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买新书教学设计

2024-05-22

三年级买新书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三年级买新书教学设计 第1篇

“买新书”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以“买新书”为情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基础上,学习计算乘除混合式题。为了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独立解决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其次,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练习,使学生与生活紧密相连。

最后,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汲取数学养分,亲身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如果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境入手提出数学问题,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决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年级买新书教学设计 第2篇

1、针对《买新书》这一内容既有混合运算,又有数量关系,我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我觉得本课教学内容我安排的有点难。所以在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不一定能达到并驾齐驱的水平。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会有针对性的对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练习。

2、数量关系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先是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和乘法、除法的意义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降低了难点。

3、我为了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我改变了以往应用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练习中形式有计算、选一选、说一说算式的意义,有多余信息解决问题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兴奋的状态下解决了一个一个数学问题。

《买新书》教学反思2

对于自己上的三年级第六单元除法的买新书内容,自己感觉上得乱七八糟,课堂刚开始就已经偏离了自己的预设,而且这是由我自己造成的,一味的追求完成自己的教案,不把学生的反馈当回事,其实学生反馈的是综合算式200÷2÷4=100÷4=25(本),我只是想强调每步的意义,这时我自己就板书了分步算式,这与我课前预设的板书是不相符的,所以我自己就开始慌乱了,显得课堂每个环节的重点凸显不够。根据自己对课堂的感受,结合师傅袁老师对我课堂的分析,自己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欠缺。

(1)我对自己在课堂每个环节想要凸显的资源还不够清晰。

比如刚开始的分步算式的板书,我只是想强调每步的意义,但是自己很随意地就把分步算式写上黑板,其实这里可以让学生在投影仪上讲讲每步的意义就可以了。

(2)对于学生语言表达的要求太高。

学生的语言是自己的理解,难免随意,但是只要学生语言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不影响学生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理解,老师就可以视为正确,不需要咬文嚼字,一定让学生改成统一的语言。比如:这节课出示情境后,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每个书架每层有多少本书?其实这就是我想要着重强调的,这时就可以婉转地规范问题,比如说:也就是说每层放了多少本书?当学生表达出现了问题时,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其他学生帮助改正。

(3)学生的错误反馈。

这节课内容是计算顺序的理解,但是在汇报过程中有同学出现计算错误(比如:末尾的0丢了,中间漏除的情况),我没有采取措施,只是反馈了对错,只是语言告诉学生,并没有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以至于讲过之后还有同学还是错的。在这种计算课时,对于学生的计算错误,可以在学生展示时老师帮忙改正,也可以让学生听完意见后自己改,还可以看看其他同学的做法。反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扶到放。还有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在公开课时,对于学生错误的展示,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应该是越来越少。

(4)教学设计上还有待改进

本节课的基础练习还要改进960÷6÷4 342÷6×4 801÷(9÷3),这三道题应该改成数字完全相同,但是加了不同的运算符号960÷6÷4 960÷6×4 960÷(6×4)在这里主要凸显出不同的运算符号不同的运算顺序,还可以加以小结。还有在反馈这三道题时,侧重点应该不同,对于第一道先讲运算顺序,再做,对于第二题,可以直接做,再讲顺序;第三题因为有括号,所以让学生讲运算的顺序,再做。

《买新书》教学反思3

今天的新授课是《买新书》,实则是乘除的混合计算。这一课时在两个班教学完后,给我带来两点,是值得让我记录的。第一,两个班在同样的教学设计下,出现的情况反差较大;第二,在今天的课堂上让我明白了三年级孩子在理解抽象问题时,直观的画图是一个较好的策略。

在三(3)班教学这一内容时,课前的口算复习完之后,问题情境导入: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能算出平均每个书架放了多少本书吗?课本配有实物图,在课件上出同样设计出实物图。我的设计是先让孩子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黑板展示讲解自己的解法。当然这节课的另一目标就是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任务布置完后,我开始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他们解答的情况。让人欣慰的是全班没有一个人不理解题目的意思,而且大家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只有一个后劲生在做的时候,出现了偏差,但他也知道用“200÷2”先求出每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学生做完后,顺理成章的我让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而且讲得也非常好。看来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下午第二节课到三(4)班后,却出现了另一种状况,而且反差较大。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导入问题,布置任务。然后我同样下到学生中去巡视。这不看还以为如三班一样,真是一看吓一跳。好几个学生不知道如何动笔,等时间长了一会儿,我再次走到几个后劲生的旁边看了看。有些答案真让人生气:200÷2×4=400(本)、200×2÷4=100(本),甚至还出现了加法的算式,真是有些离谱。两个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是有差异的,这在之前我是知道的,但是没有想到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反映出这么大的差别。我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方法能够缩小两个班的差距呢?

这让我联想到了两个班的语文学习了。三班一直是由语文老师作为班主任,而四班在我接手之前一直是数学老师作为班主任的,难道与这个有关系。解决问题肯定是需要理解题目的意思,而学生审题的能力,直接与他领悟句子的能力是很大的关系的。可是我们数学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注重了审题的习惯了呀?这与孩子的阅读语文能力有关吗?我隐约觉得还是有影响的。

那有什么方法缩小这个差距呢?除了让他们加强语文阅读能力之外,在数学教学中,我能用什么方法能提高四班孩子的审题能力呢?当然,碰到四班的这种情况,我肯定是要转变教学设计了。后来,我引导四班的孩子,理了一遍的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多用了些时间,让学生想办法能不能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后来用简易的书架表示这个图形后,一个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后,那些不明白的孩子,这才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了。看来四班的孩子在抽象事物的理解上不及三班,那么今后的教学中还真要区别教学了。

而让我在今天教学中收获的另一个就是“直观图形”对孩子审题的重要性。下午那节课在出现了那样的情况后,我为什么想到突然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更多地缘于上午在三班时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学生上黑板利用直观地演示,将很多的学生给“征服”了。在三班教授完新课后,课堂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泳道有多长?这个问题如果不认真理解“来回”这个词语,那么肯定会出错的。果不其然,三班的孩子都认为非常简单:100÷2=50(米)。在我的统计下,仅有六七个学生不是这样做的。其中有个孩子很着急的想上黑板给其他同学展示,他在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看上去平行的线,然后假设是泳道,结合题中的“来回”他把问题讲得清楚明白,其他学生一听就明白了,不由自主给了他掌声。这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但题目中的两个数据极易诱导学生发生错误,但是上黑板的那个孩子用一个图形就把那么多坚持自己道理的、不清楚的学生给扭转了他们的思维,可见这个图形在这里的辅助作用可真大!所以在下午四班的教学中,出现了那个差异后,我想到了直观的图形表示,同样带来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这一个过程,让我感受到直观图形的演示,给孩子的认知和理解上能带来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思维不是很强的学生,他就是一种“眼见为实”的思维方式。不然他是不会理解的,这时有效地图形表示,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买新书教学设计 第3篇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就是希望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是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针对《买新书》这一内容既有混合运算,又有数量关系,我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我觉得本课教学内容我安排的有点难。所以在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不一定能达到并驾齐驱的水平。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会有针对性的对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练习。

2、数量关系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先是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和乘法、除法的意义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降低了难点。

三年级买新书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例题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补充练习:

1、756 ÷ 7 ÷ 6 624 ÷ 6 × 5 801 ÷(3 × 3)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48 × 2 32 × 5 160 ÷ 2 240 ÷ 5!96 ÷ 3 80 × 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买新书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买新书为主题的一年级作文 第5篇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新书,书的名字叫小熊砍树。我很爱我的新书,妈妈说:“买了就要好好看,”我就按照妈妈的话去做了。我读完这本新书就感觉很有意思,里面有,小熊砍树、勇敢的山羊、神奇的镜子、小猪搬新家、小猴的红屁股······我感觉我学会了许多知识,我觉得我变得更聪明了,更活泼了,更可爱了。今天我真兴奋啊!

《买新书》教学设计 第6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法、提示法、鼓励法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互助法

3、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蜡笔小新》这个动画片你们看过吗?今天我们也去看看小新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教案《〈〈买新书〉〉教学设计》。早上小新起来就直奔图书馆了。

2.搜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什么了?(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生: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还有一些书)

师:这些书一共是200本。

3.提出问题

师:通过你们的观察,你们已经知道了3个已知条件,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下:

(1)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2)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多少层?

(3)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先请同学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方法一:200÷2÷4

=100÷4

=25(本)

方法二:200÷(2×4)

=200÷8

=25(本)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3页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四道题,和我们上面解决问题的算式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

2、教科书P第2题

师:游了2个来回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再独立做。

三、课后作业:教科书P64第3、4题。

四、问答: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告诉我们大家来共同分享吗?

板书设计

买新书

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课后评议

1、课堂上能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计算的意义作用和方法.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思维时间和空间.

3、教学环节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练习设计有层次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后反思

《买新书》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7篇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买新书》 教学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时,以“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为主线,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老师在教学前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就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是以数量关系为主呢,还是以计算为主?教材中这种连除和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第一次出现,理解数量关系也是重点。然而关于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这节课中虽然不是重点,但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

1.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突出抓住联系,直观演示等手段。2.在列连除法解决问题时,计算算式的结果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围绕实际问题的需要展开就可以了。学习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板书: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共200本新书,200÷2÷4 200÷(2*4)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问题: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口算10×6+28 70+3×6 6÷2+11 9-42÷7 9×0+15 4×8-1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题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近学校图书室买来一批新书,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图书室有200本书,2个4层的书架。)

(2)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可能:①2个书架有几层? ②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 ③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合作探究。

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200÷2÷4 200÷(2×4)=100÷4 =200÷8 =25(本)

=25(本)200÷2=100(本)2×4=8(层)100÷4=25(本)200÷8=2(这里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在小组总结该小组有几种方法。)

4、汇报时追问:

(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3)4×2是什么意思? 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5、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6、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乘除属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面的。

8、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同时,我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四、巩固知识 师:接下来可要大家一起开动脑、动口、动手哦,准备好了吗?

1、说出下列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144÷3÷6 420÷(3×2)556÷4×8

84×5÷4 742÷(63÷9)464÷(4×2)

1、基础练习

700÷7÷5 624÷6×2 800÷(2×4)120×6÷8

2、小马虎做的题对吗? 60÷(3×2)=20×2 =40()7×80÷10 =7×8 =56()350÷7×5 =350÷35 =10()

3、深化与拓展——游泳

小军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4个来回,共游了2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1)引导理解”来回”什么意思? 谁来走一走,在走道上走一个来回?(2)我们知道了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个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次

(3)自己独立解决这道题(4)汇报,展示

4、选择

(1)一本故事书有756页,小明每天看6页,要多少周才能看完? 正确算式为 :()A.756÷7÷6 B.756×6÷7 C.756×6×7(2)一本红树林,淘气6分钟看了624页, 那5分钟看了多少页? 正确列式为:()A.624÷6÷5 B.624÷6×5 C.624÷(6×5)(3)学校阅览室如果有3个书柜,每个书柜有3层,那么801本书平均分到每一层,那么每层平均放多少本? 正确列式为()A.801÷(3×3)B.801÷3÷3 C.801÷3×3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六、课堂检测:

11月27日 课堂练习:

700÷7÷5 624÷6×2

800÷(2×4)120×6÷8

1、学校买来儿童读物870本,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个班能分到多少本?

2、小明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课堂检测: 脱式计算:

336÷2÷3 603÷(3×3)540÷2×4 120×6÷2

解决问题:

三年级一共有1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4组,每组多少人?(两种方法)

每日一题:

三年级买新书教学设计 第8篇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

课题

买文具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际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能力目标

2.在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小数。

情感目标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的写法。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板书:元、角、分与小数。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3

设计意图

用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

探究

二1、认知小数。

(1)出示课本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在学生都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有几个)

观察小数,发现有什么特点?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怎么重要法?

2、小数的读法

4)说明小数读法的要求。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数字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

3、小数的写法。

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统一结果)

小数有无数个

小数都有一个点

举例说明

学生自己读。

7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读写数,自主独立完读写数和同桌之间互换读写、互相反馈,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和合作探索的能力。。

巩固与探究

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3、课内作业。(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1)、(2)两个问题,然后进行反馈交流。最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0

设计意图

创设买文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1、找小数。

2 3.2 0.02 1.00 50 5.0 18.01 0.7 1.11

2、填空。

2元1角= 元 7元5角2分= 元 50元5角= 元 2元5角1分= 元 51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也为后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元、角、分与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第9篇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两箱饮料,共花了多少钱?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

(2)

三、拓展应用

1.1547 12586 1024

5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012346789()

4. 1568 3691

232 + 173(15 + 35)6

5187 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学校买来5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可以放35本书,这些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7.数豆子

三年级买新书教学设计 第10篇

黄庄小学:郭必勇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意义和特征。

2、学会看价格牌上的价格具体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教具准备:元、角、分的钱若干个。学具准备:附页一中图1的钱币剪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过去学过元、角、分的知识,有哪些?(引导学生回忆)

不错,谁知道我们这册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后封面上写的定价:6.11元)在数学上我们把它读作:六点一一元。(板书:6.11)你观察看这个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不同)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数呢?(生齐声回答:小数)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太探究小数的奥秘。(板书:认识小数)

师: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丹尼斯商场举行文具大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买些文具吧!(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小数

1、(课件出示商品及价格)从这儿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在小组里自由地说一说每件文具的价格。出示文具标价牌:

书包 45元

文具盒 18元

日记本 3元

铅笔 0.50元

水彩笔16.85元

笔记本 3.50元

尺子 1.06元 钢笔 8.00元

在班内汇报交流,让学生读出小数。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小组内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可以将卡片贴在黑板上)笔记本 3.50元

钢笔8.00元

水彩笔16.85元

尺子1.06元 铅笔 0.50元

书 包 45元

文具盒18元 日记本 3元

师:下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吗?

师:上边这组数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小数,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拿走课件上三个整数标价牌。)3.认识小数点及小数的三个部分

师:我们称这个小圆点为小数点。因此我们就把小数分为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例如:1.06

.06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二)读小数 1.小数的读法 读作:一点零六

像这样我们该怎么读水彩笔的单价(十六点八五)笔记本的单价(有读:三点五零 的 有读:三点五的)

在此师提醒:读小数时,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有“0”必读。千万不要忘了小数点。师:接下来谁想来读读其他的几个小数?(指名回答)2.小数点的重要性

师: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35.0元呢?

师:其实在小数中,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让学生议一议,引发他们对小数点的关注。

(三)小数的意义 1.刚才我们知道了数学书的价钱是6.11元,那么它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讨论,并说明自己的想法)班内交流:6.11元表示6元1角1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几就是几角,第二位数是几就是几分。

2.引导学生同桌间说一说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所表示的意义。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上的填空,指名回答,集体反馈。

(四)小数的写法

师:物品的价格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刚认识的小数表示。例如:5元4角1分=5.41元

教师拿出10元一张,一角一张,5分硬币一枚,看一看这是多少钱?谁知道?(10元1角5分)用小数你会表示吗?(生独立思考写出来,指名上台演板说出想法:把表示10元的10写在小数点的左边,1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就是10.15元)集体反馈。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

比比哪位同学写得又快又好,生独立完成。

师:(找个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怎么写这么快,而且全都正确,有什么妙招?

生:我就记住用小数表示钱时:把元写在小数点的前面,角和分写在小数点的后面。(掌声)2.独立完成课本第3页1

注意:当元、角、分上没有具体的数时用“0”占位,当“0”在末尾可以省略。

3.同桌游戏完成课本第3页第3题

买新书说课稿 第11篇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买新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连除和乘除的混合运算,是本学期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我知道解析应用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用三个环节处理这个问题,首先采用看图找信息、根据信息提问、读题、找关键句子等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了让学生汇报思路想法,教师点拨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很多有关应用题的问题,如:比多比少问题、连乘法问题等;也曾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计算。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难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学生由于个性的影响,遇到解决问题的题型,个别学生没有搞清题意就着急动手计算;再有部分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因此理解题意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管理图书室的刘老师在整理图书时,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板书:“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能根据这几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适时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这个问题。

3、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刚才的问题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题目。)

4、师: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有思路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5、汇报:找不同的写法到黑板板书。

(1)200÷2=100(本);100÷4=25(本)。

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请结合这道题的信息,给大家讲讲。

(2)200÷2÷4=100÷4=25(本)。

师:这样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想法和(1)这种想法一样吗?

(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算式的写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第一种方法(一)。

师:观察这个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连除的运算,按顺序进行计算。)

(3)2×4=8(层);200÷8 =25(本)。

师:这样列式的同学请起立。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200÷(2×4)=200÷8 =25(本)

师:观察综合算式,思考: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必须先算2个书架有多少层,如果不加小括号,就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就不符合题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师:这两种算式的思路也是一样的,就叫第二种方法(二)。

师: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样不一样,分别先求什么?

师:观察两种思路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

[在此环节采用让同学互问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解决问题的办法,澄清模糊的认识,进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乘法、除法解决问题。

6、练一练:1题

要求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集体交流反馈。

问题二:看完书我们得运动运动了。(练一练2题)

1、学生自己读题目,理解题意。

2、这道题中,哪句话你不明白?(请理解题意的学生讲讲他自己的理解。)

3、师:那你能不能解决?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吧。(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4、汇报:写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师:谁和他的思路不一样,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三、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

四、习题设计

在“亚东会”来临之际,学校把做240朵花的任务,交给了三年级的2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做多少朵花?

三年级买新书教学设计 第12篇

课题 去姥姥家--买礼物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方法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2、将数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往中互动学。

4、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

谈话导入新课。

活动二

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探究新知。

(一) 课件展示教材中买礼物的情境图,请仔细观察画面,交流对图意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这个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想法和算法。 活动一

以“平时你去姥姥家都是怎样的情形?”来导入新课,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红一家去姥姥家又是怎样的情形?”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有关混合运算的学习。

活动二

(一) 在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万以内数连加计算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www.xkb1.com

(二)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万以内数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小组解决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鼓励与表扬,增强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以及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一

师:平时你去姥姥家都是怎样的情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红一家去姥姥家又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积极发言,说说平时自己去姥姥家的情形?

活动二

(一) 师:图上画的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这个问题吧。自己试试看,能用哪些方法解决?

(二)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新课标第一网

(三)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请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小组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活动三

魔术表演,在有趣的练习中检测学生能否按正常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活动五

参观养鸡场,让学生在此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让学生继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三

以“魔术表演”的形式出示练习题,激发了学生巩固练习的兴趣,在有趣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智慧厅”的趣味练习,是教材中的自主练习1,这个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了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活动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个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乘车这一情境,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再一次帮助学生理解了并进一步掌握了运算的顺序。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对所学新知做一次回顾与整理,加强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增强对知识的记忆。课后继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活动真正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 活动四

师:小红和哥哥来到姥姥家后,和姥爷一起玩起了变魔术游戏,你们想玩吗?(出示课件图片)

学生看屏幕,在趣味游戏中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活动五

师:为了奖励小朋友,姥爷决定带领大家去养鸡场参观,你们想去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车站上会发生什么一些事情?(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呢吗?说说你的收获好吗?

引导学生就知识与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去姥姥家--买礼物

1、买这些礼物共用了多少元?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试题答案下一篇:城管局工作监督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