项,占总数的8.2%;人文社科类有 22 个学科立项,占总数的 18%;理科有16个学科立项,占总数的13.1%[5],见表2。

(三)应用型高校办学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2016年,江苏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6086.2亿元,比上年增长7.8%[6]。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十二五以来,江苏省高等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生均财政拨款基准定额由2010年的4800元提高到2015年的10800元。2014年,基础办学条件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运行等经费投入持续全国领先,见表3和表4[7],实验室面积和教学為主实验室面积分别为256.02 万平方米和200.99 万平方米,实验室建设经费为5.30 亿元,居全国之首,见表4。为了支持优势学科工程建设,江苏省财政从2010年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专项经费10亿元[8]。

三、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先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构建不同本科高校质量评价体系是实施分类管理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要按照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构建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发展实际贡献为基准的评价体系,把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的根本标准。这是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先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地方本科高校正在向应用型转型,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是尽快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标准。应用型高校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的评估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专业群)认证标准等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其次,评估体系既要遵循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规律,又要凸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关注特色、科学发展的理念。在确定指标内容时,既要考虑应用型本科高校都能达到的共同指标,又要关注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发展、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差异,能够给予这些高校发展个性、特色与优势方面留下足够的空间。第三,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索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

(二)制定《江苏省校企合作促进法》等法律保障体系

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才能真正实现。西方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是依靠政府推动,制定法律法规,促进行业企业依法与高校形成互相履行人才培养权利与义务的共同体。德国校企合作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通过制定《职业教育法》《培训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工会、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使命和任务,具体规定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权利和义务[9]。美国的校企合作保障体系十分完善,其《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确立了校企合作的核心地位,《职业培训合作法》扩大了校企合作的范围,《高等教育法》独立设立了合作教育基金,《职业教育法》确立了校企合作专项拨款制度,《职业教育修正案》不但扩大了职业指导、职业训练、添置和维修教育设备等拨款范围,而且提高了拨款额度,三次修订的《帕金斯法案》最终促使校企合作形成教育拨款制度化。虽然我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但对产学合作一直缺乏配套的法律支撑体系。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领先发展,推进校企合作有序进行,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构建由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管理机制和协商机制。江苏省政府要成立全省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组织、职业院校组成),赋予制定政策、整合资源、协调行动、监督评价等职责,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各相关方关系,保证决策过程中校企合作各方能就各自的利益和意见进行充分协商;成立由行会主管领导和部门组成的行业指导委员会,负责行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协商会议,着力解决学生实习岗位的落实、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匹配、校企联合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问题。第二,制定《江苏省校企合作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产学合作法律保障涉及教育法、学校法、经济法、劳动法、税法等。只有上述法律都对涉及校企合作的内容加以支持、保障,使之条款具体化,才能促使学生、学校、企业、行业及相关机构的责权利依法依规有序进行。鉴于国家《职业教育法》存在权责模糊等缺陷,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等部门需要协同制定或完善《江苏省校企合作促进法》《职业教育企业资格条例》《江苏省职业培训法》《江苏省劳动安全保护法》《江苏省工伤保险条例》等,明确政府部门、高校、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相互关系、合作内涵、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以及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第三,建立校企合作评价机构和评价体系。江苏省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要成立一个由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参加的校企合作的法律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机构,制定校企合作评估体系,定期评估诊断校企合作运行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奖励那些产教融合深入、合作水平较高的单位。对那些没有按照规定要求、没有履行合作职责或敷衍塞责的企业,要落实罚则,取消政策优惠措施和与合作资格。

(三)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评聘管理制度

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按照教师分类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彻底改变过去以学术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去衡量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不合理做法,改变过去职称评审条件过于强调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等级的学术评价制度,根据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审规范和聘任制度。具体措施有以下四点:一是根据岗位职责和任务要求分别设定教学为主岗、教学科研并重岗、研究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等专业教师任职资格条件,为上述不同岗位的专业教师设置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要求。二是根据不同岗位和不同职称的教师设定基本的教学工作量。对于专业教师要强调双师素质,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与聘任制度,突出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行业企业经历,明确应用能力和实践经历的实质性评价标准[10]。三是破除人员性质与单位性质等体制障碍,建立促进教师双岗流动的教师聘用制度。出台高校到企业,企业到高校的双岗流通政策,打通教师流通的渠道,实现人员职称转评互认,促进更多优秀的企业员工到高校从事教学,高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四是教师评聘主体实现多元化。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的多渠道引入和跨界培养的实施,政府部门在高校教师评聘过程中,要合理吸收来自行业企业或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参与教师专业职务评聘工作,以应用型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多元标准来科学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四)建立“中专本硕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应建立包括中职教育、高职专科(副学士)、技术应用本科(专业学士)、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纵向贯通”和“横向交融”的独立完整体系。为了适应江苏经济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向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012年,江苏省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确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工程学院的电气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专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大学的数控技术应用和物联网技术應用2个专业联合培养四年制高端技能型人才。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加大改革力度,制定了转段考核方案,扩大了试点范围,南京邮电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34所一本类高校参与了试点。目前,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践已经进行了四年,应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转段升学考试考核制度,从政策层面,打通从中职到专业博士的职业教育发展通道。

(五)分類拨款、绩效拨款与专项拨款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需要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需要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设备,以及足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促进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先发展,江苏省政府应按照高校分类发展要求,改革现行高校的财政拨款方式,一是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培养成本研究制定不同学科应用型本科高校分类拨款机制,科学核定其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二是设立绩效奖励资金,根据高校外部质量评估和高校内部质量评估结果,优先扶持适应本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基础条件较好、教师队伍水平较高的应用型专业,支持和奖励办学特色突出、课程建设成果优异、实训基地建设先进、技术与咨询服务贡献较大的应用型高校。三是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应用型本科高校、合作院校和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生产车间等校企合作项目,资助学生在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保险,资助或奖励师生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补偿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工作所发生的物耗能耗,奖励校企合作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

参 考 文 献

[1]杨晨光.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N].中国教育报,2011-08- 31( 1).

[2]徐理勤.现状与发展——中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8.

[3]陆岳新,孙俊华,洪港.基于高校特色发展的江苏高校分类体系研究[J].阅江学刊,2015(2):81-86.

[4]江苏省教育厅.2014年江苏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EB/OL].[2016-04-12].http://www.ec.js.edu.cn/col/col14161/index.html.

[5]梁丽菁.江苏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优化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5):36-39.

[6]沈健.江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4(4):6-9.

[7]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新华日报,2016-03-31(3)

[8]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经济结构呈现“三二一”新格局[EB/0L].[2016-02-02]http://www.jssb.gov.cn/tjxxgk/tjfx/tjxx/201602/t20160202_276938.html.

[9]江苏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EB/OL].[2016-11-25]http://www.ec.js.edu.cn/art/2016/11/25/art_14542_201349.html.

[10]宁志成.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EB/OL].[2015-12-10].http://www.jsenews.com/news/tt/201512/t2563794.shtml.

[11]王建华.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立项项目统计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2(4):52-58.

[12]彭怀祖.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成效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8-103.

[13]沈健.持续提升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水平[J].江苏高教,2016(1):5-7.

[14]刘立新.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18-23.

[15]邢赛鹏,陶梅生.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29):4-8.

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Leading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Wang Zhiwei, Wang Yanyan

Key words Jiangsu;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division standard; development situation; leading advantage; policy suggestions

Author Wang Zhiwei, professor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6); Wang Yanyan, assistant lecturer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应用型高校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

翻转课堂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利用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课堂进行学习反馈、展示、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 重构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数学课堂教学流程将实现重构, 从传统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向课前拓展,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进行学习反馈、展示、交流与探究等活动, 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 注重学生课前学习体验。

(二) 变革教学形式

翻转课堂将促进教学形式变革, 传统教学模式下, 高校数学教学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 翻转课堂模式下, 高校数学组织形式能够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打破传统组织形式, 课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有效的互动。

(三) 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课堂模式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 是课堂的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 缺乏均等的话语权。翻转课堂模式下, 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主导者, 师生拥有均等的话语权,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 资源与环境革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数学教学资源将实现新的变革, 教学资源不仅数量多, 而且资源类型丰富, 除了文档资源外, 还包括音频、视频资源等;教学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习环境更加开放,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

(五) 评价多元化

传统课堂评价方式单一, 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优势, 改变传统评价单一化模式, 有机融合调查表、访谈、社会实践与理论论著等形式, 进行多样化评价, 并且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评价更加多元、科学, 导向性作用更显著。

二、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数学教学, 具有多元教育理论支撑, 它符合布拉姆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与混合式学习理论。

(一)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指出, 学习者只要具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具备适当的学习条件, 都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它以教学目标为核心, 手段主要包括反馈与矫正,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学习, 翻转课堂为学生存在了深切的学习条件, 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 符合掌握学习理论的条件。

(二)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 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借助既有的知识、经验等自主建构的过程。翻转课堂从课堂向课前延展, 注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为学生提供包括自主学习资源、搭建学习平台等自主建构支持。

(三) 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理论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翻转课堂改变单一化课堂教学方式, 将现场学习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将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构建立体化、多元化学习模式, 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促进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劣互补, 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高校数学翻转课堂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 而是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 线上的自主建构

翻转课堂的首要环节是线下自主建构, 只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创建教学视频、自主学习三个环节。

制定教学目标直接决定着翻转课堂应用的有效性, 只要包括线上教学目标与线下教学目标。线上教学目标主要依据高校数学教学内容, 并对学情进行充分的调研, 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为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线下教学目标, 需要有机结合线上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实际情况, 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目标体系。线上目标与线下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教师基于整合的视角, 实现线下目标与线上目标有机融合。

制定目标后, 还要基于学生自主建构的需要开发教学视频, 视频的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教师根据学生数学自主建构需求与教学目标, 自主开发相应的视频, 这种开发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比较实用;一种是应用网络视频资源, 这种开发方式便捷, 但缺乏针对性, 效能较低。视频资源的开发要做到因人、因时而异, 灵活多样。在视频容量上, 适宜以短视频为主, 内容集中, 主题鲜明, 能够贴近学生认知实际。

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落实自主建构目标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借助视频资源, 进行自主观看, 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 并自主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自主学习与传统学习不同, 学生可以有机结合教材内容与视频资源, 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支持。视频学习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 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视频学习要有机结合练习, 练习主要以自主检测为主, 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主建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与知识盲区, 从而根据练习反馈及时地调整学习行为, 并针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区进行二次建构, 并生成学习疑问, 为数学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铺垫。

(二) 课堂的深化学习

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获得的认识相对肤浅, 还存在一些困惑与知识盲区, 需要通过课堂交流与展示, 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课堂学习主要包括成果展示、合作探究与总结反思。

成果展示与交流。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 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积极性。成果展示需要教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与成果信息收集, 选择典型性的学习成果作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展示学生优秀的学习成果,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互动与智慧分享;另一方面要选择能够体现学生思维共性缺陷的内容, 作为课堂教学指导的案例, 确定合作探究的内容, 从而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抓手。

学生合作探究。对于学生个体学习难以完成的数学知识与难点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深化学生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主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 小组划分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并综合考虑各个小组之间的均衡性, 坚持互补原则。

总结与反思。学习总结与反思是促进学生学习深化的有机环节,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链, 并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总结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 以知识树的形式, 让知识链更加完善;反思的形式不限, 可以借助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在检测中进行反思, 从而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存在的不足。

四、结语

总之, 翻转课堂是提高高校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 也是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取向。高校数学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 提高信息化素养, 不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数学教学的能力, 从而构建有价值、有品质的翻转课堂, 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 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建构。

摘要:本文阐述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 重构教学流程, 变革教学形式, 转变师生角色, 资源与环境革新, 评价多元化, 并结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阐述其理论依据, 最后从线上的自主建构与课堂学习深化两个环节, 阐述了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翻转课堂,特征,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晓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电子制作, 2014 (4) :88-89.

[2] 杨喜艳, 吴亚豪.“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高教学刊, 2016 (4) :80-81.

[3] 吴艳秋, 邹黎敏, 彭扬.”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 2016 (11) :67-68.

应用型高校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发展,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研究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热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提高传统模式下体育教学的效率,有效促进了高校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对终身体育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快速的普及,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本文将重点对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体育教学;应用

由于高校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难以适应当前体育信息快速更新的信息化时代,运用网络技术辅助高校体育教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学已经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支持,网络技术是当今现代化教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网络技术应用体育高校体育教学的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一、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是以体育教师的单向讲解为主的讲述式的教学,网络技术的应用使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学对参与数量以及时间地点的约束。互联网成了体育教学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使得通过网络获得体育教学信息与体育知识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学习的一种重要可行的途径和方式。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体育学科的教授者而更需要成为体育运动技术练习方法的指导者,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体育知识的信息化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通过网络快速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体育信息知识成为当今在校大学生的越来越多的选择,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环境的有效信息选择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创新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进行实时幫助,使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充分掌握每位学生个人的学习近况,从而可以对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保障教学效果,向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用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进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与成绩。同时为未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提供有有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过程中的应用

使用网络教学技术的模式可以将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更加强大的资源展现,通过使用网络资源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元化的双重优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模式进行课程的选择,对于网络上的体育知识与视频资料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学习结束之后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诸多形式进行成绩的记录。在使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体育理论知识进行更加丰富的知识展现,使得学生在进行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内容学习,以便让学生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体育知识的魅力所在。

2.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中的应用

从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使用网络教学的模式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体育知识的构建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内容有更加细致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将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知识的获取进行进一步的能力实践规划,网络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将该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应用对策

1.完善网络技术基础设施

首先,高校应从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应用实际出发,增加网络技术基础设施投入,目前高校网络设施在网络稳定性、带宽等方面很难满足学生与教师的应用需求,所以应该适当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及硬件设备,定期升级与更新网络硬件设备,如机房服务器、路由器等,为体育教学网络基础的应用提供高质量的网络硬件支撑。同时,更新网络硬件设备时应立足高校教学实际,以发展的眼光选择性能优越、兼容性强、具有扩展性能的设备,更好的满足高校未来教学工作需求;其次,根据高校体育教学以及不同学院教学要求,搭建专门的网络传输线路,在满足师生教学、学习活动的一般要求外,为更复杂的师生互动、网络课堂、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2.提升体育教师网络技术综合技能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均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但将其灵活运用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却略显不足。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提高认识,即掌握熟练的网络技术并不代表能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尤其应认识自身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不足,认真分析网络技术与体育教学内容的结合之处,争取做到网络技术与体育教学工作的完美融合。同时,体育教师应多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学习其网络技术应用技巧,使网络技术真正的能为我所用,促进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四、网络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都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为构建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社会以及实现终身体育教育体系的基础提供保障。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由于应用网络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将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但这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都促使了国内的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水平的迅速发展。

五、结束语

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为了适应这种现代化教学趋势的发展,高校应该从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加以重视,促使我国的体育教学朝着更加信息化与多元化的发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西锋.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5:123-124.

[2]崔安福.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S1:72-73.

[3]叶向东.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30:194+196.

[4]金洁.对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10:147-148+151.

[5]贾克俭.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1+73.

应用型高校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领域,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明显相形见绌,而“博客”的网络辅助教学形式则使高校英语教学课程得以延伸和拓展,更加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沟通,更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实现英语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通过“博客”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传播,提升了高校英语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博客;应用

“博客”这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不断渗透和融合应用于教育领域之中,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这个网络交流工具和平台之下,它可以对内容加以自主地组织和表达,可以进行快速而便捷地交流,它与传统的论坛BBS相较而言,具有更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特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引入“博客”,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极大的帮助,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英语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式学习,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能力。

一、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博客”应用形式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良好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导致学生英语学习交流较少,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的英语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的英语交际性学习。同时,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还较为单一,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作用有限。在信息技术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时,“博客”以其优势特点进入了高校英语教学的视野,通过“博客”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语言知识化解为具体的、网络化、有实例的语言知识,并且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更好地引导学生创建自己的英语学习“博客”,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

1.高校英语教师利用“博客”,发表自己预先准备的教学日志,并以一定的话题为核心,进行英语教学内容分析和结构分析,向学生布置一定的英语学习任务,给予学生适当地辅助。当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博客”這个平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完成情况加以评价。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博客”建构自己的英语教学资料库,并将自己的英语教学资料库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以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如英文经典名著、英语听说技能训练、英语文化背景等,學生可以在教师的明确分类条件下,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相对应的“博客”英语资料库,并在访问之后与教师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内心的疑问和困惑,从而达到良好的英语学习互动效果。

2.学生可以建构自己的英语学习“博客”,可以以时间为轴,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加以全程记录,并随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了解并思考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习文件夹的评价方法、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得出合理的英语学习评价结果。

二、高校英语中“博客”应用的优势分析

1.极大地增加了高校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量,提升了语用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博客”应用在教学之中,使其成为英语听说读写的有效工具,在“博客”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需求下载所需的网络资料,而这些网络中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素材,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博客”制作的过程中,巩固英语词汇、熟悉英语运用语法,从而实现英语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同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还可以链接声音和视频,创设“视频博客”,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有力工具,在这种多媒体的运用模式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运用能力,实现了非实时的半口语化交流。

2.搭设了通畅快捷的语言交流平台

在“博客”进入到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了交互学习理论的实践运用,在这种电子交互网络模式之下,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英语自我观察、认知和学习的调节,创设出了一个更为良好的语言交流平台,营造出英语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氛围,从而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这种开放性的环境之下,全面了解英语学习情况,解决师生互动和交流的矛盾。

3.增进了师生互动和交流

“博客”网络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和互动,在教师提出英语问题和“博客”日志更新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为深入和透彻。

三、“博客”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析

(一)“博客”在高校英语教学准备中的应用

在高校英语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于“博客”,实现对教学的精心设计和计划,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内容。

1.确定英语教学目标

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实现对英语教学的预设以及教学计划的编制,这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教学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性作用。首先,教师要借助于“博客”实现对英语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尝试运用“博客”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其次,还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弹性化设计。要兼顾学生的英语知识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特征,运用“博客”实现弹性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并用明确具体的语言加以描述,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并将其贯穿于高校英语教学整个过程之中,起到统摄的作用。例如,以高校“综合英语教程”的“Suffering to Be Beautiful”中的“Make your own dialogue”为例,对目标的任务设定可以分为两项。

Task One:Jack and Mary are friends。They are eating out in a Chinese restaurant。Use the cues in the text to make a dialogue。

Task Two:Study the following cartoons to find out what is funny about them。Make a story on the basis of the pictures and then tell it to your classmates。Limit your story to approximately one minute。

在这两个任务目标的设定之下,学生要学会对人物的基本描述并进行评价,然后再运用“博客”日志,向小组汇报结果。

2.英语材料的加工处理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形式的英语材料加以合理地加工和处理,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了解并熟悉英语教学材料。高校英语教学材料内涵丰富,大多是英美国家的原版读物,具有极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2)加工处理英语教学材料。教师要运用“博客”铺设英语新旧知识的链接,通过“博客”对资料的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新旧英语知识的“过渡性材料”,并在较大的程度上减缓新英语知识的“坡度”,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的“广度”。另外,教师可以借助于“博客”实现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以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还可以借助于“博客”平台和工具,实现集体备课,共同开发英语教学课件及辅助资料,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英语教学目标。(3)选择适宜的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基于“博客”的高校英语教学,教师要选择适当的交互模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可以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交互模式和活动之中,从而使教学效果更为持久和有效。这些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包括: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滚动管理及分层教学组织形式、课程类型教学组织形式等。

(二)“博客”在高校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博客”的高校英语教学实施阶段,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教学。

1.自主探究教学策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基于“博客”,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开展英语探究式的教学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将教学内容发布在“博客”平台上,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选择网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例如,在大学英语Lesson Seven的Text A “Mandela’s Garden”一课中,教师可以预先采用“博客”,展示出生动的公园景区的视频图片,学生在感觉到熟悉的场景之后,可以快速地融入到学习探究过程中。

2.问题引领下的协同式学习策略。在高校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英语学习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学生在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形成终身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博客”介绍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从视频“博客”的角度,展现出不同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日庆典、民俗文化等,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并进入到对问题的协同合作学习之中。例如,在大学英语Leesson Three的Text B “The Son from America”一课中,就可以运用“博客”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进入到协同合作学习过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扭转原有的单一化的英语教学手段和方式,引入先进的、网络化的“博客”教学工具和平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博客”的平台上,实现英语知识的交互式教学和主动探究式学习。“博客”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语言学习的纽带和桥梁,借助于“博客”平台工具,可以全面转变高校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融入更为生动、更为直观的英语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戈. 从大学英语听说视角看任务型教学与自主型学习[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王景芳. 网络博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张小斌. 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评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4]王林海,杨玉李. 博客技术手段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

[5]魏小芹. 論博客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责任編辑钟嘉仪)

应用型高校体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数学作为基础科目,尤其受重视。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应用型高校要在它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大学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但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实行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问题值得去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大学数学 改革

应用型高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将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切教学目标。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当中,大学数学属于基础科目,一般情况下,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其它重要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大学数学。因此,教好大学数学对于培养较强能力的学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高校要在它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大学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大学数学的学习与其它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一、应用型高校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不明确

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而且也要学习各种专业课程。大学数学的抽象性及逻辑性比较强、内容比较多。刚从中学踏进大学校门的的大学生来说,这样思维的转变未免太难,一时适应不了大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且,在整个大学数学系统中,有大量的数学知识点以及定理、数学公式和练习题等。教师总是过于强调数学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和工具,而忽略了如何把在大学数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大学数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案例问题的用途。教学要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以适度和够用为原则。所以,对目前来说,应用型高校没有彻底从学术型高等院校的形式转型过来,大学数学的教学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欠缺更多的考虑。

(二)师资力量一般

现今,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教师由于缺乏专业背景,他们对学习专业课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其程度有何要求,如何将数学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心里没底。老教师已習惯了在学术型高等院校授课的方式,在应用型高校中讲授大学数学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从概念开始到定理的严谨的叙述和定理的证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少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近年来,应用型高校招来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虽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创新的能力,但他们没有响应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只关注于大学数学的理论内容和数学的创新性,而忽略了大学数学和专业课知识的相关性。刚毕业的年轻的教师,抓不住学生的心理,有时候和学生沟通不好,这导致教学的效果。且一个班级的同学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以同一标准去要求的话,基础不好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慢慢就放弃大学数学的学习,从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粉笔加黑板,教师按照书本的内容,枯燥无味的讲授数学的理论知识,从定义讲到定理的证明再到例子、课后练习题,一味地灌输。这种“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大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灌输式教学和单一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数学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意来上课。虽然来上课,玩儿手机或互相聊天来打发时间,不听讲课堂内容。方法、方式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方式转变的程度就是发展的速度。更新方法方式,是数学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教学的方法方式的陈旧老化,一定会造成数学课堂教学的因循守旧、默守陈规。我们应当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数学教学的陈旧方法的束缚。

二、应用型高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有效措施

(一)明确教学理念

应用型高校和研究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是不同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时,首先应该制定高校自己发展的目标、专业规划建设。应用型高校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大学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的目标是大学数学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务。

同时,按照学生所学专业方向和学生整体基础,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大学数学教材或者根据多年的基础,数学组的老师们可以自己编写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数学教材。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应该因材施教,应用型高校要培养的是应用技术性高端人才,所以大学数学的内容和讲授也要适合这一根本目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根据本学校的特色及专业的需求,引进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以带动学生为主,尽量找机会带学生出去实习和参加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可以从实践中累积经验,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可以更快的进入角色。应用型高校大学数学教师应当提高自己,善于和学生沟通,从心理上引导学生大学数学应该怎么去学习,讲清楚和专业课的紧密联系体现在哪里,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大学数学的用处。课下多和专业课老师探讨,如何让大学数学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教育界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学数学的教学方面,可以采取分层次自主选课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跟不上老师讲课的内容而自暴自弃,放弃数学的现象。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业的特色性,选用适合他们的难度的内容和讲授方法。这样,可以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大学数学教育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等竞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结语

本文先分析了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大學数学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了应对每个存在的问题的措施。通过这些教学方面的改革,应用型高等院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更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凤琪.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某些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09-110.

[2]聂普焱.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12-14.

[3]赵海青.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1):98-100.

[4]杨渭清.论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4):712-715.

[5]邓东皋.数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环境法益环境法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课德育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