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品格教育

2024-05-16

幼儿园品格教育(精选7篇)

幼儿园品格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学术研究,教育学术,学术品格,教育实践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由于技术理性方面的制约,人们对于教育学术品格的内涵认知有着不小的偏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相关学术性成果的抹杀。通常来讲,学术指的是在特定预设的前提下,学者的一种纯理论性的活动方式。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学科来说,这种解释是行得通的,但是对于当前更加丰富鲜明、更具特色的教育活动来说,这种理论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之间相互的理性判断,是整个教育的源泉,在这其中,又保函了日积月累的丰厚的实践智慧,基于此,如何能深刻并且全面的把握这一基本要素, 对于教育学术品格的认识以及教育实践的把握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学术研究”辨析

通常而言,学术知识从形态角度可以分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种形式,并且这两种形式都各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及逻辑规范,而这也使得在而者的任何一个领域内进行知识探究的活动都异常色彩纷呈。正因为二者独特的理论体系,使得在每个分支中都存在着学科特性的差异性。但是,对于两种形式知识的智慧水平来说,二者并没有等级上的显著区别,除此之外,在为人服务以及相应的伦理准则来说,二者也没有明显的差别。一直以来,客观主义都被认为是支配学术研究的主导因素,在其思想方法的影响下,理论性和实践性学术知识之间被人为地设置了级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本不存在等级差异的知识之间,被客观的因素随意的分成了不同的等级。从客观主义知识论的角度出发, 构成知识的三要素为信念、真实性以及证据,其认为但凡知识,必须具有普遍性、公共性以及客观性,只有从认识知识的方式以及路径等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可探究知识和理论的顶尖。

二、教育学术的核心在于行动

从本质的角度出发来说,教育是以文化传承的方式来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教育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以及价值准则,它拒绝固步自封的传统的实体性生活方式以及存在状态的片面性。当前阶段, 理性的工具泛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本身的学术性带来了诸多的困扰, 传统教育的生存方式已经被严重的扭曲,越来越多的标准化以及模式化开始干涉到教育本身的探究活动以及文化品格的培养过程中。教育学术的内核在于行动,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可以体现其本身的价值,而这,也是教育和纯粹的知识性活动之间的显著区别。基于此,为了更加直观、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学术品格,行动的再认识过程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对于其自身发展状态特定的设计以及规划对于其自身的价值是无以取代的,而在这其中,行动又是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能将这种价值发挥到极致的关键因素。教育活动自始至终都不能脱离了人这一对象而独自存在,离开了人这一主体,教育便无从谈起,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教学以及更具特色的个别教学,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对双方的发展产生影响为存在条件的。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平面化的活动,而是在行动过程中,对双方产生影响的具有鲜明价值导向性的活动。

三、理论和实践统一于行动之中

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每一种教育现象的出现都是基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任何普遍性的理论,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才能够诠释和解说的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准确。就教育而言,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探险性,这种探险性可以看做是由教育的内在价值而引导产生的实践性活动,其价值实现于具体的活动和情境中。国外著名学者犹如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长”,教育活动的本身有其内在的规范性和逻辑性,其整个活动的进程并不是盲目的、不可认知的,浸透于其间的内在逻辑具有生成性,不会受到外在的其他理论的干扰而改变其发展的方向。忽略了这一点,教育就会受控于异己力量,由此建构的教育理论就必然违背人的发展的真实性。

在行动的过程中,一个人所选择的活动方式往往取决于其当前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当然,建立在行动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统一是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必须要基于一定的特殊条件的情况下,如果行动的条件发生改变,则原本产生的平衡就会被破坏,由此一来,理论和实践就会出现一定的矛盾,这就促使着理论和实践二者需要在更高的行动层面上实现平衡。一般来说,具有一定价值的教育理论往往生成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如何对这一特定的情境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和把握,在这个基础上出发,情境、理论教育以及行动者自身三者之间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和进步,促使行动者教育实践过程的逐步更新、积累,而非一成不变的静态的知识。教育学术这一活动过程对于行动者本人的整体思维逻辑性要求较高,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行动者必需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才能够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行动者在集思广益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只有这样,在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多种偶然性因素才可以通过行动者自身的活动本身得到实现或者提高实现的可能性,这样一个过程的进展,便会使得教育具有了鲜明的学术特性。

四、如何高效的展现教育的学术性

(一)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

对于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来说,其发展和进步自始至终是依托于人类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人类在进行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往往不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各种理论或者固有的规范和约束的限制,人类固有的适者生存的特性以及超越现实关系的本性使日常教育实践蕴含着教育的睿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面对复杂的环境,提供了合理、科学的逻辑思路以及思考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自如的实现生活得更美好的理想。为此,当前阶段,若要展现教育的学术品格,适时的将传统教育的理论推广转移到以情境为依托的具体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是刻不容缓的。

(二)从生活的立场出发选择教育方法

教育是情境性的活动,而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学术品格以及实践意义的活水源头,生活过程中情境性的个色各异直接决定了其整个人类的教育活动过程并不是单调的一层不变的。生活的固有法则在于如何抛开固有套路的约束,而用于探索新的生活,以使得自己生活的更加美好和充实。生活本身的丰富程度以及形式内容都是其他活动不能望其项背的。 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教育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教育效果的可控性,而不能被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过去那种单调乏味的教育模式所禁锢。教育实践的目的在于如何要基于特殊的生活立场,始终保持教育过程与生活进程的同步性,在具体行动的过程中探究其内在驱力,而不是抛开生活而空洞的依托之前所固有的教育活动。

(三)充分认识教育过程中的概率性和偶然性事件

教育的实践过程来源于生活过程中的各种层出不穷的环境变化,影响情境的因素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也是不尽相同的,各种偶然性亦或者概率性事件的出现都可以看做是教育实践活动本身为教育学术过程自身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基于人这一社会群体的特殊性, 人类本身就是在具体行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进行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不断的产生体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获得不同阶段对生活的不同理解、逐步形成一个人独有的生活品质。每一个基于情境性的行动中都或多或少的蕴含着实践者的智慧和情感,这些都是教育实践需要特别予以关注和捕捉的方面,也是教育学术的核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意义上的理论重心转向为基于情境行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是教育学术品格的关键所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依靠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的教育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和优化教育的学术品格。因此,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我们要立足于当下的生活,选择合适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正确认知教育的学术品格。

参考文献

[1]胡良孔,等.文献检索与科学研究方法[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12.

[2]安德鲁·皮克林.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172.

[3]约瑟夫·劳斯.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6.

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 第2篇

更新理念:礼仪品格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单单是一个课程!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

礼仪品格教育就是幼儿的每一天的生活,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坚持不懈做下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二)功夫在平时

(三)期末汇报很重要

我们概括一下就是一个理念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上好开学‚第一课‛

 教师第一课:教师礼仪品格培训研讨会

 家长第一课:礼仪品格教育亲子动员会

 孩子第一课:礼仪品格教育亲子动员会

首先,教师第一课:教师礼仪品格教育研讨培训会。这给开学初的培训研讨会很重要。目的有以下2个:

1、反省自身教育行为的不足,制定新的行为规范,使教师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

2、研究教育内容,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目标

3、学习一些礼仪品格教育的方法或环境布置的方法。

第二,家长第一课:礼仪品格教育亲子动员会——家长篇 召开学期初家长会,向家长说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倡议家长从改变自身开始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可以以建议的形式列出家长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号召家长在动员会的标语或者是海报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个签名就是一种承诺,可以把签名海报长久的悬挂在幼儿园做环境布置,也是提醒家长行为的一种方式。

第三,幼儿第一课:礼仪品格教育亲子动员会——幼儿篇

让孩子在家长会上做礼仪服务,并请幼儿代表发言。此外,列出幼儿行为规范,这个行为规范只是一个目标性内容,引导孩子姓这些方面发展,同时主要是要告诉家长,平时注意从这些方面培养幼儿。

这些工作做完之后,礼仪品格教育的第一炮就打响了,在这一阶段应该形成的成果有:

1、教师、家长、幼儿行为规范

2、教学计划(抛砖引玉)这个教学计划怎样制定呢?

首先,纵览教材的内容,了解礼仪品格教育的体系和框架,甄别哪些内容没有必要以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哪些内容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完成。比如图中我们看到的,有的内容可以在平时渗透,而有的内容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完成。站姿、坐姿等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目标容易完成,而且必须要在日常坚持,所以我们可以用日常渗透的形式完成,而递接危险物品的内容,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物品是危险物品,其次要学习不同危险物品的不同递接方法,比较复杂,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并设计一些环节才能完成,所以要精心设计成教学活动。第二,打破可是的限制,根据幼儿园活动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比如,小班刚入园的孩子要学习幼儿园的常规,第一个月时常规培养月,那我们礼仪教育第一册的所有内容都和常规培养有关,如果我们一周一课的上,可能上到最后一周,孩子们才学到睡眠礼仪,那个时候这个睡眠礼仪已经不是孩子们需要的了。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一个星期上几节什么时候上都要根据实际需要去定,不能一刀切。

(二)功夫在平时

 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并注意延伸

注重每一天的“言传身教”  幼儿:坚持每天做“礼仪小标兵”

坚持每天回家做表演

坚持每周做升旗礼

坚持每天课前做礼仪小讲师  家长:每周一封表扬信  幼儿园:环境隐性教育不可缺

首先,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并注意延伸。那么怎样上好每一节课?

 说教→活动

听→体验和感受

我们希望老师们做的每一节教学活动都是活动化的、游戏化的,孩子不仅仅是听,还要参与、体验和感受。

我们拿出一节课来分析:

 小班第二册幼儿园礼仪:进餐(爱惜粮食)

自己吃 不用喂 吃干净 不浪费

爱粮食 惜食物 粒粒米 皆辛苦

看到一首儿歌后,我们首先对这首儿歌进行分析,分析一下儿歌包含几层意思,以便确定目标。那么我们一起读一下这首儿歌(一起读),现在老师们来想一想,儿歌中包含几层意思呢?

那我们一起分析后得出结论,包含两层意思,哪两层呢?‚自己吃,不用喂‛是第一层意思——独立进餐。那我们想一想小班第二学期的孩子能不能独立进餐呢?能!那好,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做一个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也独立进餐。第二层意思,后面六句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爱惜粮食。目标确定之后,我们要做准备。

准备什么?提到准备,老师们会皱眉头,又要做教具阿!不是,这个准备是说我们要提前计划。比如,我们周三组织这节活动。周一和周二就要开始准备。准备孩子的剩饭剩菜,把孩子剩在盘里碗里的残渣和掉在桌子上、地上的饭粒收集起来。我们预计一下,大概会有多少的量?两碗应该差不多。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到食堂把前一天幼儿园小朋友剩的饭端过来,提前和食堂说好。孩子们围半圆坐好了,然后问:‚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孩子们一定或说这是饭,然后我们再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儿来的吗?‛孩子们可能会说:‚厨师叔叔做的,或者农民伯伯种的‛但是他想不到是自己剩的。我们告诉孩子:‚这是你们昨天剩的、掉的饭(这是昨天咱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剩的饭菜)‛。孩子们听了会比较吃惊。怎么会有这么多?

但是还不够多,不足以震撼孩子,那我们把概念扩大化。‚孩子们,你们知道咱们国家有多少人吗?‛‚有13亿人,特别的多,那么13亿人每人掉一粒米的话,会有多少呢?‛‚能装满四辆大卡车(装满一间教室),够咱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吃一年的时间!‛孩子们或‚哇‛。

这时候,我们可以出示几张灾区小朋友吃不到饭,瘦瘦小小的照片。指着班上的剩饭跟孩子说:‚那我们剩的这些饭可以给这些小朋友吃‛也激发孩子的爱心。

然后问孩子:‚我们该怎么做呢?‛孩子这时候自己就能说出来要不掉饭、吃干净、爱惜粮食。那我们让孩子听一听儿歌、唱一唱,自然的引出儿歌。

作为小班的一节教育活动可以到此结束了,但接下来的延伸活动很重要!怎么去延伸?除了每天吃饭的时候可以请小值日生、老师来提醒孩子。还可以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全园发起一个‚爱惜粮食‛的倡议。先对全园孩子浪费粮食的情况做一个调查,可以把孩子分成小组教师带领到每个班发一个塑料袋或者其他容器都可以,然后一天结束后去收回来。在形成一个量化的表格。看看各个班浪费的情况,这是发倡议的调研,如果大家都做得好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倡议。如果浪费严重,那我们发起倡议。孩子们商量要怎样节约粮食,在一张大海报上由教师写出商量好的倡议书,请全园小朋友来签字。那么一周之后我们再去调查,看看小朋友浪费粮食的情况有没有改善,改善的话要鼓励全园的小朋友再接再厉。然后一个星期之后再去调查。那么这样一个活动持续两个星期的时间,孩子们把这样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工作,兴致很高,这才是真正的活动化的教学。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每一天的‚言传身教‛:

请注意: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模仿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和家长。当我

们举起一本书扔过去时,孩子就学会了举起一本书扔给小朋友,当我们快步在教室里面奔跑时,孩子也不会听我们的慢慢的在教室里走。

那么我们老师可能会头疼了,我们都不懂这么多的礼仪,习惯养成这么难,怎么办,我们就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一定要做到!

第二,幼儿:坚持每天做‚礼仪小标兵‛

礼仪小标兵——家长欢迎、社区喜欢。每天迎来送往,锻炼孩子,宣传幼儿园。

开展礼仪小标兵活动的幼儿园均反映,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大胆交往的能力、懂礼貌了。而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做礼仪小标兵的时候会拿着相机、DV给孩子拍下来。留作纪念。而家长呢?起初的时候没有反映,孩子给家长打招呼,家长都低着头不好意思的走进了幼儿园。当孩子坚持两个星期之后,家长能主动和孩子问候并且慢慢全园形成了互相问候的习惯。

幼儿还要坚持每天回家做表演,比如表演递物,当孩子给妈妈表演递书的时候,告诉妈妈要双手递双手接,名字正的方向冲别人的时候,妈妈的惊喜我们能想象的到,当孩子回家给妈妈倒茶的时候,妈妈的惊喜我们也能想象的到。当奶奶习惯了小孙子每天吃饭的时候自己先把好吃的挑完才让其他人吃,孙子突然有一天说:奶奶您先坐椅子上吃饭时,奶奶该有多高兴!这样一天天得表演,一次次的惊喜,使得家长更加感觉幼儿园的教育!同时孩子回家做表演也是教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学习礼仪品格。

这个要强调一点,我们怎样把这个表演的任务布置给孩子,孩子更愿意去做?让孩子做老师,考爸爸妈妈。比如,今天学了怎样递书了,我们告诉孩子说:孩子们,今天回到家你们要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会不会像你们一样有礼貌的给别人递书,你们就说,‘妈妈请您给我递本书’,看妈妈怎么递的,老师保证妈妈一定做不对,你们不信可以试试,如果妈妈真的做错了,你们一定要交给妈妈啊,把正确的表演给妈妈啊!

这样说就会激起孩子的表现欲望。每次学完之后的表演,即传达了信息,又教育了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坚持每周做升旗礼。在做升旗礼时,要请孩子在国旗下讲话,讲礼仪故事或者做礼仪表演都可以。那么每周一个礼仪故事或者品格故事,一个学期下来,我们会发现有这么多能反映礼仪、品格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的实践成果,最终我们可能能形成一个《国旗下讲话集》

幼儿坚持每天做礼仪小讲师

每天课前安排一个小朋友,讲礼仪品格故事或是做礼仪表演,时间不要太长,只要一分钟就可以。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排好表,比如星期一李腾讲,星期二高一格讲,将安排好的时间表贴在家园栏中,请家长回家后给孩子做准备,我们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平台就可以。这个活动就可以和我们的国旗下的讲话结合起来,全园一盘棋。家长也非常欢迎这个活动,因为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幼儿园给孩子提供锻炼和展现的机会。

第三,家长:每周一封表扬信

做法:每个家长每周都要往幼儿园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表扬信,表扬孩子学完礼仪品格之后的变化,并提出新的希望。教师将家长的表扬信交到幼儿园广播室,每天在课间的时候读家长的表扬信,让每个孩子和周围社区的人都能听到。坚持这样做,会受到非常好的效果:  关注孩子的变化和进步,正面教育,良性循环。避免家长的教育误区,比如有的家长喜欢说:‚你看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你怎么总这样?‚引导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

 带动其他幼儿。有的家长可能没有给孩子写表扬信,可能因为孩子的进步不明显。那么这个时候,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写表扬信,没有被表扬过的小朋友就会跟爸爸妈妈要表扬信。我们要告诉家长这时候要引导孩子有进步之后再写表扬信而不能有求必应。

 鼓励教师的教育行为。我们想一想,如果每天都有家长给写表扬信表扬你们班的孩子,您心里高兴吗?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家长的感激和兴奋,会激励教师的教育行为。

 家园关系和谐。当家长一直都关注孩子的进步的时候,就不会对幼儿园的一些不太好的现象过分的计较,而会采取比较积极的措施解决。家园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就好像,我们一直都说一个人很好很好,即使他有一点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也会容忍和原谅。

第四:幼儿园:环境隐性教育不可缺

1、标语——家长、教师以及所有的成人都可以看得到

2、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潜移默化的约束 这些是喷绘出来的,那么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

请中大班的孩子到我们的幼儿园中去找问题,有的孩子会发现有人随地乱扔垃圾了,有的孩子可能会发现有人随地吐痰了,还有可能发现小朋友们上下楼梯太吵了。那么这时候请孩子想办法——我们怎么办?引导孩子自己画出这样的宣传画,张贴在幼儿园的角落中,更能体现孩子主动参与教育的理念。

3、行为规范——共同遵守的

4、专门的礼仪品格教育园地

5、墙体画——让孩子读出其中的故事,读出其中的道理。

6、班级家园栏——班级的礼仪品格教育窗口

(三)期末汇报很重要

 礼仪品格教育专场汇报演出  家园互动经验交流会  礼仪品格表演小分队入社区  幼儿礼仪品格作品展  媒体深度报道,形成专题  家长经验交流会

在汇报演出的安排时间上,第一学期安排在元旦前后,第二学期安排在六一节。在汇报演出中表演些什么节目呢?(播放光盘)

 礼仪品格教育专场汇报演出:茶礼、插花、慰问病人等

家园互动经验交流会

在观看完幼儿的汇报演出后,召开学期末家长会,进行互动式的礼仪品格教育经验交流会。

1、园方汇报本学期的礼仪品格教育实施情况,以及孩子在园的进步。并提出希望和进一步构想。

2、个别家长谈礼仪品格教育实施后的感受,及孩子的转变,并谈自己在家长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品格修养的。这些家长的发言将会对一些给幼儿园配合不够的家长以触动。要让家长时刻明白,孩子能否教育好和幼儿园有关系,更和家庭的配合密不可分。

礼仪品格表演小分队深入社区。在幼儿园做完表演后,可以把孩子组成小分队由教师带队到社区进行表演

在社区中表演:在公交车上

在社区中表演:礼仪知识竞答赛

幼儿礼仪品格作品展:可以开展以‚环保‛‚坚强的我‛等为主题的绘画大赛,然后将孩子的作品展出或者布置环境。

媒体深度报道。邀请媒体对幼儿园的礼仪品格教育的成果进行报道,做成系列片,在电台的教育栏目不间断的滚动播放。其实电视台非常欢迎幼儿园提供这样的新闻线索。

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步骤都脚踏实地做好,孩子的变化很明显,家长和老师的变化也非常明显。

那么,我们现在再来一起回忆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 我们了解了:

一、礼仪和品格的概念

二、为什么开展礼仪品格教育,还有人记得这几个原因吗?

1、灵魂上不可缺少的预防针

2、实现成功必须注射的基因针

3、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基石

一、为什么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教育

1、敏感期的概念,2.5-6岁,幼儿社会行为规范敏感期

2、吸收性心智——拍照片

3、陶艺的启示

二、幼儿园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成效

三、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内容

四、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礼仪品格教育——三大步骤

1、上好开学第一课——教师、家长、幼儿

2、功夫在平时——教学、延伸、环境、家长的表扬信

3、期末汇报很重要——表演、作品、社区宣传、家长口碑

礼仪品格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第3篇

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养成教育,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重视智能而忽略孩子的养成教育,孩子知书而不达理的现象仍存在。

一、加强培训,积极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

环境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我们可以培训为切入口,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带领教师参与国家、省、地、市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礼仪培训活动,倾听专家讲座,明确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增加教师对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紧迫感,同时促进教师行为的改变,使教师内修尊重之心,外展礼仪之美,养成站姿挺拔、坐姿优雅,走姿自然,见面问好,着装得体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还可在教师中开展“礼仪标兵”评选活动,教师礼仪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教师以高雅的气质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塑造幼儿教师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了实现家园共育,我们还可以从外面聘请幼儿礼仪品格教育专业讲师或专家,来园为全体幼儿家长进行幼儿礼仪品格教育专题讲座,使家长对孩子的礼仪品格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督促他们在行为上发生改变,使他们更加支持老师的工作,见到老师也微笑了,主动让孩子问好了,还能遵守幼儿园的规定,保护环境,不乱扔纸屑烟头等。教师与家长的礼仪行为,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氛围,为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幼儿礼仪品格教育

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礼仪品格教育开展的沃土。为了长期有效地开展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我们应该首先把幼儿礼仪品格教育引进课堂,利用看挂图、画册和情景表演等形式,教孩子学习礼仪、理解和使用礼仪,并把礼仪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晨间接待时,可以开展“礼仪小天使”活动,身披绶带的礼仪小天使们向教师、家长和小朋友行礼问好,引领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喝水时,孩子们一边背礼仪三字经,一边排好队;还有进餐礼仪、午睡礼仪、升国旗礼仪。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积极有效地规范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为了激励孩子们做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好孩子,幼儿园各班还可开展“礼仪品格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孩子们个个争当星级宝宝。另外,还可以开展茶道、插花、扎染、吹画等特色班活动,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受艺术之美,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华礼仪的良好氛围。

三、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感恩是爱的回报,关爱他人是爱的行动。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幼儿园可以节日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三八节”教育孩子为妈妈洗脚;“教师节”教育孩子说:“老师节日快乐”,并问候“老师辛苦了”;“国庆节”组织孩子们进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教育孩子们,无论你走得多远,无论你飞得多高,祖国都永远在你心中,你要像爱母亲一样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号召小朋友们“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块雪糕”,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地震或洪涝等灾区的小朋友,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他人。有的幼儿园还利用“六一”儿童节,把礼仪品格教育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向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了汇报,为幼儿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懂事了,进步了,他们看到人生的魅力品格已经在孩子的心灵绽放了。

品格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得益彰 第4篇

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实质上就是“品格教育”。“仁”“义”“礼”“智”“信”等教育理念,没有一个不是指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新课程教育目标是“要培养素质全面、品格良好的人”。“素质全面”的重要内容就是生物科学素养与品格教育的相互交叉、叠加与融合。因此品格教育与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在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学科教学中实施品格教育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应当是有意识、有计划的过程。依托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课外活动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形式,结合学校的整体安排,开展学科教学中的品格教育的渗透。

1. 课堂教学

课堂教育是对高中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而教材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因素。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结合自身理论的科学性、生物学史料的真实性和生物科研内容的客观性,让品格教育更真实、感人、可信,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

例如,在讲述“科学家访谈”时,教师在介绍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时,仍当着重讲述其贡献背后排除万难险阻的历经。邹承鲁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简陋工作条件下完成了当时全球领先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工作;杨焕明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怀着一颗赤子爱国之心回国带领中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孙儒泳不论严寒酷暑都坚持在户外进行生态研究,在鼠类和鱼类生理生态、鼠类冷适应研究上有重大成就。这些名人轶事让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的历程,理解生物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导学生专注于学业,发愤图强。

又如,在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中多处涉及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加以正确的认识和公正的对待。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讲述到在体外保存和培养各种干细胞,使之形成组织或器官,用于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的损伤组织或器官的修复或更换。以此让学生区分克隆人和医学性克隆器官的不同。必修二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到我国从一开始进行基因工程研究,就十分重视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2001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试验、生产和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作了具体规定。以此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对待转基因食品开发的慎重,让学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公正地对待转基因食品。

2. 专题讲座

生物学科与生活气息相关,可开展一些应景的讲座教育。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日,借此契机,向学生讲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同时,也给孩子的心里播撒了关爱的种子。讲座从生物学知识分析艾滋病病毒的致病缘由、传播途径;并借助濮存昕、彭丽媛等名人公益广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关爱艾滋病的教育;佩戴爱心红丝带,让学生用行动来宣传艾滋病防治;学生交流自制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海报。让学生从了解艾滋到拒接冷漠,关爱艾滋病患者。在校园张贴制作的宣传海报,让关爱教育像阳光般洒进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

3. 课外活动

生物学科课外活动——热带鱼养殖,吸引了许多高中生的兴趣。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同时,有意识地融入品格教育。学生分组分批给鱼喂食、换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劳动观念。为了不过度喂食,设置喂食记录表,记录每次喂食的时间和剂量,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小孔雀鱼出生后,学生又给做了宣传单,让关爱教育扩展到整个校园。目前小孔雀鱼已经出生了3批。热带鱼呈现出“鱼丁兴旺”的态势,这也体现了品格教育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

三、形成性评价作用于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成果的体现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对此教育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更适合。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分析、诊断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育活动质量为最终目的。例如,在热带鱼养殖的课外活动中,从日常喂食的劳动教育中引申出填写喂食记录表的诚信教育,通过照料小孔雀鱼宝宝,进行责任教育;学生自发制作宣传画,让让关爱教育扩展到整个校园。品格教育就是在日常教学中点滴渗透,日积月累中慢慢浸润学生的心田。

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当选择出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材角度,达到新课改全人教育的目标要求。品格教育有了学科教学的依托,更真实、更有效。

摘要:品格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高中生物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学生有知识和能力,而且更需要有高尚的品格。本文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采取了理论加实证的研究方式,在生物学科的日常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课外活动等形式渗透品格教育,尝试用形成性评价机制来指导品格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品格教育,生物学科

参考文献

幼儿园品格教育 第5篇

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时,小贝选择了益智区。益智区有一样小贝最喜爱的玩具——七彩拼图。小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张蝴碟造型的图案开始拼图。她看上去很投入,眉头紧锁,每一次都是很仔细地观察过图片上的图形后再去盒子里寻找,找到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到相应的位置。大约过了两分钟她好像遇到了一点小困难,原来盒子里根本没有她要的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呢?原来这是一个多边不规则图形,她需要找出一个六边形再找出一个菱形拼起来,这可有点难度,她能自己拼出来吗?我暗自为她加油。终于她从盒子里拿起了一个六边形,把它放在图形上。呀,她惊呀的发现旁边不正缺个菱形吗?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成功了,眼里闪着成功的喜悦。但小贝没有洋洋得意地停止拼图,她的小蝴碟才拼出了一半,她继续专心地投入拼图,寻找图案中的一个又一个图形。

呀,这个图形盒子里怎么没有呀?她又遇到困难了,图形好像故意和她捉迷藏,无论她怎么努力地找她就是找不到,时间过去三分钟了。小贝很着急,她看到盒子里真的没有她要的图形了,她看看对面的文文,原来那儿有好多梯形,这个梯形正是小贝要找的。“文文,给我一个梯形,好吗?”小贝好像在乞求。

“不行,我这只小蜗牛需要好多梯形才能拼出来呢,给了你我怎么办?”文文不让借,态度还很坚决。小贝无可奈何地抬头看见了我。“时老师,我需要一个梯形,可是我现在一个也找不到。”“别着急,小贝。你再想想办法!没有梯形,可不可以请其它图形来帮忙呢?”听了我的话,她似乎很受启发。大约过了三分钟,小贝终于想出好办法了,她用一个菱形和一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梯形。“太棒了!”我竖起大拇指告诉她“只要肯动脑总能想出好办法的!”小贝高兴地端祥着手中的蝴碟,好象整个天空都是彩色的。活动反思:

看似简单的拼图其实是有难度的,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感知觉,还需要一定的耐心。所以整个观察中我都能体会到孩子找不到图形时的心情。

小贝第一次选择这这样的玩具是因为感兴趣,之后就不是兴趣所能支配的了。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孩子的坚持度能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所以我担心的不是她能否完成拼图,而是她能否坚持到最后,孩子会不会知难而退,结果很让人满意。

小贝第一次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如第一次,小贝遇到困难时老师如果急于给孩子帮助,孩子就会失去一次很好的独立思考的机会,那时老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孩子!

教育的品格 第6篇

2012年12月,韦广文被评为贵港市港北区第三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之“责任人物”,他荣获这个奖项可谓实至名归。

1987年,韦广文被调到古龙小学古练分校任教。这所学校地处达开水库中游,三面环水,交通极为不便,附近不少学生上学和放学都要靠船。之前,因接送孩子上学而影响了工作,很多家长极度烦恼;有时由于没有时间接送,有些家长只能让孩子自己划小竹排上学、回家。自从古龙村蓝田屯一名学生在上学时落水险些丧生的事故发生后,家长们每天都为孩子的安全提心吊胆,有些家庭由于缺乏人手,实在无人接送孩子,孩子只得被迫辍学。

从小生活在水库孤岛上的韦广文,练就了驾驶小木船的好身手。调到古练分校后,看见这样的情形,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韦广文毅然决定:以后就用自己家的小船来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上学啰!”“开船啰!”每天,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或太阳西斜的时候,韦广文都会这样快乐地呼唤着他的学生们。随着韦老师一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学生们纷纷从四面赶来,有秩序地坐进船里。韦广文常常在船上领着大家唱歌、朗诵、讲故事。每当此时,孩子们爽朗的歌声、读书声、笑声,与韦老师有节奏的划船声融在一起,在粼粼的水面上飘荡。

韦广文这桨一划就是10几年。后来,韦广文的小船由木浆换成了小柴油机,但变的是船的动力,不变的是他的那份责任与使命。26年来,韦广文驾驶着心爱的小船,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来回4趟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从未间断,也从未发生安全事故,这需要怎样高度的责任心啊!

1985年,周胜群来到桂平市西山镇碧滩小学坪冲分校任教。当时,这个偏远的教学点只有一间50多平方米的破旧泥巴墙教室和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同样破旧的办公室,教室里只有几条破旧的大板凳作为“书桌”,学生坐的椅子是从家里带来的。后来,周胜群利用节假日,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古乐田林场,讨来了一些木料做了15套全新的课桌椅。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工作着。

旧教室撑到2000年时,终于摇摇欲坠了。学校只好借用古乐田林场的两间旧房子做教室,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这个朴素的农村教师心想:“如果向政府申请建楼,审批的时间太长,等不起。”她于是想到了筹资建校的办法。

说干就干,周胜群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始了颇为艰难的“磨嘴皮子”工作——挨家挨户动员村民集资建校。

村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村子里还有很多贫困户。但村民们被周胜群的精神感动,纷纷慷慨解囊。不久,她筹到了一笔建设教学楼的资金。工程动工后,她白天上课,晚上整理建校的账目、备课、批改作业,经常忙到深夜。中午,她还要到工地上帮助工人抬沙石、水泥,清点、记录建筑材料,有时来不及回家吃午饭,便到附近商店买几个饼干充饥,下午还要赶回教室上课。一年多来,她几乎没有午休时间,更没有双休日。由于长期饱一顿、饿一顿,她患上了胃病。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一座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终于建成了。可她并不满足,因为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于是她又带头捐款,与丈夫一道购买水泥、搬运沙石,做了近一个月的义务工,修好了校园的排水沟,硬化了校园的地面,建起了升旗台、乒乓球台等。终于,一个像模像样的学校出现在了村民的面前。看着洒满了自己辛勤汗水的校园,周胜群深深地舒了口气。

如今,这个教学点的教室已安装上了电灯、风扇,办公室还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都知道,这一切与周胜群的呕心沥血分不开。28年来,周胜群扎根山村,把青春奉献给了山村的教育。2006年9月,她被评为广州首届助学基金“八桂乡村优秀教师”;2007年,她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出身农村的我,深深体会到知识的重要。几十年来,我辗转在几个教学点给孩子们上课。即使我的脚被毒蛇咬了,也仍然坚守在基层一线。”说这段话的人,是一位拄着双拐的山村教师。虽然他身有残疾,但他用顽强与坚毅,书写了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他,就是李祖清,桂林市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村小学教师。

1981年,李祖清在家访返回途中不幸失去了右腿,但他不愿自己的人生就此荒废,毅然做出了“继续教书”的决定,还要求到最偏远的教学点任教,一干就是20余年。

为学生上课是他最开心的事情。每年开学,他都要把学生的新课本、作业本、学习用具、学习资料分几次背到教学点。他的妻子赵德花说:“我劝过他很多次,叫他不要去学校了,每次头天晚上答应得好好的,但到第二天他又早早拄着拐杖去学校了。”

李祖清说:“我只有看到自己站在讲台上,才感觉到自己活着的价值。”

为了这份“活着的价值”,李祖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由于腿脚不便,他在黑板上板书必须用小凳子垫着残腿;黑板前的地面上,被他的拐杖“拄”出了一个深坑,而教室的地面上,也烙下了拐杖的无数印迹。

“李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保姆。他每天不仅要完成所有教学任务,还要给一些离家较远的学生煮午饭。”李祖清的同事周运生老师说。代门底教学点是野猪殿村最偏远的教学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校舍十分简陋,没有人愿意去教,李祖清便主动“请缨”。这个教学点只有15个学生,分5个年级,是典型的多级复式班,他一个人支撑起全部教学任务。每天早上、中午,他一边生火煮饭,一边批改作业。白天忙完了教学,晚上还要备课到深夜,天天如此。

nlc202309061940

2004年,已年逾五旬的李祖清右腿被查出患了骨髓炎,继而被高位截肢了。后来总算安装了假肢,他也摆脱了“支撑”自己20多年的拐杖。学校领导考虑他年龄较大,希望他好好休养身体,想把他调到山外的学校工作,但被他谢绝了。“我实在离不开野猪殿的那帮孩子。”这就是他的回答。

就这样,李祖清在野猪殿村的教学点一直工作至今。他说:“尽管基层的教学生涯很辛苦,但是看到孩子们走出了大山,看到村里越来越富,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村里人记住了李祖清做出的贡献。村民们说,因为李老师常驻村屯,我们的孩子才不至于失学,孩子学会了知识,走出了大山,可李老师仍然陪在我们身边。

灌阳县洞井瑶族乡中心学校校长刘代洋这样评价李祖清:“他的可贵,贵在坚持,贵在顽强,贵在矢志不渝,贵在爱岗敬业。”

李祖清的精神影响了学生。他的学生肖弢(现为桂林市第十七中学教师)说:“在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坚强,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也正是这些品格在我们幼小的心底植入了无穷的力量,升华成今天前行的动力。”

(更多有关李祖清的事迹,本刊2011年7A已有详细报道)

她叫陆爱芝,河池市东兰县民族中学一名普通的老师,她的故事得从1995年6月那个令人锥心的日子说起。

那年6月29日,她年仅4岁多的儿子发高烧。当时儿子的爸爸在乡下任职,乡下的爷爷奶奶也正值农忙季节,没有时间来照看孩子。陆爱芝担任着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和两个毕业班的课程,眼看7月2日就中考了,她想:儿子或许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吃点药过几天就好了。于是,她并没有把儿子的发烧认真地放在心上,而是一转念便扑在了中考备考上。

7月4日中考结束,陆爱芝松了一口气。回到家后,她发现儿子的烧还是没有退,而且身子越来越烫,她赶紧把儿子送往医院。到医院一量体温,竟然高烧42度!连医生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赶紧救治,但已经于事无补了。孩子由于持续高烧,已经近乎植物人,除了尚有呼吸,眼珠已是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了表情。

陆爱芝哭肿了双眼,一手抚摸着儿子的身体,一手拿着冰袋盖在儿子的额头上给他降温。这时很多学生来看望她们母子。她擦干眼泪,询问学生考场发挥得怎样,个人估分如何,还叮嘱学生:“你们要好好配合学校填志愿,我不能跟你们填志愿了,这孩子……”她终于忍不住,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7月5日晚上,儿子忽然休克,身体逐渐变冷,手脚渐渐变硬,医生也无奈地摇头。陆爱芝早已哭成泪人,孩子的爸爸和爷爷奶奶在床边痛哭,亲朋好友和孩子幼儿园的老师也赶到了医院,悲伤地抹着眼泪,叹惜着说:“这个孩子太可惜了。”“这孩子很聪明,每次都把从幼儿园学到的儿歌唱给我们听。小小年纪,还能用英语跟我们对话,简直就是神童,可惜……”或许是孩子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舍不得离开亲人。隔了一段时间,孩子又开始平稳呼吸了,但依旧昏迷不醒,全身瘫痪,完全变成了植物人。

从此,陆爱芝便和提前离职的丈夫一起,精心护理着儿子。每天从学校下班回家,陆爱芝都要给儿子按摩、擦身、喂食(只能通过鼻腔喂流食和输液),还要与儿子“说”一会话,有时把报刊上的故事念给儿子听,有时还会唱一首歌,因为医生说过,植物人虽然没有意识,但对听觉有反应……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18年过去了。2013年春天,陆爱芝忽然发现儿子的眼珠动了一下,似乎有了意识。她把这个情况告诉家人,全家人欣喜万分。于是,她对孩子的护理更加细致,与孩子的“交流”更加“深入”。渐渐地,儿子终于能喊爸爸、妈妈,会自己吃饭,还能拄着拐杖走一小段路了。

陆爱芝用母爱唤醒了儿子!

陆爱芝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差点失去孩子,但她依旧热爱工作。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她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2009年,她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并被记个人二等功。

覃金兰是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第一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1995年,她的丈夫不幸病逝,由于前夫是家中独子,家庭收入较低,加上多年来因为治病欠下了不少债务,为了摆脱家庭困境,把孩子扶养成人,覃金兰冲破世俗,带着女儿和前夫的父母改嫁他人,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再婚后不久,前夫的父亲患上了高血压、风湿骨痛、关节炎等病,因多次复发成了慢性病,动了几次手术,仍常年卧床。覃金兰每天都在床边为老人端屎倒尿,给老人喂饭、擦身、洗衣,还给予老人精神上的鼓励。有人劝她说:“你已另嫁他人,还对前夫的双亲如此好,这值得吗?”覃金兰说:“我不照顾谁照顾呀,难道就眼看着他们受苦吗?”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生活舒坦了许多。

2010年2月,覃金兰的亲生母亲因二次中风引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祸不单行,不到一个星期,她的亲生父亲也由于胸膜积水住进了医院。父母双双住院,照料和护理的重担落在覃金兰的肩上。父母一个住在一楼病房,一个住在四楼病房,她就一楼、四楼来回跑。父亲刚住院的那几个晚上,不断地咳嗽、气喘,加上天气寒冷,脚冻得像冰一样,无法入眠。她便把父亲的脚抱在怀里,为他取暖。父亲的咳嗽略停了一点,不久就慢慢地睡着了。但覃金兰第二天却累得差点站不起身来。

覃金兰对现任丈夫的奶奶和父母也特别孝顺。前几年,她的家婆患了脑梗塞,大小便不能自理,每次都是覃金兰帮家婆清理粪便。有一次,她丈夫觉得实在难为情,就过来阻止她,她却说:“这有什么好怕的,母亲都病成这样子了,我们难道置之不理?”当时,她的家婆感动得直流眼泪。

如今,她照顾的7位老人中有两位(她的亲生父亲和现任丈夫的奶奶)已经去世了,另外5位老人在覃金兰的精心照顾下,正在安享晚年。覃金兰的孝心感动了身边的许多人,2012年10月,她荣获贵港市“和为贵,百孝之子”称号,同年12月,她又荣获广西第二届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称号。

覃玉娴曾在河池宜州市龙头乡德惠村小学和高峰小学担任过6年的代课老师。6年间,她走遍了该乡的36个自然村屯,走访了386户人家,帮助困难学生购买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品达186件,动员已失学重新返校就读的学生有153人,深受群众好评。后来她调到拉浪小学任教,至今已工作26年了。

nlc202309061940

覃玉娴所任教的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她自己所教的班是学校留守儿童最多的班级。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2007年,覃玉娴在班上成立了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开展“献爱心、手拉手帮扶活动”。她把班上的留守儿童分成4个小组,让班上其他同学与每一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互相帮助。覃玉娴经常把留守儿童带回家,给他们梳头、洗澡、洗衣服,还给他们做好吃的饭 菜。学生韦艳妮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与弟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覃玉娴经常买一些东西去看望韦艳妮和她的弟弟,还给他们辅导功课。

其实,不单是留守儿童,许多“问题家庭”的孩子,问题甚至更为严重。对于这样的孩子,覃玉娴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

1998年,学生吴小秋的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再婚,年纪很小的吴小秋只好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小秋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覃玉娴就主动为她垫交学费,还时常给她购买笔和作业本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秋冬季节还给小秋增添些衣服,使小秋顺利完成了学业。2000年,学生蓝谷的母亲患了癌症,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变卖了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欠下了2万元的债,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至此,蓝谷面临失学的困境。了解到蓝谷的情况后,覃玉娴号召班上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她与科任教师也都给蓝谷捐了钱,并组织班干部一起去看望蓝谷。覃玉娴还跟学校领导商量,免去了蓝谷几年的学杂费。蓝谷又能回到同学们的身边了,他的爷爷奶奶感动得直流眼泪,不停地说:“你们老师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覃玉娴用她的博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有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在作文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也许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真想叫您一声——妈妈!”每到节假日,覃玉娴所教的已经毕业的学生纷纷给她送上节日的祝福。一声问候、一束鲜花、一个笔筒……都表达了学生的感恩之心。看到孩子们的懂事与天真,覃玉娴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作为一名乡村老师,还有什么比育人成功更高兴的事呢?”

潘庆凤任教于桂林市融安县沙子乡初级中学。说起她,学校里的师生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智慧的班主任,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潘庆凤在2001年走上讲台,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过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副校长和党支部书记,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她都坚持做班主任。她认为,班主任工作能真正体现一名教师的核心价值,能让教师体验到无限的幸福与快乐。

潘庆凤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她所教的班上有一名叫罗庆欣的学生,因受到村里环境的影响,产生了退学外出打工的念头。潘庆凤与其家长一起,多次做该生的思想工作都未果。潘庆凤心想,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劝说罗庆欣返校。于是,她发动全班学生录制了一段半个多小时的视频,让每一个同学都在视频里对罗庆欣说一段话,劝他返回学校,继续学习。那天,潘庆凤还特地买了一个崭新的篮球(她知道罗庆欣爱打篮球),来到了罗庆欣的家。当罗庆欣接过潘老师手里的篮球,看到视频里同学们一声声“罗庆欣,我们想你了,快点回来”的真诚话语时,大颗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答应老师马上返回学校。看到自己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的儿子,在潘老师和同学们的劝说下答应重返校园,罗庆欣的父亲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感动地说:“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爱护学生的老师,我们把娃崽交给她,算放心了!”

这之前,潘庆凤运用集体的力量,已经劝返了覃吉彦、吴泽洪等多名想要退学的学生。

潘庆凤还别出心裁地让病痛的学生重拾信心。学生宋小芳突然患病,被送到了远在柳州的医院医治。被病痛缠身的宋小芳意志消沉,还带着悲观的情绪。为了让宋小芳重新振作起来,潘庆凤组织全班学生每人给她录制了一段励志视频,鼓励她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回到同学们中间;还与学校领导一起,发动全校师生为宋小芳捐款近5000元。当宋小芳拿着全校师生为她献上的“爱心”,听到同学们一声声“小芳,要坚强面对病魔,快点好起来啊”的话语,以及大家为她合唱的歌曲《隐形的翅膀》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让老师转告大家:自己一定会坚强起来,好好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回到同学们中间。

……

潘庆凤常说,在这桂北偏远的乡镇学校里,看着学生一个不少地在校园里健康成长,感受着集体的温暖,这就是做班主任的幸福。多年来,她用自己的智慧与热忱,创造了一个老师所带4个班级连续11年没有一个学生辍学的奇迹,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由衷敬重,以及同事的高度赞誉。

韦乃儒是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造华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家住白山镇内学村固学屯。屯里有一位叫韦昌煌的老人,今年已接近70岁,老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膝下无儿无女,现在老了瘫痪在床,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韦乃儒与老人同村、同姓,按宗谱细论,老人是韦乃儒的远房叔叔。在法律上讲,韦乃儒没有照顾老人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当他看到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病而弄得满床污秽时,他“实在看不过去”,便主动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

韦乃儒的家距离韦昌煌老人的家有5公里远。每天,他就骑着一辆28寸自行车,奔波在老人的家与自己的家之间。他每天都要为老人擦身子、洗衣服,清理生活污秽,还要做好饭菜,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除了照料生活起居,韦乃儒还会带上几张报纸或一本书,给老人念书、读报,有时还会讲几个笑话逗老人开心。韦昌煌老人已经瘫痪在床近5年了,但在韦乃儒的精心照料下,老人从来没有生过褥疮,而且满面红光,精神状态良好。

韦乃儒的善举起初也曾遭到村民的误解,甚至有人认为他这么做是另有所图,但仔细一想,又实在找不出韦乃儒帮助老人能得到什么好处——老人的那点房子和地,在这偏僻的山村里根本值不了几个钱。大家慢慢地被韦乃儒的善举感动,有的村民在空闲时,也会主动来帮老人扫扫地,陪老人说说话。

韦乃儒的家人也曾反对他这么做。2009年春节前夕,他的大儿子韦振民从部队回家探亲,见到父亲照顾韦昌煌老人劳累的样子,心疼地劝父亲不要这么辛苦。但韦乃儒却语重心长地跟儿子讲了一番道理:“昌煌叔没有亲人,我是同村近邻,又是老师、党员,我不照顾谁照顾?我不帮谁帮?帮人就要帮到底。”他的大儿子也被感动了,对父亲说:“爸,我支持你!但你要多注意休息!”

nlc202309061940

韦乃儒风里来雨里去照顾老人,牺牲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样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老师,对待工作同样也是认真负责的,学校中的同事都说,韦乃儒老师做事极有原则,对学生严中有爱,所教的班级纪律严明,成绩良好,而且他的学生也大都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无疑得益于韦乃儒的言传身教。每天,韦乃儒都是最早到学校的人,他知道,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首先要做到。同时,他也是最热心肠的人,学校里几乎所有破损的课桌椅和门窗,都是他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无偿修补好的。

韦乃儒的善举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他在为韦昌煌老人点亮生命的同时,也为全校师生立起了一座道德丰碑。2012年,韦乃儒被评为马山县道德模范教师,并获南宁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苏朝玲从事的是特殊教育,当年15岁初中毕业报考桂林民族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时,她还是一个懵懂而青涩的少女,对特殊教育一无所知。但经过了学习和训练后,她爱上了这个专业。1999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钦州市金光特殊教育学校。当时亲戚朋友纷纷劝她说:“一个年轻姑娘干这个名声不好。”她只是微微一笑。怀着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她一干就是十四年。

2002—2003年,学校决定扩大招生,苏朝玲便与同事一起,利用暑假时间,跑遍了钦南钦北各个乡镇村落,耐心细致地作残障儿童家长的动员工作。她告诉村民,残障孩子同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样可以学到技术和本领。2003年暑假,在一次走访聋儿家庭返校途中,她搭乘的摩托车因山路崎岖掉进了旁边的水田里,她的小腿被摩托车灼热的排气管烫伤了,马上起了好几个大水泡。但她一声不吭,休息几天后又与同事一起去招生了,她想尽可能多动员一些残障儿童的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

有不少人说:“那些聋哑和智障孩子,当老师的只要看好就行了,学多少东西无所谓。”听到这样的话,苏朝玲很“不服气”:大家就是这样看待我们以及我们的学生的吗?这些学生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们同样有一颗纯洁活泼、渴望求知的心灵啊!她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让学生成为能服务社会的有用之才,体现特殊教育的价值!

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特殊教育也不例外。对于这些残障的孩子,除了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还要运用更好的教育方法。多年来,苏朝玲凭着执着的干劲,潜心于教学,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育方法,多方面搜集教学资源,努力走进残障学生的心灵。她善于掌控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力争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进步。在教高年级聋生时,她经常以书信的形式与他们交流谈心,使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期树立起责任意识,找到奋斗目标,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与生活。在语言训练课上,为了帮助学生发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在学生的手背上,让学生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以及气流大小的差异;她还常常把学生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子旁、脖子上,让他们感受声音的震动,找准发音的部位。这样卖力地教学是要付出“代价”的:一节课下来,她常常感到口干舌燥,喉咙沙哑,由于用嗓过度,她患上了咽喉炎。但工作十几年来,她从来没有漏过一次课、迟上过一堂课,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

付出总有回报。多年来,苏朝玲教过的很多学生都学到了本领。有的学生心灵手巧,掌握了一门刺绣手艺;有的学生具有绘画天赋,已经创作了多幅作品……这些例子有力地回应了“残障儿童无用处”的错误观念。

就这样,苏朝玲用她的执着耕耘在这片特别的土地上,收获了不一样的芬芳。

(责编 欧金昌)

(“寻找身边的‘张丽莉’”活动广西人物还有阮文凭、周凤兰等老师。其中:阮文凭的事迹,本刊A版2010年第11期已有报道;周凤兰的事迹,本刊2012年第9期已有报道。)

品格教育浇开幸福花 第7篇

一、用善良的火花点燃学生内心浓浓的友情,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学习动力。

美国作家亨利和他的侄子交谈时,侄子问他:“我这一生应该做什么?”亨利回答道:“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最重要的,第一是要善良;第二是要善良;第三还是要善良。”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心理学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结果:孩子必须在童年时,细心培养他的善良,否则难有效果。可见,善良对一个人终生的重要性。

在我的班里,四十七个天真的孩子拥有四十七种不同的品性。每天忙碌在孩子们中间,有喜有忧,更多的是发现和惊喜。小昊和小新是两个活泼的男孩子,坐前后位。开学初,小新就不断报告说小昊欺负他:踢他的书包、拿他的铅笔、扔他的水杯,还有其他同学和家长也陆续反映小昊所做的坏事,在同学们的眼中,小昊一下子成了不听话的"坏"学生,而在我的心中,瞬间也感觉到他是一名与众不同的"问题学生"。如何纠正和改进小昊的这种不良习惯,根本在于要及时了解、分析,找到问题的突破点。经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了解到小昊在家中其实是一名挺乖的孩子,心地善良,自尊心也很强。这从我与小昊交流的过程中,看到他犯了错误以后躲闪的眼神和紧闭的嘴唇中能感觉出来。只是他自幼体质较弱,上幼儿园时间很少,一系列的行为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开始渐渐地关注他,从小事上培养他的优良品格。每天让他负责开教室门、担任值日小组长带领大家做好值日、替老师收发作业,并鼓励他、表扬他。渐渐地,惊喜出现了。小昊遵守纪律了,没有同学再来说他的坏话了。一次课间,我发现小昊在有板有眼地帮着小新佩戴红领巾呢!看着小新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笑了。两个人已经从“仇家”成了亲密的好朋友。更让我惊喜的是小昊课堂能够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手里的“小红花”越来越多。现在,小昊和小新早已经成为我们班的星级好学生了。善良的品格不仅换来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情,同时在学习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二、用顽强的意志铸造学生成才的柱石,磨砺学生求知上进的学习毅力。

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讲,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

小燕是我班的一名女生,身材瘦弱。听同学讲,她曾在二年级时被选拔进市体校训练体操,但后来因故又被退了回来。课堂听讲不专心、作业质量差,成绩自然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现在我的班里,我绝对不会轻言放弃的。既然她当初能被选拔进体校,就说明她有与众不同的优势;既然她能够在体校坚持训练3年,也说明她有顽强的意志。至于小燕现在的学习状况,自然也与她那3年不够系统的学习生活有关。发现了小燕身上宝贵的闪光点,我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命门”钥匙。记得那年学校的春运会报名,我把小燕找来,商量给她报800米跑。小燕一听,脑袋晃得像拨浪鼓,她觉得像她这样在班里“没地位”的人,老师是不会看上她的。

“小燕,就凭你在体校那三年刻苦训练的底子,800米跑,你一定行!”

“老师,可我从没有跑过。”小燕低着头,双手揉着衣角说。

“给自己一次机会,你就可以成功!再说,离运动会还有一段时间呢,你可以加紧训练啊!”我继续给小燕加油鼓劲。

“那我试试吧!”小燕依旧低着头,但是很有力地点头说。

运动会的赛场上,小燕虽然在跑到一圈时表情痛苦,并且想要退出比赛。但是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小燕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取得了比赛的第三名。虽然只是第三名,但对于小燕来说,意义非凡。它让小燕找回了久违了的自信,让小燕在同学们中间得到了认可。在随后的学习中,小燕凭借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最终升入了理想的中学。

三、用实践的力量带动学生品格的养成,加快学生健康成长的步伐。

空洞的说教如同过眼烟云,不足以对学生品格的养成产生震撼的作用。只有将理性的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产生自觉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品格教育搞活,搞好,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加快学生健康成长的步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用一个个鲜活的小事例、小活动展开对学生的教育。卫生扫除时,我与学生一同出力流汗,擦窗扫地,学生们感受着劳动的光荣更渗透了勤劳品格的教育;在为患病同学捐款活动中,大家纷纷伸出友爱的双手,三元、五元甚至一百、两百,虽然这点费用对于治疗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它呈现的是学生们一颗颗滚烫的爱心,使学生体验到助人的快乐更塑就着他们良好的奉献品格;体育节赛场上的“意外”丢冠,学生们短暂的痛苦却收获了挫折教育,培养起了宽容大度的品格。几年下来,“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登记册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讲文明、守纪律的小标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表扬册上定格的是小卫士行动的美好身影;“我为班级添光彩”评比册上则是一个个日臻完善的“自查、互查”的好学生。

上一篇:农村留守幼儿下一篇:尿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