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1

表演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木偶艺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综合艺术,据史书记载,在汉代已有木偶产生,唐代有了很大发展,宋代之后则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了。

木偶艺术的发展也遵循着一切艺术发展的规律,从简到繁,逐步完善成熟。根据木偶的形体构造和表演特点(操纵技术)的不同,木偶可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悬丝)木偶、杖头木偶等多种类型。目前,我国各地的木偶表演艺术,多采用地方戏曲或话剧或歌舞等形式进行演出。我从事木偶表演艺术已40年,长期的学习、思考和艺术实践,使自己对木偶表演艺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今想借本文探讨一下木偶戏曲表演艺术与其它形式的戏剧表演艺术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某些必然联系。

真人表演艺术与木偶表演艺术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在舞台上通过戏曲特有的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来表演故事的。不同之处则在于一个是真人(演员自身)与观众照面,一个是木偶与观众照面。真人的表演明显地具有真实性,人物的动作与感情的体现是真实的。真人在表演中言出色动,色动形随,喜怒哀惊,变化有因,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均可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服务,演员与人物融为一体。而木偶表演艺术则是要把木偶本身的造型和表演,通过木偶演员的操纵和演唱来实现的,独特的美术风格和精湛的表演技术的高度结合是木偶表演艺术独具的美学特征。木偶表演艺术要达到既造型真,又具有灵魂感,那在极大程度上就要依靠操纵木偶的演员了。木偶演员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演唱技巧,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赋予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偶以强大的生命力,使它在舞台上心与神合,神与貌合,貌与形合,从而在舞台上实现工艺美、表演美的协调和统一。

木偶艺术有着明显的夸张性。

戏曲木偶表演艺术也是一项虚实结合的艺术,这在传统木偶戏和现代木偶戏中都不乏实例。如在传统木偶戏《走雪》中,前辈老艺人在表现曹玉莲和老曹夫翻山越沟、攀枝、过桥时,就留下了许多精湛的表演技巧,这些技巧形象、真实、感人,至今仍不失为典范;现代戏《沙家浜》中阿庆嫂擦火柴、胡传魁抽烟和口吐烟雾等动作,观众看了,无不鼓掌欢迎。小戏《推磨》若用舞台剧来演,真人当然可上台,但无论如何不能把一头真毛驴拉上舞台让其拉磨。可在木偶表演艺术中就可以专门制作出一台小磨子和一头木偶形式的小毛驴,并使其在舞台上驴拉磨转,随着磨盘转动的夸张表演给人以真实感受,这也可视之为木偶艺术特有的一种优势。

与真人艺术相比,木偶表演实施艺术的夸张似乎更容易些。如《三调芭蕉扇》一戏中,孙悟空误以为猪八戒是牛魔王所变,情急之下,不问三七二十一举棒便打,霎时间,金光闪闪的紧箍棒便重重地打在猪八戒的身上。孙悟空这一真实的打人举动,如果让真人来做的话,试想后果将会如何?木偶表演艺术既模拟了戏剧表演程式,又可以在其基础上大胆夸张,其优势在这里充分得到发挥。

木偶表演艺术还有它独到之处,可以在特定的舞台环境和条件下,做到真人无法做到的事。如木偶表演中能根据剧情需要,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高可低地进行变化,这在表现神话剧时尤为明显。不论神仙鬼怪,也不论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凡是地上走的、空中飞的、水里游的说来便来,说去便去,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舞台上任意驰骋,这些都是真人在舞台上办不到的,这也正是木偶艺术的特征所在。

木偶表演艺术与雕塑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因为:木偶的面部总是保持着特有的一种表情,而构成这种面部表情的基础是剧本的特定内容和剧中人物的特定性格。操纵演员如何把一个面部无表情的木偶形象表演得神形兼备呢?这就需要借鉴别的艺术门类来充实自身,所以雕塑艺术对木偶表演来说就很值得借鉴。雕塑主要表现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思想性格。雕塑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都要给人以真实感和美感,雕塑艺术家使无生命的青铜或大理石变得能够令人感到肌肤的温暖与真实的生命力。大型泥塑《收租院》中有很多农民形象,由于成功地表现出运动感,而使人物栩栩如生。一个静态不动的形象,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由此,我们可以联系到木偶表演艺术。木偶本身是无生命的,通过身段、动作来塑造舞台形象。舞台上人物的每一个造型和每一个动作、姿态的转变,都应有雕塑艺术的美感。木偶表演中,静态造型应充分运用。如《三打白骨精》一剧中师徒离别那一幕,孙悟空对师父恋恋不舍,他多次跪拜,哀求师父留下自己。孙悟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雕塑形象,这一特定的情景,一个接一个的动作造型,棱角分明,比真人的动作要夸张一些,每个造型的变换直接关系着剧情节奏的变化。操纵木偶的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雕塑形象是在静态中表现运动,而木偶表演艺术则是在运动中表现丰满逼真的形象,弄清这个道理,才能在表演中做到人物身段动作清晰,在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中使观众受到感染。具体到《三打白骨精》一剧,如果把孙悟空在戏中的动作处理得很破碎,动作就无法清晰,必然显得手忙脚乱,使观众搞不清演员在干什么。由于木偶面部表情欠缺,如果动作表演再不清晰,就会使观众对全剧无法看懂和理解,这样既不符合木偶表演的特点,也达不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在《嫦娥奔月》一剧中,嫦娥是作者笔下善良和美丽的形象,她的第一个上场动作和留给观众的第一感观是至关重要的。演出时我是让人物背向观众出场的,以这种造型出现给人以雕塑艺术美的感觉,同时给观众以神秘感,使观众的视线时刻不离,紧随着人物明快、轻盈、富有弹性的一系列动作表演,这样便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了观众的印象。

表演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专业毕业生 农村音乐文化队伍 建设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其积极的作用也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音乐文化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如何利用现有音乐专业毕业生这一优秀资源,为培养、提高农村音乐文化队伍发挥出其积极作用,也是目前诸多学者在积极探讨的重点课题。本文则就如何利用音乐专业毕业生来提升农村音乐文化队伍进行浅显阐述。

一、音乐专业毕业生自身优势

(一)专业优势

音乐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以及表演能力,同时,更多的毕业生还具有“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特点;甚至一些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在具有扎实的吹、拉、弹、唱等专业功底及特点之外,还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组织能力;这使得音乐专业毕业生多为表演型人才、音乐理论研究型人才以及音乐教育型人才。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这些优势对建农村音乐文化队伍具有着无想估量的重要作用[1]。

(二)音乐文化传承、发展优势

我国有着众多的、具有民间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但由于诸多原因却未能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导致一些宝贵的音乐文化处于濒临消失的危境。而作为音乐专业毕业生,他们具有着较高的专业知识与素养,他们在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过程中则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将当地的民俗、民乐加以采集、学习、保护与发展;同时,这也会进一步丰富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音乐文化服务的内容,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音乐文化产品。

二、音乐专业毕业生在建设、服务农村音乐文化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因素

首先,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对农村基层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不适应,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其次,个别音乐专业毕业生对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认识不足,缺乏奉献精神。第三,由于农村音乐文化队伍建设以及管理体制未能达到自身的理想标准。

(二)客观因素

首先,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作用被削弱。由于一些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不重视,甚至一些乡镇的文化站被并入到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日常的文化建设工作职能也无法发挥出来,导致文化队伍的作用被削弱;甚至出现一些文化干部出现多兼数职的现象。其次,经费不足,农村文化队伍中的成员工作热情难以调动。目前,农村音乐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的就是经费短缺,政府的财政支持不到位,导致很多的音乐文化队伍成员因福利待遇过低而转做其他工作。

三、充分利用音乐专业毕业生建设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创新农村音乐文化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与政府应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农村音乐文化工作的“阵地、经费、队伍”三落实,并建立起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以村级文化阵地为基础,将音乐队伍建设纳入到文化职能部门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同时,还应加强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建设、纳新工作,使农村音乐文化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以利于对音乐专业人才的吸纳[2]。

(二)提升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福利待遇,吸纳音乐人才

随着农村居民对音乐文化生活的需求,其文化事业仅仅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因此,应建立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切实保障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建设、培训、文化活动经费。并通过全面提升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福利待遇来吸引、接纳更多的音乐专业人才;使之可以更好地为农村音乐文化服务,全面更新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知识结构以及服务水平[3]。

(三)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地方高校应全面加强音乐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教育,使之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以弘扬中国传统地方音乐文化、服务农村音乐文化为己任;鼓励、引导、激发学生们参与到农村基层的音乐文化队伍之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农村音乐文化建设服务,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四)鼓励学生组建各类艺术团体

地方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深度挖掘农村现有的、独特的民间乡村音乐文化资源,并通过组建各类艺术团体来进一步壮大农村音乐文化队伍;并将这些独特的民间乡村音乐通过并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等形式来加以传承和发扬,为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可以鼓励、组织学生联合民间艺人共同组建群众性艺术团体,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将更多的民间乡村音乐加以传承与整合,让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均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为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综上所述,音乐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较高音乐素养;因此,我们在建设农村音乐文化队伍时,应更多吸纳、利用音乐专业毕业生这一优势来提升农村音乐文化队伍的专业素养。但是,各乡镇文化部门也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等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以便吸纳更多的音乐专业人才加入到农村音乐文化队伍中来,为当地的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霄.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J].学周刊,2011,(10).

[2]苏宝芳,李鹏.关于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泰安市的实证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3,(05).

[3]王雪文.关于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发展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1,(02).

表演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装表演;艺术形式;审美

The Formal Beauty Presented by the Art of Fashion Show

Key words: fashion show; artistic form; aesthetic taste

服装表演与服装生产设计具有互动关系。一方面,服装表演的艺术美、舞台设计美、造型美对服装的内涵、风格、形式具有借鉴意义,能够提高服装设计作品与舞台表现形式的契合度;另一方面,在选择服装舞台表演音乐、设计、造型时应结合具体的服装风格与表演形式,以提高服装表演效果。

1 服装表演与服装设计的概念界定

1.1 服装表演概述

服装表演是指舞台上通过模特现场表演来创造一种艺术形象的过程,是对服装内涵、服装时尚进行展示的一个重要媒介。服装表演属于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同时还能将社会生活中多彩生动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属于可独立欣赏的一门艺术。服装表演的最终目的在于立体化展示服装特色,将服装的内涵、风格、样式推广到公众面前,提高公众的认可度。服装表演本质上是服装设计师将服装设计理念与舞台表现效果整合起来,通过对服装形式美的展现传递服装个性表达的信息。服装形式美能展示出美学上的一些共同特征,具有抽象概括性,因此,服装形式美在内容上都是不确定的、间接性的。比如说具体服装上分割直线就没有将其本身的刚直及力量明确表现出来,但是能够给人一种潜意识层次上的影响。服装设计的艺术文化特性决定了模特对服装的表达不仅要凭借良好的先天条件,更需要丰富的舞台经验、深厚的艺术文化修养以及高尚的人格。

1.2 服装设计概述

服装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设计师通过对材料、图案、纹理、质感、色泽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搭配完成艺术构思表达,最终确定不同服装风格和服装形式的过程,包括了结构设计、规格设计、造型设计等,对服装生产工艺和裁剪缝制准则有较高要求。服装设计完成后的推广则主要依托服装表演,凭借模特的舞台经验和自身文化修养、艺术内涵、形体姿态等表达服装的内涵、风格和形式。因此服装的意境、个性、神韵及其艺术特色是服装表演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对服装表演的音乐设计、舞台设计、造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师除了具备专业的服装设计艺术基础和构思手法,还要有丰富的舞台辨识经验,能够将服装设计与服装表演完美地融合起来。

2 服装设计与服装表演的互动关系

2.1 服装表演音乐

在舞台服装表演中,音乐是表达服装设计主题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带给人们一种最纯粹的感性刺激,通过这种刺激可以将表演者自身情感调动出来,激发观众的热情,并产生共鸣。

舞台音乐的选择一方面要结合特定的表演主题,所选音乐必须同主题相协调一致。例如以表达贵族典雅、高尚气质为主题的服装表演,可选择传统风格的民族音乐;另一方面则要依据服装风格与形式进行音乐元素的搭配,例如我国古典风格的服装表演,服装拥有唐装、汉服、旗袍等众多形式,在音乐选择上则需要根据服装的不同可选择丝竹管、古琴等。民族风格服装表演过程中则需要按照不同的民族特点、民族信仰、民族历史来选择音乐,比如西北服饰可用陕北的信天游,新疆少数民族服饰表演可以选择木卡姆等。现代风格服装表演中所倡导的是艳丽感性,倡导的是造型夸张、色彩大胆,因此在音乐选择上可以选择现代气息浓厚、节奏紧凑的摇滚乐或者是重金属音乐。田园风格服装表演中则常常将山川大地、山石草木当作是服装的一个元素,倡导环保意识,因此在音乐选择上需要选择自然、清新、随意的音乐。

服装表演中模特们会按照音乐所流淌出的节奏,配合灯光踩出节拍,让整个服装表演成为一种具体生动的曼妙艺术形式,让观看者如临其境,使服装设计者如亲见灵感缪斯。

2.2 服装表演舞台

舞台设计又被称为“设计”、“布景设计”、“舞美设计”,指的是通过舞台、道具、灯光、布景等成分,配合空间、形状、光色、活动等众多因素所构成的一个空间及时间的综合体。服装表演过程中,在舞台上围绕模特表演所展开的系列造型处理就是我们所说的舞台设计。舞台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按照服装表演主题在舞台上创造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主题空间。服装表演过程中,在舞台设计上应坚持创新思维,通过新颖独特表现形式及表达方式对服装主题进行表达,调动舞台上各个因素,引起观众兴趣,让观众对表演印象深刻。同时舞台设计更是视觉表现上的开放系统,在舞台设计中,设计师会因新意识、新技术冲击对设计不断扩展更新,从而带给人们更多美的感受。

对服装表演来说,通过舞台设计能将服装表演主题充分展示出来,通过舞台设计能够对服装时代、意念进行传达,对表演的服装进行有效烘托,因此在舞台设计时必须要将服装的内涵、风格、形式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传统风格、现代风格、田园风格、民族风格以及服装的色彩、图案、质感、纹理等不同的形式特征对舞台设计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在香奈儿2006年秀场中,为展现香奈儿服装的高贵、典雅气质,设计师将对舞台的形状、高度、色彩等要素进行了严格搭配,既要提高舞台表演与观众的亲和性、互动性,也要以最佳视角展现香奈儿的服装形式与设计理念。

2.3 服装表演造型

服装表演中模特造型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展示服装的特色,导演对模特的造型设计应以是否满足服装美的表现需求为标准,因为服装的美是通过模特的舞台表演来展现的。因此,除了模特自身的身材曲线、表演技巧外,化妆师对模特的面部造型也十分关键。优秀的导演对模特的造型设计是充满创意和创新的,根据服装要求选择最佳身材的模特,同时要对模特的身体姿态和面部妆容进行设计,发挥模特对服装形式美的表演作用。

服装表演舞台妆面设计时,设计师一方面需要根据服装所要表现的主题对模特进行化妆造型,让模特在气质上同服装、同舞台更为和谐,能对主题进行更好的展示。另一方面则要结合所展出服装的内涵、风格和样式,使模特的舞台造型、表演形式与服装完美地融为一体。例如在展出风格相似而形式不一的多套服装时,可以选择重复式节奏与韵律的舞台妆面设计手法,对模特的造型在要素上进行规律性地间隔重复,让同质、同形因素在不同部位出现,形成一种呼应。

3 结语

服装表演艺术不仅能够创造出一个美的世界,也能够塑造出一个完美人生。服装表演艺术是一种活的艺术,能够利用舞台上的音乐、舞台设计、造型妆面等表现形式通过模特动作表演将服装独特的美展示给观众,在充分展现服装表演主题基础上,给人们带来视听上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略)

表演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要】形体语言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主要结构之一。表演者能否恰当地运用形体语言,将直接影响音乐作品及其作品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的表现力。因此,加强声乐表演艺术中形体语言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形体语言的内涵、要求和原则等三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形体语言;内涵;要求;原则

良好的形体基本功是声乐表演的基本条件,是表演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也决定了音乐作品及其主人公能否得到很好的诠释,从而增强作品的整体感染力。对此,对每个声乐表演者来说,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加强形体语言的培养与训练。

一、形体语言的内涵

形体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它是由人的身体不同部位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语言系统,比如面部表情的语言、手势语言、肢体语言等,它是长期在人们的交往交流中形成并固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但是,这里的形体语言有别于聋哑人、警察等的专业语言。形体语言在舞台上承载了演唱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功能,“声行并茂”不但可以帮助歌唱者消除紧张情绪,令其更好地体会歌曲所应表达的真实内涵,有效地增强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可以帮助歌唱者对歌曲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准确、形象地传递歌曲中的所包含的信息和情感,让欣赏者更加容易地接受和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全部思想和蕴含。

二、声乐表演对形体语言的要求

(一)对演唱姿势的要求

歌唱姿势对于声乐表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演唱姿势也是声乐表演中形体语言的基础。最常见的演唱姿势有站姿和坐姿,二者间又分别存在一些具体要求。如果是采取站姿,女歌者应当采取丁字式站立姿势,演唱的时候头要正、颈要立、背要直、脚跟要实,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要求;男歌者则一般采取正步式的站姿,面部表情要保持松弛自然,整个人要直立挺拔。如果是坐姿则需要歌唱演员保持身体的端正,背部不能靠着椅背,要尽量保证身体的直立,双腿可以平放在地上,也可以自然交叉。坐姿一般见于声乐练习或者声乐学习中,在正式的声乐表演中这种姿势出现得比较少。

(二)对步伐的要求

步伐是指歌者在舞台上表演中的走动。舞台上歌者在要以唱为主,一般很少有大量走动,但可以视演唱者对作品理解的需要增加一些适当的步伐,步伐可以在乐曲前奏、间奏,也可以在演唱中根据情感的需要走动,但要注意度,步伐不宜过大过于频繁,而应与歌曲的节奏保持一致。步伐的使用出来为作品的表达有作用之外,还有助于演唱者调整气息、缓解紧张的情绪、与观众更近的交流等。

(三)对手势的要求

手势不仅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声乐表演的形体语言,手势的有效控制也能够很好地起到表达情绪、渲染气氛的作用。常见的声乐表演的手势有“开”“合”“定”“引”“托”“错”这六种,不同的手势选择及手势间的搭配使用将能起到不同的情感表达与气氛渲染的作用。声乐演员首先要对曲目的特征及表演中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好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表演手势。同时,在手势选择时要确保动作舒展而准确,动作的幅度自然而适中,动作的表意清晰而明确。这不仅能够让手势起到更好的传情达意的作用,也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三、形体语言培养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与作品风格特征一致

在培养声乐表演者的形体语言上有一些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首先应当保障的便是形体语言应当和作品风格在特征上保持一直。形体语言是为表达作品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的,因此,演员所选用的肢体语言应当充分符合作品的风格特征,能够更好地传递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内涵,这样的肢体语言才是更为恰当的。想要做到这一点,在平时的形体语言训练中应当有意识地增强演员对作品风格的体验与感知能力。只有准确抓住音乐作品的风格才能够借助恰当的形体语言将其很好地诠释出来。

(二)姿势稳定,协调统一

保持姿势稳定,眼神、面部表情的配合与协调在声乐表演中非常重要。前者是为了保证发声中气息的储存与支持,并且能够保障共鸣的稳定协调而提出的,后者的提出则是为了增强声乐表演的说服力,能够让肢体语言的辅助使得作品的呈现更有感染力。

(三)形体语言要适度

保持形体语言的适度性也很重要,这同样是形体语言在培养时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声乐表演者在诠释作品风格或者人物时往往倾向于将一些情感夸大,在肢体语言上也会非常夸张、不自然,这种表演方法其实并不可取。形体语言只是声乐表演中的辅助手段,它不应当占据主导地位,演员应当意识到这一点,透过自然而适度的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作品的特征。

总之,形体语言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表演者能否恰当地运用形体语言,将直接影响音乐作品及其作品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的表现力。随着我国声乐表演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形体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将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作为演唱者,要首先认识到形体语言的重要性,并加以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形体语言形式,然后从自身情况出发,最终找到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形体语言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晓行.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J].音乐时空,2014(21):88.

[2]黄志勇,陈皞.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艺术[J].艺术科技,2015(01):133.

[3]袁梦.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J].戏剧之家,2015(09):108.

[4]朱瑾.基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剖析[J].音乐时空,2015(08):120.

[5]毛佳.论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功能特点[J].大众文艺,2012(10):

5-6.

作者简介:许新静(1980—),女,甘肃兰州人,本科学历,甘肃省歌舞剧院唱队,研究方向:声乐。

表演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舞蹈表演一种艺术,而艺术靠的是天分和后天的努力,舞蹈表演还是一种美学,而美学的教育也就是艺术的教育,舞蹈表演一般都是在舞台上才能够表现,舞台是每个舞蹈表演中的梦想,艺术起源于人们对于美的发现和传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感受到美,舞蹈表演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要在舞蹈表演中体验艺术带给我们生活的色彩,舞蹈表演的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讲述了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很重要;舞蹈表演中,不良的心理素质的原因和表现分析;舞蹈表演的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心理素质;舞蹈表演;养成;重要性

心理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人的先天性心理品质,也包括人后天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的认知能力、承受能力、意志水平等因素。而对于舞蹈表演来说,由于其和其它艺术相比是一种公开的、面向大众的、有多种技术动作构成的艺术形式,因此表演者心里素质的高低不仅能够影响到表演在舞台上能否正确流畅的将动作表演出来,更对表演者能否顺利的将情感元素蕴含于技术动作中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一个技术熟练的舞蹈演员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但是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夠出色的完成表演,传达出舞蹈艺术的情感,达到舞蹈演员与观众内心情感共鸣的目的。

一、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很重要

1.1舞蹈表演中,能够影响舞蹈表演的效果和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舞蹈者的心理素质却是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对于舞蹈表演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1.2心理素质能够影响舞蹈者表演舞蹈时的艺术发挥,能够影响舞蹈者在舞蹈时精神和情感的释放,能够考验一个舞蹈者的表演能力,舞蹈者的表演能力高低将影响舞蹈者的地位。

1.3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克服人本身的紧张感,能够让舞蹈者在进行表演时的动作灵活,不会出现僵硬的現象,这也关系到舞蹈者的演出是否成功,舞蹈者在舞台上心理素质良好,能够让舞蹈者发挥潜力,超常发挥,能够让舞蹈者发挥舞蹈水平,能够有突破性的进展。

1.4舞蹈要有技能和知识双重的辅助,才不容易遗忘,心理素质良好的舞蹈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遗忘或者是遗漏的现象,舞蹈者就不会因为紧张导致舞蹈动作的不协调,而且即使出现差错,也会因为心里素质良好的原因,巧妙地掩盖过去,而不至于使舞蹈表演的现场出现混乱的现象。心理素质良好能够使舞蹈者终身受益无穷,良好的舞蹈基础能够使舞蹈动作协调和熟练,心理素质良好则会让舞蹈表演整体感觉富有美感,而且能够使舞蹈者的情感升华,能够使舞蹈者的表演几近完美。

二、影响舞蹈演员心理素质的因素

2.1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对人的心理素质影响比较大,内在因素一般指演员先天的心理状态,例如逢考必紧张的心态实际就是一种先天的心理素质问题。先天的心理素质对人的行为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舞蹈表演环节中,很多舞蹈演员,会出现精神紧张、缺乏自信心、过度依赖同伴、质疑自己的情况。很多舞蹈演员在小范围内的表演比较成功,而走向比较大的舞台时就会方寸大乱,甚至遗忘舞蹈动作[1]。

2.2外在因素

影响舞蹈演员心理素质的外在因素有很多,其中演员的后天积累而成的自信心是关键。例如,在面对大舞台时,舞蹈演员的某次识别经历使得其不能重拾自信,心理过于脆弱等。同时外在的心理素质还会收到观众的影响,当观众增多,或者是观众反馈异常时,都会严重的影响舞蹈演员的心理素质。最终影响其舞台表现力。

2.3演员的认识问题

很多演员之所以在实际表演中心理负担过于大,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舞台价值。舞台是艺术表现的空间,而很多舞蹈演员将舞台视为自己成功的途径,过于计较舞台上的得失。在这样的基础上,无形间为自己的表演增加了压力与困扰。

三、培养舞者心理素质的措施

3.1苦练基本功。舞蹈动作是舞蹈表演的根本因素,而舞蹈动作是由一个个基础的动作构成的,因此基本功的联系对于舞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舞者在舞台上一紧张就容易忘记舞蹈动作就是因为其基本功不过关,没有将舞蹈动作形成为自己的本能,就好比一个舞者站在舞台上忘记了舞蹈动作但是却不会忘记自己的姓名一样,只有将基本功成为自己的本能才能够从容的面对舞蹈表演。而对于基本功的训练并没有可投机取巧的地方,只有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够扎实的掌握基本功,古人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

3.2创造表演情境。在上文中笔者论述过很多舞者一旦转变表演环境就容易出现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创造各种表演环境和提供表演机会,以提高舞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转换环境时不会手足无措。在训练中不要将舞者长期的处于一个固定的环境中训练,这容易让舞者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要将训练置于多种场合如校园、野外、广场等。在实践中要为舞者尽可能的提高舞蹈表演的机会,积极的参与各种舞蹈比赛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果没有参赛的机会可以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合作,义务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对于双方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对于舞者的心理素质培养也有着重要意义。

3.3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有长期的、短期的、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而这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单纯的依靠舞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对此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进行长期的心理训练,例如指导舞者想象一些美好事物或者帮助舞者放慢呼吸的节奏,加深呼吸的深度,从而使得舞者大脑器官进入平静状态,消除紧张因素。另一方面也要及时的做好舞蹈表演前的心理指导,用语言提高舞者的自信心或者用耳机将舞者与外在环境隔离,从而取得一种自我暗示的作用。

四、结语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让舞蹈表演在舞台上完美地展现,能够让观众与舞蹈的魅力与情感产生共鸣,舞蹈是一种艺术实践,舞蹈表演在舞台上的表现能够感染观众,并且能够让观众的心跟着舞蹈体验紧张、刺激和忧伤,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克服舞台带给舞蹈表演者的压力,能够消除紧张感,能够在舞台上完美的释放情感,能够完美地展现舞蹈表演的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04期第18卷总第196期

[2]平心.舞蹈心理学.[M]高档教育出版社.2011年04月第08期第04卷总第268期

[3]赵国玮.舞蹈教育心理[M].中国舞蹈出版社.20lo年05月第09期第12卷总第145期

表演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表演艺术是一种体验型消费,因而感情因素是艺术消费的一项核心效益。在针对表演艺术的营销策略研究中加入感情要素的目前为数不多。关系营销的结果受到顾客满意度的影响,而感情因素与关系营销结果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被阐明。评价感情影响顾客满意度,而评价感情产生的原因中目标一致性是最基本的一项,目标又与动机紧密相关,所以可以推断出席观看表演艺术的动机对评价感情有影响,从而影响满意度和再购买意图。

关键词:表演艺术;消费者;营销

在表演艺术市场中,交易的内容是无形的体验。Holbrook & Hirschman(1982)首先提出了享乐型消费的概念来指称涉及商品使用中感官、幻想、情感方面经历的消费者行为。他们把传统的、实用型商品,与享乐型、体验型商品区分开来。相对于实用型商品的消费而言,享乐型消费决定欠缺理智,并且很大程度上基于探索性搜索行为和整体上的印象。也就是说,体验型消费更加依赖于享乐性、审美性的标准。既然体验型商品与实用型商品在本质上有区别,关于两者消费者满意度的测定方法也应当不同(Langrehr1991等)。享乐主义的观点激发了很多艺术营销研究者将感情因素识别为艺术消费的一项核心效益(Colbert 2003等)。

营销中感情的作用已经由许多研究者进行探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Bagozzi et al.1999等)。Oliver(1991)发现3项感情回应是满意度的重要先行要素。 Nyer(1997a,1997b)发现预测消费后回应的最佳方法是测量满意度及其他的感情要素。Sherman et al.(1997)确证了消费者的感情状态可能是购买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管理人及营销者可以通过运用感情来获取竞争优势(Taylor 2000)。竞争优势是组织在竞争市场中业绩表现的关键(Porter 1998),艺术组织与其他企业一样需要获得竞争优势来创造并维持卓越的表现。对于本质上更倾向于享乐型的服务来说,感情的达成及状态被认为会对消费、评价以及再购买意图产生一定的作用。满足主观因素并激发感情反应被看作是决定这类体验中顾客价值的最关键元素(Addis & Holbrook 2001)。

随着关系营销的出现及兴起,顾客维系和再购买成为关注的焦点(Bolton et al.2000等)。Hellier et al.(2003)证实了最新的发现,认为再购买意图是推动组织收益性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性增长的极具价值的要素(White & Yu 2005等)。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等构想已经被不同的研究者识别为再购买意图的先行要素(Zeithaml 1988等)。根据先行研究可知:服务质量对感知价值有正面影响(Sweeney et al.1999等);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度有正面影响(Cronin et al.2000等);顾客满意度对再购买意图有正面影响(Selnes 1998等)。然而却很少有研究验证表演艺术领域中再购买意图的重要性及其与先行要素间的关系。

营销中的感情因素研究包含3个阶段:类别方法,维度方法和认知评价方法。类别方法不解释感情的起因,只根据相似性将各种感情分成几组(Plutchik 1980等)。维度方法利用效价和觉醒两个维度来区分感情(Mano 1990等)。认知评价方法则提供了一个更有深度的办法来说明感情之间细微的差异,并旨在预测特定环境下什么感情会被引出、被激发的感情如何影响行为(Lazarus 1966等)。认知评价方法被认为更适合理解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感情回应(Watson & Spence 2007等)。该方法被用于研究消费感情及其对购买后行为的影响(Nyer 1997)。在导致感情的潜在评价项目中,最基础的一项便是目标一致性(Scherer 1988等)。Frijda(1987)以及其他学者认为感情是一种对个人——环境关系的动机性回应,而动机涉及个人目标。

在 Hume & Mort (2010)的研究中,作者验证了表演艺术背景下消费者观看演出后感情对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的影响。在研究中调查感情的方法采取了认知评价法,因此感情变数的名称被定为评价感情。经过实验统计分析,感情对感知价值及满意度都产生正面的作用,即评价感情上对演出的满足程度高的话,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的水平也高。除此以外,作者还验证了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满意度和再购买意图各个变数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中,该研究提供了至今最完整体系化的表演艺术消费者分析道具,涉及各项服务环境中的变数,但是在他们的研究模型中没有考虑到消费者个人的出席观看动机。

消费者在惠顾艺术演出时常常出于个人心理上的动机(McCarthy & Jinnett 2001)。有许多证据证明内在动机在消费者的商品消费行为中起到很大作用(Hausman 2000等)。McCarthy & Jinnett(2001)提出个人动机可能决定观众出席艺术演出与否以及参与艺术的形式。Swanson et al.(2007)探究了表演艺术消费者的4项个人心理动机(审美,良性压力,娱乐,自信提升)与顾客口碑及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动机变数的路径系数具有显著性,但数值相当低。这说明模型中需要其他的动机变数,如一些观众想要更多了解艺术,一些顾客将观看演出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对现实生活不满意或觉得枯燥无趣的个人在观看现场演出时可以暂时忘却烦恼。服务营销者普遍认可维系长期的客户基础所能获得的益处(Berry 1995等)。测试顾客与公司间关系的强度时可使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他们参与支持组织的积极行为的意向。票房销售对大多数艺术组织来说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为公众对艺术的兴趣与艺术价值提供了实质性证据。因此再购买意图被看作是支持行为中的一项(Jones & Sasser 1995)。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关系营销效益由满意度介导与心理动机相关联。

通过总结分析各种表演艺术相关研究,可以得知:观看动机影响评价感情,从而影响感知价值和满意度。

艺术组织的管理人和营销者势必关注如何增加收入、提高收益性、发展可持续性。艺术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及观众带来的票房收入,因此经营艺术组织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艺术创造方面,也要高度集中于消费者分析和观众群拓展。对于特定的观众消费群体,应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采用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和关系营销方案,由此达到顾客满意度和再购买率最大化。而出席观看的动机可成为一项很好的细分表演艺术消费者的手段。带有不同动机的观众在前往剧场观看演出时抱有不同的目标,当剧场服务和演出质量与观众的目标相符合时,观众会感受到正面的评价感情,因而感知价值及满意度的水平也随之上升;只有满意度高的情况下观众才会再次对表演艺术进行消费。为了把握艺术消费者的观看动机,可以在事前通过票务网站等各种媒介渠道进行简易问卷调查,经数据搜集并分析后导出该演出的预计观众群体中占最大比例的观看动机类型。之后,将整个演出的服务特性调整至能够最佳满足带有该观看动机观众的状态,使尽可能多的观众从表演艺术中获得乐趣、感动与欣慰。满足而归的观众越多,再次心甘情愿为表演艺术掏腰包的人就越多,因而艺术组织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文化方面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对毕业分析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