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教学反思范文

2024-05-27

纸船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4篇)

纸船教学反思 第1篇

《纸船——致母亲》教学反思

仁沙中学 谭敏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涤荡、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据此,我设计了本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来品味诗歌的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小组合作探究、自我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思念。

整节课下来,根据学生的反馈,我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并且充分把握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我非常欣喜有三点:一,学生到讲台去朗诵的时候落落大方,语气和神态都非常到位;二,我在让其他同学评价上台朗诵的同学时,我原以为他们会评价得非常笼统,但是让我很意外的是他们评价得很具体,“哪个应该重读这个同学没有读出来”之类的细节评价的同学都会指出来;三,我让学生们找出诗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时,她们找得非常准确,并且分析得很到位。这是让我非常惊喜的三个地方。但是,本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本来事先准备在课前三分钟的时候给他们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们感受母爱的伟大,营造氛围,但是由于扩音器的原因没有播放成功,所以营造氛围的计划的失败了,导致我后面在故事导入的时候,没有达到感动学生的效果

其次,本堂课过多地去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在情感共鸣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导致学生们虽然理解诗歌的情感,但是并没有推人及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时间把握得不好,以至于下课了以后还有一点内容没有讲完。

以上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后我会在我的教学注意改进,坚持每堂课上完后都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纸船教学反思 第2篇

在设计《纸船》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目标:

一是通过朗诵感受体味诗中的感情;

二是通过讨论分析,体味学习诗歌的语言;

三是通过仿写,感受诗歌的魅力。

1、让学生听、读,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让学生走进思念母亲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让这种真情拨动学生的情弦,引导学生“读中悟情,以情带读”,使得学生对诗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领悟。

2、通过讨论和分析的方法,体味学习诗歌的语言。让学生去诗中找一找哪些词语和句子反映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讨论后交流,充分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爱。

3、通过仿写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诗人”。写诗本身对于中学生来说,就具有神秘的诱惑力,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学作基石,学生的仿写兴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别高涨,他们竭尽自己的写作才华,让自己的第一首诗熠熠闪光。不管这些诗本身怎样,学生的兴趣、主动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成功的。

但这堂课结束后,总让我觉得有许多遗憾和不足。

1、《纸船》的整体意境有所冲淡。意境对于诗歌而言是魂,讲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但《纸船》这一课,我总觉得缺少这一点,诗歌整体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坏,被支离了,整个课堂缺少《纸船》整体感情的沐浴,冲淡了学生对《纸船》的整体感受。

2、作为教师,个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面对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师应是智者,能从容地调控它。这一点,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这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才能真正上好课。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第3篇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 (坏扎抓莓幸福吵受) 。会写8个生字 (坏扎祝句松抓福幸) 。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怎样真诚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⑴认写生字。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分辨飘、漂两个形声字。

[教具准备]

多幅图片 (小熊、松鼠、房子、风筝、纸船等) 、课件 (Flash动画片) 、音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读准字音

1. 师生互动

老师今天要带学生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哪呢?板画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有一条小河从山顶缓缓流下, 河边是大片青翠的小草等) , 在这里有一个童话故事,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纸船和风筝

2. 齐读课题。教师指出“风筝”的“筝”读轻声, 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观看动画课件欣赏课文。注意随时标注字音, 读通句子。

2.“贴房子”活动。找同学帮助松鼠和小熊回家 (学生以课本为依据, 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

三、故事引导、巧识生字

1.住在山里的两个小朋友原本是不认识的, 但是今天老师很想让这两个小朋友认识彼此, 成为朋友。如果你们是这只松鼠, 你会用什么方式引起山下小熊的注意呢? (送礼物)

2.老师这有一只纸船, 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并带有一枚松果, 请大家看“祝”字,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个字的特点, 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老师就请你上来帮老师把他贴好。 (学生贴纸船)

3.面对他人的付出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板书:付出) 看看我们的小熊吧! (开心———眉开眼笑)

4.友谊的真谛不仅是接受, 还有给予。我们的小熊在开心之余更想为山上的朋友回赠礼物, 你们猜猜它会送什么呢? (引出风筝) 可以试一试, 书上有一句话能证明这个答案, 谁能勇敢地读出来? (指名读, 齐读)

5.在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 我们的风筝开始飞起来了。 (把风筝贴到半山腰) 不过现在它还没有飘到松鼠眼前。你们想不想它快速到达松鼠家啊?那就要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答得好, 风筝就能顺利到达;回答得不好, 松鼠可是会伤心的哦!你们有没有信心让风筝顺利到达啊? (学生回答)

6.词语辨析:漂、漂。相同点:从造字结构上看 (都是左右结构)

从偏旁部首上看 (漂是三点水旁, 和水有关。组词:漂浮, 漂流, 漂泊。) (飘是风字旁, 有风才能飘起来。组词:飘舞, 飘扬)

7.在同学们的帮助下, 风筝顺利到达了, 小松鼠是怎么拿到风筝的? (生字“抓”, 运用分析字形法) 再没有比朋友的温暖更长久了! (板书:好朋友)

8.编儿歌, 陶性情 (课件出示) 。

山顶的溪水往下流

山脚的风儿往上走

纸船顺水慢慢游

风筝乘风飘悠悠

载着可口的松果

夹着甜蜜的草莓

带着真诚的祝愿

幸福快乐你和我

四、识写生字、体味友谊

哎呀!音乐声这么没有了呢?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这么不见了呢? (拿掉纸船和风筝的贴图) 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1. 游戏识字, 领悟课文

(生字教学部分, 道具:红色苹果形生字卡, 分别写着“秒”“妙”“吵”“抄”四个生字, 意在让同学们区分字形、字音, 完成本课生字的学习。)

2. 品读重点段落 (继续学习课文7-11自然段)

⑴齐读第七自然段, 看松鼠和小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齐读)

⑵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都不见了, 那么松鼠和小熊又这么样了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点名读课文, 学生回答)

他们吵架了心情自然就不好。大家是不是很想让他们和好啊!那小熊和松鼠是不是也想和好呢?来, 咱们继续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点名读课文, 学生回答)

(贴上纸船和风筝, 板书“和好”)

小熊和小松鼠经过这一次事情之后, 都感到了友谊的重要性。真挚的友谊不仅要有相互的付出, 还应该做到宽容和理解 (板书“宽容”) , 这样我们的友谊才会地久天长 (板书) 。

3. 再品课文, 情感升华。

同学们也一定要珍惜你们的友谊, 那我们再次感受一下整篇课文吧!

(学生齐读全文)

五、课堂拓展, 发散思维

1.放下课文, 来时看见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看来大家都因为小熊和小松鼠的和好而感到高兴, 可是我们的小熊却犯难了, 他给大家拿来了一封信。信中有些字他不会写, 需要同学们帮他写上, 你们愿意帮助他么?

(从小熊贴图后找出一封信) :坏扎祝句松抓福幸) 。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 () 鼠的朋友小熊, 今天我可乐 () 了, 因为我收到了小松鼠和好的纸船, 于是我也想在 () 一只风筝送给他, 还想在风筝上面写 () 话, 可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大家能帮帮我吗?

生思考回答 (老师点评) , 挑选出答案送给小熊!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要在风筝上写的话。

六、情感渲染, 结束全课

⑴我们的小熊, 他又笑得“眉开眼笑”起来了, 同学们也笑了, 看来帮助他人也是件快乐的事情啊, 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好吗?

师生一起举行一个祈福活动

《纸船》教学案例 第4篇

生:我是一个住校生,每当星期天和妈妈分别时,心里总是觉得很难受。

生:原来我老觉得妈妈很唠叨,嫌烦,现在每个星期有5天半时间见不到妈妈,心里很想她,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师:上面两个学生都是住校生,那么走读生呢?

生:我是一名走读生,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妈妈,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有一次妈妈出差了,放学回到家后,我感到屋里空落落的,原来妈妈在我心中如此重要。忍不住对妈妈的思念,我给妈妈打去了电话,听到妈妈声音的那一刻,我“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其实妈妈才离开了半天。

师:你是个感情丰富的孩子!

生:我虽然几乎没有远离过妈妈,但学了《纸船》后,我也能想象出与妈妈离别的感受。我要珍惜和妈妈相处的日子!

师:上面几个同学都说了与妈妈离别的感受,很真实,也很有感情。我们都懂得妈妈对我们的重要性。世上确实只有妈妈好!

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缓慢地、动情地、严肃地,有的学生还满含眼泪。

师:我们都知道妈妈确实好,那么你们是怎样表达你对妈妈爱的呢?

生:我会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师:用语言表达可以,但是不是显得有些苍白?

生凝神思索。

师:我们能不能学学冰心的方法——托物言志,即用纸船这个具体的物来寄寓她对母亲的思念、热爱之情。

生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

生:我送妈妈花?

师:什么花?多少?

生:康乃馨,一大把。

师:大家说,她妈妈高兴吗?

生:高兴!

师:她妈妈高兴,但也心疼!妈妈会脸上带着笑,心里想:我可怜的钱啊!

生大笑。

师:我们可以送妈妈花,但我们都是普通人家,最好不要送大捧大捧的,送一枝可以吗?或者采些野花,或者自己叠一些纸花等等。那样的话,妈妈不但脸上笑,心里也会笑:我的孩子多厉害!不花钱就让老妈乐开了花!

生笑。

师:当然罗,如果你将来有能力挣上几百万、上千万的钱,也可以买上一大捧鲜花送给你的妈妈,相信你妈妈一定会笑得比花还美、还甜:好荣耀呀!我的孩子既能挣钱,又这么孝顺!

生大笑,群情激动。

生:我会自制卡片送给妈妈。

生:我帮妈妈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

师:帮妈妈干一些家务活,也是一种爱。好!

生:我给妈妈洗头、洗脚。

生:我用零花钱给妈妈买发卡。

生:我赞美妈妈:您真好!您辛苦了!您今天很漂亮!您很有气质!

生:有一次我心情不好时,对妈妈发脾气,事后我拉着妈妈的手,请求她原谅,并发誓不再伤害她。

师:有错就改,真心悔过,没有爱妈妈的心是做不到的!

生:妈妈情绪低落时,我会安慰她。

师:你关注妈妈的一举一动,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大家想想,妈妈值得爱,那么还有哪些人值得爱呢?

生:爸爸!我的爸爸也很爱我,我也爱爸爸!

生:老师也值得爱!我昨天还送老师礼物了呢!

(昨天是教师节,有很多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我也收到了许多。)

师:我首先感谢大家送我的礼物,谢谢啊!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昨天是教师节,有学生送老师了一棒花,价值一百多元,有的送电动剃须刀,在此申明:不是送给我的喔!(生笑)对此你什么看法?生不知所措,面面相觑。

师:我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花费太多!对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种负担,收到这样礼物的老师也会有心理负担,也会感到心疼,其实老师和家长的心是一样的。

生微笑、点头。

生:以后我再也不会为没有钱送礼物而担心了。

师:这就对了,礼物不在于贵贱,只要有真心。

(生继续回答)

生:我还爱小动物,从不打骂它们。

师:对!人和动物是平等的。

生意犹未尽。

师:我们要爱身边所有值得爱的人和物,要有无限爱心,同时也要注意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爱。谁能总结一下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生:最好不花钱。

生:要花就花最少的钱。

生:自制礼物,写上祝福的话。

师:生活是美好的,世界充满着爱, 让我们学会发现,学会感悟,学会表达!

掌声起!

《纸船》的教学反思 第5篇

需要学术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良知、勇气、正义和道德感。

——创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受 我对《纸船》的大胆而成功的处理印证了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的一段话: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纸船》告诉我,创新并不玄妙,她就是学生独立地面对文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种青春姿态。她挽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手共同去实践自主探究活动的理想,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她必将使陈旧封闭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纸船》告诉我,“真情”永远是创新的语文课堂的魂。批判和创造不是让学生变得桀骜不驯睚眦必报,而是让学生因为视野的开阔心灵的丰润表达的流畅而越发悲天悯人善感多思。创新的情感内核是真情是激情是柔情。

《纸船》告诉我如何以最好的心态驾驭教学内容。或者举重若轻,或者举轻若重。你要相信,江湖武林中有一招制胜之说,当然教学设计里也定有安镇乾坤之计。烦琐的面面俱到是语文的死敌,追求“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教学思路,定能左右逢源,旗开得胜。

《纸船》让我重新思考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确要决定形式,但在许多时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极强的塑造能力和摧毁能力。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印证了《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的一句名言: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方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

《纸船》更让我看到了创新学习对教师素质的极高要求。学生的表现可谓酣畅淋漓,而我自己面对行云流水一般的课堂反而有捉襟见肘之感。是的,教师只能是“课堂讨论的首席”,这个“首席”位置可能在台下,但他熠熠闪光的思想必须温柔地俯视不易调控的课堂。教师在创新学习当中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智者。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第6篇

在教学中,我紧抓小熊和松鼠感情变化这条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反思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可以。

一、利用简笔画,创设情景。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开始,我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引入故事中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并让学生找到小松鼠和小熊的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纸船和风筝,并分别写上“漂”和“飘”,借助情境区别这两个同音字。黑板上寥寥几笔勾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随机教学了涉及到的生字,在情景中学习,在情境中感知课文大衣,激发学习热情。

二、诵读悟情,体现发展。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第7篇

一、识字: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识字教学,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数量不多,共八个生字,在准确划分课时后,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将识字与读文有效结合,在这一点上,陆教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在教学一开始,我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常规性步骤—通读全文,直接从词语入手,并将课后要求认记的词语也一并出示,并重点教学“扎”字,运用字典中的标注,联系图片渗透多音字的读法可以根据意思来选择读音这一方法。在处理同音字“漂、飘”的教学中,我采取先区分、后运用的步骤将同音字的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明白根据同音字的部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记生字,还能依据部首准确地区分它们的意思,可谓一箭双雕!尤其在帮助学生积累、理解词语意思的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创设说话的情境,例如理解词语“乐坏了”,先让学生根据图片练习说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启发学生关注小熊的动作、表情、并展开积极的讨论,给学生一个运用语言的平台,并鼓励孩子用上平时积累的四字好词,从而更加直观、有效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教学“抓”字时因为将拼音教学再现,所以在交流环节中有的老师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陆教授针对识字及拼音教学这两大板块也为我们指名了方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固然要以识字为主、但也不能忽视拼音教学,更应该把拼音当作工具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拼音的实效性、运用性,才能更好地辅助与识字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读文:

这篇文章富有童真、童趣,为了凸显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很多方法力求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例如采取简笔画的方式,为学生勾勒出一幅富有童话般色彩的图画;采取引导读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富有情感的灵动的画面;采取合作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富有童趣的温暖的氛围。但在这些环节的落实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内心的真正体验还没有达到高潮,所以陆教授在评课中提到的“整体性把握课文”这一对文本的切入值得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指导学生读文的设计中,我对文本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割裂与整合,切实忽略了文本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有效地、整体地对文本进行把握,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地做出相应、随机的调整。

三、写字:

《纸船和风筝》说课稿 第8篇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与人友好相处, 团结合作”这一专题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本文讲了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好朋友, 后来又因一点小事吵架, 最后两人互相体谅、宽容, 和好如初的故事, 表现了他们对友谊的渴望和珍惜。通过对本文的学习, 旨在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更好地与人沟通。文章语言优美, 感情真挚, 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心情变化, 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教学中我采用问题引领法, 并辅助图文和多媒体, 让学生能够自读自悟。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 又是发展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中将读贯穿教学始终, 范读、读思结合、读中体会等, 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本的情感世界。

2、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课教学中, 我强调让学生“读”, 通过自读自悟、引导、想象等一系列方式让学生大胆去说,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同学们, 你有朋友吗?他是谁?

2、当你和朋友发生矛盾时, 你是怎样化解矛盾的呢?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纸船和风筝》, 看文中的小主人公们遇到矛盾是怎么做的呢?

【设计意图】一开课,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和朋友闹矛盾时怎样化解, 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接着告诉学生要学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和他们有着相同的情感经历, 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阅读期待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 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flash, 思考: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第1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 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B、指名汇报。

过渡:看见山上的小溪往下流, 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松鼠想送给小熊一个礼物, 它送了什么礼物呢?又是怎么送给小熊的呢?

3.学习第2、3自然段。

(1) 自由读2-3自然段后, 汇报交流。

(2) 小熊看到这纸船, 心情怎么样?结合文中插图, 说说小熊乐成什么样子了?

(3) 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啊?

(4) 指导朗读小熊乐坏了的语句。 (指名读———评价———再读)

师小结:真棒, 从你的朗读听得出, 小熊真是“乐坏了”。

过渡:小熊收到礼物后, 也想送给松鼠一个礼物, 他送了什么礼物呢?大家赶快读一读4、5自然段吧。

4、学习第4-5自然段

(1) 自由读4、5自然段。齐答:小熊送给小松鼠了什么礼物?

(2) 哦, 小熊回赠了只风筝给松鼠, 松鼠收到风筝又有什么反应呢?

(3) 从“一把”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结合书本插图体会松鼠开心的心情, 并指导学生读出松鼠的开心。

师总结:瞧, 纸船和风筝不仅使他俩成了好朋友, 而且还给他们带来许多快乐和幸福呢!

【设计意图】这两部分主要写了小熊和小松鼠因为纸船和风筝而成为朋友。教学中抓住两个“乐坏了”, 让学生借助插图, 展开想象, 利用关键词来体会, 再通过朗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得到友谊的快乐和幸福。通过感官的刺激和思维的激发, 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再通过说和读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过渡:可是有一天, 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课文的 (7-9) 自然段吧!

5、学习第7-9自然段

(1) 自由读文, 回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句子: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 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A、指名读句子, 想象此时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并说明理由。

出示句子:虽然心里难过, 它们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折一只纸船。

B、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结:是呀, 虽然他们心里很难过, 但还是每天彼此牵挂着对方, 怀念着以前美好的日子。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写了小熊和松鼠出现了矛盾。教学中抓住两个人物的心情, 让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 深入文本, 体会感受失去朋友后的伤心难过, 让文本与学生思想与主人公的意识产生共鸣。

过渡: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6、学习10-11自然段

(1) 生自由读文,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A、松鼠为什么再也受不了呢?引导学生读出松鼠的难过。

B、松鼠看见风筝后他是怎么做的呢?

C、松鼠为什么哭呢?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过渡:就这样, 一场误会消失了, 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 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 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小结:小熊和松鼠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一对好朋友!当有了矛盾他们能主动道歉, 彼此宽容, 最后通过纸船和风筝和好如初。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这一部分写了小熊和松鼠化解了矛盾, 重新成了朋友,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里我着重抓住松鼠的两个表现“受不了了”和“哭”, 让学生解读文本,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学生内心的童心童趣被激活了, 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 适时地让学生说一说, 既是对文本的补白, 又是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平台,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得到同步的发展, 给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 讨论探究

松鼠和小熊, 你更赞成谁的做法, 为什么? (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1、交朋友时要注意,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吵架。

2、和朋友吵了架,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主动和朋友和好。

3、彼此之间珍惜友谊

小结:大家说得太好了, 我希望你们也能向他们一样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 呵护友谊!

【设计意图】虽然小熊和松鼠的做法都值得学习, 但是小松鼠能主动提出和好的做法更值得大家思考和学习。通过这样一个发散性的问题的设计, 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 而且在争论中更加明白了友谊的真谛:珍惜和宽容。

(四) 角色体验

你喜欢松鼠和小熊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带着对松鼠和小熊的喜爱之情, 与故事中的小动物进行情感的对话,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感悟、积累语言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 小结置疑:

通过这节课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可促使学生将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认识、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归纳, 同时也是学生思想上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质疑环节既关注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六) 作业:

1、将你们折的小纸船送给你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心意吧!

2、搜集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

3、收集关于友谊的故事。

【设计意图】对整篇课文的朗读感悟之后, 鼓励学生课下可以为自己曾经争吵过的好朋友折只纸船, 把自己的祝福带给朋友。通过这样的设计, 力图体现给孩子一点空间, 让他们的灵性、情感、思想能够自由的飞扬, 使学生更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名言警句和故事让孩子能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纸船》教学“五点”设计 第9篇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一课的教学既要符合诗歌教学的特点又要体现出课改的新特色,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以“煽情”为出发点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许多精美的课文都具有它独特的情感美。《纸船》的美首先体现在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即浓郁真挚的情感美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调动一切手段“煽情”,引导学生体会游子对母亲的那种强烈的思念之情,拨动学生感情上的心弦,激发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先要求自己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同时还营造一种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了这首诗的内容,不自觉的进入到了作品的角色之中。

课堂上,学生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母子深情感染着,情到深处,有的同学甚至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二、以“诵读”为切入点

《纸船》是一首现代诗。诗歌有它丰富的情感美、语言美和音乐美,让人不可抗拒,孩子们对它的喜爱是自发的、天生的。而要真正走进它的世界,还必须以“读”为桥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要“读”,美文更要“美读”,要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并加深对诗歌意思和情感的体会。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诵读为切入点,以读导学,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及停顿、节拍、韵律和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急徐曲折等。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带着低沉的声调、较慢的语速,饱含执着、深切的思念和哀伤之情诵读着这首诗。他们读得那样投入、那样陶醉,并在朗读中想象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对母亲的那份丰富细腻的情感。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还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自由读、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分部读、朗读竞赛等。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们在琅琅的书声中携手步入了《纸船》的神奇世界,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以“品味”为立足点

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形象,含蓄而隽永,具有十足的“文味”,很值得回味。读诗就要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情味浓郁、遣词精当的语句进行揣摩品味。但品味语言不能由教师包办,要摒弃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圈点出自己最喜欢的、诗中最生动精美的字词、关键的语句、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手法进行揣摩品味并在书上做批注,主要评点它们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也可提出质疑和否定。并告诉学生点评应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语言应简洁明了,注意顾及中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各人将自己的见解大胆的说出来,互相补充、深入探究。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统一答案,而是思维的碰撞和延伸。学生们个个畅所欲言,灵性的火花迸射,让人眼前一亮。有的说:“我觉得‘从不肯’这个词用得好,写出了对母亲思念之情由来己久”;有的说:“我觉得‘梦中看见’、‘含着泪叠的’用得好,包含着作者对母亲的赤诚和深情”;有的说:“‘总是’、‘每天’这些词中体现出作者对母亲执着的思念,让人感动。”……兰梦同学充满深情的说:“我觉得‘求’字用得最妙。‘求’一般是自己无法完成某事而去请别人办。作者明知纸船是无生命、无知觉的,却还要怀着那样真挚的情感去哀求‘纸船’帮她完成她的心愿,我从中读出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对母亲的那份痴情。”她的这一充满灵性的答案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学生品味语言的成功让我悟出: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学习诗歌必须以“品味”为立足点,才能让学生领悟这一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以“体验”为挖掘点

诗歌本身的凝练性和跳跃性给读者留下了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读者完全可以而且也必须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的填补,以挖掘出诗歌“意在言外”的丰富内涵,因此,读诗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品味诗歌的意象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来填补诗歌的空白,多让学生读,多让学生叙说自己对母亲的体验和感受,帮助没有类似经历和感受的其他学生获得直接的认识和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在朗读品析和类似生活情景的讲述中,对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因思念煎熬而愈发执着坚定的情感有了深切的认识,尤其对“留着——留着”和“纸船入梦”两个细节的品味,让人惊叹。有的说:“留着——留着,表现了‘留’这个动作的长期性,进一步烘托了作者对母亲执着的情感。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过生日妈妈送我的礼物我也一直留着,就是想把妈妈对我的那份爱永远留在心底啊!”有的说:“‘纸船入梦’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之深,梦之切!这情景仿佛历历在目,因为我就常和外出打工的妈妈在梦中相遇啊!”学生小小年龄感情却如此丰富,这大概源于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吧!当然,对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只要不偏离整首诗的主旨,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理解诗歌,我都给予肯定,从不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做的用意是想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健康成长,在体验中得到审美享受。

五、以“迁移”为延伸点

所谓“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运用“已知”来解“未知”。学生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拓展迁移的环节在课改课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每节课的延伸点不宜过多,最好是一课一得,否则就会“贪多而嚼不烂”。《纸船》一课应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托物抒情”的方法上。我让学生学了这首诗后也模仿这一方法写一首小诗,赞颂母爱或表达对母亲的真挚情感。先让他们自己练笔,再推荐代表到全班交流。交流时,学生们的一首首小诗,语言虽然稚嫩,但托物抒隋的方法都用得恰到好处,而且情感都是那样的朴实而纯真,还不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让我欣喜不已。作为老师的我也成了课堂学习的参与者,现场创作了一首名为“窗帘”的小诗,并声情并茂的朗读起来:“我不知道/我房间的窗帘/这是第几次被拆下来清洗了/只知道/每次听见窗帘上的滑道里传来“吱吱”的声响/那就是母亲又要为我洗窗帘了……”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除了读出激动、羡慕外还读出了渴望,渴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这可能就是他们今后学习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未来的大诗人、大作家在他们之中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把“迁移”作为延伸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春水,正荡涤着一些旧有的语文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法,呼唤着我们重新构建新的语文课堂。假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倾心置身于这片新绿,放飞思想,让学生在情感中熏陶,在诵读中品味,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在亲历中体验,在迁移中创造,那么我们的课改天地定会充满生机,我们的语文课堂定将魅力无限。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第10篇

语速过快是我的一大问题,这与我平时的说话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语速过快容易导致吐字不清,教一二年级的孩子,说话过快对管理也是有影响的。虽说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但我必须尽快改掉这个毛病,我得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疾不徐,稳稳当当,轻声慢语,注意轻重缓急。给人一种稳重、干练、大方的感觉。用土话说就是做一个“手拿把掐”的老师。

指导朗读上欠下功夫。从上学期家长开放周的《小白兔和小灰兔》开始,我一直有个症结:指导朗读看似流畅、完成了目标,但我总觉得不够到位,落得不实。学生齐读这部分不是落了,就是教学效果不好,学生读的没感情。我觉得我应让我班孩子养成大声说话,勇敢回答问题的习惯,并培养他们的朗读水平,在课上将每个孩子代入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朗读兴趣。

评价语单一,其实我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语的,可我将重心全放到了教学设计上,十分注重知识的落实,让每一个知识点都符合第一课时教学,让每一环节自然衔接。考虑了孩子们能否回答上而做了两手准备。本来常态课上评价语及时恰当的,可在这我却忽略了,以为流畅的一节课不需要太多的评价语,其实我错了,评价语也是一个大点。是激励孩子的重要因素。今后必须注意。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第11篇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重点,要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以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抓住“乐坏了”、“很难过”、“再也受不了了”“高兴得哭了”等重点词句和语句,让孩子在朗读中体味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以下几点:课堂上我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要知道孩子们是特别喜欢老师给予他成绩的肯定。激励性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我出现了打击孩子的现象,这样的事情我以后还要多加注意。在讲课文的时候有一点没讲到:松鼠和小熊吵架了很难过,可为什么每天还是这纸船和放风筝呢?

因为他们还想做朋友,可是为什么不把纸船和风筝放出去呢?因为他们没勇气不好意思。我原本把教案背的很熟了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点没讲到。讲过之后想了想可能是太紧张了吧!出示一张房子的图片在课堂上没起到作用。评价语和过渡语不是很准确。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第12篇

一、学习生词与朗读课文结合起来,多种形式识字

与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结合起来,巧妙的设计了本课生词的引入。将本课要学习的10个词语书写在一个个漂亮的风筝的背面,在学生读课文时奖励给学生,再由受奖励的同学组织在小组里学习生词,然后在屏幕出示词语考查认读情况。这样,风筝不仅激励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也为开展小组学习创造了条件。风筝使用的多重价值巧妙的将课文的.朗读和生词的认读联系起来,使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更加丰满。

二、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欢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课上我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到了描写小熊快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乐坏了”这个词,然后,立刻抓紧这一个词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先用换词的方式体会“乐坏了”的意思,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兴点”“注意表情”等,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再如,在指导朗读第7―9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与好朋友吵架后的心情,然后教师配音乐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情感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以次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我并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就注意了纠正学生读音,“筝”字单独出现出读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这样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学习完课文,利用课本资源我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训练,“小熊看到了许多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么做怎么说?”这个问题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很容易想到小熊的表现,还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当然,本课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仍然存在着缺陷。比如:教师问题的提出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读”,使之更好的体现课文的整体性;联系学生生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应当在学生情感发生困难时提出,更好的促进学生对课文主人公情感的体验,而本课中这一点做的还不够。

纸船教学反思 第13篇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 由于受到教育观念、教学时间、实验器材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自主实践、动手操作机会甚少, 所以学生没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当然就谈不上对问题的探究了, 其结果导致了学生科学素质的缺失。基于此, 学校科技活动中心设计了一系列以“科学”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理念, 并且还能够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创造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初中“科学”的方方面面, “纸船承重”活动只是其中之一。

二、“纸船承重”活动内容

1. 活动名称:

综合实践活动——纸船承重

2. 活动内容:

取一张A4纸, 可随意折叠成任意形状的纸船, 放置于水面上, 然后将1元硬币顺次放入纸船中, 直到纸船倾覆下沉为止, 此时测量一下硬币的数量, 数量多者胜出。

3. 活动要求:

(1) 纸船必须在规定时间 (10分钟) 内于现场折叠, 每船只能使用一张A4纸, 可裁剪分割但不能使用粘合物品。 (2) 承重比赛要计时, 裁判一声令下计时开始, 直到纸船倾覆停止计时。 (3) 每次投币为一枚, 多投者无效。 (4) 比赛以3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先进行小组赛, 优胜者将进行决赛。 (5) 比赛成绩以硬币数量居多者为胜, 相同数量者可根据用时的长短分出胜负。

三、“纸船承重”活动探究

1. 纸船形状探究。

折纸工艺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基本上在劳技课中都学习过了, 因此折纸船过程中并未产生多少问题, 所折纸船的形状也不尽相同, 有的似轮船, 有的像浴缸, 有的就是方纸盒, 有一个居然做成了飞碟形状……从整体来看, “船”形纸船的数量居多, 最简单的方形纸船较少, 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 这是人的思维定势在起作用, 许多学生受到了题目中“纸船”两字的诱导, 促使他们将纸船折叠成“船”形, 其后果直接影响到他们折叠的“纸船”承重的重量。这是因为要将纸船折叠成“船形”, 折纸时必会有许多地方重叠, 势必造成纸的浪费, 导致纸船制作得较小, 影响了排水量, 当然浮力就小了。这点也说明了多年的应试教育确实将一部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扼杀掉了。那么, 什么形状的纸船所载的重量多呢?其中又蕴含着哪些科学道理呢?我们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下。

2. 科学原理探秘。

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 浸在液体 (或气体) 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也就是说, 船的载重重量的多少与船在液体中浮力的大小密切相关, 而浮力又与船排开液体的重力相联系。即船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 船的载重量越大。所以, 船要做得尽可能大, 则浮力大, 其载重量就多。可是, 纸船是由A4纸折叠而成的, 纸的大小是固定的, 受到A4纸的面积的限制想把纸船做得很大也不可能, 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求出纸船最大体积时的尺寸。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 可以求得纸船的体积为:V=a× (30-2a) × (21-2a) =4a3-102a2+630a, 然后进行数学计算, 求出船体积V最大时的a值。由于它是一元三次函数, 我们可以利用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知识来计算。第一步, 求体积V的导数为V'=12a2-204a+630。第二步, 令V'=0, 求得a≈13或4, 因为a=13时V为负值不合题意, 所以a应为4, 即a约等于4时, 纸船的体积应最大。根据阿基米德定律f (物体的浮力) =ρ (液体) ×g×v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 可知,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的浮力越大, 即当纸船的高为4时可保证穿的浮力最大。因此将纸船折叠得越大越好。

3. 其它问题解析。

纸船体积大是浮力大的充分必要条件, 但影响纸船实际载重量的因素有许多, 这需要学生们在活动中认真总结和反思。比较常见的情况如下: (1) 纸船做得比较深, 看样子能装许多东西, 可实际上并不多。原因分析:随着船内的重物重量增大, 就会造成船体下沉, 水对船体侧面压力增大, 纸船受压变形 (向内凹陷) , 反而导致排水量减小, 浮力也随之减小。这种情况在投币速度比较慢时, 现象越明显, 带来的后果也很严重。因为被浸湿的纸会加速船体变形, 体积变小。 (2) 纸船做得比较大, 看起来浮力确实大, 但比赛时过早倾覆了。原因分析:有的是纸船的四个角折叠不结实, 在水中一泡, 很快散架;有的是放置硬币的速度太慢了, 时间一长, 水将纸船下部湿透, 纸船受压变形而解体;有的是投放的硬币不均匀, 导致纸船倾斜而引起侧翻。

4. 活动小结。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第14篇

1.掌握冰心及其作品,掌握意象、意境和托物言情的写作

手法。

2.在欣赏图片、配乐诗朗诵及音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由手上的一张白纸,引出《纸船》后,学生齐读。

2.教师介绍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3.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开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诗《纸船—寄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初次感知】

学生朗读这首诗。

教师播放网上下载的配乐诗朗诵《纸船—寄母亲》,学生听完后会觉得朗诵者读得非常的深情和投入,而自己却读得淡而无味。于是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学生再一次朗读时就比第一次朗读得更有感情了。

【深入感知】

(一)投影:第一幅图(近景:大海→轮船→人物→一张白纸→海面上的几只纸船→第一节的诗句)。

然后学生齐读第一节。

问题:

1.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叠纸船、抛纸船)

2.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来、妄弃、总是、留着)

3.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对母亲的思念与执著)

(二)投影:第二幅图(远景:海水→轮船→人物→很多纸船在船头和海面→第二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继续叠纸船、抛纸船、纸船被抛出后的不同情况)

2.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著?(不灰心)

3.“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这句话的含义(内心的执著;寄托思念的方式;排解忧愁)

(三)投影:第三幅图(母亲睡在床上→月亮和星星→梦中梦见了白船→第三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①找出这一节的人称代词

你:母亲 他:纸船 她:冰心

②投影

2.“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的含义是什么?

爱是对母亲的思念。

悲哀是指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对母亲的思念。

3.归纳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想象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中。

【深入探讨】

教师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小组讨论这首诗中纸船的象征意义:

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

【真情回味】

1.总结全文:

2.师生一起欣赏《念故乡》(七年级《音乐》书中的一首歌),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冰心离开母亲(祖国)时的内心。

上一篇:婚庆游戏下一篇:村委会妇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