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2024-05-12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精选8篇)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1篇

加强安全文化教育

提高安全文化素质

334省道黄桥收费站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值得重视研究的永恒课题。倡导安全文化要以安全教育为主,要重点抓好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和全员的安全教育,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的目标。

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键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生产价值和人的价值的文化,它是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战略措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而这个方针则体现在安全文化之中,是人们生产及生活全部活动的根本思维准则。“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当代人们对安全价值的肯定,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第一的哲学、安全第一的生活需要、安全第一的管理机制,是安全文化的出发点,也是安全的归宿,是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的永恒课题。

一、倡导安全文化要以安全教育为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很早以前就曾以“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临深履薄”、“防患于未然”等安全警句去教育人们,干什么事情都要注意安 全,“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实质上这就是原始的安全文化之安全教育。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更要倡导安全文化,更离不开安全教育,安全文化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倡导安全文化首先要抓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对一个单位来讲,主要领导是否重视安全,是否主动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管理知识,是能否搞好安全文化教育的关键。单位领导安全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因为领导具有相对权威性及组织协调能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了,组织、经费和人员就都有了保证,倡导安全文化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都将由可能变为现实。不论单位大小,人员多少,作为单位领导,首先要把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国家财产安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制订计划、发展目标、安排工作任务时,必须以安全保证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不能为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置职工的人身安全于不顾,冒险生产作业;其次,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自觉模范地遵守各种安全制度,给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三,必须了解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政策,知道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营造一个“以讲安全为荣,不讲安全为耻”的职工心理环境。

2、倡导安全文化要抓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

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教育仅抓主要领导的安全教育只是抓住了关键,但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环节要靠安全管理人员去实施、去管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上,应选用精兵强将担此重任。同时,对于具有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管理干部,要从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注重对他们进行理论性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千方百计地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素质,提高其对事故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超前教育的目的在于,一般职工还要靠他们去培训、去教育,他们的安全文化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所以,要把抓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当作重点来抓,只有这样,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3、倡导安全文化要抓全员安全教育。

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方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真正达到每个职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抓全员安全教育,主要是抓安全文化素质的基础性教育,首先是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的教育,以及安全知识、安全道德、安全法规的教育,这些教育都应以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全体职工都具备现代人的安全素质,达到既具有高度的安全价值观,高尚的安全道德意识,又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知识,养成自觉遵守安全行为准则的习惯的境界,从而使全体职工更完美、更充分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高目的。

二、运用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管理,代表了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又标明了单位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安全的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相应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引起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企业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

文化与教育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通过教育才能积累、传播、继承和发展,才能成其为文化,而教育又要通过文化来实现。过去,我们抓安全工作只知就安全管理谈安全教育,现在看来显得有些肤浅了。笔者认为当前安全工作中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安全文化能促使安全管理步入更深的层次,使职工在一种新的观念指导下去履行安全生产的职责和义务,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气氛,不论在什么场合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无可争议的,也就是说“安全第一”是生产及生活全部活动的根本思维准则。实现安全文化,就是要求每个单位把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 4 统一起来,而这些价值的实现就是要通过安全教育的媒介或手段来达到。

安全教育的内容要因工种和工作性质而定,有些单位因发展不平衡,也不够稳定,个别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够,潜在的危险性认识与重视不够,所以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加,个别单位不断出现违章现象和事故苗头,小事故时有发生,值得大家深思。同时,也为各级领导敲响了安全第一的警钟,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安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就是讲政治,各级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新认识安全生产问题,把安全教育当做治黄生产和工程施工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应该承认,在安全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化,安全文化还不能被社会成员所接受的今天,还必须通过引导和宣传使每名职工认识安全文化的意义与重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而且是对单位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才能达到安全的目的。为此须向社会和各个行业普及安全文化,使之渗透到社会及企业的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一切时空过程中去,可以说,无论是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培育和建设安全文化思想,树立和认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是实现安全工作的基础。同时,提高职工安全教 育水平,又是实现单位“安全文化”的重要途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辨证的统一体。

三、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

强化安全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的需要,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人,人既是安全管理的对象,又是安全管理的动力,而实现安全管理的本质问题,就是要发挥人的本质安全的动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有些单位放松了安全教育,致使有些单位和个别职工存在“向钱看”的思想,纪律松驰,违章作业,冒险蛮干,个别管理干部存在“不想管”、“不敢管”的思想,形成安全管理滑坡,事故隐患增多。有些领导存在重效益轻安全或以包代管的思想,放松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这就为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必须从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入手,形成正常的安全教育程序,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常抓不懈。不仅要把安全工作抓在手上,挂在心上,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上,促使各单位层层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既要做好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又要抓好职工日常安全教育。既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又要抓好季节性的安全教育,要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

安全教育是一项受制于人,作用于人,影响于人的工作。为使安全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有针对性 教育转变。要把事故概率较多的人和现象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工种,把参加工作时间短的员工作为安全教育对象,把事故的多发期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时期,把安全生产的基层负责人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标语、板报、安全演讲会、交流会、消防灭火演习,安全知识竞赛,典型事故案例,安全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的目标,使全体职工人人有“安全第一” 的意识,时刻有“我要安全”的觉悟,工作中有“我会安全”的技能,处处有“我管安全”的责任,承担起“我保安全”的任务。

总之,安全是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职工安全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强化安全管理必须有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作支柱,职工安全文化素质是事故灾害的“天敌”,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人生观和安全行为准则,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战略措施,是组织职工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搞好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因此,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必须加强安全文化教育。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2篇

全面推进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根据表少年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且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规范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广大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

一、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利用课堂渠道及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注重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

二、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

三、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重视艺术教育和教学工作,除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灌输艺术知识外,我们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

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成了书法、绘画、手工制作、陶艺等兴趣小组。生动活泼,形式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宣传和教育熏陶和感染。

我校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师生的体质,如:教师的篮排球赛、学生的趣味排球赛、篮球赛、师生合作的篮排球赛、拔河比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

四、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校园法制教育

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第3篇

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积淀, 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久远的传统文化之中, 它体现了中华儿女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 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虽九死其犹未悔”, 以身殉国的屈原;放牧北海十九载、持节不变的苏武, 这些杰出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 都深深地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 无不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对故土和人民深挚的眷恋, 对传统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它成了一种清醒的自觉理念而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战争变乱与社会动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这种忧患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爱国精神, 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今天, 素质教育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主旋律, 使学生真正理解崇高与正义、困难与艰苦、牺牲与忍耐、友谊与忠诚、希望与等待、顽强与拼搏的含义, 并由此激发他们投身国家建设的精神力量。弘扬爱国主义, 发挥爱国主义所具有的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将永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主题。

二、培养学生顽强奋斗, 不断进取的精神

《易经》中有言“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漫漫的历史●明绪奎1, 宫克水1, 刘晓静2

长河演进过程中, 我们的前人与天地斗争, 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 总是不屈不挠地抗争, 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 在逆境中奋进, 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方面, 并由此奏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自强不息之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 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荀子言“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要以先圣先贤为榜样, 如“隐忍苟活”完成传世巨著《史记》的司马迁;再看, 为了改革而披荆斩棘的王安石, 他以“世之奇瑰常在险远,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为他革旧迎新的人生信条;以“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勉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不胜枚举的名言哲理, 史实史事, 会对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形成强大的榜样和警示作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传授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内容, 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品质、意志和“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三、提高学生伦理道德水平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传统道德中的孝悌、尊师、宽恕、有礼、仁爱、守信、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 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完善、规范, 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民族道德准则和传统民族美德。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这一特殊载体, 加强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教育, 结合时代的需要, 用其积极的一面来教育学生, 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 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完善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将民族传统中的“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精神, 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 并且注入传统文化中所缺乏的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独立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观念, 就会产生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当然, 对于传统伦理道德我们需要准确客观地认识、分析和扬弃, 选取其精华, 剔除其糟粕, 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关于道德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 发挥其积极向上的作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反映了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努力方向。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除了承担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任务外,还有其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高职院校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育人为本,通过文化自觉和综合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才能完成文明复兴工程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

一、高职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及内涵建设

(一)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

高职院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一个独特组织形式,所以,高职院校总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在今日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对社会所承担的一项重大责任就是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出既能理解民族文化,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二)传承创新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筛选、传递和不断创新传统文化。而我国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是参照西方模式,这也是中国高职教育的困境所在:中国的学校,欧美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要走出此困境,应该继承创新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首先,传承创新人文精神为特征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人文主义的教育,它以“做人”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注重教人以德行与智慧,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1]。传统教育尤其强调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这对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传承创新丰富多彩的教学思想。中国传统教学理论中有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普遍意义。中国古代教育家不仅注重道德的培养,而且重视教育方法的改进,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教学相长、温故知新、学思习行、知行一致等等,形成了一整套独特风格的教学理论。我们在吸收这些精华的同时,应该清理和破除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如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相反,高职院校应充分激发、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为民族发展和国家强盛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再次,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坚持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现代教学观,注重在文化内化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逐步建立起崭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只有不断的吸收和发扬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传统,才能走出照搬西式教育的阴影。

(三)传承创新中国古代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

首先,借鉴创新传统伦理道德整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应吸取传统道德“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以古代忠心为国的英雄事例和警言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2]。

其次,借鉴创新传统道德的“以义制利”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最后,借鉴创新传统道德中的气节观念,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精神。学生要树立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坚定立场,坚持正义,为维护社会安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在高职院校中拓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应普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根据情况可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并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学校的基础课中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类课程,从而为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民族精神。

(二)多方位开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

对学科课程,尤其是对文科课程,在讲授其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开掘其中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譬如在讲授文史哲课程时,基于课程本身濃厚的人文特质,可以充分挖掘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资源,从哲学、政治、历史、人文精神、文化品格、民俗风尚、审美意趣、语言文字等层面进行多维度的意义建构,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自然科学课程则可以通过介绍学科发展历史等方法,强化专业的历史教育,如建筑史、物理史、化学史、数学史等,使学生对中国科技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有所了解。

(三)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现在,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课,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先生的评价却是“效果平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授课方式的古板和陈旧则是屡屡受人诟病。然而,同样是传统文化的传授,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推出的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却十分受人欢迎。“易中天现象”为我们更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3]。首先,要注重对传统经典中的现代意义进行挖掘,做到古为今用;其次,在注重对历史深度和文化深度的设计与把握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兴趣需要,不能居高临下,故作高深,过于强调学术性,要采取“平民立场”和普及的态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目前,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容乐观,难以很好地承担传统文化教学的任务,因此,必须从培训教师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派出学习、资助课题、与文化单位交流研讨等形式,建设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造就一批国学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学术骨干。

(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建设

在传统文化教材建设方面,近年来,教育部虽然已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书籍,有的已作为传统文化教材进入课堂,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这些教材暴露出一些“大而空”的缺陷。为此,要尽快编写出高水平、规范化、深受师生喜爱的教材,逐步将全国的传统文化课教材建设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陈定樑. 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现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2011/02

[2] 童李君. 略论高职院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山西科技,2010/05

[3] 叶淑香.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作者简介:

杨芹,女,(1981-),湖北宜昌,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

莫小红,女,(1975-),广东湛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2011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1-S47

(作者单位: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5篇

作者:未知论文来源:http://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11-30 得分: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法谈点个人看法。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随之滋生。社会文化虽然绚丽多姿,但雅俗并存,其中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很困难的。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有丝毫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2、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药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3、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后,得到了各级政府热切关注,随之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

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孰不知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它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未知论文来源:http://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11-30 得分: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结合我个人经历及体会,我认为建设校园文化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认为,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时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窨,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其次,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张挂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要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这样使学生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最后还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在健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成立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校园文明监督岗等,以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3、加强建设课余文化,丰富学校校园生活。

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可结合传统与实际,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像传统性教育活动(如庆祝元旦活动、教师节、迎国庆诗歌比赛、五一书画展、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等);像经常性的学校传统活动(每年校田径运动会、科技文化艺术节、手抄报比赛、跳绳比赛等);像与校外共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如举办禁毒夏令营、交通安全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还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计算机班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6篇

文/韩连生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当前职校生文化自信普遍缺失:必须通过公共文化基础课和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学来加强对职校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提高职校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职校生;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说:“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任务的职校生的文化自信应包括如下内容:(1)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职校生应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放到应有的地位,做到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2)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扬弃与取舍。职校生对西方文化思潮应该持科学的态度,批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博采众长。(3)对本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职校生应坚信,作为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在过去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中国先进文化在推动本国发展、繁荣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

一、职校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1.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知甚至鄙视

笔者在本校对一、二年级15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普遍无知甚至相当鄙视。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势力仍然很强大的仅占10%,而认为正在消逝的占45%;对传统文化的未来觉得很乐观和比较乐观的仅占13%,觉得很难说、不乐观、不关心和很悲观的分别占12%、29%、30%和16%;对于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全看过的仅占6%,一部都没看过的占23%,甚至有5%的人表示:“没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今年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同一天,你是选择与家人一起庆祝元宵还是更倾向于过情人节?()答案表明:选择前者的学生占7%,而选择后者的高达67%,选择无所谓的占据26%.

由此可见,在改革开放大好时期成长起来的“90后”职校生,念的是“洋文”,听的是“洋歌”,吃惯了“麦当劳”之类的洋食品,过惯了“圣诞节、平安夜”之类的洋节,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不高,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很不认同,甚至鄙视中国传统文化,其文化自信缺失显而易见。

2.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与追从

对中华传统文化无知的另一面便是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与追从。校园里常见染黄头发,着奇装异服,标新立异的个人至上主义者;他们以能迸几句英语为荣为时尚,以讲方言为土;其娱乐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盲目模仿崇拜西方文化:他们认为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必过,而对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概念模糊;他们对西方电影,尤其是对美国好莱坞大片情有独钟,被“韩流泰风”吹得晕头转向,却对反映中国传统、民间的国产片嗤之以鼻。随访调查中发现,职校生最喜欢看的影片、电视剧中,美国影片占70%,港台片占14%,而国产片仅16%;电视剧中韩剧、泰剧高达67%,而国产剧不到20%.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外来文化产品对职校学生的影响之大。受西方价值观冲击,职校生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标准,把物欲和为官享受视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潮盛行,社会责任、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则被淡化。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职校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缺失直接影响到职校生自己的未来和对国家前景的不看好。职业学校应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第一要务。

1.通过公共文化基础课和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学来加强对职校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公共文化基础课如语文、英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认识中国语言的优势和美好,欣赏中国优秀文学作品、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可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英语课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可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来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优势的认定,让学生在中外交流中主动承担起用英语来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担。

2.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校可通过聘请文化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建太极拳、京剧票友、方言角、中国功夫等文化社团,定期举办专题校园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通过加强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如创建主题教育网站、举办有益的网络文化活动等。

3.在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传统文化教育合力

此外,还要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7篇

青州市何官镇李马小学 赵有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党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然而,我们面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对我校部分班级抽样了解,10%学生对各种节日有一点了解,而80%的学生连节日名称与具体的时间都对不上号,只有10%的学生能说出节日确切时间。分析原因有二:其

一、国家课程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较少,是教育的空白区;其

二、缺少探究的氛围。鉴于以上考虑,我校从2010年9月起实施了“节日文化教育”课题研究,开展了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来学习道德的。

二、节日文化的构成:

所谓节日教育,就是在节日期间,围绕节日文化,挖掘德育资源,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接受优良品德的教育。经粗略统计,全年各类节日达二百多个,每个节日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相对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必须有所取舍。我校把学生喜爱的节日进行梳理,选取了21个节日作为节日教育活动主题,其中包含着爱国主义(如十一,清明等),传统美德(如中秋、重阳等),环境保护(如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珍惜生命(如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日等),感恩关爱(如三八,教师节等),诚实明礼(如六一节、建队日等),遍布每个月,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三、节日教育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践,增进社会与文化参与,了解节日文化,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培养文化生活兴趣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节日教育的实施及取得的实效

1、寓节日教育于氛围营造之中。每逢节日来临之际,我校首先制定学校节日活动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和国旗下讲话,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并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询、阅读报刊、调查访问等各种渠道收集、整理资料,知道节日的由来和风俗,开展手抄报和绘画比赛等。

2、寓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各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求老师们因材施教,从教材实际出发,适时、适度地把节日文化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在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节日教育的,我们要求教师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充实、改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节日、认同节日、喜爱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内容丰富,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找到相对应的节日,例如《认识交通标志》与全国安全教育日融合,《父母的难处》与父亲节、母亲节内容融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与国庆节内容融合等等。

3、寓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我们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我校采用讲、吟、写、演的形式来开展“节日教育”的系列活动,以此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讲”: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国的节日中有许多动听,吸引人的传说故事,低年级的孩子让家长讲有关的传说故事,然后鹦鹉学舌般地讲给小伙伴听,中高年级的孩子自己通过网络、书籍搜集,再讲给自己的伙伴听。学校还利用国旗下讲话,通过生活中真实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

“吟”:节日是许多文人墨客集聚的时候,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学生选择各个节日中古代文人留下的诗词,如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唐朝李商隐的《嫦娥》和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不仅使孩子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诗句的美妙、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且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学校还从网络中搜集适合节日的儿歌,让学生预备铃后吟唱,如《安全三字歌》、《消防儿歌》等,在诵读中学会自我保护意识。

“写”:根据不同的节日学校安排不同的德育作业和征文,如三

八、母亲节和重阳节做感恩教育作业,教师节以“老师,您辛苦了”为题目的征文,“12.4法制日”听法治报告心得体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和做人。同时通过写节日作文不但使学生学会怎样作文、怎样过节,而且学会怎样做人,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演”:综合前面几个阶段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以主题队会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以提高学生的才华,进一步巩固民族精神。如六一期间,我们还以古诗文化为主题组织了一些专场文艺演出,有的班级准备了古诗吟诵、有的班级用舞蹈表现古诗内涵、还有的班级以相声、小品来表现古诗的博大精深……如今,节日古诗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活动内容与要求、活动形式均不同,力求体现新课标对少年儿童道德素质的要求。

4、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家庭活动之中。由于许多节日小学生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在节前学校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分别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在清明节开展“网上祭英烈,为烈士献一朵花”祭扫活动;在重阳节开展“当一日家长”爱老敬老教育活动;三八节期间开展“我为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在情感与道德体验的内化过程中,理解和接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在节日家庭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了节日文化所隐含的亲情、友情、和美、团圆的文化情结,增进了与家人之间的情感沟通。

通过节日活动,学生对自己增长的知识感到骄傲,节日的确切时间,有关人物、风俗习惯他们熟悉了。对我校随机抽取50名学生跟踪调查显示:研究前10%的学生能说出节日确切时间,5%的学生了解节日的有关人物、风俗习惯。研究后调查表明90%的学生能说出节日的确切时间、有关人物、风俗习惯等,83%的学生能设计、制作节日的有关信物如贺卡。节日活动的开展,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学习、生活的热情。学生乐意过各种各样有意义的节日,深感每个节日都与己有关。学生的行为规范达标率100%。学生之间多了关心、宽容,富有了深厚的怜悯心、同情心,大家有事商量,合作能力大大提高,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敬老爱幼,信守承诺。

五、节日教育的保障措施:

1、领导保障。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富有实效,学校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工作。

2、制度保障

1)、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制定《节日文化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2)、明确活动内容。将一年中的节日列表标明,明确要研究的主题、目标和方法。

3、活动保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资料,挖掘以节日文化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拓宽教师视野,让每位教师明确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机会,利用好节日活动这一有效途径,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道德学习,是当今教育实践中顺应改革发展趋势的重要研究课题,是自身教育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的价值体现。

2)、成立以活动考核小组,对学校每次组织的活动都评出档次,并加入班级考核,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依据。

4、宣传保障 学校开展的节日活动,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校活动开展情况。

六、结论与思考

1、要使节日文化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关键在于教师道德观念的转变,勇于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在活动中做不仅积极引导和组织,而且做学生的合作伙伴,做活动的支持、帮助者。所以教师队伍建设上是至关重要的。应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2、要结合区域特色,结合各时期各学校特点加以发展、创新,以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 第8篇

虽然现在教育局不断地提倡素质教育, 许多学校也不断做着努力, 但是就目前素质教育的发展状况上来看,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得到了许多限制。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目前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普遍的弊端。

1. 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持续性。

目前各个学校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尝试加强校园文化来增加学生的整体素质。可是有个事实摆在学校领导人面前, 升学考试考的是课本上的知识。这也就造成现在学校所谓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在一个学期的某一天举行类似于“篮球赛”“足球赛”之类的活动, 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具备有很好的持续性, 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不足以让学生在德、智、体上得到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也不会得到发展。

2.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够。

教师是校园文化重要的部分, 而且教师在学生中有极强的号召力, 所以教师如果能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校园建设上, 那么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进素质教育”都是有良好的影响。可是由于传统教育以及升学率的影响, 教师不愿意参与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 有的教师还阻扰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这样也造成校园文化建设受到限制。

3. 学校组织的活动比较单一。

经过调查, 目前大部分学校组织的活动以体育活动、文化活动较多。这样单一的活动不能使学校的师生共同参与进去, 没有良好的普及性。这样就导致学生感到学校组织的活动生缺少应有的吸引力以及凝聚力, 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当中得不到好的发展。

4. 校园环境缺乏文化风范。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色各样的活动当中去, 对于校园环境的建设也是比较重要的。而有的学校建筑墙壁损毁严重、操场脏乱, 在绿化的建设方面也缺乏品味, 这样就十分难以发挥出物质文化在校园文化教育上的功能。

以上说道的弊病严重影响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同时也阻碍素质教育在各个学校推进的进度。如果这几个弊病得不到解决, 那么素质教育就不能正常的进行下去, 下面就是几个改革意见。

二、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素质教育

上文已近谈到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诸多弊病, 这些弊病严重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 要想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好, 使素质教育在各个学校得以快速发展,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美化校园环境。

之前说道校园环境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是比较重要的, 当代有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就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美化校园环境是多么重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上, 要打破静止的模式, 要将建筑赋予丰富的生命力, 在学校的某个地方建设作品栏、精品栏、特长展示等等, 让学生的才艺得到宣扬, 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在运动场建造赋有运动含义的雕像, 使学生在运动的时候有不同的感受;做好校园的绿化工作, 让校园一年四季都呈现出美好的景象, 要做到“春天有鲜花、夏天有树荫、秋天有果实、冬天有绿树”。这样就能让校园环境得到大大地改善。

2. 加大学校文化活动的种类, 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各色各样的校园活动。

如果校园活动单一的话, 校园活动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学校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一些人人可以参与的课外活动。比如当传统的节日来临时, 学校可以围绕传统节日开展活动;还有就是学校经常搞得传统活动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等;在学生当中建设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这些举动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同时也让学生的才干得到提升, 是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开设素质选修课。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整体素质, 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学校应当适当的开设素质选修课。这样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提高, 这样也对校园风气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的素质提高后, 不仅仅让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 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故开设素质选修课是推动素质教育比较好的一个方法。

4. 加强老师在校园文化的参与度。

上文提到现在老师在校园文化的参与度比较低, 这也就造成了校园活动不能再校园里很好的展开。加大老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 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一些活动, 比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这样不仅仅可以丰富校园的活动, 提供良好的氛围, 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老师的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可以发生积极的改变, 使得老师在教学当中更加省力。

5. 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校园文化, 它会直接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很好的为学生们营造出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学校领导应该有目的的去提高学生们的集体观, 提倡学生之间互爱互助, 让学生克服不良的心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

三、总结

建设校园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当校园文化建设好后, 素质教育就能很好地在各个学校中进行。学校更是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去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面对学校自身产生的问题做出相应的策略。这样校园的文化建设就会更上一层楼, 让素质教育在学校中得以良好地发展, 使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 让学生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目的。现在教育也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从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各学校变得至关重要, 因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为学校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 让学生得到熏陶, 是学生的思想、人格得到升华, 这样就使得素质教育能更好的在学校中推行下去。

关键词: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铁菊, 韩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04)

[2]周新直.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 (24)

[3]史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01)

[4]任建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J].世纪桥.2008 (01)

上一篇:听韩兴娥老师课内海量阅读有感下一篇:高级海员就业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