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社团活动总结

2024-05-22

外语社团活动总结(精选9篇)

外语社团活动总结 第1篇

外语社团活动总结

许娇

外语社团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拓展兴趣爱好,增强实践能力,培养个人综合素质为宗旨,以体验语言,热爱语言,发觉语言为美为途径,让青春与激情同在,让奋进与团结同在。本社团共开展活动5次,以日语学习,英文歌曲学唱,和影视欣赏为内容。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初步学习日语假名:假名是学习日语的基础.我利用两次活动时间教授日语的50音图的写法和读法.学生由于本身对日语兴趣较浓,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学习效率很高.2.学习日常问候语: 学会了假名,基本上日语就可以不费力的读出来.我以<<新编标准日本语>>为教材, 精选了较为实用的日常交际用语作为学习内容.学习了问候,道歉,自我介绍,问路.买东西等句型.3学唱外文歌曲: 唱英文歌曲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是一种多方受益的学习辅助手段.它融入了语言学习和娱乐为一体.既可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缓解学习的压力.4.欣赏原声大片: 时下非常流行的一种学习方法是看电影学英语。通过电影能够掌握常用的口语句型,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电影情节非常容易的理解这种句型的适用语境.我精选了几部适合中学生看的励志影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的提升。

外语社团活动总结 第2篇

——外语系“主题团日”活动总结材料

徐高峰

一直以来,很多大学生都感觉“团”的概念似乎已渐渐远离大家,没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团章,会唱团歌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团总支的工作,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颇有难度的挑战。经过几年的积累,不断的实践、观察,结合同学们的反馈信息,我系提出了“主题团日周周开,团建工作月月新”的工作方案。经过一年来的试点、实践直至最后的全面开展,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效,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深有意义的反馈信息。

以下,我将从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的缘由到结果一一向领导做一汇报,还望领导批评指正。

一、突出特色,开创团建新思路

1、“以人为本”理念的突破。党中央一直强调,要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任何工作的始终。何为以人为本?团总支工作贯穿“以人为本”理念又该如何做?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团建工作中该如何运用?这一系列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经过不断的实践,最后得出结论:以人为本在团总支工作的层面上理解就是把上级团委的思想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理念,也就是要融汇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才不会感觉到“团”的概念理他们渐远。

2、突破传统工作的定势思维。很多人都说团建工作具有规律性,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据户不会由多大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的工作显得没有新意,枯燥乏味,没有动力。我系团总支在每一学期末都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以往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我们的工作了解太少,甚至有些同学提出“团总支究竟是干什么的”之类问题。为了走出这个“窘境”,我系团总支决定不再走“我安排、你来做”、“我通知、你执行”的死板路线,而是花大力气在加强团总支与各班级团支部的联系上,只有得到充分的联系于了解,才能让学生知道我们工作的性质与方向,同时,增进相互的了解与沟通,不仅能更好的开展我们团总支的各项活动,还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将我们的工作做出特色、做出风采。

二、汇点聚面,结合实际找出路

1、试点工作的实施。首先在外语系11个团支部中找出2个作为试点单位,同时将学生会也作为试点单位的一个重中之重。这三个试点单位在一个月内由团总支牵头、引导,自主策划、管理、实施1-2“主题团日活动”。团总支定期召集各支部负责人召开会议,一起听取工作汇报,主要了解活动进程、实施方案、活动效果以及同学参与积极性与反馈信息。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出谋划策,不断完善。经过一个月的试点工作,预期效果完成的非常好。各支部的工作做得好,其中一个班级集体去西山提倡环保,另外一个支部在班上组织辩论赛,学生会则在系内开展了“星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与“英语征文大赛”两项活动。

经过这些活动,同学们的回应在不断高涨,有的班主任更是主动

到团总支询问相关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及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对我们工作给与的极大肯定。

2、全面贯彻落实到各团支部。经过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得到很多经验与反馈信息,综合这些,团总支召开班主任会议,将“主题团日活动”提上议程。最后,经党总支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在全系内实施此方案,并将活动效果与影响力纳入班主任考评、先进班级评比中。随后,外语系各团支部激情高涨,活动如雨后春笋。学生会相继举办“体育文化活动月”、“废品DIY大赛”等活动,07级联合举办中秋晚会,08级1班组织春游,08级2班“包饺子”、低年级英语演讲大赛、06级模拟招聘大赛等。

3、学生会与班级团支部紧密联系。我系各班级团支书与班长纳入学生会部长级管理层,参与管理学生会内部事务,以此达到了“同出一宗,汇聚一心”的目的。从而,我系学生会能得以成功举办2008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云南赛区决赛、第四届英语文化节等各类大型比赛。

三、发挥优势,积极进取获成效

1、充分调动各班级团支部的积极性。经过一系列的活动,极大地加强了团总支与班级之间了联系,班级对团总支活动的配合程度也史无前例的高。各班级团支部也已形成“有问题就找团总支”的好习惯,更进一步地将各班级支部与团总支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我系团建基层组织的联系。

2、优化团总支工作效率。由于各班级的高度配合,团总支的各

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而且效果都值得肯定。

浅述外语课堂小组活动的组织 第3篇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课堂上, 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性的灌输, 这种教学行为的依据在于很多外语教师认为学会了语言知识就是掌握了一门语言。然而, 现在的外语教学界在承认外语语言知识重要性的同时, 开始意识到语言知识并不等于语言应用能力;外语教学研究人员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将语言知识应用于语言交际实践活动, 更多地关注外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因此, 现在的外语教学大纲, 无论是大学层次的, 还是中小学层次的, 都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计一些问题、情景或任务让学习者通过外语进行思想交流。因此, 在现在的外语课堂上, 教师都会组织和实施很多的小组活动, 为学习者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进行交流, 培养学习者外语实际应用交际的能力。

二、小组交际活动的优势

外语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成员在没有教师直接的控制和帮助下共同致力于完成一项任务, 它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为活动基础, 以小组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为活动形式, 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目标。在小组活动中, 每个成员都是任务的执行者, 都要对任务的完成承担一定的责任, 不仅从别的成员获取信息, 还为别的成员提供性息, 要具备进行合作式学习的能力。小组交际活动在外语课堂上被广泛采用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 小组活动能调动尽可能多的学习者参与交流活动。面向全班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只能为少数学生提供发言机会, 而其他学习者只能作壁上观。而且, 这种机会往往会被外语能力较好的学习者所垄断。与这种交流活动相比, 小组交际活动可以成倍增加学习者练习语言的时间。

第二, 小组活动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参与交际活动的动力和兴趣。庞继贤、吴薇薇 (2000) 认为, 小组活动有助于减轻学习者参加交际活动的焦虑心理, 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面对教师和整个班级同学发言, 学习者者。但是在小组交际活动中,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在教室里自由巡视, 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 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评估, 找出以后进行纠错工作, 还可以在学困生身上多花一些时间。

第四, 小组活动有助于增加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在小组交际活动中, 学生会有意无意地互相学习。他们会相互纠正错误, 帮助找到所需的字词。当然, 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合作, 他们还会互相学习一些语言以外的知识。

三、组织和实施小组交际活动容易遇到的问题

小组交际活动由于它对语言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被广泛采用。但是, 在小组交际活动的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遇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成功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组交际活动的成功与否。第一, 小组交际活动任务缺乏目的性或驱动性。有些教师在设计和准备小组交际活动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开口, 没有考虑到学生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因此, 学生会对这种为了说而说的交际活动缺乏兴趣和动机。第二, 小组交际活动的讨论话题过于二分化, 把话题的“趣味性”等同于“矛盾性”, 把“讨论”等同于“争论”。第三, 教师越位, 完成本应由学生来完成的某些任务。教师常会为学生提供可能需要的各种信息、观点和论据, 使学生失去了自己寻找材料、形成观点的机会。而实际上小组活动的乐趣在于学生自己提出无可辩驳的观点, 提出栩栩如生的证据或举出见解独到的例子。如果教师越位代替学生完成了这一切, 学生便会失去对小组活动的乐趣。第四, 组织不当。在小组活动中, 教师可能经常会发现学生失控、学生在用母语交谈、活动时间过于冗长、课堂混乱、有些学生不参加, 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由活动组织不当造成的。

四、成功组织和实施小组交际活动的要素

在成功的小组活动中, 学生对任务充满了兴趣, 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对其他成员的观点和见解能表示赞同或否定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并且组织有序, 能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种成功的小组活动依赖于多个要素。我们主要从小组活动任务和小组任务组织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从小组活动任务的角度来看, 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小组活动任务的趣味性。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动机和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所引起的兴趣和快乐。所以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材料和情景可以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或者是富有想象性、具有异国情调。当然教师对此要有适当的控制, 因为太过接近学生生活, 学生可能会觉得无聊;而太过遥远, 学生则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难以理解和把握。

第二, 小组活动任务的目的性。小组活动任务的目的性是驱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它使任务更加有趣味性。这种目的性可以使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做的是解决一个实际的可能与他们相关的问题, 可以使学生对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和细致的挖掘, 并对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赋予小组活动一定的目的性,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提供一个泛泛而谈的话题, 可以避免在活动中学生为了说而说、无法深入的问题。比如说,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在讨论money这个话题时, 曾叫某个班级小组讨论“Is money important to us?Why?”。出现的局面就是学生寥寥数语便无话可说了。但叫另外一个班级学生小组讨论“What’s your month budget?Is there any improvement to be made?”的时候, 学生却讨论得非常热烈。

第三, 小组活动任务的交互性。教师设计小组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加练习语言的机会, 因此, 小组活动任务必须要有开放性, 必须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要避免单打独斗型或封闭型的问题。

第四, 小组活动任务的难度。一般来说, 任务越简单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如果任务太复杂, 教师将不得不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用来解释任务, 学生也很有可能偏离任务主线或产生误解, 甚至产生挫折感。因此, 小组活动任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语言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五, 小组活动任务的结果。在小组活动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得到明确的结果。这样做可以使小组明确要做的事情, 知道任务何时完成,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作出评价和给予反馈。

第六, 小组活动任务对语言练习的实际效用。教师必须牢记, 小组活动的目的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练习机会, 是为语言练习服务的。偏离了这个目的, 小组活动也就丧失了其本身的意义。比方说, 教师组织非常有趣的小组哑剧活动时, 如果哑剧表演耗费大部分的时间, 而用来推测、解释的语言练习时间过少, 那么它对语言练习的实际效用是非常低的。

从小组活动组织的角度来看, 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小组的规模。教师必须根据活动任务确定小组成员的多少, 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人数太多, 会使在较多的成员在讨论中陷入沉默, 得不到足够的发言时间和发言机会。人数太少, 就容易变成单打独斗, 使成员缺少交流机会。

第二, 小组人员的组成。小组活动提倡成员之间的合作, 但简单地把学生放在一组并不能保证合作的成功。小组的组成影响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它必须有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对全班的情况、现状进行研究, 做到心中有数, 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学习水平乃至人际关系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基本上要使各组的学习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每组都要兼顾到强、中、弱的不同水平, 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第三, 小组活动的组织程序。要确保小组活动平稳、有效快乐地进行, 必须考虑到小组活动的组织程序。大致说来, 外语课堂中的小组活动可分为呈现、进行、结束、反馈四步。在呈现阶段, 教师必须给出清晰的指令。学生若一开始不明白他们应做什么将导致时间浪费、班级混乱、练习无效甚至课堂失控现象。在进行阶段, 教师的工作是在各小组间巡视, 进行监控。教师要支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调节学生的参与, 避免有的学生控制讨论而有的学生保持沉默。在结束阶段, 教师要在设置时间限制内把活动引向结束。在原则上, 在学生仍对活动有兴趣或是刚开始感觉无趣时结束它。在反馈阶段, 教师要对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对任务的反馈有许多形式:给出正确答案, 倾听或评价建议, 把观点写在黑板上, 展示小组得出的内容等。教师的主要目标是表达对学生的努力和所得结果的赞赏。

摘要:小组活动是外语课堂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它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语言实践机会有积极的作用而被广大外语教师采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小组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组活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 并从小组活动任务本身和小组活动组织角度探讨了如何组织和实施成功的外语课堂小组活动。

关键词:外语课堂,小组活动,组织

参考文献

[1]Penny Ur.Discussion that Work[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2]庞继贤, 昊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6) .

[3]郑桂红.对任务教学法的一次课堂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3, (1) .

外语社团活动总结 第4篇

2011年,日本在全国的公立小学中正式导入“外语活动”(可以理解为“外语教学活动”或“外语学习活动”),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对象的英语课终于正式启动。虽然其名称是“外语”活动,但是根据文部省的规定,原则上学习内容定为“英语”。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唱歌、游戏、猜谜语、竞赛等各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学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英语,这种以“体验式”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被称为“英语学习活动”,其核心是“英语会话”。

日本小学外语活动的变迁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研究开发时代”,主要是在由文部省指定的一部分学校里进行教学试点;第二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11年的“小学英语活动时代”,设定了综合性的学习时间,各个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英语活动,这个阶段基本上在全国的小学普遍开展;第三个阶段是从2011年开始的“外语活动”阶段,从这个时期起,全国的小学开始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一周一次的外语活动。

在日本,英语教育的历史悠久,历经数年不断进行修改补充,1992年,日本文部省(现在的日本文部科学省)为了英语课的实施在各个都道府县指定了专门的研究开发学校,开始迈向了英语教育的实质性一步。1998年,在学习指导纲领的改订中,规定了英语教育的“综合学习时间“,并且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一环,把“英语会话”作为英语活动的重要形式。但是,实际上,在周课时和课堂内容、具体的教学大纲上,不同的学校和地区之间差别很大,而这次的外语活动导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尽快适应全球化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对策。

二、日本小学外语教学活动的现状简析

1.外语教学活动实施的目的

2011年的日本学习指导纲要是在2008年的基础上制定的,在目的上仍然和过去的一致,即“通过在小学阶段实行相应的促进国际交流和理解的活动,培养对国际交流一种积极的态度,促进对语言的自觉学习,养成一种广泛的语言习得能力和国际感觉”。以此为契机,全国的小学五、六年级开始积极导入英语教学活动。关于出台此项政策的目的,文部省提出了三个基本理念。

(1)为了充分发挥小学生灵活的适应能力

现在的日本小学生,通过电视可以广泛地接触到外国人以及异国文化,对外语活动没有任何抵触。另一方面,目前在中学的英语教育中自我介绍、打招呼等简单的英语,如果转移到小学阶段,小学生们有可能比中学生更容易适应。再者,早一点开始英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国际交流的积极态度,及早适应英语的发音和语法表现。

(2)全球化发展的对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的家长和社会也对政府和学校提出了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要求,随着英语教育的不断充实,承担着建设未来日本重任的孩子们将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也必然能够在英语活动中养成。

(3)为了保证教育机会均等

如前所述,不同的学校和地区之间存在着英语教育不均等的现象,同时为了使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更好地衔接,使他们在中学时有着相同的水平,在小学阶段就有必要提供标准相同的学习指导内容。2009年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给出了指导性建议,规定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每年平均开展35课时左右的英语课为比较妥当的数字。这个建议在2011年得到正式实施。

2.外语教学活动的指导要领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日本文部科学省规定小学阶段英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外语活动,加深对外国语言文化的理解,培养积极进行交流的态度;在熟悉英语音声和语言表现的同时,提高对外交流的能力和素养”。

在具体指导内容上,文部省纲要指出:要采用儿童感兴趣的材料,和国语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其他学科相结合,教师要致力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活用,努力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尽早适应与日语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的发声和基本语法表现,提高对外语的关注。同时外语的学习还可以和日本国语相结合,达到双重的收获效果。比如,日语中大量存在的外来语,通过英语的学习,就可以发现外来语的词源。相反,学习的很多英语单词也可以在日语中找到相应的外来语词汇。而且这些相似的发音可以让学生很快掌握这些词语。在和音乐的关联上,低年级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旋律,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通过英语歌曲尽快熟悉外语的节奏和音声。

学校外语活动的指导者最好是班主任老师,或者是和班主任老师一样对学生有着深入了解的任课老师。应当由他们来制作英语活动的指导计划和负责课程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得到英语国家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上如果能得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或者是英语专家的帮助,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3.外语教学活动课程设置的重心

为了推进国际教育,日本根据现行的学习指导纲领开设的“综合学习时间”将成为学校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更加关注外国和外国人,使学生有与异文化交流的欲望,通过国际交流活动,注意到自己国家和别的国家的不同以及别国的优点,能够对本国的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明确要传达对象的立场,整理收集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培养自己丰富的表达能力。

在学校开展“一校一国运动”,比如在有些学校举行校内的“阿根廷博览会”,和阿根廷、秘鲁等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解外国的机会;开展“美丽的小岛冲绳”主题活动,和尼泊尔的孩子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交流垃圾处理问题,或者开展电视会议来交流信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关注外国的热情。

在国际交流员(每个省都有来自各国的国际交流员)的协助下,举行能够了解世界各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异文化理解教育)。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异文化,他们同各国交流员之间的沟通也在不断加深。比如交流员会向孩子们介绍其出生国家的文化习惯,孩子们也通过书籍、网络进行调查总结,将外国与本国的不同之处或者是本国的优越之处与交流员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认识了异文化,对本国文化怀有一种自豪感,并且基于此形成了“地球村”的概念。大型的交流项目,一般是每年举行两次。

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外语教学活动

在日本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社会认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自己的主张,对事物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个时候的外语活动要和低年级阶段有显著的不同:仍然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但是学生从外语活动中感受的快乐,应该从单纯的快乐转入知识性智慧型的快乐为主。(1)在自我表现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其有充分说英语的愿望;(2)在教材和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引导学生,使其充满对外国的好奇心,有想要了解外国的意愿;(3)通过外语活动,使孩子在说英语上有一定的成就感。另外,伊藤嘉一(2004)在《小学英语指导的基本》中针对各个学年的目标和内容、教师指导上还进行了详细的提案。

第五学年目标:a.能够积极地听、说英语。b.可以进行简单的会话或者讲故事。c.能够向对方传达身边简单的事情。d.能够比较外国和日本在语言、生活、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内容:a.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会话和简单的故事。b.能够互相交流一些日常事情和自己的事情。c.能够读懂日常的简单英语和信息。d.会写26个字母的大小写。e.能够比较本国和外国在语言文化习惯上的差异,并在班里进行汇报。

指导:a.给学生设定一个基本的英语交流的场合和状况。b.设定短剧、分角色对话、舞台剧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交流方式。c.使学生能够看着单词和句子正确发音。

第六学年目标:a.综合活用英语进行积极交流。b.能够用英语对日常生活或者自己简单的事情进行介绍。c.可以读出、说出简单的英语短信和自我介绍的句子。d.能够在班里或者小组里自主练习一些英语歌曲和短剧。e.通过对外国和日本的对比,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和对事物的看法。

内容:a.可以通过英语文字、手势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b.尽可能多地去体验英语短剧、舞台剧等交流形式。c.用自己掌握的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事情或者日本的事情等等。d.会写学过的单词和句子等基本的内容,会写简单的英语短信。e.学生们自己可以分配角色或者进行舞台设计,根据音声教材进行练习。

指导:a.举行国际交流会或者邀请外国人等,尽可能多地创造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b.让学生一边看文字一边听故事或者会话,使声音和文字一致。c.鼓励孩子的自我表现活动,在他们表达遇到困难时给予单词或者语法的支持。d.奖励自主活动,使学生在唱歌或者演讲中得到成就感。

总之日本学校的外语活动核心主要是以两大目标为中心:第一是语言上的目标即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基础;第二是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目标即“活用能力”的培养。

三、日本小学外语教学活动的意义、难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1.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意义

通过调查,在日本高中阶段喜欢英语的学习者中,他们在小学或者初中的某个阶段开始学习并喜欢英语的可能性很大,到了高中以后才开始喜欢英语的比例很小。回答不喜欢英语的学生中,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讨厌英语的比例很高。同时,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喜欢英语的话,就算他们在初中阶段遭受过一点挫折,也很有可能在高中阶段重新喜欢上英语。可见早期的英语教育对孩子们可能有着长远的影响。

因为小学英语活动是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兴趣,并在他们最好的学习阶段适应国外的音声和表达习惯,因此可以说小学阶段的英语活动为孩子们一生的外语学习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以盖房子比喻的话,小学英语活动就像打地基,初中高中的学习才是用水泥和砖头盖高楼。换一句话说,小学英语活动就是飞机起飞前的滑翔,它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2.日本小学英语教学活动面临的课题

早期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策”在日本全面展开,现行的小学外语活动不是某种学科,它从过去的英语课堂综合学习时间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崭新的英语学习活动。在真正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难题。a.其效果的评价很难完成。英语活动旨在培养小学生对英语乃至异文化的兴趣,因此长期的活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效果可能要在初中或者高中甚至走入社会后才能显现。b.各个学校的授课内容、教材使用、指导教师、教师的进修制度等方面还没有充分完备。过去培养的英语老师在专业知识上没有问题,但是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却远不如班主任老师,新型的外语活动不仅要求对学生个性等情况有很深的了解,而且要求与绘画、音乐、科学课结合起来学习英语,对老师的综合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一个擅长对外学习的国家,日本在外语教育上试图向欧盟的“复合型语言主义政策”学习,不断完善着本国的英语发展政策。

3.日本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小学的英语教学虽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与强调“应试教育”和“正规”课堂的我国英语教学相比,也有它的优势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它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寓教于乐,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注重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会学习,重视体验性学习;其次它强调“综合学习时间”,加强英语和其他各科的结合,使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最后日本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注重“异文化交流”,使孩子具有国际化视野,在对本国文化有着充分了解并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对异国文化也能有浓厚的兴趣和开放的态度。

外语社团活动总结 第5篇

以深圳市第十八届读书月为依托,我们明德小学一部在11月至12月上旬开展了“新时代 新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领全体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处及时拟定读书月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并开展了读书月的一系列活动。横幅展示读书月主题:新时代,新阅读,安排国旗下讲话宣布读书月活动的启动,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手抄报精心布置教室的读书角,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节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读书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我校老师利用这次活动,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要求教师学习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年级组开展读书成果汇报交流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三、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学校在读书月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在各年级开展了“课文朗诵”、“讲故事”“诗歌朗诵”“散文演讲”等比赛活动。在学校范围开展了“跳蚤小书市”、“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等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活动效果

1、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

通过读书月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待人教,自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这些就是我们读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2、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

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里,书声朗朗,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午间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了,小主人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

通过 “读书月”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今后,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在全校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明德外语实验学校德育处

团区委开展市民讲外语活动总结 第6篇

随着雅典奥运会的落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脚步也日益临近。为进一步在市民中普及英语,迎接2008年奥运会,活跃社区文化,团区委开展市民讲外语系列活动:

1、在团区委机关开展学习英语活动

2006年5月份,团区委制定学习计划,落实学习时间,每周例会时间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三至五句常用英语对话,提高机关干部的英语水平。

2、开展“迎奥运、学英语”市民英语培训班

2006年3月,志愿者老师无私奉献,市民踊跃参与,至今授课30次,共60学时,参加培训的居民达438人次,平均年龄47岁,他们中最大的学员已经八十高龄,仍然坚持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邀请一批二外语英语专业学生为团员青年培训

2006年5月,为促进青年工作更快更好的进行,团委邀请一批二外语英语专业学生为120余名团员青年培训,团员青年一起探讨学习问题,一起创造了一个小的口语环境,融教学、自学和互学于一身,共同提高了英语水平。

4、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学外语活动

2006年5月,组织8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学外语活动,通过活动,我们看到了青年人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生活态度;看到了他们迎接奥运的实际行动。

5、组织青年志愿者进社区开展“英语300句”活动

2006年6月,组织10余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为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英语培训。进一步深化了社区建设,将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落实在实处。

6、招募外语系大学生志愿者在公园、街道、社区、乡镇开展英语角活动

2006年7月份,以英语朗诵、英文对话来感染周围的群众,吸引群众驻足倾听、观看,提高了居民学外语的热情。这次活动,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提供了英语口语交流的场所和机会,在社区塑造了良好的学习英语、迎接奥运的风气,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7、在全区少先队员中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我为奥运添光彩”英语学习活动

2006年8月,组织全区少先队员开展英语学习活动,活动以课堂、红领巾广播为主阵地,开展全校性日常英语学习活动,把学生日常英语学习纳入英语学科评价当中,活跃了少先队员英语学习的气氛,激发同学们的英语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英语能力。

8、组织“学英语 我先行”活动,开展全区少先队员英语演讲比赛

2006年9月,开展全区少先队员英语演讲比赛,比赛由学生自己主持,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比赛,赛场上一度出现了激烈的竞争,高潮迭起。此次活动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英语才华的机会,通过这次英语演讲比赛,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而且在演讲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共青团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

第三届外语文化节活动总结 第7篇

春意盎然,我系第三届外语文化节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展开,12月29日,本届外语文化节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外语文化节作为外语系最大的一次活动,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全体师生的精诚协作与不懈努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举办英语文化节,广泛调动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进一步浓厚学风、培固校风。本届文化节,全面展示我校学子文明、进取、协作、创新的精神面貌,也体现出外语系学生会成员的相互协作、相互努力的精神风貌。现将本届外语文化节的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电影周、英语配音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紧扣外语文化节活动主题,注重活动的文化性、思想性、教育性,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既热烈、隆重,又新颖、别致。寓学于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锻炼英语的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全校的英语学习的氛围。

二、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从各项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准备到后期活动的顺利进行,师生们精诚协作。这就为广大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充分锻炼了我校广大同学的创造能力。本届外语文化节更加注重团队协作精神,每三个部门负责一个活动,分工明确,让我们看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集体协同参与的场面。

三、宣传到位,参与面广。

提前制作张贴精美海报,在公示栏门口和各寝室楼下大力宣传,扩大了外语文化节的影响力,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外语文化节的气息,为文化节最后的成功做好了坚实的铺垫。本次活动面向全院,全校学生积极参与。

美中不足的是:英语配音比赛决赛内容设置难度偏高,没有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得选手们在竞赛中稍显吃力,也使得现场观众观看兴趣下降,影响现场气氛。

同学们在各项比赛中都发挥了自己的应有水平,不少同学都获得了荣誉,也收获了快乐。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对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本届外语文化节活动的圆满落幕,使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尽心尽力,大家都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生活部

如何组织网上的外语教学活动 第8篇

近几年来, 许多外语教师在网络外语教学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摸索。他们指导学生利用因特网进行真实语言交际和获得各种教育资源, 开展了一系列以因特网为基础的课堂语言学习活动。有关这方面的经验和总结为我们认识因特网如何支持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很好的事实根据。

一、教师应能起到领航人的作用

在网络这个浩瀚的信息海洋中, 教师更应是学生学习的领航人。首先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在为学生准备教学资源前, 教师首先应该弄清网上应该安排什么资源和哪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哪一方面的技能。比如, 如果教学目的是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万圣节的文化传统的了解, 就应该考虑选哪些文章让学生阅读, 提供哪些介绍这里面文化背景的网站链接, 开展哪些网上活动才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学欣赏的技巧, 设计网上活动时则需考虑让学生阅读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 提供哪些网站链接以使学生访问哪些有帮助的站点, 如何组织学生就所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网上讨论, 如何组织学生在独立完成初稿后互相评论;再有, 所涉及的交互活动将在什么范围之内进行, 最终将以何方式发布他们的作品 (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全组, 还是全班同学, 还是直接登在某外语教学网站上) , 类似的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总之, 无目的地将学生带上网是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的。因此, 明确教学目的、教师当好领航人是成功利用网络资源的第一步。

二、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注意网上教学活动和其他形式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目的确定之后,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因而应制定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 使课程的一切方面、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阶段的活动都服从于教学目的。所谓“有机结合”是指网上活动和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安排和搭配而相辅相成。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需了解网上资源的分类, 清楚哪些资源能够为外语教学所用, 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设计哪些网上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又分别具有哪些长处和局限, 哪些网上活动宜与哪些课堂活动搭配才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等。同时要特别注意教学媒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以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克服纯粹的为网络媒体教学而使用网络媒体的形式主义。

三、注意教学的反馈信息, 及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学反馈指从教学对象 (学生) 处获得的信息, 可以作为调控教学过程的依据。在充分估计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尽可能及时地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 做到教其所需、解其所惑。这样才能有利于教与学的调节,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师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也能参与网上活动的设计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其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想使网络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真正有效果,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程度非常重要。因此, 从确定目标到活动的安排和组织, 整个过程都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 及时调整和修改活动计划。教师要改变观念, 要让学生在联网的学习和讨论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五、正视目前网络资源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困难

客观上, 我国外语教学中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实践刚刚开始, 新事物被接受通常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许多教师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而部分学生还从未碰过电脑, 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打开计算机、如何输入文字;多数联网的计算机由于费用及管理的某些问题还不能供师生自由上网, 等等。此外, 还有一系列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 不少外语院校至今还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可供使用, 无法安排足够的上机时间, 缺少有关的技术支持, 等等。这些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网络外语教学。我们应正视这些困难, 尽量克服这些困难,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开始阶段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教学实验, 后逐步推广。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对电脑的熟悉程度,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 在考虑时要留有余地, 以便灵活处理。

六、因特网的特点

1. 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一旦资料被放置在网络上, 所有的人都可以方便地浏览、下载, 经验和成果可以为所有人共享。

2. 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因特网一年365天, 每天24小时开放。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任何时间上网获取信息或者传送信息。

3. 缩短了空间的距离。

无论距离多么遥远, 因特网都能在瞬间将所需要的内容呈现出来, 可以说, “在网上没有距离”。

4. 具有交互性。

因特网是双向的, 因而网络上的交流不是一种被动接受型的, 它完全可以做到实时交互。

5. 传递多媒体信息。

因特网是一种效率高、功能强的信息传递系统。除了其信息传递速度快之外, 还可以同时传递文字、图像、声音, 使传播过程“绘声绘色”。

6. 多向交流的传播媒介。

可以进行点对点双向传播, 例如, 许多网都设有会话功能 (CHAT) , 用户可以像用电话一样与远方的朋友对话;可以进行一点对多点或者多点之间的双向广播, 例如微软公司目前的微软公司的网上会议 (N e t—meeting) 工具就具有多点多向之间的数据、文字传递与分享, 能举行网上电话会议和视听会议等。

7. 强调个性。

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言论和成果放置在因特网上。

七、关于未来的展望——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

技术和教学理论的使用总是相辅相成的。例如, 听说法的流行及对口语的重视就与当时的录音及录音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关。同样, 网络技术及远程教育的普及对语言教学法和教学理论也会产生影响。下面就网络教学 (也称网上教学) 和传统教学的关系看一下外语教学已经、可能或应该出现的新局面。

1.网上教学可以作为正常外语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 是课堂外语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现在, 国外的许多教师已将自己的教案放在网上供学生阅读, 学生可以在课后使用网络查找这些资料以及更多的材料, 以此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可以在网上练习, 检验自己是否掌握有关知识, 个别辅导和答疑也能在网络上实现;教师利用网络检索需要的内容, 丰富教案和教学材料, 克服课堂中使用课本的局限性。

2.网络教学的出现为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提供了最佳契机, 尤其是对继续教育芯职教育提供了最佳途径。在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 网络教学凭借其自身优势, 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身处边远地区的人们和整日工作忙碌的人们更需要通过一种既打破传统制约又更适合于他们的特定方式进行学习, 网络教学的出现无论是对他们这些个体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最大的效益。

3.网上教学也可以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独立手段, 这对课堂教学是一种冲击和挑战。网络教学还可以把某学科的全部教学活动都通过网络远距离来实现。国内外都已经有了一些针对外语学习者开设的阅读和写作等各种网上课程。在网上开展外语课程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总是处于外语的环境之中, 这时候他们接触到的外语要比课堂上用到的外语多得多。其次, 学生更能热衷于根据自己的乐趣和习惯在网络中探索、学习, 体现个体化教学原则。前文中已经探讨了关于网络的特点, 我们认为, 网络的普及将使下列情况加速出现:

1) 网络使教师的声音被大大地放大了。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影响力一般是一个班级, 最多是一个学校, 而且往往需要在场才能接受到, 虽可以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来加以放大, 但其本身成本较高, 且获取不方便。网络模式中, 教师的影响力可以被无限制地放大, 且所需的成本低, 同时又方便。

2) 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孤军奋战了。每个教师都可以在别的教师的基础上 (甚至是一个教师工作一辈子的基础上) 继续完善教学;不同地点的教师可以在同时一起准备某些教学内容。这种突破时空的教学资源准备方式必将引起外语教学多方面的变化。

3) 网络教学资源的品质更好。网络教学资源具有经过一次制作可多次使用的特点, 因此, 这些网络语言教学材料的脚本往往经过精雕细凿, 质量较好。某些质量不高的网站也必然在学习者的鉴别和选择中遭到淘汰。

摘要:网络外语教学有它自身的特有规律, 它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化教育规律的反映, 是现代化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本文论述了我国目前的条件下, 利用网络教学环境进行教学的基本组织原则。

外语社团活动总结 第9篇

一、在观念上,我们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外语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而是课堂教学的深入和发展,两者应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实现外语教学的总目标。如:学生在学完牛津版3B教材的26个英文字母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名为“I love English”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完“Time”一课后,我开展了“Cherish Time”(珍惜时间)的课外活动;在学习5A课文“Halloween”(万圣节)之前,我在班级开展了“Festival”(节日)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了解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使学生们知晓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尤其为课内知识的学习做了极好的铺垫;在学生学完了表示方位的介词后,“A Small Explorer”(小小探险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学以致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完了“Shopping”一课后。“A Small Flea Market”(小小跳蚤市场)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这些活动,不但巩固、扩大、加深了课内书本上的知识,更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尊重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活动内容的设计应充分体现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和模仿,因此课外活动应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通过听、说、玩、唱、游、演、做等多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且人人都能有效地参与进来,从而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例如,在“I love English”的班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通过运用唱字母歌、比赛英文字母接龙、给英文字母卡片排序、大小写字母配对、象形文字说一说、象形字母做一做(即用身体模仿字母让同学猜)、画一画生活中像英文字母的事物、猜一猜有关英文字母的谜语、抢答有关英文缩略单词的中文含义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树立了学生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再如,为了掀起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我校开展了“快乐英语节主题歌”大型征集活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辛勤创作,学生们上交了许多歌曲作品。在英语组老师的反复推敲,认真筛选下,我校的英语节主题歌“We all like Eng-lish”终于诞生了。这首歌的原创者马睿同学巧妙地引用了牛津英语4A教材“We are happy bees”的曲调,将自己编写的歌词,恰到好处地填入歌谱中。使整首歌充满了活力。歌词为:It's good for you,it's good for me.We aU like English.It's good for her.it's good for him,they all like English.Read and write,say a rhyme,sing a song,play the game.It's good for you.it's good for us,we all like English.

由于歌词是学生自己编写的。句式简单。内容生动,曲调明快又朗朗上口,因此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项“英语节”主题歌征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真可谓寓教于乐。收获多多。

三、活动内容应充分体现思想性的原则。

作为学生外语素质之一的思想素质,其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与其他素质相协调、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例如。在“小小跳蚤市场”活动中,学生们把自己玩过的大半新的玩具、看过的书、用过的学习用品与他人进行相互交换,通过讨价还价,或付款,或等价交换,最终达成协议。活动使学生们熟练地掌握了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How about this one?”“How much is it/arethey?”“It's expensive/cheap.”等等,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们学会了合作、交往,更教育了学生如何合理利用废旧物品,使它变废为宝,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再如,全校一直坚持开展的“每日一分钟英语”活动中,在每天学生展会或做完广播操后,由一名英语教师上主席台教会全校师生们一句实用地道的英语句子,通过分年级跟读,男女对抗赛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全校师生熟练掌握,气氛活泼而感人。如“No Parking”“No smoking”“No spiting”等句子教育大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No pain,no gain.”“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等句子告诉学生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Time is money”则教会学生们要珍惜时间:“Live and Learn”“Art is long but life is short”等句子则告诉学生学海无涯的道理……

四、教师要在外语课外活动中当好“组织者”与“咨询者”,把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活动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必须悉心加以指导,与学生共同商讨活动的内容,集思广益,制订出周密的计划,提前几天布置活动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引起学生思想上的足够重视,这样活动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上学期我校开展的“Fun with English”(“快乐英语节”)活动中,我们分年级组织了融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多种竞赛活动。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Sing together”(大家一起唱),三年级学生“Handwriting show”(英文书写展示),四年级学生“English newspaper competition”(英语小报比赛),五年级学生“Oral English competition”(英语口语比赛),六年级学生“English compositive knowledge com-petition”(英语综合知识竞赛)等活动。试想。如果活动前没有做好周密计划,精心准备,如果没有全体英语教师及班主任的悉心指导,活动必将处于随意、无序状态,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善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服务于外语教学,包括课内和课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网”和“家庭上网”的实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开,因此,教师必须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咨询者,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我向学生借阅了大量的英文影像资料并加以整理,精选出适合学生看的CD片(如“阶梯英语”等)刻录在自己的光盘上,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定期为学生播放;我还让学生为“迪士尼神奇英语”录像里的人物配音;发动学生回家上网查找有关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国家的节日资料;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英语谚语、智力题等开展英语知识竞赛;在教师节前夕,为辛勤的园丁写一封信——“说说悄悄话”等等。

上一篇:工作的完成情况下一篇:深圳是我家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