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

2023-09-17

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物体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

二、活动准备:

小兔、小猫、小鸡、胖猪的图片、各种颜色的图形卡、一座房子、幼儿操作卡、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发现规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气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规律师: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买来了许多气球、旗子和水果,调皮的小兔把它们摆放的很漂亮

①以1面红色,1面黄色重复排列的组图(彩旗) ②以2个蓝色,2个绿色重复排列的组图(气球) 小结:它们两样东西摆放的不一样,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像这样两个以上物体依次不断重复排列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③小兔请小朋友们吃水果水果的摆放让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从颜色、数量去发现

小结: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两组的也不一样,颜色和数量的规律都不一样。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小兔邀请三个朋友来家作客,他们各走一条路来小兔家,让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列规律。

小猫的路:红、黄、红、黄、红、黄小鸡的路:

胖猫的路:1 2 3 1 2 3 1 2 3老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路铺的石块不一样,有颜色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有数字的规律

3、请幼儿来帮忙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

老师小结:小朋友非常棒,动物们高兴的去小兔的新家。

4、幼儿操作师:小兔来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没有,动动脑筋,看谁最聪明哦幼儿操作老师小结

四、活动结束

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反思:导入这一块出乎我的预测,课前我以为学生会回答因为老师做的动作是有规律的,所以学习起来比较简单,,这样就很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可是,他们只用了有顺序来形容,这里就花的时间多一些了。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反思:认识规律是这个环节我讲了3个例题。例

1、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例

2、例3是简单的图形变化而引出数字变化的规律。基于这两部分内容比较接近,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在教学过程,我主要是让学生先观察,再找规律,说规律的这样一个过程。例题的讲解中我积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地找出不同的规律,比如:例2教学,我先让学生从物体上看,有没有变化?除了物体变化的规律,还有没有其他规律,从而引出简单的数字规律。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这个环节因为多媒体产生了色差,以至于学生看到的和预设的不一样,也就导致了学生回答的结果和多媒体出示的结果不相符,有一些混乱。而且上课是在多媒体教室,教室比较大,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比较小,以至于我不停的重复学生的回答。

三、巩固练习

【反思:巩固练习学生基本掌握的比较好,有少数几个学生看到了数字的规律,忽略了图形的,给予了及时的引导!而且最后一个开放式的练习,创造规律,我认为设计的比较好,给予了学生充分动脑思考的时间,激发了他们比较强的学习和创造的兴趣。这一块完成的比较好。但是我却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应该沿着捉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本上动手涂一涂,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本上涂一涂,课前我也想尝试这样做,但是又担心学生一打开课本后,我不能及时收回来,影响到下环节的教学,也许这是我平时在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的不到位表现吧。

四、生活中的规律

【反思:生活中规律我原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让学生好好的表现一下自己的发现能力,让学生觉得自己有成就感的。但是,我还是在时间上犯了错误,由于前面的例题讲得内容多了,到了这个环节,发现时间来不及了,于是我只让学生寻找我给的图片中的规律,没有让他们到生活中自己寻找发现,没有给学生留太多充分的时间,就一带而过,甚至很急得去提醒学生,只让学生明白是有规律但没有让学生去发现有什么样规律。这部分的内容把握不好,以后还得努力。

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1 点的投影

在“点的投影”这一节中,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是重点和难点。在点的投影展开图中, 三面投影与4 5°角斜线的交点的连线组成一个长方形。我总结几句话:“展开三面点投影, 各点连线成方形, 横边平行X轴, 竖边与Z轴平行”。另外, 点的三面投影也反映了“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 X、Y、Z坐标对应于物体的长、宽、高度方向的尺寸, 并且分别在H、V, H、W, V、W中反映。在讲课时, 我让同学们记忆:“H、V面长对正 (X相等) , H、W面宽相等, (Y相等) , V、W面高平齐 (Z相等) , 三等关系要记清”。这样, 点的投影规律同样也统一于“三等”规律, 学生对点的投影规律理解的就比较好。

2 直线的投影

各种位置的直线有二类七种。第一类是一般位置直线。概念是:“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简为“三斜”。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 (类似性) , 其三面投影为倾斜于投影轴的缩短了的三条斜线, 即“三 (斜) 线”。对画图和读图, 一般位置的直线的三面投影都是“三 (斜) 线”。第二类是特殊位置直线, 包括投影面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各有三种。

2.1 投影面的平行线

其概念是:“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对其他两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 可简化为“一平两斜”。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 其三面投影也为“三线”。但这“三线”与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三线”有所不同。这“三线”的特点为“一斜两平”:一条倾斜于投影轴, 反映实长;另两条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即反映实长的斜线所在的平面包含的两根投影轴) , 为缩短了的类似形。若只考虑投影为“两平”线的投影, 按照水平线、正平线、侧平线和H、V、W面的顺序, 把其投影放在一起, 即:“—、—、—、︱、︱、︱”。综合以上分析, 作出小结: (1) 画图时, 投影面的平行线的投影为“一斜两平”的“三线”。读图时, 如果直线的三面投影为“三线”且“一斜两平”则该直线空间必为投影面的平行线。 (2) “一斜两平”的“三线”中斜线在哪个投影面, 即为平行于那个投影面的平行线。

2.2 投影面的垂直线

其概念是:“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和其他两个投影面平行的直线, ”可简化为“一垂两平”, 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 其三面投影为“一点两线”。“一点两线”中的“两线”反映实长, 分别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即投影为点所在的平面包含的两根投影轴) 。即:“一点两 (垂) 线”。若只考虑投影为“两 (垂) 线”的投影, 按照铅垂线、正垂线、侧垂线和H、V、W面的顺序, 把其投影放在一起, 即:“︱、︱、︱、—、—、—、”, 与投影面的平行线正好相反。小结: (1) 画图时, 投影面的垂直线的三面投影为“一点两 (垂) 线”。读图时, 如果直线的三面投影为“一点两 (垂) 线”, 则该直线空间必为投影面的垂直线。 (2) “一点两 (垂) 线”中的“点”在哪个投影面, 即为垂直于那个投影面的垂直线。

3 平面的投影

各种位置的平面也有二类七种。第一类是一般位置平面。概念是:“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 简为“三斜”, 则它的三面投影为“三 (小) 面” (三个缩小了的类似形) 。画图和读图时, 三面投影均为“三 (小) 面”。第二类是特殊位置平面, 包括投影面平行面和垂直面, 也各有三种。

3.1 投影面的平行面

其概念是:“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垂直于其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简为“一平两垂”, 根据平面的投影特性, 其三面投影为“一面两线”。“一面”反映实形, “两线”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即反映实形的面所在的平面包含的两根投影轴) 。若只考虑投影为“两线”的投影, 按照水平面、正平面、侧平面和H、V、W面的顺序, 其投影为:“—、—、—、︱、︱、︱”, 同投影面的平行线。小结: (1) 画图时, 投影面的平行面的投影为“一面两线”。读图时, 如果平面的三面投影为“一面两线”则该直线空间必为投影面的平行面。 (2) “一面两线”的“一面”在哪个投影面, 即为平行于那个投影面的平行面。

3.2 投影面的垂直面

其概念是:“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对其他两个投影面倾斜的平面, ”简为“一垂两斜”, 根据平面的投影特性, 三面投影为“一线两面”。此“一线两面”中的“一线”倾斜于投影轴, 即为“一 (斜) 线”, “两面”为缩小了的类似形既“两 (小) 面”。小结:画图时, 投影面的垂直面的投影为“一 (斜) 线两 (小) 面”。读图时, 若空间某一平面的三面投影为“一线两面”, 则该空间平面必为投影面的垂直面, 直线在哪个投影面, 该平面空间即为垂直于那个投影面的垂直面。

由于直线的投影和平面的投影特性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我把这些特点和记忆技巧列表进行归纳, 如图表所示。对于该表, 由于前面已作了详细的讲解、分析和小结, 同学们对此表能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通过以上点、线、面的投影规律的分析, 总结出概念的特点和规律的记忆技巧, 使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知识和要点的记忆方法。同时分析和理解知识也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 在灵活和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过程中, 使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对《机械制图》点、线、面教学中有关概念和投影规律的分析, 抓着了概念的特点, 找出了规律的记忆技巧, 总结了点、线、面的基本知识和要点的记忆方法,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

关键词:点,直线,平面,投影特点

参考文献

[1] 金大鹰.机械制图 (中等职业教育非机械类专业规划教材)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8, 6, 2.

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王海玲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如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在小红购买衣服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红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先选衣服,再配裙子”和“先选裙子、再配衣服”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用图形代替实物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衣服件数、裙子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件裙子和2件衣服有2种搭配,所以3件裙子和2件衣服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得较好。

听≤找规律≥课后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王海玲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如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在小红购买衣服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红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先选衣服,再配裙子”和“先选裙子、再配衣服”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用图形代替实物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衣服件数、裙子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件裙子和2件衣服有2种搭配,所以3件裙子和2件衣服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得较好。

听《抽屉原理》课后反思

东于中心校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抽扑克”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教师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我能行的环节里,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4、课堂结构完整无缺。

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

听<分数的意义>课后反思

东于中心校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理解书本的知识。因此,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色的部分,讨论怎么想的,在“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再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单位的概念,理解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在巩固练习时,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充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更好了理解分数的意义。

《找规律》一课教学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晓琴

四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索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规律。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以买3个不同的木偶娃娃配上两顶不同的帽子,研究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为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搭配——图形搭配——建立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例题教学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

一、在买娃娃配帽子的情境中理解“选配”的含义。

二、开展选配活动,交流选配结果。

三、用图形代替实物,反思选配过程,感受图形的优点。

四、小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要有条理地思考,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王海玲老师灵活地运用了教材,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将本节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 ,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本节课主要有2次活动。第一次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用纸片试着摆一摆、找一找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组内交流,指名汇报,互动评价,重点在让学生理解怎样找能有条理有顺序,以及解决搭配的两种策略。第二次活动,用符号代替实物,用连线代替摆放,帮助学生向抽象思维过渡。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要重点突出生活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此外,还可以从搭配的结果反向思考两种不同事物数量的可能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东高白学校 张秀峰

本学期,我的实验课题仍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对自己的工作做简单的总结。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众数时,当学生发现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代表一组数的一般水平时,提出用什么数代表呢?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潜能。

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体验自学的乐趣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外,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自学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学习的方法,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三、 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学生通过折、剪、摆等方法,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学,抓好学生的自学,适当地进行学法指导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学能力尚弱,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适当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交给学生一些读课本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读课本或读懂课本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例题教学中,教给了学生的阅读例题的“准备题”、“旁注”、“插图”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帮助学生在自学课本时利用这些辅助材料来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五、将自习课的大量时间留给学生,逐步向“无师”自习迈进。

学生毕竟还小,让自己安排学习还存在困难,因此,课始老师先布置好任务,然后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完成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全面的完成任务。

虽然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初步意识,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总觉得学生之间有了依赖思想,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总在重复别人的现成结论。对此,在今后的时间中需不断地改进。

参加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东高白学校

张晓琴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将参加本学期教研研讨活动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坚持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二、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研讨中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课后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每次活动中,都注重课后反思,听课后反思,教后反思,既要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又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对具体问题阐述解决的办法。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也都进行反思,但对于反思的内容不具体,反思不够深刻。今后要加强课后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记录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加强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

2008~2009第二学期教研活动小结

东高白学校

张秀峰

本学期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交流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以后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在我们这个小组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小组每个成员都是那么的优秀,在一线教师队伍中都是出类拔萃的教师,和这么多优秀教师在一起交流、学习,我真的感觉到幸福!

通过组长陈老师精心的组织我们本学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集中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每一次活动都能使我有很大的收获,例如集中听课评课这一活动,在评课中听到了那么多老师精彩的评价和好的建议 ,对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每次评课最后的精彩总结,真是画龙点睛,使我对每一节课都有了清晰的认识,课中好的地方是我以后值得借鉴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我们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利用这一时机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各自的教学想法和各自的先进经验,并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好的教学题目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共享,把自己教学中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在这样的交流和探讨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开阔了,教学中的疑难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王海玲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如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在小红购买衣服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红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先选衣服,再配裙子”和“先选裙子、再配衣服”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用图形代替实物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衣服件数、裙子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件裙子和2件衣服有2种搭配,所以3件裙子和2件衣服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得较好。

听≤找规律≥课后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王海玲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首先,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如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在小红购买衣服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红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先选衣服,再配裙子”和“先选裙子、再配衣服”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用图形代替实物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衣服件数、裙子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件衣服和3件裙子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件裙子和2件衣服有2种搭配,所以3件裙子和2件衣服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得较好。

听《抽屉原理》课后反思

东于中心校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抽扑克”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教师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我能行的环节里,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4、课堂结构完整无缺。

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

听<分数的意义>课后反思

东于中心校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秀峰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理解书本的知识。因此,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色的部分,讨论怎么想的,在“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再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单位的概念,理解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在巩固练习时,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充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更好了理解分数的意义。

《找规律》一课教学反思 东高白学校教师 张晓琴

四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索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规律。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以买3个不同的木偶娃娃配上两顶不同的帽子,研究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为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搭配——图形搭配——建立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例题教学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

一、在买娃娃配帽子的情境中理解“选配”的含义。

二、开展选配活动,交流选配结果。

三、用图形代替实物,反思选配过程,感受图形的优点。

四、小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要有条理地思考,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王海玲老师灵活地运用了教材,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将本节要学的内容贯穿始终,自然、流畅,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例题时,明确题意后,让每位学生动手配一配,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然后指名在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有条理、有顺序的搭配,能很快很方便的知道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整个过程 ,教师完全是个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个机械的传授者。包括后面的建立数量关系、“想想做做”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能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在情感上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本节课主要有2次活动。第一次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用纸片试着摆一摆、找一找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组内交流,指名汇报,互动评价,重点在让学生理解怎样找能有条理有顺序,以及解决搭配的两种策略。第二次活动,用符号代替实物,用连线代替摆放,帮助学生向抽象思维过渡。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要重点突出生活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此外,还可以从搭配的结果反向思考两种不同事物数量的可能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东高白学校 张秀峰

本学期,我的实验课题仍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对自己的工作做简单的总结。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众数时,当学生发现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代表一组数的一般水平时,提出用什么数代表呢?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潜能。

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体验自学的乐趣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外,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自学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学习的方法,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三、 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学生通过折、剪、摆等方法,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学,抓好学生的自学,适当地进行学法指导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学能力尚弱,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适当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交给学生一些读课本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读课本或读懂课本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例题教学中,教给了学生的阅读例题的“准备题”、“旁注”、“插图”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帮助学生在自学课本时利用这些辅助材料来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五、将自习课的大量时间留给学生,逐步向“无师”自习迈进。

学生毕竟还小,让自己安排学习还存在困难,因此,课始老师先布置好任务,然后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完成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全面的完成任务。

虽然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初步意识,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总觉得学生之间有了依赖思想,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总在重复别人的现成结论。对此,在今后的时间中需不断地改进。

参加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东高白学校

张晓琴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将参加本学期教研研讨活动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坚持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二、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研讨中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课后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每次活动中,都注重课后反思,听课后反思,教后反思,既要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又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对具体问题阐述解决的办法。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也都进行反思,但对于反思的内容不具体,反思不够深刻。今后要加强课后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记录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加强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

2008~2009第二学期教研活动小结

东高白学校

张秀峰

本学期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交流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以后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在我们这个小组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小组每个成员都是那么的优秀,在一线教师队伍中都是出类拔萃的教师,和这么多优秀教师在一起交流、学习,我真的感觉到幸福!

通过组长陈老师精心的组织我们本学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集中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每一次活动都能使我有很大的收获,例如集中听课评课这一活动,在评课中听到了那么多老师精彩的评价和好的建议 ,对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每次评课最后的精彩总结,真是画龙点睛,使我对每一节课都有了清晰的认识,课中好的地方是我以后值得借鉴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我们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利用这一时机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各自的教学想法和各自的先进经验,并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好的教学题目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共享,把自己教学中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在这样的交流和探讨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开阔了,教学中的疑难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杨文彦)中秋节将至,又是一年送礼收礼的高峰期,各大城市拥堵的交通,似乎描绘着送礼者的忙碌。为何打击多年的公款送礼之风,在严打的同时不见消退,却越潜越深?八项规定出台后,今年送礼之风能否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遏制公款送礼,应从哪里找根子,对症下药呢?

公家送礼自收“红包” 公款送礼潜伏很深

公款送礼,按常规思维,是下级单位到上级部门“意思”一下。然而事实没那么简单,不少人拿着公家的钱拉私人关系,为自己跑官要官增加砝码。 “主管单位的领导心知肚明,他们不但知道这钱是公家的,更知道送礼的发票不会注明是给谁送的礼,还明白这些送上门的好处是为了什么,只是彼此心照不宣。”一位曾经为竞选副处级岗位、公款请客送礼的干部如是说。而这位干部最后却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除了为自己跑官,还有为自己谋利的。某单位曾经来了一位非常会“来事”的领导,过节前让后勤准备几十份礼金,分别是上级单位领导每份5000元,地方单位领导正职3000元,副职2000元„„如此一来,仅礼金一项,单位就要花掉数十万元,还美其名曰“拥政爱民”。据了解,每年这笔钱真正送到贫困人家的,仅有一二户,且每户不超过400元而已。对内“开源节流”,对外“广施礼金”。有人说,这领导是不是脑子进水啦?凭什么把自家的钱送给别人花。有人点拨道:送出去的是公家礼金,收回来的是自家 “红包”。

赤裸的私欲,是如何通过财政与审计之关,瞒天过海、披上合法外衣的?一些礼品商店为了经营收益,凡购买的物品均可以出具“礼品”、“食品”发票,且品名、数量甚至金额等,均能满足顾客要求。更有甚者,将发票撕给顾客,让顾客随意填。有的商家主动热情提供“变通”,以达到商家与顾客的“双赢”。

此外,还有一些礼账混进了工程款。有报道称,某村支书拿出一摞单据对一位包工头说:这些都是村里吃饭、送礼花费的,镇财政所审查严格报不了账。可是为村里办的事,总不能我们几个掏钱呀。商量之后,这笔款只有加到工程里了。包工头自知没有回旋余地:不答应的话,别说今后村里的工程接不到,就是眼下结账恐怕也麻烦。只好按照村支书的意思,将工程款和那摞单据加在一起,出具了收据。村支书当场将那摞单据烧掉,结清了工程款。此后,村里每年的工程都交给这位包工头做,修桥补路、学校扩建、村办公室翻修等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公款开销也就“顺便”随着工程出账报销了。

不仅如此,会送礼的人也成了香饽饽,被视为人才。每逢过节,小王都忙得焦头烂额,这也是他最能施展“才华”的时候。因为这会送礼的“一技之长”,他总能为领导分忧解难,替领导抵挡了很多棘手之事。他所在的乡镇不仅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而且有些领导还提拔重用。他自豪地说,鉴于他的才干,他一时半会儿内退不了。

中央三令五申 刹“四风” 公款送礼受到遏制

多年来,公款送礼逐渐成为了官场的潜规则,甚至有不断滋生蔓延、弃暗投明之势。尽管往年每逢节假日,从中央到地方也会出台一系列禁令,但公款送礼的歪风仍旧屡刹不止,似有越吹越大之嫌。

十八大以后,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要求,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规定出台后,从去年春节的效果来看,不少人觉得公款送礼、公款吃喝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有很多人在节俭的同时观望着,这股风清气正的廉洁之风,是吹吹即停,还是动真格要一吹到底。

如今,中秋节、国庆节将要来临,又是一个花费公款的节点。近日,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重大节日期间,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要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秋节、国庆节。

9月3日,中共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通知要求节日期间,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等,对出现的问题敢抓敢管,及时提醒、坚决纠正。

高价月饼难觅踪迹 “金银月饼”暗度陈仓

在中央三令五申的倡导下,今年的两节,公款送礼、吃喝之风,又是怎样的? 据人民网对全国1062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对于抓住时间节点围堵不正之风的做法表示支持;近四成受访者认为,公款送礼现象今年两节前仍然有,但会比往年少很多。

据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现场调查发现,虽然和往年一样,月饼专区的显眼位置也摆放了团购月饼的各类广告,但销售人员对记者说:“广告打了很久,月饼也卖了好几周,可今年咨询团购的人以及团购的订单都不多。与去年相比,反差很大。” 记者在一家糕点店遇到一位老人,她抱怨说,“今年用月饼券领个月饼太费劲,跑了好多连锁店都没货。”服务员解释,“今天卖出的月饼礼券相对较少,所以,只能在指定的几家店兑换,不像以前基本每家店都可以。”

月饼的市场需求减少,商家的供应也相应地在缩水。一些知名品牌的月饼供应商业纷纷作出回应,不再发放月饼券或月饼卡;今天月饼抛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华路线,主抓零售,打亲民牌,以一百、二百左右的零售月饼为主。

不仅中秋月饼,就连中秋时节火热上市的大闸蟹等一些礼品也遭遇了寒流,记者身边一位朋友调侃说:“今年可能是中央禁止公款送礼的缘故,大闸蟹的价格降了不少,今年可以把大闸蟹吃个过瘾啦,真是惠民啊。”

虽然明目张胆的少了,但是暗度陈仓者,还是存在。据《新京报》报道,在个别银行和商场,天价“金银月饼”改名为“百宝盒”,而且销量不错。据销售人员说,在他们这儿买“金银月饼”,还能开别的发票,“一般开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礼品,也可以开成十几台打印机。”

所谓“金银月饼”,顾名思义就是用金子和银子做成的“月饼”,价格自然不菲。报道介绍,最轻的一款为50g,零售价2万元;最重的一款是347g,零售价约16万元。这样的“月饼”当然不能吃,平常人也不会买,不过是借了中秋送月饼的机会,“非常规”的一些人来做一些“非常规”的人情往来。

专家:遏制奢侈浪费之风 要在公权力上找问题

遏制奢侈浪费之风,可谓老生常谈,这股不良风气的源头究竟在哪?为何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人冒着各种风险,违法违规,铤而走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MPA中心代主任蔡礼强对人民网记者说,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的行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效很直接,很明显,但不正之风不是一时形成的,八项规定也不可能让不正之风忽然地销声匿迹,这需要对规定进行持续的、长期的落实。八项规定讲究两个长,长期抓,长效化。

中央纪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人民网记者,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并不是一时所为,中央纪委的想法是抓住每一个节日节点、每一个阶段,长期坚持下去。

“仅仅坚持下去还不够,还要找到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的根源”,蔡礼强指出,“其根子就在于公共权力的运行问题。公权力是不是为了公共利益,是不是在运行中做到透明化,是不是真正把权力关在了笼子里,是不是有机制对它进行约束,例如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八项规定落实关键在于公权力的透明化运行和有效的制约。”

就此,中央纪委的工作人员说,中纪委领导的指导思想是在抓住常规检查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那些应付检查,不从根本上改作风的人或单位。一旦发现有违规者,后果严重的要坚决从严处罚,进行全国性通报、违法的依法给予应有的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让厉行节俭、风清气正的作风真正的贯彻落实下去。

虽然上有严厉政策,一些公款吃喝、送礼的规模变小了,隐蔽了,但还是存在着,这是目前无法忽视的客观事实。为什么这些官员要冒着制度制约的风险,冒着舆论监督压力的风险,还在公款送礼?

蔡礼强指出,根子也在于公权力的不当运行。现存的现象说明,想要获得政府配置的资源,如果不送礼,还是不太容易办好的。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地方驻京办不能从根本上取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子在于权力不合理的纵向配置,本来应该由下级政府管理的事情,很多权力却过于集中在中央手里,比如转移性支付的权力、资源配置的权力,项目审批的权力等等。中央政府的核心职责是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的执行。但是,现在一些官员配置资源并不是按正规程序办事,而是看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那些贪污、渎职被判刑的官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上一篇:走进化学实验室范文下一篇:爱岗敬业先进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