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发展论文范文

2023-09-16

财税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平台, 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 但是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支付的安全风险、物流速度慢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不容忽视, 亟待解决。中国应当抓住电子商务这一发展时机, 改革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完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加强支付安全保障, 让跨境电子商务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2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财税政策发展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是依托互联网这一平台,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易的商务活动。简而言之, 跨境电子商务就是由不同关境的主体借助软件展示, 进行沟通, 达成一致协商后, 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支付, 通过物流运达另一方关境的活动。

为了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出口退税、免税的政策, 我们在进口零售产品实行新税制, 将重点放在跨境电商出口方面, 加强跨境电商中财政税收扶持制度。但是仍有一些问题, 比如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方向不明确等, 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在, 我们应重视跨境电子商务财税政策方面的问题。

3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3.1 跨境电子商务财政支持问题

跨境电子商务财政支持方向存在问题, 还是过去的财政直接支持为主, 财政根据跨境电子商务项目, 对于需要的配套措施, 比如对于基础设施, 财政一般会进行成本的核算, 根据成本直接给予资金支持。在财政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支持时, 也会考虑到跨境电子商务的注册资金规模, 对于注册资金高的商家进行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 但是这样会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跨境电商得不到支持, 不利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

3.2 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

跨境电子商务是消费者和商家通过软件进行交易, 消费者在虚拟的空间内与商家达成交易, 需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 但是由于是在虚拟空间进行支付, 而且由于信息验证问题, 交易双方的信息并不完善, 导致我国很难找到纳税人的真实信息, 就会使税收流失。而且也不好确定具体的征税对象, 在现实生活进行交易, 货物、工程、服务、劳务都有迹可循, 但是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提供的有些服务是在虚拟空间内进行提供的, 并且没有通过关境, 因此难以探查到, 所以跨境电子商务在税收征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3 跨境电子商务退税的问题

我国税法规定, 出口退税要提供一定的凭据, 但是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有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 部分跨境电子商务的商家很难取得增值税发票。因为缺少发票, 所以跨境电子商务的商家也就不能退税, 给这些跨境提供货物、服务等的商家增加了成本。跨境电商商家不能出口退税, 也就没有享受到国家的出口退税免税待遇, 所以降低了跨境电子商家的积极性。

4 促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财政支持

在财政政策支持方向上, 要加大对正处于发展时期的跨境电子商家的支持力度, 通过财政补贴, 弥补跨境电子商家的成本, 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蓬勃发展。同时, 在财政支出方向, 应增加财政支出用于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我们应当加强对商家信息的监管, 确保商家在平台上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要建立商家信息监督机制, 对于跨境电商进行信息认证, 通过审核以后, 才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信息, 建立诚信良好的跨经电商信息环境。

4.2 完善税收征管体制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 国家难以对部分商品或服务征税, 造成税款的流失。我们应完善税收征管体制, 规定跨境电商在税务部门进行登记, 将营业执照以及税务登记证登记在税务部门, 同时税务部门要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监管, 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监管, 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管理体制,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的监督, 而且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要注意对跨境电商信息及交易情况的审查。纳税人也具有向税务部门主动纳税的义务, 发生应税行为, 要积极主动申报。

4.3 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跨境电商出口难以退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由于无法退税, 很多商家由于成本增加, 也就不再愿意进行跨境电商交易, 我国应完善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政策, 在商家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 过渡期内增值税免税政策, 还要设立跨境电商出口退税的机制, 便于跨境电商出口退税的申报, 要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出口退税制度, 实行跨境电商出口退税一体化管理。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 交易数量、数额都在增长, 财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 目前跨境电商财税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跨境电子商务财政支持力度小, 而且税务部门难以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 跨境电子商务商家出口退税面临问题, 这些问题都制约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财政支持力度, 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制, 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以及全球化的推进, 电子商务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 为人们生活带去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 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而财税政策对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财税政策。本文深入研究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财税政策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给出了促进电子商务财税政策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财税政策,财政支持,税收征管

参考文献

[1] 卢达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深圳大学, 2017.

[2] 李雯.跨境电子商务B2B发展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 2017.

财税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一、深化财税改革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发展实体经济才能创造一轮又一轮的经济财富, 也是国家社会、人文、经济等各方面需要全面发展的实力基础。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可以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增强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为了能够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矛盾, 需要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但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诸如税费负担较重、虚拟经济利润挤压、实体经济虚拟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 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从而促进实体经济有序发展和前进, 这要求财税改革能够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 将工作重点放在减税降费上, 切实落实相关的减税降费政策, 并在此基础上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多个环节, 实施受益面较广泛的减税降费为主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激发整个实体经济市场主体活力, 不断提升其内在动力, 从而促进实体经济整体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

二、如何通过深化财税改革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为了深化财税改革, 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就要求必须要深度结合当前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 从而对财税政策制度执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完善与改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通过进一步的减税降费来减轻企业税负负担

(1) 通过适当减税可以减少企业的税负负担。一方面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范围, 另一个方面提升了高科技企中小型企业的科研费用扣除比例, 从原本的50%提至75%。在近几年实施“营改增”中发现, 增值税在我国税收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这也可以作为深化税务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切入点, 通过降低增值税的税率来减少企业的税负水平, 这样对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减税, 可以促使实体经济转型与改革, 部分实体企业在财税政策的影响下, 能够主动积极的对产品进行创新技术研究, 从而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一些实体经济在减税政策的影响下, 在其发展规划中加大高新技术、高科技项目资金运营, 可以促使其企业经营利润结构转变, 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服务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

(2) 通过适当的降费来减少企业的税负。可以持续调整降低企业的“五险一金”缴费率, 从而有效的缓解企业的用工成本, 减少企业的用人难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下调社保、“五险一金”费率并不意味着社保水平也要随之调低, 而是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大民生投入, 还要不断完善与提升民生、社保工作质量。同时, 还要推动简政放权, 进一步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仅在2017年就已经取消和停止征收了约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虽然短时期内会触及政府的利益, 但切实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以往已经落实的涉企减负政策基础上还要不断推行降费措施, 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减少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税负, 实体经济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科学、科技研发, 人力资源管理, 对其经济转型, 经济结构调整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长期坚持降费政策, 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 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 降低房地产行业税负

房地产是关乎人们生活的质量的实体经济形式之一, 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还要结合“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情况、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适当减轻税负水平。通过降低房地产行业的税负, 也敦促我国地方税收减少对房地产税的依赖, 增加一些生产结构不合理、影响环境等行业的税收收入, 促使实体经济不断规范其生产、经营、交易行为, 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提升幸福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之后, 为了保证房地长行业税收的准确性,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息征集机制, 要求该体系内的房地产信息真实可靠, 并在税收政策的指导下主动规范其设计、施工、销售行为, 从而保证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

(三) 加强环保税征收, 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条件的需求, 在深化税负改革中, 可以根据税负平移的原则, 尤其是要在原排污费的基础上实行平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通过税负改革促进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实现转型与升级, 这样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通过税负平移的方式来征收环保税,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深化财税改革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不断加强减税、降费的有效实施, 从而减少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阻力, 从而促进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发展需求。

摘要: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近年来针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特点出台实施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 将财税改革工作重点放在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上, 并对如何采取更大规模的减税与降费政策进行研究, 从而促进实体经济不断发展。

关键词:财税改革,实体经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红.以深化财税改革推动实体经济发展[J].理论建设·社会与管理, 2017 (3) .

财税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中小企业的构成及其重要性

中小企业是现代市场竞争机制中的参与者与体现者,甚至也可以说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充分体现了经济分散化、多样化的内在要求,能够表现出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以及生命力。而且,中小企业凭借着灵活且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够给配套的大企业带来协同一体化的好处,能够节约大量成本,减少了生产中的风险,增强企业的营利性。

(一)中小企业的构成

中小企业,主要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根据法律法规而成立的,企业的员工数量、营业情况较小的公司,具体由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以及微型企业组成。中小企业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单个人或者少数人提供的资金构成,雇用的人数和收入都比较小,所以在日常的营业中多半是企业主直接进行经营管理,外界的干涉比较少。[1]

(二)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当前全民科技创新以及大众创业的关键载体,并且在提升社会和谐稳定面也体现出无法忽视的作用。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曾在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 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增加就业、提高民生的重要支撑[2]。以这些论述,可以了解到中小企业在我国当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程度。

二、财税新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2019年的财税新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在社会经济中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还突出表现了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促进市场竞争、加速组织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进步。财税新政策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具体情况来说明, 可以分为如下四点。

(一)财税新政策通过促进行业的全面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经营

今年的财税新政策中,增值税降低最大的受益群体就是中小企业,毕竟中小企业的在大多数行业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首先“将制造业等行业当前16%的税率降至13%”,降低制造业等行业的相关税率;并且也“将制造业的用电成本降低了10%”,减少了制造业的用电成本,提高了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切合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执行。先不论其他行业的降税好处,单从制造业这一方面来说,降税政策能惠及广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当前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给制造业降税的政策,能够降低当前中小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税收成本,不仅有利于中小制造企业的经营发展,还有利于绝大多数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其他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将交通运输业、建筑等行业的税率从10%降到9%”,不仅可以提升这两个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因为这两个行业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的关联性较大,间接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营运成本。最后,财税新政策中“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升到了10万元”[3],这条政策从根本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纳税额度,支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降低多个行业的税费,意味着释放出更多的市场活力,让企业减少生产压力,继而能够拉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通过所有企业总体收入的提高来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

(二)财税新政策的施行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日常成本

降低日常开支和生产成本,是中小企业在经营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在今年的财税新政策中给出了很多降低经营费用的举措,首先,“政府清理了电价附加费用、降低了制造业的用电成本、将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这些措施减少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电力方面的成本;其次,“新政策将中小企业的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了15%”,减少了中小企业在网络宽带方面的开支,帮助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成本继续降低;最后,国家通过对“过桥过路费用的降低以及一批铁路港口收费的取消和降低”,直接或者间接降低了中小企业在货物输出方面的一部分成本。因此,财税新政策的施行减少了中小企业的日常开支,使中小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三)财税新政策能增加中小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综合能力强的员工,是每一个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的。但是,因为工资费用和平台发展的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高能力人才,然而在今年的财税改革中国家通过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降低了社会中的一部分生产以及生活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税收抵扣项目,一方面使中小企业能够使用多余的资金去招收高能力人才,另一方面降低了人民的一部分生活成本,使部分人才在工资合适的情况下能够接受在中小企业的工作。

(四)财税新政策的施行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营运压力

今年财税改革,降低了几个行业的增值税率,并且减少了很多企业经营方面的费用,缓解了中小企业未来的一部分营运压力,但是有部分中小企业也存在历史欠费在的情况。所以在今年的财税新政策中有一条“稳定现行征缴方式,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这条政策能起到“稳定军心”的效果,让小微企业享受新政策的同时,慢慢地归还历史欠费,既能避免违反法律,又能缓解营运压力。

三、中小企业利用财税新政策来促进发展的建议

2019年的财税新政策与中小企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能够减少或者免除中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成本费用,直接或者间接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于中小企业利用财税新政策来促进发展的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点来说明。

(一)合理进行税务筹划

税收筹划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减少税费方面的负担,降低日常运营成本。中小企业可以在经营范围内选择最低缴纳税赋,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国家税收政策对此是予以鼓励和引导的,能降低生产经营中的税费成本[3]。在今年的财税新政策中,有许多税费减免项目,中小企业可以进行税务筹划,来决定企业未来新时期的工作计划,增加或者降低生产项目的工作量,充分享受国家提供的税费优惠政策,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

(二)合理选择发展方向

合理的根据惠民政策选择发展方向,寻求潜在的机会成本,能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经营收入。对于产业服务型的中小企业来讲,可以根据今年财税新政策,选择偏向于财税新政策惠及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在财税新政策施行后,订单增加的可能性很大,经济效益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工作量也会加大,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相关行业业服务型企业的帮助,而且这些行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有足够的资金负担产业服务性企业的费用要求。并且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来讲,可以根据新的财税政策,向优惠力度大的行业进行转移,充分享受国家政策,如果有些中小企业本行业中发展的效益不理想,如果自身经济情况允许,还能顺便进行产业转型。

(三)利用财税新政策解决“用工荒”难题

在今年财税新政策中,有一项“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然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以及技术含量要求低的中小企业来讲,这些人员都是企业当前所需要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新政策中的税费减免额度来适度增加工资薪酬,进而能够增加对这些人员的工作吸引力,来解决当前的用工荒问题。同时在当前社会“就业优先”的要求下,中小企业利用财税新政策解决“用工荒”问题时,也为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一部分贡献。

(四)存在历史欠费情况的中小企业合理利用财税新政策逐渐补上欠款

对于大多数存在历史欠费问题的中小企业来讲,当前是一个发展机遇,一方面是各种税率的降低以及税费起征点的提高,能为企业在税费方面节约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是今年的财税新政策提出的“稳定现行征缴方式,各地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4],缓解部分存在历史欠费问题的中小企业的还款压力,让这些企业在优惠政策的惠及下先发展后还款,避免了税费长时间拖欠所带来的经济惩罚情况。

四、中小企业在享受新政策提供益处时的注意事项

2019年的财税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方法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好的方法也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利用财税新政策提供益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正确使用税务筹划,防范税务筹划风险

税务筹划并不是偷税漏税,中小企业首先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件事。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当前国家在给出许多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表明了对偷税漏税情况的严厉打击惩罚力度,特别是当前国地税合并后,国家对于市场税收的监管也必定会增强[5]。所以,作为一位有理性的纳税人,中小企业要在对税收成本进行节约以及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对税法了解通晓,守法意识要铭记于心,不刻意隐瞒公司情况损害国家利益,做一位守法公民。

(二)选择发展方向时要注意企业的经济能力和税法的时效性

中小企业在利用新政策优惠进行行业转型和工作计划调整时,需要注意公司的经济实力,不能盲目根据政策优惠方向去进行。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小微企业,经济实力和公司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能力迅速完成行业转型,即使成功完成了产业转型几年内也很难实现盈利。对于中型企业在进行产业转型和工作计划调整时,也不能操之过急,容易急中生乱,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税收优惠一般情况下会存在时效性,企业在产业转型和工作计划调整前,也要注意新选的工作方向是否有长远发展的可能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不能弄虚作假

企业在享受“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政策时,不能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招工信息,不能利用监察漏洞骗取国家补助,因为国家在减免税费的同时必将会增加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企业弄虚作假骗取补助必将获得市场监管部门的重罚。

(四)存在历史欠费情况的中小企业要及时地补上欠款

今年的财税新政策虽然提出“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的政策,但是不强行征收和不增加拖延惩罚并不代表不征收这项税款,也不代表小微企业可以一直拖延历史欠费。小微企业在享受政策发展的同时,需要在法律要求的最低时间内补上历史欠款,避免因历史欠费问题所带来的惩罚。

五、中小企业在享受新政策时,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

财税新政策是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小企业如果能够避开不利因素和自身的各种问题,将促进发展的建议运用得当,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能够得到最大的改善。关于中小企业在享受财税新政策时如何应对遇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了解税务筹划,掌握税务筹划的尺度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首先以不违反税法为前提,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如果违反了税负的公平性原则,那就不再是税务筹划。第一步,中小企业需要正确认识税务筹划的含义,在进行日常的筹划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充分论证所进行筹划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综合效率,认真做好所得税的筹划工作。其次,中小企业税务筹划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国家税法的各项规定,了解熟悉税收征管工作的特点与要求,从而避免税务筹划偏离法律的规定[6]。最后,中小企业应始终与当地主管税务机构保持正常的沟通与联系,时刻关注税收征管政策方法的变动,从而使所得税筹划的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税务筹划一般是在纳税义务发生前进行的,不但需要着眼于税法,还应该把中小企业总体的管理决策与税务筹划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减少整体税负,以中小企业总体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使中小企业达到整体和长远经济利益最大化,增加企业收益。

(二)中小企业在选择发展方向时要慎重考虑

选择未来的工作方向以及行业转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它决定着企业的命脉,一步走错则全盘皆输。因此在选择未来的工作方向以及行业转型时,中小企业首先要考虑自身当前的经济条件是否能够承受行业以及工作计划变换所发生的成本;其次,中小企业要仔细审视自身的市场地位是否有必要进行行业以及工作计划变换;最后,中小企业要考虑自身能否在行业以及工作计划变换后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发展方向时应该慎重考虑。

(三)中小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必须在符合法律的情况下进行,不弄虚作假,遵守我国法律的各项规定。同时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有法律防范意识,知法懂法,未雨绸缪,避免因为违反法律而受到严重惩罚。

六、总结及展望

中小企业是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是解决中国当前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是国家当前重点扶持的对象,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施的基础。所以,中小企业要抓住当前发展机遇,搭上国家的前进快车,通过今年的财税优惠政策来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助力实现中国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小企业随着中国当前经济的快速提升而发展起来,无论是政府税收方面,还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相信随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未来一定可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提供更大的动力。

摘要:文章根据2019年3月5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 来探究中小企业如何通过这些财税新政策得到发展。首先提出新政策与中小企业的联系;其次提出中小企业如何正确利用新的财税政策来促进发展;接着提出中小企业在享受新政策带来益处的同时, 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对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几项解决措施, 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税新政策,税务筹划

参考文献

[1] 张平平.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 :198-199.

[2] 《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08/20/content_5315204.htm, 2018-08-20.

[3] 赵美云.以税收筹划为导向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探究.[J].中国商论, 2018 (32) :50-51.

[4] 《李克强:深化增值税改革今年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_天天基金网》, http://fund.eastmoney.com/a/201903051059578194.html.

[5] 张洁.探究税收筹划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J].中国市场, 2014 (43) :122-123.

财税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的信息环境已然形成。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的各项管理职能的创新提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营改增”全面推开以后,税务机构目前推广应用了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通称为金税三期系统),而金税三期的主要功能是更加强大的大数据评估和云计算,从而让税收征管效率呈现几何级倍增,至此我国的财税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财税信息化的形成,在带给企业更加便捷、规范的纳税环境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税风险。如何有效管控这些财税风险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财税风险和内部控制概述

财税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出于某种目的刻意的回避税费缴纳行为或者由于对税务方面的规定不能完全掌握导致企业受到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财税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特别是通过内部控制进行科学合理规避。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由企业的管理人员为改善自身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和保证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等目标而共同制定的各种管控程序和制度。从总体上来说,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有效防范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财税信息化下企业面临的主要财税风险分析

随着当前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总体的财税信息化环境已经初具规模,因此与之前相比,企业的纳税环境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便捷、良好的纳税环境等优势,同時也给企业带来了较高的财税风险问题。

在此笔者按照财税风险产生领域的不同,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遵从风险、操作风险、财务会计风险、投资组合风险、管理风险和声誉风险七大类,结合财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实际,企业面临的关键财税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因交易而产生的风险显性化

交易风险涵盖了企业与其交易对象进行交易的每一个操作环节。在财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交易风险之所以会被显性化,主要是因为在财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进项发票与销项发票的行业相关性、同一法人相关性、同一地址相关性、数量相关性、比率相关性等数据均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加以分析,在此情况下一旦企业的交易对象开具虚假的增值税发票或者不合规的增值税发票,而企业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了相关的业务处理,则容易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财税风险和经济损失。

(二)财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财税遵从风险较高

财税遵从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财税工作人员可能因为工作疏忽或者不了解财务方面的相关规定而使得企业违反了税收法规的规定,或者其他人员为满足个人利益需求而违反税收法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在财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财税遵从风险之所以较高,主要是因为在信息化环境下商品品目由商品编码控制、商品数量由单位编码控制,单价、金额本身就是数字,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计算出企业商品增值额,库存存量额以及增值税的留抵,这时企业的整个经营状况在财税信息化环境中基本上是透明的,任何不遵从财税法规的涉税行为极容易被税务机关发现,从而使得企业的财税遵从风险会有一定的上升。

(三)财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涉税业务操作风险增加

企业在进行涉税行为是也可能会出现违规行为或者多缴纳税款的行为,因此企业在运用财税法规进行完税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在财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涉税业务操作风险会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前的财税信息化环境是与“营改增”相辅相成的,“营改增”之后企业的税收政策法规、纳税流程、发票管理和税收筹划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企业的财税相关人员不能及时熟练掌握和适应这些变化,则操作风险就会增加。

四、利用内部控制机制实现企业财税风险管理的对策

从上文分析可以发现,财税信息化环境的形成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关键的财税风险呈现出上升趋势。鉴于此,笔者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认为企业可从以下角度采取对策来利用内部控制机制实现对财税风险的管理:

(一)优化控制环境来为企业的财税风险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同时控制环境也是企业进行财税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要利用内部控制机制实现财税风险的有效管理,首要环节就是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一是在内部控制环境中融入财税风险管理意识,即通过提高财税业务相关人员的财税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促使其在企业进行财税风险管理过程中能够以风险的视角来评估和衡量各项涉税业务活动;二是要在企业内部做好财税信息化的建设,以实现企业与外部财税信息化环境的有效对接,提高外部对企业内部财税业务活动的有效监督,从而为财税风险的管理创造一个完善良好的环境;三是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以有效提升财务业务人员参与财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二)结合财税信息化特点找准企业发生财税风险的关键风险点,并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

结合上文分析,在财税信息化环境中企业产生财税风险的主要原因,企业增值税的财税风险的关键风险点有:所取得增值税发票的真实合法性、所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真实性和少缴增值税,而企业所得税的财务风险的关键风险点有:多计或者少计收入的风险、虚增主营业务成本的风险、资产折旧违规摊销的风险等,在找准这些风险点的基础上,企业应当结合内部控制机制中的风险评估相关理论对这些关键风险点及其产生的风险利用风险清单法、报表分析法和流程图法等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分别明确采用利用财税风险、转移财税风险、减少财税风险和保留财税风险等风险应对策略。

(三)从强化内部控制活动的角度来完善财税风险管理活动

在财税信息化环境下,结合上文所分析的企业面临的主要财税风险,要实现从强化内部控制活动的角度来完善财税风险管理活动,企业可从以下角度采取对策:一是强化成本和收入管理,强化成本和收入管理的主要意义一方面在于确保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止被大数据分析技术发现企业存在虚假会计信息而产生风险,另一方面则可以确保企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费不会少缴而被财税信息化系统发现并产生涉税风险;二是增强涉税文件的执行力,之所以要增强企业对涉税文件的执行力,主要是为了合理规避在财税信息化条件下被放大的财税遵从风险,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因此而产生涉税损失的可能性;三是结合“营改增”和财税信息化的相关要求,对企业原有的财税筹划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在税负最低和财税风险最低之间进行合理平衡,做好财税风险管理的筹划决策工作;四是进一步落实企业财税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从提升其对财税法规的掌握水平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等方面来有效规避企业因此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五、结语

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实现对其面临的运营管理风险进行管控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在财税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交易风险、财税遵从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此背景下企业有必要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来实现对企业财税风险的有效管控。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企业面临的关键财税风险的基础上,分别从控制环境优化、风险分析与评估和控制活动三个内部控制机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参考对策,以期能够对企业的财税风险管理有所启示。(作者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驿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财税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税务;差异

一、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项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金融性资产主要是指企业用于外部资金使用的金融工具,包括企业的银行汇款、应收账款、票款、股权投资、内部现金以及债券收益等形成的资产,企业的会计在对金融性资产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以及交易性金融的最終计量为主要的核算项目,通过合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资产分类实现对企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1.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计量

企业在发展运营的过程中,处于扩大生产或者提高短期收益的资金需要,通过购买、出售所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性投资资产,在所获得的利润中减除成本等费用,所取得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就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计量。其中的公允价值账面差额以及借贷中处理转账的成本都是企业金融资产取得中扣除的部分,通过计算将企业金融性资产所取得收益进入公司账户,这是企业财务计算和管理的重要工作方式。同样的企业的税务在计算的过程中将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中所有的数额都进行统一计算,扩大了企业的金融资产范围,所产生的金融资产基础数额就会大于企业财务所统计的,这也是两者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2.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企业的资产信贷和投放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起伏,所以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交易性金融成本所产生的亏损或者收益都是公允价值变动所导致的结果。公允价值主要是对企业金融资产价值差异的集中体现,通过合理公正的价值基础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进行评价,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属于企业投资资产的一部分,代表企业资产的变动,其中当期进账所得的利益和损失通过公允价值的变更体现出来,所以在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过程中,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变动也是重要的影响。

3.交易性金融的最终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最终计量包括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取得的股利或利息,交易性金融资产最终实现的收益和损失,通过对整个环节的信贷、收益、损失进行统一的计算,保证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有效管理。会计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最终的统计管理不仅是实现企业账面金额的有效管理,而且以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更以及处理,将企业的投资以及借方贷方的资金处理进行完善,以成本、手续、交接等环节的费用和产生的差额进行详细的计算,保证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数额的稳定,保证会计资产处理和税务资产处理中产生的资产差异,以回放和弥补的方式实现差额资金的补充,保证企业会计和税务管理的统一性。在最终交易性金融的计算过程中,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在最终公允价值变动时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其账面价值, 实现企业资产的稳定和发展。

二、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理的中,会计处理根据会计准则,将资产投资期末的账面价值作为公允价值,并以公允价值的变动所产生的损益作为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税务处理的税法规定,企业投资资产的成本以及亏损都应该计入企业纳税所得额里面,所以税法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核算中,一般的公允价值和会计处理的公允价值不一样,而且税法所依据的是企业的投资资产的总体资金使用情况,以法律的免税和税收标准为工作的准则,实现对企业资产应缴纳税额的计算。本文主要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金融性资产财税处理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对差异的表现和差异的原因的深入论述。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算主要是对成本、投资收益、银行存款的计算,会计和税务不同的计算准则,会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相关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金额)

这是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算项目,其中的交易费用是指在交易的过程中用于购买、发行或者额外的新增费用,一般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而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交易费用在会计和税务在计算过程中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和表现。税法上将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归于投资资产的范围里,将企业对外进行投资和收益以及成本全部归于税率计算的总额中;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中以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收益资产,以当时购买的价格作为价款的成本,将以现金方式之外的资金流通方式所取得的投资资产,以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为成本,这样在税法的计算过程中,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纳税所得额就会比会计计算的数额大,造成两者之间的差异。

例证1:甲公司在2010年3月购入股票的过程中: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万元

投资收益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5100万元

计算过程中,会计会将投资收益当成企业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付出的相关费用,将100万元计入当期的损益,没有进入成本的计算,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得就会是5000万元,但是税务计算会根据税法上的规定,以企业在投资资产的收入和付出的过程中最初的全部价款作为成本,这样两者之间就会产生100万元的差异,也就是前面分析中的投资收益。一般对于会计和税务计算过程中出现的100万元的差额,会在汇算清缴时作为缴纳税款的调增处理来进行,实现会计和税务处理的平衡和统一,较少差额所造成的影响,但是会计和税务处理由于依据的准则不同,在数额上产生差距造成两者之间工作衔接的不适应,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实现两者的统一。

2.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计量

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公允价值发生发动的过程中,以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过在公允价值变动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从中研究会计和税务的差异区别。

(1)公允价值上升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额)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额)

会计计算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由于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这对于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的利润和账面金额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其中的差额就以账面金额的增加或者减少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上面理论研究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额)。税法的规定对企业持有资产期间所取得的资产增值或者资产减值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不会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调整企业所得税基础。这时候会计计算会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所造成的损益相应的调整应缴纳的所得税,但是税务计算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历史成本为基础,保持税率计算的基础不便,造成账面价值和计算基础之间的差异,也造成因公允价值的变动所带来的会计计算以及税务计算的差异。对于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差异,最终以递延所得税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证2:甲公司2010年7月,股票按公允价值计量:

该股票当日公允价值为500×8=4000(万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万元(5000-4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万元

甲公司在7月份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化,使得企业持有的资产收益增加了1000万元,会计在计算的过程中将1000万元作为企业的当期损益,而税务计算会以最初的历史成本为基础,就是以5000为基础,这样就形成了1000万元的差额,而对于会计计算时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所带来的损益差额,只有在处理的时期才会使用。企业的应缴纳税款中,在最终的汇算清缴时应作为纳税增调补充出来,也就是增加1000万元的调高税。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最终处置的计量

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最初处理计量中,对于金融资产出售和经营中所产生的损益全部计入投资收益,将其中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当期的资产收益为计算方式。最终处理中会计和财务计算的主要区别就是对待应缴纳所得税的项目的区别。

借:银行存款等(实际收到的金额)或投资收益(差额或者损失)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初始成本)或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持有期间所确认的金额投资收益额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以确认的金额)

贷:投资收益或做反分录

以上就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最终计量时的主要项目。对于企业会计计算来说,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出售等方式所获得的收益应该计入当期损益,在最终计算的时候将金融资产中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部分使用起来,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公允价值损益使用。税法的计算中对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产生的变化和损益不计入应缴纳税款的基础,在进行最终结算时,以最终取得的收益价款扣除历史成本的差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这样最终由于计算方式的不同会计计算和税务计算就会产生差异。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通過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算中,会计计算和税务计算的不同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数据对企业的资产收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理论和实例论证的方式说明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对于完善税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融合自己的理解,希望能够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管泽锋.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的案例分析[J].商业会计,2009,(8).

[3]张涛,朱学义.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分析[J].财会通讯,2009,(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立法起草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5]陈琼.关于会计收入确认与税法处理的差异分析[J].商业经济,2011,(1).

财税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财务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在全球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需要面对更多风险。如何在管理信息化背景下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科学防控风险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简介

近年来,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先进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并被很多行业认可。随着信息时代的出现,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也发生巨大的改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网络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途径,建立财务信息共享中心。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网络发展为前提条件,促进重大税制变革[1]。正因如此,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很多概念,如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等。

财税信息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常见的方法是运用管理软件,将推动财税管理精细化及合理化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在财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确保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结合这个前提,很多财务管理工作都倾向于信息化及数字化的趋势。事实上,相对于以往的财务管理而言,财税信息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侧重于财务信息的实时传递及搜集,还有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可以充分利用内部互联网共享所有的内部资源及财务信息,这样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减少企业的成本,显著提高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水平。

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制度必须包括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内容,风险管理主要是指控制企业执行战略目标中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内部控制时结合COSO定义对减少组织结构的管理风险制定控制措施。一般来说,信息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具有多个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4点:第一,渐进性。即从原来的财务管理模式过渡到智能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第二,动态性。在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下结合财务数据信息构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第三,集成性。信息化建设能够使企业迅速获得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的信息,促进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联系,加快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以实现信息共享。第四,普遍性。现阶段,已经在很多环节都广泛普及信息技术,比如实践及理论方面等,保证系统的全面性。

2 财税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存在的内控风险

财税信息化不仅影响企业风险管理,而且影响企业内部控制。首先,网络使企业以往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摒弃传统的管理方法,使财务部门更加深远地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并且促进执行者和管理层相互之间的联系,促进信息传递,真正实现各个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如费用报销及财务会计核算等。其次,信息化管理扩大了财务管理范围,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冲破时空的约束,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大大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以此为前提,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内控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3点。

2.1 会计信息质量风险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都普遍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多数企业都结合自身业务构建了完善的财税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部分信息系统存在不少缺陷,如集成性差及系统构架不集中,系统间缺乏稳定的运作关系,信息传递效率较低,不利于企业高效开展协同管理控制工作。并且,系统上级和下级数据获得有多元化的来源途径,信息沟通不顺畅导致数据不对称,进而导致财务报表信息錯误。同时,企业没有认真落实会计原始信息管理工作,不仅容易导致会计信息无出处,而且对接下来的风险防范工作影响较大。

2.2 信息化建设投入风险

当前,我国市场上很多企业仍旧存在重视业务忽视管理的问题,没有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觉得仅在财务管理上构建信息化系统就行,尚未积极开发和维护软件及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和软件的开发管理缺乏统一性,出现发展失衡的情况,导致企业无法稳定运营。此外,信息化建设必须针对内部现有的财务管理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教育,然而许多企业都没有设置财务会计管理部门,或是会计人员缺乏较高的专业素质,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存在经营风险。

2.3 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及交互性,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计算机网络作为载体建构,所以需要重视网络安全性。第一,就特权控制而言,企业构建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只能由财务工作人员登录,登录信息系统必须有相应的身份验证程序[2]。若企业信息系统没有身份验证,保密信息披露,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数据。第二,企业信息系统没有较高的风险等级或者系统长时间没有更新升级,很多不法分子恶意攻击网络防火墙,造成很多重要信息泄露,不利于企业保持正常的经营管理。

3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3.1 合理制定风险监管制度

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风险监督和管理必须注意以下3点。

3.1.1 监控信息化

企业应制定不同部门相互之间的联动监督制度,一方面,不断延伸与提升计算机在监管行业中的应用及运用层次,建立良好的数据平台,实现业务和财务及不同风险控制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与传递,共享与监测财务数据信息[3];另一方面,推动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更新有关会计核算分离监管及财务挂历模型,利用数据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数据化监管模式,发现线索、明确关键点、确定方位,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监控。同时,重点监管企业内部的主要项目,实现部门内外部和下级相结合监管,科学指导和管理每个部门的信息风险检查,将其在检查开展的所有阶段都落实到位,进而显著提高信息检查水平。

3.1.2 人员信息化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人员监管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重视组织领导,结合每个部分的经营管理风险及责任现状,根据中心工作,合理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并将其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保证所有工作顺利进行。作为管理层,必须关注财税部门工作人员的汇报信息,针对严重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特别是监管部门碰到问题,需要迅速解决。其次,将人员违规责任真正落实到位,充分发挥震慑作用,结合落实问责原则,对人员的不同违规行为进行科学分类处罚。对行为极度恶劣的违规人员,可根据有关规定将其直接开除,并且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一般违规人员,应该要求其限期整改,而且将责任落实到位,避免由操作人员一人承担所有的责任[4]。最后,将经济审计当作人员监管的出发点,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科学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监管制度,对每个部门的监管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并保证其科学、合理。

3.1.3 风险识别信息化

首先,企业每个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抓好重点,准确把握财务和业务的主次之分,加快实现财务和业务一体化,在检查监督主要风险领域的同时,重点展开以内容完整性和期间不间断性为特征的风险识别,全面发挥风险监管的重要作用,尽快找到问题,严格检查监督有关策略的实际执行情况,如流动性风险语境及风险监测等,同时必须科学防范一些流动性风险。其次,将企业业务作为核心主线,体现出主要部门及主要业务,将风险控制作为重要导向,体现出核心环节及主要领域,结合具体情况,针对各个业务类型、级次、工作岗位性质制定对应的评价规范及监管内容,使监管工作更具目的性及针对性。

3.2 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和科学构建完善的人才体系

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必须致力于科学构建完善的系统体系及人才体系[5]。第一,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科学技术风险治理,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信息科学技术风险管理及信息科学技术外包等。每个部门应该将风险作为重要导线,进行突击检查,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风险预警系统显示的信息,监督检查有风险的业务,确保监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重视风险分析,为高级管理层及业务部门开展风险管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二,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训,特别是建立完善的后续培训体系,积极鼓励财务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引进第三方部门开展风险防范培训工作,不断优化有关操作及运行管理规定,如财税人员税务及财务等[6]。此外,企业必须引进优秀的全面型人才,在人才选聘过程中重点考察税务、财务管理及电脑技术等知识,企业需要针对新员工合理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而且培训制度必须根据工作岗位、部门的不同合理设置。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财税信息化管理已经逐渐成为财税管理的主流趋势,而且我国财政政策变革对财税信息化发展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务必要积极推动财税信息化发展。通过加强财税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各项预算更加公开透明,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财税信息化发展,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融合,进而更好地抵御各种风险,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罗唐娇.房地产企业财税风险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20(30):231-232.

[2]杨兆棋.财税信息化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中小企业,2019(7):133-134.

[3]王政.财税信息化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中国商论,2017(29):72-73.

[4]冯娟.探析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后财税风险及外签合同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14):80-81.

[5]聂庆国.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应用[J].经贸实践,2016(14):232.

[6]郑凯丽.信息化背景下基于風险管理的小微企业财务内控刍议[J].商场现代化,2016(13):167-168.

上一篇:园艺师论文范文下一篇:封装工艺论文范文