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2024-06-24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精选12篇)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第1篇

一、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优化班级学习生活环境

1. 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班级有“花香”。有了绿叶红花的点缀,教室充满生机;有了金鱼的游弋,教室充满活力。每个学生爱护着自己的、同学的“宠物”(宠爱的生物),仿佛那些“宠物”就是他们的化身,他们在比试着美丽、比试着旺盛、比试着顽强。养花养鱼开头容易,坚持下去却不容易,班主任要分阶段地加以提醒、评比,相信这会成为班级中每个学生最引以为骄傲的风景。在养花养鱼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在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也在养心——善心、恒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引导学生的成长就从引导他们养花、养鱼开始。

班级有“书香”。设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和老师的好书在这里汇集,让学生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班级再订阅若干种报刊杂志,让学生的思想和更多美好高尚的思想在这里碰撞;还可以来个“读书竞赛”,给学生的读书热情“火上浇油”;偶尔将家长会变成“亲子读书会”,让阅读的热情蔓延到每一个家庭;不妨联合其他班级搞个“读书征文”,让学生找到读书的真正乐趣,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读书,乐于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在书的世界里陶醉……利用学习园地,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相互的沟通。

班级有“心语”。黑板、课桌、墙壁是“心语”的开发地。

黑板留言——格言警句。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周由一位学生写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

课桌留言——座右铭。每个学生的座右铭都包含三个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级里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名字,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

墙壁留言—写满快乐与自信。可以是悬挂的一本“好人好事”;可以是班级活动剪影;可以是学生引以为自豪的图画作品、手工制作、书法笔墨;可以开辟一块“优乐园”,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卡贴在里面,卡片上的优点还可以不断增加,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自信地微笑。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如何利用。如果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2. 创设有个性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表现为一个班集体的班风、班训,以及可以通过班徵、班歌、班旗、班花、班级象征颜色、班级卡通、班鸟、班名等加以体现。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发动全班同学参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中,良好的班风是核心,班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制度指引行动。

3. 建立有规范的班级制度文化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定《班级公约》,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从而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很大的进步。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夯实德育基石的策略

1. 发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的引导作用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缺乏教师的引导,尤其不能脱离班主任的指导。

榜样示范,积极表率。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对班级文化的引导作用往往是以榜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不仅需要自己的知识来影响学生,还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因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尽在学生“严格”的监督之中,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起着榜样的示范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在一生中不仅其外显行为来自对别人的模仿,其态度、价值观念、善恶、行为习惯乃至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都可能来源于模仿”。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接受了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熏陶。教师应塑造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为班级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完善人格品质做好积极的表率。

以“粗”代“细”,宏观调控。班级文化的建设虽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但教师切忌不可事事包办,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教师要走出“细”的误区,合理地运用“粗”的方法。“粗”方法的实行既让教师把握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使教师对班级文化加以引导;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这样学生就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这种动手、动脑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创造条件使班级文化的自我教育机制得以运行。例如,教室环境的布置、卫生环境的保持、规章制度的执行,都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矫正。与此同时,教师作为一个掌舵者,还应对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给予适时的宏观调控。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合理地运用“粗”方法能使学生自我方面的人格得到很好的发展。

2. 重视以班干部为关键的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

班级文化的建设仅靠外在的力量或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成为班级成员内在的、深层的、自觉的选择时,只有调动起班干部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才能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自主管理,共同进步。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采用“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学期调整一次,可民主选举,也可毛遂自荐),并建立了相关的自律小组负责制度,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月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而这种良好的班风会产生一种内在凝聚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尊自强,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氛围,在活动中互助互爱。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构建载体,谋求发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手段。开展多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智慧和才能。例如,体育比赛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兴趣小组活动能够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和技能;黑板报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酸甜苦辣,有了胜不骄、败不馁的感悟,感受到了展现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这就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作好了心理准备。而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活动中,能够有效地锻炼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如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等。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以班干部为关键的学生群体通过各种活动,可能促进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第2篇

1.确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

2.培养和鼓励对班级事务和学习上进的骨干力量

3.处理好班级同学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班级学风建设的具体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良好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高中阶段以考上大学为目标,而上了大学之后,很多同学却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知为何而学。他们在大学里,没有了家长的约束,班主任的监督;很多新鲜好玩的事情,目不暇接,占据了他们放松的思想。“不挂科万岁”,不挂科的万岁吗?答案不言而自明,只有逐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在大学有所作为,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多一份砝码。

(2)提高学习能力。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学习能力不仅仅指对于专业和课程知识学习的认知和使用的能力,同时也包含对人生生活态度、职业发展、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的感知思考能力,对信息获取、资源利用等判断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是为了学生能自觉利用和发展这种学习能力。

(3)激发学习动力。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家庭压力,有的是因为专业兴趣,有的是因为就业前景,还有的是因为爱情等。班委要善于寻找原因,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遵守学习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军训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自己的纪律性。遵守学习纪律是建设优良班级学风的重要保障。可是在目前大学生中,漠视学习纪律的现象普遍存在。上课迟到、旷课、课堂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等,一方面是有些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学生自由散漫、沉迷网络、说谎作假等行为作风也助长了这种风气。这样的同学,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后,必然也会缺乏诚信,缺乏团队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

(5)营造学习氛围。学风优良的班集体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都起者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要加强对学习重要性认识的宣传,通过多种方法营造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加强对少数个别同学的引导和约束,帮助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督促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的学风建设上来。

(二)班级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制能力差和专业兴趣不浓厚等问题,班级学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学习指导 大一新生刚刚摆脱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往往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学习上会有所放松,容易掉以轻心。如果一个班级在大一年级就形成了学习散漫的风气,那么在以后的几年中很难彻底纠正过来。所以在新生入学之际,班委就应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各类实践环节的性质和作用,强调基础课的重要性,尤其是专业课、英语课程,对于考研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的基础应该在大一就打好;强调学好英语,引导学生英语过级,英语等级证书是就业必备的证书之一;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学院学生的学习、学风状况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少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学生物缺乏认识,对前途感到迷茫,学习缺乏动力;少数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改变不适应,进校后适应慢,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个别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自制力不强,以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为了很好地预防、解决这些问题,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每月与所联系的学生晤谈一次,抓住新生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环境的适应、心理的变化、新目标的确立等现实问题,指导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把握重点、提高效率、增强信心,从而顺利成才。

(2)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在学好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全国油画作品展览、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全国性的比赛、校园作品展览、演讲比赛、英文歌唱比赛、学校社团活动、校外社会活动等等,争取机会锻炼自己,增长知识;积累各方面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求职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据调查,招聘方对应聘者的简历最看重的依次是:①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②专业;③毕业院校;④英语和计算机水平;⑤兴趣、爱好、特长;在招聘面试阶段,招聘方最看重的依次是:①实践能力、个人潜质;②专业知识;③语言表达;④个性特征;⑤形象气质;通过以上事例也说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在求职中的重要性。

(3)运用激励手段,有效调动班级成员积极性 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班委之间要灵活运用情感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负激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首先,要注意树立学习榜样,发挥优秀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班干部作为学生、老师之间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应以身作则,不但要自己在学习上保持优秀起到榜样作用,还要从课堂、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带动其他同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人人爱学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进而形成“健康、文明、上进的班风。其次,奖优罚劣。通过班会开展“表彰大会”等活动奖励优秀学生,激发学生强大思想动力,起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作用;同时,也要采取处罚等负激励方式,督促学生服从教育和管理,自觉加强自身学习。

(4)关注特殊群体,鼓励个性化发展 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以自我管理为主,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同学,养成了睡懒觉、打游戏等不良习惯,从而在学习上成为差等生。对这些同学,班委不能放任自流,发现情况后应及时和辅导员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和他们单独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敦促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5)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整个学风建设中,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要平时多注意关注电视新闻、网络上相关的就业信息,尤其是我们学院的同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方面的相关经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前社会就业的新形势,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锻炼和学习。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精益求精,在专业学习中凸显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第3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32-01

首先明确一下班级文化的定义:所谓的班级文化在我看来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从形态上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其次怎样建设班级文化呢?这个问题一只困扰着我,我知道班级文化是每个学生成长的载体,是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班级建设、班级管理,那应该怎样建设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从下面两大方面着手构建。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1、为了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学习之家,让教室更生活化、家庭化,结合我班面积以及现有的条件我们做了以下布置:教室正前方是班级口号:“民主和谐,自主合作”,正前方两侧是这样安排的,左侧是信息栏:里面有课程表、时间表、班干部名单、课代表名单以及全体学生名单,从信息栏中对全班情况一目了然,让任课老师更轻松。右侧是值日表,里面有各个组的成员情况,下面有每周表扬和批评的情况,这样让表扬的学生下次更积极,消极的学生下次多努力共同把卫生搞好,使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后面的黑板报的主题是《感恩的心》,因为我感觉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太强,太自私,所以利用黑板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同学们知道感恩,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在黑板报的上面是我班的奖状,看到奖状我们由衷的欣慰,我们会更努力的。黑板报的左侧是学习天地,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让所有学生都向品学兼优的学生看起,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右侧是我们班的班规班纪,每个人都同意的,每个人都要遵守,自觉维护,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是我们学习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在四周的墙壁上张贴了名人名言,让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时时刻刻向他们学习,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2、让学生有一个家庭化的宿舍。开展宿舍文化也是班级物质文化里面重要一项,也是班级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宿舍文化建设更要有“家”的感觉,布置要更贴近家的感觉。我是放手让同学们自己去布置的,然后我去检查的,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参考,不过他们才有决策权。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完善的学习的环境及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对教室进行布置的工作都是为可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浓浓的学习环境,这样对班级好班风、好学风的形成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光这样还远远不够,后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1)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特别要选好班长和学习委员,他们工作能力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本班的班风、学风,在选择好主要班干部后要对他们进行大力的培养,放手给他们参与到班主任工作管理中来,实行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责任感、管理能力和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这样对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是强有力的后盾。

(2)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或者班级公约,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制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更具人性化班级规章制度或班级公约,在班级中试行半个月,进行修改最后制定出属于自己班级的规章制度或班级公约,全班同学签名,班主任签名,在班级正式施行。那么在赏识教育的同时也适当加入惩罚教育,加大对优秀的同学进行宣传,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同学自己互相竞争。这样对班级的早读、晚自修等纪律具有很好的约束力,使学生能有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班级有个良好的班风、学风。

(3)形成班级口号、班风,形成班级特色,强化专业特色。

(4)每周出一期黑板报,每半个月出一期本班的班报,这样可以为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同时对增强班级凝聚力,优化班级学风、丰富校园文化。

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要看班级布置情况,更重要的是看这个班集体的学习环境、班风、学风怎样。学生是否学的快乐、是否和谐快乐的发展。

2、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路的引路人。”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我特别重视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因此在管理班级时,学生敢说话,有话说,愿意说,我和学生不但是师生关系,而且也是朋友关系。师生间相互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进步,为班级进步共同努力。我在碰到学生问题时善于换位思考,从学生立场出发,用他们的思维考虑问题,按他们思路去理解事物,同时升化赏识教育,用心去和学生交流。这样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班集体,从而达到我的教育目标。

3、互助友爱的同学合作关系

现在的学生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也拿他们当心肝宝贝,因此孩子们得到是亲人无限的关爱乃至溺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他们想要什么都尽量满足他们,造成了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劳动不积极,没有合作精神,不知道关心别人等。班级文化建设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同学自律、自立、自理能力。首先我在同学刚进校时就进行“六爱”(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同学、爱老师、爱家长)教育,让他们心中有爱,学会感恩。通过班级活动、学习小组来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举办班级竞赛,建立公平合理的比赛机制,让学生养成竞争意识,使他们在竞争中得到全面发展,以后能更快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第4篇

优化教育环境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情感、给人以教育启迪。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说的:“孩子所处的环境、社会氛围与孩子所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班级文化建设首先, 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建设。优美的班集体环境建设是班级文化的外显, 是一种有形无声的隐性教育。通过教室的精心布置, 让教室的有限空间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 这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加强目标建设, 实现目标和谐

要实现班级和谐, 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开学初, 向全体学生提出总体要求,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 确立个人和集体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 结合校训和班级实际, 明确提出自己的班规班训,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一定时期的班级现状, 确立短期目标, 并设计班级标语和口号。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设置了“用你行动的彩笔绘出班级的灿烂, 用班级的光辉引你走向美好”等标语, 这些目标性很明确的标语和口号, 其精神一旦融入学生的心灵, 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就大为改观。班级口号作为班级和学生的奋斗目标,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和引导, 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后最终实现“成人成才”的大目标。

三、加强平等、尊重教育, 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 将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学生成长。首先,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 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 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立美好的集体。其次, 在生生关系上, 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思想品德有优劣之分, 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别, 性格情趣亦不相同, 但每个人的尊严是绝对平等的, 通过教育学生互相尊重, 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都有优点和缺点, 并让他们“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 指出自身的不足”, 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人平等、互尊互爱。再次, 要善于帮助“后进生”发现并发展他们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才能, 以此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感, 从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识。

四、以人为本, 创立具有人文色彩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和重要保障,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 在班级的制度建设方面, 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的基础上, 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共同讨论起草《班级公约》, 提出共同遵守的制度和原则, 同时, 在班级中建立监督机制以保证制度的落实。其次, 在班队干部的任用中, 班主任要尽可能的放手, 让班委成员以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同时, 在班级中推行班务公开制、值周班长制和值日班长制。这有利于充分展示和锻炼每位学生的组织管理才能,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第5篇

[日期:2006-03-31]

来源: 作者:周玉明

[字体:大 中 小]

各位班主任、同志们:

刚才七位同志从不同角度就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做好班主任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又把行动付诸笔端。思想的流淌和实践的尝试使我深受感动。政教处在班主任报告会之后又组织班主任工作研讨交流会,我认为很有必要。因为班主任有了展示班级管理风采的窗口,交流的平台,合作共享的机会。研讨的主题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非常契合学校发展的特点和校长室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班主任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是这样阐述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的: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可以说,学校的兴旺与发展,与班主任队伍建设及班主任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中,班主任工作应注意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文化立校方略,促进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中的校园文化是由一代又一代优秀一中人的理想、智慧、精神、作风等积淀、提炼、升华而成的复合体,是凝聚一中群体的粘合剂,是发展一中事业的助推器。

近几年来,我校更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文化立校方略,以建设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彰显个性的班级文化为重点,大力构筑独特的校园文化,使我校真正成了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发展乐土”,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我校已有80余年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和谐。学校正大力开展“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勇争第一”的主题教育,努力弘扬一中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负重前行的开拓精神和凝心聚力的团队精神”,帮助和引领全体教职工树立勇争“第一”的质量意识,教书育人,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责任意识,为一中的发展尽心尽力的大局意识。全体班主任要成为实践“五种精神”、“三种意识”的模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塑造班级精神,构建“严、细、实、活”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

班级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方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营造班风。班风就是班级的良好风气。一个班集体的班风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从内涵角度来说,班风应体现班级奋发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但班风不是班主任随意确定的,班风确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精神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班级目标的实现。一个有良好班风的班级,学生能严于律己,十分注重仪表,文明卫生。反之,班级就会出现“脏、乱、差”。良好的班风形成以后,班主任就会从班级琐事中解脱出来,致力于班集体建设的其它工作,班集体就会蒸蒸日上向前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其次要创造学风。学风建设主要是培养、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管理,如制订学习计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全班学业成绩,要协调各学科的发展水平,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还有创设直观的班级文化。本学期,各班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能力,通过确定主题、设置栏目、创新形式、宣染氛围等系列措施,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

班级文化建设,由于班情不一,加上各个班主任的个性迥异,风格不一,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往往能收到殊途同归的成效。例如,有通过目标管理,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有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爱同学、爱师长、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等社会性情感,以爱促进班级管理的;有重在协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造成团结上进、互帮互学的群体气氛,从而推进班级管理的;有重视环境建设,创设多种德育环境,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搞好班级管理的,等等。在实施班级管理的具体实践中,许多优秀班主任为了求得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常常是以一种模式为主,交叉使用或同步运用几种管理模式。如目标系统化模式、优化环境模式、民主参与管理模式等。它们的共性特点是管理严、要求细、措施实、形式活。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

著名班主任魏书生说,学生有6年是在初高中度过的。这是人生筋骨血肉成长最快的6年,是人生喜怒哀乐感情最丰富的6年,是人生意志品质形成的6年,是人生智力才能发展最快的6年,是人生变化万千的6年,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命运的6年。班级、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班级像一座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泊;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进了大学,走向了社会。因此班主任责任重大,使命神圣。

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特等奖的北京东城高中的闫来凤老师,每接一个班,都要给学生一张精美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一生忠诚的指导,一生忠诚的服务,一生忠诚的求索,一生忠诚的朋友——你们的班主任闫老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主任一等奖的孙惠清老师提出创设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尊重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信任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理解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内需,公平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积极手段,激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同样获一等奖的丘悦老师指出:班主任工作五忌:一忌乱发脾气,二忌无计划性,三忌将学生分三六九等,四忌言而无信,五忌知错不改,死要面子。班主任要尽快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等等,都是班主任从实践中得出的肺腑之言,对我们有很多的启发。

学校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提出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办学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树立这样的观念。既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素质教育,又要积极应付高考;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实利益,又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利益;让每一位学生成人,让众多的学生成才;让每一位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优秀,为学生终身的幸福安康奠定坚实的基础。衷心地希望各位同志在班主任园地里辛勤耕耘,不断收获新的果实,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

提高自身素养,加强班级建设 第6篇

1.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个班集体中形形色色的学生应有尽有,想法各异,管理起来难度较大。要想使班集体具有凝聚力,积极向上,首先要在情感上与他们沟通。因此与学生在情感上沟通、融洽相处是班主任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应善于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重要的一点是要慎重地把握赞扬与批评的尺度。适当的赞扬学生的优点和学习中的良好表现,使学生建立自信。还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最期望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的尊重和赞扬。正因为如此,正确地使用赞扬是我们与学生之间沟通感情的一种通道。另外,在赞扬的同时,还应注意如何对学生实施批评。对于学生实施批评这一方法时,应格外小心,其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除非迫不得已,不要直接点名批评学生的过错;如果非要批评,应注意不伤害学生的面子,要使对方感知到你的批评是善意的。对于那些难于管理的,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惩罚莫过于漠然处之的态度,这是指责中最妙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在班主任管理活动中应有更多的艺术和技巧,要给学生以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这对于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班主任必须有“三颗心”:爱心、信心、细心

爱是人类和谐的基础,是维系人类感情的纽带。爱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爱心: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班主任的爱心首先表现在爱你的事业,要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作为班主任你被学校指派去带领某一个班,你就是这个班的管理者、引领者,你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你对事业的忠诚,就会培养出忠诚事业的学生。你要求学生做到的你都能做到,你管理、督促学生才有说服力。

班主任的爱心实质是爱学生。以真心换真心,你给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爱心。教育学生爱学校,首先是从爱班主任开始,而前提是班主任必须要爱学生。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不领老师的情,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感受不到爱,二是我们的爱带有功利性,甚至是不真实的,我们如果对一些学生本来就讨厌,只是出于工作需要,不得不表现出爱他们,这种爱是不真实的、不真诚的,学生是能够感受的。反之,如果我们出自真心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是能够理解、接受的。

信心:信任自己的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学生。

现在的考试制度容易使我们的班主任把注意力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很容易在我们的思维和工作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哪些是成绩好的、哪些通过努力可以提高成绩的,从而忽视那些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学生的成长轨迹是各有特点的,但任何一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被他人、被社会认可,只要我们真心关心学生,相信学生通过学习会有进步,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改变学生。

教育人、改变人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班主任教育学生要经得起反复,要相信通过自己长期的努力会改变学生,石头揣在怀里都可以捂热,何况是一个人呢?

细心:细节决定成败。班级建设成败与否,一个关键环节是班主任处理问题的细节。

首先,班级管理要抓落实: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各班都有许多班规班约,但各班管理水平差异确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得好的班主任工作一定很落实,说到、做到、检查整改到。任何一项工作、一项规定、一个要求关键在于布置了你要去检查、指导落实,及时评估,不合格的要整改,否则的话,你的要求再多、再好也等于零。

加强班级建设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 第7篇

一、正确认识班级文化、把握班级文化的实质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前提

班级文化, 是一种个性文化, 代表着班级的形象, 体现了班级的生命;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 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 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班级在建设实践过程中, 由班级管理者倡导的, 在大部分学生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感觉氛围、班级形象的总和。共同的价值理念决定着班级的发展方向, 支撑着班级的发展目标, 是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指引。价值观、价值主张的实现是通过班级学生的具体行为模式来体现的, 正是由于全体学生几年形成的行为习惯、支撑班级生存发展的行为结果, 才形成全体学生认同并习以为常的心智模式, 才使得班级文化得到真正的体行、固化和延续, 成为支撑班级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凝聚力。共同的感觉氛围是组织群体共同的心理契约, 形成了大家习惯的感觉氛围, 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在带来支撑班级发展目标的有效行为的同时, 也使得班级内部的学生之间建立起共同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 甚至是生活习惯, 形成大家舒适的、喜欢的感觉。在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文化氛围的作用下, 班级的组织特征也会以其特定的班级形象向外部展示。班级形象同样是班级的价值理念、班级学生行为模式的结果和表现, 是学生共同感觉氛围的外在延伸。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正确认识班级文化, 把握班级文化的实质, 是班级管理者构建班级文化的前提。

二、掌握班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整合不同学生的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共同的价值理念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基础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是人们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 是影响人决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整合不同学生的价值观, 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重点放在一年级的第一期。一年级第一期是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阶段, 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点, 各人原有的心理准备不同, 适应力不同, 学生的价值观也不同;同时这在个特定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处在不断嬗变的过程中, 它需要在大学时期进一步自我完善和自我校正。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过程中, 高校辅导员快速准确把握这一关键时期, 完成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 即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的导向作用。高校辅导员在其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等, 都将成为青年学生发展和塑造自我的重要“社会参考系数”。辅导员应及时整合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整合, 实质上就是每个学生个体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重新结合和安排的过程。整合目的就是形成正确的共同的价值理念, 保证整个学生集体的稳定、协调、有序、团结、奋进等, 为班级文化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精诚团结的学生骨干队伍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关键

学生班级和党团组织干部是学生骨干队伍, 是协助辅导员处理学生事务的助手, 更是学生、班级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 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一支素质过硬、精诚团结的学生骨干队伍对于建设班级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的产生, 首先要在学生班级和党团组织干部中形成;班级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更需要学生班级和党团组织干部的共同努力。班级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共同行为模式的真正体行、固化和延续, 共同感觉氛围的舒适、融洽和和谐, 良好班级形象的展示, 班级文化的制度化体现, 离不开学生班级和党团组织干部这支核心力量带领全班同学长期共同奋斗。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精诚团结的学生骨干队伍, 班级凝聚力不可能形成, 班级文化建设将成为空谈。

四、加强制度建设, 实行制度管理是构建班级文化的保障

班级和党团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为规范和约束的制度保障。群体中必定存在行为准则, 把班级文化中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感觉氛围、班级形象等采取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用柔和形式规定出来, 形成班级的管理制度, 会令我们工作更加规范。完善的班级制度将使班级文化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制度的制定是基础, 执行是核心。制度的落实需要控制好几个环节:1.是树立制度的“外在”权威。通过奖惩手段来加强制度权威。2.是对制度执行进行有力监控。可以通过强制手段将学生行为引向制度规范的轨道, 甚至可以邀请全体同学参与到制度执行监控中来, 通过舆论压力推进制度的贯彻, 3.是对制度进行评价与调整。对于已投入“市场”的制度, 应该对其进行定期反思, 并做出相应调整, 以保证制度的公正性, 增强制度的现实效用。

五、结合班级特色, 打造班级独特的品牌文化是构建班级文化的目标

1. 建立班级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 班级结合自身特

色, 设计自己的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等, 将它们应用室内布置、宣传栏、旗帜等方面, 成为班级的标志, 达到传播文化理念、塑造集体形象、增强集体归属感。

2. 人人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成员要承担起责任才会更爱这个集体, 才会有主人翁的感觉, 才会认同班级文化, 才会因为班级文化氛围的不够理想而做出积极努力。

3. 以学生为本。

班级最重要的文化精神应当是“以学生为本”。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才能成为优秀的集体, 只有真正关注于“人”才会赢得人心的凝聚。

4. 体现快乐、和谐和奋进。

只有快乐、和谐和奋进的班级文化才会成为每位同学都认同的文化, 每位同学都遵守的文化, 每位同学都乐于接受的文化。

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 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班级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 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 班级文化不断地得到提高。因此, 班级文化最大可能地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摘要: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它渗透于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 贯穿于班级成员的始终。班级文化建设是提升组织品味和境界的关键。辅导员和班级管理者在班级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构建班级文化, 目的是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快乐、和谐和奋进的班集体中, 使班级文化最大可能地成为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制度,班级品牌,构建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第8篇

班级文化主要表现在教室布置、设施配套、小组建设、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方面, 它是看不见的教育资源, 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 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它有利于班级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 我们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笔者经过多年的努力, 在美化教室环境、增强班级合力、培养高尚人格、激发创造热情、优化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等多方面作了尝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美化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场所, 是教师授业育人的主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地方。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整洁温馨、文化气息浓郁的教室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增添欢乐、消除疲劳, 而且能够提升观念, 陶冶情操, 增进友谊。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 还是悬挂图片标语, 或是利用墙报,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的空白处布置学习园地, 展览优秀作文、书画作品等,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张贴荣誉证、摆放健康柜、设置爱心区、创建展示角等, 荣誉证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健康柜、爱心区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互助精神, 展示角则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班务公示张贴、卫生工具排列、文具摆放、窗台绿化、板报更换等, 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及观察能力。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 将教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完全地呈现出来。

二、增强班级合力

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班集体, 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

激发学习热情, 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相应的位置。把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选上来, 组建团结向上的班干部队伍, 提高他们的威信, 给他们自主权, 让他们放心地为同学服务。事实证明, 班干部的整体实力越强, 同学之间越团结, 学习的积极性越高, 班级的凝聚力也越强。

加强制度建设, 为学生提供了评定言行的尺度, 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的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 朝着符合班级整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开学之初, 让全班同学切合实际定目标, 围绕目标写计划, 针对计划定规则, 使日常行为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通过跟踪监督, 使其经常化、习惯化。

开展课外活动, 增进同学友谊, 密切同学关系。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感情。通过活动, 学生能够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能够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学习, 还会不断地激励自己改进不足, 增强自信, 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事实上, 好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好的影响, 使他们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这对班级凝聚力的产生和加强起到了催化作用。

三、培养高尚人格

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

1. 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高尚人格的基础, 人人都需要诚信。班主任要结合自己班级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 对班里有违诚信的行为进行批判, 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强化“诚信光荣, 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使学生学习一些关于诚信的知识, 引起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

2. 增强责任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文明礼貌习惯, 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 关心学校, 关心班级, 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 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 进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宽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良好的心态、高远的志向的新一代。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 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班主任应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四、激发创造热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 重视个性培养, 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教师要主动地关注他们的进步,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大胆地启发他们的思维, 帮助他们思考、创造、表现、尝试。

2. 引进激励机制, 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灵动的音符,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 适时表扬鼓励,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使他们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

五、优化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 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相互理解, 团结帮助, 平等友好相处, 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激励, 而生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就是礼貌。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学生一定是彬彬有礼, 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而有礼貌、讲文明的班级肯定是班风良好, 和谐的班集体。教师对学生要有真挚的情感和态度, 要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投资, 引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要以诚挚的师爱为基础开展工作, 在生活上嘘寒问暖亲近学生, 在教学上面向全体严格要求。班主任要和学生拧成一股绳, 在班级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友爱、信任、团结的氛围;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同学的表现, 用赞赏的眼光去相处, 用尊重的心态去待人。

六、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头雁, 他的个性能力、知识层面、工作作风、教学热情无不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质量。因此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有高超的组织能力;要有扎实的知识技能;要有大胆的改革意识;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一个具备多方面素质的班主任, 建立起班级文化既会得心应手, 又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 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心态得到改善, 情操得到陶冶, 视野得到拓宽, 品位得到提升。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做出榜样, 使学生耳濡目染;要尊重学生,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公平待人, 不因成绩好坏、相貌美丑、经济好差而有所不同;要施以爱心, 真情付出。

提升文化品位加强学校班级管理 第9篇

一、制定明确的班级文化管理目标

实施班级文化管理目标, 首先要确定一个加强班级文化管理的理念。这是班级体现一种希望、一种积极向上、一种刻苦求知的精神状态和管理的内涵, 能使班级成员受到激励并砺志成材。比如, 将班级分别命名为“格物致知班”, “笃信博学班”, “学雷锋先锋班”等, 以此激励学生端正求知态度, 避免在学习中不求甚解。用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克服困难, 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指引、也是奋斗的不竭动力。作为一个由学生共同体组成的班级, 也应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在学习上, 除了认真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外, 还要科学安排时间, 组织同学们掌握一些科学文化知识, 一些有利于思想健康成长进步的校园文化活动知识, 把班级建成学习型小组, 创新型集体, 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 还是悬挂图片标语, 或是利用墙报,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 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学校从改革过去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名人画像、班规班训的传统做法,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的“豪言壮语”, 不少学生还将下一学习阶段的奋斗目标勇敢地上了墙, 让学生深感自信心时刻伴随身边。

三、加强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因此, 根据校纪校规,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由班干部牵头, 经过全体同学的讨论之后制定和实施了学习、纪律、卫生、班风标准, 并依照标准量化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 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 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 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同时, 我们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 不仅注意了制度本身的科学完善, 还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制度, 赋予班级制度以文化色彩。如:在我们的班级制度条文中, 重点突出了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 赋予规章制度以灵魂, 使之真正实现具体规定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这样才有助于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与激励作用的共同发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一个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不是靠说教说出来的, 而是要用各种活动带出来的。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各班级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比如, 组织学生唱革命歌曲, 举办故事会, 健康向上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让学生快乐生活, 健康成长。我们还针对班集体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 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 这对班级的每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约束作用, 对集体也是一种“凝聚力”。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坚韧、自信、勤奋、向上、诚实的心理和道德素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经历和体验, 要想把规范的道德准则变成学生的道德行为是不可能的。因此,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组织各班主任不仅要在班内弘扬正气, 交给学生真善美的标准, 而且还要创设更多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参与、体验各种德育活动的“过程”, 在活动中唤醒自己、反思自己, 在活动中丰富、积累自己的道德素养, 在活动中感悟, 领会运用。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多了, 老师讲的“大道理”在实际中就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学生自己的见解也得到了相互印证, 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从而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认识, 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活动”应成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学校建立图书角, 知识竞赛、书法绘画竞赛等活动, 激励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组织有目的的班级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明道理、长才干。

加强师德建设 完善班级管理 第10篇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 应当提升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 通过学习来树立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光荣感, 增强教师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 帮助教师自觉做到加强素质,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1. 积极开展教育活动

在进行师德建设的工作中, 应当从“德”的角度出发, 相继开展“爱岗敬业”“树师魂、正师风”等相关的师德建设教育活动。或者, 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研究会议以及交流会议等形式来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由此, 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树立良好师德的学习风潮。例如,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 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师德建设交流会, 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文件的学习以及在教师间进行师德建设相关经验的交流。从生活实际中探讨师德建设应当如何有效实施。

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评估体系

考核和评估是直观评价效果好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在进行师德建设工作中, 可以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相关的考核评估, 这是一种有效保证教师职业道德是否落实到实践的重要工作环节。例如, 学校可以制订相关的评估考核方案, 严格执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体制。可以让教师每人写一份自我评估报告, 对照考核评估方案进行一一剖析研究, 寻找自身缺陷, 剖析深层根源, 并且明确改正方向, 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估报告。而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日常表现进行学校评估, 针对优劣, 学校可以进行相关的奖罚措施, 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

3. 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 为了更好地推动师德建设活动的开展, 各高校应当树立自己学校的师德榜样。例如, 某某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特别有耐心, 某某教师帮助某名学困生成为乐于助人、成绩优秀的好学生, 又或者某某教师用爱心感化学生, 让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这些榜样都是平凡但又不平凡地存在着, 学校应该大力发扬他们的榜样作用, 进一步促使师德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完善班级管理

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同教师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 尤其对初中生而言, 他们的性格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应当与教师有更好的交流, 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需要教师具备更加细致完善的管理理念, 能观察学生的整个心理变化, 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只有教师用心地关心学生, 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接受教师。例如, 初中生处于叛逆阶段, 有的学生十分调皮不懂事, 对这类情况的管理是相当困难的, 那么教师就应该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逐步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敢于同教师讲心里话, 敢于对教师敞开心扉。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现状, 以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对未来充满希望。

2. 采取差异化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是教育教学的根本, 也是我国政府的执政方针。在新课标中, “以人为本”不再是一句口号, 更是行为规范的准绳。而教师在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更应该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其中包括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思想等工作, 教师都应该有着全面的了解, 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 有的学生家庭贫困, 教师可以帮学生向学校申请一定的资金补助, 防止学生因家庭状况而放弃学习。再如, 有的学生沉迷于游戏, 无法自拔, 此时教师应该进行思想引导,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玩游戏问题,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 爱是管理的基础支撑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倾注爱的源泉, 能让班级管理变得更加容易。教师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以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来对待学生, 就犹如父母对待孩子一样, 只有用心对待学生的教师才是好的教师。例如, 有的学生住校, 长期住在学校, 与家长的交流较少, 此时教师应该多去关心学生, 以爱的眼光来欣赏学生, 用爱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爱, 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 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班级管理工作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后勤军, 只有具有良好的班级管理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在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 应当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用爱与真诚去呵护每一个学生,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类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 要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与此同时, 还要不断完善班级管理, 提升班级凝聚力。为此, 应当全面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理念, 培养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 加强教师对班级的管理理论, 自觉施行素质教育, 努力将广大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秀的教学力量, 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 高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全面加强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教育,师德建设,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海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 (02) .

[2]谭金华.浅谈班集体改善过程中的班级管理策略[J].科技资讯, 2010 (20) .

加强班级建设 促进学校管理 第11篇

[摘 要]:加强班级管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对班级管理要大胆改革,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形成规范是重点。大力加强德育,改革班级管理必须加强德育研究,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班级管理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根本。

[关键词]:班级建设 学校管理 队伍建设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各方面工作归根到底是由班级来完成。同时班级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学校为社会培育人才的任务,必须依靠班级加强管理来完成。对班级实行科学管理,是优化育人效果的必要的组织工作,缺乏科学管理,育人效果就没有组织保证。因此,班级管理及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队伍建设是关键

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为学生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按照学生心理、行为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引,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各项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有效地实现班级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工作过程。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其素质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水平,影响着未来人才的素质。因此,加强班级管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是关键。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日趋加速,教师队伍建设也日渐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一支素质高、有科学管理方法的班主任队伍,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恰当地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引进激励机制可以激发班主任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主动、自愿的动机下,向所期望的目标更加积极地工作,发挥更大的能动性,从而取得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笔者认为主要努力把好“三关”:一是选派关。要选择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全面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以老班主任的高尚师德、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来感染副班主任,用年轻班主任的大胆开拓进取精神来激发老班主任,促使老少共进。要求正副班主任不仅“为人师表”,而且要“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并做到老中青相结合形成梯队,形成一支品正、业精、协调的班主任队伍;二是培训关。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才的成长,一靠培养,二靠政策。班主任队伍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学校要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提高其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场教育革命,作为管理者思想不先进,方法不科学,难以适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三是政策关。班主任是“小校长”,队伍不稳定,班级管理不可能得到加强,因此,学校乃至上级部门要通过政策倾斜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及待遇。

二、规范管理是重点

班级建设管理是核心。传统的班级管理实行“管”、“卡”、“压”,显然与时代精神相悖,因此对班级管理要大胆改革,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实行“两制一聘”的办法,即“班主任负责制”、“目标责任制”、“班主任聘任制”。“班主任负责制”(给班主任以权力)——全面负责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目标责任制”(给班主任以压力)——把学校工作目标分解到班级中予以落实;“班主任聘任制”(给班主任以动力)——对目标完成情况定期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实行优胜劣汰,促使班级管理全面落实。在此基础上还要狠抓管理的规范,努力实行“三化”。一是德育内容系列化,学生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在不断反复中提高的过程,这决定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形成系列,整体上保持联系,阶段上保持独立,避免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第二是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学生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群体,方法的单一必然造成效益低下,提高工作实效性,必须讲究工作策略。既要有正面疏导,又要有侧面教育;既要有正面引导又要有反面激励;既有正面鼓励,又有反面鞭策,并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第三是管理制度化。管理制度化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重点要抓好评价机制,做到考评内容形成体系,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就必须依据教育目标制定恰当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对教育效果实行全面的评价。

三、德育科研是保证

德育工作也要加强科研。班级管理实践中总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前经济体制转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加强研究,必将导致班级管理滞后。因此要大力加强德育,改革班级管理必须加强德育研究,可以说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抓好德育科研,必须保证“三性”。一是经费投入的稳定性,学校德育经费投入一般比较少,德育研究经费的投入就更不用说。究其原因主要是领导认识不足。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归根到底是解决领导认识问题,克服“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做到德育科研经费投入不仅不能少,而且还要逐年增长。二是选择项目具有针对性。德育科研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其实效性。三是成果推广方式多样性。成果推广是德育科研的重要工作,直接影响德育科研的效益,学校要采取多样方法推广已取得的成果,运用经验交流、现场示范、成果展示等各种形式转化研究成果,从而提高学校的班级管理水平,将班级管理纳入科学、规范、健康的轨道。

四、思想教育是根本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他们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效果。加强班级管理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懂得遵纪守法,勤学上进,为今后踏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做好准备。抓好思想教育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让学生确立什么样的思想。人不能没有精神,但精神支柱从何而来?主要取决于正确的先进的思想。作为教育始终要把引人向上的好的思想教给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家长把金钱意识、享乐意识、个人主义作为教育的首选内容和主要内容,这必然导致学生素质降低。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应该说这给学校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其次,采用什么形式教育学生,思想教育要想达到最佳效果,最好的办法是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做到寓教于乐,并注意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高。另外思想教育要坚持“三为主”的原则,即坚持正面教育、说服教育、自我教育为主。“一刀切”和“跳跃式”的教育方法都会使学生思想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越来越重要,班级管理和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位置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只要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后勤作保障,狠抓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学校的各项工作将会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叶瑞祥,沈晓良.教育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0.

[2]刘居富,谭细龙.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10.

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第12篇

1全员参与管理, 彰显学生个性

班级建设要改变只许少数人进入班级管理的核心, 而其他人只能在规定的角色范围内, 按照要求去行动的传统管理制度。要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制度, 把班集体当作全班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 每人一个角色, 让个性各异的人都参加班级事务, 使每个人在集体中都能获得一个具有一定管理责任或服务责任的角色, 处于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地位。如轮流担任班干部、小组长等。我班的学生何渝林因为学习成绩一直不好, 以前老师没有叫他当过班干部, 经常是受别人管。这学期, 我采用了轮流当班干部的办法。一天, 轮到他当班干部了, 他非常高兴, 检查清洁卫生、放学后关门窗, 做得井井有条。更让人高兴的是他平常上学都来得很迟, 有时还来迟到, 可是这天他很早就来开教室门了, 并且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由此可见, 这样做不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心、自尊感, 还帮助了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 增强了成就感, 同时还可以在工作中与他人互动, 换位思考, 发现自己的不足, 形成宽容、诚实、有责任感等心理素质, 也有助于形成集体的凝聚力。

2学生自主组织活动, 老师适当点拨

班级管理应该重视活动, 把活动作为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素质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活动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组织,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允许学生对具体活动方案、活动过程做自我选择与决定。在活动中, 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 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包办一切, 否认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不能放任自流, 听之任之。教师应做引导式的旁观者, 小结式的主持人。如由学生自己组织班队会活动、读书活动等。我们班的学生在自己组织的一次 “脑筋急转弯”的活动中, 组织得很好。他们有时还要求老师也来猜一猜其中的问题, 有些问题还把老师难住了。最后, 老师肯定了他们成功的地方, 也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这堂课气氛非常活跃, 全班学生的心情也十分愉快, 因为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管理方式既尊重了每一个学生, 尊重了他们的正当爱好和需求, 有利于培养他们自尊、自强、自信、自制力和创造性的心理素质,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恰当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奖励是学生行为塑造与改造的重要手段。奖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 激发他们的潜能, 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但奖励必须适时、恰当, 才能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对后进生, 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 让他们从奖励中认识到自己在进步, 从而增强自信心。如我班的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 有一次, 老师布置他们做手抄报, 他虽然做得不是很好, 却按时完成了, 他来交作业时, 我就在班上表扬了他, 并且给他发了一个新本子作为奖励, 我还鼓励他以后都像今天这样认真完成作业。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有了完成作业的信心。这样就会使后进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继续努力。而对于优等生, 要在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时, 才给予奖励。如我班的冉自洁同学朗读能力较强, 她参加了学习组织的朗读比赛, 取得了同年级的第二名, 我就在班上对她说:“你这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我们班争了光, 应该表扬, 但不能骄傲, 这成绩不是最满意的, 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从老师的表扬中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同, 会使她克服骄傲的情绪, 再接再厉。

恰当的惩罚对于纪律管理也是必要和有效的。但过于强调纪律与处罚的管理, 会造成师生之间感情隔膜和情绪对立, 并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卑、胆怯、缺乏自信心, 多疑、敌意等不良个性特点, 使学生心理发生异化, 引起种种教育病理。所以在使用惩罚时, 要多做引导, 增加惩罚中的说理比例。如我班的两个学生因为打架把班上的水桶弄坏了, 我不但要求他们俩在班上检讨, 还要求他们买水桶来赔了。之后, 我又对他们进行了说服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当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时, 我又及时表扬了他们。这样, 既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了适当的惩罚, 又有意识地对造成不良行为的动因进行充分的说理分析, 指出所作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认真地引导, 让他们明确其正确的行为。当他们改变态度和行为后, 及时表扬, 并正确引导学生以后的态度和行为, 以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健康心理品质。

4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转变认知偏差

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和班集体的气氛, 学生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班主任的认知偏差有关,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公平容易公正难”。如在评价学生时容易产生这样的偏差:认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在性格、 心理发展等其他方面都优秀;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在性格、 心理发展等其他方面都低劣。同是需要批评的, 对优生是和风细雨, 反之则大发雷霆。由此就容易使那些受偏爱的学生产生骄傲情绪, 形成优越感和有恃无恐等不良心理因素;使那些得不到老师喜爱, 甚至被消极偏见所困惑的学生滋生自卑感, 产生自尊心麻木、进取心淡漠的情绪, 从而抑制了自身的其他闪光点。如一次, 我们班的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和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发生了争执, 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很生气地批评他们, 而是先了解情况, 然后分别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 让他们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最后让他们俩互相道歉, 多作自我批评, 然后握手和好。这次, 这两个学生都觉得老师是公平的, 也是公正的, 特别是那个成绩差的学生, 觉得老师没有偏向成绩好的学生, 心里很满意。

上一篇: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下一篇: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