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

2024-05-25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精选11篇)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 第1篇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凭借政治权力, 按照法律规定, 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离不开对征税所得的计量。所谓税收计量, 通俗地讲就是计算纳税个体或单位的应纳税额。通过查阅现行税收法规体系, 税收计量由一般计量和与会计计量要素对应的税收计量 (即税务会计计量) 两种类型。

根据我国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 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2号) 的有关规定, 税收一般计量包括查账征收、核定征收和定额征收。税务会计计量主要是企业所涉及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税基×税率, 在我国现行开征的税种中, 税率相对简单, 所以税务会计计量主要是对各种税基的确认和计量。由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为各自的目标服务, 目前大多数企业并不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机构, 税务会计并不是要求企业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再设一套会计账表, 而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标准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相同的, 在进行纳税申报时直接采用会计计量的金额;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标准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不同的, 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总之, 不论是直接采用会计计量计算应纳税额还是进行有限的纳税调整, 税务会计都需要借助于会计计量, 即应用会计计量属性。

二、税务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是现行会计计量属性在税收领域的具体应用, 是不是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都可以用于税务会计计量呢?答案是否定的。有哪些可以用, 这涉及税务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有学者认为,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源于税法, 基于对税法的理解和认识, 提炼出税务会计计量属性有四个, 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和公允价值。并且侧重点是不同的, 税务会计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 以重置成本、现行市价为补充, 在特定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笔者赞同这种观点, 由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存在过多的争议, 笔者认为, 在没有很好地界定公允价值概念的前提下, 将现行市价与公允价值并列, 作为单独的计量属性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其一, 这种观点是基于我国现行税收法规, 从中提炼出税务会计计量属性, 这也只是我国税务会计计量属性, 并不具有代表性。由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所服务的目标不同, 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虽是大势所趋, 但在我国现阶段并未真正分离, 二者目前正处于一种互相依存的混合模式, 即在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环节要体现税法导向, 在会计记录环节则体现二者的“混合”, 税务会计在计量环节则是借助了会计计量属性, 换句话说,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属性在企业税务领域的具体应用, 按此逻辑,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是不是不应超越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范畴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第九章介绍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会计计量属性, 其中并没有提到现行市价, 那么现行市价作为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合理吗?

其二, 从现行市价与公允价值的定义来看, 如果“现行市价”可以看做是税务会计的计量属性, 那也只是通过“现行市价法”来确定当期计税基础, 即会计计量属性———现行市价在税收中的具体应用, 其定义可以参照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规定, “市价 (现行市价) ” (亦称脱手价值) 是指在正常清算的情况下, 销售各该项资产时可望获得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 (葛家澍、林志军, 2001)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解释, “公允价值是指, 在计量当天, 市场参与者在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付出的价格”, 市场价格是金融资产 (也包括非金融资产) 的最佳估计, 是最公允的输出变量 (葛家澍, 2006) , 当存在活跃市场时, 现行市价成为确定公允价值的最为直接的方法, 由此可见, 公允价值的定义中已经涵盖了现行市价的定义。现行市价这种计量属性并不存在, 况且, 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并未将“现行市价”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 而是涵盖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内。笔者认为, “现行市价”无须作为独立的税务会计计量属性, 建议将其并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税务会计计量属性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

通过前面的论述, 笔者认为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应当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公允价值, 但它们在具体应用时又不同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

1. 历史成本应用的差异问题。

在税务会计中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 “从始至终” (特殊规定除外) 都将采用历史成本;而在财务会计中, 初始计量采用历史成本的资产, 在后续计量中大多会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 进行“修正”。笔者认为,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应结合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服务的目标进行讨论。税务会计的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纳税信息, 纳税信息首先要保证真实可靠, 由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真实和可验证的特性, 被广泛应用于税收计量中, 历史成本之所以具有这一特性, 与计量后账面金额保持不变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 历史成本只是反映初始确认的金额, 即进行了初始计量。财务会计称为对外报告会计, 主要是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的, 其目标是给他们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决策有用信息是指能够反映未来现金流量、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信息, 显然仅通过初始计量的历史成本信息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 客观上需要对经过初始计量的历史成本信息进行修正, 即进行后续计量, 调整初始账面价值, 同时确认相关损益。

2. 公允价值应用的差异问题。

(1) 适用程度 (深度) 。如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这些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资产, 由于没有历史成本交易记录, 只能选择其他计量属性;而出于计税的需要, 税务会计运用公允价值时只涉及初始计量。因为税法中的计税基础是一种初始确认的概念, 即一项资产在整个寿命期内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产的折旧、摊销而减少, 不需要进行后续计量, 以排除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了提高决策有用性, 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 会计上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公允价值变动进行后续计量。通过对初始计量信息的重新修正, 所提供的是能够反映价值变动的动态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较好地揭示外界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使会计信息更具备及时性、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这无疑将更好地服务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然而, 由于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对初始计量后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后续计量, 即对期初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由此加大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

(2) 使用范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税务会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在没有历史成本交易记录时, 以公允价值作为取得资产的计税基础;在资产移出企业时, 为防止税收流失, 采用公允价值确定资产转让所得, 以此为基础计算相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可见, 税务会计采用公允价值不仅计量资产, 而且计量收入。计量资产时是站在投入的角度, 计量收入时是站在产出的角度。

从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可以看出,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有17个, 所计量的项目中较典型的就是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事实证明, 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不仅在于满足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需要一个比历史成本更相关甚至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而且在于有可能把这一计量属性的应用推广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方面去, 从而彻底改革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会计模式 (葛家澍, 2006) 。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是计量资产还是计量负债, 财务会计都是站在投入的角度。

(3) 使用态度。税务会计以遵从税法为基本目标, 更加注重税基计算的准确性与可查核性, 由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真实和可验证的特性,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一直受到税务会计的青睐。税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的前提是经济活动的真实发生, 并且发生的经济活动要有历史成本交易记录。如果经济活动没有历史成本交易记录, 比如在视同销售、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业务中, 历史成本无法取得, 但为了保证对资产的计量以及确保国家税收不流失, 税务会计不得已采用历史成本之外的计量属性, 因此税务会计采用公允价值是消极的、被动的。

相比而言, 财务会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却是积极的、主动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新兴经济活动与事项层出不穷, 特别是金融业务的创新, 产生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 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等。其中有些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 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由于无法取得历史成本, 传统会计计量无法对其进行确认。但这些活动对企业的经济资源已经产生了影响。为了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决策, 在会计报表上要求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熟悉交易的情况下, 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 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 只要双方同意就会有一个价值, 因而它可以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与计量, 并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我国, 采用公允价值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计量金融资产, 同时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盖地, 孙雪娇.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会计研究, 2009;4

[2].葛家澍, 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2006;9

教案会计计量属性 第2篇

导学案

2018年3月8日第3、4节

教学目标 掌握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

掌握会计计量属性的账务处理

引导学生会计方法的处理 教学重点 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

教学过程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会计五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 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 计量。

一、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四、现值

1、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的情形:

(1)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4)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5)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 值口径。

(6)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测试时,可收回金额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

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辞退福利补偿款超过一年支付的,以现值确认辞退福利金额。

4、预计负债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以相关现金流出的折现值作为其最佳估计数。

5、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6、销售(劳务)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未来应收款的现值)确定销售收入。

五、公允价值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企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在存在确凿证据且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其余的仍采用原来的计量模式。)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5、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处置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处理时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非货币性交易中,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7、债务重组中,如果是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则债务重组利得是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习题:

1.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会计计量属性是()。

A、现值 B、可变现净值

C、历史成本 D、公允价值

答案:D 解析: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2.下列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六要素和会计计量属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当作自有资产入账,体现了谨慎性的质量要求

B、出售无形资产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属于收入,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C、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是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D、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答案:D解析: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当作自有资产入账,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出售无形资产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属于利得,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上述选项中,只有D选项属于正确答案。

3.资产按购置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其会计计量属性是()。

A、重置成本 B、历史成本

C、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第3篇

关键词:计量属性;信息质量;选择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四个环节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应符合可靠性、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及时性等8项具体要求。企业对外报出的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自身所处环境和会计核算密切相关,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会计要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科学的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1]。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特征及局限性

(一)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叫原始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要以交易时的金额来入账, 强调的是过去时点的价格,一旦入账后,原始价格不得随意更改,更不会随着市场价格波动[2]。事实上,资产或是负债都会受到经济环境、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张或者下跌的时期,影响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影响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重置成本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重置成本强调的是以现在购买或偿付在历史成本下取得的资产或应偿付的负债,而其计量对象是现有的资产或负债,将过去的资产和负债在现在时点计算的一虚拟个价值。重置成本符合实物资本保全的原则,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更新,很多资产会随着时间淘汰,以致采取重置成本时没有依据可循,没有准确的价值,同时重置成本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

(三)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资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预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可变现净值是指在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情况下,且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资产预期变现的价值。

(四)现值。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方法折合成的当前价值。在现值计量属性下,反映将来可能获得的现金流入或流出折合到现在时点的价值,强调的是将来时点的价值在当前的体现,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但是将来时点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受较多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反映的现值也会受其影响。

(五)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确定比较复杂。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也是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才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受市场恶意操作,没有真正体现到“公允”。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企业的经济业务因自身特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选择会计计量属性要根据不同会计计量目的和具体计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5个会计计量属性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以及局限性,单一的计量属性已经无法满足会计实务的需要,企业需选择多种计量属性并用来确保会计计量目的的要求,提供不同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以使会计信息更具决策有用性。

在历史成下,历史成本的取得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并且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最符合会计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不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企业应当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是值得推崇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实际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衍生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出现,以及和国际化接轨,我们应逐步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对某些财务信息有着特殊要求或者有特定目标的情况下,企业还应引入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共同计量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 第4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作为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理论界对税务会计计量属性一直缺乏关注, 但在实际工作中, 它却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企业需要必需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二者进行综合性分析, 因此本文作出如下分析。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相同点

1. 历史成本是它们的主要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因为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 一直被看作是“过去交易”的公允价值, 对财务计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 财务会计中如果涉及到税收交易, 则需要对会计计量进行变更。税收的自身特质也决定了决定了税务会计必需要在税法为工作知道的提前下才能进行,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涉税事项进行计量, 这是保证税金具有确定性和可稽查性的前提, 通常要将确定的金额作为课税对象。因此, 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两者都需要其他的补充计量

在财务会计中, 历史成本虽然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却不像计税会计那样“万能”, 财务会计的计量方式更加多元化。其原因是因为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相关性的特征。在财务会计中, 重置成本多半用于盘盈固定资产计量。根据有关的规定, 税务会计有对重置成本的采用有如下要求。①对土地增值税进行计算时, 需要扣除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今后进行成本重置。因为历史成本法计算虽然也可以扣除成本, 却难以实际反应出动态的相关成本。②在固定资产盘盈的情况下, 计税基础是同类重置成本的价值。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别

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历史成本的应用中存在的差异

税务会计的首要条件是要确定计税基础, 所以通常会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 因为历史成本符合确定计税基础的以下要求, 可靠性、确定性和可稽查性, 这些特性均为计税基础的基本原则, 因此, 历史成本在税务会计中具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一般情况下, 都要选择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在财务会计中, 历史成本虽然具有很高的地位, 但却不存在税务会计中一家独大的情况, 在不少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中, 公允价值也是同样重要的计量属性, 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合理的应用。由此可知, 财务会计在计量中会更加看重决策相关性。如公允价值是同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这就表明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不及税务会计高, 不是计量的唯一选择。

2. 在历史成本的使用的方式存在差异

在税务会计中, 计税基础是一种基本确定的概念, 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 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对资产的计税基础进行随意的变更。所有的数据必须要以历史信息为依据。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 实际上就是企业因为某样资产实际发生的费用, 此时计税基础对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有非常高的要求。而财务会计却有些不同, 它们会因为决策的需要, 在不影响财务报表的情况下, 对历史成本进行适当的修正, 这些调整通常发生在后续计量中, 准许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计提跌价或减值准备。由此可知, 税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对资产进行计价是“从一而终”, 除非遇到有特殊规定的情况外。在财务会计里, 历史成本会以资产的初始剂量工具出现, 但随着计量的开展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属性, 如现值或公允价值等, 为了保证对决策的有利性适当的对计量进行调整。

3. 公允价在两者之间的应用

财务会计中,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重要的计量属性,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条件的情况下, 除了通过现金支付获得投资资产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除此之外, 存货在一般情况下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时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情况下, 税务会计将不确认本期的应纳税额,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 在难以确定历史成本和现行市场价格的情况下, 税务会计才不会选用历史成本改用公允价值计量, 可以得知, 在税务会计中, 公允价值是作为一种“补充型”的计量属性存在, 但是这种使用并不适用负债而仅限于资产中。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并非单一的, 包括如下几种情景:①通过融资方式将不动产租入, 租赁合同里未要求全额付款的情况下, 那么在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和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将作为计税基础。②当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生产性资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情况下, 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的支付将作为计税基础。③不通过现金支付获得的投资资产、存货, 那么该资产的支付税费和公允价值将作为成本。④企业获取收入的方式是通过产品分成来获得, 将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定为收入的实现时间, 根据产品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额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计量研究, 是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求, 也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趋势。所以, 有关的会计工作者需要不懈怠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为会计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任坐田, 陈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财经论丛, 2011, 10 (23) :92-97.

[2]周亚蕊.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J].会计之友, 2011, 23 (8) :68-69.

[3]朱静.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J].中国商贸, 2013, 43 (18) :65-66.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与探讨 第5篇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计量单位;选择模式;历史成本;会计信息

一、会计计量的涵义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所谓“计量”,就是“根据特定的规则把数额分配给物体或事项”的活动。美国会计学家井尻雄士在其《会计计量理论》一书中认为:“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据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FASB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确认和计列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具体的计量基础。”上述定义虽然在文字表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们存在以下的共同点:

一是会计计量最终是为会计报告服务的,其真正目的则是达到为会计目标服务的目的。因此,会计计量原则、方法、模式的选择要服务于会计目标。正如APB在其1970年的第四号公报中所述:“会计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主要是财务性质。以便作出经济殊策。”

二是会计计量中,货币单位并不是惟一的计量单位。严格来说,会计计量包括使用价值和货币计价两个方面。使用价值定量是会计计量的最基础方面,如某资产的容器体积这个数字。货币计量,以适当的货币尺度将所确定的使用价值计量以一定的货币数额表现出来。它体现了现代会计要求能综合、全面、系统地反映计量客体。

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一)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时要发挥会计准则的导向作用。《基本准则》要求是以经济决策为主要目标,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还是以受托责任为主要目标,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进而影响企业对“主次问题”的权衡。除此之外,还要发挥会计主体的职业判断,由企业作出“主次问题”的权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非绝对的概念。前者存在一个度的问题;而后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对个别经济决策者而言的相关性——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同一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进行权衡并不是要选择某种会计计量属性作为单一会计计量属性,而是要对所要计量的对象解决谁主谁次的问题。

(二)选择的会计计量方法具备充分的可操作性和现实可能性,能为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且不影响提供信息的及时性。

(三)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以产生的边际效益是否大于边际成本为界,即衡量该计量模式所提供的信息能获得的效益是否大于或能否补偿为提供信息所需付出的成本代价,以免得不偿失。

三、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利益因素。由于会计信息不是抽象的数字。代表着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并且,会计信息一旦公开披露,还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具有经济后果的影响。因此,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以至于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进而影响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

(二)政治因素。政治与经济在很多情况下是结合在一起的,其对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每一个国家会计准则的制订,都必然受到政治当局的干预。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对APBONo.2中只允许用“递延法”处理投资贷项进行了干预。迫使APB后来发布APBO No.4以取代APBO No.2,允许企业同时在“递延法”和“流尽法”中进行选择,用以处理投资贷项。

(三)环境因素。一般来说,无论采取什么计量属性。都要以能符合经济环境的规定性为其基本前提。因此,特定的经济环境。对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物价稳定的经济环境中。通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并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而在物价波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则比较偏向采用现值(市价)计量,如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计量单位则采用不变购买力货币。

(四)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计量属性,都要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如在物价稳定的经济环境下,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而物价持续变动时,就采用能反映物价变动的计量属性。例如,在通货膨胀环境中,以重置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信。又如在经济稳定,竞争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对稳健性原则要求不高;反之,当经济发展波动较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强时,实务上就要求应用稳健原则。

(五)要考虑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由于会计信息代表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其公开披露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有关团体利益及其分配。如在物价上涨的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可能倾向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为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由于成本补偿不足,可以虚计和夸大企业的经营收益,从而虚夸和粉饰经营者的工作业绩,使经营者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然而企业投资者投入资本,由于成本不能足额补偿,其资本难以保全,从而侵蚀投资者的资本及由资本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投资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会限制这一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又如會计计量结果会影响公司股票市价,公司为保持良好形象,总是愿意采用能使其利润较高的会计计量模式。

(六)要考虑使用成本。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代价的,在选择计量属性,构建计量模式时,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受可搜集数据和信息资料的制约,只有具有充分的数据与信息来源,才能增加估价与计量的可靠性。否则,基于现在或未来时态进行的会计计量就建立在主观臆断的基础之上了,以此搜集具体数据和信息资料是会付出代价的。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详略程度,必须与决策相关,而且它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成本,以免得不偿失。从这一点来说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优于其它计量属性。

(七)要考虑会计人员的素质。这就要求所选用的会计计量属性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要能为会计人员熟练把握且不影响信息的及时性。此外,会计计量属性本身的复杂性及客观性也是会计计量属性择定的影响因素之一。会計计量属性的复杂程度及加工信息的客观性,直接影响会计人员及信息使用者能否接受。简便易行、具有可验证性的计量属性及模式易于被会计人员及信息使用者理解和接受,相反,复杂及主观性强的,则易导致会计人员及信息使用者的误解,进而限制其可接受性。

因此,在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应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分别不同情况并根据各种计量属性的不同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计量属性并用。

四、各种计量属性的选择和应用

(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应用。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虽然历史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性地位并没有动摇,在大部分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中还是应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适于那些在交易时成本就容易确定的、不需要依靠主观估计和判断、未来带来的收益风险性不大的资产的计量。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企业应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的是:流动性较高的货币资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公平交易市场下外购或者自制的建筑材料和辅料、大部分的外购用以施工的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无形资产、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无形资产等。

(二)重置成本计量属性的应用。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由于重置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使得其应用并不像历史成本那样的广泛,但是该计量属性的引入也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一大发展,对会计工作的突破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重置成本一般在物价变化比较大的时期使用或者针对无法确定其现行价格的固定资产时使用。在施工企业中重置成本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期末盘盈施工的固定资产的计价、旧房屋估价时重置成本计价、房屋拆迁重置成本等。

(三)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可变现净值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但是其在会计计量属性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现值来说,它的计算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不需要考虑折现率,选择计量属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可变现净值适于那些确定未来用于正常销售的资产的记量而不是使用于各项资产,因此它的适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期末建筑材料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四)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资金时间价值是长期投资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理念,它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现值主要适于长期投资的分析决策,因为长期投资决策要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才能充分的了解投资项目带来的未来真正的收益。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施工企业施工设备的维修和更换决策、施工项目的盈亏分析决策等。

(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多条准则都提及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如第2.3、7、12、20号准则等,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投资者投入和债务重组取得建筑材料、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的计量。

公允价值也是基于企业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且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双方是理智的、熟悉相关情况的,且充分掌握了不确定性风险、期望报酬率等市场信息后才达成共识的,并不存在异议的情况下确定的。金额是通过现在或者尚未实现的预期未来市场交易形成的,交易金额是公平且能可靠计量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付爱军.对会计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财会研究,2007

[3]啜华.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4)

[4]李丽青: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第6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应用

会计活动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企业经济的良好运转至关重要。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中的核心问题, 会计计量存在着可供选择的多种计量属性, 不同的计量属性有着不同的应用优势, 同时也存在着相关局限性。为优化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水平, 本文针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选择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内涵分析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所具备的本质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特点。从财务会计的角度上来说, 会计计量属性, 就是会计要素的可用财务形式进行确定和量化的特性, 也就是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特性。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基础。会计计量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 它贯穿于财务会计过程的始终, 是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会计要素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计量, 从而显示出不同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以货币单位实施的价值计量, 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模式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会计计量模式的运行效率。用于企业发展的相关会计要素, 都要经过会计计量才能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反映, 企业财务会计的许多理论方法都要涉及会计计量属性问题。

二、相关会计计量属性的表现形式

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等方面。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 具有不同的应用规律, 历史成本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在过去呈现的经济价值。与历史成本相对应,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反映着资产或负债的现时成本或现时价值现象。

1. 历史成本:

相对于企业发展来说, 历史成本是企业获取各种资产时发生的实际费用进行核算的成本, 是指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 具有可验证性特征。

2.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通常表示在计量报告时段重新购置组建相同资产所付出的代价, 是针对企业各种资产依据当前市场条件进行重新获取时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 现值:

会计计量属性中, 现值是针对未来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方法折成的当前价值。采用现值计量下的资产按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4. 可变现净值:

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以产品的预计售价减去深加工成本和销售所需的预计费用后形成的净值成为可变现净值。采用这种方式计量, 能准确反映预期变现能力。

5.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在双方自愿的公平交易基础上针对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规律为依据进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领进行价值计量的结果, 它强调资产计价必须能够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具有动态反映优势。

三、对于财务会计活动中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用

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 面对市场条件下复杂的经济行为, 单一会计计量属性构成的计量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多元化信息要求。鉴于这种情况, 新会计准则倡导企业在财务会计时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应针对投资经营者利益、重点考虑宏观经济环境、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

1. 根据宏观经济环境, 坚持会计准则的导向作用进行选择

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会计计量的质量有着极大地影响, 会计准则是为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活动行为而制定的标准制度, 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 必须充分发挥会计准则的导向功能, 认真权衡企业相关经济决策的相关性和合理性, 以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为基点, 通常在物价稳定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物价持续变动时, 应采用能够有效反映物价变动的相关计量属性。

2. 结合企业经营性质, 根据不同计量属性的功能进行选择

企业经营性质是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计量属性具有不同的计量效果。新会计准则倡导企业在会计计量时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采用其他计量属性时应保障相关会计要素能够合理取得并能可靠计量基础上进行操作。

3. 优化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计量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素质是发挥会计计量属性功能的前提条件。会计计量属性必须在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下才能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 会计计量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影响着会计计量属性的有效发挥, 针对经济决策者来说, 不同的决策者对同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价值判断也存在迥异性, 计量时应有效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4. 立足投资经营效益, 坚持财务会计成本效益原则来选择

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促进和保障投资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受信息数据和资料来源制约。不同的经济利益目标对于企业经营者选择和采用会计计量属性有着一定的影响。成本效益原则是衡量企业运营活动的重要尺度, 在选择计量属性时, 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来选择具有现实可能性和操作性强的会计计量属性来落实, 避免成本损失。

四、结束语

总之,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捷化发展,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内容更加丰富, 新形势下, 探索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规律, 完善和提高会计计量技术, 适应企业发展对于会计管理的时代性需求, 有利于推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蔚然.论资产属性与会计计量模式选择.中国会计网, 2010.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 第7篇

(一)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势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相关性。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其时效性, 即对经济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特定的经济状态下, 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 能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 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有利于使用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价, 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尽管其受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 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现时使用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与现时或未来的经济决策却是相关的, 说明公允价值反映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2) 及时性。会计信息强调及时性, 如果会计核算不能及时进行, 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提供, 就无助于经济决策。例如有些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 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 但在法律上签约双方之间的报酬与风险已开始转移。为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在掌握已发生业务的信息基础上还能了解正在发生和未来预期发生的信息, 尽管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尚未全面履行, 在会计计量上仍要求对其进行确认, 但是传统会计对此显得力不从心, 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信息的一种评价, 随着市场的变化, 公允价值处在经常性地变化中, 与此相适应, 资产的入账价值也需要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调整。因此, 公允价值会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和计量, 并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信息。 (3) 动态性。公允价值在会计反映上坚持动态性, 公允价值认为资产价值是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动的, 在账面上对资产价值的记录就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 由于不断会获得新的信息, 预期会不断变化, 即在会计计量上必须动态地对这种变动进行记录, 坚持过程反映, 否定资产价值会一直稳定在最初的交易价格基础上。因为资产价值是变动的, 在账面上对资产价值的记录就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 公允价值的出现, 意味着会计反映从静止的观点转向了运动的观点, 这是认识论上的一大跨越, 是科学的会计反映观的开始。

(二)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局限性

公允价值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可靠性难以保障。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 但是它缺乏可靠性和可验证性。若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已经发生, 则公允价值就是该交易的价格, 但若交易未发生,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则需要估计。通过估计得出的公允价值难免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价值只有在真实交易发生时才是确定的, 其余的时候都是估计数, 估计数不可能精确。而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合理估计和职业判断能力。此外, 我国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完善、不成熟, 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会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验证。 (2) 实施成本高。公允价值认为在账面上对资产价值的记录就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 在会计计量上必须动态地对这种变动进行记录, 坚持过程反映。这是理论上最完美而实务上最难操作的模型。一方面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的企业, 会计人员需要在每期进行新起点计量, 每个会计期末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新的认定, 整个过程中要整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这将会增大会计计量和财务管理的操作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的难度及公允价值判断主观性较强等原因, 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手法将可能发生变形, 监管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为了预防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进而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 相关部门必须增加相应的监管成本。 (3) 实际操作难度大。一方面客观上我国实务中公允价值的获取难度很大。谢诗芬教授认为, “公允价值运用难的根源在于现值计量难”, “如果不采用或不知如何采用现值计量, 那么, 在有关市价不能获得的情况下, 公允价值将无法运用。”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中, 运用估值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 主要估值方法———现值技术, 就是将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现, 以所计量项目的现值作为其公允价值。而其中两个变量, 无论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还是对贴现率的选择, 均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然而这种主观判断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往往容易遭到质疑。另一方面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中, 公允价值中的交易及交易双方不一定是特定的或现实的, 可以是假定的或虚拟的, 而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还不够成熟.从公开渠道获取的市场价值也往往与相关资产的实际价值有较大的出入, 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难度。 (4) 可能再次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我国公允价值内部控制规范没有制定, 而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不高, 公平的交易环境尚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 因此公允价值往往不能为外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反而易为企业舞弊所利用。公允价值把风险交给会计人员来控制和处理, 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处理的风险, 同时也会增加审计人员在执行鉴证业务时的风险。在公司治理方面, 公允价值成了关联方之间能够随意达成的价格, 内部人由于掌握了外部人所不知的内部信息而会做出对自身有利却对外部人不利的决策。在上市公司粉饰经营业绩报告、伪造盈利的行为中, 公允价值则成了一个工具。如债务重组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中引入了公允价值, 并确认相应的重组收益或置换收益。这样,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 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 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或者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 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一)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优势

历史成本的理论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历史成本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历史成本是指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 对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是以已经发生的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以交易双方确定的价值为基础, 是交易双方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客观地确定的, 它不是人们主观确定的, 资料容易取得同时有交易时留下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 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2) 历史成本容易操作。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基础的历史成本会计程序简单, 容易操作。费用以资产的实际耗费计量, 收入是以销售产品的实际交易价格计量, 企业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和收益的确认都是建立在实际交易基础上的, 无须经常调整账目, 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同时历史成本容易取得, 而不像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获取的成本较高。 (3) 历史成本体现财务信息的本质要求。如实反映情况或“反映的真实性”是财务报告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 历史成本体现了财务信息的本质要求。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 就赋予它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经济资源 (资产) 、经济资源的主权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及其因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而引起变动 (收入和费用) 和变动的结果 (盈利或亏损) 进行真实地反映。会计可以在必要时运用有科学根据的估计, 而作为企业财务会计与报告主导内容的历史的财务信息是不能被否定而变成估计的财务信息的, 估计信息绝不能取代历史的财务信息。人们可以批评财务会计及其信息面向过去的局限性, 但不能否定历史财务信息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的作用。

(二)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信息的相关性不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通常是指信息与现时或未来的经济决策是相关的, 相关性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和决策。而历史成本所反映的价格只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的, 不涉及后续确认问题, 不能反映企业在持有资产期间因为经营环境变化而引发的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变化, 因此所提供的数据与不断变化的现时价格脱节, 相关性不足。特别是20世纪以来现行币值不稳定, 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经济条件下, 资产和负债以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与其重置成本有差异, 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明显脱离现实价值, 提供的信息只能反映资产取得时预期的经济利益流入, 或负债发生时预期的经济利益流出, 而不能如实地反映报告日与资产或负债相关的经济利益。比如在历史成本会计中部分资产和负债是取得时的价值, 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物价上涨时, 这些资产和负债都会被低估, 使会计信息无法揭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2) 不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企业对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必须进行补偿, 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 从而为扩大再生产打下基础。在历史成本会计中, 物价上涨时, 原有的耗费无法足额得到补偿, 即补偿的价值不足购买与原有质量、数量相同的资产和存货, 意味着原有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不能得到维持, 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萎缩, 资本保全无法实现。

三、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一)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联系

在初始计量日两者是一致的。如果市场不发生大幅变化, 一般情况下会认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不会产生严重的背离。在对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初始计量或物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后续计量时, 由于历史成本符合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或在价值上接近公允价值, 因此, 可以直接以历史成本替代其公允价值。正如FASB在SFAC7中指出:若无反证, 历史成本也可以是公允价值, 因为历史成本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市场价格, 公允价值在确认时, 首先也考虑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因此, 历史成本代表了某项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 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 而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短期应收应付项目的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此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并非是相对立的概念, 而应是一种相互交叉的关系。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也已逐步突破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如存货和有价证券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 这正是会计实务中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交叉使用。

(二)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区别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根本特征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本质, 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基础, 二者必须同时兼顾, 只有同时具备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才能真正地维护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争论的主旋律, 主要是为了调和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矛盾, 使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历史成本侧重于解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侧重于解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历史成本基于过去的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市场价格, 有交易或事项的凭证, 历史由于能得到原始凭证的支持, 因此具有公允价值没有的可验证性。公允价值的取得主要是主观判断和估计, 这种估计是参照假定的交易来确定的, 是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条件下, 对意欲进行的现行交易的价格进行估计, 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也正是人们认为公允价值可靠性较历史成本差的主要原因。从两种计量属性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方面看, 历史成本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但对未来决策缺乏足够的相关性 (但并非毫无相关性) , 而公允价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但由于它的可靠性还同公允价值估价所依赖的市场环境、采用的估价技术以及估价人员的经验和判断有关, 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可靠性方面较差一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在会计计量上的反映。在决策有用观下, 相关性重于可靠性, 由于历史成本不确认初始计量后价值的变化, 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只是不同时点历史数据的简单汇总, 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负债价值状况的真实情况, 而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特定时点和经济状态下, 市场对资产负债的定价, 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相关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满足决策有用观的要求。

四、公允价值应用现状

(一) 公允价值应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等国会计准则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美国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证交会和投资者以公允价值会计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能使会计信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且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由, 给予大力的支持, 而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金融界, 则以公允价值会计是对现行会计模式 (历史成本模式) 的极端背离, 缺乏可靠性, 将会导致金融机构的收益产生巨大波动, 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短期化等为由, 极力表示反对。2008年爆发的大规模金融危机所暴露的公允价值相关问题, 使入们在欣赏其优越性的同时, 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弊端, 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 全球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产品 (包括石油、黄金、房地产等非金融产品) 的价格暴跌、回升、再暴跌, 瞬息万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 活跃的市场越来越少了, 有序的交易无迹可寻, 特别是市场参与者经常是被迫而不是自愿行为下进行交易。此时人们不可能理智地考虑选择在最有利的市场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只要金融危机和市场衰退在继续, 公允价值计量便失去了可靠的计量前提, 它必将失去应用价值。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将导致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波动, 所编制的财务报告及其向市场传递的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的信息, 肯定难以取得投资人和其他报告使用者的信任。

(二) 公允价值未来

历史的经验证明:每逢经济危机, 市场产生动荡, 从而影响投资人和其他资本提供者的信心时, 财务会计所采用的计量属性都要经受一次考验。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如此,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世界出现通货膨胀、物价激烈上涨也是如此。今天, 面临考验的, 已不是历史成本, 而轮到公允价值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 以市场价格为最佳估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现在明显地动摇了, 甚至失去了可靠的计量基础。基于这一经济形势, 人们不得不反思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报告信息, 有人甚至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还不在于借助于公允价值在表外披露, 问题在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和其他资产) 和金融负债在财务报表之内确认, 已将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如被划分为在交易中的金融资产) , 如此导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收益表) 的虚假。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经历了从启用到回避, 再到重新启用的过程, 目前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环境还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探索还在继续, 准则的制定还需不断的完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企业应谨慎使用公允价值。

五、我国计量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但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 只有在历史成本计量明显不合理时才考虑公允价值。因为任何一种会计计量属性都不能提供绝对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 所以,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 但是, 真实性、可靠性是财务信息的本质属性, 是会计的灵魂, 历史成本计量正是对财务信息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葛家澍教授认为历史信息尽管有面向过去的局限性, 然而它却有反馈价值 (评估过去的规划并加以纠正) 和预测价值 (过去的业绩是制定未来经营方针的基础) 两大作用。因此, 会计信息具有其他经济信息不可替代的功能。具有相关性的信息, 如果不具有反映真实性, 仍然是决策无用的信息;相关的信息还必须同时具有反映真实性, 才是决策有用的信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由于其固有的真实性、可靠性、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公允价值不可能完全取代历史成本在财务信息反映中的地位, 会计绝不是估计, 公允价值会计在现阶段也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 实务中难以操作。因为现实中并不是所有资产和负债都存在市场价值, 提供一整套具有足够可靠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是不可能的。同时, 只要有两权分离就会存在受托责任, 只要存在受托责任就不可能完全消除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著名的会计学家利特尔顿和井尻雄士都是极力拥护历史成本的代表人物。利特尔顿在《会计理论结构》中认为:“历史成本的客观性不是公式或传统惯例的结果。这种客观性自然地来自于日常经营活动, 以及独立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相互作用。这种数字是不可能发生误解的、不可动摇的, 它们受到各种人士的普遍理解, 并且得到基于上述的同样牲的法律认可的支持。”

当然面对来自各方不断的冲击与挑战,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应不断地调整,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环境和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如历史成本原则以物价稳定为前提, 在物价波动的当今世界, 选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影响信息的可靠性, 从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实际上, 在会计实务中, 我国会计制度早在改革之初就开始在某些事项的会计计量中对历史成本进行了适当的修正,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也已逐步突破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例如, 存货和有价证券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计提减值准备等都是在修正历史成本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由此可见, 未来计量模式是一种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辅以多种其他计量属性的混合计量模式。

摘要:本文认为,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由于其固有的可靠性、可靠性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公允价值不可能完全取代历史成本在财务信息反映中的地位, 公允价值会计在现阶段也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 实务中难以操作。未来计量模式将是一种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辅以多种其他计量属性的混合计量模式。

关键词:真实性,历史成本,相关性,局限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陆宇建、张继袖:《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 《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3]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

会计信息与会计计量属性应用的探讨 第8篇

1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的分析

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人员使用适当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能客观反映企业的情况, 对使用者总体上体现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要求会计信息要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可靠性要求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 忠实反映企业状况, 要求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内容完整, 同时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要具备中立性和可验证性, 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面向过去的质量要求, 如果信息不可靠, 就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相关性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为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 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因而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 反馈价值和相关性侧重于决策有用, 主要服务于投资者经济决策, 是面向未来的信息质量要求。可理解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做到清晰明了, 让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容易看得懂。这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一点。具体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太专业, 应该尽量避免专业的语言, 能让广大的使用者看得懂, 但同时也要求会计信息不能含糊, 以免使用者错误理解。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口径一致, 会计政策一致, 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事项, 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特征, 也是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最基本的要求。

2 各种计量属性提供会计信息的特点分析

2.1 历史成本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特点

历史成本是传统会计理论的一大基石, 要求各项财产物资和负债应当以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成本或交换价格计价。是以真实的交易为计价基础, 提供的信息有凭有据, 可以进行考核和验证, 因而其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可验证性和真实性。但在物价变动较大的情况下, 由于其反映的是过去的信息, 因而不能反映现在的价值, 决策的相关性较差。另外, 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的内部自创的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 反映的信息也缺乏公允性和客观性。

2.2 现行成本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特点

现行成本也是现行重置成本, 是假定在现在取得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时将支出的现金数额或现金等价物, 例如在现在购置同样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所要支付的市场价格。当历史成本不足以反映现行价值时就需要用该计量属性来反映其现行价值。该属性在物价变动较大时采用所反映的信息能够较好地避免虚增的收益, 反映的信息比较真实、公正、客观。但由于现行成本的取得有一定的困难, 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3 现行市价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特点

现行市价, 是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 在现在销售某资产可获得的价值。因为它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 所以其提供的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较强, 能较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的应变能力, 但其反映的信息未能反映资产的预期价值。

2.4 可变现净值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特点

可变现净值, 是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将某资产变现的价值扣除变现需要的成本后的价值进行计量。可变现净值反映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 是在谨慎的基础上较客观、可靠地反映资产价值。

2.5 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特点

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或市场上对资产和负债公平、自愿的交易金额。其确定的基础不是已有的交易达成的意愿价值, 而是现行或正在进行的交易的意愿价值。公允价值的主要特点是它来自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 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决策相关性和真实性的会计信息。但在缺乏市场的环境下, 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较大, 具有主观随意性, 可靠性难以保证。

3 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下, 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计量属性应用的分析

3.1 传统的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计量属性应用

资本发展早期, 商人或公司为了保管好财产物质, 防止财产物资被挪用、滥用, 运用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建立了监管系统, 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能够精确记录原始的价格, 并且具有可验证性, 能较好地为商人或企业提供财产物资的交易情况、经营利润等信息, 因而应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公司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体, 公司产权主体出现了分散, 出现了股东之外的债权人、政府等多个产权主体, 产权结构的复杂化及规模的扩大使得监管逐渐困难, 故人们开始采用控制、考核、评价等监管措施, 作为经营管理者充当受托管理的角色, 应当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经营活动, 因而会计信息应向股东、债权人等产权人提供公司资源的使用情况, 以便产权人根据过去的经济活动来对管理者的经营情况作出评价, 所以会计信息需要反映的是过去的经济活动, 因而还是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较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具有可验证性, 这些经过严格确认、计量、审核过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 因而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仍以历史成本为主进行会计计量。

3.2 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计量属性应用的现状及展望

会计信息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因而会计计量属性应用也随着各时期的会计信息需求而发生改变, 传统的会计信息需求,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能较好地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可靠、有关的会计信息.

现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 资本市场 (特别是资本市场中的证劵市场) 深入发展, 与企业有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数量庞大, 有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 并且这些信息使用者地域分布广泛, 流动性大, 有国内的和国外的、股权买卖的关注者, 可见, 会计提供信息应该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关, 以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而,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来越显得重要。再者,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无形资产、衍生的金融工具软资产大量地涌现, 经济全球化, 资本的跨国流动, 这些环境的变化, 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多样化, 更广泛, 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严峻的挑战, 会计上应如何计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应的信息?

鉴于新经济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会计上提供的信息还应该满足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1) 具有公允性, 公允性包括立场的公允和计量上的价值公允, 强调信息的相关性。 (2) 具有一定前瞻性, 着眼于未来, 要求提供的信息具有预测价值等。上述的要求只靠历史成本计量是不能满足的, 因为历史成本是以货币计量并运用实际交易时的价格计量基础, 反映的是过去的价值。因而, 基于新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影响,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因而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代替历史成本计价成为计量的主体将更为合理, 也会成为今后计量属性应用的趋势。但是, 在现阶段, 除了个别先进的国家比较广泛地采用公允价值之外, 其他大多数国家还是采用以历史成本计量作为核心的多种计量属性并用的形式。主要原因是在目前的环境中确定公允价值有较大的难度, 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应用不当, 往往成为被公司利用的一种工具, 所以目前大多数国家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上采用比较谨慎的态度。

基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从今后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来看, 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成为未来会计计量基础将会是一种趋势, 但公允价值计量能否取代历史成本, 关键是考虑能否较好地确定公允价值的真实可靠性, 因而还需要考虑其他环境: (1) 市场环境, 市场化程度; (2) 估价技术; (3) 会计体制, 执行、监管体制; (4) 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随着各种市场的发展, 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 有关体制的完善, 管理人员, 特别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的提高, 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提供更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将会成为会计计量属性应用的发展趋势。

摘要:会计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计量在会计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会计信息需求对计量属性的选用将会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各种计量属性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 以及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需求对计量属性应用的分析, 并展望会计计量属性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计量属性,社会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 2005 (5) .

[2]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J].会计研究, 2006 (4) .

会计计量属性的经济学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劳动价值论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的价值运动。凡是能引起资金价值增减变动的交易或事项都要在会计报表中反映, 不引起资金价值增减变动但是会导致企业承担经济责任的事项作为表外项目在表外反映。对资金价值运动的计量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商品生产者为了生产商品, 必须投入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 如资本、土地、人力、技术、制度安排等。但各类投入的实际耗费通常是不能直接计量的, 而且不同要素的耗费也是不能直接加总的。因此, 要对企业成本进行会计核算, 只有将各种投入要素视为商品然后按其商品价值来计量。

商品价值是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 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商品的关系赋予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按价值计量的生产要素的耗费, 就是商品的生产成本, 这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问题在于, 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主客观条件不尽相同, 因而生产商品的个别成本也不一样, 而同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又只能按同一个价值进行交换, 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时期的交换价格又不同, 那么, 究竟应该由哪一种生产成本来决定商品的价值呢?会计核算中又该选择哪种计量属性对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呢?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分析

对资产和负债等要素的价值计量属性主要有6种, 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售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

这几种计量属性都各有利弊。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是面向未来的, 与历史成本相比, 相关性有所提高。现行售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因含有较多的预期成分, 实际操作中需要较多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盈余管理和操纵报表的空间较大, 可靠性不强。现行售价一方面假定资产随时处于清算状态, 反映的是清算性的卖方市场价格, 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另一方面, 未发生销售就确认价值, 不符合收入实现原则。现行成本是从投入的角度来确认资产价值的, 基本反映了当前资产供求关系、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的变化, 反映的是买方市场价格。但是现行成本并非真实的交易, 而是假定的交易, 其可靠性较低。综合考虑, 只有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以真实的交易为基础的, 可靠性较有保证, 因此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成为现行会计实务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计量属性。

二、历史成本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

历史成本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大卫·李嘉图发展, 再由卡尔·马克思所继承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认为, 价格是由生产商品过程中使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 一个企业的资产的价值是通过加总所有的投入成本进行计算的。可见, 历史成本是成本计量、供给价格。

古典学派把使用价值定义为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客观属性。马克思继承了古典学派的这个看法。马克思通过对交换价值的考察, 发现所有进入交换的商品都包含着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 并指出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 也就是商品的价值。然而, 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存在着忽视市场供求关系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理论偏颇, 它误导了许多的经济学家。生产要素的价值只是决定商品价值的部分因素, 而不是全部的决定因素。而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来决定商品的价值, 就如同由生产桌子所耗费的木板的长度来决定桌子的长度一样合理。事实上, 价值不是仅由投入的成本单方面决定的, 而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需求, 也就是说取决于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支付意愿。

马克思在《工资、价格和利润》 (1865) 一书中写道:“需求的提高在某些场合完全不改变商品的市场价格, 在另一些场合也只会使市场价格暂时提高, 接着就会是供给增加。这种供给的增加又必然使价格重新降到原先的水平, 在某些场合还会使它低于原先的水平。”在这里, 马克思明确阐述的是需求和供给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实质上说明了价格最终受制于价值, 价格总在向价值回归。马克思的精辟的论述, 一方面坚持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另一方面阐述了需求和供给也会决定价值。这看上去似乎矛盾, 为什么价值既由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又由需求与供给决定呢?其实在说明前者时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在内, 即只有在供给和需求相等的基础上, 生产的商品才能全部实现其价值。如果需求和供给不等, 当需求小于供给, 该商品被社会承认的价值就会少于该物品实际凝结的劳动量, 其单个商品的价值就会少于该商品的实际凝结的劳动量;反之, 当需求大于供给, 该商品被社会承认的价值就会多于该商品内实际凝结的劳动量, 其单个商品的价值就会高于该商品的实际凝结的劳动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就是以该商品实际凝结的劳动量作为该资产的账面价值的。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 资产、负债等要素均是以账面价值反映。但是历史成本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强的优点并不能让人忽视其相关性较弱的缺点。例如一旦确认入账后就不再调整, 在后续计量时没有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因此不一定代表资产的真实价值。不同时期取得的相同资产, 按历史成本反映的账面价值不同。计算利润时, 收入是按不久前的货币购买力反映的货币价值, 而成本是按较早前取得时的初始计量反映的历史成本, 收入和费用不能合理配比。企业会计准则对此采用了计提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方法按现行市价对历史成本的初始计量进行调整, 该调整使得在保证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同时适当提高了相关性。例如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 通常都是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初始计量的。将为建造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所有的可资本化的成本计入该固定资产的价值, 并不一定反映市场对该资产的定价。在厂商是理性的假设前提下, 以其投入的实际成本作为初始计量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初始计量时该厂商就是该固定资产的需求者, 他对该固定资产的需求决定了他愿意付出的相关的建造成本, 是他在权衡了外购和自行建造的利弊后的决策。然而在该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过程中, 固定资产的价值不仅会随使用而发生变化, 而且会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计提折旧可反映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不断减损, 但并不能反映市场行情的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在后续计量中要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 可以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对历史成本价值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价值反映了现时的市价, 弥补了历史成本相关性不足的缺点。这就使得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强调相关性的今天依然能大行其道。当然, 由于减值准备的计提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 这就留给了财务人员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

三、公允价值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

公允价值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均衡价格论是由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来的。均衡价格就是供给价格同需求价格一致时的价格, 也就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一致的价格, 这种均衡是由供求双方相互冲击和制约形成的。需求价格是指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供给价格就是卖者愿意提供的价格。边际效用决定需求价格, 生产成本决定供给价格。均衡价格探讨了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市场价格就是当前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物品的需求价格不同于成本价格, 它不由价值决定, 但受使用价值的影响。物品的使用价值同价值的矛盾, 在需求与供给关系上表现为需求价格同成本价格的矛盾。物品的需求价格受使用价值及其边际递减效应的影响。边际学派把使用价值称为效用, 并把效用定义为人们消费物品时的主观感受;价格取决于需求, 需求又取决于边际效用。而古典学派认为, 价格取决于供给, 供给又取决于生产成本。马歇尔认为两者并不冲突, 他同时吸收了边际效用理论和生产成本理论, 用边际效用说明需求的变动, 用生产成本说明供给的变动, 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根据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三种价格类型:暂时均衡价格、短期均衡价格和长期均衡价格。暂时均衡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短期均衡价格取决于供给和供求变化;长期均衡价格主要取决于供给。

公允价值的定义包含两层意思:首先, 公允价值是掌握完全信息的主体在自愿交易条件下的成交价格。只要没有相反证据表明交易是不公平的, 就可以认为交易的价格是公允价值。其次, 公允价值是价值计量, 而不是成本计量。

四、结论

会计计量属性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问题, 不仅要考虑商品供给方面的因素, 而且要考虑商品需求方面的因素。如前所述, 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 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产物。正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 使物品变成了商品, 并具有了价值的属性。价值既然是由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产生的, 那就只能由这种交换关系来决定。在这种关系中, 买者代表商品的需求方, 卖者代表商品的供给方。因此,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也就是商品的供求关系, 价值由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来决定, 也就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中, 商品的买者之间、卖者之间以及买者和卖者之间相互竞争的社会活动过程, 最终决定商品的市场价值。可见, 价值量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社会交换性质决定的。

古典学派把使用价值定义为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客观属性, 在此劳动价值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以成本价格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边际主义者把使用价值称为效用, 并把效用定义为人们消费物品时的主观感受。效用价值论认为价值表现是相对于人而言的, 不论是商品是消费品, 还是资本品, 它的使用价值都表现为物的有用性, 即满足需要和欲望的能力。物品的使用价值既反映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程度, 也是需求者愿意提供的价格的重要依据。物品的使用价值相对于消费者越高, 需求者愿意提供的价格越高;反之, 需求者愿意提供的价格越低。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于价值表现都有自己的论述, 劳动价值论偏重于从商品的生产过程来推断其价格。而效用价值论更偏重于从商品的销售环节推断价格, 虽然都是对商品价格的看法, 但是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都是对市场价格的正确理解。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同时吸收了边际效用理论和生产成本理论, 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是市场的无偏定价, 所以同一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会计主体之间, 计量技术都是一致的, 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增强。公允价值可避免资产或负债计量中的一些武断的标准并减少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报表的空间。新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广泛运用公允价值, 以充分体现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但是由于公允价值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市场约束条件,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在资产负债的计量属性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项资产的价值并不仅取决于生产它耗费了多少实际成本, 还取决于市场对其的需求。市场通过出价来反映对该资产的需求。然而一项资产在尚未出售前, 如果没有活跃市场的报价, 就无法可靠地确定市场对其的需求, 但会计必须在账面上反映该资产的存在, 因此在没有出售时只能以投入的成本进行计量确认。由于厂商是有理性的, 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会综合考虑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状况, 导致社会一般劳动时间和商品的价格并不构成一比一的关系。此时, 由实际投入成本构成的账面价值就是一个对实际价值的近似估计。账面成本是易于取得又较为接近实际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现行会计准则辅之以计提减值准备的账面价值调整方法使得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仍被广泛采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强调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 主要是考虑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许多资产还没形成活跃市场,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固然重要, 但应当以可靠性为前提, 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 就有可能会大量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准则规定, 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 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同我国的做法, 并将如何在新兴市场经济中应用公允价值的问题列入其主要议题并加以研究, 还表示希望我国在这方面提供帮助。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类资产市场逐渐健全和活跃,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被更为广泛地应用。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全面接轨已为时不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国会计制度, 终将逐步健全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魏明海, 龚凯颂.会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 第10篇

【关键词】产权保护目标下;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一、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

会计计量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

目前,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选择单一的计量属性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多元化信息的要求。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投资经营利益,实施会计行为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和促进投资经营者的利益,会计信息代表着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目标,对经营者在选择会计计量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

(2)宏观经济环境,选择会计计量属性的时候,要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

(3)信息使用成本,选择会计计量属性信息资料和数据来源的制约,可以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有一定的弹性范围。

(4)企业经营性质,影响会计计量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企业经营性质,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来说,会计信息计量是以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进行计量的,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5)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计量属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是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在会计人员的职能下会计计量属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产权保护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

会计准确的界定产权才能更好的保护好产权,然而界定产权就要用到会计计量,也就是说选用什么样的计量属性来界定产权。2008年刘丽娜提出“从产权的角度出发”。

历史成本属性和公允价值属性是现行会计模式中的两大计量属性,其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指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选择什么样的计量属性,首先要明确产权保护对会计计量属性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一)财产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财产经营者是会计契约的受托者,他们在经营过程中比较关心的是自己从中获得的报酬、受托财产的经营业绩以及对财产经营权利的大小。会计信息主要是由受托者提供的,财产的经营者比较注重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是不确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这更需要会计信息具备较强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受托者获得的报酬通常是与其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因此财产经营者更关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保护财产经营者产权的角度出发,财产经营者对会计计量提出的要求是相关性。

(二)财产所有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财产所有者是资源的投入者,可以说是契约的委托者,他们比较关心的是自身财产的保值增值的能力。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经营者并不能直接的参与财产的整个经营过程,他们了解自身财产的增值情况只能是通过受托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通过提供的会计信息来考核受托者是否很好的履行契约。财产所有者与会计信息关系的间接性,决定了所有者提出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因此从保护财产所有者产权的角度出发,对会计计量属性提出的要求是可靠性。

三、产权保护目标下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一)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是以财产公平交易为基础的,是互相熟悉的双方自愿进行的金额计量。在这样的价格下进行的会计计量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对于参加契约的成员来说是公允的。公允价值计量不仅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还计量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造成的利得和损失,可以更加准确的披露企业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真实的收益,可以全面的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更好的保全企业资产。从产权保护目标的角度来讲,公允价值计量更有利于产权的保护。

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而言,可以有效的避免历史成本无法反映公允价值变动而造成的损失,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提升了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更能够满足财产经营者对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然而公允价值是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由于资产在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只能够大致的估计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就比较有主观性,并且可操作性较低,这就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以上公允价值的特征来看,它提供的会计信息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因为其有较强的主观性,导致了可靠性较差,从相关性的角度来考虑,选择公允价值属性是有其可行性的。

(二)选择历史成本计量的可行性分析

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是以财产的实际成本,是基于过去的交易。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在于取得成本较为容易,并且成本较低,计量的结果比较真实公允,满足了可靠性的要求。但是历史成本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企业一旦选择了历史成本计量,除非发生了转移、出售和使用,其成本将长期保持不变。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产权的价值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历史成本计量很难应对产权运动的过程,也很难有效的反映和控制產权经济关系,保护产权的职能也不能够很好的发挥。

历史成本计量能够满足财产所有者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但是不能够满足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财产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在这方面上其局限性就表现的很明显。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资产随时都可能发生贬值,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将很难放映资产和未来的收益。因此可以看出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但是面对变化的经济环境就失去了相关性,从可靠性的角度来讲,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是具备可行性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满足了相关性的要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满足了可靠性的要求,本文认为一切的会计信息要以可靠性为基础,会计信息一旦失去了可靠性那么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基于产权保护的视角,企业要采用双重会计计量的模式,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来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当遇到资产价值波动较大的时候,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加以补充。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会计计量属性的因素有很多,在产权保护目标下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还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两种计量属性各有利弊,目前我们在财务计量方面最好采用双重的计量模式,即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前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补充的模式,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永鹏.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基于产权保护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4(07)

会计计量属性和应用 第11篇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其实质是以数量 ( 主要以货币表示的价值量) 关系揭示经济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 它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并贯穿于财务会计过程始终。

根据会计计量属性的定义可以看出, 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 都有其不同的计量标准。相同的会计要素在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时会表现为不同的货币价值, 由此反映出来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甚至截然相反的情况。因此, 会计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在进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时, 应重点考虑宏观经济环境、投资者及经营者利益、企业经营性质、使用成本和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多种因素。

2 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运用现值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延期支付、延期收款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 延期收付具有融资的性质, 延期收付的现值与合同上价款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 1 延期付款购买资产的计量。对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 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2. 2 有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量。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 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 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是企业结束生存期后的一项支付, 其现值比较, 通常相差较大, 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2. 3 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计量。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 在租赁期开始日, 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2. 4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 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 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 公允价值的优势

第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由于公允价值是参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的, 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因通货膨胀、物价波动或经济发展等原因所造成的资产价值无形缩水的情况发生。

第二,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配比原则。在日常的会计计量中, 收入通常是根据交易时点的市场交换价格即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 而在进行成本核算时, 成本费用通常是根据以前发生的各项历史成本进行核算加总予以确定的。因此, 收入和成本费用的计量会发生计量属性标准不一致的状况, 从而影响会计计量的相关性和稳健性。

第三,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的利润是根据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成本费用计算得出的, 因此受两者的影响较大。而前文已述及,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有效排除物价影响, 并能使企业在核算收入、成本时保持前后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从而能够更为客观、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 我国的选择与未来展望

4. 1 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应考虑的因素

( 1) 会计目标或者说财务目标。会计目标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形成, 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资源的运用情况, 评价受托经济责任。财务报表信息是反映过去的, 强调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等要求。

( 2) 可靠性与相关性。在经济运行较平稳的时候, 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时应该偏重于相关性。在经济金融平稳发展时期, 有成熟的货币、财政政策作为引导, 物价变化较为缓和, 投资者的心态较为平和, 市场走势平稳。此时, 活跃市场中的交易价格更接近于资产的内在价值。在经济运行波动较大的时候, 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时应该偏重于可靠性。在经济大环境不稳定时期,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较大, 这加大了折现率等其他估值参数的确定难度, 易造成公允价值的不准确性。同时, 由于产品需求量减少、订单量萎缩、应收账款收回率降低, 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客观因素, 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经营风险, 管理层更有动机打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的幌子, 过高估计资产价值, 达到粉饰不理想经营状况的目的。这样一来, 资产的公允价值与真实的价值相差很大, 此时公允价值的使用会加大会计风险。对于在活跃市场中交易的资产来说, 在此种经济条件下, 资产报价每天的浮动幅度是很可观的, 其价值大小受披露时间点的影响很大。

4. 2 我国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用。历史成本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 并保持账面价值不变。这既是它的优点, 也是它的缺点。经济是动态的经济, 会计不能视市场的变动而不见最终陷入僵化。从20 世纪80 年代起历史成本的缺陷暴露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在决策时更希望有很强相关性的预测信息, 而对历史信息不感兴趣。二是金融创新引起企业投资结构与融资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不少企业的投资, 尤其是金融企业的投资是买入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 或者通过发行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在金融工具交易发生时, 交易成本很小甚至初始成本为零, 但其价值则随金融基础变量而变动, 未来净结算时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 也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就是价值波动很大, 跟踪反映其价值变化即反映其价值的不确定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要求, 也是现代许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这两个方面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却无力应付。

摘要:会计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 对现值计量属性应用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选择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典型案例分析下一篇:委托理财风险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