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高校创业教育论文范文

2024-05-03

制约高校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对合肥工业大学在校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大学生生态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模式,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层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李丽鹏(1982-),男,河北临漳人,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科长,讲师;尉德芳(1965-),男,陕西蒲城人,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安徽?合肥?23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HGXJ0150)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音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专门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对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政府颁布的大学生创业系列政策文件和国家领导人讲话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活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多年来,在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具有工科学校特点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和运行模式。为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创业现实状况,本课题组开展了有关创业的专项调查,为学校下一步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2012年5月前在校的大二至大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涵盖全校16个学院,涉及文、理、工、法、经、管等学科,66个本科专业和15个研究生专业。

本次调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二是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三是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和要求;四是前期创业准备和创业意向;五是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障碍和需要;六是创业期望和创业打算。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58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547份,有效率为91.17%。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男生394人,女生153人;本科生486人,研究生61人;文科95人,理工科452人;大二年级253人,大三年级121人,大四年级112人。

二、当前工科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分析

1.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

(1)对自主创业涵义认知程度较高。《辞海》中对创业的定义:“创业,创立基业”。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对创业内涵的理性认知程度较高,23%的学生认为只有开办一个企业(公司)或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才叫创业;只有2%的大学生对创业的内涵不清楚;而73%的大学生都觉得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

(2)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表示认同。在被问及“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时,78.6%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肯定态度,认为创业是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12.2%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7.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需要理性对待;而只有1.8%的大学生不赞成在校生创业。

(3)大学生自主创业动机呈现多元化。对“创业最吸引您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38.4%的学生认为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地成长和发展;26.3%的学生选择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17.6%的学生选择提升自己的能力;8.8%的学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只有3.3%的学生选择了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5.6%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自我价值实现、提升挑战自我、解决就业问题、赚钱是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说明大多数学生创业并不是因为就业压力或就业竞争激烈而选择被迫创业,而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在创业中的体现。

(4)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强烈。在被问及“对创业是否感兴趣”时,68.7%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21.4%的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7.2%的学生选择一般;而只有2.7%的学生选择了不感兴趣。在被问及“是否有创业的打算”时,将近82%的学生表示考虑过,而选择正在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学生有将近2%的比例,可见,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强烈,便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更多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知,而没有具体参与到创业学习和实践中去。

2.我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对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

(1)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认知度不够,必要性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78.5%的学生没有选读过创业教育相关课程;52.7%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37.4%的学生选择了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创业课程和培训,而且都选择了参加过3~5次及5次以上,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说明学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不平衡,在强化创业教育和实践覆盖面,拓展创业教育途径和载体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和信息来源特点鲜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把握创业政策、获取创业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通过互联网,选择的比例达到了68.9%;选择大众传媒和社会宣传的为43.6%;选择通过同学和朋友获知的占37.4%;而选择课堂授课和实践训练的比例较前几项略低,分别为21.5%和17.3%。综上可见,学校应当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创业网,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和创业信息通过网络传达给学生,另外,学生获取的创业知识仍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选择创业实践训练的学生比例不高,说明应当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创业模拟竞赛和创业实践,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

(3)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活动评价较高。在谈到“你对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看法”时,13.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43.5%的学生表示满意;22.7%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18.9%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而仅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满意。在被问及“你了解学校开展了下面哪些工作”时,94.5%的学生知道学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88.1%的学生知道学校“斛兵杯”创业计划大赛;74.6%的学生浏览过合肥工业大学创业网;66.3%的大学生了解学校创业论坛,部分学生还表示参与过;还有21.5%的学生选修过创业指导课程或参加过创业培训。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整体评价较好,对学校的创业服务中心、创业网、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指导课程等主要载体认知程度较高。

(4)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有更高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比例达到了76.5%;表示不清楚的占到了16.4%;而选择基本可以满足的学生比例仅为7.1%。在被问及“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方式,您更倾向于哪几种”时,67.6%的学生选择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和指导;72.7%的大学生选择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而选择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比例只有33.4%。在关于“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应更注重哪些方面”的调查时,78.3%的大学生选择了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69.5%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64%的大学生认为更注重创业案例分析;选择个性化辅导比例的占到了73.7%;而选择创业营销、财务税收、法律等内容的大学生也有55.4%的比例。可见,当前大学生已充分认识到自身创业知识和技能远不能满足创业需要,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创业知识的方式也受到了挑战,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创业者来分享创业体会和经验教训,而对于创业课程的内容学生也有更高的要求,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

3.大学生对创业准备和创业选择的认识

(1)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在被问及“您是否有过除家教以外的兼职经历”时,只有22.8%的学生选择了是,而77.2%的学生没有除家教以外的兼职经历。受访者在被问及“您参加过哪些创业准备活动”时,10.4%的学生选择创业计划大赛;65.3%的学生选择看过创业书籍;选择到企业实习的为56.9%;而求教创业型企业家的比例则仅为14.4%。可见,大学生创业知识、政策把握、经验储备不足,创业实践动手技能缺乏,需要夯实创业前期的基础。

(2)大学生创业领域选择多样。在被问及“您会选择什么领域或行业创业”时,发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领域和行业务实、理性。作为工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专业优势体现明显,36.5%的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或行业,可以缩短创业准备期;由于资金有限,28.4%的学生选择了启动资金少,风险较低的领域或行业;而作为身处科技发展前沿的大学生,13.8%的人选择当今热门的高科技行业或领域;同时还有21.3%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领域。可见,专业、资金、兴趣是影响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行业或领域的主要因素。

(3)大学生创业地点选择合理。在创业地点的选择上,考虑家庭支持因素,22.7%的学生选择毕业回家乡创业;考虑创业市场熟悉程度,32.5%的学生选择留在安徽创业;受创业资讯、创业机会和我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38.6%的学生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创业;而仅有6.2%的学生选择到西部地区创业。综上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地点的选择合理、理性,综合考虑了自身优劣势和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学校需要加大力度引导更多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建功立业。

(4)大学生自主创业时机选择理性。如上所述,将近87%的受访者有创业的意愿,在被问及“您会选择什么时间开始创业”时,6.3%的学生选择在校期间创业;4.5%的学生选择毕业当年;3.7%的没有打算;其余85.5%的学生认为应当毕业后到社会锻炼一段时间,积累足够的资金和创业经验能力以后再进行创业。可见大学生创业意愿虽然强烈,但不盲目,创业时机的选择比较理性,可以避免首次创业的失败。

4.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1)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主客观因素较多。在被问及“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比较重要的因素有哪些”时,76.4%的受访者认为个人的创业知识、创业经验、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主要因素,这个因素是创业者个人的主观因素,也是大学生的自身特质;成功创业也不能忽视客观因素的制约,88.6%的认为创业资金缺乏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39.7%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网薄弱是影响的重要因素;52.4%的学生认为良好的政府创业政策支持,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保障。综上可见,大学生成功创业是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影响因素较多,创业资金成为首要阻碍因素,同时,大学生也希望学校和政府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2)更多机会和选择成为主要干扰因素。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科高校大学生,只要有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都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时国家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扩招,为大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根据我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去向来看,出国深造的比例越来越高,机会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不会再为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创业。综上所述,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成为大学生坚持创业的干扰因素。

三、结论和建议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的主阵地,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要实现成功创业,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国家和政府创业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社会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政府应当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并相继制定和出台了许多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很多政策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具体操作性不强,程序复杂繁琐,所以政府应当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增强政策的操作性,比如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扶持手段、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培训补贴、申办小额创业贷款、税收减免、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

2.强化创业教育和培训,着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首先应当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助推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其次,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出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模式,形成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完整的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整合学校现有创业师资的基础上,从企业、政府聘请一批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就业指导师等兼任创业指导师;第四,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通过举办创业讲座、校友创业报告会、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训练、创业素质拓展、企业实习、职业规划大赛等卓有成效的形式,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构建科学有效的创业融资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创业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首要因素,应当构建一个由政府牵头、高校、企业、社会团体、风险投资和个人等参与的科学有效地创业融资机制,破解大学生创业资金瓶颈。政府应当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并出台更加优惠的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政策,比如安徽省出台的“你贷款,我贴息”政策,得到了创业大学生的欢迎;高校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投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同时高校可以引入社会资金,与企业合作,以创业项目立项合作的资源共享方式筹措大学生创业资金,比如合肥工业大学自2010年3月以来开展的“百千百”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已经与上海杰事杰、工大高科、安徽巨一自动化、合肥中兴继远等十几家企业建立合作,筹措大学生创业资金30多万元;大学生创业初期,希望能够得到风险基金的投入,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政府应当出台政策引导风险基金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

4.加强大学生创业载体建设,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功能

政府和高校应当构建多种层次和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载体,实现大学生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应当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场所、创业实战、校企对接等服务。另外,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创业网络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网络服务平台,如合肥工业大学创业网于2010年5月正式开通。大学生创业能力来源于创业实践,政府和高校应当建设能满足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创业孵化和实习基地,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城市创业园、创业街、企业创业实习基地进行项目孵化,实现创业扶持资源的共享。政府应当建立功能完善的公共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办公场所、创业融资、开业指导、后续跟踪服务等“一条龙”、“一站式”创业服务,形成政府主导、高校支持、社会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机制。

5.大学生应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创业能力

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自身主观因素对成功创业影响较大,所以创业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不断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一是坚定创业信念,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大学生应当增强创业的自觉性、坚韧性、自制力和自我挑战的精神,克服畏难情绪,鼓足勇气,逾越资金、项目、管理等障碍。当遇到挫折时,要吸取经验教训,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而不能一蹶不振。

二是提升创业素质能力。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创业素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财务税收法律知识、人际交往知识等,并着力提升自身团队写作意识、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实践实训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三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具有创业者所必需的冒险精神、抗挫能力、自信心、团队意识、独立性、果断性等,大学生创业者只要通过适合的方式和途径去磨练自己,就一定能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心智品格。

参考文献:

[1]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1).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张文学,康志勇,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4]陈红.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6).

[5]边杜辉,张京.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的内容及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

[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1.

[7]刘伟.辽宁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0,(4).

[8]汪志刚,孙超平.大学生创业动机观察与创业收益代价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9]朱永跃,胡蓓.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责任编辑:孙晴)

制约高校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填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篇 创业教育体系问卷

一、创业教育组织支持

NO.1学校是否有专设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比如创业教育委员会等)? 是( ) 否( )

NO.2不同院系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含课程)的计划和调整?

是( ) 否( )

NO.3创业课程教师代表是否参与创业教育主管机构所做的创业教育(含课程)的计划和调整?

是( ) 否( )

NO.4学校是否允许跨院系选择创业课程? 是( ) 否( )

NO.5为调动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是否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倍加工作量,高薪水,颁发奖励等)?

是( ) 否( )

NO.6学校是否有专门学生创业活动交流中心(比如阅览室,计算机室、咖啡厅等等)?

是( ) 否( )

NO.7学生间是否经常通过论坛系列,讨论会或演讲等方式,进行正式(非正式)的沟通交流?

是( ) 否( )

NO.8学校是否举办创业计划书大赛? 是( ) 否( )

NO.9学校是否资助学生创业社团组织的活动? 是( ) 否( ) NO.10学校是否宣传创业典型? 是( ) 否( )

1 该《调查表》包括两篇:第一篇为“创业教育问卷”,主要为“是否”选择项,在所选选项括号内标记“√”;第二篇为“本校创业教育值得推广的亮点及面临的挑战”,为主观题。

二、创业教育学科课程

NO.11学校是否提供创业学学士学位(或MBA学位)? 是( ) 否( )

NO.12学校是否提供创业的结业证书(不包括KAB项目结业证书)? 是( ) 否( )

NO.13创业课程是否纳入学校学分教育体系?

是( ) 否( )

NO.14学校是否开设“商业计划书”方面的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

是( ) 否( )

NO.15学校是否为本科生开设了多种创业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

是( ) 否( )

NO.16学校是否开设研究生层次的各种创业课程? 是( ) 否( )

NO.17学校是否为学生创业者提供高实践性的短训课程? 是( ) 否( )

三、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NO.18学校是否有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至少2名)? 是( ) 否( )

NO.19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是否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的学习背景? 是( ) 否( )

NO.20大多数师资是否接受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 是( ) 否( )

NO.21一些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是否有创业的背景? 是( ) 否( )

NO.22创业课堂是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客座讲师(或创业人士)? 是( ) 否( )

NO.23客座教师(或创业人士)是否有过(或接受过)“做教师”的经历(或培训)?

是( ) 否( )

NO.24教学中是否常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是( ) 否( ) NO.25教师能否娴熟恰当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是( ) 否( )

NO.26教师是否教授大部分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是( ) 否( )

NO.27教师对教学方法是否有比较良好的同行交流? 是( ) 否( )

NO.28教学中是否小班授课(不超过35人)? 是( ) 否( )

NO.29创业课教室是否可设置成“U”形,便于教学互动? 是( ) 否( )

四、创业教育质量控制

NO30教师本人是否定期对课后教学反馈进行总结? 是( ) 否( )

NO31学校是否(计划)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 是( ) 否( )

NO32学校是否(计划)监控创业教育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是( ) 否( )

NO33学校是否定期向创业老板(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的变化?

是( ) 否( )

NO34学校是否对创业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是( ) 否( )

NO35其他学校是否借鉴过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或做法)? 是( ) 否( )

五、创业教育延展活动

NO.36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是否有机会在中小企业实习实践? 是( ) 否( )

NO.37学校是否有创业教育实习(或实践)基地供学生使用? 是( ) 否( )

NO.38学校是否有学生经营的创业实体活动(比如,投资企业、网络创业)? 是( ) 否( )

NO.39学校与小企业孵化器有联系吗? 是( ) 否( )

NO.40孵化器是否属于学校的一部分? 是( ) 否( )

NO.41学校是否有创业基金(比如,企业天使基金)支持学生创业? 是( ) 否( )

NO.42学校是否利用“创业校友网络”来支持学生创业活动? 是( ) 否( )

NO.43学校是否有创业活动的进行辅导? 是( ) 否( )

NO.44学校是否提供“知识产权”等创业政策的咨询服务? 是( ) 否( )

第二篇:本校创业教育值得推广的亮点及面临的挑战

(列举式简要回答)

制约高校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该文简要介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状和问题,重点阐述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作用,促进贫困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尽早摆脱贫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如今,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高校的教育,这是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增加了贫困学生就业的难度,所以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在学校内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实施的,促使高校为社会培养出一些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贫困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本身具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学生提供创业机会。但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高校并没有贯彻国家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导致有创业理想的学生丧失对创业精神的追求。其次,从目前来看,各高校针对家庭经济条件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仍较小,对这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重视力度远远不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最后,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的资金不够充足,不能满足高校贫困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实现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2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许多高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毕业之后就失业的情况。经研究结果显示,失业的学生多数是贫困学生,这是由于贫困学生的家庭背景无法为学生的求职提供帮助,而且也没有资金支持学生的创业。所以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贫困学生往往存在着对创新创业了解程度不够深入的情况,所以通过接受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贫困学生的创业精神会受到激发,能够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在就业前景不景气的当今社会进行创业。有些贫困学生虽然具备创业的头脑和精神,但是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导致学生的创业理想迟迟得不到实现。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能够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以外,还可以为贫困学生优良的创业想法提供帮助,为其设立专项的支持资金,能够使学生将创业想法顺利落实,促使贫苦学生能够实现脱贫的梦想。创业创业教育不仅对贫困学生个人的发展有所帮助,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经过创新的创业模式,与我国传统的经营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可以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为社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策略分析

3.1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认识

高校应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意识到其对贫困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为贫困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除了需要提升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宣传力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工作对贫困学生发展的作用,从而参与到这一工作中,能够发挥贫困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有利于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高校也可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形式,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顺利落实。地方高校应加大对贫困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在政策、项目立项等方面向贫困生倾斜,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探索,并支持大学生的精准扶贫项目作为创新创业重点支持项目[2]。

3.2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内容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应创新课程教学的模式和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与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增添与企业人才标准相适应的课程。高校还应对课程教材的内容进行审查,对于知识内容陈旧的教材应立即更新,提高教材的质量。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所以高校应适当调整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背景下,高校应对贫困学生重点培养,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高校可以组织贫困学生进行培训,聘请企业内的专家为学生讲解职场知识和技能等,能够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实现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对接。

3.3 构建扶贫脱贫信息平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普及并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高校可以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能够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宣传力度。高校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一个端口,用于构建扶贫脱贫信息平台,高校作为平台信息的发布者,可以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项目等公布在平台上,有意向的贫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填写自己的创新创业信息并反馈给学校,参与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第一时间了解活动的动态。高校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与学校联合企业的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应尽量详细,如招聘职位、薪资待遇、岗位要求、面试时间等,使学生对企业有全方面的了解,便于贫困学生在平台上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和企业,能够促使贫困学生获得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大教育资金支持力度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不仅是在学生创业的前期,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如果资金准备不够充足,一旦资金链断裂,会给贫困学生的创业项目带来巨大的打击。高校应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专项资金制度,不是所有学生的创业项目都能获得资助,高校应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创新程度进行筛选,在专项资金制度中规定有关贫困学生创业项目的创新理念,并且根据创新程度划分出对项目扶持资金的等级,能够使贫困学生开动思维,致力于提升创业项目的创新程度,有利于增加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率。由于高校的资金数量较少,所以高校可以向国家和政府申请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学生实现创业。为了防止教育资金滥用,高校应对贫困学生使用的资金数量和用途进行严格把控,要求学生向学校提供资金使用的具体明细,审查学生创业账目的真实性,有利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内容、构建扶贫脱贫信息平台、加大教育资金支持力度等措施,能够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有利于帮助贫困学生摆脱心理和物质上的贫困。

参考文献

[1] 廉超,裴金平,苏毓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策略研究——以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为视角[J].教育观察,2017,6(3):50-52.

[2] 王翠平,謝少群,熊泳妍,等.精准扶贫理念下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6):100-102.

制约高校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如何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在分别对中美三个典型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创业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对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对比与分析。从中找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业教育;中美高校

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三种代表模式

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历经60余载,规模从小到大,数量从少到多,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日渐成熟,目前可细分为3种主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聚焦模式、磁石模式、辐射模式。

1.1 聚焦模式

其一,聚焦模式是美国目前最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在此种创业教育模式下,所招纳的学生均经过了严苛的甄选,入选后将学生再分拨给管理学院及商学院。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体系是由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同时,学生所在的管理学院与商学院会负责学生生源、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力量培养、创新创业活动等必要的教学环节。聚焦模式的形成有力地保障了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教学。在美国选用“聚焦模式”模式的代表高校有: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伊利诺斯大学等。

1.2 磁石模式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磁石模式”的主打理念是,非商学院学生也能从创业教育中提升创业能力及素养。“磁石模式”下的高校创业教育一般要在管理学院与商学院设立创业教育中心。借助创业教育中心广泛汲取各种的资源及力量,吸纳来自全校各种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不仅能主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亦可依据自身爱好或实际条件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辅修。创业教育的发展轨迹要紧紧依靠管理学院、商学院的教学团队、创业经费、硬件设施等各种条件与力量。学院成立的创业教育中心则主要担负起高校创业教育的规划及实施。斯坦福大学是全球著名的创业型大学,它所采用的创业教育就是“磁石模式”。

1.3 辐射模式

辐射模式属于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的一类,辐射模式倡导学校所有学生均应接受创业教育,同时还要求创业教育的教师应来自不同学院。参加创业教育的不同学院的院长所构成的创业教育委员会是该模式在管理上的重要革新,该委员会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学安排与课后实践。这些学院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开展创业教育,这样就要求各个参与学院共同负责课程设置、教师安排及经费保障等。在輻射模式下,学生的课程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校,使得学生可在全校内最大限度地展开创业活动的共享与交流。

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形式

2.1 第一、第二课堂相融合

在我国第一批高校创业教育试点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均是这种创业教育模式的代表性高校。其中,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该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较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同时,该校将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作为创业教育的第一目标。通过创业教育培育学生敏锐的察觉力、过人的胆识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就业或创业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创业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该校多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适时与适量地提高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权重。除课程教学外,该校还面向广大师生积极举办既实用又有趣的创业教育讲座、多层次的创业计划竞赛等。

2.2 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一般适用于技术创新型的创业教育,该模式在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较突出的理工科院校普遍使用。在我国较先使用此种模式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为大连理工大学,该校通过历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大连理工在创业教学上,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积极革新,能区别对待学生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因材施教。大连理工大学为推动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每年创设近200项创业教育专项基金,积极支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创新与创业的相关活动。

2.3 综合性的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是推崇综合性的创业教育模式的典型高校之一。上海交大将“面上覆盖、点上突破”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宗旨,该校提倡创业教育要使宽泛普及与重点培育相结合,侧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该校为全方位实施创业教育,并于2010年成立了创业学院,由创业学院全面负责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创业教育。一方面,创业学院对在校生讲授《风险资本》《创业案例》《互联网商业模式与创业》等通识创业教育课程,这些通识课程在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独具创业头脑的学生,学院特别根据其未来创业所在领域而进行目的性地培养,例如学院可按专业开设《先进材料产业模式与创业》《生物技术产业模式与创业》等课程。

3 国内外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3.1 创业教育目标的比较

目前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独树一帜,并逐渐承担起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可谓深根固柢,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实施,高校创业教育理念至今未能成熟。中美两国创业教育开展较早的典型高校在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并得到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的创业教育理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虽较晚,但9所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其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理念也正逐步形成。国家也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专门出台了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不断促使高校明确创业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3.2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诸多高校均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所以,一般具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计划,其课程可涉及与创业相关的方方面面。他们擅长借助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开展创业教育。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带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并侧重大学生创业实践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由于高校创业教育在中国尚处于试点阶段,因此创业课程的创建也处于摸索期,且创业课程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而未真正纳入学科体系中。在教学手段上,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侧重理论教学,而在实践与案例等方面涉足较少,创业教育的实用性不高。

3.3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比较

美国高校无一例外均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其中专业对口的科班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占比较大,这部分教师既要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还要讲授创业教育课程与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另外,美国高校不定期邀约担任企业的外部董事且自己有丰富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来校演讲。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一部分高校甚至不能充分满足创业教育的日常教学需求。其一,表现在创业教育师资数量较为匮乏;其二,既拥有高学历、高水平,又具备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较少,较大部分教师是从“半路出家”,还有一部分是在担任常年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中挑选出来的,这部分教师往往在专业水平上不高。

4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的启示

4.1 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作为社会发动机,其作用越来越大。从高校创业教育的角度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而且与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相贴近;从社会视角看,高校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不仅能推动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还能适当缓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进一步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高校应深度推广的创业教育理念,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即创业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快速识别创业机会的“嗅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与创业技巧,令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顺应社会的需要。

4.2 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受美国创业教育的启迪,高校创业教育的传播形式不能仅拘泥于课程形式。当代大学生仅靠课程学习是无法充分掌握创业各项技能的,创业教育应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整个创业教育模式既要学校积极参与和全面支持,还需社会、政府等外界力量不断介入;大学生在充分掌握创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实施上,传统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高校应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基于此,可借鉴美国灵活的课堂教学手段,采用必修加选修及案例教学的方式。即在高校创业教学中恰当采用案例教学,从而可为学生营造较实际的创业环境。另外,必修加选修的课程组合不仅能使学生在必修课中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与要领,而且还可通过含金量较高的选修课获得的大量创业技巧。

4.3 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的必要条件,这不仅要得到学院的支持,还需得到全校其他院系教师的支持。基于美国创业教育的经验,我国应提升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层次。首先,学校的角度出发,巩固本校创业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可扩大创业教育师资选拔来源;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择优选派教师入驻企业做与专业相关的兼职顾问,这样不仅使教师能身临其境地获取管理企业的经历,而且还为企业带来了专业指导。其次,引进专业兼职教师也是提升高校创业教师团队水平的重要路径。例如,高校可招纳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投资、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权威专家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不定期通过创业讲座、演讲及報告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与潜能。

参考文献

[1]黄兆信,赵国靖.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49-53.

[2]刘鹏,李川,陈建.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评论,2016,(1): 78-81.

[3]揭上锋,林亚楠.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以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80-84.

[4]胡超,苌庆辉.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新模式的构建设想——基于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组织的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1):80-85.

[5]刘洋.中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6):135-140.

制约高校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社会就业压力严峻,大学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有效缓解了就业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特别是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不仅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农业高效 创业教育 模式研究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现在众多社会主流媒体,也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3月至今,国家层面已经出台至少30份相关文件促进高校的创业创新工作,各个省市出台的文件数量更多,足以说明“双创”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大学生已然成为“双创”教育中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那么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如何应对“双创”大潮兴起,怎么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呢?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理论基础相对较弱,国家层面实践活动仅限于“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活动,一些高校以报告会、讲座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创业教育,由此可见,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尽管教育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但并未取得良好的进展,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理论性、多样性。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全国农业高校为研究对象,调研全国农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情况,系统进行梳理,以期对农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产生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1 农业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旨在开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创业涵养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及从事某项事业、活动的策划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对大学生新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让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使他们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目前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大都能够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工作,有特色,有亮点。对国内各农业院校的创新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基本上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展开。

1.1 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

当下,各高等院校愈加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并针对各校的具体学情、生情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这一举措在极大限度上为学生后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市场保障。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逐步将创新创业基地投入到使用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代表学校是山东农业大学。他们积极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同时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落实双创育人机制,推动双创工作更好发展;采用多种体制并行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多方位支持。以实践基地为平台,开展活动,举办座谈会,并提供硬件设施,配备指导教师。

1.2 建立专业的创业教育管理组织

为转变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各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创业组织。在21世纪初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先成立了创业培训院校,旨在凭借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优势,通过让学生进行模拟创业,使他们掌握从业所必须的各种技能,进而培育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复合型人才。代表学校是南京农业大学。他们通过成立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创业基金、创业项目训练等多方面进行经费投入;同时实施多种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学中,以此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体系体系进行完善。

1.3 为大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训练方案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于2012年开始投入使用,在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及改变高效教育思维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训练,使其创业意识得到显著的提高,进而培育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代表学校是华中农业大学。他们经过开展思想教育会议、出台相关政策等方式进行体制改革;并对创业教育工作、创业先锋事迹进行后续报道;以新媒体平台宣传创业政策来更新思想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推行三项创业计划,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2 农业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双创”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多方面相互协调、配合。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各高校在执行落地的时候依然有偏差,部分政策难以落实,创业教育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未建立创业教育体系。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基于社会大环境下的影响及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全面,有的仅是开设创业教育类选修课及以文化类讲座,这对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较大的障碍。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不仅学校要根据教师的水平调整課程结构,对课程体系进行修改,使其更科学,同时也要通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程等,从而不断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2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充足

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培训条件,加之任课教师未能深入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不能很好的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此外,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多为学生工作干部,他们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余,致使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建设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教学的发展。

2.3 创业教育模式形式不丰富

现阶段,对创业教育的模式有着不同的表述,如“三三五”、“四位一体”等,这些模式虽取得一些教育效果,但还是停留在对论题表层的分析和阐述上,有的甚至只是对创业教育的几个环节的实施路径,影响创业教育效果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机制尚未完全建成,研究方法也只是进行定性研究,缺乏针对性,泛泛而谈,未能向实证研究靠拢。

2.4 創业教育长效机制不健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必不可少的做法,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不仅仅是从学校迈向社会的关键平台,也是将学生的理论基础转化为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目前,一些大学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停留在建几个孵化中心的层面,运行上缺乏一定创新机制,致使运行结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3 农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3.1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工作通常只注重基础教育,往往忽视了实践训练。随着自主创业模式的出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如何避免重理论轻实践、避免讲授课程过程中的照本宣科,对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同时也应着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3.2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始终坚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创业教育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业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质。

3.3 遵循合作和开放的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局势下,高校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策略,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不仅要学习高校内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应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自主锻炼,了解企业的运营,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与能力。

4 农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路径

4.1 完善创业教育的组织及领导机制

为确保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能顺利开展,学校应成立创业教育专门管理部门,指导、引领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及对政府最新政策进行相关讲解,同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保证二者能有效的融合,此外可开展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业教育,以成功者的亲身实践经验来拓宽学生眼界,以此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4.2 建立适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的成功,创业教学模式的成功,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创业教育工作的展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的创业课程,在传统创业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开设如市场经济学、市场管理、会计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实现创业课程多元化;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创业课程的开展要避免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育,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及第二课堂的具体实践教育,在模拟创业的情景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进行更改,降低理论学习在评价系统中所占的比重,重点衡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此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科学、合理的评价。

4.3 营造和谐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和谐的创业教育氛围不仅有助于创业项目的开展,同时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为此,学校的宣传部门重视舆论的引导,利用学校内的宣传栏及宣传平台对优秀校友事迹进行宣传,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创业,发挥榜样作用,邀请他们回学校作报告,以此来激励学生;教务处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参与创业的同学进行纪律上的约束,鼓励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举办相关的创业竞赛及创业训练项目,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奖励。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螺旋式上升的工程,各部分之间关联密切,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会造成整个体系的崩塌,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需在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不断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只有通过深入系统、科学的发展,方能保证学生创业梦想的实现,从而发挥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在高校“双创”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龙,尹琦.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7):79-81.

[2] 胡莉.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太原:陕西财经大学,2012.

[3] 何独明,滕发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实践通道[J]. 教育探索,2007(7):127-128.

[4] 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9-33.

制约高校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现在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中国面临着高校创业教育难得的机会,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是推动高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国家的应有之义。本文将在分析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汲取有利于学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启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不少问题:人数过少,创业人数不到毕业生人数的1%;创业成功率过低,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能长期坚持下去的很少。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各个方面去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必须加强创业教育。笔者以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阐明创业教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深入分析创业教育的特点,总结创业教育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创业教育工作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路径。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为典型的以培养创业者为导向,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够创造工作岗位的企业为最终归宿的“人才说”;另一种是以百森商学院为代表的“素质说”,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者素质,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的能力。[1]虽然两个美国创业教育的佼佼者创业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两所学校的分析我们能够归纳出一些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 课程设置强调整合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以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为例,斯坦福全力把创业教育和文、理、工相互渗透,鼓励学生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此外还渗透到基础课和综合课程中,在基础课上,注重拓宽基础性课程,减少专业课程,打破专业间人为的壁垒,把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为学生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在综合课程上,大量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等综合性跨学科课程。体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院与业界良性互动”特点的专门创业课程,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了创设一个公司的方方面面,如融资技巧、整合资源、招聘员工、企业规划、商业计划书、法律知识等一系列课程,同时允许不同院系的同学选修,开设综合性跨学科课程。[2]

总地来说,创业教育强调以创业为核心来设置课程,学习的内容涵盖了创业者从创建新企业到经营、管理建立的企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除了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这些都是创业者创业所必备的品质。可见创业教育课程的模式强调整合性的特征,突出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环境的实践能力和面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应变能力。

2. 课外活动丰富多样

在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整个课程体系中,课外活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根据梅伟惠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一书中提到的美国高校创业中心的主要活动有高校内部项目和外延拓展项目两大类,包括了创业计划大赛,实习以及研讨会、讲座、孵化器等15个小类[3]。现主要分析一下和我国高校比较贴近的三类活动:

第一类是创业计划大赛。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这些竞赛性质的创业活动能够很好地将市场的一些运行机制带到校园中,使得创业的精神能够更早地深入学生的心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拿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创业计划竞赛”来说,它是完全由学生发起和组织的,是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商业计划报告。它不是单纯的、个人的、集中在某一专业的学生竞赛,而是以实际技术为背景,跨学科的、优势互补的、团队之间的综合较量。通过比赛选拔有潜力的创业者,帮助这些有潜力的学生争取到广告商、投资商的支持,使学生的项目能够直接在“孵化器”里进行孵化。

第二类是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是学校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创业活动的一个平台,一般学校会在办公场地,设备以及创业的经验方面给出支持。现在美国有220多个企业孵化器和设备来培养新的企业,约有五分之一是由大学主办。其中在美国比较著名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的校园孵化器。一个是孵化器公司,完全致力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另一个是伯克利企业孵化器,它接收不同类型的创业冒险活动。这两个组织使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当地的公司团体。

第三类是创业论坛。一些学校设立了创业论坛,如美国著名的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的“创立人之日”,为校内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创业沙龙交流提供了方便。一些成功创业家参加论坛,与学生座谈交流,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学习他们的创业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3. 师资队伍建设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很多美国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 并担任过或现在仍然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 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创业实践体验主要通过模仿进行,如让教师组成小组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等, 在创业活动中体验创业过程, 积累创业经验。二是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例如Intel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1991年开始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 每年秋季讲授1—2 门课程。[4]兼职教师的讲课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维,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模式介绍

从1947年至今,美国的创业教育经历近7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已经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在美国各个高校有着不同的创业形式,但是总结起来看有两种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聚焦模式和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5]。

1. 聚焦模式

聚焦模式指的是以创业学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发展路径,在这种模式里,所有资源都由商学院或者是管理学院调配,所有的创业教育活动也只限于这些学院中开展,其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以及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者。

聚焦模式实际上是起源于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在1947年2月,迈尔斯教授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第一门MBA课程“小企业管理”,可以说是开创了美国乃至世界高校的先河,同时可以说是开创了聚焦模式的先河。在哈佛大学,创业教育的三大原则是:一是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团队合作和过程意识,使得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始终将团队的合作放在首位;二是通过创新型的文化使得学生们相信他们能够成为创业者,在哈佛,最为著名的就是“案例教学”,它在创业教育的案例中引入了各种类型和各种年龄段的创业者,使得学生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一种认同感;三是通过教育使得学生们坚信创业的成功不仅要靠新颖的灵感,更需要踏实的付出,且同时要具有风险意识和警觉意识。

2. 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

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指的是以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本位的发展路径,主要采用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即创业课程和活动都针对全校的学生开展,这一发展理念将创业作为实践的工具,培养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即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主要由教学活动在哪里展开来进行区别。磁石模式如MTI的斯隆管理学院,招来不同学院的学生,但是教学活动只在本院进行,辐射模式如康奈尔大学,教学活动则是分别在九个不同的学院里展开。表:三种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

1聚焦模式1磁石模式1辐射模式管理机构与职能1由隶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心管理1由隶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心管理1全校范围内成立创业教育委员会,由全体参与学院共同管理资源1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1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1全体参与学院分别负责师资1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1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1全体参与学院分别负责学生1只针对商学院/管理学院学生1针对全校学生1针对全校学生注:此表摘自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P97。

三、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校的启示

近20年来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观念上不够重视,开展范围狭小,创业教育环境不理想,理论研究严重不足,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不成熟,师资队伍经验不足,教学经验和创业实战经验都有欠缺等问题。

1. 更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一毕业面临的选择就是就业、考研、出国,就业的观念是自己需要雇主,寻找一份工作,自己自主创业方面是被动的。现在我国的创业教育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家长甚至一些教师等群体看来,大学毕业应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创业在某种环境下被等同于找不到工作,等同于失业,现在最大的障碍是转变学生家长等群体对就业的观念的改变,让他们明白创业是最高层次的就业。同时努力使学生能够变被动的创业转为主动的创业,激发学生们的创业热情,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总地来说,创业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而不只是一种能力或技能;是一种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选择,而非就业培训、企业家速成。

2. 构建良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有了比较新的创业教育的理念,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来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提升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和理解。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上,要将创业理论的深度、实用性以及操作性结合起来,还要开设与创业紧密相关的工商、税务、法律、财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实施中,首先要处理好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尽量将两者高度融合,特别是将创业教育贯穿到每个具体教学环节中,拓宽基础课程,加强通识教育的力度;其次注意增加综合性课程,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比如文、理、工之间有机结合的课程,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再次还要单独开设一部分创业教育的课程,要抓住独特点,不要面面俱到,侧重点分明,针对性强;最后学校还要多多开设选修课程,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根据学校的特色,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具有创业意识与潜质的学生提供全面而综合的课程,培养其创业素质。

3. 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且内容陈旧。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创业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一定程度的技能培养是很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等创业实践活动,使产生在大学生中的“好点子”、“新思想”、“好想法”真正付诸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和政府能给予大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扶持,积极创办孵化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增值服务。

4. 加强学校创业文化氛围建设

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文化。它不仅指向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而且还需要使大学本身也成为创业型机构。美国高校在转变文化价值取向、鼓励大学教员创业以及保持与工商界的密切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我国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倡导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商业潜能和传统的专业技能、学术研究能力具有同等的价值,鼓励学生创业。其次,高校鼓励大学教师将自身的学术技能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市场化的商品,尤其要鼓励大学教员广泛参与创业活动,甚至创办新公司,将新产品和新程序商业化。再次,校友通过资助创业中心的建立、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参与创业计划大赛,如担任评委或者导师、提供教学案例和思路等途径有效支持创业教育的开展。[6]

5. 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目前专任的创业教育教师还比较缺失,当前创业教育的教师充其量只是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缺乏创业的亲身实践体验,讲起课来难免有一种纸上谈兵之感,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师资是课堂的关键,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于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专职教师而言,不仅要增强他们对创业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鼓励他们到企业当中深入实践,亲自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7]如斯坦福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的教授往往通过参与创业企业的咨询服务、担任创业企业董事等方式,深刻理解创业,从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丰富课堂案例教学,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学校不定期地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并促进本校教师和这些兼职教师的沟通,从而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梁士朋.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启示—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为例 [J]. 医学教育探索,2006(6):493-497

[2]李萌. 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8-10

[3]梅伟惠.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00-111

[4]阎光才.斯坦福的硅谷与硅谷中的斯坦福[J].教育发展研究,2003(9):87-91

[5]陈 丹. 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8

[6]梅伟惠.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2008(5):32

[7]陈桂香,陈古成,孔芳.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2(9):145-148. (责任编辑、校对:张叔宁)

上一篇:经济增长转变思考论文范文下一篇:个体差异物理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