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法范文

2023-09-20

畜牧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技术;提升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2.1.1 重视畜禽品种质量 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

2.1.2 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

2.1.3 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 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

2.1.4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讓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2.4.1 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 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

2.4.2 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 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

2.4.3 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 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黄国桢,周培. 都市畜牧业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以上海市为例[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4家畜健康养殖模式专题[C]. 2012

[2] 沈启云,潘晓荣. 甘肃绒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之思考[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1畜舍环境与调控技术专题[C]. 2012

[3] 沈启云,王娟妮,贾玉峰. 试探宁县肉羊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1畜舍环境与调控技术专题[C]. 2012

畜牧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技术;提升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2.1.1 重视畜禽品种质量 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

2.1.2 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

2.1.3 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 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

2.1.4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讓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2.4.1 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 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

2.4.2 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 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

2.4.3 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 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黄国桢,周培. 都市畜牧业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以上海市为例[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4家畜健康养殖模式专题[C]. 2012

[2] 沈启云,潘晓荣. 甘肃绒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之思考[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1畜舍环境与调控技术专题[C]. 2012

[3] 沈启云,王娟妮,贾玉峰. 试探宁县肉羊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1畜舍环境与调控技术专题[C]. 2012

畜牧法范文第3篇

2008年是“十一五”计划关键的一年。咸宁市畜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充分发挥畜禽生产优势,强化草地保护、建设与利用,加快发展草食畜禽,突破性地发展奶类生产,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创建畜牧大市。

2008年咸宁市畜牧业发展目标:出栏生猪200万头,出栏肉羊14万只,出栏肉牛2.5万头,家禽出笼2000万只。肉类总产达到21万t。牛奶产量增加到10000t,禽蛋产量增加到3,5万t;蜂蜜产量达到480t;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其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1 大力建设养殖小区,推动规模生产的发展

近年来,咸宁市养殖业规模化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是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不足20%。我们要抓住当前机遇。大力发展养殖小区,促进规模生产的发展,把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到30%。第一,在养猪发达的乡镇,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建设大型标准化养殖场,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降低疫病风险,提高生产能力。第二,推进“万千十”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生猪出栏万头村、千头组、50头户,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第三,大力推广标准化养猪“150”模式。“150”养猪模式非常适合咸宁市养猪业的实际情况:一是投资不是很大,一些中、小规模养猪户可以拿得出这笔钱。二是见效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好猪舍并投产,在当年就可收益。三是2008年猪市行情较好。目前,咸宁市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示范户有100户,争取到2008年年底达到500户。

2 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仔畜自供能力

针对咸宁市仔猪自供不足的情况,要狠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第一,建设两个原种猪场。一是以通城县种猪场为核心,建好中华两头乌原种猪场,做好通城猪(中华两头乌)的纯繁培育工作及向社会提供“长通”、“大通”内二元优质杂交母猪。二是建好神童牧业原种猪场。该场现有厂区面积66.7万m2、现代化猪舍24栋、生产母猪1800头。全部引进新美系大白、长白、杜洛克。主要负责向社会提供优质外二元种母猪。第二,各县市区要建设好县级良种猪场(扩繁场)。主要任务是喂养优质二元杂交母猪,负责向社会提供优质杂交三元仔猪。第三,抓好品改体系。有的地方品改站是名存实亡,有的地方没有品改站,全市上下要下决心抓好品改体系。首先,淘汰社会上的劣质种公猪,其次,在养猪发达的乡镇要设立品改站,引进优质种公猪,开展人工授精工作。

3 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

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是咸宁市畜牧经济发展的總体趋势和客观要求。总的来说是要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经营;由数量型转向效益型: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经营转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经营;由低品质生产转向高品质生产:由不合理结构转向合理的产业结构;由千家万户散养转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针对当前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我们要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促进畜牧业资源合理配置与生产专业化分工,实现畜牧业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从四个层次上加大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着力提高“四个比重”:

(1)调整优化畜(禽)种结构,提高牛、羊和水禽在畜牧业中的比重。各地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草地、秸秆、饼粕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抓好“两稳定,两突破”,即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生产,把生猪和家禽调优;突破性发展牛羊和水禽生产,把牛羊和水禽调多。

(2)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畜禽优良品种比重。通过实用科技推广和高新技术应用,加快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繁育改良体系,提高良种畜禽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加速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努力使猪、牛、羊、禽的良种率分别达到90%、40%、75%和60%以上。

(3)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优质畜产品比重。大力组织实施优质三元猪、山羊的杂交改良、肉牛养殖、土鸡及土鸡蛋工程,发展优质三元杂交猪。改善生猪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全市优质三元猪出栏比重达到60%以上。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营造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市场氛围,积极培植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精品名牌产品,努力提高咸宁优质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畜产品加工转化比重。针对咸宁市畜产品加工落后的薄弱环节,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以开发生产金通火腿、广式香肠、无铅皮蛋、冻乳猪、涮羊肉、桂花蜜等名、优、特、稀畜产品为核心,从初、精加工起步,逐步做到大部分畜产品经过精加工、深加工后进人市场,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4 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咸宁市畜牧业中出现一些好企业,如温氏集团咸宁分公司、神童牧业有限公司、金通火腿厂、向阳湖乳制品场、强人乳业等,这些企业很好地带动了咸宁市畜牧业的发展。仅此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的龙头企业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够大、力量还不够强。2008年,各级畜牧部门要确定一批生产、加工企业,作为重点服务、支持对象,帮助他们上规模、上档次,做大做强,成为省级或国家级的畜牧龙头企业,形成围绕龙头建基地、依靠龙头带基地、特色产品兴基地的格局,确保咸宁的畜产品能够占领省内外市场,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各级畜牧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种资本进入畜牧业各个环节,创建养殖小区、兴办畜禽深加工企业,带动生产发展,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5 抓科技培训,提高畜牧产业的科技含量

第一,市、县(市、区)两级要大力举办多层次的科技培训班,提高基层兽医、防疫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第二,要多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多发放畜牧科技资料,要大力推广普及畜禽饲养科学管理技术、畜禽常见疾病防控技术、生猪三优等实用新科技。第三,要大力推广预混料、浓缩料、全价配合饲料在生产中的应用。

6 抓草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咸宁市草山草坡广袤,共有可利用的天然草场27.1万

hm2,其中千亩以上的成片草场191处,载畜量29万多个黄牛单位;另有农作物秸秆150万t,如果这些秸秆有50%经过处理利用。每年就可养牛18.75万头,发展牛生产的潜力很大。

具体布局:奶牛:以咸安区向阳湖奶牛良种场和通城县强人乳业集团为龙头,辐射周围农户,建立优质奶牛产业带,建设5000头良种奶牛基地。肉羊:以幕阜山区域、106国道沿线的通山、崇阳县为重点,建立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30万只的肉羊生产基地。肉鹅: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沿线、长江沿线及湖区的赤壁、嘉鱼和咸安为基地,建立优质肉鹅产业带,建设100万只的肉鹅基地。肉牛:以嘉鱼县为龙头,以沿江草滩为基础,建立肉牛产业带,建设10万头肉牛生产基地。(部分基地建设在“十一五规划”内完成)

7 外设窗口,内建市场,建立合理的銷售网络

对外,要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畜禽批发市场设立窗口,展示我们的产品,开拓销售渠道。在内,要在每个县(市、区),或交通要道,或畜牧发达的乡镇,建立专业化的畜禽交易市场,实行分散饲养,集中销售。这样,内外建立营销网络及物流配送渠道。解决农民卖猪难的问题。

8 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二是在强制免疫过程中,对已免的动物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免疫标识率达到100%;三是加强检疫,强化监督,对出栏的家畜实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四是对上市、运输、屠宰的家畜严把检疫关,防止疫情传人,检疫率达到100%;五是发现病畜禽100%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是对检疫合格的家畜100%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七是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机制;八是完善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经费投入机制。九是切实抓好春、秋两季防疫,落实月月补针的政策。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9 加大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力度,为畜牧业保驾护航

目前,肉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疫病污染问题;二是药物残留问题。市、县两级要成立专业的执法队伍,依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第一,要加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病害肉进市场、上餐桌。第二,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严禁坑农、害农恶劣事件发生。第三,要严厉查处非法生物制品、“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从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咸宁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畜牧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之中,畜牧业逐渐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地促进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样也是广大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党和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甚为重视,并且多次强调“三农”问题。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畜牧业产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凸现出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1.1龙头企业缺乏竞争力,畜产品深加工水平落后

在畜牧业产业化的之中要求能够将畜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进行紧密的结合,但是在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环节却不能够进行紧密的结合,我国的畜产品的加工仍然也是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加工以及销售之中。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加工量能够占得畜产品生产总量的70%~80%,但是我国的比重却达不到10%。而进行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和厂家相对来说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加工的畜产品单一。另外,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畜产品加工的一些龙头企业的企业规模较小,所加工的产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产品加工的种类相对来说较为单一,管理体系相对较为落后,不能够促进这些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不能非常好的适应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之中,一些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能力不足,一些龙头企业仍然还是依靠粗放扩张的经营模式,忽视了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在市场之中缺乏自身的名牌产品,阻碍了这些龙头企业的长远发展。

1.2畜牧业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在进行内部利益分配问题上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双方信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就是当企业与农民两者签订合同之后,由于产品的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价格幅度可能会随着其他事物产生波动,当产品的价格较高且产品畅销的时候,一些农民可能会违背合同,不愿意将产品卖给企业,给企业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相反,在产品的价格低且不畅销的时候,农民非常愿意按照原定的价格将产品卖给企业,但是企业却不愿意以合同中的价格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是尽可能的将产品的价格压得不能再低,这样就会给农民造成一些严重的经济损失。二是一些企业往往就是凭借着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对法律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制定合同的时候侵犯农民的权益,故意损害农民的利益,在制定的合同也是尽可能的偏向企业的利益。三是违约成本较高。当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之后,农民面临的赔款压力较大。

2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笔者针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2.1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龙头企业的创新以及科研能力欠缺,管理模式落后,所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龙头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解决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性难题,加强对于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对于龙头企业和为畜牧业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服务进行组织,对于这些过程中需要交纳的一些税款以及其他款项进行试单个的优惠,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龙头企业也应该积极的进行反思和不断的探索,加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之中的竞争力。

2.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质是为了在企业与农民之间建立完善的稳定的利益关系,这直接关系到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行,所以各地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一些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重点在于规范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同,用以维护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在一些畜牧业产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可以建立起风险基金,在市场价格浮动较大产品价格较低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双方的利益,返还一定的利润,或者是进行一些补助。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利益的损失。

2.3建立风险防范意识

在畜牧业产品化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地区应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风险防范的宣传,让农民朋友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针对于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手段,做好畜禽的疾病预防,降低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地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德元.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王明利,王济民.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S1).

[3]夏田,多金荣.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J].财经理论研究,2014,(02).

作者简介:毛建,本科学历,四川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畜牧养殖。

畜牧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结合;创新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生源的不断减少,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涉农专业招生数量也在减少。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跳农门”而有所出息。另一方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相对比较苦,脏和累,与家长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从就业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畜牧业的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人才的需求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就渭南市来讲,政府始终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突破口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每年投入上千万元扶持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如何培养出同行业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办的晓有特色,使我院的毕业生更具优势,能够真正成为服务畜牧业的技术骨干佼佼者,从而也吸引生源,让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办学进入良性循环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产学结合机制并进行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产学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学校与生产第一线的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按照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岗位实践工作相结合,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满足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1]。

深入推进产学发展,进一步从制度上和考核机制上完善产学结合,探讨新的方式方法,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开展产学合作教学模式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成绩,同时具有以下优势:(1)畜牧兽医系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有多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有与社会广泛接触的双师型专业人才,他们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和相关企业接触、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该专业的实践条件较为丰富,拥有校外养猪场、养鸡场、孵化场、养羊场、兽医院等多处实践场所,便于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利于专业思想、专业技能的培养。(3)学院领导十分重视专业的发展,明确要把畜牧兽医专业办成学院的特色专业,在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但以往产学结合中在机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也缺乏改革与创新。笔者以为真正落实好产学结合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模块,精心进行课程优化组合。尤其要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逐步从“学科型”课程体系转化为“模块式”综合课程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当前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结构和“模块式”体系的改革。禹华芳提出把文化课、专业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定为2:3:5,在此基础上构建由养殖、疾病防治、孵化、饲料配制、饲料营销等为基本模块有机融合的教学课程体系[2]。每个模块中职业能力又包括若干“具体”能力,每项具体能力又都包括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毕玉霞提出了,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模块、职业技术基础必修模块、职业方向限选模块、任意选修四大教学模块,分设专业方向,以适应专业人才市场的动态变化。理论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注重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基础教育课程以实用为原则,突出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培养,职业方向限选课程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3]。肖尚修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分析、调研,确定三個职业岗位,即畜禽生产、畜禽疫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依据职业岗位确定建设《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繁殖》、《畜禽生产技术》、《动物传染病》、《动物营养》5门优质核心课程[4]。张宏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与产学研实践教学相关的l1个专业模块(每个专业模块又分一级单元、二级单元和三级单元若干个)。并且从中筛选出实践性强、技术难度大、凸显本专业特点的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3个教学模块作为产学研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将这3大模块的教学场所搬到企业中去[5]。

由此可见不同的学校,不同地域所选定的模块是不同的,如何彰显自己的特色,制定适合自己办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块,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因地制宜,在选定模块时要考虑以将来学生服务的区域性为前提条件,还要对选定模块的现实性做出正确评估,不能盲目选定。其次要考虑选定内容的序列结构与工作体系结构是否吻合,以及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包”,这些内容应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有明确的开始和结尾,教师和学生都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模块学习,什么时候达到某一要求,什么时候完成一个特定的模块。

在教学方法上,要善于思考总结,就像打仗一样要讲求更好的“兵法”才能取得成功。比如笔者在学习动物解剖中的“心脏”时运用了总结提炼法,针对学生总是分辨不清心瓣膜的类型,总结了口诀“左二,右三,肺主半”,意思是说, 左房室口上的瓣膜是二尖瓣,右房室口上的瓣膜是三尖瓣,肺动脉和主动脉口上的瓣膜是半月瓣。只要记住这句口诀,学生不但记忆长久,而且只要遇到此类知识,都不会弄错、弄混;又如在解剖课的复习课中运用了竞赛法,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或多个小组,令其中一个小组做出提问并指定另外一个小组回答问题,或者老师提出问题,各小组进行抢答,最后对优胜者给予口头或其他奖励。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复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教学手段上曹贤庆还提出了数字教学,即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质量、效率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6]。其他学习方法如卡片强化记忆法、问题双方辩论法、师生授课换位法和课后成绩评估法等如果和教学内容相结合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材使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脱离传统教材相对“过时”的旧知识点,依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和自己的特色,鼓励教师在教育部大纲指导下自编部分教材,使教材做到灵活化、现代化、实用化,技能化。只有教材的创新才能带来知识点的创新,才能培养出紧跟时代步伐的学生。另外还可以针对本区的一些养殖特点,适当拓宽一些专业知识面,比如开设养兔、养狐狸、养蝎子等特种或经济动物类饲养的专业知识,以满足现代养殖的需要,让学生多些知识内容,多些技能,也就多些就业创业的渠道。

2.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开展企业技术合作,为教师自身技能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

促进产学工作的开展,关键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是产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懂教学、善钻研、会管理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学校应该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提高生产技能,要求相关专业教师定点挂靠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学习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现场。另一方面鼓励坚持面向行业,依托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以满足技能培训、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在核算教师的劳动报酬时要对教师承担的生产管理、实习指导和科研工作的工作量进行课时量化,同岗位津贴直接挂钩,真正做到劳有所得,从而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体现对知识的尊重。这样才能保证产学结合的良性建设循环。

3.培养专业兴趣,寻找学生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动力源。

兴趣的培养是关系到学生专业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兴趣的“机械式”“强迫式”的学习是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结果的。在培养学生兴趣建设上可以多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比如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把一个真实、典型、具体的实例运用到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予以具体化、形象化,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再如开展一些实训工作,如给动物打针、输液和外科手术的操作等的技能训练,在这些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熟悉各种动物的生理结构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规范操作规程。这样对动物的组织解剖结构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对理论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另外开展像专家讲座,技能大赛等各种形式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一些好的方法。总之,教师要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专业的最新动态,加大实验和实训教学的力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欲望,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专业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开展日常技能实训,加强职业技能特长生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支品质特优良,技能特专业毕业学生队伍。

目前,大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仍然采用以往的每学期设立专门实习周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实习或实训,殊不知畜牧兽医一些理论要求浅而熟练程度要求高的实训项目比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非短时间就能熟练掌握的,必须依靠技能的强化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学校从学期的开始就要对这些基本的技能实训进行开展,每个周末可以安排半天时间专门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学生将来进入企业才能独当一面。所以针对现在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共同的“弊病”——只是技能的会而不熟练,必须要创新以往的实训制度。另一方面,要制定职业特长生培养方案。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由教研室组织选拔理论基础较好、吃苦敬业、对专业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由教研室指定教师进行专门培养,并送到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在职业岗位上进行单项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特长,如猪生产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禽养殖技术、宠物疾病诊治、宠物护理保健等。采用这种途径进行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也能彰显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

5.加强顶岗实习前岗前培训,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

当前,很多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往往对实习的本质、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主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他们很难在实习中形成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机械的去应付甚至采取逃避的方式。所以这样的顶岗实习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王星提出了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企业因考虑自身的利益,提供给学生的岗位技能不高且工作重复性强;评价体系不完善等[7]。这些也都制约着顶岗实习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学校要组建专门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顶岗实习的事宜,经常与企业进行沟通对话;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做好顶岗实习评价工作。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分散的实际情况,学校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外,还要安排校内专门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要求学院指导教师定期进行现场指导。此外,要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收集企业、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要经常总结经验,形成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保证顶岗实習教学走向良性循环。

6.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宽产学工作的渠道

高职院校应配备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以及精良的仪器设备,这是进行产学结合最基本的保障。以此为依托,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等环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科研和生产的接口工作,把校企双方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为“产学”结合创造更牢固的基础和条件,把“产学”结合发展到更高级的程度。为此,学校应该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以基地为平台,和企业进行交流。

刘小明提出可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协作型”产学基地[8]。方法就是在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中,如果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意识,那么学校可以出面与企业进行进一步协商沟通,以此为基础拟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直至挂牌成立。另外学校也可以依托政府成立专业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与企业进行联系,这也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结合的良好途径。

7.重视技术辐射服务,发挥产学工作的社会作用。

服务三农是产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要以产学基地为窗口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技术服务工作。比如进行良种猪的推广,肉食羊品种的选育、奶牛胚胎移植的开展等工作,这样在给当地的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宣传了学校,有利于以后的招生办学,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之,畜牧兽医专业推行产学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对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对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移,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产学一体化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当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师资短缺严重,基地建设的薄弱,教师工作量的考核认定及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索,需要学校和全体教师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罗永华,等.产学合作教学模式使畜牧兽医专业办学步人良性循环[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1):341-345.

[2]禹华芳.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9-40.

[3]毕玉霞,梁学勇.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模式[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6):96-97.

[4]肖尚修,等.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的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95-95.

[5]张宏伟.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9(6):115-117.

[6]曹贤庆.畜牧兽医专业的数字教学[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132-133.

[7]王星.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完善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09(5):

117-119.

[8]刘小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科学,2009(1):153-155.

作者简介:王桂英(1976-),中级职称,现供职于山东聊城大学畜牧兽医系。

畜牧法范文第6篇

关于我县畜牧产业扶贫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4月9日至4月12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和县农办、县畜牧局、县扶贫移民局等相关部门深入蓬莱、河边、回马、天保、象山、智水等镇乡的部分贫困村和温氏回马种猪场、永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会丽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友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林柯源产联式专业合作社、谈神嘴养殖专业合作社,对我县畜牧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精准脱贫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作,狠抓产业扶贫,大力培植脱贫“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畜牧局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和畜牧养殖短、平、快的产业优势以及专业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在贫困村、贫困户中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产业,帮助带动贫困村摘帽、贫困户增收。通过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服务网络、加强服务指导,全县以智水、天保、玉峰为重点建立了“生猪二次寄养”扶贫示范片;以河边、卓筒井、天保为重点建立了“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黑山羊养殖扶贫示范片;以回马、隆盛、蓬莱、卓筒井、智水为重点建立了“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乌骨鸡养殖扶贫示范片。2017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到375 个,建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38个,出栏生猪55.1万头、肉牛0.55万头、肉羊7.32万只、肉兔219.02万只、小家禽367.93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4.6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1.74万吨,实现畜牧

共 5 页 第 1 页业产值19.03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2%,畜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2元。全县45个贫困村实现畜牧业产值1.5亿元,村均产值330余万元;带动1300余户贫困户发展畜禽养殖,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30.23%,使从事养殖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余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截至目前,我县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一枝独秀,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0.78%,以肉牛、山羊为代表的草食性动物和小家禽占比较低,而贫困户中多以小家禽养殖为主,增收较为缓慢。全县尚未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畜牧产业结构。

(二)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缺乏,加之畜禽市场效益波动较大,存在亏损风险,企业因考虑自身利益而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较为松散,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不强。引导畜禽养殖企业广泛参与扶贫攻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畜牧产联式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三)要素支撑力度较弱。中省项目资金和县本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贫困户小额贷款在养殖业方面利用率不高。同时,受政策限制,绝大部分支农资金不能打捆用于畜牧产业扶贫;在划定禁、限养区和农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优质特色农产品保护区)后,可用于畜禽养殖的土地受限,制约了禁、限养区和农业两区内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养殖规模。

(四)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由于历史欠账多、监管难度大、

共 5 页 第 2 页治理资金缺等原因,全县畜禽粪污处理面临很大压力。畜牧规模企业治污投入较大且投入不足,全县尚有11个散、乱、差的小微养殖场面临环保整改压力,对部分贫困户的畜禽养殖有一定的影响。

(五)部分贫困户参与度不高。由于部分贫困户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缺资金、缺劳力、少技术、怕风险等因素,导致贫困户主动参与畜禽养殖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发展养殖脱贫增收的意愿不强。

三、建议意见

(一)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安全环保、规模适度、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和“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原则,按照“一镇(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围绕我县具有比较优势的生猪、黑山羊、乌骨鸡等特色产业,选好并集中建设一批规模适度、标准化程度高、产业优势集聚、经营理念先进的现代畜牧业产业基地,有效提升我县畜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积极推进规模适度的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大力推广农户生猪二次寄养方式,巩固我县生猪产业大县地位。二是大力发展以黑山羊为主的草食性牲畜,引导全县羊产业协会统一抱团发展。稳步推进以乌骨鸡为重点的小家禽市场化发展,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引进饲料、屠宰企业,延伸优质生猪屠宰及深加工产业链条,增加畜牧产业附加值。四是积极推进贫困村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农产品“互联网+”模式,拓宽畜牧产品销售渠道。

共 5 页 第 3 页

(二)完善联结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产联式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企业、工商资本、专合组织、种养大户参与畜牧产业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贫困户)联合建立风险基金,鼓励养殖户购买政策性保险 ,强化产业经营风险防范。三是进一步探索“合作共建同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灵活确定产业发展主体,建立农户(贫困户)、龙头企业与村集体收入分配机制,实现参与主体抱团发展,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四是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加强对合作社会计账目的监督,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和参与各方的利益保障。

(三)整合产业要素,助推产业发展。一是按照产业发展“缺啥补啥”的原则,优先支持经营效果好、社会效应优良的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根据合作社(企业、规模业主)发展需要,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畜牧产业建设、扶贫工程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财政支农资金,有针对性地解决畜牧产业发展中圈舍建设、饲料生产、品牌建设、排污治污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二是调整用地政策,把养殖用地同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农业两区划定,林业经济林、公益林划定相结合,做好畜禽养殖用地规划,为畜牧产业发展预留空间。三是强化金融支农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农村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支持畜牧产业发展,发挥小额贷款在扶贫工作中的真正作用。

(四)加快提档升级,强化污染治理。一是充分考虑土地承载能力,严格把关畜禽养殖准入、审批关,大力推进动态监管、

共 5 页 第 4 页末位淘汰制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场2.0版标准化建设,提高畜禽养殖场建设标准。二是加大对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和畜禽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加快对本县畜禽品种的改良提升。大力推广种养循环、生态养殖、林下养殖等模式,打造畜禽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三是加强污染治理。采取“净污分流”、“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等技术,减少粪污产生量,优化粪污处理工艺。根据养殖场规模大小,推广采用行之有效的粪污处理技术,督促业主加强治污设施投入,有效提高粪污处置力,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畜牧产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五)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发展潜力。一是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使更多有劳力的贫困户加入到自强兴家的队伍中来。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科学养殖水平,让农民掌握1-2门畜牧养殖技术,依托产业增收来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三是整合力量,通过村两委的引导,驻村工作组的督导,畜牧部门和帮扶联系人的指导,带着感情帮扶,带着政策帮扶,带着项目帮扶,选好项目、细化帮扶措施,真正让贫困户将资金和精力集中投入到自身脱贫产业的发展上,使畜牧产业扶贫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一篇:中职自我总结范文下一篇:大学换届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