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支部转化范文

2024-07-24

后进支部转化范文第1篇

在教学实践中, 尤其实行“走班制”后, 我分析了一下英语后进生所在的“B”班, 我发现促成学生厌学英语有几条原因。

1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心态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许多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语气以及情感投入等有密切关系。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情感交流、教师过分严肃, 容易造成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紧张, 教学主客体之间情感上出现分离和隔阂。一旦发展到师生关系冷淡, 甚至对抗, 就必然会诱发学生厌恶、怨恨的不健康心理, 而对学生心理造成更大伤害和潜在威胁的则是教师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其后果只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挫伤学生的信心, 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极易诱发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

记得有一次在英语阅读课上, 学生们正进行着阅读, 我经过一位差生旁边, 突然记起他当天未交作业, 联想到他数次未交作业, 我气不打一处, 对他冷冷地说了一句:就这样吧, 以后你不用学英语了。我的本意是想用激将法, 哪知他却用力地点点头。我更加气愤了, 决定冷他一阵。在以后的英语课上, 该学生变本加厉, 上课干脆不听讲了, 直接趴桌上呼呼大睡。这样我们师生俩僵持了一段时间。忽然有一天, 数学老师对我谈起这位学生, 据他说, 这位学生在数学老师面前伤心地只掉眼泪, 谈起了他的家庭, 谈起了父母的不合, 谈起了自己的自卑, 谈起了英语老师——本人对他的瞧不起, 在他的心里以为我不让他学英语, 就是因为他是差生, 而彻底地放弃了他。听到这儿, 我是又后悔又惭愧, 及时找学生推心置腹地谈了谈, 师生俩解开了心结, 他也终于明白了老师的一番苦心, 从此埋头补习英语, 一扫往日上英语课的阴霾, 成绩突飞猛进, 甚至有时都会考到前十名。

从这个事例, 也从我的十多年教学生涯中我总结出: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够左右一个学生的成长, 及至他的一生。明白了这一点, 我更觉得肩上任务之重, 责任之大。

2 教师的教授方法

长期以来, 外语教学授课方式单调、效率低下, 基本上是依据教材为中心, 按照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上所列的语法点、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呆板的“填鸭式”教学, 始终未能摆脱“教师教、学生记”的怪圈, 收效甚微。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接受的只是些机械呆板的语法规则。学生的大脑成了“仓库”, 储存单词、词组、句型、语言点等。我们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查阅资料、精选例句, 并试图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 但事实证明, 我们所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没有得到回报, 随着我们毫无生机地“满堂灌”, 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与学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3 学生的学习环境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日常生活中很少或不用, 学生在课堂上才有极少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课后缺乏轻松、自然地英语操练环境, 学生之间的英语对话、小组讨论等活动无法开展, 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去。

通过对以上几条原因进行分析之后, 我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具体地对学生厌学英语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3.1 建立感情, 消除心理障碍

情感可以激发热情, 而没有热情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动力。教学中, 教师的热情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 可以产生学习语言的“内驱力”;没有情感的投入, 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就难以开启。如果简单的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动不动就训斥或冷落。甚至体罚学生, 使学生很“怕”老师, 学生就会课上呆坐, 课后抄袭作业, 陷入被动的地位。因此, 教师要因材施教, 经常和学生谈谈心, 拉拉家常, 用爱心去抚慰他们, 亲近“后进生”, 走就“后进生”的心里, 做“后进生”信得过的朋友, 做体贴“后进生”的兄长, 切忌歧视或嘲讽他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 切不可简单的将其当做“孩子”来看待, 更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3.2 更新教法, 激发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 从而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 改进教学方法, 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人为的语言坏境;尽量多用英语, 以便学生增加接触外语的机会;充实外语活动的内容, 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竞争意识,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现生动活泼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一次听课中, 我曾经用过PK的方式来调动课堂积极性, 学生们都有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为了能够使自己小组获得更多的分数, 他们都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课堂效果相当不错。

3.3 正确评价, 激励学生上进

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常用富有鼓励性的语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千万不能把所谓的“后进生”看成包袱, 要正确认识到他们也是“学习主体”组成部分, 要从“后进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重拾自信心, 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 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说“It doesn’t matter”或“Think it over”。对“后进生”更应该少责备, 少挑剔, 多表扬, 要经常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一旦他们获得成功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 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当然, 适当的批评也是有利的, 他可以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不足, 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成败感, 使其懂得偶尔失败是学校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 切不可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学习信心。

3.4 指导学法, 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英语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更多是依赖学生的学, 而不是教师的教, 因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 而且要指导学生学英语的方法, 真正发挥老师“导”的作用,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尽管学生有畏惧, 厌恶心理, 而真不想学好英语的学生是很少的。教师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教其知, 授其法。

综上所述, 在英语教学中, 要转化“后进生”, 教师要加强情感协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及时鼓励“后进生”, 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摘要:班级存在后进生不仅影响整个班级成绩, 更重要影响了个体学生的未来发展, 从学生厌学成因到采取措施都是教师应去努力探索。

后进支部转化范文第2篇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育人为本,从教育教学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成绩。所以,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应该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诚心去打动他们,用道理去教育他们,用智慧去启迪他们。

一、目的

后进生由于纪律涣散或学习成绩较差,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冷淡,缺少理解与信任。久而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被边缘化。这不仅影响了个人进步,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基础差异,进行分层管理,促进成绩提高。

二、后进生转化学生名单

七年一班:姜超 王海龙 刘志远

七年二班:江宇 汪明杰 刘旭 陈宇

八年一班:邵如意 王韩 李萌

八年二班:李振超 王文琦 康健

三、情况分析

造成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础不够扎实,家长不重视学习等综合因素。这部分学生大多有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进而产生自暴自弃心理。

二、作业完成得较差,怕受批评又学会了撒谎,上课发言也不积极。针对这一情况,更应侧重后进生,研究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四、具体措施

(一)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发现闪光点。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你的字很漂亮”、“你坐得很好,老师喜欢你……”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应在合作、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多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

(二)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呵护

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后进生,理解他们,尊重爱护他们。在课堂上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于优等生。要心里时刻装着后进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如面对调皮掏蛋的学生时,教师要有涵养,不要急躁冲动,要机智地巧妙化地让问题留到以后再想办法妥善处理。

(三)教给方法,提高兴趣

后进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的方法去做,及时在班里表扬鼓励。亦可求助于成绩好的同学或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老师做做小事、抄抄写写,即从侧面说明老师重视他们,看得起他们,没有遗弃他们。他们的心里总会有小小感激。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吧!”在谈心、交往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过来,可进行有关学习的交谈,用行动证明作为老师从心里面想他们学好。

(四)结对帮助,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管理作用,与家长多联系齐抓共管,促其进步。同时,学校领导和他们结对,进行有效帮助,关注每一次月考成绩,并且进行心理辅导。

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五棵树镇中学校

后进支部转化范文第3篇

我们班有个小男生叫强宏,他今年10岁了。刚入校分班的时候,他的母亲找到我。因为本身我和他的母亲就认识,所以他的母亲很放心儿子在我们班,临走时对孩子是千叮咛万嘱咐,就怕有个闪失,但她却给我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刘老师,俺家强宏学习不好,您多担待。”当时我一点也没在意。

第一天上课,我提问时发现他确实学习很费劲,他的基础很不好,而且连续好几天他都没有写作业。每天早晨跟他要作业他都是眼睁得大大的,可怜巴巴的看着你,唉!真不知道该怎么样!没有办法只能联系家长: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他的妈妈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他依然是没有什么自制力,作业虽然写了几次,但是质量非常差。甚至又有一次一点都没写,我真被他气疯了,当时就打电话给他妈妈,把他妈妈叫来了。

面对老师和家长,他眼里闪过一丝紧张。他的妈妈还是非常配合的,她向我说了孩子在家的表现:因为三代单传,强宏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手底下长大,爷爷特别溺爱他,到现在了,早晨没人给他穿衣服,他还不起床。(班主任工作/)妈妈忙于挣钱,爸爸一听到他犯错就只会暴力相向,爷爷奶奶就会教训爸爸……全家人都护着强宏,家里现在在强宏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面对这样的家庭,我无语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呵护备至。看着他妈妈眼里着急的泪水,我只能给她一些建议:

1、以后的作业都会记单,家长根据作业单上的记录,检查孩子作业的数量,检查完后要签字。

2、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能统一战线,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3、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

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

5、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离家长越来越远。

半年过去了,强宏的作业质量提上来了,家长多次表扬他生活能够自理了,并且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主要的事现在他已经不是一个学困生,他的进步非常大,上次测试他的英语还考了个A呢!

后进支部转化范文第4篇

在笔者开始对这一论题展开讨论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段来自全国少工委的数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被教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高达5000万人以上。仅这一数字而言就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虽然我们对这一数字的准确与否无法去核实,但是这一个数字却可清醒地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肩上还担负着转化好后进升这一艰巨而又长远的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为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首先教师应转变对后进生的不良看法

这取决于每位教师的素养和阅人的正确“态度”问题。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次和同行同事聊及“后进生”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用一种消极的、静止的、单一的眼光去看待“后进生”。在他们看来似乎每一个学生一旦成为了“后进生”就难以改变甚至是无可救药了。笔者认为以这种以点带面的看法是极为不对的。要知道古人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有了缺点或者错误是可以弥补或者改正的,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幼稚的孩童呀!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所以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们每以为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做到首先要转变对“后进生”的不良看法,树立一些新的观念,比如:

1.对待“后进生”我们要以积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谈到这里,我在况晨光老师编着的《感悟教育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谈的就是对“后进生”的一种积极的看法,江苏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先生有这样句话说得好∶“好学生是个宝,差生也是个宝,要把差生看成是一种资源,一种课研题源”。对!我们应该把“后进生”看成是一种资源,一种尚在开发中的资源,这样的资源一旦开发成功,不就是蔡林森校长所说的那个“宝”了吗?他们还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这就告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待“后进生”在认识上应由“恨铁不成钢”逐步转变为“惜玉不成器”,要用爱护和帮助替代过去那种批评和歧视,千万记住一定不能够对“后进生”说“你不行”,不能够让他们总是面对失败,要学会欣赏他们,要善于用赏识的目光去面对每一个“后进生”,争取能够让他们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勇气和信心,这样教师再适当地给予引导和帮助,笔者认为这样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转化效果。

2.对待“后进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美国人曾经做了个很有名的研究实验,就是对3000名学生跟踪了50年,每5年回访一次

结果发现在校成绩和他们后来的成材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由此我想到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做教师的要时刻想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样的话说得简直是经典极了。据笔者学习了解“爱迪生、爱因斯坦、林肯、牛顿、巴尔扎克和中国的童弟周”他们曾经都是“后进生”,但是最终他们成为了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位印象最深刻的科学家,那就是在2002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小柴昌俊先生曾在大学的多次物理考试中考过“倒数第一”的成绩,而就是这个倒数第一者,偏偏在科学研究中登上了天体物理学的真正第一。这样的人太多,真实举不胜举。这么多的事例无一不在启示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是难以预料的,“后进生”只是暂时表现为相对较差的学生,千万不能够冷眼扼杀他们幼小的心灵,在平常我们所认为的“后进生”中蕴藏有大量的人才资源。今天的“后进生”也许明天的佼佼者甚至是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笔者认为对待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我们必须用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3.对待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我们不能够用静止单一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要用“多元”的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其实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后进生”并不是什么都差甚至永远都差。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在和“后进生”的交往中稍微细心一点,就不难发现不同的“后进生”存在有不同的天赋、潜能和强项智慧。比如:我的班级中就有一个学生杨某学习成绩很差,属于班级中的倒数人物,我在辅导他的时候发现这个学生的记性特别好,平时都是不用心贪玩而导致学习成绩差。找到了学生的长处鼓励其发展,就会使学生因为一方面的转变而带动其它方面的进步。

上述说明我们身边的“后进生”都存在有自己不同的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将来的发展空间也是多向的多层次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后进生”的身上发现他们的天赋和才能,不能够用同一标准或者用同一把尺子去培养和衡量本身就存在个性差异的所有学生,也可以说∶“要因材施教或者叫对症下药”吧!其中尤其不能简单地把那些智力水平和分数较低的学生草率地,不负责任地视为“后进生”,让其总扮演失败者的角色,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严重的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尊严。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在这一个问题上都必须采用多元标准,多把尺子去认识学生,培养学生和评价学生。只要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需求都应该把他们看成是好学生。最关键的是要求教师始终在教学中一定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不存在差生,只存在差异,学生的差异是一种特殊的潜质,不是一种差距;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教育,争取让他们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上面讲到的其实就是强调,教师一定要对身边的“后进生”有一种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去关爱他们、去鼓励他们、去支持他们,并且发现和发展他们。

二、研究“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后进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差不是天生的,应该有一定的形成原因。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作了如下方面的研究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很有道理,笔者亦如此认同,因为孩子的更多生活空间是在家庭中,而家庭中的不同生活模式和不同的教育模式甚至是各种差异,就形成了孩子的一定的个性差异了,例如:

①家庭教育方法的错误或者不当。

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经常开展家访工作,从许多家庭中发现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都存在有错误与不当之处。笔者发现在家庭中父母要么溺爱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百依百顺的温柔习惯于“朕即真理”;要么就粗暴,让孩子在呵斥中和棍棒中疏远了感情,这样以来无疑就形成懒惰和散漫的个性,这样以来就有可能逐步成为一名“后进生”。

②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行为不端正。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大家都熟悉的道理,但是我们的部分家长却没有用自己健康积极的言行

去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健康积极的良好的影响。反而有这样的一些家长“胸无大志、工作懒散、趣味低级、生活平庸、言语粗俗、沉迷赌博和色情”等一系列不良言行却对孩子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很不好的影响。

③家庭离异。

家庭离异是最常见的一个社会问题,许多家庭的离异最大的受伤害者就是无辜的孩子。我们大家都很明白,一个真诚和睦的家庭,就是孩子生活温馨的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去看,和睦的家庭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如果夫妻之间经常吵架打架,就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投下生活的阴影,甚至会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由于父母的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他们的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的孩子渐渐的成为了学校中的“后进生”。

2.对于“后进生”的形成,学校也有一定的因素。

这里主要讲的是,我们多数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存在问题,同样也会使学生逐步的跨进了“后进生”的队伍之中。所以教师要如何转变好“后进生”,在分析研究“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时,不能够不分析学校方面的原因。而学校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学校教师对“后进生”的重视不够甚至歧视“后进生”。关于这一点,着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他编写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到∶“关于教师对后进生的歧视,是他在一次对后进生的问卷调查中得到的惊人发现。相当多的后进生诉说,他们从小学起就成为了孤独的臭小鸭,经常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是各种体罚或者变相的体罚”。当然笔者认为这种歧视,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所为,但是后果却是不但使这些学生从小就丧失了自信心更丧失了自尊,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后进生”的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于对教育的敌意。所以我们前面就首先谈到,我们存在有歧视“后进生”心理的教师,必须转变对“后进生”的一切不良的看法。

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失误。形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上采用了“一刀切”。

“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教学优良传统,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习惯于让所有的学生

“齐步走”,这样一来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生”。

③“后进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多次尝试着失败。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这句话对于相当多的“后进生”而言,就是“失败是失败之母”了。面对“后进生”的第一次“失败”,教师或者其他教育者(家长)等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上的关怀和帮助,致使学生沉重的自卑感成为了第二次失败的前奏。如此恶性循环,本来可以学得不错的学生,就成了教师眼中的“瘟猪仔”!

3.除开一切外部因素外,“后进生”个人方面的原因也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

关于“后进生”个人方面的原因,笔者很赞成着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说。李镇西老师在他的一本书名为《做最好的老师》中说到,“后进生”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个人方面的原因,李镇西老师将这方面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街头结交。就是说学生在生活中不正当地交友,因此而染上一些社会恶习,无疑这也是形成“后进生”的一重要原因。

②身体状况。“后进生”的体质较弱或者身体某些方面的疾病,自然也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而沦为“后进生”。

③智力状况。因为学生客观地存在身理,心理和智力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弱也是他们学习中落后的原因。

笔者在归纳前面内容的同时认为,其实“后进生”的形成,其重要原因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我们的教师真正找到每一位“后进生”之所以相对“差”的根本原因后,就完全可以有的放矢地去研究和转化身边的“后进生”了。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的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些具体措施,这也是笔者总结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仁指出。

三、要研究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措施

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教师除了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因为没有找到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措施”这种新的而且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外,关键是要能够与时俱进寻找到一套能够有效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或措施,才能够达到转变的效果和教师预期的目标。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践中,笔者认真地研读和学习了着名教育专家况晨光老师编写的一些文献资料,如:《感悟教育》等,并且将一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理论付诸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其中自然是收获颇多受益非浅啊!

况晨光老师曾经提出了几点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措施,在这里笔者将它整理于后与大家共同研究参考:

1.对待“后进生”千万不能够“冷淡”,要动之以情。

谈到这一点,我不禁就联想到佛教讲“慈悲为怀,普度众生”;道教讲“天人合一,万物同体”;儒家讲“忠孝仁爱,温良恭俭”;

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和“博爱”甚至还有今天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等思想,无不贯穿着一个“爱”字。而爱学生应该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本能,更是师德的核心,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爱”给需要关心的“后进生”,用“情”去感化他们,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的沟通和对他们真正的转化。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这样写到:“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而言,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决不应该是为了某种教育效果而顾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这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

当我们把“后进生”看作朋友的时候,这些顽皮的“后进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他们的朋友了。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喜欢和“后进生”一起交流,一起上操甚至一起在草坪上摔跤聊天等,不知不觉在快乐的相处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相应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用爱心去关心“后进生”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够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2.对待“后进生”要晓之以理。学生由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和发展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就可以试将身边的“后进生”分为智力上的迟钝型、行动上的对抗型、纪律上的散漫型、学习上的无兴趣型和心理上的消极型等几种类型。既然我们对“后进生”的种类作了划分,我们就应该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比如:在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时候,我就及时给予诱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当发现他们是学习方法不对的时候,我就帮助他们找到方法错误的地方,同时向他们推荐一些同学的好的学习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中思路不对的时候就给予正确的开导;当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好的时候,就给予鼓励和应有的辅导,正如同况晨光老师所说:“使他们不只是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会学。”我们谈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就是要使得各种类型的“后进生”在具体的转化过程中,明白情理和道理,从而达到以理服人和以理育人的目的。

3.对待“后进生”要导之以行。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笔者认为“后进生”有着喜欢听表扬话和表现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这一个心理特点,比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特意为“后进生”准备了一些简单易思考的问题,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发言,当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了,也会在他能够回答问题的勇气上给予鼓励,绝对拒绝对“后进生”的挖苦和指责出现。总之笔者认为,要善于多从其学习态度变化和点滴进步中去,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度的表扬他们。除外我还借助平时作业批阅和期中、期末评语等形式,多给他们一些充满人性化亲情式的激励语言,帮助他们树立更多的学习自信心。

其次,笔者在平时特别注意发现和发挥“后进生”的特长,让“后进生”能够在一些超越别人的领域里取得更多的成功,多给“后进生”创造他们大显身手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真正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找回自信,然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学习上也不甘落后。同时要针对“后进生”可塑性强,反复性大的特点,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比如,从时间上说,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如何长进的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等等;从内容上说,可以帮助他们制定一些德育目标、学习目标、文体目标等等,然后再督促他们去实施和完成。当他们接近目标的时候给予鼓励,当他们达到目标或者基本达到目标的时候,要多加表扬。笔者认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记住“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形成对“后进生”的夸奖氛围和合力,帮助他们从自卑走向自信,再从自信走向自强从而迈向成功。

后进支部转化范文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发展期,生理的巨大变化,导致身高、体重的显著增加,出现了心理断乳期。而所处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及学校环境给年少又“长大”的青春期初中生不同的教育与熏陶,形成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看着学生普遍敞着怀,男生走路晃晃悠悠,甚至有的男生还穿着拖鞋上学,还打仗;听着班级男生比女生多,感觉清一色,都愿说脏话的情况;看着学生普遍吃东西随地扔的垃圾;听着邻班的申诉,说我班学生扫完地竟把垃圾倒在邻班后门口;望着课堂里学生普遍毫无顾忌随意说闲话,与老师会讲“理”,很多人照着书抄诗字还写错,收作业很多人不做而收不全……,从军训到上课,几十人的班级还没能发现一位上进、热情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虽然唇枪舌剑的唾液战,软硬兼施的心理战有着一定的暂时效果,可学生中 “非正式群体”的小团体意识及影响力,学习后进生、行为问题生以及兼而有之的后进生占着很大比例的生源组建的班集体,呈现出自我意识很强,意志薄弱、习惯懒散、萎靡不振、随口脏话、好说好动、集体观念弱等一系列的问题,对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问题的聚焦与定位

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指出:行为是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接受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刺激使运动器官方面所形成的反应。至于这种个体或有机体接受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可能为了调整体内生理状态,也有可能为了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人们采取一定的活动,这便构成了行为。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个体行为往往受团体常模的影响。文化学上把行为解释为文化的产物,也就是说,个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文化常模控制,支配人行为的文化常模,又往往是参照群体的。那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的心理、生理更进一步强化了——从众心理。学生对于自身群体的归属意识,迫使其认同自身群体的文化。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行为问题有严重缺陷,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经过观察、调查、谈话,我发现后进生有一些共同点:在小学学业差,经常受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的耻笑;家长要么疏于管理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溺爱。对后进生比例比较大的班级,我想,确立班级文化价值导向、把握班级文化常模、建立班级文化心理,以潜在或隐性的方式影响使后进生遵从班级文化常模进而形成、逐步巩固他们的行为方式,获得“参照群体”的价值取向。因而,创造有利于班级每一位成员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是班级生存之必须,是满足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每一方面” 这一素质教育要求的。

心理学理论提出,人固然有各种需要,有生物性的需要,也有社会性的需要,但是人的最高需要是实现自己潜能的发挥。给予后进生满足他们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我确信:人之初,性本善。定能唤起人性中的善、真、诚之本性,帮助后进生提高思想认识,端正上学的目的,明确学习的真正含义,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集体活动中,引导、帮助后进生正确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挖掘自己、发现自己、把握自己,提升自己使每一位后进生身上所潜藏的积极力量都实现出来!他们会欣喜看到自己人性中心底的美好、希望、感动、上进,享受阳光、体验温暖、感受友谊,使后进生对生活有热情,想做事、作成事、作好事。

(三)问题的严重性调查

“刘老师,你班***在昨天打了邻班的***了”德育处的老师几步小跑,走到我跟前说着,望着我惊愕的面孔,又说:听说你班***的什么哥哥在上一届,借这可能胆大了!。我心想,刚升入初中才两天就有动作,真了得!可那是谁呢?回班找机会一点名,竟然是个子矮小,言语迟钝,行动敏捷的小男孩,他周围总有几位铁哥们形影不离,这是全校新生入校以来打仗首例。经查实,“铁哥们”中,我班的有3名,外班的有2名,他们都是来自同一所小学并在小学都是学困生和行为问题生。同事们说,课堂上学生基本上都坐不住板凳里倒歪斜左右摇摆、只要稍有动静就都拉开了话匣子满面春风地唧唧喳喳,特别是有一拨男生和女生手转动着笔,像耍魔术似的这边“啪嚓”一声,那边“咔”一声此起彼伏。课间观察,多个小团体几人一伙冲出教室上学校小卖店买吃的,从小卖店一路会吃到教室,弄的油嘴马哈;有时高年级的学生或别的班级学生在我班门口找人。看吧,学生书桌堂里废纸、书籍、本子、纸屑、小食品袋等乱七八糟,椅子下更是随着拉动书包及书堂抽书而带出的垃圾。几十人的班级,只有几个人会听一会儿课,偶而座姿会好一点。近几天观察、访谈后,近三分之二的人无学习兴趣,上课溜号找玩的可能性,有8人是课堂“乐子”的源泉。通过全班学生书面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及“你是班级的主人,你的班级该啥样?”问卷调查,进一步发现其实他们都知道自己应该维护班级利益,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及时做作业,只是学习基础弱、养成了一系列不良习惯就是改不了。这些,对于老师们的正常教育教学,班级健康发展及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成长起着严重破坏作用。

二、问题的归因分析

1、理论的来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当我们用分数去衡量学生时,学生自然有好差之分;当我们用爱去赏识学生时,其实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很优秀。后进生绝大多数心地善良、秉性不差,聪慧,动手能力强,如果学校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发展的机会,建构了一种后进生可选择的教育以适应他们的潜质、学习方式和发展需求,他们就不会产生不良的趋向和行为。皮亚杰等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合作学习、情境学习要求学生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相互支持、协作,后进生的一点点闪光点能获得老师、同学的认同感,他们就有可能把个体的“自我”与班集体的“自我”统一起来,形成“我的班级意识”,处处以自己的行动来维护这一“我的班级”形象,个体的情感、价值、行为将归属于班级。

2、同行意见

老班主任们深有感触,后进生比例多的班集体,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纪律难以保证,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易成散沙。

3、调查

班级分4个小组。通过调查、家访、谈话,发现:以某一小组为例, 14人中,单亲家庭7人,父母外出打工学生自己自立门户或寄住老人处者3人,父母为生计早出晚归,孩子睁开眼看不见家长,晚上要睡觉时才见家长面的2人。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低,道德修养差,教育孩子粗暴,满足于孩子的物质需求,缺乏与孩子的沟通;造成孩子自卑、缺乏自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者粗野、个性极强,道德认知程度极低;学习无自主性导致学习成绩差,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蔑视,感觉无前途、无意义,对任何事都没了兴趣,行为出现偏差。

三、措施与行动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又是在不同条件中发展的人。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我把每一位班级成员置于班级生活的主体位置上,满足着不同的发展需求。

(一)协商的方式确立班级文化价值导向

实录:当上课铃声再响起时,学生们陆续回到座位上,我也与学生一样坐在座位上。我是坐在最后一个座位。讲台上空无一人,静静的、静静的,已经坐好的学生们开始左顾右盼,向门口张望,向后望望,发现我的学生又坐好了;没寻到我的学生又继续张望,直到想明白好动的同学为什么坐好,才定定神不动了。静静的、静静的,又过2---3分钟,我仍没动。静坐的学生,慢慢地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然却似乎又下意识地觉着将要有什么事情发生。(班主任工作)这时,我平静的声音从后面响起:“这几天,同学们看到了老师在调查着一件事----课堂纪律,很多同学反映有一批人上课愿说点闲话,做一些小动作,搅的课堂乱哄哄。调查中,我感受着大多同学的正义,也想感谢为班级忠心耿耿真实反映一件件事情的人。”我提高了声音:“今天,我不想提昨天、前天或以前,就想提上一节课。”我迅速降低语气,缓缓说道:“你认为上节课,课堂上什么人、什么事影响了你?若你觉得以后你要在很好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请到前面谈谈。”静静的,静静的,突然有人站起来向后面望了一眼,向前走去,是于海军,他笑一笑,慢吞吞地说:“我看见陈扬和同桌郭玉莹发笑,俩人接着唠嗑了,影响了老师上课,我觉得不对。”说完,慢慢的回座了。我忙看陈扬和同桌郭玉莹,陈扬脸红了。陈扬低着头,用余光向两边扫了又扫,慢慢站起来,起身走到讲台,说:“后面的李京镇总拨弄我,……

反思:我与学生都在座位上,心态上给学生创设无人为压力、平等的环境——暗示要解决的是我们自己应该解决的事,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他们同龄人之间的思想撞击中定位、用他们自己的思考确立适于自己与他人的行为道德、人生价值观;运用初中生的从众心理,让学生在交流中矫正不利于集体的品行,不是没能防患于未然,而是允许学生犯错误,让每一位学生确实感受到这个错误给自己、他人、对集体的危害,才能全身心认同接受制定的规则,确立“我的班级意识”让没一位学生都形成班级的归属感。我只做了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在与学生无形的协商中确立班级文化的价值导向。我想,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班集体文化建设中来,引领学生追求心灵的成长,体验成长的快乐,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发现班级精神的榜样,把握班级文化常模

在过去的班级里,我的学生一直都处于不重要的位置,都没有在班级取得重要地位,当然也很少可能做班级干部,因此,进入初中后当上干部会有意外的满足,做不上班级干部也不会太失落。社会心理学者的研究表明,班级文化常模是班级中强有力的人影响的结果。如何发现班级精神的榜样?我心中想“何不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多变、表现欲和自我意识的心理,把班级分为两个小班,实施“班中班”小班化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班级。说干就干。第二天,召开班会,说出了我的方案,同学们很好奇,多数学生赞同。我很中肯地与同学们说道:班级是我们自己的,是你的,他的、我的。每一个人无论过去成绩、品行如何,从今天开始只要对班级有爱心,愿意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能让同学们感受到你对班级的火热、忠诚的心都有资格竞选班干部。一石激起千重浪,几个后进生竟胆怯地到我跟前又验证了他听的没错。在学生初步准备的前提下,我又安排了一节课对报名竞选班干部的近20名选手一一进行了培训,从语言的组织、语音、手势及表情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们第一次有了舞台感、重视感。没报名的很眼热,向我打听还有没有其他职位,当我告诉他们小组长、课代表等职位时,你猜他们有多开心!培训中我心里一阵阵难受,发现班长、团支书职位空缺。这是多么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他们多么想让老师认可、同学欣赏而表现,却又多么自卑、不自信!第二天,我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道:过去有的同学因为多种因素的干扰学习成绩收获不大,现在很后悔。我看到了你的悔悟、感受到你对新的班级的信心。感谢你!这样的同学定会给班级、给老师、给家长、给自己一个惊喜!我希望,这样的同学能以更高的表准要求自己,率领班级引领初一学年!第三天,班级专人摄影,把严肃、真诚、火热的画面,激动的声音、羞涩而执着表情,还有点生疏的动作定格在班级历史性的瞬间。选出了班干部,包括小组长和课代表。最后一数,两小班的班干部人数加在一起占全班人数60%多。要求每个班干部首先管好自己,然后再管他人。班干部们工作热情很高,也很约束自己。同时又把班级的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窗台承包到人,明确承包责任制,签署承包合同。在两小班之间、在学生之间开展了纪律、卫生和学习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在一次次活动中,学生们由好奇、参与到争个高低,渐渐体察到自己的变化,集体的变化。活动方法的新奇,教育过程的细化,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着润雨的洗礼、发生着变化,让学生感悟、体验和评判自己的苦恼、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失败、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快乐和自己的成长,实践着对自我的教育。我精心设计和实施每一次的教育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期望、有所提高、有所思考,涌现出几个方面践行并忠诚班级制度的“领袖”式人物,其中就有一位是小团体中的“领导”。为了短时间内进一步确立威信,扩大“领袖”式人物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加大影响力,我请求几位课任老师专门为他们写表扬卡片在班级朗读,并隆重地授予“感动班级奖”。超越奖**同学:你是一位真正的有志者!学年第十一名,你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学年前十名,已不在是5班人遥远的梦,……

科学的评价能激励和鼓舞学生进取。

四、评估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多数后进生的行为作为班级文化的外化,积极、向上,思进取,从后进生外化的行为中能感受到积极健康思想的内化而阳光、利群、幸福的归属感,为班级而学习。班级发展的团员中,第一批有2人是学困生,第二批有一人是行为困难生。有4名后进生获得进步奖,3名后进生获体育明星奖,1名获舞蹈创编奖……。班级成绩明显提高,个别学生进入学年前15名,消灭了学年后15名,班级劣差率学年最低!我在学生们的转变中体悟到:班主任是给学生提供最优发展空间的人,是激励、挖掘学生潜能的人,他未必能够让每个人都会有优秀的人生,但能够做到使每个人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

五、反思

1、巩固班级文化常模,继续以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建设班级文化环境。

2、后进生的发展有反弹现象。需要家长的配合,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方法;及时与后进生谈话,订计划;科学评价。

后进支部转化范文第6篇

后进生的心里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但他们的后进都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里促成的,他们的心里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非观念模糊

是非观念是指一个人对己对人的行为应该分清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并认识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后进生容易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德无知、是非不分。如有的学生把向老师反映情况说成是“告密”,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作“讲义气”等等。正因为后进生在头脑里是非颠倒,糊涂观念占上风,辨别能力差,所以往往凭个人欲望和兴趣,有意无意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个别后进生接受了社会上错误的、甚至反动的道德观,以至于干出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的事来。

2、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

后进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习惯于死记硬背,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3、既自尊自傲又自卑自弃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后进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在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不是教师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讽刺、挖苦、嘲笑,就是家长的责备、打骂。因此,他们往往有较严重的自卑感,觉得比别人差一等、低一头,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甘居下游,个别的甚至破罐子破摔,与教师、集体对立,采取粗暴无礼的反抗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很要面子,害怕和反对教师在大庭广众中的批评,特别对教师“翻旧账”、“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因为后进生并不满意自己所处的后进地位,内心深处还会时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当他们因稍有进步而受到肯定和表扬时,就会兴奋不已,跃跃欲试;但当他们受到外因引诱重犯错误时,又会感到积重难返,难以自拔,出现自卑情绪。这种自尊自傲和自卑自弃心理在后进生身上就这样复杂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斗争之中。

4、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意志力薄弱具体地表现在正确的道德观念未能战胜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上。后进生虽然有时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但是当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由于恶习较深时常表现出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意志薄弱的后进生往往能说不能做,要做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这是导致他们在转化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的原因之一。

二、注重教育措施

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没有现成妙策和固定模式,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掌握原因,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定会促进后进生良性转化,多年来,我对后进生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较好的效果。

1、热爱学生,使其消除疑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后进生对教师抱有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时应该特别热爱他们,多方面地关心爱护他们,做到不嫌弃、不疏远,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后进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2、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后进生尽管不断出现问题,不断承认错误,有时也有进步表现,但本人并不一定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性质、危害以及克服缺点的方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为此,我们可向他们提供有正反面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领悟到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实践证明,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后进状态。如通过参观展览,引起他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给他们补课、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学习小组和科技小组的活动。我还根据后进生自身的学习基础,给他们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同时,我也和其他任课教师统一思想,齐抓共提,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有的后进生还主动要求提高目标,由此可见,学习上的进步已有效地促进他们思想上的良性转化。

4、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失去自尊心的学生是最难教育的学生,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一种内部力量。后进生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两者交织在一起。如果班主任嫌弃后进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就会损伤他们最敏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反抗心理,最终导致他们拒绝一切正确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微细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同时,我们还必须使后进生在增强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鞭策他们珍惜荣誉、改正错误行为。

5、锻炼意志,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总是由于某些不良的外部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因素而引起的。所以,要转化后进生,既要控制外部不良诱因(如不良的场所、旧伙伴、迷恋的对象等),又要重视消除后进生不合理的欲念、嗜好、兴趣等内部因素。当他们改正了错误,新的正确的动机与行为习惯比较牢固地形成以后,在适当的时期,在有把握的条件下,可以进行信任性考验,给予他们同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他们同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进一步帮助他们巩固新的正确的行为习惯。

6、要反复抓,抓反复

反复性是后进生思想转化过程中带规律性的现象。后进生的思想转化过程,是新与旧、破与立矛盾斗争的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反复。这个反复是前进中的反复,是符合辩证法的。有的班主任当后进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就认为后进生是稀泥巴糊不上墙,失去耐心,大为恼火,甚至新账旧账一起算,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做过的好事全盘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造成师生感情重新对立,前功尽弃。因此,班主任应对思想转化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有足够的认识,以冷静的态度正确对待后进生在进步中的反复,善于从反复中看出新生的因素,正确加以引导,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在反复中取得曲折的进步,最终得到完全转化。

7、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班主任要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后进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错误轻重、态度好坏等,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措施,发现教育的突破口,寻找钥匙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促进转化。

总之,能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我们要从一切方面去了解后进生,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后进生,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教育机制取得最佳效果,从而行之有效地促使后进生良性转化。

后进生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而后进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却是教育者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学习困难学生不良心理特征进行教育转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浅谈促进后进生学习进步的有效措施,供同事们商榷。

上一篇:狐狸寓言故事范文下一篇:护士绩效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