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财政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01

预算管理财政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很多发达国家都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在财政赤字、财政支出的管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财政改革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深化改革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一、强化财政预算资金

绩效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财政资金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管理等提供必要的保障,只有稳定的财政资金来源才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要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提升人们的满意度,化解财政风险。

(一)提升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财政资金对保证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相关项目开展之前,要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分析投产比例,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群众满意度。但是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会将过多重点放在预算执行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管理,导致该工作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对原有工作模式进行创新,融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财政资金的使用贯穿预算编制的全过程,保证使用效率与效益。

(二)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的重要体现,要努力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将财政资金用到实处,以免出现贪污腐败、公款私用的问题。绩效管理能够对财政资金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等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资金落实的流程、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公示,彻底解决以往工作中“面子工程”问题,实现了政府投资的透明化、公开化。

(三)避免财政资金闲置

财政资金就是为了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而服务的,要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可闲置。从以往的工作模式来看,预算管理并未遵循精细化原则,包括对项目审批不够细致全面,只关注项目成效,没有做到跟踪监管,反馈渠道不畅通等。导致部分项目资金闲置严重,而另一部分项目资金过于缺乏,分配不够合理。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可及时调整资金的使用方向,促进各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规避了财务风险

传统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对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程度不足,无论是在预算编制还是执行环节,监管不当容易引起贪腐问题,影响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同时也会给有关部门带来财务方面的风险。做好财政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一方面能够改变过去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实现资金、资源的合理分配;更重要的是有关人员能够了解每笔资金的去向和使用途径,减轻财政压力,从源头上规避风险。

二、绩效管理在财政预算资金预算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1.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意识薄弱

财政部门作为重要职能部门之一,承担着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多方面职责,但现阶段财政部门中部分业务人员思想意识较为落后,工作态度不端正,对绩效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势必会影响到工作成效。在项目审批阶段,会依然沿用以往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没有认真评估项目可行性、项目收益的基础上,将项目资金划拨给有报告、有协调的部门,造成大量资金浪费的同时,还会给各级财政机构造成严重的财政压力,使财政预算被动性大大增加。部分财政机构为了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水平,会聘请第三方机构介入进行工作,会让预算经办部门的人员产生抵触心理。

2.一线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熟练

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确保预算能够落到实处,推动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据了解,政府财政部门中的业务人员身份不一,一部分是行政编制,晋升渠道与业务水平脱钩,即使是财务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在几年不进行专业再学习后也会对财政业务知识表现得生疏;一部分是事业编制,事業编制的人员主要的晋升渠道是职称的晋升,但是在职称评聘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业部门中财务人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进入了政府部门后就有了“铁饭碗”,工作态度并不端正,影响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

3.第三方审计绩效评价权威性不足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都在进行内部改革,其职能和工作内容都不断细化,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不规范,势必会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三方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编制报表、税务明细账等,对财政预算资金预算的编制、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等业务掌握不够熟练,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权威性、专业性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绩效评价的工作质量。

(二)财政预算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机制也日趋完善,能够逐步根据财政资金项目来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但是该工作在基层的落实程度并不高,部分偏远地区的财政部门信息较为落后,无法形成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制度化绩效评价指标。不仅如此,粗放式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依然较为普遍,无论是财政资金的收入还是支出,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把抓”的尴尬局面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

(三)工作重心不突出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权责发生制成为了会计核算的基础,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加大了对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视,但是工作重心倾斜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轻执行,重安排轻监督”,这种固化思想仍然没有得到转变,不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只关注项目的成效,没有对执行过程进行管理,或是只是表面上对资金的分配进行安排,但对资金的去向、使用途径等监管力度严重不足,这给政府部门带来了较大风险。

(四)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绩效管理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在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挑刺”,更重要的是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是目前部分财政部门并未制定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或是对该工作的作用认识十分片面;也有部分单位沿用企业绩效管理的相关理念及方式方法,用经济效益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虽然能够树立效益意识,但政府部门开展的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一味地减少民生支出,会是政府最大的“失职”。

(五)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落后

当前全面预算管理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保持反馈渠道畅通,对工作成效进行客观评价,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评价和反馈工作不仅包括反馈速度,同样也涵盖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目前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落后,是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没有建立分级报告机制,导致财政决策没有可参考的依据。不仅如此,绩效考核和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评价之间的联系性不强,同样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绩效管理在财政资金

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管理人员思想认知

想要进一步提升政府内部财务部门的资金与绩效管理水平,有关人员就要转变思想理念,充分意识到资金绩效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财政资金对政府建设、对人民生活、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有关人员在岗位中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了解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和国家政策中的有关内容,可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关于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工作方法,改变传统思想理念。在单位中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类似知识竞赛的活动,或制作宣传手册,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风气,从而显著提升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水平工作质量。此外,可针对在岗职工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其职业道德素质。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以“以人为本”作为主要原则,对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物质奖励或口头表彰,全面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强化政府经营的综合实力。

(二)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领导人员要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地位,并将绩效评价作为重要抓手,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资金的相关需求,使预算编制方案更为科学合理。在预算编制方面,可参考以往的工作计划,设置清晰的预算绩效目标,根据当前项目的开展情况对资金使用方案进行灵活调整,确保资金能够用到实处,以达到预期效果。可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指标,对该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使得绩效目标可衡量、可比较、可评价。以精细化作为主要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将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到位:(1)应为预算编制设置清晰明确的目标,以各部门、项目开展情况为主,适当地增加弹性空间,或制定限额标准,让该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实;(2)预算执行有监控。对预算执行环节进行全程监管,明确每笔资金的去向和使用途径,对大额资金支出提前分析其合理性;(3)预算完成有评价。在预算编制、执行环节完成后,对整体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例如哪一部分资金使用超出预算,哪一部分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不当等;(4)评价结果有反馈。保持反馈渠道畅通,将各部门对预算环节的评价进行收集汇总;(5)反馈结果有应用。在收集到全面的反馈信息后,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从以上多个方面出发,真正意义上实现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对财政预算绩效监督的管理

完善的预算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按照要求执行到位的重要保障,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各方面、各环节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判。在了解预算绩效产生的效应后,得出具有建设意义的结果,从而对政府工作情况、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考核。各部门要形成监督合力,具体可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首先,事前监督。财政资金的划拨要以项目开展情况为主,对项目可行性、资金投入和产出等进行分析,对多个项目方案进行筛选,各牵头部门对设计财政资金对项目制定申报负责制,确定第一责任人。其次,事中监督。对项目开展、预算执行等进行实时追踪,通常来说政府牵头开展的项目任务都较为艰巨,仅依靠一两个单独的部门难以完成。因此要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无障碍交流渠道,當发现某一环节实际投资和预算相差较大时,应及时进行调整。第三,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主要由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等进行,对项目完成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审核。

(四)增强预算执行力度

在预算执行方面,要保证资金能够按照要求落实到位,遵循开源节流和合理支出的原则。首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有关单位内部改革的深化推进,集中支付管理模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在此背景下,做好财政资金支付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有必要,应根据各单位对资金的需求和安排,以及项目建设规模等,科学制定财政资金支出的放款计划,交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其次,资金支付审核。优先支付公共基础建设财政资金,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供保障;随后根据其他项目的合同情况,以及资金申请批复,来综合性决定其余项目财政资金的支付时间和方式。第三,明确资金流向和用途。有关单位可建立资金流向监控和绩效评价机制,详细记录小额项目资金,对其进行汇总;在大额资金支出方面,要做到合理规避风险。第四,分析投入和产出的比例,这是评判财政资金效益的重要标准之一。全面查验原始支付凭证和账目,建立资金追踪审核与放款机制,加强审计部门、财务部门、支付单位等各方的联系。最后,可制定预算项目库机制,明确资金支出的标准、审核程序的流程、预算目标的确定等,安排专职人员对预算项目库进行管控。

(五)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

在财政资金管理中,预算支出的原始凭证种类较多,税务筹划十分复杂,且往往会同时开展多个项目,资金分配、资金管理难度较大,增加了财政资金的风险,这也是预算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业务范围的增加,以及项目建设规模、数量的扩增,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方法,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还很有可能产生误差,造成关键财务数据丢失、错误,不利于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可将财政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在数据收集、整理、处理方面的优势,来取代人工进行操作,从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六)突出预算绩效和预算管理层次性

财政预算管理层次性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将预算绩效指标从横向、纵向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让财政预算工作更具有参考意义和价值。从横向对比来看,主要是将各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可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工作理念及方式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身指标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等。从纵向对比来看,可查看历史数据,包括各项目资金的总支出,以往物资采购时的花费等。以此作为参考标准,让预算编制、执行更为科学。在进行纵横对比时,应确保上下指标之间的兼容性,既要满足指标的独立性特点,又要能够体现出纵横对比的直观效果,为有关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提供保障。

(七)实行绩效评价管理

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关键部分,评价完成后要对结果进行汇总,随后针对预算执行是否到位,来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评估的结果主要表现在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资金投入的产出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水平,是否有进一步投入的可行性等。以绩效完成结果作为主要参考,对绩效评价方案、方式方法等进行完善,通常会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科学设计量化指标。在实施过程中,以单位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为主,在对预算结果评价后,应科学编制预算报告,利用横向、纵向的方式来进行对比。当发现资金预算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时,及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加大内部审计和监管力度,针对如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协商。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预算管理财政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财政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理念不符合科学理财要求,财政支出效率亟待提高,“财政悖论”现象仍然十分突出,预算管理办法不符合预算绩效要求,绩效评价机制有待于全面完善。因此,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从用“整体设计、流程再造、分步实施”推进思路,进一步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财政的支出进行流程再造,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总体框架,改革和完善与科学理财理念相配套的其他制度。

关键词 财政预算 绩效管理 制度构建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国家财政职能得以顺利发挥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绩效管理成效更是直接影响着财政政策成效的重要途径,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特别是在扩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面、评价报告质量提高、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做出深入探讨,“花钱不能跟着感觉走”、“使用财政资金要进行追踪问效”绩效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面开展。但是,也存在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相对完善的理论探索和创新、与其相配套的机制尚未形成、绩效评价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配套机制还不完善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到中国以后,很快便成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会计等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是由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可能会引起利益的重新分配,导致利益既得者对此项政策的实施持有“抗拒”心理,绩效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中的应用仍然是处于相对萌芽状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转变,必须要重视对绩效管理理念文化氛围的重视,要能够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管理方法的一次创新,更是政府治理理念的一次革命再造。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相对完善的系统,需要加强外部监督和内部治理,强化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和追踪问效,要尽可能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措施和激励机制。但是,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仍然缺乏相应配套制度建立,特别是在绩效预算、问责制度、绩效审计、绩效结果应用等方面还缺乏完整的配套制度,阻碍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缺乏科学的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前提性工作。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是否科学合理、总体结构是否科学,都将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由预算目标、财政投入支出指标、产出和结果指标三个部分构成的。但是,在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指标设计过程中,未能结合我国部门财政预算实际工作需要,参考国际经验,只是采用了以财务指标为主要指标、效果指标为辅助指标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完善性。

二、我国财政预算里管理制度构建措施

(一)要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第一,要对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要继续深化我国现行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等相应制度改革和完善,对政府财政支出进行规范管理。第二,要以绩效管理为核心,把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管理全过程,对我国财政预算现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特别是在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中提交相应的绩效目标,在对预算进行执行过程中始终以目标为导向,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的年度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改进重要依据。第三,要以绩效为依据,全面推行中期预算管理,滚动编制政府预算。财政部门要根据各预算单位制定的事业发展规划和部门战略规划来对中期预算进行编制,特别是要结合年度预算,从而使预算单位的战略发展规划、年度预算、年度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对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目标进行深入探索。第四,要引入权责发生制管理理念。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中推广权责发生制,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对财政资金进行配置以及对财政资源进行管理,不断加强政府业绩考核和预算成本计量,确保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可以全面、真实、完整对政府活动成本和绩效进行反映,对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不断提升。第五,要建立财政预算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财政预算评价来源渠道广泛、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信息量较大。因此,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一定要结合“金财工程”,将项目绩效信息融入其中,建立统一、完整、规范的绩效管理基础资料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完整、准确、及时收集和整理财政信息,对政府活动成本准确核算、完整反映,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成效。

(二)改进和完善政府公共活动的评价标准和计量方法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基本都建立了以政策目标为基准的评价指标体系,条住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资金支出控制政策一个分支的思维。对于我国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必须要根据我国财政工作实际,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建立起不同层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要能够对于所有部门都适用的公共指标了,主要是从绩效目标完成程度、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资产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相关方面进行评价;对于不同部门所适应的个性指标,主要是结合项目管理目标和部门职能,针对项目实际、部门行业特点,按照规范程序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和制定评价指标。另外,对于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指标体系,可以参照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三、总结

总之,在对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指标进行制定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听取社会公众和各方面专家意见,避免绩效评价指标对被评估者产生逆向激励效应。财政部门一定 要充分调动各预算单位开展绩效管理,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形成绩效管理文化。要能够通过实践和试点实际,以大量有效样本为基础,按照科学计量方法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价和衡量,不断加快财政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燕,王宇龙.论绩效预算在我国实施的制度约束.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6).

[2]马骏.新绩效预算.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

[3]张维平.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当代财经.2005(2).

[4]韩洁.论超越预算对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5).

[5]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马蔡琛,童晓晴.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广东社会科学.2006(2).

预算管理财政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仍是以财政拨款为主,高等教育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都是由财政拨款进行支撑。因此,财政拨款是整个高等教育良好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经历了近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如政府财政压力大、经费筹措渠道狭窄、不利于提高办学质量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成功经验,从拨款法律保障、拨款模式、教育经费筹集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改革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从1949年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1.“基数加发展”模式

第一个阶段是“基数加发展”模式:1955—1985年。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最早是采用“基数加发展”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下,当年所获得的经费按照前一年该所高校获得的经费为基数,再结合高校当年发展的状况和建设的需要,确定高校当年所获得的经费总额。这种财政拨款模式易于操作、便于管理,保证高校人员的经费开支,保障高校正常运行发展。但是这种拨款模式一方面由于基数是固定的,无法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资金的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基数是以高校往年经费支出为基础,如果高校想获得更多经费只能不断增加支出,这样就不利于高校对办学成本的控制,也不利于高校对经费的合理使用。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财政拨款方面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根据高校经费支出情况调整财政拨款的数额,因此也缺乏对经费支配合理性的调控。

2.“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

第二阶段是“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1986—2002年。1986年原教委、财政部联合出台《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指出:将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实行改革,由原来的拨款模式改为“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综合定额拨款”是基于“定员定额”的核算原理,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生均经费的定额标准和高校在校人数来核定下达[1]。这种拨款模式逐渐扩大了高校对于经费使用的自主權,并且根据各个高校实际情况酌情照顾,明确高校财政拨款的具体依据标准,提高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过程的透明度,并且专项拨款的设立与高校发展实际相结合,确保将拨款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综合定额拨款”是以高校往年支出作为基础,仍旧不能合理地反映出高校当前的办学成本,并且也无法发现高校在历史支出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与“基数”拨款没有太大差异。其次,还容易导致高校为了获取更多拨款,盲目增加招生人数、增加专业设置等情况,与高校当前发展情况严重不符。最后,这种拨款模式对高校办学没有任何激励价值,也无法提高办学水平,更不利于高校持续发展。

3.“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模式

第三阶段是“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模式:2002年至今。从2002年开始,财政部对中央部门的预算核定方式改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这是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要求“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收支不挂钩,支出要透明”[2]。这种模式下将高校财政拨款划分为两部分,“基本支出预算”是用于确保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经费,维持高校正常运转的费用,而“项目支出预算”则是解决高校长远发展规划或者各项活动的费用,两者共同构成当前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核心部分。这种模式将“专项补助”改为 “项目支出预算”,这是我国首次将预算加入到高校财政拨款模式中。由政府审核项目支出预算,可以更好地对高校经费使用进行规范和监管,确保经费使用在阳光下运行。第三阶段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一直延续至今,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主要模式,也为日后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存在的问题

1.财政拨款方式难以体现公平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开始的“基数加发展”到之后的“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这些拨款模式共同反映出拨款模式简单,拨款参照标准单一,拨款依据不是十分合理,缺乏多样性评价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实行计划人数招生,拨款依据也主要由此确定。虽然国家近些年出台了相应政策规范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并且明确提出高校和专业差别也是拨款的依据,但是这些差别并不能准确地区分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等方面产生的办学成本之间的差异。而且对于同一类别的高校通过统一的拨款标准,不合理的情况依旧存在。因为重点高校可以通过申报“专项补助”获得其他高校无法获得的经费,而普通高校只能通过固定的“基本支出预算”获得保障日常教学活动和教师薪酬的经费,这就对一般高校产生了一定的不公平性。

2.拨款机制不利于提高办学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依旧以政府为经费的主要承担者,经费由政府到高校单一拨款,其他渠道筹集到的经费数量相对较少。在我国目前的拨款机制下,政府支付给高校财政拨款经费的数额,主要由该所高校计划招生人数的数量决定。而且一些教学成果的评估工作和高校荣誉的评比也与高校学生人数相关,这就造成高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和校园基础设施规模,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拨款机制仅仅是以学生人数的单一变量为标准,这就更加激发了高校对于扩大招生规模的积极性。虽然一些高校会扩大校区面积,逐步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但是部分高校会忽视一项重要问题,就是增加教师人数和提升教学质量,大规模的扩招会造成高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将有限的教师资源投入到不断扩大的学生规模中,这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质量。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下降必然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这会影响财政投入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3.财政拨款缺少绩效激励因素

现行的财政拨款标准中,仅仅是以学生人数作为拨款标准参数,却忽视拨款制度中多元化评价标准的要求,这也就无法体现多元化评价标准对高校办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是激励高校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财政拨款激励机制会激发高校办学的积极性,促进高校将有限的资源整合全面发展。我国高校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财政的供给能力决定高校获得拨款的数额,这个过程中不存在政府为激励高校发展,增加或者减少拨款的数额。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而高校只是执行政府的各种决策,因此拨款对高校的激励作用并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而且还缺乏财政拨款绩效相关政策,就是将高校办学发展成果与财政拨款数量相挂钩的激励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政府部门利用财政拨款,对高校办学进行监督和指导。

4.政府部门单独拨款缺乏可信度

我国目前的拨款制度都是经费由政府到高校单向流动,拨款机构是完全的政府行政部门,人员也是政府工作人员,整个拨款过程都是由政府直接指导并干预的。换句话说,高校财政拨款受到政府的“领导”,并非高校财政“独立”运行。拨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一种政府“运作”的行为,政府往往代替市场介入各种微观经济操作,所以很容易造成随意性、不公平性、低效性、资源的寻租行为及权力腐化等弊端[1]。拨款过程中缺乏对公众的透明度,一些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拨款,会采取各种手段对拨款机构施加影响,从而使拨款发生严重的不公平。此外,政府对高校财政拨款的整个过程,社会公众和高校参与度较低,社会公众和高校缺少对政府的信任。这也导致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且很难树立政府在整个过程中的威信。

三、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建议

1.加强对拨款模式的法律保障

法律保障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拨款体制的典型特征[3],国家法制建设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是财政拨款的力度已经逐渐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这导致财政拨款与高校发展之间矛盾突出,急需转变财政拨款模式。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营造良好的财政拨款法律法规环境,将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纳入到相关立法计划之中。从法律的角度强化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地位,确保高等教育财政拨款过程中有法可依,使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更有法律依据。

此外,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效果也会受到法制观念薄弱的影响。一些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增加政府对其的关注度,也间接引发高等教育财政风险。因此,增强政府和高校拨款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健康良好的发展,也可以降低高等教育财政风险。

2.改变传统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根据当前世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发展形势,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拨款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拨款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改革方向应是加强绩效评价与拨款的组合,增强拨款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公平与效率[4]。

首先,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标准要构建多元化、多标准参数体系。改变以往仅仅以学生人数为标准的拨款模式,促使拨款标准更加公平合理。其次,建立高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将高校办学成果纳入考核范围,将拨款与评价结果挂钩。通过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对拨款数额进行衡量,适当加大对办学质量较好的高校的拨款力度,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将保障高校办学的基础经费和绩效提高专项经费分开拨付。基础经费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保障,是高校各项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石。两项经费分开拨付可以大大提升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透明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各个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在“阳光下运行”。而且将两项经费分开拨付,可以确保有足够的数额用于科研和专项经费,以保证教育经费的质量和使用率。

3.建立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模式

高等教育发展与政府财政拨款密不可分,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影响高等教育发展,而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多渠道经费筹集模式是一条好的途径。根据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归纳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和一般的发展趋势,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经费来源于多方面,即以财政性拨款为主,多渠道经费筹集为辅的拨款体制。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并结合我国国情,在确保财政拨款为主的前提下,逐步放开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和渠道,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到教育经费中,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的渠道。首先,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模式的建立,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又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近年来,已经有民间资本注入高等教育经费中,现在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民间资本范围,吸纳社会和个人的资金投入。这种模式不仅缓解政府对教育经费的压力,还促使社会和公众对教育事业更加关心和理解。其次,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企业对高校人力、物力、财力的资助,大大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促使其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而企业通过投资高校事业,获得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升企业效益。这种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可以促进企业走进教育领域,了解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适合企业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應用型人才,达到高校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

4.建立高校与政府拨款之间的“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是介于政府和高校之间的第三方拨款机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都是由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各个高校,政府承担拨款机构的角色,而其中具体操作人员都是政府工作人员,整个拨款过程都是官方负责,政府会直接干预高校财政拨款工作,但是这个过程中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拨款过程中缺乏对于社会公众的透明度,这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和高校对拨款过程的信任。这种拨款模式是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拨款而非政府“指导”下的独立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政府部门直接负责的财政拨款模式。根据国外高等教育拨款的成功经验,可以在拨款运行机制上进行探究并创新,在政府和高校之间通过 “中介机构”的加入,经费从政府财政部门拨出到“中介机构”,再由“中介机构”根据拨款标准支付给学校,将拨款标准直接与经费支付数额挂钩,进一步增加拨款过程中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拨款“中介机构 ”应独立于政府和高校,同时还应该隶属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独立的行政范围,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中介机构”的成员应该包括政府官员、教育专家、学者等,其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制订高校整体财政计划,明确各高校使用经费应承担的义务,与评估机构密切配合,将拨款与评估结果挂钩,确保经费使用的效益和效率等[5]。为了确保“中介机构”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对其机构性质、履行职能、机构地位等加以明确规范,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同时加大其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使其接受政府、社会、高校的监督,促使整个拨款过程更加规范与透明。

参考文献:

[1]桑晨燕,曹寸.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不足与建议[J].会计之友,2014(16):112—114.

[2]赵雅琴.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发展及改革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3):11—14.

[3]吴国生.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2008(5):40—43.

[4]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王伟同,张妍彦,陈艳利.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4(60):39—48.

[5]钟云华,胡惠伟.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演变及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68—70.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Financial Appropr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ANG Jing-lun, WEI Cheng-ru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China)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financial appropriation; reform of financial appropriation

(責任编辑:朱岚)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01

收稿日期:2018-12-17

作者简介:王经纶(1993—),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魏成儒(1993—),男,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预算管理财政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政府中的财政预算是国家对政府加强对资金的宏观掌控的重要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政府的只能, 为社会提供服务时的公共需求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帮助国家机器运转、政府只能更好的发挥等一些事宜进行详细的规划, 进而帮助政府的工作更好的落实。会计核算是一种记录政府的财政预算的实施的情况的记录, 该记录中的数据可对财政预算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因此加强政府财政预算及会计核算管理, 是政府提高对自身的管理的必要途径。

2 政府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机构设计配置存在问题, 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素质较低

在政府单位的国库支付中心里面, 其科室的设计和配置不尽合理, 一些科室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职位, 不利于人才的利用, 同时各科室也难以实现部分功能, 导致整个工作的处理效率较低。并且政府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也存在一定缺陷, 一些部门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导致业务流程在进行的过程中不流畅。最后人员的配置结构不合理, 一些科室的工作人员, 职业素质不能达到岗位要求, 或是年龄过大不符合要求等。

2.2 各部门业务分配的职责不清晰, 部门间的联动性较差

政府在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时候, 各个部门难以各司其职, 共同完成对事务的处理, 导致预算的编制难以精确, 为财政支出带来困扰。且在进行资金支付的过程时, 各个部门间难以联合进行事物处理, 通常会有一些部门存在审批流程困难, 导致财政业务的进展被拖缓。最后当财政部门难以解决各个政府部门提出的问题, 并不能及时处理, 导致部门间冲突加深, 影响工作效率。

2.3 信息系统联合性差, 没有顶层设计感

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限制, 导致其他政府无法分享其中的信息, 因此造成财务人员在进行数据整理时, 仍然要自己通过其他方式查找相关资料,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国库管理系统没有将公务卡、总预算会计、会计核算管理等各种相关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仍为得到信息系统帮助, 整个系统体系不合理。

2.4 对政府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的管理的改革不重视

许多政府对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不够重视, 认为只要财政收入相比去年得到提高就完成一年的任务, 其工作使命感没有与政府真正的任务挂钩。此外对政府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管理的改进的影响得不到政府的重视, 使政策得不到整个政府的认可, 导致工作效率仍旧低下。最后资金的计算的覆盖不够全面, 存在一些资金的使用没有纳入管理体系中来。

3 改进政府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管理的策略

3.1 不断地将全责发生在贯彻落实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来

权责发生制可帮助政府更有效的评价处其预算的执行情况, 进而帮助会计核算更加准确。执行权责发生制还可减少如义务教育经费类似的资金拖欠的情况。执行权责发生制, 就是在实质上形成, 政府的实现义务的担保并将本应偿付的债务利息确定为预计负债状态等, 这有效地提高财政预算的执行性, 同时也让财政预算更有可读性, 帮助提高政府财政信息的完整性。

3.2 提高会计核算的执行效率, 并将预算的执行过程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 可对预算执行中的一些小问题的平衡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并且对运算执行的相关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起到积极的作用。且在国库支付中心进行支付中心改革后, 对于总预算的会计核算中对于反映授权支付数量和接受支付计划等问题, 可使用添加对应的应结算资金的方式, 来帮助会计核算的执行。进而在财政部下发各个预算单位的相关信息时, 可使用借记, 一般预算支出的方式进行登记, 并在完成实际的支付过程后, 通过借记国库存款的方式进行登记, 一次来反映在国库存款中的实际下达的计划资金和未进行支付的资金的情况。

3.3 提高预算会计报表体系的完善程度, 同时监理总预算会计报告分析制度的报表体系

对预算的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管理进行改革, 在预算的会计核算的制度的情况下, 提高对预算的执行程度的分析。既通过添加负载表和结余资金使用情况表或会计报告附注表等, 通过一些自行设计添加的表来帮助全面的展示政府的资金的使用情况, 进而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执行度。这也满足公众及相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地想要, 将政府的透明性进一步的提高。

4 结语

通过上文可以了解到, 对政府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管理进行改进, 可帮助政府的资金的核算更高效, 并更好地反映和监督政府对资金等管理。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如审计、金融和统计等提供更科学的数据支持, 也可及时地对各级政府的在面对财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 对帮助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各级政府进行的财政预算时当下我国对资金进行控制的主要方式, 通常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来进行编制并汇总, 且政府进行会计核算的部门通常也时财政部门。一直以来, 我国的财政的会计核算依靠对应的收付实现制。而当下国家在相关会议中出台相应标准, 要求政府的会计核算的基础将从收付实现制慢慢转向权责发生制。因此对政府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进行管理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政府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和分析, 进而研究得出对应的管理改进方案。

关键词:政府,财政预算,会计核算,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丽虹.基于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 (10) .

[2] 赵青, 徐灏.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 2016 (13) .

[3] 徐耀庆.政府预算改革背景下高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7 (6) .

预算管理财政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这是世界财政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 也是政府财政公共管理行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对政府财政支出的控制、缓解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以及改善政府部门的各项管理危机都有显著的作用, 各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和实际情况, 进行各具特色的改革和创新, 我国财政改革也处于发展阶段,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也是我国财政改革长期发展和特色改革的发展动力和目标。

2 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指决策者和执行者为了达到规定目标, 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辅导沟通、绩效效果应用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让个人、团体和部门等完成并超出绩效目标。绩效管理系统首先是应用于公司管理系统, 其良好的管理和考核方式, 让政府部门逐渐认同并应用, 在经过和财政部门实际情况相结合后形成了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系统。

3 完善绩效管理体制

3.1 做好宣传培训, 强化管理认识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 想要有效快速的推动财政绩效管理的改革和发展, 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 要在财政各部门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把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要在开会时重点传达, 让各级工作人员形成绩效管理的总体认识, 要发挥出预算绩效的作用。其次, 注重培训, 深入了解。有关财政部门要不定期地举行有关预算资金绩效的培训, 把整个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流程、绩效目标的设定以及绩效考核的指标进行仔细的培训, 做到深入了解。最后, 各部门要加强沟通, 各部门要不断交流, 针对各部门预算绩效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互帮助, 可以定期具体洽谈交流会, 分享经验, 不断成长和进步。

3.2 强化有力的绩效管理机构

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制度是推进绩效管理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所以就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统一由权威的绩效管理机构, 因为此机构要全面解决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所以该机构工作效率要高。财政部门可以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绩效机构体制, 在政府各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一个独立的机构, 该机构不归于其他部门领导, 直接听命于人大, 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也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在绩效考核时考虑原单位效益, 从而形成利益集团。人大要对该部门直接管理, 直接负责制定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各种方法, 统一制定和实施。人大也应该给予该机构一定的职权, 例如:资料获取、独立取证等一些特许的权利, 可以避免各部门出现混乱的局面, 以此来改变之前各自为政的管理组织模式。

4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 制定有权威性的全国性的法规, 为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提供明文规定。不仅仅要建立法律法规, 也要对各级政府、人大、财政等预算资金的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明文规定, 让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让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工作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更加顺利和高效的运作。

5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的核心和难点, 如何把评价指标设置的更加合理和更具有操作性, 经过各个财政单位的实践, 总结出要根据各项预算资金的不同特点, 指标设置上要忽略数量限制, 而要根据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本原则进行设置, 保证绩效指标设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新西兰的绩效评价设置方法是针对评价指标范围面广品类多问题解决的好的方式, 把所有评价指标在绩效管理中不断分类和归纳, 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数据进行分析和使用。目前财政预算资金的规则, 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主要包括了政府采购支出评价、卫生事业支出评价、支农支出评价以及科学事业支出评价等几个部分组合而成。在对财政预算资金进行合理的划分之后, 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相应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果站在指标的适应性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将每一类指标划分为通用指标、补充指标以及专用指标等。然后在对指标性质明确的基础上, 对各类财政支出评价进行有效的划分。

6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还需要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对于相关的财政局而言, 一定要保证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落实,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应该进一步加大会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研究力度, 从而才能将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明显, 产业化结构也不断优化。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对行政部门的管理理念和制度以及行政部门的工作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直接反映政府的管理水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动人民群众消费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和相对应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财政部门要在高速的发展中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加强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使当地财政绩效管理水平不断上升, 执政为民, 为人民服务, 扎实推进公共服务的公平化和均等化。

关键词:财政局,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优化

参考文献

[1] 翟卫军.浅谈公司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设想[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4) .

[2] 姜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困境及思路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2 (12) .

预算管理财政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一) 核算方面缺乏全面性

财政局对于会计预算管理方面工作的推进, 实际意义上很大的适应了现在经济的格局,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 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 有些会计在财务预算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财务拨款的问题上, 也变得有些复杂, 政府在对一些事件地区进行拨款时, 方式也更为多样化, 企业在投资上也变得形式多样。会计的一些业务水平还保留在原来的发展状态, 不能够高效的解决现在的财务预算, 而且缺乏适应性、普遍性的情况。会计的一些核算手段单一, 而且就适应国家财政问题上, 我国现在的国库资金多采用一些有价证券的形式, 传统的会计素养上只是着重锻炼了对资金支出的核算能力, 却没有对股份、证券的核算实例。

(二) 对财务报告的约束不力

进行财务方面的工作时, 要求对过程进行记录, 总结出一份概括性、准确性高的财务报告。现如今的我国政府在进行预算时, 采用的财务报告形式单一, 这就使得财务状况的实时变化难以被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翻阅这些报告时, 也不能对当下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以往发布的一些财务信息来看, 报告的构造形式简单, 对于一些资产的使用调配情况不够清楚, 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因此, 一些政府高官钻漏洞, 为自己的贪污腐败打了很好地掩护。对财务报告的约束不力, 使得政府的财务状况不够透明, 人民的血汗钱和国家的资产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步。此外, 财政局在对一些企业进行财务调查时, 会计所反映的财务报告如果不够专业, 不够详细就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难以查明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

(三) 政府固定资产核算不完整

财政局直接进行财务管理的对象就是国家, 它需要向人民反映真实的国家财政状况, 需要为国家的一些重要举措提供资金的支持和资金运用的方案。从我国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来看, 固定资产的统计和计算都要清清白白的统计在账面上。原来的会计计算统计方式, 只是将原值计算统计, 却没有经过一些必要的折旧计算, 这就使得账面上记录的数字难以反映实际的损耗情况。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难以被掌握, 就无法透露出行政服务的成本, 固定资产核算不够完整是财政资金缺失监管的关键。

(四) 收付实现具有局限性

从现在财政局会计对于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反映来看, 存在着无法对国有资产和负债情况准确记录的问题, 这样在下一步的预算投入上就难以评估财政风险, 做出合理的方案。会计在进行预算时, 不能将负债情况反映出来, 就会过高地估计支出, 财政收入支配不足, 这样也掩饰了部分的债务信息, 风险状况不能够被大家发现看到, 在下一步的财政报告中就会犯下愚蠢的错误。收支不能成正比, 收付实现具有局限性, 就使得收支评价不够真实有效, 预算缺乏真实可行性。

二、狠抓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财政局在会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相信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成绩。

(一) 与时俱进, 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

为了在新时期内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财务预算工作, 必须要与时俱进, 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首先财政局要树立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和切实夯实工作进展的观念, 财政局作为国家众多部门中具有关键性质的环节, 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 明白自身的职责所在, 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能够触碰的。尤其是财政局的一些工作人员, 例如会计在工作时, 就要做到弄清每一笔账单的明细, 如实的反映财务运转状况。而在一些基础工作的处理上, 财政局要事先设定好会计的基础性工作, 重视并且监督, 在财务工作的纪律上要严抓严打。树立起以增收节支的根本目的, 增强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建议财政局在部门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 每天轮流监督财政的运转状况, 也是会计基础工作设计环节中的关键举措。

(二) 明确预算监督管理内容

为了切实实现会计在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方面的高效真实性, 必须要明确监督管理内容。首先应该明确监督管理的工作与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符合。每个单位一年的年度账单。记账本位币和会计记录是否符合了国际制定的设计要求, 同时也要落实检查各单位每年的实际货币、资金、支出收入和负债的情况, 盘点是否如实上报。其次是要确保会计的预算编制质量, 会计财务预算质量的评判关键就是这份预算编制, 它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也是会计业务内容的体现。只有不断地去完善一份预算编制, 才能够从本质上提升预算管理的质量。正像是现在面临着这样复杂多元的经济环境, 财政局的工作人员更要多方涉猎, 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在收支计划上合理的预算开展后期的项目。

(三)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管理工作能够全面完善的推行的关键在于一份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针对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一是要能够体现出监管力度的强硬, 另一方面是要能够实现会计的全面核算。财政工作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为了使我国的财政状况健康良好, 财政局的会计人员在工作时一定要严于律己, 不被利益诱惑, 不被恶行威胁, 这样工作质量和环境都得到保障, 人民所看到的财务状况才值得被相信。国家明确表明, 任何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此财政局要早早地树立起不能腐败, 不愿意腐败, 不敢腐败的制度牢笼。经济改革的全面推进使我们看到, 要适应现如今的经济形势, 就必须尽快转变会计处理财政状况的方式, 使用适应当下发展状况的预算方式才能够做到全面核算, 不仅仅是收入支出, 还有证券和股份。

(四) 创新会计预算管理方法

为了使得会计在新时期新的经济形势下, 重新与财务管理工作无缝接轨, 必须切实加强财务报账工作。会计们需要多一个事业单位内的经费预算严加管理, 提高自身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核算控制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时时分析财务经营活动, 清楚运转的情况, 在这样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出一份有质量的财务报告。会计本身工作的特殊性, 使其本身不仅具有分析财务状况的业务素养, 还具有一定的监督能力。若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充分发挥会计本身的内控力量, 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监控管理的力度, 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 提高会计预算管理质量

首先增加对财务报告的约束能力, 通过多样的渠道方式完善报告的信息内容, 尽可能地减少漏铜避免差错;其次创新政府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 将股份和证券都计算在内, 准确反映政府实际资产情况;再者要逐渐使得财务公开性的建设走上日程, 使得财务状况公开化和透明化;最后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业务培训, 财政局除了要招募到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不断壮大财务预算管理人才队伍的力量, 还要学会科学的统筹兼顾, 采用一切方法最大程度的提升会计预算管理人员的素养, 让他们多些实践, 实际意义上的处理发生的问题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财政局需要明白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 对于加强会计核算预算的现实意义, 应该逐步重视起会计在此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会计的预算审核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加强, 财政局上下都要树立起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意识, 同时, 自身还要增强监督完善的制度, 完善相关的业务培训, 定期组织素质提升活动。会计工作人员自身也要明确自身工作的特殊性, 以身作则,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 遵法守法, 严加管理, 就可以有效抵制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 防止一些问题的出现。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财政局对于财务预算管理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创新。在财务预算管理中, 会计预算管理起到了主要的力量。现如今的一些会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强会计预算管理的监督和完善, 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财务才能得到有效地保障。本文将主要从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方面的不足和有效推进会计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展开讨论, 只有切实地将这一过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 推动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思考

参考文献

[1] 丁淑云.关于财政局如何加强会计预算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 (5) .

[2] 张科峰.新形势下财政局创新会计预算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业, 2016 (19) .

上一篇:用友T3薪酬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阅读词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