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养生范文

2023-09-20

穴位养生范文第1篇

1 三伏天“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理论依据

三伏天“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病, 多因正气虚弱, 感受风寒而诱发, 且好发于冬季, 故称“冬病”;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 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 采用穴位贴敷疗法, 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 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 故称“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即于人体体表穴位贴敷药物, 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作用, 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其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原则, 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1天进行治疗[1]。

2 穴位贴敷方法

2.1 取穴

不同疾病一般取穴如下, 并根据病情加减穴位。哮喘: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脾俞、天突, 严重者加心俞、膈俞;慢性支气管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天突、大椎、定喘、足三里;过敏性鼻炎:大椎、合谷、曲池、肺俞、风门、肾俞、脾俞、膻中;慢性胃炎 (虚寒型) :足三里、胃俞、脾俞、肝俞、胆俞、内关、中脘;慢性腹泻:天枢、足三里、脾俞、中脘、命门、关元、大肠俞;风湿性关节炎:大椎、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肾俞、委中等穴。

2.2 操作方法

药物在运用的当日制备, 用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g∶10m L,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患者取座位或俯卧位, 暴露所选穴位,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惯例消毒, 然后取直径1cm, 高度0.5cm左右的药膏, 将药物贴于穴位上, 用5cm×5cm (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的脱敏胶布固定[2]。

2.3 穴位贴敷时间

每年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 各贴敷1次。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h, 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h[2]。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

3 护理方法及体会

3.1 穴位贴敷前的心理护理

为使患者配合治疗, 贴敷前应先做好心理护理。通俗地向患者说明三伏天贴敷俞穴治疗的机理、贴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 三伏天阳热盛, 贴敷温热药物后增加机体御寒能力, 至冬则少发病;将药膏贴于所定的各个穴位, 一般3h左右 (小儿1h左右) 取下, 有个别起疤, 也有办法处理;只要坚持贴敷, 疗效是很满意的。使患者对穴位贴敷疗法心中有数, 消除患者惧怕敷贴后起疤、疼痛等的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

3.2 穴位贴敷中的观察护理

贴敷时应将药物固定牢稳, 以免移位或脱落;贴敷中密切观察,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而分情况护理。对药物耐受能力强可贴3~6h;小儿及皮肤敏感者, 若耐受不了灼热感, 可根据自己的耐受度, 及时取下, 不受2h所限。贴敷的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 有热痛感, 几天后脱一层薄屑而不起疤, 既达到治疗目的, 又无起疤的痛苦。

3.3 穴位贴敷后的局部护理

药膏贴上后局部皮肤会有灼热感, 为正常反应, 一般过2h后把药膏取下, 若皮肤已潮红, 说明药物已起效。贴敷后应减少运动, 尽量避免出汗, 以免药膏脱落;取药膏时要清点所贴敷药膏的数量, 不要遗留而忘记取下, 对有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 要用温清水洗涤, 亦不要擅自延长贴敷时间, 以免造成皮肤灼伤;取下药膏后局部潮红, 有微热感, 则无需处理, 注意洗澡时不要伤着即可。若局部潮红甚, 热痛重则有起疙的可能, 或已有粟粒状小疤者, 立即用75%酒精棉球轻轻擦洗, 可减轻疼痛, 防止起疤, 必要时lh擦1次, 可起到少起疮或不起疤的作用, 同时嘱患者不可搔破, 防止感染。若去掉药膏后局部起绿豆大水疤, 有的则在半天或1d后起疙, 甚者整个贴敷部位起1个大疤, 可先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吸出, 用碘伏消毒, 保持干燥, 3~4d可痊愈, 个别愈合时间稍长。若穴位皮肤嫩红者可换其他俞穴贴敷。最后, 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 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泡, 属药物贴敷的正常反应, 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 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 防止渗出;如果水泡较大或有少量渗出, 可用消毒后的针刺破水泡, 用消毒棉球吸干水泡中的渗出液, 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较大, 可用2%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 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泡体积过大, 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 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 按烧伤处理[3]。

3.4 穴位贴敷期间的饮食起居护理

嘱患者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不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 禁食海鲜、虾等发物, 应戒牛肉、鸭、鹅、花生及煎炸食物,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不可贪凉, 贴敷后不要马上进到温度低的空调房, 或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 影响药物吸收。另一方面, 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虽然有较好的效果, 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 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有疮、疖和皮肤破损者应慎用或禁用。遇有发热外感时应暂停贴敷。

4 结语

凡经过了3年或3年以上治疗者效果较断续或只做1年治疗者为好。经过治疗, 许多患者发作症状明显减轻, 发作间隔延长, 免疫力提高。因此指导患者至少坚持治疗3年, 向患者宣传持之以恒、连续治疗的意义。“冬病夏治”融汇了时间医学、顺势医学、免疫医学、中医学等诸多学科, 是一种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方法[4~5], 由于“冬病”受到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因素的影响, 受到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它们直接影响了治疗“冬病”的疗效, 因此冬病夏治需护理, 治疗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护理细节, “冬病夏治”中, 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促其最后收功。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护理方法分为贴敷前的心理护理、贴敷中的观察护理、贴敷后的局部护理, 贴敷期间的饮食起居护理和治疗时间指导。结果 开展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让不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 (虚寒型) 、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冬天发病减少, 症状减轻, 病轻者甚至不发作;许多免疫力低下、易感冒的儿童, 冬天感冒减少, 症状减轻、病程短, 吃药也易控制疾病。结论 “冬病夏治”需护理, 治疗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护理细节, “冬病夏治”中, 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促其最后收功。

关键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吉训超, 王祥, 许华.从冬病夏治探讨三伏天天灸的治病机理[J].江西中医药杂志, 2004, 35 (3) :14.

[2] 中国针灸学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指导性意见 (草案) [J].中国中医药报, 2009, 7:29.

[3] 胡玉灵, 孙刚.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3) .

[4] 明翠丽.针灸加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2) .

穴位养生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年龄30~65岁,平均(46.9±5.1)岁;合并冠心病10例,高血压5例。对照组中年龄34~70岁,平均(46.9±5.1)岁,合并冠心病11例,高血压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判断标准

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FPG值6.1~7.0 mmol/L和(或)2 h PG值7.8~11.11 mmol/L[3] 。

1.3排除标准

有认知障碍者,如老年痴呆、精神病等;急性感染期需长期临床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安装心脏起搏器、金属过敏或严重惧针者;严重视力、听力障碍,严重失语或体力弱影响检查者;确诊糖尿病患者;过去1个月内已参与减肥或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并监督其运动情况,主要是从这两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共12个月。饮食控制主要是指控制器饮食的总热量、脂肪、限制饮酒、多吃蔬菜和高纤维食物,患者要比往日正常饮食下减少400~500 kcal的摄入;运动就是多参加适合其本身的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每个星期至少运动120 min。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熟悉学校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及早治疗的重要。

1.5.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穴位埋线治疗。采用穿刺针埋线法[4] ,穴位包括肺俞、脾俞、胃俞、胰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太溪穴。对皮肤进行消毒局,使用长度约为1 cm的羊肠线00号,用镊子取羊肠线放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用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皮肤,右手持针,刺入上述穴位至一定深度[5] ,出现针感后,将羊肠线埋入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每个穴位需要埋线10 d,1个疗程埋线3次,共治疗3个疗程,即3个月。穴位埋线部位需要是完好的,不能有皮肤感染、溃疡,进行穴位埋线前患者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不宜太紧张,以防影响埋线进度。

1.6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 及《中医防治糖尿病指南》[7] 中的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检测数值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各项指标检测数值有改善。无效:症状、各项指标检测数值没有改变。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 ,显效:FPG和2 h PG下降至正常范围,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明显改善,证候积分较前减少≥70%;有效:FPG和2 h PG下降超过治疗前20%,未达到正常范围,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好转,证候积分较前减少≥30%;无效:FPG和2 h PG均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较前减少<30%。

2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 PG、GHB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及GHB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及G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采用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有非常多的优点,因其埋线时间短,不需要对患者使用麻药,在埋线完成后基本不会引起患者的疼痛。穴位埋线的过程需要注意所用的工具、适用症状和禁忌症。该文选用的羊肠线的优点为对穴位产生的有效刺激时间长,并且人体对其吸收的时间快,90 d即可吸收,治疗费用较为经济,无西药的不良反应。该疗法简、便,患者容易接受,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中医范畴的糖尿病即是“消渴”,一般中医认为引起消渴原因为肺燥、胃热、肾虚。中医治疗的思想就是从整体出发,辩证论治,穴位埋线治疗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种思想,穴位有双向调节作用,就是从整体出发,综合治疗的作用同时有物理化学的刺激作用。穴位埋线可以对穴位进行持续性的刺激,调节人体的各项机能和新陈代谢,病人降低血糖不仅仅依靠药物,减少了药物对人体的一些伤害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穴位埋线的治疗时间为每月3次,持续3个疗程,对病人的正常生活也没有影响,让病人对治疗有信心和能坚持,毕竟糖尿病是需要终生治疗和维持的。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治疗患者治疗后FPG、2h PG及GHB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FPG及GHB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价格低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穴位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体重指数的变化,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 PG、GHB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及GHB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FPG及GHB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可改善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耐量,减少糖尿病发生率。

关键词:穴位疗法,埋线疗法,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

参考文献

[1] 张力彪,张存志,王素敏,等.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注射液治疗磺脉类药继发失效对C肤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9):1447-1449.

[2] 卢文,房忠女.穴位埋线与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3):203-205.

[3] 宋百娟,陈枫.陈枫教授针刺“消渴组穴”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99-100.

[4] 韦琼,张志凯,张衍宁,等.保护动机理论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5,15(9):146-14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3辑.1997:101.

[6]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医防治糖尿病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

[7] 陈龙.两种标准诊断的糖尿病前期血糖血脂异常特点对比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4):114-115.

上一篇:美业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驻村工作组范文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